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记第三章拾穗 【利三1】「“人献供物为平安祭(平安:或作酬恩;下同),若是从牛群中献,无论是公的是母的,必用没有残疾的献在耶和华面前。」 “若是从牛群中献,无论是公的,是母的……”——平安祭的祭牲,不论生年的大小,无论是公的是母的都可(参-3第四注),这大概是因为平安祭所预表的不是注重赎罪的理由,乃是注重赎罪的结果,又是注重人因罪得赦,或因蒙了别样的大恩就甘心将身体和财产乐意献与主。“必用没有残疾的”——(-3第三注)。──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平安祭也属自愿乐意的献祭。原文含有“和平”、“相契”、“完全”等意思,表示人与神的和好,以及人有何不足或不安,凭信心来到神面前,得到满足与平安。献祭的方法和燔祭十分相似。不同的是,祭牲不限公的;献祭的方法和燔祭十分相似。不同的是,祭牲不限公的;献祭的及其家人可以吃祭牲的肉,祭司也可得到一分(七14∼15;31∼34);同时指定了献给神的那一部分,叫做“盖脏的脂油”,和护养重要内脏器官的其他脂油。这些脂油积聚在牛羊的两肾和肝胃之间,有独立的供血系统(3节)。──《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无论是公的、是母的: 平安祭没有公母之分,象征因基督的宝血男女都能与神和睦。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平安祭”(直译作:和睦或快乐的祭)是献祭者能分享的惟一一种祭(七15)。因此,它说明神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以血祭为基础的相交。所献的祭牲可以是无残疾的公牛或母牛(三1)、羊羔或山羊(7,12节)。对新约的信徒来说,这祭阐明他们借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而与神和好(西一20),以及他们与其它信徒的相交(约壹一3)。──《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利三1~5】“人献供物为平安祭”——1至5节是论从牛群中献平安祭,6至11节是论从绵羊中献平安祭,12至16节是论从山羊中献平安祭。 平安祭有三样:(一)感恩,(二)还愿,(三)乐献(七11-18),这三样都有酬恩的意思(1小字)。以色列人在喜乐的日子和过节的时候多献平安祭(民十10,王上八63,撒上十一15,撒下六17,平安祭之祭牲的种类或数目乃是随着献祭之人的心愿而定的)。平安祭是教训现在的信徒,单有感恩的心是不够的,必须在行为方面做出报恩的事来,如甘心捐输,成全教会中-切的善恶,乐意施舍,怜悯在患难中的贫苦弟兄等事,这原是信徒应尽的本分。 平安祭预表基督为信徒所成就的:(一)祂成就了和平(西一20-22,林后五18),(二)祂来传和平的福音(弗二17),祂就是我们的和平(弗二14小字),我们因着祂所成就的才能与神和好。【比方】仇敌同席。是表明他们和好了。 燔祭须全焚烧,素祭须焚烧-分,其余的神赐与祭司,平安祭须焚烧一分,-分是归与祭司,所剩下的归与献祭的人。 平安祭和燔祭的分别如下:平安祭,(一)祭牲或公或母都可以,(二)只烧脂油、腰子和羊的肥尾巴,(三)祭司和献者都可以吃;燔祭,(一)祭牲须是公的,(二)须全焚烧(除皮以外,七8),(三)不可吃。 为感谢献平安祭的手续如下:(-)论献祭之人须行的六件事:1在会幕门口将他的供物奉上,2.按手在祭牲头上,3.将祭牲宰了,4.取下脂油和整肥尾巴,5.献三种饼(七11-13),6.将脂油和胸奉给祭司作摇祭(七30)。(二)论祭司须行的七件事,1.要接祭牲的血,2.把血洒在坛的周围,3.把脂油烧在坛的燔祭上,4.从三种饼内各取一个献给耶和华为举祭(七14),5.把胸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七30),又把右腿作举祭(七32),6.为自己留下所举的饼和右腿(七14、33),并为众祭司留下所摇的胸(七31、34),7.将所剩下的肉和饼交给献祭的人,叫他在当日与所请的人同吃(七15-28)。这样看来,平安祭的特点如下:(一)脂油须烧在坛上(七31首句),(二)胸归与众祭司(七31末句),(三)右腿归与献这祭的祭司(七33),(四)其余的归与献祭的人(和他的朋友同吃),(五)为感恩献的平安祭须当日吃(七15,为还愿或是甘心祭所剩下的,次日也可以吃,七16,十九5-8),(六)到第三天就要用火焚烧(七15-18),(七)须在主面前吃(申十二17-18),(八)须在焚脂油以后吃。【比方】以利的儿子犯了这条例(撒上二12-16),(九)坐席的人必须洁净(七21,【比方】林前十一28-30)。 本章不论吃平安祭的规则,在申十二6-7、17-18节才论这事,在那几节中有三个吩咐如下:(-)以色列人不可在自已的地方吃平安祭,乃是要在耶和华面前吃;(二)要与他们的家属同吃;(三)应当在耶和华面前欢乐。──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利三1∼5 平安祭】平安祭经常与燔祭同献,所献的也是牲畜。这祭在分享立 * 约筵席时往往同时献上(出二十四5;书八31),并且在君主制度成立之后,确认君王对神、对百姓所扮演的角色。* 乌加列与 * 亚马拿(皆迦南地区)文献描述欢宴时,用类似的字眼形容显要之人彼此馈送的礼物。平安祭共分甘心祭、还愿祭、感谢祭三类。三者共通之处是献祭者可以藉此与亲朋共享筵宴。板油烧在坛上,肉类则全在筵宴中吃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利三1~17】平安祭:此名词在希伯来文表示「和好」或「福祉」。此祭为一私人的献祭,所献的可为感谢、还愿或甘心献的(7:15-16),表明献祭者对神的感恩,虔敬与奉献,并藉此显明神与人及人与邻舍的和谐关系。 供物的种类:所献的供物应为无瑕疵的家畜。平安祭供物与燔祭供物的不同点乃在于前者不能以鸟类作为供物,而可用雄或雌的家畜。献平安祭不能以鸟类代替家畜乃由于该祭的礼仪包括聚餐,献祭者与他的亲朋(特别是贫穷的)共享供物,若所献上的只是家禽便不够与亲友共享。 礼仪:与燔祭的礼仪大致类同,只是献平安祭不需把供物全然烧在坛上,烧在坛上献给神的只包括内脏上所有的脂油和两个腰子,以及肝上的网子,如果供物是羊羔,则肥尾巴也包括在内。祭司除了得到供物的皮外,有供物的胸及腿(7:30-34),供物其他部分则留给献祭者于聚餐时食用。──《串珠圣经注释》 有关平安祭的规定。平安祭的希伯来语“薛列”意为“报答”、“赔偿”、“重新给”,是献祭者感谢神的恩典,自愿献上的祭物。平安祭分为三种:①感谢祭(7:15),感谢神的恩典和祝福而献;②还愿祭(7:16),献上还愿的祭物;③甘心祭(7:16),自发地首先献给神的祭。平安祭象征基督促成神与人之间的和睦(西1:20),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除去人的罪(弗1:7;约壹1:7);为了使人来到神的面前废除律法的仪文(西2:15)。平安祭也需要祭牲的血,象征神与人之间的交通和睦的关系,只有通过基督的宝血才成为可能。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利三2】「他要按手在供物的头上,宰于会幕门口。亚伦子孙作祭司的,要把血洒在坛的周围。」 “他要按手在供物的头上”——以色列人所献之燔祭和平安祭相同的仪式有四:(-)奉献,(二)按手,(三)宰牲,(四)洒血。不相同的有二:(一)燔祭的祭肉不可吃,平安祭的祭肉可以吃,(二)燔祭全焚烧,平安祭不全焚烧。“宰于会幕门口”——(-3第二注),圣书上没有说明平安祭牲是在坛那边宰的,却说燔祭(一11)和赎罪祭(四24、29、33,六25)并赎愆祭的祭牲(七2,十四13)都是在坛的北边宰的,大概平安祭的祭牲也是在那里宰的,但因平安祭的祭牲有时很多(王上八63),所以神也不严定一个宰牲的地方(8、13)。“亚伦子孙做祭司的,要把血洒在坛的周围”——(一5,第三四注),有人以为申十二27节中所说“平安祭的血要倒在耶和华你神的坛上”的话与本节的话是互相矛盾的。但一5、11,三2、8、13等节的“洒”字按原文有掷或拌,或扔的意思,就是从盆里泼在坛的周围,故此七十士译本将这几节译作“把血倒在坛的周围”,这样看来,这两处的意思是一样的。──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平安祭也寓有浓厚的替代献者祭于神前的意义。献祭的人因此要把手按在供物头上。献的人要参加宰牲,祭司负责把血洒在坛的四周;然后把祭牲切成块子,其中一部分烧在火坛上。这里没有提到剥皮,应为祭典的一部分。──《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这祭坛(燔祭坛)是在帐幕的里面,会幕的外面。──《灵修版圣经注释》 【利三2「要把血洒在坛的周围」 】 {命题1}把血洒(sprinkle)在坛上或倒在坛上? 〔难题〕利未记三章2节记载祭司「要把血洒在坛的周围」。但是在申命记十二章29节却提到倒在坛上(poured on the altar)。 【解答】 著名的犹太学者Maimonides曾说献祭时,一部份的血要洒在坛的周围,其余的要倒在坛上。其他的学者认为“倒”与“洒”是相同的意思。就有如今天大雨洒下,我们说大雨倾盆而下一样。不论如何,这两句经文是没有冲突的。 ── 贾斯乐郝威《圣经难解经文诠释手册》 【利三3】「从平安祭中,将火祭献给耶和华,也要把盖脏的脂油和脏上所有的脂油,」 “也要把……”——或作“就是把”,这是解释上两句,因为本节和4节所记的不是两件事,乃是-件事。──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参1节注。祭牲的脂油不可以吃。脂油为动物上好的部分,属耶和华(参申三十二14)。禁吃脂油可能也和健康有关。大量吃脂油能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引起高血压、血管、心脏方面的病症甚至乳腺癌。《利未记》七23且禁止吃不是献祭用的牛羊的脂油,吃了当火祭牲畜脂油的须从民中剪除。──《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利三3~4】把盖脏的脂油和脏上所有的脂油,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献上,表明把动物最好的部分献给神(诗63:5)。指耶稣基督用心灵事奉神,把心灵献给神,使我们与神和睦。同样我们也应该用心灵事奉神(约4:24;罗1:9),以此维持与神和睦的关系(罗5:1,2,11)。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利三3∼4 盖脏的脂油】本节所指的板油是内脏──主要是肠、肝、肾──周围的脂肪层,很容易整片剥下,但不可吃。美索不达米亚人不以板油为祭物,古代近东很多其他文化却献之为祭。经文的用语颇为专门。米格伦(J. Milgrom)的注释如此翻译:「遮盖内脏的板油和内脏周围所有的板油;两个肾脏和肾周围、肌腱〔不是 NIV 所译的「腰肉」〕之上的板油;与肝脏的尾状叶(caudate lobe),要与肾脏一同取下。」──《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利三3~5】祭牲腹腔的“脂油”、“腰子”(肾脏)、“肝上的网子(薄膜)”和羊羔的肥尾巴,都要放在燔祭坛上焚烧。──《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利三4】「并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就是靠腰两旁的脂油,与肝上的网子和腰子,一概取下。」 “一概取下”——脂油就是祭牲上最佳美的,所以必须归与神(三17,七23-25)。──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肝上的网子」:或作「肝叶」,乃指肝上的脂油,其状似网。──《串珠圣经注释》 【利三5】「亚伦的子孙要把这些烧在坛的燔祭上,就是在火的柴上,是献与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亚伦的子孙要把这些烧在坛的燔祭上”——祭司每天早晨先献燔祭(六12),以后把其余各祭所必烧的部分都烧在这燔祭上,平安祭烧在燔祭上,特要表明平安是本着赎罪及将自己全然献与神而来的,献这祭的人是已经蒙了神的悦纳,与神相和(罗五1),有了神所赐的平安(林前-3)。“是献与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平安祭,除了在坛上被烧的以外,胸归与众祭司,右腿归与献祭的祭司,其余的肉归与献祭的人,叫他和他家里的人或朋友同吃(七15-16、20,二十二29-30)。──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平安祭通常献于燔祭之后,可能象燔祭一样每天都献,把脂油等等浇在已献的燔祭上烧。──《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燔祭上: 平安祭(脂油和腰子)放在每天献上的燔祭(出29:38,39;民28:3-8)上,一同献上为馨香火祭。与燔祭的奉献意义不同,平安祭每天都献上,象征以色列百姓完全的奉献及每日的顺服。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利三6】「“人向耶和华献供物为平安祭,若是从羊群中献,无论是公的是母的,必用没有残疾的。」 “人向耶和华献供物为平安祭”——本节是7至17节的总括,7至11节论献绵羊的条例,12至17节是论献山羊的条例。──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利三6∼11 肥尾巴】所献的若是羊,祭物就要包括「肥尾巴」。本区绵羊的尾部长达四至五呎,重达五十磅。──《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利三7】「若献一只羊羔为供物,必在耶和华面前献上,」 “若献-只羊羔为供物”——这“羊羔”两个字的原文在-10,七23,二十二19、27节译作“绵羊”,显明是包括一切的绵羊,在本节的原文上用这字,大概是因为献这祭所用之羊的生年,是不定的,故此可随献祭之人的心愿(1注)。──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利三8】「并要按手在供物的头上,宰于会幕前。亚伦的子孙要把血洒在坛的周围。」 “并要按手在供物的头上”——(一45注)。──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亚伦的子孙: 百姓们只能把祭牲牵来,按手在自己的祭牲头上,为献祭作好准备,祭司负责将祭物焚烧在坛上,把血洒在坛周围。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利三9】「从平安祭中,将火祭献给耶和华,其中的脂油和整肥尾巴都要在靠近脊骨处取下,并要把盖脏的脂油和脏上所有的脂油,」 “整肥尾巴”——犹太国的绵羊是宽尾巴的,和中国的绵羊一样,这肥尾巴在时重十几斤。和献山羊为平安祭的分别(12-16),只在烧整肥尾巴上。──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巴勒斯坦盛产肥尾羊。用羊献平安祭,要把整条尾巴取下与其他脂油一起烧在坛上。羊尾藏脂甚厚,有的尾巴重达30公斤。──《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肥尾巴」:巴勒斯坦一带所产的羊羔,尾巴特别肥大,脂肪最多,故献为供物(出29:22) , 假如所献的羊羔体积庞大,肥尾巴可重七公斤或以上。──《串珠圣经注释》 “整肥尾巴”。巴勒斯坦地主要品种之东方绵羊的肥尾巴,可重达四十八至七十三磅(22∼33公斤)。──《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利三10】「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就是靠腰两旁的脂油,并肝上的网子和腰子,一概取下。」 【利三11】「祭司要在坛上焚烧,是献给耶和华为食物的火祭。」 “祭司要在坛上焚烧”——(参-9第三注)。“是献给耶和华为食物的火祭”——(16注)。──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献给耶和华为食物”:以色列人把祭当作礼物,将献者的感恩与愿望放在神面前(二十一6,8,17,21),馨香上达,取悦于神;不象其他中东民族,认为神只要吃人间食物,所以献祭(参结十六19)。参一1注。──《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利三11 为食物的火祭】本节再次显出非以色列的献祭观念,影响了以色列的献祭用语。诗篇五十12∼13等经文,明言以色列不可以为神需要祭物作为食物。由于这术语只限于形容这一种祭,它的意思可能是神与他们分享祭筵,不是需要祭物维生。──《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利三12】「“人的供物若是山羊,必在耶和华面前献上。」 “人的供物若是山羊”——本章之所以分别记载献绵羊和献山羊之条例的缘故,是因为绵羊有肥尾巴(9),但献为燔祭的祭牲是全烧在坛上的,所以一10节将献绵羊山羊为燔祭的条例一并记上。 为平安祭不能用鸟(参-14)大概是因鸟的肉不敷分配的缘故。──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献山羊的方法与献绵羊相同,但是否与燔祭一道举行则未说明。本章5与16节所说的“馨香”原文作“取悦的香气”,不可误解为以色列人用祭物的香气来供养神。神是个灵,所要的是人的心灵和诚实的敬拜(约四24),不须人间物质的供养。──《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耶和华面前: 指会幕门口(1:11),因耶和华临在会幕至圣所,所以使用这样的称谓(出25:22)。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利三12~16】供物若是山羊: 献祭方式与献牛为供物一样(1-5节)。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利三12∼17 脂油都是耶和华的】板油和血同属归耶和华的分。血怎样是祭牲生命的表征,板油亦同样是祭肉的表征。──《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利三13】「要按手在山羊头上,宰于会幕前。亚伦的子孙要把血洒在坛的周围,」 【利三14】「又把盖脏的脂油和脏上所有的脂油,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就是靠腰两旁的脂油,并肝上的网子和腰子,一概取下,献给耶和华为火祭。」 【利三14~15】「又把盖脏的脂油和脏上所有的脂油,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就是靠腰两旁的脂油,并肝上的网子和腰子,一概取下,献给耶和华为火祭。」 “献给耶和华为火祭”——这两节的吩咐和4、5节并10、11节的吩咐一样。【要训】旧约中的祭祀有六历教训:(二)人是有罪的,(二)罪是叫人与神隔绝的(赛五十九2),(三)必须赎罪,神才能与人和好,(四)神会为人设立赎罪之法,(五)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来九22,(六)人既已与神和好,神就悦纳他们的供献和敬拜。──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利三16】「祭司要在坛上焚烧,作为馨香火祭的食物。脂油都是耶和华的。」 “祭司要在坛上焚烧,作为馨香火祭的食物”——本句借用人闻味吃饭的话,为表示神喜欢收纳人按定例凭信心所献与祂的供物(参创十一5注),凡在坛上所焚烧的(燔祭,-9、13、17,和赎罪祭,四31,也在其内),都是馨香火祭的食物,但“食物”两个字为平安祭更是适宜,因为这祭不但做祭司和献祭之人的食物(5末注),也是神的食物,这并不是因神有什么缺乏(诗五十8-15),乃是要表示神和祂的仆人并敬拜祂的人相交,如朋友相交的意思(参二十-6、17、21-22,二十二25,民二十八2)。 在摩西以前也有平安祭(创三十-54,利四1-2注第四段)。“脂油都是耶和华的”——神常要我们把上好的供物献与祂,本节的“都”字是指着本章所提的各种脂油,就是盖脏的脂油和脏上所有的脂油,并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与肝上的网子,及绵羊的整肥尾巴(9-10),至于肥肉,神并不禁止以色列人吃,此外还有可吃不可献之牲畜的脂油,神也不禁止他们吃(七23注,申十四4-5)。──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作为馨香火祭的食物」:将供物的脂油(动物身上最好的部分)在坛上用火焚烧,象征神参与献祭者的宴会。──《串珠圣经注释》 脂油都是: 从祭物中分离出来的所有脂油,平安祭必备的(3,4节),脂油被焚烧在燔祭上面,成为献与耶和华的馨香火祭。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利三17】「在你们一切的住处,脂油和血都不可吃;这要成为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 “在你们-切的住处……”——或在会幕,或在家中。“脂油和血都不可吃”——无论是献上的,或是不献之牛羊的脂油和血都不可吃(16注,七22-27,十七10-13)。“这要成为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参二十三14、21、31)。──丁良才《利未记注释》 脂油不可吃,参3节注。血也不可吃,因为血是动物的生命。十七11说,“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祭物所流的血乃圣物,代表牺牲者的生命。生命宝贵且神圣,血也应受到人的敬重(参创九4)。耶稣基督为神的羔羊,钉十字架流血舍命为全人类取得永远的救赎(来九12,22)。 《申命记》十二15∼16禁止吃血,但没有禁止吃脂油,因所讲的事与这里完全不同,不可混淆。──《启导本圣经利未记注释》 「永远的定例」:这在利未记出现十七次之多(参串)。──《串珠圣经注释》 脂油和血都不可吃: 脂油被视为维持生命的力量根源,血被视为生命本身或生命的根源(17:11;创6:4,5)。承认所有生物的生命都属于神,严格禁止使用脂油和血<申12:23,圣经中血的概念>。 --《圣经精读本──利未记注解》 圣经没有提到用鸟献作平安祭,因为鸟不够供应一餐的食用。穷人需要分享别人带来的平安祭。──《利未记雷氏研读本》 【思想问题(第3章)】 1 希伯来人认为脂油是动物的最好部分,而腰子、肝上的网子则代表人感情的中枢。把这些献给神,意义何在? 2 神要求献祭者将祭牲的脂油献上(11, 16)。及将血洒在坛周围,有何心意?见16注; 17:11。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