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九章短篇信息 目錄: 憑肉體選出的掃羅(陳則信) 跑在神的前面(八至九章)(王國顯) 撒母耳記上預查(八至十章)(于宏潔) 從撒母耳記上看時機(九章)(劉銳光) 小事忠心(撒上九1〜16) (臺北靈糧堂) 心中得著,外面得著(撒上九17〜27) (臺北靈糧堂) 便雅憫人掃羅(撒上九3~10) (臺北靈糧堂) 掃羅與撒母耳(撒上九15~16) (臺北靈糧堂) 請指示我們當走的路(9章1至14節)
(香港讀經會) 眾人所仰慕的是誰呢?(9章15至27節)
(香港讀經會) 掃羅何人也 (撒上九:1~24)(臺北基督之家) 第九章 憑肉體選出的掃羅(陳則信) 掃羅被立為王,絕不是神命定的旨意,只因以色列人的強求,神才許可為他們立王而已,憑肉體撒種,必從肉體收敗壞,以色列人憑肉體求立王,他們所得到的也是一位屬肉體的君王,結果這君王就帶給他們很大的痛苦和難處,掃羅的歷史就證明這一事實。 這章聖經給我們看見有兩個重點:第一,就是被立之前的掃羅,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第二,就是掃羅如何在神的管理下,被帶到穌弗地撒母耳那裡,被立為王。 受膏之前的掃羅 現在我們先來看第一個重點:就是掃羅被立之前的光景。從天然方面來說,掃羅當時的光景,在以色列人中間,是比較適合作王的。我已經說過,當以色列人求著立王的時候,神還沒有找到一個合他心意的人,但因他們一定要撒母耳給他們立一個王,管理他們像列國一樣。神就只好答應他們,把一個次好的給他們。現在我們將掃羅被立之前的光景稍微看一下。 一、他的家譜:『有一個便雅憫人,名叫基士,是便雅憫人亞斐亞的元孫,比歌拉的曾孫,洗羅的孫子亞別的兒子,是個大能的勇士』(九1)。這裡告訴我們,掃羅的父親叫基士,是一個大能的勇士。『大能的勇士』,可譯為『有魄力英勇的人』(呂譯)。掃羅的父親既是一個有魄力而又英勇的人,我們相信掃羅也一定也有相當的魄力與英勇,因為他繼承了他父親的秉賦。這一點,從他以後作王的表現上可以看的出來。也可能他的魄力和英勇還遠超過他的父親。魄力與英勇,確是作王不可缺少的性格,因為一個猶豫寡斷的人定規是不適於作王的。 二、他的儀錶:『他有一個兒子,名叫掃羅,又壯健,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能比他的,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九2)。一個作王的人,每日要作的事工非常浩繁,責任也格外重大,若沒有健壯的身體,不容易勝任;同時,平日又要接觸各種各樣的人,所以必須要有俊美的儀錶,才能給人好的印象。而掃羅又健壯,又俊美,以色列人中間沒有一個能比他的,這實在是難得的條件,並且他的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所以按人來看,他的豐度的確是適合作王的。 三、作事認真。他父親丟了幾頭驢,曾吩咐他去尋找。『掃羅就走過以法蓮山地,又過沙利沙地,都沒有找著,又過沙琳地,驢也不在那裡;又過便雅憫地,還沒有找著。』(九3~4)。他一地過一地的尋找那幾頭驢,可見他作事一點也不馬虎,非常認真。當他接受了父親的託付,雖然在極小的事上,仍是十分殷勤的去作。他是一個可信託的人。這也是作王必須有的性格。 四、思慮稠密。他作事不是單憑一股勇氣,橫衝直撞,他是有思想的人,並且思想非常稠密:『到了穌弗地,掃羅對跟隨他的僕人,說我們不如回去,恐怕我父親不為驢掛心,反為我們擔憂。』(九5)。他能體會到父親的心,而他父親也確實是為他擔憂了,他所料想的一點都沒有錯。 五、接受建議。他的僕人提議何不去見神人,可以得到指示當走的路?掃羅立刻接受(九6)。能夠接受好的意見,不固執,無成見,這確是作王不可少的一件事。 六、待人有禮,當他僕人提出建議之後,掃羅立刻想到不可受別人的恩惠,也是就問僕人說:『我們若去,有什麼禮物可以送那人呢?』掃羅不輕忽作人的禮貌(九7~10)這也是作王不可少的優點。 七、為人謙卑。他們見到撒母耳,撒母耳對掃羅說:『以色列人所仰望的是誰呢?不是仰慕你和你父的全家嗎?』掃羅立刻回答說:『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憫人麼?我家不是便雅憫支派中至小的家麼?你為何對我說這樣的話呢』(九20~21)?自視為微小,這就是謙卑的表現,而自卑也是升高的條件。 八、態度大方,掃羅見了撒母耳,立刻被接待為貴賓,在請來的客中坐首位,這也許是掃羅初次遇見的一個場面,但掃羅卻坦然而安詳的與撒母耳同席(九22~24),這也是作王應有的態度。 以上所提的幾點,給我們看見,在天然方面,掃羅有被立為王的條件,但我們必須知道,這不過是一個天然人的表現,距離屬靈的警戒還差得很遠。 細讀第九章的記載,就能摸著掃羅是與神沒有發生直接關係的人,當日談不到對神有什麼認識活經歷。他從來沒有尋求神的舉動,連這一次去尋找先見,也是由僕人的提議,並不是出自他內心的感覺。一個人所以不尋求神,就是因為他不認識神,他對神沒有需要,他是憑著自己而活的一個人。 一個人既然不尋求神,就定規沒有禱告和交通的生活,因此得不著屬靈的啟示,不認識自己的軟弱與貧窮;也不會認識神的旨意,為著神榮耀的目的而活。他只能像世人一樣,過著自私自利虛空的生活,簡直不可能為著神的國度而生活工作。 我們從掃羅的生活中,也看不見他有什麼捨己活受苦的經歷,他在屬靈的事上,可說是完全沒有學習的一個人,因此在他身上,就沒有什麼屬靈的分量,也不能帶給別人有什麼屬靈的幫助。除非掃羅得到最大的轉機,不然的話,他最多只能率領深度
百姓爭戰,絕不能把他們帶到神的面前,是他們敬畏神。關於這一點,等一等我們再說。 那麼神為什麼還立他作以色列首任的君王呢?我們只好回頭去看,當初以色列人要求撒母耳立王的時候,曾這樣說:『求你為我們立一個王,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他們要照著世界的樣子立一個王,而不是要神作他們的王。神只好答應他們,而把掃羅賜給他們,作他們的王。他們雖然得著了他們所求的,但神卻使他們心靈軟弱,這是何等嚴肅的一個教訓。 掃羅被選立為王 一、神主宰的安 因為掃羅的父親丟了幾頭驢,他就奉他父親的命令除去尋找,結果被帶到撒母耳那裡,而被選立為以色列的君王。尋找驢原是一件小的事,但這裡卻給我們看見,在小事上也都有神的管理和安排。所以我們不能忽略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即使是最小的事,也不要看輕,很可能其中有主的美意。掃羅因必忽略所丟掉的幾頭驢,殷勤去尋找,因此就被帶進神的命定中,蒙神所膏,成為以色列的君王。摩西因不忽略神的啟示,在建造會幕的事上,每一最小的事物,都是照著耶和華所指示的。因此,得著了神的稱許。所以,我們若在凡事上忠心,主必向我們施恩;我們若在每一件小事上忠心,神必把更大的事託付給我們。 二、因神的預示而知道神的揀選 撒母耳順服神的意思,依從以色列長老們的要求,答應為他們立一個王。但神要他立的王是誰呢?因此神就事先指示他說:『明日這時候,我必使一個人從便雅憫地到你這裡來,你要膏他,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九15)。神也藉著環境的安排,將掃羅帶到撒母耳那裡。撒母耳看見掃羅的時候,耶和華就對他說:『看哪!這人就是我對你所說的,他必治理我的民』(九17)。於是撒母耳就照著神的指示而膏掃羅為王了。 三、神的話傳給掃羅 掃羅被帶到撒母耳那裡,撒母耳知道這就是所要立的王,於是和他開始交通。先是一同坐席,在眾人面前和他廣泛的交談;後則兩人上了房頂,在那裡單獨的交通。那時掃羅還是一個青年人,能有機會與年老而成熟,對神有特別認識和經歷的撒母耳在一起,接受他從主而來的教導和指引,這是何等有福的一件事!可惜掃羅在這樣蒙福的日子中,時間太短了,可惜那一天短短的交談神的話,並沒有深入他的靈中,因此對掃羅屬靈的光景,沒有多少影響。 他們彼此見面的第二天,也就是離別的那一天,清早撒母耳呼叫掃羅起來,二人下到城角。撒母耳請掃羅吩咐僕人先走,僕人就先走了。於是撒母耳單獨對掃羅說:『你且站在這裡,等我將神的話傳給你』。撒母耳必是先從神那裡接受了神的話,然後才能將神的話傳給別人。這裡撒母耳所傳的話,不是自己想出來的話,也不是參考書上面讀出來的話,乃是傳達神的話,也就是直接從神那裡而來的話。神的僕人們,你是否多藉禱告從神那裡接受神的話呢?只有從神那裡領受了神的話,才有價值叫人來聽;若是出於你自己的話,就沒有價值叫人來聽,縱使聽了也不生效。哦!今天像撒母耳那樣傳神的話語的僕人實在太少了! 『你且站在這裡……聽』。這是說到聽話的人該有的態度。『你且站在這裡』。站是恭敬的表示,正如士兵站在長官面前接受訓話一樣。撒母耳過去曾接受以利的帶領,而對神說過:『耶和華啊!請說,僕人敬聽』(三9)。現在他也要掃羅學習站在那裡敬聽神的話。多少虔誠的信徒,他們常是跪在神的面前讀神的話語(聖經),這種向主虔誠和恭敬,是值得我們效法的。雖然有的時候,主也要我們對祂像朋友一樣,坐在祂面前他聽祂的話,甚至彼此傾談有如親朋密友。但無論方式如何,我們對主的心總是存著敬畏和虔誠,那是永遠不可缺少的。神對你說話,這是蒙召的人不可缺少的經歷。凡是蒙主呼召的僕人,必定聽見過神的話。本章給我們看見,不是掃羅有一個雄心要去作以色列的王,乃是神揀選了他要他率領以色列人爭戰。我們必須先有神的呼召,而後才能成為神的僕人;我們必須先聽見了神的話語,然後才能接受差遣,把主的話語傳給人。但願神在祂的教會中,多多興起這樣蒙召的僕人來!阿門。——陳則信《默想撒母耳記上》 跑在神的前面(八至九章)(王國顯) 06跑在神的前面 在第七章的末了,以色列人要給恢復到神的心意裏,實在還有一段的路程。一般的以色列入沒有很準確的向眷神,雖然他們說是歸向神,但他們看見在神和他們中間還是有一個人。另一面,我們看見撒母耳那樣有經歷,也能看透神在他們中間作工的手,所以他把以色列人帶到這樣的光裏,讓他們認識神是『以便以謝』,也就是說他們所依靠的,他們所能得到幫助的,就是這一位神。雖然他裏面的認識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但在恢復神權柄的事上,他仍然是有缺欠的。 艱難的恢復過程 我們看過伯示麥人在石頭上獻祭,現在我們又看到,連撒母耳在獻祭的事上也疏忽了。他在拉瑪這地方築了一個壇,這不是一件美事。我們要留意在示羅的帳幕裏沒有了約櫃,就產生了許多許多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連撒母耳也受了一點的影響,作了些不太準確的事。一本聖經的註解裏有一個註解說,有人推測,示羅的帳幕已經毀掉了。但這個說法沒有根據。尤其是我們看下面幾章大衛逃避掃羅的時候,到了祭司城,我們曉得陳設餅的桌子還在那裏,燈臺還在那裏,在會幕裏所有的服侍還在照常進行着,還是七天換一次陳設餅,所以帳幕沒有被毀,那個推測沒有甚麼根據。所以當約櫃從非利士人送回來的時候,不直接送回會幕裏,那是很不準確的。 這樣的事說明了以色列人的光景,他們歸向神,衹是歸向神的祝福,卻不是歸向神的權柄。我們說連撒母耳在這一點上也模糊,那怎麼能怪以色列人呢?我們不是說要怪誰,因為四百多年士師記的歷史,已經把以色列人帶到一個很散漫的光景,正如現在基督教的光景。現在在基督教裏缺乏的是甚麼呢?仍然是神的權柄,所以我們看到當時的以色列人的光景,也就看到我們的光景。在這樣的光景中,撒母耳也作了不完全的工作。撒母耳在屬靈歷史上的地位是甚麼呢?我們感謝主!如果我們不是釘着一個點上來看問題,而是從整個的歷史全面的來看問題,我們必須承認,撒母耳已經作了他所該作的一份。他把神的百姓帶回神的面前,他為神的旨意預備道路,我們是應該這樣來看。 雖然聖靈沒有隱藏他的缺欠,但從屬靈的歷史來看,我們不能貶低撒母耳,正如看基督教恢復的歷史一樣,不要對引進恢復的弟兄們要求太多。現在我們回頭來看教會歷史,我們明白馬丁路德並沒有作了甚麼大事。若是從神的整個計劃來看,他衹是恢復了一個『因信稱義』的真理。但我們不能從現在的這一個時間來看二、三百年前的事,用現在的要求來要求他們。我們承認馬丁路德帶出來的是不完整,但是我們不能不承認在他那個時候,他能把『因信稱義』的這一個真理重新擺明出來,已經是非常不簡單的事。神在那一個時候的要求,也就是停在那裏,因為在天主教那幾百年,差不多上千年的統治底下,真理完全給埋沒了,衹留下一片黑暗。 人對屬靈的事,都是完全的無知,可以說神的作為是從零開始。在這樣的情形下,你能要求馬丁路德作多少呢?我們不能要求他太多,那時最需要的就是得救的路,沒有得救的路,甚麼都是多餘的。馬丁路德把得救的路打開了,在那個日子,這是一個非常高的事情。那時候的人的頭腦裏,衹有天主教的煉獄。就是信了天主教,死了還是要先到煉獄那裏去。在那裏把你煉煉,煉到純潔了,才能見主的面。所有人的頭腦裏就是煉獄,所以就是像馬丁路德這些人,他們看到了『因信稱義』了,也就停止在那裏。他們以為人稱義以後,若是沒有好好的追求‧結果還是要掉回滅亡裏去。在這樣的環境裏,加爾文能把永遠得救的事實顯明,在那個時候已經是很不簡單了。 這些弟兄能看見神救恩的可靠和永遠,我們對那個時候的加爾文,還要求甚麼?能要求他們進入教會的建造嗎?在那個時候要求他們去追求作得勝者?在他們的歷史時代,這些都還談不上的,因為那時的需要不是這些。同樣的,我們看撒母耳也是這樣,在撒母耳的時候,神用他到那個地步,算是完滿了。當然從神的心意來看,他所作的不算完滿,但在他從神所接受的託付這一點來看,他算是完滿了。我們的神恢復祂旨意的工作是按步就班的。現在我們看到,神權柄的恢復接着顯明出來了,就是撒母耳的職事所要完成的事實要顯出來了。我們若是能看見當時的屬靈光景,就看見為甚麼神要用大衛來恢復祂的權柄。正如今天神也需要許許多多心裏渴慕主的人來恢復祂的權柄。 神結束士師時代 我們就看這個歷史的轉捩點。第八章一開始就說,撒母耳年紀老邁,他不能像平常一樣巡行各地來審判以色列人。在七章的末了,說到他『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在這幾處審判以色列人。隨後回到拉瑪;因為他的家在那裏,也在那裏審判以色列人。』(撒母耳記上第七章十六、十七節)。他不能如常一樣的作這些事,所以他就立他的兒子來代替他去作,他把他的兒子差到別是巴作士師。現在問題就來了。 他兩位兒子到了別是巴,我們看地圖就曉得,平常撒母耳出去的地方都在北面,現在他把他的兒子差到南邊。他兒子到了那邊就不對了,他們不行他的道,就像以利的兒子一樣。撒母耳會不會像以利一樣,年老了就昏迷了?往下面看就知道撒母耳不像以利。既然不像以利,為甚麼叫他兒子作士師?在這裏有一個歷史的關鍵。我們要注意在士師記裏,每一位士師的興起,都是神的工作,連撒母耳的職事也不例外。但是到撒母耳年邁的日子,神沒有再興起士師。我們不能忽略這一點,我們很容易忽略神再沒有興起士師來。為甚麼神沒有再興起士師?如果我們活在那個世代,我們也不會知道。 但我們現在回頭來讀歷史的時候,我們應該看得到,我們不能推說不知道。究竟神為甚麼不再興起士師呢?最簡單的一句話,神要結束士師時代的光景,要結束士師制度。這就聯上撒母耳的職事,他是為神顯明神所揀選的王和帶進神國度的預表。所以神就再沒有興起士師了。在這樣的光景下,撒母耳衹能叫他的兒子去代替他作一些事。這兩位兒子一直跟着他,如果他們一直是這個模樣,我相信撒母耳一定不會差他們去。撒母耳會作這樣安排,因為他們在撒母耳眼前活的時候,他們大概還是規規矩矩的,因為這些事情都是發生在他們到了別是巴以後。 這裏給了我們一個警惕。好的環境,不一定能培養出好的人。好的環境衹能遮蓋人的本相,但不能除掉人的本相。這兩位兒子在撒母耳面前活得很好,衹是我的推測,但也是有根據的。根據在甚麼地方呢?就是他們不在撒母耳面前就發生問題。因為在第十二章,撒母耳在以色列人面前表明清白,撒母耳很明確的毫無隱藏的把他自己擺出來,所以對撒母耳個人來說,他完全按着在主面前所看見的來跟隨,但他的兒子就不行。正因為這樣,神不再用士師的制度的時候就顯明了。 人要搶在神的面前 神要帶進那位表明神的國度,也表明神的權柄的王,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怎麼說呢?我們在以後看見神和大衛所立的約,也看見先知們一再印證大衛家的話,我們就曉得神要作這件事。那時神的時間還沒有到,所以神還沒有作。在神遲延的時候,人等不及了,人出頭了,這是在表面上看見的。我們若看到事情的背後,就看到撒但要人搶先去顯明牠的權柄。或者說,撒但要搶先在神的權柄恢復以前再破壞神的權柄。人墮落以後,撒但成了這世界的王,牠知道神要作甚麼,牠雖然不佩服神能作一切,牠卻知道神要作甚麼,牠總是搶先在神的面前來作神要作的。 我們看到神要得着一座城,撒但搶先在地上來建城。頭一座城是該隱的兒子的那一座城,然後是巴別城。撒但在地上作神所要作的,並且搶先去作,擋住並破壞神要作的。神把律法傳給以色列人,撒但就把偶像先送到以色列人中間。律法的權柄還沒有建立,偶像的霸佔就已經出來了。現在神要為祂的百姓設立國度,撒但又跑出來了。因着撒母耳人老了,他兩位兒子不成材,(撒母耳記上第八章四節)『以色列的長老都聚集,來到拉瑪見撒母耳,』一共來了幾位長老呢?在中文聖經裏看不到,在英文聖經裏就看到了。所有的長老們都聚集到拉瑪,(我們可以在中文聖經旁邊註一下)整個以色列的人,他們有同一個『異象』,同一個想法,他們來對撒母耳說甚麼呢? 『你年紀老邁了,你兒子不行你的道,現在求你為我們立一位王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撒母耳記上第八章五節) 請注意,『現在為我們立一位王』,一位王,這一位王怎麼產生的呢?是眾人有這個需要就提出來了,然後叫撒母耳去執行,去印證。他們有這樣的意圖,乃是因為看見週圍的列國,都是有王來管理。弟兄姊妹們,我們留意這件事,看見週圍的列國都有王,我們也要學他們的樣,我們也要一位王。對別的民族來說是可以的,對以色列這個民族來說,那就不可以。為甚麼?因為在以色列中,管理他們的並不是人。雖然在過去的日子,神興起士師來,但真正管理他們的應該是神的律法,既然是神的律法,那就是神自己。 現在人提出一個要求,『撒母耳你為我們立一位王,好不好?因為在我們現在的光景裏,有一位王是比較好一點。』不管是不是真的好,就算是真的好,但這個意思是出自人。雖然在環境上,好像有這個需要,但是我們回到神的話語裏,我們就看到,人對神的偏離,也不能作為一個理由替神出主意。注意這個,他們不行神的道,這不等於給我們有理由說,我們廢掉原有的安排,來建立一個我們以為對的。任何人的主意或主張,所帶來的結果,就是更加深的偏離神。這是一件要緊的事。看見人的偏離,我們衹能尋求神的扶持,把我們帶回神的權柄底下,而不能用人的旨意去改變脫離神旨意的光景。在主的道上,我們衹能作這樣積極的事,就是回轉到神的話裏去。除了這一點,再沒有一條可以行走的路。 落在神允許的旨意裏 那些人這樣來求立王的時候,撒母耳就不喜歡了。撒母耳不喜歡他們要立一位王治理他們,所以他就禱告神。我們感謝神!這是一個很重的擔子:也是很大的難處,難到一個地步,撒母耳不知道怎麼作才好。但是撒母耳回到神面前禱告了,他禱告了,神就說:『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衹管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自從我領他們出埃及到如今,他們常常離棄我,侍奉別神。現在他們向你所行的,是照他們素來所行的,故此你要依從他們的話。衹是當警戒他們,告訴他們將來那王怎樣管轄他們。』(撒母耳記上第八章七至九節) 神在這裏把話說得很清楚。祂說:『以色列人這樣做,不是厭煩撒母耳,他們是厭煩我,他們從出埃及一直到現在都是如此,就照他們所題出的要求,去答應他們罷!但告訴他們那王將來怎樣怎樣轄制他們。』我們感謝主!這一段話很明確。我們曉得,建立國度是神要作的,這是神的命定。但人要按着他們的意思立王,這不是神要建立國度的道路,他們一直這樣要求,神說好,就答應他們。立王的事本來該是神命定的,但現在就成了神的允許,神就把一個神的允許給了他們。但難處就在這裏,我們讀經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在原則上輕忽。管它是『命定』也好,是『允許』也好,這頭一位王總是神點頭的。神既然點頭,也就是神同意了。若是這樣想,我們以後就會發生難處了。究竟這頭一位王掃羅,他算不算在以色列諸王裏? 那合神心意的王,他自己也軟弱,他的子孫中也有不少人有很嚴重的軟弱,神能容忍他們,為甚麼神不能容忍掃羅?這是在我們以後讀下去的時候,常常會在心裏發生的難處。我們的嘴裏沒有說出來,心裏卻有這個難處。但是在這裏,我們看到了,神已經在這裏給了我們一個答案。頭一位王不是神揀選的,雖然神為他們點出該是那一個人,但卻是出自人意,不是神的意思。另外要留意的,神在這裏,題到這一位王的時候,看第九節,『衹是當警戒他們,告訴他們將來那王怎樣管轄他們。』注意『那王』,『那王』是單數的,不包括其他的王,沒有指着大衛和大衛的子孫,單單是指着這一位他們要求立的王。所以,以後掃羅作的一切事,好的壞的,都在神所點的『那王』的範圍裏。神在這裏隱藏了一個意思,這樣的王衹有一個,他過去了,就再沒有這樣的王。他過去以後,衹有神揀選的,就不再有人揀選的。我們感謝主! 我們就要問,神為甚麼要這樣答應這要求?在下面,撒母耳給他們警戒,讓百姓曉得,給人管轄和給神管轄是不一樣。神的管制是叫人去享用神的豐富,人的管制是要拿去你的勞力所得,你不能完全享用你勞力所得來的,你流汗流血所得的,你要把相當的部份給了王。這是非常明顯的事情,你不要神的管理,好,那就不要好了。讓人來管理你兄你就失去了自由,你就失去了你的豐富,你衹有在勞苦上面再加上勞苦。若是讓神來管理,雖然有神的管理,卻是有神無限的豐富來作供應。那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神要祂的百姓知道,他們衹有揀選神作他們的王,才是真正的祝福。正如有人問為甚麼神要讓人經過舊約的年日,不立刻就叫主耶穌來釘十字架,那不是一下子就解決了嗎?在伊甸園解決了,那就用不着花幾千年讓人受磨難了。我們也常常說,就是經過律法的階段,人的自高自大,還是那樣兇狠,如果沒有經過律法的約束,人就絕對不會要神。 神從來不勉強人,從來就讓人站在一個揀選的地位上。神告訴我們,『你的結果是怎樣,你不揀選我,結果又是怎樣。』從伊甸園的揀選生命樹開始,接上律法的揀選,到現在又接上去要立王的事上,神從來沒有叫人糊裏糊塗的去作一些事。人自己要糊裏糊塗,神不能負這個人的責任,但神倒是非常明確的把揀選的結果擺在人的眼前。百姓聽到了神藉着撒母耳說了話,他們還是一意孤行。他們說:『不,不,不,怎麼說都好,我們一定要一個王,』撒母耳說:『好,你們回家去罷!我來替你們作成這件事。』當我們在這裏看到人要求立王的事,乃是人對神偏離得更遠,所以神必須要照祂的時間,把祂的國度和祂所要的王顯出來。 人以為好的不等於神認為對的 現在看到了第九章和第十章,就是指出人所立的王是怎麼跑出來。神顯然同意他們得這位王,神也不給他們一位糊塗王。神告訴撒母耳,將來有一個人要到你這裏來。這個人名叫掃羅,這個人可以作第一任的王。這個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呢?立王的整個的過程,我們不去管它。從人的角度來看這一個人,他的確是具備條件的。第九章的第三節,『掃羅,又健壯,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位能比他的,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第一節末了,『掃羅的父親,是位大能的勇士』小字是說,或作大財主。從掃羅的背景來看,他實在是具備條件。在人中間來看,他是有勢有財,又有本領,還有外形,這樣的一個人,從那裏去找? 這樣的一個人,你不讓他作王,還讓誰作王?但我們要看到,神讓掃羅作王,乃是要以色列人學一個功課,你不能憑外表來看一個人。一個人在外表雖然是具備條件,但他是作神子民中間的首領,他就不能憑人的所有來站在那個地位。我們看到掃羅是這樣給點出來的時候,我們就明白神為甚麼讓撒母耳去拺選掃羅。掃羅不僅是外表有這些條件,他在做人的一些品格上,還是不太壞的。他很有親情,當他父親叫他出去找驢的時候,找了多天,都沒找到。他就想起,我們那麼多天沒有回家,恐怕父親不掛念驢,而掛念我們了,那還是回去罷!掉了驢就算了罷!省得老人家擔心。在這裏看,他在家裏還是懂得孝順的兒子,這是律法裏帶着應許的誠命,他也作對了。 他的僕人告訴他說,我們已經到了很靠近一位先見的家,我們不如到他那裏去求問一下,好不好?他說我們現在甚麼都沒有,不帶點禮物去看那神人,恐怕不太好罷!從這裏看,他也很會尊重人。所以在人這一方面來看,掃羅的確具備一個作王的條件。但是問題就在這裏,他是人揀選出來的王,雖然有人以為對的條件,他實在並不具備屬靈的條件。你說:『有啊!掃羅也很謙卑的,』『撒母耳打發掃羅的僕人先走,衹留下掃羅。撒母耳告訴他說,神告訴我,神同意你在以色列中作王。』(撒母耳記上第九章廿一節)『掃羅說,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憫人麼?我家不是便雅憫支派中至小的家麼?你為何對我說這樣的話呢?』 在這裏他又是蠻謙卑的。但這些都是外面的事物,甚至到了要立王的那一天,他覺得不好意思,他還躲起來,掃羅好像真的是蠻謙卑的。所以在人看來,他完全具備作王的條件。在人這方面不管你具備多少的條件,如果不是神的揀選,你就不能站在祂所定規要揀選的人的地位上,這一點是沒有辦法的。因為人看人,衹是看到外面,沒有看見裏面。如果我們衹看這兩章裏面的掃羅,我們怎能想像他作王以後所作的荒唐事呢!我們想不到是一回事,但神知道,所以神說:『不是這一個,但在人中間,他是最合適的,但不是我所要的,不是我所揀選的。人若一定要,我就把這個人給他們,這樣就叫他們嚐嚐他們要的王的味道。』 雖然是這樣,神還是給掃羅有一點提示,這是恩典。神不是說:『因為你不是我揀選的,我衹是允許你坐在作王的位置,但是我不負你的責任。』神沒有這樣作,神雖然衹是允許,神還是作祂該作的一份,祂就讓他去經歷神的實在。所以掃羅要離開撒母耳的時候,撒母耳告訴他,你在回家的路上,你要遇見甚麼甚麼事。果然在他回家的路上,就按着撒母耳所說的發生了。這是神給他的一些經歷,叫他知道,神知道一切的事,神也是管理着一切的事,將來你作了王,你卻不能忘記這些經歷。你雖然坐在寶座上面可以發號施令,但你必須知道神的眼睛一直看着你。雖然你坐在寶座上,可以籌劃這個,籌劃那個,你必須知道,管理着一切的乃是神的自己。 神是這樣對待每一位站在神面前的人,不管他是命定的也好,是允許的也好,神從來不虧負那些人。正是因為這樣,以後掃羅的墮落,他就不能有推搪的話了。他不能說我不知道神的性情,我也不知道神是管理一切的神,我更不知道神的心意。他再也沒有推搪的理由了,因為神早就給他去經歷這樣屬靈的事情。他所有的失敗,他衹能說是我自己的愚昧,我衹好去承擔。我常想起主所說將來祂回來審判僕人的比方,那個領一千銀子的到主人那裏,他說:『我很明白你的性情,所以我不敢讓你的銀子虧本,所以我把它埋藏起來了。現在你回來了,我交還給你。』我們留心這主人怎麼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 (馬太福音第廿五章廿六節) 『你就該把錢放在銀行裏,雖然得一點點的利息,你能算是忠心的。你說你知道我的性情,你簡直是忽略我的性情。』主人說這個話,乃是說那僕人所說的不是理由。你既知道我的性情,就知道該怎樣處理,你不能把它埋在地裏。我們看掃羅作王以前的經歷,神向他顯明神是管理一切的神,如果掃羅能維持在這個經歷裏,不強自出頭,他也許不會招來這樣的下場。但他沒有辦法,因為他在人中間太強了,他的特點,顯露了他在人中間的長處。他的特點是甚麼呢!是健壯?俊美?這些都不是他有的特別長處,我相信在以色列人中,還是有健壯,俊美的。 但是有一樣是衹有掃羅有,別人沒有的。那是甚麼呢?他在眾人面前,他是高過眾人一個頭。這當然是他的外形。但聖靈接連二次說了這事,這話裏面就有屬靈的意思。這不光是外面一點點的體形,乃是說這是人中間最出頭的人。他有條件出頭,並不是了不起的事。不錯,在人中間,可以這樣說,但在神的百姓中間,就不能這樣說。神的百姓是在神的管理下,在神的面前,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出頭,甚麼人出頭,甚麼人就招來難處。 生命才是真正作王的條件 我們看到神怎樣顯明掃羅的過程,我們就知道,以後掃羅的失敗,不能把責任推往神那裏。神早早已經說出『那王』,衹有一位王,就是這一位,再不會有第二位王。神已經指明,雖然是這樣,神還是盡了祂該盡的一份,讓這位要作王的人知道,他不能離開神而自己作王。掃羅的經歷,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尤其是我們看見大衛出現以後,很顯然的就叫我們看到,在伊甸園裏的那兩棵樹所表明的兩種光景,或是說兩條道路,就在這兩個人身上很自然的顯出來了。生命樹是藉着接受神的生命,好與基督一同作王。分別善惡樹,乃是自己出頭去作王。 我先提出這點,因為再過幾章,就看到大衛。在那裏我們就看見,聖靈和情慾相爭,情慾和聖靈相爭。生命與肉體相爭,肉體與生命相爭。大衛是生命的表明,掃羅是肉體的表明,我們看到肉體怎麼去逼迫生命,我們也看見在受逼迫的中間,生命就成長,一直成長到作王的生命。大衛坐上寶座,神的國度就是在這樣的道路上來建立的。所以我們看撒母耳記的時候,我們不僅是看歷史,我們也看到神的國度今天在地上怎麼顯現的路。雖然撒母耳記是從前的歷史,神的國度的建立是現在進行中的歷史,整整相隔了幾千年,但是國度顯明的原則,生命作王的原則,完全是一樣的。正因為這樣,我們更求主讓我們在撒母耳記看見神要我們看見的。 撒母耳記上預查(八至十章)(于宏潔) 撒母耳記預查 第8 -10章 撒母耳記上第八章和第七章的結尾中間隔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因為8:1節說到『撒母耳年紀老邁,就立他兒子作以色列的士師。』8:3節,『他的兒子不行他的道,貪圖財利,收受賄賂,屈枉正直。』這件事困惑許多人。為什麼這麼敬虔的人會生出這樣的孩子?甚至更深的困惑:為什麼這麼屬靈的人會安排這麼不屬靈的兒子作士師?有些解經家認為,撒母耳立兒子時,他們並沒有這麼糟糕,而是後來變壞的。有點像掃羅在剛開始時,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好,而且也蒙
神祝福、受人愛戴,可是好景不長,一路走下坡。所以,這是一個可能的解釋。 雖然撒母耳的這兩個孩子非常不好,但是在聖經上沒有看見 神責備撒母耳像責備以利那樣。一方面,因為他們兩人犯的錯和以利的兩個兒子所犯的相比差了很多;另一面,可能是撒母耳已經盡心為他的孩子禱告,盡了父親的本份。孩子不愛 神、不敬畏
神,有時候也超過了父母本身所能作的,所以我們也不能定罪他。 在這三章聖經裡,有幾件事要注意: 第一件事,百姓要求立王 8:5節,『你年紀老邁了,你兒子不行你的道。』百姓就用這個理由要求立王。後來可以看出,他們真正要求立王的原因是他們想要像列國一樣,有一個王治理他們,成為他們的倚靠。8:19-20節『百姓竟不肯聽撒母耳的話,說:不然!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使我們像列國一樣,有王治理我們,統領我們,為我們爭戰。』
神並不反對他們立王,因為在申命記17:14-20節, 神就已經說過,將來你們到那邊去,要立王的話,這個王的條件必須是什麼, 神有一些特別的要求。 神並沒有否定他們立王的這件事,只是在這個時候立王不對,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一、 時候還沒有到—因為合神心意的大衛還沒有出現,而且這件事不是 神發起的,是人發起的。 二、 他們的動機不對—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學外邦人,有王可以倚靠,讓王治理他們,帶他們打仗。這是
神不喜悅的原因。 比方說,如果你的孩子16歲就要結婚,我相信絕大部分的父母都因不放心,而不願意答應。第一,因為時候未到,孩子年紀太輕,而且對象不好。現在交的這個女朋友也還不成熟,並不合適。我們總是希望他將來成熟一點,找到一個更好的對象,能不膚淺幼稚,不貪愛世俗。第二,如果你的兒子的動機是:我成家,就可以出去,不需要再受你們的氣,我就自由了,沒有人管。這樣,沒有一個父母會願意答應,或是放心讓他這麼作。當初 神的百姓要求立王,時間不到,人選不是 神真正想要的,再加上動機也不對,這些原因都造成 神不喜悅。 耶和華 神是王 從出埃及記15:18節,他們讚美 神說:『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可知真正的王應該是 神。撒上10:19節,撒母耳責備他們說:『你們今日卻厭棄了救你們脫離一切災難的 神,說:求你立一個王治理我們。』撒上12:12節,撒母耳又責備他們:『其實耶和華你們的
神是你們的王。』這些經文都指出『耶和華 神是王』。撒上8:7節,是 神親自說的,『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只管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 就像孩子離家不是因為他獨立、成熟了,而是想脫離父母,不想再有任何的管束。在這裡我們要明白一件事: 神允許他們立王,並不代表這件事是出於 神, 神許可並不等於就是 神的旨意,更不代表這件事是 神所喜悅的。這是第一個我們需要學的功課。很多人都有禱告不得答應的經歷。雅各書4:2節『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在禱告不得答應時,我們是不是很謙卑、認真地在主面前尋求過原因?是否認真想過所求的,到底是不是妄求?是不是合乎
神的旨意?到底我的動機是什麼?從百姓立王的事上可以看見,雖然他們求的動機並不對,但 神允許他們。 試驗是不是妄求最基本的方法 到底我所求的,是真正需要的(need),還是盼望有的(want)?真正需要的,是必需品,沒有這個我們吃不飽,穿不暖,沒有辦法生活。盼望有的,常常是我們的慾望,可大可小。有的人已經住很好的房子、開很好的車,還是不滿足;有的人有很好的工作,健康的身體,還是不滿足。我們所求的動機對不對?純不純淨?是不是妄求?或是所求的是不是出於
神?是不是 神所喜悅的?我們禱告不得答應,應該在主的面前好好去面對。當我們的心不責備我們,我們就可以向 神坦然無懼了——凡我們向祂所求的,我們就會從祂那裡得著。 約翰壹書5:14節,『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麼,祂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但是在約翰壹書3:21節也特別提到,『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的心若不責備我們,就可以向 神坦然無懼了。』。我們的坦然無懼在於兩件事: 一、照祂的旨意求。 二、我們的心不責備我們。 當我們的動機純正、不自私,照著神的旨意、為著神家真實的需要禱告時,我們在主面就可以前坦然無懼。接著就說到,『並且我們一切所求的,就從祂得著。』(約壹3:22)從以色列王要求立王的事上,我們要學習,有時候 神勉強的答應,對我們不見得是祝福。 8:10節,神藉撒母耳把立王以後對他們將帶來的傷害—會讓他們失望、為難、逼迫他們,都先講了,但是他們還是說『不然!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撒上8:19) 第二件事,我們要為自己一切所追求,所揀選的,負完全的責任 神藉著撒母耳警告他們,立王以後有許多的問題,而且也提醒他們這件事會讓 神傷心,因為 神才是王。但是他們都聽不進去,他們說『不然!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他們非常堅持己見,就是要他們所盼望得著的。後來歷世歷代許多不合神心意的王出現,的確給他們帶來困擾和傷害。雖然不見得是直接逼迫他們,但是這個王不合神心意時,會帶領
神的百姓偏離正道,換來鄰國的欺壓、 神的管教,或是帶他們去拜假神,得罪 神。我們要為自己所有的追求、揀選負完全的責任。
使用“自由意志”要很小心。其實一個真正屬 神的人,沒有所謂的自由意志,應該甘心樂意、理所當然的屬於 神、揀選 神。今天人所謂的自由意志帶下了許多危機,人因著自己的揀選造成了許多問題和傷害;也給仇敵提供了許多工作的溫床,容讓仇敵「自由地」誘惑、破壞、試探,並帶領我們遠離
神。 第三件事,神是積極的,祂預備夠用的恩典 雖然 神的百姓沒有揀選 神的上好,沒有接受 神的禁止,且不願等候 神所預備合神心意的人出現後再立王,他們還是硬著頸項,堅持已見。百姓們在堅持的錯誤中,
神讓他們自己體會,離開 神所作的揀選帶來的結果是什麼。我們的 神是一位非常積極的 神,祂雖然不喜悅這件事,但是既然許可了, 神還是賜下夠用的恩典幫助他們。立王這件事,
神不是掩面不管、任憑他們死活, 神是儘可能地希望立王這件事的結局是好的。 神為他們所揀選的掃羅出現時,從第十章,看見 神的祝福和恩典: 一、10:1『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掃羅的頭上,與他親嘴,說:這不是耶和華膏你作祂產業的君嗎?』 神在眾人面前印證了掃羅,藉著敬畏
神的撒母耳親自為他膏抺,立他為王。 二、10:9節,『掃羅轉身離別撒母耳,
神就賜他一個新心。』這是 神在他裡面的工作。不光外面膏他,裡面也給他一個新心。 三、10:9節,『當日這一切兆頭都應驗了。』 神對他所說的話, 神藉著撒母耳所給他的應許全都應驗了。整個掃羅被立為王,撒母耳跟他的對話,給他的預言,這些兆頭的應驗,可以發現是一連串所謂的巧合——正好發生什麼事——『你從那裡往前行……必遇見三個往伯特利去拜神的人,一個帶著三隻山羊羔,
一個帶著三個餅,一個帶著一皮袋酒。(10:3)』;『你到了城的時候,必遇見一班先知從丘壇下來。(10:5)』一路上,導演全部都預備好了,都在 神的安排和管理下。這成為掃羅心中一個很大的激勵和印證(Confirmation)——撒母耳所說的都是真的。如果掃羅敬畏
神,他在主面前真的要感動,一生都應該敬畏這位又真又活的 神,因為這麼多應驗,都不是巧合。人看來好像是巧合,但是這麼多擺在一起,當然不是巧合。再加上聖經上明說,不是事後才發生,是
神先安排,然後透過撒母耳告訴他會發生什麼事。 神在掃羅所有的環境裡,好像密集訓練班一樣,要訓練這個新出來的王,讓他能懂得敬畏 神,知道 神是又真又活,是管理我們一切生活大、小事的
神,萬有都在祂的手中。 四、10:10節,『掃羅到了那山,有一班先知遇見他,
神的靈大大感動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說話。』再一次看見不是只給掃羅一個新的心,聖靈在他身上也有非常深的工作,讓他好像被聖靈充滿一樣,受感說話,這是他從來沒有過的經歷。 五、10:24節,『
撒母耳對眾民說:你們看耶和華所揀選的人,眾民中有可比他的嗎?眾民就大聲歡呼說:願王萬歲!』
神揀選掃羅,藉著撒母耳印證,讓大家都知道他是耶和華揀選的。 從這麼多方面可以知道 神是非常積極的 神。雖然百姓們作這件事傷了 神的心,憑已意的堅持,不肯等候 神的時候和 神所揀選的人出現。但是既然發生了,神就像一個父親,積極的為他的孩子們預備好夠用的恩典,為了幫助他們在立王的事上,能真正的走在
神的路上。後來掃羅跌倒、轉變了,並有各種可怕生命的現象,這些都是他自己要在主面前負責的,他沒有在
神的恩典中好好的長進,反而從 神的恩典中墮落了。 第四件事,撒母耳的事奉榜樣 最後,從8-10章裡,我們看撒母耳的事奉。撒母耳在 神面前存著敬畏的心,對 神忠心,在 神百姓面前剛強,該說的話就說,該責備的就責備,他屬靈敏銳,知道
神要作什麼。掃羅來的前一天, 神就對他說話,講到他跟 神同行、親密的關係,他深知道 神的心及 神所要作的事。撒母耳是一個非常透明、老練、屬靈的神僕。我們很盼望神家多有這樣真正屬
神、與 神同行、生命豐富的人,能夠成為我們的祝福。撒母耳是一個過祭壇生活,過奉獻生活的人,是一個禱告的人,是一個充滿
神話語的人。仔細讀聖經,就知道他是可拉的後裔——原本是受咒詛、被審判的族類,可是卻出現了這麼敬虔的後代。這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不管我們曾經多失敗、軟弱,在主面前多麼覺得自己不再可能有盼望,但是當我們真正悔改歸向
神、敬畏 神,仍然從我們裡面可以產生出像撒母耳這樣純淨的生命和真實的影響力。可拉後裔作的詩,在主面前的感恩,為 神家勇敢站住—這些種種寶貴的見證,都非常激勵我們。 使徒行傳13:20節,告訴我們整個士師時代是結束在撒母耳身上。雖然撒母耳立了兩個兒子,但都不行他的道,所以
神不數算。撒母耳不僅轉移時代,他也改變了那個世代,讓以色列全家都歸向 神。希伯來書11:32節,把他歸在信心偉人的行列中。詩篇99:6節和耶利米書15:1節,講到他是聖經上最偉大的禱告榜樣之一。 從撒母耳的身上得到許多激勵,他成為我們的標竿和榜樣。讓我們在主面前像撒母耳一樣,把自己交在 神手中,成為一個藉著常常禱告,能與 神同行,知道
神心意的人。因為我們和 神有親密的關係,所以能影響所處的世代,以及所有我們接觸範圍裡的人,包括配偶、家庭、小組、教會、公司同事…,只要我們接觸到的人,都希望
神得著我們,像得著撒母耳一樣,成為這個世代和周圍人的祝福。 【小組討論】 1.「神允許他們立王,並不代表這件事是出於 神, 神許可並不等於就是 神的旨意,更不代表這件事是 神所喜悅的。」,請從這句話中分享你親身的經歷及我們在作揀選時該有的態度。 2、 你有沒有為禱告沒得答應,向 神認真尋求過原因—到底是不是妄求?是不是合神心意?
真正的動機是什麼? 3、 無庸置疑,現今自由意志的濫用已為人類帶來了許多的危機和破壞。請試舉憑自由意志或堅持已見而行,可能帶來的問題與危害?並提出應對之法。 禱告: 主耶穌,我們感謝祢,藉著這三章的聖經再一次對我們說話。讓我們知道在地上真的要為自己這一生所有遭遇的事,我們所追求,所作任何的決定、揀選,都要加倍的儆醒,因為我們要為所有的決定和追求負完全的責任。因此,主啊,當我們向祢禱告時,如果有什麼不合祢的心意,求祢不要垂聽。主啊,求祢來光照我們,糾正我們,直到我們的禱告是合祢心意,是討祢喜悅的。主啊,祢幫助我們,把撒母耳這種認真、敬虔,討祢喜悅,把祝福帶給周圍的人們,帶給那個世代的這種榮神益人的見證、美好生命的榜樣來激勵我們,讓我們都起來好好愛祢。甚願愛祢的人如日頭出現,光輝烈烈。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從撒母耳記上看時機(九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上九章 掃羅的機會
便雅憫是個小族,特別是經過基比亞輪奸事件後,他們的男丁幾乎全部被殺,更是顯得弱小。然而,在這個弱小的族中,神給其中的掃羅一個特別機會,一躍而成為以色列國的第一任君王。 小事忠心(撒上九1〜16) (臺北靈糧堂) 一、神用平凡的事引導人進入不平凡的事(1〜10節) 神用掃羅的父親命令掃羅去找丟掉的驢,使他遇見了先知撒母耳,受膏被設立作以色列國第一任的王。神常用極平凡的事作引導人的開始,基督徒若不心高氣傲,願謙卑順服,就被引導遇見極不平凡的事,有人用愛心接待客旅,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來十三2)。 二、神的安排(11〜14節) 掃羅找不到驢,就去求問先知,在上坡進城的途中,剛好遇見幾個少女出來打水,她們告訴他。先知正在進城的途中,掃羅及僕人追上去時,先知正迎著他走來,時間空間配合得如此周密,豈是偶然的巧合,乃是神的安排,「並叫我順著神的旨意,歡歡喜喜地到你們那,與你們同得安息。」(羅十五32) 三、有來有往的交通(15〜16節) 掃羅未來的前一日,神對撒母耳的心說話─神對人說話,神說:「我民的哀聲上達於我」─人對神說話。都市專家說:「城市中的單行道是不得已的措施,正常的交通運輸線,是有來有往的雙行道。」神與人彼此不說話,是斷絕的交通,神對人說話,而人卻不對神說話;或人對神說話,神沒有對人說話,都是單向的交通,是不正常的。 默想 我是否心高氣傲,瞧不起那些平凡的人、事、物,而失去了神的引導﹖ 回應 求主使我凡事禱告,也在心中聽見你回答的聲音。 心中得著,外面得著(撒上九17〜27) (臺北靈糧堂) 一、從心中的感動到外面的事實(17〜20節) 神對撒母耳說:「掃羅明日此時將到」,然後掃羅就出現在他眼前。神的運作都是從人心開始,先有心中的感動,後有事實的出現;若只有心中的感動,沒有事實的出現,或事實的出現卻與心中的感動不符合,那這個不是從神來的,乃是仇敵的欺騙,人學神的功課都是從心開始,「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太廿一22)先是心中信是得著,然後外面就必有事實的得著。 二、自卑必升為高(21節) 撒母耳暗示掃羅將作王,但他看見自己的卑微:「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憫人嗎?我家不是便雅憫支派中至小的家嗎?你為何對我說這樣的話呢?」他此時自卑,神就將他升為高,以後他自高,神就將他廢掉,「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太廿三12) 三、逐漸高升(22〜27節) 掃羅先在客人中坐首位,先吃祭肉,神使他一步一步的逐漸高升,直到坐了王位;大衛也是如此,他受膏並未立刻作王,他先作掃羅的待衛,再經過相當長時間的逼迫、逃難、流浪,然後在希伯侖作猶大國的王七年半,之後才作以色列和猶大的王共卅三年,所謂「一步登天」、「一鳴驚人」是世界的樣式,不是神的運作方式。 默想 我應在心中學習,分辨神的感動。 回應 求主使我看見我自己的卑微,或者祂會使我逐漸的高升。 便雅憫人掃羅(撒上九3~10) (臺北靈糧堂) 在妥協中,神容許撒母耳提前為以色列人立王。由前所述,在《申命記》中已記載如何立王(參申十七15~20),顯見神並非不要立王,而是在等候適恰的君王人選。創世記四十九章8~12節已預言掌權者出於猶大支派,因此未來大衛的出現,當是神等候的時機。就像前面所說,掃羅之於大衛,猶如以實瑪利之於以撒,都是出於人意的迫促。 一、掃羅又健壯又俊美 現在我們看見便雅憫人掃羅出現――「一個便雅憫人,名叫基士……他有一個兒子,名叫掃羅」;掃羅被形容為「又健壯、又俊美……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1~2節)他在外觀上顯然合乎百姓的期待。但當我們回顧《士師記》的歷史時,卻可以讀到整個便雅憫族的惡行,甚至導致自己瀕臨滅族(參士十九~廿一章)。 二、掃羅去尋找驢 掃羅初遇撒母耳是他去尋找父親丟了的幾頭驢,他走過以法蓮、便雅憫,都沒有找著。僕人建議他去求問「神人」,在此我們可以看見「先知」、「先見」、「神人」在當時指的是相同的人,他們成為以色列中為百姓求問神指引的一群人。《申命記》中,摩西特別警戒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之後,不可像當地居民一樣以交鬼、占卜等來尋求答案,而設立了先知的系統,成為以色列百姓尋求人生答案的管道,好讓以色列人得以活在神的靈的引導之下(參申十八章)。「神人」是一個一般的說法,而「先知」原意是「替說話的」,是指代替神發言指引的人,「先見」原意是「看見的人」,是先知的一種,是特別可以看見圖像的先知。這裡所謂的神人,當然指的就是撒母耳。 三、撒母耳迎著他們來 此時,撒母耳正要為百姓獻祭。當時撒母耳仍在執行祭司的職任,他替百姓獻祭,並與百姓同食獻祭之物(參《利未記》中平安祭之祭物一部分獻上,一部分食用,用以表明神與人之間的和好)。當掃羅與僕人前往丘壇時,「撒母耳正迎著他們來」(14節)。 默想 我在尋求前面的方向與道路時,是否以正確的管道尋求?當我成為基督徒之後,我應該丟棄以前偶像的崇拜,丟棄算命、占卜,或任何通靈的方式。我要單單來尋求主,我也要請肢體與牧者為我禱告,在聖靈中尋求祂寶貴的心意。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聖潔的主,我也要分別自己為聖,不再沾染各樣通靈的污穢。我相信你對我生命中每一件事,都有美好的引導。雖然不是瞬間解決困境,或照我所想的得到答案,但你會指引我走義路,一步一步脫離困境,也會改變更新我的生命,走在你可喜悅的旨意中。阿們! 掃羅與撒母耳(撒上九15~16) (臺北靈糧堂) 現在是以色列最後一位士師撒母耳要與第一任君王掃羅相遇的時機。這是一個時代交替的時刻,也是移轉權柄的時刻。這對掃羅、撒母耳、全以色列,甚至對神而言,都至為重要的一刻。 一、耶和華已指引撒母耳 在掃羅未到的前一日,耶和華已經指示撒母耳說:「明日這時候,我必使一個人從便雅憫地到你這裡來,你要膏他作我民以色列的君」(16節)。在這裡我們開始看到「膏立」的觀念,當角中的膏油膏在某人身上時,耶和華的靈就開始與他同在。「君」一字並不等同「王」,而是指「被指定」一個職份。學者認為來到第十一章中掃羅才真正被立為「王」。值得注意的是,掃羅被膏的目的是――「救我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因我民的哀聲上達於我,我就眷顧他們。」(16節)一個人被揀選、被膏立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乃是要完成神要成全於眾人的事。 二、這人就是治理我民的君 因此當撒母耳看見掃羅的時候,耶和華就對他說:「看哪,這人就是我對你所說的,他必治理我的民。」(17節)整個膏立是出於神自己,而由撒母耳執行,表明膏立是出自神的膏立。 撒母耳告知掃羅,「所丟的那幾頭驢……已經找著了」;並且對他說:「以色列眾人所仰慕的是誰呢?不是仰慕你和你父的全家嗎?」(20節)這讓掃羅很訝異,正如他自己所回答的:「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憫人嗎?我家不是便雅憫支派中至小的家嗎?」(21節)受膏這件事完全在掃羅意料之外。 三、掃羅與撒母耳同席 於是撒母耳邀請掃羅和他僕人同席吃飯,「使他們在請來的客中坐首位」,並將自己所得的祭肉擺上說:「這是……特意為你存留」(24節)。撒母耳用非常敬重的方式來待掃羅。第二天撒母耳甚至送掃羅上路,在路上,撒母耳對掃羅說:「吩咐僕人先走……等我將神的話傳與你聽」(27節),這就是撒母耳私下膏立掃羅的一刻。每個君王被膏都有三個步驟,包括私下膏立、證實與得著擁戴。下面我們將一一來談。 默想 在我的工作與事奉中,是否有承傳的計畫?我是否尋求主的指引來選擇、造就、授權並交棒? 回應 親愛的主,你設立了權柄結構,當我們順服你時,你膏立我們在我們職場的職份中,也膏立我們在我們的事奉中。幫助我寶貴你的膏立,讓我們在你授與我們的權柄中盡忠。也幫助我們知道如何栽培下面的領袖,可以代代承傳,完成各樣的職份。阿們! 請指示我們當走的路(9章1至14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信實的主,我仰望你,求你指引我走上合你心意的道路,求你按著你的純全引導我。 掃羅出身于富裕家庭,健壯高大,容貌俊美,辦事又盡責。他的父親差派他去尋找丟了的幾頭驢,他便帶著僕人一起去找,甚至越過所居住的便雅憫,往北走到以法蓮地,又往西走到沙利沙地和沙琳地,再折返便雅憫地。雖然仍未找到,但他卻不放棄,還再向北,走到靠近示羅的蘇弗地去尋找,直到囊中的食物都吃盡了。最後,因顧念到父親會為他們擔憂,他才決定回去。 後來他的僕人建議他往城裡去找神人撒母耳,好從神人那裡尋求指示他們當走的路,掃羅還想到要預備禮物,結果將僕人身上僅有的三克銀子(現值一美元)掏出作為禮物。這表明他懂得待人處事的禮貌。 神人,就是有神同在的人的意思。舊約時代,神的靈並不普及地與祂的子民同在,而只是與那些蒙祂選召的領袖同在,如約書亞和士師(參書1:9;士11:29)。因此,人不能直接到神的面前禱求和尋求指引,必須要借著獻祭時所發出的祈禱,請祭司為他們祝福確認,又請神人指引他們當行的路。新約時代,當人願意相信主耶穌的時候,便蒙聖靈內住(參弗1:13),祂也感動我們按神的心意向神祈禱(參羅8:26~27),所以我們理當珍惜神同在的恩典,常常禱告尋求神的指引來行事為人。 今天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應當來到神的面前,求祂指示我們當走的路。我們也可以去找屬靈的長者為我們代禱,聽從他們按著聖經的原則,替我們所作的分析。 無論如何,當我們向神表明,要尋求祂的指示去抉擇當走的路、然後蒙神施恩指示我們的時候,不論那指示是否迎合我們的心思意念,我們都應該遵神的指示去行,那才是合宜的尋求態度。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是否正需要尋求神的引導呢?請你誠心向神祈禱,仰望祂施恩指示你吧! 眾人所仰慕的是誰呢?(9章15至27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你是聖潔公義的主,我願意按你的心意而活,榮耀你的聖名,求你幫助我。 神在掃羅到達的前一天,經已指示撒母耳要接待他,因為神垂聽子民的祈求,為他們選定掃羅作他們的王,藉他救拔子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當撒母耳表示以色列人所仰慕的,正是他和他父的全家時,掃羅謙卑地表明自己只是渺小的人,不配得這樣的稱讚。我們見到這個時候的掃羅,真是一個儀錶、禮貌都出眾的人。 聖經讓我們知道,神在事情發生以先,便已經知道事情的發展和結果,並且曉諭祂的僕人撒母耳去早作準備。因此,撒母耳在掃羅到達以先,便吩咐人把感恩祭的祭肉中上好的那一分存放起來,到掃羅來的時候拿給他吃,還讓他在請來的客人中高坐首座。 我們見到撒母耳謙卑地服事神,他是當時的祭司,又是繼承以利擔當判斷以色列人的士師,更是以色列人眼中「凡所說的話沒有一句不應驗」的先知,他位高權重,深得人尊重景仰。可是他知道以色列人想要立王來治理他們,那豈不是說撒母耳的位置將要被取代? 事實上,人若有私心的話,便不會像撒母耳那樣殷勤、順服地配合神的工作了,撒母耳果然是個敬虔忠心的事奉者,他尊重神將要膏立的掃羅,還在人面前給他光榮。我們應當知道神是掌管萬事的神,人的一切位分都是在祂同意下成就的,我們應當配合祂的計畫來成就祂的工。 雖然神可以施恩揀選任何人、甚至是那些沒有特長的人去服事祂,並成就祂的工作。但我們發現,當神要選召、使用一個人的時候,那人總有某些過人之處是配被神所用的。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的容貌去贏取別人的好感,但我們可以為它添上從心底發出的喜樂;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的身材去贏取別人的接納,但我們可以讓它流露以禮待人的真誠;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的背景去贏取別人的賞識,但我們可以為它貫注勤奮作工的態度。 神願意給予人服事祂的機會,祂也曾呼召過不少人為祂作工,只是所召的人不配而已。但願神賜我們謙卑的心以取代自卑的心,又賜我們頑強的鬥志以取代頑梗的心態,興起我們,又使用我們成就祂的工。 掃羅何人也 (撒上九:1~24)(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這段經文用一大段篇幅來介紹掃羅這個人。 掃羅的父親基士是個大能的勇士,屬於便雅憫支派;便雅憫支派在士師時代,因為基比亞戰役幾乎遭到滅族之禍(士二十),已經成為人數最少的支派,掃羅自稱自己的家族在便雅憫支派中又是人數最少的。所以,表面看來,掃羅的背景並不具備什麼政治資源;不過,神用人的原則,是「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得著榮耀的座位」(撒上二:8)。曆世歷代神重用的僕人,大都是在這個原則之內;因此你我應當互相勉勵:掃羅何人也?順從神者亦若是! 掃羅雖然並不具備作王的政治條件,但卻具備了一些事奉神的優美品格。他聽從父命去尋找驢子,顯出他的順服;尋找驢子的過程鍥而不捨,表現出他的忠心;尋找驢子日久,恐怕父親擔心,是出於他的孝心;能夠尊重僕人的建議,表示他有謙卑的心;去見撒母耳之前,先想到是否帶著禮物,這是他的禮貌。可能也正是因為這些優美的品格,讓神相中了他! 「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一:26~29)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今日得以事奉神,全本乎神的憐憫和恩典,沒有可誇的,也不需要自卑;反而要思想回報主恩,為主贏得萬民作門徒。 回應:主耶穌啊!謝謝禰拯救我、使用我,求禰裝備我,使我多結果子,使更多人得救、成為禰的門徒。阿們! 禱讀:林前一:26~29
26. 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 27.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 28. 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 29. 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