創世記第十八章短篇信息 目錄: 創世記第十八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創世記第十八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創世記第十章文字釋經證道(張策) 創世紀第十八章讀經筆記(麥穗) 參觀創世記一日一章(李廷樞) 創世記第十八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17學習事奉神的旨意(十八至十九章) 上次我們看到了神用割禮與亞伯拉罕立約,亞伯拉罕也順服了神的吩咐,讓所有在他家中的男丁都受了割禮。人向神順服了,立約的事就作成了。這樣的順服,給人帶來了靈裏極敏銳的蘇醒,亞伯拉罕的經歷很明顯給我們說明這一點。 亞伯蘭與神的交通中斷了十三年,因著順服,靈裏蘇醒了,交通也就恢復了。交通恢復過來,就帶進了服事,因為在交通中明白了神的心意。交通的恢復,使靈裏的敏感度提高,對於神的感覺,和他的一舉一動,都有了準確的反應。因此,在跟隨神的心意上,把人心裏的作難大大的降低。相反的,愛慕要活在神心意中的意念卻大大的給提高。沒有交通,人就活在神心意以外。有了交通,神的旨意在人中間就找到了出路。 亞伯拉罕頭一次服事 從在吾珥被召時開始到行割禮時為止,亞伯蘭一直是活在享用恩典的光景中。他有築壇求告神,但聖靈還沒給他留下有事奉神的記錄。他給全家人行了割禮以後,在他的生活中就起了變化,他開始有了事奉神的實際行動,並且是主動的作出服事神的事。這是亞伯拉罕一生中頭一次的服事,我們很清楚的看見那是恢復交通所帶來的結果。從交通中斷裏恢復了交通,人靈裏的感覺會是比較敏銳,屬靈的心思也比較給提高,實際的生活也就比從前多走了一步。 “耶和華在幔利橡樹那裏,向亞伯拉罕顯現出來。那時正熱,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十八1)他看見有三個人在對面站著,他裏面就有了感覺,他起初不一定知道神在這三個人當中,但他准知道這三個人不是普通的過客。他看見了這三個人,就主動的邀請他們留下來,接受他的服事。他吩咐撒拉和僕人把一切預備好,他就拿來擺在客人面前,“自己在樹下站在旁邊。”(十八8) 亞伯拉罕是主人,他請客,卻不陪著客人進食,只是站在旁邊看著,好像作僕人等候差遺一樣。這情形不大正常,也不大合情理。但是那三個客人也毫不客氣的就吃了,這就更不尋常了。正因為這些不尋常的事,我們纔能明白亞伯拉罕裏面的感覺。他在生命的感覺中知道神在那裏,他更知道他自己在神面前是僕人,他就站在僕人的地位上服事神。他知道自己並沒有受任何的委屈,他作僕人是理當這樣的。他看准了自己該站的地位,他就站在對的地位上服事。在服事中,他享用著神與他同在的喜樂。在這樣的服事中,神享用著他,他也享用著神。在交通中所帶出的服事,叫神與人都一同得著滿足的喜樂。 對付撒拉的眼見 神這一次向亞伯拉罕顯現,有兩個目的,也可以說有兩個原因。頭一個原因是對付撒拉的眼見,目的是要撒拉給帶進信心裏,好與亞伯拉罕同心去接受神生命的大能。第二個原因是讓亞伯拉罕明白真實的服事,目的是讓他認識,事奉神不是只在作外面的工,而是在裏面事奉神,照著神的旨意去作神要作的工。我們先看撒拉的受對付。 在十七章裏,神給撒萊改名叫撒拉,要叫她在生命中進入新的起頭,因為她要作“多國的母”。撒拉雖是給改了名字,但她的生命卻沒有改變,她仍舊是活在世俗人的眼光中,如果有需要,她還是會給她丈夫提議再娶一個“秋甲”,甚至是一個“冬甲”的。既然是要得兒子,那不必管她是“春”、“夏”、“秋”、“冬”了,只要得著兒子就對了。撒拉若是仍舊留在這樣的光景中,她就不具備接受復活大能的條件,因為人不活在信心裏,就不可能接受生命的恩典。雖然神是在恩典中作工,但人必須在信心中方能接受神的所作。我們蒙恩得救也是這樣的經歷過來。所以神要對付撒拉的眼見,不叫她受眼見的影響而不能把信心建立起來。 神對亞伯拉罕宣告說,“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裏,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十八10)撒拉也在旁邊聽見神的宣告,她心裏暗笑說,“我既已衰敗,我主也老邁,豈能有這喜事呢?”(十八12)神明明的指出她是落在眼見裏而產生了不信與疑惑,她還不肯承認。神並沒有放過她,並且直接的告訴她,“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麼?”(十八14)要接受神生命的大能,必須在信心中向神敞開,不在信心中向神敞開,神就不會把生命的大能顯在人的身上。信心乃是根據神的應許承認神是能。信心能越過人的眼見接受神的能。信心不是在人的想像中去勉強神作工,而是在神說話以後,人不受眼見的影響,專一的等候神去成全他所要作的工。 神對付撒拉的不信,點中了她心裏的難處,撒拉不再強辯了,她安靜了下來。她是不是立刻就丟掉她的不信呢?這個我們不知道,只是我們知道神一定把她的不信拿掉。因為他是始,他也是終,他既起頭作了工,他就必成全這工。所以撒拉心裏經過多久的掙扎,才把向神的信心建立起來,就成了不是最緊要的事。最要給我們注意的,乃是她終竟在信心裏與亞伯拉罕同心,等候神的應許成就。所以神再一次肯定的宣告說,“到了日期,明年這時候,我必回到你這裏,撒拉必生一個兒子。”(十八14) 進一步學習事奉神的旨意 交通乃人進到光中,因為交通是在神的光裏進行的。不在光中的就不是交通,外面雖有交通的樣式,裏面沒有交通的實際,那只能說是交際,不能說是交通。“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約壹一7)所以交通的結果乃是光中見光,在神話語的光中,更透亮的知道神的旨意。 亞伯拉罕在外面有了服事,神就領他進到裏面的服事。外面的服事很容易落在儀文裏,唯有裏面的服事纔能摸到神的心意,因為在服事以前就接觸到神的旨意。現今基督教的衰敗絕不是神放棄了他的計畫,而是基督教放棄了神永遠的旨意,結果是越來越多的外面的事奉,越過越增加儀文上的動作,幾乎是完全的偏離了神救贖的目的,因為並不確實的知道神永遠的計畫和目的。 亞伯拉罕向神有交通,有一點外面的服事,神要領他進入更深的服事。所以“耶和華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十八17)在交通的光中,亞伯拉罕受吸引要與神同行。交通進到實際的生活中,不是只在說說一些話,而是行走在神所行走的路上。就是說,在生活中顯出神與人的調和,這是神與人合一的啟示,因為神救贖計畫的最高點,就是神與人合一。亞伯拉罕在交通與事奉中,讓神不能不把他心中的秘密向他解開。詩篇廿五14所說的,“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他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這裏所說的“親密”乃是“沒有秘密”。神向亞伯拉罕解開他心中的秘密,因為亞伯拉罕心裏愛慕與神同行。對於這樣清心向著神的人,神不能讓他走在不準確的路上,神要把他的腳步引到正路上。 “亞伯拉罕必要成為強大的國,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十八18-19)神明明的說出,他要領亞伯拉罕走上正路。不單是他一個人走上來,也要那些與他有關係的人世世代代的走在正路上,使神的應許成就。神向亞伯拉罕說出一些甚麼秘密呢?這秘密又是怎樣的引導他進入裏面的事奉呢? 神說出他要把罪惡深重的所多瑪和蛾摩拉這兩個城毀滅,但在執行毀滅以前,他要親自下來察看,證實這兩城的人果然是罪惡極重,然後才執行毀滅。有人也許會問,神是全知的神,為甚麼他要親自來察看纔能知道真相呢?這問題問得好。神是不需要親自到地上來察看,他來是為了造就亞伯拉罕,使亞伯拉罕可以認識神的性情,一面使他知道神是體恤人的神,他作事是根據他觀察事物的結果,他絕不作主觀的判斷就下結論,他總是願意看見罪人肯悔改而脫離死亡(參結三十三11,十八31-32)。 神說了這些話,亞伯拉罕領會了神的心意,他就為那兩城有所求。也許有些人以為他是為了保存羅得,所以向神有請求。我們若是細讀這一段的經文,我們就發覺不是這麼一回事。亞伯拉罕向神的請求,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他的禱告,內容確實是大膽的,因為有要改變神的定意的心思調在當中。他怎麼會作這樣大膽的禱告呢?我們細細體會神向他說的話,就會明白他是摸著神的心意來祈求的。神也實在有這樣的心思,要讓他學習摸著神的性情作與神同工的操練,更深的體會要在神的旨意中事奉神。 抓緊神的性情的禱告 神的使者往所多瑪去,“亞伯拉罕仍舊站在耶和華面前。”(十八22)人能站在神面前就是一個蒙恩的事實,他所站的地位就是蒙恩的地位。亞伯拉罕沒有離開蒙恩的地位,他裏面充滿了恩典的感覺。他既然領會了神心意體恤人,不甘心惡人死亡,而盼望惡人悔改得生。這一點領會,催動他為他裏面的恩典感動找出路,他就近前來向神說,“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麼?假如那城裏有五十個義人,你還剿滅那地方麼?不為城裏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麼?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麼?”(十八23-25)這樣向神說話需要很大勇氣,但亞伯拉罕就是這樣說了。神沒有責備他越份,反倒喜悅他的代求。神回答他說,“我若在所多瑪城裏見有五十個義人,我就為他們的緣故,饒恕那地方的眾人。”(十八26)亞伯拉罕從五十個義人,減到四十個、三十個、二十個、一直到十個,這樣的向神求恩典,神都應允了,因為他的祈求摸著了神的性情。 到了神答應若有十個義人在所多瑪,神也不毀滅那城以後,亞伯拉罕就不再有所求了。因為他不是僅僅知道神有恩典和憐憫,他也明白神的公義是不能受損的,他必須也要維持神的公義。所以他沒有越過神的界線,他在最合宜的地方就不再作代求的事奉。連十個義人也找不到的城,嚴格一點的說,恐怕連一個也找不到。這樣的城是該給毀滅的,因為裏面連一個義人也沒有。也許有人會說,羅得不是義人麼?彼得後書那裏不是說他是義人麼?一點也不錯,不過我們不能不注意,羅得雖是沒有跟從所多瑪人活在罪中,但是他能長久住在那裏,也捨不得離開那地,他所以給稱為義人,因為他只知道神,但他卻沒有義人的實際。我們留意十九章29節,“當神毀滅平原諸城的時候,他紀念亞伯拉罕,正在傾覆羅得所住的城的時候,就打發羅得從傾覆之中出來。”羅得蒙拯救,主要的原因還是亞伯拉罕的關係。 亞伯拉罕帶著叫萬國得福的應許,又領會了神願意人悔改得拯救的心意,他可以再向神求,把義人的數目降低到五個,或是更少,甚至是求神延緩執行毀滅的時間,叫人再有機會悔改。但是他沒有這樣的求下去,他知道他能作的界線在那裏。他十分明白不能只顧念人的需要與感覺,也要留心神的性情,也要滿足神的感覺。他可以在神的旨意裏影響神的安排,但他絕不敢要求神改變他的旨意。裏面的服事不是根據外面的需要,而是根據神在人裏面的運行(參腓二13)。裏面的事奉一定是配合神的性情,並且不是只配合神性情中的一點,乃是全面的配合神的性情。我們向神的禱告也該是這樣,不要只求神滿足我們的所要,乃是要先滿足神的所是,這就是“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的真義。 ── 王國顯《出埃及記讀經劄記》 創世記第十八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創18:1-2 耶和華在幔利橡樹那裡,向亞伯拉罕顯現出來。那時正熱,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舉目觀看,見有三個人在對面站著。他一見,就從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俯伏在地, 耶和華向亞伯拉罕顯現出來的地點是在幔利橡樹那裡。幔利橡樹就是希伯倫,希伯倫就是說亞伯拉罕一直與神有“聯合”,幔利,意思是“力量”。第18章這裡是耶和華向亞伯拉罕顯現出來,那個時候正熱,指夏天,亞伯拉罕坐在帳篷門口,他看見三個人站在對面,就跑過去,俯伏在地。“俯伏”就是敬拜。 第17章時,他99歲,耶和華向他顯現,是對他說。說,可能是在異象(夢)裡說,但這裡是神親自顯現,亞伯拉罕看見的。在第17章22節“神和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離開他上升了”,意思就是說,神面對面對他說話。這裡第18章這三個人也是他眼睛能看見的,也是面對面的。 創18 :3說,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觀開僕人往前去。 看來亞伯拉罕又有了第17章裡神對他說話的經歷,現在在這一章裡頭他和神又面對面說話 了。 創18 :4-5容我拿點水來,你們洗洗腳,在樹下歇息歇息。我再拿一點餅來,你們可以加添心力,然後往前去。你們既到僕人這裡來,理當如此。他們說,就照你說的行吧。 洗腳,就是指除去地上的污穢,主耶穌也給門徒洗腳(約13: 5、14),因為在地上走來走去總要沾上污穢。 走累了,吃點東西補充,這三個人接受了。1、亞伯拉罕敬畏他們,他俯伏(敬拜),求他們不要往前面去; 2、亞伯拉罕又拿東西出來,為他們加添心力。 創18 :6-7亞伯拉罕急忙進帳棚見撒拉,說,你速速拿三細亞細面調和作餅。亞伯拉罕又跑到牛群裡,牽了一隻又嫩又好的牛犢來,交給僕人,僕人急忙預備好了
。 因為他們接受了,亞伯拉罕就急忙進帳棚見撒拉,說,你速速拿三細亞細面調和作餅。 “三細亞”,這一個數位是一個容積的單位;面是磨細了的面;“急忙”和“速速”,在原文是一個字,就是快點。他接待這三個人,沒有拖拖拉拉,而是快的,而且拿的面是好的,是細面,不是粗的,是豐富的。牛犢是又嫩又好的。 希伯來書13: 2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這說的就是亞伯拉罕,接待客旅要用愛心接待,沒有愛心的就不會接納。還有一個,當你用愛心接待時,一定是用最好的,不是用家裡的盛菜,馬馬虎虎、隨隨便便就算了,而是把好東西拿出來。這一點,可以證明你的愛心。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 當然,今天你接待的並不是說就是天使,你今天就接待了弟兄姐妹,甚至你有時接待的,不是基督徒,但也許神就藉著這個人把神的心意告訴了你。有的時候,神也藉著弟兄姐妹對我們說話,我們在接待客旅時很重要。“天使”是指神派來的,不一定真正是一個天使,這裡告訴我們的是:要用愛心來接待。 創18 :8亞伯拉罕又取了奶油和奶,並預備好的牛犢來,擺在他們面前,自己在樹下站立旁邊,他們就吃了。 餅,是用面做的。面,是代表植物裡面的豐富和滿足。“奶和奶油”,是代表動物的豐富,最好的是奶,喂牛犢是用奶喂,用草喂它吃不下,奶是經過消化了以後來喂小牛、小羊的。所以,這是動物裡面的豐富。亞伯拉罕又取了奶油和奶,並預備好的牛犢來,擺在他們面前。他拿出來,然後怎麼樣呢?他是站在樹下,是站在這三個人的旁邊,他沒有說:我們一起來吃。為什麼?他覺得這三個人不是一般的人,因為他有第17章的那種經歷。 這三個人中間有一個人,就是耶和華(13節)。“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撒拉為什麼暗笑,說,我既己年老,果真能生養嗎? ”這一位說話的就是耶和華。我們相信,這一位就是還沒有降生的主耶穌。另外兩位是天使,“那兩個天使晚上到了所多瑪。羅得正坐在所多瑪城門口,看見他們,就起來迎接,臉伏於地下拜”(創19: l)。 創18: 9他們問亞伯拉罕說,你妻子撒拉在哪裡。他說,在帳棚裡。 按理說,這三個人是陌生人,不認識撒拉,但現在連名字也都知道了,所以,亞伯拉罕心裡有數了,這不是一般的過路人。 創18 :10三人中有一位說,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裡。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撒拉在那人後邊的帳棚門口也聽見了這話。 到了 13節說話的這個人就是耶和華,他怎麼說呢? “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裡。 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這一位開始時問撒拉在哪裡?現在又說了 “明年這個時候 (是夏天)我要回到你這裡”,耶和華還要來。 撒拉在後邊的帳篷門口也聽見了這話。她做好了餅,又有奶和牛犢,擺在那裡,看來撒拉也在門口觀看,並且也聽見這些話。 創18 :11-12亞伯拉罕和撒拉年紀老邁,撒拉的月經已斷絕了。撒拉心裡暗笑,說,我既已衰敗,我主也老邁,豈能有這喜事呢? 第11節這裡告訴我們,神要使亞伯拉罕生一個以撒,一定要亞伯拉罕的肉體到了一個盡頭, 不能夠再用肉體那樣生以實瑪利的時候。現在,撒拉的月經己經斷了,她心裡暗笑,說: “我既已衰敗,我主也老邁,豈能有這喜事呢? ”這就是說明,神要在一個人身上工作的 時候,一定要他看見自己一切都不行了,神就做了。如果他自己還有辦法做,神就不做。 暗笑,原文是喜笑,意思是指她心裡悄悄地笑,千萬不要領會成“黑暗”的意思。喜笑, 就是悄悄在心裡笑。 亞伯拉罕生以撒的這件事情:請讀聖經: 希伯來書11: 11-12因著信,連撒拉自己,雖然過了生育的歲數,還能懷孕。因他以為那應許他的是可信的。所以從一個仿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孫,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海邊的沙那樣無數。 這就是說,從他們肉體來講是死了,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神在我們基督徒身上一定要作工,就是要使我們這個肉體死了。今天,我們常常活在肉體裡頭,憑著肉體作了很多的工,是肉體在那裡做的。神絕對不承認,你可以做,但是神不承認(太7: 21)。主耶穌說這些人不能都進天國。他們也是在做,但主耶穌卻說不認識他們,“不認識”翻譯成“不承認”。 什麼時候我們對付了自己的肉體,就是不憑著肉體作,完全憑著對神的信心做的時候,神就承認了。今天只有把一個人帶到一個程度,就是肉體死了。聖經告訴我們“要把肉體和肉體的邪情私欲都釘在十字架上(羅6: 6、加5: 24)”,那就是一定要治死肉體(西3: 5)。所以,亞伯拉罕學了一個比較深的功課,就是要對付自己的肉體。 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魂”裡面的東西(思想、感情、意志),一定要受對付,否則,神不能用我們來作工。舉例:傳福音好不好?當然好,但是,腓立比書1: 15說:“有人傳福音是為嫉妒、紛爭來傳福音。”他也把福音傳出去了,他可以這樣做,但是神不一定承認,保羅說這是憑肉體在傳福音,事奉上都會有憑著肉體作的。 感謝神!第18章裡神能夠這樣對亞伯拉罕說這些話,乃是因為他經過了第17章的割禮。割 禮就是割去你的肉體,惟有割去肉體、在身體上帶有一個傷痕,這一種人,神才會用他。 有一首詩歌,說:“你怎會沒有傷痕。”也就是說,神要在一個人的身上把他肉體除去的時 候,總得讓這個人痛,不痛是不行的。以色列人過了約旦河,全部受割禮的時候,他們有 幾天的疼痛。所以,要把肉體從一個人身上拿去,不可能不痛的,不可能沒有傷痕的。在 保羅的身上就有一根刺,這就是一個傷痕。 感謝神!今天在我們基督徒身上,如果你的生命要成熟,你要進到一個屬靈更高的地方去,你必須看到一件事情:在你身上要把你的肉體好好地對付一下,要在肉體上面有一個“割 禮”的傷痕。神在做的時候一定要你痛,還一定要你流淚。這樣,你就看見了神的旨意在你的身上得以完成,否則神在你身上沒有路。 只有神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做到一個程度,對付了我的肉體的時候,就看見你這個人在事 奉神的這件事上有份了,神會把他的心意告訴你,否則不行。當一個人靠著自己沒有信心, 他就會去仰望神。第18: 13節這裡撒拉說:“我既已年老,果真能生養嗎? ”她對自己的肉體己經沒有信心了。 創18 : 14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到了日期,明年這時候,我必回到你這裡,撒拉必生一個兒子。 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這一句就講了,你靠你的肉體是沒辦法了,但神有難成的事, 在神還有路:到了日期,明年這時候,我必回到你這裡,撒拉必生一個兒子。 創18 :15撒拉就害怕,不承認,說,我沒有笑。那位說,不然,你實在笑了。 撒拉就害怕。她不承認笑,當然這是一個謊話了,為什麼她會怕?因為我心裡所想的他怎 麼會知道?他怎麼會知道我笑了,那位說,不然,你實在笑了。神證實了她是在笑。這一 段告訴我們,神知道亞伯拉罕和撒拉的心,就是在那不可能的時候,神的工作就在他們身上開始了(來11: 11)。所以,我們基督徒在神的面前,如果你要事奉神,你就一定要有一個禱告,你說:神啊,求你把我自己的肉體帶到一個盡頭,我要事奉你,不是恁著我的肉體。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 如果我們是站在這個地位上,神可能會對我們說話,神會向我們顯現。 神這一次向他們顯現,是他們已經過了生以實瑪利的時候。亞伯拉罕是在86歲時生的以實 瑪利,現在過了十三年了,他們活在肉體的滿足裡面,為什麼?已經有了以實瑪利了。 一個基督徒很可能滿足我肉體的工作,很長的時間用我這個肉體做事奉神的工作,已經覺得不錯了,我們就停留在那個地方。所以,亞伯拉罕有十三年的時間,神不記載,他覺得已經滿足了。現在神給他看見,在第17章裡神要他作完全人,意思就是說,你不能停留在那裡,你必須認識、對付你自己,割去你的肉體。這樣,亞伯拉罕就有了一個新的起點, 開始懂得對付肉體了,原來不懂得要對付肉體。現在懂了。第17章對付了肉體,第18章神 就讓他看見肉體沒有盼望了,於是,神就在他身上作了。 創18 :16三人就腳裡起行,向所多瑪觀看,亞伯拉罕也與他們同行,要送他們一程。 三個人在亞伯拉罕那裡吃飽了,現在他們要走了,亞伯拉罕也接待他們啦,還捨不得他們,因為有好多的事情,亞伯拉罕感到稀奇: 1、你怎麼知道我的妻子叫撒拉? 2、你怎麼知道我沒有兒子?我不是已經有了以實瑪利了嗎? 3、你怎麼知道撒拉明年要生一個兒子?所以,亞伯拉罕就知道他們不是一般的人,而是神,他要和他們一起走,還想聽一聽,還想和他們有一點交通。 創18 :17耶和華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昵? 這讓我們看見,當一個人抓住神的時候,你不要把神放走了,當你還要和神走的時候,說 明你的心意還要與神聯合,還要與神有交通。在這樣的情況下,神能滿足亞伯拉罕。 創18 :18-19亞伯拉罕必要成為強大的國,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 這裡神就把自己的旨意向亞伯拉罕交通,神就是叫亞伯拉罕知道自己的旨意。 創18 : 20耶和華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 前面第17節是神自己在那裡說,沒有說給亞伯拉罕聽。到這裡第20節,是神對亞伯拉罕說的。那麼,他們是從哪裡去呢?第16節他們是向所多瑪觀看,所以,他們是向所多瑪走去 耶和華向亞伯拉罕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 創18 :21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盡像那達到我耳中的聲音一樣嗎?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 我們會想,神難道一定要去看看才行嗎?神什麼都知道的,但許多事情,神要去看看,為 什麼?是為著人的緣故,神一定要證明出來你們對不對?否則,人還可以在神面前辯一辯: “我哪裡有這件事情啊? ”神是說:我親自聽見,親自看見,神要證明人的罪,把它證明出來。到了第19章人的罪就被證明出來,他們是那麼的邪惡。所以,神告訴亞伯拉罕說: “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盡像那達到我耳中的聲音一樣嗎?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 另外一方面,神要告訴亞伯拉罕,神要毀滅所多瑪、蛾摩拉,神要把他的旨意告訴亞伯拉罕,讓亞伯拉罕要有一個禱告的負擔,所以下面就是亞伯拉罕為他們禱告。通過這些事情, 神要我們看見一方面,神做事在人面前一定要調查研究的,一定要把證據弄得很清楚的。 第二方面,神會把這樣的事情向敬畏他的人交通出來。所以,在詩篇25: 14裡告訴我們: 神的(秘密)是向敬畏他的人顯露出來,在原文的翻譯是這樣:“耶和華把自己的秘密告訴敬畏他的人”,或者啟示他們。神要做的事情有神的秘密。 今天很多人問,我怎麼知道神對我說話呢?如果我是一個敬畏神的人,我願意一直維持在 與神交通的裡面,我願意一直對付自己的肉體,不靠肉體在那裡作,神就會把他的秘密向 敬畏他的人啟示出來。在這裡神要把毀滅所多瑪、蛾摩拉這件事情說給亞伯拉罕。 創18 :22二人轉身離開那裡,向所多瑪去。亞伯拉罕仍舊站在耶和花面前。 你看這三個人中間有兩個是天使,向所多瑪而去。神打發他們回去,當然我們知道這兩個人後來要把羅得救出來(19: 29)。 今天我們相信,聖靈已經來了,我們也相信,天使仍然可以工作。神仍舊使用天使,救彼得的那個就是天使(徒12: 6-11)。天使怎麼作我們不知道,我們看不見,但我們還是相 信。特別是今天在以色列人裡面,米迦勒是以色列的大君,我們相信聖靈作,聖靈會藉著天使來作。 創18 :23亞伯拉罕近前來,說,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 亞伯拉罕一定知道這一個城罪大惡極,因為他的侄兒羅得就住在那裡。他想,難道那個城裡沒有善的嗎?也許他想到那個侄兒還好一點吧?所以,亞伯拉罕問神:“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 ” 創18 :24假若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你還剿滅那地方嗎?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 五,是指人負責任的數字;十,是指10倍的意思,也是完全的意思,因為對人來講十是一個完全的意思。人有兩隻手(一邊五個,共十個指頭),聖經裡10這個數字,還有(代表) 少的意思: 創24: 55利百加的哥哥和她母親說,讓女子同我們再住幾天,至少十天,然後她可以去。 十,就是“不多”的意思,因為十天利百加要被帶走了,所以希望她和家人再住上幾天, “至少十天”。 啟示錄2: 10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 示每拿教會是一個受苦的、受逼迫的教會,但聖靈告訴他們,“受患難十日”,意思就是說,你不要怕,神已經定規好了,不會太長,這是十日的意思。 創世記第18章這裡說有五十個義人,意思就是說人應該負責任的,至少的數字(就是50個)。 創18 :25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 亞伯拉罕已經認出來他就是耶和華,是審判全地公義的主,那麼,你怎麼能夠把惡人和善人一起都剿死呢?你怎麼不把他們分別出來呢?為這五十個人,你可不可保留這個城? 當然,神有辦法把義人救出來,但惡人要剿死。 創18 :26耶和華說,我若在所多瑪城裡見有五十個義人,我就為他們的緣故饒恕那地方的眾人。 你看,神答應了他的禱告了,“如果這個城有五十個義人,我就為這五十個義人饒恕那地方的眾人。”(第一次禱告) 今天,我們處於這個未了的世代,各種的災、地震...那麼,神是否應允在那地方有義人,神就不毀滅那地方?(有的地方災害就沒有那麼厲害)這些我們不太清楚。但審判全地的 主,他一定要分辨出來義人和惡人,也能夠為著義人的緣故,而不施行毀滅。所以,我們今天第一個要代禱(提前2 :1 )。 第二個,我們因信成為義人,神能夠為著我們的緣故拯救其他的人。 創18 :27-28亞伯拉罕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假若這五竹義人短了五個, 你就因為短了五個毀滅全城嗎?他說,我在那裡若見有四十五個,也不毀滅那城。 你看,神又答應了他的禱告了。(第二次禱告) 創18 :29亞伯拉罕又對他說,假若在那裡見有四十個怎麼樣呢?他說,為這四十個的緣故,我也不作這事。 他說:為這四十個的緣故,我也不作這事。(第三次禱告) 創18 : 30-31亞伯拉罕,求主不要動怒,容我說。假若在那裡有三十個怎麼樣呢?他說,我在那裡若見有三十個,我也不作這事。亞伯拉罕說,我還敢對主說話,假若在那裡見有二十個怎麼樣呢?他說,為這二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 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動怒,我要再說一次,三十個人怎麼樣?(再減十個吧)五個五個 減沒有信心啊,我還敢對主說:二十個怎麼樣?神說:為這二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這是(第五次禱告)了,神都答應了。 創18 : 32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動怒,我再說這一次,假若在那裡見有十個呢?他說,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 最後只剩這一次了,“十個”就是少了,連十個也沒有,這是第六次禱告。他想:也許只 有十個,不能再少了,神可能不聽了。結果,神說:“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 創18 : 33耶和華與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走了。亞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 亞伯拉罕一定很清楚這個就是耶和華,至少他知道是神派來的天使。他怎麼知道我有一個 妻子叫撒拉?他怎麼告訴我說:撒拉明年會生一個孩子?他怎麼知道撒拉在帳篷裡頭暗笑?他全部知道,而且他們要到所多瑪去.…… 這些就證明亞伯拉罕對神的認識更深了,也證明他有一個負擔為所多瑪禱告。這一次,他不是自己去拯救羅得(創14: 14),他沒有匆忙的像上次那樣去把羅得救出。現在,他是 用禱告,他相信神會管理這一切。如果十個義人都沒有,他也沒有辦法救,因他相信神。 ── 蔣繼書《出埃及記讀經劄記》 創世記文字第十八章釋經證道(張策) 察看罪惡 讀經:創18章 內容: 一、接待三訪客 1、迎接旅客 18:1 耶和華在幔利橡樹那裡,向亞伯拉罕顯現出來。那時正熱,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
18:2 舉目觀看,見有三個人在對面站著。他一見,就從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俯伏在地,
18:3 說:“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離開僕人往前去。 18:4 容我拿點水來,你們洗洗腳,在樹下歇息歇息。 18:5 我再拿一點餅來,你們可以加添心力,然後往前去。你們既到僕人這裡來,理當如此。”他們說:“就照你說的行吧!” 本章前半部分記載了亞伯拉罕不知不覺中接待了神的事情,正是《希伯來書》13:2那裡教導所引用的例證:“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 神向亞伯拉罕顯現,地點就在亞伯拉罕落腳點“幔利橡樹”,就是13:18那裡提到的希伯侖。時間大概是中午,因為“那時正熱”。一共出現了三個人,下文說話的那位就是神,另外兩位是天使(22節;19:1)。當然神的臉上或者身上並沒有標明他就是神,他只是取了普通人的形狀顯現。或者說,他是用人能夠承受的形象出現,因為罪人是不能承受神本體的榮耀的。 亞伯拉罕正坐在自家的帳棚門口,抬眼看見了這三人。聖經描述他的反應是:“他一見,就從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俯伏在地。”這些連貫的動詞生動的刻畫出亞伯拉罕的古道熱腸,顯然他是一貫用愛心接待旅客的。 他請求這三位旅客在他這裡休息一下,洗洗腳,吃點食物,好補充體力,繼續前行。古時中東一帶人所穿的是有底無幫的涼鞋,行路的人腳上常會沾滿灰塵,故須要常洗腳,藉此使身心覺得清新,以消除疲勞。他說他這樣做是理所應當的,畢竟這是中東一帶好客的傳統,至今還見於中東和北非一帶的遊牧民族中(有的主人還堅持客人先用飯,自己站在旁邊伺候;8節)。三位旅客很是感激,欣然接受了他的熱情接待。 2、預備食物 18:6 亞伯拉罕急忙進帳棚見撒拉說:“你速速拿三細亞細面調和作餅。” 18:7 亞伯拉罕又跑到牛群裡,牽了一隻又嫩又好的牛犢來,交給僕人,僕人急忙預備好了。
18:8 亞伯拉罕又取了奶油和奶,並預備好的牛犢來,擺在他們面前,自己在樹下站在旁邊,他們就吃了。 亞伯拉罕接著就準備食物。我們看到亞伯拉罕的腳步是匆忙的:“急忙”,“速速”;準備是精心的:“拿三細亞細面調和做餅”;“又跑到牛群裡,牽了一隻又嫩又好的牛犢來,交給僕人”;“又取了奶油和奶”,可見他對旅客的熱心並不是嘴上功夫,而是實實在在的(約一3:18;比較雅2:15-16)。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時候他並不知道眼前三位的真實身份,就是說並不存在任何的投機心理。這樣,怎麼不會得到監察心腸肺腑、知道一切真相的神的喜悅呢! 3、再次應許 18:9 他們問亞伯拉罕說:“你妻子撒拉在哪裡?”他說:“在帳棚裡。” 18:10 三人中有一位說:“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裡,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撒拉在那人後邊的帳棚門口也聽見了這話。 三位吃完之後,就問亞伯拉罕的妻子在哪裡,顯然這樣的問話令亞伯拉罕感到納悶:他們怎麼知道他的妻子叫撒拉?要知道這個名字剛改不久(17:15),他們是誰?是嫌撒拉的作的餅不好吃?……時間容不得他多想,他老老實實的說妻子就在帳棚裡面。 三人中的一位說,撒拉明年必定生一個兒子。亞伯拉罕恍然大悟,眼前的這位肯定就是神了,因為這樣的應許是前不久神才親自告訴他的(17:1,16,19)。或許是上次神應許的時候,撒拉並不在場,因此這次特意向撒拉重申這個應許。這裡交待了撒拉就在那人身後的帳棚門口,顯然她聽到了來人問及自己,所以出來張望。 4、暗笑與責備 18:11 亞伯拉罕和撒拉年紀老邁,撒拉的月經已斷絕了。
18:12 撒拉心裡暗笑說:“我既已衰敗,我主也老邁,豈能有這喜事呢?” 18:13 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撒拉為什麼暗笑說:‘我既已年老,果真能生養嗎?’ 18:14 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到了日期,明年這時候,我必回到你這裡,撒拉必生一個兒子。” 18:15 撒拉就害怕,不承認,說:“我沒有笑。”那位說:“不然,你實在笑了。”
撒拉聽到了三人之中的一位預言她明年將要生子的話,也忍俊不禁。畢竟她的月經已經斷絕了,亞伯拉罕也年紀老邁了,更關鍵的是自己一直不育,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喜事呢!撒拉的反應與亞伯拉罕曾經的反應如出一轍(17:17)! 撒拉的內心活動同樣也沒有逃過監察人心的神(17:19)!就在她還在覺得不可思議的時候,神責備的聲音響起來了,而且仍然是對亞伯拉罕說話。神責備她的小信,告訴她明年必定生育一個兒子。“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既是對撒拉嚴厲的責問,也是對一切小信之人的責問。同時,也是對所有神的兒女的極大的安慰:他既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在他就沒有難成之事(民11:23;太19:26)! 撒拉極其害怕,因為明明自己什麼也沒有說,只是動動心思,眼前的這位沒有回頭就什麼都知道!顯然,這就是神!罪性驅使她竭力掩飾自己,矢口否認剛才的態度和想法。但無所不知的神毫不客氣,指出她確實是竊笑神的應許了。 二、察看罪惡 1、亞伯拉罕的地位 18:16 三人就從那裡起行,向所多瑪觀看,亞伯拉罕也與他們同行,要送他們一程。 18:17 耶和華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 18:18 亞伯拉罕必要成為強大的國,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 18:19 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 神和天使起身準備前行,他們向所多瑪方向觀看。亞伯拉罕也緊隨其後,要送送他們。他這樣作固然是出於禮貌,更是因著牽掛住在所多瑪的侄兒羅得。畢竟他已經知道三人中一位是神,現在他們既然向所多瑪去,可能作與所多瑪有關的事情。 對於這樣一位懂得關心陷在罪中之人的兒女(15:6),朋友(代下20:7),神知道不應當向他隱瞞要作的事情,就是下文毀滅所多瑪、蛾摩拉的事情(也應當包括押瑪、西扁,申29:23)。顯然,神這樣做,就是給亞伯拉罕代求的機會(22-32節);這樣,亞伯拉罕又成了神的同工。 而神之所以願意向亞伯拉罕推心置腹,是因著他對神的信靠順服。因著信靠順服,他的後裔必定成為強大的國家,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當然,這並不是說他肉身的後裔成為強國,雖然曾經的大衛、所羅門王朝確實達到了鼎盛,現在的以色列也算得上中東的強國,但這不是神這裡的意思。所有信靠神的人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他們組成的是神的國度,這是世上的任何強國所不能相比的。而說“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也不是像猶太人所認為的亞伯拉罕的信心功德無量,恩及他所有的肉身後裔,而是針對所有信靠神的人而言:一方面他們都因著效法亞伯拉罕的信心腳蹤而得到神的賜福,一方面他們都因著他的那一位後裔,就是耶穌基督,得到神的拯救。 神又指明了眷顧亞伯拉罕的目的,為的是叫他擔起教導的責任,畢竟他是一家之主。應當引導他的子女和眷屬(包括後裔)都信靠順服神,按照神的心意行事為人,使神一再對他的應許得到成就。 2、告知使命 18:20 耶和華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 18:21 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盡像那達到我耳中的聲音一樣嗎?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 18:22 二人轉身離開那裡,向所多瑪去,但亞伯拉罕仍舊站在耶和華面前。 神又明確的告訴他們此行的使命,就是要察看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因為這些城市的已經是罪大惡極(15:16),聲聞於天。乍一看去,神似乎跟世人一樣,都是有限的脆弱的,非得親自調查走訪才能瞭解真實的情況。21節的“我現在要下去,察看……”這是我們在前面曾經講過的,是按照人習慣的講法來寫(2:18;3:8-9,11,13),並非神真的必須從天上下來察看才能知道詳情,因為神是無所不在(耶23:24)、無所不知的(賽46:9)。不過雖然神是無所不知的,但他為了驗證所知道的情況,就差遣天使走訪所多瑪(19:1-11),看看這些城市的罪惡情況,好用事實來堵住這些被毀滅之人的口。 二位天使奉命繼續奔向所多瑪,已經漸漸遠去了。亞伯拉罕送客也已經有一段路程了,但他仍然沒有返回的意思;神停下了腳步,亞伯拉罕也跟著停下了腳步,站在神的面前。顯然,他極其關心侄兒一家的安危。深知亞伯拉罕心情的神在給他提供代禱的機會。 3、代禱 18:23 亞伯拉罕近前來說:“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 18:24 假若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你還剿滅那地方嗎?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 18:25 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 18:26 耶和華說:“我若在所多瑪城裡見有五十個義人,我就為他們的緣故饒恕那地方的眾人。” 18:27 亞伯拉罕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 18:28 假若這五十個義人短了五個,你就因為短了五個毀滅全城嗎?”他說:“我在那裡若見有四十五個,也不毀滅那城。” 18:29 亞伯拉罕又對他說:“假若在那裡見有四十個怎麼樣呢?”他說:“為這四十個的緣故,我也不做這事。” 18:30 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動怒,容我說,假若在那裡見有三十個怎麼樣呢?”他說:“我在那裡若見有三十個,我也不做這事。” 18:31 亞伯拉罕說:“我還敢對主說話,假若在那裡見有二十個怎麼樣呢?”他說:“為這二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 18:32 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動怒,我再說這一次,假若在那裡見有十個呢?”他說:“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 18:33 耶和華與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走了;亞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 亞伯拉罕緊緊抓住神的公義和慈愛為所多瑪等城市代求,從50個義人一直降到10個義人,就是信靠順服神的人;神答應哪怕只有10個義人,也不會毀滅這些城市。但很可惜,只有1個義人,就是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那個“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19:1-3;彼後2:7);而且還不是完全順服神,因著貪圖物質享受竟然定居罪惡之城所多瑪(13:12-13)。 三、反省反思 1、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亞伯拉罕的愛心是真實的,一貫的? 2、 撒拉為什麼對神應許她生育忍俊不禁?“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傳遞出哪些信 息? 3、 亞伯拉罕和神有哪些關係?給我們什麼啟發? 4、 亞伯拉罕是怎樣為所多瑪代求的?從中我們能看到神的哪些特性? ── 張策《創世記文字釋經證道》 創世紀第十八章讀經筆記(麥穗) 耶和華特別的顯現 耶和華再次向亞伯拉罕顯現。這一次的顯現,極其獨特。這是在舊約裡最美好的一幅圖畫之一,其中深藏濃厚的 神與人同在的生活氣息, 是無法用任何其他語言可以表達的。
這世上所有最抒情的小說,最打動人心的電影,合起來都無法表達出這裡那種既宇宙性又個人化,既遙遠又在眼前,既歷史性又永久延長,既戲劇化又完全真實的一幕。如果你的心被這一幕抓住,打動,你裡面的世界就跨越一切的宗教、哲學、文學和心理學,不再為那些被人崇尚但卻只是憑想像的所謂“天人合一”而打動。 數千年前的那一日,永遠的 神以人的形象,平易地顯現給在地上這位名叫亞伯拉罕的老人。自從 神造人、人卻犯罪之後,在地上第一次 神和人那麼地靠近,神以那樣可親近的方式出現在人面前。在那之前,神的顯現都是以命令和啟示出現的。 發生在亞伯拉罕身上的那一幕,和隨後第二天發生在所多瑪城的事,是何等樣地巨大反差,卻又是註定要連在一起發生的。 神並非是原本只想見到亞伯拉罕,但是隨之想到了所多瑪的罪惡就去了那裡執行毀滅;也不是原本只是要去所多瑪執行毀滅,但順道來見一下亞伯拉罕。都不是的。所多瑪的罪惡在耶和華面前已經滿盈,
神定意要打發兩個天使去那裡毀滅那城。這個結局是所多瑪城應得的。然而耶和華自己卻親自與兩個去執行毀滅的天使一同到地上。並且先到亞伯拉罕那裡。這一切都是耶和華在審判之前所懷的憐憫之心,以及對著亞伯拉罕的美意。 從時間上,這和上次在第十七章裡耶和華向亞伯拉罕的顯現應該相去不太遠。亞伯拉罕仍居住在幔利橡樹那裡。天正熱,亞伯拉罕坐在帳篷門口。他舉目觀看,見有三個人在對面站著。 好像他們是忽然出現在他的對面的,因為這裡沒有說亞伯拉罕看到他們向他走來。亞伯拉罕一定立刻就知道他們不是一般的來客。他就跑去迎接他們,並俯伏在地,求他們留下,他好款待服侍他們。他們並無推辭
(這本身表明亞伯拉罕在他們心目中的位置)。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以及僕人趕快準備飯食。亞伯拉罕在樹下站在旁邊,服侍他們吃飯。 這三人中,兩位是要去所多瑪毀滅那城的天使,但另一位卻是耶和華自己。 其間,耶和華親自說:”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裡,你的妻子撒拉必得一個兒子。” 這是對應許之子最具體、最清楚的應許也是預告。其間耶和華與亞伯拉罕和撒拉的對話,無論是其內容還是方式,都是驚人的。耶和華幾乎像是朋友來訪。儘管撒拉還小信(她聽到
神的應許後由於覺得不可置信而笑了),但是就連 神的指正和責怪也是如家人之間。過去地上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並不是讓人敬而可畏的耶和華 神忽然改變了對人的態度,變得平易近人了。神從來都是願意接近人的。而是
神終於在地上有了一個像亞伯拉罕這樣的人: 他的全人靠著真信心被從塵土中提拔出來,從那被罪壓倒的罪人中樹立起來,成了 神說話交通的物件。 耶和華的朋友亞伯拉罕為別人代求 就著舊約的進程和 神的計畫來講,應許的這個兒子(後起名叫以撒)在這裡直到二十一章是中心,是當時的一切盼望之所在。這是舊約猶太人的淵源,是
神舊約中工作的體現。 但是,亞伯拉罕本人與 神的關係卻站立在恩典的位置上,和以撒沒有直接關係。就從信心的根基(如羅馬書說啟示的)以及預表來講,亞伯拉罕站在新約的救恩位置上。在此位置上,我們看到亞伯拉罕本人上升到了一個比在前面第十五章時更高的位置。這一次,亞伯拉罕不為自己求,只為別人代求 (interceding prayer)。 這正是耶和華和兩個天使在去所多瑪前先來亞伯拉罕這裡的緣故。神在審判之前,找到了一個祂恩典流通的管道。這在地上是一件何等樣重大的事情。要知道這裡發生在亞伯拉罕身上的事情,不簡單是一個人心裡生出了願意幫助別人的善心。人的善心這樣的事,即使在一個罪惡的時代,也會有。 這裡發生的,是地上第一次出現了一個人,他在信心中與 神同行(17:1),在 神面前稱義,不僅成了
神眼中的義人,並且成為 神的朋友。於是他有資格來向 神為別人代求。神也願意聽他代求的禱告。這是人在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裡獨特的位置。 我們時常忘記這個,以為在 神面前代求只是一個好基督徒的情操或該努力做的一件好事,但不知道在基督裡我們取了一個何等讓天使都羡慕的位置。這件事讓
神的心喜悅,因為 神有大憐憫,祂樂於施恩,但祂把所有施恩的權柄都交在了耶穌基督手裡。在基督裡所有的施恩的管道,嚴格講都是基督為我們代求的 (這正是為什麼我們禱告是以耶穌的名禱告,這不是一個宗教規條或習慣,而是一個真理)。代求因此的
神兒子的一個美好性格,所以也該是每個基督徒的性格。 再看看亞伯拉罕如何代求,在18章16-33節詳細記載的亞伯拉罕和耶和華的對話,是何等美麗的一個代求者的禱告。這裡沒有
神學,沒有宗教規條,只有謙卑但卻真誠的“求”,謹慎(以不越過本分)而大膽 (以達到許可的極限)。這相反使得有些自認為明白許多聖經真理的人覺得好不自在,似乎亞伯拉罕所做的,有些不合體統。 宗教的人在神學思想中是不知道如何禱告的,尤其是代求的禱告!(這使我想起前些年一些基督徒學者們討論中文聖經的新譯本,其中有解釋為什麼在新譯本中,馬太福音 6:13 節主禱文那句,需要翻譯為“不要讓我們陷入試探”, 強調 “陷入”一詞是因為
“不陷入”比“不遇見”或 “不進入”更符合神學。況且不要談我們對主的原話是否尊重這件事,就著禱告來講,完全取決於禱告者與 神的關係。真確的關係才能有真確的禱告。神學帶不來正確的關係。注:我不敢推崇任何一個中文聖經翻譯版本。我自己使用和合本,是為著聖徒交通的方便同時也喜歡其文字有一個與當代世俗文字分別的境界,但承認和合本有其翻譯上的局限,也認為新譯本有其強處,尤其是新譯本相對而言更側重直譯這一點。所以這裡沒有討論中文聖經翻譯版本的意圖。只是想到一個很有說明力的例子而已。) 亞伯拉罕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 (18:28)。 亞伯拉罕說 (第五次求):「求主不要動怒,我再說這一次,假若在那裡見有十個呢?」(18:32)。 耶和華與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走了;亞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耶和華走了,亞伯拉罕才停止懇求。他知道他的代求到了極點,再過了就是妄求。 那天亞伯拉罕回到了自己的地方,站在高處,一直朝著所多瑪那邊觀望。他沒有像惡人那樣幸災樂禍,也沒有像小人那樣想看熱鬧,只帶著一個敬畏牽掛的心觀望。──
麥穗《創世記讀經筆記》 參觀創世記一日一章(李廷樞)創世記18章 有三個天使取人像來就近他、其中之一是神親自、也是神的發言人之天使。創世記所記、其中之一使人有印象是神親自(13)。也許可想為是神代理的天使。以色列民族的祖先雅各在雅博(昆努伊勒)之地與神摔跤、這時的對手以為是神親自、其實是天使(創32;22~32. 何12;4)。 神告訴亞伯蘭將要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的城市、亞伯蘭想到這些城市裡有他親人侄兒羅得、就並命的為他代禱。神在此城市裡甚至也找不出十個義人。但是耶和華救出了羅得和家族(19章)。這是因為有了亞伯蘭之代禱的結果。 你今日是否有需要代禱的人呢?
── 李廷樞《參觀創世記一日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