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第十三章短篇信息 目錄: 掃羅在試驗中失敗(陳則信) 肉體作王的掃羅(十三章)(王國顯) 撒母耳記上預查(十一至十三章)(于宏潔) 從撒母耳記上看時機(十三章)(劉銳光) 權力使人腐化(撒上十三1〜23) (臺北靈糧堂) 耶和華尋找合神心意的人(撒上十三8~15) (臺北靈糧堂) 以色列人沒有刀槍(撒上十三19~23) (臺北靈糧堂) 你作了糊塗事了(13章1至18節)
(香港讀經會) 掃羅越權 (撒上十三:1~22)(臺北基督之家) 第十三章 掃羅在試驗中失敗(陳則信) 掃羅雖然被揀選為王,也有膏油在他身上,雖然他各方面的表現也很不錯,雖有作王至才能和風度,同時又有爭戰得勝的經驗,堪負一個領導艱巨的責任,但是還差一件,就是尚未經過試驗。因此是否能接受神的託付,確是一個大問題。第十三這章的記載給我們看見,那不過是初次被神試驗一下,可惜他經不起考驗而失敗了!這給凡蒙召被選的人,確是一個重大的教訓與鑒戒! 失去神的引導陷入多方危難中(1~7節) 從第八章起,掃羅所走的道路,都是非常清楚的。先是神藉環境逼他到撒母耳那裡,繼則撒母耳給他非常清楚的教導,且以聖膏油膏他。他被膏以後,就有多次被聖靈感動的經歷(十10,十一6)。他既有聖靈的感動,很自然的就隨著聖靈的感動而說話而行事了;因此,他從被膏為王到登基作王,都是一路平順的。 但是到了十三章開頭一段記載,掃羅的光景就逐漸改變,而每況愈下了。那是黑暗籠罩在他的周圍,從下列幾點的事實,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第一,他作王的年日,雖已有兩年之久,而跟隨他者只有三千人,這數目是微不足道的。第二,他兒子約拿單出擊非利士人的時候,他自己的軍隊顯然是毫無系統及準備。第三,敵人的軍力非常強大,擁有戰車三萬輛,馬兵六千,步兵則多如海邊的沙。第四,以色列人全無鬥志,見情勢危急,便畏而躲藏,且是戰戰兢兢的在那裡跟隨掃羅。 掃羅在最危急和最黑暗的日子中,叫他更覺得可怕的一件事,乃是過去會感動他,使他有勇敢的神的靈,此時竟然隱藏了。有屬靈經歷的人都知道,若失去了聖靈的引導,光照和感動,那是最令人困惑的日子。為什麼神的靈此時不來感動他呢?不要以為他犯了什麼罪,神才任憑他經過黑暗的山谷,要知道其中最大的原因,乃是神特意要藉此試驗他。 希西家王的經歷,正是掃羅王被試驗的一個例證。我們知道希西家作王的時候,正是猶大國內憂外患最嚴重的時候,但他卻凡事尋求神,專心依靠神,所以神就與他同在,解決了他內部一切的困難,使他大大勝過了兇惡的仇敵。雖然『希西家所行的事,盡都亨通,惟有一件事,就是巴比倫王差遣使者來見希西家,訪問國中所現的奇事,這件事神離開他,要試驗他,好知道他心內如何』(代下卅二30~31)。神如何暫時離開希西家,為要試驗希西家,神也如何暫時離開掃羅,為要試驗掃羅。 保羅說:『神既然驗中了我們,把福音託付我們』(帖前二4)。這裡很清楚給我們看見,神將一個工作託付給人,必得先經過神的試驗,等到神驗中了以後,才將責任託付給他。掃羅當時雖被立為王了,但神還沒有把以色列人的責任託付給他。他的被立,不過是臨時性質,而不是長期託付。掃羅因經不起試驗,考驗一來,就顯為不可靠了。 掃羅在試驗中失敗(8~12節) 掃羅處境雖然危急,但神藉著撒母耳早已有了慎密的安排,就是要掃羅在吉甲等候七天,等到撒母耳來了,撒母耳要先獻祭,然後才打發掃羅出去爭戰。這安排是要神的子民等候仰望,更緊要的,乃是要試驗掃羅,看他肯不肯遵守神的安排而行。可惜掃羅一經試驗,就顯出他的驕傲,不肯完全順服了。 『掃羅照著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天,撒母耳還沒有來到吉甲』(十三8)。掃羅雖然照撒母耳的話等了七天,但我們信,他還沒有等滿七天,他就擅自 燔祭獻上了。掃羅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沒有等候撒母耳來到,就憑自己的意思獻祭,因此他就失敗了。 忍耐等候耶和華,等候祂來動工,等候祂在環境上的安排,這對主僕來說,實在是相當難學的功課。天然的急躁,肉體的衝動,往往不容易安靜仰望,而耐性等候耶和華。 撒母耳要掃羅在吉甲這個地方等候七天,這是更有屬靈意義的一件事。吉甲是以色列人進迦南的第一站,是以色列人受割禮的地方。吉甲就是滾的意思,意即把肉體割掉,將肉體從他們中間滾去(參看書五2~9)。神藉撒母耳叫掃羅在吉甲等候七天,一面是試驗他,看他肯不肯遵命等;一面則使掃羅的肉體在等候中被對付。因為只有肉體受過更深對付的人,才能蒙神更大的使用和託付。 正當掃羅在等候的期間,他看見多人離開而散去,情形越過越危急,撒母耳卻遲遲未到來。因此,『掃羅說,把燔祭和平安祭帶到我這裡來,掃羅就獻上燔祭(十三9)。何等可惜,他雖然曾有等候,卻沒有等候到底;他雖然有忍耐等候,卻沒有忍耐等成功。真是功虧一簣,在缺少一點忍耐的光景中全然失敗了。 神只揀選掃羅作以色列的王,但沒有揀選他作祭司。獻祭乃祭司的職事,他既不是祭司,怎可自告奮勇而獻祭呢?這就是詩篇所說,犯了任意妄為的罪(詩十九13)。 神的僕人違背了神的吩咐,作甚所禁止的事,固然是罪;但在神面前隨著自己的意思,作了神所沒有吩咐的事業是罪。 『剛獻完燔祭,撒母耳就到了。掃羅出去迎接他,要問他好。』(十三10)。剛獻完祭,撒母耳就來到。如果掃羅肯忍耐多等一點點時候,就可以等著撒母耳的及時來到。掃羅就是最後幾分鐘的時間不能忍耐等候,結果過去所有的等候都成為枉然,真是前功盡棄了。這真是給我們一個何等深刻的鑒戒。學習等候神的人必須知道,往往等候到最忍不住,最難再忍下去的時候,就是神的答應快要來到的時候。 『撒母耳說,你作的事什麼事呢?掃羅說,因為我見百姓離開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來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林,所以我心裡說,恐怕我沒有禱告耶和華,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擊我,我就勉強獻上燔祭』(十三11~12)。當撒母耳責問掃羅時,掃羅還像是很有理由來為自己辯護;第一,『因為我見百姓離開我散去……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林,』環境在逼我非如此作不可。第二,『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來到。』他竟然把錯誤的責任推在撒母耳身上。究竟撒母耳是否過了日期才來到呢?我們參考呂譯本,這話是『你又沒有在所定的日期以內來到。』換一句話說,撒母耳並不是在所定的日期以外來到。再比較『掃羅照著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天。』他雖等了七天,但並沒有等過了七天。撒母耳雖沒又在七天之內早來,但也沒有在七天以外才來。同時事實又告訴我們,掃羅剛獻完祭,撒母耳就到了。從這些記載就給我們看見,掃羅是等候到差不多滿了七天的時間,他就冒昧獻祭了。撒母耳在所定的最後幾分鐘才來到,乃為試驗掃羅是否真肯忍耐等候的重要關鍵。第三,他說:『我心裡說,恐怕我沒有禱告耶和華……我就勉強獻上燔祭。』掃羅為自己而辯護,始則似乎理直氣壯,但後來卻不能掩飾自己內心的虧欠與不安。他只得說,我……恐怕……就勉強獻上燔祭。『恐怕』和『勉強』這幾個字,說出他內心是何等的不安。他裡頭的掙扎,也說出他獻祭的時候,心裡始終不能坦然。這是勉強作了不該作的事。其實,撒母耳不責問,他內心也會知道自己是錯的了。 坦然無懼來到神面前,和恐怕及勉強來獻祭,那是何等不同的境域!親愛的讀者,你在事奉神的事上,是在哪一種境界中呢? 撒母耳責備的話(13~15節) 『撒母耳對掃羅說,你作了糊塗事了。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撒母耳不是責備掃羅作了惡事,因獻祭給耶和華不是一件惡事。撒母耳乃責備他說,你作了糊塗事了。因為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的。凡不遵守神的命令,即使作了善事,也是糊塗。新約的教訓仍是這樣:『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五17)。今天許多基督徒,以為只要是善事,就可以儘量作,而不問這事是否合乎神的旨意;這就是糊塗人。唉!今日糊塗人實在太多了!糊塗熱心的人何止掃羅一人呢? 掃羅雖為一國之王,但在神面前卻不過是一個僕人。僕人如果不遵主人的吩咐而作,憑己意而自由行動,那是何其嚴重的錯誤! 『你……若遵守,耶和華必在以色列中堅立你的王位,直到永遠。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因為你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你的。』掃羅因為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的,所以他的王位就不長久。他不過是暫時被使用一下,不能蒙神長久的使用,成為合用的器皿。歷代以來,多人起頭一段的歷史,確如掃羅一樣有很好的開端,和光明的前途,可是未及一半,就驕傲自大,不肯謙卑受教,使自己屬靈的前途毀於一旦。今日豈不也有人落在類似情形中而招致虧損麼! 撒母耳在悲痛的責備當中,卻透露了一項榮耀的消息:『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祂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這給我們看見,神揀選掃羅的時候,祂還未找到一個合乎祂心意的人。同時因著以色列人逼著撒母耳要立一位君王,所以神才許可照他們的願望選立了掃羅。到了此時,神已經尋著了一個合祂心意的人,我們相信這人就是大衛。那是大衛已經長大,他經過各種的試驗與熬煉,已經滿足了神心意中的要求。神雖還沒有在人面前選立他,甚至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神已驗中了他,但是,很卻早已看見他,且已尋著他了。哦!神當日如何尋找人,神今日也照樣在尋找合祂心意的人。 許多人要事奉神,要給神大用,許多人迫切禱告求能力,求聖靈的充滿,但結果看不見神的答應。有的人便因而灰心,甚至埋怨神不聽他的禱告。應當知道,不是神不願意使用你和我,也不是神不聽你和我的禱告,而是你和我這個人還不能合乎祂的心意,還不能適合於祂的使用。可能你和我也像掃羅那樣經不起神稍微使用,就自尊自大,而不肯聽從神的命令了。哦!當你我在埋怨神的時候,神卻歎息著找不到合乎祂心意的人。 當撒母耳這樣坦率責備之後,掃羅竟毫無反應,一點認錯的表示也沒有。大衛雖然也曾犯罪,跌倒,但一經神差遣先知去責備,他立刻就認罪說:『我得罪耶和華了!』同時他還寫了詩篇五十一篇,說出他在神面前如何謙卑悔改。兩個人比較起來,誰是合乎神的心意,不用說,已是顯而易見的了。在世人的心理上,以為認罪時示弱的表明,但在神的子民中,難道也可以有這種的觀念?我們必須知道,這種觀念與想法,無疑是出自撒旦的。 以色列貧弱的光景(16~22節) 掃羅登基以後,曾從以色列人中揀選了三千人,現在經過了時間的考驗,環境的淘汰,剩下的不過只有六百人了。而這六百人中,真正能起作用的,則只有約拿單和拿兵器的那少年人而已。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每一時期都是這樣。 那時以色列全地,每一一個鐵匠。手裡有刀有槍的,除掃羅和約拿單而外,別無他人了。但仇敵非利士人卻有戰車、馬兵、人數眾多,分成三隊挺進。以色列人若憑天然的條件,斷難抵擋。但是,我們不要忘記,爭戰的勝敗,還有另一更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看耶和華是站在誰的一邊,因為爭戰的勝敗是在乎神。關於這一事實,則有待于下一章(十四章)繼續的說明。——陳則信《默想撒母耳記上》 肉體作王的掃羅(十三章)(王國顯) 09肉體作王的掃羅 我們看過了掃羅在以色列中作王,我們現在從十三章裏去看掃羅王。掃羅作王,兩年以後,他就在以色列中作了一件事。從前,以色列中沒有常備軍的以色列人要打仗的時候,他們就吹號,然後眾人就聚集,再編組成軍隊。 開始顯露人的自己 掃羅作王兩年,他成立了常備軍。這樣的一個安排,本來是沒有甚麼不對的,因為一個國家必須有正規的軍隊,沒有正規的軍隊,反而是不對的。但是,掃羅成立了正規軍,他的目的是甚麼呢?我們要留意這一點。如果是為了保護國家,這樣的正規軍沒有派得上用場,因為正規軍數目不大,總數衹有三千人。我們看看上一次他跟亞捫人打仗時,以色列的軍隊有多少? 總數是三十三萬。現在衹有三千,所以這個軍隊明顯並不是為了保護國土的。既然不是為了保護國土,要這一批軍隊作甚麼呢?我們來看看他怎麼安排,他作王兩年的時候,就從以色列中選擇了三千人。二千跟隨掃羅,在密抹和伯特利山,一千跟隨約拿單在便雅憫的基比亞。其餘的人,掃羅都打發各回各家去了。 弟兄姊妹來看看這一件事,軍隊是成立了,但不是為了保衛國土,也不是為了治安,為的是彰顯一位作王的人的威風。這樣我們可以說,這一軍隊倒不如稱它為御林軍就好了。就是這樣,跟隨掃羅,跟隨王太子,這不是御林軍是甚麼?從這樣的一個安排,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掃羅作王的那兩年中,他確是為以色列人作了些好事,我們怎樣看到呢?我們從撒母耳記下第一章,大衛哀哭掃羅的那一首歌裏,就看到了。 他曾經叫以色列的婦女有滿足的生活,有喜樂的環境,雖然這樣的時間不長,神還是記念掃羅為他的百姓所作的一點點。雖然是一點點,但若是為了神的百姓做的,神就記念。但是不到兩年,掃羅裏面變了,他變成甚麼呢?他開始留意自己的心思,他開始留意自己的排場,所以他就成立了這一隊御林軍。因着這一點,我們必須回頭看掃羅的源頭。掃羅作王,不錯,但他怎樣作王?不是出於神,乃是出於人。 雖然不是出於掃羅自己,但還是出於人。既然是出於人,人的特性就在掃羅身上出現。雖然有一段時間隱藏得很好,但是慢慢的,人給他一點恭維,人給他的一些擁戴,他裏面就慢慢的發生變化。起初他覺得『我怎樣配作王?』現在他就覺得,『我真是配作王。』既然我配作王,怎麼樣去表現這個王的身份呢?他就想到建立御林軍。藉着他這樣的安排,我們看到一個問題。 甚麼問題呢?就是人的肉體開始活動。人的肉體一有活動,一定帶出一些相同的現象。是甚麼現象呢?就是顯露自己,高抬自己。肉體的活動一出現,這些現象就出現。起初這個或許沒有那麼明顯,慢慢的那情形就愈來愈明顯,愈來愈明顯。現在我們就看出,建立軍隊不是為了打仗,乃是為了跟隨人。 完全不認識自己 整個以色列衹有三千軍隊的兵力,但是你看,掃羅建立了三千軍隊以後,他竟然要去攻打非利士地。十三章裏面說,以色列人跟非利士人打這一場扙,是以色列人先開第一槍,引起這一場戰爭的是掃羅,他要去對付非利士人。就算要對付非利士人,怎可以把那些出來作戰的打發回家,不加緊的訓練他們已經是不對,還要把他們打發回家,這樣怎麼去爭戰?用人的話來說,一面在裁軍,一面在準備打仗,這是連常理也說不過去,但是掃羅就是作這樣的事。 他為甚麼會作這樣的事?我們實在沒有辦法能瞭解。怎麼會這樣想的?唯一的可能就是由於兩年前他打敗亞捫人的那一次經歷。那時候我們是多麼的厲害,現在我們也可以照樣得勝。但是很可惜,那一次的得勝,有撒母耳在那裏為以色列人仰望神,神在他們中間。現在的掃羅兩樣都沒有,雖然撒母耳還沒有死,但是他沒有想到撒母耳。他自己不會禱告,他沒有想到有人能站在以色列的地位上禱告,他也沒有想到神會在他們中間。 他衹是看見我們有三千人,還有一位掃羅,這一位掃羅就是十萬大軍。有這樣的一個陣容,攻打非利士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時掃羅的想法可能就是這樣。雖然我們沒有根據說當時實在是如此,但根據當時的情形,這是唯一的可能使他會這樣做。為甚麼他會這樣想?這就是肉體活動的結果。肉體一活動,就叫人衹看見自己,看見自己有本領,看見自己很重要,看見自己沒有一件事不能作成功。衹有這樣,他才會作這樣愚昧的事。 肉體是無益的 但是肉體是經不起考驗,當掃羅要去攻打非利士人的時候,非利士人已經得到情報了,所以非利士人就聚集在密抹。密抹在甚麼地方呢?密抹就是掃羅帶着那兩千人聚集的地方。一下子,非利士人就聚集了很大的軍力。你看看非利士人來了多少?看第五節,一共有三萬輛車,六千馬兵,步兵好像海邊的沙那麼多。弟兄姊妹,你看到這個光景,一下子,掃羅跟以色列人都嚇倒了。可能是以前非利士人來壓迫以色列人,他們並沒有帶很多人出來,衹是帶少部份人出來。 我們知道非利士人有很多個家族,衹是一個家族來壓迫以色列人,所以在掃羅的估計裏,大概也衹是小軍隊,所以他並不怕。那裏知道這一次非利士人來了這麼大的軍隊,這一個場面就把以色列人嚇倒了。雖然掃羅出去攻打非利士人的時候,他也曾吹號去招聚以色列人,但是好像並不能招聚很多的以色列人。現在非利士人已經來到前面,掃羅在密抹,非利士人也就來到密抹。掃羅跟百姓看到別人的那一種威勢,他們就害怕起來,都不敢出來,他們害怕起來。 你們看這裏就說到『以色列的百姓見自己危急窘迫,就藏在山洞,叢林,石穴,隱密處和坑中,都藏起來。』本來是要去攻擊人家,現在人家一出來他們就藏起來,都不敢面對那一個戰場,怎麼打仗?我們再看,現在有些希伯來人,怕到一個地步,他們跑到約但河的另外一邊,把掃羅從密抹,也就是從以色列當中,推到約但河這邊來,但是非利士人就是準備在那裏打仗,那怎樣辦?當以色列人驚慌的時候,掃羅就想起撒母耳來。他打發人去告訴撒母耳,因為這件事從開始就沒有看見撒母耳在那裏作指示。 非常有可能掃羅看見危機才想起撒母耳。這又是肉體活動的現象之一,平常沒有想到神,發生了事情才想到神,那就打發人去告訴撒母耳。撒母耳就告訴他說:『不必怕,你等七天罷,等過了七天我就來,不必怕。』也許有人會說,撒母耳沒有看見那些非利士人,所以他說不要怕,在那裏等七天。我們在這裏不是這樣,我們一天也耐不住,還要等七天。他們好不容易過了一天,兩天,三天,四天,還有幾天要等?這樣你才知道為甚麼以色列人戰戰兢兢的跟隨掃羅,因為要等七天,面對這個嚴峻的環境,還要等七天。 假如撒母耳的話不準確,非利士人突然打過來怎麼辦?越想就越不對,越想就越害怕。弟兄姊妹,我們知道肉體是常常自己恐嚇自己的,肉體看自己太重要,所以必須要保護自己。越要保護自己就有很多的分析和計算,越分析,越計算就越覺得自己站在非常不利的地位上,所以肉體就嚇唬自己。弟兄姊妹還記得,雅各從巴旦亞蘭回來的時候,遇見他哥哥以掃的那一段過程嗎?他作了一些安排,因為他聽見以掃帶着四百人出來。以掃帶了四百人出來原是為了迎接他,這樣一個偉大的迎接場面,現在都不多見。 你那裏看見過有一個國家的元首往別的一個國家去訪問的時候,有四百人那麼多的儀仗隊。現在以掃帶着四百人出來迎接,衹是這四百人迎接的消息聽在雅各的耳朵裏,這一迎接就成了對付。我哥哥帶着四百人來跟我算賬,他要來跟我算廿年前的賬。我哥哥恨我恨到這個程度,怎麼辦?所以他就作了一些安排,先是把原來的隊伍分成兩大隊,然後再在兩大隊裏分成十小隊,在小隊與小隊當中還有一個距離,雅各自己在最後。他想,如果以掃來攻擊我的第一隊,我可以帶第二隊走,那我還有一半留下。如果以掃連第二隊也要追趕過來,我在第二隊的最後,還有足夠的時間逃走。 弟兄姊妹,你看到雅各在作這樣的安排,他是不是很安心呢?一點都沒有安心,實際上,他是不是須要有這樣的安排呢?如果他知道以掃是帶着四百人來迎接他,他就會罵自己,『為甚麼我這樣敏感?』弟兄姊妹,那有甚麼辦法?肉體就是這樣。你活在肉體裏就是這樣,你就是自己恐嚇自己,自己為自己製造一個非常可怕的環境。現在可以看到以色列百姓跟隨掃羅的真正原因了。因為掃羅是以肉體作主,百姓跟隨肉體作主的掃羅。這結果是你恐嚇我,我恐嚇你。 喜歡出頭的肉體 好不容易過了七天,這七天真是難過,但糟糕的事情不在這裏。到了第七天,撒母耳沒有出現,撒母耳沒有來,那怎麼辦?撒母耳不來,我們就沒有辦法了。弟兄姊妹,你有沒有想到撒母耳說多等七天,但到了第七天他沒有來?我不知道當時撒母耳告訴掃羅等七天的那個七天是怎樣算法,但是你細細去看,撒母耳也沒有失約。撒母耳就在掃羅等了七天,第七天掃羅沒有看見撒母耳,掃羅就自己去獻祭,獻祭完畢撒母耳就到了。 我們這樣算一算,撒母耳是不是遲到呢?可能是在七天差不多要過完的時候到,也可能是過了不衹七天才到。我們從上文來看,掃羅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天,撒母耳定了那一個日子呢?我們不知道,反正就是撒母耳叫他等七天。現在撒母耳到來,可能是在七天的末了,也可能是在七天剛完的時候。雖然這些都是可能,我們都不必去管。但是我們要知道一件事,為甚麼撒母耳這麼晚來?我們知道撒母耳的道路是跟隨神的差遣,他的腳步是神所決定。 如果我們看到這一點,我們就知道,撒母耳這麼晚才來,在我個人來看是故意的。不是撒母耳定意要這樣作,乃是神讓他遲延。從那裏知道呢?我先說,撒母耳沒有出現的時候,掃羅就自己出了主意。他怎麼說呢?『你們把燔祭和平安祭拿來,我來獻祭。』他為甚麼有這個膽量去獻祭呢?這是他自己的意思,因為撒母耳來晚了,情況已經危急,我就怕因為我沒有禱告。他實際上是沒有禱告,所以他要獻祭。這是他的解釋。我們在這些解釋裏,就看見了肉體的活動。 頭一件是看環境。環境是撒母耳沒有來,人快要走光了,現在我還有不多的人,這個情況我承擔不起。如果我勉強下去的話,恐怕我一世的英名就喪在這裏。所以他就說,我自己去獻祭。第二個問題就來了。甚麼叫作自己來獻祭,就是自己出頭。肉體的活動就是這樣。前是看環境,後是出主意,他就出了主意,我來獻祭,我來獻祭就可以解決問題。他出這個主意是有根據的。根據甚麼呢?根據宗教的認識。你求神,神就祝福你嘛!你有一些神聖的動作,神就祝福你嘛!他就要作一些宗教的儀文,他以為作了一些宗教的儀文,神的祝福就會來了。 那裏曉得這樣的一個主意,引出了第三個問題,就是背棄神的律法。我們都知道,獻祭不是君王的事,也不是普通人的事,也不是普遍的利未人的事,乃是亞倫的子孫的事,除了亞倫的子孫外,沒有一個人可以作獻祭的事。這是律法內很明確的說明。現在掃羅自己要來獻祭,這就是違背了律法。弟兄姊妹,你看到肉體的活動,看環境就出主意,出主意就違背律法,肉體的活動就是這樣一連串出來。肉體的活動有很多方面,但總是這個規律。先看自己,然後看環境,然後出主意,然後違背神的律法。所以羅馬書說:『肉體是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我們感謝神!神藉着掃羅的事給我們看見甚麼叫作肉體。我們常常說肉體是很可憎的,但是甚麼是肉體?有些時候我們衹有肉體的概念,但卻不知道肉體究竟是甚麼?現在我們看這一個肉體作王的掃羅,單是在十三章裏,我們就看見很多樣,一舉一動都是肉體。你看見掃羅,你就看見肉體。雅各的肉體也是很強烈,但是雅各的技倆卻沒有掃羅的那麼多。你從雅各身上也可以看見肉體,你所看見的是強壯的一面,你在掃羅身上看見的是肉體的愚昧。我們看見掃羅顯出肉體,我們就知道,為甚麼神讓撒母耳來晚了一點點。 我們有理由相信,神要在這事上來給掃羅一個考試,看看你作了王,你還尊重不尊重神,還是你覺得作王了,你就可以連神都不要了。你自己就是命令,神的吩咐你也可以不必管了。我個人就非常有理由相信,這是神給掃羅的一個考驗。為甚麼呢?請注意這一點,當撒母耳一到,撒母耳說:『你作了甚麼事?』掃羅就在那裏解釋。掃羅說了這些話,撒母耳馬上就宣告一件事,『你的王位並不長久,耶和華已經選了一位合祂心意的人。』你留意到『已經』這個詞,你就知道這件事不是當時發生的。那是甚麼時候發生的呢?我們不知道,但是一定在撒母耳宣告以前發生的。那到底是在甚麼時候呢? 現在我們就回頭來問,為甚麼撒母耳叫他等七天?那麼緊急的事是要馬上就去的,怎麼還要等七天?雖然聖經裏沒有這樣的記錄,但我相信是神讓撒母耳作這樣的安排,用七天的時間來考驗掃羅。神就在這七天當中跟撒母耳說:『掃羅如果能在這一個考驗中走過來,他可以平平安安的作他的王。雖然他不是我本來所選的,但我既然選擇了他,我是不會後悔,但是他必需經過這個考驗。他經得起這個考驗,他可以繼續的作王。如果他不能經過這個考驗,撒母耳,我讓你曉待,我已經找到一位合我心意的人,我要讓他管理我的人民。』 弟兄姊妹,這話不是當時神給撒母耳說的,我們有理由相信,是在那七天裏神跟撒母耳說的。我們讀神的話要讀得深,再注意這一樣,剛才沒有提及,是關乎掃羅的。十三節,撒母耳對掃羅說:『你作了糊塗事,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弟兄姊妹,這句話不是隨便說出來的,神容許掃羅作王的時候,在神那方面,神有恩典可以叫掃羅轉過來。但問題不在乎神,而在乎掃羅。若他改變過來,神可以把那應許改變成為神的安排。 但你可能說神老早就知道他不能通過這個考驗。雖然神知道他通不過這個考驗,但神並不因為知道他通不過這個考驗,就收回恩典,不讓他去支取。這是神,神還是讓掃羅去支取,掃羅不去支取,責任不在神,是在掃羅。所以在這個考驗裏,神看掃羅不支取,所以才對撒母耳說:『掃羅不揀選我,為了我的百姓,我已經找到一位合我心意的人。』 肉體不能得神的喜歡 我們看這一段的歷史,單看事實,我們衹看見一件事。若是看到歷史的裏面去,你就看到了肉體的表現和神作工的法則。我們實在要低頭敬拜!人雖然是愚昧,但神實在是有恩典,但是愚昧的人不會支取恩典,神也不勉強人去支取祂的恩典,神就廢棄這一個人,然後另外興起人來代替原先那個人。我們看見這樣的事不僅發生在掃羅的身上,在聖經裏有好些這樣的例子。比方說,我們比較熟悉的,賣主的猶大,主特意的去揀選他,放他在自己的身邊,這一個恩典是很大的,雖然主明明知道猶大不會悔改,但是主仍然對他有很大的恩典,他自己卻放棄了,神就另外揀選人,興起人來代替他。 我們讀使徒行傳的時候,原來該是有猶大這個名字,但是卻沒有,我們看見是馬提亞被選中去代替他。這是神作工的一個法則。祂向人打開恩典的門,我們可以盡量的支取。我們若是拒絕神的恩典和憐憫,神也不勉強我們一定去接納這地位,他就另外興起一些人來作代替。撒母耳宣告了這件大事以後,我們又再看見肉體的表現。掃羅聽見了怎麼作呢?他悲哀不悲哀?你們看不見他悲哀,他好像沒有放在心上。撒母耳宣告了這事以後,就離開吉甲,到了另外一個前線,那前線就是約拿單所在的地方。約拿單帶着他的軍隊,一直駐守在便雅憫的基比亞。弟兄姊妹,你看看,這裏又有故事了。 原來掃羅駐防在密抹,約拿單駐防在基比亞,非利士人來,掃羅就退到約但河邊,約拿單卻堅守他的崗位。一位活在肉體裏面的人,他沒有辦法守在神要他站的位置上。撒母耳宣告了這事,就到了約拿單那裏。掃羅怎麼樣?我們留意掃羅的反應,掃羅數點跟隨他的約有六百人,他吩咐了約拿單,然後就往便雅憫另一個地方去。掃羅有沒有悲哀?沒有。他好像並不把撒母耳那宣告放在心上,他就是這樣走了。跟隨他的兩千人再加上跟隨約拿單的人,所面對的情況並不容易。他會想,這樣的王,作不作也罷。但他沒有這樣想,撒母耳說神不要你作王,他也沒覺得有甚麼了不起,他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這是甚麼?這是肉體,是肉體的表現。 他不理會神,作王的是我,神怎麼說是祂的事?我衹辦我的事,這就是掃羅。弟兄姊妹們,我們感謝神!叫我們看見甚麼叫作肉體。掃羅就是肉體的標本,他作王作了兩年,起初的時候,的確為以色列人帶來一點好處。兩年過了,十三章真有意思,開頭就看見他怎樣高舉自己,末了就說到他怎樣的糟糕。糟糕到甚麼程度?整個以色列裏,稱為軍隊的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武器,不單是沒有武器,連打鐵的人都沒有,因為都給非利士人殺了。他們衹有一些種地的器具,他們衹有一些銼來磨他們的器具。你看,變得這樣的光景,都是掃羅的政績。 你們看見,肉體不受管治,神的計劃就沒有辦法彰顯出來。肉體一出頭,一切都亂了。從十三章開始,我們一面看掃羅的歷史,一面看掃羅表現的肉體。因為在掃羅身上,我們看下去,就看到肉體作王的光景。肉體作王在神面前永遠不蒙記念,所以神要另外找一位合祂心意的人。然後我們看見合祂心意的人是指大衛。當時的大衛也滿了很多的失敗,但是大衛卻活在另外一個原則下,那個原則是順服。你看見大衛是在生命的原則下活在神面前,是一位生命作王的標本。生命作王並不表示那個人沒有失敗,他還是有失敗,但他卻是活在生命的光中,該悔改就悔改,該等候就等候,該仰望就仰望。 不看自己的失敗,也不看自己的得勝,單一看那位賜生命的主,活在生命的光中。大衛合神心意,因為他在生命中作王。生命作王是新約的事,但是大衛卻是在生命作王的原則裏,他是這樣的活在神面前。現在我們有兩個生活方向,因為不久大衛就要出現,大衛跟掃羅常常在一起。我們一面看見當時的歷史,我們也一面看見生命和肉體的爭戰。我們求主給我們有明亮的眼睛,看見歷史裏的屬靈事實。 撒母耳記上預查(十一至十三章)(于宏潔) 撒母耳記預查 第11-13章 十一章,和亞捫人的爭戰 11:1節『亞捫人的王拿轄上來,對著基列雅比安營』,然後恐嚇、威脅他們。在士師記曾經講過,肉體在我們身上有回頭的力量,仇敵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永遠是不肯罷休的。民數記32章記載,在約但河東有兩個半支派:流便、迦得、瑪拿西半個支派,他們看見約但河東基列地是一塊非常肥沃的草原,覺得是牧放牲畜最好的地方,所以他們對摩西說:『我們要在這裡為牲畜壘圈,為婦人孩子造城。……我們不和他們在約但河那邊一帶之地同受產業,因為我們的產業是坐落在約但河東邊這裡。』(民32:16,19)摩西答應了他們。約但河東兩個半支派憑己意揀選,不要 神的上好。這塊地也很好,離 神的應許之地只有一河之隔,尤其對牲畜、對家庭都是一塊非常好的地方,所以他們選擇約但河東,而不要 神為他們揀選的約但河西(預表在基督裡面一切豐盛的祝福)。 他們不要 神的上好,只要 神給的祝福就好了。過約但河屬靈的實際他們沒有興趣,也不在乎 神給的最好是什麼,他們覺得自己挑,自己作決定就好了。然而,從此以後約但河東這兩個半支派一直受亞捫人、摩押人、亞蘭人攪擾,亞述帝國來的時候也先毀滅了他們,他們歷世歷代活在攪擾裡。 士師記十一章,亞捫人跟以色列挑釁,說這塊地是他們的,要還給他們。那個時候 神興起耶弗他這個士師起來跟亞捫人爭戰。從士師記十一章可以看到,這件事已經相隔三百多年,但是亞捫人還是回頭跟他們要這塊地。這特別說到:仇敵或是亞捫人(因為亞捫和摩押是羅得和他兩個女兒所生的)所特別代表的肉體、情慾,常常在我們身上有回頭的力量,逼著我們服在它的轄制底下。 撒上十一章,亞捫人再次上來,逼迫神的百姓,叫他們臣服於他。基列雅比人,就是住在河東的這些人,他們根本沒有力量起來爭戰;他們當初揀選肥沃的土地,為牲畜壘圈,為婦人孩子造城,他們所在乎的是自己的家,是自己的產業,為了舒服,不肯多走一段路,且不肯付代價去得著 神的上好,以至於他們歷世歷代都活在仇敵的轄制下。當仇敵來的時候,他們軟弱到沒有辦法起來對抗,甚至他們對亞捫人說:『你與我們立約,我們就服事你。』軟弱到一個地步,他們妥協,願意降服在仇敵和肉體的轄制下,不再反抗,甘心服事他們。 這是神家荒涼,很令人難過的局面,我們看見神兒女的軟弱無能,看見仇敵的猖狂, 也看見每當神兒女們試著妥協,肉體或是仇敵就得寸進尺,當雅比人願意立約服事他們時,亞捫人並不以此為足。2節,『亞捫人拿轄說:你們若由我剜出你們各人的右眼,以此凌辱以色列人。』最後,他們被逼到一個地步,他們作了一個對的決定——回到身體的保護中,把他們的需要、困難打發人送到以色列的全境去,請神兒女們記念他們的需要與困境。值得我們學習的是:許多時候我們憑己意揀選、不要走主的道路,不喜歡窄路,而選擇寬路、舒適的路,以家庭、事業為重,有一天當落到很多的管教、難處,以及仇敵的攻擊時,我們要作的一件事
— 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一百八十度回轉向
神 (Anytime, we can
make a U-turn to God.),回到主面前,回到教會,回到基督身體的保護裡。雅比人他們回到了神家的保護中。司布真說過:就是爬都要爬回到 神面前;爬都要爬回到神家裡。許多時候我們軟弱、失敗,被仇敵打到遍體鱗傷,求 神提醒我們一定要回到神家來。 在小組裡或個人身上,我們有任何的軟弱、失敗,都不要遠離 神,也不要遠離神家,我們要回到主面前,回到身體的保護裡。任何一個炭火,就算它是最紅、最熱的炭,只要離開一堆炭火,被放到旁邊,早晚會成為最早變黑、變冷、沒有火的一個炭。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比喻,但是卻非常貼切的例子。同樣的,一個再濕、再冷、完全沒有火的一個炭,當它被丟到熊熊烈火中,被帶到那一團熱炭中,它再冷淡,也會恢復起初的愛心,也會讓裡面的火重新點燃起來。這是我們需要認識、學習的。十一章,有個題目可以交通:從亞捫人和基列雅比人這件事上,我們至少列舉三個讀後心得,和組員分享自己最深的感觸和領受。 掃羅早期非常勇敢,帶著使命感,而且 神的靈大大感動他,百姓們答應他的呼召,有三十三萬大軍一同出來把亞捫人打敗了。這件事除掉了神家的羞辱,也除掉了仇敵對神家的破壞,這是一個見證。接下來講到百姓們非常滿意掃羅的表現。撒上11:14-15節『撒母耳對百姓們說:我們要往吉甲去,在那裡立國。眾百姓就到了吉甲那裡,在耶和華面前立掃羅為王,又在耶和華面前獻平安祭。掃羅和以色列眾人大大歡喜。』 立王的提醒和教育 撒母耳藉著立王所挑的地方和所作的事,傳達了兩個很重要的信息,非常有教育性:
他把他們帶到吉甲,他沒有挑選耶路撒冷,或是其他更大、更有名的城。約書亞記5章,講到百姓們在吉甲行割禮 — 輥去肉體。在神家事奉,尤其在神家作領袖,我們一定要注意的事,就是必須先輥去我們的肉體。 屬肉體的特徵 掃羅的致命傷,就是他非常屬肉體,說話、行事,他的動機,差不多都是以自己為中心,是一個很典型屬肉體的人。屬肉體的人另外一個很典型的特徵:就是非常容易受環境的影響,是一個活在外面的人。從後面掃羅的表現可以看見,他是一個隨環境起伏,活在眼見裡的人。
在講以色列亡國歸回史 ─『歸回、重建與復興』的信息曾經說過,重建祭壇就是要恢復我們生活的次序 ─ 讓主居首位。祭壇講到『祂為我死,我為祂活』。『祂為我死』講到基督為我們被殺、救贖的那一面;『我為祂活』是我們受了祂的感動,祂為我們捨命,提醒我們應該把自己奉獻給祂,理所當然地事奉祂。『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5:15)這是講到我們奉獻的這一面。 十二章,撒母耳最終的勸勉和提醒 此章是聖經上記載撒母耳最後一次對百姓們的勸勉,其中又可簡單分為三段: 第一段:12:1-5:撒母耳的見證 2節『我已年老髮白……我從幼年直到今日,都在你們前面行。』3節『我在這裡,你們要在耶和華和祂的受膏者面前,給我作見證。』『我在這裡』,他很幼小時, 神呼叫他,他的態度就是『我在這裡,請說。僕人敬聽。』這是他從小在 神面前的態度。他不僅活在 神面前,他的生活、見證也擺在人面前。他不僅在 神面前卑微、順服、敬畏 神,他在人面前也一樣卑微,一樣經得起眾人看。他能夠說『我在這裡……你們給我作見證:我奪過誰的牛?搶過誰的驢?欺負過誰?虐待過誰?……』他一生都擺在眾人的面前,他自己知道他經得起看,這樣的把握不容易。雖然我們在別人面前可能隱藏的很好,但是如果我們的思想、言行、一舉一動像錄影帶放給人看的話,很多時候我們不僅在家人面前經不起看,在眾人面前更是經不起看。但是撒母耳卻有這樣的勇氣,把他一生擺在人的面前。 第二段:12:6-15:撒母耳的提醒 他從雅各下埃及,從
神興起摩西、亞倫,帶他們出埃及,然後在士師時代 神興起了這麼多的士師來拯救他們,他回顧 神的恩典和大能的作為。這些有兩個重要的目的:
2. 重申敬畏、信從 神的重要。13-15節『耶和華已經為你們立王了。你們若敬畏耶和華、事奉祂,聽從祂的話,不違背祂的命令,你們和治理你們的王,也都順從耶和華你們的 神就好了。倘若不聽從耶和華的話,違背祂的命令,耶和華的手必攻擊你們。』這是給他們很重要的提醒,藉著講述過去 神在他們身上的恩典和作為,提醒他們主才是王。勸告他們雖然立了王,但是不可忽略讓主居首位,要繼續敬畏、事奉 神,以及聽從 神。 撒母耳藉禱告,讓百姓們知道得罪了 神 另外,撒母耳藉著禱告,求
神作一件奇事,讓百姓們真正的知道自己的罪。17節『這不是割麥子的時候嗎?我求告耶和華,他必打雷降雨。』18節『耶和華就在這日打雷降雨。』這個雨還不是一般偶爾來的雨,是在不該有的季節,而且我們絕對相信那天的雷雨是很特別的雷雨,所以『眾民便甚懼怕耶和華和撒母耳』。這件事讓百姓們從心裡知錯,而且動了敬畏的心。百姓們從11:15節『大大歡喜』,變成12:18節『便甚懼怕』,這個懼怕,是因為他們知道得罪了 神,他們應該敬畏 神。 我們再一次看見,撒母耳在地上禱告, 神就在天上配合;他求 神, 神就採取行動。他是一個真正禱告的人,他禱告求
神降雨,是為了讓百姓們看見 — 你們要立王,忘了 神不只是地上的王,更是天地萬有的主宰;你們要了一個掃羅王,雖然你們喜歡他,他長的好,又帶你們打仗得勝,但是你們不要忘了,他畢竟是個人, 神才是王、是地上的王、更是萬有的主。撒母耳禱告求天開,天就開,降下大雷雨,讓百姓知道 神才是真 神。從撒母耳的身上我們看見一個領袖該有的素質。可能你在家裡作父母,父母就是孩子的領袖。你在神家有各樣的服事,執事、小組長、CEO同工,想想,我們怎樣從撒母耳身上得到榜樣來勉勵自己? 第三段:12:16-25:撒母耳的勸勉 撒母耳看見他們害怕就安慰他們『不要懼怕!你們雖然行了這惡,卻不要偏離耶和華,只要盡心事奉他。耶和華既喜悅選你們作祂的子民,就必因祂的大名不撇棄你們。(20,22節)』21節『你們若偏離耶和華去順從那不能救人的虛神,是無益的。』25節『你們若仍然作惡,你們和你們的王必一同滅亡。』這是撒母耳的勸勉。23節『至於我,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以致得罪耶和華,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們。』撒母耳一生事奉裡,在百姓面前最重要的使命——不停止為他們禱告,永遠用 神的話,用善道正路指教他們。這是撒母耳的忠誠,在主面前神聖的使命。 十三章,和非利士人的爭戰 非利士人非常強盛,『有車三萬輛,馬兵六千,步兵像海邊的沙那樣多』,要與以色列人打仗。6-7節,我們看見百姓們的情形: 1.『藏』 『他們危急窘迫,藏在山洞、叢林、石穴、隱密處和坑中。』撒母耳不厭其煩的把他們躲在各個地方都寫出來,但是特別要注意到『藏』,百姓們看見、害怕、窘迫,就藏起來。 2.『逃』:『有些希伯來人過了約但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 3.『戰戰兢兢』:『掃羅還在吉甲,百姓都戰戰兢兢的跟隨他。』 這是一個非常生動地描述;也是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非利士人強到一個地步,有戰車、馬車,步兵多到像海邊的沙; 神家, 神兒女們則抱頭鼠竄,能藏的藏,能逃的逃,逃不了的就戰戰兢兢的跟著掃羅,這是當時的情形。 從十三章可以知道上述的成因。19節『那時以色列全地沒有一個鐵匠,因為非利士人說,恐怕希伯來人制造刀槍。……所以到了爭戰的日子,跟隨掃羅和約拿單的人,沒有一個手裡有刀有槍的,惟獨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有。』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使以色列人沒有辦法去面對強盛的非利士人。不是在戰場上才顯出他們的軟弱和無能,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他們已經先被繳械,而且是全面性的繳械。『銼、鏟、犁、三齒叉、斧子並趕牛錐』,這些都是生產用的、維生用的,並不是爭戰用的。以弗所書六章講到全副軍裝只有一個是真正用來攻擊的
—『聖靈的寶劍,就是 神的道。』也就是主的話。歷史上這場的爭戰是沒有辦法比的,因為神兒女們的失敗不是在戰場上才顯出來,以色列人早就不戰已敗,戰場上不過是暴露出他們真實的情形。 這次的繳械不是少數人,是全面性的,整個神家全地沒有一個鐵匠,『所以到了爭戰的日子,除了掃羅和約拿單,沒有一個手裡有刀有槍的。』這些話讓人揪心難過。為著目前所處的世代,我們也需要有這樣的儆醒。希望神家有更多的鐵匠,能夠帶下強而有力的話語,讓神兒女們手中有槍有刀,在爭戰時,知道如何用主的話去面對仇敵。 掃羅作了糊塗事 他看見百姓離開他散去,他就害怕,他怕人過於怕 神。箴言29:25節『懼怕人的,陷入網羅。』掃羅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他怕人離開他,但是他卻不怕違背 神的命令,得罪 神。然後他又怪撒母耳『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來到』,他把責任推給環境,推給別人
— 他說『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我就勉強獻上燔祭。』掃羅犯了非常嚴重的錯。但是撒母耳仍然責備他說 ─『你作了糊塗事。』沒有遵照 神的命令,實在是糊塗。接著說:『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為你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你的。』(撒上13:14) 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希望我們從這些故事裡得到深刻的教訓,我們平常的生活,我們內在生命真正的情形都要很儆醒,如果不儆醒,沒有預備刀槍,在碰到仇敵時,我們一定在仇敵面前站不住。同樣的,從掃羅的身上,我們看見,一個人內在生命如果不是真心尊主為大,願意順服 神,在碰到事情時,很容易就有害怕、擔心、顧忌、找藉口,讓他違背 神的命令,作出糊塗的事情,使得 神在他身上原本好的祝福,或是神聖的託付不能被實現出來。 【小組討論】 1、在十一章,亞捫人和基列雅比人的這件事上,我們至少列舉三個讀後心得,和組員分享你最深的感觸。(例如,1) 要很儆醒肉體/仇敵在我們身上有回頭的力量, 2)如何得著 神的上好,3)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一百八十度回轉向
神,……) 2、從撒母耳身上找出三個作領袖該有的品質,可以成為你在各種服事(家長、小組同工、長執)中的榜樣和激勵。 3、在掃羅的時代,神兒女在平常就已被全面性的繳械,以致於在爭戰的日子,他們無力抗拒非利士人。請從這個記載中分享,我們平日有穩定的靈修生活的重要性及其實行之路
─ 請至少先集中在如何能推動小組有全面又穩定的靈修生活。 禱告: 主耶穌,我們把這段的聖經交在祢的手中。雖然內容很多,但是求祢幫助我們能夠得到其中最寶貴的話語,是祢要我們遵行的。主啊,祝福我們每一個小組的交通。這些好像是三千年前的故事,但是其中的每一個人物,今天都在我們周圍,也都在我們的身上。主啊,讓我們明白祢工作的法則,祢怎樣在他們身上工作,也讓我們能夠敬畏祢,知道要在祢面前成為一個對的人。主,祝福祢的教會,讓我們都在祢面前剛強,不再藏、逃、或是戰兢害怕,而是我們能靠著祢剛強有力,而且得勝有餘。謝謝祢,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從撒母耳記上看時機(十三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上十三:1-15 掃羅第一次違命 「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v.14),這是神對掃羅第一次犯錯的回應,掃羅的王位不保,他捉不住時機。 2. 與非利士爭戰 (v.2-7) 二. 犯錯的情形
(v.8-15) 權力使人腐化(撒上十三1〜23) (臺北靈糧堂) 一、面對強敵(1〜7節) 掃羅登基第二年,面臨強敵壓境,非利士人有車三萬輛,馬兵六千,步兵多如海沙,以致于掃羅焦急,百姓戰驚,藏于山洞、叢林、石穴、隱密處和坑中,不敢站出來面對敵人,接受挑戰。保羅遭遇過同樣的經歷,也找到得勝之道,「…我們從前在亞細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自己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林後一8〜9) 二、開始背叛(8〜18節) 立王本不是神原始的旨意,乃是神准許的旨意;掃羅作王,頭兩年自卑得新心、作新人,被靈感,勇於爭戰,避免內鬥等,表現得很不錯;但現在大敵當前,掃羅有壓力時,驕傲、背叛等老我的特徵逐漸出現了,撒母耳要他先到吉甲等候撒母耳來向神獻祭(撒上十8),他等了七天,撒母耳沒來,他就自己去獻祭;他越分越權了,因為獻祭是祭司的職分,不是王的事(參代下廿六16〜20),掃羅開始不敬畏神,從此每下愈況,越來越糟了。 三、神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19〜33節) 那時以色列受非利士人的壓迫,沒有鐵匠、沒有武器,如何去與強敵爭戰呢?「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十二9〜10)人發現自己的軟弱,就帶著軟弱去投靠主吧! 默想 我在亨通順利時,有無心高氣傲?在苦難危急時,有無任意而行﹖ 回應 主啊!讓我經歷到你的能力要在我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耶和華尋找合神心意的人(撒上十三8~15) (臺北靈糧堂) 現在掃羅是以色列的王了,所有國家的事要由他親自來面對,這也是顯出掃羅是否是合神心意之王的時刻了。 一、掃羅登基四十歲 掃羅登基的時候年四十歲,當他作以色列王兩年的時候,他從以色列中選了三千人,二千人跟隨掃羅在伯特利,一千跟隨他的兒子約拿單在便雅憫的基比亞,其餘的人都各回各家去了。掃羅當時的政府狀態,還是非常簡單的,他並沒有訓練這些百姓預備面對強敵。 二、非利士人要來爭戰 現在以色列的宿敵非利士人又來對峙,他們聚集在密抹,有三萬輛車,六千馬兵,步兵像海沙那樣多,他們聲勢浩大的在伯‧亞文(Beth Aven)東邊安營。 掃羅遍地吹角,有些以色列人聚集在吉甲,跟隨掃羅,但是也有許多百姓躲藏在山洞、叢林、石穴、隱密處,和坑中;也有些人逃跑過了約但河。這都是掃羅平日並未做預備的緣故,跟隨掃羅在吉甲的百姓也都是戰戰兢兢地。 三、掃羅勉強獻上燔祭 以色列人爭戰之前必獻祭禱告,撒母耳要掃羅等候他來獻祭,因為獻祭是祭司才能做的事。掃羅等了七日,百姓開始散去,這時掃羅心急了,他就自己上祭壇獻上燔祭。隨即撒母耳到了,問他為何妄獻,掃羅答以「我見百姓離開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來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所以我心裡說:恐怕我沒有禱告耶和華。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擊我,我就勉強獻上燔祭。」(11~12節)這就顯出掃羅心中並沒有真正倚靠耶和華,而僅是將獻祭當作一種儀式,或者一種法術,是致勝的手段。 撒母耳對掃羅說:「你做了糊塗事了,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13~14節)掃羅在一開始,就顯出未遵耶和華為王,這樣的君王不是合神心意的君王。 默想 我是否在主賜給我的位置上,仍事事尋求祂的旨意,還是我認為主既給我機會,我就可以憑己意而行?我是否視尋求主為一件審慎的事,而非隨意妄求?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有次序的主,幫助我認清自己的職份,專心預備將要面對的挑戰,也幫助我守住自己的職份而不逾矩。幫助我凡事尋求你,耐性等候你,全心信靠你,而不走在你的旨意之前。阿們! 以色列人沒有刀槍(撒上十三19~23) (臺北靈糧堂) 此處我們可以看出掃羅時代,支派聯盟時期的一些狀況。他們的兵力與武器都大大不如他們的宿敵非利士人。 一、跟隨掃羅的約有六百人 在吉甲獻祭之後,撒母耳離去,掃羅與約拿單要開始面對已經集結在「密抹」的非利士人。 此時掃羅數算跟隨他的人,僅剩下「六百人」,這與原本的至少三千人相比,相距甚多,無法與非利士人的「有車三萬輛,馬兵六千,步兵像海邊的沙那樣多」相抗衡(撒上十三5)。現在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來到「便雅憫的迦巴」,與非利士人安營的密抹,都在便雅憫地,僅隔一個山谷,遙遙相望。 二、非利士的三隊掠兵 現在非利士人派出「掠兵」(17節),掠兵就是先遣的機動部隊,專事掠奪、毀壞。他們分為三隊:一隊往俄弗拉向書亞地去,這是向北的一隊;一隊往伯‧和侖(Beth Horon)去,這是向西的一隊;一隊往洗波音穀對面的地境向曠野去,這是向南的一隊。非利士人已經完全入侵以色列地,而以色列百姓則「藏在山洞、叢林、石穴、隱密處,和坑中。有些希伯來人過了約但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撒上十三6~7)。我們看到非利士人的有備而來,以及以色列的無力招架。 三、以色列人沒有兵器 除此之外,相距更大的是,非利士人有精良的武器,而以色列人中,「惟獨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有」兵器;其他的以色列人,「沒有一個手裡有刀有槍的」(22節)。 因為打鐵的技術被非利士人壟斷,他們「恐怕希伯來人製造刀槍」,因此壟斷技術,使「以色列全地沒有一個鐵匠」(19節);如果以色列人要磨鋤、犁、斧、鏟,「就下到非利士人那裡去磨」(20節),以色列人只有「銼可以銼鏟、犁、三齒叉、斧子,並趕牛錐」(21節)。這使兩陣的勢力更加的懸殊。這是一場若是倚靠人,絕對打不贏的一場仗。 默想 在我的生涯中,是否曾經經歷幾乎必敗的局面,而在這局面中,只有緊緊的倚靠主,才能度過?我是否曾經在條件完全不如理想,自己的預備也不周全時,單單的來尋求主的幫助,面對難關?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奇妙大能的主,我深知我的生涯是靠你得勝。幫助我常做當做的準備,也提升自己的條件與能力;但無論在何種情況中,讓我清楚我是屬你的,每一個挑戰也是為你而戰,願你的旨意成全,因而能全然倚靠你,看見你能力的介入,完成你託付的使命。阿們! 你作了糊塗事了(13章1至18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保守我免受試探,賜我智慧能力行公義正直的事,榮耀你的聖名。 掃羅曾帶領以色列全家三十三萬人擊退亞捫人,拯救約旦河西的基列.雅比。當他登基作王后,因著要面對軍費與管理等的複雜問題,便打發那些軍兵各回各家去,只留下了三千人跟隨自己和約拿單。後來非利士人在以色列軍駐紮的吉甲附近結集大軍,掃羅急忙派人到以色列遍地吹角,要再招聚以色列兵,可是今次的回應比上次遜色得多。不久以色列兵見到敵人有大量的戰車、馬兵和步兵,便驚恐萬分,未戰先逃,或藏在洞裡躲避。 撒母耳早已跟掃羅約定,掃羅要先到吉甲等候七日,撒母耳便會到來獻祭、並指示他當行的事(參10:8)。但當第七日掃羅仍未見先知到來時,眼見跟隨的軍兵只剩下六百人,掃羅惟恐不能團結眾人,在情急之下便糊塗地獻祭給神,意圖籠絡軍心。誰料他剛獻祭完畢,先知便來到了,撒母耳責備掃羅沒有謹守神吩咐的命令,行事糊塗;他竟不遵守神的吩咐,也是對神糊塗。 我們今天如果沒有認真聽神的教導吩咐,便會重蹈掃羅的覆轍,成為一個對神糊塗的人。行事為人糊塗,最多是擅作主張、妄行闖禍;對神糊塗,便會不懂分辨神的真理,不按神的心意行事。給掃羅的處罰,就是他失去了家族王位永存的福氣,他自己的王位也不長久,這是十分可惜的。此事讓我們見到,絕對順從神是當屬靈領袖的重要條件。 掃羅所經歷的屬靈考驗,得勝的關鍵在於他必須不看環境,聽候指示,不懼權勢,只信上帝。先知早已給他錦囊,然而眼前的形勢卻叫他戰兢,因為他快要失去全民的支持,加上敵軍眾多,戰備齊集,己方的軍兵只剩下六百人,到了第七日撒母耳卻還未來,他惟恐戰事一觸即發,就會全軍盡墨,所以他便妄顧神的吩咐而行事。聖經讓我們知道,神對於屬靈領袖的期望和要求都很高,因為他們對神的子民有很大的影響力。願主也帶領我們得著優良的裝備,操練信靠神的心,超越環境的障礙,發揮生命力,作神所使用的屬靈領袖。 掃羅越權 (撒上十三:1~22)(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因為掃羅的長子約拿單攻擊非利士人的防營,以至於非利士人集結大軍在密抹,一副要將以色列全軍覆沒的態勢;非利士人的陣勢的確非常可怕,聖經形容他們的步兵像海沙那樣多,所以原來聚集跟隨掃羅的以色列人就非常害怕,躲藏在叢林、山洞、隱密處,甚至有些逃到約約旦河的東岸去了。事實上,掃羅的軍隊和非利士人的軍隊,不但在人數上相差懸殊,在軍事力量上也天差地遠。因為聖經記載,以色列軍隊中只有掃羅和約拿單有刀,其他的人都只是拿著農具作戰。難怪,掃羅也開始心生恐懼了! 當聚集跟隨掃羅的軍隊人數,因著離開、逃走,一天天的減少;而撒母耳又遲遲未到,掃羅就再也無法等候下去了,他的信心開始動搖了,最後居然僭越了祭司的職務,替代撒母耳向神獻祭。不論掃羅犯錯的理由為何,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做了自己也知道不應該做的事。 今天若以人本的立場來讀這段經文,其實有滿多的理由,支持我們來同情掃羅的。有誰能不受環境影響?有誰能不在強大的敵人壓力下屈服呢?聽聽掃羅的理由,我們可能還會替他抱屈,不是嗎?不過,他也真知道,自己做了不該做的事,只是不肯認錯悔改;所以,掃羅真正的大問題,不是有軟弱、會犯錯,而是堅持不肯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不肯真實悔改!仔細研讀掃羅的一生,我們就會發現這是掃羅個性的致命傷,使得他無法討神喜悅。這也是掃羅與大衛最大的差別! 回應:主耶穌啊!我承認在我的個性中也有許多軟弱,甚至比掃羅更容易受環境影響、更容易犯錯。求禰幫助我常存柔軟的心,不至於硬著頸項不肯認錯悔改。阿們! 禱讀:詩五十一:2~4
2. 求禰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 3. 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 4. 我向禰犯罪,惟獨得罪了禰;在禰眼前行了這惡,以致禰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