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母耳記上第五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約櫃在非利士地自顯為聖】

    一、約櫃被抬進亞實突的大袞廟(1~2)

    二、偶像大袞兩次撲倒斷頭斷手(3~5)

    三、亞實突人因生瘡不願讓約櫃留在他們那裡(6~7)

    四、約櫃運至迦特引起迦特人遭殃而求遷離(8~9)

    五、約櫃送到以革倫又引起災難和騷動(10~12)

 

貳、逐節詳解

 

【撒上五1「非利士人將神的約櫃從以便以謝抬到亞實突。」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將神的櫃從以便以謝扛到亞實突。

   〔原文字義〕「非利士」移居者;「以便以謝」受助之石;「亞實突」強而有力的。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將神的約櫃從以便以謝抬到亞實突」:『神的約櫃』又稱「耶和華的約櫃」,是見證耶和華神和以色列人立約的櫃(參申三十一26);『以便以謝』是神的約櫃被擄之處(參撒上四15);『亞實突』是非利士人五大城市之一,位於地中海沿岸,耶路撒冷以西約53公里。

 

【撒上五2「非利士人將神的約櫃抬進大袞廟,放在大袞的旁邊。」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將神的櫃扛進大袞的廟,安置在大袞的旁邊。

   〔原文字義〕「大袞」魚。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將神的約櫃抬進大袞廟,放在大袞的旁邊」:『大袞』是非利士人迷信的神祇之一,主管五穀和菜蔬等農作物的護庇神;『放在大袞的旁邊』非利士人企圖藉此證明以色列的神已經被大袞征服

 

【撒上五3「次日清早,亞實突人起來,見大袞撲倒在耶和華的約櫃前,臉伏於地,就把大袞仍立在原處。」

   〔呂振中譯〕第二天亞實突人清早起來;只見大袞仆倒在永恆主的櫃前,臉伏於地;他們就把大袞立在原處。

   〔原文字義〕「撲倒」倒下,躺下;「立在原處(原文雙字)」返回,轉回(首字);立足之地,地方(次字)

   〔文意註解〕「次日清早,亞實突人起來,見大袞撲倒在耶和華的約櫃前,臉伏於地,就把大袞仍立在原處」:『撲倒臉伏於地』好像臣服膜拜的模樣。

   〔話中之光〕()非利士人在以色列人中間擄去神的約櫃,他們也知道約櫃是代表神,不過他們以為耶和華神是眾神中的一位。所以他們把約櫃抬進大袞廟裡,放在大袞的旁邊,以為這是給神的約櫃相當高的地位了,僅次於他們的大袞而已。但主卻自願為獨一無二的真神,是超乎萬有之上的神。所以祂就使大袞撲倒在祂的約櫃前,臉伏於地。叫人看見只有耶和華是神,祂是至高的神,是獨一無二的神。哦!神在這裡顯出了祂自己的榮耀。

         ()今天的信徒,應當將神的約櫃抬進我們生命之中,在心裡抵禦破壞大袞的力量。偶像就都會完全廢除。基督在我們裡面,就可完全控制,主必作成這工。在光明之中,黑暗是無法停留的。

 

【撒上五4「又次日清早起來,見大袞撲倒在耶和華的約櫃前,臉伏於地,並且大袞的頭和兩手都在門檻上折斷,只剩下大袞的殘體。」

   〔呂振中譯〕又第二天早晨、他們清早起來;又見大袞仆倒在永恆主的櫃前,臉伏於地;並且大袞的頭和兩手臂都被割斷在門限上,只剩下大袞的軀幹。

   〔原文字義〕「折斷」砍斷,剪除;「殘體」遺留,保留。

   〔文意註解〕「又次日清早起來,見大袞撲倒在耶和華的約櫃前,臉伏於地」:仍舊好像臣服膜拜的模樣。

         「並且大袞的頭和兩手都在門檻上折斷,只剩下大袞的殘體」:這次加上斬首和砍斷兩手,好像已被執行死刑,今後不能再危害別人。

   〔話中之光〕()神完全不需要祂的百姓作什麼,也不需要他們來爭戰;神乃自己出來維護祂的榮耀,叫敵人戰戰兢兢的不能不把約櫃送回以色列地去。每逢想到這裡,我們都不禁要稀奇並讚美說:「祂是獨行奇事的神」(詩七十二18)!祂可以不用任何人,而足能維持祂自己的榮耀。

         ()歷代以來,神的子民常有一種錯誤的想法,就是以為神的榮耀和見證,必須藉著人來維持。不錯,在正常的情形中誠然是如此。但在不正常的時候,神若是找不到合用的器皿,沒有人能給祂使用,祂就自己出來行作萬事,叫祂的榮耀得到彰顯。以賽亞書六十三章五節說:「我仰望,見無人幫助;我詫異,沒有人扶持。所以我自己以膀臂為我施行拯救,我的列怒將我扶持。」這話,就是說出神自己出來,維持祂的榮耀。

         ()神藉這個行動顯明,只有耶和華是獨一永活的真神;除祂以外,再無別神;許多人所不認識而來崇拜的,都不過是虛假的偶像而已。哦!神一直向人顯示祂自己的榮耀,就是要叫人離棄這些虛妄,歸向神,服侍那又真又活的神。

 

【撒上五5「因此,大袞的祭司和一切進亞實突大袞廟的人,都不踏大袞廟的門檻,直到今日。」

   〔呂振中譯〕因此在亞實突、大袞的祭司和一切進大袞廟的人、直到今日、都不踐踏大袞的門限。

   〔原文字義〕「踏」踩踏。

   〔文意註解〕「因此,大袞的祭司和一切進亞實突大袞廟的人,都不踏大袞廟的門檻,直到今日」:『不踏大袞廟的門檻』一種迷信的宗教習俗(參番一9)

   〔話中之光〕()剛硬的人心雖然目睹了神的工作,卻依然執迷不悟地拜偶像。現代人因信科學而重視理性和經驗,他們之所以不信神,並不是因為看不到神的超自然神蹟,或傳講福音的聲音過於微弱,乃因他們已剛硬的心和不肯相信神的態度。

 

【撒上五6「耶和華的手重重加在亞實突人身上,敗壞他們,使他們生痔瘡。亞實突和亞實突的四境都是如此。」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手重重地擊打亞實突人,使他們淒涼,用鼠疫皰〔或譯:痔瘡〕擊打他們,打亞實突和它的四境。

   〔原文字義〕「重重加在」沉重,有份量;「敗壞」荒涼,喪膽;「痔瘡(原文雙字)」痔瘡,腫瘤(首字);丘陵,圖堆(次字);「四境」邊界,疆域。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手重重加在亞實突人身上,敗壞他們,使他們生痔瘡」:『耶和華的手』表示下面發生的情況乃出於神;『敗壞』指嚴重的毀壞;『生痔瘡』並非通常的痔瘡,原文字根是「腫脹」,指腫塊或潰瘍,當時非利士各城市正患鼠禍(參撒上六5),故這些患者的潰瘍可能指腺鼠疫的症狀。

         「亞實突和亞實突的四境都是如此」:意指情蔓延,到處為患。

   〔話中之光〕()神像的撲倒與跌毀(3~4)只是表面的、象徵的。神的全能表現在偶像和偶像後面的力量做不到的事上。本節的惡瘡可能是一種與鼠患同來的瘟疫。神行事按自己的旨意,人不能勉強祂;可也不容非利士人誇耀自己的神,並奪去代表耶和華神的約櫃。

         ()神藉著連續懲罰褻瀆神的非利士人,顯明自己不是他們的俘虜,乃是以公義懲罰他們的審判者。神願意以恩惠和慈愛與榮耀自己的百姓相交,但對向神的榮耀挑戰的人,也會予以徹底的還擊(參林前一18)。因此與其說非利士人獲取了約櫃這一戰利品,倒不如說請來了死亡和疾病。若不曾有悔改和愛神的心,卻欲藉著宗教行為竊取物質上的豐富,他所得到的一切均不是與他「有益」的,只能招來神的懲罰(參路十二13~21)。聖徒最需要的就是與神和好的生活。

         ()非利士人雖然親眼看到,以色列人的神大大地勝過他們的大袞神像,卻不依照所得真知去行,直到遭災的時候才懼怕。現代人也是一樣,只有到遭受痛苦時,才去回應聖經真理。

 

【撒上五7「亞實突人見這光景,就說:“以色列神的約櫃不可留在我們這裡,因為祂的手重重加在我們和我們神大袞的身上。”」

   〔呂振中譯〕亞實突人見這光景,就說:『以色列神的櫃不可留在我們中間,因為他的手重重地擊打我們和我們的神大袞。』

   〔原文字義〕「重重加在」使困難,使苛刻。

   〔文意註解〕「亞實突人見這光景,就說:以色列神的約櫃不可留在我們這裡,因為祂的手重重加在我們和我們神大袞的身上」:亞實突人經歷了前所未見的災情,認定是出於以色列人的神,因此要求將約櫃移開。

 

【撒上五8「就打發人去請非利士的眾首領來聚集,問他們說:“我們向以色列神的約櫃應當怎樣行呢?”他們回答說:“可以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運到迦特去。”於是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運到那裡去。」

   〔呂振中譯〕他們就打發人去把非利士的眾霸主聚集到他們那裏,說:『我們要怎樣處置以色列神的櫃呢?』他們說:『讓以色列神的櫃轉運到迦特去吧』;於是將以色列神的櫃轉運到迦特去。

   〔原文字義〕「迦特」酒醡。

   〔文意註解〕「就打發人去請非利士的眾首領來聚集,問他們說:我們向以色列神的約櫃應當怎樣行呢?」:『非利士的眾首領』即指非利士五大城市的首領,他們聯合商議管治非利士全境;『以色列神的約櫃』此次聚集商議的主題,就是如何處裡他們所擄獲的約櫃。

         「他們回答說:可以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運到迦特去。”於是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運到那裡去」:『他們回答』指五大首領商議的結論;『迦特』是非利士五城之一,位於亞實突東南約20公里,這城裡沒有大袞廟。非利士的眾首領可能認為以色列的神發怒,是因為大袞的原因,所以把約櫃運到沒有大袞廟的迦特試一試。

   〔話中之光〕()為什麼要將神的約櫃運到迦特去呢?第一,可以叫亞實突人的心情安定下來,不至於那麼驚慌害怕。第二,把約櫃運到迦特以後,看看亞實突的災情有無改變。或者這些災禍是出於偶然的。他們這樣作,是因為他們不信的噁心。今天人對於世界難處的解決,也是在那裡研究辦法,並不曉得信靠神。他們只知道想辦法和籌算,並沒有將世界的難題解決于萬一。

         ()可憐有許多神的兒女,雖然相信有神,卻不信靠神,行事與世人一樣,天天在那裡用頭腦想辦法,弄花樣,盼望能解決他們的難處,但這許多新辦法的發明,不過是信心軟弱的表現,也是對主缺少真認識的敗露。基督徒唯一的辦法,就是信靠神。主耶穌說:「我就是辦法(道路)。」(約十四6)神的兒女必須知道,主耶穌就是我們唯一的辦法。

 

【撒上五9「運到之後,耶和華的手攻擊那城,使那城的人大大驚慌,無論大小都生痔瘡。」

   〔呂振中譯〕轉運到了以後,永恆主的手攻擊那城,那城非常紛亂驚慌;又擊打那城的人、無論大小都暴露了鼠疫皰〔或譯:痔瘡〕。

   〔原文字義〕「攻擊」擊打,懲罰;「大大(原文雙字)」極度地,非常地(首字);巨大的(次字);「驚慌」騷動,擾亂。

   〔文意註解〕「運到之後,耶和華的手攻擊那城,使那城的人大大驚慌,無論大小都生痔瘡」:『大大驚慌』指引起極大的騷動;『無論大小』指全體居民,無一例外;『都生痔瘡』請參閱6節註解。

   〔話中之光〕()他們將約櫃運到迦特以後,不僅在亞實突的災情並沒有減輕,而且災禍臨到了迦特。從這裡就可以看見,他們所想出來的辦法,毫無用處;因為他們所遭遇的災難,不是出於偶然,乃是神的手擊打他們。神主宰這一種災病臨到他們身上,是要他們學習敬畏祂。

 

【撒上五10「他們就把神的約櫃送到以革倫。神的約櫃到了,以革倫人就喊嚷起來說:“他們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運到我們這裡,要害我們和我們的眾民。”」

   〔呂振中譯〕他們就把神的櫃送到以革倫;神的櫃到了以革倫,以革倫人就喊叫起來,說:『他們將以色列神的櫃轉運到我們這裏,要害死我們和我們的眾民了。』

   〔原文字義〕「以革倫」移民,連根拔起;「喊嚷」哀號,呼喊;「害」殺害,處死。

   〔文意註解〕「他們就把神的約櫃送到以革倫。神的約櫃到了,以革倫人就喊嚷起來說」:『以革倫』是非利士五大城市中最北方的一座;『喊嚷起來』含有驚恐、呼叫求助的意思。

         「他們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運到我們這裡,要害我們和我們的眾民」:『要害我們』他們認為約櫃的到來,對他們只有帶來災害。

 

【撒上五11「於是打發人去請非利士的眾首領來,說:“願你們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送回原處,免得害了我們和我們的眾民。”原來神的手重重攻擊那城,城中的人有因驚慌而死的;」

   〔呂振中譯〕於是打發人去把非利士人的眾霸主聚集了來,說:『把以色列神的櫃送走吧,使它回原處去,免得害死了我們和我們的眾民』;這是因為神的手加在那裏極重了,致人於死的驚慌紛亂佈滿了全城。

   〔原文字義〕「送回原處(原文三字)」打發,送走(首字和末字);返回,轉回(次字);「重重(原文雙字)」極度地,非常地(首字);沉重,有份量(次字);「攻擊」(原文無此字);「驚慌」騷動,擾亂。

   〔文意註解〕「於是打發人去請非利士的眾首領來,說:願你們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送回原處,免得害了我們和我們的眾民」:『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送回原處』亦即送回到以色列人的境內。

         「原來神的手重重攻擊那城,城中的人有因驚慌而死的」:『城中的人有因驚慌而死的』按原文的意思是「因為致人於死的恐怖,已經佈滿了全城。

 

【撒上五12「未曾死的人都生了痔瘡。合城呼號,聲音上達於天。」

   〔呂振中譯〕未曾死的人都被鼠疫皰〔或譯:痔瘡〕擊打;那城呼救聲上達於天。

   〔原文字義〕「合城」城市,興奮;「呼號」呼求幫助;「上達」上升,攀登。

   〔文意註解〕「未曾死的人都生了痔瘡。合城呼號,聲音上達於天」:『都生了痔瘡』請參閱6節註解;『聲音上達於天』形容人們呼號求助的情況,極其嚴峻。

   〔話中之光〕()本章記載了兩個事件:(1)大袞廟裡發生的神秘事件(1~5)(2)神的震怒降在約櫃所移到的城邑(6~12)。通過這些事件表明:(1)神決不是在人的武力面前受挫的無能的神(2)神必然要恢復自己虧損的榮耀(參詩七十六10)(3)世界上沒有可以超越神的力量的存在(參詩一百四十八13)(4)神的臨在對義人意味著救贖和喜樂(參太一23),但對惡人卻意味著審判和震怒。

         ()神的計畫是讓以色列人「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十九6);但是,神也是「獨行奇事的耶和華」(詩七十二18),祂的計畫並不倚賴於不可靠的人。當人不能跟上神的計畫、不肯彰顯神的榮耀的時候,神就任憑人失敗,好像羞辱了祂的名,然後神就親自來榮耀自己的名,叫百姓從黑暗中蘇醒過來。神要讓我們看到:雖然神的百姓會失敗,但神永遠是得勝的神,因為神就是得勝、神就是榮耀,祂不倚靠人的得勝來顯明祂的得勝,也不倚靠人的行為來彰顯祂的榮耀,卻要我們憑信心去支取祂的得勝(參約壹五4)、進入祂的榮耀(參來二10)

         ()神雖然用失敗來管教自己的百姓,但絕不允許自己的名被仇敵褻瀆(賽四十二11),所以神宣告說:「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假神」(賽四十二11)。今天,當世界越來越離棄神的時候,神可能也會允許仇敵暫時得逞,甚至倡狂一時;但神必會伸出大能的膀臂來顯明祂的榮耀,讓褻瀆祂的仇敵知道:「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六7)

 

叁、靈訓要義

 

【約櫃自顯為聖】

   一、在亞實突的大袞廟(1~5)

         1.非利士人將神的約櫃抬進大袞廟,放在大袞的旁邊」(2):貶低以色列神的地位,視同大袞的侍從,藉此羞辱祂。

         2.「次日清早,亞實突人起來,見大袞撲倒在耶和華的約櫃前,臉伏於地」(3):顯示萬膝必向祂跪拜(參賽四十五23)

         3.「就把大袞仍立在原處。又次日清早起來,見大袞撲倒在耶和華的約櫃前,臉伏於地,並且大袞的頭和兩手都在門檻上折斷,只剩下大袞的殘體」(3~4):萬神之神判定偶像假神沒有存在的價值。

         4.「因此,大袞的祭司和一切進亞實突大袞廟的人,都不踏大袞廟的門檻,直到今日」(5)

   二、在非利士三座城(6~12)

         1.耶和華的手重重加在亞實突人身上,敗壞他們,使他們生痔瘡。亞實突和亞實突的四境都是如此」(6):以生腫瘤潰瘍攻擊亞實突一帶的人。

         2.「非利士的眾首領可以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運到迦特去。運到之後,耶和華的手攻擊那城,使那城的人大大驚慌,無論大小都生痔瘡」(8~9):迦特城無論大小都生腫瘤潰瘍。

         3.「他們就把神的約櫃送到以革倫。神的手重重攻擊那城,城中的人有因驚慌而死的;未曾死的人都生了痔瘡」(10~12):以革倫合城的人籠罩在死亡的恐怖中,未死的人都生腫瘤潰瘍。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上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