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母耳記上第二十四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大衛不傷害掃羅】

    一、大衛在隱基底洞中拒絕傷害掃羅(1~7)

    二、大衛在洞外向掃羅自訴不加害(8~15)

    三、掃羅悔過求大衛將來不滅絕他的父家(16~22)

 

貳、逐節詳解

 

【撒上二十四1「掃羅追趕非利士人回來,有人告訴他說:“大衛在隱基底的曠野。”」

   〔呂振中譯〕掃羅追趕非利士人回來,有人告訴他說:『看哪,大衛在隱基底的曠野呢。』

   〔原文字義〕「追趕」在之後;「隱基底」小羊的泉源。

   〔文意註解〕「掃羅追趕非利士人回來,有人告訴他說:大衛在隱基底的曠野」:『追趕非利士人』指追趕犯境搶掠的非利士人(參撒上二十三27);『隱基底』位於西弗東方約25公里,希伯崙東南東方約28公里,死海西岸的一處危崖絕壁,有野山羊出沒其間,有很多天然岩石穴,乃是絕佳的避難所。

   〔話中之光〕()「掃羅追趕非利士人回來」,就有人向他通風報信。神容許掃羅這樣又緊迫又頻繁地追趕大衛,是要把大衛帶到一個地步,能夠脫離自己,成為神旨意的出口。

         ()1~7節是大衛的處境的轉捩點,大衛現在可以左右掃羅的生命,後來在掃羅的第四次追捕中(參撒上二十六章),大衛也得到殺死掃羅的機會。儘管大衛是弱者,但由於神同在,卻可以左右強者掃羅的生命,像這樣與神同行的人,軟弱中也可以剛強(參但六16~27)正如使徒保羅可以「似手足不為人知,卻是人所共知;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描述(林後六9~10)

 

【撒上二十四2「掃羅就從以色列人中挑選三千精兵,率領他們往野羊的磐石去,尋索大衛和跟隨他的人。」

   〔呂振中譯〕掃羅就從以色列眾人中選取了三千精兵,到野山羊岩石東面去尋索大衛和跟隨的人。

   〔原文字義〕「挑選」選擇,決定;「精兵」優秀者;「野羊」山羊。

   〔文意註解〕「掃羅就從以色列人中挑選三千精兵,率領他們往野羊的磐石去,尋索大衛和跟隨他的人」:『三千精兵』用來對付跟隨大衛的六百人(參撒上二十三13),約有五倍;『野羊的磐石』指隱基底的危崖絕壁,石壁上有野山羊出沒。

 

【撒上二十四3「到了路旁的羊圈,在那裡有洞,掃羅進去大解。大衛和跟隨他的人正藏在洞裡的深處。」

   〔呂振中譯〕他來到了路旁的羊壘圈,在那裏有個洞,掃羅進去大解。大衛和跟隨的人正住〔或譯:坐〕在洞的儘裏頭。

   〔原文字義〕「羊圈(原文雙字)」牆,羊欄(首字);山羊,群畜(次字);「大解(原文雙字)」掩蔽,遮蓋(首字);腳(次字);「藏在」居住,留下;「深處」盡頭。

   〔文意註解〕「到了路旁的羊圈,在那裡有洞,掃羅進去大解。大衛和跟隨他的人正藏在洞裡的深處」:『路旁的羊圈』指用石塊堆起保護羊群的矮圍牆;『大解』原文是「遮蓋腳部」,是「排便」的委婉說法;『正藏在洞裡的深處』掃羅孤身進洞,正好給大衛對付他的絕佳機會。

   〔話中之光〕()大衛和跟隨的人,逃避到死海西岸隱基底的牧野,藏在路旁一個洞的深處,成了負隅之虎,不是被消滅,就必須反噬;這兩條不得已的路,都是大衛所力圖避免的。他之所以逃避,不是膽怯不敢相搏,也不是力弱不堪一擊,而是力避同胞相殘的內戰。這是勇者自制的柔和,是由於他敬畏神的節制。現在是被逼得欲退無路了。

         ()意外的,掃羅不曾想到大衛藏匿在那裏,而指揮軍隊入洞搜索,而是個人進去解決自然的需要。跟隨大衛的人,知道大衛是耶和華所膏立的王,認為是神將敵人交在他手裏,既然民無二主,除去掃羅而登上王位,他們想望的,不就是這樣一天嗎?良機難得,眼下就是正合宜的時候了,勸他及時動手(4)。但大衛的看法不是這樣。他看見了神(6)

 

【撒上二十四4「跟隨的人對大衛說:“耶和華曾應許你說:‘我要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裡,你可以任意待他。’如今時候到了。”大衛就起來,悄悄地割下掃羅外袍的衣襟。」

   〔呂振中譯〕跟隨大衛的對大衛說:『永恆主曾對你過說:「看吧,我必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裏;你可以任意處置他」;看哪,今天就是那日子了。』大衛就起來,輕悄悄地割下掃羅外袍的衣邊。

   〔原文字義〕「交在」給,置,放;「任意(原文雙字)」眼睛(首字);美好,喜歡(次字);「悄悄地」秘密地;「衣襟」末端,邊際。

   〔文意註解〕「跟隨的人對大衛說:耶和華曾應許你說:我要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裡,你可以任意待他。如今時候到了」:關於這個神的應許,聖經並未記載,或許是神通過先知撒母耳或迦得,或直接向大衛本人所作的應許。

         「大衛就起來,悄悄地割下掃羅外袍的衣襟」:『掃羅外袍』掃羅可能在進入洞穴時把外袍脫下,放在一旁,所以大衛割下一塊衣襟而未被察覺。

   〔話中之光〕()跟隨大衛的人所說的「耶和華的應許」或為見到已有殺掃羅的機會,有若天賜,遂作此語。大衛既已受膏為王,應可以摧毀一切反對他的力量。大衛有好幾次這樣的機會,都放棄未用,因掃羅乃受膏王,應循神旨定奪,決不可只問目的不擇手段。要達高尚目的,應循高尚途徑,不可用暴力、暗殺等手段來取得王位。照神的方法來實現神的旨意,才能得到神的祝福。

         ()神安排了這樣一個機會給大衛,按著人肉體的天然反應,都會認為只要有環境的印證、又符合自己的利益,就是神「應許」的實現。但大衛是一個真正敬畏神的人,他知道對付「耶和華的受膏者」(6),就是對付神自己,所以「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他」(6)。因此,大衛既不會把環境的印證、也不會把符合自己的利益當作神的「應許」來自欺欺人,而是單單順服神的話語。

 

【撒上二十四5「隨後大衛心中自責,因為割下掃羅的衣襟;」

   〔呂振中譯〕隨後大衛心中自己責備自己割下掃羅的衣邊;

   〔原文字義〕「隨後」在之後;「自責」打擊,擊打。

   〔文意註解〕「隨後大衛心中自責,因為割下掃羅的衣襟」:『心中自責』指他的良心感覺敏銳,覺得此舉有辱神的受膏者。

   〔話中之光〕()大衛心中自責」,指出大衛有敏感的良心(參詩三十二5)。像這樣凡事不急於辯護自己,而敏銳地聆聽良心呼聲的人,即使犯了嚴重的罪,也不遲延悔改的機會(參詩五十一1~3)。神喜悅與這樣的人同在,並應允他們悔改的禱告(參詩五十一17~19)

         ()大衛心中自責」,也說出人的良心高於:(1)環境的印證:在那麼多的山洞中,掃羅偏偏選中這個山洞,豈不正是出於神的安排麼?(2)眾人的意見:眾人都同意這是成就神應許的機會(4),豈不應該趁機而為麼?

         ()大衛的肉體被神對付以後,靈裡越來越敏銳,只要有一點行動不是完全做在光中,良心就會自責。神也常常這樣,允許我們走偏一點,然後聖靈就在我們裡面提醒我們,讓我們對罪越來越敏感、生命越來越豐富,與神的關係也越來越真實。

         ()掃羅的良心是昏暗的,已經被嫉妒與羡慕的烙鐵烙平了(參提前四2)。大衛的良心一直在神聖的訓練之下,並且像保羅的良心一樣,在很大程度上是無虧的(參徒二十四16)。在蒙賜予屬靈洞察力的聖膏之後,他已經證明自己是真正的領導者。他並不倚靠他那個時代的風俗和傳統,而是擁有一種依靠神聖力量內在地進行糾正的知識。

         ()如果是別人的話,可能將那一塊衣襟到帶到各處作誇耀的宣傳。而大衛卻因此而良心有自責,他的感覺真是非常細嫩,是一般人所沒有的。無論如何,大衛是未經掃羅的同意,把一件好好的外袍割破了,因此他就感覺不安而自責。今天許多基督徒對人雖然有更大的虧欠,而他的良心竟然毫無感覺,好像若無其事一樣,這就是教會不能增長的原因之一。

         ()靈性正常的人,向神的心反應敏銳,人只會責人,不會責己,「祂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十六8)。人能自責是聖靈的感動,自責是神在人心中的攔阻,我們只看重神的「開路」,其實神的「攔阻」同樣重要。

 

【撒上二十四6「對跟隨他的人說:“我的主乃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

   〔呂振中譯〕就對跟隨的人說:『我既是永恆主所膏立的,我絕對不對我主上、不對永恆主所膏主的行這事,來伸手攻擊他。』

   〔原文字義〕「受膏者」受膏抹的,膏立的;「萬不敢」決不是那樣。

   〔文意註解〕「對跟隨他的人說:我的主乃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萬不敢伸手害他』意指在大衛的心目中,一直將掃羅視為神所委任的君王,並未把他當作仇敵。

   〔話中之光〕()人人都當尊重神所設立執政掌權的人(參羅十三1~7)。我們可能不領會他們當權的原因,但是要像大衛一樣,服從神所賜給他們的權威。不過,也要記得:神才是最高的權威,我們不應當違背神的律法,以致得罪神。

         ()「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徒五29)。當人的命令和神的命令相牴觸時,我們信徒所該有的選擇乃是:「順從神,不順從人」。不過,基督徒活在世上,仍有順服掌權者的責任(參羅十三1)。我們如何在「順服人」和「不順從人」之間,取得平衡呢?要知道,順服(submission)是裏面的存心和態度的問題,順從(obey)是外面的行為的問題;順服是絕對的、無限的,順從是相對的、有限的。

         ()我們固然應當服在一切有權柄的之下,但是有的權柄可以順從,有的權柄不能順從,像有的涉及基督徒基本問題,如信主、傳福音等。有的事我們能順從固然是「服」的,有的事我們不能順從也應當是「服」的。這是基督徒應有的態度。比方作兒子的人,雖然不順從父親的話去作某一件不合基督徒體統的事,但對父親仍須有順服的存心和尊敬的態度。

 

【撒上二十四7「大衛用這話攔住跟隨他的人,不容他們起來害掃羅。掃羅起來,從洞裡出去行路。」

   〔呂振中譯〕「說了這話,大衛纔勸阻跟隨的人,不讓他們起來害掃羅。掃羅起來,出了洞,走他的路去了。

   〔原文字義〕「攔住」分開,劈開。

   〔文意註解〕「大衛用這話攔住跟隨他的人,不容他們起來害掃羅。掃羅起來,從洞裡出去行路」:『攔住』意指竭力制止

   〔話中之光〕()按外面的情形來看,大衛只要點一點頭,他的跟隨者,就會把掃羅的頭砍下來,但大衛愛惜掃羅的性命,不容他們加害掃羅,由這一個舉動,大衛充分流露了基督愛仇敵的心,同時又給我們看見,大衛的肉體已經徹底受了十字架的對付。對於一個天天要殺害他的人,大衛對他毫無積怨咋心,全然不受激動而帶著血氣行事,他這樣的反應,真像主耶穌在客西馬尼那滿了慈愛柔和的表現。一面責備那位要保護祂而將大祭司的僕人耳朵砍掉的彼得,另一面又把那僕人的耳朵治好(路二十二51)。哦!當十字架臨到時,就測驗出我們屬靈程度的深淺。

 

【撒上二十四8「隨後大衛也起來,從洞裡出去,呼叫掃羅說:“我主,我王!”掃羅回頭觀看,大衛就屈身臉伏於地下拜。」

   〔呂振中譯〕隨後大衛也起來,從洞裏出來,在掃羅後面喊着說:『我主我王!』掃羅回頭一望,大衛就俯伏,面伏於地而下拜。

   〔原文字義〕「觀看」看,注視;「屈身」低頭。

   〔文意註解〕「隨後大衛也起來,從洞裡出去,呼叫掃羅說:我主,我王!掃羅回頭觀看,大衛就屈身臉伏於地下拜」:『屈身臉伏於地下拜』大衛對掃羅持守君臣的分際,謙恭有禮。

   〔話中之光〕()大衛敏銳的屬靈理解力和對正義的深愛阻止他憎恨掃羅,向別人批評他,一有機會就攻擊他。大衛對所受到的待遇並不需要感到一種所謂公義的憤怒。就掃羅對他的態度來說,他可以將之留給神,就是妥善處理萬事的那一位。在他的心靈中有一種神同在的平靜,並且他心中有對王的憐憫。要是掃羅把他的自私釘死在十字架上並在神面前謙卑己心,沒有誰會比大衛更高興了。

 

【撒上二十四9「大衛對掃羅說:“你為何聽信人的讒言,說大衛想要害你呢?」

   〔呂振中譯〕大衛對掃羅說:『你為甚麼聽信人的話說:你看,大衛想法子要害你呢

   〔原文字義〕「讒言」言論,言語。

   〔文意註解〕「大衛對掃羅說:你為何聽信人的讒言,說大衛想要害你呢?」:『人的讒言』大衛將兩人關係的惡化,歸罪於王身邊佞臣的誹謗,是給掃羅保留面子。

 

【撒上二十四10「今日你親眼看見在洞中耶和華將你交在我手裡,有人叫我殺你,我卻愛惜你,說:‘我不敢伸手害我的主,因為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

   〔呂振中譯〕看哪,今天你親眼看到永恆主今天怎樣在洞中將你交在我手裏;但我不肯殺害你〔或譯:有人叫我殺害你〕;我卻憐惜你〔傳統:你憐惜你〕,說:我不伸手害我主上,因為他是永恆主膏立的。”」

   〔原文字義〕「愛惜」憐憫,同情。

   〔文意註解〕「今日你親眼看見在洞中耶和華將你交在我手裡,有人叫我殺你,我卻愛惜你」:『有人』指大衛的跟隨者;『愛惜你』指寶貴王的性命。

         「說:我不敢伸手害我的主,因為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不敢伸手』敬畏神的表示。

   〔話中之光〕()你看,大衛何等敬畏神,因為神所膏立的,只有神才能廢棄。他只願神出來審判,察看,並拯救他自己,他不替神作神沒有吩咐的事。可惜這一篇誠懇的勸告,還是改變不了掃羅抓住王位的私欲,不能除去他疑懼的心理。哦!在教會裡為權利而爭的人!但願神光照我們。

 

【撒上二十四11「我父啊!看看你外袍的衣襟在我手中。我割下你的衣襟,沒有殺你,你由此可以知道我沒有惡意叛逆你。你雖然獵取我的命,我卻沒有得罪你。」

   〔呂振中譯〕我父請看,看你外袍的衣邊居然在我手中呢;我既把你外袍的衣邊割下來,又沒有殺害你,那你總可以知道、總可以看清楚、我手中並沒有謀害或背叛了罷。我沒有得罪了你,你竟獵取我的性命要了結它。

   〔原文字義〕「惡意」壞的,惡的;「叛逆」罪過;「獵取(原文雙字)」埋伏等待(首字);取,拿(次字)

   〔文意註解〕「我父啊!看看你外袍的衣襟在我手中」:意指這片割下的衣襟,乃是我克制自己的明證。

         「我割下你的衣襟,沒有殺你,你由此可以知道我沒有惡意叛逆你」:意指我刀下留人,由此可知我無意與你作對。

         「你雖然獵取我的命,我卻沒有得罪你」:意指你無緣無故想要殺我。

   〔話中之光〕()如果大衛殺了掃羅,以惡報惡、以肉體對付肉體,實際上是肉體的得勝。但大衛卻說:「你雖然獵取我的命,我卻沒有得罪你」,這才是聖靈的得勝、是屬聖靈的人對屬肉體的人的誇勝。

 

【撒上二十四12「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是非,在你身上為我伸冤,我卻不親手加害於你。」

   〔呂振中譯〕願永恆主在你我之間判斷是非;願永恆主從你身上為我伸冤;我手卻不加害於你。

   〔原文字義〕「判斷是非」審判,判定;「伸冤」報仇。

   〔文意註解〕「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是非,在你身上為我伸冤,我卻不親手加害於你」:意指我既然不曾加害於你,而你如果繼續尋索我的命,神必定會判定你有罪,為我伸冤。

 

【撒上二十四13「古人有句俗語說:‘惡事出於惡人。’我卻不親手加害於你。」

   〔呂振中譯〕正如古人的俗語說:惡事出於惡人;我手卻不加害於你。

   〔原文字義〕「俗語」箴言,比喻;「惡事」邪惡;「惡人」邪惡的。

   〔文意註解〕「古人有句俗語說:惡事出於惡人。我卻不親手加害於你」:『惡事出於惡人』意指甚麼樣的人作甚麼樣的事,亦即壞人作壞事;『不親手加害』暗示加害別人乃是壞人所作的壞事。

   〔話中之光〕()「惡事出於惡人」,但人的「肉體之中,沒有良善」(羅七18),如果大衛按著自己的肉體本相行事,一定會加害掃羅。但大衛既然沒有加害掃羅,表明他不是憑著肉體來做事,而是順服神的旨意做事。

         ()惡事出於惡人」,一個人的行為可以證明其為人的意思。與主耶穌的「凡樹木看果子,就可以認出他來」的話語一脈相通(參箴十三16;太十二35;路六44;雅三11~13)

 

【撒上二十四14「以色列王出來要尋找誰呢?追趕誰呢?不過追趕一條死狗,一個虼蚤就是了。」

   〔呂振中譯〕以色列王出來要追捕誰呢?你要追趕誰呢?不過一條死狗、一隻虼蚤罷了。

   〔原文字義〕「虼蚤」跳蚤。

   〔文意註解〕「以色列王出來要尋找誰呢?追趕誰呢?不過追趕一條死狗,一個虼蚤就是了」:『一條死狗,一個虼蚤』形容其存在微不足道,對人完全無害。

 

【撒上二十四15「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施行審判,斷定是非,並且鑒察,為我伸冤,救我脫離你的手。”」

   〔呂振中譯〕願永恆主申張正義、在你我之間判斷是非,並且鑒察,為我的案件而伸訴,維護正義而救我脫離你的手。』

   〔原文字義〕「施行審判」仲才者,審判者;「斷定是非」判斷,定罪;「鑒察」觀察,識別;「伸冤(原文雙字)」相爭,爭論(首字);爭辯,爭端(次字)

   〔文意註解〕「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施行審判,斷定是非,並且鑒察,為我伸冤,救我脫離你的手」:意指你我之間的是是非非,不在乎各人的申辯,乃在乎公義之神的判斷。因此將整個案件交託給神,由神來鑒察,相信祂必會為我主持公道。

 

【撒上二十四16「大衛向掃羅說完這話,掃羅說:“我兒大衛,這是你的聲音嗎?”就放聲大哭,」

   〔呂振中譯〕大衛向掃羅說完了這些話,掃羅就說:『我兒大衛,這是你的聲音麼?』掃羅放聲而哭;

   〔原文字義〕放」舉起,抬高;「大哭」哭泣,哀號。

   〔文意註解〕「大衛向掃羅說完這話,掃羅說:我兒大衛,這是你的聲音嗎?就放聲大哭」:掃羅沒有道歉,只有用哭泣來表達他當時複雜的感受:(1)感謝大衛不殺自己之情;(2)自己竟然死裡逃生;(3)懊悔錯失捕殺大衛的良機,實在可惜。

   〔話中之光〕()掃羅是一個跟隨感覺行事的人,情緒總是隨著環境起伏。當他嫉恨大衛的時候,「用槍想要刺透大衛」(撒上十九10);而大衛放過他的時候,他又感動得「放聲大哭」。人若與神失去了正常的關係,環境變了,感覺就立刻會變;感覺變了,決定、行為全部都會變,這就是屬肉體的人。

 

【撒上二十四17「對大衛說:“你比我公義,因為你以善待我,我卻以惡待你。」

   〔呂振中譯〕對大衛說:『你比我正義;你以善報我,我卻以惡報你。

   〔原文字義〕「公義」公正的,公平的;「待」對待,回報。

   〔文意註解〕「對大衛說:你比我公義,因為你以善待我,我卻以惡待你」:掃羅一時良心發現,憑著天賦的良心說了公道話,但他並沒有悔改,因此這事過後故態復萌,仍要追殺大衛(參撒上二十六2)

   〔話中之光〕()「善待」與「惡待」是兩種完全相反的手段。俗語所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話是行不通的。我們知道達到目的之手段和目的本身一樣重要。大衛的目標既然是作王,所以跟隨他的人勸他有機會時殺死掃羅,以達成目的。但他不肯依從,非因膽怯,乃是英勇的表現──他有勇氣力排眾議,堅持原則,去做他所當做的事。不要因為順服群眾的壓力,就放鬆自己的道德標準。

 

【撒上二十四18「你今日顯明是以善待我,因為耶和華將我交在你手裡,你卻沒有殺我。」

   〔呂振中譯〕你今天明白地宣示你怎樣以善待我:因為永恆主將我送交你手裏,你卻沒有殺害我。

   〔原文字義〕「顯明」宣布,通知。

   〔文意註解〕「你今日顯明是以善待我,因為耶和華將我交在你手裡,你卻沒有殺我」:掃羅承認大衛不殺之恩,卻沒有將這恩存記在心。

 

【撒上二十四19「人若遇見仇敵,豈肯放他平安無事地去呢?願耶和華因你今日向我所行的,以善報你。」

   〔呂振中譯〕人若遇見仇敵,哪肯送他好好上路呢?願永恆主因你今天向我所行的以福報你。

   〔原文字義〕「平安無事」好的,令人愉悅的。

   〔文意註解〕「人若遇見仇敵,豈肯放他平安無事地去呢?」:正如俗話所說:『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願耶和華因你今日向我所行的,以善報你」:不說自己以善報答,卻說願神善報,充分表現出「口是心非」。

   〔話中之光〕()大衛這次的舉動,教訓我們說:「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遇到怎麼樣的冤屈問題和不公平的對待,都不要為自己伸冤辨屈,要一直的面向著神,神就要負我們完全的責任。」在屬靈的工廠上,天天,甚至時時都會有不公平的對待臨到我們,叫我們忍受冤屈和種種的遭遇,為要讓我們學習謙和和忍耐。

         ()一個真正合乎神心意的人,是不會用肉體的辦法為自己建造王宮的。你若要點起「火把」圍繞自己,先把自己包圍起來,叫別人不准靠近你,也不能靠近你,到最後你必被火燒著,躺在悲慘之中。這樣的實事在屬靈的歷史上面也真不少。

 

【撒上二十四20「我也知道你必要作王,以色列的國必堅立在你手裡。」

   〔呂振中譯〕看吧,如今我準知道你一定作王;以色列國度必在你手裏堅立起來。

   〔原文字義〕「知道」認識,察覺;「堅立」直立,建立。

   〔文意註解〕「我也知道你必要作王,以色列的國必堅立在你手裡」:掃羅說這話,乃是因為:(1)撒母耳曾經向掃羅傳達神諭(參撒上十五28)(2)大衛自己所表現的才華和素質;(3)約拿單的見證和美言。

   〔話中之光〕()掃羅心裡是明白神的旨意的,但卻不肯遵行神的旨意,因為「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羅八5),「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羅八7)。我們常常也不是不明白神的旨意,而是知道了卻不肯遵行,結果必然和掃羅一樣,靈裡越來越麻木、越來越頑梗,最後「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撒上十五23)。因為信而不行,實際上就是不信。

         ()本章記載了表現出大衛的信實和敬虔,掃羅身為一國之君,不應付非利士人侵略,反而投入全部的心血,只為奪取政敵大衛的性命。隱基底洞事件明確地顯明了掃羅的行為是錯誤的。通過這件事情,掃羅也暫時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承認大衛的王權。因掃羅是被神的權威所立的君王,大衛沒有害其生命。大衛的行為向我們展示了在任何狀況中都認定神的旨意和權威的典範。明確神的旨意的人,超越環境和事由而能成就絕對的善(參創三十九7~23)

 

【撒上二十四21「現在你要指著耶和華向我起誓,不剪除我的後裔,在我父家不滅沒我的名。”」

   〔呂振中譯〕如今你要指着永恆主向我起誓:不剪滅我以後的苗裔,不從我父系家屬消滅我的名。』

   〔原文字義〕「剪除」砍掉,除去;「滅沒」消滅,滅絕。

   〔文意註解〕「現在你要指著耶和華向我起誓,不剪除我的後裔,在我父家不滅沒我的名」:掃羅最關心的是他自己,既然大衛不會殺他,那就退而為他的子孫後代著想,恐怕大衛作王之後不會放過他們。

   〔話中之光〕()16~21掃羅這篇認罪的話,好像是相當誠懇,但這不過是天然的良心一時的受感動,並非聖靈運行光照的結果。從以後的事實,就可證明掃羅並非真正的悔改。作主工的人,必須要分辨什麼是人的天良或情感,受激勵和啟發?什麼是聖靈的的感動和光照?這兩者完全是不同範圍內的東西。

 

【撒上二十四22「於是大衛向掃羅起誓,掃羅就回家去。大衛和跟隨他的人上山寨去了。」

   〔呂振中譯〕於是大衛向掃羅起誓。掃羅回家去;大衛和跟隨的人也上山寨去了。

   〔原文字義〕山寨」要塞,堡壘。

   〔文意註解〕「於是大衛向掃羅起誓,掃羅就回家去。大衛和跟隨他的人上山寨去了」:有了大衛起誓的保證,掃羅不得不暫時放過大衛,不好意思當場翻臉,因為對雙方跟隨的人都不好交代。

 

叁、靈訓要義

 

【敬畏神vs不怕神】

   一、大衛敬畏神:

         1.跟隨的人對大衛說:耶和華曾應許你說:我要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裡,你可以任意待他。如今時候到了。大衛就起來,悄悄地割下掃羅外袍的衣襟」(4):有機會殺對方卻沒有殺。

         2.「隨後大衛心中自責,因為割下掃羅的衣襟」(5):只因冒犯而自責。

         3.「對跟隨他的人說:“我的主乃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6):因為敬畏神而尊敬神的受膏者。

         4.「大衛用這話攔住跟隨他的人,不容他們起來害掃羅」(7):不僅自己不殺,也不容跟從的人殺他。

         5.「隨後大衛也起來,從洞裡出去,呼叫掃羅說:我主,我王!掃羅回頭觀看,大衛就屈身臉伏於地下拜」(8):對於要追殺他的人,口頭和姿態都很尊敬。

         6.「大衛對掃羅說:你為何聽信人的讒言,說大衛想要害你呢?」(9):講話委婉,不直接歸罪對方。

         7.「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是非,在你身上為我伸冤,我卻不親手加害於你」(12):不自己報復,讓神為他伸冤。

         8.「以色列王出來要尋找誰呢?追趕誰呢?不過追趕一條死狗,一個虼蚤就是了」(14):謙恭自貶。

   二、掃羅不怕神:

         1.掃羅就從以色列人中挑選三千精兵,率領他們往野羊的磐石去,尋索大衛和跟隨他的人」(2):堂堂一國之王,竟然無故(嫉妒)追殺臣僕(女婿)

         2.「掃羅說:我兒大衛,這是你的聲音嗎?就放聲大哭」(16):感到愧疚,卻不道歉。

         3.「對大衛說:你比我公義,因為你以善待我,我卻以惡待你」(17):口頭上承認對方比較公義,心態卻絲毫沒有改變。

         4.「願耶和華因你今日向我所行的,以善報你」(19):甚至口頭上利用神,卻不是真心話。

         5.「我也知道你必要作王,以色列的國必堅立在你手裡」(20):口頭承認對方的素質和資格,心裡卻不以為然。

         6.「現在你要指著耶和華向我起誓,不剪除我的後裔,在我父家不滅沒我的名」(21):又怕萬一對方得勢,恐不利自家後代,仍以自私為出發點。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上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