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母耳記上第三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撒母耳被立】

   一、夜間神三次呼喚撒母耳(1~10)

   二、神告訴撒母耳將懲罰以利家(11~14)

   三、撒母耳被逼問後告訴以利(15~18)

   四、以色列人都知道神立撒母耳為先知(19~21)

 

逐節詳解

 

【撒上三1「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華。當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

   〔呂振中譯〕孩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永恆主。當那些日子永恆主的話語稀少,異象不普遍有。

   〔原文字義〕「童子」男孩,少年;「撒母耳」他的名是神;「以利」升高;「事奉」伺候,服事;「默示(原文雙字)」衝破,傳播(首字);異象,啟示(次字)

   〔文意註解〕「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華」:『童子』指少年人;『在以利面前事奉』意指在以利的指導和監督底下事奉。

         「當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當那些日子』有二解:(1)以利做士師的年間;(2)士師時代。『稀少』意指稀罕、珍貴;『默示』另譯異象、啟示、神諭。

   〔話中之光〕()神是喜歡說話的神,祂藉著話語創造萬有,「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三十三9);祂也用話語來帶領自己的百姓,出埃及、進迦南的時候,都是神一路對人說話、親自作王。但在士師時代,因為百姓不肯順服神的話,所以「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以致「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十七6)

         ()神不說話,就是祂最大的管教。當一個教會中有活動、有方法,有各種「心靈雞湯」,能滿足人的各種需要,但卻「耶和華的言語稀少」的時候,就是陷入神的管教了。這時我們就應當趕快回轉到聖經裡,免得「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箴二十九18)

 

【撒上三2「一日,以利睡臥在自己的地方。他眼目昏花,看不分明。」

   〔呂振中譯〕這一天,以利在自己的地方睡着;他的眼睛早已開始昏花,不能看清楚了。

   〔原文字義〕「睡臥」躺下,睡覺;「昏花(原文雙字)」玷污,褻瀆(首字);黯淡,模糊(次字);「分明」有能力。

   〔文意註解〕「一日,以利睡臥在自己的地方。他眼目昏花,看不分明」:『自己的地方』意指和撒母耳分開睡;『眼目昏花』意指因為年歲高而視線模糊。

   〔話中之光〕()肉身的眼目,隨著年歲的增高而昏花,乃是自然的現象;但是屬靈的眼目,應當越過越明亮才對。不過,人若事奉兩個主,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眼睛就會昏花(參太六23~24)

         ()以利的問題並非肉眼,而是屬靈的眼睛。因他的屬靈眼睛已昏花,因此:(1)誤解哈拿的禱告(參撒上一14)(2)未能忠實地教育子女(13)(3)沒有馬上分辨出神的話語(5~6)。若要正確聆聽和領悟神的話語,就需要屬靈的聰耳和慧眼(參詩十九8;一百十九18;賽五十4~5)

 

【撒上三3「神的燈在神耶和華殿內約櫃那裡,還沒有熄滅,撒母耳已經睡了。」

   〔呂振中譯〕那時神的燈還沒有熄滅;撒母耳在永恆主殿堂神的櫃那裏睡着。

   〔原文字義〕「睡了」躺下,睡覺。

   〔文意註解〕「神的燈在神耶和華殿內約櫃那裡,還沒有熄滅,撒母耳已經睡了」:『神的燈』指聖所內的金燈台;『殿內約櫃那裡』意指燈光照向至聖所內的約櫃那裡;『還沒有熄滅』按照規定,燈要常常點著,不可熄滅,但通常是在入夜時點燈,祭司睡著後無人修剪燈芯,過了一段時間後便會自然熄滅。

   〔話中之光〕()撒母耳由於年紀太輕,究竟負不起太多太重的責任,所他在晚間也很自然的去睡了。這就是聖殿暗淡的原因。今天教會的光景,老的太老,幼的又太幼,少有人能負起教會的責任,為此教會的見證就不夠強。

         ()在整個士師時代,祭司都沒有成為神話語的出口,神的光在以色列人心裡已經非常暗淡了。但神的燈「還沒有熄滅」,神還是讓這光繼續亮著,讓百姓在黑暗中還有一條出路。

         ()主是照亮黑暗世界的光,這光永不熄滅,永遠將祂的愛與犧牲的榮光照入人們心中的黑暗(參約一4~59)。聖靈也提供屬靈的燈光,通過它人們可以對救贖計畫有更清楚的領悟。但是如果沒有內部的光照亮靈魂,實際的燈光就沒有什麼價值。如果靈不在那裡,聖所儀式的字句就沒有意義(參賽一111315~16)

 

【撒上三4「耶和華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說:“我在這裡!”」

   〔呂振中譯〕永恆主呼喚了撒母耳;撒母耳說:『我在這裏呢。』

   〔原文字義〕「呼喚」召換,宣告;「我在這裡」看阿。

   〔文意註解〕「耶和華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說:我在這裡」:意指撒母耳在睡夢中聽見有人呼喚他的名,便回應說『我在這裡』,這是僕人敬聽主人指示的慣常用語。

   〔話中之光〕()撒母耳所聽到的實實在在是神的聲音(4~8),神與人建立人格化的關係。直到此時撒母耳未曾與神直接對話,因此不能分辨神的聲音(7),為此神連續呼喚他四遍(46810),欲與他交通。在這裡,我們能得到的教訓是:(1)神主動向人施慈愛和恩典直到人回應為止;(2)如果不能常常警醒,勤於與神的交通就不能領會神的旨意(參撒前五17)(3)神喜悅與人對話(參耶三3)

         ()要想與神有美好的關係,必須聆聽祂的話語,並且有所回應。祂雖然不常常使用人的方式說話,卻常使用聖經清清楚楚地對人講話。要想領受祂的信息,我們必須隨時聆聽,照祂的吩咐去行。神若吩咐你去做甚麼事,你要像撒母耳一樣立即說:「我在這裡」。

 

【撒上三5「就跑到以利那裡,說:“你呼喚我,我在這裡。”以利回答說:“我沒有呼喚你,你去睡吧!”他就去睡了。」

   〔呂振中譯〕就跑到以利跟前說:『你呼喚我;我在這裏呢。』以利說:『我沒有呼喚你;你回去睡吧!』他就去睡。

   〔原文字義〕「跑到」奔跑。

   〔文意註解〕「就跑到以利那裡,說:你呼喚我,我在這裡」:『跑到』表示撒母耳的順從是迅速的。

         「以利回答說:我沒有呼喚你,你去睡吧!他就去睡了」:『我沒有呼喚你』以利居然沒有警覺到,可能出於神的呼喚。

   〔話中之光〕()「跑到」原文是「奔跑向」,顯出撒母耳是聽話機警的小孩,即使在睡夢中被喚醒,還是很快的跑到以利處。表明他不但順服、而且殷勤,與以利的兩個兒子的不順服完全不同。「殷勤不可懶惰,要靈裡火熱,常常服事主」(羅十二11)。事奉神最重要的,乃是「殷勤不可懶惰」。

 

【撒上三6「耶和華又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起來,到以利那裡,說:“你呼喚我,我在這裡。”以利回答說:“我的兒,我沒有呼喚你,你去睡吧!”」

   〔呂振中譯〕永恆主又再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起來,到以利跟前說:『你呼喚我;我在這裏呢。』以利說:『我兒阿,我沒有呼喚你;你回去睡吧!』

   〔原文字義〕「起來」起身,站立。

   〔文意註解〕「耶和華又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起來,到以利那裡,說:你呼喚我,我在這裡」:這是神第二次呼喚撒母耳。

         「以利回答說:我的兒,我沒有呼喚你,你去睡吧」:接連兩次,以利若是夠聰敏的話,應該想到是神在呼喚。

   〔話中之光〕()人多半認為神會將信息賜給以利,而不是童子撒母耳。以利既資深又身居顯要職位,但是神的各種命令都是對有信心的人而發的,並不依據年齡或地位。祂找到忠心的信徒,就可能使用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來發聲。所以我們要裝備好自己,隨時隨地準備接受神的揀選,為祂做工。

 

【撒上三7「那時撒母耳還未認識耶和華,也未得耶和華的默示。」

   〔呂振中譯〕那時撒母耳還未認識永恆主,永恆主的話還未向他啟示過。

   〔原文字義〕「認識」體認,熟識;「默示」揭開,顯出。

   〔文意註解〕「那時撒母耳還未認識耶和華,也未得耶和華的默示」:意指撒母耳尚無直接與神接觸的經驗,所以沒有直接從神得過啟示

   〔話中之光〕()我們若欲認識神,便須與神相交來往,跟神有第一手的接觸和經歷;我們若欲領受神的話語和啟示,便須常常讀經並禱告,將神的話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才能讓聖靈將神寫下來的話,轉變成神應時的話。

 

【撒上三8「耶和華第三次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起來,到以利那裡,說:“你又呼喚我,我在這裡。”以利才明白是耶和華呼喚童子。」

   〔呂振中譯〕永恆主第三次又呼喚了撒母耳;撒母耳起來,到以利跟前說:『你呼喚我;我在這裏呢。』以利這纔明白是永恆主在呼喚孩子。

   〔原文字義〕「明白」分明,理解,察覺。

   〔文意註解〕「耶和華第三次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起來,到以利那裡,說:你又呼喚我,我在這裡。以利才明白是耶和華呼喚童子」:到了第三次,以利方才醒悟過來,是神在呼喚撒母耳。

   〔話中之光〕()以利做了一輩子祭司,居然等了三次,才明白是神在呼喚,可見他屬靈的眼睛也是「眼目昏花,看不分明」(2),對神的經歷不多,所以沒有辦法給撒母耳屬靈的帶領。

         ()看起來以利的教導也不怎樣,撒母耳和他自己一點都沒想到神會對撒母耳發言。不過以利還算機警,至少知道神是活的神,所以三次以後就教導撒母耳正確的應對。我們現在的教導,是不是也否定了神會向人說話?

 

【撒上三9「因此,以利對撒母耳說:“你仍去睡吧!若再呼喚你,你就說:‘耶和華啊,請說,僕人敬聽!’”撒母耳就去仍睡在原處。」

   〔呂振中譯〕於是以利對撒母耳說:『你去睡吧!若再呼喚你,你就說:永恆主阿,請說;僕人聽着呢。』撒母耳就去,仍睡在自己的地方。

   〔原文字義〕「仍去」去,行走;「僕人」奴隸;「敬聽」留心聽,聽從。

   〔文意註解〕「因此,以利對撒母耳說:你仍去睡吧!若再呼喚你,你就說:耶和華啊,請說,僕人敬聽!撒母耳就去仍睡在原處」:『耶和華啊』應當翻作:「主阿」(七十士譯本),因以色列人習慣不妄稱神的名(參出二十7);『請說,僕人敬聽』這是位卑之人的慣用敬語,意思是「恭聽且準備好遵行」。

   〔話中之光〕()雖然神沒有直接向以利說話,但以利卻沒有因為神越過他向撒母耳直接說話而嫉妒,而是教導他在神面前正確的態度,這是以利忠心的地方。在人看來,體貼肉體的以利並非一無是處,也能教導人、也能事奉神,只有局部的不順服。但在神的眼裡,有一點不順服,就是全然不順服,所以「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羅八8)

         ()「請說,僕人敬聽」,這是人在神的話語面前正確的態度,也是我們讀聖經的正確態度。我們每一次讀聖經時,都應當存心敬聽神的話語,因為隨時都有可能,神會藉著聖經上的話,向我們說出正合時宜的話。

         ()敬聽」意味著不論神吩咐什麼都會如實遵從的順服(參太七24~25)。在信仰生活中,實踐屬靈經歷的推動力和勇氣比經歷本身更加重要。倘若做不到這一點,屬靈的經歷只會使人驕傲。正因如此領受恩賜的人,較容易驕傲。

         ()請說,僕人敬聽」,這句話是撒母耳接受先知職事的開始。「僕人」是地位,「敬聽」是態度。服事主的人,如果不站正確的地位、存正確的態度,人永遠也不能成為合神使用的器皿。

         ()主耶穌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太二十三2)。因此,當人發表神的話語的時候,不管說話的是誰、口才如何,我們正確的態度都是「敬聽」;不必對說話者的口才、榜樣評頭評足,只要關心自己如何「謹守遵行」。

 

【撒上三10「耶和華又來站著,像前三次呼喚說:“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說:“請說,僕人敬聽!”」

   〔呂振中譯〕永恆主又來站着,像前三次呼喚說:『撒母耳,撒母耳!』撒母耳說:『請說吧;僕人聽着呢。』

   〔原文字義〕「站著」站立,持守立場。

   〔文意註解〕「耶和華又來站著,像前三次呼喚說: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說:請說,僕人敬聽」:『耶和華又來』顯示神的耐心;『撒母耳回答說:請說,僕人敬聽』顯示撒母耳謙卑受教的態度。

   〔話中之光〕()撒母耳雖幼稚,卻肯接受帶領,就是以利的指教,他也謙卑接受。不然,將必因幼稚而失去神向他說話的機會了。許多青年人不能達到老練,常是因為自傲而看不起年長的人。

         ()神一共四次前來呼喚撒母耳,這說出神是何等的忍耐,且是出乎愛心的忍耐。神若能找得到合適的對象可以說話,祂就迫切地要向他說話。

 

【撒上三11「耶和華對撒母耳說:“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聽見的人都必耳鳴。」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撒母耳說:『看吧,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就是凡聽見的人耳朵都會顫動的。

   〔原文字義〕「必行」做,製作;「耳」耳朵;「鳴」刺痛,顫抖。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撒母耳說: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聽見的人都必耳鳴」:『叫聽見的人都必耳鳴』對所聽見的覺得刺耳,意指超乎尋常,簡直不可置信。

   〔話中之光〕()屬靈領袖的無力與瀆職不僅會毀滅自己,也會傷害教會。本節用事實證明了領袖必需極度謹慎(參雅三1)

         ()撒母耳作先知的第一個考驗,就是把一個「聽見的人都必耳鳴」的壞消息帶給他的屬靈長輩。我們傳好消息容易,傳壞消息實在是太難了。但神要我們傳福音,不能只傳「神愛世人」(約三16),卻不傳「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約三18);不能只傳「信子的人有永生」(約三36),卻不傳「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三36)。故意只傳一半的福音,就是「別的福音」(加一6)

 

【撒上三12「我指著以利家所說的話,到了時候,我必始終應驗在以利身上。」

   〔呂振中譯〕我指着以利家所說的話,到那一天、我總要澈頭澈尾實行在以利身上。

   〔原文字義〕「指著」向著,朝著;「家」房屋,家庭;「始終(原文雙字)」玷污,褻瀆(首字);實現,完成(次字);「應驗」建立,確立。

   〔文意註解〕「我指著以利家所說的話,到了時候,我必始終應驗在以利身上」:『始終應驗』意指「我先前所說的,終必成就」。

 

【撒上三13「我曾告訴他必永遠降罰與他的家,因他知道兒子作孽,自招咒詛,卻不禁止他們。」

   〔呂振中譯〕我必使他知道,為了他所知道的罪孽我必永遠判罰他的家,因為他的兒子自招咒詛,他也不斥責他們。

   〔原文字義〕「永遠(原文雙字)」直到,甚至到(首字);用遠,一直(次字);「作孽」不公正,招致刑罰;「禁止」斥責。

   〔文意註解〕「我曾告訴他必永遠降罰與他的家,因他知道兒子作孽,自招咒詛,卻不禁止他們」:『永遠降罰與他的家』意指使他的後代受到連累;『作孽』指犯罪作惡;『自招咒詛』指自作自受,招來咒詛;『卻不禁止』以利雖曾指責他的兩個兒子(參撒上二23~25),但在神看來,他並沒有盡到做為士師和父親雙重身分該負的責任。

   〔話中之光〕()在人看,以利此時已經八、九十歲了(參撒上四15),心有餘而力不足,兩個兒子也已經成年,所以沒有精力管教兒子,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神面前,這些都不能成為免受追討的理由。若是以利有心管教,就沒有什麼難處能夠阻擋他,因為神必然會賜給他足夠的精力和能力;但以利的心卻是「知道兒子作孽,自招咒詛,卻不禁止他們」,因此,任何一點難處都會成為人推卸責任的理由。

         ()今天,有些父母也是以「孩子大了、環境影響、朋輩壓力(Peer Pressure)」等理由,作為自己不「殷勤教訓」(申六7)兒女的理由。結果卻是害了自己的孩子,以致「耶和華想要殺他們」(撒上二25)

         ()以利終身事奉神。他的職責是督導以色列人敬拜神,可惜他在努力完成這個偉大任務時,卻忽略了對自己家庭的責任。不要因熱心事奉神而忽略了家庭,不然你的神聖任務就會大打折扣。更不要為了追求個人的成就,使你的家庭受虧損。

 

【撒上三14「所以我向以利家起誓說:‘以利家的罪孽,雖獻祭奉禮物,永不能得贖去。’”」

   〔呂振中譯〕所以我向以利家起誓說:以利家的罪孽就使用肉祭和供物、也永遠不能得赦除。』

   〔原文字義〕「罪孽」罪惡,不公正;「得贖」遮蓋,平息。

   〔文意註解〕「所以我向以利家起誓說:以利家的罪孽,雖獻祭奉禮物,永不能得贖去」:『獻祭奉禮物』獻祭指獻流血的祭牲,奉禮物指獻素祭;『得贖去』指蒙贖罪。

   〔話中之光〕()凡定意不聽從神命令的,即使是獻祭,也不能贖罪或得神的喜悅,這是舊約先知一向傳講的信息(參撒上十五22~23;賽一10~15; 摩五21~24; 彌六6~8)

         ()祭司若誠心悔罪,是可以用祭物贖罪的(參利四3~12)。但如果祭司定意不聽從神的命令,獻祭只是成了賄賂神的形式,「雖獻祭奉禮物,永不能得贖去」。

 

【撒上三15「撒母耳睡到天亮,就開了耶和華的殿門,不敢將默示告訴以利。」

   〔呂振中譯〕撒母耳睡到天亮,就開了永恆主的殿門;但是撒母耳不敢將異象告訴以利。

   〔原文字義〕「天亮」日出,早晨;「默示」異象。

   〔文意註解〕「撒母耳睡到天亮,就開了耶和華的殿門,不敢將默示告訴以利」:『開了耶和華的殿門』指打開院子的門,開始一天的公開事奉;『默示』指神所說的話。

   〔話中之光〕()神向撒母耳說話,目的就是要他代表神來說話。神將話託付給人,人如果懼怕因代表神說話而招致虧損,就不敢傳講;這是有虧神的託付。保羅卻是神的旨意,就沒有一樣避諱不傳(徒廿27)

         ()開了殿門。」當時神與人的交通,端賴撒母耳,所以那屬靈的殿門,更是需要撒母耳來開,殊非有屬靈人,不能通靈界,幸有通靈的小撒母耳,可以開啟天上的殿門,使神與人藉以交通。我們今天是否像小撒母耳早起開殿門呢!首先要開心殿的門(參啟三20),繼而要藉禱告開教會的門(參林前三16)

         ()撒母耳「不敢將默示告訴以利」,但神卻讓以利去催促撒母耳順服神,藉著環境來訓練撒母耳作神話語的出口。第一個功課就是:神所要說的話,一句也不能「隱瞞」(17)

         ()撒母耳不敢」。在這個罪惡的世界裡,要做耶和華的代言人決不是容易的。當以利亞警告亞哈迫近的饑荒時,是冒著生命危險的;但是他無畏的順從了,神也使自己對結果負責了。撒母耳還僅僅是個童子!他在幼年時期就不得不學會不怕人的臉色,正如基督不怕面對祂那個時候的領袖們的臉色一樣,雖然祂那時也只是一個12歲的孩童!

 

【撒上三16「以利呼喚撒母耳說:“我兒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說:“我在這裡。”」

   〔呂振中譯〕以利就呼喚撒母耳說:『我兒撒母耳阿!』撒母耳說:『我在這裏呢。』

   〔原文字義〕「回答」(原文與「說」同字)

   〔文意註解〕「以利呼喚撒母耳說:我兒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說:我在這裡」:反而是以利忍不住,想要知道神在夜裡呼喚撒母耳向他說話的詳情。

 

【撒上三17「以利說:“耶和華對你說甚麼,你不要向我隱瞞;你若將神對你所說的隱瞞一句,願祂重重地降罰與你。”」

   〔呂振中譯〕以利說:『他對你說的是甚麼事?你不要向我隱瞞;你若將他對你說的一切話向我隱瞞了一句,願神這樣懲罰你,並且加倍地懲罰。』

   〔原文字義〕「說甚麼(原文雙同字)」言論,言語;「隱瞞」隱藏,消除;「重重地降罰(原文雙字)」做,製作(首字);加,增加(次字)

   〔文意註解〕「以利說:耶和華對你說甚麼,你不要向我隱瞞;你若將神對你所說的隱瞞一句,願祂重重地降罰與你」:不要向我隱瞞』意指要將神所說的話,詳細陳述;『願祂重重地降罰與你』這是一種將對方置於誓願誠實,否則甘受咒詛的情況之下,迫使對方不得不說出實情。注意,以利並沒有向他兒子說過這樣嚴重的話。

   〔話中之光〕()以利教導撒母耳要順服,催促他不要隱瞞神的話,否則「願祂重重地降罰與你」;但他教訓自己兩個不順服的兒子,卻從來沒有說出這麼重的話。因此,這都是神在使用以利,好訓練撒母耳學會作順服的話語出口。以利是正直的,但也是軟弱的;他教導撒母耳順服自己,自己卻不能順服神的話。這就是人的肉體本相:「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七18)

 

【撒上三18「撒母耳就把一切話都告訴了以利,並沒有隱瞞。以利說:“這是出於耶和華,願祂憑自己的意旨而行。”」

   〔呂振中譯〕撒母耳就把一切的話都告訴了以利,並沒有向他隱瞞;以利說:『這是永恆主;願他照他所看為好的去行罷了。』

   〔原文字義〕「憑自己的意旨(原文雙字)」眼睛(首字);好的,令人愉悅的(次字)

   〔文意註解〕「撒母耳就把一切話都告訴了以利,並沒有隱瞞」:撒母耳被迫說出神向他所說過的話。

         「以利說:這是出於耶和華,願祂憑自己的意旨而行」:『憑自己的意旨而行』,原文是「願祂照自己眼睛看為好的去做」。這並不表示以利甘心順服,而是不得不領受神的判決。

   〔話中之光〕()一個忠心的先知,必定是從神那裏聽見甚麼,他就說甚麼;不敢加多,也不敢減少。「撒母耳並沒有隱瞞」,體現了撒母耳的誠實,他成功地完成了作為先知的第一個任務。真先知絲毫也不能隱瞞或增減神的話語(申十八19)

         ()「願祂憑自己的意旨而行」,以利並未因神的責罰而積極地改變以往的做法,反倒持聽天由命的消極態度。這並不是信而順服的態度,凡而是剛硬不肯悔改,流於自暴自棄的光景。

         ()耶和華越過以利去和一個還是童子的人交通,可能很容易在他心裡產生一種職業上的嫉妒精神。然而,想起往年那神人的信息,以利可能得出結論認為這信息是給他的,並且可能推想神原本應該直接啟示他。以利在這種情況下以正直對待撒母耳,應該受到極大的欽佩。

         ()雖然可能是第一次認識到神在預備另一個人填充他的職位,他卻沒有感到捨不得,反而通過給撒母耳最好的勸勉,盡其所能預備這童子擔任重要的職位。撒母耳受教要認為自己是耶和華的僕人,預備聽從祂的忠告並照祂的命令列事。對那些唯恐自己得不到職位所有的尊榮,唯恐別人代管本職工作的人,以利的經驗是一個多麼好的教訓啊。

 

【撒上三19「撒母耳長大了,耶和華與他同在,使他所說的話,一句都不落空。」

   〔呂振中譯〕撒母耳長大了;永恆主和他同在,使他所說的話沒有一句墜地落空。

   〔原文字義〕「一句都不落空(原文雙字)」倒下,躺下(首字);土地,一塊地(次字)

   〔文意註解〕「撒母耳長大了,耶和華與他同在,使他所說的話,一句都不落空」:『耶和華與他同在』表示他所言所行出於神的引導;『一句都不落空』意指全都應驗。

   〔話中之光〕()「耶和華與他同在」,屬神的人必須與神同行。只有與神同在時才能過合神心意的生活,才能正確地見證神。絕對聖潔的神,斷不會與罪人同在(參賽六6~8)

         ()撒母耳學會了第一個順服的功課:神所要說的話,一句也不能「隱瞞」(17)。神就讓他繼續學習第二個順服的功課:神不要說的話,一句也不能出口。撒母耳「所說的話一句都不落空」,是因為「耶和華與他同在」,管理他的口、只說神所託付的話。只有一個順服的生命,才能被神自由地使用作話語的出口。

         ()假先知「所顯的神跡奇事雖有應驗」(申十三2),但不會所有的都應驗,所以「先知托耶和華的名說話,所說的若不成就,也無效驗,這就是耶和華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說的,你不要怕他」(申十八22)。只有「所說的話一句都不落空」的先知,才是真先知。

 

【撒上三20「從但到別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華立撒母耳為先知。」

   〔呂振中譯〕從但到別是巴全以色列眾人都知道撒母耳是被確立為永恆主的神言人的。

   〔原文字義〕「但」審判;「別是巴」七倍誓約的井;「立」支持,確認;「先知」發言人,說話者。

   〔文意註解〕「從但到別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華立撒母耳為先知」:『從但到別是巴』聖經慣用語,形容以色列全境(參閱士二十1註解);『先知』指奉神差遣,為神說話的人。

   〔話中之光〕()一個神的僕人如果說話帶著聖靈的能力,這就是他蒙召為先知最有力的明證。不需要先知學校的文憑,也不需要任何人的介紹信。一個神所用的僕人,不需要發通告,登報紙來宣傳,因神會親自印證。

 

【撒上三21「耶和華又在示羅顯現,因為耶和華將自己的話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這話傳遍以色列地。」

   〔呂振中譯〕永恆主又在示羅顯現了,因為永恆主在示羅用他自己的話將自己向撒母耳啟現出來。

   〔原文字義〕「顯現」看見,覺察;「默示」揭開,顯出;「傳遍」(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耶和華又在示羅顯現,因為耶和華將自己的話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這話傳遍以色列地」:『示羅』是會幕的所在地;『默示撒母耳』意指神向撒母耳說話,啟示祂的心意。

   〔話中之光〕()將神自己默示的話傳給神的子民,這是作神僕人獨一無二的原則。傳道不是傳自己的話,傳道乃是傳神的話。

 

叁、靈訓要義

 

【合乎神心意的器皿】

   一、反面的警戒與教訓:

         1.當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1):神不說話,乃因事奉的人得罪神。

         2.「以利眼目昏花,看不分明」(2):事奉神的人最怕心眼昏花。

         3.「耶和華第三次呼喚撒母耳。以利才明白是耶和華呼喚童子」(8):分辨力不夠,才會反應遲鈍。

         4.「以利說:這是出於耶和華,願祂憑自己的意旨而行」(18):滿口屬靈的話,實際上態度過於消極。

   二、撒母耳的榜樣:

         1.「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華」(1):自幼學習事奉神。

         2.「耶和華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說:『我在這裡!』就跑到(4~5):殷勤地順服。

         3.「那時撒母耳還未認識耶和華,也未得耶和華的默示」(7):逐步累積主觀認識神的經歷。

         4.「耶和華又來站著,像前三次呼喚說: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說:『請說,僕人敬聽!』」(10):存著謙卑的新,恭聆神的話語。

         5.「以利說:耶和華對你說甚麼,你不要向我隱瞞。撒母耳就把一切話都告訴了以利,並沒有隱瞞」(17~18):將神的話語誠實地傳講給人。

         6.「撒母耳長大了,耶和華與他同在,使他所說的話,一句都不落」(19):神的同在是說話有能力的保證。

         7.「從但到別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華立撒母耳為先知」(20):建立是神代言人的身分。

         8.「耶和華將自己的話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這話傳遍以色列地」(21):將神所啟示的話盡力傳講給眾人聽。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上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