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第十四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四王與五王的爭戰】 一、基大老瑪等同盟四王前來征討背叛的五王(1~8節) 二、所多瑪等五王戰敗逃跑,羅得及財物被四王擄掠(9~12節) 【亞伯蘭救回羅得】 一、亞伯蘭聞訊率家丁追擊四王,奪回羅得及財物(13~16節) 二、回程受所多瑪王迎接(17節) 三、又蒙撒冷王麥基洗德祝福,亞伯蘭獻所得十分之一(18~20節) 四、拒絕所多瑪的財物(21~24節) 貳、靈訓要義 【屬靈的爭戰】 一、羅得被擄(1~12節): 1.信徒若住在罪惡的環境中(所多瑪),有可能會被撒但(基大老瑪)所得 2.信徒若不能勝過小罪,遲早會被大罪所擄 二、亞伯蘭救回羅得(13~16節): 1.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羅十五1) 2.勝過明顯的仇敵(四王) 三、麥基洗德為亞伯蘭祝福(18~20節): 1.爭戰的得勝,乃出於大祭司(基督)的代禱和供應 2.將得勝的榮耀歸給神(獻所得十分之一) 四、亞伯蘭拒絕所多瑪的財物(17,21~24節): 1.勝過化粧的仇敵(地上的財物) 2.勝過驕傲的存心(不替別人作主張) 【亞伯蘭的榜樣】 一、憑愛心為弟兄爭戰(13~14節) 二、憑信心戰勝這世界的王(15~16節) 三、憑感恩的心奉獻十分之一給神(18~20節) 四、憑敬畏神的心不肯沾染世俗的敗壞(21~23節) 五、憑通情達理的心尊重別人的權益(24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創世記註解》 叁、其他綱目 【創世紀第十四章:信心的爭戰和得勝】 一、 信心的爭戰 1、爭戰的背景 (1)「當暗拉非作示拿王,亞略作以拉撒王,基大老瑪作以攔王,提達作戈印王的時候」(1節)——這四個王的疆土是在巴比倫及其鄰近一帶地方,巴比倫預表偶像的世界,難怪這些人名和國名的原文字意多少與黑暗的權勢有關;看守假神的(暗拉非);吼獅之地(示拿);如獅子(亞略);神要懲罰他們(以拉撒);假神的僕人(基大老瑪);廢墟(以攔);大首領(提達);異教徒(戈印)。 (2)「他們攻打所多瑪王比拉,蛾摩拉王比沙,押瑪王示納,洗扁王善以別,和比拉王;比拉就是鎖珥」(2節)——這五個王的領土是在死海周圍和約旦河平原一帶地方,在聖經中以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地較著名,它們預表罪惡的世界(參創十八20)。這裡有幾個名字的原文字意值得注意:焚燒(所多瑪)。在邪惡中(比拉);淹沒、束縛(蛾摩拉);罪惡之子(比沙);屬地的(押瑪)。 (3)「這五王都在西訂谷會合;西訂穀就是鹽海。他們已經事奉基大老瑪二十年,至十三年就背叛了」(3~4節)——偶像的世界和罪惡的世界原是一體的兩面,都是屬於撒旦邪惡的權勢,他們原都是一夥的(事奉基大老瑪)。 (4)「十四年基大老瑪和同盟的王,都來再亞特律加寧,殺敗了利乏音人,在哈麥殺敗了穌西人,在沙微基列亭殺敗了以米人,在何利人的西珥山殺敗了何利人,一直殺到靠近曠野的伊勒巴蘭。他們回到安密巴,就是加低斯,殺敗了亞瑪力全地的人,以及住在哈洗遜他瑪的亞摩利人」(5~7節)——這些被基大老瑪等四王一路殺敗的人,包括北從大馬色、南至曠野的原住民,他們預表全世界的人(特別是指肉體);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五19),抵不過黑暗權勢的攻打。 (5)「於是所多瑪王,蛾摩拉王,押瑪王,洗扁王,和比拉王(比拉就是鎖珥)都出來,在西訂穀擺陣,與他們交戰;就是與以攔王基大老瑪,戈印王提達,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亞略交戰;乃是四王與五王交戰」(8~9節)——為什麼黑暗的軍兵會彼此交戰,原因我們不知道。簡而言之,這是「鬼打架」,也許只是在世人面前玩把戲,以達其欺弄的目的。 (6)「西訂谷有許多石漆坑;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有掉在坑裡的,其餘的人都往山上逃跑。四王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糧食,都擄掠去了」(10~11節)——爭戰不止是殺人,並且是「擄掠」擄物,而最重要的擄物乃是人口(參12,21節);這世上有很多人,被魔鬼任意擄去(提後二26)。 2、憑信心為弟兄爭戰 (1)「又把亞伯蘭的侄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擄去了;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12節)——魔鬼不只擄掠世人,並且也擄掠失敗的信徒(羅得所預表的);信徒所以會被魔鬼擄去,是因為浸沉在罪惡的世界裡(正住在所多瑪),隨波逐流的緣故。 (2)「有一個逃出來的人,告訴希伯來人亞伯蘭」(13節)——神顧念屬祂的人(羅得),特意安排環境(參羅八28),使那些信心剛強的人(亞伯拉罕所代表的),能得知弟兄被擄的消息。我們堅固的人,應該體念神的心腸,擔待不堅固人的軟弱(羅十五1)。「希伯來人」原文字意是「渡過河的人」,指已受浸歸入基督,將舊人置於死地(河底),憑信向神活著的人(羅六3~11)。 (3)「亞伯蘭正住在亞摩利人幔利的橡樹那裡;幔利和以實各,並亞乃,都是弟兄,曾與亞伯蘭聯盟」(13節)——亞伯拉罕此刻的屬靈光景,正因於神有美好的交通,而顯得剛強且豐富(幔利的字意),並且從安息(橡樹的靈意)中更加得力(賽三十15;參創十三18注釋)。 (4)「亞伯蘭聽見他弟兄被擄去,就率領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14節原文)——本節說出亞伯拉罕對弟兄有愛心,對神有信心。弟兄乃為患難而生(箴十七17),看見弟兄有難,而不施援手,愛弟兄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並且愛力沒有懼怕(約壹四18),所以亞伯拉罕敢於以寡敵眾。另一方面,亞伯拉罕對神有信心,他知道神必為他爭戰(出十四14),所以他依靠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弗六10)。 (5)「便在夜間,自己同僕人分隊殺敗敵人,又追到大馬色左邊的河壩;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奪回來,連他侄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也都奪回來」(15~16節)——「便在夜間」表明他有聰明智慧,懂得利用夜色的掩護,以發揮奇襲的效果;「又追到」表明他有毅力和體力,不達目的決不干休;「將被擄掠的……都奪回來」表明他的爭戰是有結果的。屬靈的爭戰,切忌奔跑無定向,鬥拳像打空氣(參林前九26)。 二、信心的得勝 1、仇敵的兩副面貌 (1)「亞伯蘭殺敗基大老瑪,和與他同盟的王回來的時候」(17節)——「基大老瑪」代表仇敵兇惡、公開的一面;牠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對付著一類的仇敵,須用堅固的信心抵擋牠(彼前五9);我們一抵擋牠,牠就必離開我們逃跑了(雅四7)。 (2)「所多瑪王出來,在沙微穀迎接他,沙微谷就是王穀」(17節)——「所多瑪王」代表仇敵狡猾、隱藏的一面;牠像蛇用詭詐誘惑人,也裝作光明的天使和仁義的差役(林後十一3,13~15)。這一類的仇敵最會尋找機會,特別是在我們信徒剛打完勝仗時(殺敗敵人回來時),來挑動我們肉體的驕傲(在王穀迎接)。 2、麥基洗德的服事 (1)「又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18節)——「撒冷」原文字意是「和平、平安、完美」;「麥基洗德」原文字意是「仁義的王」。麥基洗德預表基督是我們永遠、完美、高過諸天的大祭司,作更美之約的中保,成就神與人之間的和平(詩一百十4;來七1~3,22~26)。祂就在我們面臨詭詐的仇敵,危機暗伏的開頭,帶著「餅和酒」前來供應服事我們;餅和酒均預表基督是我們生命的供應,前者滋養、恢復、加力,後者舒暢、激動、奮興。 (2)「他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是神,賜福與亞伯蘭;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19~20節)——麥基洗德祝福的話,一面是稱讚,一面也是提醒。稱讚,是因亞伯拉罕肯為弟兄爭戰,故使神得著了榮耀和稱頌;因為他肯在地上為神站住,故這位原只是「天上的主」,如今成了「天地的主」。提醒,是叫亞伯拉罕知道,乃是「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所以才打了勝仗,今後仍須更加的信靠祂,並且以「天地的主」為滿足,而不可貪求財物。 (3)「亞伯蘭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20節)——十分之一的奉獻,乃是表明亞伯拉罕體認到一件事,即他的得勝是出於大祭司的代禱和神的答應。信徒也應當常常藉奉獻,來表達對主愛和神恩的感激(林後屋14~15,八1~2)。 3、勝過錢財的引誘 (1)「所多瑪王對亞伯蘭說,你把人口給我,財物你自己拿去吧」(21節)——所多瑪王的建議合情合理,這些爭戰中擄獲財物是亞伯拉罕該得的,因為他出了代價。但許多時候,多餘的財物是信徒受試探而失敗的根源(提前六10),它會引誘信徒過於依靠無定的錢財,而不依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前六17)。 (2)「亞伯蘭對所多瑪王說,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華起誓;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22~23節)——這兩節聖經給我們如下的教訓:第一,亞伯拉罕在這裡提到「天地的主,至高的神」,可見他把麥基洗德的話聽進心裡,此事說明,主的話使我們能勝過仇敵的試探(太四4,7,10);第二,信徒若真能認識祂是「天地的主和至高的神」,轉眼注目於祂,今世的榮華富貴就要失去其吸引力;第三,所多瑪人在神面前罪大惡極(創十三13),凡與罪惡有關的財物,信徒必須保持一介不取的態度,以免羞辱主的見證;第四,信徒絕不可給撒旦任何控告(撒旦的原意是「控告者」)的口實(免得你說)。 (3)「只有僕人所吃的,並與我同行的亞乃、以實各、幔利所應得的分,可以任憑他們拿去」(24節)——信徒各人從神所領受的信心和恩典大小不同(羅十二3;弗四7),所以要照主所分給各人的,和神所召各人的而行(林前七17),切不可將自己行事為人的準則,加諸別人的身上(參羅十四1~6)。 ── 黃迦勒《查經輯要》 【貪愛世界的羅得】 經文:創14:1~16 一、世界的罪惡光景 1~10 1.彼此背叛 1~4 ——(1)四王攻打五王(1~2)。(2)五王背叛四王(3~4)。 2.互相殘殺 5~10 ——(1)四王殺敗眾人(5~7)。(2)四王戰勝五王(8~10)。 二、羅得的被擄經歷 11~16 1.羅得被擄去財物 11~12,(提前6:7~12) 2.羅得被平安救回 13~16 為什麼亞伯蘭要救回羅得呢? (1)是關心骨肉的表現 13~14,(羅9:3;林後11:28~29) (2)是不怕勞苦的行動 15,(林前15:58;帖前1:3) (3)是肯愛眾人的流露 16,(彼後1:7;約壹2:15~17) ── 毛南春陽 【蒙神祝福的亞伯蘭】 經文:創14:17~24 一、亞伯蘭受歡迎 17~18 1.所多瑪王迎接 17 ——令世人信服。參(但3:28~30;6:19~24) 2.有撒冷王迎接 18 ——“撒冷王”即平安王(約14:27)。主在紀念,賜平安。(來7:1~10;5:4~6) 3.得神祭司迎接 18 ——“神的祭司”即主耶穌是大祭司(來8:1)。 二、亞伯蘭得祝福 19~20 這裡祝福有兩方面:(1)得福。(2)得勝。 三、亞伯蘭願奉獻 20 十一奉獻的先驅者——亞伯蘭。(創28:22;民18:21~28;瑪3:9~10;太23:23;林後9:7) 四、亞伯蘭不貪財 21~24 ——魔鬼常以食物為誘餌。21節:(1)魔鬼常以財物為餌(太16:26)。(2)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6:10)。(3)財富對信徒的引誘(提前6:17)。 1.起誓:對神的信實 21~22 (1)主的話使我們得勝(太4:4,7,10)。 (2)注目看耶穌,不要專注于財富(箴30:7~9)。 (3)時常舉手禱告(提前2:8)。 2.不拿:對財的淡泊 23 (1)對財物——不拿不貪。(2)對名聲——不留破口。(弗4:27~28) 3.應得:對人的關心 24 ▲亞伯蘭不替別人出主意,不慷他人之慨,各從神領受的信心與恩典大小不同(羅12:3;弗4:7),不以自己的準則強加於別人身上(羅14:1~6)。 (1)基督徒不可強人所難,不可勉強別人跟自己一樣。 (2)主感動各人多少,就領受多少。(林後9:5~8) ── 毛南春陽 【復活的生命】 經文:創14:12~24 引言:今天是清明節、又是復活節。每年都是先是清明節,後是復活節。為什麼呢?我想,這都是神特別的安排,有生有死,有死有生。有生後死,列後再生?世俗人就停留在這裡了,因為在人世俗人的概念中:人死不能複生!真的是這樣嗎? 一、世俗生命的羅得被世界擄去 12~16 1.羅得一家與財務都被擄掠去。12, 一個沒有復活生命的人,很容易被世界擄掠。(林後4:4) 2.亞伯蘭把侄兒羅得和他的財物、婦女、人民都奪回來。13~16 需要拯救那些被世界擄去的人,耶穌來到世上受死、復活的目的,就為此。(太1:21;多2:14;來7:25;啟7:14) 二、得勝生命的亞伯蘭還需要神的祭司的祝福 18~20 1.麥基洗德——至高神的祭司。18 (1)“撒冷”:平安,和平,完美。 (2)“麥基洗德”:豫表耶穌基督,是我們永遠、完美、公義、高過諸天、“尊榮的大祭司”。(來4:14;7:11;詩110:4) 麥基洗德是撒冷王,翻出來的意義是仁義王和平安王。 (3)“餅和酒”:兩者均豫表屬靈生命的供應,前者滋養、飽足、加力,後者舒暢、復蘇、激勵。信徒常常參加擘餅紀念主的聚會,也是一種重新得力的好機會。 (4)他是至高神的祭司。耶穌復活成為了永遠的祭司。(來7:1,17) 2.他為亞伯蘭祝福。19~20 (1)麥基活德的祝福。19,這裡祝福有兩方面:一是得福。二是得勝。 復活的主,不但是福的源頭,更是願意將福賜給凡信靠祂的人。(約20:19~22,26~29) 復活的主,祂本身就是得勝者——得勝了死亡的權勢!祂也願意讓凡信靠祂的人每天都要過著得勝的生活,因為“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林前15:50~57) “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亞伯蘭並非靠他自己打勝仗,而是神的作為。 (2)亞伯蘭的奉獻。20, 奉獻是感恩,奉獻是“把所得的”獻上。奉獻心態最為重要——甘心樂意。(出35:29;代上29:14;林後8:3;9:5~7) 因此,基督徒都理當甘心樂意地奉獻。當借著奉獻,來表達我們對主愛和神恩的感恩(林後5:14~15;8:1~2)。 “拿出十分之一”,這是最早提到十一奉獻的經文,十一奉獻是神的心意。當我們每個弟兄姊妹都能夠遵行而不忘記這樣的奉獻,我們將會得到百倍祝福——可能是加倍的收入,可能是身體的健康,可能是工作的順利等等。(詩1:2~3) 十分之一奉獻的一些經文。(創28:22;民18:21~28;瑪3:9~10;太23:23;林後9:7) 三、復活生命的見證——勝過錢財的引誘 21~24 ——魔鬼常以食物為誘餌。21節:(1)魔鬼常以財物為餌(太16:26)。(2)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6:10)。(3)財富對基督徒的引誘(提前6:17)。 一個有復活生命的人,他一定是靠著主勝過這一切的引誘的。猶如耶穌基督一樣勝過每一次的試探引誘。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起誓:對神的信實 21~22 (1)主的話使我們得勝(太4:4,7,10)。 (2)注目看耶穌,不要專注于財富(箴30:7~9)。 (3)時常舉手禱告(提前2:8)。 2.不拿:對財的淡泊 23 (1)對財物——不拿不貪。(2)對名聲——不留破口。(弗4:27~28) 3.應得:對人的關心 24 ▲亞伯蘭不替別人出主意,不慷他人之慨,各人從神領受的信心與恩典大小不同(羅12:3;弗4:7),不以自己的準則強加於別人身上(羅14:1~6)。 既然是“所當得的分”,就不算是貪,因為作工得工價是應當的。(路10:7;提前5:18) (1)基督徒不可強人所難,不可勉強別人跟自己一樣。 (2)聖靈感動各人多少,就領受多少。(林後9:5~8) ── 毛南春陽 【亞伯拉罕家中的壯丁】 讀經 創14:13-16 一、爭戰前的背景: 1、基大老瑪等四王與所多瑪等五王爭戰,所多瑪等五王大敗。 2、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全家被擄,有一人逃出來向亞伯拉罕報信。(創14:8-13) 二、亞伯拉罕家中三百十八名精練壯丁 1、生在亞伯拉罕的家中,表明是真實重生得救的人,“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不是從情欲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約1:13) 2、養在亞伯拉罕的家中,有屬靈長輩的栽培與帶領:如撒母耳,提摩太一樣。(撒上1:23 提後1:5) 3、認識權柄,順服主人的權柄,聽從主人的調度差遣。 4、有愛弟兄的心,不計較弟兄的虧欠,這個羅得原是個非常自私的人。 5、是精練的壯丁,經過相當的訓練。使徒保羅勸勉提摩太“要在敬虔上操練自己……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4:7-12) 6、同心合意,眾人如同一人,聽從主人的率領奮勇殺敵。 7、勇取忠心,儆醒不倦 (1)“直追到但”(約200公里) (2)“便在夜間又追到大馬色左邊的何把”(約70公里) 8、體會主人的心意:(創14:21-24) (1)認識神是天地的主,至高的神。 (2)不尋求地上的名聲,地位。 (3)不貪圖世界的財物,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 王國恩 【創十四17~20麥基洗德為亞伯蘭祝福】 壹、麥基洗德以餅和酒迎接亞伯蘭 一、亞伯蘭為搶救侄兒羅得,殺敗了同盟的諸王歸來,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來迎接他,並為他祝福。亞伯蘭就將所得的上等之物十分之一獻上給他。 二、聖靈在新約希伯來書裡,曾特別解釋這幅圖畫的含意。(參看來七章1~4,11~17,26~28「新三一七下」)。 貳、麥基洗德是預表主耶穌屬天大祭司的職分 一、麥基洗德是撒冷王,翻出來的意義是仁義王和平安王。他預表主耶穌是神所立的王。這位王身上的特點,也是祂職事的一部分:(1)祂根據神的義作王,也是要把神義的素質,服事到人裡頭來,成為人的素質。(2)祂的職事,就是要帶進神和人中間,及人和人中間彼此的和平,使神和人及所有屬神之人建造成為一個屬天的國度。 二、麥基洗德預表主耶穌作屬天的大祭司。祂獻上自己的血作了永遠的贖罪祭,為要把人引到神面前。麥基洗德所供應亞伯蘭的酒,就是象徵主為人所流的血。 三、麥基洗德無父、無母、無族譜、無生之始、無命之終,這些特點,都象徵主耶穌是永生神的兒子。祂要以祂裡面永遠神聖的生命為內容,供應凡靠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所供應亞伯蘭的餅,就是指著這永遠生命供應說的。 参、亞伯蘭致勝的原因 一、亞伯蘭的家中生養精練的三百一十八名壯丁,夜襲新勝的同盟諸王之師,將其擊潰,並將侄兒羅得救回。這個勝利,是超越過兵家的常情和天然理由的。乃是一種奇跡式的勝利。究竟他憑什麼戰勝了仇敵?麥基洗德迎接他這幅圖畫解答了其中的原因。 二、一般人爭戰靠智慧、聰明、憑血肉的力量。但亞伯蘭是個屬神的人,平時就靠基督與神聯合為一。在這個聯合中,神消除了他的罪汙,神作了他的飽足,神也成了他的智慧和力量。麥基洗德對他的迎接,說明基督就是亞伯蘭後勤的支援者與供應者。 三、所以亞伯蘭臨到爭戰,就能藉著神的智慧和大能大力,克服戰勝了仇敵。大衛、眾先知、使徒保羅等,都有和他相同的經歷。保羅說:『我在那加給我力量者的裡面,凡事都能作。』(腓四13原文「新二八一上」)又說:『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林後二14「新二四九下」)亞伯蘭的得勝,就是他享受了作麥基洗德之主的供應所致。 四、麥基洗德向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麥基洗德所祝的福,就是神藉基督所要賜給人的聖靈(加三14「新二六三下」)。基督救贖的血和作人生命供應的餅,其效能都含在祂的靈裡,當作祝福賜給人。亞伯蘭就是靠著這靈的供應得飽足、得加力的。『至高的神將仇敵交在你手裡。』他勝過仇敵,就是他享受了神生命之後的一種成果。所以說是神把仇敵交在他手裡。 肆、為信徒樹立得勝的楷模 一、信徒各人和教會,今天都在許多仇敵的環伺之下,相機擾害破壞神的工作。信徒要勝過仇敵,作個得勝者,就得在亞伯蘭蒙恩的原則裡向前。 1.時常接受屬天大祭司主耶穌在靈裡要賜給人的祝福和供應,就是在靈裡被主充滿。 2.與清心愛主者共同追求禱告,操練團體享受主的靈。亞伯蘭家中生養精練的三百一十八名狀丁,就是代表教會中被主的豐富和大能所組織起來的一班得勝者。 3.聯于元首的靈和身體的靈,共同向仇敵攻擊。一面保守了自己,一面也救回了被仇敵擄掠的弟兄們。 伍 、獻上十分之一 一、亞伯蘭將擄來的上等之物,向麥基洗德獻上十分之一。表明凡靠主得勝的人,得勝的原因既是藉著主,就沒有人誇口的餘地。要學習時時將榮耀、讚美、敬拜完全歸於作我們磐石和後盾的主。——薛道榮《聖經闡要(舊約卷一)》 【創十四章全:亞伯蘭救回被擄的羅得】 壹、亞伯蘭是戰士 一、神有仇敵,就是撒但。這撒但也是屬神之人的仇敵。撒但和神是不兩立的。 二、每一個愛主的人,對主來說,是情人;對仇敵來說,就是屬靈的戰士。惟這個戰士,是經過神裝備
、訓練、成全出來的。神要藉著愛祂的人來對付仇敵(參看弗六 10~20「新二七四下」)。 三、亞伯蘭信神、愛神、受神帶領,就被神造就成一個對付仇敵的屬靈戰士。 貳、信徒的不長進會為環境帶來麻煩 一、四王領兵攻打五王,也許有它的政治因素。但從屬靈的眼光看,乃是仇敵興起的環境,要擄掠住在所多瑪的信徒羅得。 二、另一面,信徒偏行己路,神因著愛也會興起環境來管教他,促其回轉。四王與五王之戰,也是神安排、許可、使臨到羅得身上的環境。 三、所多瑪人,固然因他們在神面前沉溺罪惡,招受審判的因素有關;但這次的受災,也可能和羅得悖逆,以致受到池魚之殃有關。像約拿悖逆神,導致全船的人因他擔驚受怕的情形一樣(參看拿一章全「舊一〇八三上」)。 参、亞伯蘭與眾戰士代表教會中的得勝者 一、他們平日追求訓練有素,具有爭戰的靈,故能對付神的仇敵。 二、他們有了愛弟兄的靈,肯為著弟兄拼命,救回被擄的弟兄。 三、他們從仇敵獲得的戰利品,使他們能成為一個分賜、供應基督豐富的人。 肆、得勝者的形成 一、有至高神的祭司麥基洗德來供應。 1.麥基洗德預表基督在神面前作了我們屬天的大祭司(來七15~16,25「新三一八上」)。 2.祂在神面前作信徒的代求者和後盾。 3.祂以神救贖的能力(酒所表明的),和神生命本質的豐富(餅所表明的),源源不斷的供應信徒在地上屬靈生活的需要。 二、亞伯蘭是個屬靈的富翁。從他拒絕所多瑪王的饋贈看來,他從神接受的豐富,已使他構成一個分賜者(徒廿35)。因為教會中的得勝者,就是個被基督的豐富所組織起來的人。 三、藉著平日的生養精練。這三百一十八個壯丁,不但是生在神的家裡,也被養育在神的家裡;而且是經過精練的人。信徒制敵的武器,就是神的話與靈。神話要豐富的存在心裡,需要時時被神充滿並操練得剛強(西三16;弗五18「新二八六上」)。這些不是一天能達到的,需要恒久天天忍耐著精練才行。 伍、羅得的不悟 一、羅得的這次被擄,明明是神的管教,要他回到神的家中,恢復教會生活。 二、那知他於得到拯救後,仍回老路,仍住在所多瑪。許多信徒也像他一樣,缺少靈裡的醒悟。多次被管教,並沒有產生了屬靈的轉機。 三、末世戰爭烽起,災難連綿。活在教會中的人,越來越被成全。對主要作的事有預警;(亞伯拉罕對所多瑪毀滅有預感,)對仇敵有警醒和守望(賽六十二6「舊八七三下」)。而且神的家中口糧有餘,不缺供應(路十五17「新一〇五下」)。教會就是方舟、山寨、保障,是信徒的避難所。羅得的事例,該成為今天流蕩不歸羣之信徒的鑒戒。——薛道榮《聖經闡要(舊約卷一)》 【亞伯蘭家三百十八名精練的壯丁】 創14:13-16 前言:屬靈的爭戰一直存在,我們是屬靈的精兵,在屬靈領域裡有許多人成了仇敵的擄物,求神興起一班屬靈的精兵,能夠打敗仇敵,拯救擄物。 一、背景: 1.基大老瑪等四王攻打所多瑪等五王 2.羅得全家也被擄,一逃出來的人向亞伯蘭報信 二、三百十八名精練壯丁 1.服權柄,“就率領……”A、認識主人;B、認識恩典 2.有愛主:像亞伯蘭一樣,不記恨,“侄兒”——“弟兄” 3.生在亞伯蘭家中 4.養在亞伯蘭家中 5.經過精練 6.壯丁 7.同心:三百十八人如同一人 8.勇敢:“直追到但”(約200公里)“便在夜間”“又追到大馬色左邊的何把”(約70公里) 9.不記功,不自私 10、不愛世界(24節) ── 徐大年 【第十四章綱目】 一、四王與五王爭戰 1、四王是巴比倫諸王,有的住在巴比倫南部,有的住在北部,示拿(意思是吼獅之地)仇敵好像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 2、五王是約旦河全平原的五大城市,所多瑪、蛾摩拉代表罪大惡極邪惡淫亂的世代,神從天上降下火來毀滅他們,仇敵第一種是吞吃犯罪的人,第二種是吞吃愛世界的人,全平原即環境容易、舒服、有享受。 3、五王敗四王勝,是神特別管教羅得,因羅得選擇世界語弟兄亞伯蘭分離,離開主,離開教會,結果被擄。如電影院中沒有基督徒,整年平安無事,有了基督徒,即火燒或打架。 4、失敗的結果,第一逃跑,在仇敵面前站立不住,神的子民有了罪,愛了世界,在仇敵面前就無法爭戰,失去神的同在,只有逃跑。 5、有的掉在坑裡——神叫人高升,撒旦叫人下降,跳海等。掉在坑裡,即下沉受壓,起不來。這裡是石漆坑,把人黏住爬不出來了。坑也是陷井,如跳舞廳,酒家賭場等。 6、仇敵把所有的財物都擄去了——財物是叫人富有。很富足,一被擄,即變為貧窮,從神的眼光來看,沒有神的人都是貧窮的人,人都知道該有愛心孝順父母,公義,聖潔,但樣樣都作不來,因為貧窮。 7、仇敵把所有的糧食都擄掠去了——叫人得不著供應,饑餓、不飽足。世界你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滿足,因缺少糧食。 8、又把亞伯蘭的侄兒羅得擄掠去了——神的子民若是揀選世界與弟兄紛爭,離開主亦離開教會,早早晚晚總要被擄。 被擄的光景就是受捆綁受壓,沒有自由,不釋放,痛苦憂愁流眼淚。詩篇一三七篇,以色列人被擄,坐在巴比倫河邊一想錫安,就哭了。把琴掛在柳樹上,他們要我們唱歌,我們苦死了,哪裡還能唱歌呢? 二、亞伯蘭愛弟兄(為弟兄爭戰) 1、有一個逃出來的人——這對亞伯蘭是一個很大的試煉,他若不知道,就沒有責任。 2、亞伯蘭正住,幔利的橡樹那裡——正活在交通中享受交通所得來的豐富,肥美,剛強。 3、亞伯蘭聽見他侄兒被擄去——這個侄兒就是曾經與亞伯蘭吵架,紛爭,把好地方選去,離開亞伯蘭的一個地下,若是我們定規高興歡喜,感謝讚美主。我老早知道他要被擄,幸災樂禍。 4、就率領他家中生養的精煉壯丁三百十八人,直追到但——亞伯蘭實在愛弟兄,不顧自己的性命,五王都打不過他,我這三百十八人怎能勝過他,愛就沒有顧慮。 能爭戰的,能對付仇敵的,必須是:第一,家裡生養的——有神生命的,蒙恩得救的人,活在教會中。第二,精煉的——沒有罪沒有世界,脫去肉體、自己、天然舊造的,完全充滿神。第三,壯丁——年青力壯的,活潑剛強有力的。 5、便在夜間,自己同僕人分隊,殺敗敵人又追…何把雖然環境滿了黑暗艱難,但他們同心合意殺敗敵人有追到何把。 6、將被擄掠一切財物奪回來,世界被仇敵擄去,亞伯蘭為他們爭戰,將他們奪回來。 7、連他侄兒羅得也奪回來——今天很多基督徒貪愛世界,也被仇敵擄去,我們也該為他們爭戰(禱告)把他們奪回來,有人十四年不聚會,有人八年不聚會,都要把他帶回來(聖徒有望)。 8、以及婦女——特別軟弱的人,也要奪回來。 9、人民——全世界都是神的子民,都該把他們奪回來。 三、麥基洗德為亞伯蘭祝福 1、亞伯蘭打了勝仗時,世界的君王也要出來迎接我們,這世界因看我們而蒙福。 2、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麥基洗德無父無母無族譜無生之始無命之終,從永遠到永遠。當我們打了勝仗時,對付了仇敵,地上的君王要出來迎接,天上的君王也要出來迎接,並且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來供應我們。餅是基督作我們的生命給人享受,酒是祂為我們流血,立了新約賜給我們,一切屬靈的福分。 3、他為亞伯蘭祝福,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當亞伯蘭打勝仗時,神是天地的主,神不只在天上作主,在地上也作主,這位天地的主在天上地上至高的祝福都賜給亞伯蘭。 4、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亞伯蘭能打勝仗,乃是神把敵人交在他手裡,所以神是應當稱頌的。 5、亞伯蘭就把所有得的拿出十分之一給麥基洗德——神祝福了亞伯蘭,亞伯蘭就把神所祝福他的拿出十分之一獻給麥基洗德即獻給主耶穌。 6、所多瑪王說你把人口給我,財物你自己拿去吧——這世界的王,因亞伯蘭為他打了勝仗,表示報恩。 7、亞伯蘭說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起誓,凡是你的東西,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亞伯蘭實在乾淨清潔,對世界分文不取。 8、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亞伯蘭的富足完全是從神而來的,不是世界給他的。 ——《創世紀—讀經記錄上冊》 【人的目光當轉向神 創世記14章】 一丶受人壓制主不看顧14:1-4 二丶世無平安主有平安14:5-7 三丶人間爭戰主知是非14:8-9 四丶人無出路主是道路14:10-12 五丶愛無保留主是榜樣14:13-14 六丶愛人爭戰靠主得勝14:15-16 七丶功無歸人主所作成14:17-20 八丶絕無私心主是滿足14:21-24 ── 作者不詳 【超凡的愛心(十四1~24)】 一、愛心的援救(1~16) 二、並沒有妥協(13) 三、勇敢的決斷(14) 四、謙遜有禮貌(17~24) ——《新舊約輔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