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第一章短篇信息 目錄: 申命記第一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申命記第一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信心與順服 申一(全) 六經……………………………………………申一:6-8…………覃玉銘 逃亡與自由……………………………………申一:19-40………桑安柱 他在路上在你們前面行………………………申一:33…………
罪——這是跟隨主的人必須對付的…………申一:34-40………于力工 與眾不同的迦勒………………………………申一:36………… 黃詩田 申命記逐章查經課程(譚志陽) 申命記第一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申命記記錄了摩西在約但河東向以色列人所作的七次交通的話,這些話有宣告,有勸勉,有警戒,也有安慰。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了前後四十年,神的時間滿足了,他們所受的管教的日子也夠了,神要再次領他們走向迦南地,就是神應許給他們承受為業之地。因此我們可以明明的說,進迦南就是承受應許,承受應許的資格是恩典,是沒有條件的,是神的子民就可以接受恩典,但是持守活在應許中卻是人要付代價的,沒有付代價去持守,就得不著亨受應許中的豐富。聖靈引導摩西在那時向百姓說話,讓百姓知道他們和神的關係,也知道神為甚麼在四十年後才讓他們進人迦南,好預備他們進人神的應許裡去的心意。 神在人中間作事是一點也不含糊的,祂也要求祂的子民對祂所作的也一樣的不含糊,所以在開始預備他們的心意的時候,祂先把他們帶到歷史的回顧上。人多是看眼前的得與失,也憑著眼前的得失來決定對神的態度,這樣的心思是很傷害人的,叫人從神榮耀的路上退下來。四十年的飄流在以色列人的感覺上是留下深刻的烙痕的,若只看眼前的遭遇,而不注意事情發生的原因,結果一定是對神滿了埋怨的情緒。帶著埋怨的人,是不可能在神的路上繼續的往前行。神不願意祂的百姓陷在埋怨的泥濘中,祂要解除在他們心中的綁索,好使他們能歡然的往前行。 從歷史中看人的失敗 摩西在約但河東第一次向以色列人講話的日期是在
“出埃及第四十年十一月初一日” (3)按著正常的情形,這四十年的行程只需要十一天就可以走完,因為“從何烈山經過西珥山,到加低斯巴尼亞,有十一天的路程(2)。以色列人在曠野足足浪費了卅八年多的日子,在四十年的路程中,只有建造會幕的那大半年蒙神紀念。如今再次走在蒙紀念的路上,就不該再掉進從前失敗的網羅裡。 是人的愚昧所造成的結果 當年的以色列人也許會這樣想,“神若不領我們走向紅海的曠野,我們也許不會發生這樣的失敗,因為從南地上去迦南,只要三天就可以走到了”(參出八27)。這種想法恐怕是很普遍的存在人的心裡,他們以為是神先作錯了,才引發這樣的後果,但是我們要注意歷史的真相,決定性的失敗不是發生在這十—天的行程中,而是發上在走完了這十一天的路程以後。問題並不是因神的引導有不妥當的地方,而是人本身觸發了問題。三天的路程當然是比走十一天的路要快捷和舒服,但是在這一條路上是佈滿了戰爭,以色列人憑自己一定走不過去,但是在多走八天的路程上,一開始就有雲柱和火柱作他們的引導(參出十三17-28)。 神並沒有作錯事,但祂不要人糊裡糊塗的把責任推卸給神,所以在約但河東等候渡河的時候,祂把十一天的路程競要花上三十八年多的時間才走完的事實提出來,讓他們認定該在前面要來的大事上作甚麼樣的選擇。摩西在說完這些話以後就離世了,以色列人留在曠野為摩西哀哭了三十天(參卅四8),然後就在第二年的正月初十日渡過了約但河(參書四19),在這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神讓祂的百姓好好的思想,認清延遲進入享受應許的事實是人的愚昧所作成的。現今站在與應許地只相隔一條河的地上,他們要認定所該作的選擇,不再憑人的愚昧來決定人的道路,使他們可以進入並承受神的應許。 重新認識恩典 人的愚昧並沒有改變神的信實,那些站在約但河東岸的以色列人,他們回想最近的一段經歷,他們不得不承認,神向他們是滿了恩典的,因為“那時,祂已經擊殺了住希實本的亞摩利上西宏,和住以得來亞斯他錄的巴珊王噩”(4)。以色列人戰勝這兩個王和他們的軍隊的經過,使他們終生難忘的,他們沒有在戰爭中出過甚麼力氣,只是接受神差遣黃蜂飛在他們前頭所帶來的勝利,黃蜂瓦解了敵人的戰鬥力,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了勝,是神為他們爭戰,是神叫他們得勝。 並不是這些以色列人比他們的父親的那一代更配得著神的應許,他們在神面前也一樣的生髮背逆,和他們的父親的一代只有程度上的差別,若要說到配不配的問題上,那答案就是全都不配。他們能走到約但河東,並且享用得勝,完全是因著神的恩典所作成的,神若是短缺一些恩典,這些以色列人也是不能來到他們現在所站的地上。不單是擊殺二王是神的恩典,整個在曠野飄流的路程都是滿了恩典,百姓雖是不住的向神悖逆,但神卻從來沒有在百姓中間停止恩典,這些都是以色列的百姓親身經歷過來的。神的恩典蓋過了人的失敗,叫失敗的人仍然可以在恩典中繼續的往前行。 神不僅是讓他們肯定恩典的事實,也讓他們在享用恩典中醒悟。因為在神計畫中的應許,比起以往在所行的路上所享用的恩典,要豐富千百倍,因此在回味過去的恩典的時候,就會寶貴在前面要得的恩典,使他們肯付代價的去維持他們時刻活在豐滿的恩典中。以色列人在過去所有的失敗已經是成了定局,但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又從恩典中重新作個新的起頭,這仍然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美事。因為神總不叫那些在祂名下的人沒有路可走,只要願意得著神的應許,恩典一定給人打開可走的路。 神的信實越過人的愚昧 “摩西在約但河東的摩押地,講律法說,耶和華我們的神在何烈山曉諭我們說,你們在這山上住的日子夠了。要起行……如今我將這地擺在你們面前,你們要進去得這地,就是耶和華向你們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賜給他們和他們後裔為業之地。”(5-8)來到約但河東的以色列人,他們都知道自己是不配得這樣美的迦南地作產業,但事實上,他們已經站在應許地的對岸,等著渡河去承受應許,並且他們也已經額外的承受了河東地,這一個事實使他們不得不承認他們是蒙了神何等大的紀念。他們的愚昧是很大的,因為他們多次看見了神的作為,他們仍舊不肯完全的信靠神,他們對神的頂撞也是很重的,因為他們多次的經歷了神的大能,還是不甘心的順從神,從米利巴水的爭鬧,到銅蛇的懸掛,什亭的淫亂,……事事都顯出這新的一代百姓也好不到甚麼地方去。雖然他們的光景是這樣的不對勁,但是神對他們的紀念和數算並沒有停止,這樣的一位神真的是偉大無比,祂有權柄追討人的罪孽,但祂卻超越過人的愚昧向人施恩,祂雖管教背逆的子民,但卻不封閉他們的指望的門,反倒為他們預備道路。 祂不單是樂意向人施恩的神,祂更是信實守約的神,祂給了人應許,就不管人的光景能否跟得上來,祂總是用慈愛的手把祂的子民牽引到祂的定意中。“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後二13)祂的信實使祂不能撇開祂的百姓,也不能忘記祂給百姓的應許,祂明明的向祂的百姓說,他們能站在約但河的東岸等候過河,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神沒有忘記祂給他們的祖宗的應許。 以色列人就算再愚昧無知,在那時的景況中也不能不遇見那位信實的神,他們心裡十分明白,他們能蒙神紀念,除了神的憐憫,就是因著神的信實。在過去,神的信實叫他們蒙紀念,在今後的日子,他們也要在神的信實裡蒙紀念,他們雖然仍會有缺欠,但他們知道去抓住神的信實,他們必能藉著神施恩的手超越過失敗所引來的陰暗,可以有機會重新鼓起勇氣向前。失敗絕不是美事,但在信實的神面前,失敗了的人不會掉下絕望的坑中,相反的,他們仍舊可以恢復活在指望中。人看見指望沒有斷絕,他必不至從主的路上退去。 在神的光中認識失敗的根源 回顧失敗的歷史,若只是停留在失敗的過程中,那絕不能使人灰暗的靈蘇醒,必須要摸到了造成失敗的真正原因,才能使人脫離再度失敗的危險,地上的事固然是這樣,屬靈的事更是這樣。神在以色列人身上的光照也是這樣,祂使他們在失敗的歷史中找出導致失敗的根源,叫他們在餘下的日子裡會儆醒,避免重蹈覆轍。 一切屬靈歷史的成功或失敗的根源都不是在環境中,不像地上的人的歷史,離不開人、事、物的影響。屬靈的事也是面對著各種各樣的環境,但是影響屬靈事物的結局的根源是在人的裡面,就是人用甚麼樣的態度去對待神。人向神的態度對了,結局就是成功,人對神的態度不對,結局一定是失敗,就算是在人的眼中似乎是成功的,它的實質依然是脫不了失敗。屬靈的事成敗的關鍵全在乎人對神的信與不信,從不信裡面出來的事物,不管它給人接受的程度有多高,結局仍然是失敗的,唯有在信心中出來的,才能成就神的計畫和心意。 信心的破口 摩西從自己所蒙的光照作開始,向神的百姓顯明一個不能越過神而出人的主意的原則。他沒有隱瞞他自己的愚昧,他承認他是憑自己作了定規,雖然好像是能解決了難處,但事實上是越過了神的權柄。關於摩西在出埃及記十八章中所作的安排,不少人都同情他,以為他把以色列人帶進組織中,是好的,是進步的措施。但要注意的並不是組織好不好的問題,而是這個組織是誰作發起的,因為這是涉及誰在屬靈的事上作主的問題。在神的百姓中,神永遠是他們的主,就是屬靈的領袖也不能代替神,誰出了頭代替了神,那裡就產生一個破口。在民數記十二章裡,我們看見在以色列人中再有一次建立相同組織的記錄,很顯然的,神並沒有承認摩西藉自己的主意所作的。 摩西在申命記一開始的時候就追述這一件事,他是在定自己的罪,他承認他因為看環境而自己出了主意,他忘記了神是真正作管理百姓的主,只看見自己的勞碌,因而把他岳父的意見作為他出主意的根據。“那時,我對你們說,管理你們的重任,我獨自擔當不起,……我獨自一人怎能擔當得起呢?……我立他們為領袖。”(9-13)神把他設立在百姓中作帶領的,除了他以外,神沒有再設立別的人,在他蒙召的時候,神明明的告訴他,亞倫要以他當作神(參出四:15-16),也就是說他在人中間作了神的代表,神是藉著他來執行神的工作。事實上,神實在是作了他的指導和扶持,在他所走過的路,神沒有停止祂對他的幫助。如今摩西看環境而忘記了神的大能,也沒有守住受差遣的地位而擅作主張,這就是越份,這就是不信,沒有在百姓的眼前留下好榜樣,這樣就在百姓中間製造了信心的破口。 摩西在那—次所作的實在是太不合宜,還好,他所作的定規是越過了神的界線,是他的不信在推動那人以為美的事,但在執行上還承認神的地位與權柄,“審判的時候,不可看人的外貌,聽訟不可分貴賤,不可懼怕人,因為審判是屬乎神的。”(17)這一點的保留就沒有給不信的心留下擴大的地步,沒有招致神重大的管教,但已經在百姓中留下了破口。對照“我們照著耶和華所吩咐的,從何烈山起行。”(19)摩西在設立組織的這事上,完全是行在自己裡。他承認自己的缺失,叫作領袖的人要謹慎的為全群儆醒,這樣才顯出在此時此地提出這—件事來的意義。 倡狂的不信堵塞了神的道路 不信的破口雖然給堵住,但不信的噁心卻在百姓中間很隱藏的擴散了。以色列人走到迦南地的邊界,摩西給他們宣告說,“你們已經到了耶和華神所賜給我們的……地,看啊,耶和華你的神已將邪地擺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華你列祖的神所說的上去得那地為業。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20-21)這個宣告十分的合宜,因為以色列人當時所要作的就是在信心中進入應許,正確的行動就是信心的進入。可是那時的以色列人卻提出先去偵察一下才決定進入,在常情來說,這個要求並不過份,也很合理,更符合戰爭的原理,所以當時摩西也遷就了人,也以那些話為美,就差遣了探子出去,他們就留在原地等候消息。 這一次的遷就人就帶出大的打岔,他們(連摩西也在內)並不需要這樣作,雖然這樣作很合人的情理,但是卻不合神的理,摩西當時若是堅持他的宣告,那就完全作對了。神要他們憑信心進去承受應許,信心並不是空洞和玄妙的,信心是有根據的,信心是根據神的信實,而神也給他們在經歷中不住的印證神是信實的。人的不信使他們忘記了神吩咐他們建造會幕的目的,也忘記了神如何負責帶領他們經過他們“所看見那大而可怕的曠野”(19),他們若不是天天行走在雲柱和火柱的引領中,他們提出要先行偵察的要求就是對的,但他們當時還在雲柱和火柱的引導中行走,他們要去偵察就是一個嚴重的不信。他們表現出來的,就是不信神的應許,不信神的能力,不信神會繼續負責,完全的不信靠神。 不信是從撒但來的,不信的實際是對付神,撒但的目的是要利用人的不信去對付神。不信在人的心思中是會擴張的,對不信的心意作一點點的容讓,那絕不能稱為謙虛,而是極大的愚昧,是無可挽救的無知。不信使他們對神的作為瞎了眼,他們沒有從”美地”看見神是信實的,他們只在眼見裡看見堅固的城邑和高大的亞衲族人。信心是憑著神的信實越過難處,信心是享用神的應許唯一的路,人一落在眼見裡就不能再享用神。摩西帶領他們思想神的作為來恢復信心,“不要驚恐,也不要怕他們。在你們前面行的耶和華你們的神必為你們爭戰,正如祂在埃及和曠野,在你們眼前所行的一樣。你們在曠野所行的路上,也曾見耶和華你們的神,撫養你們,如同人撫養兒子一般,直等你們來到這地方。你們在這事上卻不信耶和華你們的神。祂在路上,在你們前面行,為你們找安營的地方,夜間在火柱裡,日間在雲柱裡,指示你們所當行的路。”(29-33)可是太晚了,不信使他們拒絕了神的道路,他們堅稱要另立一個領袖帶他們回埃及去。這一來就惹動了神的怒氣,四十年的飄流成了定局,不是神不憐惜他們,而是他們的不信堵塞了神的道路。 人的熱心不能挽回不信的結局 不信是關閉享用神的應許的門的原因,以色列人既然定意要維持他們的不信,神就宣告這些人不能進迦南了,因為他們不願意進去,神也不勉強他們一定要進去。神同時也宣告,當代的男丁只有迦勒和約書亞兩個人可以進到迦南去承受應許,因為他倆有信心,此外這些男丁的兒女和家中的婦人也可以進去,因為神要藉著他們向不信的世代顯明祂的信實和權能。對於那些不信的人,神又向他們說,“至於你們,要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40),就是這樣,飄流至死,永下能進去享用應許的豐富就成了定局。人的不信已經把人關在神的應許以外。 不信就失去神的同在 在神的顯現裡,以色列人後悔了,但已經太晚了,因為他們的所作全然的拒絕了神的權柄和地位,神也只能給他們重重的管教。那時他們好像是回心轉意,對摩西說,“我們得罪了耶和華,情願照耶和華我們神一切所吩咐的,上去爭戰。”(41)並且也真的拿著兵器爭先向山地去。這樣作也不對,因為是出自人的衝動,以為這樣作就可以贖罪,卻不知道因著他們的不信,神已經不在他們中間了。神明明的向他們說,“不要上去,也不要爭戰,因我不在你們中間,恐怕你們給仇敵殺敗了。”(42)不信使他們失去了神的同在,沒有了神的同在,人就不能在神的路上向前挪移一步。 早些時,神要他們去,他們不肯去,現在神不要他們去,他們偏要去,到了這樣的地步,不肯去是不信,要去了還是不信。人若在開始的時候不儆醒的緊緊跟著主的腳步行,一定弄出個進退兩不是的局面,更嚴重的是把神的同在都丟了。沒有甚麼損失比失去了神的同在更大了。新一代的以色列人該在此學到了功課,我們現今更該要在信心跟隨主的功課上嚴格的要求自己。近代的基督教發明了許多的道理和作法,似乎是作在信心裡,實際是在給人的不信製作避難所,結果是叫人越過越對信心陌生。我們求主保守我們,不叫我們掉進不信的陷阱裡,不信只能使人失去神的同在,只有信心的跟隨才能享用神的豐富。 人的熱心不能挽回不信的結局 人有一個很普遍的誤解,以為憑著人的敬虔和熱心,就可以贏得神的喝彩,而答應他的一切要求。彼得在聖殿治好那生來是瘸腿的,眾人都覺得希奇,彼得所說的“為甚麼……以為我們憑著自己的能力和虔誠,使這人行走呢?”(徒三12)許多人都存這樣的心思,當日的以色列人也犯這個毛病。他們盼望以他們拿著兵器爭先上山地去的熱誠,可以感動神回心轉意。那裡曉得他們這樣作不但沒有叫神改變心意,相反的還聽到”你們卻不聽從,競違背耶和華的命令,擅自上山地去。”(43)又是一次的不信,又是一次的背逆。 我們要注意一個事實,在加低斯巴尼亞背逆神的是上一代的人,而摩西對下一代追述這一件事的時候,不是說“你們的父親”,而是說“你們”,摩西不會糊塗到這個地步,聖靈更不會作這糊塗事,連上一代和下一代也分不開。正因為如此,摩西這樣說的話就值得我們去細想。不信不是只局限於某一部份人,而是所有的人的天然都是不信,神要新的一代很嚴肅的學習信心的功課,脫離不信的心思,建立單純信靠神的心意,所以用“你們”把他們包括在人的軟弱裡,使他們警覺不信所帶給人的嚴重結果,因此而追求脫離不信的轄制。 只有在信心裡跟隨主,才能享用應許的豐富,在信心裡尊主為大,在信心裡承認神的權柄和能力,在信心裡無條件的接受神的差遣,這樣才是走上承受神的豐富的路。不信只產生給神棄絕的結果,甚麼也不能補償不信所造成的惡果,人的虔誠與熱心也不能挽回不信所造成的結局,因為信心絕不可能給別樣的事物去代替的。 ── 王國顯《申命記讀經劄記》 申命記第一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第一章 1節:是摩西講述律法的地點:在約但河東的曠野。 疏弗原文意是終點:表徵神帶領以色列人走曠野的路已到終點。亞拉巴原文意是不毛之地,有的經文譯為平原(民廿二1和廿六3 , 63),這平原又稱為摩押平原(民廿六63),包括了巴蘭--又稱為巴蘭曠野(民十12),陀弗、拉班、哈洗錄、底撒哈中間,這時以色列人20 歲以外男丁尚有60 萬零1730
名(民廿六51),加上婦女(兩代)及孩童,很可能有200 多萬人,再加上牲畜,所以需要佔地很廣闊的一塊平原。 2節:“是從何烈山,經過西珥山,到加底斯巴尼亞,有十一天路程”。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第二年二月初一日,在西乃(何烈山)的曠野,會幕中曉諭摩西”(民一1)。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第二年正月初一日立起帳幕(出四十2)。 以色列人立起帳幕後一個月,第一次數點人數(民一1-2)。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第二年二月廿日,開始離開西乃曠野,他們經過他備拉(民十一3)。基博羅哈他瓦,走到哈洗錄(民十一35),再從哈洗錄起行到巴蘭曠野安營(民十二16,申十12),再從巴蘭曠野打發探子去窺探迦南地(民十三2-3),這些探子經過40天的窺探,回到巴蘭曠野的加低斯見摩西(民十三26)。 申命記一章2 節說,從何烈山(西乃山),經過西珥山,到加低斯巴尼亞有十一天的路程,表示,以色列人到了巴蘭曠野的加低斯,即已到迦南地的邊界,立刻就可以進迦南這流奶與蜜之地,但由於他們沒有信心(來三16-19),只得遵照神的命令離開加低斯,轉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在曠野又漂流了38年,38年後再回到巴蘭曠野(申一1)。本來11 天的路程,因為對神沒有信心,又走了38 年。 加低斯原文意是“分別為聖”,巴尼亞,原文意義是“漂流者的野地” 3節:出埃及後第四十年十一月初一日,摩西照耶和華藉他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話,都曉諭他們。那時他已經擊殺了住希實本的亞摩利王西宏(民廿一24),和住以得來亞斯他錄的巴珊王噩。民數記廿章所記載的已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漂流了40年後的事,那時米利暗死了(民二十1)亞倫死了(民二十24 ,卅三38)。亞倫是在出埃及後四十年五月一日死的,他死後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戰勝了亞摩利王西宏,(民二十一24),又戰勝了巴珊王噩,(民廿一35)。然後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約但河東,對耶利哥安營(民廿二1),在摩押平原又對付了摩押王巴勒和貪財的先知巴蘭(民廿二,廿三,廿四,廿五章)。在摩押平原摩西第二次再數以色列人。(民廿六章)。現在摩西面對的是第二代以色列人二十歲以上的男丁。 5節:摩西在約但河東的摩押地講律法說,律法這希伯來字在舊約聖經也譯為法度(創廿六5)或條例(利六9)。所以不完全指摩西傳講的律法,這個字在原文有教訓的意思,實際摩西在約但河東的摩押地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四十年的事,這時摩西用神的話(包括律法)來教訓以色列人。 6節:“耶和華我們的神,在何烈山曉諭我們說,你們在這山上住的日子夠了,要起行轉到亞摩利人的山地和靠近這山地的各處,就是亞拉巴,山地、高原、南地、沿海一帶迦南人的地,並利巴嫩山,又到伯拉大河,如今我將這地擺在你們面前,你們要進去得這地,就是耶和華向你們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賜給他們和他們後裔為業之地。”這一段話是回憶歷史。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後,滿三個月的那一天就來到西乃山的曠野(出十九1)。西乃山就是何烈山(出三1),西乃是叢林密佈的意思,何烈是荒廢,或乾旱之地的意思。 以色列人在西乃山住到第二年二月廿日才離開西乃山(民十11),有一年的時間停在西乃山,因此,出埃及記十九章開始,包括全部利未記,以及民數記前九章,都是在西乃山居住的記載,其中包括傳律法,會幕的啟示,祭司的職任,獻祭的事奉,以及第一次數以色列人的數目。 9-18節:記載,出埃及記十八章17-26節,摩西按照他岳父葉忒羅的建議,從百姓中選有才能,敬畏神的人,派他們做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 但民數記十一章10-17節、24-30節,是神設立以色列中七十位長老,有神分賜的靈,他們與摩西同擔管理百姓的重任。當以色列人在西乃山住夠了,他們就起行向迦南地去。 19-33 節:是以色列人從何烈山起行經過他備拉(民十一3),基博羅哈他瓦,(民十一35),再到哈洗錄(民十一35),又從哈洗錄起行到巴蘭的曠野安營。而摩西是在巴蘭曠野的加低斯安營。加低斯又稱加低斯巴尼亞)。 加低斯最早的記載是在創世記十四章7節,四王殺敗亞瑪力人的地方。 民數記十三章26節,到了巴蘭曠野的加低斯見摩西,這是以色列人第一次到加低斯。 民數記二十章1節,說加低斯是尋的曠野,在地理上尋曠野是在巴蘭曠野的北方,彼此緊接。現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四十年後再到加低斯。 加低斯是迦南地的南界,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第二年就到了加低斯,他們可以立即進入迦南地,去得神賜給他們的地,摩西勉勵他們不要懼怕,不要驚惶。但他們懼怕那地的居民和亞衲族人,以色列人不肯上去,發怨言。對神沒有信心。這是講說民數記十三章、十四章的事。 34 節:由於以色列人對神沒有信心(來三19),神就定規第一代的以色列人,除迦勒和約書亞能進迦南地,第一次數點的二十歲以外的男丁全部倒斃在曠野。而婦女孩童和今日不知善惡的兒女(參約拿書四11 節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人)必進入那地。 46節:以色列人在加低斯又住了許多日子。 ── 蔣繼書《申命記讀經記錄》 信心與順服 引言: ∼今日我們會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入迦南其中所發生的一件事情,看我們對神的信心與順服。 ∼何謂「信心」,一個人若沒信心,他會有甚麼表現? ∼何謂「順服」,順服的相反字是甚麼? ∼昔日的以色列人又有沒有信心與順服呢?我們嘗試看一看 一.窺地報信(沒信心的鑑戒)(申1:6-8,19-40)
1. 在申1:6-8,19-21,神對出了埃及後的以色列民有甚麼吩咐及提醒? (註:亞摩利人之山地即迦南地,也是今日以色列人住的地方,又稱為應許之地,之前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沒有自己的地土,沒有自己的國家,及基本的自由,但神憐憫他們,拯救他們出埃及,要入應許之地,重新建造一個新的國家,有自己的地土。) 2. 神的命令清不清楚?有甚麼保證?正常來說,你若是神的子民,你聽完命令後,你會怎做? 3. 在v.22-23中,他們有甚麼回應?探路的行動是否意味可以探完後覺得很難去而不去呢? 4. 何以見得? 答:不是,因為探路的原意是為了「該走何道,必進何城」,是研究怎樣去,不是探求去不 去。 5. 甚麼人去探路?在v.24-25中,探路的結果如何?值不值得去應許之地?為甚麼? 6. 在v.26-33中,他們的回應是甚麼?試找出他們不肯去的原因。 7. 你認為他們有否誇大難處?何以見得?另外他們的懼怕反影對神怎樣?這種沒信心合理嗎?(申1:30-33) 8. 你在行天路過程中,有否試過對神沒信心?為甚麼? 9. 你有否經歷過「神帶領你經過難處」「加力給你行上大而可怕的道路」的成功深刻經歷,試分享。
10. 摩西、迦勒、約書亞三個首領對神有信心嗎?他們信甚麼?信心影響他們有甚麼表現?(可參考民14:5-9及申1:29-30,36)
11. 百姓卻沒有信心,違背神的命令,最終結局怎樣?(1:34-35,39-40),得此教訓後,你若是百姓,你會學到甚麼功課? 二.擅自爭戰(不順服的表現)(申1:41-46)
1. 百姓知道神管教後,他們有甚麼行動?你認為他們的做法對嗎? 2. 神的回應是怎樣?為甚麼不要他們上去?他們知道後又有甚麼回應? 3. 至終結局是怎樣?有甚麼地方可成為我們的鑑戒! 4. 「你聽不聽神的話?」若給你評分(0-10分,0是絕對不順服神,10是絕對順服神),你給自己幾多分,為甚麼? 總結:你最想學「信心」,還是「順服」的功課,為甚麼?如何實踐你想學的真理? 附加資料 A.悖逆的鑑戒(申1:6-46) 「你們卻不肯上去,竟違背了耶和華你們神的命令。」1:26 〜重提38年前入迦南遭神管教的片段,為何他們不肯入呢? a. 不是沒有吩咐 「耶和華我們的神在何烈山曉諭我們說:你們在這山上住的日子夠了;要起行轉到亞摩利人的山地和靠近這山地的各處,就是亞拉巴、山地、高原、南地,沿海一帶迦南人的地,並利巴嫩山又到伯拉大河。」1:6-7 〜神很清楚在何烈山(即西乃山)講明他們要起行,入迦南地,他們不是聽不清楚,不是沒有吩咐而不入迦南地! b. 不是沒有應許 「如今我將這地擺在你們面前;你們要進去得這地,就是耶和華向你們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賜給他們和他們後裔為業之地。」」1:8 〜神應許(promise)將這地賜給他們---神的說話就是最大的保証 c.不是沒有領袖 「那時,我對你們說:「管理你們的重任,我獨自擔當不起。」」1:9 「但你們的麻煩,和管理你們的重任,並你們的爭訟,我獨自一人怎能擔當得起呢?你們要按著各支派選舉有智慧、有見識、為眾人所認識的,我立他們為你們的首領。」1:12-13 「我便將你們各支派的首領,有智慧、為眾人所認識的,照你們的支派,立他們為官長、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你們。」1:15 〜他們有摩西成為領袖帶他們入迦南,更有千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有智慧有見識的人為首領,他們應有信心入的,結果大部份領袖也失敗。 d. 不是沒有體諒 「我們照著耶和華我們神所吩咐的從何烈山起行,經過你們所看見那大而可怕的曠野,往亞摩利人的山地去,到了加低斯巴尼亞。」1:19 「看哪,耶和華你的神已將那地擺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華你列祖的神所說的上去得那地為業;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你們都就近我來說:『我們要先打發人去,為我們窺探那地,將我們上去該走何道,必進何城,都回報我們。』這話我以為美,就從你們中間選了十二個人,每支派一人。」1:21-23 〜摩西體諒他們,容許他們先派探子打探,該走那條道路,讓他們更放心,及有計劃踏上。 e. 不是沒有美地 「他們手裡拿著那地的果子下來,到我們那裡,回報說:『耶和華我們的神所賜給我們的是美地。』」1:25 〜他們親眼看見這地是神賜的,是美地,沒理由不去的。 f. 不是沒有鼓勵 「在帳棚內發怨言說:『耶和華因為恨我們,所以將我們從埃及地領出來,要交在亞摩利人手中,除滅我們。我們上那裡去呢?我們的弟兄使我們的心消化,說那地的民比我們又大又高,城邑又廣大又堅固,高得頂天,並且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的人。』」1:27-28 「我就對你們說:『不要驚恐,也不要怕他們。在你們前面行的耶和華你們的神必為你們爭戰,正如他在埃及和曠野,在你們眼前所行的一樣。』」1:29-30 g.不是沒有管教 「「耶和華聽見你們這話,就發怒,起誓說:『這惡世代的人,連一個也不得見我起誓應許賜給你們列祖的美地;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必得看見,並且我要將他所踏過的地賜給他和他的子孫,因為他專心跟從我。』」1:34-36 「那時,你們回答我說:『我們得罪了耶和華,情願照耶和華我們神一切所吩咐的上去爭戰。』於是你們各人帶著兵器,爭先上山地去了。耶和華吩咐我說:『你對他們說:不要上去,也不要爭戰;因我不在你們中間,恐怕你們被仇敵殺敗了。』 我就告訴了你們,你們卻不聽從,竟違背耶和華的命令,擅自上山地去了。住那山地的亞摩利人就出來攻擊你們,追趕你們,如蜂擁一般,在西珥殺退你們,直到何珥瑪。」1:41-44 〜他們不肯上去,結果神管教他們,二十歲以外男丁,不許入應許地,但他們知道後,則爭先上去爭戰,但神吩咐他們不要上去,因為神不在中間,可惜,他們有管教後,仍不肯順服神,結果大敗。 h.真正失敗因由 (1)探子的失敗 (A)誇大難處 「我們上那裡去呢?我們的弟兄使我們的心消化,說那地的民比我們又大又高,城邑又廣大又堅固,高得頂天,並且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的人。」1:28 (B)越過職權 「你們都就近我來說:『我們要先打發人去,為我們窺探那地,將我們上去該走何道,必進何城,都回報我們。』」1:22 〜探子的職責不是決定去不去,而是決定怎樣去的! (C)令羊退後 (2)會眾的失敗 (A) 不信 「在你們前面行的耶和華你們的神必為你們爭戰,正如他在埃及和曠野,在你們眼前所行的一樣。你們在曠野所行的路上,也曾見耶和華你們的神撫養你們,如同人撫養兒子一般,直等你們來到這地方。你們在這事上卻不信耶和華你們的神。他在路上,在你們前面行,為你們找安營的地方;夜間在火柱裡,日間在雲柱」1:30-33 〜每日經歷神恩典仍不信 〜曾經看見神大能仍懼怕 (B)悖逆 「你們卻不肯上去,竟違背了耶和華你們神的命令。」1:26 「我就告訴了你們,你們卻不聽從,竟違背耶和華的命令,擅自上山地去了。」1:43 (C)自我 他們對神命令的重點是自己,但凡對自己無益,有困難的事,就不行,但對自己有利的事情,神叫不做,他們也去做。 〜真正的順服,焦點是放在神中,神要怎樣,就怎樣行,將自己完全的放下。
〜真正的順服,焦點是放在神中,神要怎樣,就怎樣行,將自己完全的放下。 六經 賈玉銘 申一:6-8 「……如今我將這地擺在你們面前,你們要進去得這地。……」 前兩天我講聖經是一套全書,從一靈感而寫的。今天我講到聖經每一部都是由靈感而有次序與聯絡的。舊約的歷史書有次序,先知書也有次序。新約的福音書有次序,書信也有次序。舊約摩西五經加入約書亞,便可稱為六經。新約的四福音加入書信,便可稱為五福音。今略論六經,即可表明屬靈的程道。 壹 創世紀—言敗壞 六經第一部是創世記。有人名之曰:「起頭」。因其一二章言萬物之起頭。三章言罪惡與救恩之起頭。四章言家庭之起頭。五章言社會之起頭。十章言國家之起頭。十二章言希伯來人蒙召之起頭。亦有人把本書分為七對人的歷史討論: (一)亞當與夏娃,表基督與教會。 (二)亞伯與該隱,一表按神意行事,二表按己意行事。 (三)挪亞與以諾,以諾表在大患難前被提升天之信徒,挪亞表在大患難得救之信徒。 (四)亞伯拉罕與羅得,一表親自受神詔命從主之人,一表隨從他人從主之人。 (五)以撒與以實馬利,一表屬靈屬應許而生之人,一表屬血氣,屬肉而生之人。 (六)以掃與雅各。雅各表與神交之人,以掃表沒有神交之人。 (七)約瑟與其諸兄,約瑟,表主受兄弟之害,諸兄表猶太人害主。 按靈程言之:亞當表本性之人,該隱表屬肉之人,亞伯表信稱義,以諾表與神交,挪亞洪水得救,表死而復活,以撒表兒子地位,雅各表事奉神,約瑟表由苦得榮。如此合而言之:即人之本性屬肉,但由信稱義,得與神交;於是死而復活,居於子之地位,事奉神,由苦得榮。 本書首兩章論造化,三章至十一章論退化,十二章以後論進化。在每段起首皆有一句話表明本段的原因如造化是因一章三節「神說」。退化是因三章一節「蛇說」,進化是因十二章一節「耶和華說」,按耶和華三字,原是關於救恩的名稱。 本書所言敗壞之事:(一)個人之敗壞——亞當夏娃,(三章)(二)家庭之敗壞——該隱殺弟(四章)(三)社會之敗壞(六章)(四)國家之敗壞(十二一章)(五)希伯來族之敗壞,(下埃及) 亞伯拉罕下埃及,以撒下埃及,雅各率全家下埃及,於是人類從恩典中而墮下。埃及代表世界。創世記一章一節,言「神起初創造天地。」這是何等榮美,但末章末節言「約瑟被收殮在棺材裡,」這是何等失望!本書由最榮美的地位,降而至最敗 壞的地位。 貳 出埃及記—言的救贖 本書續創世記,是表明先有敗壞,然後才要救贖。一至五章多言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受束縛,受壓迫,非常可憐,埃及人想絕他們的後裔。法老可以代表撒但,當日以色列人在法老權下,其慘苦不可言啊!今日我們世人在撒但權下,也是這樣。有人以為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是假設的寓言,不是真有其事。哪知近日有考古家,掘此東城牆,牆下段其磚縫中是用泥和好草,繼後則連草根也不見了。這便是當日埃及人苦害以色列人的證據。(一之十一至十四) 六至十八章言神釋放以色列人,用大能拯救他們,使他們不再作埃及人之奴。十九章至末章言神如何訓練以色列人,使他們在曠野漂流四十年。食嗎哪,飲磐水,以試其信德。又賜律法給他們,叫他們遵守。又把會幕的樣式指示他們,叫他們照樣設立,奉事神。又給他們遇著仇敵,時常打仗。但神總是把他們拯救脫離仇敵的手,而歸屬於神。可見本書是言救贖之書。 三 利未記—言神交 人生最要者是與神交往;欲得與神交往,必先蒙救贖;凡未信耶穌之人,必不能與神交往。本章續出埃及記,即是蒙救贖之後便有神交之意。 一至七章論以色列人如何服事種。他們拜神常用五祭,即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今日信徒雖不行五祭之禮式,然亦要具五祭之精神。比方我們每天早晨,清潔自己的身心,完全獻於神,這是獻燔祭的精神。自朝至夕,心中常常紀念主,奉事主,為主出力,這便是獻素祭與平安祭了。因為素祭與平安祭是不要流血的,只是獻土產而已。及至晚上禱告,求神赦免日中的愆尤過失,這便是獻贖罪祭與贖愆祭了。 八至十章講祭司奉事神之專責,大意是祭司不能作別業,惟是一心奉事主。 十一至二十二章講奉事主者的品德。凡與神交往者,必須有兩種品德:(一)潔淨;(經中講潔淨有百次之多)(二)聖潔。(經中講聖潔有八十次之多,潔淨是對一切罪惡而言,即不得沾染之,這是屬於消極的。聖潔是要我們追求成勝,做到神那樣純全美備,這是積極的。 二十三章至末章,是論各種福氣。如守節之快樂,禧年之快樂,捐輸之快樂……,這都是屬靈的福氣。當日以色列人說:我不會留下一件聖物在家裡裹,即凡屬主之物,盡皆奉獻歸主,這樣必得主祝福。 肆 民數記—言靈程 我們先要有與神交往的機會,然後能夠跑前頭的靈程。故言神交之利未記之後,即續以言靈程之民數記。 本書言當日以色列人出埃及過曠野之歷程。一至十章言其出埃及之情形。十一至二十五章言其在曠野之失敗。末後數章言其到底的勝利。以色列人之歷程是由失敗而轉勝利。神在其行程中賜他們雲柱火柱,作引導與保護。此有訓我們走靈程,當完全靠主之引導與保護,切不可自恃! 以色列人過曠野是出死入生之路,過紅海是出死,過約但是入生。他們的歷程,時進,時退,有時站立得穩,有時失敗倒跌,曠野的路程,是我們靈程中所必同走的。人人都有此景況,只要我們遵命靠主不走偏路,便可以出死入生了。 伍 申命記—言盼望 我們既奔跑前面的靈柱,就必有很大的盼望。故民數記之後。即接以申命記。本書言摩西未死時有六次大演講,其中包括三個要素: (一)已往的
叫以色列人追憶已往如何得神的大恩。 (二)現在的
勸勉以色列人要如何遵守神的律法並與他們立約。 (三)將來的 勉勵以色列人將來要如何奮力前進,以得主所應許之迦南美地。他們最大的盼望,即在乎此,並言在迦南如何作人。 陸 約書亞記—言得地業 我們既有盼望,就必有實現此盼望之一日,故本書就接申命記而有。迦南即以色列人的地業。此地流奶與蜜,有人以其預表將來的天堂。其實不然,迦南是我們現在即可得著,是信主後達到屬靈最高級的地步,此時得與神接近,充滿喜樂,是今生所享受的。 摩西六經,看其次序,是很自然的。先有敗壞,後有救贖,不敗壞則不須救贖。耶穌說:「我來非召義人,乃召罪人。」又說:「強者不需醫惟病者需醫。」是故人類沒有罪,就不須耶穌救贖。其他如神交,靈程,盼望和得地業等,都是聖經中很天然的次序,不能倒置的。我們當按此歷程,進到神所應許我們的迦南美地! 逃亡與自由 桑安柱 申一:19-40 這一段經文,記載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經過四十年的流浪生涯,在迦南邊境,回憶過去,無限感慨,向以色列眾人所說的話。我們想以色列人當時在埃及為奴,生活非常痛苦,離開埃及,又是非常緊張,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幸蒙神的大能帶領他們平安地渡過紅海,後來到達加低斯巴尼亞,照理他們心境應該很愉快,因為他們快要進入神所應允的地方。不料忽然他們起了疑心,懷疑神的話,神的應允,他們對神失去了信心,派出十二位探子去探聽當地的情況。四十天后,探子回來,其中有十個探子說:「所窺探之地,是吞滅居民之地,那裡的人,身體高大,我們在他們面前,如蚱猛一樣。只有迦勒與約書亞說那地是極美之地,不要怕他們。二百多萬人不聽迦勒、約書亞的話,相信十個探子所報壞消息,便向摩西發怨言,要回到埃及去,耶和華神知道後對他們說:你們都沒有資格進迦南,只有迦勒和約書亞,因為他們滿有信心。結果以色列百姓便在曠野漂流。 以色列人為什麼要逃亡呢?因為他們在埃及為奴,沒有自由,時時刻刻過著痛苦的生活,受盡壓迫,他們的生活如同牛馬。為了要得到自由,他們便跟隨摩西逃出埃及。現在類似這種的逃亡潮亦天天出現在我們眼前,因為有自由才有人的尊嚴。人的地位,人的權力才受尊重。只有失去自由而重獲自由的人,才明白自由的可貴。自由是從哪裡得來的呢?自由是神所賜給人類的特別福氣,神尊重人,給人以自由的意志,神從來沒有勉強人去做什麼。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有神的話傳出,那地方便有自由。人如果接受假思想,學說,他們將失去自由。離棄神,反對聖經的地方必沒有自由。只有真理可以使人得自由。人若一旦失去自由而想得回自由並不容易,他們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為什麼今天世界落到這個地步,這麼多人失去自由呢?以宗教的解釋,是因為人離棄照道,違背聖經的道理。 為什麼以色列人到迦南邊境而不能進入呢?因為他們懷疑神的應允,缺乏信心,覺得前途太多困難,不易克服。他們只看人,不看神,忘記了神的大能,不知神既然能帶他們出埃及,亦必能夠帶他們進迦南。要得自由是要付上代價的,我們從不 自由進入自由,不一定是更舒服,可能我們要以我們勤勞的工作來換取我們的自由。我們要奮鬥,努力,我們才能覺得自由的可貴。當時以色列人在迦南邊境所見到,迦南的生活並不如他們想像中的容易,所以他們不肯進入,因為他們缺乏信心的生活。這不是說信主必沒有難處,只要我們遇到困難,不灰心,盡我們應盡的本份,神必看顧我們,帶領我們,解決我們的困難。神要他們奮鬥,不是要他們坐著享用神的應允。神要幫助我們得勝,但是不是叫我們要退卻,什麼都不做,只是坐享其成。以色列人辛辛苦苦的從埃及逃難,但不肯進迦南,結果在曠野漂流四十年而死在曠野,這是多麼的可惜。很多時候神將寶貴的應允擺在我們眼前,但我們得不到,因為我們懷疑,缺乏信心,這是多麼的可惜啊! 他在路上在你們前面行 申一:33 申命記是摩西五經的末卷,所記的,不過是幾天的歷史,也可說是一部摩西的演講集,由後人編輯而成的:中間夾敘一些歷史,以便讀者知道摩西演講的背景。全部書共有六個演講:第一篇,是回憶已往的經過,(第一章至四章四十三節。)第二篇, 是重述律法,(第四章四十四節至一」十七章十節。)第三篇是警告,(第二十七章十一節至二十八章。)第四篇,講神與人所立的約,(第二十九章至三十一章十三節。)第五篇,是辭別演講,(第三十一章十四至三十二章四十七節。)第六篇,是最後的 祝福。 今天所讀的第1章,是記載摩西回想已往的經過,怎樣從何烈山起程到加低斯,神怎樣引導和管理。雖然他們走向來沒有走過的路,並且在曠野沒有路可走,但是神卻一步一步引導。凡他們所遭遇的,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碰巧肘,都是在神的計畫之中。我們的人生,也好像行在曠野,似乎沒有地圖,沒有道路,但是卻如摩西所說:『耶和華在路上、在你們前面行,為你們找安營的地方。夜間在火柱裡,日間在雲柱裡,指示你們所當行的路。』(第三十三節)大衛也有這種經驗,他說:『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並且義人的腳步,也為耶和華所立定。』保羅出門佈道到亞西亞,聖靈禁止他講道,他想要向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又不許,他就越過亞西亞下到特羅亞去。請問:神現在還是這樣引導他的兒女嗎?如今的基督徒,還能這樣倚靠神的指導嗎?是的,這是不改變的,他仍是引導。而且神的兒女,非過這蒙引導的生活不可。因為凡被神的篡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神要引導我們,是沒有問題的。最要緊的是:你我要絕對服從,願意在一切的事情上,在各部份的生活中,順服神的引導。 罪—這是跟隨主的人必須對付的 于力工 申一:34-40 罪!是多麼可怕的東西,牠把世界帶到了一個荒諒,黑暗,彷徨………的境地。(創一章二節)牠也把死亡帶進人類。(羅五章十二節)也把神的計畫變色,而受到最大的阻礙。(參看申一章三十四節至四十節)弄得世界也臥在牠的手下。 罪!不僅使世界敗壞了!人類敗壞了。(創六章十一節)牠也使教會受到摧殘。什麼時候罪佔據教會,什麼時候教會便要腐敗,失去見證。我們看中世紀時,教會因為容納了罪,便造成了那個可怕的黑暗時代。什麼時候罪作了王,什麼時候教會便失去能力,熱心和起初的愛。因為神是忌邪的神,從不向罪妥協,敷衍,馬虎。 罪!不僅使教會受到摧殘,也使許多神的兒女受到虧損。這一虧損毋寧說是基督的虧損。牠使許多奔跑天路的人疲乏而退役,也使許多神的僕人失去了能力,使福音暫時暗然無光。 罪!是多麼可怕的東西!牠能夠叫人與神隔絕,叫榮耀變為羞恥,叫喜樂變憂愁,叫仇敵抿嘴嗤笑。若是有人向罪告饒。相當於把一團火抱在懷中,直到把自己燒傷。 主是聖潔的,是慈愛的,是我們天天跟隨奔跑的目標。若是有人要和他同行,心中還存放著些陳罪,或是一些隱而未現的罪,試想怎麼能在光明中與主同行?主是聖潔的,若是要與他同行,同住,同往。罪!你的罪是必須清清楚楚來對付。 若是我們看一看在過去神怎樣復興了一些教會,像衛斯理時代,像慕迪時代,像中國北方的大復興。若是要明白他們怎麼能得到復興的,那個秘訣在哪裡,那就是他從對付罪,認罪而開始。他們為對付罪,肯付代價,為著神的愛,他們肯認罪。他們受感動,良心受責備。心如刀割。甚至淚面整日,是在向罪宣戰,直到對付清楚。當著神的教會一被潔淨,聖靈便無阻礙的自由作起工來。那個復興之火就更加的挑旺。聖靈的恩賜,活潑的見證,隨處可見。啊!是從認罪,對付罪開始的。 我們看一看在歷史上神所用的僕人,仔細研究他的傳記,看他們能為神用,能為聖靈的能力所充滿,那一個轉捩點。他們的開始就是認罪,對付罪。這似乎成了一個屬靈的律,認罪,對付罪,是教會復興,得著能力,與主同行的一個鑰匙,一個門。一切從這裡開始。 什麼時候,一個人不願意對付罪。甚至不願聽這一個消息,這個表示他的心裡正有問題,正在黑暗裡行走,一個人若是他對罪不願作徹底的對付,他就不能徹底的得到神的賜福。 當然!我們不能拿認罪當為得利的門路,作投機取巧。我們的動機要純潔,對付罪,就是對付罪,不合其他的妄想。也不是重複的認罪,而想獲得什麼? 「基督降世為要拯救罪人,」 「我來本不是義人,乃是召罪人,」主為擔當我們的罪,便親身釘在十字架上,這些目的都是在對付我們的罪,而這個救恩已經完成。有什麼理由,我們這些神的兒女們,不去認罪,不去對付罪呢! 憂傷痛悔的心,主必不輕看。你今天日感到有些東西在攔阻你與神的來往,或是叫你在一切的屬靈道路上,發生厭倦,你要對罪清楚。罪!是多麼可惡的東西,他是你每一步靈程的大障礙。當我們對付罪的時候,也要牢記「不要再犯罪,」時時向罪宣戰,時時抵擋,時時對付。 罪!是我們的仇敵.永不妥協,是每一個跟隨主的人所對付的。 罪!我們該去對付! 與眾不同的迦勒
黃詩田 申一:36 經文:惟有耶孚尼的見子迦勒必得看見,並且我要將他所路過的地賜給他和他的子孫,因為他專心跟從我。(申一36)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男丁有六十萬,連帶婦孺起碼超過一百萬人,但四十年後,進入迦南的,只有約書亞和迦勒二人,甚至連摩西亦只得望望迦南而不能進去。這二人有什麼本領,何以獨能得到這樣的特權?我們若查考民數記,申命記,便能明白一切。此處只講迦勒兄弟。 按照聖經記載,迦勒兄弟的長處只有一件,就是專心跟從耶和華,可以看出他的眼光與來不同,他的言論與眾不同,他的信心與眾不同,因此他的結局也與眾不同,今以四個分題思想一下 一、迦勒的眼光與眾不同 探過迦南地回來報訊的其他十個探子說,那地的城邑堅固寬大,居民高大。十個探子看見那地的城邑堅固寬大,居民高大,難道迦勒看不見?迦勒也一樣看見。不過迦勒除了那地的情形外,還看見了神的能力,神的能力遠超過了堅固的城邑和高大的居民,這就是迦勒的眼光與眾不同之處。你我多時與以色列民眾一樣,雙目只看見敵人的強大,看見難處,卻看不見神,迦勒獨具慧眼,他看見了神的能力。 你我多時與以色列人一樣,與十個探子一樣,一條心放在難處,想不到主,有時米缸的米尚有一半,便恐怕餓死,忘記五個餅兩條魚的事蹟;袋裡的錢尚未用完,便恐怕無錢用,忘卻由魚口取錢納丁稅的事蹟;兒女在發燒一零五度便恐怕熱死,忘記拉撒路死後四天屍體將近發臭,而主還叫他活過來,你我今天的情形正與以色列人一樣。 十個探子又報訊說,他們是偉人,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如蚱猛,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所以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地,因為那地的人是吞食居民的。迦勒的看法卻不同,迦勒看自己是神的後裔,比偉人的選民來得更偉大。迦勒因為看自己是神的選民,看自己比那地的居民偉大,所以他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為業,「立刻上去」這句話可以看出他是何等的堅決而勇敢。一種人說我們不能上去,一種人卻說我們立刻上去。弟兄姊妹,你我究竟是不能上去的一種人,還是立刻上去的一種人呢?一個基督徒不長進,是因為他缺乏信心和勇敢的心;一個基督徒不愛主,不榮耀主,是因為他過著罪中之樂,靈命膚淺,進天堂不能坐著進去,乃是用戰爭的方式進去的,這其間難處是一定有的,進天堂必要經過交戰,別人不能拉你進去。 迦勒對民眾說,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那地賜給我們,這也可以看出迦勒眼光與眾不同的地方,民眾目光注重人,注重物質。而迦勒卻注重神的力量,注重神喜悅不喜悅。 當以色列人與非利土人交戰的時候,非利士有戰車三萬輛,馬兵六千,步兵似海邊的沙那麼多,以色列人除掃羅父子外,只有六百個少年人跟隨他,說到軍備槍械更加可憐,除掃羅父子二人手上兩把刀外,其餘六百人都是赤手空拳,因此六百人都是用一種戰戰兢兢的心情來跟隨掃羅。但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信神有大能大力能幫助他,所以對跟隨的那六百少年人說,因為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跟隨約拿單的人也相信約拿單的話,對約拿單說,隨你的意行,於是約拿單在少年人中挑選一人,與他進非利士營中殺死非利土兵二十人,就在那個時候,神使戰兢的心進入非利土人營中,在非利士的田野,非利土的民眾都戰兢起來。非利士的防兵,非利土的探兵也都戰戰兢兢地在震動,戰兢之勢甚大,結果以色列人大大得勝。 兩個少年人殺死二十個非利土兵算不得大事。大事是神使戰戰兢兢的心理進入非利士營中,使非利士營中的防兵、探兵和田野民眾都戰戰兢兢,於是以色列人乘機追殺非利士兵,好像追殺鴨仔一樣,假使神不使戰戰兢兢的心理進入非利土營中,依說六百人兩把刀怎能戰勝非利土三萬輛戰車,六千馬兵及無數的步兵?所以使人戰勝的不在乎人力,乃在乎神力。是以看神不看人,乃迦勒的眼光與眾不同。 二、迦勒的言論與眾不同 那些與迦勒同去的十個探子說,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但迦勒卻說,我們足能得勝。兩派言論,距離太遠,一派說不能上去,一派說不但可以上去,而且足可得勝。 迦勒的言論何以與其他十個探子相差這樣多?我想迦勒必定有所根據,不是瞎說。 因為迦勒專心跟從神,處處留心神的作為,處處謹記神的作為,迦勒過去親眼看見神運用十大災害擊打埃及,運用大力殺滅埃及人長子,怎樣叫紅海分開,怎樣叫民眾走幹地,又怎樣把埃及戰車戰馬投進深海中。迦勒根據過去的經歷,深知神過去會這樣做,未來也會這樣做,深知神無難成的事,所以迦勒獨排眾議說,我們足能得勝。 那些說不能上去攻擊那民,自有相當的理由,手無寸鐵,又無戰車戰馬,將憑什麼去攻擊那民,難怪會眾責備摩西帶他們來曠野送死,甚至說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 以色列人何以會發出這悲觀的論調,固然是因為他們的信心薄弱,但亦太過善忘,忘記神的大能大力,忘記神在埃及的作為,忘記神在紅海的作為。你我多時都像以色列人一樣善忘,並不比以色列人好。 過去我不是病到群醫縮手,在生死邊緣掙扎嗎?結果神自己醫治我,使我至今尚有生命,過去的難關不是比耶利哥城更難嗎?結果神把難關推倒,使我平安渡過,過去遇到的風浪不是比加利利海的風浪更險惡嗎,結果神斥責風和海使我平安渡過。你我就是因為太過善忘,所以充滿悲觀,充滿傷心,充滿痛苦,充滿難過! 當時會眾聽得十個報惡訊的探子報告惡劣的消息,大聲喧嚷,整夜哭號,要將摩西亞倫打倒,另立首領帶他們回埃及去。但迦勒獨排眾議,用一種堅決的態度勸告民眾說,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因為背叛耶和華,就是與耶和華為敵,與世上的君王為敵,尚有殺頭跟打靶之險,何況與天地的主為敵。 其實與天地的主為敵的又何止以色列人,你我又何嘗不與耶和華為敵?許多時候神說不要從惡人的計謀。而你我卻偏與惡人同謀、許多時候神說不要站罪人的道路,而你我卻跑在罪人的道路中,你我生性本是悖逆神,非在嚼環轡頭之下,不肯順從。 三、迦勒的信心與眾不同 迦勒又對會眾說,不要怕,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我們呢,我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俗語說,知彼知己,百戰百勝。迦勒之所謂不要怕,原因就是在此。但是迦勒又何以能看出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迦勒就是根據神的應許,根據神當日在何烈山對摩西所說的話,要趕出迦南七族,把該地賜給他們。所以迦勒說,蔭庇他們。已經離開他們了。 然而迦勒又何以知道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他就是一邊根據神的應許,一邊看見眼前的現實,如非耶和華與我們同在,安得天上會降下嗎哪?如非耶和華與我們同在,安得有雲柱火柱的帶路? 看過去的經歷,證明耶和華與我們同在,著眼前的現實,證明耶和華亦必與我們同在。 信心有兩種,一種是迷信,人這樣說,你便這樣信,不分皂白,不分真假,一味信,「信到迷懞懞」。另外有一種是根據事實,根據經驗,根據現實,這就是迦勒的信心,也是正確的信心。 迦勒認為最有把握的就是相信神與他們同在,神與他們同在便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無往而不利。以撒的信德不及乃父亞伯拉罕,聰明也不及他的兒子雅各,其所以能成為以色列族第二位先祖,完全是由於神與他同在,因神與以撒同在,使以撒處處亨通,樣樣順利。 以撒本來住在基拉爾,在拉爾居住原本甚好,收成有一百倍,挖三口井,三口井都有水,並且得到活水,就是因為太過亨通順利,竟招致非利土人的妒忌。以撒的僕人並不比非利士人聰明,以撒又非水利專家,何以挖三口井,三口井都有水,而非利士人卻挖不到水?無他,是因為他的神與他同在。最奇怪的莫如一百倍的收成,四圍的非利土人究竟有若干倍的收成?聖經並無記載。但何以同受那處的風霜雨露,而以撒有那麼好的收成?無他,因為神與他同在,祝福他。 以撒因為非利士人妒忌他,迫不得已遷往別是巴,當他進入別是巴,神又向他顯現,要與他同在。於是以撒的僕人又挖井,又得水。以撒在神面前蒙恩蒙福,連亞比米勒王也驚慌起來,怕以撒將來強盛起來,把他們吞併,於是紆尊降貴,帶他的軍長,朋友來要求以撒與他們立約,彼此相和,互不侵犯。據亞比米勒王說,我們明明看見耶和華與你同在,所以來與你起誓立約。可見一個人如得耶和華與他同在,連敵人也怕他,也可見如耶和華與他同在,無往而不利。 四、迦勒的結局與眾不同 以色列人與迦勒的結局相差很遠,而十個報惡訊探子的結局比迦勒相差更多,民數記十四至三十七章記載十個報惡訊的探子,當神責罰以色列人時,便當場遭瘟疫死在耶和華面前,至於以色列人則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沐雨櫛風,奔波跋涉,然後在曠野倒斃,無一人得進迦南,甚至摩西亦不得進入,只得在尼波山上望一望迦南美地。 反觀迦勒,不但得進迦南,又得參與戰勝迦南人之役,而且活到八十五高夀時,還是強壯,和摩西當日打發他去窺探迦南時。 兄弟今年六十五,但經常兩隻腳不聽話,腰骨也常常作怪,莫說去做探子行四十天路,就是叫我行四點鐘路也是困難。由此比較迦勒真可謂龍精虎猛。中國人有一句俗語,人生七十古來稀,摩西在詩篇九十篇說,人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如今迦勒到八十五歲還不減當年做探子的英風和精神氣力與體魄,這是神賜迦勒身體上的福氣。 神應允迦勒進入迦南四十天,凡他腳掌所踏之地,要盡歸他和他的後裔,到約書亞分地的時候,迦勒就提出神的願許,向約書亞要求,約書亞實行神的願許,將希伯侖作迦勒的產業 希伯侖是最古最優美最重要的城邑,探子帶回的一串葡萄,就是在此地割的。亞伯拉罕曾經在此支搭帳棚,三位天使曾在此地應允賜兒子與亞伯拉罕,這個地方真是再好不過的地方。 當迦勒分得希伯侖時,又用一種戰勝者的姿態出現,用武力趕走那地的原住民亞衲族三個族長及底壁的居民,聖經說迦勒因為專心跟從神,所以神特別祝福他,使他得到好地盤,這是神賜福迦勒的另一項。 當戰勝者未進迦南時,摩西即派定祭司以利亞撒並約書亞與十二支派首領會同拈鬮分派地土。當時猶大支派派迦勒為首領,拈鬮得地,全族的人只選出十二人為首領,而迦勒且是第一支派,猶太的首領,此種地位,此種職權,此之現在的省長更大,真可謂高官厚爵。由此看來,迦勒真可謂福祿壽全,何等的令人欣羡。 申命記1章 回顧往事 譚志陽 引言:申命記接於民數記之後,在曠野的末站作了一次往事的回顧,為使這些曠野興起的新人能以往事為鑒戒,並領受神向他們重申的律法,作為今後行事之規則。 本章將“回顧往事”分述于五段: 一、所處的時代背景(一1/8) (一)重申之人一1“摩:西” 摩西的名為“水里拉出來”的意思(出二10),他的壽數能活到一百二十歲(三四7),他知曠野全程的景況,此時,神藕他向曠野之新生回顧往事,並且重申律法。由此可見,神救他、興他與造他是有神的目的,為使他成為律法書的作者。 (二)所在之地一1/2 “1以下所記的,是摩西在約但河東的曠野,疏弗對面的亞拉巴,就是巴蘭、陀弗、拉班、哈洗錄、底撒哈中間,向以色列眾人所說的話。2從何烈山經過西珥山,到加低斯巴尼亞,有十一夭的[路程]。” 當時摩西向會眾回顧的地點,是在“約但河東”的諸地至“摩押地”(5節)。 (三)宣佈之時一3上“出埃及第四十年十一月初一日。” 現在是出埃及後的第四十年之尾,摩西向新民作了一番回顧。 “四十”是試煉數(八2),這次的宣佈等於將試煉的經歷與訓誨告訴了新民,使他們以往事為鑒戒,得獲管教中的見識(參箴十五5)。 (四)接受之民一3下 “摩西照耶和華藉著他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話,都曉諭他們。” 當時從埃及出來老的一代都已死在曠野(二14),因此接受摩西之話的是曠野新生之民。由此可見,那些倒在曠野的舊人例外,只有新民才能接受屬靈之訓誨,正如主所說的:“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約十27)。 (五)已作之事一4 “那時,他已經擊殺了住希實本的亞摩利王西宏,和住以得來、亞斯他錄的巴珊王噩。” 在回顧往事之前,已殺了河東的兩王(參民廿一21/35)。很希奇I首次的頒佈律法是在戰事之後(參出十七14較十九1/8);這次的重申律法也在戰事之後。這可引申靈訓:有靈戰之經歷的人,才致有屬靈之回顧與寫作之內容(參映啟一19)。 (六)講說之話一5 “摩西在約但河東的摩押地,講律法說;” 摩西在河東的摩押地,向會眾講說的是律法。這可預映傳道工人在今世的“河東”,也要向新的一代傳講屬天的律法——真道(參提後二15四2)。 二、所述的神聖負擔(一6/18) (一)神在何烈山的曉諭一618 1.要起程前行6/7 “耶和華我們的神,在何烈山曉諭我們說:你們在這山上住的日子夠了,要起行轉到亞摩利人的山地和靠近這山地的各處,就是亞拉巴、山地、高原、南地,沿海一帶迦南人的地,並利巴嫩山,又到伯拉大河。” 摩西回顧神在何烈山的曉諭:要會眾從何烈山起程,前往迦南地去。這裡7節所指的地理大綱,也就是民卅四2/12的逝南地界。這可見神對我們的使命,不只是受何烈山律法所預表的真道,還要前行到神旨的目的地,也即要我們聽道還須行道(參雅一22)。 2.要進取地業8 “如今我將這地擺在你們面前,你們要進去得這地,就是耶和華向你們列祖亞伯拉罕、以撤、雅各起誓應許賜給他們和他們後裔為業之地。” 神要以色列民所得的地業,就是應許他們列祖之地。因此這地 (7)與創十五18廿六2/4卅五11/12所應許的相同。今天,我們也是因信被稱為亞伯拉罕的屬天的後裔(參加三7創十五6腓三20),神也要我們得天上的基業(參約十四2/3彼前一3/4)。因此,我們必須先得有重生之生命(約三3/5)。 (二)設立眾首領的安排一9/18 1.由摩西提議9/14 那時摩西說他獨自難當管理會眾的重任(9/11),並要求選立宮長同負此任(12/14參出十八13/26)。這表示在聖事的負擔上,各人的擔子要互相擔當(加六2),以恩賜彼此服事(彼前四10)。 2.經會眾實行16/18 後來選立了官長(15),由摩西囑咐官長(16/18)。今天,屬靈的會眾也須如此實行,才致整體在基督裡“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四16)。 三、所過的靈程經歷(--19/25) (一)經過之地∼19/20 “我們照著耶和華我們神所吩咐的,從何烈山起行,經過你們所看見那大而可怕的曠野,往亞摩利人的山地去,到了加低斯巴尼亞。20我對你們說:你們已經到了耶和華我們神所賜給我們的亞摩利人之山地。” 從何烈山至加低斯巴尼亞,正是會眾所走第十二站(民三十三15)至第卅三站(民卅三36),其間的經過是“那大而可怕的曠野”。這可象徵屬靈的道路,正是須要謹慎行走的曠野(參林前十11/12)。 (二)勸勉之話一21 “看哪!耶和華你的神已將那地擺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華你列祖的神所說的,上去得那地為業;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 這是摩西勸勉會眾前進的話,是有關生命的話。因為在靈道上行走是急需彼此勸勉,為使在基督裡有分(參來三12/14十38/39)。 (三)打聽之事∼22/25 “22你們都就近我來說:‘我們要先打發人去,為我們窺探那地,將我們上去該走何道,必進何城,都回報我們。’23這話我以為美,就從你們中間選了十二個人,每支派一人。24於是他們起身上山地去,到以實各穀,窺探那地。25他們手裡拿著那地的果子下來,到我們那裡,回報說:‘耶和華我們的神所賜給我們的是美地。’” 摩西在加低斯差遣探子,去打聽迦南之地勢(22/24),並得知他們回報那地之情況(25)。後來約書亞攻耶利哥城之前,也是先差探子去打聽情況(參書二章)。照樣,福音的使者去得福音之地,也需要先作“打聽”的工作(參太十11)。 四、所發的失敗事故(一26/40) (一)百姓背命一26/28 “26你們卻不肯上去,竟違背了耶和華你們神的命令,27在帳棚內發怨言,說:耶和華因為恨我們,所以將我們從埃及地領出來,要交在亞摩利人手中,除滅我們。28我們上哪裡去呢?我們的弟兄使我們的心消化,說:那[地的]民比我們又大又高,城邑又廣大又堅固,高得頂天,並且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的人。” 這裡的“你們”是指整個民族,指新民之上一代的以色列民。神的原意是帶領他們在戰爭中取得光榮勝利,然而以色列民卻以為耶和華恨他們,要把他們交付亞摩利人、與又大又高的亞衲族人(參民十三32)。所以,他們要發怨言而背命。由此可見,凡誤解神默然之愛的人(參番三17瑪一2),也往往容易趨向犯背命之罪。 (二)摩西勸眾一29/33 “29我就對你們說:不要驚恐,也不要怕他們。‘30在你們前面行的耶和華你們的神,必為你們爭戰,正如他在埃及和曠野,在你們眼前所行的一樣。3l你們在曠野所行的路上,也曾見耶和華你們的神神,撫養你們,如同人撫養兒子一般,直等你們來到這地方。32你們在這事上卻不信耶和華你們的神。33他在路上,在你們前面行,為你們找安營的地方。夜間在火[柱]裡,日問在雲[柱]裡,指示你們所當行的路。” 這時,摩西引耶和華在出埃及時所行的神蹟奇事勉勵民眾,說神對於他們“如同人撫養兒子”(3l參八2/5何十一1詩一零三13)、為他們引路與尋找安營之處。 {蘭)上帝發誓一34/40 “34耶和華聽見你們這話,就發怒起誓說;35‘這惡世代的人,連一個也不得見我起誓應許賜給你們列祖的美地;36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必得看見,並且我要將他所踏過的地賜給他和他的子孫,因為他專心跟從我。’37耶和華為你(指整個民族)的緣故,也向我發怒,說:‘你必不得進入那地。38伺候你、嫩的兒子約書亞,他必得進入那地.你要勉勵他,因為他要使以色列人承受那地為業。39‘並且你們的[婦人]孩子,就是你們所說必被擄掠的,和今日不知善惡的兒女,必進入那地。我要將那地賜給他們,他們必得為業。40至於你們,要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 於是,神就在怒中向會眾起誓,要滅盡他們(34/35):並宣佈了得應許進那地的人(36/40):就是迦勒、約書亞(36/38參民十四30)、婦人、與“不知善惡的兒女”(孩子)可進迦南(39),甚至連摩西也不得進那地(37參民廿七14)。至於這些進迦南的人,“要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40)。 ▲“紅海的路”;應作“蘆葦海的路”,這路經過加低斯東面。神要這些新民從這路“往曠野去”,即往東南,朝著亞喀巴海灣的方向沿路走去。 五、所打的血氣敗仗(一4]/46) (一)驕傲自持一41/43 “4l那時,你們回答我說:‘我們得罪了耶和華,情願照耶和華我們神一切所吩咐的,上去爭戰。’於是你們各人帶者兵器,爭先上山地去了。42耶和華吩咐我說:‘你對他們說:不要上去,也不要爭戰,因我不在你們中間,恐怕你們被仇敵殺敗了。’43我就告訴了你們,你們卻不聽從,竟違背耶和華的命令,擅自上山地去了。” 此處44節的“亞摩利人”:包括不同民族的迦南人;“西珥”:指以東人所住的山地:“何珥瑪”:是加低斯北部的一座城(民十四39/45)。 耶和華吩咐以色列民不可與亞摩利人爭戰,他們卻違背命令。由此可見,驕傲自持的人不但日中無人,且是心中背神(參多一16羅一21)。 (二)被敵殺退一44 “44住那山地的亞摩利人就出來攻擊你們,追趕你們如蜂擁一般,在西珥殺退你們,直到何珥瑪。” 耶和華既不在他們當中,他們失敗自然是無可避免的,因為“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十六18)。 (三)住加低斯一45/46 “45你們便回來,在耶和華面前哭號,耶和華卻不聽你們的聲音,也不向你們側耳。46於是你們在加低斯住了許多日子。” “加低斯”又名“加低斯巴尼亞”(二14),在別示巴南面80公里(50英里)的綠洲,其名為“聖”與“分開”之意。此時會眾敗回住在加低斯,正表示環境也在逼他們分別為聖,因為我們的爭戰不是憑著血氣(參林後十3/4)。 ※思考 一、有學者認為摩西在9/18節將話題打岔了,特意指出神應驗了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使他的子孫果然如天上的星那麼多。你同意這看法嗎? 二、摩西將管理百姓的權力分配給各支派的首領。這行政原則可否應用於今日教會裡,讓牧者可以有更多時間從事輔導和傳道的工作呢?參徒六4。 三、昔日首領要以公義對待百姓及寄居他們中問的外地人(16),今日教會在這方面有什麼要留意的? 四、百姓所經的曠野是乾燥多石的地方,路途崎嶇難行,被形容為『大而可怕的曠野J(19)。摩西事後怎樣給百姓打氣?參20.2l節。今日你是否覺得基督徒的道路艱辛難走?摩西的話能否給你鼓勵?參來四14/16、十35/36、十二l。 五、探子從迦南地的回報與神的應許(出十三5)吻合嗎?但百姓有何反應?為何百姓屢次經歷神大能的拯救和眷顧(30/33)卻仍懷疑神的愛呢?百姓不信的硬心給我們什麼警惕? 六、在百姓不信的怨聲中,約書亞與迦勒仍堅信神的應許,所以他們得到什麼賞賜?約書亞日後被選作百姓的首領,可見屬靈的領袖須具備什麼質素? 七、不信的百姓不能進入迦南美地,但他們的兒女卻怎樣?從這事你可否看出神的公義和慈愛? 八、百姓雖為先前的不信後悔(41),但仍強照自己的意思行(43),這得到什麼惡果?“順從神”與“神同在”二者有何關連?你從這事學到什麼功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