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第四十二章短篇信息 目錄: 創世記第四十二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創世記第四十二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創世記第四十二章文字釋經證道(張策) 創世紀第四十二章讀經筆記(麥穗) 參觀創世記一日一章(李廷樞) 創世記第四十二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31真實的成了以色列(四十二至四十五章) 在這一段的日子裏,我們實在看到一個非常奇妙的作為。因為在約瑟的這段經歷上,我們看見神在三個人的身上,藉著一件事情來解決不同的難處。這三個人一個是雅各、一個是約瑟、一個是猶大。這三個人在神的引導下都有突出的遭遇。雅各是給帶進神榮耀的應許,就是神永遠的旨意。約瑟是要在埃及成全神的意思,讓以色列去埃及經過四百年,然後讓摩西把他們領入迦南。另外的一個人就是猶大,神也在這一段日子裏,顯明他能夠承受神的旨意的原因。 仰望神而不沾染埃及 我們繼續從約瑟的身上來開始,上一次我們提及約瑟之所以能在神面前升高,因為他順服神的安排,雖然他的遭遇是非常不容易,但他卻是默默的從神的手裏接過神的定規。他在埃及已經升高了,他心裏面沒有忘記神。雖然他是升高,但在他現在的生活裏還是有點缺欠。他的缺欠是甚麼呢?就是與他父家完全失去聯絡,他一個人孤單地飄流在外面。雖然他在埃及地得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地位,但是對他個人來說,他仍是有缺欠。 感謝神,在他心思裏,他抓住了神,他就安息了。他在埃及的時候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瑪拿西,他給兒子起名叫瑪拿西是有原因的,聖經自己就有了解釋。我們看四十一章五十一節,“約瑟為長子起名叫瑪拿西,因為他說,神使我忘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家。”這些的確是一些不容易忘記的痛苦的經歷。但是感謝神,約瑟沒有讓這些心事留在心中成為他的重擔。他能脫離這些心思上的重擔,不是因為他是一個善忘的人,他一點都不善忘,我們在看以下的事情就可以知道。他雖然是不善忘,但他不會把過去的痛苦變成現今的重擔,因為他看見神在管理著。所以在瑪拿西身上表明出來的,就是他能忘掉一切的痛苦是因著神的緣故。 另外他又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以法蓮。為甚麼給他起名叫以法蓮呢?他自己作了說明,“神使我在受苦的地方昌盛。”那地方是受苦的,約瑟在埃及是受苦的,就算在做了宰相之後,因為和父家的斷絕,他仍然是受苦的。按著人來看,他只不過是有兩個兒子罷了,那裏可說是昌盛呢?如果是要說昌盛,也許是指著他物質的環境來說的。我們留意到一件事情,約瑟的眼睛並不是看著地上的豐富,所以這裏所說的昌盛,我很有理由相信不是指著物質方面。為甚麼呢?因為我們知道一件事,等到末了,我們看約瑟臨終時,他非常嚴肅的對以色列人說,必須要把他的骸鼻運返迦南地,不能停在埃及。我們就因此看到在約瑟的心思裏所想的,雖然他不能活著回到神的應許地,死了也要回去神的應許地。 人的心思對神的應許有這麼大的仰慕,我們就看見他對屬地的事物沒有這麼緊張。我們感謝神,在以法蓮這名字上面,給我們看見約瑟在神面前所學的功課。雖然外面是受苦,但是裏面卻是昌盛。雖然外面有很多人的缺欠,但是他的眼睛卻是只注視著神的富足。我們感謝讚美神,這是約瑟在很不容易的歲月裏,能站得穩穩的秘訣。 七個豐年很快就過去了,當七個豐年過去之後,接著而來的就是七個荒年。這七個荒年真的十分厲害,不只是埃及地有饑荒,連迦南地也有。所以我們看到了四十二章時,我們就看見雅各吩咐他的兒子們去埃及地買糧食。現在話題又回到雅各身上。我們想在一件事上來解決三個人,我們就由這三個人的每一個人方面來看,讓我們可以有條理看下去,不然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就會很亂的。我們先看雅各,因為他是主角。 雅各最深處的問題 雅各吩咐他的兒子去埃及買糧食。弟兄姊妹們,我們可以在這裏看見一個問題,他只是把十個哥哥們打發去,卻沒有讓便雅憫出去。為甚麼他不許便雅憫一起去呢?這裏只是簡單地說,“因為恐怕他遭害。”難道這十個兒子的性命還及不上便雅憫的寶貴嗎?為甚麼便雅憫比較這樣突出呢?或者我們會想,他是最小的兒子。他還算小嗎?弟兄姊妹們,我們不要忘記以後以色列全家下埃及的時候,便雅憫已成父親了,已經有了兒子,所以他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們的心思裏要抓住當時的那事實,我不知道弟兄姊妹們的觀念是怎樣?以前我有過這樣的一個毛病,在創世記裏看到便雅憫的時候,心思裏仍覺得他是個小孩子,所以雅各就特別的疼惜他。但事實並不是這樣,便雅憫已不再是小孩子,但他卻是雅各所非常偏愛的。 在約瑟還沒有失蹤以前,他最愛的是約瑟。但在約瑟失蹤以後,他就把他最愛的心情放在便雅憫身上。為甚麼呢?因為這兩個兒子都是拉結所生的。現在約瑟沒有了,只剩下便雅憫,他的心思就放在便雅憫的身上,這是我們上一次所提到的。在雅各的心思裏一直有一樣東西代替了神,早一些時候是約瑟,現在是便雅憫。不論是約瑟或是便雅憫,根源都連到拉結身上去。就是這樣,人的感情就把他控制住,所以長久以來,他的生命不能靠近成熟。雖然經過了很多年日,但是他仍然沒法向上長高。我們想,雅各浪費了二十年在巴旦亞蘭,他進入迦南以後的確有了長進,也有了轉機,但是上一次我們提到他到了一個地步,就停在那裏,不能再往前走。這一段時間花了雅各超過二十年。我們又看見一個人如果缺少神的憐憫的時候,我們實在是無路可行。如果神對人是缺少一點忍耐,就算那個人已被神選上,那個人仍然是無路可行的。 巴旦亞蘭二十年,在迦南超過二十年,弟兄姊妹們,看這樣的時間,如果雅各是保持在□努以勒時的生命成長的速度,他現在該是非常成熟。但是很可憐,現在的雅各,雖然是活在神的面前,但是裏面是閉塞的,裏面是沒有讓神過得來的。我先說他為甚麼在迦南地渾渾沌沌地過二十幾年。約瑟十七歲被賣到埃及,然後三十歲見法老,那就是說十三年過去了。然後經過了七年的豐年,那就是二十年。然後七個荒年的開頭,我們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時間,雅各才叫他的兒子們去埃及買糧食。這樣我們可以看見雅各在迦南地糊糊塗塗地度過了二十年,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虧損。 他的兒子們到埃及地買糧食的時候,當然中間發生了一些事,我們暫時不看,等到下次看約瑟的時候再說。在兒子們回來的時候,講到了一個問題。他們告訴雅各如果下次再去埃及買糧食,一定要帶便雅憫一起去,便雅憫要是不去,我們是買不到糧食的,而且被留在埃及的西緬也無法回來。雅各知道這樣的消息,你看雅各裏面的反應是怎樣?他說,“我怎可讓我的小兒子去呢?你們為甚麼說我有一個小兒子呢?”我們看見他那焦急的情緒,甚至末了的時候,他說他一定不讓便雅憫去。我們留意四十二章三十六節,“他們的父親雅各對他們說,你們使我喪失我的兒子。約瑟沒有了,西緬也沒有了,你們又要將便雅憫帶去,這些事都歸到我身上了。”你們看見雅各心裏的焦急,你們也看到雅各心情裏感到很受委屈的滋味,你們也看到在雅各心思裏沒有看見神作工的手的光景。他只是覺得他真是苦啊!甚麼事情都臨到他身上。所以他下的結論就是,便雅憫一定不能去。 雅各說,“便雅憫的哥哥死了,只剩下他,他若在你們所行的路上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的下陰間去了。”你看到他將這話說出來的時候,是甚麼樣的情緒呢?完完全全是一個自然的情緒。人的自憐的心情一起來,你就曉得人的裏面是黑暗到一個甚麼的程度。 在這個時候,我們看看雅各一生的過程。開頭的一些日子,他是自高得不得了,他甚麼都有辦法,將他舅舅對付得服服帖帖。然後他回到迦南地,雅各是從自高落到自卑的裏面去了。特別我們看見他的兒子們在示劍做了一些事情,他說,“你們使我在這些人中有了臭名。”他感覺到他在人的中間抬不起頭來。但是到了現在他不但自卑,還落到自憐的裏面去了。我們看見雅各這個人一直往下走。往下走是一件美事,但是往下走的時候一定要看見主。如果在往下走的時候沒有看見主,那就是一件壞事。現在雅各落到自憐的光景裏面去。“自憐”這傢伙是人自己裏頭一個最難對付的成份。“自高”比較容易對付,“自卑”也比較容易對付,“自義”也可以有機會對付,但當人一落到“自憐”裏去的時候,這是一個非常難脫離的東西。現在雅各就落到這種光景裏去了,因為他實在沒有看見神的手。 ── 王國顯《出埃及記讀經劄記》 創世記第四十二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創42 : 1-4 雅各見埃及有糧,就對兒子們說,你們為什麼彼此觀望昵?我聽見埃及有糧,你們可以下去,從那裡為我們糴些來,使我們可以存活,不至於死。於是,約瑟的十個哥哥都下埃及糶糧去了。但約瑟的兄弟便雅憫,雅各沒有打發他和哥哥們同去,因為雅各說,恐怕他遭害。 這個時候,迦南地也遭受了饑荒,雅各就打發兒子們去埃及糴些糧食來,除了便雅憫以外, 十個哥哥都去了。為什麼便雅憫不能去呢?因為雅各說,“恐怕他遭害。”他和約瑟是同一個母親,約瑟已經遭害了,所以,雅各不放心他去,而且也不放心這幾個哥哥。 創42: 5-6 來糴糧的人中有以色列的兒子們,因為迦南地也有饑荒。當時治理埃及地的是約瑟。糶糧給那地眾民的就是他。約瑟的哥哥們來了,臉伏于地,向他下拜。 哥哥們一來,就臉伏于地,向他下拜。他,就是當時治理埃及地的約瑟。那麼,約瑟的第 一個夢就應驗了,他的哥哥們向他下拜。“約瑟對他們說,請聽我所作的夢,我們在田裡捆禾稼,我的捆起來站著,你們的捆來圍著我的捆下拜。(創37: 6-7)”這個夢就應驗在這裡。 第37章告訴我們,約瑟作了兩個夢。一個是捆未稼、約瑟的捆起來站著,哥哥們的捆來圍著他的捆下拜。這是屬地的,就是指著糧食的問題。藉著屬地的東西(未捆),他們圍 著糧食來找約瑟糴糧。還有一個是約瑟夢見太陽,月亮,與十一個星向他下拜。太陽、月亮、星星都是有屬靈的意義。 創42: 7-9 約瑟看見他哥哥們,就認得他們,卻裝作生人,向他們說些嚴厲話,問他們說,你們從哪裡來。他們說,我們從迦南地來糴糧。約瑟認得他哥哥們,他們卻不認得他。約瑟想起從前所作的那兩個夢,就對他們說,你們是奸細,來窺探這地的虛實。 約瑟看見他哥哥們,就認得他們,卻裝作生人。原文不是“裝”,而是“彼此不認識”。為什麼要向他們說嚴厲的話呢?因為他哥哥們的話,他是不能相信的,他哥哥們作了許多的 壞事,包括欺騙父親、出賣約瑟。約瑟小時候和他們一起放羊,他們做了許多不好的事情, 約瑟就把這些事情告訴他的爸爸,他們就嫉妒他,這就是他哥哥們的本性。約瑟是應該要嚴厲地對付對付他們。 你們是奸細,來窺探這地的虛實。原文不是“奸細”,而是“行走”的意思,就是你們在埃及地走來走去來探虛實嗎?中文把這個字給翻譯成了“奸細”。實際上,這個字是動詞,不是名詞。 創42: 10-16他們對他說,我主阿,不是的。僕人們糴糧來的。我們都是人的兒子,是誠實人。僕人們並不是奸細。約瑟說,不然,你們必是窺探這地的虛實來的。他們 說,僕人們本是弟兄十二人,是迦南地一個人的兒子,頂小的現今在我們的父親那裡,有一個沒有了。約瑟說,我才說你們是奸細,這話實在不錯。我指著法老的性命起誓,若是你們的小兄弟不到這裡來,你們就不得出這地方,從此就可以把你們證驗出來了。須要打 發你們中間一個人去,把你們的兄弟帶來。至於你們,都要囚在這裡,好證驗你們的話真不真,若不真,我指著法老的性命起誓,你們一定是奸細。 我們都是一個人的兒子,是誠實人。他們並不是誠實人,約瑟知道並不是“有一個沒有了”, 而是你們犯罪把我給賣掉了。怎麼能知道你們是誠實的呢?於是,約瑟就要他們把最小的弟弟帶來。約瑟很想見到便雅憫,因為便雅憫是他同父同母的弟弟。 創42: 17 於是約瑟把他們都下在監裡三天。 這裡是要嚴厲地對付他們,因為不這樣,他的哥哥們不會講實話。所以,在這裡也是要試驗他們,在監獄裡呆三天。 創42: 18-20到了第三天,約瑟對他們說,我是敬畏神的。你們照我的話行就可以存活。你們如果是誠實人,可以留你們中間的一個人囚在監裡,但你們可以帶著糧食回去,救你們家裡的饑荒。把你們的小兄弟帶到我這裡來,如此,你們的話便有證據,你們也不至於死。他們就照樣而行。 他們看見約瑟不是一般的埃及人,因為約瑟跟他們說話都是有翻譯的。約瑟說:我是敬畏神的。你們照我的話行就可以存活。約瑟要他們留下一人作人質,目的就是要他們把小兄弟帶到埃及來。但是,他們可以帶些糧食去。 創42 : 21 他們彼此說,我們在兄弟身上實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見他心裡的愁苦,卻不肯聽,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身上。 他們知道他們現在遭難了。難處來了,被關監裡三天還沒有完,還得留下一個人在這裡,不但是這樣,回去還要把小兄弟帶來。所以,他們彼此就說話了。說什麼呢? “我們在兄弟身上實在有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見他心裡的愁苦,卻不肯聽,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身上。” “我們見他心裡的愁苦”的“心”字原文是“魂”字,是魂裡的愁苦。也就是說,當時要把約瑟賣掉的時候,約瑟求過他們,不要賣我啊,我是你們的骨肉。但是,他們當時看見約瑟的愁苦,卻硬著心把約瑟賣掉了。“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身上。”這十個哥哥裡面,誰留下來不知道,因為這是個苦難。 創42 : 22 流便說,我豈是對你們說過,不可傷害那孩子嗎?只是你們不肯聽,所以流他血的罪向我們追討。 他們以為約瑟已經死了,因為賣的結果他是死是活他們都不知道了。因此,流便說:所以流他血的罪向我們追討。 創42: 23 他們不知道約瑟聽得出來,因為在他們中間用通事傳話。 約瑟當然會說希伯來文,他們說的話約瑟都聽見了,都聽懂了,但是約瑟不跟他們說希伯來文,說的是埃及話,因為在他們中間用通事傳話。就是用翻譯。 創42 :24 約瑟轉身退去,哭了一場,又回來對他們說話,就從他們中間挑出西緬來, 在他們眼前把他捆綁。 約瑟雖然對他們嚴厲,責備他們,但約瑟是愛他們的。約瑟哭了一場,就從他們中間挑出西緬來,在他們眼前把他捆綁了。這個絕對不是西緬自己說,我願意留下在這裡。不是的! 十個人沒有一個人願意留下來,而約瑟要他們一定留下來一個人,最後就挑出西緬來,也 可能是約瑟去挑出來的。為什麼把西緬挑出來?因為西緬和利未是殺人的: 創34: 30雅各對西緬和利未說,你們連累我,使我在這地的居民中,就是在迦南人和比 利洗人中,有了臭名。我的人丁既然稀少,他們必聚集來擊殺我,我和全家的水都必滅絕。 就是西緬和利未去把示劍的人殺掉的,他們很殘忍,很可能是西緬提出來要把約瑟殺掉的, 因為約瑟想去聽聽他們是誰先要殺約瑟的,是誰出的主意。流便是大哥,沒有提出來;猶 大沒有提出來,西緬是第二個哥哥,利未是第三個哥哥。很可能,西緬提出來要殺約瑟。 當時,約瑟聽見了他們說,你們看那個作夢的來了(創37: 19),我們把他殺掉吧。很有可能是西緬在那裡出頭。所以,這一次約瑟把西緬挑出來(聖經沒有講明為什麼),但是從雅各說的話來看,西緬是個很殘忍的人: 創49: 5-7 西緬和利未是弟兄。他們的刀劍是殘忍的器具。我的靈阿,不要與他們同謀。我的心哪,不要與他們聯絡。因為他們趁怒殺害人命,任意砍斷牛腿大筋。他們的怒氣暴烈可咒。他們的忿恨殘忍可詛。我要使他們分居在雅各家裡,散住在以色列地中。 他們的怒氣暴烈可咒。他們的忿恨殘忍可詛。這是雅各說的話,他們非常殘忍。現在就把這個殘忍的西緬挑出來了,當著眾人的面把他捆綁了。 創42 : 25-34約瑟吩附人把糧食裝滿他們的器具,把各人的銀子歸還在各人的口袋裡,又給他們路上用的食物,人就照他的話辦了。他們就把糧食馱在驢上,離開那裡去了。到 了住宿的地方,他們中間有一個人打開口袋,要拿料喂驢,才看見自己的銀子仍在口袋裡, 就對弟兄們說,我的銀子歸還了,看哪,仍在我口袋裡。他們就提心吊膽,戰戰兢兢地彼此說,這是神向我們作什麼呢?他們來到迦南地,他們的父親雅各那裡,將所遭遇的事都 告訴他,說,那地的主對我們說嚴厲的話,把我們當作窺探那地的奸細。我們對他說,我 們是誠實人,並不是奸細
,我們本是弟兄十二人,都是―父親的兒子,有一個沒有了, 頂小的如今同我們的父親在迦南地。那地的主對我們說,若要我知道你們是誠實人,可以留下你們中間的一個人在我這裡,你們可以帶著稂食回去,救你們家裡的饑荒。把你們的小兄弟帶到我這裡來。我便知道你們不是奸細,乃是誠實人。這樣,我就把你們的弟兄交給你們,你們也可以在這地作買賣。 這裡,約瑟吩咐人把糧食裝滿了他們的口袋,又把各人的銀子歸還在各人的口袋裡。他們一看銀子在自己的口袋裡,就提心吊膽,他們就怕約瑟因這一件事情來找他們的錯,因為你是來買糧食的,怎麼銀子又還給他了呢? 約瑟為什麼這樣做呢?有兩個原因:1、他們來,把糧食給了他們,這是恩典,因為他們不是埃及人,他們是從迦南地來的。恩典,是不需要代價的。2、約瑟是宰相,那麼約瑟家裡的人吃糧食需不需要拿錢買啊?不需要。因為約瑟是宰相,法老家裡人吃糧食,需不需要買啊?不需要。所以,這裡就告訴我們一件事情,給糧是恩典。恩典,不需要買的,而且糧食是給了家裡的人。這也是在暗示,把糧食給你們的是約瑟,是家裡的人。 創42: 35-38後來他們倒口袋,不料,各人的銀包都在口袋裡。他們和父親看見銀包就 都害怕。他們的父親雅各對他們說,你們使我的兒子,約瑟沒有了,西緬也沒有了, 你們又要將便雅憫帶去。這些事都歸到我身上了。流便對他父親說,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你,你可以殺我的兩個兒子。只管把他交在我手裡,我必帶他回來交給你。雅各說,我的 兒子不可與你們一同下去。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他若在你們所行的路上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荅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 銀包都退還給了他們,他們為此都很害怕。另外,他們的父親雅各告訴他們:約瑟已經沒有了,西緬也沒有了,現在你們又要把便雅憫帶去,這些事都歸到我了身上。約瑟死了,西緬現在被抓起來了,現在又要帶去便雅憫,這些弟兄難過嗎? 一切的難處都在雅各身上, 雅各再一次受到試驗。在這一個試驗裡頭,一個失去了約瑟,差不多二十多年了。他絕對 想不到約瑟還活著,如果他知道了,一定不會說這樣的話。難過的是父親,所以,雅各說:“這些事都歸到我身上了。” 對於他們要把便雅憫帶去一事,雅各怎樣講呢?雅各說,我的兒子不可與你們一同下去。 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他若在你們所行的路上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二悲悲慘 慘地下陰間去了。請注意,這裡提到的是“雅各說”,不是“以色列說”。因為,在這裡, 他還沒有看見神的手,沒有看見是神的安排,雅各只是自己看到了這些問題,他的肉體還在這裡。也就是說,雅各本來的面貌還在這裡,還不是以色列。 ── 蔣繼書《出埃及記讀經劄記》 創世記文字第四十二章釋經證道(張策) 去埃及買糧 讀經:創42章 內容: 一、去埃及買糧 42:1 雅各見埃及有糧,就對兒子們說:“你們為什麼彼此觀望呢? 42:2 我聽見埃及有糧,你們可以下去,從那裡為我們糴些來,使我們可以存活,不至於死。”
42:3 於是,約瑟的十個哥哥都下埃及糴糧去了。 42:4 但約瑟的兄弟便雅憫,雅各沒有打發他和哥哥們同去,因為雅各說:“恐怕他遭害。” 本章主要講雅各派遣兒子們去埃及買糧的事情,兩條線索開始交匯在一起。正如41:56所說,中東一帶都遭遇了饑荒,迦南地也不能倖免。本章開頭說到雅各提醒兒子們去埃及買糧,也說明了這一點。 聽到父親的吩咐,兒子們就動身下埃及去買糧。去的是十個人,便雅憫留下了。這是父親的意思,因為他害怕便雅憫也像約瑟那樣遭遇不測。顯然,雅各失去約瑟之後,對愛妻拉結餘下的一子便雅憫特別寵愛,希望能夠彌補失妻失子之痛。 二、拜見約瑟 42:5 來糴糧的人中有以色列的兒子們,因為迦南地也有饑荒。 42:6 當時治理埃及地的是約瑟,糴糧給那地眾民的就是他。約瑟的哥哥們來了,臉伏于地,向他下拜。 5節是從身為埃及宰相(41:40-44,55)的約瑟角度來說的,在來埃及買糧的人群中,他發現了哥哥們的身影。他們來到主管買糧事情的他面前,行跪拜的禮節。哥哥們不認得他,因為賣到埃及地時他只有17歲,現在至少是38歲了(41:46,53-54),事隔20多年,而且又是埃及人的打扮,說話由人翻譯(23節)。但約瑟認得他們。他們向他下拜,應驗了當日的夢(37:6-9)。 約瑟很清楚,迦南地也同樣遭遇了饑荒。但是,他很納悶的是:為什麼來的只有十個人呢?便雅憫呢?是因為父親寵愛不讓來?或者出什麼意外了?還是和他一樣也遭了弟兄們的毒手了(37:18-28)?而後者是他最為擔心的。 三、故作嚴厲 42:7 約瑟看見他哥哥們,就認得他們,卻裝作生人,向他們說些嚴厲話,問他們說:“你們從哪裡來?”他們說:“我們從迦南地來糴糧。”
42:8 約瑟認得他哥哥們,他們卻不認得他。 正因為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因此約瑟沒有急於相認,而是故意裝作不認識,用很嚴厲的語氣說話。問他們從哪裡來,他們就回答說是從迦南地來,而且是來買糧。 當然,也許有人說約瑟這樣做可能是趁機報復;或者是小人得志便倡狂,在昔日嫉妒他的弟兄們面前裝腔作勢、炫耀顯擺。很顯然,約瑟要是想報復的話,現在真是輕而易舉、舉手之勞!但事實上他一直沒有報復,還在日後打消哥哥們的顧慮,安慰勸勉他們(50:15-21)。並且此時的約瑟生命已經成熟,認識到這一切都是神的美意(41:51-52),怎麼可能竊取神的榮耀而自高自大甚至是炫耀顯擺呢? 四、斥為奸細 1、斥為奸細 42:9 約瑟想起從前所做的那兩個夢,就對他們說:“你們是奸細,來窺探這地的虛實。” 42:10 他們對他說:“我主啊,不是的,僕人們是糴糧來的。 42:11 我們都是一個人的兒子,是誠實人;僕人們並不是奸細。” 42:12 約瑟說:“不然,你們必是窺探這地的虛實來的。” 42:13 他們說:“僕人們本是弟兄十二人,是迦南地一個人的兒子,頂小的現今在我們的父親那裡,有一個沒有了。” 看到哥哥們俯伏在自己的腳前,約瑟不由得想起昔日的兩個夢(37:6-9),也不禁恍然大悟:原來那兩個夢所預言的就是今天的情形,20多年前的夢終於應驗在眼前,他不得不驚歎神的奇妙和無所不知!不過他並沒有喜形於色,繼續嚴厲盤問,因為他要知道弟弟便雅憫究竟怎麼樣了。他斥責他們是奸細,買糧是假,窺探虛實是真。 面對眼前這位埃及宰相的無中生有、耀武揚威,約瑟的哥哥們雖然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畢竟人家是東道主,畢竟是來到了人家的地盤,他們又是有求於人家,只得低三下四的作答。他們稱約瑟為“我主”,稱自己是“僕人”。他們說,他們不是奸細,而是來買糧的;而且他們只是一個人的兒子,他們都是誠實的人,說話也是實實在在,真的是不是奸細。但是,對方仍然一口咬定他們是奸細,他們只恨不能把父親一塊帶來,否則就不會現在無法對證了。他們只有繼續誠誠實實的說,他們原是弟兄十二人,確實是迦南地一個人的兒子;而之所以只有十個到埃及,是因為頂小的還在父親那裡,另一個早就沒有了。顯然,“頂小的”指便雅憫(參4節),“有一個沒有了”指約瑟。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沒有了”的約瑟竟然就是眼前這位審問他們的埃及宰相! 哥哥們這樣的回答,大概是為了強調他們所說的是實話,言下之意是:如果不相信,可以派人去調查,看看事實情況是不是跟他們所說的一樣。 2、必需證據 42:14 約瑟說:“我才說你們是奸細,這話實在不錯。 42:15 我指著法老的性命起誓,若是你們的小兄弟不到這裡來,你們就不得出這地方,從此就可以把你們證驗出來了。 42:16 須要打發你們中間一個人去,把你們的兄弟帶來。至於你們,都要囚在這裡,好證驗你們的話真不真,若不真,我指著法老的性命起誓,你們一定是奸細。” 42:17 於是約瑟把他們都下在監裡三天。 哥哥的話約瑟是不太相信的,雖然他們看起來一副誠實的模樣。他繼續咬定他們是奸細,證據就是他們說父親把最小的留下了,這是不合理的,因為便雅憫也至少有20多歲了,不是小孩子了;或許是他們害死了,卻以這樣的謊話來掩蓋。因此約瑟說,必須把便雅憫帶來,才能證明他們沒有撒謊,也不是奸細。辦法是,打發一個人回去,把便雅憫接來;而其餘人囚禁在監裡。如果事實證明他們是撒謊的,那麼等待他們的只能是嚴懲不貸。 約瑟說到做到,隨即將哥哥們下在監裡,而且一關就是三天,顯然為要表明這件事情很嚴肅的,不是鬧著玩的。 我們看到約瑟說話的時候還起誓了,而且是指著法老的性命起誓,並沒有指著神起誓。他這樣做一方面表明事情的嚴肅性,一方面應當是為了暫時不暴露身份。 3、返取證據 42:18 到第三天,約瑟對他們說:“我是敬畏 神的,你們照我的話行就可以存活。 42:19 你們如果是誠實人,可以留你們中間的一個人囚在監裡,但你們可以帶著糧食回去,救你們家裡的饑荒。 42:20 把你們的小兄弟帶到我這裡來,如此,你們的話便有證據,你們也不至於死。”他們就照樣而行。 到了第三天,約瑟到監裡去見哥哥們,首先強調自己是敬畏神的,目的就是告訴他們他說話算話。顯然約瑟所講的是真神,是父親雅各敬拜的神,但哥哥們未必明白這一點,畢竟這個時候眼前的約瑟是埃及人,可能還以為約瑟所敬拜的是埃及的神祇。 約瑟的主意改變了,現在是只留下一個作為人質,其餘弟兄九個帶著所買的糧食回去(比較16節)。一方面解決家裡的吃飯問題,一方面也好把便雅憫帶來。約瑟這樣改變主意,目的是很明顯的,一方面是擔心老父親和家人因為缺糧而忍饑挨餓,一方面也盡可能讓老父親為兒子們少擔一些心。 4、良心發現 42:21 他們彼此說:“我們在兄弟身上實在有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見他心裡的愁苦,卻不肯聽,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身上。” 42:22 流便說:“我豈不是對你們說過,不可傷害那孩子嗎?只是你們不肯聽,所以流他血的罪向我們追討。” 明明是來買糧的,卻被莫名其妙的定為奸細,而且還被抓起來坐牢(16-17節),約瑟的哥哥們是怎麼也想不通,究竟是怎麼了。應當是聖靈光照了他們,他們反省到當初的罪惡,就是對約瑟冷酷無情,儘管他當時苦苦哀求他們不要把他賣掉,他們卻根本聽不進去,仍然是硬著心腸賣掉了自己的兄弟(37:23-28)。現在無端遭受的苦難,顯然就是在收割當日所種的惡果(加6:7)。 流便就抱怨弟兄們,當初他阻止他們謀害約瑟,但是他們根本不聽,反而害死了他(37:21-22,29-30),現在就是神在追討他們的流血的罪(9:5-6)。當然弟兄們心裡是很清楚的,他們沒有殺死約瑟,而是賣掉了;只是流便並不知情而已。 我們看到可喜的變化是,約瑟的哥哥們能夠反省自己了,並且能夠從神的眼光來思考問題了。 5、扣下西緬 42:23 他們不知道約瑟聽得出來,因為在他們中間用通事傳話。 42:24 約瑟轉身退去,哭了一場,又回來對他們說話,就從他們中間挑出西緬來,在他們眼前把他捆綁。 哥哥們的良心發現、反省認罪,也讓約瑟想到了當初的情景,想到自己當時的年輕氣盛,想到他們的冷酷無情,委屈和辛酸不由得的湧上心來,淚水已經無法控制。為了不讓哥哥們看見,他趕緊轉身退去,痛哭了一場。因為他們在互相抱怨的時候,並不知道他是聽得懂他們的話的;而他和他們之間的交流,是通過“通事”來實現的,就是翻譯。 約瑟揩幹了委屈的淚水,又回到哥哥們面前。按照第二個方案(19-20節),挑出了西緬,作為人質,當著他們的面捆綁了起來。西緬是雅各的次子(29:33),他生性殘忍(34:25;49:5)。約瑟沒有挑出長兄流便,或許是因為當年他一句話救了約瑟(22節;37:21-22)。 五、離開埃及 42:25 約瑟吩咐人把糧食裝滿他們的器具,把各人的銀子歸還在各人的口袋裡,又給他們路上用的食物。人就照他的話辦了。 42:26 他們就把糧食馱在驢上,離開那裡去了。
嚴厲畢竟是故意的,為的是弄清楚便雅憫的情況,因此在打發哥哥們走的時候,約瑟給他們裝上足夠多的糧食,他們買糧的銀子也仍然放在各人的口袋裡,並且給他們預備了路上所需的食物。根據下文看(27-28,35節),買糧可能是各買各的(比較37節),並沒有把銀子放在一起統一買賣結算。而約瑟把哥哥們買糧的銀子仍然放在他們的口袋裡,可能是為了考驗他們是否誠實,是否有貪心。 哥哥們這一趟雖然深感困惑,而且回去又不知道怎麼向父親交待。但是沒辦法,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只好打道回府,帶著所買的糧食,踏上回家的旅程。 六、糧款還在 42:27 到了住宿的地方,他們中間有一個人打開口袋,要拿料喂驢,才看見自己的銀子仍在口袋裡, 42:28 就對弟兄們說:“我的銀子歸還了,看哪!仍在我口袋裡!”他們就提心吊膽,戰戰兢兢地彼此說:“這是 神向我們做什麼呢?” 一天下來了,晚上住宿的時候,弟兄們之中的一個人打開口袋,要拿喂驢的草料。令他吃驚的是,自己買糧的銀子仍然在口袋裡,而且分文不少。他就趕緊把這件離奇的事情告訴弟兄們,大家也是丈二和尚,不知道究竟怎麼了。是忙中出錯?還是故意設局呢(比較43:18)?日後會發生什麼呢?畢竟他們還要帶便雅憫再來埃及,好證明清白,也為了救回西緬。他們不明白這幾天來所發生的這一切,不知道神的旨意是什麼,只能提心吊膽、戰戰兢兢。 怎麼辦呢?即刻返回去見埃及的宰相,說明這個意外發現的情況,將銀子退還,這是把事情的影響降到最小的最好的辦法,但是便雅憫還沒有帶來,那個人會怎麼想怎麼做呢?思來想去,只好先回去,然後帶著便雅憫再去埃及,那時再說明情況,退還銀子(43:19-22)。 七、稟報父親 42:29 他們來到迦南地他們的父親雅各那裡,將所遭遇的事都告訴他說: 42:30 “那地的主對我們說嚴厲的話,把我們當作窺探那地的奸細。 42:31 我們對他說:‘我們是誠實人,並不是奸細。 42:32 我們本是弟兄十二人,都是一個父親的兒子,有一個沒有了,頂小的如今同我們的父親在迦南地。’ 42:33 那地的主對我們說:‘若要我知道你們是誠實人,可以留下你們中間的一個人在我這裡,你們可以帶著糧食回去,救你們家裡的饑荒。 42:34 把你們的小兄弟帶到我這裡來,我便知道你們不是奸細,乃是誠實人。這樣,我就把你們的弟兄交給你們,你們也可以在這地做買賣。’” 終於到家了,弟兄們顧不上路途的勞累,也顧不上卸下東西(35節),趕緊把在埃及離奇的遭遇告訴了父親。顯然,強調的重點是西緬被扣作人質,必須把便雅憫帶去,才能證明清白,救回西緬。 八、遭到拒絕 42:35 後來他們倒口袋,不料,各人的銀包都在口袋裡;他們和父親看見銀包就都害怕。 42:36 他們的父親雅各對他們說:“你們使我喪失我的兒子:約瑟沒有了,西緬也沒有了,你們又要將便雅憫帶去;這些事都歸到我身上了。” 42:37 流便對他父親說:“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你,你可以殺我的兩個兒子。只管把他交在我手裡,我必帶他回來交給你。” 42:38 雅各說:“我的兒子不可與你們一同下去!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他若在你們所行的路上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 說明情況之後,他們忙著把裝糧食和草料的口袋卸下來。令他們又十分震驚的是,每個人買糧的銀子都原封不動的躺在口袋裡!等於說這些糧食他們並沒有花錢,完全是免費的。哪裡有這樣的好事呢!但是事實就在眼前,是毋庸置疑的! 這次,震驚和害怕的不僅是他們,老父親雅各也是目瞪口呆,到底怎麼了!他不禁數落起兒子們來:“看看你們辦的好事!你們是叫我的兒子一個個喪失嘛!先是約瑟不明不白的被野獸吞吃了(37:31-33),現在西緬又被人家扣作人質,你們還要把便雅憫帶去!怎麼這些不幸的事情都讓我遇到了呢!” 流便站了出來,畢竟他是長子。他對父親說,他們保證將便雅憫平安帶回來;他以自己的兩個兒子為擔保,若是不能平安帶回便雅憫,就可以殺死自己的兩個兒子。 流便的提議得到的是老父親的拒絕,一方面流便曾經過早使用長子的權力(35:22),已經難以再取信于父親;一方面約瑟的死已經讓雅各痛失愛子,他不能再失去最小的兒子,畢竟這個最小的兒子是愛妻拉結臨死之前生的。他不能對不起已經死去的拉結。 面對一向偏心的父親,弟兄們只能是啞口無言,誰叫他們當初無情賣掉約瑟呢!沒辦法,只好暫時先得過且過了,同時也只能聽憑西緬在埃及受委屈了。 九、反省反思 1、約瑟為什麼對哥哥們很嚴厲,並且一口咬定他們是奸細呢?是在趁機報復,或者炫耀顯擺呢? 2、20多年之後的約瑟的哥哥們有了哪些變化? ── 張策《創世記文字釋經證道》 創世紀第四十二章讀經筆記(麥穗) 約瑟和以色列眾子 約瑟在外邦人中被高升,得了榮耀;饑荒正如約瑟預言的發生了。這是 神計畫的一半,已經完成。這章開始即是下一半,把以色列全家帶到埃及,進入約瑟的豐富。從
神的長遠計畫,這本身又只是一步,為保全生命,培育以色列全家的人口,時候到了,神又會帶以色列離開埃及,回到應許之地。但這是創世紀之外的一個話題。 世上的故事,沒有比這裡的故事,尤其是最後約瑟和兄弟們相認團圓,以及約瑟顯出的莫大恩典,更美好更打動人。然而所發生的事,有著更深的含義。 約瑟即代表基督,以色列全家就是所有蒙恩得救的人,神的家,即基督的教會。在這層一般的意義上,約瑟和眾兄弟們的團圓輪廓性的說出我們眾人與基督的關係,我們所虧欠他的,他的大度和寬容,他為我們所受的苦難,和我們在他的榮耀裡所享受的豐富。
這些都在這個故事裡有表徵。 但在另一層意義上,或許更確切的意義上,約瑟代表的是彌賽亞,而雅各眾子代表的正是整個以色列,神最初的選民,因此約瑟和眾兄弟們在埃及的團圓直接預表著以色列全家在他們當初所棄絕的主耶穌面前認罪悔改,全家得救的大結局。這是還沒有最後發生的預言,但必按照
神的話被成就。 就是在這個預表的背景下,這幾章才更清楚些。以色列全家下埃及,一方面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這是 神的安排,另一方面又多有曲折,因為讓約瑟眾兄弟悔改,並非那麼簡單而毫不費功夫的。約瑟精心設計了這個曲折的過程,為著把眾兄弟的心完全在認罪悔過中帶到可以團圓的境界。 約瑟實在是一個認識 神的屬靈人。他明白,若沒有認罪悔過,就沒有真正的團圓。他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報復心而刻意懲罰他兄弟的。若世上絕大多數人都如此,他也不是那樣的一個人,也正是由於這個緣故,神選了他。 如果只是為了團圓,事情可以很簡單。約瑟見到他的兄弟們時,即刻就相認,想必一定也是一片驚喜並皆大歡喜。甚至約瑟可以在兄弟們下埃及之前就主動去一趟迦南,不僅見到眾兄弟們,也見到便雅憫(約瑟真正的同父同母親兄弟)和父親雅各。但那樣的話就會僅僅是一個在人情感中發生的動人故事而已,不是
神為以色列並且地上外族萬民所設計的救贖的故事。 為了這個目的,約瑟的眾兄弟們必須先被帶入悔改,他們的良心需要被聖靈判決,被潔淨並清楚信服。只有這樣,新以色列才有生命的根基。 便雅憫卻是單獨的。從肉身上,便雅憫的特殊是因為他是約瑟唯一真正的同父同母親兄弟。但在屬靈意義上,便雅憫代表著基督在地上的權柄, 約瑟則代表得榮耀的基督。約瑟和便雅憫因此必須最後來到一起合而為一,這是以色列全家悔改帶來的結果。 便雅憫 – 牽掛在約瑟心頭的那位 便雅憫的重要性更在於象徵的意義上。他與約瑟是分不開的。 便雅憫的所在所處,決定著約瑟對他十個哥哥的態度。換言之,因為約瑟代表著救恩,以色列全家在這個救恩上的位置像一根線,被兩頭牽扯,才得以成立。一頭是約瑟已經得榮耀這個事實,另一頭是便雅憫得保全這個證明。缺一頭都不行,以色列都免不了此災。 這裡有著極重要的象徵意義,與 神整個救恩的計畫和我們每個人信心的生活(行走)有直接關係。 就著以色列來講,約瑟不會為他們對他曾經所行的惡記仇,但他們必須保全還在他們中的便雅憫。失去了便雅憫,以色列就失去了救恩與他們的關係。 就著新以色列(教會)來講,也是同樣。一方面基督赦免我們一切的罪惡,但另一方面教會不能失去她裡面的 “便雅憫”,否則主就沒有回來的這根線牽他。 但在今天的實際中,什麼是便雅憫,誰是便雅憫?願 神啟示。對以色列和教會,今天便雅憫所代表的可能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便雅憫” 是基督
(真約瑟)非要不可的那個。便雅憫是約瑟的影子。他必須和約瑟團圓。 以色列的 “便雅憫” 是耶和華 神放在他們裡面的見證。是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所以還能表明他們是猶太人即 神的選民的依據。如果以色列放棄了這個,他們就不再是以色列。但我們知道以色列不會放棄的,因為這是
神的安排。祂不會失去以色列。 而今天 神的教會的 “便雅憫”, 就表現來講是主耶穌託付給教會的見證,而就身份來講就是那些 神從各教會呼召出來的得勝者。正如約瑟要救以色列全家,基督也要救他整個的教會而不是少數;但正如便雅憫是牽制約瑟的心好讓約瑟完成救贖的那位,今天得勝者也是牽扯基督的心讓他早日回來的人。 雅各眾子第一次下埃及糴糧 他們是雅各催促才下埃及糴糧的。約瑟被賣到埃及二十年多了。他們心中從沒有忘記他們所做的。現在要下埃及去糴糧,絕不是他們最情願去的,因為那裡會再次帶他們進入良心的痛苦折磨。所以在饑荒中,他們只是相互觀望
(創 42:1),目目相覷。他們甚至無法說出來他們的困境和難處。只能相互看看。罪的效果不是一個好受的結果。但這卻是一個好跡象,說明他們的良心尚未泯滅。 雅各對眾子說:「你們為什麼彼此觀望呢?」 雅各講的一針見血。是的,他們這樣彼此觀望是觀不出任何結果的,因為他們中間沒有基督,因此就一無良善。他們必須去下埃及。他們將要得知,約瑟在那裡,他不僅沒死,反倒得了榮耀,他們
“觀望” 約瑟,才能得糧食,才得以生存,因為約瑟是那位被他們所殺三天后又復活的耶穌。 於是, 約瑟的十個哥哥都下埃及糴糧去了。唯獨便雅憫沒去。雅各恐怕他糟害。對雅各來講,約瑟沒了,他已經憂傷一生,現在的便雅憫是他無法失去的。愛妻拉結的兩個兒子對雅各很特殊,不只是因為對l拉結的愛,也由於其它的原因。約瑟的人品是一個主要原因。便雅憫的人品不是很清楚,因為沒有他的事蹟,但他沒有參與對約瑟的出賣,也沒有跡象表明他有過其它惡性。 在埃及,他們遇見約瑟。 約瑟知道他們,但他們卻不知道約瑟。約瑟所精心安排的諸多周折,一是為了把以色列眾子帶入悔改又在愛中帶出來,同時也是為了把便雅憫顯明出來。約瑟所做的沒有一樣是多餘的,沒有一樣是過分的,樣樣都是聰明智慧。便雅憫則是這條線的另一頭,牽著這個美麗故事的展開。 約瑟要按照他的知識(真知識,即知道事實真相並且結局的知識,不是人頭腦裡面的經驗和推測)來引導這個故事的展開,他本來可以完全站在自己的位置,猶如公正的考官一樣,讓被考的人自生自滅、自食其果。他要是那樣做,誰能抱怨呢。但約瑟一面在監考,一面卻為他的兄弟們擔心,怕他們被他高高在上的威嚴嚇得喪失了志氣。 當他們在監裡被關了三天后 (才三天!並且沒有被虐待,他們只是象徵性的被放在了約瑟的位置上一會兒而已),約瑟來,對他們說:「我是敬畏神的;你們照我的話行就可以存活。」創 42:18。 考官幾乎漏了題!這就是約瑟的心。他既要保障這個考驗的過程的真實性 (否則他的哥哥們就是通過了也不算數),卻又擔心他們喪膽而通不過,就在私下給他們一個提示,一個強心劑,讓他們放心。在還不透露自己身份的前提下,約瑟還能做得比這個更多嗎? 我們的主正是如此。我們生活中,在天路旅程中,沒有一樣難處是他沒有量過的。他不是那個嚴厲的監考官,恨不得越多的人考不過越痛快;他是我們的真約瑟,既要保證我們的經歷不打折扣(好讓我們將來的好處也不打折扣),又要盡力通過諸事包括圍繞我們的見證的雲彩來鼓勵我們,支持我們。 誰知道在我們人生的跑道上,那位裁判竟是我們最忠實的啦啦隊長,也是我們的教練!── 麥穗《創世記讀經筆記》 參觀創世記一日一章(李廷樞)創世記42章 約瑟以粗野之態度會見兄弟、其實是針對那些外國人、絕不是出於憎恨兄弟。如果是怨恨兄弟、就不讓他們帶糧食回去。可是約瑟在兄弟的糧食袋裡裝滿糧食、並帶銀子歸還(25)。約瑟是借著嫌疑他們、為奸細來試探他仍的心境。約瑟很用心詳細問家族(43;7)、弟弟便雅憫、父親尚存等(13)、可得知道他們出賣約瑟事之悔意(21)。 約瑟很想見同母的小弟便雅憫。為此提出一案、即是要兄弟大家回去、再帶來便雅憫(20, 24,)。約瑟此時不叫父親來是因為他想、叫白髮的老人家過著長途旅行是很殘酷了。 當約瑟從兄哥們甚後悔約瑟事之時、約瑟深受感動、就退到後院哭了一場(24)。 ── 李廷樞《參觀創世記一日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