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一章短篇信息 目錄: 哈拿的職事(倪柝聲) 母親的祈禱(林志雄) 哈拿信心的禱告使全國得福(包忠傑) 哈拿禱告的執事(陳則信) 改變時代的禱告(一章)(王國顯) 撒母耳記上預查(一至二章)(于宏潔) 從撒母耳記上看時機(一章)(劉銳光) 凡事信靠順服神(撒上一1〜6) (臺北靈糧堂) 神無可代替(撒上一7〜11) (臺北靈糧堂) 儆醒謹守(撒上一12〜18) (臺北靈糧堂) 從神得來,奉獻歸神(撒上一19〜26) (臺北靈糧堂) (哈拿的苦情與禱告(撒上一9~18) (臺北靈糧堂) 哈拿還願(撒上一21~28) (臺北靈糧堂) 人生總有無奈(1章1至18節)
(香港讀經會) 耶和華顧念你(1章19至28節)
(香港讀經會) 禱告中出生的先知(撒上一:1~28)(臺北基督之家) 哈拿的職事(倪柝聲) 讀經: 「婦人生了一個男孩子,是將來要用鐵杖轄管萬國的;她的孩子被提到神寶座那裏去了。……在天上就有了爭戰;米迦勒同他的使者與龍爭戰。……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牠被摔在地上,牠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啟十二5,7,9) 「以法蓮山地的拉瑪瑣非,有一個以法蓮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蘇弗的元孫,託戶的曾孫,以利戶的孫子,耶羅罕的兒子。他有兩個妻,一名哈拿,一名毘尼拿,毘尼拿有兒女,哈拿沒有兒女。……以利對她說,你要醉到幾時呢?你不應該喝酒。哈拿回答說,主阿,不是這樣,我是心裏愁苦的婦人,清酒濃酒都沒有喝,但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不要將婢女看作不正經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動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以利說,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願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祂所求的。哈拿說,願婢女在你眼前蒙恩;於是婦人走去吃飯,面上再不帶愁容了。次日清早他們起來,在耶和華面前敬拜,就回拉瑪,到了家裏,以利加拿和妻哈拿同房,耶和華顧念哈拿,哈拿就懷孕;日期滿足,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撒母耳,說,這是我從耶和華那裏求來的。……哈拿卻沒有上去,對丈夫說,等孩子斷了奶,我便帶他上去朝見耶和華,使他永遠住在那裏。……我祈求為要得這孩子,耶和華已將我所求的賜給我了。」(撒上一1~2,14~20,22,27) 以色列的歷史中,有許多點與教會的歷史相似。在以色列歷史的開頭,我們看見亞倫是一個祭司,代表人進到神面前;而摩西代表神來到人這裏。這個階段沒有持續很久,不久他們進到迦南地,就為士師所統治;但是整個民族都生活在很低的水平上;地們不斷陷在罪中。神藉著他們的仇敵懲罰他們,但當他們向神呼求時,祂就興起士師拯救他們,於是他們就得著一次復興。這樣的事一再發生。我們看見這就像連鎖關係,貫串整卷士師記。我們讀到底波拉和巴拉、基甸、參孫等許多士師。這裏需要注意一個原則。當士師的能力很大時,就有大的拯救;當士師的能力減弱,以色列人就再次陷入仇敵的手中。他們衰落了,又興起;犯罪了,又再次得著復興。從這裏我們看見一個大原則:神的子民無法管治自己;他們無法向神獨立,同時又向撒但獨立。這是不可能的。他們或是向神的權柄屈膝,或是落在撒但的能力之下;沒有中間路線。因為他們若不是受神管治,就全然失去他們作神子民的地位,結果就落在他們仇敵的能力之下。但讚美神,祂的子民不會一直在撒但的能力之下,他們總是有復興。 【兩種職事】這就是以色列的歷史,也是教會的歷史。我們回頭看,當教會到了很低的光景時,神就會預備一個祂所揀選的人,把祂的靈放在他身上,將使命給他,然後教會就得著復興。但我們也看見,過不久教會又落下去了,我們看見興起與敗落,衰微與復興,週而復始。我若是生活在士師時代的末期,我的心會怎麼想呢?我會渴望甚麼呢?我會期待甚麼呢?已過年日的歷史我都知道了;如今事情又到了低潮,我的盼望是甚麼,我要為著甚麼禱告呢?我豈不會求神興起另一個士師,再次復興這個國家麼?如今我是教會的肢體,我看見在教會的歷史中,一再的復興,又一再的墮落。我曾讀到路德帶領的復興,又讀到接下來的死沉;讀到藉著却斯理所帶來的復興,又讀到接著的敗落;讀到達祕和其他弟兄們所帶進的生命巨潮,又讀到以後的衰敗。這麼多年來的教會歷史,只是重複了以色列士師時期的歷史。現在我盼望甚麼?難道不盼望新的東西麼?所以在此我們來看撒母耳記上。士師的歷史不是永遠的;那不是神的心意。神的心意已經朝向國度,不是要有更多士師。神想要帶進國度和君王。祂使用士師作為過渡時期,但祂的心意是在大却身上,祂的目的是要有君王。所以我們看見撒母耳記上的重要。這卷書在過渡與目標中間,是中途的,是過渡的時期,大體而言,它不是大復興的時期,也不是大墮落的時期。今天我們的情形也是一樣。我們總是想著復興,但士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那是有限度的,而國度卻要存到永遠。神的心意不是要教會在這樣墮落復興的循環裏往前。神不是要給我們許多復興家,祂乃是要帶進祂的君王。 撒母耳記上代表一個職事,一個帶進君王的職事。在此我們看不見士師,卻看見一個同時是祭司和先知的人。我們很容易定睛在復興家身上;他們以往曾被神使用,那是過渡時期,但他們在神真正的旨意上沒有分,在帶進君王的事上沒有分。神乃是要得著祂的撒母耳。 我們看過了背景,現在要來看今天早上所讀的經節。這段經文說到兩個婦人,毘尼拿和哈拿的故事。毘尼拿有兒女,哈拿沒有。毘尼拿嘲笑哈拿說,你沒有兒女,看我所有的!這兩個婦人代表兩個基本上完全不同的原則,代表兩個基本上不同的職事。哈拿的職事就是要帶進君王,不是要有許多兒女。另一方面,毘尼拿的職事乃是要得著許多兒女,許多結果。毘尼拿和牠的兒女也是神的子民,但沒有一個與神的君王有關。 【帶進君王的職事】哈拿哭泣、禁食、禱告,向耶和華呼求,要得一個兒子,這兒子要完全分別歸耶和華來事奉祂,這兒子就是帶進君王的一位。哈拿沒有可驕傲的,毘尼拿卻有許多可誇口的。她可以指著她所有的兒女說,「我有這個,我有那個;我有這一切……。」在此我想從心底對你們說一句話。如果你們仍然是在士師的範圍裏,不錯,你可以得著祝福並有結果。但我也要說,神的眼目不在你身上。如果今天不是末後的日子,我們會盼望毘尼拿生更多兒女。但如果我沒有錯,現在就是末後的日子,神的眼睛是在那些能帶進君王的人身上。讓我們自問,我們的職事是甚麼?在這特別的職事──哈拿的職事裏,我們有沒有分?有人心中所想的,就是復興。他們以為士師的原則要持續到末了,但事實上,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職事,就是帶進君王的職事。 我們看見哈拿的路不是容易的路,並且因著毘尼拿的比較和嘲笑,就變得更難了。那些想作哈拿的人必須預備好自己,他們要受逼迫、藐視,他們要哭泣並禁食。這職事不是便宜的,是要付代價的;因為一切這樣的職事都是藉著試驗和苦難來的,且要組成在我們裏面。別人可以吃喝,看著自己的兒女,但這裏有一個人在禁食並哭泣。這不是我們能救多少人的問題,乃是神要得著祂一班得勝者的問題。神要得著一班能禱告並帶進國度的人。 哈拿的禱告就是撒母耳出生的憑藉。我們的禱告必須有一個結果,就是產生得勝者。我們在這一方面作了甚麼?有些人作了許多工,生了許多兒女,就會說,「我看不見你們在作甚麼。已過你們可以帶領奮興會,可以作這個作那個,但如今你們在作甚麼?」甚至神的祭司以利,也不明白哈拿,他問她在作甚麼,以為她喝醉了。 從撒母耳的出生,我們看見一條先知的線,這些先知也可以作祭司,將君王帶進來。哈拿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先知。神在哈拿身上作了很多,祂曾帶領她經過各種困難。現在祂可以找到一個人,她能把吃喝和一切事擺在一邊。她已經到了若沒有兒子,就不能往前的地步,她必須得著一個兒子。撒母耳記上一章的兒子,就是啟示錄十二章的男孩了,就是那帶進君王和國度的。―― 倪柝聲《教會與職事》 母親的祈禱(林志雄) 母親的祈禱,往往深深影響到兒女!特別是那些常經憂患的母親,她們淚中禱告,往往成為兒女們屬靈的維他命,也相對影響到他們怎樣的跟隨神、事奉神。 在舊約聖經中,有一位母親同樣的影響著一個國家的興替,她就是撒母耳的母親_哈拿。哈拿原不得生育,卻因神聽她禱告,蒙了憐憫懷有撒母耳,她讓撒母耳成為以色列最俱影響力的士師、祭司和先知。原來,處於零散和混亂的以色列人,國中沒有君王,且常受外邦人來打壓,景況非常淒慘,但因撒母耳的出現,在他手中所膏出來的掃羅、所膏出的大衛,帶領以色列進入非常精采,甚至是最榮華、最富貴、最強壯的聯合王國。原來,知禱告、肯禱告、會禱告和愛禱告的母親往往會帶出超世代的影響力。哈拿就是一位這樣的禱告的母親。從這位禱告的母親_哈拿身上,描繪出基督徒三個禱告的屬靈要素,就是信、望、愛。 (一)信心是母親禱告神的確據(撒上一1-12) 為什麼哈拿不能生育呢?問題出於那兒呢?原因何在?毗尼拿知道答案(6)、他丈夫以利加拿知道答案(8),當然,哈拿本人也清楚知道答案(11)。聖經作者指出哈拿不能生育是神的作為。『原來我們生不生育,是決定在神!』神不叫我生育,我就不能生育!因此哈拿感到非常痛苦!即使她的丈夫以利加拿,試著鼓勵她說:『有我不比十個兒子還好嗎?』實際上並不能安慰她,因為她知道她丈夫還是希望有孩子,可是,她不能生育,因此深感痛苦。可是,哈拿沒有停留在痛苦中,也沒有四處奔跑尋找絕世良芳,更不讓痛苦佔據她的生命。相反,她知道能帶領她走出痛苦,只有一個可能,就是相信神。所以,哈拿安安靜靜,專心一志,把心中愁苦,帶到神面前。這反映出哈拿對耶和華神存有不疑惑的信心。正如希伯來書十一1節:「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原來,信心的果效是人不能估計得到的。所以,在我們遇上困難時,應當憑著信心到神面前,專心禱告,祂必垂聽!正如哈拿憑著信心在耶和華面前祈禱。 (二)盼望是母親禱告神的動力(撒上一13-18) 盼望是母親禱告神的原動力,為此哈拿說,她自己被誤會成是喝醉酒,哈拿回答說:『主啊,不是這樣的,我心裡愁苦,我是一個愁苦的婦人,我清酒、濃酒都沒有喝,我只是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不要將婢女當作不正經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動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她傾心吐意,她不停止禱告!結果以利隨意的說補了一句話:『妳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願以色列的神,允許妳向祂所求的。』奇怪的是,哈拿聽信了這句話:『願婢女在你眼前蒙恩。』於是婦人走去吃飯。本來不吃不喝的,現在走去吃飯。哈拿知道神聽她的禱告了,就仰望交託給神,就把困難交給神。你再多有困難,神是全能的神!祂有辦法解決你我的問題!只要你對神充滿盼望耐心等候的心就夠了。許多時候,我們會否只懂禱告神,卻沒有全然交託給衪呢。 原來,充滿盼望的母親往往讓兒子成了充滿盼望的偉人。同樣,當哈拿將一切交託的時候,臉上不帶愁容,果然事情發生,清早起來,在耶和華面前他們敬拜完以後,就回他們家鄉拉瑪,結果以利加拿跟他的太太哈拿同房,耶和華顧念哈拿,哈拿就懷孕,生了一個兒子,叫撒母耳,撒母耳希伯來文的意思,就是『我從神那裡求來的』。神果然聽她的禱告,因此哈拿就從痛苦當中,轉向喜樂。皆因,哈拿是個懂得全然盼望神的母親。 (三)真愛是母親禱告神的根基(撒上一19-28) 最後“真愛是母親禱告神的根基”,哈拿的禱告充滿真愛,因她知道愛子女就不是把他們帶到自己的理想國裡,而是全然放在神手裡,使他們作神的兒女,成為神所使用的僕人。所以,她說:「我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於是在那裡敬拜耶和華。」(撒上一28)哈拿讓孩子撒母耳終身“歸與耶和華”,是要他永遠進入神恩典當中。這才是真愛的表現。 在主後354年出生的?古斯丁的母親名叫摩尼卡,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丈夫卻是個異教徒,且性情粗暴。因著摩尼卡的禱告,她的丈夫後來也歸向了基督,並且性情大有改變。但是不久,丈夫去世了。因此教養?古斯丁的責任就落在母親摩尼卡手裡。?古斯丁雖賦有天才,卻是個頑皮的孩子,很不聽話。他母親對於這個兒子的教導,完全是用祈禱和眼淚來澆灌!?古斯丁十六歲時,因得同鄉之助,得赴迦太基入大學。雖學有所成,但因惡劣環境之渲染,與一名異教女子同居。這叫摩尼卡在家為他憂慮,朝夕禱告。畢業以後,決定要到更遠充滿權慾帝都──羅馬尋找幸福。這母親聽聞之後十分恐懼,想與兒子再見一面,令他回心轉意。那天一夜不能成眠,心靈深處不住向神祈禱。哪知她的兒子起程了。母親摩尼卡,一個人站立在海邊幾乎發狂,口中悲痛。幸有一位主教勸慰她說:“你為他所流的眼淚和付上的禱告,不會白費的。”她回到家中,重新為自己的兒子禱告。她深信禱告必蒙垂聽,不過神的時候尚未來到。以後?古斯丁由羅馬到了米蘭,結識了安波羅修主教,他的信仰觀念,由此改變,決定作一真正基督徒。母親聞訊歡喜異常,經歷艱險航程趕內到米蘭,與她兒子同住。?古斯丁初信腳步不穩,犯罪之故態復萌。母親又受了很大的痛苦,屢次迫切禱告。直至?古斯丁在花園中聽見鄰屋兒童之聲音,翻讀聖經羅馬書十三11節「你們曉得現今就是該趁早睡醒的時候;因為我們得救,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在得到聖靈的光照,蒙了重生。母親由此放心了。在母親摩尼卡死前,曾囑咐兒子說:“兒子,我一生中沒有比起你得救更喜樂。我的責任已完,我的盼望已成。但有一事,希望在我死前,你為我成就:獻身給神作傳道人。這樣,我就心滿意足了。”果然,?古斯丁回應母親的愛呼喚,奉獻作傳道。奧氏有如此追述:“她為我的墮落,多年來的哭泣沒有停止,痛苦絲毫沒有減輕,直到我悔改以後才停止。她活出的是基督的虔誠,獻出的是母親的慈愛。兒子的成功只不過是跟隨母親的腳縱行而已。” 總結:同樣,一位以信、望、愛作為禱告內涵的母親,她的兒女也會成為像神大大使用的撒母耳、奧古斯丁的僕人。願神祝福每一位充滿信、望、愛的母親。誠心所願! 哈拿信心的禱告使全國得福(包忠傑) 哈拿信心的禱告使全國得福 包忠傑 經文:撒母耳記上第一章 一、人的盡頭乃是神的起頭 哈拿身處的時代,正是以色列人宗教和道德最腐敗的時候;當日的祭司們犯罪作惡,他們單求自己的益處,好吃貪酒。祭司以利的兩個兒子不順從父親以利的教訓,以利也沒有好好的管教他們。他們沒有敬畏耶和華的心,也沒有看耶和華的祭物為聖。以色列人的祭司既有這樣壞的行為和不良的榜樣,眾百姓的品行也照樣敗壞了。在這樣的情形下,神卻沒有把祂的百姓完全放棄,仍繼續為自己預備可用的器皿,要藉著合祂心意的人,再一次興起祂的選民,為自己作見證。祂要藉著一個陷於失望而眾人也看為無所作為的婦人,再一次拯救以色列。 哈拿因為不生育就非常傷心,這是婦人最大的痛苦,多少婦人到了哈拿那樣的盡頭就感到只有死路一條!她們一生的盼望既不能實現,就認為沒有生存的意義了,當時的風氣,許多婦女都只有尋死。幸虧到了這樣無指望的時候,哈拿卻有信心,她知道神是聽禱告的主,不過,我相信她沒有想到神要藉著她的禱告並從她的痛苦中使全國得福。神果然聽了她的禱告,賜給超過她所求所想的。雖然國家失敗、宗教的領袖們道德腐敗,她丈夫的另一個妻子又時時藐視她,她仍舊不灰心,因為她還有一個好方法,就是祈求全能的神。 二、神為甚麼聽哈拿的禱告?
三、神賜給哈拿的是超過她所求所想的
四、哈拿的禱告生活對我們今日有很大的教訓
(本文摘自《舊約中的禱告》) 第一章 哈拿禱告的執事(陳則信) 禱告負擔的構成(撒上一1~8) 哈拿是撒母耳記裡的一個蒙憐憫的器皿,她有一個難處和缺欠,就是不能生育。他不能生育的表明的原因記其實際的難處,大約有以下幾點: 一、哈拿不能生育,表明看來,就是尚未蒙受到神命定的祝福。因神造人之後,就賜福給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創一28)所以不生育,就是尚未蒙受到神所命定的祝福。人如何為蒙受到神命定的賜福,定規就是荒涼和滅絕,這是何等嚴重的事!哈拿當時的光景,人幾乎不能稱為她有福的女子,因而她的心極其傷痛。 二、哈拿不能生育,說出她生命不夠豐盛。生育的意義,就是將生命分給別人。所以生育是叫生命在地上增加而繁榮,生命越增加,生命就越豐盛。神兒女生命的豐盛,就說出神本性的榮耀。為此,一個女子不能生育,確是她在人間的一個羞恥(參看路一24~25),因為不能顯出神豐盛的生命和榮耀。 三、哈拿不能生育,就給仇敵有攻擊的機會。哈拿的對頭是毗尼拿,毗尼拿看見哈拿不生育,『大大激動她,要使她生氣。』仇敵總是窺探我們的弱點,而後才尋隙加以攻擊。撒旦對於約伯的攻擊是如此(參看伯二4~5),對於大祭司約書亞的攻擊也是如此(參看亞三1~4)。 四、哈拿不能生育,就陷於深處傷痛的苦境。她雖甚得丈夫的寵愛,並獲致雙份的禮物,但內心仍不能有所滿足。她被激動而愁苦,以致哭泣不吃飯!以上重大的壓力,就在她心中構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叫她不能不向神迫切直求說:「除了神以外,誰能解決我的難處呢?除了耶和華施憐憫以外,誰能幫助我和滿足我的心呢?」從此禱告的負擔與執事,就在她裡面產生,神的旨意也就得著了通路。 『無奈耶和華不使她生育』。哈拿不能生育,乃是耶和華主宰的管理。我們都知道,毗尼拿是不敬畏神,哈拿卻是敬畏耶和華。為什麼耶和華讓不敬畏神的毗尼拿能生育,而不使敬畏耶和華的哈拿生育呢?只有一個原因,乃是神聖善的美意,要在哈拿心中創造一個真實禱告的負擔,並藉著她的禱告,讓祂的旨意有豐滿的出路。弟兄姊妹們,神在我們的環境中,或在我們的肉身上作事,使我們遇見許多重大的困難,無非是要在我們的裡面,造出一個禱告的負擔,為要成就祂的美意。 在此世上,我們看見許多不同的禱告,有的人是自言自語的禱告,有的人是念經式的禱告,有的人是講道式的禱告,有的人是狂呼亂叫的禱告,或是口號式的禱告,也有一些人是控告人的禱告。這些走樣的禱告,在神面前都沒有屬靈的價值,因為不是出自負擔的禱告。 負擔所發出的禱告(撒上一9~11) 他們在示羅吃喝完了,哈拿卻不吃不喝;以利坐在自己的位上,哈拿卻站起來祈禱耶和華。這裡給我們看見,有負擔的人和沒有負擔的人是何其不同! 哈拿站起來『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這痛痛哭泣的禱告,就是有極重負擔的禱告。必須是從破碎的心中所發出的祈禱,才是最感動神的心的祈禱。禱告不是外面話語的問題,而是裡面負擔的問題。哈拿禱告許願說:『萬軍之耶和華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於耶和華。』他不是求任何別的東西,她只求神賜給她一個兒子,就是終身歸於耶和華的的兒子。這件事說明了神的需要,也最摸著了神的忠心!因為當時就是就是缺少一個肯終身歸給耶和華的人。 什麼是負擔的禱告呢?負擔的禱告,乃是純粹由聖靈所組織,且有迫切需要所發出來的心聲。哈拿深深的覺得她有一個迫切的需要,從這迫切需要的感覺所發出來的呼求,就是負擔的禱告。什麼是沒有負擔的禱告呢?沒有負擔的禱告,就是沒有需要的感覺,或是有話無心的禱告。我們可以用哈拿同樣的話語來禱告,但未必有和哈拿同樣的靈感。我們可以學別人禱告的話,卻不能學別人禱告的靈。我們應當記得,不是我們禱告的話對了神就垂聽,乃是我們的靈與話都對了神才垂聽。 有負擔的禱告,不僅是有需要的感覺,更是不為自己來祈求。哈拿雖是求神賜她一個兒子,但她不是為自己,乃是為要歸與耶和華。在任何一個時代,神都需要有人完全為著祂而祈求的禱告。當日哈拿的感覺和需要,也就是很的感覺和需要。我們必須學習,用心靈的感覺去摸著神的感覺,從這感覺所發出的禱告,才是神子民今天最急需的禱告! 負擔禱告的表顯(撒上一12~18) 一、不住的禱告 『哈拿在耶和華面前不住的禱告。』一個有負擔的祈禱,必是非禱告到得著答應,就決不甘休的。凡是不能持續,時常中斷,或者忘記了自己所求的禱告,都不是負擔的祈禱。負擔的禱告,乃是裡面有一個重壓,叫他無法停止向神呼求的祈禱。 二、心中默禱 『原來哈拿心中默禱,只動嘴唇,不出聲音。』發自心中的默禱,是非常緊要的。禱告必須由心發出,不然就是虛假的祈求。神是鑒察人心的神,所以從心中的禱告,比什麼都來得重要! 至於禱告的聲音,或大或小,神一樣能聽見,甚至向哈拿那樣默禱不出聲,祂亦留意垂聽;神的耳朵絕非發沉,並不需要大聲才能聽見。或說禱告乃為操練靈,叫靈強而釋放,故必須大聲呼喊,但聖經從來沒有告訴我們,禱告是為操練靈。禱告主要之目的,乃是把我們的負擔帶到神面前來,為要成全祂的旨意。 三、傾心吐意的禱告 『哈拿回答說,主啊!不是這樣,我是心裡愁苦的婦人,清酒濃酒都沒有喝,但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 哈拿只動嘴唇,不出聲音的默禱,給以利誤認為她為一個醉酒的女人,所以她才說『清酒濃酒都沒有喝,但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這裡又給我們看見,一個有負擔的禱告,乃是傾心吐意的禱告。 一個有負擔禱告的人,定規有許多心意壓在他的裡頭,這些心意壓得越厲害,他的負擔就越沉重。真實的禱告,就是把裡頭的心意完全傾吐出來。在神面前的傾心吐意,就是負擔的禱告。 裡頭有許多心意,但沒有人可以傾吐,這是何等痛苦!尤其是裡頭有許多愁悶,不便於向人傾吐,那更成了內心的重壓!感謝神,我們不能向人傾吐的,在祂面前可以盡情傾吐。 四、到如今的禱告 『我因被人激動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 『不住的禱告,』好像是逼著神要聽她的祈求。「祈求到如今」,乃是堅持不懈,長期等候的禱告。許多人在禱告上的毛病,就是為著一件事迫切禱告一段時間,以後就放棄,甚至忘記了。但哈拿的禱告,卻不是這樣。她說:「祈求到如今。」這句話說出她已經有一段很長時間的禱告。她若沒有得到禱告的答應,就不停止她的祈求。有一位弟兄曾說:「你忘記了所禱告的,神亦不會紀念你的禱告。」 五、禱告到負擔卸下 『以利說,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願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祂所求的。哈拿說,願婢女再你眼前蒙恩,於是婦人走去吃飯,面上再不帶愁容了。』 哈拿禱告到一個地步,神藉著以利向她說話。哈拿亦因著信回答說:『願婢女在你眼前蒙恩。』於是她走去吃飯,面上再不帶愁容了!這是說出他禁食禱告的沉重負擔已被帶過去了,因為重擔已交托耶和華了! 負擔禱告蒙答應(撒上一19~20) 『他們起來,在耶和華面前敬拜。』禱告已過,敬拜就開始了,這是何等美麗的一件事! 『耶和華顧念哈拿。』雖然有一段相當漫長的時間,『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那不過是為要試驗她的信心而已。但神的心滿了憐憫,因著哈拿不斷的禱告,終於顯出慈愛的顧念來!弟兄姊妹們!你縱有難處還沒有得著解決,你還是要知道神仍是關切的顧念著你! 日期滿足,哈拿生了一個兒子,就給他起名叫撒母耳。她說:『這是我從耶和華那裡求來的。』當哈拿抱著那嬰孩的時候,她心中覺得何等的甘甜!因為這是她從耶和華那裡求來的。弟兄姊妹們,今天在你手中的事物,有多少你能說:「這是我從主那裡求來的」呢? 不因事奉而忽略作人應盡的本分(撒上一12~23) 『以利加拿和全家都上示羅去,要向耶和華獻年祭。』以利加拿每年都按例上示羅去獻祭,哈拿更是不落人後;但今年她生了撒母耳,她需要在敬愛乳養孩子,等到孩子斷了奶,然後帶他上去朝見耶和華,使他永遠住在那裡,所以她在這些年間沒有上會幕去。這就是不因事奉而忽略了對孩子應盡的本分。 今天有一些基督徒,因為不夠按著神的心意來事奉,往往作弟兄的就忽略了該盡丈夫或父親的責任;作姊妹的就忽略了該盡妻子或母親的責任。如果夫妻都是如此,豈不叫作兒女的失去了正當的照顧和養育嗎?哈拿摸著神的心意,她深知孩子是神所賜給的,並且養育孩子是為神,所以她一面不忽略作母親當盡的本分,一面也沒有忘記她活在地上,乃是為著事奉神。 我們不要以為哈拿上聖殿獻祭,就是屬靈;她在家裡乳養孩子就不屬靈。屬靈的服事,不是看你作了什麼,乃是看你為誰而作。你若是為主來作,雖然從外表看,是很平常的小事,但在主面前,卻甚有屬靈的價值。如果你是為自己來作,按外表看,似乎是屬靈的,然而實際並不屬靈,充其量不過是魂的活動而已。哈拿在家乳養孩子,乃是為著神,定規是比毗尼拿不存敬畏的心上聖殿(參看一7)更有屬靈的實際與參與價值! 哈拿在情感上受的對付(撒上一24~28) 『既斷了奶,就把孩子帶上示羅。』哈拿受神託付對孩子的責任一完畢,她立刻就帶著孩子上示羅敬拜耶和華。她並沒有因在人這一方面盡了該盡的本分,而忽略了對神的事奉。我們相信,她在盡人本分的時候,她的心更是不斷的親近神,她的心更是以神自己為滿足!所以她雖然蒙神賜下一親生的孩子,也乳養孩子到斷奶,但卻沒有給孩子佔有了她的心。 「就把孩子帶到示羅。」哈拿這一舉動,可以和亞伯拉罕獻以撒相媲美。她在情感上所經歷的為主割愛的心痛,誠不亞於亞伯拉罕獻以撒時所受的感傷!一個母親天天用奶喂她所愛的孩子,她必是越過越覺得孩子的可愛,尤其斷奶的孩子,更是顯得特別的可愛!現在要讓這孩子離開自己的胸懷,把他送到示羅孤單的生活,這是叫為母親者最傷痛的一件事!但感謝神,哈拿的心愛主,勝過了愛她自己和孩子。由於忠誠履行對神的許願,竟把自己心愛的孩子當作活祭獻祭上了!這是最能得神喜悅,讓神在那一時代同行祂的旨意,並帶下極大祝福的一件事! 從哈拿所說的話,我們也可以看見,什麼是最蒙悅納的奉獻。『我祈求為要得這孩子,耶和華已將我所求的賜給我了,所以我將這孩子歸於耶和華,使他終身歸於耶和華。』真實的奉獻,乃是將神所賜的轉過來歸給神。主耶穌也說過:『神的物當歸給神。』因為只有神所賜的東西扣住了,這是何等的虧欠! 歷代以來,也有一班人長把不是神所賜的要歸給神,這不但不能蒙神的悅納,反而是得罪了神!該隱所獻的祭不蒙悅納,因為他所獻上的是出於他自己所勞力的,且是從神咒詛過之地所出的土產。拿答、亞比戶擅自燒香,結果就死在神的面前,因為他們所獻上的是凡火,不是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凡憑自己意思而作,卻不是順從神之旨意而行的奉獻,都是不蒙神悅納的祭。 『於是在那裡敬拜耶和華。』誰有真實的奉獻,誰就有真實的敬拜。奉獻的結果,也必是帶來靈裡真實的事奉。 敬拜的意義,乃是看見神是最榮耀,最偉大的神。並覺得神是最甘甜,最可愛,且享受到神作他最大的喜樂,最大的滿足。因此,他在神面前無話可說,無何可求,他很自然的只有讚美,只得敬拜。而這種敬拜,乃是真實奉獻的人才有的。 哈拿未獻孩子之前,以情感來說,她實在是捨不得這孩子;然而當他奉獻之後,因天上的喜樂充滿了她,她就覺得這是太蒙恩,太有福了!因而她就在那裡敬拜耶和華,所以我再說,那裡有祭壇,那裡就有敬拜!——陳則信《默想撒母耳記上》 改變時代的禱告(一章)(王國顯) 01改變時代的禱告 屬靈的歷史就是神作工的記錄。從歷史裏,我們不僅看見歷史的過程,也必須看見歷史裏神的心意和神作工的方法。忽略了這二樣,看屬靈的歷史,就如同看普通的歷史一樣。感謝讚美神!我們一直這樣讀下來,看到以色列人怎樣離開埃及,怎樣進迦南,怎樣在路上接受神的訓練。 他們又進到迦南,在迦南裏不斷的經歷了神,按着神的信實承受他們的產業。但不久就看到他們的敗落,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很深的扎根在神的心意裏。他們有經歷,但經歷衹是浮面的。他們有知道,但知道停留在知識上。所以在士師記裏,他們很快就離棄了神的道路,一直來到了撒母耳記。 在士師記裏,屬靈的混亂真是到了沒有可挽救的光景。若是把士師記和撒母耳記連起來,我們就看到神在這二卷書裏,帶出了一個非常明顯的轉變。簡單的說,從士師進到君王,從一個民族到一個國度。這是非常大的轉變。在這轉變的過程中,插進一卷路得記。路得記是士師當政的時候所發生的一件事。在路得記裏,主要的目的不是說到以利米勒一家人的遭遇,乃是要帶出大衛,從路得引出大衛。 我們看見神的手在歷史裏是這樣一步一步的引帶過來,所以從啟示上面我們先看見了大衛,但大衛怎麼從啟示裏成為一位真實的人呢。這就是撒母耳記的事情了。我們感謝讚美主!神知道祂的百姓甚麼時候該走到甚麼樣的地步,神是一步一步的領他們走在其中。所以,撒母耳上可以說在屬靈歷史上是一個新的時代開始。這一個新時代開始在甚麼地方呢? 不是開始在那裏有一個人叫以利加拿,在他家裏有一些家事。不是這個,這衹是歷史的過程,這一個新的時代是開始在一個禱告,這一個禱告就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當然,這個禱告和以利加拿家所發生的事是不能脫開的。但是不能不注意的,像以利加拿這樣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處處都有出現,那是一些平常事,不是甚麼特別的事。所以我們不說他那一家所發生的事是一個起頭,而是看到這一家裏面有一個人的禱告,那才是整個時代的起頭。我們因此不能不看這禱告的背景。 利未人中的拿細耳人 撒母耳記上一開始就講到撒母耳的父親,他父親是甚麼人?是以法蓮山地的一位以法蓮人,我們不細心讀神的話,我們就順理成章的讀下去了。若是細細的留意,我們就發現撒母耳是一位祭司,也是一位士師。他作士師沒有難處,但他憑甚麼作祭司呢?父親是一位以法蓮山地上的一位以法蓮人,以法蓮人能作祭司嗎?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我們還記得神揀選亞倫的時候,神的應許是『你和你的後代,必世世代代作祭司。』 也就是說,不是亞倫的後代就沒有條件作祭司,現在為甚麼一位生在以法蓮山地的人竟然作了祭司呢?並且他這位祭司還把君王引進來,這是很嚴肅的問題。我們首先必需對撒母耳這個人的身世弄清楚。也許弟兄姊妹想到希伯來書的麥基洗德,因為神要興起另外一個祭司的系統來代替亞倫的祭司系統,所以麥基洗德就引出來了。 現在,撒母耳大概就是麥基洗德的一個預表。弟兄姊妹,千萬不要這樣想;第一,麥基洗德比撒母耳早;第二,預表從來沒有指着一位普通人來講的,永遠是指着基督和祂的所作而說,所以不能這樣看。既然是這樣的話,那撒母耳究竟憑甚麼可以在神的計劃裏站在那個重要的地位上?從政治那方面來說,他是士師。在屬靈的那方面,他是祭司,究竟他憑甚麼可以站在這樣的一個位子上?我們要注意,先讓弟兄姊妹們領會一件事。在舊約的歷史裏常常提到甚麼甚麼人,就不是根據他的宗族來提的,多半是根據他住在甚麼地方來說明。 我們住在舊金山,我們就是舊金山人。一些人住在羅省,他們就是羅省人。三藩市人和羅省人,不是根據他們的宗族,乃是根據他居住的地方來確定那人的身份。所以在這裏看見以法蓮人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他真是以法蓮支派的人,他可能是,但不一定是。既然是這樣,我們要尋求,究竟撒母耳這個家族,是以法蓮人還是不是以法蓮人?為甚麼要尋出這個根源來呢?這與神作工的法則和神的信實有直接的關係。我們感謝神!祂沒有給我們去猜謎而不給我們謎底的。 現在來看看(代上六章廿七節)『拿哈的兒子是以利押,以利押的兒子是耶羅罕,耶羅罕的兒子以利加拿,以利加拿的兒子是撒母耳。』再回來看(撒上一章一節)這裏就說:『有一個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蘇弗的元孫,託戶的曾孫,以利戶的孫子,耶羅罕的兒子。』我們看見他們的高曾祖好像不一樣啊!請看(代上六章卅四節)『撒母耳是以利加拿的兒子,以利加拿是耶羅罕的兒子,耶羅罕是以列的兒子,以別是陀亞的兒子,陀亞是蘇弗的兒子,蘇弗是以利加拿的兒子,』讀到這裏就夠了,你看到明明是指着同一個人,但高曾祖的名字又不一樣,但的確是同一個人。 原來在以色列人中,他們一個人可以有幾個名字,如果他們用同一個名字,也許不是同一個人,所以他們說某一個人的時候,他就一連串的要把他的父親,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串的名字都填上去,原因就在這裏。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就無法確定究竟是那一個人,我們可以從父家的祖宗的名字上確定是這個人。這樣看來,撒母耳實在是利未人,他們的家族是住在以法蓮山地。但還沒有解決問題,因為利未人也不能作祭司,衹有亞倫的後代才可以。 這樣,他憑甚麼可以作祭司呢?如果他自己要作祭司就是不合法的。我們讀民數記第六章,就看見神給以色列人一個很特殊的條例,那就是拿細耳人的條例。弟兄姊妹,拿細耳的條例就是把一個普通的人分別出來歸於神。撒母耳的出現乃是根據利未人的後裔,神揀選的族類和拿細耳的條例。站在這一個歷史的焦點上,我這樣提起這件事來,乃是讓弟兄姊妹很明確的看見,神作事從來不違背祂自己的法則,我們掌握這一點,讀歷史的時候,就有一個很明確很保險的依據。 撒母耳的父家 在以法蓮山地有這樣一個家庭,家主是以利加拿,他有兩位妻子,一位叫哈拿,一位叫昆尼拿,這人是利未人,因為在這裏說他每年都到示羅去守節。如果是守節,他必需一年去三次。當然他會去三次,這裏所看重的是每年去一次,去作甚麼呢?去敬拜,去獻祭,也就是說,他每年都到示羅去執行利未人的職事。每次他去的時候,一段時間留在那裏,然後工作完畢,他就在神前獻個祭,就回家去。 在每次獻祭完畢後,他就把平安祭的祭肉分給他的家人。他有兩位妻子,一位有兒女,另一位沒有兒女,所以他分的時候就每人一份。但因他愛哈拿,就分給她兩份,因為哈拿沒有兒女。我們注意這裏,為甚麼哈拿沒有兒女?哈拿以後有兒女,在這些事發生以前,哈拿沒有兒女,毘尼拿卻有好幾位兒女。她沒有,為甚麼?以後她又有了。我們要注意是甚麼原因,這裏說得很清楚,第五節『無奈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 英文聖經說得更清楚,是『神關閉了她的懷』,神不讓她生育,不是她不能生育,乃是神不讓她生育。為甚麼神不讓她生育呢?這裏面就很有講究了。看到這件事時,我們先看看一般人碰到這種光景的反應。我不能生育,怎麼辦?找醫生,醫生解決不了問題。禱告,禱告也帶不出結果,就放棄。不然就收養。對一般人來說,他們都是這樣處理。難得有人,在這種情況裏,她會摸到神的心意。 哈拿摸着神心意的禱告 在這裏有一個人,在這種環境裏,她摸到了神的心意。當然你可以說,她所以會有這個禱告,因為她心裏有怨氣,她受了別人好些氣,受不了了,好像要向神要一位孩子來出一口氣。若是我們這樣看哈拿,我們看錯了。沒有做過父母的,他可以說這些風涼話,我就要一位來出一口氣。但你怎麼能得到呢?那就講條件罷,好,你就把哈拿所禱告的看成講條件罷。這條件就是你給我一位孩子,我把這位孩子還給你。在舊約的歷史中衹有一位亞伯拉罕,再也找不到第二位亞伯拉罕。 這是哈拿,她不是亞伯拉罕,亞伯拉罕有一位以撒,沒有以撒還有以實瑪利。當然,這樣看就把亞伯拉罕看錯了,亞伯拉罕看到一件事,神把以撒給他,並且應許他的後裔要像天上的星和海邊的沙那樣的多,所以他起先覺得把以撒給神,神會把以撒還給他。希伯來書第十一章裏不是這樣說嗎?他以為神能叫他(以撒)從死裏復活,還他一位兒子,所以,他就把以撒獻上。神要,給祂,這是祂給我的,祂一定要還我。這樣一來,亞伯拉罕的信心也就不算得甚麼了。 如果你有一位兒子,你試試看,你就知道那是不得了的事,那是亞伯拉罕。現在是哈拿,兒子還沒有到手,拿甚麼跟神講條件?你講的都是空話,萬一神真的給你一個兒子,你不要把他給神,那有甚麼辦法?讓神殺掉他就是了,反正我已經出過氣了。這是不懂得作父母的心的人說的話。哈拿說神若是給我一位兒子,我不是要出一口氣,我要把這位兒子給祂,我衹是要一位兒子,來證明我不是受咒詛的。為甚麼?以色列人中間有一個觀念,一位婦女如果不能生養孩子,她是受咒詛的。 為甚麼受咒詛呢?因為神不用她。他們都知道神給以色列人一個應許,將來有一位彌賽亞要在他們中間給興起來,當然彌賽亞是以色列人的孩子。我是一位婦女,我生下一位孩子,說不定這位孩子就是彌賽亞。現在在以色列人的中間,他們都還存着這樣一個想法,我能給神用着來生下彌賽亞。現在我不能生孩子,那就是說神根本沒有記念我,並且神的咒詛在我身上,所以我不能生育。 弟兄姊妹,哈拿當時一直在家裏面所受的氣,恐怕就是給人一直指着她說,你是該受咒詛的。我們曉得這種情況,我們就注意,神藉着這樣的環境來預備一顆清心尋求神的人。因為我們看到哈拿是在神面前感覺受不了的時候禱告神,但看到了她禱告的內容,你很不容易瞭解一件事。從她的身世來說,她是很可憐的,但是從她禱告的裏面,你卻看不到一點自憐的感覺。雖然她心裏很痛苦,但她卻沒有白憐的情緒。 她怎麼禱告呢?她說:『萬軍之耶和華阿,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位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 (撒上一章十一節),弟兄姊妹,你看她沒有一點自憐的情緒,這樣就看到神在環境裏面所加給她的手,乃是讓她摸到那條準確的道路,來討神的喜悅,來滿足神的心意。我們千萬不要輕看這個禱告,『祢給我一位兒子,我就讓他終身歸祢』,他不活在我面前,而是活在祢面前。要記得,她那時一位兒女都沒有,如果她真得着一位兒子,這位兒子是長子,這是太重要了。 我在家裏排行第五,也就是在我上有哥哥姐姐,在我以後有位妹妹,如果都養活過來,還有兩位弟弟,我家一共有八兄弟姐妹,我是老五。我很記得,那是與日本人打仗的時候,我們家到了內地。我小學唸完,要上中學了。中學離開我們住的地方有六十華里(四十哩多),就是說,我必須到學校住宿。頭一次上學的時候,就雇了一個人來挑我的兩件行李。那時我還沒到十二歲,要走六十華裡的路,大清早,天還沒亮就開始動身。那挑行李的人還要趕回來,他那天要跑一百廿十華裡,所以天還沒亮我們就動身了。那天早晨是我第一次離開家,那真不是滋味,半夜過了就要起來,預備好的早飯,我都吃不下咽。我心裏難過,還沒有離家就想家了。 我看到我母親,她的情緒比我還要糟糕,她當然會有很多想法,一位小孩跑到外面去,自己管自己,能不能管得了?鈕子掉了,誰給他釘上?在那裏給別人欺負,怎麼應付?太多太多的心思在她心裏。我動身走的時候,我是十步一回頭,看看父親和母親。每一次回頭看,他們都沒有轉變他們的姿勢,就一直看看我走。天還沒有亮,走了幾十步的路,回頭看的景象已經很模糊了,但是我感覺上還是看見他們的人影動也沒有動。我很能體會哈拿在這個時候的禱告。 『神啊!給我一位兒子,我必還給祢。』你能摸到她那個心思,你就知道,這一個禱告的份量是很重的。神就找到這樣一位清心的人,讓她帶出一位清心等候神的人,完全跟隨神旨意的人,來為神打開國度的門,同時也把國度的王引進來。雖然,我們現在所說的國度,當然不是指着他們的國,我們常說的國度是指着主再來時在地上所建立的千年國。但是撒母耳所引進的國度乃是那個國度的小影。這的確是一件不簡單的事。神允許那沉重的環境留在哈拿身上,經過那麼長久的日子,乃是神在預備祂所要用的人。神允許那些難處留在她身邊,乃是要把那個人帶進對的光景,這樣可以把她帶進完全對的光景。 我們感謝神!看到哈拿忍受的痛苦,卻沒有自憐,這是對的。等到她給催到神面前去禱告,她摸到神的心意,更準確的禱告在神的所要裏。感謝主!哈拿的禱告是把頭生的獻給神的禱告,那是了不起的。我們看利未記的條例,或民數記上所記的,頭生可以給贖出來的,但現在哈拿的禱告,她不是把頭生的贖出來,乃是把頭生的交出來,完全的歸給神,讓他活在神的面前,作一位終身侍奉敬拜神的人。 我們實在要感謝主!我們讀撒母耳上的時候,我要弟兄姊妹看見撒上的開始,是開始在哈拿的禱告,其他的事情都是陪襯的,主題是哈拿的禱告。感謝神!哈拿在神面前這樣禱告,雖然她裏面背着很重的擔子,她卻摸着神的心意。並且更寶貴的,以利起初誤會她,她沒說甚麼話,她衹是說出她裏面的感覺,說出她一直留在神面前的原因。以利雖說是一位糊裏糊塗的祭司,但他這次卻說對了話,他說:『噢,這樣啊!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了。』 沒有保留的服神的權柄 感謝主!哈拿聽到了以利的這麼一句話,她果然就平平安安的回去了。她遇見主,所以她不再帶着愁容,在信心裏有了安息,並且她完全讓自己服在神的權柄底下。神既然說我平平安安的回去,那我就不哭了。我能不能生孩子?能生一位孩子,我故然平安,就是不能生孩子,神說我平平安安回去,我還是平安的。弟兄姊妹,看到這位哈拿,她不僅是禱告到神的心意裏,她更是神所要的禱告的人,當她遇見了主,她就完全的安息。她能這樣乃是她遇見了主,她順服了主,這真是不簡單的事。 雖然,我們不是在這裏說到順服的問題,但我們不得不輕輕的題一下順服的內容。哈拿能這樣平安的回去,就看到她裏面的順服,摸到了神的權柄。順服的內容是甚麼呢?我們要留意,第一乃是神的安排。我接受神的安排,神要這樣的環境繼續下去,我接過來。如果神的安排是要我得一位兒子,我感謝主!我接受。就是說有兒子,我接受;沒有兒子,我也一樣接受,因為神的安排對我來說是最好的。 第二個內容是甚麼呢?神的方法。神要把一位孩子給我,神用甚麼方法給我孩子,這不是我所能影響的,我就信任神,按祂的方法來成就祂的安排,顯明神的結果。我服在神的手下,我不是強求我所要的,我衹是要神所要的。這才是神所要的真正順服。藉着哈拿的環境,神得着這樣一個人,她禱告到神的心意裏去,把神的旨意引出來。 真誠的奉獻 感謝神!人對了,神的手就開始作工。在這個時候,哈拿就懷孕了,生了一位孩子,她把孩子的名字叫撒母耳,意思就是說:『我從耶和華那裏求來的。』具體的意思就是神垂聽了我的禱告。我們感謝神!她得了一位兒子,她就讓這位兒子永遠成為神垂聽她禱告的記念。感謝神!哈拿就在家裏撫養撒母耳,到以利加拿再上示羅去上班的時候,把全家都帶去。哈拿就說孩子太小,我暫時不去,在家裏撫養他,一直等到他斷奶,我就把他送到耶和華的面前,讓他一生活在神的面前。 感謝神!到了孩子斷奶的時候,她就把孩子帶去。當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裏面的感覺很深,一句話就說清楚,哈拿沒有讓孩子代替神。在這個時候,撒母耳是長子,是她的獨生子,以後還有沒有孩子,沒有把握。這樣的一位孩子,慢慢慢慢的就很容易代替神。但是感謝神!哈拿沒有這樣,到孩子一斷奶,她就馬上帶孩子到示羅的會幕。又帶了三隻公牛,一伊法細麵,一皮袋酒。按着一般來說,這個小孩去獻祭,用不着公牛那麼嚴重,但她帶了三隻公牛。她宰了一隻公牛,這是作燔祭獻上的,說出她完全的尋求神的悅納,把這位孩子帶到神的面前。另外的兩隻宰不宰呢?也殺了,不過這裡沒記載。 為甚麼說都殺了呢?我們就問為甚麼是三隻?你曉得這是撒母耳頭一次到神面前去,他要獻的不僅是燔祭,燔祭是他母親替他獻的。他還要獻贖罪祭,然後再要獻平安祭。這裏只說他宰了一隻公牛,為甚麼?這是非常強烈的表達出燔祭的意義,完全的獻給神,完全的尋求神的喜悅,完全的去滿足神的自己。大有意思了!獻了燔祭以後,她就把小撒母耳帶到以利那裏。我們要注意了,這很有意思,她對以利說:『我就是那年的那一位婦人,神答應了我的禱告,現在我還願來了。』 我要弟兄姊妹們特別留意最末了的一節,『所以我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於是在那裏敬拜耶和華。』 (撒上一章廿八節)我們回到原來的意思去的時候,你真看到哈拿很摸到神的心,她是摸着神的心禱告的,所以對神的認識就非常明確。中文聖經說:『把他歸與神』,新國際本說是把他給神,新美國標準本說是奉獻給神。都好,但還沒有原來的意思好。在新欽定本或是達秘的譯本,比其他的譯本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完全把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實際表達出來。怎麼說呢? 『現在我把這孩子借給神,』怎麼把孩子借給神?是借給神的,神要還我的。感謝主!神的確是還了,藉着這事,我們用箴言書上的一句話說,就很清楚了。『凡借給窮人的就是借給耶和華。』神要豐豐富富地償還。在這裏哈拿說了兩次這句話,所以我將這孩子借給耶和華,使他終身借給耶和華。感謝神!你看見甚麼?神把撒母耳賜給哈拿,哈拿對撒母耳就有所有權。她現在要把撒母耳歸給神,神就讓哈拿仍然保留着她的所有權,因為這是神給她的,神不改變祂的定規,要把祂所給的收回來。神從來不作這樣的事,賞賜永遠是賞賜。 我們看以撒的事情就是這樣了,對不對?神把以撒給亞伯拉罕,就永遠給了亞伯拉罕,神沒有把以撒收回不給他。所以,哈拿摸到了神的心思,要把撒母耳給神,神卻尊重我的所有權,所以神說你借給我就好了,我就使用他。但因為是借,所以一定要償還。弟兄姊妹,我們在這裏要看見好大的事,我們來看,我們是歸與神的。用其他的譯本來說就是獻給神。但神說:『不,你借給我就好了,我尊重你的身份,你就借給我,我就用着你來成就我所要成就的。等到我償還的時候,我必定加倍加倍的償還。』 你看見撒母耳把國度和國度的王帶進來的時候,真的看見神的償還是何等的榮耀和豐富,我們實在要敬拜讚美我們的神!神藉着環境得着一個人,這個人在神面前禱告,打開了神旨意成全的門。然後,神就顯出祂榮耀的作為,豐富了那一個人,也榮耀了祂的旨意,顯明祂在地上所要作的。我們感謝神!我們讀撒上一開始,神就把這一個光給我們。若是我們把這一點光放在士師的末期,我們真是看見這是一個何等榮耀的作為。感謝神!撒母耳就是這樣開始活在神的面前,也開始帶進神永遠的旨意。 撒母耳記上預查(一至二章)(于宏潔) 第1-2章 撒母耳記是聖經裡面我個人非常喜歡,非常寶貝的一卷書。這卷書講到整個神兒女們處在一個時代轉移的過程,在這個轉移的過程裡,
神如何借著得到一些合用的器皿,把原本神家是『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非常荒涼又充滿了混亂的士師時代,轉變成為一個充滿了 神的喜悅、強勝而且蒙 神祝福的以色列國。中間這些關鍵的因素到底是什麼?在這麼一個明顯世代轉移過程中有哪些人物,或是他們的經歷、遭遇是特別是值得我們注意,是我們可以效法或是汲取教訓的呢?
這樣的信息不光是對三千年前的以色列國是重要的,在曆世歷代,在教會的歷史,我們也發現 神同樣的原則。轉移、扭轉各個時代的荒涼和偏離 神的情形,這樣的原則一直沒有改變,就是 神在一個混亂、荒涼、不合神心意的局面裡, 神要得著一些特殊的器皿,成為 神對人失職,對百姓失敗的一個反應, 神要借著他們來扭轉那個局面,讓 神的百姓有出路,讓 神的百姓重新回到 神的心意中,也能夠承受該有的祝福。這樣的信息,對整個國度,對教會是重要的,今天對我們各地的聚會,對我們的家庭,對我們個人來說也都是重要的,因為我們從撒母耳記上、下,可以看見這些的原則。
撒母耳記的作者是撒母耳。在希伯來文正典裡,撒母耳記上、下原來是一卷,沒有分開。在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和拉丁文的五加大譯本都是把它和列王記合起來分為列王一書,列王二書,列王三書和列王四書。中文和英文的譯本分成撒母耳上、下兩卷。
年代:是從撒母耳出生一直到掃羅戰死為止,這一段時間大概110年,是從主前1120年左右,一直到掃羅陣亡,大概是1011年左右。 背景:本書最突出的一個背景就是以色列正好處在時代轉移的一個過程中,不光是從外在的架構,從士師時代轉到君王的時代;更是在屬靈上從一個荒涼、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道德敗落、拜假神、得罪
神的一個局面,轉移到充滿了 神祝福,強盛,合神心意的一個國度。在這裡我們看見大衛怎麼樣被 神興起,被 神訓練,被 神製作,大衛的王朝也是在 神主宰的權柄下逐漸的出現了雛形。
撒母耳記上、下,從人物的角度來說是講了三對的人物,我們如果把這三個人物掌握住,撒母耳記就很清楚了。這三對人物: 從兩個女人看兩種的生活——毗尼拿和哈拿。 從兩個祭司看兩種的事奉——以利和撒母耳的身上可以看到的。 撒母耳記大部分的篇幅是講到協力廠商面,從兩位君王看兩種的生命——從掃羅和大衛的身上,我們可以看見這兩個人在 神面前因著裡面生命的不同,他們有完全不同的態度,完全不同的遭遇,完全不同的結局。
分段: 以撒母耳為主的記載是第1-7章 以掃羅為主的記載是第8-15章 以大衛為主的記載是第16-31章。撒母耳記下也是以大衛為主的記載。 本書主題:講到怎樣成為一個合神心意的器皿。 在使徒行傳裡講到大衛的時候, 神說『我已經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他是合我心意的人,他凡事上要遵行我的旨意。』所以聖經裡講到大衛的時候,『他是一個跟在
神心後面的人。』他跟 神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一個順服、敬畏的關係,他是一個這麼的貼心的一個人,他是合神心意的人。這是從整個撒母耳記我們裡面一直希望能夠掌握住的中心的主幹,就是我們要羡慕,要成為一個合神心意的人,成為一個緊緊跟隨
神的人,能夠討 神喜悅。 兩個女人過兩種不同的生活 撒母耳記第1章非常明顯的讓我們看見這兩個女人過的兩種不同的生活。毗尼拿外在的環境非常的順利,她高傲,欺負哈拿。在毗尼拿的身上我們沒有看見任何禱告的記載,在毗尼拿的身上,我們也看見她並不認識
神,中間沒有對 神有任何特殊的經歷, 神也沒有對她有特別的祝福,她對神家也沒有產生特別的影響和祝福。 但是哈拿卻不一樣,她外在的環境有很多的難處,她受羞辱,有對頭,而且這個對頭是每一年,持續的存在,專門跟她作對,要激動她,叫她受苦,叫她哭泣,甚至叫她不能吃飯,讓她整個的生活,整個的人生大亂。這是
神允許對頭出現在哈拿的生活裡。哈拿和毗尼拿最大的不同,哈拿在苦難中是一個禱告的人,她的生活裡面有禱告。毗尼拿是不禱告的。哈拿認識 神,她借著投靠 神,她深深的經歷
神。哈拿借著禱告,蒙了 神大大的祝福,而且哈拿也借著她這些受苦的經歷和 神給她的出路,讓她產生了撒母耳,為 神帶下了沒有辦法形容的祝福。 我們看見這兩個非常平凡的女人,在以法蓮山地,住在山裡,是默默無聞,沒有人注意的,可是她們的生活,因著有沒有
神,因著有沒有禱告,因著她們對環境的態度,而產生了這麼大的不同的過程和結局。這是值得我們提醒的,就是到底今天在我們的生活裡, 神在不在其中, 神居不居首位?到底在我們一切的遭遇、苦難中,有沒有逼我們去禱告?讓我們借著禱告經歷
神,讓我們借著禱告被 神改變,讓我們借著禱告讓 神的旨意和祝福能夠成就在我們身上,也因著我們這樣的禱告,從我們所產生出來的祝福能夠給神家帶來極大的影響。這是我們從哈拿和毗尼拿身上要看見的。 哈拿這一生裡有三個非常重要的轉捩點,這三個轉捩點從早一點的角度來說對她是一個考驗,但是因為她經過了這些考驗,所以成為她人生的轉機,成為她從苦難中得著祝福的轉捩點。哈拿的三個轉捩點: 第一, 她從苦難轉去禱告 神。從她所受的為難,她所面對的遭遇,她能夠轉去向 神呼求。這是她的第一個考驗,也是她的第一個轉捩點。不借著禱告,這些環境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個外在的遭遇、經歷;不借著禱告,所有的苦難只有白白受苦,卻沒有帶下榮耀,帶下祝福。 第二, 從自我為中心,變成以 神為中心。哈拿的第二個考驗是在禱告的中經歷了被 神轉變,被 神改變。她從她的愁苦,從她自己的需要,從她迫切想望得著的,變成進入到神的需要,
神的痛苦, 神的感覺。她的禱告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就是從自我中心,變成以 神為中心;由自己的需要,轉成去體會到 神也有需要。從外在的遭遇來說,她沒有兒子,受到毗尼拿的羞辱,受到別人閒言閒語,受到她自己心中無法描述的遺憾、定罪,覺得她不是被
神祝福的人,以至於不能生孩子。她整個的感覺原來都集中在自己的需要,自己的痛苦,自己的自卑,自己的渴慕,慢慢經歷到其實 神也需要器皿, 神也一直盼望能夠得著合祂心意的人,但是
神得不著。整個士師的混亂,神兒女們道德的敗壞,他們轉去拜假神,他們不要 神作他們的王,各人任意而行,都成為被 神的對頭撒但所羞辱的一個憑藉。從毗尼拿對哈拿的羞辱,哈拿體會到撒但在這件事情上對
神的羞辱,就是 神一直得不到合用的器皿,但是卻有這麼多人服在撒但的權下。在哈拿的禱告中,她從難處轉去禱告,從禱告進到傾心吐意的禱告,從傾心吐意的禱告進入摸著
神需要的禱告,這是她的第二個轉捩點,她的禱告不再只是要一個兒子,她說:主,如果禰眷戀我的苦情,禰賜給我一個孩子,我願意把他終身歸給禰,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
第三, 心願成為實際。哈拿的第三個考驗,是 神真正給她了,哈拿並沒有因為得著她所要的,她就反悔捨不得了,她就修改了、妥協了她對
神的心願,她毫不猶豫的。她裡面當然會捨不得,這麼多年沒有孩子終於有了,哪一個母親會捨得。可是哈拿讓她的心願成為實際,讓她的奉獻能夠實現在她的生活裡。更何況拿細耳人的願從民數記第6章知道是不需要終身的,許願可以許長許短,但是哈拿卻甘心的把撒母耳完全奉獻給
神,終身奉獻給 神。 這三個轉捩點到底今日對你我有什麼意義?弟兄姊妹,相信我們都會碰到難處,相信在我們人生裡面,在未知的歲月中我們還會有許多的考驗,那麼在這些考驗,甚至人所謂的難處裡面,就算不是難處,是很平凡的遭遇中,一些人生的抉擇上,哈拿的這三個轉捩點而帶下了這麼榮耀的結局,對我們有沒有什麼重要的教訓?到底今天在我們的難處中,我們是否也能夠有這樣的心志呢?像哈拿一樣去禱告,不是浮淺的禱告,不是表面的禱告,不是只顧得著自己需要的禱告,而是我們能夠有合神心意的禱告,有超越自己的禱告,有深入的禱告,帶下不同的結局來。
第1章我們看到,哈拿照著心願,孩子斷奶的時候,她就把孩子帶到以利的面前,他們獻祭,而且甘心的把孩子留在那裡。
第2章1-10節,特別記載了哈拿的讚美詩。她甘心的把孩子留在會幕事奉 神,而且她在主面前有一個非常榮耀,非常誇勝的讚美詩。如果我們是哈拿的話,我們會寫出怎樣的讚美詩?或是在你我目前為止,對主的經歷中,如果要你寫一首對
神的讚美詩,必須是發自內心,第一手對 神經歷和認識,我們會寫出什麼?我們不要看哈拿的詩以前,先試著寫寫看,然後再看看哈拿她到底寫了什麼。希望我們能夠從這10節裡面,至少找出1節最感動你的經文和組員分享,而且試著把它背下來,常常用在我們的禱告中。
第2章也講到以利家的事奉和撒母耳的成長。以利的父子在事奉
神的事情上給了我們哪些鑒戒?哥林多前書第10章6節,講到 神百姓在曠野裡的失敗,特別提到『記這些事情是要成為我們的鑒戒』。
以利家的事奉 撒母耳記第2章講到以利家的事奉,到底以利本身和他的兒子分別給了我們哪些鑒戒?在以利的身上有很多失敗的地方,尤其是在他兒子的事情上,
神借著神人來指責他尊重他的兒子過於尊重 神。『尊重 神的人, 神必尊重他;藐視主的,必被輕視。』這句話非常嚴肅,值得我們在主的面前很認真,很敬畏的來接受它。聖經上有一些話是非常嚴肅,都值得我們在主的面前不能輕看,不能忽略的。例如:加拉太書6:7『 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同樣
神借著 神對以利責備,說他尊重兒子過於尊重神。那麼尊重 神的,必被尊重;藐視 神的,必被 神輕視。這些話對我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提醒。 我們從這一章聖經裡去找出以利和他兩個兒子在事奉上的虧欠,在事奉上失敗的地方,希望也成為我們在事奉
神的事情上要小心的。以利的兩個兒子不光道德敗壞,行淫亂,他們強暴,他們搶人的東西,很重要的是他們居然藐視耶和華的祭物。小字寫到『他們使人厭棄給 神獻祭』。這兩件事情都是很嚴重的罪,他們藐視
神,他們也讓人不肯或是輕看、輕視了給 神的獻祭。這是非常可怕的結果。 撒母耳的成長 撒母耳在主的面前成長,撒母耳在耶和華面前漸漸長大(21節),孩子撒母耳漸漸長大,耶和華與人越發喜愛他(26)。這是一個不住成長的生命,而且是
神面前成長,成長的結果叫 神和人都越發喜愛他。原來就很喜歡他,隨著時間的過來就更喜歡他,因為他的生命越來越好,他跟 神的關係越來越親,越來越真實;他跟人的關係,他在人面前的表現,各方面都讓人喜歡他。這實在是一個很好的成長的榜樣。
我們在路加福音看見主耶穌的成長,聖靈的筆法也是講到『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
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同增長。(路2:52)』我們有時會說:那是耶穌。但是今天在撒母耳身上看見了類似的記載——神和人都越發喜愛他。希望這個成為我們的激勵,也成為我們每一年在主面前的一個心志,希望我們今年的Δ(Delta)不僅僅夠大,而且真正有一個明顯的見證——神和人都越發的喜歡我們。 哈拿能夠產生撒母耳,在哈拿的身上有兩個非常寶貴的態度。一個是她深入的禱告。另一個就是她完全的奉獻。當任何一個混亂的局面,一個愁苦,一個為難的環境,不管是我們個人的,家庭的,所在的教會,甚至這個世代裡面我們所看見的,當
神要扭轉這個局面的時候,我們仍然說 神雖然有能力,祂可以自己作,但是祂常常選擇不憑著自己作,祂要得到人起來與祂配合,祂要得著合用的器皿。哈拿看見了這個需要,借著她深入的禱告,她摸著了
神的心,她摸著了 神的需要,她看見了神家的需要,所以她產生了一個甘心、徹底、完全的奉獻。撒母耳的生命從這裡出來,那個轉移時代的器皿從這裡出來。 要從神的角度看我們的遭遇 弟兄姊妹,在你的家庭中,在你所在的小組,在我們所在教會,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神一直在尋找這樣的器皿,我們肯不肯借著更多、更深入的禱告,合乎
神旨意,摸著 神需要的禱告,和我們甘心、樂意、徹底的奉獻,好讓 神得到這樣的器皿,來扭轉這個局面,讓環境有轉機。 哈拿整個的苦難不是白白受苦, 神借著這些苦難 神淨化了她的生命,淨化了她的動機;神也借著這些環境,強化了她和
神之間的關係。同樣的,在這些苦難經過之後, 神的旨意能夠借著她成就。 弟兄姊妹,在我們所有的遭遇裡面,我們不要只透過苦難、遭遇來看
神,一定要從神的角度來看我們的遭遇。當我們這樣作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所有的遭遇,所有的苦難神都知道。就和哈拿一樣,聖經上明著說『無奈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
神都知道,而且 神都有美意,在這些事情經過之後, 神的旨意要成就在我們身上,也要借著我們成為別人的祝福。在苦難中希望我們得到鼓勵,得到安慰,知道這一切的環境是為了要煉淨我們的生命,為了要強化我們跟主之間的關係,以至於我們能夠讓
神的旨意成就在我們身上。我們常常從這些角度去思想的時候,相信我們都能夠重新得力。願 神祝福我們。 小組討論: 主,我們的心感謝禰。借著這卷書,禰再來對教會,對我們每一個人說話,讓我們都不甘心被仇敵欺騙,被這個世代迷惑,使我們個人專注自己的事。幫助我們從哈拿,從撒母耳,從大衛的身上我們看見那美好的榜樣,看見我們怎麼樣在這一切的環境,混亂的局面裡面,可以效法他們,把自己交要禰的手中,成為合禰心意的器皿,成為禰扭轉局面的器皿。主,我們感謝禰,但願借著哈拿的故事,撒母耳的故事,大衛的見證,都再一次成為我們每一個人最好的祝福和指引。謝謝禰,禱告、感謝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從撒母耳記上看時機(一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上 撒母耳記上是記載以色列王國的開始,由士師管治的時代轉到君王統治時代。 第01講 撒母耳記上一章 兩個婦人 這是發生在一位利未人子孫以利加拿的家中的事。這以利加拿似乎人品不錯,只可惜他娶了兩個妻子,這就成了家中紛爭和痛苦的來源。不照著神的心意,違反一夫一妻制的,愁苦一定加增。 一. 欺人的毘尼拿
(v.1-8) 二. 愁苦的哈拿
(v.9-18) 三. 把握機會的哈拿
(v.19-28) 凡事信靠順服神(撒上一1〜6) (臺北靈糧堂) 一、人的有無多少應順服神的安排(1〜2節) 起初神設立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以利加拿有兩個妻子,不是神原有的旨意,從創世紀四章19節來看,拉麥是第一個多妻者,雖然舊約中許多聖徒都是多妻者,仍然不是神原有的旨意,因此在新約中,如馬太福音十九章1〜9節,主耶穌論到婚姻時,強調起初神設立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的。 以利加拿有兩個妻子,一是合乎神旨意的,另一是憑人意而有的,一妻毗尼拿有兒女,另一妻哈拿卻沒有兒女,這不是偶然的事,讓我們看見,人若憑自己的意思,在這事要「有」要「多」,神卻使他在另一事上成為「無」或「少」。 人在自己有無多少的事上,要學習順服神的權柄,如腓立比書四章11〜13節「…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 二、安於現狀,勿受別人的影響(3〜6節) 毗尼拿有兒女,看見哈拿無兒女,不但不同情她,反而激動她,作她的對頭;哈拿因無兒女,就受毗尼拿的激動而愁苦哭泣,甚至不吃飯,兩者都是肉體血氣的表現。 我們不要因自己有甚麼而驕傲,並去激動那沒有的人,應該為自己的有而向神獻上感恩,並同情安慰那沒有的人,另一方面,若我們沒有甚麼,不要嫉妒那有的人,要信靠順服神,向神求;別人若要激動我,我可以靠主不受別人的激動,「…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提前五22),也不要與別人比較(參約廿一21〜22)! 默想 我有沒有順服神,接受神為我安排的有無多少﹖ 回應 求主讓我謙卑,不輕看自己所有的,求主讓我專心依靠你,不與別人爭競比較! 神無可代替(撒上一7〜11) (臺北靈糧堂) 一、無可代替(7〜8節) 哈拿因沒有兒女而愁苦,雖然她有愛她的丈夫,她有雙份的祭肉,但這些都不能代替兒女,人生很複雜,一些次要的事物也許可以代替,但一些重要的事物則是無可代替的,例如:世界不能代替生命(或作靈魂)(太十六26)、瑪門不能代替主耶穌(太六24)。人若不信主,心中沒有神而產生的虛空、混亂、恐懼、憂慮、煩惱,斷不能讓世上的愛情、金錢、知識、權柄、地位、成就來取代。哈拿的丈夫對她的愛情及雙份的物質享受都不能代替沒有兒女的愁苦,獨一的真神、唯一的救主、真實的救恩更是無可代替的! 二、祈求與許願(9〜11節) 哈拿因沒有兒女而愁苦,她與人爭氣、向人抱怨,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問題更複雜,愁苦更加增,她最後只有向神祈求。感謝神,她經過許多的挫折失敗,找著了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你們殺害嫉妒,又鬥毆爭戰,也不能得。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雅四1〜2)與其向人爭,不如向神求!哈拿不單向神求(求神給她),也向神許願(她獻給神),若神給她一個兒子,她願將他完全獻給神。雖然聖經提醒人勿向神輕易許願,但人的生命成長到了某一程度,向神許願常是必經的事,例如:願將自己完全奉獻給神、願神的旨意行在我身上,如同行在天上、願能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不再愛自己,不再愛世界等! 默想 今天在我心中是否有些人事物代替了主? 回應 主啊!我將自己獻給你。 儆醒謹守(撒上一12〜18) (臺北靈糧堂) 一、靈性昏暗-對人及事誤判(12〜17節) 以利是屬靈的領袖,因尊重自己兒子過於尊重神(撒上二29),以致靈性昏暗,他看見哈拿在神面前傾心吐意的默禱,只動嘴唇、不出聲音,誤以為她是喝醉了,以為她是不正經的女人,就責備哈拿,他對人、對事作了誤判!五旬節門徒被聖靈充滿,按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也有人說門徒是醉酒了(徒二13);神的兒子主耶穌在地上作人時,人說祂是撒瑪利亞人,被鬼附的,迷惑人的,靠著鬼王趕鬼的;甚至祂的家人也誤以祂是精神錯亂的人(可三21)。今日教會中何等需要靈性醒悟的人,對弟兄姊妹做作正確的引導! 二、心與面(18節) 哈拿憑信心向神求,傾心吐意的求,禱告有信心,心中先得著,外面就必得著(太廿一22)。她在禱告時,心中信必得著,禱告完了,本來不吃飯,現在吃飯了;本來面帶愁容,現在面上不再帶著愁容了。人的面影響人的外面,也就是說,心理影響生理。該隱不服神的判斷,大大發怒,變了臉色(創四5),司提反滿得恩惠能力,以智慧和聖靈說話,殉道前,公會中的人見他的面貌像天使(徒六15)。 默想 我是否對神有信心,禱告真有信心,能真正交托﹖ 回應 求神使我心中對主有愛,並隨時隨地將心中的主活出來,以致人看見我的外面有好的改變! 從神得來,奉獻歸神(撒上一19〜26) (臺北靈糧堂) 一、向神求來的(19節) 神顧念哈拿,使她懷孕生子起名叫撒母耳,意為「這是我從耶和華求來的」,我們信主到如今究竟有多少「撒母耳」﹖我們的金錢、事業、婚姻、財產、甚至服事,是否是向神求來的呢?另一面,有許多人事物,縱然沒有經過顯明的禱告形式,也是神賜的,也是屬於「撒母耳」,但我們卻常以為是理所當然得著的,或者我憑自己的力量得著的,失去了向神感恩的心,「…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仿佛不是領受的呢?」(林前四7) 二、還願、奉獻(21〜28節) 哈拿向神許過願,現在向神還願,「你向神許願,償還不可遲延…你許願不還,不如不許。」(傳五4〜5)她等孩子斷了奶,將他帶到示羅神的殿,將孩子奉獻給神,甚麼是奉獻?就是將你的主權歸給神,羅馬書十二章1節所說的奉獻,並非專對全時間傳道者說的,乃是對每一位蒙恩得救的人說的。基督徒生命成長,「奉獻」是必經的「關」,不奉獻、得救不得勝、稱義不成聖、得生命不得豐盛的生命,你不一定要全時間傳道,你可作社會上任何正當的工作,但你必需將自己全人奉獻給神,學習信靠順服,作奉獻的人,走奉獻的路,過奉獻的生活! 默想 我信主到如今,究竟有多少「撒母耳」-向神求來的? 回應 求主的愛吸引我,讓我快跑跟隨你。 (哈拿的苦情與禱告(撒上一9~18) (臺北靈糧堂) 在導論中我們看見《撒母耳記》的核心主題是「受膏者」,這麼磅礡的信息,卻是開始於一個婦人的哭泣,這是多麼美的一個開始,讓我們看到我們生命中的任何一個缺憾,都可能是神介入這個世界的切點,只要我們是將自己生命的缺憾對準祂的心意。 一、哈拿沒有兒女 首先我們看見這個時代,是「祭司以利」的時代,他與他二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在「示羅」的會幕事奉耶和華。 再來我們看見一個家庭,住在「以法蓮山地」,家主名叫「以利加拿」,他究竟是以法蓮人,或者是住在以法蓮的利未人,有不同的看法。因為如果他是住以法蓮的利未人,日後撒母耳在會幕事奉,當然是名正言順;如果他只是單純的以法蓮人,那麼撒母耳就算作是拿細耳人,是自獻事奉神的。 以利加拿有兩個妻――「一名哈拿,一名毗尼拿。毗尼拿有兒女,哈拿沒有兒女」(2節)。這就是整個故事的開始。 二、哈拿的苦情 每當以利加拿到示羅獻祭時,總是將平安祭的祭肉分給他的妻毗尼拿和她的兒女;但因他愛哈拿,所以雖然哈拿不能生育,但仍分給哈拿雙分,如同她有兒女一樣。但是毗尼拿卻常常激動哈拿,「使哈拿哭泣,不吃飯,心裡愁悶」(參8節)。 於是哈拿來到會幕前「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並且許願――「耶和華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這就是一個拿細耳人的願。在《傳道書》中,我們看見關於許願的教導――「你向神許願,償還不可遲延……你許願不還,不如不許……不可在祭司面前說是錯許了。為何使神因你的聲音發怒,敗壞你手所做的呢?」(傳五4~6)神如此看重我們的心意,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三、哈拿走去吃飯 祭司以利以為哈拿喝醉了,就責備她,但是哈拿回答:「不是這樣。我是心裡愁苦的婦人……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因此以利也許只是照常的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願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17節)而哈拿就領受了這句祝福,「走去吃飯,面上再不帶愁容了」(18節)。祭司也許是無心的應許,神卻完全垂聽。 默想 當我來到主面前時,我是否真的信任主垂聽禱告,以致我可以在主面前傾心吐意,將我的問題、重擔、愁苦完全交托,並邀請主介入我的生命之中?我是否在主面前許願時,是認真的,而不是交換式的,並且真的還願?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是垂聽禱告的主,幫助我每次來到你面前,都真心誠意,不是虛應故事;幫助我的禱告無論為人為己,都是懇切的,並且期待你行新事。請你介入我的生命,帶來改變與更新,讓我的改變成為你動工的契機,阿們! 哈拿還願(撒上一21~28) (臺北靈糧堂) 當哈拿將自己的須要對準神的心意時,我們看到,這成為一個神介入,不但是哈拿的生命,更是介入整個世代的一個機會。 一、耶和華顧念哈拿 當以利加拿全家回去之後,「耶和華顧念哈拿,哈拿就懷孕」(19~20節)。這個孩子是在禱告中懷的,也是在對主的感恩中孕育的。當日期滿足時,哈拿生子,就給他起名叫「撒母耳」,一方面這個名字與「求」之間只有一個字母之差,回應了後面的說法――「這是我從耶和華那裡求來的」(20節)。另一方面這個名字的意思有「神是他的名字」或「他的名字出於神」之意。 二、哈拿乳養兒子 第二年以利加拿又帶全家去示羅獻祭時,哈拿卻沒有上去,她要「等孩子斷了奶,我便帶他上去朝見耶和華,使他永遠住在那裡。」(22節)她的丈夫也同意她,使她所許的這願成真。於是哈拿在家裡乳養兒子,直到斷了奶,當時斷奶的時候稍晚,孩子到時可能都已五、六歲。 三、哈拿還願 等到撒母耳斷了奶,哈拿親自帶孩子去示羅還願,她帶了「三隻公牛、一伊法細面、一皮袋酒」(24節),這是一個規模很大的獻祭,可見以利加拿一家何等看重撒母耳分別歸聖一事。宰了牛之後,哈拿領孩子到以利面前,將撒母耳獻上――「我祈求為要得這孩子;耶和華已將我所求的賜給我了。所以,我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27~28節)這是何等鄭重的還願,撒母耳成了神垂聽禱告的一個見證,日後人們來到會幕,看見撒母耳,就認識神是垂聽禱告的。自此小小的撒母耳開始在會幕中,成為一個拿細耳人,終生不離會幕的事奉神。這是何等奇特的一幅圖畫,其中道盡了人與神彼此間真誠的互動。 神是信實的,而祂也尋找信實之人來回應祂、事奉祂。 默想 在我與主的關係中,所存在的是否是一種彼此真誠、信實的經驗與關係?當然主是信實的,但我真的經驗過嗎?我向著主,是否也是一個信實的人,讓祂可以託付我?這種真誠信實的關係,一定能成為這世代的見證,因為人們到處尋找的,就是這種關係。 回應 親愛的主,你的信實極其廣大,你的信實存到萬代,幫助我們與你之間,建立一種扎實的關係,不為任何事物所動搖,你向我忠誠,我也向你忠誠,這是我們生命的根基,永不動搖,阿們! 人生總有無奈(1章1至18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求主賜我堅強的心去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靠你有力過得勝生活。 撒母耳記開卷,便是介紹撒母耳出生的家庭和宗教背景,讓讀者認識這位元偉大先知的成長背景。由於撒母耳記是以記事的方式撰寫,作者純粹把事情發生的始末記述下來,這不一定代表他認同事件中人的處事手法,所以我們讀經時,應分辨哪些是作者記錄的史實(如以利加拿有兩個妻子),哪些是作者在聖靈感動下的評論(如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 歷代志上6:27記載了以利加拿是利未支派哥轄族的子孫,但撒母耳記上1:1卻稱他為以法蓮人,原因是利未人在迦南地裡不獲分配土地,但約書亞按照神的吩咐,為他們拈鬮分配在各支派的地業中居住,而部分哥轄子孫被分配住在以法蓮支派的地業中(參書21:3~5)。當他們世代久居於以法蓮地之後,他們也就自稱為以法蓮(地)人了。 起初神為人設立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參創2:24),但過了幾代以後,這個制度便被該隱的後裔拉麥破壞了(參創4:19)。此後我們便見到人類因著妻子不育而納妾(參創16:1~3),或以不同的理由而多妻(參創26:34,28:8~9),但神並沒有認同這樣的做法。
在一夫二妻的家庭裡出現紛爭是平常事,雖然哈拿的丈夫愛護她,但她卻經常因沒有生育而被毗尼拿欺侮,叫她感到傷痛與無奈。因此,她在殿前向神傾心吐意,陳明苦情和許願,若神賜她一個兒子,她願意奉獻兒子作拿細耳人,讓他終身事奉神(參民6:1~21)。這實在表明了她是何等渴望能生孩子,縱然兒子將來不能留在她身旁,她也不計較。 聖經記述了一件叫人感到無奈的事,但這件事情的發生卻是神所容許的,所以聖經作者評論為「無奈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5下)。這表明舊約時代神的子民認定,一切事情都不是偶然發生的,一切必須先得到耶和華神的許可。 面對這個屬靈法則,我們便應改變「只要人盡力便必成功」這想法,因為「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詩127:1)我們也會經歷人生總有無奈的時候,我們何不像哈拿一樣,誠懇地來到神的面前,向祂傾心吐意,呼求祂的憐憫? 耶和華顧念你(1章19至28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恩主啊,我感謝你樂意垂聽我傾心吐意的禱告,使我的心靈得著釋放。 哈拿心裡愁苦,感到飯不能咽,然而當她向神傾心吐意、又蒙以利祝福後(參1:17),她的心靈便得著釋放,不再憂愁,並且「走去吃飯」。第二天,哈拿還在神面前敬拜,然後才回家。結果她蒙「耶和華顧念」,懷孕生子,並給兒子起名叫撒母耳,名意就是「神的名字」,這是她想提醒自己和別人,耶和華是聽祈禱的神,人只要求告神的名,便會蒙神的憐憫。 哈拿生子後不久,又到了每年上示羅(神的會幕停放之地)向神獻年祭和還願的時候。哈拿向丈夫表示要等孩子斷了奶後,才帶他去朝見神,並且還願,讓他終身留在那裡事奉神。她果然在孩子斷了奶以後(約三歲),就把撒母耳帶到神的會幕前還願。再者,她還帶了一隻三歲的公牛(較恰當的譯法)為平安祭(參利3:1~11),十公斤細面作馨香的素祭(比祭司承接聖職禮時獻上一公斤細面的數量還要多),一皮袋酒作禮物(參民6:1~4,拿細耳人的規矩是不喝酒,故這禮物寓意獻上喝酒的權利)。這都表明她是甘心樂意地感恩還願。 哈拿每年跟丈夫到神面前敬拜都是慣常的宗教活動,可能在敬拜中未曾有過與神相遇的深刻經歷(參1:3上),但當她在神面前傾心吐意地祈禱後,她便不再面帶愁容,甚至後來再去敬拜神(19上),那就是信心的敬拜。不但如此,當哈拿在感恩還願後,按照她向神所作的承諾,奉獻兒子終身事奉之後,她又再敬拜神,那就是感恩的敬拜了。願主每天領我們運用信心來敬拜神,並且我們得蒙神的顧念後,不忘記向祂感恩敬拜。 當哈拿奉獻孩子時,她心裡必感到難捨難分,但她願意許願還願,且感恩敬拜神,又向人作見證感恩分享,我們也當擁有這顆曉得感恩、願意還願的心。 感恩是尊榮神的表現,當人感恩還願的時候,神的名便得榮耀,人也得神的賞賜。請回想你有沒有蒙恩後忘記感恩呢?有沒有許願蒙應允後卻食言不還願呢?願主賜你智慧,讓你能夠成為一個尊榮神的人,好叫你蒙恩更多。 禱告中出生的先知(撒上一:1~28)(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撒母耳記上下在希伯來古卷,原是一冊。其中有三個主要人物:就是撒母耳、掃羅和大衛;但只有對撒母耳的記載,是從母腹開始,想見聖經對他的看重。事實上,撒母耳也的確是以色列民族的關鍵人物,不但一人同時具備先知、祭司、士師三個身份,並且又是士師時期與王朝間的啟承人物。本章即是描述這位曠世人物的出生。 撒母耳的父母都算是虔誠信神的人,父親以利加拿每年穩定、持續的帶領全家上耶和華的殿,去敬拜神;母親哈拿更是個常以禱告來親近神的婦人。只可惜,因為以利加拿可能為了哈拿不能生育,又娶了毗尼拿,以致於造成家庭的不和睦。雖然那時的律法並沒有禁止多妻,然而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終究是神最初、最佳的設計。 對哈拿而言,不能生育在當時,已經是婦女最大的羞辱,偏又被毗尼拿抓住,作為訕笑的話柄;這種內心的羞辱與痛苦,自然是無法言喻的。然而哈拿是個禱告的人,她將自己的苦情單單向神陳述,聖經說她「不住的禱告」;而且禱告之後,「面上再不帶愁容了」,顯然哈拿深深相信神垂聽了禱告。事實也是如此,回家之後,哈拿就懷孕生了撒母耳。換言之,撒母耳是在禱告期待中降生的,不但是神賜給哈拿的禮物,也是賜給那時代的禮物。更重要的一點,撒母耳是母親將其終身歸神為聖的器皿。 今天的基督徒也禱告,但卻很少像哈拿那麼在意自己的禱告;今天的基督徒也會遇見困難,但卻比較習慣尋找手邊的、看得見的幫助;今天的基督徒也曾經歷禱告蒙垂聽,但卻很少像哈拿一樣,向神感恩還願。 回應:主啊!求你更新我的禱告生活,光照我的內心世界,赦免我缺乏禱告、沒有儆醒感恩的罪!求你更新教會的禱告光景,使我們火熱的禱告!借著我們的祈求,多多賜下今日的撒母耳。阿們! 禱讀:腓四:6~7
背經:腓四:6~7 6.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 7.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禱告事項: 琼為國家:為總統、副總統及總統府團隊有智慧、有合一,能秉公行義,引導百姓及社會風氣向美善提升。 鎇為國度:為臺灣眾教會的領袖有合一,一起同心禱告,每位弟兄姊妹也都能起來為臺灣禱告,使神對臺灣的心意成就。 琷為同工:為主任牧師及你的區牧、小組長能每日經歷神、領受神的啟示與引導,並行在神的旨意中,代禱。 䒟為家人守望:用(結36:26)為自己及家人禱告,求神賜給我們新心及新靈,並除去我們的石心,賜肉心能認識神。 聖經速讀:創一~二,太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