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三十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大衛追趕敵人並奪回人財】 一、發現洗革拉被亞瑪力人洗劫焚毀(1~6節) 二、求問神能否追回,神說能(7~8節) 三、追趕途中遇見落單埃及少年僕人領到敵人所在(9~16節) 四、擊殺敵人奪回人財(17~20節) 五、訂立擄物平分律例並送禮給諸城長老(21~31節) 貳、逐節詳解 【撒上三十1】「第三日,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到了洗革拉。亞瑪力人已經侵奪南地,攻破洗革拉,用火焚燒,」 〔呂振中譯〕「第三天大衛和跟隨的人到了洗革拉,亞瑪力人早已侵犯了南地和洗革拉了。他們擊破了洗革拉,又放火燒城;」 〔原文字義〕「洗革拉」迴繞;「亞瑪力人」山間凹地的居民;「侵奪」侵襲,剝去,猛衝;「攻破」擊打,打擊。 〔文意註解〕「第三日,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到了洗革拉」:『第三日』可能指第二天黃昏,以色列人以日落為次日的開始。洗革拉位於亞弗南方約90公里,大衛「早晨起來,回往非利士地去」(參撒上二十九11),每天行軍45公里,第二天晚上可以到達。 「亞瑪力人已經侵奪南地,攻破洗革拉,用火焚燒」:『亞瑪力人』屬以掃後裔(參創三十六15~16)的遊牧民族,居住以東地南部,四處搶劫擄掠(參撒上三十1~20),是以色列人的世仇;『南地』指迦南地猶大境內的南部地區,別是巴以南一片貧瘠乾地;『洗革拉』位於別是巴西北方約22公里,加薩東南方約24公里,基拉耳的谷中,原屬猶大支派(參書十五31),後改歸西緬支派(參書十九5),再後來被非利士人侵占,由迦特王亞吉賞給大衛(參撒上二十七6)。 〔話中之光〕(一)大衛在洗革拉已經定居了「一年零四個月」(參撒上二十七7),遠離掃羅的威脅,環境安穩,還很得亞吉的器重。因此,洗革拉已經成了一個舒適的安樂窩,漸漸抹去了大衛的異象和使命。所以神允許亞瑪力人「攻破洗革拉,用火焚燒」,把大衛從樂不思蜀的安樂窩裡趕出去,準備上希伯崙去作王(參撒下二1)。 (二)若是神允許非利士人的首領早一點讓大衛回來,大衛就不能被趕出安樂窩;若是晚一點讓大衛回來,他們也救不了這些家眷(參19節)。神所量給我們的難處,目的都是為了讓我們學到功課,所以「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 【撒上三十2】「擄了城內的婦女和其中的大小人口,卻沒有殺一個,都帶著走了。」 〔呂振中譯〕「擄了其中的婦女和所有的人、無論大小,都沒有殺死一人,只是帶着上路走了。」 〔原文字義〕「擄了」擄掠;「人口」(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擄了城內的婦女和其中的大小人口,卻沒有殺一個,都帶著走了」:『婦女和其中的大小人口』概指婦女、兒童;『卻沒有殺一個』目的可能是為了把她們賣作奴隸,實際上乃是神的眷顧。 〔話中之光〕(一)「卻沒有殺一個」,最重要不能忽略的,乃是神強有力的眷顧與保護。如果沒有神的干預,亞瑪力人也許為報復曾被大衛所遭受的災難(參撒上二十七8~9)而造成流血事件。這裡我們也能看到神保護自己所揀選的人,周密地推進救贖事工的進程(參代上二十八9;詩四十四21)。 【撒上三十3】「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到了那城,不料,城已燒毀,他們的妻子兒女都被擄去了。」 〔呂振中譯〕「大衛和跟隨的人到了那城,只見城已被火燒燬,他們的妻子兒女都被擄了去。」 〔原文字義〕「燒毀」燃燒。 〔文意註解〕「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到了那城,不料,城已燒毀,他們的妻子兒女都被擄去了」:意指發現城燬人空。 【撒上三十4】「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就放聲大哭,直哭得沒有氣力。」 〔呂振中譯〕「大衛和跟隨的人就放聲大哭,直哭到沒力氣哭。」 〔原文字義〕「放」舉起;「大哭」哀號;「氣力」力氣,力量。 〔文意註解〕「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就放聲大哭,直哭得沒有氣力」:『放聲大哭』大衛一行人經過兩天急行軍,已經精疲力盡,只見城燬人空,又不知道親人的生死、敵人是誰、如何追擊,所以只能哀號;『直哭得沒有氣力』即指「直到沒有力氣哭」。 【撒上三十5】「大衛的兩個妻,耶斯列人亞希暖和作過拿八妻的迦密人亞比該,也被擄去了。」 〔呂振中譯〕「大衛的兩個妻子、耶斯列人亞希暖、和那個作過迦密人拿八妻子的亞比該、也被擄了去。」 〔原文字義〕「耶斯列」神的播種;「亞希暖」我兄弟令人愉快;「拿八」愚頑;「迦密」花園地;「亞比該」我父是喜樂。 〔文意註解〕「大衛的兩個妻,耶斯列人亞希暖和作過拿八妻的迦密人亞比該,也被擄去了」:『亞希暖』是大衛的元配(參撒上二十七3;三十5),生子暗嫩(參撒下三2);『亞比該』是聰明俊美的婦人(參撒上二十五3),因著她的見識和口才,阻止了大衛在盛怒下殺全家男丁洩恨(參撒上二十五18~34),元夫拿八死後改嫁大衛。 〔話中之光〕(一)人的盡頭總是神的開始,人到了不能伸展自己的時候,神就開始工作了。也可以說,人不讓神作工神就不作,神不勉強人一定要給祂工作的機會。甚麼時候人停止了自己伸出來的手,神就作工了。 【撒上三十6】「大衛甚是焦急,因眾人為自己的兒女苦惱,說:“要用石頭打死他。”大衛卻倚靠耶和華他的神,心裡堅固。」 〔呂振中譯〕「大衛非常困苦;因為眾民各為自己的兒女而心裏苦惱,都說要拿石頭打死大衛;大衛卻靠着永恆主他的神而剛強。」 〔原文字義〕「焦急」落入困境,愁煩;「苦惱」苦,愁苦;「堅固」堅定,強壯。 〔文意註解〕「大衛甚是焦急,因眾人為自己的兒女苦惱,說:要用石頭打死他」:『甚是焦急』意指陷入幾乎無策可解的困境;『要用石頭打死他』面對這惡劣的情況,眾人以大衛為發洩的對象,完全歸咎於他。 「大衛卻倚靠耶和華他的神,心裡堅固」:意指大衛堅定地相信神必會使他否極泰來,解決他們當前的困境。 〔話中之光〕(一)大衛在這樣的困境中,並沒有嘗試自己去說服跟從他的人,反而將一切交托給神,而戰勝了危機。依靠耶和華的人遇到困難時不依賴環境和人,而信靠所有現象背後的神。神向那些單單依靠自己的人提供超越人想像的力量和安慰(參詩五十15;賽四十31)。 (二)眾人本來是為了安全才「逃奔非利士地」(撒上二十七1),結果反而變成一無所有、家破人亡,所以情緒再也不受控制了,怒氣發作在大衛身上。此時大衛眾叛親離,自從逃亡以來,從未如此孤單、失敗過。但也只有在這樣的極度孤單和失敗裡,他才能單單向神傾訴:「求你轉向我,憐恤我,因為我是孤獨困苦。我心裡的愁苦甚多,求你救我脫離我的禍患」(詩二十五16~17)。 (三)神把大衛帶到這樣的窮途末路和內外交迫裡,正是要預備他走向更高的得勝;因為人的道路只有走到盡頭,才肯甘心跟隨神的道路。因此,當整個環境都在壓迫他的時候,大衛裡面「卻倚靠耶和華——他的神,心裡堅固」。在過去的「一年零四個月」(撒上二十七7),大衛的裡面都沒有這個感覺,但現在神把他帶到盡頭了,人的聰明能力起不了作用了,他的裡面反而蘇醒了。 (四)跟隨大衛的軍兵,因為失去眷屬而苦惱,於是開始反對他,甚至於想殺死他。他們不設法去援救,反而找人來出氣;獨有大衛倚靠神,心裡堅定,著手尋求解救方法,而不諉過於別人。面對問題時請記住,找人來出氣或抨擊是毫無用處的,相反的,你要思考怎樣解決問題。 (五)依靠耶和華心裡堅固,這一句話實在是大衛最大的轉機;依靠耶和華心裡堅固,也是大衛蒙拯救的原因。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你現在也遇見危險焦急的大事麼?在這樣的時候,願我們都效法大衛,「依靠耶和華心裡堅固。」有首詩歌中的四句話對你我都有很大的幫助:「主啊!即或四圍黑暗,盡是坎坷為難,但我仍要鎮定安然,尋求你的心意」,當時大衛的靈確是如此。 【撒上三十7】「大衛對亞希米勒的兒子祭司亞比亞他說:“請你將以弗得拿過來。”亞比亞他就將以弗得拿到大衛面前。」 〔呂振中譯〕「大衛對亞希米勒的兒子祭司亞比亞他說:『請將神諭像給我拿過來。』亞比亞他就將神諭像拿過去到大衛面前。」 〔原文字義〕「亞希米勒」我兄弟是王,王的兄弟;「亞比亞他」我父真偉大;「以弗得」祭司服,外袍。 〔文意註解〕「大衛對亞希米勒的兒子祭司亞比亞他說:請你將以弗得拿過來。亞比亞他就將以弗得拿到大衛面前」:『祭司亞比亞他』他是大祭司家唯一的活口,投奔大衛(參撒上二十二20~21);『以弗得』是大祭司服,其上有烏陵和土明(參利八7~8),用來尋求神的旨意。 〔話中之光〕(一)當大衛心裡明亮起來的時候,立刻就領悟到一件事:人都是靠不住的,而神一直在那裡等候我們去投靠。所以他的反應不是埋怨、不是歎息,而是對祭司說:「請你將以弗得拿過來」,立刻「求問耶和華」。一旦屬聖靈的大衛求問神,神就清清楚楚地回答,讓大衛知道怎樣行。屬肉體的掃羅卻求告無門(撒上二十八6) ,只能去問交鬼的婦人,這正是「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二)總有一個時候,我們也會來到人的盡頭;但是專心仰望神的人,神一定能讓我們看見一條出路。世人所看見的路都在地上,但我們看見的路卻是通往天上,讓我們能「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林後四8)。 【撒上三十8】「大衛求問耶和華說:“我追趕敵軍,追得上追不上呢?”耶和華說:“你可以追,必追得上,都救得回來。”」 〔呂振中譯〕「大衛就求問永恆主說:『我可以追趕這群匪幫麼?我追得上追不上呢?』永恆主對他說:『你可以追趕;一定追得上,並且一定搶救得來。』」 〔原文字義〕「追趕(原文雙字)」追逐,追趕(首字);在…之後(次字);「必追得上(原文雙同字)」追上。 〔文意註解〕「大衛求問耶和華說:我追趕敵軍,追得上追不上呢?耶和華說:你可以追,必追得上,都救得回來」:神的回答非常清楚:(1)『可以追』意指不會無功而返;(2)『必追得上』意指還來得急去追;(3)『都救得回來』意指能擊敗敵人,救回全體被擄的人和財物。 〔話中之光〕(一)這節經文的重點在於表明大衛的信心。大衛的信仰出發點在於與神的對話和交通。他通過大祭司的以弗得與神作屬靈的交通,結果這個行為成了勝利的關鍵。像這樣信徒能時常持守有福的義路的關鍵是凡事與神交通,按照神的旨意生活(參羅十二1~2;弗五17)。 (二)除了神無形的特殊照顧之外,當大衛要求問神時,神就精確的回答,讓大衛知道怎樣行。比起掃羅走投無路(參撒上二十八6),只能去問交鬼的婦人,真是天壤之別。其實大衛這種遭遇是「恩典」,掃羅是的遭遇「正常」。神何必回答人的問題?不過我們都希望自己在神的恩典中。 【撒上三十9】「於是大衛和跟隨他的六百人來到比梭溪;有不能前去的就留在那裡。」 〔呂振中譯〕「於是大衛和跟隨他的六百人就走,來到比梭谿谷;有餘留的便停在那裏。」 〔原文字義〕「比梭」歡欣的;「溪」水流,河谷。 〔文意註解〕「於是大衛和跟隨他的六百人來到比梭溪;有不能前去的就留在那裡」:『比梭溪』位於洗革拉南方約20公里,是猶大南地北部的一條旱溪,全長約82公里,從東南流向西北,在加薩南方約8公里處流入地中海。 〔話中之光〕(一)大衛作為領導者,他動用自己的全部600名兵力參加追擊戰,表明大衛智慧地控制住了部下們反叛(參6節)。當他們喊「用石頭打死他」,引起騷亂時,如果大衛查出主謀,嚴懲的話,肯定會因內部分裂影響追擊亞瑪力人的行動。但大衛並沒有在意別人的責難,而抑制自己的感情,惟獨「依靠耶和華他的神,心裡堅固」,力求依靠神的能力和智慧,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危機。帶領團體時,按照神的旨意治理比靠人自己的力量和手段更有效(參王上十二12~15)。 【撒上三十10】「大衛卻帶著四百人往前追趕;有二百人疲乏,不能過比梭溪,所以留在那裡。」 〔呂振中譯〕「大衛和四百人往前追趕;有二百人因為精疲力竭、不能過比梭谿谷,便停住了。」 〔原文字義〕「疲乏」困倦,衰弱。 〔文意註解〕「大衛卻帶著四百人往前追趕;有二百人疲乏,不能過比梭溪,所以留在那裡」:『不能過比梭溪』比梭溪的河道是陡峭的峽谷,寬約100公尺,需要靈巧的身手爬下峭壁、再爬上去。 〔話中之光〕(一)大衛允許疲乏的200名休息。他雖然明知追擊的緊急性,但並沒有強求疲乏的人勉強參加行軍。大衛相信只要神與剩下的400名同在,肯定能發揮600名以上的力量(參代下十四11~12)。大衛的信心證實了神的拯救不在於人的數目(參撒上十四6),最後大衛取得了大大的勝利(參16~20節)。 【撒上三十11】「這四百人在田野遇見一個埃及人,就帶他到大衛面前,給他餅吃,給他水喝,」 〔呂振中譯〕「這四百人在野外遇見一個埃及人,就帶他到大衛面前,給他飯喫,給他水喝;」 〔原文字義〕「田野」田地,陸地。 〔文意註解〕「這四百人在田野遇見一個埃及人,就帶他到大衛面前,給他餅吃,給他水喝」:『田野』指在比梭溪南方的野外荒地;『埃及人』表示那些掠奪者曾經侵奪過埃及的部分地區;『給他餅吃,給他水喝』表示那人的身體情況非常虛弱,沒有力氣說話、行動。 〔話中之光〕(一)大衛此時還不知道敵人是誰、在哪裡,身心疲憊,但居然這麼巧就「在田野遇見一個埃及人」,給他帶來了關鍵的情報。在仰望等候神的人身上,神的管理從來沒有停止過。 (二)亞瑪力人殘忍地留下這個奴僕,聽任他死亡,神卻使用他引領大衛和他的軍隊來到他們的兵營。大衛和他的軍隊善待這青年人,他也投桃報李領他們到仇敵那裡(參16節)。你所遇到的人,無論如何微不足道,總要維護他們的尊嚴並善待他們。你絕不知道,神會怎樣使用他們來幫助你,這全在乎你怎樣對待他們。 【撒上三十12】「又給他一塊無花果餅,兩個葡萄餅。他吃了,就精神復原,因為他三日三夜沒有吃餅,沒有喝水。」 〔呂振中譯〕「又給他一塊無花果乾、兩團葡萄乾;他喫了精神就復原,因為他已經三天三夜沒有喫飯,也沒有喝水。」 〔原文字義〕「復原」返回,轉回。 〔文意註解〕「又給他一塊無花果餅,兩個葡萄餅。他吃了,就精神復原,因為他三日三夜沒有吃餅,沒有喝水」:『一塊無花果餅,兩個葡萄餅』是當時珍貴的滋補食品(參撒上二十五18);『精神復原』意指恢復到稍有元氣的地步;『三日三夜』表示至少在三天前到過洗革拉。 〔話中之光〕(一)神的賜福臨到接待客旅的人身上(參來十三2;彼前四9~11)。實際上,他們正在追擊敵人的途中,沒有時間照顧一個患病垂死的外邦奴隸(尤其在敵軍手下服務的人)。但大衛一行不顧自己的損失,向這個陷入困境的人施憐憫,結果出乎意料地大衛一行因著這次施的憐憫反而更快、更正確地襲擊了亞瑪力人(參16節),取得了勝利。像這樣,如果我們在繁忙的日常生活當中努力向困苦人行善(參何十12;羅十二17;提前二10),因神的幫助能夠擁有比只顧沉迷於自己的時候更成功的人生(參詩一百十二9;箴十一17;十四31;林後五10)。 【撒上三十13】「大衛問他說:“你是屬誰的?你是哪裡的人?”他回答說:“我是埃及的少年人,是亞瑪力人的奴僕。因我三日前患病,我主人就把我撇棄了。」 〔呂振中譯〕「大衛問他說:『你是屬誰的?是出於哪裏的?』他說:『我是埃及的青年人,是亞瑪力人的奴僕;因為我前三天病了,我主人竟把我撇棄了。」 〔原文字義〕「撇棄」棄絕,放開。 〔文意註解〕「大衛問他說:你是屬誰的?你是哪裡的人?」:『屬誰的』指屬於甚麼種族;『哪裡的人』指從甚麼地方來的。 「他回答說:我是埃及的少年人,是亞瑪力人的奴僕。因我三日前患病,我主人就把我撇棄了」:『埃及的少年人』答覆了頭一個問題「屬誰的」;『亞瑪力人的奴僕』亞瑪力人是遊牧民族,大體上居無定所,答覆了第二個問題「哪裡的人」;『三日前患病…把我撇棄了』表示三天以前跟著亞瑪力主人一起行動,直到因病被拋棄。 〔話中之光〕(一)藐視沒有利用價值的人生命的領袖的日子並不長久。亞瑪力的頭目們盡情剝削之後,以患病為藉口,丟棄埃及的奴隸而離去了。像這樣亞瑪力人不珍惜生命的行為,導致自取滅亡(17節)。 【撒上三十14】「我們侵奪了基利提的南方和屬猶大的地,並迦勒地的南方,又用火燒了洗革拉。”」 〔呂振中譯〕「我們侵犯了基利提的南方〔即:乾燥之地〕和屬猶大的地、以及迦勒的南方;又放火燒了洗革拉。』」 〔原文字義〕「基利提」行刑人;「迦勒」狗。 〔文意註解〕「我們侵奪了基利提的南方和屬猶大的地,並迦勒地的南方,又用火燒了洗革拉」:『基利提』位於非利士地的南部;『屬猶大的地』指屬於猶大支派的轄地,大約在基利提的東面;『迦勒地』指猶大支派中分配給迦勒家族的轄地,大約在希伯倫的南面,洗革拉的東面。 〔話中之光〕(一)大衛曾向亞吉王撒過的謊:「我們…火燒了」(參撒上二十七10),現在變為現實。信徒的一句非出於信仰的話語,將帶來如此可怕的結果。 【撒上三十15】「大衛問他說:“你肯領我們到敵軍那裡不肯?”他回答說:“你要向我指著神起誓,不殺我,也不將我交在我主人手裡,我就領你下到敵軍那裡。”」 〔呂振中譯〕「大衛問他說:『你肯領我們下到這群匪幫那裏不肯?』他說:『你要指着神向我起誓不殺死我,也不將我送交我主人手裏,我就領你下到這群匪幫那裏。』」 〔原文字義〕「敵軍」軍隊,群夥。 〔文意註解〕「大衛問他說:你肯領我們到敵軍那裡不肯?他回答說:你要向我指著神起誓,不殺我,也不將我交在我主人手裡,我就領你下到敵軍那裡」:『指著神』意指一般人所謂的神明,而不是耶和華神;『不殺我,也不將我交在我主人手裡』他只求能活命。 【撒上三十16】「那人領大衛下去,見他們散在地上,吃喝跳舞,因為從非利士地和猶大地所擄來的財物甚多。」 〔呂振中譯〕「那人領大衛下去;只見他們都橫七豎八臥在地面上,大家正喫喝歡躍地慶祝他們從非利士人之地和猶大地所拿來的那一大批掠物。」 〔原文字義〕「猶大」讚美的;「財物」掠奪品,戰利品;「甚多」巨大的。 〔文意註解〕「那人領大衛下去,見他們散在地上,吃喝跳舞,因為從非利士地和猶大地所擄來的財物甚多」:『散在地上』意指無秩序地散佈在整個地面上;『吃喝跳舞』意指飲酒吃肉、跳舞作樂的慶功宴。 〔話中之光〕(一)以色列人進迦南的旅程中,最先遇見的仇敵是亞瑪力人(參出十七8),掃羅王失去王位,就是因為不聽神的話完全滅絕亞瑪力人(參撒上十五1~23節),埃及是代表撒旦壓制神的選民,亞瑪力乃代表魔鬼抵擋神的子民,過去神的子民所受的壓制是已經得到釋放了,如今最大的難處,就是仇敵不斷的攔阻神的國度建立,所以神才決意要消滅亞瑪力人,正如撒旦沒有被除滅而丟在火湖裡,神的國就不能實現一樣。 【撒上三十17】「大衛從黎明直到次日晚上,擊殺他們,除了四百騎駱駝的少年人之外,沒有一個逃脫的。」 〔呂振中譯〕「大衛擊殺了他們,從黃昏直到晚上;除了四百個騎駱駝的青年人逃走之外,他們的人都沒有一個逃脫的。」 〔原文字義〕「逃脫」溜出,逃出。 〔文意註解〕「大衛從黎明直到次日晚上,擊殺他們,除了四百騎駱駝的少年人之外,沒有一個逃脫的」:『從黎明直到次日晚上』指從黎明到當天傍晚,因為以色列人以日落為次日的開始;『四百騎駱駝的少年人』可能是他們的奴僕(參13節),為了餵養駱駝而分散在宴席周圍,因此得以逃脫。而這些人的逃脫,使得亞瑪力主人沒有一個逃脫的。 〔話中之光〕(一)神揀選軟弱的,使強壯的羞愧(參林前一27)。患病、被遺棄的軟弱的僕役們得以逃脫,與看起來無比強大的亞瑪力人相比較,後者反而被打得落花流水。靠著神的能力和眷顧,能發出改變世界的極大的威力(參提前一12~16)。 (二)根據本節經文推定,亞瑪力人軍隊可能多達一千名左右。大衛以少數的400名擊敗多數的亞瑪力軍隊,聖徒藉著信心也能夠成就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參腓四13)。 【撒上三十18】「亞瑪力人所擄去的財物,大衛全都奪回,並救回他的兩個妻來。」 〔呂振中譯〕「亞瑪力人所拿走的財物、大衛全都奪回;他的兩個妻子大衛也搶救回來。」 〔原文字義〕「奪回」掠奪,剝奪。 〔文意註解〕「亞瑪力人所擄去的財物,大衛全都奪回,並救回他的兩個妻來」:意指奪回了被擄的全部人口和財物。 〔話中之光〕(一)雖然天時、地利、人和都在亞瑪力人那裡,但神卻讓大衛的疲憊之師以少勝多。這次得勝讓大衛體會到,如果過去「一年零四個月」(撒上二十七7)一直留在猶大地,照樣不必懼怕掃羅,因為「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神」(羅九16)。 (二)大衛不僅奪回了被擄的人口和財物,而且得著了亞瑪力人從別處擄掠來的戰利品。當人學到了神要我們學習的功課以後,神就會賜下更豐盛的恩典,超出人的所求所想。 【撒上三十19】「凡亞瑪力人所擄去的,無論大小、兒女、財物,大衛都奪回來,沒有失落一個。」 〔呂振中譯〕「無論是小是大、是兒是女、無論是被擄掠的、是敵人拿走的、大衛全都奪回,沒有失落一個。」 〔原文字義〕「奪回」返回,轉回;「失落」缺少,失敗。 〔文意註解〕「凡亞瑪力人所擄去的,無論大小、兒女、財物,大衛都奪回來,沒有失落一個」:『沒有失落一個』意指從大至小,全都安然無恙地奪回。 【撒上三十20】「大衛所奪來的牛群羊群,跟隨他的人趕在原有的群畜前邊,說:“這是大衛的掠物。”」 〔呂振中譯〕「大衛也拿到所有的羊和牛,人把這些趕在原有的性畜前邊,說:『這是大衛的掠物。』」 〔原文字義〕「掠物」掠奪品,戰利品。 〔文意註解〕「大衛所奪來的牛群羊群,跟隨他的人趕在原有的群畜前邊,說:這是大衛的掠物」:『原有的群畜』指原屬他們在洗革拉的牲畜,被亞瑪力人劫掠,如今又奪回來的;『大衛的掠物』指亞瑪力人從別處(參14節)擄掠來的戰利品,如今被他們擄獲。 〔話中之光〕(一)「這是大衛的掠物」,在不久前還要用石頭打死他的人們(參6節),現在高聲讚揚他。可見人善變的本質。因此不依靠人,轉而依靠永遠不變的信實的神的人,才能把人生引向成功(參詩一百四十六3~5;賽二22)。 【撒上三十21】「大衛到了那疲乏不能跟隨、留在比梭溪的二百人那裡。他們出來迎接大衛並跟隨的人。大衛前來問他們安。」 〔呂振中譯〕「大衛到了那些精疲力竭、不能跟着大衛走、而留在比梭谿谷的二百人那裏;他們出來迎接大衛、並迎接跟隨大衛的人;大衛也湊上前去、向他們問安。」 〔原文字義〕「疲乏」困倦,衰弱;「迎接」遭遇,降臨。 〔文意註解〕「大衛到了那疲乏不能跟隨、留在比梭溪的二百人那裡。他們出來迎接大衛並跟隨的人。大衛前來問他們安」:『留在比梭溪的二百人』請參閱10節。 【撒上三十22】「跟隨大衛人中的惡人和匪類說:“這些人既然沒有和我們同去,我們所奪的財物就不分給他們,只將他們各人的妻子兒女給他們,使他們帶去就是了。”」 〔呂振中譯〕「跟大衛同行的人中間所有的壞人和無賴應時地說:『這些人既然沒有跟我們〔傳統:我〕同行,我們所奪回的掠物就不分給他們;只將他們各人的妻子兒女給他們,讓他們帶走就是了。』」 〔原文字義〕「惡」壞的,惡的;「匪類」卑鄙的小人,無足輕重。 〔文意註解〕「跟隨大衛人中的惡人和匪類說:這些人既然沒有和我們同去」:『惡人』指自私自利,不為別人著想的壞人;『匪類』指卑鄙、貪婪的小人;『惡人和匪類』兩者大致同屬一類,只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描述而已。 「我們所奪的財物就不分給他們,只將他們各人的妻子兒女給他們,使他們帶去就是了」:『所奪的財物就不分給他們』即指不分擄物給留守的人,而全部歸給第一線追敵的人,這種立場沒有考慮到:(1)應歸功於神的賜福(參23節),而不該全然歸功於自己;(2)摩西所訂的律例原則,留守的人也有權利分得擄物(參民三十一27)。 〔話中之光〕(一)跟隨大衛的都是「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撒上二十二2),與跟隨主耶穌的罪人一樣(參可二17),都是肉體滿了殘缺的亞當後裔,而「惡人和匪類」只是其中瑕疵更明顯一些的人。他們不願意與留守的人分享戰利品,因為屬肉體的人總是把得勝看作自己努力的結果,卻看不見神的帶領。 【撒上三十23】「大衛說:“弟兄們,耶和華所賜給我們的,不可不分給他們,因為祂保佑我們,將那攻擊我們的敵軍交在我們手裡。」 〔呂振中譯〕「大衛說:『弟兄們,永恆主所賜給我們的、你們不可這樣處理;他怎樣保守我們,將那攻擊我們的匪幫交在我們手裏。」 〔原文字義〕「保佑」保守,看守;「攻擊」攻擊,來到,遭遇。 〔文意註解〕「大衛說:弟兄們,耶和華所賜給我們的,不可不分給他們」:意指這些擄物乃是神所賞賜的,若不是神格外的恩典,連我們自己的妻兒和財物也無法奪回。 「因為祂保佑我們,將那攻擊我們的敵軍交在我們手裡」:『祂保佑我們』包括:(1)不必前往耶斯列參戰,而直接提前從亞弗及時回到洗革拉發現被洗劫(參撒上二十九6~7);(2)在追敵途中遇到奄奄一息的埃及少年人,得以適時趕到亞瑪力人的休息地(參15~16節);(3)正值亞瑪力人狂飲慶功,失去正常的戰鬥力(參16節);(4)經過從亞弗回洗革拉,又接著追趕敵人的長途跋涉後,本已精疲力竭,若不是神的加添心力,絕不能獲得如此戰果。 〔話中之光〕(一)大衛從戰場歸來後,把戰利品分給沒有上陣的士兵的場面。大衛這樣的行為是根據:(1)戰鬥的勝利是神賜給的;(2)戰利品也是神所允許得到的;(3)沒有參加戰鬥的勇士也是神的百姓。在神的名下聚集的團體應是「分享」和「愛」的集體(參徒二44~47)教訓。 【撒上三十24】「這事誰肯依從你們呢?上陣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應當大家平分。”」 〔呂振中譯〕「這事誰肯依從你們呢?上戰場的分多分少,留守物件的也分多少:大家要一樣分。』」 〔原文字義〕「依從」聽從;「看守」留下,居住;「大家」共同地,一起地;「平分」分開,分享。 〔文意註解〕「這事誰肯依從你們呢?上陣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應當大家平分」:大衛下達判詞:(1)駁回「所奪的財物不分給留守者」(參22節)的動議;(2)出征的人得多少戰利品,留守的人也得多少;(3)「大家平分」意即每一個人都可得同額擄物。 【撒上三十25】「大衛定此為以色列的律例、典章,從那日直到今日。」 〔呂振中譯〕「從那天起、大衛就為以色列立了這樣做律例典章、直行到今日。」 〔原文字義〕「律例」律例,法規;「典章」判決,案例。 〔文意註解〕「大衛定此為以色列的律例、典章,從那日直到今日」:24節的判定,從此成為以色列的律例、典章。『律例』指律法,是對全體以色列人的要求;『典章』指審判,據以判定是否遵行律法。 〔話中之光〕(一)「上陣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24節),這個規矩在律法裡就已經規定(參民三十一27),但可能並沒有得到堅持。從大衛的時候起,它才成了「以色列的律例典章」。爭戰不分前方和後方,沒有後方的安定,就不可能有前方的得勝。人間的戰爭是這樣,屬靈的戰爭更是這樣,外面的得勝是小事,裡面對爭戰的認識才是大事。 (二)今天,我們要記得大衛的典章:傳福音,為真理爭戰的人固然重要,在後方忠心禱告守望,用財物供應的人,也是不可少的,是「一同為真理作工」(約參7),同得主的獎賞。 (三)大衛定下一條律例,就是在分擄物的事上,上陣的和看守器具的人要均等。今日,在教會與其他機構之中,我們對後勤供應人員與前線奮戰者,也應當一視同仁,無分軒輊。如果沒有會計、秘書與行政人員,神職人員或專業人士就不能完成工作。你如果在前線作戰,請不要忘記支持你的人。如果你做支援的工作,儘管不夠炫耀刺激,要明白這對於整體的工作一樣重要。 【撒上三十26】「大衛到了洗革拉,從掠物中取些送給他朋友猶大的長老,說:“這是從耶和華仇敵那裡奪來的,送你們為禮物。”」 〔呂振中譯〕「大衛到了洗革拉,就從掠物中取些送給他的朋友、猶大的長老,說:『看哪,這是從永恆主的仇敵那裏掠得的,送點給你們為祝福禮。』」 〔原文字義〕「禮物」禮物,贈品,祝福。 〔文意註解〕「大衛到了洗革拉,從掠物中取些送給他朋友猶大的長老」:『到了洗革拉』指回到洗革拉之後;『從掠物中取些』即指從「大衛的掠物」(參20節)中取些;『他朋友猶大的長老』指那些住在猶大轄境各地、暗中支持大衛的長老們。 「說:這是從耶和華仇敵那裡奪來的,送你們為禮物」:『耶和華仇敵』;指亞瑪力人;『禮物』指用以表達謝忱的伴手禮。 〔話中之光〕(一)大衛不但叫上陣的和看守器具的平分掠物(參24節),還主動把掠物與「猶大的長老」分享,因為「這是從耶和華仇敵那裡奪來的」。當我們一面能對付仇敵、一面能輸送恩典,分享基督裡的豐富的時候,生命就成熟到了作王的地步。 【撒上三十27】「他送禮物給住伯特利的,南地拉末的,雅提珥的; 〔呂振中譯〕「禮物是送給那在伯特利的、那在南地〔即:乾燥之地〕拉末的、那在雅提珥的、」 〔原文字義〕「伯特利」神的家;「拉末」高度;「雅提珥」充裕的。 〔文意註解〕「他送禮物給住伯特利的,南地拉末的,雅提珥的」:『伯特利』位於耶路撒冷北方約16公里,示羅西南方約15公里;『南地拉末』確實地點不詳,可能位於別是巴東方約32公里,希伯崙南方約31公里;『雅提珥』位於希伯崙南南西方約21公里,別是巴東北方約21公里。 【撒上三十28】「住亞羅珥的,息末的,以實提莫的;」 〔呂振中譯〕「那在亞羅珥的、那在息末的、那在以實提莫的、」 〔原文字義〕「亞羅珥」毀滅;「息末」肥沃多產的;「以實提莫」我會出人頭地。 〔文意註解〕「住亞羅珥的,息末的,以實提莫的」:『亞羅珥』位於別是巴東南方約16公里,希伯崙東南方約43公里,距死海約37公里;『息末』確實地點不詳,應是猶大南地某處;『以實提莫』位於希伯崙南方16公里,別是巴東北方約29公里。 【撒上三十29】「住拉哈勒的,耶拉篾各城的,基尼各城的;」 〔呂振中譯〕「那在迦密的、那在耶拉篾各城的、那在基尼各城的、」 〔原文字義〕「拉哈勒」交易;「耶拉篾」願神憐憫;「基尼」鐵匠。 〔文意註解〕「住拉哈勒的,耶拉篾各城的,基尼各城的」:『拉哈勒』可能就是迦密,位於希伯崙南南東方約13公里,別是巴東北方約34公里;『耶拉篾』確實地點不詳,應是猶大南地某處;『基尼』可能是指基尼人所住之地,應是猶大南地某處,而基尼人是摩西岳父的後裔。 【撒上三十30】「住何珥瑪的,歌拉珊的,亞撻的;」 〔呂振中譯〕「那在何珥瑪的、那在歌拉珊的、那在亞撻的、」 〔原文字義〕「何珥瑪」庇護所;「歌拉珊」烈焰火盧;「亞撻」集會所。 〔文意註解〕「住何珥瑪的,歌拉珊的,亞撻的」:『何珥瑪』位於希伯崙西南方約38公里,別是巴東方約11公里;『歌拉珊』可能就是亞因,位於別是巴西北方約6公里,迦薩東南方約40公里;『亞撻』位於希伯崙西北方約25公里,拉吉北方約7公里。 【撒上三十31】「住希伯崙的,並大衛和跟隨他的人素來所到之處的人。」 〔呂振中譯〕「和那在希伯崙的,也送給大衛和跟隨的人出入往來之地的人。」 〔原文字義〕「希伯侖」聯合。 〔文意註解〕「住希伯崙的,並大衛和跟隨他的人素來所到之處的人」:『希伯崙』位於耶路撒冷西南方約三十公里,別是巴東北方約41公里;『素來所到之處』意指衛和跟隨他的人在逃避掃羅尋索時所到過的猶大轄境各地。 〔話中之光〕(一)正當非利士人要與以色列人決戰的時候(參撒上二十九1),大衛卻與過去的遮遮掩掩完全不同(參撒上二十七11~12),公開表明了自己對以色列的忠誠。當我們能在仇敵面前「指著主誇口」(林後十17)的時候,信心也就成熟到了作王的地步。 (二)神工作的法則,常常是先倒空再充滿、先拆毀再建造。洗革拉被燒,大衛的家眷財物被擄,結果卻成了他脫離自己、更加蒙福的機會。神也常常允許苦難、剝奪臨到我們身上,「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十二11)。因為神要把我們從「洗革拉」救出來,讓我們重新活在神榮耀的旨意當中,使我們的生命更加豐盛、生活更有價值。 (三)當大衛經過了洗革拉的失敗和復興,生命已經被預備好作王的時候,神也同時讓掃羅在基利波山徹底失敗(參撒下一1),把大衛推到以色列的寶座上(參撒下二4),讓他在那裡完成神榮耀的託付,把以色列建成「祭司的國度」(出十九6),把耶路撒冷建成神的「居所」(代下六6)。人的歷史都在神的掌管之中,根據祂的時間、按著祂的方式、為了祂的計畫。 叁、靈訓要義 【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 一、大衛被帶到一無所有(1~6節上): 1.「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到了那城,不料,城已燒毀,他們的妻子兒女都被擄去了」(1~3節):大衛一行人趕回根據地,發現城燬人空。 2.「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就放聲大哭,直哭得沒有氣力。大衛的兩個妻…也被擄去了」(4~5節):哀傷至極,身心俱損。 3.「大衛甚是焦急,因眾人為自己的兒女苦惱,說:要用石頭打死他」(6節上):甚至有人揚言要用石頭打死大衛。 二、大衛靠神病求問神(6節下~8節): 1.「大衛卻倚靠耶和華他的神,心裡堅固」(6節下):「自信心」蕩然無存,轉而堅定信靠神。 2.「大衛求問耶和華說:我追趕敵軍,追得上追不上呢?耶和華說:你可以追,必追得上,都救得回來」(7~8節):大衛求問神,從神得到「滿有盼望」的答覆。 三、大衛巧遇被拋棄的埃及少年人領到敵人的休息處(9~16節): 1.「大衛卻帶著四百人往前追趕;有二百人疲乏,不能過比梭溪,所以留在那裡」(9~10節):大衛僅帶四百人往前追趕。 2.「這四百人在田野遇見一個埃及人,就帶他到大衛面前,給他餅吃,給他水喝,又給他一塊無花果餅,兩個葡萄餅。他吃了,就精神復原」(11~12節):巧遇被拋棄奄奄一息的埃及少年人,給他珍貴的食物和水。 3.「大衛問他說:你是屬誰的?你是哪裡的人?他回答說:我是埃及的少年人,是亞瑪力人的奴僕。因我三日前患病,我主人就把我撇棄了。我們侵奪了基利提的南方和屬猶大的地,並迦勒地的南方,又用火燒了洗革拉」(13~14節):得悉敵人就是亞瑪力人。 4.「大衛問他說:你肯領我們到敵軍那裡不肯?他回答說:你要向我指著神起誓,不殺我,也不將我交在我主人手裡,我就領你下到敵軍那裡」(15節):誠心相待,願當嚮導。 5.「那人領大衛下去,見他們散在地上,吃喝跳舞,因為從非利士地和猶大地所擄來的財物甚多」(16節):被少年人領到敵人的休息處。 四、大衛擊殺敵人奪回人財(17~20節): 1.「大衛從黎明直到次日晚上,擊殺他們,除了四百騎駱駝的少年人之外,沒有一個逃脫的」(17節):大衛擊殺所有的敵人,僅四百奴僕四百騎駱駝逃走。 2.「凡亞瑪力人所擄去的,無論大小、兒女、財物,大衛都奪回來,沒有失落一個。大衛所奪來的牛群羊群,跟隨他的人趕在原有的群畜前邊,說:這是大衛的掠物」(18~20節):奪回全部被擄妻兒和財物,另外又奪獲亞瑪力人從別處擄掠來的戰利品。 五、大衛訂立擄物平分律例並送禮給諸城長老(21~31節): 1.「耶和華所賜給我們的,…上陣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應當大家平分。大衛定此為以色列的律例、典章」(21~25節):大衛訂立擄物平分的律例。 2.「大衛到了洗革拉,從掠物中取些送給他朋友猶大的長老,說:這是從耶和華仇敵那裡奪來的,送你們為禮物」(26~31節):『大衛的掠物』分送給各地友好的猶大長老。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上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