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九章拾穗 【撒上九1】「有一個便雅憫人,名叫基士,是便雅憫人亞斐亞的玄孫、比歌拉的曾孫、洗羅的孫子、亞別的兒子,是個大能的勇士(或作“大財主”)。」 掃羅離開家鄉基比亞(十26)向北行,尋找失落的驢,走過許多地方,最後聽僕人的話來到拉瑪,要見撒母耳。――《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身世:掃羅是便雅憫人基士的兒子。 「亞斐亞」、「比歌拉」、「洗羅」和「亞別」:乃族中祖先而非直系親屬。 「大能的勇士」:大概是指基士在社會上頗具影響力;這個字原文又可解作「大財主」(參得2:1; 王下15:20)。 有關掃羅更詳的家譜可參創46:21; 撒上14:51; 代上7:6~8; 8:29~33 ; 9:35~39。――《串珠聖經注釋》 「大能的勇士」(1節)原文的意思可以是「大能的勇士、大財主、有地位的人」。──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掃羅的家譜: 代上 8:29~33 9:36~39 撒上 14:50~51 。 ●「大能的勇士」:指「具備大能力」或「大財富」,因此翻成「大能的勇士」或「大財主」。 ◎9:1~10:16掃羅和大衛受膏都有三個階段:一是私下被膏抹,二是公開被選,三是戰場的印證。――《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1 基士的身分】傳統譯本把基士形容為「大能的勇士」,但新國際本之「有地位的人」可能是比較正確的譯法。戰功固然可以帶來地位(見:士十一1的耶弗他),但很多聖經用這句話來形容的人,都沒有戰士的名聲。故此這句話可能有較廣義的用法(見:士六12的注釋)。──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撒上九1~2】關於掃羅的血統請見(代上8:33)。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九1~4】從三個方面介紹以色列的第一位王掃羅的背景:①他的家庭(1節):他出生在便雅憫支派富裕的家庭;②他的外貌(2節):他身強體健、高大的身材和俊美的容貌;③他的品德(3,4節):極其孝順,甚至為了尋找父親丟失母驢,走遍了以法連的全地尋找。對出於已意而要求立王的以色列百姓而言,掃羅是最理想的領袖。遺憾的是,他沒有成為合神心意的人(13:13,14;15:11)。只有排除人欲的時候,信心之人才能作正確的選擇。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九1~25】用五個階段記錄了掃羅登基作以色列第一任君王的過程:①與撒母耳相遇(9:1~27);②受膏(10:1~16);③掣簽立掃羅為王(10:17~27);④被百姓擁戴為王(11:1~15);⑤撒母耳的勸勉(12:1~25)。經過幾番周折之後,掃羅登上了王位,自(13章)起就正式記錄了掃羅的統治。因此,本文(9~12章)可以說是掃羅統治的緒言。本書的主要人物(撒母耳、掃羅、大衛)之一掃羅的一生可分為五個時期:①從撒母耳手中接管以色列(9~12章);②統治初期(13:1~14:46);③王位被交在大衛手中(15:1~18:9);④與大衛之間的矛盾(18:10~28:2);⑤沒落(28:3~31:13)。第一個時期的主要行蹤如下 :掃羅的初期行蹤刻畫了他的謙卑與升高。但是,自從登上王位之後,便開始驕傲,多次犯下過失(13:5~15:9),終被神離棄。掃羅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神高舉謙卑之人,降卑驕傲之人的旨意(彼前5:5)。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九1~27】在人看來世間的事情或許是微不足道的,但那些事件背後卻隱藏著神的計畫(太13:31;可4:31;32)。本章所記錄的細小事件之所以重要,正是因裡面隱藏著神深奧的旨意。本章帶給我們的教訓是:①神介入到生活的細微之處。掃羅的父親丟失母驢之後發生的一連串兒事情決非偶然,乃是神的旨意;②揀選最微不足道的人(21節),從而彰顯神的主權與智慧;③神會最大限度地使用人的理性、判斷力和經驗,成就自己的旨意。神藉著掃羅的登場,結束以色列的士師制度。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九2】「他有一個兒子,名叫掃羅,又健壯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能比他的;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 外貌:掃羅具備了好些堪當軍事領袖的條件: 1 年青有為; 2 面貌英俊; 3 體格高大; 4 身手敏捷(參撒下1:23)。――《串珠聖經注釋》 「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十六7),古代中東列國都很重視君王的身材和外貌,高大威猛的君王讓百姓引以為傲,並在浮雕、史料中流傳至今。掃羅的家世很好,「又健壯、又俊美」(2節),身材高大,而且孝順謙卑、彬彬有禮,照著列國的標準,沒有比掃羅更合適做王的了。因此,神先揀選掃羅作王,讓百姓看到,按人的標準最理想的君王,一旦掌握權力以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神要藉著「合人心意」的掃羅王來預備百姓的心,讓他們甘心接受神親自造就的「合祂心意」(撒上十三14)的大衛王。──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掃羅是「屬肉體」(羅八8)的人,按著人的肉體本相作王,大衛是「屬聖靈」(羅八9)的人,在肉體不斷被對付中作王。這兩位王將用自己一生的經歷,證明「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羅八8),亞當的後裔無論多麼完美,在權力面前都會走向驕傲和敗壞。因此,人的肉體生命如果不接受神的對付,就不會甘心以神為王(出十五18),也就不能為神作王。每個新約信徒將來都要與基督「一同作王」(提後二12;啟二十二5),我們若不學習順著聖靈而行(加五16),讓神在自己身上作王掌權,將來也不能為神作王掌權。──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健壯」:「青年人」、「年輕男人」的意思。 ●「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原文是「他的肩膀以上高過眾百姓」。 ◎這裡描述掃羅的家世不凡,身材、體魄、容貌都很不錯。――《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3】「掃羅的父親基士丟了幾頭驢,他就吩咐兒子掃羅說:“你帶一個僕人去尋找驢。”」 ●「驢」:當時常見的騎乘、載貨用的牲口。「幾頭驢」也算是一筆不小的財產,不過對於財主基士而言,應該還不是什麼致命的損失。――《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3 掃羅的家境如何?】掃羅的父親吩咐他去尋找丟了的驢。驢有多種用途,在聖經時代是載運貨物的牲口,用來運貨、拉車與耕作,是當時必需的勞動生活資源,就連最窮苦的家庭也會養一頭驢。驢多是富有的象徵,驢丟了實屬不幸。掃羅的父親有許多頭驢,證明他相當富有。──《靈修版聖經註釋》 【撒上九3~4】掃羅奉父命尋找失驢 「沙利沙地」:又稱巴力沙利沙(王下4:42)。 「沙琳地」:大概是介乎亞雅侖與拉瑪之間的以法蓮山地。――《串珠聖經注釋》 【撒上九3~14】掃羅往訪撒母耳:神藉著掃羅尋找失驢小事把他帶到撒母耳那裡,好印證他是神所要膏立的人。――《串珠聖經注釋》 【撒上九4】「掃羅就走過以法蓮山地,又過沙利沙地,都沒有找著;又過沙琳地,驢也不在那裡;又過便雅憫地,還沒有找著。」 尋找驢子的事把掃羅從基比亞家鄉(一○26)帶往北部,經過“沙利沙地”和“沙琳地”(位置未能確定),再穿過便雅憫地返回拉瑪——撒母耳的家鄉(七17;九18)。掃羅私下接受撒母耳膏立之後,便經過神的山(Gibeathhaelohim;一○5,10)返家去。――《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法蓮山地」:包括了「沙利沙地」、「沙琳地」和「便雅憫地」。 ●「便雅憫地」:可能是「雅憫地」,因為掃羅自己就住在「便雅憫地」。――《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4~5】到了蘇弗地: 掃羅從故鄉基比亞出發,走遍沙利沙地、沙琳地、便雅憫地經過約40km的長途跋涉之後抵達蘇弗地(1:1)的拉瑪附近。這一過程反映出掃羅的孝心和誠實。然而,人性的優點,若不昇華為相信神的信仰人格,就不會永遠存留,也無力改變一個人的悲劇性命運。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九5】「到了蘇弗地,掃羅對跟隨他的僕人說:“我們不如回去,恐怕我父親不為驢掛心,反為我們擔憂。”」 “蘇弗”。以法蓮山地的一個地區(比較一1)。――《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蘇弗地是撒母耳居住的地區(一1注)。――《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蘇弗地」:撒母耳的故鄉(參1:1)。――《串珠聖經注釋》 「蘇弗地」(5節)就是撒母耳的家鄉「拉瑪·瑣非」(一1)。──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掃羅一路辛苦尋找父親丟失的驢,表明他對父親孝敬、順服、忠心、體貼,這些品格完全符合百姓對領袖的理想。──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這城」(6節)就是「蘇弗地」(5節),也就是撒母耳的家鄉「拉瑪·瑣非」(一1)。──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蘇弗地」:參考 撒上 1:1 撒母耳的父母住的「拉瑪」就在此地。――《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5~10】僕人提議請教先知:掃羅可能山身於小城,故此對撒母耳的事情知道不多。――《串珠聖經注釋》 介紹了掃羅和他的僕人進到撒母耳的城邑拉瑪的動機。本書的作者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的不是掃羅的為人或虔誠,乃要指出帶領掃羅的是神,還有掃羅的僕人的幫助。掃羅能夠找到先知是因為神的直接介入與僕人的同工。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九6】「僕人說:“這城裡有一位神人,是眾人所尊重的,凡他所說的全都應驗。我們不如往他那裡去,或者他能將我們當走的路指示我們。”」 “這城”指撒母耳居住的拉瑪 (一1;七17)。掃羅是個很大意的人,似乎從未聽過撒母耳的名字。――《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神人」
: 與9節的「先見」同為先知的別稱(參先知書總論)。――《串珠聖經注釋》 掃羅對撒母耳並不熟悉,表明他是一個不關心世事的單純農夫。──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
9:6 中可看出掃羅對撒母耳似乎一無所知,反倒是僕人居然願意拿出自己的錢來解決問題,似乎表示他對撒母耳有相當的認識與信心,可能掃羅跟他的感情也不錯。――《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7】「掃羅對僕人說:“我們若去,有什麼可以送那人呢?我們囊中的食物都吃盡了,也沒有禮物可以送那神人,我們還有什麼沒有?”」 我們……送那人呢: 近東的禮儀是,拜訪尊敬的長輩時,總要帶著合乎他身份的禮物(王上14:3)<王下5:15,禮物、供物、貢物的比較>。當然掃羅也可能想到那是占卜的代價。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沒有「禮物」:聖經中只出現這一次,有學者認為這是「見面禮」的專用名詞。――《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8】「僕人回答掃羅說:“我手裡有銀子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可以送那神人,請他指示我們當走的路。”」 “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十分之一安士(3克)。――《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銀子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古時未有鑄造錢幣之前是以重量計算價值。他們剩下的銀子很少,只有三克(十分一盎司)重。――《串珠聖經注釋》 「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8節),大約是當時工人一個星期的工資。 ●「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一舍客勒約等於11.4公克,此處大約只有三公克重(現值約台幣40元),僅是很少量的銀子。――《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9】「(從前以色列中,若有人去問 神,就說我們問先見去吧!現在稱為先知的,從前稱為先見。)」 這句話給後來的讀者清楚解釋,“先見”(源自“看見”)後來被稱為“先知”。兩者可能曾經有區分,但到了本書寫作時已經沒有兩樣(比較11節)。――《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先知是神的代言人,有神特別賜的異象、異夢,將神的旨意傳達給人(民十二6)。“先見”是先知較古的一個稱呼。――《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現在稱為先知的,從前稱為先見: 這是聖經中的第一次使用先見,這種表達方法。以下圖表對比了先知與先見
: 先知和先見均具有銳利的分辨力,與將從神那裡得到的啟示傳講給百姓的能力。――《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九10】「掃羅對僕人說:“你說的是,我們可以去。”於是他們往神人所住的城裡去了。」 【撒上九11】「他們上坡要進城,就遇見幾個少年女子出來打水,問她們說:“先見在這裡沒有?”」 古代以色列的城邑通常建于水源附近的高地,所以要「上坡」(11節)才能進城。城裡的人每天都要出城打水。「打水」(11節)通常是婦女的工作,一般是在比較涼快的黃昏時分。他們「遇見幾個少年女子出來打水」(11節),表明此時已近黃昏。──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打水」:通常是年輕女子的責任,打水時間通常是黃昏時刻。――《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11~14】撒母耳往邱壇獻祭:邱壇本為迦南人拜神的地方,後來以色列人在未有聖殿前也在邱壇敬拜耶和華。撒母耳主持的大概是該城居民為慶祝初收而獻的平安祭;按照規矩,儀式完畢後,參加獻祭的人會一同歡宴。――《串珠聖經注釋》 少女們對尋找先見的掃羅所作的回答,帶出了以下三種信息:①在丘壇獻祭(11節)。耶路撒冷的中央聖所尚未確立的當時,以個人或家族為單位預備與神相交的場地(王上3:2,4;18:30~38);②撒母耳是眾所信賴的卓越領袖,他的行蹤甚至被少女們所熟知;③在用餐之前,由撒母耳作祝福禱告(13節)。耶穌也曾如此作了謝餐的禱告(太14:19),保羅也曾強調謝餐禱告的重要性(提前4:3~5)<王下19:15,祈禱的要素和形態>。通過此事表明當時用餐禱告已經普遍,暗示他們凡事尋求神並感謝神。撒母耳一人的虔誠使他的居住地拉瑪城變成敬虔的城邑,甚至連年少的少女也都被他所感化。本文使人切實地感受到屬靈領袖巨大的影響力。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九12】「女子回答說:“在這裡。他在你們前面,快去吧!他今日正到城裡,因為今日百姓要在邱壇獻祭。」 “邱壇”。一個膜拜和獻祭的高地,位於山上或人造的平臺上。這種膜拜的觀念主要來自迦南人(比較申一二2~5),但以色列人在聖殿建成之前,也使用這種設備。參看列王紀上三章2節的腳註。――《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邱壇”是山丘上獻祭的地方。示羅被毀後,撒母耳在拉瑪設邱壇,成為以色列的一個宗教中心(七17)。所羅門王時代,以色列人仍有在邱壇獻祭的事(王上三2)。聖殿建成,才照律法規定,集中在一處敬拜神(申十二2~5)。――《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痔瘡災帶來的教訓:①災難是對罪人的審判。即是對玷辱神榮耀的罪和偶像崇拜的懲罰(6節);②唯有耶和華是掌管人類生死禍福的真神。這次災難表明大袞是無能的,而耶和華是大能之神;③不肯悔改的罪人將滅亡;④罪人與其說是因自己的罪而受審判,不如說是因沒有悔改自己的罪而在罪惡中死亡(結3:19)。此原理同樣適用於國家或個人的命運。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邱壇」(12節)原文是高處,指山丘上獻祭的地方。示羅被毀後,撒母耳在拉瑪築壇獻祭(七17)。──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正到城裡」:「進入城中的日子」,此城應該是撒母耳居住的拉瑪城,不過 7:16 提到撒母耳平常巡行幾座城審判以色列人,因此也不總是在此城中。 ●「邱壇」:原文是「高處」、「高地」、「山脊」。以色列人進迦南之後,仿效當地的習慣,在山岡的高處建立祭壇敬拜神。後來甚至連邪淫的宗教儀式都仿效起來了。此時應該是因為示羅被毀,約櫃、會幕不在一個可公開敬拜的地方,所以權宜之計就是用「私設的祭壇」來敬拜神。不過撒母耳已經統治這麼久,沒有建立集中敬拜地方,導致邱壇成為以後的問題,也是值得商榷的地方。――《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12 邱壇】邱壇(希伯來語作 bamah)是有祭壇運作的崇拜場所。通常不是露天,而是室內的設施,有分別為聖的陳設,場地大得足以供祭司服務(但我們不能假設它們全部建於山丘之上)。米沙碑文證明這些神廟也是摩押崇拜的一環。米吉多和納哈裡亞(Nahariya)等遺址都找到了可能是邱壇的例子。──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撒上九12 在邱壇獻祭】聖經雖沒說明這城的名字,大部分學者都相信這是撒母耳的家鄉拉瑪(拉瑪瑣非,見一1的注釋)。他在示羅陷落之後於拉瑪築壇(七17),當時約櫃流亡,這城大概就是以色列的中央聖所。獻祭通常與筵宴有關,在此亦不例外。本節大概是月朔祭禮,是個慶典(見二十5的注釋)。另一個可能是登基祭禮,是預知掃羅來訪之撒母耳特別召開的。──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撒上九13】「在他還沒有上邱壇吃祭物之先,你們一進城必遇見他,因他未到,百姓不能吃,必等他先祝祭,然後請的客才吃。現在你們上去,這時候必遇見他。”」 【撒上九14】「二人就上去。將進城的時候,撒母耳正迎著他們來,要上邱壇去。」 將進城的時候……正迎著他們來: 15,16進一步說明了這次的相遇是因神的旨意和介入所成全的。智慧的神甚至藉著平凡的事情,來成就他自己遠大而明確的目的。聖徒的生活中並沒有偶然,故當在凡事中聆聽神在事件背後所說的話(太10:29)。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九15】「掃羅未到的前一日,耶和華已經指示撒母耳說:」 「已經指示撒母耳」(15節),原文是「已經打開撒母耳的耳朵」。神在萬有之上掌管一切,借著一系列的瑣事、巧合,把掃羅帶到撒母耳面前。──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已經指示撒母耳」:原文是「已經打開撒母耳的耳朵」。――《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15~17】在遇見掃羅的前一日(15,16節)和當天,神打開了撒母耳的靈眼使他能夠認出掃羅(林後3:16)。神將能夠洞察事件和事物屬靈的能力賜給人,使他們能夠成就神的旨意並彰顯神的榮耀(摩3:7;可7:34)。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九16】「“明日這時候,我必使一個人從便雅憫地到你這裡來,你要膏他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他必救我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因我民的哀聲上達於我,我就眷顧他們。”」 膏立就是一種奉獻,或為了事奉而把某人分別出來。這是一種宗教的行為,使神與王之間建立一種特殊的關係,讓君王充當神的代表,治理百姓。――《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膏他”:用油膏一個人為君是將此人分別出來侍奉神,作祂特別差遣的工作。看十1注。掃羅被膏,要他作以色列人的領袖,領導他們作戰(比較士十三5)。故說“救我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因我民的哀聲上達於我: 神將立掃羅不是因為他合神心意,而是在非利士人支配下的以色列百姓所發的哀聲。這是神在震怒中也以憐憫為念的慈愛(哈3:2),表明神為百姓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將真平安和生命賜給百姓。在這種意義上,掃羅並非肩負使命的僕人。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君」(16節;十1)原文是「領袖、統治者、王子」。以色列人是神的子民,不是君王的子民;是神的「產業」(出三十四9),不是君王的私有財產。「我民以色列的君」(16節)、「祂產業的君」(十1),表明掃羅不是外邦人的集權君王,而是管理神的「民」、神的「產業」的管家,必須按照神的旨意來做王。──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膏他」(16節),是將膏油倒在人的頭上(十1),代表將此人分別為聖歸與神,奉神差遣執行特殊的任務。在舊約中只有三種職分需要受膏:祭司、君王和先知。──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必「使」:「差遣」。亦即保羅遭遇失驢的事情,其實是神介入的結果。 ●「我民」以色列的君:「百姓」、「國民」加上第一人稱單數詞尾。表明以色列人是「神的子民」,不是君王的子民,君王只是「管理者」。 ◎ 9:16 很清楚的說明任命君王的目的是為了「救我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而非作威作福、橫征暴歛。我們今天帶領基督徒,是否也認清他們是「神的民」而我們只是「管理者」、「帶領者」。――《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17】「撒母耳看見掃羅的時候,耶和華對他說:“看哪,這人就是我對你所說的,他必治理我的民。”」 掃羅受膏,是被神揀選執行兩大任務:1、「救我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16節);2、「治理我的民」(17節)。這兩項任務是為了解決當時百姓認為最重要的兩大問題:1、安全的保障;2、穩定的政府。既然百姓一意孤行地要把屬靈的問題當作政治的問題來解決(八19),神就「依從他們的話」(八22),允許他們用政治的方法來解決屬靈的問題,好讓他們從自己的揀選裡學到功課:「那時,你們必因所選的王哀求耶和華,耶和華卻不應允你們」(八18)。──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治理」:「使限制」、「停止」,有「組織」的意思。――《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18】「掃羅在城門裡走到撒母耳跟前,說:“請告訴我,先見的寓所在哪裡?”」 神把掃羅帶到撒母耳那裏,意思是十分明顯的。神掌管一切。――《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神掌管一切,讓掃羅直接「走到撒母耳跟前」(18節)。而撒母耳請掃羅在自己前面登上邱壇,是表示對神的尊重。──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寓所」:「房子」、「房屋」。――《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18~21】掃羅剛遇撒母耳:先知就立即告訴他三件事: 1 他是今次祭事的貴賓; 2 失去的驢已經找到了; 3 他就是全國期待的救星。――《串珠聖經注釋》 【撒上九18~27】本文更換了三次場景,敘述撒母耳和掃羅之間的對話:①在城門(18~21節):撒母耳暗示掃羅將成為以色列的領袖(20節)。掃羅的回答顯出了他的謙卑(21節;士6:15);②在丘壇的客堂(22~24節):撒母耳讓掃羅坐在參加筵席的30名客人中的首席位置,分給他最好的食物,強烈地暗示他將作王;③在城中(25~27節):兩人從丘壇走進城談話,第二天清早就一起走到“城角”舉行受膏儀式(10:1)。在兩天的時間中,撒母耳為掃羅作以色列的王,給予很多必要的勸勉忠告。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九19】「撒母耳回答說:“我就是先見。你在我前面上邱壇去,因為你們今日必與我同席,明日早晨我送你去,將你心裡的事都告訴你。」 先知請掃羅在自己前面登上邱壇表示對他的尊重。 「將你心裡的事都告訴你」:解釋有二: 1 撒母耳應許掃羅有問必答來證明自己確是先知; 2 掃羅年紀還輕,內心充滿煩惱,需要有長者輔導(參25)。――《串珠聖經注釋》 ◎「你心裡的事」:此處我們看不出來掃羅心裡想什麼事,他應該不會想到要作王,因此可能是想到非利士人的壓迫一類的。正好「君王制度」是這些事情的解答。――《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20】「至於你前三日所丟的那幾頭驢,你心裡不必掛念,已經找著了。以色列眾人所仰慕的是誰呢?不是仰慕你和你父的全家嗎?”」 “以色列眾人所仰慕的是誰呢?不是仰慕你和你父的全家嗎?”這裏把失去的驢子與一切寶貴的或眾人所渴望的東西(即君王身分)作對比。――《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以色列眾人所仰慕的是誰呢?不是仰慕你和你父的全家嗎」(20節),意思是把掃羅所關心的驢子與眾人所關心的君王作對比。──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你心裡不必掛念: 神既然要將使命交托掃羅,就首先解決了掃羅的難處。當今社會,若有人因生活難處而不能跟從神旨意,就當記住此事件(路9:59~62;腓4:6,7;提後2:3,4)。以色列眾人所仰慕的: “擁有以色列所有的寶貝與珍貴之物的人”之意,強有力的暗示掃羅將被選為以色列的王。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仰慕」:「渴望」。――《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21】「掃羅說:“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憫人嗎?我家不是便雅憫支派中至小的家嗎?你為何對我說這樣的話呢?”」 掃羅謙卑地以自己家系低微來婉拒撒母耳的暗示。──《串珠聖經注釋》 掃羅之所以謙卑的回答,是因為他瞭解以色列各支派之間的實際勢力分佈。當時,以色列內部尚未建立健全的中央集權制度(直到大衛時期才建立),因利害關係,各個支派殘留著派別意識<創49:3~27,以色列12支派>。他的回答表明,當時士師記20章所記錄的內戰所帶來的傷痕尚未完全退去。掃羅是在這些諸多現實背景中,作出了如此謙卑地回答。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便雅憫是雅各最小的兒子,便雅憫支派曾經因為內戰差點滅族,人口稀少(士二十46;二十一6),所以掃羅自稱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憫人」(21節)。掃羅的家鄉是基比亞(十26),基比亞人曾經行惡引發過內戰,名聲不好(士二十5),所以掃羅自稱是「便雅憫支派中至小的家」(21節)。──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掃羅的回答非常謙卑,因為他認識自己的身分。但是,亞當的後裔「肉體之中,沒有良善」(羅七18),掃羅此時的謙卑,只是因為還沒有驕傲的機會。人只要還活在肉體裡面,一旦身分、地位、成就變了,謙卑會變成驕傲,溫柔會變成剛硬。因此,我們永遠也不可以對自己有把握,需要時時接受十字架的對付。──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憫本來就是以色列最小的兒子,在士 20:46 中便雅憫支派還因為懲罰性的戰爭幾乎全部滅亡。――《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22】「撒母耳領掃羅和他僕人進了客堂,使他們在請來的客中坐首位,客約有三十個人。」 這個宴席可能是當地長老們參加的平安祭宴席。──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撒上九22 筵宴的客堂】分給祭司和崇拜者的分,有時規定必須當場吃用(如:利七6)。由於筵宴是獻祭崇拜重要的一環,神殿往往設有專供此用的房間。本節用來形容這房間的字眼,在其他地方則用來描述廟宇範圍之內,接連於神殿的各種房間。考古學家經常挖掘到與主殿相連的副室,但往往無法斷定每個房間的用途。──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撒上九22~24】撒母耳待掃羅如上賓:禮待這未來的王: 1 讓他坐筵席的首位; 2 饗以祭牲的腿。――《串珠聖經注釋》 【撒上九23】「撒母耳對廚役說:“我交給你收存的那一份祭肉,現在可以拿來。”」 【撒上九23 上等的肉】大腿(和合本:「腿」,24節)被視為最上等的肉,通常保留給主持的祭司食用(利七32~34)。撒母耳在此把它讓給上賓。──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撒上九24】「廚役就把收存的腿拿來,擺在掃羅面前。撒母耳說:“這是所留下的,放在你面前吃吧!因我請百姓的時候,特意為你存留這肉到此時。”當日掃羅就與撒母耳同席。」 把祭牲的腿給予掃羅( 比較利七32,33),意思是尊崇他為上賓,地位高於所有其它的賓客。――《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平安祭的祭肉原為給祭司的(利七32~33)。撒母耳把祭肉留給掃羅,以示尊敬,也表示他就要成為神的受膏者。――《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收存的腿」:古代祭祀規矩以前腿為最重要的部分,一般以左前腿給最尊貴的賓客。――《串珠聖經注釋》 收存的腿: 是為接待掃羅而特意準備的,但不清楚是屬於祭司的右腿(利7:32)還是平民也可以吃的左腿。不管怎樣證明撒母耳對掃羅的特別的待遇(創43:33,34)。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收存的腿」(24節),是最好的肉。平安祭的「右腿」是歸給祭司的分(利七32~34),只有祭司能吃。這條可能是左腿,撒母耳把它讓給掃羅,表示待掃羅如上賓。──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收存的腿」:原文是「收存的腿和那上頭的東西」,意義不太清楚,許多學者根據其他文獻修改為「收存的腿和肥尾巴」。這應該是歸給祭司的份。 出 29:27 ●
9:24 有許多經文意義不是很清楚,可能有抄寫的錯誤。 ◎撒母耳其實對掃羅很好,也讓掃羅分享原專屬於祭司的特權。即使後來掃羅是要由撒母耳手中取走統治權,撒母耳還是無私的愛護掃羅。這一點真是值得我們敬佩。――《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25】「眾人從邱壇下來進城,撒母耳和掃羅在房頂上說話。」 房頂: 是眾人都能看到的公開場所(賽15:3;路12:3)。為使城中的人都能看到自己所尊待的便雅憫人,撒母耳故意在此地交談。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古代以色列的建築,屋頂平坦,可以用來招待客人睡覺,所以撒母耳讓掃羅住在房頂上。而「撒母耳和掃羅在房頂上說話」(25節),可能是為了讓城裡的人都看在眼裡(賽十五3;路十二3),好在眾人面前抬舉掃羅。──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撒母耳和掃羅在房頂上說話」:七十士譯本作「他們在房頂上給掃羅鋪床」。當地的建築,屋頂比較涼爽是招待貴賓睡覺的好地方。――《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九25~26 宿於房頂】雖然梯級和支柱等證據證明不少房屋樓高兩層(甚至三層),考古學家卻只能在文化層的瓦礫中發現樓房的平面設計。二樓(房頂)的房間較宜居住和睡眠,因為空氣比較流通。──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撒上九26】「次日清早起來,黎明的時候,掃羅在房頂上。撒母耳呼叫他說:“起來吧!我好送你回去。”掃羅就起來,和撒母耳一同出去。」 【撒上九27】「二人下到城角,撒母耳對掃羅說:“要吩咐僕人先走(僕人就先走了)。你且站在這裡,等我將 神的話傳與你聽。”」 「城角」(27節)原文是「城的邊緣、城的盡頭」。撒母耳私下膏抹掃羅,可能是為了避免嫉妒和紛爭。當時各支派可能都有人想當王,而最不可能服眾的,就是便雅憫支派的基比亞人。──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掃羅出門是為了尋找他父親失去的驢子,並不是出去爭取名譽或權力,卻找到了王位;撒母耳正在為百姓尋找一位合適的王,卻找到一個完全不關心政治、被人「藐視」(十27)的基比亞農夫。這一切後面,都是神的安排,因為神「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一28~29)。──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城角」:「城的邊緣」、「城的盡頭」、「城的末端」。撒母耳私下膏抹掃羅,可能是有些政治考量,為了避免造成無謂的王位爭奪戰。――《蔡哲民查經資料》 【思想問題(第7~9章)】 1 以色列人這次的得勝有那些遠因近因?你從以色列人的經歷得到什麽警惕與安慰? 2 撒母耳在這一次與非利士人的戰役中感受「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而且立石為記,你曾否有過同樣的感受與做法? 3 撒母耳和上任士師以利有何共通點?參2:12~17, 22~25。這對身為父母的傳道人有何警惕? 4 撒母耳已按照神的警告,將人立君主政體的惡果告訴百姓,你認為百姓為何仍堅持要立王治理他們?你是否也經常堅持己見,跟從外邦人為自己的前景頻頻打算,卻不理會神的心意?這樣做可能犯上什麽錯誤? 5 掃羅是怎麽樣的人?具有那些品格?3~14, 21節。你認為他是一個理想的王嗎?為什麽? 6 從耶和華對撒母耳的指示(15~17),你對神有什麽認識?這個認識對你有何説明? ──《串珠聖經注釋》 【撒上九1~十一15】掃羅當選作以色列首任君王:以色列人既然要求立一個像外邦君主的王,神就先選出又勇猛又能幹的掃羅作王,可是從他日後的行為看來,他實在是一個重利輕義、殘忍好殺的小人。神讓這樣的人作王是準備以色列人的心去迎接一個忠心於神的王大衛。――《串珠聖經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