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母耳記上第四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以利家同日身亡】

    一、以色列人戰敗求助於神的約櫃(1~5)

    二、非利士人聞訊奮勇自強(6~9)

    三、以色列人大敗、約櫃被擄、以利二兒被殺(10~11)

    四、以利聞約櫃被擄仰跌斷頸而死(12~18)

    五、以利兒媳聞訊難產臨死起兒名以迦博(19~22)

 

貳、逐節詳解

 

【撒上四1「以色列人出去與非利士人打仗,安營在以便以謝;非利士人安營在亞弗。」

   〔呂振中譯〕這樣、撒母耳的話就傳遍了全以色列了。當那些日子非利士人聚集攏來攻擊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出去、對非利士人接戰,靠近以便以謝紮營,非利士人則在亞弗紮營。

   〔原文字義〕「非利士人」移居者,外來人;「安營」紮營,衰微;「以便以謝」受助之石;「亞弗」圍住。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出去與非利士人打仗,安營在以便以謝」:『非利士人』原為海上民族,由革哩底 (參摩97)及其他愛琴海的島嶼遷移到地中海東岸的巴勒斯坦南部平原,從士師時代至大衛時代,一直為以色列人最大的外患;『以便以謝』位於示羅的西北西方約32公里,約帕的東北東方約22公里,距亞弗約3公里,與撒上七12的「以便以謝」不同地點。

         「非利士人安營在亞弗」:『亞弗』位於約帕的東北東方約18公里,示羅的西方約35公里,距以便以謝約3公里。

 

【撒上四2「非利士人向以色列人擺陣。兩軍交戰的時候,以色列人敗在非利士人面前。非利士人在戰場上殺了他們的軍兵約有四千人。」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擺陣和以色列人接戰;戰事展開的時候,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被擊敗,他們在戰場陣線上被擊殺了約四千人。

   〔原文字義〕「擺陣」安排,按次序排好;「交戰(原文雙字)」離開,背棄(首字);戰役,戰爭(次字);「敗」擊打。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向以色列人擺陣。兩軍交戰的時候,以色列人敗在非利士人面前」:『擺陣』打仗用語,意指擺開軍隊的陣勢,準備打仗;『交戰』即指打仗。

         「非利士人在戰場上殺了他們的軍兵約有四千人」:『戰場』指打仗的場所。

 

【撒上四3「百姓回到營裏,以色列的長老說:『耶和華今日為何使我們敗在非利士人面前呢?我們不如將耶和華的約櫃從示羅垾到我們這裡來,好在我們中間救我們脫離敵人的手。』」

   〔呂振中譯〕人民來到營中,以色列的長老就說:『永恆主今天為甚麼擊敗我們於非利士人面前呢?我們將永恆主〔或譯:我們的神〕的約櫃從示羅接到我們這裏來吧,好讓他在我們中間拯救我們脫離敵人的手掌。』

   〔原文字義〕「示羅」安歇之地;「救脫離」拯救,解救。

   〔文意註解〕「百姓回到營裏,以色列的長老說:耶和華今日為何使我們敗在非利士人面前呢?」:『以色列的長老』當時的士師以利已九十八高齡(15),故實際政務的治理交由長老們(原文複數)集體代行,指揮作戰則由各級軍長執行。

         「我們不如將耶和華的約櫃從示羅垾到我們這裡來,好在我們中間救我們脫離敵人的手」:『耶和華的約櫃』象徵神的臨在,實際上因祭司瀆職(參撒上二12~17),陷神的百姓於罪中(參撒上二24),故神已經離開了他們(21)

   〔話中之光〕()約櫃」象徵神與人同在,提醒以色列人神與他們所立的約。以色列人卻誤信約櫃本身具有法力,以為有了它便可作為護身符,保證神的同在。他們以這行動代替內心真正的悔改(參耶七章),結果帶來更大的失敗與羞辱。

         ()以色列人從歷史知道,有神同在便可戰勝敵人,許多勝利都是抬著約櫃在營中得來(參民十33~36;書三17;六8~9)。可是他們犯了異教的錯誤,以為象徵神同在的約櫃就是神自己(7),把約櫃運到前線,神就會喜悅他們,替他們作戰。

         ()長老們問對了問題,卻給錯了答案。百姓的失敗,是因為失去了神的同在。但恢復神同在的方法,不是抬出約櫃,而是順服神、遵守聖約。

         ()好在我們中間救我們脫離敵人的手。」神並不隸屬於某一特定空間,乃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靈(參約四20~24)。愚頑的以色列百姓卻沒有信任神,只抓住了象徵神臨在的約櫃。看重宗教的形式與外在要素多於神本身。

         ()如果只依靠外在的禮儀,如浸禮與主餐,那是不夠的,離開神,其他都談不到了。讀經禱告並不表示熱心愛主,到教會禮拜,也未必真正愛神,可能當做一種依靠。這一切只是去抬約櫃,我們的心與聖約的神並無真正的聯繫。

         ()今天對教會問題討論研究有人,在神面前禱告,等候,卻大乏其人。想辦法有人,倚靠神指示行事,卻少有其人。許多人只憑外表的理由,要想方法以圖補救,卻未查出其實際的原因而悔改歸向神。這樣的情形若再演變下去,豈不是失敗了還要再失敗!

         ()我們從聖經中可以看見:禱告,奉獻,聚會等等,乃是聖徒在神面前接受祝福的通路。但在這些裡面如果對主沒有信靠,謙卑與順服,人在神面前就得不到什麼。今天豈不是有人以禱告,奉獻,聚會這些活動作為崇拜的儀式麼?甚至有人以禱告,奉獻,聚會等作為一個方法,要藉此來復興教會,如同那個人利用約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樣。我們必須知道,聖徒如果不肯認罪悔改,不肯謙卑順服,那麼要用奉獻,聚會,禱告極其他種種的方法來求復興定規是枉然的(參賽一10~17)

 

【撒上四4「於是百姓打發人到示羅,從那裡將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的約櫃抬來。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與神的約櫃同來。」

   〔呂振中譯〕於是人民打發了人到示羅,從那裏將坐在兩個基路伯上的萬軍之永恆主的約櫃抬來;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跟神的約櫃一同來。

   〔原文字義〕「基路伯」特命使者,約櫃上方的像;「以利」升高;「何弗尼」勇士,強壯;「非尼哈」銅管樂器的口。

   〔文意註解〕「於是百姓打發人到示羅,從那裡將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的約櫃抬來」:『基路伯』是與神特別近的使者(參詩八十1;撒上四4),並且特別與神的榮耀有關係(參來九5;結九3),象徵神的榮耀;『坐在二基路伯上』原文是「坐在二基路伯中間」,神在那裡向摩西說話(參出二十五22),故以色列人相信,神的寶座就是設在那裡。

         「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與神的約櫃同來」:指揮利未人看守神的約櫃是祭司的職責(參民三631),故以利的兩個兒子與約櫃同來。

   〔話中之光〕()藐視神的何弗尼和非尼哈(參撒上二1217),卻在象徵榮耀之神降臨的居所的約櫃旁,以守護神的權威和名譽,作以色列最高統帥,這是無以復加的偽善。神斷不會與腐敗的人同工,也不會與之相交。這就如一心追求物質與名譽,而絲毫也不顧慮神榮耀的一些墮落的聖職人員,站在講壇上傳講神的話語。神決不悅納不敬畏自己人所作出的奉獻和服侍(參賽一10~19)

         ()從前約書亞帶領百姓過約旦河(參書三6)、攻打耶利哥(參書六4),都抬著約櫃,那是神的吩咐,也是百姓對神的順服。百姓並不是靠著「耶和華的約櫃」爭戰,而是靠著「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勝過了仇敵;我們也不是靠著禱告得勝,而是靠著聽禱告的神勝過了一切。

         ()以色列人外面模仿屬靈的樣子,裡面卻沒有屬靈的實際;既沒有神的旨意,也沒有順服的心思,完全是在拜偶像,以為可以利用約櫃來操縱神,利用神來做人想做的事。今天,有些人也把「禱告」當作一種方法,以為可以用重複的「禱告」來指揮神,用事奉、奉獻來賄賂神,這和以色列人用約櫃代替神一樣愚昧。

 

【撒上四5「耶和華的約櫃到了營中,以色列眾人就大聲歡呼,地便震動。」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約櫃到了營中,以色列眾人就大聲歡呼,地都發了回聲。

   〔原文字義〕「震動」震動,騷亂。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約櫃到了營中,以色列眾人就大聲歡呼,地便震動」:『大聲歡呼』眾人不是為神的榮耀臨在而歡呼,乃是為神可以被他們利用來爭戰得勝而歡呼;『地便震動』形容巨大的歡呼聲使地面產生共鳴。

   〔話中之光〕()今天,也有些人高舉某些方法、名人、感覺,以為這些可以帶來屬靈的能力,其實也不過是「耶和華的約櫃到了營中」。人裡面若沒有順服神的實際,敬拜的情緒即使和以色列人一樣高漲,也不能帶來神的同在。

         ()以色列人已經偏離了神,所靠的僅僅是敬虔的外貌,所抓著的不過是從前得勝的象徵。有些人和教會常想靠追念神的賜福度日。以色列人誤以為神過去曾經使他們得勝,現在雖然已經偏離祂,祂仍會再次使他們勝利。現在和聖經時代一樣,屬靈的勝利乃是藉著人與神的關係不斷地更新而來。不要倚靠過去,要使你與神的關係保持甜美新鮮,並且不斷更新。

         ()今天也有人用一些新奇的方法來帶領青年信徒,他們也一樣的「大聲歡呼」,甚至有時聚會的地方也被喊得震動起來了,如果以為這就是信徒靈的釋放與活潑,那就和當時的以色列人一樣的不認識神,也不認識什麼是屬靈的實際。

 

【撒上四6「非利士人聽見歡呼的聲音,就說:“在希伯來人營裡大聲歡呼,是什麼緣故呢?”隨後就知道耶和華的約櫃到了營中。」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聽見歡呼的聲音,就說:『希伯來人營中這麼大聲的歡呼、是怎麼的回事呢?』既知道是永恆主的櫃到了營中,

   〔原文字義〕「希伯來人」過河的人,來自遠處的人。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聽見歡呼的聲音,就說:在希伯來人營裡大聲歡呼,是什麼緣故呢?」:『希伯來人』原文意思是「過河的人」,是以色列人的別稱。

         「隨後就知道耶和華的約櫃到了營中」:『耶和華的約櫃』自從以色列人過約但河的神蹟奇事,傳遍迦南七族,連外邦人也知道約櫃代表神的臨在。

 

【撒上四7「非利士人就懼怕起來,說:“有神到了他們營中。”又說:“我們有禍了!向來不曾有這樣的事。」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就懼怕起來,因為他們說:『有神到了他們營中了』;他們直說:『我們有禍了;因為素來不曾有過這樣的事阿。

   〔原文字義〕「懼怕」害怕,敬畏;「有禍了」哀哉;「向來不曾有這樣的事(原文雙字)」昨天,以前(首字);前天,三天前(次字)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就懼怕起來,說:有神到了他們營中」:『神』指以色列人的神。非利士人風聞以色列人的神大有能力,勝過他們所信的眾偶像,因此懼怕。

         「說:我們有禍了!向來不曾有這樣的事」:指恐怕將會對他們產生不利的影響。

 

【撒上四8「我們有禍了!誰能救我們脫離這些大能之神的手呢?從前在曠野用各樣災殃擊打埃及人的,就是這些神。」

   〔呂振中譯〕我們有禍了;誰能拯救我們脫離這些大有威力的神的手呢?從前在曠野用各樣疫災擊打埃及人的就是這些神哪。

   〔原文字義〕「救脫離」剝奪,營救;「大能」偉大的,威嚴的;「災殃」災害,傷害。

   〔文意註解〕「我們有禍了!誰能救我們脫離這些大能之神的手呢?」:『這些大能之神』複數詞,非利士人不認識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以為祂是眾神之一,眾神的大能非世人所能對抗。

         「從前在曠野用各樣災殃擊打埃及人的,就是這些神」:本句話是出於半真半假的傳言:(1)『在曠野』錯誤,是在埃及地;(2)『各樣災殃』屬實,共有十大災殃;(3)『擊打埃及人』屬實,迫使埃及的法老容許以色列人離開;(4)『就是這些神』錯誤,僅有一位耶和華真神。

   〔話中之光〕()他們的長老所想出的辦法,不只一時提高他們眾人的士氣,抑且一時使敵人大為膽寒。噢!這新方法果然起了兩面的作用。由於方法有一時的功效,難怪許多神的僕人就坐下來一直在研究方法了,甚至不合真理的方法也拿來應用。只要青年信徒能興奮起來,連外邦人所用的方法,他們也拿來運用了。但是,在屬靈的境界裡,無論什麼最好的方法,都不能代替聖靈的工作。只有聖靈實際的運行,才能叫神的子民有真正的復興。

 

【撒上四9「非利士人哪,你們要剛強,要作大丈夫,免得作希伯來人的奴僕,如同他們作你們的奴僕一樣。你們要作大丈夫,與他們爭戰。”」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哪,你們要奮勇自強,做大丈夫,免得做希伯來人的奴隸,像他們做過你們的奴隸一樣;你們要做大丈夫、去爭戰。』

   〔原文字義〕「剛強」堅定,強壯;「大丈夫」人,人類;「奴僕」工作,服事。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哪,你們要剛強,要作大丈夫」:『要剛強,要作大丈夫』原文是「要奮勇自強,成為男人」,意指應當奮勇殺敵。

         「免得作希伯來人的奴僕,如同他們作你們的奴僕一樣」:意指免得被打敗,反成了希伯來人的奴僕。

         「你們要作大丈夫,與他們爭戰」:意指當勇敢地打仗。

   〔話中之光〕()雖然以色列人抬出了約櫃,但實質還是人對付人,只是屬肉體的爭戰,結果激起了非利士人的鬥志,反而敗得更慘。今天,我們若是把屬靈的話語當對付人的武器,雖然抬出來的是屬靈的內容,但實質還是肉體對付肉體,只會激起人更大的血氣。

 

【撒上四10「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打仗,以色列人敗了,各向各家奔逃。被殺的人甚多,以色列的步兵撲倒了三萬。」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一起打仗來,以色列人就被擊敗,各向自己的帳棚逃跑;那一場擊殺大極了;以色列人中倒斃了三萬步兵。

   〔原文字義〕「敗了」擊打;「奔逃」逃離,逃跑;「撲倒」倒下,躺下。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打仗,以色列人敗了,各向各家奔逃」:『以色列人敗了』以色列人僅憑情緒高漲,但由於神並未與他們同在,反而被加倍奮勇的利士人打敗了;『各向各家奔逃』意指徹底潰敗。

         「被殺的人甚多,以色列的步兵撲倒了三萬」:『撲倒了三萬』意指被殺死的人達三萬名之多。

   〔話中之光〕()「以色列人敗了,」先前有許多的場合都是神指導以色列的軍隊前去與他們的敵人作戰,並且每當他們照著祂的命令去做時,勝利就是他們的。然而,這次的情況就不同了。他們把約櫃抬入戰場(3)結果被非利士人擄去的事實,證明以色列人是被一種相信自己力量的錯誤信心推動,才發動了這次戰爭並指望一次輕鬆的勝利。他們上去作戰,不是謙卑地信靠神,而是由於驕傲,自以為有聰明、有能力。當神與他們同在時,任何敵人都不能在他們面前站立;當神不與他們同在時,失敗是必然的。

         ()非利士人之所以獲勝,是因神要審判以色列。戰鬥中士氣很重要,但沒有人能夠在神定意要擊敗的戰爭中獲勝(參詩一百二十九1~2)。此原理可應用於人間萬事中。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可以說是悔改和信仰,即與神建立正確的關係(參約壹五4~5)

         ()教會最大的考驗,乃在於爭戰;真正的復興,乃在於爭戰的得勝。歷代以來,最剛強的聖徒,不是會大聲呼喊的人,乃是能經得起試探或試煉的人。許多人在聚會中大喊哈利路亞,但回到原來的環境中,一經試煉,立刻就跌倒了。所以大喊大叫不一定是得勝,在引誘或苦難中能靠主站住才是真正的得勝。在聚會中有積極的表現,不一定是靈強;在日常生活中顯出基督美好的見證,才是靈裡真正的剛強。

 

【撒上四11「神的約櫃被擄去,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也都被殺了。」

   〔呂振中譯〕神的櫃被拿去;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也死了。

   〔原文字義〕「被擄去」取,拿。

   〔文意註解〕「神的約櫃被擄去,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也都被殺了」:約櫃失去了軍隊的保護,移動又不方便,導致被敵軍所擄獲,伴隨著約櫃進退的祭司因此被殺。

   〔話中之光〕()神的約櫃被擄具有如下教訓:(1)正如以色列百姓擁有約櫃一樣,今天的聖徒擁有許多屬靈的特權。但是,倘若賜與特權的神不認可某人的生活,他雖擁有特權也只能失敗;(2)擁有很多屬靈特權固然重要(參路十19;約一12;林後十8),與那特權相稱的生活更為重要(參腓一29)(3)人的急燥會大大阻礙神旨意的成就(參撒上十三8~14)

         ()對以色列來說,約櫃既象徵與神所立的約,又象徵神的統治(參出二十五22)。因此約櫃被不義的外邦人擄去的事件,在以色列的宗教史上是最悲劇性的事件。同時這個事件表明:(1)全能的神不會被人所設定的空間所束縛;(2)倘若神離開約櫃,那只不過是一個無任何用處的櫃子而已(對形式主義信仰發出挑戰)(3)若與神所立的約遭到了毀棄,神斷不會作他們的盾牌和幫助。

         ()人在危險的時候,想方法來利用約櫃,可是結果連約櫃也被擄去。他們想︰「若是約櫃在我們中間,神必定幫助我們,因為神必定不忍放棄約櫃的。」可是神沒有這樣作,祂卻使他們打敗,讓約櫃被擄。這是多麼嚴肅的事!如果有人以為他多說幾句「我有神」、「我奉主的名」這樣的話,就必定會得勝了,那是和以色列人犯同樣的錯誤。屬靈的東西,基督的名字,是永遠不能被肉體利用的。

 

【撒上四12「當日有一個便雅憫人從陣上逃跑,衣服撕裂,頭蒙灰塵,來到示羅。」

   〔呂振中譯〕那一天有一個便雅憫人從陣上跑來,到了示羅,衣裳撕裂,頭上放土。

   〔原文字義〕「便雅憫」右手之子;「撕裂」撕碎。

   〔文意註解〕「當日有一個便雅憫人從陣上逃跑,衣服撕裂,頭蒙灰塵,來到示羅」:『衣服撕裂,頭蒙灰塵』是悲哀的表示;『來到示羅』示羅是當時以色列宗教和政治的中心。

 

【撒上四13「到了的時候,以利正在道旁坐在自己的位上觀望,為神的約櫃心裡擔憂。那人進城報信,合城的人就都呼喊起來。」

   〔呂振中譯〕他來到的時候,以利正坐在城門旁一個位子上觀望着道路〔或譯:正坐在路旁位子上觀望着〕,因為他的心正為神的櫃在發顫。那人進城來報信,全城都喊叫起來。

   〔原文字義〕「觀望」觀看,守望;「擔憂」顫抖的;「報信」報告,通知。

   〔文意註解〕「到了的時候,以利正在道旁坐在自己的位上觀望,為神的約櫃心裡擔憂」:『到了的時候』指報信的人到達示羅之時;『道旁』指城門前(18)的路旁;『自己的位上』指士師的審訊座位;『觀望』意指等候消息,因他的眼目已經看不清事物(15);『為神的約櫃心裡擔憂』指他為約櫃被送到戰場上的情況擔心。

         「那人進城報信,合城的人就都呼喊起來」:『呼喊起來』指未戰爭的噩耗哭號。

 

【撒上四14「以利聽見呼喊的聲音就問說:“這喧嚷是什麼緣故呢?”那人急忙來報信給以利。」

   〔呂振中譯〕以利聽見嚷叫的聲音,就說:『這喧嚷的聲音是怎麼回事呢?』那人急忙來向以利報信。

   〔原文字義〕「喧嚷」響聲,吼叫。

   〔文意註解〕「以利聽見呼喊的聲音就問說:這喧嚷是什麼緣故呢?那人急忙來報信給以利」:『那人』指報信的人(16)

 

【撒上四15「那時以利九十八歲了,眼目發直,不能看見。」

   〔呂振中譯〕那時以利九十八歲了,他的眼睛發直,不能看清楚。

   〔原文字義〕「發直」直立,站起來。

   〔文意註解〕「那時以利九十八歲了,眼目發直,不能看見」:『眼目發直』指眼球僵直不動,看不見東西。

 

【撒上四16「那人對以利說:“我是從陣上來的,今日我從陣上逃回。”以利說:“我兒,事情怎樣?”」

   〔呂振中譯〕那人對以利說:『我是從陣上來的;今天我從陣上逃跑了。』以利說:『我兒阿,事情怎麼樣了?』

   〔原文字義〕「陣上」戰鬥陣列。

   〔文意註解〕「那人對以利說:我是從陣上來的,今日我從陣上逃回。以利說:我兒,事情怎樣?」:『從陣上逃跑』指逃離戰場。

 

【撒上四17「報信的回答說:“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民中被殺的甚多!你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也都死了,並且神的約櫃被擄去。”」

   〔呂振中譯〕那傳消息的回答說:『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人民中間大被擊殺;你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也死了;神的櫃被拿去了。』

   〔原文字義〕「被殺」屠殺;「甚多」巨大的。

   〔文意註解〕「報信的回答說: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民中被殺的甚多」:『被殺的甚多』被殺死的人數多達三萬人(10)

         「你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也都死了,並且神的約櫃被擄去」:請參閱11節。

 

【撒上四18「他一提神的約櫃,以利就從他的位上往後跌倒,在門旁折斷頸項而死,因為他年紀老邁,身體沉重。以利作以色列的士師四十年。」

   〔呂振中譯〕他一提到神的櫃,以利就從他的位子上往後跌倒在門旁;脖子折斷,就死了;因為他年老體重。以利作士師治理以色列四十年。

   〔原文字義〕「折斷」斷裂;「老邁」變老;「沉重」有份量。

   〔文意註解〕「他一提神的約櫃,以利就從他的位上往後跌倒,在門旁折斷頸項而死,因為他年紀老邁,身體沉重。以利作以色列的士師四十年」:『他的位上』指士師的審訊座位上;『門旁』指城門旁,士師是在城門口審理案件;『身體沉重』指身體因老邁而不靈活;『以利作以色列的士師四十年』聖經僅在此處提到以利兼任士師長達四十年,他應當是在五十八歲時擔任士師。

 

【撒上四19「以利的兒婦、非尼哈的妻懷孕將到產期,她聽見神的約櫃被擄去,公公和丈夫都死了,就猛然疼痛,曲身生產。」

   〔呂振中譯〕以利的兒媳婦非尼哈的妻子懷着孕,快生產了,一聽見神的櫃被拿去、和她公公及丈夫死的消息,就因猛然疼痛、而屈身生產。

   〔原文字義〕「產期」生產;「猛然」轉動,推翻;「生產」(原文與「產期」同字)

   〔文意註解〕「以利的兒婦、非尼哈的妻懷孕將到產期,她聽見神的約櫃被擄去,公公和丈夫都死了,就猛然疼痛,曲身生產」:『懷孕將到產期』從懷孕到臨產大約280天;『猛然疼痛』生產的預兆;『曲身』身體因疼痛而捲曲。

 

【撒上四20「將要死的時候,旁邊站著的婦人們對她說:“不要怕!你生了男孩子了。”她卻不回答,也不放在心上。」

   〔呂振中譯〕她將要死的時候,伺立在她旁邊的婦人們對她說:『不要怕,你生了一個兒子了』;她卻不回答,也不放在心上。

   〔原文字義〕「旁邊」說話;「放在」置放。

   〔文意註解〕「將要死的時候,旁邊站著的婦人們對她說:不要怕!你生了男孩子了。她卻不回答,也不放在心上」:『旁邊站著的婦人們』指在產婦身旁幫助生產的婦女們。

   〔話中之光〕()以利家四個人的死,都和約櫃直接發生關係,因為以利家乃是在約櫃前事奉神的人。「這就是耶和華所說,我在親近我的人中,要顯為聖;在眾民面前,我要得榮耀」(利十3)。越是親近神的人,神的管教顯得越嚴厲。所以神的僕人們,應當更加敬畏祂。

 

【撒上四21「她給孩子起名叫以迦博,說:“榮耀離開以色列了!”這是因神的約櫃被擄去,又因她公公和丈夫都死了。」

   〔呂振中譯〕只給孩子起名叫以迦博,說:『榮耀從以色列流亡去了』;這是因為神的櫃被拿了去,又因為她公公和丈夫都死了。

   〔原文字義〕「以迦博」沒有榮光;「榮耀」尊榮,富足,名望。

   〔文意註解〕「她給孩子起名叫以迦博,說:榮耀離開以色列了!這是因神的約櫃被擄去,又因她公公和丈夫都死了」:『以迦博』原文意思是「失去榮耀」,哀傷此子生不逢時;『榮耀離開以色列』指神的約櫃被擄(22)

   〔話中之光〕()神藉著她給兒子所起的名字「以迦博」,說出了神百姓的屬靈光景,成為對歷世歷代神百姓的提醒:神的「榮耀離開以色列」,以色列就不再是神的百姓;神的榮耀離開耶路撒冷(參結十一23),聖城就不再是神的城;神的榮耀離開教會,教會就不再是神的家。以色列人沒有任何高人一等的地方,他們維持神百姓地位的唯一途徑,就是遵守與神所立的聖約。

         ()這件事說明以色列人的屬靈光景已黑暗衰退。男嬰以迦博長大以後,本來應當繼承父親非尼哈作祭司,但他父親卻因褻瀆會幕在戰場被殺。神離開祂的子民帶來的恐懼陰影,掩蓋了孩子出生的喜樂。罪惡若在我們生命中作王,就連神所賜的歡喜快樂也盡屬虛空。

         ()約櫃是代表主自己,約櫃在以色列人中間,就是說榮耀的神與以色列人同在。如今約櫃被擄,就是神的同在離開了他們,也就是榮耀離開了以色列!神的子民最大的榮耀和祝福,就是神住在他們中間。教會能成為屬靈的殿,也是因為神與她同在。教會如果失去神的同在,教會不過是一個宗教的團體而已。一個聚會是不是代表教會,不是看牌子對不對,也不是看人的多少最要緊的,乃是神有沒有與他們同在。如果有人進來參加聚會,最後能「將臉伏地,敬拜神,說神真是在他們中間了」(林前十四25)。那個聚會定規是有教會的實際。

 

【撒上四22「她又說:『榮耀離開以色列,因為神的約櫃被擄去了。』」

   〔呂振中譯〕她說:『榮耀從以色列流亡去了,因為神的櫃被拿了去了。』

   〔原文字義〕「離開」揭開,移動。

   〔文意註解〕「她又說:榮耀離開以色列,因為神的約櫃被擄去了」:這話顯示,非尼哈的妻子關心神的約櫃被擄,比失去丈夫和公公更重大,由此可見她的虔誠。

   〔話中之光〕()本章記錄了在二、三章反復預言的(31~36;三11~14)對以利家族的審判。其內容分為:(1)非利士人的侵入和以色列的慘敗(1~10)(2)約櫃的被奪(11)(3)以利家族悲慘的結局(12~22)。由此可知:(1)神話語的不變與成就(以利家的滅亡)(2)公義之神甚至使用外邦人(非利士)來審判以色列的罪。

         ()在非利士人看來,以色列的神肯定不是大能的神。在以色列人看來,恐怕自己的神也不夠大能,祂怎麼連自己的約櫃都保護不了呢?但是,若不是神允許,沒有人能擄走約櫃;若不是主耶穌甘願為我們上十字架,沒有人能把祂交給外邦人(路十八31~33)。神的百姓會失敗,神卻永遠不會失敗。雖然約櫃落在非利士人手中,但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很快就會知道,神允許約櫃被擄去,並不是神的失敗,而是神的得勝;正如主耶穌被釘十字架,「特要借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來二14)。神甘心放棄自己的「榮耀」,目的是使祂百姓的靈魂蘇醒。無論是以色列人、還是非利士人,誰都不能輕慢「神的約櫃」,誰都不能用拜偶像的心思來操縱神!

         ()榮耀離開以色列了!」這是以利家一個將死的人,向眾人最坦白的一個宣告。他們不再用任何方法來遮掩自己的過犯,乃是誠誠實實承認自己的失敗。經上寫著:「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箴二十八13)

         ()約櫃被擄去了,但約櫃能保護自己,這一點事實,那些擄掠者在付上重大代價之後,就十分明白了。由於約櫃基本上是見證神自己的性情。因此,約櫃如何對付了非利士人,就絕不是那些不聖潔的以色列民所辦得到的。神為著祂的榮耀而尋找器皿,但當祂得不到合用的器皿時,祂就自己出來做事,祂如此行乃是護衛祂的見證。祂寧願讓祂的約櫃被擄去,好叫全世界的人都看見,當祂的子民中間有不聖潔的時候,祂不願意與他們聯結為一。神的性情和人的不聖潔是永遠沒有辦法融合的,特別當不聖潔發生在與祂立約的選民中間時,這種大相逕庭的情形是更加昭然若揭了。

 

叁、靈訓要義

 

【以迦博──榮耀離開以色列】

   一、屬靈的預表:

         1.「以色列人」(1):預表神的教會。

         2.「非利士人」(1):預表撒但的軍兵。

         3.耶和華的約櫃」(3):預表神的臨在和見證。

   二、屬靈爭戰失敗的原因:

         1.以色列人敗在非利士人面前」(2):神有時容許祂的子民爭戰失敗,為要顯出他們真實的光景。

         2.「以色列的長老說:我們不如將耶和華的約櫃從示羅垾到我們這裡來」(3):教會的領袖們想要利用神。

         3.「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與神的約櫃同來」(4):教會中素行不良的同工想藉機高抬、表現自己。

         4.「耶和華的約櫃到了營中,以色列眾人就大聲歡呼,地便震動」(5):無知的眾信徒被外表的運動所奮興,以為神真的在他們中間。

         5.「非利士人哪,你們要剛強,要作大丈夫,與他們爭戰」(9):血氣之勇彼此對敵,失去神同在的信徒必然失敗。

         6.「以色列人敗了,各向各家奔逃。被殺的人甚多,以色列的步兵撲倒了三萬」(10):結果潰不成軍,甚至離棄教會。

   三、屬靈爭戰失敗的影響:

         1.神的約櫃被擄去,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也都被殺了」(11):失去神的見證,能說不能行的同工遭受審判。

         2.「當日有一個便雅憫人從陣上逃跑,衣服撕裂,頭蒙灰塵,來到示羅」(12):屬靈戰爭中的倖存者,蒙羞含愧前來報信。

         3.「那人進城報信,合城的人就都呼喊起來」(13):殘餘信眾痛感傷悲。

         4.「以利就從他的位上往後跌倒,在門旁折斷頸項而死」(18):糊塗領袖抬不起頭來,生不如死。

         5.「非尼哈的妻懷孕將到產期,生了男孩子」(19~20):只能寄望於屬靈的後代。

         6.「她給孩子起名叫以迦博,她又說:榮耀離開以色列,因為神的約櫃被擄去了」(21~22):命名「以迦博」,記取失敗的教訓。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上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