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十二章短篇信息 目錄: 論撒母耳如何忠於他的職分(陳則信) 掃羅給立作王(十一至十二章)(王國顯) 撒母耳記上預查(十一至十三章)(于宏潔) 從撒母耳記上看時機(十二章)(劉銳光) 手潔心清(撒上十二1〜25) (臺北靈糧堂) 我曾虧負過誰(撒上十二1~5) (臺北靈糧堂) 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撒上十二19~25) (臺北靈糧堂) 神就是你們的王(12章1至25節)
(香港讀經會) 撒母耳卸任演說 (撒上十二:1~25)(臺北基督之家) 第十二章 論撒母耳如何忠於他的職分(陳則信) 我們都知道撒母耳一人兼有三個職分,就是先知、祭司和士師。士師乃是治理以色列的要職,君王尚未設立之前,神興起士師負管理神百姓的責任。如今掃羅既被立為君王,士師的職分從此就告一段落,他今後就不用再負管理之責了。至於先知和祭司,卻是一生一世的執事。『先知』,呂譯聖經稱之為『神言人,』意即替神說話者。什麼時候神的話臨到他,他就起來為神說話,這就叫作先知。那是沒有限制的。祭司的工作乃是在身面前的事奉,只要他有生命氣息,他就應當侍立在神面前事奉祂,這也是一生一世的執事,不受年日的限制的。可是士師的職分,因他年紀老邁,早已交給他兒子去執行,然而他兒子不能負荷這屬靈的重任,以色列人也不滿意他兒子代替他,所以才要求立王。如今既立了王,以色列人也滿意神藉撒母耳所立的掃羅王,此時撒母耳就可以把士師的責任完全放下了。 撒母耳的自白(1~5節) 本章開頭的一段話,乃是撒母耳在以色列眾人面前的自白,他既然對於士師的工作告一段落,就在眾人面前有所交代,當他交代的時候,他敢在眾人面前坦然的說:『我從幼年直到今日,都在你們面前行。我在這裡,你們要在耶和華和祂的受膏者面前,給我作見證,我奪過誰的牛,搶過誰的驢,欺負過誰,虐待過誰,從誰手裡受過賄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償還。眾人說,你未曾欺負過誰,虐待過誰,也未曾從誰手裡受過什麼。撒母耳對他們說,你們在我手裡找著什麼,有耶和華和祂的受膏者今日為證。他們說,願祂為證』(十三2~5)。 我們知道,士師的職分,既是治理以色列民,有時要負起審判和判定是非的重任,常有機會受試探犯罪或受賄賂的罪(參看本書七16,八3),但撒母耳在這方面是清白的。所以能于士師工作完畢時,向眾人宣告,他從沒有搶奪,欺負,虐待過誰,也從來沒有受過賄賂。這就給我們看見,他是如何在神面前忠心,在人面前公義了。同時眾人都能在神面前為他作見證,耶和華和祂的受膏者,也在為他作證,證實他在面前的為人,是何等的真實無偽。哦!這樣一位的士師,是何等難得呢? 自摩西及約書亞相繼離世以後,有四百五十年是士師的時代,在這麼長的年日中,神實在興起了不少的士師,但眾士師中如撒母耳清白交代者,能有幾人?可見僕人們在神面前忠心,在人面前公義的,誠不多見。讀新約聖經,我們也能發現,使徒保羅曾有過這樣的宣告:『我們向你們信主的人,是何等聖潔公義,無可指摘,有你們作見證,也有神作見證』(帖前二10)。『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徒二十33~35)。我們知道能說這樣話的使徒,在當時也是少見。時至今日,究有多少神的僕人,能像撒母耳和保羅那樣的廉潔自守呢?貪財不只是普通信徒容易犯的罪,也是神的僕人必須堤防的陷進。 撒母耳繼續忠心于先知和祭司的職分(6~25節) 撒母耳交代了士師的工作之後,他仍然忠於先知和祭司的責任和工作,由第六節至二十五節這段話,就給我們看見,他是如何神面前盡忠,服事以色列民了。他並不因以色列人的棄絕而灰心,雖然當他被棄絕時,心中有一點難過,但是經神撫慰之後,他仍然照著神的吩咐以忠言來警戒他們。 由第六節至十一節,乃述說過去神如何眷顧帶領他們的列祖,並如何拯救他們脫離仇敵的手,叫他們現在可以安然居住。我們很容易忘記神一切的恩惠,所以神常藉先知來提醒我們。如果我們不斷紀念神一切的恩惠,就一面叫我們多有感恩的心,一面也可增加我們現在的信心。所以先知講道,是非常的重要。由十二節至十八節,就一再給我們看見,他們求立王這件事,是何等的錯誤。因為是棄絕了耶和華作他們的王。同時撒母耳又求神打雷降雨,來證實他們求立王這件事,確是犯了重大的罪。當時神立刻聽他禱告,在不是打雷降雨的時節,竟然打雷降下雨來,叫眾人非常害怕。這就給我們看見,他不只有先知的恩賜,傳神的話;也有先知的全能,施行奇事,叫人不得不降服。哦!像撒母這樣忠心的先知,肯不避諱而直言,同時又有恩賜和能力,彰顯神的權能,這是今日教會不可缺少的執事。 因著撒母耳的話語,眾人一面請求撒母耳代禱,一面他們也都說:『我們求立王的事,正是罪上加罪了。』(18節)出乎神的話語,總是帶著光照的能力!光照的結果,就叫人看見了罪,也叫人徹底的認罪。人惟有謙卑認罪,才能得到神的赦免和憐恤。 當以色列人認罪以後,撒母耳立刻用話語勸慰他們(20~25節),一面叫他們不要懼怕,一面叫他們要『敬畏耶和華,誠誠實實的忠心事奉祂。』撒母耳雖是舊約的先知,但他所說事奉的原則,確是歷代信徒所當持守的話語。誠誠實實的忠心事奉主,是無論何人何時,都該具有的存心和態度。 這一段話叫我受感動和激勵的,就是撒母耳說:『至於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以致得罪耶和華。』這是說出他如何忠心與祭司的職分。 撒母耳被立為祭司,他在這一職分上的工作,不是重在替人獻祭。聖經記載他替人獻祭都的事並不多,但聖經記載他為人禱告的事,卻比比皆是。甚至他和摩西被列為舊約兩位最有禱告執事的先知(耶十五1)。代禱是祭司最重要的工作,因我們的大祭司主耶穌,先知也是長遠活著,替我們祈求(來七25)。 撒母耳的一生是出於最黑暗,最艱難的時候,因為神許可約櫃的被擄,以及掃羅王的墮落,都是發生與他那一時代中。同時他又成為結束士師時代,並帶進君王時代的轉移人物。神藉著他應付那麼大的危局,又成就那麼重大的事工,未嘗不是由於專心禱告而依靠神。他實在是一個禱告的人。他一生藉著禱告成功神的旨意,超過他任何的工作。『至於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這是說出他如何看重在神面前的禱告。 神已將以色列人託付給撒母耳,如同將兒女托給父母者一樣。撒母耳之愛護以色列人,誠超過為父母者至愛護兒女。所以他認為如果停止為他們禱告,就不只是虧欠了神的百姓,更是得罪了耶和華。像這樣忠誠又滿了愛心的僕人,實在是今日教會最需要的器皿。 今日許多人都樂意在人面前作先知講道,卻很少人像撒母耳多在神面前作祭司代禱。初期使徒們那樣有能力為主作見證,就是因為他們是以『祈禱傳道為執事。』(徒六4)但願神多興起像撒母耳那樣的僕人來!——陳則信《默想撒母耳記上》 掃羅給立作王(十一至十二章)(王國顯) 08掃羅給立作王 上次我們看到神顯明了掃羅作以色列人的王,雖然掃羅並不是神心意裏所要選立的,並且百姓在這件事上也在心意上得罪了神,但是神仍然記念祂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應許,神仍然憐憫祂的百姓,也就允許他們在那一個時候立王。掃羅給顯明出來以後,神沒有立刻就讓他坐在寶座上,因為神要讓祂的百姓知道,神要作的事情,祂一定負責的。 神不會向祂的百姓說了話就算,祂既然選了掃羅,祂不僅顯示出祂的同意,祂也實在要讓掃羅顯出神在他身上的工作。所以我們看到,一直等到掃羅帶領以色列人對付了亞捫人以後,他才正規的被立為王。掃羅被立為王就是今天晚上我們從十二章裏所要看到的一些事。撒母耳在那時候非常明亮的在眾人面前來表白自己,這一面給我們看見,神為甚麼能用撒母耳。 但是有另一個意思,乃是神要藉着撒母耳一生的見證,來讓那位新立作王的掃羅看見,他該在神面前要怎樣持守。撒母耳的兩位兒子都不大妥當,但撒母耳本身卻沒有因他的兒子而受影響,所以他能在眾人面前非常清白的顯明他的持守。這給我們看見,神為甚麼能用撒母耳,也向我們提出了一些教導。一位真實要給神用的人,他必需是很清白的,在神和人的面前都是一樣。這樣的一點,我想我就不多花時間和弟兄姊妹們交通,因為這樣一點出來,也就很明確,很清楚了。 在歷史中認識神作工的法則 現在要立王了,雖然在那一個時候,神接受了百姓的請求,但這一件事,在神的眼中看來,的確並不是一件神悅納的事。因為在以色列人求立王的事上,犯了很嚴重的錯誤,所以撒母耳在這時候,並沒有因為神允許他們作王,就不向他們指出他們的缺欠。在立王以前,撒母耳說出了一段很嚴肅的話。他從以色列人的整個歷史上一直數算,指出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他們進迦南以後,就是整個士師記的年代,一直到他說話的時候,撒母耳指出,以色列人常常遭遇許多的難處。他也指出發生這些難處的原因,不是因為別的,乃是因為他們偏離了耶和華神。他們離棄了神,神就允許他們週圍的鄰國來轄制他們,神讓他們受一些的壓迫,神收起手來,任憑他們受壓迫。一直等到他們在神面前回轉,有所尋求,神就再伸出手來,對付了以色列的仇敵。 這樣的事情,我們在讀士師記的時候,已經一再的看見了。現在撒母耳很明確的指出這樣的事實,一次過一次,甚麼時候以色列人背棄神,神就藉着外邦人的手來管教他們。一次過一次,甚麼時候以色列人的心思回轉,也許不是整體回轉,衹是少數的人回轉,在神面前有所尋求,神的憐憫向祂的子民也大大的發動,神就伸出手來,拯救他們脫離仇敵的手。 這是以色列進迦南以後的歷史所表達出來的屬靈原則。背棄神的結果,就是神的管教和鞭打。回轉歸向神的結果,就是不住的蒙憐憫,得拯救。在一般的情況來說,到今天這個原則還是很準確的。當然我說是一般的原則,就是說會有一些是例外。甚麼是例外呢?例外的就是神要特別造就一個人,或者神要特別顯明祂的一些作為,不是因為人的愚昧,而是在人的身上要顯明一些很嚴肅的工作。 不領會神的作為的人,就會很簡單的說,神管教那個人了。那可不一定,一般說來,是可以這樣說。但神在一般的情形以外要作特殊的工作,不是因着人的愚昧,乃是因着神更高的旨意,神就讓人遇見難處,約伯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例子,不是約伯犯罪,也不是因為約伯偏離,乃是神要把他提高,脫離他原有的那一層認識。 從留意他個人的持守而轉去注意神自己的榮耀和無限。弟兄姊妹們,我們看到神作工的法則,撒母耳在那時也很明確的向百姓指出神作工的法則。他很清楚的告訴百姓,在神面前蒙記念的路,衹有一條,就是維持自己活在神話語的光中。這是唯一蒙憐憫的路。 以色列人的愚昧 神雖然憐憫他們,但是在他們愚昧的時候,神也很清楚的給他們指出毛病來,所以撒母耳接着也就指出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他從歷史上指出神如何在他們中間作工,同時也藉着那些歷史來指出神在他們中間的準確地位。神為甚麼這樣負他們的責任呢?愚昧的時候就管教,為要叫他們回到正途上。他們活在正途上的時候,神就毫無保留的顯出祂的憐憫和體恤。為甚麼神要這樣作呢?撒母耳透過歷史明明的告訴他們,因為耶和華神一直是你們的王。你們是祂的子民,祂就負起你們的責任來。所以你們求立王這件事是愚昧的事。愚昧在甚麼地方呢? 愚昧的事不是神不要在祂的子民中間立王,他們的愚昧是顯明在兩方面。第一,他們沒有認識耶和華是他們的王,這是他們心意上最大的愚昧。撒母耳從歷史的過程裏,指出神在他們中間是王的事實。但是他們卻沒有幾個人領會這樣的事,他們從來就沒有看見神是他們的王,他們沒有看見摩西給他們的律法乃是王的權柄顯在他們的中間。他們也沒有看見在歷史上神所作的一切事,乃是顯明神在他們中間作工的事實,所以他們學習外邦人要求立王。這一件事是他們最大的愚昧。從輕處來看,乃是他們不認識神是他們的王。 若是從重的這一方面來看,他們是拒絕神作他們的王,所以這事是非常嚴肅的。這是他們在立王的事上所顯出來的頭一個不妥當。另外的一方面,我們明白他們拒絕神作他們的王,我們也許會想到以後的歷史,以後神也選立大卫作王,也應許大衛的子孫永遠作王,這也是說明神也喜歡他們有王,是神以外的人作他們的王。當然這是事實,但是我們看這一點的時候,我們要看得更遠,看得更透。神是他們的王,並不是短暫的事,乃是永遠的事。衹是人怎麼去認識神作他們的王? 神是藉着作王的人來顯明祂作王的事實,所以以後有大衛被選中。我們以前稍微提了,神是要立王,但不是掃羅。神是要顯明王的事實,但不是在那個時候。所以他們第二個不準確,或者說是不妥當的地方,乃是不在神的時間裏來求神作神要作的事。神的時間對跟隨主的人來說,也是一個很嚴肅的事。事情可以是對的,但是時間不對,仍舊是有缺欠的。所以神的時間也是我們學習仰望等候神的人所不能疏忽的。 神在百姓中作王的實際 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神!神是要在祂的百姓中間顯明王,但是我們要看透一點,看遠一點。怎麼去看遠和看透呢?我們曉得神選立大衛作王,並不是等於用大衛來代替神,乃是用大衛作一個預表,來顯明一位真正作王的人,他該怎樣去作的。大衛在神的面前,給神稱為合神心意的人。他合神心意合在甚麼地方?我們一再題過,不是因為他沒有軟弱,以後我們會看到他的事情,在他一生的年日裏,他一直是受着一個原則來管理着,那原則就是根據神的話。 在當時來說,就是根據神的律法。他有軟弱,也有失敗偏離律法的時刻,但甚麼時候他蒙光照,甚麼時候他就回到神的律法的權柄的底下。大衛合神心意,就是在這一個嚴肅的事上面。因為他這樣的活在神的面前,正是顯出神自己在祂的百姓中間作王的事實,這是一面。還有另外一面,神既然用着大衛作一個預表,那就有一個實體。這一個實體乃是指着主耶穌基督永遠作王的事,實體還是神自己作王,並且是永遠作王。 因此我們看到,過一些日子,神就把大衛選召出來。在人仍然活在愚昧裏的時候,神要藉着大衛來向人顯出神所要的王,神所顯明的王是怎樣的一位王。當然他是預表,不能說他的一點一滴都是指着我們的主。大衛有失敗,我們的主沒有失敗。大衛有愚昧,但是我們的主沒有愚昧。大衛預表我們的主,乃是說在整體的事實上,就是在作王這個整體的事實上來表明我們的主。 人不能代替神作王 弟兄姊妹,我們要這樣來領會,我們就看到,撒母耳指出他們立王是拒絕神,為甚麼是拒絕神呢?就是這樣,沒有認識神是王,也不是作神的時間裏來求立王。所以,這些事都是得罪神到很厲害的地步。弟兄姊妹,你們留意第十七節末了的兩句話,『你們求立王的事,是在耶和華面前犯大罪了。』為甚麼是大罪?乃是因為拒絕神的自己,同時也越過神的安排來作他們想要的事。 撒母耳題到這件事的時候,他就指出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實來。請回過頭來看十二節,『你們見亞捫人的王拿轄來攻擊你們,就對我說,我們定要一位王治理我們。其實耶和華你們的神是你們的王,現在你們所求所選的王在這裏。看哪!耶和華已經為你們立王了。你們若敬畏耶和華,侍奉祂,聽從祂的話,不違背祂的命令,你們和治理你們的王,也都順從耶和華你們的神就好了。』 弟兄姊妹,這一段話就指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甚麼問題呢?現在你們已經有了王,但是你們要看見一件事,你們也好,你們的王都好,所有的人都不能越過神的命令。也就是說,雖然你們已經有了一位王,但是這位王不能代替神。這一位王衹能代表神,衹能作神的代理人,極其量也衹能到這個地步。這一位王,絕對不能代替神,更不能越過神。弟兄姊妹們,這個話說得很清楚了,這個話是對着人的愚昧發出來的。 人的這一個愚昧不僅是在當時的以色列人中間顯出來,一直到現在,這一個愚昧還是沒有從人的實際生活裏脫掉。我不說一般的人,我乃是說屬神的人。在屬神的人當中,從前以色列的百姓是如何在這一個愚昧上顯露了自己,現在稱為神名下的人,也常常在這樣的事上顯露了自己。有意的,無意的,常常會拿人來代替神,常會讓人來越過神。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不能讓人越過神的界線 人在神面前的難處,從起初一直到現在,就是這個問題,不肯接受神是絕對的權柄,不接受神是絕對至高的地位,總要拿一些神以外的人、事、物來代替神。有意的,無意的,作出這樣的事。我們看到這樣屬靈的難處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求神憐憫。我們實在看見,神把當日以色列立王的過程這樣的記錄下來,乃是叫我們現在讀屬靈歷史的人,知道如何揀選屬靈的路。 這是神的百姓立王的歷史,也是神的百姓當中頭一次有王的事實。弟兄姊妹,你們看看,聖靈花了多少聖經的篇幅來作了記錄。從第八章一直到十二章,這五章的篇幅就是記載以色列的第一位王,而這一位王又是一個很糟糕的王,沒有活出神的心意的王。嚴格的說,這人是神所沒有承認的王。事實上,神的確沒有承認他。神允許百姓立他為王,但是神自己沒有承認他。我們看歷代志的時候,就看到神沒有給他數算。 我們讀到那些家譜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看到,不管是馬太的家譜也好,路加的家譜也好,根本沒有這一位王的影子。所以說得嚴肅一點,神沒有承認這一位王。既然是這樣糟糕的一位王,神也不承認的,怎麼要用五章的篇幅來記錄這件事呢?很顯然,我們可以看到,神要藉着這一個過程,給屬神的人一個很嚴肅的題醒。真正揀選主的人不能走這樣的路,不能憑自己作甚麼,也不能越過神作甚麼,也不該用自己的意思來逼着神去接受。 這些都是很明顯給我們留意到的,因為整個掃羅的歷史沒有幾點是可以被神數算的。掃羅這一段歷史用幾句話就可以帶過去。以色列人要求立王,神勉強答應了他們,就選出掃羅來,這樣就交代過去了。但是聖靈卻是那樣詳盡的記錄了這一件事,乃是叫我們在其中受很深的光照。作為一位在神面前侍立的人,不是憑他外面的光景是怎樣,而是看他裏面對神的揀選是怎樣。在掃羅的身上,我們從外面來說,他有足夠的條件。但在他裏面,卻是一無是處。掃羅就是這樣的被立為王。 一個嚴肅的勸勉 撒母耳又向百姓說了一些勸勉的話,這些勸勉的話實在太好啦。因為百姓看見立王的事是錯了,所以他們就求撒母耳為他們禱告,好叫神不定他們的罪,免得他們死亡(參十二章十九節)弟兄姊妹們,在這裏我們又看見另一面的事。錯誤的事已經作出來了,不作也已經作了,既然作了,那怎麼辦呢?若是說現在我們不要王啦,這個恐怕也不太妥當,因為雖然是神允許,但是允許了就不能更改。那就讓它錯下去,是不是? 你說神為甚麼不能改變呢?其實神要改變還是可以的,但問題是神的百姓說是知道錯了,其實是並不知道,衹不過是看見當時撒母耳禱告,求神打雷,那件事把他們嚇了一下。但在他們心的深處,他們還是要一位王,所以神也不會隨他們的情緒的改變,而任意的更改神的定規。因為我們的神不是是而又非的神,祂從來沒有說要給他們立王,既然他們說要立王,神就說好,你們要立王,就給你們立王。 雖然是出自神的允許,但還算是神定規的,神不會因着人的情緒而更改。如果不更改的話,那件事就這樣的錯下去,一直錯下去,那怎麼辦?一直帶着一個錯誤在神的面前,那就是一直落在神的定罪底下麼?這的確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感謝神!神是鑒察人心的,特別是對祂的子民。神看事情不像人,人看人就是盯着你作錯了的事,你是作錯了,你就永遠是錯的,這就是人。 但神不是這樣看,你錯了,你實在是錯了,但真能知道錯了,你還是有機會,你還是有路可走,你仍然在神面前有前途,這就是神。因為祂是公義的,祂也是滿有憐憫。更重要的,祂是信實的,祂不能取消祂的揀選,因為神的揀選就是神的應許,神既然在應許裏來作出祂的揀選,祂就守着祂的信實。我們看撒母耳接下去跟以色列人說的話,就是在這一方面發表的。 我們留意十二章二十節,『撒母耳對百姓說,不要懼怕,你們雖然行了這惡,卻不要偏離耶和華,衹要盡心侍奉祂,若偏離耶和華去順從那不能救人的虛神,是無益的,耶和華既喜悅選你們作祂的子民,就必因祂的大名不撇棄你們。』弟兄姊妹,在這些話裏,我們看見神是何等的大,那個大不是說祂的偉大的大,乃是說出祂的度量的大。 我們敬拜我們的神,雖然神是不以有罪為無罪的,祂絕對不會這樣作,但是當人落在罪裏的時候,如果人的心意轉回過來向着神,神在對付人的愚昧的同時,神還是給人打開滿有榮耀前途的道路。神沒有向他封閉,神還是允許他繼續的往前走。但是問題就在這裏,不能偏離耶和華神,要盡心侍奉祂。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你可以作了錯事,但是你的心卻不能錯。心錯了,事情就是作對了,也仍然是錯。你把事情作錯了,若你的心向着神還是對的,神的憐憫仍然讓你有一條對的路。 我就想起好多年前,在追求屬靈成長的過程裏,有一位年長的弟兄所說的話。那話大概是這樣的說:『你若是跌倒,也要跌到神面前去。』弟兄姊妹,這話很有意思,我們承認在我們一生的年日裏,很難保證我們不犯錯誤,沒有大錯,也會有小錯。事實上,大錯我們也不會稀少,但錯了怎麼辦?事情錯了你就不能更改。那怎麼辦? 我們感謝主!錯了就不能挽回,錯了的事也不能挽回,但是錯了的人是可以挽回。所以弟兄姊妹,跌倒也要跌到主那裏去,你不要跌倒跌到主以外去。要是跌到主以外去,那你就完了。但是你要是跌到主那裏去,你還是有前途。因為主沒有向你關閉,祂的憐憫也不讓祂向你關閉祂的道路。我們敬拜讚美我們的主。 準確的活在神面前 撒母耳向以色列人說了這樣安慰的話。立王的事的確是大錯,雖然這一個錯不能挽回,衹是你們這些人還是可以被挽回,所以要留意準確的活在神的面前。盡心的侍奉祂,揀選祂,不偏離神的道路,不偏離祂的心意。這樣過去的失敗就不會影響你今天的追求,過去的愚昧也不影響你今天向着榮耀去奔跑。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我們再留意,撒母耳向以色列的百姓說這一大段話的時候,他除了給他們一些勸慰以外,也實在向他們說了非常嚴肅的警告。我們留意最末了的一節,『你們若仍然作惡,你們和你們的王必定一同滅亡。』當然我們從經驗來看這話,我們就可以瞭解,你們若不跟隨主,主就不賜福給你們,主就停止在你們身上的工作。但是你往深處去留意一下,我們也許就會發生一個心思上的難處。 神如果這樣作的話,祂永遠的旨意就不能成全,因為你們和你們的王都要滅亡。你們的王被除滅了,那是小事。但你們卻是神的百姓,連神的百姓都被除滅了,那神的旨意怎麼能成全?我們不細細思想神的話,就不會發生這個心思上的難處。但要是留意神的心意,我們就真會發生這個難處。神把祂的百姓對付掉了,神的旨意怎麼能完成?你可以說神另外興起人來。如果神這樣作,神的旨意還是沒有成就。 從神所要得的結果來說,也許神能滿足,但在神成全祂的旨意整個過程裏,就不能說是完美的。因為帶出結果的那一批人,不是神起初揀選的那些人,也不是神起初就把應許給他們的那些人。我們感謝神!讀到這個地方就給我們看見,在神的工作裏,有一些實際的情形。是甚麼事情?我用簡單的話來說,弟兄姊妹一定能領會。人的愚昧可以破壞神揀選的恩典,但卻不能破壞神揀選的定規。弟兄姊妹,領會這個話嗎? 你可以破壞神的恩典,叫祂的恩典不能顯出在你的身上,但是你卻不能破壞神的定規。在我們屬靈的歷史裏一直在進行的,就是這麼一件事實。比方說,神揀選以色列人,這個完全是恩典,不是以色列人配得神的揀選,這完全是祂在恩典裏作的工。以色列人愚昧,神把他們交在外邦人的手裏受管教。這就是恩典在以色列人身上好像顯不出來,好像在以色列人中間沒有恩典。 從外表來看是這樣,所以說,那恩典可以被破壞。但是對神的定規呢,就是神揀選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後裔來成就祂的旨意,這個揀選的定規就沒有受影響。經過一陣子的恩典隱藏的年日,神重新又顯明祂的恩典在祂所揀選的人身上。當日在以色列人身上是這樣,今天在神的兒女們身上也是一樣。我們破壞神揀選的恩典,衹是破壞那恩典的顯明,卻不能改變神在恩典裏所作的揀選的定規。 就因為是這樣,我們才能說,我們永遠在神面前有路可走。因為我們的神是帶着無限的憐憫作工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的神是一位充滿憐憫的神。我們敬拜讚美我們的主!在掃羅被立為王這一段歷史裏,我們要是衹看那歷史的本身,就沒有甚麼意思。但是我們透過這一段立王的歷史,看到神向我們所啟示的好幾個屬靈的原則。 這些原則都是非常重要的,貫穿在舊約的歷史裏,也同樣的貫穿在新約的日子裏。因為這不是別的,乃是神自己的顯明,是神的性情的流出。我們感謝神!求主給我們真的從掃羅作王的這一段歷史裏,看見神今天要我們看見的。叫我們能實在的,按着神的心思活在神的面前,等候那一天與基督一同作王。 撒母耳記上預查(十一至十三章)(于宏潔) 撒母耳記預查 第11-13章 十一章,和亞捫人的爭戰 11:1節『亞捫人的王拿轄上來,對著基列雅比安營』,然後恐嚇、威脅他們。在士師記曾經講過,肉體在我們身上有回頭的力量,仇敵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永遠是不肯罷休的。民數記32章記載,在約但河東有兩個半支派:流便、迦得、瑪拿西半個支派,他們看見約但河東基列地是一塊非常肥沃的草原,覺得是牧放牲畜最好的地方,所以他們對摩西說:『我們要在這裡為牲畜壘圈,為婦人孩子造城。……我們不和他們在約但河那邊一帶之地同受產業,因為我們的產業是坐落在約但河東邊這裡。』(民32:16,19)摩西答應了他們。約但河東兩個半支派憑己意揀選,不要 神的上好。這塊地也很好,離 神的應許之地只有一河之隔,尤其對牲畜、對家庭都是一塊非常好的地方,所以他們選擇約但河東,而不要 神為他們揀選的約但河西(預表在基督裡面一切豐盛的祝福)。 他們不要 神的上好,只要 神給的祝福就好了。過約但河屬靈的實際他們沒有興趣,也不在乎 神給的最好是什麼,他們覺得自己挑,自己作決定就好了。然而,從此以後約但河東這兩個半支派一直受亞捫人、摩押人、亞蘭人攪擾,亞述帝國來的時候也先毀滅了他們,他們歷世歷代活在攪擾裡。 士師記十一章,亞捫人跟以色列挑釁,說這塊地是他們的,要還給他們。那個時候 神興起耶弗他這個士師起來跟亞捫人爭戰。從士師記十一章可以看到,這件事已經相隔三百多年,但是亞捫人還是回頭跟他們要這塊地。這特別說到:仇敵或是亞捫人(因為亞捫和摩押是羅得和他兩個女兒所生的)所特別代表的肉體、情慾,常常在我們身上有回頭的力量,逼著我們服在它的轄制底下。 撒上十一章,亞捫人再次上來,逼迫神的百姓,叫他們臣服於他。基列雅比人,就是住在河東的這些人,他們根本沒有力量起來爭戰;他們當初揀選肥沃的土地,為牲畜壘圈,為婦人孩子造城,他們所在乎的是自己的家,是自己的產業,為了舒服,不肯多走一段路,且不肯付代價去得著 神的上好,以至於他們歷世歷代都活在仇敵的轄制下。當仇敵來的時候,他們軟弱到沒有辦法起來對抗,甚至他們對亞捫人說:『你與我們立約,我們就服事你。』軟弱到一個地步,他們妥協,願意降服在仇敵和肉體的轄制下,不再反抗,甘心服事他們。 這是神家荒涼,很令人難過的局面,我們看見神兒女的軟弱無能,看見仇敵的猖狂, 也看見每當神兒女們試著妥協,肉體或是仇敵就得寸進尺,當雅比人願意立約服事他們時,亞捫人並不以此為足。2節,『亞捫人拿轄說:你們若由我剜出你們各人的右眼,以此凌辱以色列人。』最後,他們被逼到一個地步,他們作了一個對的決定——回到身體的保護中,把他們的需要、困難打發人送到以色列的全境去,請神兒女們記念他們的需要與困境。值得我們學習的是:許多時候我們憑己意揀選、不要走主的道路,不喜歡窄路,而選擇寬路、舒適的路,以家庭、事業為重,有一天當落到很多的管教、難處,以及仇敵的攻擊時,我們要作的一件事
— 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一百八十度回轉向
神 (Anytime, we can
make a U-turn to God.),回到主面前,回到教會,回到基督身體的保護裡。雅比人他們回到了神家的保護中。司布真說過:就是爬都要爬回到 神面前;爬都要爬回到神家裡。許多時候我們軟弱、失敗,被仇敵打到遍體鱗傷,求 神提醒我們一定要回到神家來。 在小組裡或個人身上,我們有任何的軟弱、失敗,都不要遠離 神,也不要遠離神家,我們要回到主面前,回到身體的保護裡。任何一個炭火,就算它是最紅、最熱的炭,只要離開一堆炭火,被放到旁邊,早晚會成為最早變黑、變冷、沒有火的一個炭。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比喻,但是卻非常貼切的例子。同樣的,一個再濕、再冷、完全沒有火的一個炭,當它被丟到熊熊烈火中,被帶到那一團熱炭中,它再冷淡,也會恢復起初的愛心,也會讓裡面的火重新點燃起來。這是我們需要認識、學習的。十一章,有個題目可以交通:從亞捫人和基列雅比人這件事上,我們至少列舉三個讀後心得,和組員分享自己最深的感觸和領受。 掃羅早期非常勇敢,帶著使命感,而且 神的靈大大感動他,百姓們答應他的呼召,有三十三萬大軍一同出來把亞捫人打敗了。這件事除掉了神家的羞辱,也除掉了仇敵對神家的破壞,這是一個見證。接下來講到百姓們非常滿意掃羅的表現。撒上11:14-15節『撒母耳對百姓們說:我們要往吉甲去,在那裡立國。眾百姓就到了吉甲那裡,在耶和華面前立掃羅為王,又在耶和華面前獻平安祭。掃羅和以色列眾人大大歡喜。』 立王的提醒和教育 撒母耳藉著立王所挑的地方和所作的事,傳達了兩個很重要的信息,非常有教育性:
他把他們帶到吉甲,他沒有挑選耶路撒冷,或是其他更大、更有名的城。約書亞記5章,講到百姓們在吉甲行割禮 — 輥去肉體。在神家事奉,尤其在神家作領袖,我們一定要注意的事,就是必須先輥去我們的肉體。 屬肉體的特徵 掃羅的致命傷,就是他非常屬肉體,說話、行事,他的動機,差不多都是以自己為中心,是一個很典型屬肉體的人。屬肉體的人另外一個很典型的特徵:就是非常容易受環境的影響,是一個活在外面的人。從後面掃羅的表現可以看見,他是一個隨環境起伏,活在眼見裡的人。
在講以色列亡國歸回史 ─『歸回、重建與復興』的信息曾經說過,重建祭壇就是要恢復我們生活的次序 ─ 讓主居首位。祭壇講到『祂為我死,我為祂活』。『祂為我死』講到基督為我們被殺、救贖的那一面;『我為祂活』是我們受了祂的感動,祂為我們捨命,提醒我們應該把自己奉獻給祂,理所當然地事奉祂。『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5:15)這是講到我們奉獻的這一面。 十二章,撒母耳最終的勸勉和提醒 此章是聖經上記載撒母耳最後一次對百姓們的勸勉,其中又可簡單分為三段: 第一段:12:1-5:撒母耳的見證 2節『我已年老髮白……我從幼年直到今日,都在你們前面行。』3節『我在這裡,你們要在耶和華和祂的受膏者面前,給我作見證。』『我在這裡』,他很幼小時, 神呼叫他,他的態度就是『我在這裡,請說。僕人敬聽。』這是他從小在 神面前的態度。他不僅活在 神面前,他的生活、見證也擺在人面前。他不僅在 神面前卑微、順服、敬畏 神,他在人面前也一樣卑微,一樣經得起眾人看。他能夠說『我在這裡……你們給我作見證:我奪過誰的牛?搶過誰的驢?欺負過誰?虐待過誰?……』他一生都擺在眾人的面前,他自己知道他經得起看,這樣的把握不容易。雖然我們在別人面前可能隱藏的很好,但是如果我們的思想、言行、一舉一動像錄影帶放給人看的話,很多時候我們不僅在家人面前經不起看,在眾人面前更是經不起看。但是撒母耳卻有這樣的勇氣,把他一生擺在人的面前。 第二段:12:6-15:撒母耳的提醒 他從雅各下埃及,從
神興起摩西、亞倫,帶他們出埃及,然後在士師時代 神興起了這麼多的士師來拯救他們,他回顧 神的恩典和大能的作為。這些有兩個重要的目的:
2. 重申敬畏、信從 神的重要。13-15節『耶和華已經為你們立王了。你們若敬畏耶和華、事奉祂,聽從祂的話,不違背祂的命令,你們和治理你們的王,也都順從耶和華你們的 神就好了。倘若不聽從耶和華的話,違背祂的命令,耶和華的手必攻擊你們。』這是給他們很重要的提醒,藉著講述過去 神在他們身上的恩典和作為,提醒他們主才是王。勸告他們雖然立了王,但是不可忽略讓主居首位,要繼續敬畏、事奉 神,以及聽從 神。 撒母耳藉禱告,讓百姓們知道得罪了 神 另外,撒母耳藉著禱告,求
神作一件奇事,讓百姓們真正的知道自己的罪。17節『這不是割麥子的時候嗎?我求告耶和華,他必打雷降雨。』18節『耶和華就在這日打雷降雨。』這個雨還不是一般偶爾來的雨,是在不該有的季節,而且我們絕對相信那天的雷雨是很特別的雷雨,所以『眾民便甚懼怕耶和華和撒母耳』。這件事讓百姓們從心裡知錯,而且動了敬畏的心。百姓們從11:15節『大大歡喜』,變成12:18節『便甚懼怕』,這個懼怕,是因為他們知道得罪了 神,他們應該敬畏 神。 我們再一次看見,撒母耳在地上禱告, 神就在天上配合;他求 神, 神就採取行動。他是一個真正禱告的人,他禱告求
神降雨,是為了讓百姓們看見 — 你們要立王,忘了 神不只是地上的王,更是天地萬有的主宰;你們要了一個掃羅王,雖然你們喜歡他,他長的好,又帶你們打仗得勝,但是你們不要忘了,他畢竟是個人, 神才是王、是地上的王、更是萬有的主。撒母耳禱告求天開,天就開,降下大雷雨,讓百姓知道 神才是真 神。從撒母耳的身上我們看見一個領袖該有的素質。可能你在家裡作父母,父母就是孩子的領袖。你在神家有各樣的服事,執事、小組長、CEO同工,想想,我們怎樣從撒母耳身上得到榜樣來勉勵自己? 第三段:12:16-25:撒母耳的勸勉 撒母耳看見他們害怕就安慰他們『不要懼怕!你們雖然行了這惡,卻不要偏離耶和華,只要盡心事奉他。耶和華既喜悅選你們作祂的子民,就必因祂的大名不撇棄你們。(20,22節)』21節『你們若偏離耶和華去順從那不能救人的虛神,是無益的。』25節『你們若仍然作惡,你們和你們的王必一同滅亡。』這是撒母耳的勸勉。23節『至於我,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以致得罪耶和華,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們。』撒母耳一生事奉裡,在百姓面前最重要的使命——不停止為他們禱告,永遠用 神的話,用善道正路指教他們。這是撒母耳的忠誠,在主面前神聖的使命。 十三章,和非利士人的爭戰 非利士人非常強盛,『有車三萬輛,馬兵六千,步兵像海邊的沙那樣多』,要與以色列人打仗。6-7節,我們看見百姓們的情形: 1.『藏』 『他們危急窘迫,藏在山洞、叢林、石穴、隱密處和坑中。』撒母耳不厭其煩的把他們躲在各個地方都寫出來,但是特別要注意到『藏』,百姓們看見、害怕、窘迫,就藏起來。 2.『逃』:『有些希伯來人過了約但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 3.『戰戰兢兢』:『掃羅還在吉甲,百姓都戰戰兢兢的跟隨他。』 這是一個非常生動地描述;也是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非利士人強到一個地步,有戰車、馬車,步兵多到像海邊的沙; 神家, 神兒女們則抱頭鼠竄,能藏的藏,能逃的逃,逃不了的就戰戰兢兢的跟著掃羅,這是當時的情形。 從十三章可以知道上述的成因。19節『那時以色列全地沒有一個鐵匠,因為非利士人說,恐怕希伯來人制造刀槍。……所以到了爭戰的日子,跟隨掃羅和約拿單的人,沒有一個手裡有刀有槍的,惟獨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有。』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使以色列人沒有辦法去面對強盛的非利士人。不是在戰場上才顯出他們的軟弱和無能,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他們已經先被繳械,而且是全面性的繳械。『銼、鏟、犁、三齒叉、斧子並趕牛錐』,這些都是生產用的、維生用的,並不是爭戰用的。以弗所書六章講到全副軍裝只有一個是真正用來攻擊的
—『聖靈的寶劍,就是 神的道。』也就是主的話。歷史上這場的爭戰是沒有辦法比的,因為神兒女們的失敗不是在戰場上才顯出來,以色列人早就不戰已敗,戰場上不過是暴露出他們真實的情形。 這次的繳械不是少數人,是全面性的,整個神家全地沒有一個鐵匠,『所以到了爭戰的日子,除了掃羅和約拿單,沒有一個手裡有刀有槍的。』這些話讓人揪心難過。為著目前所處的世代,我們也需要有這樣的儆醒。希望神家有更多的鐵匠,能夠帶下強而有力的話語,讓神兒女們手中有槍有刀,在爭戰時,知道如何用主的話去面對仇敵。 掃羅作了糊塗事 他看見百姓離開他散去,他就害怕,他怕人過於怕 神。箴言29:25節『懼怕人的,陷入網羅。』掃羅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他怕人離開他,但是他卻不怕違背 神的命令,得罪 神。然後他又怪撒母耳『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來到』,他把責任推給環境,推給別人
— 他說『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我就勉強獻上燔祭。』掃羅犯了非常嚴重的錯。但是撒母耳仍然責備他說 ─『你作了糊塗事。』沒有遵照 神的命令,實在是糊塗。接著說:『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為你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你的。』(撒上13:14) 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希望我們從這些故事裡得到深刻的教訓,我們平常的生活,我們內在生命真正的情形都要很儆醒,如果不儆醒,沒有預備刀槍,在碰到仇敵時,我們一定在仇敵面前站不住。同樣的,從掃羅的身上,我們看見,一個人內在生命如果不是真心尊主為大,願意順服 神,在碰到事情時,很容易就有害怕、擔心、顧忌、找藉口,讓他違背 神的命令,作出糊塗的事情,使得 神在他身上原本好的祝福,或是神聖的託付不能被實現出來。 【小組討論】 1、在十一章,亞捫人和基列雅比人的這件事上,我們至少列舉三個讀後心得,和組員分享你最深的感觸。(例如,1) 要很儆醒肉體/仇敵在我們身上有回頭的力量, 2)如何得著 神的上好,3)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一百八十度回轉向
神,……) 2、從撒母耳身上找出三個作領袖該有的品質,可以成為你在各種服事(家長、小組同工、長執)中的榜樣和激勵。 3、在掃羅的時代,神兒女在平常就已被全面性的繳械,以致於在爭戰的日子,他們無力抗拒非利士人。請從這個記載中分享,我們平日有穩定的靈修生活的重要性及其實行之路
─ 請至少先集中在如何能推動小組有全面又穩定的靈修生活。 禱告: 主耶穌,我們把這段的聖經交在祢的手中。雖然內容很多,但是求祢幫助我們能夠得到其中最寶貴的話語,是祢要我們遵行的。主啊,祝福我們每一個小組的交通。這些好像是三千年前的故事,但是其中的每一個人物,今天都在我們周圍,也都在我們的身上。主啊,讓我們明白祢工作的法則,祢怎樣在他們身上工作,也讓我們能夠敬畏祢,知道要在祢面前成為一個對的人。主,祝福祢的教會,讓我們都在祢面前剛強,不再藏、逃、或是戰兢害怕,而是我們能靠著祢剛強有力,而且得勝有餘。謝謝祢,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從撒母耳記上看時機(十二章)(劉銳光) 撒母記上十二章 善用一生 轉瞬之間,撒母耳已年老發白,很快就要淡出以色列人的歷史舞臺,這是他的告別贈言。從他臨別贈言裡,我們看見他把握了時機,善用了他的一生。 二. 臨別忠告
(v.6-18) 三. 為民禱告
(v.19-25) 手潔心清(撒上十二1〜25) (臺北靈糧堂) 一、撒母耳自白(1〜5節) 撒母耳年老,向以色列人自白,他從年幼直到今日,他未曾貪心取利、濫用權柄、貪贓受賄,以色列百姓承認他的公正清白;這樣的自白,使徒保羅也曾有過,「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徒廿33〜35) 二、述說歷史教訓(6〜15節) 撒母耳向以色列百姓述說以色列人的歷史,要他們以古鑒今,接受歷史的教訓,從出埃及記的摩西、亞倫,說到士師時代他自己,結論是要信靠順服神,就能脫離敵人的手;認罪悔改,神使他們安然居住,「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鑒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林前十11) 三、有天上的印證(12〜18節) 撒母耳是神設立的領袖,再次責備百姓求立王的事,是在神面前犯了大罪,他求神打雷降雨,神就在這日打雷降雨,使眾民懼怕神和撒母耳,神設立的人,神甚至從天上印證他的職份及權柄。 四、只要信、不要怕(19〜25節) 百姓知罪、認罪,撒母耳鼓勵他們不要懼怕,當誠誠實實地盡心事奉祂,神必不撇棄他們,同時也警告「你們若仍然作惡,你們和你們的王必一同滅亡」(25節)。 默想 社會有許多人是「史盲」,我在教會中是否是屬靈的「史盲」﹖ 回應 雖然我常犯罪跌倒,求主使我向你認罪、悔改、只信,不怕。 我曾虧負過誰(撒上十二1~5) (臺北靈糧堂) 現在是撒母耳卸任的時刻了,這段經文可說是撒母耳的離職演說,是他一生服事的回顧,堪稱服事者的典範。 一、我已年老發白 在吉甲立掃羅為王之後,撒母耳對百姓說:「你們向我所求的,我已應允了,為你們立了一個王;現在有這王在你們前面行。」(1~2節)這是一個世代交替的時刻,撒母耳要交棒給掃羅,士師時代即將結束,以色列開始進入王國時代。撒母耳竭其一生之力,把以色列人帶回到耶和華面前,不再祭拜偶像,並且由支派聯盟的鬆散狀態,帶入以「以色列全家」為概念的一個主體國家之中(撒上七2)。現在他說「我已年老發白……我從幼年直到今日都在你們前面行。」(2節)這是何等的見證,從幼年到發白,撒母耳的一生都敞開在以色列人面前,毫無隱藏。 二、你們給我作見證 現在撒母耳要百姓為他作見證,他問他們說:「我奪過誰的牛,搶過誰的驢,欺負過誰,虐待過誰,從誰手裡受過賄賂因而眼瞎呢?」(3節)這實在是一個領袖最好的評判。一個領袖必須作正確的決定與判決,因此他必須清廉,以致不會屈枉正直,不會有害無辜,可以為孤兒寡婦伸冤,並可以神的公平與公義來審判百姓,不會過奢靡的生活。事實上,撒母耳已活出申命記十七章中對君王的要求(參第十六日,p.48)。此處撒母耳要百姓指證,「若有,我必償還」;眾人回答說:「你未曾欺負我們,虐待我們,也未曾從誰手裡受過甚麼。」(3~4節)撒母耳不但清廉,而且未曾藉勢欺壓百姓。撒母耳的一生是見證,百姓也為他作見證,證實他是一個合神心意的領袖。 三、願耶和華為證 現在撒母耳要請神為他作見證,撒母耳說――「有耶和華……今日為證」,在這裡我們看見撒母耳的裡外一致,百姓看的是表現,但是耶和華是鑒察人心的。撒母耳的一生不但可以向百姓交帳,向他的職份交帳,並且可以在神的面前交帳。撒母耳不但請神為他作見證,也請下一任的領袖――「祂的受膏者今日為證」(5節),撒母耳要在交棒時,讓下一任的領袖掃羅為他作見證,他的事奉沒有瑕疵,是在國家最佳狀態中交給掃羅的。 默想 我是否敬重我的職務,無論是家庭中的角色,事奉中的角色,職場中的角色?我是否忠於這個角色,按著主的心意來完成這角色的要求,可以向人、向主交帳,並且在最佳狀態之中交付給下一代?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是我的主,讓我一生服事你,從年幼到發白,讓我忠心服事你,也服事這個世代。我只有一生,而這個世代有這個世代的使命,我們若不守住,如何向下一個世代交帳?在見你面時,又如何向你交帳。幫助我成為忠心良善的僕人,在交帳時可以享受主人的快樂。阿們! 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撒上十二19~25) (臺北靈糧堂) 撒母耳在對自己的一生做了交待之後,開始交待國家的事,特別針對立王一事,撒母耳再次做出說明。 一、耶和華是你們的王 撒母耳帶領百姓回顧歷史――「從前立摩西、亞倫,又領你們列祖出埃及地的是耶和華」(6節);從出埃及時代,耶和華就親自以祂的靈來膏立摩西、亞倫作領袖。到了迦南地,當百姓「忘記耶和華――他們的神」時,他就把他們交付在夏瑣、非利士、摩押等敵人的手裡;當他們回轉呼求耶和華,並願意丟棄巴力和亞斯她錄,願意單單事奉耶和華時,耶和華就差遣眾士師救他們脫離四圍仇敵的手,得以安然居住。但是現在他們因為亞捫王拿轄來攻擊,就要求要一個王,「其實耶和華――你們的神是你們的王」(12節);因此百姓要求立王,其實是對神是王一事的漠視,不信任,甚至藐視。 二、你們求立王在耶和華面前是犯大罪了 如今耶和華已經為他們立了一個王,但是他們和他們的王與耶和華之間,應該有什麼樣的關係呢?「你們若敬畏耶和華,事奉他,聽從他的話,不違背他的命令,你們和治理你們的王也都順從耶和華――你們的神就好了。」(14節)雖然立王,但是百姓與王都還是在神的掌權之中,這才是蒙福的關鍵。 現在為了要他們知道他說的一切都是真的,他要求告耶和華,在「割麥子的時候……打雷降雨」,降雨在這個季節是異常的,但目的是「使你們又知道……你們求立王的事是在耶和華面前犯大罪了。」(17~18節)果然耶和華就在這日打雷降雨,眾民甚為懼怕,請求撒母耳為他們禱告。 三、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 撒母耳安慰百姓不要懼怕,勉勵他們「不要偏離耶和華,只要盡心事奉他」(20節),因為「耶和華既喜悅選你們作他的子民,就必因他的大名不撇棄你們」(22節)。同時撒母耳說:「至於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以致得罪耶和華。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們。」(23節)但是如果百姓仍然作惡,「你們和你們的王必一同滅亡」(25節)。這是一代領袖向下一代領袖與百姓的勉勵與交待,猶如摩西在《申命記》三申五令一樣,深怕下一代走錯路,在道中滅亡。撒母耳在卸任後的不停止禱告,則成為所有領袖的榜樣,我們的服事是一生的服事,直到見主面,斷不停止為下一代禱告守望。 默想 我是否真的認識我的主,以祂為我生命的主,凡事尋求祂的旨意,還是只是遇到困難時才呼求祂?如果我是領袖,我對我所帶領的人,是盡心引導他們,還是任憑他們?是把他們帶入禱告,還是只是用他們?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世世代代的主,幫助我們不僅在我們這個世代奔跑,同時也以禱告服事下一個世代,直到下一代能真正進入主的心意。阿們! 神就是你們的王(12章1至25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願你在我的生命中作王,願你管治我,叫我跟隨你的心意,行討你喜悅的事。 撒母耳在膏立掃羅為王后,便對以色列人重申他們列祖在埃及受苦時的片段,當以色列人呼求神,神便施恩差遣摩西、亞倫領他們出埃及、到迦南地。當他們忘記神而受四圍的外族人攻擊時,就呼求神、並向祂認罪,神便差遣士師拯救他們。由這些歷史事實可見,只要以色列人肯行神的道並倚靠祂,神必救拔他們脫離仇敵的手,可是他們如今因懼怕外敵而要求一個王治理他們,忘記了神就是他們的王,這是犯了重視人的領導而輕忽神的領導的大罪。由於當時是以色列地的旱季,撒母耳便祈禱求神打雷降雨來印證他們犯罪的事。 當以色列人因知罪而懼怕以後,撒母耳才安撫他們,表明只要他們不偏離耶和華神,盡心事奉祂,祂必不撇棄他們。撒母耳也應允會繼續為他們禱告神,並教導他們行走正路。 人常會犯罪得罪神,而且經常重蹈覆轍。這種忘恩負義的舉動,多由於輕忽禱告讀經和通道行道,又不讓神在我們的生命中掌王權引致!當人在苦難中受管教時,便應趕緊回轉歸正,向神認罪悔改,尊祂為王,順服祂的教導,重投祂的懷抱,如此必蒙祂施恩拯救脫離困境。有時我們走錯了路而無法回頭,就像以色列人明白立王一事是得罪神,卻又繼續選立掃羅為王一樣,但神也會憐憫我們的,祂必施恩為我們開路,只要我們誠心實意跟隨祂,尊祂為聖。 撒母耳盡心事奉神,又盡力服侍人,他的工作是問心無愧的。然而,因著兩名兒子不行他的道,以色列人便對他失去信心,所以要求立王,因為期望有一位比約珥和亞比亞更好的人帶領他們脫離列強的手。 人始終渴望見到有屬靈榜樣的領袖能帶領他們跟隨主。倘若最初以色列人表明,只是希望撒母耳能夠預備有屬靈素質的接班人,而不堅持要立王,相信這樣的訴求不會叫神和撒母耳感到不悅。當你要對人表達訴求時,你通常是以甚麼態度和言詞去表達的呢? 撒母耳卸任演說 (撒上十二:1~25)(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撒母耳借著在吉甲立王的時機,也順帶卸下承擔了幾十年的士師責任。他要求以色列民在神和新王的面前作證,證實他在擔任士師期間並沒有作什麼違背良心的事。「起誓」在世風日下的今日已經沒有什麼意義,許多政治人物一面在廟宇前面斬雞頭以示清白,暗地裡仍然從事不法勾當。不過,對撒母耳和以色列人而言,卻是非常嚴肅的事,是不能造次、不能胡言亂語的。因此,撒母耳的這番告白就足以令我們肅然起敬了。親愛的弟兄姊妹,如今我們在教會中、在事奉的崗位上,是否能夠手按胸口,請神來證實自己的忠心誠實、毫無虧欠呢? 其實,撒母耳榜樣之可貴,不僅因為他無虧良心的事奉,也因為他委身、長期的忠誠服事主,帶出事奉的果效;反觀今日教會事奉,常常是後繼無力、後繼無人,正是因為基督徒無法長期的、忠心的在崗位上事奉,因而造成了事奉經驗無法傳承、事奉果效無法持續,以致教會發展在原地踏步、或兜圈子。 接著,撒母耳透過神的見證,證實以色列民要求立王是得罪神的大罪。然而,他鼓勵百姓雖然行這惡,卻不要偏離神,要忠心、盡心事奉神,神就必因他的大名眷顧祂的百姓。更可貴的是,撒母耳雖然卸任,但仍保證:「至於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以致得罪耶和華。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們。」求主將這樣忠心到底的基督徒多多的賜給教會! 回應:主耶穌啊!求禰幫助我忠心服事禰直到發白、直到在天家見禰的面。求禰在今日教會中多多興起像撒母耳一樣忠心到底的弟兄姊妹。阿們! 禱讀:撒上十二:23~24
23. 至於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以致得罪耶和華。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們。 24. 只要你們敬畏耶和華,誠誠實實地盡心事奉祂,想念祂向你們所行的事何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