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二十三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大衛蒙神保守】 一、大衛擊退非利士人拯救基伊拉(1~5節) 二、大衛蒙神指示離開基伊拉(6~13節) 三、約拿單到西弗會見大衛並立約(14~18節) 四、西弗人企圖出賣大衛(19~23節) 五、在瑪雲曠野情況危急時神調動非利士人解圍(24~29節) 貳、逐節詳解 【撒上二十三1】「有人告訴大衛說:“非利士人攻擊基伊拉,搶奪禾場。”」 〔呂振中譯〕「有人告訴大衛說:『看哪,非利士人正在攻打基伊拉,搶掠著禾場呢。』」 〔原文字義〕「基伊拉」要塞;「禾場」打穀場。 〔文意註解〕「有人告訴大衛說:非利士人攻擊基伊拉,搶奪禾場」:『基伊拉』位於希伯倫的西北方約13公里,亞杜蘭南方約5公里;『禾場』通常位於城外的空曠之處,沒有防禦設施。此時穀物已被收割並揚場,堆在「禾場」上,成為非利士人的搶掠目標。 【撒上二十三2】「所以大衛求問耶和華說:“我去攻打那些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耶和華對大衛說:“你可以去攻打非利士人,拯救基伊拉。”」 〔呂振中譯〕「大衛就求問永恆主說:『我去擊打這些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永恆主對大衛說:『你可以擊打非利士人,拯救基伊拉。』」 〔原文字義〕「攻打」打擊,擊打;「拯救」解救。 〔文意註解〕「所以大衛求問耶和華說:我去攻打那些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求問耶和華』相對於掃羅的殺害眾祭司,置神於不顧;大衛卻凡事禱告神,求問祂的旨意,這就是他蒙神喜悅,得著神的引導並保守的原因。 「耶和華對大衛說:你可以去攻打非利士人,拯救基伊拉」:『攻打非利士人』指攻打犯境的非利士人;『拯救基伊拉』基伊拉距離亞杜蘭洞不遠,距離大衛後來所移往的哈列樹林(參撒上二十二5)也不會太遠。 〔話中之光〕(一)大衛在採取行動以前,先藉著祭司亞比亞他帶去的烏陵和土明(參6節)以尋求神的指示,他聽到神的指示就照著行。我們也應當在行事之前,花時間尋求神的旨意,這勝過匆忙決定,在事後又要求神免去苦果!我們能藉著別人的意見、聖經上的話語、聖靈在我們內心的引領,以及藉著有關事件來聽到神說話。 (二)大衛現在自身難保,而且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按著人肉體的天然反應,應該讓報信的人去通知掃羅王才對。但大衛的肉體不斷地被神對付,生命在神面前也不斷長進。他不是先想自己應該怎麼做,也不是先看環境允許怎麼做,而是先「求問耶和華」,讓神指示怎麼做。 【撒上二十三3】「跟隨大衛的人對他說:“我們在猶大地這裡尚且懼怕,何況往基伊拉去攻打非利士人的軍旅呢?”」 〔呂振中譯〕「跟從大衛的人對他說:『看哪,我們在猶大地這裏尚且懼怕,何況往基伊拉去攻打非利士人的陣營呢?』」 〔原文字義〕「懼怕」令人害怕的;「軍旅」戰鬥陣列。 〔文意註解〕「跟隨大衛的人對他說:我們在猶大地這裡尚且懼怕,何況往基伊拉去攻打非利士人的軍旅呢?」:『猶大地這裡』指猶大地的哈列樹林(參撒上二十二5),在一大片山地森林裡比較容易躲藏;『何況往基伊拉』基伊拉是一座城邑,城外是平地麥田(參1節),無法隱藏,若守在城內,又不知城內的居民會不會把他們出賣了(參11~12節)。 〔話中之光〕(一)我自身難保,我怎麼還能擔別人的擔子?這是很自然的反應,因為活在自己裏面嘛,首先考慮的就是自己的得與失。我還不能自保,我怎麼能擔你的擔子呢?但是感謝神!你看大衛現在他在神面前是長進了。當他聽見基伊拉人受非利士人攻擊的時候,竟然不顧自己的危險和痛苦,全力的去救他們,這就是背十字架生命的表顯,有如主耶穌在十字架上仍拯救同釘的強盜一樣。 【撒上二十三4】「大衛又求問耶和華。耶和華回答說:“你起身下基伊拉去,我必將非利士人交在你手裡。”」 〔呂振中譯〕「於是大衛又求問永恆主。永恆主回答說:『你只管起身、下基伊拉去;我必將非利士人交在你手裏。』」 〔原文字義〕「起身」起來,起立;「交在」給,置,放。 〔文意註解〕「大衛又求問耶和華。耶和華回答說:你起身下基伊拉去,我必將非利士人交在你手裡」:神指示大衛先去幫助基伊拉人解決他們的困境。 〔話中之光〕(一)在這裡我們應學習大衛:(1)神不會掩面不顧尋求他的人(參詩二十七7~14;二十八6~9)。神因自己的榮耀,喜悅自己百姓向神呼求,並應允他們(參詩五十15);(2)神會慈祥而親切地應允我們。我們有時得到神的答覆之後,也會被周圍的反對動搖。遇到這種情形,如果再一次真摯地向神呼求,神必然不責怪我們反而會賜給我們更加明確肯定的答覆(參耶三十三3;路十八1~8)。 【撒上二十三5】「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往基伊拉去,與非利士人打仗,大大殺敗他們,又奪獲他們的牲畜。這樣,大衛救了基伊拉的居民。」 〔呂振中譯〕「大衛和跟從他的人就往基伊拉去、跟非利士人交戰,將他們的牲畜趕走,在他們中間大行擊殺;這樣、大衛就拯救了基伊拉的居民。」 〔原文字義〕「打仗」戰鬥,作戰;「大大」巨大的;「奪獲」奪取,驅趕。 〔文意註解〕「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往基伊拉去,與非利士人打仗,大大殺敗他們,又奪獲他們的牲畜。這樣,大衛救了基伊拉的居民」:『大大殺敗』意指使他們潰不成軍;『他們的牲畜』指非利士人用來馱運所劫掠糧食的牲畜。 【撒上二十三6】「亞希米勒的兒子亞比亞他逃到基伊拉見大衛的時候,手裡拿著以弗得。」 〔呂振中譯〕「亞希米勒的兒子亞比亞他逃到基伊拉去見大衛的時候,是手裏拿着“神諭像”下去的。」 〔原文字義〕「亞希米勒」我兄弟是王,王的兄弟;「亞比亞他」我父真偉大。 〔文意註解〕「亞希米勒的兒子亞比亞他逃到基伊拉見大衛的時候,手裡拿著以弗得」:『亞希米勒的兒子亞比亞他』亞希米勒是大祭司,全家被掃羅殺害(參撒上二十二18),僅剩亞比亞他一人逃跑(參撒上二十二20),故祂是繼任大祭司;『以弗得』是大祭司的外袍上披肩,內有烏陵、土明,為尋求神旨之用。 〔話中之光〕(一)大衛從此可以通過「以弗得」來求問神的旨意,但掃羅卻因為丟棄了「以弗得」,從此不再與神有交通。實際上,屬肉體的掃羅既然敢屠殺祭司,也就根本就不介意有沒有「以弗得」;人與神之間交通的中斷,其實都是人自己犯罪的結果,等到需要的時候才追悔莫及(參撒上二十八6)。 【撒上二十三7】「有人告訴掃羅說:“大衛到了基伊拉。”掃羅說:“他進了有門有閂的城,困閉在裡頭,這是神將他交在我手裡了。”」 〔呂振中譯〕「有人告訴掃羅說:『大衛到了基伊拉了』;掃羅說:『他進了有門有閂的城,自己關閉在裏頭;這是神將他交付〔或譯:賣〕於我手了。』」 〔原文字義〕「困閉」關上,關閉。 〔文意註解〕「有人告訴掃羅說:大衛到了基伊拉」:『有人』可能是指忘恩負義的基伊拉人(參12節)。 「掃羅說:“他進了有門有閂的城,困閉在裡頭,這是神將他交在我手裡了」:城牆本可以加強防守,但若有人裡應外合,就會變得有如甕中捉鱉,手到擒來。 〔話中之光〕(一)掃羅聽到大衛進入有門有閂的城裡,就以為神讓他隨意對待大衛。他一心一意想殺大衛,把一切的現象都當作是神悅納他的計劃,叫他採取行動的預示。假使他清楚認識神的話,就會明白神的意思,不會誤解情勢,以為神同意他進行謀殺。 (二)機會並不一定全是神所賜的。我們可能渴望一件事,因此把達到這個目的所有機會都當作是出於神的。掃羅的事更明顯:凡是做違背神的事,任何機會都不會出於祂,因為祂並不試探我們。當機會臨近你的時候,你要反覆檢討自己的動機。要清楚知道你是依循神的心願,而不是隨自己的意思去行。 【撒上二十三8】「於是掃羅招聚眾民,要下去攻打基伊拉城,圍困大衛和跟隨他的人。」 〔呂振中譯〕「於是掃羅呼招眾民去赴戰、去下基伊拉、圍困大衛和跟從他的人。」 〔原文字義〕「招聚」順服,依從;「圍困」圍攻,包圍。 〔文意註解〕「於是掃羅招聚眾民,要下去攻打基伊拉城,圍困大衛和跟隨他的人」:『掃羅招聚眾民』掃羅的手段是以多勝少,動員上萬人馬來對付大衛的六百人(參13節)。 【撒上二十三9】「大衛知道掃羅設計謀害他,就對祭司亞比亞他說:“將以弗得拿過來。”」 〔呂振中譯〕「大衛知道掃羅設毒計要害他,就對祭司亞比亞他說:『將神諭像拿近前來。』」 〔原文字義〕「設計」籌畫;「謀害」壞的,惡的;「以弗得」祭司服。 〔文意註解〕「大衛知道掃羅設計謀害他,就對祭司亞比亞他說:將以弗得拿過來」:『設計謀害』指安排城裡內應的人(參12節);『將以弗得拿過來』指準備透過其上的烏陵、土明,來尋求神的旨意。 〔話中之光〕(一)大衛正經歷他人生中十分艱困的處境,人們不僅沒有同情地,反而要用石頭打他。他在這種情形,就求告神。本章內屢次提及他向神求問,他求神指引路向,恐怕照自己的想法,沒有神幫助的心智,會走錯路。在他無定的生活裡,要專心尋求神,實在十分艱難。許多時候,環境迫使他有立即的行動,似乎連禱告等候的時機都不夠,跟隨他的人也缺乏耐性,不能等候祭司的指示。但是大衛卻不受影響,仍舊以烏陵與土明置於以弗得,求問神。可能那是一顆磚石,亮晶晶地表明神的許可;有時陰沉的色澤是神不許的記號。 (二)我們也要求問神。我們若等候神,答案必會來到。如果我們沒有把握,還要等候。祂的回音不會太早也決不會太遲。神的引導在我們工作方面的負擔,環境方面的發展,朋友方面的忠告,以及屬靈方面的感受。等候神的必不羞愧,我們總能體驗得到的,就有適當的行止或進退,對柔和敬虔的人,祂必指示。祂並賜我們白石,寫上名字,知道怎樣領取。 【撒上二十三10】「大衛禱告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你僕人聽真了掃羅要往基伊拉來,為我的緣故滅城。」 〔呂振中譯〕「大衛說:『永恆主以色列的神阿,你僕人確實聽見為了我的緣故掃羅要到基伊拉來毀壞這城。」 〔原文字義〕「聽真了(原文雙同字)」聽到。 〔文意註解〕「大衛禱告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你僕人聽真了掃羅要往基伊拉來,為我的緣故滅城」:『聽真了』意指所聽到的消息是確實的;『滅城』意指用玉石俱焚的方式,迫使基伊拉人為求保命而交出大衛和跟從他的人。 〔話中之光〕(一)患難催逼人禱告(有的人根本不禱告),多有患難而多有禱告的人,他的生命必定很快地長進,患難雖然使人不安,但在患難中因禱告所享受的甘甜,卻是基督徒所羡慕的,全部詩篇都是記載禱告讚美的話,而詩篇大部分都是大衛寫的,可見大衛一生是多受患難的人。結果卻叫他成為最多禱告最會讚美的人! 【撒上二十三11】「基伊拉人將我交在掃羅手裡不交?掃羅照著你僕人所聽的話下來不下來?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求你指示僕人。”耶和華說:“掃羅必下來。”」 〔呂振中譯〕「掃羅〔傳統加:到底基伊拉公民會不會將我送交掃羅手裏呢?〕會不會照僕人所聽到的下來呢?永恆主以色列的神阿,求你告訴僕人。』永恆主說:『掃羅必下來。』」 〔原文字義〕「指示」顯明。 〔文意註解〕「基伊拉人將我交在掃羅手裡不交?掃羅照著你僕人所聽的話下來不下來?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求你指示僕人。耶和華說:掃羅必下來」:神先答覆第二個問題「下不下來」,因為掃羅若不下來,就沒有第一個問題「交不交給」;神指明「掃羅必下來」。 【撒上二十三12】「大衛又說:“基伊拉人將我和跟隨我的人交在掃羅手裡不交?”耶和華說:“必交出來。”」 〔呂振中譯〕「大衛又說:『基伊拉公民會不會將我和跟從我的人送交掃羅手裏呢?』永恆主說:『會交出的。』」 〔文意註解〕「大衛又說:基伊拉人將我和跟隨我的人交在掃羅手裡不交?耶和華說:必交出來」:『必交出來』基伊拉人剛剛受惠於大衛,蒙他幫助打敗非利士人(參5節),他們又是與大衛同屬猶大支派的人,按理應當不會交出來,然而人性的軟弱和敗壞就在此顯露出來。 〔話中之光〕(一)神明確地回答:「掃羅必下來」(11節),基伊拉人「必交出來」(12節),卻沒有指示大衛當如何去行,而是留給大衛自己判斷。因為神的受膏者大衛是要作王的,必須學會在大小事情上體貼神的心意;同樣,被神膏抹(參林後一21)的新約信徒將來也是要「與基督一同作王」(啟二十4)的,也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體貼聖靈的事」(羅八5)。 【撒上二十三13】「大衛和跟隨他的,約有六百人,就起身出了基伊拉,往他們所能往的地方去。有人告訴掃羅,大衛離開基伊拉逃走,於是掃羅不出來了。」 〔呂振中譯〕「大衛和跟從他的人、約六百名、就起身出了基伊拉,去了他們所能去的地方隨處往來。有人告訴掃羅說大衛從基伊拉逃跑了;掃羅便不出來了。」 〔原文字義〕「離開…逃走」溜出,逃出。 〔文意註解〕「大衛和跟隨他的,約有六百人,就起身出了基伊拉,往他們所能往的地方去」:『六百人』此時跟從大衛的人,已經從四百人(參撒上二十二2)增加到六百人;『起身出了基伊拉』大衛選擇諒解基伊拉人恩將仇報的軟弱,毫不猶豫地離開基伊拉城;『他們所能往的地方』即指「曠野的山地」(參14節)。 「有人告訴掃羅,大衛離開基伊拉逃走,於是掃羅不出來了」:『有人』仍可能是指忘恩負義的基伊拉人(參7,12節)。 〔話中之光〕(一)如果大衛報復基伊拉人的恩將仇報,便不能「拯救基伊拉」。因此,大衛選擇體諒基伊拉人的軟弱,主動「起身出了基伊拉,往他們所能往的地方去」,讓神的心意能滿足。大衛的選擇正預表了將來那位受膏者基督:「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約三18),所以祂也體諒百姓的軟弱,求神「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二十三34)。 (二)大衛之所以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是因為他的眼睛不是盯住人,而是盯住神,所以在靈裡看到是神的手在調動掃羅、調動基伊拉人的心。神既然允許這些事發生,大衛就在這些事上學習脫離人的恩怨,單單體貼神的心意。神也常常興起我們的「基伊拉」,讓我們和大衛一樣在「基伊拉」學到功課,不但學會倚靠神,也學會放下自己。 【撒上二十三14】「大衛住在曠野的山寨裡,常在西弗曠野的山地。掃羅天天尋索大衛,神卻不將大衛交在他手裡。」 〔呂振中譯〕「大衛住在曠野山寨裏;他住在西弗曠野的山地。掃羅天天尋索大衛,神卻不將大衛交在他手裏。」 〔原文字義〕「山寨」堡壘,要塞;「西弗」城垛;「尋索」尋求,渴求。 〔文意註解〕「大衛住在曠野的山寨裡,常在西弗曠野的山地。掃羅天天尋索大衛,神卻不將大衛交在他手裡」:『山寨』原文是複數,表明大衛有許多個山寨;『西弗曠野』位於希伯崙東南方約7公里以外,瑪雲北方的一片曠野,瑪雲的南方則為瑪雲曠野(參25節);『天天尋索』概括地說明了掃羅為逮捕大衛,不擇手段地勉力以赴的事實(參15,25,26節;撒上二十四2;二十六2)。 〔話中之光〕(一)「掃羅天天尋索大衛」,掃羅一生作大衛的仇敵。掃羅不能原諒大衛,到他的臨終時刻,一天也不能享受平安和休息,「神卻不將交在他手裡。」神總是成為敬虔信徒們的保護者(參詩三十一20;四十六1;一百四十五20)。如果沒有創造天地萬物並掌握一切的神的許可,人連一隻麻雀的性命也奈何不得(參太十29~31)。 (二)「掃羅天天尋索大衛,神卻不將大衛交他手裡。」這兩句話何等安慰人的心,你的仇敵雖然天天想盡詭計要謀害你,只要神不將你交在他手裡,何患之有?請記得我們是在神的手中,誰能將我們奪去呢(參約十28~29)。 (三)6~14節圍繞基伊拉事件的三類人物:(1)掃羅把自己當作受委任專門尋求自己的政敵大衛之命的耶和華使者,有嚴重的精神上的缺陷。但神不僅不會助長人的犯罪,也不與罪人同在;(2)基伊拉人們:他們向掃羅告密(參13節),這是厭棄救他們的大衛的忘恩負義的行為。如果有人為眼前肉身的安樂而不顧正義和真實,踐踏恩惠,那人就是現代版的基伊拉人;(3)大衛面對新危機,大衛向神呼求,得到了神的引領(參9~12節)。他沒有信靠基伊拉人,唯獨信靠神。大衛通過此事件深深體會到,只有神才是唯一可以信賴的(參詩二十七8~14)。 【撒上二十三15】「大衛知道掃羅出來尋索他的命。那時他住在西弗曠野的樹林裡。」 〔呂振中譯〕「大衛懼怕,因為〔傳統:大衛見〕掃羅出來尋索他的性命,那時大衛在西弗曠野何利沙〔即:樹林〕那裏。」 〔原文字義〕「知道」覺察;「樹林」樹林,林地高處。 〔文意註解〕「大衛知道掃羅出來尋索他的命。那時他住在西弗曠野的樹林裡」:『大衛知道』掃羅的行蹤,「大衛知道」,可見他也在防備,可能放置哨兵嚴密監視並通風報信;『西弗曠野』請參閱14節註解。 【撒上二十三16】「掃羅的兒子約拿單起身,往那樹林裡去見大衛,使他倚靠神得以堅固,」 〔呂振中譯〕「掃羅的兒子約拿單起身,往何利沙去見大衛,鼓勵他,使他的手靠着神而剛強;」 〔原文字義〕「約拿單」耶和華已給與;「倚靠」(原文無此字);「堅固」堅定,牢靠。 〔文意註解〕「掃羅的兒子約拿單起身,往那樹林裡去見大衛」:『約拿單…去見大衛』這是兩人最末次的會面,說出如下的事實:(1)兩人之間彼此信任,堅守盟約;(2)在偌大的森林裡能夠相見,很可能兩人之間有聯絡的方式;(3)約拿單可能未參與掃羅的追捕大衛行動,因為掃羅恐怕他走漏消息;(4)會面的目的是為堅固大衛(參下一句);(5)同時也想確定兩人之間將來的關係(參17節)。 「使他倚靠神得以堅固」:約拿單可能給大衛帶來掃羅越過越失民心的消息,使大衛在逃亡孤單之中得到鼓勵,更加信靠神。 〔話中之光〕(一)當時大衛正處於生命受威脅的處境(參15節),愛自己如同愛自己生命的摯友約拿單的訪問,使他有了新的盼望。同樣當我們處於絕望的時刻,主耶穌親自賜給我們恢復、愛和交通(參哀三19~26;林後一3~4)。 【撒上二十三17】「對他說:“不要懼怕,我父掃羅的手必不加害於你。你必作以色列的王,我也作你的宰相。這事我父掃羅知道了。”」 〔呂振中譯〕「對他說:『不要懼怕!我父掃羅的手必找不着你;你必作王管理以色列,我必在你以下居第二位;這事連我父親掃羅都知道了。』」 〔原文字義〕「加害」找到,發現;「宰相」第二。 〔文意註解〕「對他說:不要懼怕,我父掃羅的手必不加害於你」:『必不加害』不是說掃羅放棄殺害大衛的決心,乃是說掃羅必然無法達到殺害大衛的目的。 「你必作以色列的王,我也作你的宰相。這事我父掃羅知道了」:『我也作你的宰相』約拿單向大衛保證,他自己不跟大衛爭王位,站在大衛一邊,並且甘願居大衛之下,作第二人,全心輔佐他;『我父掃羅知道』知道兩點:(1)撒母耳早已預告神揀選大衛作以色列的王;(2)約拿單坦白告訴他的父王,他和大衛訂有盟約。 〔話中之光〕(一)可能約拿單覺得大衛正在害怕,所以鼓勵他「不要懼怕」。當我們受試煉到一個地步,神也會借著屬靈的夥伴來給我們安慰,讓我們的信心「倚靠神得以堅固」(16節)。 (二)約拿單的勸勉有三樣:(1)關於懼怕:約拿單以「不要懼怕」勉勵大衛,給他的心裡帶來平安。同樣,當今的信徒面臨世俗的威脅和不義的勢力的挑戰,主耶穌也通過聖經,傳達平安的信息(參書一9;太十31;十四27;十七7;徒十八9;二十七24);(2)關於安全:「我父…必不加害於你」。有神同在的人,惡人必不能傷他(參但三19~30;約五18);(3)關於盼望:「你必作…知道了」。神所賜下的預言必定成就(參詩三十七4~6;太五18;二十四35)。 【撒上二十三18】「於是二人在耶和華面前立約。大衛仍住在樹林裡,約拿單回家去了。」 〔呂振中譯〕「於是二人在永恆主面前立了約;大衛仍住在何利沙,約拿單卻回家去了。」 〔原文字義〕「立」砍下,剪除;「約」契約,盟約。 〔文意註解〕「於是二人在耶和華面前立約。大衛仍住在樹林裡,約拿單回家去了」:『在耶和華面前立約』指在先知迦得(參撒上二十二5)和大祭司亞比亞他(參9節)的見證下,重新立定盟約。 〔話中之光〕(一)約拿單的會面,使大衛在遇到極大的苦難和危機時,都不衝動,而能夠忍耐,並等候神的旨意直到最後(參撒上二十四7;二十六9)。 (二)這可能是大衛與約拿單最後一次的相聚。他們既是真正的朋友,就不只限於形影不離,互訴心曲;他們在信靠神這方面互勵共勉,並且以最深切的關懷,最坦誠的信任,來體現彼此的真誠友誼。 【撒上二十三19】「西弗人上到基比亞見掃羅,說:“大衛不是在我們那裡的樹林裡山寨中,曠野南邊的哈基拉山藏著嗎?」 〔呂振中譯〕「西弗人上基比亞去見掃羅、說:『大衛不是在我們那裏、在何列山寨中、荒野南邊的哈基拉山藏着麼?」 〔原文字義〕「哈基拉」黑暗;「藏著」(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西弗人上到基比亞見掃羅,說:大衛不是在我們那裡的樹林裡山寨中,曠野南邊的哈基拉山藏著嗎?」:『西弗』位於西弗曠野的北緣;『山寨』原文是複數,表明大衛有許多個山寨;『哈基拉山』位於西弗曠野的南緣,確實地點不詳。 〔話中之光〕(一)這些西弗人應該是為了效忠正統王室而密報大衛行蹤。有時候我們也會盲目效忠「正統」,不管那個「正統」是不適合乎神的心意。我們如果處於「正統」的地位,也要常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如掃羅一般,失去了該地位應該有的素質。我們如果效忠某個正統,有時也要反省一下自己這樣無保留的效忠,是不是反而敵對了神。 (二)西弗人把大衛密告給掃羅,是一種背叛行為:(1)他們與大衛都是猶大支派的人(參撒上七12),大衛以為至少能得到本支派人的保護,反而受到徹底的背叛(參20節);(2)大衛是把以色列人從非利士人手中拯救出來的恩人(參撒上十七40,51;十八30;十九8)。西弗人的密告事件,在屬靈的意義上預示,為救罪人降世的耶穌被自己的百姓所排斥(參約一11),並被其門徒之一加略人猶大背叛(參太二十七3~4)。 【撒上二十三20】「王啊,請你隨你的心願下來,我們必親自將他交在王的手裡。”」 〔呂振中譯〕「王阿,現在請下去,隨你心願下去,我們呢、總要將他送交王手裏。』」 〔原文字義〕「願」渴望,意願。 〔文意註解〕「王啊,請你隨你的心願下來,我們必親自將他交在王的手裡」:『隨你的心願』意指主動權乃在於你,你若下來,我們必定配合你的行動,參與捕捉他;你若不下來,我們仍然會作你的耳目,伺機與你配合。 【撒上二十三21】「掃羅說:“願耶和華賜福與你們,因你們顧恤我。」 〔呂振中譯〕「掃羅說:『願你們蒙永恆主賜福;因為你們顧惜我。」 〔原文字義〕「顧恤」憐憫,憐惜。 〔文意註解〕「掃羅說:願耶和華賜福與你們,因你們顧恤我」:『願耶和華賜福』這是嘴唇的事奉,不尊重神的人,居然會利用神;『顧惜我』指體貼我的難處,對我表同情。 〔話中之光〕(一)大衛此時寫了詩篇五十四篇,說「他們眼中沒有神」(詩五十四3)。掃羅的心裡早就沒有了神,卻還是滿口「屬靈的口頭禪」,說「願耶和華賜福與你們」(21節)。聖經指這些人說「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賽二十九13;太十五8)。 【撒上二十三22】「請你們回去,再確實查明他的住處和行蹤,是誰看見他在那裡,因為我聽見人說他甚狡猾。」 〔呂振中譯〕「我們去進一步查實;要準知道、要看清楚他腳蹤所在的地方──其實誰看見他在那裏呢?──因為人都對我說,他很狡猾。」 〔原文字義〕「確實」堅定,牢固;「查明(原文雙字)」認識(首字);察看,看見(次字);「行蹤」腳;「甚狡猾(原文雙同字)」狡猾,精明。 〔文意註解〕「請你們回去,再確實查明他的住處和行蹤,是誰看見他在那裡,因為我聽見人說他甚狡猾」:『確實查明』意指務必把握他的行蹤;『甚狡猾』意指大衛行事非常精明,不輕易洩漏消息。 〔話中之光〕(一)屬聖靈的大衛凡事可以求問神(參10~11節),所以他能滿有信心地說:「神是幫助我的,是扶持我命的」(詩五十四4);而屬肉體的掃羅「眼中沒有神」(詩五十四3),只能詢問人(參22~23節),結果無功而返。 【撒上二十三23】「所以要看准他藏匿的地方,回來據實地告訴我,我就與你們同去。他若在猶大的境內,我必從千門萬戶中搜出他來。”」 〔呂振中譯〕「所以你們要看清楚、要準知道他所有藏匿的地方,回來據實告訴我,我就和你們一同去;如果他在本地,我總會在猶大眾族系中把必從他搜尋出來的。』」 〔原文字義〕「看准(原文雙字)」察看,看見(首字);認識(次字);「藏匿」退出,隱藏;「據實地」堅定,牢固。 〔文意註解〕「所以要看准他藏匿的地方,回來據實地告訴我,我就與你們同去」:『看准他藏匿的地方』意指確定他的所在位置;『與你們同去』即指一同行動。 「他若在猶大的境內,我必從千門萬戶中搜出他來」:『從千門萬戶中搜出』意指不計代價,不辭勞師動眾,也要將他搜出來。 【撒上二十三24】「西弗人就起身,在掃羅以先往西弗去。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卻在瑪雲曠野南邊的亞拉巴。」 〔呂振中譯〕「西弗人就起身,在掃羅以先往西弗去。大衛和跟隨的人卻在瑪雲的曠野、荒野南邊的亞拉巴。」 〔原文字義〕「瑪雲」住所;「亞拉巴」沙漠曠野,乾草原。 〔文意註解〕「西弗人就起身,在掃羅以先往西弗去」:意指西弗人就在前面擔任嚮導,往西弗曠野而去。 「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卻在瑪雲曠野南邊的亞拉巴」:『瑪雲曠野』位於西弗曠野南面的另一處曠野,面積比前者更為廣闊,向東延伸直到死海西面的猶大曠野;『瑪雲曠野南邊』KJV、TEV、TCV等譯文都作「猶大曠野南邊」,亦即瑪雲曠野最東端的南邊;『亞拉巴』位於猶大曠野和死海之間的荒谷。 【撒上二十三25】「掃羅和跟隨他的人去尋找大衛。有人告訴大衛,他就下到磐石,住在瑪雲的曠野。掃羅聽見,便在瑪雲的曠野追趕大衛。」 〔呂振中譯〕「掃羅和跟隨的人去尋索大衛。有人告訴大衛,大衛就下到瑪雲曠野的岩石那裏〔傳統:下到岩石那裏,住在瑪雲曠野〕。掃羅聽見,便在瑪雲曠野追趕大衛。」 〔原文字義〕「追趕(原文雙字)」追隨,追逐(首字);在…之後(次字)。 〔文意註解〕「掃羅和跟隨他的人去尋找大衛。有人告訴大衛,他就下到磐石,住在瑪雲的曠野。掃羅聽見,便在瑪雲的曠野追趕大衛」:『有人』應當是指大衛的哨兵;『下到磐石』可能指由亞拉巴通往瑪雲曠野的某處磐石洞穴,或者是瑪雲曠野中的某座磐石荒山(參26節)。 【撒上二十三26】「掃羅在山這邊走,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在山那邊走。大衛急忙躲避掃羅,因為掃羅和跟隨他的人,四面圍住大衛和跟隨他的人,要拿獲他們。」 〔呂振中譯〕「掃羅在山這邊走,大衛和跟從他的人卻在山那邊走;大衛慌慌張張地要躲避掃羅;因為掃羅和跟隨掃羅的人四面包圍大衛和跟從他的人,要把他們拿住。」 〔原文字義〕「急忙」匆忙,緊張;「躲避」行走,來去;「拿獲」抓,捉住。 〔文意註解〕「掃羅在山這邊走,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在山那邊走」:『山』山名和確實地點不詳,應當是在瑪雲的曠野中某處;『山這邊走…山那邊走』兩隊人馬繞著同一座山轉,相當接近,可謂危急萬分。 「大衛急忙躲避掃羅,因為掃羅和跟隨他的人,四面圍住大衛和跟隨他的人,要拿獲他們」:『四面圍住』意指掃羅的隊伍分成兩隊,將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形成包抄態勢。 〔話中之光〕(一)神藉著掃羅來追趕大衛、拆毀大衛,目的是要造就大衛,而不是敗壞大衛。因此,神的手是有分寸的,祂允許大衛被破碎,卻不允許大衛被害。所以,當大衛被掃羅「四面圍住」、走投無路的時候,神就使用仇敵非利士人拯救了大衛(參27~28節)。而大衛只有經過了神這樣的保守,才能為我們留下誇勝的詩篇:「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耶和華是我性命的保障,我還懼誰呢」(詩二十七1);「雖有軍兵安營攻擊我,我的心也不害怕;雖然興起刀兵攻擊我,我必仍舊安穩」(詩二十七3);「因為我遭遇患難,祂必暗暗地保守我;在祂亭子裡,把我藏在祂帳幕的隱密處,將我高舉在磐石上」(詩二十七5)。 【撒上二十三27】「忽有使者來報告掃羅說:“非利士人犯境搶掠,請王快快回去。”」 〔呂振中譯〕「忽有使者來見掃羅說:『非利士人正在侵犯我們的國土呢;趕快回去吧!』」 〔原文字義〕「犯境」土地,國界;「搶掠」剝奪,侵襲。 〔文意註解〕「忽有使者來報告掃羅說:非利士人犯境搶掠,請王快快回去」:這是從神來的應急訊息,及時替大衛解圍。 【撒上二十三28】「於是掃羅不追趕大衛,回去攻打非利士人。因此那地方名叫西拉哈瑪希羅結。」 〔呂振中譯〕「於是掃羅回去、不追趕大衛,乃去和非利士人接戰。因此那地方名叫西拉哈瑪希羅結〔即:分開的岩石〕。」 〔原文字義〕「西拉哈瑪希羅結」逃亡之崖,區隔之崖。 〔文意註解〕「於是掃羅不追趕大衛,回去攻打非利士人。因此那地方名叫西拉哈瑪希羅結」:『西拉哈瑪希羅結』原文意思是「將兩隊彼此分隔的一座磐石」,用以紀念兩下近在咫尺,卻始終未能追上。 〔話中之光〕(一)「西拉瑪希羅結」的意思是「逃亡者的磐石」,這實在是太美了。在「逃亡者的磐石」那裏有保護,有安全,在那裏很穩固。但不是指那個地方,而是指在那地方所經歷的神。在這一段的日子裏,神讓大衛學了甚麼功課呢?從消極那一面說,他學習脫離自己。在積極的那一面說,他經歷了神作他的安慰。 (二)在這事件中,大衛雖遇到了有史以來最危險的狀況(參25~26節),但由於掃羅因非利士人犯境搶掠,放棄追擊而退兵,大衛從而得以倖免於難。這是神介入保守自己百姓的安全。大衛經歷了持續不斷的逆境,但卻通過這些成就了信仰上的成熟(詩18篇)。由此我們信徒也應通過人生所遇到的苦難,領悟神的旨意,使自己的生命漸漸長大、成熟、滿有基督的身量(參太十九29)。 (三)24~28節描述了困在絕境中的大衛,因神的保護得到戲劇性救贖的場面,這裡我們可以得到以下教訓:(1)神通過人所不能預測的方法施行拯救(參徒九1~9),事實上非利士人入侵決不是為了幫助大衛。神掌管所有事情發生的時間和場所,拯救了在那事件中幾乎被生擒的大衛;(2)神決不離棄信賴神的人(彌七7~8),大衛在極其危急的狀況中繼續向神禱告,並信靠神經歷了神的救贖(參詩63篇)。 【撒上二十三29】「大衛從那裡上去,住在隱基底的山寨裡。」 〔呂振中譯〕「大衛從那裏上去,住在隱基底的山寨裏。」 〔原文字義〕「隱基底」小羊的泉源。 〔文意註解〕「大衛從那裡上去,住在隱基底的山寨裡」:『隱基底』位於西弗東方約25公里,希伯崙東南東方約28公里,死海西岸的一處危崖絕壁,有野山羊出沒其間,有很多天然岩石穴,乃是絕佳的避難所。 叁、靈訓要義 【患難見真情】 一、恩將仇報的基伊拉人(1~13節): 1.「大衛求問耶和華說:我去攻打那些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耶和華對大衛說:你可以去攻打非利士人,拯救基伊拉」(2節):大衛求問神可以不可以去救。 2.「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往基伊拉去,與非利士人打仗,大大殺敗他們,又奪獲他們的牲畜。這樣,大衛救了基伊拉的居民」(5節):大衛救了基伊拉人。 3.「大衛禱告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你僕人聽真了掃羅要往基伊拉來,為我的緣故滅城。基伊拉人將我交在掃羅手裡不交?…耶和華說:必交出來」(10~12節):大衛再求問神會不會被基伊拉人出賣,答說會。 4.「大衛和跟隨他的,約有六百人,就起身出了基伊拉,往他們所能往的地方去」(13節):大衛採取寬恕而不報復的行動。 二、不改初衷的約拿單(14~18節): 1.「大衛知道掃羅出來尋索他的命。那時他住在西弗曠野的樹林裡。掃羅的兒子約拿單起身,往那樹林裡去見大衛,使他倚靠神得以堅固」(15~16節):約拿單前來堅固大衛。 2.「對他說:不要懼怕,我父掃羅的手必不加害於你。你必作以色列的王,我也作你的宰相。這事我父掃羅知道了」(17節):鼓勵大衛不要怕,必要作王。 3.「於是二人在耶和華面前立約。大衛仍住在樹林裡,約拿單回家去了」(18節):二人在神面前重新立約。 三、背後插刀的西弗人(19~23節): 1.「西弗人上到基比亞見掃羅,說:…王啊,請你隨你的心願下來,我們必親自將他交在王的手裡」(19~20節):西弗人應許要將大衛交給掃羅。 2.「掃羅說:…要看准他藏匿的地方,回來據實地告訴我,我就與你們同去」(21~23節):掃羅命實查明大衛的住處和行蹤。 四、神是「西拉哈瑪希羅結」(24~29節): 1.「掃羅和跟隨他的人去尋找大衛。…掃羅在山這邊走,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在山那邊走。大衛急忙躲避掃羅」(25~26節):掃羅的人馬隔山追捕大衛。 2.「掃羅和跟隨他的人,四面圍住大衛和跟隨他的人,要拿獲他們。忽有使者來報告掃羅說:非利士人犯境搶掠,請王快快回去。於是掃羅不追趕大衛,回去攻打非利士人」(26~28節):正在危急之際,因非利士人犯境而解圍。 3.「因此那地方名叫西拉哈瑪希羅結」(28節):大衛經歷神的拯救。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上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