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二十七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大衛逃往非利士地】 一、大衛投靠迦特王亞吉,掃羅不再尋索他(1~4節) 二、亞吉將洗革拉賜給大衛,就住在那裡一年有餘(5~7節) 三、大衛欺騙亞吉,取得他的信任(8~12節) 貳、逐節詳解 【撒上二十七1】「大衛心裡說:“必有一日我死在掃羅手裡,不如逃奔非利士地去。掃羅見我不在以色列的境內,就必絕望,不再尋索我,這樣我可以脫離他的手。”」 〔呂振中譯〕「大衛心裏說:『如今看來,總有一天我會被收拾在掃羅手裏的;最好莫如逃跑到非利士人之地去;掃羅對我就必絕望、再也不在以色列全境搜索我了;這樣、我便可以逃脫他的手了。』」 〔原文字義〕「死在」掃除,奪走,追上;「逃奔(原文雙同字)」溜出,逃出;「絕望」沒指望;「尋索」追求,渴求;「脫離」溜出,逃出。 〔文意註解〕「大衛心裡說:必有一日我死在掃羅手裡,不如逃奔非利士地去」:『死在掃羅手裡』掃羅雖然當面說過「我必不再加害於你」(撒上二十六21),但根據他反覆無常的性格,大衛並不信任他。 「掃羅見我不在以色列的境內,就必絕望,不再尋索我,這樣我可以脫離他的手」:『不在以色列的境內』明顯地違反了神的意思(參撒上二十二5),變得必須撒謊來博取外人的信任。 〔話中之光〕(一)掃羅從此不會在外面追趕大衛了(參撒上二十六21),但仇敵卻開始從裡面追趕大衛。這次大衛外面沒有問題,裡面卻出了問題。神在大衛身上的旨意還沒有成就,所以神絕不會讓大衛死,但大衛卻心裡說:「必有一日我死在掃羅手裡」。神告訴大衛「要往猶大地去」(撒上二十二5),在他受膏的地方作見證,但現在大衛卻對自己說:「不如逃奔非利士地去」。 (二)大衛決定到非利士去避難。這不是出於信仰的決定,表明大衛沒有牢固地信靠,曾搭救自己親身體驗過的神。當環境危急的時候,我們常常不太容易跌倒,因為危急的環境會讓我們緊緊抓住神。但環境平靜的時候,我們卻常常靈裡鬆懈、肉體出頭,問題就出來了。 (三)大衛沒能認識到儘管掃羅密謀迫害,神卻在默默地完成祂的旨意。他把近來發生的事件當作了和好無望和掃羅要毀滅他的計畫的逐漸成功。大衛曾在過去享受了神和亞比亞他—來自烏陵與土明的指導,但是現在他卻在灰心喪氣中轉離了神聖的幫助並制定了自己負責的計畫。然而,神還是仁慈地把大衛的錯誤變成了朝向最終勝利的踏腳石! (四)不看掃羅只看神,祂是無所不能的。我們不可看風與浪,只看在海面上行走的主,不要看可能發生的事,只看現在的事。榮耀的主在你周圍搭救你。祂救你的靈魂免去死亡,救你的眼免去眼淚,救你的腳免去跌倒,祂已往曾幫助過你,現在仍必幫助。祂已往成就過,現在必再成就,神越作越大,不會越作越小。 【撒上二十七2】「於是大衛起身,和跟隨他的六百人投奔迦特王瑪俄的兒子亞吉去了。」 〔呂振中譯〕「於是大衛起身,他和跟從他的六百人都投奔迦特王瑪俄的兒子亞吉去了。」 〔原文字義〕「投奔」跨過,越過;「迦特」酒醡;「瑪俄」壓迫;「亞吉」發怒,迷離,可怕的,僅有一人。 〔文意註解〕「於是大衛起身,和跟隨他的六百人投奔迦特王瑪俄的兒子亞吉去了」:『投奔迦特王瑪俄的兒子亞吉』大衛從前在亞吉王那裡裝瘋被逐(參撒上二十一13~14),現在亞吉王仍願收留他,大概是因聽說大衛與掃羅決裂,樂意藉此削弱以色列的勢力。 〔話中之光〕(一)「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十六9),實際上,是神允許亞吉收留大衛。大衛如果不投奔迦特王,不久掃羅死了,大衛坐上王位,就會以為自己的生命已經成熟,所以神才把自己放在寶座上。但在神的眼中,大衛還差得很遠。所以神沒有攔阻他,而是允許他按著自己的主意「投奔迦特王」,讓他的肉體有更多的機會顯露,才能更深地認識自己、接受更深的破碎。 【撒上二十七3】「大衛和他的兩個妻,就是耶斯列人亞希暖和作過拿八妻的迦密人亞比該,並跟隨他的人,連各人的眷屬,都住在迦特的亞吉那裡。」 〔呂振中譯〕「大衛住在迦特亞吉那裏;他和跟隨他的人、各人和各人的家眷、大衛和他的兩個妻子、就是耶斯列人亞希暖、和那作過拿八妻子的迦密人亞比該、都住在那裏,」 〔原文字義〕「耶斯列」神的播種;「亞希暖」我兄弟令人愉快;「拿八」愚頑,笨蛋;「迦密」花園地;「亞比該」我父是喜樂;「眷屬」家族。 〔文意註解〕「大衛和他的兩個妻,就是耶斯列人亞希暖和作過拿八妻的迦密人亞比該,並跟隨他的人,連各人的眷屬,都住在迦特的亞吉那裡」:『兩個妻』請參閱撒上二十五42~43;『各人的眷屬』指他們的妻子兒女(參撒上三十3)。 〔話中之光〕(一)大衛和他的追隨者們流亡非利士地的原因是:(1)躲避掃羅的迫害(參1節);(2)為了使自己的家屬過安定的生活。這些事實表明無論誰,遇到逼迫都有離棄應走的道路,追求安逸生活的傾向。但基督徒的一生是每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的一生(參太十38),神的旨意的一生(參創十二1)。追求眼前的小利的大衛的這種行為,使他在後來付出昂貴的代價(參撒上三十1~6)。 (二)大衛決定「逃奔非利士地去」(參1節),很可能是想讓自己和部下的家眷們不再顛沛流離。當人光棍一條的時候,可以很剛強、很追求、很屬靈,但有了妻子兒女的牽掛以後,軟弱馬上就顯露出來了。因此,我們永遠也沒有資格在神面前自誇,那只不過是我們暫時的剛強,因為神為我們預備的那款試煉還沒有到。 (三)聖徒走十字架的道路,艱難是免不了的;不過,為了避免艱難,而走出主所定的範圍之外,會有更多的痛苦;外邦人的圈子,不是適合神兒女的地方。應當住在主的旨意中,在量給的地界裏面,不論有多少的困難,有主的同在可以勝過;不要為了「安全第一」,走容易的道路,招致更多的煩惱。 【撒上二十七4】「有人告訴掃羅說:“大衛逃到迦特。”掃羅就不再尋索他了。」 〔呂振中譯〕「有人告訴掃羅說:大衛已經逃到迦特去;掃羅就不再尋索他了。」 〔原文字義〕「再(原文雙同字)」加,增加。 〔文意註解〕「有人告訴掃羅說:大衛逃到迦特。掃羅就不再尋索他了」:『不再尋索他』因為他的兵力還不足以攻入非利士人的境內去捉一個人。除此以外,大衛既然不在境內,對他的王位也就沒有直接的威脅了。 〔話中之光〕(一)「掃羅就不再尋索他了」,這句經文的措詞無疑說明要是大衛留在猶大的話,掃羅會忘記他最近的諾言,並再一次追趕他。也許掃羅像從前那次一樣(參撒上十八17,25),盼望大衛這次會倒在非利士人的手下。殺一小撮的人容易,殺敗一大族的人難;人們總是避難趨易。 【撒上二十七5】「大衛對亞吉說:“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在京外的城邑中賜我一個地方居住。僕人何必與王同住京都呢?”」 〔呂振中譯〕「大衛對亞吉說:『我若得到你顧愛,求將鄉間一個市鎮中給我一個地方、讓我住在那裏;僕人怎可和王同住王城呢?』」 〔原文字義〕「蒙」找到,到達;「恩」恩惠,恩寵;「京外」郊外,田地;「京都(原文雙字)」王國,統治(首字);城市(次字)。 〔文意註解〕「大衛對亞吉說: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在京外的城邑中賜我一個地方居住。僕人何必與王同住京都呢?」:離開京城,行動比較自由方便。 〔話中之光〕(一)大衛要求獨立的居住地有下列實際理由:(1)如果居住偶像崇拜盛行的迦特,有墮落成混合主義信仰的危險性;(2)擔心自己頻繁出入亞吉的宮殿,成為亞吉的其他部下妒忌的對象(參撒上二十九4~5)。大衛流亡外邦人之地,屬靈方面遭到很大的挑戰。如同居住所多瑪的羅得一樣,信徒如果為肉身的安逸而自己選擇與信仰相背的環境時,必然要遭受心靈的矛盾和痛苦(參彼後二8)。 (二)大衛到了非利士地,環境是平安了,但裡面卻沒有平安,外面是安全了,但裡面卻沒有安全感。大衛不願「與王同住京都」,實際上是因為裡面沒有平安。 【撒上二十七6】「當日亞吉將洗革拉賜給他,因此洗革拉屬猶大王,直到今日。」 〔呂振中譯〕「那一天亞吉就將洗革拉賜給大衛;因此洗革拉到今日還屬猶大王。」 〔原文字義〕「洗革拉」迴繞;「猶大」讚美的。 〔文意註解〕「當日亞吉將洗革拉賜給他,因此洗革拉屬猶大王,直到今日」:『洗革拉』位於別是巴西北方約22公里,加薩東南方約24公里,基拉耳的谷中,原屬猶大支派(參書十五31),後改歸西緬支派(參書十九5),再後來被非利士人侵占,由迦特王亞吉賞給大衛;『直到今日』眾信撒上第二十五章之後及撒下全書是由先知拿單和先知迦得先後補充完成(參閱撒母耳記上「提要」),故「今日」是指大衛登基之後,甚至「猶大王」一詞暗示分裂為南北兩國之時。 〔話中之光〕(一)亞吉款待大衛是出於他個人的政治盤算,他想利用與掃羅處於敵對關係的大衛和他的一行人作為自己的心腹(參12節)。大衛和亞吉這樣的結盟是屬神的人為了世上的利益,與不敬虔之人結締不必要關係(參林後六14~16)。開始會得到有些益處,但最後必然付出痛苦的代價。聖潔和罪惡絕不相融。 (二)大衛的居住地洗革拉,後來被亞瑪力人掠奪(參撒上三十1~6)。這裡我們可以學到:(1)當作屬靈的事工時,不能追求肉身的安逸;(2)為神聖的旨意所蒙召的信徒,不應放鬆面臨屬靈戰爭的緊張感,直到勝利的那一天(參彼前五8)。 【撒上二十七7】「大衛在非利士地住了一年零四個月。」 〔呂振中譯〕「大衛在非利士人鄉間居住的日子、共有一年零四個月。」 〔原文字義〕「一年」一整年,一段日子。 〔文意註解〕「大衛在非利士地住了一年零四個月」:『非利士地』當時洗革拉屬於非利士人的領地;『一年』原文「一整年」(a full year)。 【撒上二十七8】「大衛和跟隨他的人上去,侵奪基述人、基色人、亞瑪力人之地。這幾族歷來住在那地,從書珥直到埃及。」 〔呂振中譯〕「大衛和跟隨的人上去侵犯基述人、基色人、和亞瑪力人;這幾族人居住的地是從提拉因〔傳統:歷來〕往書珥、直到埃及地那方向的。」 〔原文字義〕「侵奪」侵襲,剝,奪;「基述」橋,傲慢的旁觀者;「基色」陡峭的「亞瑪力」山谷居民,舔淨的民,好戰之民;「書珥」牆;「埃及」雙重難關,兩個海峽。 〔文意註解〕「大衛和跟隨他的人上去,侵奪基述人、基色人、亞瑪力人之地」:『基述人』約但河外的居民,可能有一支族人在西乃半島北部游牧;『基色人』可能來自基色(參書十六3)的移民,居住在迦南地的西南方;『亞瑪力人』以掃的子孫(參創卅六12),是以色列人的世仇,居住在南地(參民十三29)。 「這幾族歷來住在那地,從書珥直到埃及」:『從書珥直到埃及』指猶大地的南方。 【撒上二十七9】「大衛擊殺那地的人,無論男女都沒有留下一個;又奪獲牛、羊、駱駝、驢並衣服,回來見亞吉。」 〔呂振中譯〕「大衛擊殺了那地的人,無論男女、全都不讓活着;又拿了羊、牛、驢、駱駝、和衣服,然後回來、到亞吉那裏。」 〔原文字義〕「擊殺」打擊,殺害;「奪獲」拿走,抓走。 〔文意註解〕「大衛擊殺那地的人,無論男女都沒有留下一個;又奪獲牛、羊、駱駝、驢並衣服,回來見亞吉」:『那地的人』指住猶大地南方的基述人、基色人、亞瑪力人,他們可能都靠劫掠、遊牧為生,是以色列人的敵人;『沒有留下一個』使真相不被揭穿,因為亞吉王正和以色列人對敵,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友人。 【撒上二十七10】「亞吉說:“你們今日侵奪了什麼地方呢?”大衛說:“侵奪了猶大的南方,耶拉篾的南方,基尼的南方。”」 〔呂振中譯〕「亞吉說:『你們今天侵犯了甚麼地方呢?』大衛說:『我們侵犯了猶大的南方、耶拉篾的南方、基尼的南方〔即:乾燥之地〕。』」 〔原文字義〕「侵奪(首字)」侵襲,剝,奪;「侵奪(次字)」(原文無此字);「耶拉篾」願神憐憫;「基尼」鐵匠。 〔文意註解〕「亞吉說:你們今日侵奪了什麼地方呢?大衛說:侵奪了猶大的南方,耶拉篾的南方,基尼的南方」:『猶大的南方』意指猶大地的南部地方;『耶拉篾』是猶大的後裔(參代上二9,25);『基尼』是摩西岳父的後裔。以上這些族人都是以色列人或以色列人的友族,大衛籠統含糊的回答導致亞吉王相信大衛與以色列作了死對頭(參12節)。 〔話中之光〕(一)大衛隱瞞事實,用謊言回答。大衛向亞吉撒謊的事表明當時居住外邦的他的信仰處於軟弱狀態。他的回答是出於為保全自己性命,人軟弱的本性,是在神面前的犯罪。 【撒上二十七11】「無論男女,大衛沒有留下一個帶到迦特來。他說:“恐怕他們將我們的事告訴人,說大衛住在非利士地的時候,常常這樣行。”」 〔呂振中譯〕「無論男女、大衛都沒讓一個活着而帶到迦特來;他心裏說:『恐怕他們將我們的事去告訴人說:“大衛是這樣作的。”』儘他住在非利士人鄉間的日子、他的習慣總是這樣。」 〔原文字義〕「告訴」顯明,報告。 〔文意註解〕「無論男女,大衛沒有留下一個帶到迦特來。他說:恐怕他們將我們的事告訴人,說大衛住在非利士地的時候,常常這樣行」:『沒有留下一個』使真相不被揭穿,因為亞吉王正和以色列人對敵,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友人。 【撒上二十七12】「亞吉信了大衛,心裡說:“大衛使本族以色列人憎惡他,所以他必永遠作我的僕人了。”」 〔呂振中譯〕「亞吉信了大衛,心裏說:『他已經使自己在以色列中、在自己的族人中、有了大臭名,他必永遠做我的臣僕了。』」 〔原文字義〕「憎惡(原文雙同字)」發臭,變得可憎。 〔文意註解〕「亞吉信了大衛,心裡說:大衛使本族以色列人憎惡他,所以他必永遠作我的僕人了」:『亞吉信了大衛』大衛在非利士地裝作亞吉王的手下,討他的歡心;『以色列人憎惡他』原文意思不是平常的憎嫌,而是憎惡到極點;『我的僕人』指供他差遣使用的人。 〔話中之光〕(一)大衛在非利士地裝作亞吉王的「僕人」,來交換虛假的平安,但裡面卻從來沒有平安過。神允許大衛「一年零四個月」(參7節)活在這種沒有真平安的日子,使他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愚昧,不敢誇口自己生命的成熟。此時大衛還沒有力量去勝過自己的愚昧,還沒有力量脫離這困境:回以色列有掃羅,留在非利士天天要裝假。但神在大衛身上所要的,就是讓他認識自己的愚昧。只要他認識到了,神就不會永遠讓他陷在這種光景裡;時候到了,神的拯救的手也就伸出來了。 (二)大衛在離開猶大地時犯了第一個錯誤。在沒有神聖許可就遺棄他本國的人這一罪惡之上,他又加上了表裡不一的第二項罪惡。在與罪惡的鬥爭中,勝利的代價是不斷警醒和持續順從神的旨意。 叁、靈訓要義 【信心的軟弱】 一、「大衛心裡說:必有一日我死在掃羅手裡,不如逃奔非利士地去」(1節):大衛不能完全信靠神的保守。 二、「大衛和他的兩個妻,...並跟隨他的人,連各人的眷屬,都住在迦特的亞吉那裡」(3節):似乎顧慮到妻子兒女的安危。 三、「有人告訴掃羅說:大衛逃到迦特。掃羅就不再尋索他了」(4節):外面似乎平安,但內心開始不安。 四、「大衛對亞吉說:...僕人何必與王同住京都呢?當日亞吉將洗革拉賜給他」(5~6節):與王同住京都,恐有諸多不便,且恐王心生變。 五、「大衛和跟隨他的人上去,侵奪基述人、基色人、亞瑪力人之地。大衛擊殺那地的人,無論男女都沒有留下一個」(8~9節):不敢留下活口,以免真相被揭穿。 六、「亞吉說:你們今日侵奪了什麼地方呢?大衛說:侵奪了猶大的南方,耶拉篾的南方,基尼的南方」(10節):不敢據實報告,因恐王心不悅。 七、「亞吉信了大衛,心裡說:大衛使本族以色列人憎惡他,所以他必永遠作我的僕人了」(12節):騙取王的信任,卻不討神的喜悅。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上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