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二章短篇信息 目錄: 哈拿的讚美和撒母耳的蒙恩(陳則信) 超越黑暗環境的成長(二章)(王國顯) 撒母耳記上預查(一至二章)(于宏潔) 從撒母耳記上看時機(二章)(劉銳光) 尊神為大(作者不詳) 凡事謝恩(撒上二1〜17) (臺北靈糧堂) 生命要長大(撒上二18〜26) (臺北靈糧堂) 尊神為大(撒上二27〜32) (臺北靈糧堂) 及時悔改(撒上二33〜36) (臺北靈糧堂) 哈拿之歌(撒上二1~10) (臺北靈糧堂) 以利和他的兒子(撒上二18~26) (臺北靈糧堂) 神人的預言(撒上二27~30) (臺北靈糧堂) 因耶和華快樂(2章1至11節)
(香港讀經會) 不認識耶和華(2章12至26節)
(香港讀經會) 尊重神的必被看重(2章27至36節)
(香港讀經會) 哈拿的讚美與感恩 (撒上二:1~11)(臺北基督之家) 不認識神的惡人 (撒上二:12~36)(臺北基督之家) 第二章 哈拿的讚美和撒母耳的蒙恩(陳則信) 讚美的話(撒上二1~10) 哈拿在神面前的敬拜,最主要的是用心靈和誠實來讚美。讚美是敬拜最高的表示,人看見了神的榮耀,自然就會發出讚美來向祂敬拜! 哈拿讚美的話,內容極其豐富,可以分為四點來說它。 一、耶和華成為她讚美的原因。哈拿一直的說:『我的心因耶和華快樂,我的角因耶和華高舉……我因耶和華的救恩歡欣。』從這些話就給我們看見,她的讚美和敬拜,不是因她生了一個孩子,羞辱已經除掉;也不是因她生了一個孩子,仇敵就不能攻擊她;她的讚美和敬拜,完全是因著耶和華的自己。因她認識只有耶和華為聖,其偉大是無可比的,除了耶和華以外,再沒有磐石像我們的神。人越認識耶和華,人就越要向祂下拜! 二、因認識耶和華的智慧而敬拜。哈拿因認識耶和華的智慧,就勸誡各人切勿驕傲和誇口,人所以會驕傲,就是因為愚昧!人如果認識神,自然就謙卑。『因耶和華是大有知識的神,人的行為被祂衡量。』人的行為究竟如何,不能逃脫耶和華智慧的衡量。人可以用外面的行為來遮蓋自己的存心,但在大有知識的神面前,所有的一切,都是赤露敞開的,誰能向祂隱瞞呢? 我們從第四節讀到第七節,就看見神對待各種各樣的人,都是大有智慧!『勇士的弓都已折斷,跌倒的人以力量束腰。』人往往擁護勇士而踐踏跌倒者,主卻折斷勇士的弓,以力量扶持跌倒的人。『素來飽足的反作傭人求食,饑餓的,不再饑餓,不生育的,生了七個兒子。多有兒女的,反倒衰微。』神這樣的對付,都是叫驕傲的人無從誇口,叫謙卑的人反而得到高升。『耶和華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陰間,也使人往上升;祂使人貧窮,也使人富足;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貴。』這些話說出人間一切的變化,其主觀完全是操於神的手中。人如果認識主神是宇宙中至高的權柄,就不能不向祂俯伏,將讚美敬拜單單歸給祂。 三、因經歷耶和華的慈愛而歌頌。『祂從灰塵中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在,得著榮耀的座位。』這話真是說出眾聖徒的感覺!我們從前確是灰塵裡和糞堆中的人,如今竟然與神的兒子耶穌基督一同坐在天上,一同得著榮耀,這樣奇妙的恩愛,真是從何說起呢! 四、因信耶和華的能力而誇勝。『地的柱子屬於耶和華,祂將世界立在其上。』這與希伯來書一章三節的話具有同樣的意義:『祂……常用祂全能的命令托住萬有。』神的能力既然這樣浩大,哈拿就深深相信:『祂必保護聖民的腳步,使惡人在黑暗中寂然不動。人都不能靠力量得勝,與耶和華競爭的,必被打碎。耶和華必從天上以雷攻擊他,必審判地級的人,將力量賜與所立的王,高舉受膏者的角。』這幾句話中,四次用「必」字,表示她對王非常肯定的相信,且因信向神讚美,在仇敵面前誇勝! 撒母耳幼年的環境和蒙恩(撒上二11~36) 由一章一節起,至二章十節止,乃是記載哈拿藉著禱告把撒母耳帶了進來。從二章十一節起,直到十六章,就是敘述撒母耳如何在神面前蒙恩,並合乎主用,以致神藉著他帶進大衛來,作玩他的執事。撒母耳是最後的一位士師,是當時人所公認的一位先知,又是一個忠心的祭司。在神的計畫裡,和以色列的歷史中,作為轉移時代的重要器皿,是摩西和約書亞之後,神所興起罕有的執事。 一、他幼年的環境 撒母耳斷奶後,就被帶至示羅耶和華的會幕,在那裡學習事奉主。按人看來,會幕是事奉神的聖地,那時最好的環境了。豈知人以為最神聖的地方,卻有許多頂敗壞的事在那發生!以今天來說,一個地方教會的聚會,豈不是很好的環境麼?哪知一個墮落了的聚會,其情形還不如一個有道德感的社團! 我們要瞭解當時會幕的情形,必須先看以利兩個兒子的光景。以利因年紀老邁,實際在那裡負責作事的,乃是他的兩個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他們在會幕那裡究竟怎麼作呢?一、他們利用百姓的獻祭,據為肥己的利益。他們任意強奪祭肉,既不敬畏神,也不尊重人,結果使許多人對於獻祭感到為難!這就是藐視耶和華的祭物,嚴重的得罪了神!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基督團體豈不也有一班所謂神的僕人,所謂教會的長老麼?他們濫用聖徒向神所奉獻的財物,或作社交的應酬,或作私人的經營,甚至把我們神的財物變為私人的資產。這些何嘗不是涉足於以利那兩個兒子的惡行?或是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麼?經上說:『這二少年人的罪在耶和華面前甚重了,因為他們使人厭棄給耶和華獻祭。』(二17)。二、以利兩個兒子除在祭物上得罪神外,又在會幕那裡與伺候的婦女苟合(二22)。他們在神面前全然失去了敬畏的心,所以他們在人面前就任意無懼的放肆。這是神兒女嚴重的鑒戒。 現在我們再來看以利本身究竟是怎樣。以利雖沒有像他兩個兒子那樣墮落的光景,也會盡了一點本分勸告兒子,但他卻沒有進一步對付並禁止他們的惡行。因此神才差遣神人去責備他說:『我所吩咐獻在我居所的祭物,你們為何踐踏,尊重你的兒子過於尊重我,將我民以色列所獻美好的祭物肥己呢?』神又警告他說:『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日子必到,我要折斷你的膀臂……你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所遭遇的事,可作你的證據,他們二人必一日同死。』(二29~34)神是聖潔恨罪的神,一面祂滿有慈愛,一面卻又完全公義,對於罪惡與仇敵,祂儼然是烈火!世上萬民都當敬畏祂! 二、撒母耳的蒙恩和長大 會幕本是神與祂子民同在的地方,竟使之成為賊窩,和以利私人的家,尤其成為不認識耶和華的惡人犯罪的場所。撒母耳帶至這樣的環境中,從人看來,這是一個不能造就他,反而是很可能將他絆倒的環境。但事實卻非如此。我們讀以下幾節聖經,就可以知道。 『那孩子在祭司以利面前事奉耶和華。』(二11) 『那時撒母耳還是孩子,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侍立在耶和華面前。』(二18) 『那孩子撒母耳,在耶和華面前漸漸長大。』(二21) 『孩子撒母耳漸漸長大,耶和華與人越發喜愛他。』(二26) 『我要為自己立一個忠心的祭司,他必照我的心意而行。我要為他建立堅固的家,他必永遠行在我的受膏者面前。』(二35) 讀了以上的話,宛如看見荊棘當中長出一顆小小的百合花來,我們心裡實在滿了安慰與喜樂!在這樣荒涼昏暗的時代,竟有一個青年人蒙了憐憫,被主興起,被主握著,應付了那一時代的需要,主是永遠值得稱頌的! 撒母耳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不只不為惡所勝,反而以善勝惡,且淩駕環境之上而繼續長進。七原因何在呢?神的話告訴我們,他是一直侍立在耶和華面前。他雖謙卑接受以利的帶領,但他的心乃是直接誒事奉耶和華。他所仰望的是耶和華,他所愛慕的也是耶和華。擺在他眼前的,不是以利和何弗尼、非尼哈、乃是永生的耶和華自己。他是一直活在耶和華面前,除了耶和華以外,他好像什麼都不知道,他的心裡只有耶和華。他在神面前繼續蒙恩而長進的原因,純基於此!青年的弟兄姊妹,你的光景是否這樣呢?你與神的交通究竟如何呢? 當日撒母耳一直活在神面前,正如一顆樹栽在溪水旁,又如枝子常住在葡萄樹上一樣。因此他在各方面就漸漸長大,這是青年人正常的光景。我們不能盼望一個青年的基督徒立刻就有父老的經歷,但若一個基督徒停頓不長進,那總是有毛病的一種現象。神所給我們的生命是會長進的生命,只要我們不斷活在主的交通裡,定規是會長進的。 從撒母耳身上也給我們看見,生命是漸漸長大的,不是一下子就成長的。生命的增長,從來沒有快而短的道路,也沒有任何的捷徑。因為生命的成長,是需要相當的時間,不是用任何急促的辦法所能打成的。為此青年人必須學習天天活在神面前,天天藉著禱告,讀經和主耶穌有交通。只要你不斷的活在這樣的交通中,生命定規會漸漸的長大。 撒母耳一面是漸漸長大,一面又是神和人越發喜愛他。這一種情形,正如主耶穌作孩童時的光景一樣(路二52)。怎麼知道一個人長進了呢?乃看他是不是叫人感覺得在他身上所活出那位基督的可愛。一粒成熟的果子,其味道如何是甘甜的,照樣一個長大的基督徒,也如何是叫人覺得他身上的基督是可愛的。年輕的提摩太,他確是長進了,所以『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稱讚他』(徒十六1~2)。 撒母耳漸漸長大了,結果就成為合用的器皿。神說:『我要為自己立一個忠心的祭司,他必照我的心意而行。』當以利和兩個兒子都不忠心的時候,神現在卻找到一位忠心的祭司,這是何等的寶貴!神對於僕人所要求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四2)。當這末了的世代,多人因貪愛金錢、名譽、地位,竟然離棄了真道。誰在主忠心有見識的僕人,持守神的道知道祂來呢? 『他必照我的心意而行。』這就是忠心具體的表顯。摩西是誠然盡忠的僕人,因為他是照著神所指示的一切而行。神所吩咐他的,他無一不遵守;神所沒有吩咐他的,他不敢行(除了用杖兩打磐石以外)。神知道撒母耳長大起來,比照祂的心意而行,所以神才說他是一個忠心的祭司。 噢!以利和他兩個兒子的行為,實在叫神心傷痛!但讚美神!他興起撒母耳來。這撒母耳是必照祂的心意而行的僕人,這叫神的心得到何等的安慰呢?我們必須知道,不是作了許多的事工,就會叫神感到滿意,乃是照神的心意而行,才能叫神喜樂滿足!——陳則信《默想撒母耳記上》 超越黑暗環境的成長(二章)(王國顯) 02超越黑暗環境的成長 我們看到哈拿在主面前尋求和等候,神就應許給她生一個兒子。這一位兒子,哈拿非常明確的說是從神求來的,這兒子的名字說出神在垂聽人的禱告。撒母耳出生以後,她留在家乳養這孩子,一直等到他斷了奶,就把他送到示羅的會幕那裏。我讀到這個地方,我實在裏面給摸看了。我想起我們中間的兒童服侍,我們分班的依據是這樣說,脫了尿布的就可以進最低的一班,如果還要用尿布的就留在嬰兒室。 在我的體會裏,斷奶的孩子不一定能斷尿布,如果這領會是對的,撒母耳年紀很小就給帶到示羅去了。一般說來,一年上下總得要斷奶。那麼小的一位孩子就給帶到耶和華殿中。我們就會想,這樣的一位孩子在神面前能長成嗎?這個問題給提出來乃是因為當時整個屬靈的光景是在黑暗裏。在以色列人的中間,神沒有地位,在會幕裏的人也不守地位。在這樣的光景裏,撒母耳在那裏能有屬靈的長成嗎?如果撒母耳在屬靈上不能長成,哈拿在神面前的心願就沒有條件得成就了,更重要的是神答應禱告的目的也不能成全了。 以色列人中的黑暗 我們先來看當時以色列靈裏的黑暗到了怎樣的程度,他們靈裏的黑暗已經到了一個地步,神要在他們中間作一件大事,神不能允許這種黑暗繼續下去。我們記得在士師時代,神給了他們四百多年,讓他們受壓制,再把他們拯救過來,又受壓制,又再拯救,四百多年的日子一直是這樣,以色列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神不能再用另外的一個四百多年等候他們甦醒,到了這一個時候,神在他們中間要作安排,按着神的心意來顯明祂的旨意。 祂是以色列的王。以色列人要學習服在神的權柄底下。我們記得在士師記裏很明確的一句話就是(士師記第二十一章廿五節)『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這種情況在四百多年裏,轉來轉去,到了撒母耳記的日子,神要在他們中間顯明祂是王。但很糟糕的,以色列人比神快跑了一步,自己去要求立王,
這是以後要碰到的,立王是神的心意,但不能根據人意。撒母耳給帶出來就是為了神這樣的一個旨意,但是撒母耳所生活的環境卻是黑暗的,這位要帶出神那旨意的撒母耳,若是不能長成就是一件大大要不得的事。 那時是以利作祭司長,他兩位兒子作祭司。先看大祭司,年紀很大,老眼昏花,肉身的眼睛昏花還是小事,糟糕的是,靈裏的眼睛也昏花了,在他的眼中也沒有神的地位。他為人雖還正派,但正派並不等於解決問題,正派並不等於神在他心中有地位。以利的確是一位正派的人,但是他的正派卻起不了作用。 墮落的祭司 以利有兩位兒子,這兩位兒子都作了祭司,這兩位兒子很糟糕,莫名其妙,亂七八糟。這裏提到兩件事,頭一件事是他們去搶祭肉。以色列人在獻平安祭的時候,他們先是把脂油燒在壇上,然後才煮肉。這兩位祭司,縱容他們的僕人。他們的僕人也很兇,別人來獻祭,還沒有燒脂油,他就說,他要肉,他要生肉,不要煮的肉,他們自己煮,用不着你們煮。那時還沒燒上脂油,人家就說,等燒過脂油再給你拿走。但是那些僕人說:『你究竟給不給?你不給我就搶。』他們就是這樣橫蠻的。或者人家煮在鍋裏,他不管,他拿肉插往鍋裏一插,好的肉就拿一塊,他們就是這樣。 這事就引出一個結果,第十七節說:『如此,這兩位少年人的罪在耶和華面前甚重,因為他們藐視耶和華的祭物。』如果光是這個意思,還算是輕微,輕微是比較上來說的。但這句話的另外的意思就嚴重了,我們看小字,『藐視耶和華的祭物或作他們使人厭棄給耶和華獻祭。』這樣的結果就很嚴重。你個人藐視神,你自己去承擔,那沒有話講。但你作的一些事情把別人擋住,不要來向神尋求,這就嚴重了。他們這樣的動作,把人擋在神以外,不要尋求神,不尊重神,不再理會神的定規。 這樣的墮落是非常嚴重的,這樣的墮落乃是把人和神完全的隔開。這墮落的現象顯明在那裏?顯明在改變神的定規。換句話說,忽視神的話。神是藉着祂的話在神的子民中作工,神用着祂的話作神子民的引領,但現在這兩位祭司,卻在那裏叫人不尊重神的話。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墮落!屬靈的墮落莫過於離棄神的話,離棄神的話就是離棄神的自己。神是用祂的話來發表祂自己,神是用祂的話作成祂的旨意,但人忽略了神的話,不尊重神的話,不跟從神的話,那就等於是完全的拒絕神,因為人再不以神為神。 這是非常嚴重的墮落。這也是撒但常用的工作方法,所以不僅是撒母耳的日子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歷世歷代一直到今天,還是不住在神子民中間發生。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很合人的理的,因為人的墮落所引來的結果就是不尊重神,不給神有地位。所以撒但就抓住了人的最弱點在那裏攻擊,挑動,叫人不理會神說甚麼。衹要你自己作主,你喜歡怎樣就怎樣,神怎麼說是祂的事,你要怎樣做才是你的事。這樣的一種心思就是整個人類屬靈墮落的主要原因。 這一件事實,在新約裏可以用一個辭來表明它,那就是不信,不順服。這不信和不順服在神的眼中是最嚴重的墜落,許多道德中的墜落乃是不信與不順服所引出的結果。但人常常不注意墜落的原因,而衹是留意墜落的結果。我們交通到這裏的時候,就能看見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屬靈的墜落是原因,道德的墜落是結果,因此我們要注意的不是去糾正道德上的墜落,而是要把人引回到神面前去信服神。不然的話,所作的就是本末倒置,原因和結果換了位置。 這是很嚴肅的問題,這就是為甚麼我們不是追求宗教,乃是追求生命成長的原因。求主給我們很準確的看見人墜落的原因。不信,不順服,就引出改變神的定規。既然不把神放在眼裏,人的生活就定規是亂七八糟的,這是頭一件事。第二件事是道德上的問題。撒母耳記上第二章廿二節,就提到這兩位祭司又犯了淫亂的罪,從靈裏面墮落開始,就到生活上的墮落。這個次序也是很準確的,先是在神前不守地位,然後就在人的面前出問題。 以利曉得這兩位兒子所作的事,他不去警告,也不去作教導,衹是輕輕的給他們說,你們這樣作是不對的。他根本沒有嚴肅的說,這兩位兒子也不理會他。我們看到,對年老的以利來說,神說:『你尊重你的兒子過於尊重我。』
(撒母耳記上第二章廿九節)我們就曉得這位老祭司並不是迫切要神,年輕的祭司簡直是胡來。這些事情就弄到整個以色列屬靈的光景非常的黑暗,人都不願意到神前去獻祭,這實在是大事。 在神的看顧下成長 在這樣的環境裏,撒母耳能長大嗎?環境沒有給他成長的鼓勵,每天所看見的事物,卻是叫他不需要神,甚至不必理會神。在這樣的環境裏,撒母耳能不能有屬靈的長大呢?若是撒母耳在屬靈上不長成,他身量的長成也不解決神的旨意
。請注意幾處經文,第一是卄一節的下半,『那孩子撒母耳,在耶和華面前漸漸長大。』廿六節,『孩子撒母耳漸漸長大,耶和華與人越發喜愛他。』感謝神!這話告訴我們,他的確有屬靈的成長,並且成長到神的心意裏去。 在那黑暗的環境裏,怎麼能有這樣屬靈的成長?沒有年長的作帶領,他怎樣能有屬靈的追求?沒有好的屬靈的氣氛,他怎麼可以有這個心思去渴慕神?我們真要好好的看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和我們現在的處境,雖然不是完全一樣,但以大環境來說,在這全地的大環境來說,你實在沒辦法看得見有甚麼叫人受鼓勵去渴慕屬靈的事。在這大環境裏,你接觸到所有的鼓勵,就是拼命要你作外面的工作,拼命的去注意維持人與人中間的和睦。 不是說這事不好,但這個不是神在人中間迫切要作的,神今天在人中間要作的,乃是把人帶回神永遠的計劃裏。但在這個世界的大環境裏,很少看見有這樣的鼓勵。你要這樣作的話,人家就說你落伍,人家說你不合時宜,現在你該去參政。在現在的日子,你作這個就好,作那個就好了。我們在這樣的環境裏,能不能受到一點的鼓勵說:『我們要好好的追求在神面前長成?』許多時候,大勢是這樣,我們也沒有甚麼作用。但我們看撒母耳的時候,我們就碰到這個問題。 我們問撒母耳在這樣環境下能不能長成?感謝主!能。聖靈在這裏見證的就是能。他是在耶和華面前長大的。他長大,長大到一個地步,神和人都喜悅他。就叫我們想到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三節,那裏說到我們的主。我們的主『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在那樣的環境裏能長成嗎?感謝主!長成,因為是活在耶和華面前。他是活在示羅的帳幕裏,衹是帳幕不等於在耶和華面前。在正常的時候,那裏可以說是在耶和華面前,但是在不正常的情形下,那絕不等於在神的面前。撒母耳卻是在神面前長大了,我們要問為甚麼?為甚麼他能? 別忘記他還是位小孩子,非常非常小的小孩子,整年下來沒有人作帶領。因為老以利沒有給他帶領,以利的兩位兒子,更沒有給他帶領,衹有給他拖後腿。但他長大了,越長大越帶出神的心意。有甚麼秘密?我們常有這樣的想法,沒有人帶領,就不知道怎樣走路。感謝神!神常常也給我們有帶領,真正的帶領是神自己,人如果會直接到神前求帶領,那是比甚麼人的帶領都高明。但人的愚昧就是喜歡人的帶領,不重視神的帶領。 撒母耳在屬靈的成長上的秘密 現在我們看到小撒母耳,在沒有帶領的黑暗的環境裏面長大了。有甚麼秘密在那兒?巴不得神能叫我們看見,撒母耳能長成,固然是神的憐憫,這一點是不必懷疑的。神應許把撒母耳賜給哈拿,這是從神來的孩子,神有心意在他身上,神要憐憫他,這一個是不必懷疑的。但是我們不能不留意,人的天性都是不揀選神的,雖然神憐憫我們,但是我們總是喜歡在神外面去跑,尤其是環境是這樣的壞,我們更容易往外跑。但這裏有一位撒母耳,他沒有往外跑,他一直跑在神的面前,這秘密在甚麼地方? 我帶出一大堆的話,目的在甚麼地方?我個人絕對的相信,他成長的秘密是在他母親的禱告。他母親並不能每天看到他,我十分的相信,他母親一直在神面前來扶持他。我心裏很被摸着的,我敢肯定哈拿不是在那裏禱告神說:『神啊!讓這位孩子乖乖的,讓撒母耳長大了,就作一位很有本領的人。』我十分的相信哈拿不求這些,現在許多做母親的,做父親的,一直所求的,就是孩子健康,孩子聽話,孩子讀書好,孩子考上好學校。這一些的東西,當然不是壞東西,但這不是主題。許多時候,我們把主題丟掉,卻把這些零零碎碎的事情,就是神已經應許祂會負責的事情來麻煩神。有好多時候,越麻煩神,神就越讓你替自己找麻煩。 我這樣提乃是要引起我們去注意哈拿的禱告,哈拿把撒母耳交託給以利,留他在示羅,她是當時有這樣的禱告呢?還是過了一些時候才有這樣的禱告呢?我們不必去管,不過很可能哈拿當時就有這樣的禱告,我們必需切身處地站在哈拿的地位,來看她當時做甚麼樣的禱告。才斷奶的孩子就要離開媽媽,你說媽媽的心裏面是甚麼滋味?她要向神求的是甚麼?『神啊!我把這個孩子交給祢了,我雖然不能天天看見他,但我知道祢每天都在注視看他,祢是我們的父,他沒有父母照顧的時候,父啊!祢就照顧他了。他打了噴涕,題醒他多穿一件衣服。他感覺肚子餓的時候,你就叫他想起找一些合宜的東西吃,你要保守他不結交一些壞朋友。』 如果說一位母親這樣為孩子禱告,我們絕對不能說是禱告錯,但我們一讀哈拿的禱告的時候,我們就發覺這樣的禱告是的確太低了。我們的下一代不能趕得上來,原因就是我們的禱告摸不到神的心意,衹摸到地上的事,沒有摸到天上的事.衹摸到眼前的事,沒有摸到永遠的事。 摸着神心意的禱告 我們來看看哈拿的禱告。關於哈拿的禱告,我們不必每一句的去看。一句句看,我們沒有那麼多的工夫。在一開頭,我們就看到一件很突出的事,哈拿怎樣禱告呢?『我的心以耶和華快樂,我的角因耶和華高舉,我的口向仇敵張開,我因耶和華的救恩歡欣。衹有耶和華為聖,除祂以外沒有可比的,也沒有磐石像我們的神。』這一段的禱告歸納起來是甚麼?一切都根據神。雖然這句話很濃縮,的確是一切根據神,神就是那個根源,如果不是從神出來的都不是準確的。神是一切的根據,所有我遇見的事情,我都要尋求祂。從神來的是福是禍,我都覺得不是我的難處。因為神看為好的就是對。 我們注意,我們的心喜樂,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神。我的角能高舉,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耶和華。我整天的喜樂,乃是因為我在神的拯救裏。祂是我的磐石,我穩固在祂的上面,沒有一件事是不經過神而能臨到我,所以臨到我的事都是透過神的手才會發生在我身上。既然是這樣,我還有甚麼在神前叫我感覺過不去的呢?我有神就夠了。請注意,這個時候的哈拿乃是把她最心愛的孩子留在示羅的時候,但她裏面卻表達出一個很寶貝的事實,衹要有神就夠了。我的喜樂,不是因為我有一位撒母耳,我所有的歡欣不是因為我得了一位孩子而出了一口氣。不是的,我一切的喜樂,乃是我經歷了神。感謝讚美主!這個禱告說出了、也表達了哈拿和神的關係。在下面她就發表了神的所是,我挑一點來說就好了。 第五節『素來飽是的,反作傭人求食;饑餓的,再不饑餓;不生育的,生了七位兒子;多兒女的反倒衰微。』當然四,五,六節是講到神的權柄,榮耀和豐富:但是我個人最有感覺的是哈拿摸到了兩件很寶貴的事。頭一件事,她摸到了神的豐富,也就是她摸到了那位豐富的神,所以她看到了,饑餓的不再饑餓了。為甚麼?因為神自己作了她的豐富。更進一步,她摸到了復活生命大能的神,所以她說:『那不生育的,生了七位兒子,多有兒女的,反倒衰微。』在這裏我看重的是,不能生育的,沒有生命力的,生命是衰殘的,感謝神!神使她豐豐滿滿的顯出生命的大能,生命的人能是藉着復活來顯明的。從死亡得生命的能力,這樣的例子,在聖經裏是不少的。亞伯拉罕生以撒,這是一個很突出的例子,像撒母耳又是一位,還有不少。神好像給人一直看到,在聖經裏留下許多的記錄,來表明那生命的大能。 我們感謝神!這是哈拿在神面前禱告所發表出來的,還不衹這樣,如果衹是這樣的話,那還不夠摸到最高點。第八節,我們要看見神是俯就卑微人的神,祂要把人在最低處挽回過來,讓他們升高與王子同坐。不要把這幾句話看得太輕,衹是欣賞這話語裏面所帶給我們的那份喜悅,『祂從灰塵裏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得着榮耀的座位。』太美了!美的確是美,但我們要摸到那話的中心。哈拿在她禱告這些話的時候,你沒有看見這個禱告以前有類似的內容出現過,禱告到這樣內容的哈拿,應該是第一位。這個內容是甚麼呢?是不是說到神向人賜恩?當然是神向人賜恩,但比這個更多,這乃是帶出了神永遠的計劃。神永遠的計劃就是叫死在罪惡過犯中的人,給拯救過來,與主一同坐寶座,這是神永遠的旨意。 因着摸到神永遠的旨意,我們就看到哈拿的禱告繼續的發展,發展到甚麼地步?她的禱告說到我們的主,祂是超越萬有的,並且祂要在全地上彰顯祂的權能。她禱告到未了的時候,她就說:『祂將力量賜與所立的王
高舉受膏者的角。』當然我們不能說她是指着大衛,或是指着基督,但是兩位都應該包括在裏面。我們必須記得,到這一個時候,以色列中並沒有王,怎麼在哈拿的裏面,會有一位王的事實?會有一位受膏者被高舉?在當時情形來說,在以色列人中不可能有這樣的想法。在這以前,也沒有先知說過這樣的話。但希奇的,在哈拿的禱告裏確實是摸到了這些事。我不擔心我和弟兄姊妹交通得太深遠,因為我們必須求主給我們看到哈拿的禱告的內容,然後我們才摸得到撒母耳長成在神面前的原因。 在哈拿的禱告裏帶出了神的永遠的旨意,她是禱告在神永遠旨意的裏面,她沒有很具體的為撒母耳求甚麼,她也沒有為撒母耳向神要甚麼,她的禱告就是抓住了神永遠的旨意,然後就在那裏與神表同情。這樣的一位母親的禱告,我十分相信不衹這麼一次,她一直抓住神的旨意來禱告。所以你看到,哈拿每年來示羅時,都給撒母耳造一件小外袍。聖靈記下這件事,有沒有可注意的地方?這應該是撒母耳送到示羅以後的光景,看撒母耳記上第二章十八節『那時撒母耳還是孩子,穿着細麻布的以弗得,侍立在耶和華面前。他母親每年為他作一件小外袍,同着丈夫上來獻年祭的時候,帶來給他。』注意,每年為他作一件小外袍,一年不是叫作每年,二年還不能說是每年,至少三年才可以說是每年。就說是三年罷! 三年裏面,哈拿沒有向神求,說:『神啊!我把撒母耳給了你,你另外再給我一些兒子來陪伴我。』看到了沒有?因為她說我的心因耶和華快樂,我們就看見在她的裏面,她就是要神,她就是要神的旨意。這是何等美的事!所以等到有一天,不曉得是以利忍不住了,還是神忍不住了,就藉着以利說話,撒母耳記上第二章廿節『願耶和華由這婦人再賜你後裔,代替你從耶和華求來的孩子。』何等的美!神說話了,神在地上找到一個人,能讓神從她身上發表。神滿意,神說話了,神就說:『你要再得到後裔。』結果哈拿就再生了三位兒子和兩位女兒。現在我們要問,為甚麼哈拿有這樣的禱告?以色列中有很多的人,但衹有哈拿一個人有這樣的禱告? 我們不能不回頭來再注意這一點。哈拿在她一生的日子裏,遭遇好多的難處,但難處沒有叫哈拿離開神。在看第一章時,我們稍微題了一下,我們再要重複題這一點,難處常常會叫人在神面前灰心,失望,喪膽。但不能不注意,我們是神名下的人,神不會甘心我們白白的接受難處。因此,我們有絕對的把握說,一切的難處臨到,都是神為着要造就我們,就像羅馬書第八章廿八節所說的『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神呼召我們,祂豈是衹呼召我們來承受一點點赦免的恩典?祂不僅叫我們來享用祂應允禱告的恩惠,祂拯救我們,乃是要把我們帶回祂的目的裏。我們這些巳經墮落了的亞當的後裔,我們並不太重視神的目的,因此神在我們身上就有一點工作。 有些時候,祂用極豐富的恩典來吸引我們,叫我們嘗到與神同在的甘甜。但有時祂好像向我們隱藏了祂自己,為要叫我們在信心裏,還是要尋求祂。神隱藏的時候,我們感覺難處很沉重,感覺神毫無道理,為甚麼向我隱藏?為甚麼讓我遇到這些事?為甚麼不看顧我?為甚麼不保守我?我們許許多多的『為甚麼?』把我們的頭腦弄昏了。結果弄到一個地步,我們就說:『神沒有愛心,神沒有公義』,就是一般人說的沒有天理了。但我們感謝主!衹有清心的人能看見神的手。他們看見神的手,他們就知道神藉着難處催促他們到神的面前,他們清心尋求神的時候,神就向他啟示神的自己,和祂的旨意。哈拿怎麼能知道神的旨意? 我們有理由相信,是她在神面前尋求等候的結果。她沒有給難處打倒,她也沒有因難處而失去指望,難處越大越靠近神,這樣的靠近叫她經歷了一件事實,就是『我的心因耶和華快樂』。因此我們的禱告,不能作一些零零碎碎的禱告,不是說我們為着日常生活的禱告,神不允許,也不喜歡。但主已經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所需要的一切,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第六章卅三節)神已經說話了,但是,我們看哈拿的時候,哈拿沒有聽到主說這樣的話,因為她出生得太早了,那時候主還沒有來。但是她因為靠近神,她就領會神的心意。 在這裏,你可以看見,她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所以這一切就加給她了。我們也真要求主給我們學會了抓住神的旨意,在那旨意裏禱告。教會固然應該是這樣,就是個人也應該如此。我們真的看見了,因着哈拿這樣活在神面前,就叫撒母耳在耶和華的面前長大。我們感謝主!這一段的經歷,應該在現今神的兒女中間,一再的重演才對、巴不得主吸引我們,能摸到主的心,禱告出神的旨意,來改變這一個世代。 撒母耳記上預查(一至二章)(于宏潔) 第1-2章 撒母耳記是聖經裡面我個人非常喜歡,非常寶貝的一卷書。這卷書講到整個神兒女們處在一個時代轉移的過程,在這個轉移的過程裡,
神如何借著得到一些合用的器皿,把原本神家是『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非常荒涼又充滿了混亂的士師時代,轉變成為一個充滿了 神的喜悅、強勝而且蒙 神祝福的以色列國。中間這些關鍵的因素到底是什麼?在這麼一個明顯世代轉移過程中有哪些人物,或是他們的經歷、遭遇是特別是值得我們注意,是我們可以效法或是汲取教訓的呢?
這樣的信息不光是對三千年前的以色列國是重要的,在曆世歷代,在教會的歷史,我們也發現 神同樣的原則。轉移、扭轉各個時代的荒涼和偏離 神的情形,這樣的原則一直沒有改變,就是 神在一個混亂、荒涼、不合神心意的局面裡, 神要得著一些特殊的器皿,成為 神對人失職,對百姓失敗的一個反應, 神要借著他們來扭轉那個局面,讓 神的百姓有出路,讓 神的百姓重新回到 神的心意中,也能夠承受該有的祝福。這樣的信息,對整個國度,對教會是重要的,今天對我們各地的聚會,對我們的家庭,對我們個人來說也都是重要的,因為我們從撒母耳記上、下,可以看見這些的原則。
撒母耳記的作者是撒母耳。在希伯來文正典裡,撒母耳記上、下原來是一卷,沒有分開。在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和拉丁文的五加大譯本都是把它和列王記合起來分為列王一書,列王二書,列王三書和列王四書。中文和英文的譯本分成撒母耳上、下兩卷。
年代:是從撒母耳出生一直到掃羅戰死為止,這一段時間大概110年,是從主前1120年左右,一直到掃羅陣亡,大概是1011年左右。 背景:本書最突出的一個背景就是以色列正好處在時代轉移的一個過程中,不光是從外在的架構,從士師時代轉到君王的時代;更是在屬靈上從一個荒涼、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道德敗落、拜假神、得罪
神的一個局面,轉移到充滿了 神祝福,強盛,合神心意的一個國度。在這裡我們看見大衛怎麼樣被 神興起,被 神訓練,被 神製作,大衛的王朝也是在 神主宰的權柄下逐漸的出現了雛形。
撒母耳記上、下,從人物的角度來說是講了三對的人物,我們如果把這三個人物掌握住,撒母耳記就很清楚了。這三對人物: 從兩個女人看兩種的生活——毗尼拿和哈拿。 從兩個祭司看兩種的事奉——以利和撒母耳的身上可以看到的。 撒母耳記大部分的篇幅是講到協力廠商面,從兩位君王看兩種的生命——從掃羅和大衛的身上,我們可以看見這兩個人在 神面前因著裡面生命的不同,他們有完全不同的態度,完全不同的遭遇,完全不同的結局。
分段: 以撒母耳為主的記載是第1-7章 以掃羅為主的記載是第8-15章 以大衛為主的記載是第16-31章。撒母耳記下也是以大衛為主的記載。 本書主題:講到怎樣成為一個合神心意的器皿。 在使徒行傳裡講到大衛的時候, 神說『我已經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他是合我心意的人,他凡事上要遵行我的旨意。』所以聖經裡講到大衛的時候,『他是一個跟在
神心後面的人。』他跟 神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一個順服、敬畏的關係,他是一個這麼的貼心的一個人,他是合神心意的人。這是從整個撒母耳記我們裡面一直希望能夠掌握住的中心的主幹,就是我們要羡慕,要成為一個合神心意的人,成為一個緊緊跟隨
神的人,能夠討 神喜悅。 兩個女人過兩種不同的生活 撒母耳記第1章非常明顯的讓我們看見這兩個女人過的兩種不同的生活。毗尼拿外在的環境非常的順利,她高傲,欺負哈拿。在毗尼拿的身上我們沒有看見任何禱告的記載,在毗尼拿的身上,我們也看見她並不認識
神,中間沒有對 神有任何特殊的經歷, 神也沒有對她有特別的祝福,她對神家也沒有產生特別的影響和祝福。 但是哈拿卻不一樣,她外在的環境有很多的難處,她受羞辱,有對頭,而且這個對頭是每一年,持續的存在,專門跟她作對,要激動她,叫她受苦,叫她哭泣,甚至叫她不能吃飯,讓她整個的生活,整個的人生大亂。這是
神允許對頭出現在哈拿的生活裡。哈拿和毗尼拿最大的不同,哈拿在苦難中是一個禱告的人,她的生活裡面有禱告。毗尼拿是不禱告的。哈拿認識 神,她借著投靠 神,她深深的經歷
神。哈拿借著禱告,蒙了 神大大的祝福,而且哈拿也借著她這些受苦的經歷和 神給她的出路,讓她產生了撒母耳,為 神帶下了沒有辦法形容的祝福。 我們看見這兩個非常平凡的女人,在以法蓮山地,住在山裡,是默默無聞,沒有人注意的,可是她們的生活,因著有沒有
神,因著有沒有禱告,因著她們對環境的態度,而產生了這麼大的不同的過程和結局。這是值得我們提醒的,就是到底今天在我們的生活裡, 神在不在其中, 神居不居首位?到底在我們一切的遭遇、苦難中,有沒有逼我們去禱告?讓我們借著禱告經歷
神,讓我們借著禱告被 神改變,讓我們借著禱告讓 神的旨意和祝福能夠成就在我們身上,也因著我們這樣的禱告,從我們所產生出來的祝福能夠給神家帶來極大的影響。這是我們從哈拿和毗尼拿身上要看見的。 哈拿這一生裡有三個非常重要的轉捩點,這三個轉捩點從早一點的角度來說對她是一個考驗,但是因為她經過了這些考驗,所以成為她人生的轉機,成為她從苦難中得著祝福的轉捩點。哈拿的三個轉捩點: 第一, 她從苦難轉去禱告 神。從她所受的為難,她所面對的遭遇,她能夠轉去向 神呼求。這是她的第一個考驗,也是她的第一個轉捩點。不借著禱告,這些環境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個外在的遭遇、經歷;不借著禱告,所有的苦難只有白白受苦,卻沒有帶下榮耀,帶下祝福。 第二, 從自我為中心,變成以 神為中心。哈拿的第二個考驗是在禱告的中經歷了被 神轉變,被 神改變。她從她的愁苦,從她自己的需要,從她迫切想望得著的,變成進入到神的需要,
神的痛苦, 神的感覺。她的禱告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就是從自我中心,變成以 神為中心;由自己的需要,轉成去體會到 神也有需要。從外在的遭遇來說,她沒有兒子,受到毗尼拿的羞辱,受到別人閒言閒語,受到她自己心中無法描述的遺憾、定罪,覺得她不是被
神祝福的人,以至於不能生孩子。她整個的感覺原來都集中在自己的需要,自己的痛苦,自己的自卑,自己的渴慕,慢慢經歷到其實 神也需要器皿, 神也一直盼望能夠得著合祂心意的人,但是
神得不著。整個士師的混亂,神兒女們道德的敗壞,他們轉去拜假神,他們不要 神作他們的王,各人任意而行,都成為被 神的對頭撒但所羞辱的一個憑藉。從毗尼拿對哈拿的羞辱,哈拿體會到撒但在這件事情上對
神的羞辱,就是 神一直得不到合用的器皿,但是卻有這麼多人服在撒但的權下。在哈拿的禱告中,她從難處轉去禱告,從禱告進到傾心吐意的禱告,從傾心吐意的禱告進入摸著
神需要的禱告,這是她的第二個轉捩點,她的禱告不再只是要一個兒子,她說:主,如果禰眷戀我的苦情,禰賜給我一個孩子,我願意把他終身歸給禰,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
第三, 心願成為實際。哈拿的第三個考驗,是 神真正給她了,哈拿並沒有因為得著她所要的,她就反悔捨不得了,她就修改了、妥協了她對
神的心願,她毫不猶豫的。她裡面當然會捨不得,這麼多年沒有孩子終於有了,哪一個母親會捨得。可是哈拿讓她的心願成為實際,讓她的奉獻能夠實現在她的生活裡。更何況拿細耳人的願從民數記第6章知道是不需要終身的,許願可以許長許短,但是哈拿卻甘心的把撒母耳完全奉獻給
神,終身奉獻給 神。 這三個轉捩點到底今日對你我有什麼意義?弟兄姊妹,相信我們都會碰到難處,相信在我們人生裡面,在未知的歲月中我們還會有許多的考驗,那麼在這些考驗,甚至人所謂的難處裡面,就算不是難處,是很平凡的遭遇中,一些人生的抉擇上,哈拿的這三個轉捩點而帶下了這麼榮耀的結局,對我們有沒有什麼重要的教訓?到底今天在我們的難處中,我們是否也能夠有這樣的心志呢?像哈拿一樣去禱告,不是浮淺的禱告,不是表面的禱告,不是只顧得著自己需要的禱告,而是我們能夠有合神心意的禱告,有超越自己的禱告,有深入的禱告,帶下不同的結局來。
第1章我們看到,哈拿照著心願,孩子斷奶的時候,她就把孩子帶到以利的面前,他們獻祭,而且甘心的把孩子留在那裡。
第2章1-10節,特別記載了哈拿的讚美詩。她甘心的把孩子留在會幕事奉 神,而且她在主面前有一個非常榮耀,非常誇勝的讚美詩。如果我們是哈拿的話,我們會寫出怎樣的讚美詩?或是在你我目前為止,對主的經歷中,如果要你寫一首對
神的讚美詩,必須是發自內心,第一手對 神經歷和認識,我們會寫出什麼?我們不要看哈拿的詩以前,先試著寫寫看,然後再看看哈拿她到底寫了什麼。希望我們能夠從這10節裡面,至少找出1節最感動你的經文和組員分享,而且試著把它背下來,常常用在我們的禱告中。
第2章也講到以利家的事奉和撒母耳的成長。以利的父子在事奉
神的事情上給了我們哪些鑒戒?哥林多前書第10章6節,講到 神百姓在曠野裡的失敗,特別提到『記這些事情是要成為我們的鑒戒』。
以利家的事奉 撒母耳記第2章講到以利家的事奉,到底以利本身和他的兒子分別給了我們哪些鑒戒?在以利的身上有很多失敗的地方,尤其是在他兒子的事情上,
神借著神人來指責他尊重他的兒子過於尊重 神。『尊重 神的人, 神必尊重他;藐視主的,必被輕視。』這句話非常嚴肅,值得我們在主的面前很認真,很敬畏的來接受它。聖經上有一些話是非常嚴肅,都值得我們在主的面前不能輕看,不能忽略的。例如:加拉太書6:7『 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同樣
神借著 神對以利責備,說他尊重兒子過於尊重神。那麼尊重 神的,必被尊重;藐視 神的,必被 神輕視。這些話對我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提醒。 我們從這一章聖經裡去找出以利和他兩個兒子在事奉上的虧欠,在事奉上失敗的地方,希望也成為我們在事奉
神的事情上要小心的。以利的兩個兒子不光道德敗壞,行淫亂,他們強暴,他們搶人的東西,很重要的是他們居然藐視耶和華的祭物。小字寫到『他們使人厭棄給 神獻祭』。這兩件事情都是很嚴重的罪,他們藐視
神,他們也讓人不肯或是輕看、輕視了給 神的獻祭。這是非常可怕的結果。 撒母耳的成長 撒母耳在主的面前成長,撒母耳在耶和華面前漸漸長大(21節),孩子撒母耳漸漸長大,耶和華與人越發喜愛他(26)。這是一個不住成長的生命,而且是
神面前成長,成長的結果叫 神和人都越發喜愛他。原來就很喜歡他,隨著時間的過來就更喜歡他,因為他的生命越來越好,他跟 神的關係越來越親,越來越真實;他跟人的關係,他在人面前的表現,各方面都讓人喜歡他。這實在是一個很好的成長的榜樣。
我們在路加福音看見主耶穌的成長,聖靈的筆法也是講到『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
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同增長。(路2:52)』我們有時會說:那是耶穌。但是今天在撒母耳身上看見了類似的記載——神和人都越發喜愛他。希望這個成為我們的激勵,也成為我們每一年在主面前的一個心志,希望我們今年的Δ(Delta)不僅僅夠大,而且真正有一個明顯的見證——神和人都越發的喜歡我們。 哈拿能夠產生撒母耳,在哈拿的身上有兩個非常寶貴的態度。一個是她深入的禱告。另一個就是她完全的奉獻。當任何一個混亂的局面,一個愁苦,一個為難的環境,不管是我們個人的,家庭的,所在的教會,甚至這個世代裡面我們所看見的,當
神要扭轉這個局面的時候,我們仍然說 神雖然有能力,祂可以自己作,但是祂常常選擇不憑著自己作,祂要得到人起來與祂配合,祂要得著合用的器皿。哈拿看見了這個需要,借著她深入的禱告,她摸著了
神的心,她摸著了 神的需要,她看見了神家的需要,所以她產生了一個甘心、徹底、完全的奉獻。撒母耳的生命從這裡出來,那個轉移時代的器皿從這裡出來。 要從神的角度看我們的遭遇 弟兄姊妹,在你的家庭中,在你所在的小組,在我們所在教會,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神一直在尋找這樣的器皿,我們肯不肯借著更多、更深入的禱告,合乎
神旨意,摸著 神需要的禱告,和我們甘心、樂意、徹底的奉獻,好讓 神得到這樣的器皿,來扭轉這個局面,讓環境有轉機。 哈拿整個的苦難不是白白受苦, 神借著這些苦難 神淨化了她的生命,淨化了她的動機;神也借著這些環境,強化了她和
神之間的關係。同樣的,在這些苦難經過之後, 神的旨意能夠借著她成就。 弟兄姊妹,在我們所有的遭遇裡面,我們不要只透過苦難、遭遇來看
神,一定要從神的角度來看我們的遭遇。當我們這樣作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所有的遭遇,所有的苦難神都知道。就和哈拿一樣,聖經上明著說『無奈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
神都知道,而且 神都有美意,在這些事情經過之後, 神的旨意要成就在我們身上,也要借著我們成為別人的祝福。在苦難中希望我們得到鼓勵,得到安慰,知道這一切的環境是為了要煉淨我們的生命,為了要強化我們跟主之間的關係,以至於我們能夠讓
神的旨意成就在我們身上。我們常常從這些角度去思想的時候,相信我們都能夠重新得力。願 神祝福我們。 小組討論: 主,我們的心感謝禰。借著這卷書,禰再來對教會,對我們每一個人說話,讓我們都不甘心被仇敵欺騙,被這個世代迷惑,使我們個人專注自己的事。幫助我們從哈拿,從撒母耳,從大衛的身上我們看見那美好的榜樣,看見我們怎麼樣在這一切的環境,混亂的局面裡面,可以效法他們,把自己交要禰的手中,成為合禰心意的器皿,成為禰扭轉局面的器皿。主,我們感謝禰,但願借著哈拿的故事,撒母耳的故事,大衛的見證,都再一次成為我們每一個人最好的祝福和指引。謝謝禰,禱告、感謝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從撒母耳記上看時機(二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二章 被取代 神常給人機會,可以作更大的事,可以大有作為,就看你是能否掌握,善用。 二. 二祭司的罪行
(v.12-17) 三. 童子撒母耳
(v.18-21) 四. 被神廢棄的以利
(v.22-36) 尊神為大(作者不詳) 目 的:透過以利家庭的惡行,學習在神家、生活中尊神為大
經 文:撒上2:11-17,22-36
時 間:45-50mins 對 象:少年人 個人讀經:5mins 引 言:1.v.29題到尊重,請每一個人講一些關乎「尊重」「不尊重」相關意識的字眼,(輪 流,不可重覆) 2.試過被人不尊重?當時感受如何?(試分享)若人不尊重神,神的感受又如何 呢?(抽樣問) 聖經中有一個家庭,不尊神為大,我們今日試查考,他們如何藐視神,不尊重神,神 的回應又如何?以成為我們的鑑戒 1.v.11-13聖經題到以利,他做甚麼工作?此工作主要作甚麼?在甚麼地方工作?(可參來5:1)他的二個兒子又作甚麼工? 2.正常來說,若果今天神揀選你在教會中辦理神的事,(e.g.作傳道人),你會用甚麼心態去作?為甚麼? 3.當人將祭物(禮物)奉到神前,送給神,成為分別出來歸神之物,以利的兩個兒子怎樣對待屬神之物?何以見得?(參考v.17,29) 4.今日在教會裏,有甚麼東西是屬於神的(人送給神的)?每人舉一至二樣.... 5.有沒有見過人藐視教會屬神之物(若沒有,試想像人可以怎樣做,就是藐視呢?)試分享,舉例 6.以利兩個兒子不單藐視神的祭物,在v.22題到他們又做了甚麼惡事? 7.他們在甚麼地方行惡?此地方代表甚麼地方?(參考出29:43-45) 8.在此地方行惡有甚麼可惡之處?代表他們對神怎樣? 9.你認為一個人在教會───神的家,作甚麼事情是等於「藐視神的存在」?(除藐視公物外) 10.以利知道他們不行神的吩咐後,有甚麼回應?(v.23-25) 11.他們的反應又如何?有沒有見過一些同學、朋友藐視長輩的說話,怎樣藐視,後來結果如何? 12.若以利兩個兒子繼續藐視祭司的話,藐視神的吩咐,結果會如何?(可參考v.34-35) 13.在信仰中,有否試過不聽神的話?後來怎樣?試分享 14.以利作為父親,至終有沒有停止兒子的事奉,罰他們呢?為甚麼?(v.29) 15.在你生活中有甚麼東西、人物你十分重視(除神外);看重的?你對這些東西,人物的重視情度有時會否大過神? 16.最後,你覺得從今天起,你在家庭/學校/生活/教會可以怎樣改善,更新自己,以致可尊神為大? 祈禱 備註:1.查經結構
引言-->認識背景-->藐視神之物-->藐視神的存在-->藐視神的話語--> 尊重人過於尊重神-->立志
2.有16題,每題請不超過3mins(平均) 凡事謝恩(撒上二1〜17) (臺北靈糧堂) 一、哈拿的禱頌(1〜11節) 哈拿以詩歌禱頌神,在聖經中以詩歌感謝讚美神的常是姊妹,米利暗(出十五20〜21)、底波拉(士五1)、馬利亞(路一46);在新約時代,聖經說的仇敵不是屬血氣的人,乃是屬靈氣的撒但(弗六11〜12)。 人的勝敗、得失、有無、多少、尊卑、榮辱,並不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乃是在神的手中,「人不能靠力量得勝」,勿靠人、靠自己,要依靠能使無變有,能叫死人復活的神! 二、勿濫用權柄(12〜17節) 祭司有權柄享用百姓的祭物,但仍要遵守神的規定,若憑自己的喜好,任意而行,就是濫用權柄了。今天社會中領袖濫用權柄,造成社會不安;教會中領袖濫用權柄,造成教會混亂;以利的兩個兒子在祭肉上濫用權柄,不僅自己犯罪得罪神,也使百姓厭棄向神獻祭。 屬世屬靈的權柄都是神所賜的(羅十三1),得著權柄的人要善用,勿濫用,「主賜給我們權柄,是要造就你們,並不是要敗壞你們。」(林後十8) 正常的權柄是一條從上而下不斷的垂直線,從神賜給少數人,用來管理造就多數人,若中間有一個點或一小段斷了,權柄就中斷了,混亂就出現了! 默想 我是否常有感謝讚美神的心﹖ 回應 世上每一人,都有人在我上面掌權,也有人在我下面服權,求主使我順服在上者,使我善用權柄對在下者。 生命要長大(撒上二18〜26) (臺北靈糧堂) 一、小人穿小衣(18〜21節) 在伊甸園中就提到「穿」的問題,亞當夏娃用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織裙子遮羞,神就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遮身;大衛將去與歌利亞爭戰前,掃羅將自己的戰衣給他穿,大衛穿上不能走,摘脫了,仍穿自己慣穿的牧童裝(撒上十七38〜40),「穿衣」代表人的自我裝飾、遮羞、保護、裝備、榮耀…等。 小人穿小衣是出於正常,小人穿大衣則是反常,人的自我誇大、包裝、膨漲都是虛浮的事,「然而我們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腓三16),「…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十二3) 二、漸漸長大(22〜26節) 撒母耳在神面前漸漸長大,「施洗約翰漸漸長大」(路一80),「主耶穌漸長大」(路二40),「教會漸漸增長」(弗四16)。 越低等的生命,長大的過程越快;越高級的生命,長大的過程越慢;神賜給我們的新生命,是宇宙中最高級的生命,其長大的進度慢,「漸漸長大」是正常。世俗潮流的所謂進步,其中重要條件要快速,愈快代表愈進步,這違背了神定的生命成長的律,因此產生了急功好利,投機取巧,因陋就簡,虛浮不實。 「小」是正常的開始,漸漸是正常的進步,雖然慢,但不斷的在長大,如停在「小」的地步而不長大,是不正常的,基督徒若不渴慕追求生命,不斷的除舊更新,停在原地踏步,必快速的退步了。 默想 我今外在的表現是否與內在的生命相稱。 回應 求主使我追求生命不斷的長大成熟老練。 尊神為大(撒上二27〜32) (臺北靈糧堂) 一、尊重兒子過於尊重神 (27〜29節) 以利兩子犯罪(食物與淫亂─人的兩大本能),固然是他們不好,但作祭司的以利也有責任,「尊重你的兒子過於尊重我」,人與神的關係決定人與人的關係,以利自己對神不忠,才會溺愛、包容、放縱兒子們犯罪。 保羅責備犯淫亂罪的人,也責備麻木不仁的哥林多教會(林前五2),「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太十37),基督第一,別人第二,自己第三。 二、神的預定要人配合(30〜32節) 神預定以利及其兩子作祭司,但他們不與神配合,使神的預定落空;神願意萬人得救,不願一人沉淪,但萬人不配合,讓神失望;神盼望基督徒渴慕追求生命長大成熟,靠主得勝、享受主賜的不安、喜樂,但基督徒的心不配合,讓神痛心。 在舊約中常看見,神工作似乎常常失敗,如第一個人、第一對夫妻、第一個家庭、第一對兄弟,以及神揀選以色列國的第一任王,為什麼會如此呢?這是奧秘!很難明白!只知道一點原因,因為人不與神配合! 默想 今天我心中是否愛瑪門,惡基督;重瑪門,輕基督﹖ 回應 求主使我學習對你信靠順服,能配合你的預定及安排。 及時悔改(撒上二33〜36) (臺北靈糧堂) 一、神的忍耐(33〜35節) 以利兩子犯罪,神沒有立刻責罰,這是神的忍耐,給他們悔改的機會,神的忍耐有一定的限度,祂的時間到了:「他們二人必一日同死」。 「還是你藐視祂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祂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羅二4),「…不信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可九19)?我們不要藐視祂的忍耐,要及時悔改歸向祂,學習對祂信靠順服。 二、墜落敗壞(36節) 祭司是神設立來服事神的,這是何等神聖的職份,但也是何等危險的職份。若善作祭司,「我要為自己立一個忠心的祭司;他必照我的心意而行。我要為他建立堅固的家;他必永遠行在我的受膏者面前。」(35節);若不善作祭司,「你家所剩下的人都必來叩拜他,求塊銀子,求個餅,說:求你賜我祭司的職份,好叫我得點餅吃」。從高貴的職份墜落敗壞向人討生活,求工作,何等可惜、可怕!馬丁路德說:「人要逃避傳道,好像逃避地獄的火!」「因為善作執事的,自己就得到美好的地步…。」(提前三13)若不善作,職份會壓倒人,工作會拖跨人! 默想 今天是否有甚麼事,神仍在對我忍耐,等候我悔改? 回應 求主憐憫,使我服事的工作能造就我,不壓倒拖跨我。 哈拿之歌(撒上二1~10) (臺北靈糧堂) 導論中我們曾提及「哈拿之歌」,指出它與另一首詩歌――「大衛之歌」(撒下廿二章),將本書的主旨「受膏者」作了一個烘托;也就是說這二首詩歌,一則預言受膏者將要出來,一則總結受膏者即為大衛與他的子孫。說明了《撒母耳記》的寫作目的,就是要談這個「受膏者」的概念。 一、我的心歡喜快樂 首先,哈拿因耶和華應允她生子,而表達出無比的歡欣――「我的心因耶和華快樂;我的角因耶和華高舉。我的口向仇敵張開;我因耶和華的救恩歡欣。」(1節)這樣的歡欣屬於一個母親,她因禱告蒙應許而經歷神的信實豐盛。因此她要來誇讚她的神――「只有耶和華為聖;除他以外沒有可比的,也沒有磐石像我們的神。」(2節)耶和華是無可比擬的,無人、也無神像耶和華,公義、聖潔、有能力、聽禱告。 二、祂使人貧窮也使人富足 接下來,就是她對耶和華本質的宣告,這樣的宣告是因為她對她的神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在這段經文中有一個對照,就是「勇士」與「跌倒的人」、「素來飽足的」與「饑餓的」、「不生育的」與「多有兒女的」,這組對照就是一強一弱,一高一低,雖然其中僅「不生育的生了七個兒子;多有兒女的,反倒衰微」與哈拿有關,但是她要表達的是――「因耶和華是大有智識的神,人的行為被他衡量」;因此,「人不要誇口說驕傲的話,也不要出狂妄的言語」(參3~5節)。凡是高傲的,在神面前站立不住,反倒那謙卑的軟弱者,蒙祂眷顧。這就是面對今天所謂「M型社會」,這並不是神喜悅的社會型態的原因。而神會在一個貧富不均、強弱不平的社會中,「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8節)。 三、祂賜力量給受膏者 至於神如何來均平人類社會,祂會「將力量賜與所立的王,高舉受膏者的角」(10節);祂興起地上的受膏者來替祂行道――「他必保護聖民的腳步,使惡人在黑暗中寂然不動;人都不能靠力量得勝。」(9節)受膏者將要把神公平公義的治理帶到地上,真實的在地上施行神的治理,這是人類受造的目的,也是我們禱告「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真義(參太六10)。 默想 我清楚看主是公平公義的主嗎?我願意成為在地上祂恩膏的對象嗎?我願意在地上將祂的掌權、祂的旨意帶入這個世代嗎?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大衛的子孫,你是終極受膏者,今天你已將轉化世代的恩膏,澆灌在你的教會之中了,我願意你的恩膏臨到我身上,賜我權柄與能力,參與在你轉化這世代的過程中。阿們! 以利和他的兒子(撒上二18~26) (臺北靈糧堂) 現在我們看到另一組對照,就是以利和他的兒子如何被耶和華厭惡,以及撒母耳如何在耶和華面前被喜愛。 一、以利的兩個兒子是惡人 聖經直接說「以利的兩個兒子是惡人」(12節),他們雖然事奉會幕,卻「不認識耶和華」,這是以利的失職。這兩個兒子將會幕的獻祭當作吃飯的工具。 照例,百姓若獻某些祭物,是當作搖祭或舉祭的,原本搖過舉過之後,是歸屬祭司食用的。但是無論是獻者或祭司都知道,這原是獻給耶和華的,不是獻給祭司的。這並不是行禮如儀,乃祭司要為百姓獻祭負責,使百姓所獻的祭真實的在神面前蒙悅納。 然而這二惡祭司卻是「正煮肉的時候……就來……將叉子……一插……都取了去」(13~14節),獻祭的人若說必須先燒脂油在壇上,祭司的僕人就伸手去搶。因此,「這二少年人的罪在耶和華面前甚重了」,經文說「他們藐視耶和華的祭物」,或用另一種方式說――「他們使人厭棄給耶和華獻祭」(17節)。他們完全破壞獻祭的意義,也污穢了祭壇,使百姓不願意就近祭壇。 二、撒母耳伺立在耶和華面前 相對於以利的兩個兒子,小小的撒母耳「還是孩子,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侍立在耶和華面前」(18節),我們幾乎可以看見這幅美麗的圖畫。 他穿著母親每年為他做的小外袍,父母親也在每年上來獻年祭的時候來看他,小小的撒母耳就獨自留在會幕中事奉,出污泥而不染。 哈拿不但生了撒母耳,她繼續蒙福又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誠如詩歌所言――「不生育的,生了七個兒子;多有兒女的,反倒衰微。」(撒上二5) 三、耶和華越發喜愛撒母耳 此時,這個對照越發鮮明了。以利兩個兒子與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苟合,雖然以利自己知道耶和華輕慢不得――「人若得罪耶和華,誰能為他祈求呢?」(25節)然而他的勸說是微弱無力的,他並沒有拿起父親與大祭司的權柄來管教他們,因此這二子仍不聽父親的話。此時,「耶和華想要殺他們」。 相對於此的,「撒母耳漸漸長大,耶和華與人越發喜愛他」(26節)。在以利二子身上,我們看見父親縱容的惡果;也在撒母耳身上,我們看見父母敬虔禱告的功效。雖然我們不鼓勵將那麼小的孩子交付他人之手管教,但他母親的敬虔與禱告仍然成為撒母耳的蔭庇――「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箴十四26)。 默想 我是否敬重我在教會中的服事?我是否敬重我在工作上的職份?我是否知道神正在查看我手所做的一切?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鑒察的主,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幫助我在你面前,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手中的工作都蒙你悅納。阿們! 神人的預言(撒上二27~30) (臺北靈糧堂) 面對以利的問題,神甚且差派一位「神人」,來向以利發出警戒與宣告他與兒子都將遭遇刑罰。神對服事祂的人,有恩典,但也有更高的期許。 一、為何尊重兒子過於神 神人首先詰問以利,神不是特別在他祖先亞倫「在埃及法老家作奴僕的時候」,就揀選他與摩西一同帶領百姓?在西乃立約時,不是特別「揀選人作我的祭司」來事奉會幕,穿著以弗得來為百姓獻祭禱告嗎?又「將以色列人所獻的火祭」都賜給祭司們為產業嗎?但是以利為何縱容他的兒子「踐踏獻在我居所的祭物,將我民以色列所獻美好的祭物肥己?」而以利為何「尊重你的兒子過於尊重我?」(參27~29節)這一連串的詰問,把以利家的問題暴露無疑。二個兒子的罪是以祭物肥己,而以利的罪則是「尊重你的兒子過於尊重我」。 二、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 現在耶和華宣示祂如何看待那些事奉祂的人。神的確曾與亞倫之孫非尼哈立約――「這約要給他和他的後裔,作為永遠當祭司職任的約」(民廿五13);但如今神卻說:「我……決不容你們這樣行」,因為「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30節)非尼哈當日尊重神,因此被神重看;如今以利與兒子們藐視神,他們必被輕視。因此神要廢棄以利家族在聖所的事奉――「我要折斷你的膀臂和你父家的膀臂」,並且以利「必看見我居所的敗落」,「你家中必永遠沒有一個老年人……你家中所生的人都必死在中年」,而以利的二子「何弗尼、非尼哈……必一日同死」,這件事會成為耶和華廢棄以利家的證據(參31~34節)。但是神會為以利家存餘種――「我必不從我壇前滅盡你家中的人;那未滅的必使你眼目乾癟、心中憂傷。」(33節)果然以利二子同一日而死,約櫃被奪,媳婦臨產生子取名「以迦博」,神的榮耀離以色列而去(撒上四19~22)。 三、我要為自己立一個忠心的祭司 並且神要「為自己立一個忠心的祭司」,這個祭司必照神的心意而行,神要為他「建立堅固的家」(35節)。「堅固」與前面的「忠心」同字根,神對忠於祂的人顯出祂的忠誠信實。就歷史而言,這個「忠心的祭司」應該指的就是撒母耳。而以利家到了所羅門時代,他罷黜亞比亞他,另立撒督為祭司(參王上二27,35),就應驗了此處的預言――「你家所剩下的人都必來叩拜……說:求你賜我祭司的職分」(36節)。 默想 我是否尊重主超過尊重人?我向主是否顯出忠誠?我對主而言,是否是可靠的僕人?我的工作與服事是否滿足主的心意?或者我任意而行?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對向你忠心的人,顯出你的忠誠,你為你的僕人建立堅固的家,意味著你堅立他們手中所做的工。幫助我按你的心意而行,並向你忠心,好叫你堅固我手中的工。阿們! 因耶和華快樂(2章1至11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我要學習倚靠你而得喜樂,我要將我的人生前路全交托在你的手裡。 哈拿在心被恩感時美辭泉湧地向神讚美祈禱,她祈禱的第一句話道盡了她的心聲:「我的心因耶和華快樂。」她想到自己原是一個卑微的女子,因著不能生育的緣故,受盡人間的冷嘲熱諷,但她體會神的奇妙慈愛──神願意憐憫她,垂聽她的祈禱。她也經歷了神的奇妙大能,神竟使她蒙恩生子,叫她一洗頹風。為此,她感到人應當在神面前謙卑而活,不應說誇口狂妄的話。她相信萬事均在神的主權手中,事情的結局不一定按人思考的常理發生,卻是依著神的能力和憐憫,為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訝結果。 神有絕對的權能掌管人的生育、生死、升降和人生遭遇,所以她歌頌神榮耀的大能,讚美神對聖民的看顧,相信神以公義審判世界。 當人學會因耶和華快樂歡欣,便叫他有動力實踐真理。當以利加拿和哈拿在示羅感恩還願後便起程回家了,但他們依循對神的承諾,奉獻兒子撒母耳留在神面前服事。這是他們信而順服的表現,他們相信神既顯大能賜他們一個兒子,總不會容讓撒母耳得不到好的培育,他們就是帶著這樣的信心離開,把兒子留在祭司以利那裡受教事奉神。 聖經說:「那孩子在祭司以利面前事奉神。」一名只有約三歲的小孩子懂得甚麼叫事奉嗎?他能幹大事嗎?為何他竟吸引到神的注意呢?明顯地,那是因著他母親的信心祈禱、感恩讚美和還願奉獻。雖然撒母耳年紀還小,但他必定聽過母親向她說過,她是蒙神憐憫、應允祈禱後才出生的事。這樣,他雖然還年幼,但已具備了一顆事奉耶和華的心,所以聖經見證他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華。 主耶穌在地上的母親馬利亞也曾受感,用類似的讚美內容向神感恩祈禱(參路1:46~55),事實上,那些願意用信心順從神、又以喜樂順服尊榮神的人,都可以用那美辭向神歌頌讚美。當神的喜樂充滿我們的心靈時,那感覺便是在地若天了。願你像哈拿一樣,曉得用屬天的眼光看自己的一生,以聖經真理更新個人的價值觀和待人處事的態度,信靠神的看顧保守,做一個「因耶和華快樂」的人。 不認識耶和華 (撒上2章12至26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憐愛人的主,我仰望你,願你賜我智慧去認識你,經驗你的大能,尊榮你的聖名。 祭司以利因不善管教兩個兒子,縱容他們在神的聖所中胡作非為。他們輕蔑當時的祭禮規矩,在百姓完成獻祭和燒脂油奉獻給神之前,便差他們的手下動手搶去祭牲的生肉,造成混亂,百姓自然怨聲載道,卻不見以利管束兒子的行為,於是他們心生不忿,導致他們對於到聖所獻祭敬拜神的事感到灰心。更過分的是,那兩個劣子還變本加厲地跟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茍合,風聲漸漸地傳到以利的耳中,可惜他只是向他們薄責幾句,沒有懲罰他們。雖然他已年紀老邁,但他卻沒有盡上當士師的本分審判他們(參撒上4:18),只是薄責了事,那就等於姑息他們。這樣,百姓必被這等惡事絆倒,靈性陷入危機。耶和華神為此事甚感難過。 聖經描述那兩個劣子「不認識耶和華」,意思並不是說他們不知道有耶和華神的存在,乃指他們並沒有瞭解耶和華是何等聖潔公義的神,他們沒有珍惜在聖所擔任祭司職任的福分,也沒有從先祖亞倫的兒子拿答、亞比戶因獻凡火而被神發怒燒滅一事(參利10:1~2)得到教訓,不單沒有盡祭司職責事奉神,還混亂聖所。因此,神不能再容忍下去,祂要親自審判他們。 今天的經文給我們看到一個強烈的對比,撒母耳的出現正好為聖所的事奉帶來一線曙光。那時撒母耳雖然還只是年幼的孩子,但他卻是十分認真地事奉神。經文記述他在耶和華面前漸漸長大,讓我們見到神關注他的成長,不單只是神越發喜愛他,連人也越發喜愛他。 哈拿信心的敬拜帶來生命的改變,得著神賞賜她一個兒子;她感恩的敬拜和還願也得著神的眷顧賜福,使她再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這事叫我們看到感恩還願不會叫人吃虧,神喜悅人在困苦時尋求祂的面,也喜悅人在蒙恩後信實地還願。 當人願意感恩尊榮神,便經歷神恩更多,也就更認識神了。我們對神的認識,不可只停留在知識上而不去經歷神。若要經歷神,便必須謹守遵行聖經的教訓,以利的兩個兒子僅有表面對神的認識,卻不尊敬神,不行祂的道,結果變成一個不認識神的惡人。請反思你個人的生命,在神看來是算為「認識耶和華」,還是「不認識耶和華」呢? 尊重神的必被看重(2章27至36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你是滿有權能的大能者,願你堅強我的心,過敬畏你的生活。 聖經告訴我們,以利不單是以色列人的祭司(參1:9),也是他們的士師(參4:18),可是他卻沒有認真地管教自己兩個兒子,以致他們行惡淫亂、褻瀆祭司聖職,還引致百姓因著他們的惡行而被絆跌,所以神差派神人(先知的別號)來見以利,責備他沒有尊重神的揀選,縱容兒子踐踏神聖所的祭物,也不管教及懲治他們,那等於尊重兒子過於尊重神。因此,神宣告對以利家的懲罰:1使他的後裔都死在中年;2家裡所剩下的人都會生活潦倒拮据。神又以他的兩個兒子必一日同死作為此報應的證據,神也告訴他要另立一個忠心的祭司,此祭司必照神的心意行事為人。 我們相信神對以利和他的兩個兒子已感到痛心疾首,但祂竟仍然願意差派神人來見以利,預告他的家必遭審判,更仔細地說明懲罰的內容,神顯然是要給予以利悔改的機會,希望他為著「尊重兒子過於尊重神」的罪向神悔改,執行祭司的職責,糾正聖所獻祭的混亂;又執行士師的職責,審判兒子淫亂茍合的罪行;也執行父親的職責,管教及引導兒子向神悔改,尋求赦罪。可惜我們並沒有見到以利有甚麼回應的行動,這實在叫人感到可悲。 「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30)我們應當背誦這句經文,讓它成為我們時刻的提醒。但願我們一方面追求做個尊重神的人,另一方面做個謹慎的人,不要讓自己落在放縱犯罪的試探中。我們既是認識神的人,若還縱欲行惡,就是藐視神了。 如果我們是在教會內擔負聖職的人,更當儆醒而活,因為我們軟弱犯罪時,不單自己會受懲治,更會連累別人被絆倒呢! 聖經說:「還是你藐視祂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祂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羅2:4)所以我們應當謹守個人的行事為人,也為教會內擔負服事神的弟兄姊妹守望代禱,求神彰顯祂的聖潔公義在我們當中,使用我們的生活見證,榮耀祂的聖名。 哈拿的讚美與感恩 (撒上二:1~11)(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哈拿的禱告充滿了感恩與讚美,可以說就是一篇讚美詩,其內容與路加福音中的撒迦利亞頌、馬利亞頌非常相似。從結構上來說,與撒下二十二章大衛的詩彼此呼應,將撒母耳記的神學觀表達得清清楚楚。 如果我們唯讀了第一章,可能會立刻斷言,哈拿求得子是為了除去自己的羞辱;不過哈拿的讚美詩不但顯示出她對神的認識,也看出在她心中,所思想所掛念的,還包含了聖民的得勝和神的榮耀(9、10節)。 哈拿一開口就清楚的表達,她的喜樂乃是從神而來,而非只是生子除去羞辱;她也宣告迦南眾神祇中,無一能與耶和華神相比。人在神的面前也只能謙卑,無一能夠誇口;因為人的貧富榮辱、高升降卑全在乎神。唯有神是審判者,同時也是聖民的保護者;神將賜力量給受膏者,使聖民得勝仇敵。 在哈拿的讚美詩中不斷的宣告神的主權:祂是無與倫比的神,是唯一的敬拜物件;祂使勇士衰敗,卻高舉窮乏貧寒人,使他們坐榮耀座位;生死興衰都在神手中。相信這也是今日基督徒的信仰內容,然而這樣的信仰內容是否正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呢?哈拿如此信仰,她便能夠以神為樂,以神的救恩歡欣,我們是否也是如此呢?不然!今日大部分的基督徒,只是想利用神的賜福得到世界上的享樂,因此汲汲營營的生活中,只有很少部分是關係到永恆,或是與神的百姓有關;如此一來,我們怎麼可能以神為樂呢? 回應:主啊!求禰教導我經營單單以神為樂的生活,看看我的裡面還有什麼對世界的貪戀,求禰開我眼睛,使我真實經歷「禰是唯一」!求禰賜福眾教會都能單單為服事神而活。阿們! 禱讀:撒上二:1~2
1. 哈拿禱告說:我的心因耶和華快樂;我的角因耶和華高舉。我的口向仇敵張開;我因耶和華的救恩歡欣。 2. 只有耶和華為聖;除祂以外沒有可比的,也沒有磐石像我們的神。 不認識神的惡人 (撒上二:12~36)(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另一個家庭在本章出現了,那就是祭司以利的家庭。作者用穿插的手法,刻意的對照撒母耳的父母和以利,同時作為撒母耳登場的伏筆。本段經文反映了兩個事實,一為「家庭教育對兒女的影響」,一為「神眼中的惡人是怎樣的人」。 以利的兩個兒子之所以會成為神眼中的惡人,以利的管教態度可說是「厥功至偉」。因為當以利聽到兒子們不但混亂祭祀,並且犯姦淫之後,只是口頭訓誡,完全沒有照律法的規矩處理,並且容讓他們繼續在事奉中為非作歹;可以想見,以利平日是如何管教兒子的。對照今日的基督徒父母,豈不是與以利相似,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任意放縱、毫不管教,對長輩沒有禮貌,在家中毫無規矩,甚至可以對父母動手動腳,而作父母的頂多只是大聲叱喝,很少認真的糾正其偏差行為。因此,孩子既然不懂得敬畏父母,當然無法學會敬畏神。 在耶和華眼中的惡人,就是不認識神的人。這裡的「認識」指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與神的親密關係。以利的兒子們因為目中無神,所以就任意混亂祭祀,掠奪當獻給神的脂油;甚至仿效迦南宗教,在神的會幕前犯淫亂罪。 以利之子的惡行讓我們反省到「與神的關係」。今日的基督徒都是君尊的祭司,都應該重視「敬拜神」;但是幾乎沒有例外的,主日崇拜的遲到問題是教會的普遍現象,我們真的比以利的兒子更看重敬拜嗎?今日基督徒雖然不多有肉體淫亂的罪,但是愛世界(屬靈姦淫)的問題卻十分嚴重。我們比未信者更「認識」神嗎?在神眼中,未信者與我們之間,誰更像惡人呢? 回應:主啊!求禰賜我智慧,不論現在或將來,知道如何管教兒女,經營主喜悅的家庭;求禰赦免我對禰的輕忽,幫助眾教會都能看重每主日的敬拜。阿們! 禱讀:約十二:25~26 25. 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26. 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