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三十章拾穗 【撒上三十1】「第三日,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到了洗革拉。亞瑪力人已經侵奪南地,攻破洗革拉,用火焚燒,」 掃羅未能徹底毀滅的“亞瑪力人”(一五2,3,10~19),仍然是以色列人的咒詛。“南地”(Negev)。較第二十七章10節。――《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亞瑪力人為以色列人世仇,大衛在洗革拉時,常攻打亞瑪力人(二十七8)。現在亞瑪力人乘機報復。――《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第三日,指大衛在亞弗“離開亞吉後的第三日”。這時,洗革拉城已被亞瑪力人掠奪。南地: 指猶大南部的尼哥(Negeb)(27:10)。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大衛在洗革拉時,經常攻打亞瑪力人(二十七8),現在可能是亞瑪力人乘機報復。──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第三日」(1節)可能指第二天黃昏,以色列人以日落為次日的開始。洗革拉位於亞弗南方約90公里,大衛「早晨起來,回往非利士地去」(二十九11),每天行軍45公里,第二天晚上可以到達。──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大衛在洗革拉已經定居了「一年零四個月」(二十七7),遠離掃羅的威脅,環境安穩,還很得亞吉的器重。因此,洗革拉已經成了一個舒適的安樂窩,漸漸抹去了大衛的異像和使命。所以神允許亞瑪力人「攻破洗革拉,用火焚燒」(1節),把大衛從樂不思蜀的安樂窩裡趕出去,準備上希伯侖去作王(撒下二1)。──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第三日」:這表示大衛軍每天大約走三十公里回才到洗革拉。 ●「亞瑪力人」:此民族是以色列人的世仇。有些學者認為這裡是亞力瑪人的報復,不過這個民族本來就會劫掠其他地區,而大衛劫掠他們都是「不留活口」,因此可能也不是報復,只是「例行性的劫掠活動」罷了。 ●「攻破」:「征服」。――《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1~4】亞瑪力人的掠奪事件: 大衛城洗革拉被亞瑪力人掠奪的原因如下:①在與同族相戰的基比亞戰役中,打算作為非利士一方參戰的大衛輕率的行為;②大衛違背先知早已訂屬的指示(22:6),定居在外邦人之地的不信的行為。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三十1~31】大衛追殺亞瑪力人:亞瑪力人趁著大衛的手下隨非利士軍北征的時候(29)突襲洗革拉城,一報大衛先前進侵之仇(27:8)。 大衛在四面楚歌的情形下,仍堅決倚靠神,並得到神的指引,迅速追擊敵人,終於奪回被擄掠的婦孺和財物。――《串珠聖經注釋》 大衛因亞瑪力民族的危機: 由於神神奇的工作,大衛剛擺脫差點被部署成為非利士軍隊一員進退兩難的危機(29:1~11),又一次面臨了更嚴重的危機:①洗革拉城被亞瑪力人掠奪的事實和(1~3節);②大衛處於差點被因此事而失望的隨從們用石頭打死的危險(6節)。但這些危機也因著神的幫助而化險為夷(20,26~30節)。可以把這樣的大衛理解為,預表新約時代的耶穌基督的人物,總結出以下幾種思想:①不顧人的過犯和錯誤,藉著神的恩典和主權性事工而逐漸呈現出大衛王國的樣式。因著耶穌基督成就的神的國度同樣也不是靠著人的功勞,而是藉著神的恩典成就的;②如同大衛克服嚴峻的危機,不僅奪回被亞瑪力人擄去的所有家屬和財物,並得到豐盛的掠物一樣(18~20節),我們的基督耶穌也把我們悲慘的生命轉交為豐盛生命(路1:78~79;約10:10;西1:13)。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三十2】「擄了城內的婦女和其中的大小人口,卻沒有殺一個,都帶著走了。」 他們意圖使被俘虜的人充當自己的奴隸。――《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顯然大衛手下的男丁全部出師,未有留下兵士守城,給敵人輕易侵襲的機會。亞瑪力人沒有傷害婦孺,大概是要將他們賣作奴隸,賺筆大錢。――《串珠聖經注釋》 亞瑪力人擄走了家眷,「卻沒有殺一個」(2節),目的可能是為了把她們賣作奴隸,實際上卻是神的眷顧。若是神允許非利士人的首領早一點讓大衛回來,大衛就不能被趕出安樂窩;若是晚一點讓大衛回來,他們也救不了這些家眷。神所量給我們的難處,目的都是為了讓我們學到功課,所以「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 3:2 亞瑪力人沒有殺掉人口,應該是為了將之當成奴隸賣掉,賺一筆大錢。――《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2~3】亞瑪力人擄走婦女和兒童,卻沒有殺他們因為:①他們沒有武器,因沒有戰鬥能力而沒有抵抗。②可以使他們作為奴隸。③但最重要不能忽略的神強有力的眷顧、保護。如果沒有神的干預,亞瑪力人也許為報復曾被大衛所遭受的災難(27:8,9)而造成流血事件。這裡我們也能看到神保護自己所揀選的人,周密地推進救贖事工的進程(代上28:9;詩44:21)。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三十3】「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到了那城,不料,城已燒毀,他們的妻子兒女都被擄去了。」 【撒上三十3~5】大衛等人完全找不到敵人的任何痕跡,因洗革拉城已被毀,婦孺全部被擄,沒有人可透露敵人的身分和行蹤;所以,他們只有傷心痛哭的分兒。――《串珠聖經注釋》 【撒上三十4】「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就放聲大哭,直哭得沒有氣力。」 此時大衛一行經過兩天急行軍,已經精疲力盡,又不知道親人的生死、敵人是誰、如何追擊,只看到「城已燒毀」(3節),所以只能「放聲大哭,直哭得沒有氣力」(4節)。──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直哭得沒有氣力」:「直到沒有力氣哭」。 ◎此時大衛一行應該不知道到底是誰入侵洗革拉,只看到燒毀的城。因此也不知其親人的生死,並如何去追擊。所以 30:4 中那些身經百戰的戰士只能大哭(第一次看到,還真的是讓人覺得驚訝)。這次的遭遇,的確是對大衛領導的嚴格考驗。――《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5】「大衛的兩個妻,耶斯列人亞希暖和作過拿八妻的迦密人亞比該,也被擄去了。」 【撒上三十6】「大衛甚是焦急,因眾人為自己的兒女苦惱,說:“要用石頭打死他。”大衛卻倚靠耶和華他的 神,心裡堅固。」 “眾人(心裏)苦惱”。直譯作:所有人都心靈痛苦。――《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面對這惡劣的情況,眾人以大衛為發洩物件,完全歸咎於他。――《串珠聖經注釋》 大衛的跟隨者們要用石頭打死大衛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災難的責任全在於大衛。即他們認為發生災難是因為:①大衛惹動了掠奪成性的亞瑪力人的怒氣(27:8);②因與非利士王亞吉聯合(27:11,12)而導致。這時大衛沒有自己說服百姓,反而將一切交托給神,而戰勝了危機。依靠耶和華
的人遇到困難時不依賴環境和人,而信靠所有現像背後的神。神向那些單單依靠自己的人提供超越人想像的力量和安慰(詩50:15;賽40:31)。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眾人本來是為了安全才「逃奔非利士地」(二十七1),結果反而變成一無所有、家破人亡,所以情緒再也不受控制了,怒氣發作在大衛身上(6節)。此時大衛眾叛親離,自從逃亡以來,從未如此孤單、失敗過。但也只有在這樣的極度孤單和失敗裡,他才能單單向神傾訴:「求禰轉向我,憐恤我,因為我是孤獨困苦。我心裡的愁苦甚多,求禰救我脫離我的禍患」(詩二十五16~17)。──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神把大衛帶到這樣的窮途末路和內外交迫裡,正是要預備他走向更高的得勝;因為人的道路只有走到盡頭,才肯甘心跟隨神的道路。因此,當整個環境都在壓迫他的時候,大衛裡面「卻倚靠耶和華——他的神,心裡堅固」(6節)。在過去的「一年零四個月」(二十七7),大衛的裡面都沒有這個感覺,但現在神把他帶到盡頭了,人的聰明能力起不了作用了,他的裡面反而蘇醒了。──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焦急」:「痛苦」、「陷入困境」。 ●心裡「堅固」:「禁得起」、「奮勇自強」。 ◎人難過、焦急的時候可能會四處遷怒。跟非利士人去打仗,應該是很多人反對的決定,可是大衛衡量情勢,決定全軍出動。現在回來遭遇這種危機,不免有人覺得這就是「意圖攻打神選民」的報應。――《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7】「大衛對亞希米勒的兒子祭司亞比亞他說:“請你將以弗得拿過來。”亞比亞他就將以弗得拿到大衛面前。」 “以弗得”。用來定斷神的旨意。參看第十四章3節的腳註。――《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亞比亞他是逃奔大衛的大祭司,攜有以弗得同來(看十四3注)。――《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當大衛心裡明亮起來的時候,立刻就領悟到一件事:人都是靠不住的,而神一直在那裡等候我們去投靠。所以他的反應不是埋怨、不是歎息,而是對祭司說:「請你將以弗得拿過來」(7節),立刻「求問耶和華」。一旦屬聖靈的大衛求問神,神就清清楚楚地回答,讓大衛知道怎樣行。屬肉體的掃羅卻求告無門(二十八6) ,只能去問交鬼的婦人,這正是「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總有一個時候,我們也會來到人的盡頭;但是專心仰望神的人,神一定能讓我們看見一條出路。世人所看見的路都在地上,但我們看見的路卻是通往天上,讓我們能「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林後四8)。──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撒上三十7~8】這節經文的重點在於表明大衛的信心。大衛的信仰出發點在於與神的對話和交通。他通過大祭司的以弗得與神作屬靈的交通,結果這個行為成了勝利的關鍵。像這樣信徒能時常持守有福的義路的關鍵是凡事與神交通,按照神的旨意生活(羅12:1,2;弗5:17)。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三十8】「大衛求問耶和華說:“我追趕敵軍,追得上追不上呢?”耶和華說:“你可以追,必追得上,都救得回來。”」 ●「敵軍」:「群夥」、「一隊人」。 ●「必追得上」:原文是「追上」「追上」,加強語氣。 ●「都救得回來」:原文是「救回」、「救回」,加強語氣。 ◎亞瑪力人大概沒有想到大衛的軍隊這麼早回來,所以後來被追上。神讓非利士人拒絕大衛參戰,也讓大衛能夠奪回被劫掠的人口與財物。 ◎除了神無形的特殊照顧之外,當大衛要求問神時,神就精確的回答,讓大衛知道怎樣行。比起掃羅走投無路 28:6 ,只能去問交鬼的婦人,真是天壤之別。其實大衛這種遭遇是「恩典」,掃羅是的遭遇「正常」。神何必回答人的問題?不過我們都希望自己在神的恩典中。――《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9】「於是大衛和跟隨他的六百人來到比梭溪;有不能前去的就留在那裡。」 “比梭溪”是經過南地,在迦薩以南流入地中海的主要河道(通常都是乾涸的河床)。――《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比梭溪為猶大南地流入地中海的一條主要河道。――《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有不能前去的」:指疲乏的人(見10)。――《串珠聖經注釋》 「比梭溪」(9節)是一條流入地中海的旱溪(Wadi Ghazzeh),位於南地的西部,和基拉耳河一樣作為迦南地的南界。「比梭溪」的河道是陡峭的峽谷,寬約100米,需要靈巧的身手爬下峭壁、再爬上去。此河位於洗革拉西南約20公里處,大衛的部下已經連續行軍兩天,現在可能又繼續走到半夜,所以「有二百人疲乏,不能過比梭溪」(10節)。──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比梭溪」:位於迦南地的南界,一條注入地中海的河。此河的河道是個陡峭的深峽谷,寬約100公尺。所以需要靈巧的身手爬下峭壁再爬上去才能渡過。此河位於洗革拉西南約20公里處。――《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9~10】描述了大衛作為領導者:①大衛動用自己的全部兵力,動用全部的600名兵力參加追擊戰(9節),表明大衛智慧地控制住了部下們反叛(6節)。當他們喊“用石頭打死他”,引起騷亂時,如果大衛查出主謀,嚴懲的話,肯定會因內部分裂影響追擊亞瑪力人的行動。但大衛並沒有在意別人的責難,而抑制自己的感情,惟獨“依靠耶和華他的
神,心裡堅固。”(6節),力求依靠神的能力和智慧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危機。帶領團體時,按照神的旨意治理比靠人自己的力量和手段更有效。(王上12:12~15);②大衛允許疲乏的200名休息(10節)。他雖然明知追擊的緊急性,但並沒有強求疲乏的人勉強參加行軍。大衛相信只要神與剩下的400名同在,肯定能發揮600名以上的力量(代下14:11,12)。大衛的信心證實了神的拯救不在於人的數目(14:6),最後大衛取得了大大的勝利(16~20節)。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三十10】「大衛卻帶著四百人往前追趕;有二百人疲乏,不能過比梭溪,所以留在那裡。」 事實上,大衛一干人等經過多天隨非利士人行軍,現在已很疲乏了。――《串珠聖經注釋》 大衛此時才確定襲擊洗革拉的是亞瑪力人,之前只是推測來自南方,所以向南抄近路越過比梭溪。──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大衛他們雖然不知道是誰來襲擊洗革拉,不過他們應該推測出是南部曠野的民族來襲擊他們,所以他們往西南邊追擊。至於越過比梭溪,應該是為了抄近路的緣故。――《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11】「這四百人在田野遇見一個埃及人,就帶他到大衛面前,給他餅吃,給他水喝,」 大衛此時還不知道敵人是誰、在哪裡,身心疲憊,但居然這麼巧就「在田野遇見一個埃及人」(11節),給他帶來了關鍵的情報。在仰望等候神的人身上,神的管理從來沒有停止過。──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撒上三十11~15】大衛的人情: 本文圍繞患病的,已精疲力盡的埃及出身的奴隸展開,表明跟隨大衛的集體彼此相愛的場面。這段經文給我們如下教訓:①神的祝福臨在接待客旅的人身上(來13:2;彼前4:9~11)。實際上,他們正在追擊敵人的途中,沒有時間照顧一個患病垂死的外邦奴隸(尤其在敵軍手下服務的人)。但大衛一行不顧自己的損失,向這個陷入困境的人施憐憫,結果出乎意料地大衛一行因著這次施的憐憫反而更快、更正確地襲擊了亞瑪力人,取得了勝利。像這樣,如果我們在繁忙的日常生活當中努力向困苦人行善(何10:12;羅12:17;提前2:10),因神的幫助能夠擁有比只顧沉迷於自己的時候更成功的人生(詩112:9;箴11:17;14:31林後5:10);②藐視沒有利用價值的人生命的領袖的日子並不長久。亞瑪力的頭目們盡情剝削之後,以患病為藉口,丟棄埃及的奴隸而離去了(13節)。像這樣亞瑪力人不珍惜生命的行為,導致自取滅亡(17節);③神揀選軟弱的,使強壯的羞愧(林前1:27)。患病、被遺棄的軟弱的僕役,看起來被無比強大的亞瑪力人打得落花流水(17節)。靠著神的能力和眷顧能發出改變世界的極大的威力(提前1:12~16)。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三十12】「又給他一塊無花果餅,兩個葡萄餅。他吃了,就精神復原,因為他三日三夜沒有吃餅,沒有喝水。」 ●「無花果餅」、「葡萄餅」:是當時珍貴的(滋補的)食品,亞比該也送過這種食品給大衛 25:18 。――《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13】「大衛問他說:“你是屬誰的?你是哪裡的人?”他回答說:“我是埃及的少年人,是亞瑪力人的奴僕。因我三日前患病,我主人就把我撇棄了。」 這埃及少年奴隸被亞瑪力人主人撇下,免致耽延行程。――《串珠聖經注釋》 【撒上三十14】「我們侵奪了基利提的南方和屬猶大的地,並迦勒地的南方,又用火燒了洗革拉。”」 “南方”:看二十七10注。“南方”又稱“南地”,在地理上東界死海,西邊為地中海,南迄沙漠。全境山丘起伏。夏季雨量稀少,水源貧乏。原為亞瑪力人所居(民十三29)。 基利提人為非利士人一族,可能都來自克里特島,住在沿地中海一帶。――《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基利提」:這些人原為革哩底島的土著,當時大抵定居於巴勒斯坦沿岸的南部(參撒下8:18注)。 「迦勒地」:即希伯侖以南之地,在基利提人的東面。亞瑪力人侵略的範圍包括猶大及非利土地(見16)。――《串珠聖經注釋》 我們……火燒了: 27:10中大衛曾向亞吉王撒過的謊,現在變為現實。信徒的一句非出於信仰的話語將帶來如此可怕的結果。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基利提」(14節)是非利士人。「迦勒地」(14節)在基利提人的東面,希伯侖附近,是猶大支派的地方。──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基利提」:此處的居民也是非利士的一族,來自克里特島(這個名字就是克里特島)。 撒下 8:18 提及他們加入大衛的軍隊。 ●「迦勒地」:指的應該是希伯侖附近。――《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15】「大衛問他說:“你肯領我們到敵軍那裡不肯?”他回答說:“你要向我指著 神起誓,不殺我,也不將我交在我主人手裡,我就領你下到敵軍那裡。”」 ◎此時大衛才確定攻擊他們的是亞瑪力人。――《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16】「那人領大衛下去,見他們散在地上,吃喝跳舞,因為從非利士地和猶大地所擄來的財物甚多。」 亞瑪力人為遊牧民族,無固定城邑。他們來到安全的地方便停下,為擄獲財物大事慶祝。――《串珠聖經注釋》 散在: 描述亞瑪力享受宴席而無秩序地散佈在各處的景況。――《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亞瑪力人是遊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城邑,所以來到安全的地方便「散在地上」(16節),大肆慶祝。──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散在地上」:原文是「散開在整個地面上」。 ●「跳舞」:「守節」、「慶祝」、「跳舞」。――《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16~20】大衛討伐亞瑪力人: 描述大衛取得的勝利:①除了騎駱駝逃跑的400名之外,殲滅了其他所有的亞瑪力軍隊(17節)。根據17節中的表現形式推定亞瑪力人軍隊可能是一千名左右。如同大衛以少數的400名擊敗多數的亞瑪力軍隊,聖徒藉著信心就能夠成就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腓4:13)。 ②奪回以前被掠奪的一切(18,19節)。像這樣,因信行事的人能恢復因罪而失喪的所有一切(約8:32;14:27;15:11)③虜獲戰利品(20節)。換句話說大衛的軍隊擁有了比洗革拉事件以前更豐盛的財物。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神給憑信心生活的信徒賜下的祝福。神時刻為進到他面前的人預備豐盛的恩典(約10:10;弗3:20)。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三十17】「大衛從黎明直到次日晚上,擊殺他們,除了四百騎駱駝的少年人之外,沒有一個逃脫的。」 大衛的突襲將亞瑪力人殺個措手不及,只剩四百個騎駱駝的能及時逃脫。――《串珠聖經注釋》 騎駱駝逃脫的四百人: 推測他們是負責管理家畜的人。因為他們可能為了給掠奪的家畜餵食物和飲水而分散在宴席周圍,因此才能倖免於難。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從黎明直到次日晚上」(17節),指從黎明到當天傍晚,因為以色列人以日落為次日的開始。「四百騎駱駝的少年人」(17節)可能為了餵養駱駝而分散在宴席周圍,因此得以逃脫。──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黎明」:「暮光」、「曙光」。端看解釋成黃昏的光或黎明的光就可以決定這個戰爭的長短。不過看亞瑪力人散佈各地,不太可能太有組織的反抗,而且如果戰爭拖延,應該很難「奪回全部的財物」。因此比較可能是黎明打到當天傍晚(猶太人是以晚上六點為一天的開始)。――《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18】「亞瑪力人所擄去的財物,大衛全都奪回,並救回他的兩個妻來。」 雖然天時、地利、人和都在亞瑪力人那裡,但神卻讓大衛的疲憊之師以少勝多。這次得勝讓大衛體會到,如果過去「一年零四個月」(二十七7)一直留在猶大地,照樣不必懼怕掃羅,因為「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神」(羅九16)。──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大衛不僅奪回了被擄的人口和財物,而且得著了亞瑪力人從別處擄掠來的戰利品。當人學到了神要我們學習的功課以後,神就會賜下更豐盛的恩典,超出人的所求所想。──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 30:18 的「奪回」、「救回」:原文相同都是「營救」、「恢復」之意。――《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19】「凡亞瑪力人所擄去的,無論大小、兒女、財物,大衛都奪回來,沒有失落一個。」 ● 30:19~20 的「奪來」、「奪回來」:都是「拿」、「取」的意思。――《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20】「大衛所奪來的牛群羊群,跟隨他的人趕在原有的群畜前邊,說:“這是大衛的掠物。”」 大衛把“掠物”送給他在猶大的朋友(26~31節)。――《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大衛不僅奪回被掠的財物,且得到亞瑪力人從別處擄掠來的戰利品。――《串珠聖經注釋》 這是大衛的掠物: 在不久前還要用石頭打死他的人們(6節),現在高聲讚揚他。可見人善變的本質。因此不依靠人,轉而依靠永遠不變的信實的神的人,才能把人生引向成功(詩146:3~5;賽2:22)。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那些不久前還要用石頭打死大衛的人(6節),現在卻一路高聲讚揚他(20節)。人的善變,使大衛更加堅定「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他一點不能幫助」(詩一百四十六3)。──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掠物」:「戰利品」、「掠奪品」。 ◎大衛取回自己的財產之外,也掠奪了不少戰利品,他的軍隊把牲畜分成兩部份,前面的是「大衛的戰利品」,後面的則是「原有的群畜」。這些戰利品,當然是大衛自己靠善待奴隸,努力追敵獲得的。但卻也是神透過祭司指示他們積極追趕的結果。――《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21】「大衛到了那疲乏不能跟隨、留在比梭溪的二百人那裡。他們出來迎接大衛並跟隨的人。大衛前來問他們安。」 【撒上三十21~25】大衛分配戰利品: 本文描述大衛從戰場歸來後,把戰利品分給沒有上陣的士兵的場面。大衛這樣的行為是根據:①戰鬥的勝利是神賜給的;②戰利品也是神所允許得到的(23節) ;③沒有參加戰鬥的勇士也是神的百姓。在神的名下聚集的團體應是“分享”和“愛”的集體(徒2:44~47)教訓。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三十22】「跟隨大衛人中的惡人和匪類說:“這些人既然沒有和我們同去,我們所奪的財物就不分給他們,只將他們各人的妻子兒女給他們,使他們帶去就是了。”」 惡人和匪類: 可能是6節中扇善良的人要“打死他”的人。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匪類」(22節)原文是「卑鄙小人」。跟隨大衛的都是「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二十二2),與跟隨主耶穌的罪人一樣(可二17),都是肉體滿了殘缺的亞當後裔,而「惡人和匪類」(22節)只是其中瑕疵更明顯一些的人。他們不願意與留守的人分享戰利品(22節),因為屬肉體的人總是把得勝看作自己努力的結果,卻看不見神的帶領。──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匪類」:「沒用的人」、「卑鄙的小人」。 ●「所奪的」:指的是「營救」、「恢復」,亦即這些惡人不願意歸還這留守的兩百人所原有的財產。――《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23】「大衛說:“弟兄們,耶和華所賜給我們的,不可不分給他們,因為他保佑我們,將那攻擊我們的敵軍交在我們手裡。」 ◎有能力的人多得報酬,這是資本主義信守的信條。當然這不是不對,但第一線作戰的人如果不重視第二線的後勤人員,下場一定是一起失敗。如果我們是第一線的人,我們是否能夠分享榮耀與好處給第二線的後勤人力?――《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24】「這事誰肯依從你們呢?上陣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應當大家平分。”」 平分戰利品是古來軍隊的慣例,在這次事件中更被定為以色列的律例。――《串珠聖經注釋》 只有屬聖靈的人才能看見是神為他們爭戰,承認得勝是「耶和華所賜給我們的」(23節)。既然得勝是神白白的恩典,人就不能獨佔,「應當大家平分」(24節)。因為人若認識了賜恩典的神,就應當成為分享神恩典的管道。──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依從」:「聽從」。 ●「平分」:原文只是「共同瓜分」、「共同分配」,並非「一比一均分」。――《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25】「大衛定此為以色列的律例、典章,從那日直到今日。」 大衛定此為……律例: 類似的情形也記錄在民31:27中,摩西制定與米甸人打仗時,擄掠的戰利品的一半給參加戰鬥的“精兵”,一半歸於
留在陣營裡的“全會眾”的規定。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上陣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24節),這個規矩在律法裡就已經規定(民三十一27),但可能並沒有得到堅持。從大衛的時候起,它才成了「以色列的律例典章」(25節)。爭戰不分前方和後方,沒有後方的安定,就不可能有前方的得勝。人間的戰爭是這樣,屬靈的戰爭更是這樣,外面的得勝是小事,裡面對爭戰的認識才是大事。──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 30:23~25 的原則,在 民 31:25~31 書 22:8 中,摩西與約書亞都有相似的戰利品分配原則。當然,我們都可以看出來第一線的人分得的戰利品會比較多。――《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26】「大衛到了洗革拉,從掠物中取些送給他朋友猶大的長老,說:“這是從耶和華仇敵那裡奪來的,送你們為禮物。”」 他朋友和猶大的長老們: 在大衛逃難時向他提供食物和藏身處,隱秘地向他施恩惠的,與大衛保持親密關係的猶大支派的首領們。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朋友」:「同伴」、「密友」。――《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26~31】大衛再次建立與猶大人的接觸;他們後來稱他為王(撒下二1~4)。這裏所提到的城,全都在猶大和西緬土地之內。――《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自從大衛投奔非利士人以來,鮮有接觸同胞。他這次將戰利品贈與猶大、西緬支派,與他們重建關係,這些南方的支派自然民心歸向。――《串珠聖經注釋》 大衛把從亞瑪力人那裡虜獲的戰利品送給猶大的各位長老,力圖接觸以後將他推薦為王的猶大人(撒下2:1~4)。他這麼作的目的是,為了向那些在大衛遭到掃羅追擊時,曾幫助自己的人們表示感謝,為了告訴人們他雖然流亡在非利士地(29:3),但依然沒有改變對以色列人的忠心。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撒上三十27】「他送禮物給住伯特利的,南地拉末的,雅提珥的; “伯特利”。不是在便雅憫的伯特利,可能是約書亞記十九章4節的比土力。――《撒母耳記上雷氏研讀本》 伯特利: 好像不是便雅憫領土的伯特利,而是書19:4伯利恒。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上註解》 27~31節的地名都是猶大和西緬的城邑,位於希伯侖的南方,可能是大衛逃亡時常去的地方。「伯特利」(27節)不是北方的伯特利,而是南方別是巴附近的伯特利。──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伯特利」:字義是「神的家」,此處不是北部的「伯特利」,而是南方離別是巴及示劍不遠的伯特利。七十士譯本作伯夙
書 15:58 。 ●「南地拉末」:「拉末」是「高度」的意思。 ●「雅提珥」:字義是「充裕的」,位於希伯侖南方約21公里。 【撒上三十27~31】這些地名都是猶大和西緬的城邑。大衛用亞瑪力人的擄物當作禮物送給支持他的猶大人民,並取得他們的支持。猶大地的人最早接受大衛為王(撒下二1~4)。 27節的“伯特利”可能是《約書亞記》十九4的“比土力”。――《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上註釋》 ◎27~31此處提到的地名都是猶大和西緬的城邑,位於希伯侖的西南與東南方。――《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28】「住亞羅珥的,息末的,以實提莫的;」 ●「亞羅珥」:字義是「毀滅」, 書 15:22 稱為亞大達,位於別是巴東南17公里。 ●「息末」:字義是「肥沃多產的」。 ●「以實提莫」:字義是「我會出人頭地」。是利未人之城。書 15:50
21:14――《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29】「住拉哈勒的,耶拉篾各城的,基尼各城的;」 ●「拉哈勒」:字義是「交易」,七十士譯本作「迦密」。 ●「耶拉篾」:字義是「願神憐憫」。 27:10 中大衛捏造自己攻擊此區域。「基尼」也是大衛捏造攻擊的區域。――《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30】「住何珥瑪的,歌拉珊的,亞撻的;」 ●「何珥瑪」:字義是「庇護所」。 ●「歌拉珊」:字義是「烈煙火爐」,七十士譯本作「別是巴」。 ●「亞撻」:字義是「集會所」。位於希伯侖西北24公里。――《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上三十31】「住希伯侖的,並大衛和跟隨他的人素來所到之處的人。」 這一次大衛在洗革拉所經歷的功課,把他的生命和信心帶到了更高之處: 1.他不但叫上陣的和看守器具的平分掠物(24節),還主動把掠物與「猶大的長老」(26節)分享,因為「這是從耶和華仇敵那裡奪來的」(26節)。當我們一面能對付仇敵、一面能輸送恩典,分享基督裡的豐富的時候,生命就成熟到了作王的地步。 2.正當非利士人要與以色列人決戰的時候(二十九1),大衛卻與過去的遮遮掩掩完全不同(二十七11~12),公開表明了自己對以色列的忠誠。當我們能在仇敵面前「指著主誇口」(林後十17)的時候,信心也就成熟到了作王的地步。──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神工作的法則,常常是先倒空再充滿、先拆毀再建造。洗革拉被燒,大衛的家眷財物被擄,結果卻成了他脫離自己、更加蒙福的機會。神也常常允許苦難、剝奪臨到我們身上,「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十二11)。因為神要把我們從「洗革拉」救出來,讓我們重新活在神榮耀的旨意當中,使我們的生命更加豐盛、生活更有價值。──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當大衛經過了洗革拉的失敗和復興,生命已經被預備好作王的時候,神也同時讓掃羅在基利波山徹底失敗(撒下一1),把大衛推到以色列的寶座上(撒下二4),讓他在那裡完成神榮耀的託付,把以色列建成「祭司的國度」(出十九6),把耶路撒冷建成神的「居所」(代下六6)。人的歷史都在神的掌管之中,根據祂的時間、按著祂的方式、為了祂的計畫。──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看起來大衛相當慷慨,把他的戰利品分給他的鄰居。我們是否也這樣慷慨?善待我們的朋友。――《蔡哲民查經資料》 【思想問題(第30章)】 1 洗革拉被亞瑪力人洗劫一空之後,跟隨大衛的人因他們自己的兒女被擄,就要用石頭打死大衛,而沒想到當初他們都是有患難而跟隨大衛(22:2), 得他照顧才活下來的。這種自我中心的人,在今日仍是比比皆是。我們要怎樣才能脫離這種「自我」的框框呢? 2 大衛在應付亞瑪力人洗劫一事中,流露了那些長處?參6~8, 11~12, 15~17節等。你願意學習大衛的榜樣嗎? 3 大衛分配擄物的原則(23~24),對今日教會的肢體生活提供一個怎麽樣的提示與指導? ──《串珠聖經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