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二十二章拾穗 【撒上二十二1】「大衛就離開那裡,逃到亞杜蘭洞。他的弟兄和他父親的全家聽見了,就都下到他那裡。」 “亞杜蘭洞”。這洞位於山區西邊一個戰略城市附近,距離非利士人的邊界不遠(在迦特東南面10英里或16公里)。――《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亞杜蘭洞在猶大山地,距迦特只有16公里。――《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亞杜蘭洞」:亞杜蘭在猶大西部的山區,那裡有許多不同形狀的山洞,是藏匿及防衛的理想地方(參撒下23:13~24)。這裡大概指某個洞。――《串珠聖經注釋》 「離開那裡」(1節),指離開迦特(二十一10)。「亞杜蘭」(1節)位於猶大境內示非拉丘陵地帶的以拉穀,在迦特到伯利恒路上。「亞杜蘭洞」(1節)是亞杜蘭城附近的山洞。亞杜蘭附近有很多石灰岩山洞,易守難攻。大衛在迦特學到了功課,知道凡事不能倚靠自己的小聰明,必須專心倚靠「為我成全諸事的神」(詩五十七2),倚靠祂的「慈愛和誠實」(詩五十七3),因此,神就借著環境把他從仇敵那裡帶回到受膏作王的猶大地,繼續把他帶到高處。──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大衛很可能在亞杜蘭洞寫了詩篇五十七篇。大衛狼狽地離開迦特,但他的靈卻因著神的光照而蘇醒,所以能說:「我的靈啊,你當醒起」(詩五十七8)。雖然此時他還躲在洞中,環境還是那麼艱難,但他的靈裡卻能歡唱:「主啊,我要在萬民中稱謝禰,在列邦中歌頌禰」(詩五十七9)!因為藏在洞中的大衛,心思早已離開眼前的那點難處,翱翔在「諸天」和「穹蒼」之間(詩五十七10~11)。借著「獅子」和「烈火」(詩五十七4),他已經經歷了神的「慈愛」和「誠實」(詩五十七10),知道諸天和全地都在祂的權柄之下(詩五十七5、11),因此能夠脫離個人的難處,專心尋求神的榮耀。──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那裡」:指的應該是前文的「迦特」。 ●「亞杜蘭」洞:原文是「人的正義」,此處位於以色列的高原地帶。迦南人已經在此處建城 書 12:15 15:35 。位於迦特到伯利恆的半路上。 ●「亞杜蘭洞」:指的應該是亞杜蘭城附近的山洞,亞杜蘭附近有很多石灰岩山洞,是以易守難攻聞名。――《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二1~2】大衛返回以色列的時候,他在亞杜蘭洞藏身,那是猶大的境地,在伯利恒西南面。這地成為受窘迫的、欠債的和心裡苦惱的人的聚居地。在這裡大衛是基督現今被拒絕的預表,招聚憂傷的人到他那裡得救恩。在很短時間裡,便聚集四百人到亞杜蘭,後來增至六百人。在世人眼中,這些人不中用,但在大衛領導下,他們成為大能的勇士。(撒下二三)大衛統領這一班人馬,再次顯出他能駕馭、激勵別人,既有謀略也有才能。——馬唐納《撒母耳記上》 出現了為了跟隨大衛聚集到亞杜蘭洞的四類人:①大衛的弟兄和他父親的全家(1節),他們同時受到進住伯利恒的非利士防營的威脅(撒下23:1,14),以及對大衛懷有敵意的掃羅的威脅;②凡受窘迫的(2節),在掃羅的惡政底下愛大衛,行公義的人;③欠債的(2節),指因掃羅錯誤的經濟政策而受高利貸業主壓迫的人們(利25:36,王下4:1);④心裡苦惱的(2節),文字上指“凡遭受靈魂苦處的人”指因著王與神的旨意背道而行而飽受靈性痛苦的志士。其中包括很多勇士(代上12:1~18)和先知(5節)。他們不願在墮落衰退的掃羅的統治下保持沉默安然度日,而喜悅與將來使以色列換然一新的大衛一同受苦。他們都聚到大衛那裡: 受苦難的大衛那裡聚集了受苦的人。苦難使人有深切的意識。並且在苦難中的聯合更有凝聚力(A.H.Hallam)。在某種意義上這個集體也可以說是大衛王國的開始。神總是眷顧那些在人看來微不足道,但他們全然順服神的人(伯8:9)。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二1~5】大衛匿於亞杜蘭洞及米斯巴:大衛的處境會使他的父家受牽連(伯利恒離掃羅的家基比亞不遠),所以他的兄弟與父母也跟著他逃亡。當時四百個因各種環境因素受窘迫的人也來跟隨大衛。大衛不忍見父母跟自己顛沛逃亡,便將他們安置在素有姻親關係(參得4:17) 的摩押人那裡,稍後他得先知的指示返猶大去。――《串珠聖經注釋》 大衛藏在亞杜蘭洞: 本文記述了大衛逃往亞杜蘭洞聚集自己的隨從,重新回到以色列地的經歷。這裡大衛顯出他們信心:①接納投靠自己的流浪人成為他們的首領(1,2節)。大衛雖然是將來統治以色列的王卻不怠慢這少數卑賤的人,在這一點上表現出他的人格(路16:10);②為把年老的雙親安置在安全的場所研究對策(3,4節)。大衛如此的孝心也是出自他的信仰(出20:12;弗6:1);③遵照先知迦特的忠告行事(5節)。大衛舉動與前章中欺騙祭司長亞希米勒(21:1~9),在迦特王亞吉面前裝瘋賣傻的舉動相對照(21:10~15),證明他重新對神充滿信心,接受神引導。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二1~23】大衛的流浪是神為把他培養成領袖的旨意:大衛所面臨的無數的苦難都是神要把大衛立為治理神選民的以色列王之前,磨煉使他謙卑,絕對地順從是在神主權的干預之下發生的。實際上大衛在流浪生活中也確信神會幫助自己,並且當聽到神的聲音,便無條件地順從,成為合神心意的人(詩66:10)。神的百姓應把所有狀況理解為神啟示的一個方面,並且把一切當作神的恩典來接受(羅8:28)。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二2】「凡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裡,大衛就作他們的頭目,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 大衛在亞杜蘭洞匿居了一段時期,其間收容了許多時運不濟而來投靠的人,不乏勇武之士。他的軍力逐漸增大,此處說“四百人”,後來增加到六百人(二十三13)。――《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受窘迫」:大抵受主人苛刻對待。 「欠債的」:被無情的債主窮追討債,甚至有被賣、淪為奴隸的危險(參王下4:1)。 跟隨大衛的烏合之眾日後增至六百人(參23:13; 30:9), 且接受訓練與大衛共同作戰。――《串珠聖經注釋》 「頭目」(2節)原文是「領袖、統帥」。在人看,躲在亞杜蘭洞的大衛已經窮途末路,迫切需要得安慰。但聖靈卻沒有記錄大衛在那裡受安慰,而是記錄經過迦特軟弱的大衛,卻在亞杜蘭洞叫別人得安慰:「凡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裡;大衛就作他們的頭目,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2節)。這個安慰不是從大衛自己來的,而是從大衛身上流出的神的供應和扶持。因為大衛經過了迦特的軟弱,在神面前學到了功課,因此能唱出「我心堅定,我心堅定;我要唱詩,我要歌頌」(詩五十七7);當他接受了神的對付之後,就能成為多人的祝福。──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受窘迫的」:「狹窄」、「逼迫」、「困難」。 ●「頭目」:、「領袖」、「統帥」。 ●「四百人」: 23:13 人數就已經增加到600人。 ◎ 22:2 的意思是當時有許多社會邊緣人都來大衛那裡聚集,大衛就做他們的領袖統領他們。雖然如此,大衛還是覺得他目前的處境是神的帶領 22:3 。――《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二3】「大衛從那裡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對摩押王說:“求你容我父母搬來,住在你們這裡,等我知道 神要為我怎樣行。”」 大衛帶家人橫過死海逃到摩押去,這樣掃羅便不能找到他們。路得記一章4節、四章21、22記載了大衛家族與摩押地的關係。――《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大衛的曾祖母路得是摩押女子(得一4;四21~22),藉此姻親關係,他的家人得以借住摩押地,脫離掃羅的勢力範圍。“米斯巴”意為“守望塔”,是個很普通的名字,可能為一高地,能瞭望四周土地。――《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摩押的米斯巴: 米斯巴的摩押地。大衛把父母隱藏在這裡避難的理由:這裡是掃羅的勢力沒有波及到的要塞(4,5節),也是大衛的曾祖母路得的故鄉(得1:44;4:21)。神要為我怎麼行: 大衛深深地感覺到自己的苦難絕不能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解決,只有依靠神的引領和能力才能解決(詩27:10)。在外邦人的王面前,尤其在流亡的處境下,之所以能夠如此吐露自己對神的信仰,都是因為他確信只有神才是全宇宙的統治者,也是真神(詩16,18)。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屬靈的功課不可能一次就學完,屬靈的經歷也不是一次就夠了。大衛從迦特回到亞杜蘭洞的時候,裡面是明亮的,他經過了軟弱,自己的心志是單單倚靠神。但一看到年邁的「父母」(3節),心裡又產生了軟弱,不忍心讓父母和自己一樣長久過流浪的生活。大衛的祖先路得是摩押女子(得四21、22),大衛可能想借著這層關係,讓他的家人得以借住摩押地。──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摩押」:可能跟大衛的曾祖母路得是摩押人有關。得 1:4 4:21~22 ●「米斯巴」:字義是「守望台」,可能是摩押的首府,不過詳細的地點已經不可考。――《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二4】「大衛領他父母到摩押王面前。大衛住山寨多少日子,他父母也住摩押王那裡多少日子。」 “山寨”就是摩押地米斯巴大衛躲藏的地方(比較二十二5)。――《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山寨」:指米斯巴。――《串珠聖經注釋》 「山寨」(4節)指摩押米斯巴的山寨。──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山寨」:「要塞」、「堡壘」。詳細的地點已經不可考了。但可知一定不在猶大地中。――《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二5】「先知迦得對大衛說:“你不要住在山寨,要往猶大地去。”大衛就離開那裡,進入哈列的樹林。」 “哈列的樹林”。在亞杜蘭洞以東僅數英里;大衛從摩押地返回這地。――《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先知迦得參加大衛陣營。後來大祭司亞希米勒的兒子亞比亞他,也就是大祭司職位的承繼人,也逃脫掃羅之手,來到大衛那裡。王國核心人物逐漸齊備。 迦得是大衛王朝歷史的撰述人之一(代上二十九29),幫助大衛組成聖殿樂班(代下二十九25),也是後來宣告大衛數點以色列人刑罰的先知(撒下二十四11)。他可能在撒母耳的故鄉先知學校中受過訓練。 哈列只見此處,為猶大地森林區,在亞杜蘭附近。迦得促大衛回猶大地,勿在以色列以外的地方尋求庇護。――《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要往猶大地去: 神通過先知迦特如此命令的理由是為了使大衛不要考慮人的眼目,而要單單仰望神。神為了熬煉自己百姓的信心,並使其成熟,有時加給很多逆境和困難。大衛不顧掃羅的威脅(6節),遵照先知的忠告移居在這裡,表明他的決心。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先知迦得」(5節)後來是大衛傳記的撰述人之一(代上二十九29),曾幫助大衛組成聖殿詩班(代下二十九25),也向大衛宣告過神的刑罰(撒下二十四11)。──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哈列的樹林」(5節)位於亞杜蘭洞附近。──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神不允許大衛長久停留在摩押,所以差遣先知迦得催促大衛「往猶大地去」(5節),不必在以色列以外尋求庇護。神的受膏者應該回到猶大,投靠在神「翅膀的蔭下」(詩五十七1)。──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迦得」:字義是「軍隊」,是大衛王朝歷史的撰述人之一,也為大衛組成宮廷樂團 代上 29:29 。 ●「哈列」:字義是「樹林」,詳細的地點已經不可考。不過應該在猶大地(以色列南部)內。 ◎此時大衛漸漸安身立命,有跟隨者,有根據地,有先知,也安排了父母與家族成員的安全。――《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二6】「掃羅在基比亞的拉瑪,坐在垂絲柳樹下,手裡拿著槍,眾臣僕侍立在左右。掃羅聽見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在何處,」 “拉瑪”。更可作:高地。――《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垂絲柳樹」(6節)就是檉柳樹,樹枝多而細長,葉如鱗片,適應乾旱環境。──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基比亞的拉瑪」:馬所拉經文中「拉瑪」似乎是跟基比亞不同的地名(位於基比亞北方),不過七十士譯本把此處譯為「基比亞的高崗」,由於高崗的希伯來文與「拉瑪」相近,所以有可能是文士抄寫錯誤導致。此處可能是「基比亞的高崗」。――《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二6~10】屠殺的動機: 駭人的屠殺(18,19)事件的動機:①掃羅的妒忌(7,9節);②多益的奸惡性(9,10節)。兩個人單純的、心理的衝動導致嚴重的悲劇,告訴我們人的惡念當化為行動時所帶來的影響是極具破壞性。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二6~23】掃羅吩咐多益屠祭司城:掃羅認為祭司亞希米勒幫助大衛是與他結黨謀反,吩咐將整個祭司城的人殺死。――《串珠聖經注釋》 挪伯的祭司屠殺事件: 依次敘述了這件事發生的動機(6~10節)、過程(11~19節)、結果(20~23節)。表明在掃羅統治時期在宗教、道德已墮落到極處。當時掃羅政府以中傷,陰謀,奉承和獨裁為特徵,違背摩西五經(申17:14~20)成為一個不依靠神的政府。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二7】「就對左右侍立的臣僕說:“便雅憫人哪,你們要聽我的話。耶西的兒子能將田地和葡萄園賜給你們各人嗎?能立你們各人作千夫長、百夫長嗎?」 掃羅訴諸支派之間的猜忌,提醒他的便雅憫同胞,只有他會給他們賞賜,大衛卻不會。――《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掃羅屬便雅憫支派,大衛屬猶大支派。掃羅利用同屬一個支派的感情來取得手下對他的效忠;並效法外邦人的王,違背在神前的約,答應賜臣僕田地和葡萄園(看八10~18;十25)。――《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這番話顯示掃羅多任用同族人作他的部下。――《串珠聖經注釋》 掃羅屬於便雅憫支派,大衛屬於猶大支派。掃羅的屬下大部分都是來自便雅憫支派的「便雅憫人」(7節),所以他利用同屬一個支派的感情和利益來取得手下對他的效忠。──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耶西的兒子」(7節),不直呼其名,是對大衛輕蔑的稱呼。──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將田地和葡萄園賜給你們」(7節),正是撒母耳警告過的王將會做的事情(八14)。──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便雅憫人」:掃羅是便雅憫支派的人,所以他的屬下不免大部分都是來自便雅憫支派。而大衛是猶大支派,所以掃羅用血緣觀點來拉攏自己的臣僕。 ●「耶西的兒子」:不直呼其名,是對大衛輕蔑的稱呼。 ●「田地和葡萄園賜給你們」:這是撒母耳在 8:11,12,14 警告王將會做的事情。――《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二7~8】通過這裡出現的掃羅的話,我們不難發現他施行暴政的證據:①掃羅的黨派性:便雅憫人哪
這句話表示掃羅王室的高級官吏主要以自己的親族便雅憫支派出身的人組成,形成家族政治;②獨斷的用兵制度(7節)。掃羅誇耀自己把田地和葡萄園賜給自己的一黨的事實。“奪取無辜百姓的賜給他們”(Hengstenberg);③對臣僕毫無根據的不信任(8節)。 你們竟都結黨……我的兒子……結盟: 這句話實際上是強詞奪理的主張,同時也暗示著因掃羅的暴政,朝廷中不信任感漫延的狀態。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二8】「你們竟都結黨害我;我的兒子與耶西的兒子結盟的時候,無人告訴我;我的兒子挑唆我的臣子謀害我,就如今日的光景,也無人告訴我,為我憂慮。”」 “謀害我”。掃羅斷言大衛是一個叛黨,而不止是個逃亡的人。――《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掃羅將忿恨發洩在臣僕身上,誣控他們串連大衛謀反。――《串珠聖經注釋》 「我的臣子」(8節)原文是單數,特指大衛。──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屬肉體的掃羅不是反省自己,而是陷入自憐和嫉妒,責怪所有的人(8節)。掃羅的話表明,他已經忘記了自己的王位是來自神。──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挑唆」:「使....起來」。 ●「我的臣子」:原文是「僕人」的單數型態,應該是指「大衛」。 ◎掃羅以為約拿單是主謀要害他的人,看起來他真的是完全不清楚真實的狀況就隨便安插罪名。約拿單對他還是忠心耿耿的。――《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二9】「那時以東人多益站在掃羅的臣僕中,對他說:“我曾看見耶西的兒子到了挪伯亞希突的兒子亞希米勒那裡。」 多益任司牧長(牧人之首),本來不會在王宮侍候掃羅左右,然而這時適逢他在那裡。――《串珠聖經注釋》 【撒上二十二9~10】多益的話照21:1~9來看全都是事實。但多益並沒有講大衛向亞希米勒說自己正執行王命的事實(21:2)。假如多益說出這個事實,所有的過錯只會歸結於大衛,亞希米勒就不會遭害。所以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雅3:2~12)。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二10】「亞希米勒為他求問耶和華,又給他食物,並給他殺非利士人歌利亞的刀。”」 ●此處多益沒有報告這些餅是「陳設餅」,也沒有提及食物數量,但多提到了祭司為大衛求問。 22:15 可以看出祭司的確為大衛求問了。多益報告的重點是「祭司幫助大衛謀反」。――《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二11】「王就打發人將祭司亞希突的兒子亞希米勒和他父親的全家,就是住挪伯的祭司都召了來,他們就來見王。」 王召來祭司全家,可見事態嚴重。――《串珠聖經注釋》 【撒上二十二11~16】掃羅的不義: 掃羅王做出錯誤的裁判而破壞公義,濫用職權:①按照不充分的證據裁判:律法上規定必須有兩人以上的證人(申19:15),但掃羅只靠一人,也是自己的心腹多益的證詞而執行判決,藐視明顯的證據,掃羅藐視亞希米勒用簡潔明瞭的陳述申辯自己無罪的證詞(14,15節) ;②下不當的判決:掃羅給亞希米勒和其家族的死刑的判決(16節)只不過是暴君的橫行。權力應該是代行神統治的機關(羅13:1~7)。如果把權力當作實現個人的利益或欲望的工具,其使用者肯定是離棄神的罪人。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二12】「掃羅說:“亞希突的兒子,要聽我的話。”他回答說:“主啊,我在這裡。”」 【撒上二十二13】「掃羅對他說:“你為什麼與耶西的兒子結党害我,將食物和刀給他,又為他求問 神,使他起來謀害我,就如今日的光景?”」 ●「謀害」:「埋伏攻擊」。――《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二14】「亞希米勒回答王說:“王的臣僕中有誰比大衛忠心呢?他是王的女婿,又是王的參謀,並且在王家中是尊貴的。」 “是王的參謀”。直譯作:轉向你的顧問或侍衛;即他能接近你的侍衛。意思是:大衛既然隨時可以接近那些保護掃羅性命的人,他又怎能被視為王的仇敵呢?――《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看二十一2注。大衛並未將真相告訴亞希米勒。掃羅已瘋癲,用對待外族的手段“殺滅”挪伯全城,包括耶和華的祭司。――《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亞希米勒忠直地為自己和大衛辯白。――《串珠聖經注釋》 王的參謀: 指王的私人助手,能自由自在地在王面前出入的人。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參謀」:「護衛」。 ●「尊貴的」:「被尊重的」、「被尊敬的」。――《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二15】「我豈是從今日才為他求問 神呢?斷不是這樣!王不要將罪歸我和我父的全家,因為這事,無論大小,僕人都不知道。”」 ●「罪」:「事情」。 ◎亞希米勒大概是不知道掃羅已經非常恨大衛了,所以他只是用一般人的印像來描述大衛跟掃羅的關係。祭司這樣的說法似乎也是對掃羅的控告,因為掃羅要追殺一個忠於自己的女婿,一個受皇室成員尊重的護衛。――《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二16】「王說:“亞希米勒啊,你和你父的全家都是該死的!”」 掃羅竟然要殺滅所有的祭司,這已經不是一時的糊塗,而是與神為敵了。「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羅八7),屬肉體的人必然會從不順服神、發展到抵擋神的地步。──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該死的」:原文是「死亡、死亡」。 ◎無奈掃羅鐵了心要保護王位,要殺滅祭司全家。王宮中還有一個祭司亞希亞14:3 也是亞希突的兒子,在這場屠殺中這個祭司是否也被殺,聖經並沒有記載。不過在掃羅的盛怒之下,大概也很難有倖免者。――《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二16~19 王怒滅祭司社群】掃羅屠殺亞希米勒和挪伯整個祭司社群命令的褻瀆程度,嚴重到他自己的軍官拒絕執行。願意照做的只有以東雇傭兵多益一人,於是挪伯居民被屠殺淨盡。掃羅的命令是他精神不穩定的另一證據;並且他將要發現(二十八6),此舉使他基本上與耶和華隔絕。君王往往被政敵指為冒犯神明。如同亞述王杜庫提寧努他以「觸犯沙馬士」罪指控卡什蒂利阿什,以及波斯王古列宣稱自己被瑪爾杜克神揀選來懲罰拿波尼度,因為拿波尼度未能盡職尊崇這位神祇及其祭司。而主前十四世紀埃及獨行其是的法老亞肯亞頓,則褫奪了極其權勢之亞孟─銳神祭司的特權,並且在所有碑文中塗抹亞孟的名號。故此,掃羅的行動亦可視為嚴重褻瀆的行徑。──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撒上二十二17】「王就吩咐左右的侍衛說:“你們去殺耶和華的祭司,因為他們幫助大衛,又知道大衛逃跑,竟沒有告訴我。”掃羅的臣子卻不肯伸手殺耶和華的祭司。」 掃羅的侍衛拒絕殺祭司,因為這樣做是與神為敵。――《串珠聖經注釋》 「掃羅的臣子卻不肯伸手殺耶和華的祭司」(17節),因為他們還不敢如此得罪神。──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侍衛」:原文「奔跑者」。――《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二17~19】去殺祭司吧: 這件挪伯祭司的屠殺事件有兩方面意義:①對以利家族審判預言的成就(2:31~36;3:11~14):祭司長亞希米勒為向神犯罪的以利的曾孫(14:3),因祖先的過犯而受審判,神的審判宣言雖拖延時間,但必然實現;②掃羅對神的叛逆行為:無辜的懷疑擔負屬神的祭司職務的祭司長,並殘酷地施行屠殺是藐視神褻瀆神的行為,行如此叛逆之事的結局就是滅亡。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二18】「王吩咐多益說:“你去殺祭司吧!”以東人多益就去殺祭司,那日殺了穿細麻布以弗得的八十五人;」 “細麻布以弗得”:看二18注。 挪伯被毀,不再是聖所。亞比亞他為大祭司以利家中僅剩的人。他帶了以弗得去到大衛那裡(二十三6)。後來成為大衛王朝的大祭司;不久,因與亞多尼雅謀叛,為所羅門革除(王上二26~27)。――《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以東人多益並不認識神,所以無知者無畏,毫不猶豫地把祭司全家和祭司城裡的人畜都殺了。掃羅殺滅祭司的事情,也應驗了神對以利家的預言(二27~36)。──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穿」細麻布以弗得:原文是「拿」而非「穿」。 ●「穿細麻布以弗得」:七十士譯本沒有「細麻布」,而作「拿以弗得」。 ●「八十五人」:七十士譯本作「三百零五人」,猶太古史說是「三百八十五人」。 ◎ 撒上 15:9 掃羅似乎還不情願執行殺滅所有亞瑪力人的命令,但此處卻積極進行殺滅神祭司的工作,執行的手法就如神命令滅絕亞瑪力人一樣。 申 13:15~18 20:16~17 ◎掃羅殺滅祭司的事情,應驗了 2:27~36 審判以利家的預言。――《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二18~19】掃羅昔日違背神命,沒有毀盡亞瑪力人的城和財物(15:8~9),如今卻將神僕人的城全然毀滅。――《串珠聖經注釋》 以東人多益: 推測多益與祭司被殺事件相關的詩篇有(17,35,64,109,140)等。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二19】「又用刀將祭司城挪伯中的男女、孩童、吃奶的,和牛、羊、驢盡都殺滅。」 從前掃羅違背神的命令,找出種種藉口留下亞瑪力人(十五9),如今卻毫不猶豫地將祭司的城「盡都殺滅」(19節)。 人要跟從神很難,跟從肉體、世界和罪實在是太容易了。──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撒上二十二20】「亞希突的兒子亞希米勒有一個兒子,名叫亞比亞他,逃到大衛那裡。」 “亞比亞他”顯然是他父親亞希米勒的助手;馬可福音二章26節談到把陳設餅給予大衛的事件(二一6)中曾提及亞比亞他。――《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亞比亞他」:日後幫助大衛求問神旨和支持他的政權(參串)。掃羅屠殺祭司全家,意味與祭司決裂,卻使大衛得到祭司的支持。――《串珠聖經注釋》 亞比亞他帶著以弗得逃到大衛那裡(23:6)。以弗得是祭司的衣服,內中有烏陵和土明,那是大衛用以求問神之物。當掃羅襲擊挪伯城時,以弗得可能是祭司制度之中碩果僅存的標誌,由亞比亞他帶到大衛的營中(23:6)。掃羅毀滅以色列人的祭司制度,但是到大衛作王的時候又將之恢復,並且立亞比亞他作新任的大祭司,他在大衛作王期間一直擔任這個職務。──《靈修版聖經註釋》 神能使用好事,也能使用壞事。雖然八十五個無辜的祭司被殺,但劫後餘生的亞比亞他卻帶著以弗得投奔大衛(二十三6),從此所有的祭司都離開了掃羅、跟隨大衛,大衛可以隨時求問神了(二十三9~11)。──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撒上二十二20~23】大衛的悔改: 大衛坦誠地承認以亞希米勒為首的祭司們死的原因是在於自己(詩32:5),大衛為自己犯罪(因撒謊)悔改,像這樣,大衛雖然因自己的過犯使很多人受害,但通過在神和人面前的真正的悔改恢復了信仰,這才是使大衛不愧被稱為合乎神心意的人的原因(撒下12:13)。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二十二20~23 亞比亞他】挪伯屠城事件只有一位祭司倖免於難。亞希米勒之子亞比亞他帶著聖物以弗得(二十三6),逃到大衛的營中。亞比亞他告訴大衛發生了什麼以後,大衛為這事件負責,接納這位祭司為他團體的一份子。這是整件事的關鍵,大衛的營中從此有了神的代表,掃羅與神則再無聯絡。亞比亞他後來更用以弗得為大衛求問神,(撒上二十三9~12),並且在這幫流亡之人中,作為神臨在可見的像徵。再者,有關以利家族的預言(撒上二~三)也在這事件中應驗,因為這些祭司都屬以利的宗族。──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撒上二十二21】「亞比亞他將掃羅殺耶和華祭司的事告訴大衛。」 【撒上二十二22】「大衛對亞比亞他說:“那日我見以東人多益在那裡,就知道他必告訴掃羅。你父的全家喪命,都是因我的緣故。」 大衛的欺騙(二一2)帶來災難的後果,他必須為此負全責。――《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在這場悲劇面前,屬聖靈的大衛不是和屬肉體的掃羅一樣推諉責任、或者文過飾非,而是立刻反省自己,把整個事情的責任承擔過來(22節)。他承認是自己的詭詐連累了別人,祭司遭到屠殺,固然是因為多益的讒言(9~10節),但也是因為大衛的謊言(二十一1~2)。因此,大衛寫下詩篇五十二篇,既是在譴責多益的「舌頭」,也是在責備自己的「舌頭」:「你的舌頭邪惡詭詐,好像剃頭刀」(詩五十二2)、「詭詐的舌頭啊,你愛說一切毀滅的話」(詩五十二4)。──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人只有「順著聖靈而行」(加五16),才肯像大衛一樣徹底地定自己肉體的罪,「不放縱肉體的情欲」(加五16),成為合神心意的人。──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必「告訴」掃羅:原文是「告訴、告訴」。 ●「都是因我的緣故」:「都是我的責任」。――《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二十二23】「你可以住在我這裡,不要懼怕。因為尋索你命的就是尋索我的命。你在我這裡可得保全。”」 “得保全”指安全。――《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保全」:「守衛」、「保存」、「看守」。 ◎大衛自認祭司遭遇的不幸是他的責任,所以他應該負責保護倖存的亞比亞他。這次的事件導致整個祭司體制離開了掃羅跟隨大衛。――《蔡哲民查經資料》 【思想問題(第 22章)】 1 大衛在危難緊迫的逃亡中,仍等候神的指示(22:3)又聽從神藉先知的吩咐 (5), 的確難得。等候神是一門難學的功課,但會帶來什麽果效?見賽40:31。你願意在艱難的歲月裡等候神嗎? 2 掃羅的憂慮與不滿(22:7~8)是否多餘?今日你若充滿疑慮是否自討苦吃?比較15:3, 9與本章18~19兩處的事蹟,掃羅究竟在何處出了差錯? 4 西諺有謂:「權力使人腐敗,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敗」;「眼盲莫過於故意不看者」。你認為這些話是否掃羅的最好寫照?參14~15, 17節。 5 神的僕人亞希米勒由於幫助大衛,結果與挪伯其他的祭司慘遭殺害,只有他的兒子亞比亞他得以逃脫。神為何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你對神的全智、全能有何認識? ──《串珠聖經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