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約書亞記第十七章短篇信息

 

目錄

承受應許的實行(王國顯)

約書亞記第十七章文字釋經證道(張策)

約瑟產業(蘇佐揚)

約書亞記箋記(十七章)(于中旻)

得勝者之分地(蘇穎智)

 

 

承受應許的實行(王國顯)

 

  各場大的戰役先後結束了,以色列人已經可以控制迦南全地。雖然還有一些零星的勢力存留著,但並不能對以色列發生有害的影響。因此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必須往前跨出一步。迦南地的爭戰是必須要有的,但爭戰不是目的,只是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達到目的的時候所不能缺少的。爭戰乃是為了承受產業,神應許的終點站就是承受產業。所以以色列人結束了主力戰以後,他們就向承受產業這個方向前進。

  人或多或少總是有點惰性的,特別是遇上重要的關鍵事,躊躇不前是可以理解並給予同情的。但神的應許必定要作成,祂不會讓人畏縮不前,所以祂就向人說話了。人的躊躇不一定是因為膽怯,多半是不知道該如何走下一步。人可以不知道,但神全知道;祂向人說了話,人也就知道了該怎樣行。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是神,領以色列人進入產業的也是神。祂不完成祂所要作的,祂就不會歇下祂的工。所以在人等候往前去的時候,祂的引導也就顯明出來。

  承受應許的帶領

  神一說話,人就蘇醒了。神的話一來,人就看見當走的路。叫人最感難受的就是看不見前面的路。不繼續往前行,裡面感覺到不平安;要繼續往前行,又不知道該如何舉步。人一生的年日有限,能確實作工的時日更是有限。在出埃及的時候,約書亞的年歲在聖經中沒有記錄。但是四十年在曠野的飄流,五年在迦南地的爭戰(參十四710)共是四十五年,若是他在出埃及時是四十歲,現今也已經是八十五歲了。到了這個時候,他該如何的使以色列人得著產業,就成了他心頭上的重壓。

  神的時間是最美的,祂不會給人起了頭,而不領人走到終點。祂的信實使祂不能忘記祂交給人的託付,祂一定及時給人幫助,使他能完成祂的託付。祂向約書亞說話了,祂絕不甘心讓約書亞落在傍徨裡。「約書亞年紀老邁,耶和華對他說,你年紀老邁了,還有許多未得之地。……我必在以色列人面前趕出他們去。你只管照我所吩咐的,將這地拈鬮分給以色列人為業。現在你要把這地分給九個支派,和瑪拿西半個支派為業。」(十三17)主的話一來,前面的路就開通了,進迦南就來到了決定性的最後階段。

  確定應許的範圍

  神的應許不是籠統與含糊的,祂給人的應許都是十分的具體。是神的應許,祂必定成就。不是祂的應許,人也不能強求。所以神給了人應許,祂就要求接受應許的人明白應許的內容,並應許的範圍,使人可以確實的享用祂的應許。神把迦南賜給亞伯蘭的時候,祂要求亞伯蘭從所站之地一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創十三14)凡他所看見的地都賜給他,並且還要求他「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創十三17)好確定神所應許的地。在約但河東,神給摩西明確的指引迦南地的四界(民三十四112),神如今向約書亞說話,就是根據迦南地的四界指出他尚未得著的地。

  神要人明確的知道祂應許的內容。祂不要祂的子民作糊塗人,祂要他們明白祂的旨意是什麼。祂不喜歡人越過祂的旨意向祂有所求,祂也不喜歡人因無知而不去享用祂的應許,祂就是喜歡人把祂所應許的充充足足來享用。祂從不責備人盡情的享用祂的應許,祂只是指出人不會使用祂的應許,祂十分樂意看見人以享用祂的應許作他們的喜樂。人若是以神的應許作他們的滿足,這也就是神自己感覺到滿足。

  所以神不讓人對祂的應許無知,祂要求人對祂所應許給人的有充分的把握。因為神所有的應許,不管是作預表的,或是直接說明的,都是在顯出祂兒子的所是和所作,並祂兒子所顯明的神永遠計畫的目的。在主的道路上行走的人,抓緊神的應許往前行,不增加,也不減少,更不偏左右,只是走在祂的應許中,就是憑著祂說的話而定規自己的腳步,這人是十分蒙福的,因為他所走的道路的終點,就是完全的得著主的自己。

  在神的話中往前行

  出埃及是因著神說的話,進迦南是因著神說的話,在迦南地的爭戰中也是根據神說的話,承受產業還是根據神說的話。在屬天的路程上奔跑,每一樣都是根據神說的話。這是一條不能改變的規律。因為屬天的事都是根源於神,祂既是不改變的,一切根源於祂的事物就沒有可改變的條件。祂是怎樣作了定規,跟著祂的定規行走就是正途,不隨著祂的定規行走就找不著道路。

  神給約書亞列出了「許多未得之地」,神也清楚的說了,「我必在以色列人面前趕出他們去。你只管照我所吩咐的,將這地拈鬮分給以色列人為業。」(十三6)局部占住迦南地的人雖然還在,但這並不妨礙產業的分配,因為神應訐說祂必把這些人趕走。是神的應許,祂一定負責完成。事情的成就不是根據當時眼見的環境,而是根據神已經說了的話。所以是神已經給了應許的,就可以放心去取用。在神的話中往前行,一定能經歷神的信實。在前後十一年裡,我們一同聚會的弟兄姊妹們,用現金購買了兩處會所,顯明了神的豐富,教會沒有負債羞辱主的名。在流行貸款購業的今天,不是因為我們富有而不需要貸款,乃是因著神說了話,叫我們可以支取祂的豐富,去作成我們憑自己所有而作不成的事。

  是神說了的話,我們都可以支取。神沒有說的話,我們也不必向祂要。祂要給的,祂一定向我們說。祂不要給的,祂就不說,祂說了的祂就一定給。祂給是祂的信實,我們去取用祂所說的是我們的順從。所以神所不給的,就不必去向祂要。這就如雅各書上說的,「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雅四23)向神要,或是不向神要,都是在學習跟隨主說的話往前行。主說了的,我們放心去取用。主沒有說的,我們不向祂強求。我們只是一心一意的跟著主的話走,這是祂向我們顯明的。保羅因為主說的話,就不再求主拿去他身上的刺,那就是個跟隨主的話行走的好榜樣。他只要神的命定,他不要神的允許。

  拈鬮——在信心中行動

  神一切應許的內容,都是指著神的兒子基督耶穌的所是和所作。人接受基督的所作的方法就是相信神的應許,信心就是承受神應許的唯一途徑。在信心以外,再沒有別的方法可以聯接到神那裡去。人在伊甸園失落以後,神不住的引領人學習行走信心的路,使人可以從失落中給挽回過來。舊約時代的人是這樣在神面前走過,新約的人也一樣的在神面前走過來。從信心開始進入神的應許,繼續在信心裡承受神的應許。羅馬書一章17節所說的「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就是這個事實。

  以色列人因信出了埃及,也因信渡過了約但河,更因信贏得了迦南地的爭戰。現今神帶領他們去分地作為他們的產業,仍然是讓他們在信心中去接受。我們別要忘了,以色列人在這時雖是得了迦南地,但只是限於城和城與城之間的交通線,所以神說他們尚有許多未得之地。他們所已經控制了的只是點與線,對於迦南地廣大的面,他們還沒有確實的掌握到。在這樣的情形下,怎能進行分地呢?關鍵就在這裡,因為神說了「你只管照我吩咐的,將這地拈鬮分給以色列人為業。」所以就有了分地的根據,只是這根據必須要用信心去配合,才能使這根據成為事實。

  再有一點該要注意的,神告訴他們分地的方法是拈鬮。這樣的方法就是在信心的原則上作的。在外面看來,這是碰運氣,但實際上是相信神在作分配。在舊約的日子,聖靈還沒有普遍的賜給每一個屬神的人,所以在尋求神旨意的事上,就要用烏陵和土明的方法,拈鬮就是按著這原則來作的。在新約的日子,五旬節聖靈降臨以前,決定馬提亞作十二使徒之一還是使用拈鬮的方法,這一次也是最後的一次。因為聖靈來了,神就直接給人引導,再也不必間接的使用拈鬮作引導。

  不管是舊約時的拈鬮,或是在新約裡的聖靈引導,在人這一方面都是用信心去接受的。神引導人的方法有更改,但人在信心中接受引導這個原則卻沒有更改。人必須在信心中行動,神的應許才會成就在他們身上。「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五7)只有在信心中行走的人,神在基督裡的一切豐富,就要照著神的應許成為他們所享用的杯中的分。

  隱藏的爭戰

  拈鬮是分地的方法,分到了地就要去得地。地得到了,才成為真實的產業。我們不會忽略,在迦南地的幾次大戰役中,以色列人得了主要的點與線,在廣大的面上就還有許多未得之地。在土師記開頭的記述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在約書亞死了以後,以色列人繼續爭戰的簡略記錄,其中除了少數重複記載約書亞記中的歷史以外,大部份是新的爭戰記錄。這一些新的爭戰,我就稱它們為隱藏的爭戰。

  我所以稱它們為隱藏的爭戰,乃是因為他們在信心上已經得了地。他們對那些地已經有了所有權,但是在他們所有的地上卻是有敵人盤據著,他們還不能在那些地上作完全的管理與享用,他們必須要把這些盤據在那裡的敵人清除。這些盤據在那裡的敵人,可以說是隱藏在他們的產業裡的殘餘勢力。他們必須要清除這些殘餘勢力,才能實際的享用他們的產業。在迦南地的大戰役是主力戰,是明顯的。清除殘餘的勢力是零星的戰鬥,相對來說就是隱藏的,是不太明顯的。但是這些隱藏的戰爭一定要繼續下去,直到一切阻擋承受產業的力量都徹底的清除。

  神在基督裡所應許給我們的,都是基督給我們作成的。基督給我們打勝了主力戰,我們也在信心裡接受了祂所作成功的,也接受了祂自己作我們的生命。但是亞當的生命殘存在我們身上的影響,還是會不住的阻擋我們完全的享用基督,不使我們在基督裡成長。因此,我們已經在基督裡的人還常常有靈裡的掙扎,有時甚至灰心失望,要從屬靈生命追求的路上退去。「不要銷滅聖靈的感動。」(帖前五19)「不可給魔鬼留地步。……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弗四2730)這些話都是主提醒我們,不要給這隱藏在我們身上的肉體再轄制我們。我們必須要藉著主的得勝去勝過它,使我們可以實際的享用基督的豐富。

  河東地的數算

  神吩咐約書亞把地分給以色列人以後,聖靈立刻就數算流便支派、迦得支派,和瑪拿西半個支派在河東所得之地。若是留意神吩咐約書亞分地給「九個支派,和瑪拿西半個支派為業」的這些話,我們定會發現聖靈對河東地的數算是有原因的。河東地首先給數算,並不是因為這地已經分給那兩個半支派為業,乃是和神起初給以色列人的安排有很大的關係。關於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好好的來注意,從其中領會一個嚴肅的屬靈問題。

  河東地不在神的應許內

  神把迦南地賜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子孫,這迦南地並不包括河東地。亞伯蘭當日縱橫走遍這地的時候,他沒有越過約但河。神給摩西所指明迦南的地界,河東地也不在其中。我們不要忘記,神給摩西指明迦南地界的時候,河東地已經落在以色列人手中,但是神還是沒有把河東地加算進祂的應許裡。這些歷史的事實是十分重要。神要藉著這些史實,讓人學習看重神的應許,輕看神應許以外的事物。

  那兩個半支派雖然是已經得了河東地,只是我們回到當日的歷史去看,我們就明白了。神從來沒有說河東地可以代替迦南地。相反的,我們看到摩西當日答應他們的要求是有條件的。“倘若他們不帶著兵器和你們一同過去,就要在迦南地你們中間得產業。」(民三十二30)那意思就是說,他們必須要為迦南地爭戰;不然,神還是要他們在迦南地得產業。他們若是放棄在迦南地爭戰的成果,那只是他們的意思,神要讓他們看見,他們的產業應當是在迦南地,因為神的應許只是在迦南地。

  在分地的事上,神允許那兩個半支派在河東地得產業,但神卻沒有承認河東地是祂賜給他們的。聖靈記錄他們所得之地「是耶和華僕人摩西在約但河東所賜給他們的。」(參十三8152429)其餘的九個半支派所得之地,都是照著神的方法,用拈鬮分給他們的。九個半支派是在信心裡接受神的應許,那兩個半支派是在強求中接受神的允許,因為河東地原來並不在神的應許裡。神在分地的事上向人明顯的表白這一點。

  既成的事實也不能使非應許變成應許

  以色列人進入迦南是享用得勝的歷程,而兩個半支派留在河東地卻不能說是享用得勝,只能說是在得勝中留下了破口,埋下了以後在以色列人中間所發生的難處的原因。這些都不是神所要看見的,所以神必須表白他們所作的並不在祂的應許中。他們所作的,神不能負他們的責任,他們必須自己承擔後果。不重看神的應許而羡慕應許以外的事物,那一定給人帶來重大的虧損。

  兩個半支派在河東得了產業是既成的事實。以色列人在河東的攻略中也作了一些神所要作的事。他們滅盡了亞摩利人,「卻沒有趕逐基述人,瑪迦人。」(十三13)因為他們不列在迦南七族的人當中。以色列人也在攻略亞摩利王西去的國時,「也用刀殺了比珥的兒子術土巴蘭。」(十三22)這些事都是神看為好的。但這一切事都不能改變神的定規,把不是應許的事物改變成神應許的內容。

  在神子民的歷史中不乏這樣的例證:像亞伯蘭娶夏甲生下以實瑪利,亞多尼雅搶在所羅門以先自立為王,摩西的孫子在米迦的家裡作祭司(士十七)。這些事都不是作在神的應許中,神不因為是既成的事實就接受它歸入祂的應許中。是應許的永遠是應許,不是應許的,永不能成為神的應許。不在應許中作的,結局都是不美的。以色列人的強求,神雖是同意,但也只是神的允許,不是神的應許,希西家王在神允許中多得了十五年的壽命,但這十五年對他和猶大來說都是禍不是福(參王下二十章)。神數算河東地的兩個半支派,叫後來的人知道準確的揀選神的應許,而不要神的允許。

  留下利未人作神的見證

  神不承認河東地作應許,但祂卻紀念住在河東地的兩個半支派,因為他們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後裔。人所作的雖是不美,但神卻不能不義,忘記祂自己的應許。所以我們看見祂在數算河東地的兩個半支派的時候,祂特別一再的提到利未人。「只是利未支派,摩西沒有把產業分給他們。他們的產業,乃是獻與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火祭。正如耶和華所應許他們的。」(十三1433)利未支派是不承受產業的,神把祂的份給了利未人,作利未人的享用。

  神把一部份利未人留在河東地居住,這個安排是非常的恰當,他們作了在河東的居民中間的見證。他們不承受產業,所以他們在河東沒有產業,這表明了神沒有接受河東地是稱為祂名下的民的住處。但利未人是神所紀念的人,是神特別分別他們出來,使他們接近神,作在神面前服事的人。神把利未人放在兩個半支派的人中間,正是說明了神不離棄在河東地的人,讓他們明白他們雖是作得不合神的心意,但神仍是憐憫他們,不丟棄他們,只是他們必須要保守自己,不再轉離神的道路。

  河東地的面積占全以色列人所得之地的五分之二,人口占全以色列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強。從二十一章所記載的事上,我們看到一件特別的事。神在以色列中只設立六座逃城,而河東地竟占了三座。這事明明說出河東地的人特別需要神恩典的憐憫,因為逃城是神救恩的預表。每一個人都需要恩典,那些離棄神的話的人更需要恩典。神把利未人和恩典特別多的留給河東地的百姓,這不正是那位「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的神在表明祂的自己嗎!

  在信心中承受應許

  神讓九個半支派在迦南地承受產業,利未支派不在承受產業的支派內。但神再三的提起,他們是以神的份作他們的產業,又在以色列人中把城邑給他們居住,也把郊野給他們牧放牲畜,安置財物。他們雖然不參加分地,但因為約瑟支派分開成了以法蓮和瑪拿西兩個支派,所以在承受地業的見證上,以色列仍然是十二個支派,在見證上仍然是完整的(參十四4)。這是應驗了神藉著雅各在臨終前所宣告的話。利未要散居在以色列中,而約瑟是承受長子的祝福,他的枝條探出牆外(參創四十九722)。因為利未支派在拜金牛犢的事上分別了自己,站在神的一邊,所以神給他們保留了咒詛的樣式,而把祝福代替了咒詛的內容。

  九個半支派照著神吩咐約書亞的話,拈鬮分配在迦南的地業。在分配的過程中,神記錄了一些事,藉著這些事指出承受與享用的經歷,也可以說是條件。承受是一件事,能享用是另外一件事。在正常的情形下,承受與享用應當是調和在一起,不會發生難處。但在不正常的情形下,承受了的卻不能享用所承受的,或是在享用中卻得不到該有的豐富。這一些都在向我們發出警告,叫我們必須學會越過一切眼見的環境,單單在信心中去承受並享用神的應許,這是得勝者該有的操練。

  專心跟從耶和華是承受產業的條件

  提到分地承受產業,聖靈立刻就說到猶大支派。說到了猶大支派的時候,就記錄下迦勒得地的事。聖靈這樣作記錄,似乎隱約的說出在以色列中,猶大支派是為首的。這與猶大承受長子的名分一事很有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在指出迦勒得地的經歷,因為迦勒的經歷向人啟示了得勝者的道路和結局。在本書的起首,神給約書亞的呼召是要他「剛強壯膽」,這個呼召實際是得勝者的呼召。話是向約書亞說的,實際是向以色列全體說的。神實在願意看到全體以色列人都作得勝者,因為只有得勝者才能承受完全的產業。

  迦勒實在是一個得勝者。四十多年前,在加低斯巴尼亞,只有約書亞和他堅持要行在神的引導中。四十多年後,他還能說,「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十四1011)曠野飄流的生活沒有使他埋怨神,也沒有使他失去當初對神的跟從,他仍然是緊緊的抓住神說的話。所以聖靈給他見證說,「所以希伯侖作了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的產業,直到今日。因為他專心跟從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十四14

  希伯侖是大衛起首作王的地方。他是合神心意的王。神給他的應許是他的寶座是存到永遠,這應許就應驗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身上。迦勒得了希伯侖為產業,是根據神的應許(參十四12)。希伯侖的意思是「朋友」,是當日神稱亞伯拉罕為朋友的地方,又是作王之地。「希伯侖從前名叫基列亞巴。亞巴是亞衲族中最尊大的人。」(十四15)迦勒得了這地,不正是說出了他因為與神的聯結,對付了人以為不能戰勝的亞衲族人(難處),使希伯侖成了作王之地。這是得勝者的歷史,是跟從神的人的好榜樣。主在祂的教會中也是不住的呼召得勝者,主也是巴不得全教會都成為得勝者。但是只有聽見主的話,又毫無保留的跟從主的人,才能成為得勝者。我們千萬要記緊,只有得勝者才能承受完全的產業,就是作王的產業,這是神給教會的應許中最頂尖的心意。

  拈鬮所得之地

  九個半支派包括猶大和約瑟這兩個半支派,他們得地都是根據拈鬮而得的。只有在河東那兩個半支派得地,是沒有照著拈鬮的原則來處理。所以從第十五章到十九章記載每個支派得地,都是留下相同的記錄,「XX支派拈鬮所得之地。」不單是支派用拈鬮的方法分得地業,就是支派內的宗族也是以拈鬮作分地的方法。因此在分地的記錄上都留下「按著宗族拈鬮所得之地」的記錄。拈鬮在當時是在信心支取神的原則下實行的。上面已經提說過,在新約的日子,聖靈來了,祂給人直接的引導,拈鬮的方法就不在教會中使用了。

  怎麼看見拈鬮是信心的運用呢?我們不要忘記,以色列各個支派的人數是有很大的差別的。以男丁為計算的根據,在渡約但河以前的數點,人數最多的是猶大支派,共有七萬六千五百人。人數最少的是西緬支派,只有二萬二千二百人。那是三倍的差別。我們記得神這樣的吩咐:「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要按著人名的數目,將地分給這些人為業。人多的,你要把產業多分給他們,人少的,你要把產業少分給他們,要照被數的人數,把產業分給各人。雖是這樣,還要拈鬮分地。……要照產所拈的鬮,看人數多,人數少,把產業分給他們。」(民二十六5256)按人數多少來分配產業是神說的,要拈鬮來分配也是神說的,怎樣能保證人數多的支派一定拈到大的地方呢?這是一個難題。

  問題的解決是在神的手裡。話是神說的,祂就要使祂的話不落空。在人來說,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但在神的手中是不會有難成的事,因為在祂凡事都能。我們相信當猶大支派的族長伸出手來去拿鬮的時候,神的手也同時伸出來,把最大的地段的鬮放在猶大支派族長的手中。烏明和土陵的法則就是這樣,馬提亞接上作十二使徒之一也是這樣。表面上是人的手在作,實際上是神的手在作。這就是信心原則的運用。得勝者就是那些實在相信神要照著祂的話行作萬事,就單純的照著神的話來跟從的人。他們的信心所結的果子,就是承受神所應許的作他們的產業。

  經過爭戰而實際承受產業

  地業經過在信心裡作分配,交到各支派的手中。在名義上,各支派都得了地業,但實際上有許多的土地還是在敵人的手中。因此要實際享用地土,還要進行深一層的爭戰,要把實際的所有權,從點與線擴展到全面。

所以在分地的同時,我們也看到爭戰的記錄。沒有更深一層的爭戰,就不能實際享用所有權。要實際的享用所得到的應許,就必須進行深一層的爭戰。當日以色列承受應許是這樣,現今我們享用神應許的豐富也是這樣。沒有經過爭戰,就沒有條件享用豐富。

  爭戰的結果不是得勝就是失敗。信心的爭戰也不例外。只是信心爭戰得勝的把握在乎依靠神。懂得依靠神的必定能得勝,得勝的也必承受地土。以色列人在深一層的爭戰中有得勝,也有失敗。得勝的就承受了地土,失敗的就承受不到地土,並且還留下了破口,不能享用到神所應許的安息與豐富。迦勒能享用神特別的應許(參十五13),因為他倚靠神在爭戰中得勝。俄陀聶能享用應許中的豐富(參十五1619),因為他也會倚靠神在爭戰中得勝。

  猶大人沒有趕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參十五63),固然因為耶路撒冷不該是猶大支派去占取,但主要原因還不在此。我們且看看不能得勝的原因在那裡。猶大支派沒有盡滅迦南人,約瑟的子孫也沒能完全趕出住那地的迦南人(參十六10,十七12)「約瑟的子孫說,那山地容不下我們,並且住平原的……人,都有鐵車。」(十七16)只看難處,又不肯付代價,這才是爭戰不能得勝的主要原因。只看難處就是不看神,不肯付代價就是不順從神,這樣的人就不可能在爭戰中得勝,結果就是沒有真正的承受。

  在更新的信心中再往前

  以色列人在迦南地最早分得地業的是猶大支派和約瑟支派。迦勒和約書亞分屬這兩個支派,但最早得地卻不是因著他們兩人,而是因著猶大所得的長子祝福,和約瑟所得的長子的名份。這兩個支派(實際是兩個半支派)所分得的地,都是以色列人所已經攻佔之地。以色列人把會幕設立在以法蓮地的示羅,這城和約書亞所得的亭拿西拉很接近。這時,「以色列中其餘的七個支派,還沒有分給他們地業。約書亞對以色列人說,耶和華你們列祖的神所賜給你們的地,你們耽延不去得,要到幾時呢?你們每支派當選舉三個人,我要打發他們去,他們就要起身走遍那地。……你們去走遍那地,畫明地勢,就回到我這裡來,我要在示羅這裡耶和華面前,為你們拈鬮。……」(十八28)這是他們祖宗亞伯蘭接受迦南地的應許的腳蹤,要付代價去得地,也要在信心中去接受。

  地還沒有攻取,但是因為神已經這樣說了,他們就在信心中去接受,如同已經攻取了一樣。不單是在信心中接受,也進一步在信心中去走遍那地,畫明地勢,如同是自己的地業一樣。我們不要忘記,那時這些地方還是在敵人的手上。在那種敵對的氣氛中進入敵境,那是危險的動作,還要畫明地勢,就更惹動敵人的注意。這樣的進入敵境,不僅是需要勇氣,更需要信心。這事本身就是一個信心的考驗,在信心裡面勇敢的向前行,這樣才能完全的承受地土。

  畫明地勢是個重要的關鍵。用現今的話語來表達,就是明確的瞭解應許的內容。迦南稱為流奶與蜜之地,但實際是怎樣,就需要去查察,並作出記錄。這樣掌握了應許的內容,付代價去得著這應許就更有把握了。在新約的應許中,神把祂一切的豐富都在基督裡賞賜給我們,我們必須要竭力的追求認識我們的主的所是,和祂的所作,叫我們在任何的境遇中,也不會失去信心,我們就是照著祂的應許往前行。

  在分地的事上一些帶著啟示的插曲

  在分地的過程中,發生了好些事情。我們對這些事情多加以注意,一定能發現這些似乎是小事的,卻都是帶著神的啟示,預先說明了一些將來要發生的事。我們不以為這些是偶然發生的事,我們相信神要藉著神子民在歷史上所遇到的事向我們說話,叫我們明白祂的心意。

  1.都是神的兒子

  「瑪拿西的元孫,瑪姬的曾孫,基列的孫子,希弗的兒子西羅非哈,沒有兒子,只有女兒,……他們來到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眾首領面前,說,耶和華曾吩咐摩西,在我們弟兄中分給我們產業。於是約書亞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在他們伯叔中,把產業分給他們。」(十七34)這事在民數記中已經一再提起,(參民廿七17),如今是把這事實行。我們要留心的是,在一般的情形下,女兒是沒有繼承權的,西羅非哈的女兒們也不例外。只因西羅非哈沒有兒子,而他又必須在以色列中留名,所以他的女兒就因此而有了承受產業的權利。雖然是女兒,但卻站在兒子的地位上。

  這事並不是偶然發生的。神要藉著這事向我們說出祂對人的心意。照著一般的情形說,我們在神面前都是罪人,男人女人都一樣,只配給定罪,不配談承受產業,因為我們都是與神無分無關的。因著神的救贖大恩,我們在祂兒子耶穌基督裡,神賜給我們權柄作祂的兒女。是弟兄也好,是姊妹也好,這只是在肉身上的區別。但「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加三26)「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羅八17)因為我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羅八15)神越過我們肉身上性別的區別,叫我們在救恩中得了兒子的名分,與祂的獨生子一同作後嗣,這是極大的恩典。祂承認我們是兒子,把天上屬靈的基業賜給我們。

  2.在咒詛中仍舊沾上恩典

  「為西緬支派的人,按著宗族,拈出第二鬮。他們所得的地業,是在猶大人地業中間,……是從猶大人地業中得來的。」(十九19)我們記得西緬在雅各臨終前的預告中,與利未支派一樣,「分居在雅各家裡,散住在以色列中。」(參創四十九7)這是咒詛,說出他們得不著自己的產業。現在分地的時候,西緬支派確實是分到他們該有的一份,但他們的份是從猶大中分出來的。從土師記的記載中,我們好像看不見西緬支派確實的去攻取他們所分得的份,他們只是短暫的佔有他們的份,他們散居在以色列中,又遷移到東邊的西珥地(參代上四3943)以後到了猶大與以色列分成南北兩國的時候,西緬支派是在北方的十個支派中,他們更失去了在所分到的地上所有的一切。雅各的預言還是應驗在他們身上。

  但是值得留心的,迦南地本身就是應許的恩典。西緬雖是享用不到他們該得的份,但是他們還是活在迦南地,還是分沾著神恩典的豐富。他們雖是在咒詛的形式中經過,但是神沒有把他們拋在恩典以外。這就是神對人的心意。在伊甸園墮落以後的人也好,現今在救恩中的人也好,他們若是有指望的,他們的指望就是建築在神這一份憐憫人的心意上。

  3.但必作道上的蛇

  「但人的地界,越過原得的地界,因為但人上去攻取利善,用刀擊殺城中的人,得了那城,住在其中,以他們先祖但的名,將利善改名為但。」(十九47)這事的經過,在土師記中有詳盡的記載。他們不依靠神為能力,沒有攻取他們分得的地,但他們卻越界到北方去,掠取了神沒有給他們的地,殺了神沒有要毀滅的民。這些作為都是不服神權柄的表現,也是脫離作神見證的行動。

  雅各指著但支派的預言是這樣的宣告,「但必判斷他的民,作以色列支派之一。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咬傷馬蹄,使騎馬的墜落於後。耶和華阿,我向來等候你的救恩。」(創四十九1618)這個宣告大大令人感到不尋常,查看啟示錄七章,十二支派中不再看見但支派的名字,而以利未支派加進來。究竟在大災難期中,但支派發生了什麼事呢?這實在是耐人尋味。雖然一般人都以為那時出現的假基督該是出於猶大支派,但既然稱為「假基督」,那從但支派出來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不管怎樣,這個不服權柄的支派在大災難期中的動作,叫他們的祖宗雅各不能不「等候神的救恩」。

  還好,先知以西結在異象中,看到將來國度顯現的時候,但支派還是在國度中有分於承受地業。是照著神的定規承受地業,不再是憑自己的力量去霸佔地業。這也許是他們在災難的磨煉中悔改。但肯定的是,神的信實紀念亞伯拉罕的約,也是神的憐憫紀念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子孫。

  4.得勝者是神心意中所等候要得著的

  分地的記錄以約書亞得了亭拿西拉作結束,「這樣,他們把地分完了。」(十九51)這時以色列人雖還沒有完全得著迦南地,但神的心意已經在他們的信心中完成了。到了有一天,這信心的事實也要成為眼見的事實。在神的救贖計畫中,祂為我們在基督裡所存留的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也是照著這從信心進入眼見的次序來完成。現今不是在眼見中接受神的賞賜,到那日,現今在信心中所見到的都要成為眼見的事實。

  神的應許成了神的賞賜的經歷是不會改變的。但我們留心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承受地業的安排,我們會看到整個過程是由迦勒得地開始,由約書亞得地結束。這兩個人是經歷了出埃及又進到迦南的碩果僅有的人物,他們的經歷就是得勝者的經歷。這兩個得勝者作為承受產業的開始和結束,很顯然的說出了得勝者在神計畫中的地位。神在祂的子民中所等候的,就是這些能圓滿的作成神心意的得勝者。在每一個世代中,神就是要得著這樣的得勝者。

  在迦南地的以色列人雖然都承受產業,但迦勒承受的是作王之地,約書亞所承受的是結果豐盛的地,(亭拿西拉的意思就是結果豐盛)是靠近設立神會幕的示羅,又是在宣告神祝福的基利心山地帶。在屬靈的意義上,他們所承受的都是神應許中的最豐富。現今在教會中,神仍然是等候得勝者。祂要藉著他們來成全祂的計畫,也要讓他們享用並彰顯基督最榮耀的豐富。巴不得讀本書的人,都揭幕在神面前作個得勝者。

 

 

約書亞記第十七章文字釋經證道(張策)

 

分地續四

   

讀經:書17

內容:

一、瑪拿西支派的土地

1、河東所得之地

17:1  瑪拿西是約瑟的長子,他的支派拈鬮所得之地,記在下面。至於瑪拿西的長子基列之父(注:或作)瑪姬,因為是勇士,就得了基列和巴珊。 

本章講的瑪拿西支派分得的土地。開頭這裡講的這個支派的半個支派,他們已經在約旦河東分得土地(13:29-33;民323339 -42)。

2、河西所得之地

1)、如願以償

17:2  瑪拿西其餘的子孫按著宗族拈鬮分地,就是亞比以謝子孫、希勒子孫、亞斯列子孫、示劍子孫、希弗子孫,示米大子孫;這些按著宗族,都是約瑟兒子瑪拿西子孫的男丁。 

17:3  瑪拿西的玄孫、瑪姬的曾孫、基列的孫子、希弗的兒子西羅非哈沒有兒子,只有女兒。他的女兒名叫瑪拉、挪阿、曷拉、密迦、得撒, 

17:4  她們來到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眾首領面前說:耶和華曾吩咐摩西在我們弟兄中分給我們產業。於是,約書亞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在她們伯叔中,把產業分給她們。 

17:5  除了約旦河東的基列和巴珊地之外,還有十份地歸瑪拿西, 

17:6  因為瑪拿西的孫女們在瑪拿西的孫子中得了產業。基列地是屬瑪拿西其餘的子孫。 

依照希伯來律法,父親的財產只可以分給兒子,女兒通常不可繼承,但可得一筆嫁妝,包括女奴、陪嫁田地(創29:24;王上9:16)。摩西死前,西羅非哈的女兒提出抗辯,確立了有條件的女子繼承權,因西羅非哈無子,而眾女兒也同意只嫁給本族人(民27:636:10)。此處,西羅非哈的五個女兒根據摩西的規定,要求取得產業,結果如願以償(4節)。

瑪拿西支派分得的土地之大僅次於猶大,而更加肥沃。這十份地(5節)中的五份給了亞比以謝等五弟兄(2節);不包括希弗,因希弗的兒子西羅非哈沒有兒子,因而另外的五份給了他的五個女兒(3節)。

2)、四界

17:7  瑪拿西的境界:從亞設起,到示劍前的密米他,往北到隱他普亞居民之地。 

17:8  他普亞地歸瑪拿西,只是瑪拿西境界上的他普亞城歸以法蓮子孫。 

17:9  其界下到加拿河的南邊,在瑪拿西城邑中的這些城邑都歸以法蓮。瑪拿西的地界,是在河北直通到海為止。 

17:10  南歸以法蓮,北歸瑪拿西,以海為界。北邊到亞設,東邊到以薩迦。 

這裡講了瑪拿西支派另外的半個支派在河西所分到的土地的四界。

3)、未得之地

17:11  瑪拿西在以薩迦和亞設境內,有伯善和屬伯善的鎮市,以伯蓮和屬以伯蓮的鎮市,多珥的居民和屬多珥的鎮市。又有三處山岡,就是隱多珥和屬隱多珥的鎮市,他納的居民和屬他納的鎮市,米吉多的居民和屬米吉多的鎮市。 

17:12  只是瑪拿西子孫不能趕出這些城的居民,迦南人偏要住在那地。 

17:13  及至以色列人強盛了,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沒有把他們全然趕出。 

分給瑪拿西支派在以薩迦和亞設的很多市鎮,這時尚未取得,伯善便是其中一個。掃羅戰敗自刎之後,非利士人曾把他的屍體掛在伯善的城牆上示眾,說明此城與非利士人聯手抵抗以色列人(撒上31:10;《和合本》將伯善譯為伯珊。同一地名在希伯來文有兩個讀法:beth shanbeth shean,意為寂靜之屋)。

二、多求土地

17:14  約瑟的子孫對約書亞說:耶和華到如今既然賜福與我們,我們也族大人多,你為什麼但將一鬮一段之地分給我們為業呢?” 

17:15  約書亞說:你們如果族大人多,嫌以法蓮山地窄小,就可以上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之地,在樹林中砍伐樹木。” 

17:16  約瑟的子孫說:那山地容不下我們,並且住平原的迦南人,就是住伯善和屬伯善的鎮市,並住耶斯列平原的人,都有鐵車。” 

17:17  約書亞對約瑟家,就是以法蓮和瑪拿西人說:你是族大人多並且強盛,不可僅有一鬮之地。 

17:18  山地也要歸你,雖是樹林你也可以砍伐,靠近之地必歸你。迦南人雖有鐵車,雖是強盛,你也能把他們趕出去。 

約瑟的子孫雖然已經得到迦南最肥沃的土地,但是他們並不滿意,就向約書亞提出抗議,原因是他們族大人多,僅僅是一鬮一段之地是滿足不了的(14節)。約書亞就叫他們把已經分配給他們的仍為迦南人所占的土地攻下來(15節;比較11-12節)。他們強調敵方有戰車,裝備精良,他們根本不是對手(16節);約書亞就鼓勵他們憑著信心攻打迦南人(17-18節)。

這個支派雖然享受神特別的恩寵,但卻視而不見,不反省自己信心的缺乏,只一味的強調客觀理由,與已屆老齡卻仍信心百倍、老當益壯的迦勒形成鮮明的對比(14:6-15)。這個支派的驕傲自大也隱隱浮現。這樣的毛病在日後還會多次出現,並因此招致災難(士8:112:1-6)。

16節提到的鐵車,出現在鐵器剛發展出來的年代(此時仍處於後銅器時代),適用于平原地帶。古代人有了鐵金屬以後,競相用於戰爭中,製成刀槍。戰車中承受重大摩擦的部分,例如車軸和車輪的邊,可能用鐵來替代或包邊的。

三、反省反思

1、瑪拿西支派分得的土地是哪些地方?為什麼?

2、約瑟子孫得到的是迦南地最肥沃的土地,他們還為什麼向約書亞提出抗議?暴露出來的問題是哪些?給我們哪些教訓?

── 張策《約書亞記文字釋經證道》(原載「約拿的家」)

 

 

約瑟產業(蘇佐揚)

 

(約書亞記十六章至十七章)

迦南人雖有鐵車,雖是強盛,你也能把他們趕出去(十七章18節)。

三、瑪拿西族,有地十份(十七章1-6節)。瑪拿西已有半個支派的人在東岸定居,瑪拿西的長子基列之父(或首領)瑪姬,是一位勇士,他是約瑟之子瑪拿西的孫子(創五十23節)。約瑟得享長壽,可以看見瑪姬和他的兒子。他得了河東的基列地和巴珊,看聖經地圖1便知瑪拿西半支派在占地很寬廣,也比其它各支派占地為大。瑪拿西支派要在西岸定居的有六個家族,每一家族獲得產業兩份,一共十份。但他們中間有一人名西羅非哈共有五個女兒,沒有兒子,所以他們來見祭司以利亞撒和約書亞,要求在那十份產業中每一分些給這五個女兒,這是依照摩西生前所決定的,女兒也應有產業(詳情見民數記卅六章),這是男女平等的決定,堪為後人所仿效,於是他們在她們伯叔的產業中獲得產業。

四、瑪拿西地,佔據多鎮(7-13節)。瑪拿西以北以亞設為界,但亞設南邊有一多珥城及其市鎮,則歸瑪拿西。在東邊以以薩迦為界,但以薩迦境內的以伯蓮,隱多珥和伯善,還有他納和米吉多,及其它諸市鎮,則屬瑪拿西,似乎他們是「跨支派」而分居的(10-17節)。證明聖經地圖畫分各支派的四界,只是「大槪的圖形」。南邊則以但支派及以法蓮支派為界,至於他的支派內最有名的城市則為示劍,並不見於本章經文,實使人費解。不過瑪拿西家族中有一子孫名示劍(2節)。從前雅各由舅父家回到迦南地時,也到過示劍(創卅蘭18節),而且他的兩個兒子(西緬和利未)曾把該地主人希未的示劍人完全屠殺(創卅四章全)。至於在約書亞記廿章7節、廿一章21節則提到示劍,是作為「逃城之用」,稱之為「以法蓮山地的示劍」。約書亞臨終訓示也是在示劍城(書廿四章),可見示劍地方重要,但何以在分產業的經文中,不見其名?但由「以法蓮山地的示劍」一名中可以找到些頭緒。所謂以法蓮山地不是指在以法蓮境內的山地,乃是說有一山地區名叫以法蓮山地,此山地橫跨以法蓮及瑪拿西二支派,山地南部屬以法蓮,山地北部屬瑪拿西(參閱聖經地圖2,在該支派中有此名稱),在十六9節如此說:「以法蓮支派另外在瑪拿西人地業中,得了些城邑」,可能包括示劍城在內,亦未可料也。

五、無法趕出,迦南土人(12-18節)。屬約瑟的這兩支派分地完畢,他們仍嫌地方不足,希望約書亞給他們,因約書亞把以法蓮和瑪拿西兩支派當作約瑟的「一鬮」,所以覺得地業不足,於是約書亞吩咐他們去佔據有樹林的山地,即比利洗人和利乏音人之地,這兩個民族早已被約書亞消滅(十二48;十五8),他們本來都是住在山地上的迦南人。但約瑟的兩個子孫又想佔據平原來居住,可是又懼怕住在平原的迦南人有鐵車,無法與他們鬥爭。約書亞在此勉勵他們說:「迦南人雖有鐵車,雖是強盛,你也能把他們趕出去」(18節)。約書亞這樣說,是根據他過去的經驗,他與夏瑣王的聯軍作戰時,曾砍斷他們馬的蹄筋,火焚他們的車輛(十一6-9),證明鐵車不足懼。不過,在士師時代,瑪拿西人和以法蓮人並沒有趕出他們所佔領地方的迦南人,後來只好勉強那些迦南人作苦工(士一27-30),可能他們在安定下來之後,心情閒散,不願再爭戰之故。── 蘇佐揚《默想約書亞記》

 

 

約書亞記箋記(十七章)(于中旻)

 

  神賜福的問題

  你是族大人多並且強盛,不可僅有一鬮之地(書一七:17

  有時候我們過分注意自己的困境,只想到在自己已知的範圍內求解決,忘記了外面還有發展的可能。
  雅各為約瑟祝福說:“約瑟是多結果子的樹枝,是泉旁多結果的枝子,他的枝條探出牆外。”(創四九:22
  摩西為約瑟支派祝福說:“他為牛群中頭生的,有威嚴;他的角是野牛的角,用以牴觸萬邦,直到地極;這角是以法蓮的萬萬,瑪拿西的千千。”(申三三:17
  在進入應許之地以後,約瑟子孫的以法蓮和瑪拿西兩個支派,分得了地業。不過,他們遇到一項困難:所分得的地,有一些原住民,堅持不肯離開,好像是自然死亡損減也很少,把他們擠在一個角落,顯得地方狹小,限制他們的發展。
  這些人保守了在曠野發怨言的傳統文化,一有問題,不省察自己,向約書亞質問:“你為甚麼?”他們說,耶和華賜福給我們,族大人多,帶來了問題;我們不想找神,你為甚麼對我們不住,給我們的地太小。如果忘記分地是神叫他們的,也忘記看看地圖,他們兩個支派,跨約但河兩岸,佔的地面有多大,我們會同情他們受了多少委屈。其實,全不是那麼回事!
  約書亞說:地已經分定了,多給你們別人豈不是該減少?“族大人多”,正可以派得上用場,人越多越好,去打仗呀!
  他們說出了真正的困難:山地不夠住,平地有敵人,不給我們去住。因此,他們不向外對付敵人,對付自己人容易些。這真是叫人哭笑不得。約書亞聽了,回答說:

“你是族大人多,並且強盛,不可僅有一鬮之地。山地也要歸你,雖是樹林,你也可以砍伐;靠近之地,必歸你。迦南人雖有鐵車雖是強盛,你也能把他們趕出去。”(書一七:17-18

  今天教會不肯向外發展,總是以環境困難為藉口。他們託辭山上有樹林,是天然的問題;平原有可怕的鐵車,那時鐵器還不普遍,是高度文明的代表,組合成戰車群,豈不可憐束手無策?但這些野牛的角,應該用以“牴觸萬邦,直到地極”,不要對內爭地盤,找大家長的麻煩,向他訴苦。正如聖殿馱銅海的十二隻牛,如果牛頭向內,牛眼瞪得大,牛角相牴,必定問題無窮;但他們是牛尾向內,牛頭對外。神賜福不是問題。

 

 

得勝者之分地

 

經過七年的爭戰,以色列終於如願以償,得享勝利的成果,把應許之地分給各支派的人,從十五章至十九章看得勝者的分地,首先是約旦河西的分地,猶大支派所得之地,他們分地是用抽籤和拈鬮的形式,沒有照雅各臨終前的遺言及預言,但是抽籤的結果卻完全應驗了雅各的預言,猶大支派是最大的支派,所以他的地比其他支派大。言包括:

     猶大地的四周被仇敵所包圍。確實猶大分地後東邊有摩押人,南有以東人,西南有亞瑪利人,西有非利士人,這些都是雅各預言的一部分。

     這地方應是種葡萄最理想的地方,民數記十三章  24  節,「因為以色列人從那裡砍來的那掛葡萄,所以那地方叫作以實各谷。」探子把葡萄帶回後,猶大人就把葡萄種在這裡,後來這裡就盛產葡萄。

     彌賽亞也是從這地方生的,迦勒有侄兒名俄陀聶,協助迦勒奪取那塊地後,成了他的女婿,也是後來的士師之一,在猶大的南邊有  29  個城市和村莊,高原有  42  個城和村莊,山地有  38  個城和村莊,曠野有  6  個城,猶大足有一百個城和村莊。

約瑟兩個支派所分得之地(十六章至十七章)。約書亞記十六章  4    10  節,「約瑟的兒子瑪拿西,以法蓮就得了他們的地業。以法蓮子孫的境界,按著宗族所得的,記在下面。他們地業的東界,是亞他綠亞達到上伯和侖;往西通到北邊的密米他,又向東繞到他納示羅,又接連到雅挪哈的東邊;從雅挪哈下到亞他綠,又到拿拉,達到耶利哥,通到約但河為止。從他普亞往西,到加拿河,直通到海為止。這就是以法蓮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另外在瑪拿西人地業中,得了些城邑和屬城的村莊。這都是分給以法蓮子孫的。他們沒有趕出住基色的迦南人;迦南人卻住在以法蓮人中間,成為作苦工的僕人,直到今日。」

以法蓮所得之地,在但和便雅憫支派之北,從約旦河一直伸展到地中海,包括示羅,約書亞爭戰之地,也是約櫃呈放在那裡有三百年之久的。以法蓮的城邑有些是在瑪拿西以內,他們的目的就是使他們兩個合二為一,以至聯合起來有更大的力量,來抵抗外族。

瑪拿西半個支派的所得之地,瑪拿西的長子在約旦河以西的地方定居了下來。第十七章  1    2  節,「瑪拿西是約瑟的長子。他的支派拈鬮所得之地,記在下面。至於瑪拿西的長子基列之父〔父或作主〕瑪吉,因為是勇士,就得了基列和巴珊。瑪拿西其餘的子孫按著宗族拈鬮分地,就是亞比以謝子孫,希勒子孫,亞斯列子孫,示劍子孫,希弗子孫,示米大子孫;這些按著宗族,都是約瑟兒子瑪拿西子孫的男丁。」

其餘的人在迦南的本土,或是在以法蓮以北之地,從約旦河一直伸展到地中海,約書亞記對瑪拿西玄孫西羅非哈的五個女兒有特別的記載,因為她們沒有兄弟,所以五個女兒也同時獲得分地。另外,在以撒家及雅各的地業當中,如伯善,以法蓮,多珥,隱多珥,他納,米吉多等迦南眾多堅固的城邑,也被分給了瑪拿西,也許他們在軍事上有特別的用處,為了保護以色列,他們需要一個強大的支派來防備,但在分地之後,以法蓮和瑪拿西的人太多,他們嫌分地太少就埋怨,約書亞便激勵他們,讓他們先砍伐樹木,使他們住森林密佈的地方也可以加強防禦,勸他們趕出迦南人,免得霸佔他們的地方,可惜這兩個支派的人沒有信心,只看見負面卻沒有看見正面的,他們與迦勒和約書亞的看法完全是相反的。

原來直到十八章,還有七個支派沒有分給地業,約書亞就對他們說:「耶和華你們的神所賜給你們的地,你們耽延不去要到幾時呢?」他們安於遊牧民族的生活,約書亞很著急,責問他們為什麼要耽延,為什麼要安於現狀,結果就會失去神所給予的應許。從那時起,約書亞從每支派選出三個人,一共三十六個人組成小組,走遍了還沒有分的地界,詳細地把這些地業記下來,劃定分界,然後抽籤,拈鬮。這裡我們也看到人的罪是惰性,貪圖享樂,不求進展,也留下很多的禍患。

便雅憫支派在猶大與約瑟之間,神把另外一塊地分給便雅憫支派,重要的城市如耶利哥,基遍,拉瑪,以斯巴,布斯,耶路撒冷等等,這支派也是聖殿的所在地,他與猶大一直都是屬於南國的,因為這緣故,我們看見這支派本身也是特別蒙神祝福的。

西緬支派的分地在約書亞記十九章  1    9  節,「為西緬支派的人,按著宗族,拈出第二鬮。他們所得的地業是在猶大人地業中間。他們所得為業之地,就是別是巴,(或名示巴)摩拉大,哈薩書亞,巴拉,以森,伊利多拉比土力,何珥瑪,洗革拉,伯瑪加博,哈薩蘇撒,伯利巴勿,沙魯險,共十三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又有亞因,利門,以帖,亞珊,共四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並有這些城邑四圍一切的村莊,直到巴拉比珥,就是南地的拉瑪。這是西緬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西緬人的地業是從猶大人地業中得來的,因為猶大人的分過多,所以西緬人在他們的地業中得了地業。」

因為猶大支派分得的地業過多,應驗了雅各在創世記四十九章  5    7  節的預言,西緬支派獲得了猶大支派北面一共十七個城市和村莊,過了不久,西緬支派不再獨立的存在,因為他們的地界後來被拼入了猶大支派之中,而他們許多的居民向北遷移,住在以法蓮和瑪拿西的地業之內,這事解釋了所羅門作王以後,以色列國分裂,在北國有十個支派,南國只有兩個支派,就是這個原因。

西布倫支派也獲得分地,第十九章  10    16  節,「為西布倫人,按著宗族,拈出第三鬮。他們地業的境界是到撒立。往西上到瑪拉拉,達到大巴設,又達到約念前的河。又從撒立往東轉向日出之地,到吉斯綠他泊的境界,又通到大比拉,上到雅非亞。從那裡往東,接連到迦特希弗,至以特加汛,通到臨門,臨門延到尼亞。又繞過尼亞的北邊,轉到哈拿頓,通到伊弗他伊勒谷。還有加他,拿哈拉,伸侖,以大拉,伯利恆,共十二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西布倫人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據雅各的預言,創世記四十九章  13  節,西布倫支派必住在海口,必成為停船的海口,這支派經過拈鬮後,就下到加利利地。有人認為這地是被圍在陸地之中,從那裡有一道狹長的地帶直通到地中海,屬於西布倫的領土,拿撒勒城是在西布倫支派所分得的地業之內,但聖經沒有繼續再提西布倫支派不是一個小的支派,是非常重要的。

第十九章  17    23  節,「為以薩迦人,按著宗族,拈出第四鬮。他們的境界是到,耶斯列,基蘇律,書念,哈弗連,示按,亞拿哈拉,拉璧,基善,亞別,利篾,隱干寧,隱哈大,伯帕薛,又達到他泊,沙哈洗瑪,伯示麥,直通到約但河為止,共十六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以薩迦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以薩迦支派在西布倫支派地界以東,加利利海以南,佔領肥沃佳美的耶斯列山谷,這山谷是著名的戰場,在大衛以前,這山地的居民是住在山谷以東的盡頭,並沒有住在山谷的其它地方。

第十九章  24    31  節,「為亞設支派,按著宗族,拈出第五鬮。他們的境界是,黑甲,哈利,比田,押煞,亞拉米勒,亞末,米沙勒,往西達到迦密,又到希曷立納,轉向日出之地,到伯大袞,達到細步綸,往北到伊弗他伊勒谷,到伯以墨和尼業,也通到迦步勒的左邊。又到義伯侖,利合,哈們,加拿,直到西頓大城,轉到拉瑪和堅固城推羅,又轉到何薩,靠近亞革悉一帶地方,直通到海。又有烏瑪,亞弗,利合,共二十二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亞設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亞設支派的地業,從加利山一直往北走,伸展到西頓,推羅。因為這是個重要的地界,這族要抵擋從北方海岸而來的敵人,從而保護以色列人,在大衛支派以前,亞設支派已經衰落,但這支派實質上並沒有失去,在主耶穌降生的時候,西緬與女先知雅拿,就是生在亞設這支派中的。

第十九章  32    39  節,「為拿弗他利人,按著宗族,拈出第六鬮。他們的境界是從希利弗,從撒拿音的橡樹,從亞大米尼吉和雅比聶,直到拉共,通到約但河。又轉向西到亞斯納他泊,從那裡通到戶割,南邊到西布倫,西邊到亞設,又向日出之地,達到約但河那裡的猶大。堅固的城,就是西丁,側耳,哈末,拉甲,基尼烈,亞大瑪,拉瑪,夏瑣,基低斯,以得來,隱夏瑣,以利穩,密大伊勒,和璉,伯亞納,伯示麥,共十九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拿弗他利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拿弗他利支派的地業,位於亞設支派以東,有約旦河和加利利海作為他們東邊的地界,舊約時代這支派的地業雖不算是非常重要,但在新約歷史中卻非常重要,因為耶穌基督主要是在加利利傳道,這就是當時傳福音的一個中心點。以賽亞先知曾將拿弗他利早期陰暗的情形與耶穌基督在那裡榮耀的工作作一個對比,讓我們看到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十九章  40    48  節,「為但支派,按著宗族,拈出第七鬮。他們地業的境界是,瑣拉,以實陶,伊珥示麥,沙拉賓,亞雅侖,伊提拉,以倫亭拿他,以革倫,伊利提基,基比頓,巴拉,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臨門,美耶昆,拉昆,並約帕對面的地界。但人的地界,越過原得的地界,因為但人上去攻取利善,用刀擊殺城中的人,得了那城,住在其中,以他們先祖但的名,將利善改名為但。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但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但支派得到的地業並不太理想,北面有以法蓮,便雅憫兩個支派,南面有猶大支派,但支派的邊界剛好在這兩個支派的中間,與之相連,所以這裡就沒有描述但支派的地界,他們的支派一共有十七個城邑,這支派起初的地業不單是太小,其後被亞摩利人佔去了一部分,大多數人就遷居到遙遠的北方,他們攻取了利善城,且住在那裡,那城與拿弗他利支派的北部相對,他們把這城改名叫但。

我們若留意的話,便會發現以色列常常用信心去佔領地土,相信神能使他們打敗仇敵,經過好幾百年以後,耶利米先知從入侵巴比倫軍隊手中買了一塊田地  (  耶利米書三十二章  )  。以後再過幾百年,有一個羅馬籍的居民設法買了一塊地,入侵的羅馬軍隊曾經在那塊地上紮營,以色列人也照樣憑著信心領取各支派的產業,如果他們沒有這樣做的話,他們便會過著貧窮軟弱的生活,神不願意看著祂的百姓有這樣的光境。

最後是分給利未人的各個城邑。第廿一章  1    3  節,「那時,利未人的眾族長來到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面前。在迦南地的示羅對他們說,從前耶和華藉著摩西吩咐給我們城邑居住,並城邑的郊野可以牧養我們的牲畜。於是以色列人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從自己的地業中,將以下所記的城邑和城邑的郊野給了利未人。」

這段聖經描寫以色列人拈鬮分地的最後情況,也是工作的高潮,利未支派的眾族長站起來,要求獲得摩西應許給他們的城邑,現在這四十八個城邑連同郊野的地帶,都分給利未人。

第廿一章  4    7  節,「為哥轄族拈鬮,利未人的祭司亞倫的子孫,從猶大支派,西緬支派,便雅憫支派的地業中,按鬮得了十三座城。哥轄其餘的子孫,從以法蓮支派,但支派,瑪拿西半支派的地業中,按鬮得了十座城。革順的子孫,從以薩迦支派,亞設支派,拿弗他利支派,住巴珊的瑪拿西半支派的地業中,按鬮得了十三座城。米拉利的子孫,按著宗族,從流便支派,迦得支派,西布倫支派的地業中,按鬮得了十二座城。」分地給利未人是按照這支派中有三個主要的宗族而分的,宗族就是利未的三個兒子,一個是哥轄,一個是革順,另一是米拉利。

第廿一章  8    19  節,「以色列人照著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將這些城邑和城邑的郊野,按鬮分給利未人。從猶大支派,西緬支派的地業中,將以下所記的城給了利未支派哥轄宗族亞倫的子孫,因為給他們拈出頭一鬮,將猶大山地的基列亞巴和四圍的郊野給了他們。亞巴是亞衲族的始祖(基列亞巴就是希伯侖)。惟將屬城的田地和村莊,給了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為業。以色列人將希伯侖,就是誤殺人的逃城和屬城的郊野,給了祭司亞倫的子孫。又給他們立拿和屬城的郊野,雅提珥和屬城的郊野,以實提莫和屬城的郊野,何侖和屬城的郊野,底璧和屬城的郊野,亞因和屬城的郊野,淤他和屬城的郊野,伯示麥和屬城的郊野,共九座城,都是從這二支派中分出來的。又從便雅憫支派的地業中給了他們基遍和屬城的郊野,迦巴和屬城的郊野,亞拿突和屬城的郊野,亞勒們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亞倫子孫作祭司的共有十三座城,還有屬城的郊野。」

首先是分給哥轄宗族十三座城邑,九座城是在猶大支派和西緬支派之中,包括希伯倫,四座城邑是在便雅憫支派的地業中,十三個城邑是給亞倫的子孫做祭司的。另外還有十座城邑,包括示劍,也分給以法蓮和但的支派,以及在約旦河以西,瑪拿西半支派地業中居住的哥轄宗族和其它宗族的人,所以宗族也得著了他們自己的城邑。

第廿一章  27    33  節,「以色列人又從瑪拿西半支派的地業中,將巴珊的哥蘭,就是誤殺人的逃城和屬城的郊野,給了利未支派革順的子孫。又給他們比施提拉和屬城的郊野,共兩座城。又從以薩迦支派的地業中,給了他們基善和屬城的郊野,大比拉和屬城的郊野,耶末和屬城的郊野,隱干寧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又從亞設支派的地業中給了他們米沙勒和屬城的郊野,押頓和屬城的郊野,黑甲和屬城的郊野,利合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又從拿弗他利支派的地業中將加利利的基低斯,就是誤殺人的逃城和屬城的郊野,給了他們。又給他們哈末多珥和屬城的郊野,加珥坦和屬城的郊野,共三座城。革順人按著宗族所得的城,共十三座,還有屬城的郊野。」

利未支派革順族的十三個城邑,它們是位於約旦河以東的瑪拿西,以薩迦,亞設和拿弗他利的地業之中,包括兩座逃城,在巴珊的哥蘭,以及在加利利的基底斯。

最後廿一章  34    40  節,「其餘利未支派米拉利子孫,從西布倫支派的地業中所得的就是,約念和屬城的郊野,加珥他和屬城的郊野,丁拿和屬城的郊野,拿哈拉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又從流便支派的地業中給了他們比悉和屬城的郊野,雅雜和屬城的郊野,基底莫和屬城的郊野,米法押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又從迦得支派的地業中,將基列的拉末,就是誤殺人的逃城和屬城的郊野,給了他們。又給他們瑪哈念和屬城的郊野,希實本和屬城的郊野,雅謝和屬城的郊野,共四座城。其餘利未支派的人,就是米拉利的子孫,按著宗族拈鬮所得的,共十二座城」

利未支派中米拉利和西布倫支派和約旦河以東的流便,與迦得支派的地業之中,一共分得十二個城邑,和拉未與基列地的逃城。所以,利未人得著的四十八座城之中,有十個是在約旦河以東,兩個在瑪龕西半支派之內,其餘的都在約旦河以西的地方,

第廿一章  40    42  節,「其餘利未支派的人,就是米拉利的子孫,按著宗族拈鬮所得的,共十二座城。利未人在以色列人的地業中所得的城,共四十八座,並有屬城的郊野。這些城四圍都有屬城的郊野,城城都是如此。」

在他們拈鬮的時候,分給利未人的大部分仍然受迦南人的控制,他們必須要把這城攻佔下來,明顯地利未人並沒有常常的得勝,而其它支派也沒有給他們足夠的幫助。

記載利未支派獲得的城邑,在歷代志上六章  54    81  節, 「他們的住處按著境內的營寨,記在下面。哥轄族亞倫的子孫先拈鬮得地。在猶大地中得了希伯侖和四圍的郊野;只是屬城的田地和村莊都為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所得。亞倫的子孫得了逃城希伯侖,又得了立拿與其郊野,雅提珥,以實提莫與其郊野,希侖與其郊野,底璧與其郊野,亞珊與其郊野,伯示麥與其郊野。在便雅憫支派的地中,得了迦巴與其郊野,阿勒篾與其郊野,亞拿突與其郊野。他們諸家所得的城共十三座。哥轄族其餘的人又拈鬮,在瑪拿西半支派的地中得了十座城。革順族按著宗族在以薩迦支派的地中,亞設支派的地中,拿弗他利支派的地中,巴珊內瑪拿西支派的地中得了十三座城。米拉利族按著宗族拈鬮,在流便支派的地中,迦得支派的地中,西布倫支派的地中,得了十二座城。以色列人將這些城與其郊野給了利未人。這以上錄名的城,在猶大,西緬,便雅憫三支派的地中,以色列人拈鬮給了他們。哥轄族中,有幾家在以法蓮支派的地中也得了城邑。在以法蓮山地,得了逃城示劍與其郊野,又得了基色與其郊野,約緬與其郊野,伯和侖與其郊野,亞雅侖與其郊野,迦特臨門與其郊野。哥轄族其餘的人在瑪拿西半支派的地中,得了亞乃與其郊野,比連與其郊野。革順族在瑪拿西半支派的地中,得了巴珊的哥蘭與其郊野,亞斯他錄與其郊野。又在以薩迦支派的地中,得了基低斯與其郊野,大比拉與其郊野,拉末與其郊野,亞年與其郊野。在亞設支派的地中,得了瑪沙與其郊野,押頓與其郊野,戶割與其郊野,利合與其郊野。在拿弗他利支派的地中,得了加利利的基低斯與其郊野,哈們與其郊野,基列亭與其郊野。還有米拉利族的人,在西布倫支派的地中,得了臨摩挪與其郊野,他泊與其郊野。又在耶利哥的約但河東,在流便支派的地中,得了曠野的比悉與其郊野,雅哈撒與其郊野,基底莫與其郊野,米法押與其郊野。又在迦得支派的地中,得了基列的拉末與其郊野,瑪哈念與其郊野,希實本與其郊野,雅謝與其郊野。」

因為他們缺乏信心,沒有按照神的應許去攻佔那地。從分地過程,我們看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神是按照人信心的多少把地分給人,你的信心越多,你能夠分的便越多,你的信心越強,神的賞賜也越大,雖然是經過拈鬮所分,但是他們必須經過努力把拈鬮所分之地攻戰下來。

過去我們看見很多人因為他們的信心非常強,神給他們的應許,賞賜與能力也特別大。我們的容器越多,神給的恩典也越多,我們的容器越小,神給的恩賜也會越少,不是因為祂不願意,乃是我們不願意來接受祂更多的恩典。我們有否給自己一個目標,求神把更大的恩賜賜給我們呢?願意我們都能像迦勒一樣,求更高的山。神已經告訴我們,「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已經給了我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要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我們有沒有把握神這個應許,到各地叫萬民作他的門徒,憑信心建立教會,差遣更多的人到各處不同的地方,叫萬民做主的門徒呢?

── 蘇穎智《約書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