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母耳記上第六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非利士人送回約櫃】

    一、商議如何將約櫃送回原處(1~9)

    二、用牛車將約櫃送回到伯示麥(10~18)

    三、伯示麥人因擅觀約櫃被擊殺(19~21)

 

貳、逐節詳解

 

【撒上六1「耶和華的約櫃在非利士人之地七個月。」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櫃在非利士人鄉間七個月。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約櫃在非利士人之地七個月」:『地』指野地、鄉間,暗示約櫃後來被放在偏僻的鄉村,而非保存在人們所聚集的城市。

   〔話中之光〕()約櫃停留在外邦人之地非利士的期間,非利士和以色列均遭遇了苦難。許多非利士百姓因疫病而喪生,以色列則因失去約櫃,而經歷靈性上的混亂和彷徨。當聖徒未能正確事奉神的時候,平安和諧的生活將被打亂。

         ()約櫃在外邦人中彰顯了祂的榮耀,但神的百姓卻似乎沒有什麼感覺,也沒有努力想方法來取回約櫃。但非利士人卻受夠了,自己千方百計地「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送回去」(3)。而神能讓非利士人自己把約櫃送回去,將來也能興起體貼神心意的大衛,立志「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詩一百三十二3~5)

 

【撒上六2「非利士人將祭司和占卜的聚了來,問他們說:“我們向耶和華的約櫃應當怎樣行?請指示我們用何法將約櫃送回原處。”」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把祭司和占卜者叫了來,說:『我們要怎樣處置永恆主的櫃呢?請讓我們知道須要用甚麼法子將櫃送回原處去。』

   〔原文字義〕「指示」認識,知道,分辨。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將祭司和占卜的聚了來,問他們說:“我們向耶和華的約櫃應當怎樣行?請指示我們用何法將約櫃送回原處」:『祭司和占卜的』指偶像假神的祭司和占星家、占卜者、靈媒、巫師等;非利士人先前用政治的辦法──眾首領(參撒上五11)失效後,現在改用宗教的辦法。

   〔話中之光〕()約櫃歸還事件證明神沒有離棄以色列人,仍眷顧他們的事實。須知,約櫃的歸回完全靠的是神的能力和主權,其中絲毫沒有以色列人的努力和功勞。

         ()為了送走約櫃,最初非利士人是「請非利士的眾首領來」(撒上五11),採用政治的方法;現在「非利士人將祭司和占卜的聚了來」,採用宗教的方法。沒有被神揀選的人,表面上也會懼怕,但絕不會甘心投靠神,而是用各種政治、宗教的方法來拒絕神,對神敬而遠之,「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也不感謝祂。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羅一21)

 

【撒上六3「他們說:“若要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送回去,不可空空地送去,必要給祂獻賠罪的禮物,然後你們可得痊癒,並知道祂的手為何不離開你們。”」

   〔呂振中譯〕他們說:『若要將以色列神的櫃送走,你們不可空空送去,總要將賠罪禮物還給他,然後能得醫好,也能知道他的手為甚麼沒有離開你們。』

   〔原文字義〕「空空地」徒勞地,無實質地;「獻(原文雙同字)」返回,轉回;「賠罪的禮物」罪咎,贖愆祭;「痊癒」醫治,痊癒。

   〔文意註解〕「他們說:若要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送回去,不可空空地送去,必要給祂獻賠罪的禮物」:『獻賠罪的禮物』指為贖罪愆而獻的禮物。

         「然後你們可得痊癒,並知道祂的手為何不離開你們」:『祂的手為何不離開你們』按原文可另譯「你們就得贖」(參閱七十士譯本)

   〔話中之光〕()他們相當接近律法的規定。聖經多處記載神使用尚未得救的外邦人所具有的知識和經驗,來彰顯自己的旨意(參創二十9;二十一22~23;二十四50~51;民二十三7~1018~24;亞一1~4)。神甚至駕馭和治理不信之人的心和嘴唇,證明神是萬物的根源和統治者(羅一20;十一36)

         ()這是迦南宗教對災禍的正常反應。非利士人以為災禍源自他們眾神的憤怒。他們知道奪取約櫃是罪,現在想盡方法討好以色列人的神。占卜(2)乃是想知道獻上何種禮物可以使耶和華息怒,但是他們所獻上的──金痔瘡與金老鼠的像,並不是神律法之中所規定的贖罪祭物(參利14~71~10)。世人總愛以自己的方法來供奉神,卻不依照神的法則來事奉祂。

         ()他們認為應當向神「獻賠罪的禮物。」從這一句話我們看見,人天然的觀念是有罪的感覺的,但這一種感覺是天然的,不是由於聖靈的光照而有的。我們必須認識何辨別,認罪有兩種不同的源頭:天然的和屬靈的。凡處於天然的認錯,往往只看見自己的行為不對,這一個看見,大都是由於犯罪所報應而有的;但出於聖靈的關照,乃是看見他這個人的生活動作得罪了神,可能他所犯的罪尚未遭報應,但因聖靈的光照和感動,他就覺得如何得罪了這一位神,因而流淚哀慟,一心悔改歸向神。我們必須知道出乎天然觀念的認罪,一點屬靈的價值都沒有正如非利士人的賠罪,乃是出於天然的思想,是不會得到赦罪之恩的。

 

【撒上六4「非利士人說:“應當用什麼獻為賠罪的禮物呢?”他們回答說:“當照非利士首領的數目,用五個金痔瘡,五個金老鼠,因為在你們眾人和你們首領的身上都是一樣的災。」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說:『我們要還給他的應當是甚麼樣的賠罪禮物呢?』他們說:『要照非利士人霸主的數目、用五個金鼠疫皰〔或譯:痔瘡〕、五個金老鼠,因為你們眾人和你們的霸主們都遭遇了一樣的疫災。

   〔原文字義〕「痔瘡(原文雙字)」痔瘡,腫瘤(首字);丘陵,土堆(次字);「災」瘟疫,傳染病。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說:應當用什麼獻為賠罪的禮物呢?」:『用什麼』指禮物的種類和數量。

         「他們回答說:當照非利士首領的數目,用五個金痔瘡,五個金老鼠,因為在你們眾人和你們首領的身上都是一樣的災」:『非利士首領的數目』即指五個;『痔瘡』指腫塊形狀之物(參撒上五6註解);『老鼠』指田鼠(5)

   〔話中之光〕()他們以為禮物可以轉消神的怒氣,以為禮物可以賠償神的損失。這就是世人所說的將功贖罪,要靠自己行善得救。其實他們所獻的那一點禮物——五個金痔瘡,五個金老鼠,怎能贖回他們所犯的那麼重大不信不虔的罪吧!人無法靠自己的行為得救,只有聖靈光照,真切認罪悔改,信靠主耶穌作救主,才能得到完全的拯救。

 

【撒上六5「所以,當製造你們痔瘡的像和毀壞你們田地老鼠的像,並要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或者祂向你們和你們的神,並你們的田地,把手放輕些。」

   〔呂振中譯〕所以要製造你們的鼠疫皰〔或譯:痔瘡〕的像、和那毀壞你們的地的老鼠的像;並要將榮耀歸與以色列的神,或者他的手會向你們跟你們的神和田地放輕些。

   〔原文字義〕「毀壞」毀滅,破壞,敗壞;「放輕些」少量,微不足道。

   〔文意註解〕「所以,當製造你們痔瘡的像和毀壞你們田地老鼠的像,並要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指敬重以色列神的約櫃。

         「或者祂向你們和你們的神,並你們的田地,把手放輕些」:『向你們』指使患腫瘤;『你們的神』指大袞之類(參撒上五2);『你們的田地』指田鼠為患,導致穀物產量減少;『把手放輕些』意指神懲罰的程度減輕。

   〔話中之光〕()「要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他們只因看見神大能的手重重的加在他們身上,就不能不將榮耀歸給神,他們的動機不對。他們並沒有看見這位榮耀的神向他們顯現,他們只是求脫離神的刑罰,不曉得尋求神的自己。

 

【撒上六6「你們為何硬著心像埃及人和法老一樣呢?神在埃及人中間行奇事,埃及人豈不釋放以色列人,他們就去了嗎?」

   〔呂振中譯〕你們的心為甚麼固執、像埃及人和法老那樣固執呢?神作弄了埃及人,埃及人不是還要把以色列人放走麼?

   〔原文字義〕「硬著」沉重,有份量;「行奇事」嚴格行事;「釋放」打發,送走。

   〔文意註解〕「你們為何硬著心像埃及人和法老一樣呢?神在埃及人中間行奇事,埃及人豈不釋放以色列人,他們就去了嗎?」:『硬著心』指頑梗剛硬的心;『像埃及人和法老一樣呢?』指對待以色列人的態度一模一樣;『神在埃及人中間行奇事』指神在埃及所降的時災;『豈不釋放以色列人,他們就去了嗎?』意指最後還是屈服了。

   〔話中之光〕()非利士人的祭司和占卜的勸非利士的首領們不要和以色列的神作對,而以色列人卻不懂得順服自己的神。這正是:「主要借異邦人的嘴唇和外邦人的舌頭對這百姓說話」(賽二十八11)

         ()神總是通過人們可以理解的方式方法對人講話。隨後的事件證實了神是按照非利士人已經得到的亮光對待他們,而不是按照他們沒有的亮光對待他們(參林後八12)

         ()連外邦人也能從以色列人的歷史中得到一些教訓,我們屬神的信徒,怎可不從聖經得到警戒與教訓呢?「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林前十11)

 

【撒上六7「現在你們應當造一輛新車,將兩隻未曾負軛、有乳的母牛套在車上,使牛犢回家去,離開母牛。」

   〔呂振中譯〕現在你們要把一輛新車豫備下來,將兩隻未曾負軛正在餵奶的母牛套在車上,使牛仔離開母牛回家去。

   〔原文字義〕「負」舉起,使上升;「套」束起,綁住。

   〔文意註解〕「現在你們應當造一輛新車,將兩隻未曾負軛、有乳的母牛套在車上,使牛犢回家去,離開母牛」:『造一輛新車』指從未被人使用過,以表對神的尊敬;『未曾負軛』指未曾拉過車,不知前面的道路何去何從;『有乳的母牛』指尚在乳養幼犢的母牛,其母性令牠捨不得與幼犢分開,故通常不肯被主人驅役。

   〔話中之光〕()律法規定,約櫃必須由利未支派的哥轄子孫抬著(參民四15)。他們的作法又違背了律法,但神容忍了非利士人的這些過錯,沒有再次懲罰他們,因為他們是外邦人,不曉得以色列的律法。

 

【撒上六8「把耶和華的約櫃放在車上,將所獻賠罪的金物裝在匣子裡放在櫃旁,將櫃送去。」

   〔呂振中譯〕你們要把永恆主的櫃放在車上,將所要還給他做賠罪禮物的金器裝在匣子裏,放在櫃旁、將櫃打發走。

   〔原文字義〕「匣子」器皿,器具。

   〔文意註解〕「把耶和華的約櫃放在車上,將所獻賠罪的金物裝在匣子裡放在櫃旁,將櫃送去」:『賠罪的金物』指五個金痔瘡和五個金老鼠(4);『匣子』指存放禮物的車廂,暗示非利士人不敢打開約櫃窺視內容,故另作裝禮物的匣子。

   〔話中之光〕()把耶和華的約櫃放在車上,」完全違背了神的律法,律法規定約櫃必須由利未支派的哥轄子孫抬著(參民四15)。但神並沒有責備他們。相反,神卻嚴厲地審判了違背律法的以色列的伯示麥人(19)或烏撒(參撒下六6~7)。由此可知,因無知而犯罪和蓄意犯罪之間有巨大的差距(參太二十三13~36;路十二47~48)

         ()非利士人從未揭開約櫃也沒有查看它的內部,從而比接回約櫃的祭司城伯示麥的人們所做的顯出了更大的尊敬。有多少次神都帶著極大的關切查看名義上的基督徒對聖物缺乏尊敬的表現啊。有多少次外邦人都通過對超自然現象表示的態度使基督徒們相形見絀啊!看來這些金制奉獻物是被小心地放在某種錢袋或包裡的,可以被安全地固定在抬約櫃的杠子上或遮蓋它的罩布上。

 

【撒上六9「你們要看看:車若直行以色列的境界到伯示麥去,這大災就是耶和華降在我們身上的;若不然,便可以知道不是祂的手擊打我們,是我們偶然遇見的。”」

   〔呂振中譯〕然後看看;它如果按到它境界的路向上伯示麥去,那就是永恆主將這大災禍降在我們身上的;若不然,我們便可以知道不是他的手擊打我們;那是我們偶然遇見的。』

   〔原文字義〕「直行(原文雙字)」上升,攀登(首字);路,道路(次字);「伯示麥」太陽之家,太陽神殿;「大」巨大的;「擊打」擊打,伸出,碰觸;「偶然」意外事故,機遇;「遇見」發生,出現。

   〔文意註解〕「你們要看看:車若直行以色列的境界到伯示麥去,這大災就是耶和華降在我們身上的;若不然,便可以知道不是祂的手擊打我們,是我們偶然遇見的」:『直行』指牛車沿著大道前進,不偏左右;『伯示麥』位於的中段,是屬於以色列的邊城,猶大支派轄境、劃歸利未人(參書二十一16);『這大災』指非利士人所患腫瘤疫病和田鼠過多;『偶然遇見』指意外引起的自然災禍。

   〔話中之光〕()非利士人承認以色列的神,但是只把祂看作許多神祇之一,並向祂求好處。這種觀念令他們不理會神的規定,不願專一敬拜祂。許多人也以這種方式「敬拜」神,他們只把祂看作成功的踏腳石,其實神遠不止於此──祂是人生命的源頭。

         ()他們想出這樣的方法,乃是要試探神,這是出於他們不信的噁心。哦!非利士人人雖然看見了耶和華的約櫃,並且看見了著約櫃所顯出來的全能,但他們仍然不認識神。這是因為他們存著一個不信的噁心,所以神就沒有辦法向他們顯現,賜恩給他們,但願我們都效法亞伯拉罕的信,他在沒有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裡得堅固,降榮耀歸給神(參羅四18~20)

 

【撒上六10「非利士人就這樣行,將兩只有乳的母牛套在車上,將牛犢關在家裡,」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就這樣行,他們將兩隻餵奶的母牛套在車上,把牛仔關在家裏;

   〔原文字義〕「有乳的」餵奶,哺乳。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就這樣行,將兩只有乳的母牛套在車上,將牛犢關在家裡」:『牛犢關在家裡』意指使母牛和吃奶的幼犢分開。

 

【撒上六11「把耶和華的約櫃和裝金老鼠並金痔瘡像的匣子都放在車上。」

   〔呂振中譯〕將永恆主的櫃放在車上,也放上匣子跟金老鼠和它們的鼠疫皰的像。

   〔原文字義〕「放在」放置,設立。

   〔文意註解〕「把耶和華的約櫃和裝金老鼠並金痔瘡像的匣子都放在車上」:『金痔瘡像』指打造成腫瘤樣子的金塊。全節請參閱8節註解。

 

【撒上六12「牛直行大道,往伯示麥去,一面走一面叫,不偏左右。非利士的首領跟在後面,直到伯示麥的境界。」

   〔呂振中譯〕牛在路上、按到伯示麥的路向、在一條大路上直直地走,一面走一面叫,不偏於右,也不偏於左;非利士的霸主們在後面跟着走、直到伯示麥的境界。

   〔原文字義〕「直」直走,筆直;「偏」轉變方向。

   〔文意註解〕「牛直行大道,往伯示麥去,一面走一面叫,不偏左右。非利士的首領跟在後面,直到伯示麥的境界」:『一面走一面叫』指母牛被迫離開小牛,不情願地悲叫著往前走,顯然有一股無形的力量,使牠們不得不直行大道;『非利士的首領跟在後面』目的是在觀察證實他們所遭遇的,是出於神或是偶然(9)

   〔話中之光〕()雖然神的百姓丟了約櫃,也不努力取回約櫃,但神卻對不爭氣的百姓不離不棄,親自引導母牛前往伯·示麥,向陷入黑暗中的百姓顯明了恩典:「耶和華必不丟棄祂的百姓,也不離棄祂的產業」(詩九十四14)

         ()如果神可以使母牛的動作在祂的管理之下,我們豈不明白?所有的人在一切的環境,都可循著神的旨意,甚至在無意中都受引導,抬著約櫃向前走。魚可含著稅銀(參太十七27),驢駒可以等著救主,供祂趨策(參可十一7)。那拿著水壺的人帶他們上小樓(參可十四13~15)。羅馬兵丁可使保羅達成福音的使命,在羅馬的市中心,為主宣講福音,並沒有人禁止(參徒二十八31)

         ()這裡有幾件事很明顯是出於神的管理:(1)「牛直行大道」,因為有看不見的神在管理。今天祂也能使我們走在光明的正路上面;(2)往伯示麥去」,當然這也是神在暗中的引領。我們雖然愚蒙無知,但神能引領我們,使我們向著正確的目標奔跑;(3)「一面走,一面叫」,沒有人催趕活鞭策,明顯的這也是神的能力顯在牠們的身上,叫牠們歡呼著前進,並叫人知道如何走在正路上面。主的能力在我們的身上也是這樣帶領我們;(4)「不偏左右」,更顯出神的約束和管治。許多人因為不肯服在神大能的手下,接受神的管治,以致偏離了正路;(5)「直到伯示麥的境界」就站住了,這更明顯的告訴我們是出於神的管理,主要牠走,牠就走;主要牠停,牠就停。沒有太過,也沒有不及。

         ()這些榮耀的事實,真使我們滿心敬拜!我們的神對待我們,也是這樣;處處照顧、事事體貼、晝夜無措的在引領我們。如果我們肯來負祂的扼,隨祂的意思而調度,我們定規在一切大小事上,看見祂愛的奇跡。但願我們因著神的管治來讚美歌頌祂!

 

【撒上六13「伯示麥人正在平原收割麥子,舉目看見約櫃,就歡喜了。」

   〔呂振中譯〕伯示麥人正在山谷中收割麥子;他們一舉目,就看見約櫃,並且歡歡喜喜地觀看着。

   〔原文字義〕「平原」平原,低地,山谷。

   〔文意註解〕「伯示麥人正在平原收割麥子,舉目看見約櫃,就歡喜了」:『平原』指低地或山谷,伯示麥位於梭烈谷的中段,故平原指谷中的平坦之處;『收割麥子』指收割小麥,大約在陽曆五、六月間。

 

【撒上六14「車到了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就站住了。在那裡有一塊大磐石,他們把車劈了,將兩隻母牛獻給耶和華為燔祭。」

   〔呂振中譯〕車到了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就在那裏站住;在那裏有一塊大石頭;他們就把車木頭劈開,將兩隻母牛做燔祭獻上與永恆主。

   〔原文字義〕「站住」停止,不動;「劈了」劈開,破開;「燔祭」火祭,上升。

   〔文意註解〕「車到了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就站住了。在那裡有一塊大磐石,他們把車劈了,將兩隻母牛獻給耶和華為燔祭」:『伯示麥人約書亞』其身分無法考證,伯示麥人可指利未人或猶大等其他支派的人,但利未人在正常的情況下,並不從事農耕;『他們』指住在伯示麥的利未人,獻祭的工作當由利未人祭司負責;『把車劈了』指將新車劈成柴;『兩隻母牛』根據摩西律法,燔祭的祭牲必須是公牛犢或是公羊(參利一310),不可用母牛;『燔祭』指整個祭物須在祭壇上經過火燒,使馨香之氣上升,全部獻給神。

   〔話中之光〕()母牛拉車直行而停在「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是頗使人驚奇的事情。神甚至通過母牛彰顯了自己的旨意,得著了榮耀。聖徒當反省自己,是否在言行舉止之間彰顯了神的榮耀(參書一7~9;詩一1~3)

 

【撒上六15「利未人將耶和華的約櫃和裝金物的匣子拿下來,放在大磐石上。當日伯示麥人將燔祭和平安祭獻給耶和華。」

   〔呂振中譯〕利未人把永恆主的櫃和附帶的匣子、裏面裝金器的、拿下來,放在大石頭上;那一天伯示麥人獻上燔祭,又宰獻了別的祭給永恆主。

   〔原文字義〕「平安祭」獻祭,感恩。

   〔文意註解〕「利未人將耶和華的約櫃和裝金物的匣子拿下來,放在大磐石上。當日伯示麥人將燔祭和平安祭獻給耶和華」:『平安祭』表明獻祭者對神的感恩,虔敬與奉獻,並藉此顯明神與人及人與鄰舍的和諧關係。

 

【撒上六16「非利士人的五個首領看見,當日就回以革倫去了。」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的五個霸主看見,就在那一天回以革倫去了。

   〔原文字義〕「以革倫」移民,連根拔起。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的五個首領看見,當日就回以革倫去了」:『以革倫』非利士五大城市之一,位於伯示麥的西面,梭烈谷南方約4公里

 

【撒上六17「非利士人獻給耶和華作賠罪的金痔瘡像就是這些:一個是為亞實突,一個是為迦薩,一個是為亞實基倫,一個是為迦特,一個是為以革倫。」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所還給永恆主做賠罪禮物的金鼠疫皰、就是以下這些:亞實突有一個,迦薩有一個,亞實基倫有一個,迦特有一個,以革倫有一個;

   〔原文字義〕「亞實突」強而有力的;「迦薩」強壯;「亞實基倫」邪惡的火,我將被衡量;「迦特」酒醡;「以革倫」移民,連根拔起。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獻給耶和華作賠罪的金痔瘡像就是這些:一個是為亞實突,一個是為迦薩,一個是為亞實基倫,一個是為迦特,一個是為以革倫」:非利士五大城市,亞實突、迦薩、亞實基倫位於地中海沿岸,亞實突在最北面,迦薩在最南面,亞實基倫在中間;迦特、以革倫位於非利士地的內陸,迦特在以革倫的南面。

 

【撒上六18「金老鼠的數目是照非利士五個首領的城邑,就是堅固的城邑和鄉村,以及大磐石。這磐石是放耶和華約櫃的,到今日還在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

   〔呂振中譯〕還有金老鼠、是照那屬五霸主的、非利士人眾城市的數目,無論是有堡壘的城或是鄉下人的小村子、以及那大石頭〔傳統:草場〕,就是他們將永恆主的櫃安放在那上頭的;直到今日、那石頭還在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

   〔原文字義〕「堅固的」堡壘,要寨。

   〔文意註解〕「金老鼠的數目是照非利士五個首領的城邑,就是堅固的城邑和鄉村,以及大磐石。這磐石是放耶和華約櫃的,到今日還在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以及大磐石』有如下幾種不同的解釋:(1)有人認為是抄寫錯誤,大磐石是安放約櫃的,位於以色列境內,不是非利士的領土;(2)另譯「及於(even unto)大磐石」,指非利士的境界靠近安放磐石的大磐石;(3)「以及大磐石(eben)另譯「以及偉大的亞伯(abel)」,指參與移動約櫃的人們。

 

【撒上六19「耶和華因伯示麥人擅觀祂的約櫃,就擊殺了他們七十人,那時有五萬人在那裡(原文作“七十人加五萬人”)。百姓因耶和華大大擊殺他們,就哀哭了。」

   〔呂振中譯〕但是耶哥尼雅的兒子們看見永恆主的櫃時候不和伯示麥人一同歡樂,永恆主就擊殺了他們七十個人〔以下有「有五萬人」數字不譯〕;因為永恆主大大擊殺了眾民,眾民就哀悼。

   〔原文字義〕「擅觀」察看,凝視;「擊殺」打擊,殘殺。

   〔文意註解〕「耶和華因伯示麥人擅觀祂的約櫃,就擊殺了他們七十人,那時有五萬人在那裡」:『擅觀祂的約櫃』約櫃是神同在的表徵,人不可挨近,不可窺看(參民四20);『七十人』小字作「七十人加五萬人」,數目太大,約相當於伯示麥全部人口,按照原文僅併列兩種數目字,中間沒有連接詞,故仍以解作「五萬人中的七十人」較為合理。

         「百姓因耶和華大大擊殺他們,就哀哭了」:『大大擊殺』指七十人死於瞬間。

   〔話中之光〕()非利士人是沒有律法的外邦人,他們按著自己的方式送回約櫃,神並沒有懲罰他們。但神卻嚴厲地懲罰了違反律法的伯·示麥人,因為伯·示麥人是熟悉律法的以色列人:「僕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卻不預備,又不順他的意思行,那僕人必多受責打;惟有那不知道的,做了當受責打的事,必少受責打;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托誰,就向誰多要」(路十二47~48)

         ()其實也不能說伯示麥人不歡迎約櫃歸來,但是他們似乎就是缺少了敬畏。高興之餘,失了敬畏的心,就任自己好奇的心左右,終究是導致了悲劇。我們是否對神存有敬畏之心呢?

 

【撒上六20「伯示麥人說:“誰能在耶和華這聖潔的神面前侍立呢?這約櫃可以從我們這裡送到誰哪裡去呢?”」

   〔呂振中譯〕伯示麥人說:『在永恆主這神聖的神面前、誰能站立得住呢?我們要把他從我們這裏送上哪裏去呢?』

   〔原文字義〕「聖潔的」聖潔的,神聖的;「侍立」侍立,站立。

   〔文意註解〕「伯示麥人說:誰能在耶和華這聖潔的神面前侍立呢?這約櫃可以從我們這裡送到誰哪裡去呢?」:伯示麥人因此畏懼看守神的約櫃,盼望送到別處。

   〔話中之光〕()非利士人把約櫃看作災禍,現在伯·示麥人也把約櫃看作災禍,不肯順服的百姓和不認識神的外邦人沒有什麼兩樣,都是活在肉體當中。屬肉體的百姓違反了律法,卻不肯承認是自己錯了,反而把責任推給神的「聖潔」。他們把神的聖潔當作災禍的來源,不是反省自己、滿足律法,反而是把約櫃送走,然後繼續活在愚昧中,結果就失去了神同在的恩典。今天,我們如果體貼肉體,在神的管教面前抱怨、回避,不願「在耶和華這聖潔的神面前侍立」,也會成為失去祝福的「伯·示麥人」。

         ()約櫃回到伯示麥人中間,就是神的榮耀回到他們中間,因為他們不認識神,受了一點打擊和虧損,就以為侍立在神面前是一種麻煩的事。以為神的約櫃在他們中間,是一件可怕的事。正如主耶穌到了格拉森,那被群鬼所附的人竟蒙了拯救,但格拉森人卻因兩千條豬的損失,合城的人就出來,央求耶穌離開他們的境界(參看可五1~17)。哦!今天有誰寧願肉體受對付,物質受虧損,而仍揀選主耶穌呢?有誰寧願捨棄自己的榮耀,地位和名望,而仍然要主耶穌呢?今天神的兒女觀看熱鬧的人不少,但不計任何代價而真心要主耶穌的人,卻不可多得。

 

【撒上六21「於是打發人去見基列耶琳的居民,說:“非利士人將耶和華的約櫃送回來了,你們下來將約櫃接到你們那裡去吧!”」

   〔呂振中譯〕於是打發使者去見基列耶琳的居民,說:『非利士人將永恆主的櫃送回來了;你們下來,將櫃接上你們那裏去吧。』

   〔原文字義〕「基列耶琳」森林之城;「接到」上升,攀登。

   〔文意註解〕「於是打發人去見基列耶琳的居民,說:非利士人將耶和華的約櫃送回來了,你們下來將約櫃接到你們那裡去吧!」:『基列耶琳』位於伯示麥東北方約14公里,當時存放會幕的示羅已被非利士人摧毀(參耶二十六9),會幕可能經過輾轉移到挪伯(參撒上二十一1);『基列耶琳的居民』原來是基遍人的城邑(參書九17;十五9),故居民可能是被罰為神的殿作劈柴挑水的基遍人(參書九23),或猶大人(參書十五9)

   〔話中之光〕()不錯,基督的同在是有福的,但是,人也必須聖潔才可以。伯示麥人擅觀神的約櫃,沒有虔誠敬畏神的心,所以神擊殺他們。他們因被擊打就不要約櫃。他們不對付他們所以遭擊打的原因,他們反而不要主的同在,這是多麼可憐的事!我們是像伯示麥人懼怕主的同在呢?我們還是基列耶琳人歡迎主的同在(參撒上七1~2)

         ()當非利士人不要神的約櫃,深知連以色列人也不要神約櫃的時候,這裡卻有少數的基列耶琳人下來,將神的約櫃接上去(參撒上七1)。這少數的一班人,在神的心目中是何等寶貴!歷代以來,稱為神兒女的有千千萬萬,但真誠愛主要主,不顧禍福而跟隨主的人,究有幾何呢?言念及此,能不悲歎!

         ()凡是真實愛主的人,他們只要一有機會,定規是不顧一切而為主擺上去的。有一首詩歌:「但那誠實愛主的人,禍福都不問,就是他們寶貴的心血,也願為主舍;求主給我這樣心志,赤忠忘生死。」

 

叁、靈訓要義

 

【約櫃回歸以色列】

   一、約櫃與非利士人(1~12)

         1.若要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送回去,不可空空地送去,必要給祂獻賠罪的禮物」(3):知道得罪了神,想要賠罪求平安。

         2.「五個金痔瘡,五個金老鼠。並要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4~5):賠罪的動機是花錢消災,態度是敬而遠之。

         3.「造一輛新車,將兩隻未曾負軛、有乳的母牛套在車上,把耶和華的約櫃放在車上」(7~8):表面尊敬,但方法錯誤。

         4.「你們要看看:車若直行以色列的境界到伯示麥去,這大災就是耶和華降在我們身上的;若不然,便可以知道不是祂的手擊打我們,是我們偶然遇見的」(9):將信將疑,根本還是出於不信的惡心。

         5.「牛直行大道,往伯示麥去,一面走一面叫,不偏左右。非利士的首領跟在後面,直到伯示麥的境界」(12):親自目睹神的大能。

   二、約櫃與以色列人(13~21)

         1.「伯示麥人正在平原收割麥子,舉目看見約櫃,就歡喜了」(13):眼見約櫃回歸,歡喜雀躍。

         2.「利未人將耶和華的約櫃和裝金物的匣子拿下來,放在大磐石上。當日伯示麥人將燔祭和平安祭獻給耶和」(15):安放約櫃,獻祭給神。

         3.「耶和華因伯示麥人擅觀祂的約櫃,就擊殺了他們七十人,百姓因耶和華大大擊殺他們,就哀哭了」(19):神嚴厲地懲罰了違背律法的人。

         4.「於是打發人去見基列耶琳的居民,說:你們下來將約櫃接到你們那裡去吧」(21):不肯接受神的對付,反將祝福拱手送給別人。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上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