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第一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大衛哀悼掃羅和約拿單之死】 一、大衛聞亞瑪力少年人報掃羅死訊(1~10節) 二、大衛據報信少年人的話將他處死(11~16節) 三、大衛為掃羅父子作哀歌追弔(17~27節) 貳、逐節詳解 【撒下一1】「掃羅死後,大衛擊殺亞瑪力人回來,在洗革拉住了兩天。」 〔呂振中譯〕「掃羅死後,大衛擊殺了亞瑪力人回來,在洗革拉住了兩天;」 〔原文字義〕「掃羅」所想望的;「大衛」受鍾愛的;「擊殺」擊打,殺死;「亞瑪力人」山谷的居住者;「洗革拉」迴繞。 〔文意註解〕「掃羅死後,大衛擊殺亞瑪力人回來,在洗革拉住了兩天」:『掃羅死後』標誌著舊王時代的結束;『大衛擊殺』揭開新王時代的新頁;『洗革拉』位於別是巴西北方約22公里,加薩東南方約24公里,基拉耳的谷中,原屬猶大支派(參書十五31),後改歸西緬支派(參書十九5),再後來被非利士人侵占,由迦特王亞吉賞給大衛。 〔話中之光〕(一)本節承先啟後,結束自私、悖逆神的掃羅,開啟胸襟廣大、順從神的大衛時代。在神的計畫裡,大衛一生有兩個使命:第一是做王,藉著國度來恢復神在地上的權柄;第二是預備建造聖殿,借著聖殿來恢復神在地上配得的敬拜。 (二)國度是關乎神的權柄,敬拜是關乎神的榮耀。這正是主耶穌所教導的禱告:「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9~10)。神整個救贖的計畫,就是要把人恢復到一個地步,得著神兒子的生命,不但接受神的權柄,而且承認神是唯一配受敬拜的。那時,神就可以「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來二10)。 (三)大衛是對神大有信心的人,他等候神成全祂的應許。撒母耳記上敘述了大衛在等候作以色列王的時候,種種的掙扎和遭遇(撒母耳在多年以前,已經膏他作以色列的王了)。百姓歌頌他的成就,使掃羅王對他生出嫉妒想要殺他,大衛只得逃亡到仇敵非利士境內並耶路撒冷的東面和南面一帶,在荒涼曠野藏匿多年。他可能知道神應許他作王,只是不知何時可以實現,然而艱苦奮鬥的磨煉使他以後能負起重大的責任。撒母耳記下講述大衛因恆心忍耐,對神的信心始終如一,終於蒙神賞賜。 【撒下一2】「第三天,有一人從掃羅的營裡出來,衣服撕裂,頭蒙灰塵,到大衛面前伏地叩拜。」 〔呂振中譯〕「第三天,忽見一人從營裏掃羅那裏出來,衣服撕裂,頭上放土;一到大衛面前,就伏地叩拜。」 〔原文字義〕「伏」倒下,躺下;「叩拜」下拜,俯伏。 〔文意註解〕「第三天,有一人從掃羅的營裡出來,衣服撕裂,頭蒙灰塵,到大衛面前伏地叩拜」:『第三天』指大衛擊殺亞瑪力人回到洗革拉的第三天(參1節);『掃羅的營』即指以色列軍隊安營的基利波山(參閱6節;撒上二十八4);『衣服撕裂,頭蒙灰塵』是悲傷哀悼的表示。 【撒下一3】「大衛問他說:“你從哪裡來?”他說:“我從以色列的營裡逃來。”」 〔呂振中譯〕「大衛問他說:『你從哪裏來的?』他對他說:『我是從以色列營裏逃來的。』」 〔原文字義〕「逃來」溜出,逃出。 〔文意註解〕「大衛問他說:你從哪裡來?他說:我從以色列的營裡逃來」:『以色列的營裡』通常只有戰士和幫忙打雜的勤務兵在營裡,一般平民無事是不會進去的。 【撒下一4】「大衛又問他說:“事情怎樣?請你告訴我。”他回答說:“百姓從陣上逃跑,也有許多人撲倒死亡,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也死了。”」 〔呂振中譯〕「大衛又問他說:『事情怎麼樣了?請告訴我。』他說:『民眾從戰場上逃跑,也有許多人仆倒死亡,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也死了。』」 〔原文字義〕「事情」言論,事件,主題;「撲倒」倒下,躺下;「約拿單」耶和華已給與。 〔文意註解〕「大衛又問他說:事情怎樣?請你告訴我」:『事情怎樣』意指戰爭的情況如何。 「他回答說:百姓從陣上逃跑,也有許多人撲倒死亡,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也死了」:意指我方失利:(1)兵士集體逃亡;(2)折損大量兵員;(3)甚至最高統帥和將領野戰死了。 【撒下一5】「大衛問報信的少年人說:“你怎麼知道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死了呢?”」 〔呂振中譯〕「大衛問向他報信的青年人說:『你怎麼知道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死了呢?』」 〔原文字義〕「報信」通知,聲明。 〔文意註解〕「大衛問報信的少年人說:你怎麼知道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死了呢?」:『你怎麼知道』意指是你親眼看見的呢?或是你聽見別人說的呢? 【撒下一6】「報信的少年人說:“我偶然到基利波山,看見掃羅伏在自己槍上,有戰車、馬兵緊緊地追他。」 〔呂振中譯〕「向他報信的青年人說:『我踫巧在基利波山上,忽見掃羅靠在自己的矛上,又見有車輛和馬兵首領緊緊地追上他。」 〔原文字義〕「偶然」遭遇,臨到;「基利波」隆起之堆;「伏在」倚在,支撐自己;「緊緊地追」附著,黏住,緊靠。 〔文意註解〕「報信的少年人說:我偶然到基利波山,看見掃羅伏在自己槍上」:『偶然到基利波山』意指碰巧到戰場上;『伏在自己槍上』意指倚靠在自己的槍上,表示他還沒有死,他這個描述與撒上三十一5的「掃羅已死」情況不符,況且根據他自己所說的追兵緊迫釘人,便不可能有下面7~10節的情景,顯然他是在編造故事,企圖從大衛領賞。 「有戰車、馬兵緊緊地追他」:這個描述也與撒上三十一3的「掃羅被弓箭手追上」相異,故可斷定是他虛構的。 【撒下一7】「他回頭看見我,就呼叫我。我說:‘我在這裡。’」 〔呂振中譯〕「他向後一轉,就看見我,便呼叫我;我說:『看哪,我在這裏呢。』」 〔原文字義〕「回頭看」轉視,轉動。 〔文意註解〕「他回頭看見我,就呼叫我。我說:我在這裡」:『回頭看』表示想要看清是敵是友(其實掃羅已死)。 【撒下一8】「他問我說:‘你是什麼人?’我說:‘我是亞瑪力人。’」 〔呂振中譯〕「他問我說:『你是誰?』我對他說:『我是亞瑪力人。』」 〔文意註解〕「他問我說:你是什麼人?我說:我是亞瑪力人」:『我是亞瑪力人』若掃羅還活著,這個少年人不可能據實告訴他自己的身分。 【撒下一9】「他說:‘請你來將我殺死,因為痛苦抓住我,我的生命尚存。’」 〔呂振中譯〕「他對我說:『請站在我身旁,將我殺死;因為我只是感到暈眩,我的生氣還在。』」 〔原文字義〕「痛苦」劇痛,折磨;「抓住」握住,抓牢。 〔文意註解〕「他說:請你來將我殺死,因為痛苦抓住我,我的生命尚存」:『請你來將我殺死』這又與掃羅的意願相違,因為他說「免得那些未受割禮的人來刺我」(撒上三十一4),因為亞瑪力人也是未受割禮的人。 【撒下一10】「我准知他撲倒必不能活,就去將他殺死,把他頭上的冠冕、臂上的鐲子,拿到我主這裡。”」 〔呂振中譯〕「我準知道他仆倒後必活不了,就去站在他身旁,將他殺死,把他頭上的王冠、手臂上的環子、拿到我主這裏來。』」 〔原文字義〕「准知」認識,察覺。 〔文意註解〕「我准知他撲倒必不能活,就去將他殺死」:謊話連篇,破綻百出,掃羅沒有被在後面緊追的馬兵殺死,反而被他這個空手徒步的人刺殺。 「把他頭上的冠冕、臂上的鐲子,拿到我主這裡」:非利士人是在第二天才根據掃羅父子所穿的軍裝認明他們的身分(參撒上三十一8~9),可見這個少年人乃是趁火打劫,如今又想從大衛領取巨賞。 〔話中之光〕(一)這個亞瑪力人,因他知道大衛就要為王(參1~3節),他所敘述掃羅的死亡狀況,其用意是要顯揚他的功勞,說掃羅是他殺的,而掃羅原是要追索殺害大衛的人(參撒上廿三8~9,25;廿六2)。他滿以為藉著這次機會能為大衛除了大患,必要得到大衛的感激和讚賞,將來大衛立為新王的時候,必會受到尊重。為要證明他實在殺了掃羅,自己就拿出掃羅的王冠與鐲子陳列在大衛面前(參10節)。 (二)他明明是於掃羅死後,而大衛擊殺亞瑪力人回來,住在洗革拉地方的第三天(參1~2節),才捏造這些虛浮不同的言詞,企圖博得大衛的歡心,以求能被提拔重用。他的存心自利,大衛早已看透,如以後大衛的話說:「從前有人報告我說,掃羅死了,他自以為報好消息,我就拿住他,將他殺在洗革拉,這就作了他報消息的賞賜。」(參撒下四10)這個自作假見證的少年人,未能求到名利,反而被殺,真是罪有應得,自食惡果。 【撒下一11】「大衛就撕裂衣服,跟隨他的人也是如此。」 〔呂振中譯〕「大衛就把衣服撕裂;跟隨的人也都撕裂衣裳。」 〔原文字義〕「撕裂」撕開,撕碎。 〔文意註解〕「大衛就撕裂衣服,跟隨他的人也是如此」:『撕裂衣服』乃是悲傷哀悼的表示(參閱2節註解)。 【撒下一12】「而且悲哀、哭號、禁食到晚上,是因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並耶和華的民以色列家的人倒在刀下。」 〔呂振中譯〕「為了掃羅和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並為了永恆主的眾民、以色列家的人、就號咷哀哭,禁食到晚上,因為這許多人都倒斃於刀下。」 〔原文字義〕「悲哀」悲痛,哀傷。 〔文意註解〕「而且悲哀、哭號、禁食到晚上,是因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並耶和華的民以色列家的人倒在刀下」:『悲哀』指裡面的心情;『哭號』指外面的表現;『禁食到晚上』意指整天沒有進食。 〔話中之光〕(一)大衛和跟隨他的人「悲哀、號哭,而且禁食到晚上」,他們對掃羅的死亡極其震驚,為失去君王、良友約拿單和在那天陣亡的以色列眾戰士,他們衷心哀悼,並不以哀傷為恥。如今有些人以為流露情感是軟弱的表現,為要顯得堅強,總設法隱藏自己的感情。但是在我們所愛的人死去以後大大悲慟,反而有助於節哀順變,免得過於憂傷。 (二)大衛一生有兩次為仇敵哀哭,一次是為掃羅,一次是為押沙龍,都是為要殺他的敵人哀哭,這就引我們想到,我們的主耶穌,祂在進耶路撒冷時,也為那棄絕祂的百姓哀哭。哦!這是何等的愛!每逢想到這裡,我們怎能無感於衷!這表示他對得罪他的人已經完全的赦免,一點沒怨恨之心,同時是愛他的敵人,如同愛自己一樣。哦!這種愛,實在是流露出真神的愛。但願這超越的愛從我們身上溢出,如同從大衛身上流出一樣,主啊,我們實在缺少這樣的愛,但願你的愛充滿我們。 【撒下一13】「大衛問報信的少年人說:“你是哪裡的人?”他說:“我是亞瑪力客人的兒子。”」 〔呂振中譯〕「大衛問向他報信的青年人說:『你是哪裏的人?』他說:『我是個寄居人的兒子、是個亞瑪力人。』」 〔原文字義〕「客」旅居者。 〔文意註解〕「大衛問報信的少年人說:你是哪裡的人?他說:我是亞瑪力客人的兒子」:『亞瑪力客人的兒子』意指他的父親是寄居在以色列人中的亞瑪力人。 【撒下一14】「大衛說:“你伸手殺害耶和華的受膏者,怎麼不畏懼呢?”」 〔呂振中譯〕「大衛對他說:『你伸手殺害永恆主所膏立的,怎麼還不畏懼呢?』」 〔原文字義〕「伸」伸展,打發;「畏懼」懼怕,敬畏。 〔文意註解〕「大衛說:你伸手殺害耶和華的受膏者,怎麼不畏懼呢?」:『殺害耶和華的受膏者』這是根據那少年人自稱殺死掃羅(參10節);『怎麼不畏懼呢』大衛並不相信這個少年人殺了掃羅,只不過要用他自己口中的話來定罪他(參撒下四10)。 【撒下一15】「大衛叫了一個少年人來,說:“你去殺他吧!”」 〔呂振中譯〕「大衛叫了一個青年人來,說:『你上前去、把他殺掉。』那青年人刺他一刀,他就死了。」 〔原文字義〕「少年人」青少年,侍從。 〔文意註解〕「大衛叫了一個少年人來,說:你去殺他吧」:『一個少年人』指大衛的侍衛;『你去殺他』大衛判定那亞瑪力人該死,因為他親口作見證殺死掃羅(參16節),證據確鑿,不需再另外求證。 〔話中之光〕(一)掃羅是大衛的仇敵,大衛為甚麼還以殺害這君王的人為有罪呢?因為他相信神膏立掃羅為王,也只有神能革除他的王位。弒君若是無關痛癢的平常事,整個社會就會分崩離析。刑罰掃羅的罪乃是神的工作,並非大衛的本分(參利十九18)。我們必須認識神設立掌權的管理我們,尊重他們的位分是應當的(參羅十三1~5)。 【撒下一16】「大衛對他說:“你流人血的罪歸到自己的頭上,因為你親口作見證說:‘我殺了耶和華的受膏者。’”少年人就把他殺了。」 〔呂振中譯〕「大衛先對他說:『你流人血的罪歸到你自己頭上,因為你親口作證控訴你自己、說:“我把永恆主所膏立的殺死了。”』」 〔原文字義〕「作見證」回應,作證。 〔文意註解〕「大衛對他說:你流人血的罪歸到自己的頭上」:大衛這話並不是相信他殺了掃羅,而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作為定罪他的理由。 「因為你親口作見證說:我殺了耶和華的受膏者。少年人就把他殺了」:以「親口認罪」結案,立即處死。 〔話中之光〕(一)亞瑪力少年人謊報說自殺的掃羅(參撒上三十一3~6)是自己殺死的 (參10節)。他這麼說是因為明白大衛以前無故被掃羅逼迫的事情,而幻想作為殺掃羅的報答,大衛會賞賜他。但與亞瑪力少年的意願相反,大衛處死了他(參14~16節)。大衛克服自己對掃羅的個人感情,表明大衛很好的信仰。 (二)事實上,亞瑪力少年雖沒有對掃羅動刀,但因自己不義的想法喪掉了自己的性命。像這樣,把人引向死亡的不僅只是外在(行為)的犯罪,也包含內在思想的犯罪。因此耶穌強調了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性,並要求人格的聖潔(參太五21~32)。 (三)欺詐必招災禍。報信者撒謊說他殺死了大衛的對頭,想得到賞賜,但他誤解了大衛的為人,如果大衛因他殺死君王而賞賜他,就與他的罪有分了,因此大衛吩咐人將他殺死。謊言令撒謊者遭災害,即使他沒有做過謊言中的惡事,也難逃罪責。 【撒下一17】「大衛作哀歌,弔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 〔呂振中譯〕「大衛唱了以下這首哀歌、來悼念掃羅和掃羅的兒子約拿單;」 〔原文字義〕「哀歌」哀歌,輓歌;「吊」吟唱。 〔文意註解〕「大衛作哀歌,弔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哀歌』指哀悼死者的歌,又稱「輓歌」。 〔話中之光〕(一)掃羅之死對大衛來說,意味著他將結束疲憊的流亡生活並光榮地獲得王位。但大衛卻表現出意外的反映。大衛接到消息後:(1)撕裂衣服並禁食、悲哀(參11~12節);(2)處死了那報告並自稱殺掃羅的亞瑪力少年(參15節);(3)作哀歌哀悼他們(參17節)。這裡可以看到合神心意的人大衛高尚的信仰品德。雖然大衛有很多人性的過犯和缺點,但大衛超越人的感情、恩怨,只願意遵行神的旨意而生活,以神為中心。由於大衛把這樣的信仰視為寶貴,因此神定意使大衛能夠從卑賤的牧童的身份榮升為以色列的王(參撒下二4)。像這樣,神使因信生活的人變得尊貴(參撒上二30)。 (二)掃羅曾使大衛飽受痛苦,不過在他和眾子死後,大衛仍然為他們譜寫哀歌。大衛有充分的理由憎恨掃羅,卻不怨不怒,寧願隱惡揚善,只欣賞掃羅的德政,而不計較掃羅對他的攻擊。把仇恨與傷害放在一邊,尊重別人乃至仇敵的可稱讚之處,實在需要很大的勇氣。 【撒下一18】「且吩咐將這歌教導猶大人。這歌名叫弓歌,寫在雅煞珥書上。」 〔呂振中譯〕「看哪,這歌是寫在正直人詩歌集上的。他說:『猶大阿,哀哭哦〔傳統:要教導猶大人開弓〕!」 〔原文字義〕「教導」教導,學習;「雅煞珥」正直的,公正的。 〔文意註解〕「且吩咐將這歌教導猶大人」:『猶大人』指猶大支派的人,他們也參與對非利士人作戰,並且有人戰死,而大衛自己就是猶大支派的人。 「這歌名叫弓歌,寫在雅煞珥書上」:『弓歌』弓乃是戰爭的武器之一,掃羅氏被弓箭手射傷而死(參撒上三十一3),此歌中也提到「約拿單的弓箭」(參22節);『雅煞珥書』可能是古代以色列的詩集(參書十13),內中記錄了以色列早年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現已失傳。 〔話中之光〕(一)在我們生命的裡頭,失落的經驗也是我們共同的經驗,「掃羅」可以代表一些不想碰到的人。「約拿單」彷佛就是代表我的好朋友。每一個人都很想在生命裡找到「約拿單」,不想遇到「掃羅」;但是有一天不想遇到的人終於遇到,不想失去的人終會失去。這種失落及哀傷的經驗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經驗,而大衛將這種失落和哀傷寫了一首歌,也把這首歌教導每一個以色列人。 【撒下一19】「歌中說:以色列啊,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大英雄何竟死亡!」 〔呂振中譯〕「以色列阿,憂傷哦〔傳統:美麗〕!他在你的山丘上被刺死;英雄怎麼竟仆倒阿!」 〔原文字義〕「尊榮」榮美,榮耀;「大英雄」大能的,強壯的。 〔文意註解〕「歌中說:以色列啊,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大英雄何竟死亡」:『尊榮者…大英雄』指掃羅和約拿單,是對戰死者的尊稱,表達惋惜之意。 〔話中之光〕(一)雖然掃羅追趕了大衛十多年,但大衛仍然尊他為以色列的「尊榮者」、四次稱讚他是「大英雄」(參19,21,25,27節)。一個屬肉體的人,總是注意別人的「肉體」、不肯放過別人的殘缺,所以自以為義地論斷人;只有屬聖靈的人,才能警惕自己的「舊人」、注意弟兄的「新人」,欣賞神在別人身上的工作,所以「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3)。 【撒下一20】「不要在迦特報告,不要在亞實基倫街上傳揚,免得非利士的女子歡樂,免得未受割禮之人的女子矜誇。」 〔呂振中譯〕「不要在迦特報信;不要在亞實基倫街上傳消息,免得非利士人的女子喜樂,免得沒受割禮者的女子歡躍。」 〔原文字義〕「迦特」酒醡;「報告」通知,宣布;「亞實基倫」邪惡的火,我將被衡量;「傳揚」報消息,傳講;「非利士」移居者;「未受割禮」有包皮的。 〔文意註解〕「不要在迦特報告,不要在亞實基倫街上傳揚」:『迦特…亞實基倫』非利士五大城之二,用來代表非利士地;『報告…傳揚』指報好消息;『不要』免得他們慶祝歡樂。 「免得非利士的女子歡樂,免得未受割禮之人的女子矜誇」:『未受割禮之人』在此指非利士人;『女子』古時凱旋慶祝遊行均由女子跳舞歌唱(參出十五21;撒上十八6);『歡樂…矜誇』意指雀躍著誇勝。 〔話中之光〕(一)「迦特、亞實基倫」代表非利士地。以色列是神的見證,現在神的見證受了損害,所以大衛不願意這個消息在非利士傳開,免得神的名被羞辱。一個生命不成熟的人,碰到難處的時候,常常是用神的榮耀來換取自己的喜樂、平安。而一位真正愛神、順服神的人,看重神的榮耀過於個人的得失,在難處裡所注意的是神的名、神的榮耀,而不是自己的利益、安危和恩怨。 (二)一個生命若不達到成熟的地步,碰到難處的時候,他們一定是用神的名來換取自己的喜樂、平安。但是這一個生命接近成熟的人,他是看重神的榮耀過於個人的得失。 【撒下一21】「基利波山哪,願你那裡沒有雨露,願你田地無土產可作供物,因為英雄的盾牌,在那裡被汙丟棄。掃羅的盾牌,仿佛未曾抹油。」 〔呂振中譯〕「『基利波山哪,願你上頭沒有露珠、沒有雨水;成為死亡山之田野〔傳統:提獻祭的田野〕;因為英雄的盾牌竟在你那裏被丟棄;掃羅的盾牌竟沒有抹油。」 〔原文字義〕「土產」(原文無此字);「被汙丟棄」被玷汙,被丟棄。 〔文意註解〕「基利波山哪,願你那裡沒有雨露,願你田地無土產可作供物」:『基利波山』是掃羅和約拿單喪身之地(參撒上三十一8);『沒有雨露…田地無土產』以咒詛的方式,但願該處成為不毛之地,藉以表達哀悼之情。 「因為英雄的盾牌,在那裡被汙丟棄。掃羅的盾牌,仿佛未曾抹油」:『被汙丟棄』意指盾牌被血所玷污而丟棄不用;『抹油』當時的盾牌是木製,外表繃以皮革,其上抹油使之保持柔韌。 【撒下一22】「約拿單的弓箭,非流敵人的血不退縮。掃羅的刀劍,非剖勇士的油不收回。」 〔呂振中譯〕「『對流被刺死者的血、對剖勇士的脂肪、約拿單的弓總不退後,掃羅的刀總不空回。」 〔原文字義〕「退縮」返回,轉回;「流…剖」(原文無此兩字)。 〔文意註解〕「約拿單的弓箭,非流敵人的血不退縮」:形容約拿單神勇無比,射箭絕不虛發,百發百中。 「掃羅的刀劍,非剖勇士的油不收回」:形容掃羅面對敵軍將士,揮刀勇往直前,一路擊殺阻擋者。 〔話中之光〕(一)大衛沒有因著個人的恩怨把掃羅踩到腳底下,而是述說掃羅父子的英勇(參22節)和情深(參23節),思想他被神建立、使用的地方。掃羅雖然是屬肉體的王,但他作為神的受膏者,也曾經是神賜福百姓的管道(參24節)。他雖然失敗了,但神在他身上所顯出的工作卻不會失敗。 【撒下一23】「掃羅和約拿單,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他們比鷹更快,比獅子還強。」 〔呂振中譯〕「『掃羅和約拿單、眾人所愛、又令人喜悅的、或活或死都不分離;他們比鷹更神速,比獅子還強壯。」 〔原文字義〕「相悅」愉悅,快樂;「分離」分開,分割。 〔文意註解〕「掃羅和約拿單,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形容父子倆活在同一屋簷下,相親相愛,致死不離。 「他們比鷹更快,比獅子還強」:形容他們的腳奔跑,快比飛鷹;他們的力量剛強,壯比猛獅。 〔話中之光〕(一)大衛說本捷的話,是十分令人敬佩的,當他提起親愛的約拿單,他可毫不遲延地說出甜蜜的回憶,好像美妙的音樂,又如春風的芳馨,但是他不必提說掃羅,沒有人會怪大衛。他不需說這樣讚揚的話。然而他們的離世使他忘卻了近日悲慘與陰暗的日子。他只記得當初引見掃羅那些日子,似乎在夢境一般。現在他讚揚希伯來首任的君王,英勇與軍事的成就,樂於助人,也在言語上有恩慈。 (二)這是神的愛在祂兒女的心中,一切美德在愛中得以完全。神的愛激勵我們,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基督為我們死,神要屬祂的人像祂,愛仇敵,祝福那咒詛的人,為逼迫的人禱告。我們有這樣的愛嗎?我們能容忍他們嗎?我們看朋友的優點是否多於弱點?我們是否對仇人覆以饒恕的外衣,只思念他們的強處?這樣的愛永不止息,當信心結出善果,希望就實現了夢想。 【撒下一24】「以色列的女子啊,當為掃羅哭號。他曾使你們穿朱紅色的美衣,使你們衣服有黃金的妝飾。」 〔呂振中譯〕「『以色列的女子阿,為掃羅哀哭哦;他曾使你們穿朱紅帶的美衣,又使你們的衣服加上黃金的妝飾。」 〔原文字義〕「美」精美的,奢呎的;「妝飾」裝飾品。 〔文意註解〕「以色列的女子啊,當為掃羅哭號」:如今掃羅空留彪炳戰績,竟然戰死沙場,故此呼籲以色列的眾女子,應當為他哀慟。 「他曾使你們穿朱紅色的美衣,使你們衣服有黃金的妝飾」:因為他曾使眾百姓得穿美衣、戴貴重金飾。 〔話中之光〕(一)雖然神說:「我在怒氣中將王賜你,又在烈怒中將王廢去」(何十三11)。但掃羅死了,被掃羅追殺了十多年的大衛卻沒有高興,也沒有抹黑、揭短,而是為著掃羅的死而痛哭;正如耶路撒冷的人即將把主耶穌釘上十字架,主耶穌卻為耶路撒冷而哀哭(參路十九41)。當大衛完全忘記了自己的恩怨,也完全忘記了自己,心中所想的只有神的榮耀的時候,他的生命就成熟到可以坐上寶座了。 【撒下一25】「英雄何竟在陣上撲倒!約拿單何竟在山上被殺!」 〔呂振中譯〕「『英雄怎麼竟在戰場中仆倒阿!約拿單在你的山丘上被刺死。」 〔原文字義〕「陣上」戰役,戰爭;「被殺」刺穿。 〔文意註解〕「英雄何竟在陣上撲倒!約拿單何竟在山上被殺」:英雄如約拿單,何竟戰死沙場! 〔話中之光〕(一)沒有人有資格去論斷掃羅,只有神自己可以審判祂的受膏者。聖經所記錄的神百姓的軟弱,「都是我們的鑒戒」(林前十6),卻不是我們批評、論斷的物件。因為我們並沒有比他們更剛強,只是比他們更蒙恩,因為有聖靈常與我們同在(參約十四16~17)。 【撒下一26】「我兄約拿單哪,我為你悲傷!我甚喜悅你,你向我發的愛情奇妙非常,過於婦女的愛情。」 〔呂振中譯〕「我的哥哥約拿單哪,我為你悲痛;你非常令我喜悅;你愛你的情很奇妙,勝過婦女的愛情。」 〔原文字義〕「兄」兄弟;「悲傷」遭受困苦;「奇妙非常」奇妙的,卓越的。 〔文意註解〕「我兄約拿單哪,我為你悲傷!我甚喜悅你」:形容大衛內心對約拿單的感受,兩人相遇相知,可以推心置腹,如今竟然遽逝,深感不捨。 「你向我發的愛情奇妙非常,過於婦女的愛情」:兩人之間深相契合,友情遠勝男女愛情,奇妙非凡。 〔話中之光〕(一)約拿單對大衛的真摯的友情是自我犧牲的愛(參撒上二十三17),它超越男女之間的性愛。預表稱為我們朋友的基督的愛(參約十五13~15)是真正的友情,是對鄰舍愛的典範 (參太二十二37~39)。 (二)「過於婦女的愛情」,大衛用這句感人的話語表達了約拿單愛心的真誠和深沉。約拿單因愛大衛而失去了王位和國度。真正的愛就是關心別人,為別人著想和服務。自私就是要別人做他自己所不願意做的事情。在約拿單看來,與大衛的友誼勝過名望和財富。真正的「愛」就是「捨己」(加二20)。約拿單對大衛的愛正是從神而來的「捨己」的愛,超越了「婦女的愛情」。 【撒下一27】「英雄何竟撲倒!戰具何竟滅沒!」 〔呂振中譯〕「『英雄怎麼竟仆倒阿!戰器怎麼竟滅沒阿!』」 〔原文字義〕「戰具(原文雙字)」戰役,戰爭(首字);器具,物品(次字);「滅沒」摧毀,消失。 〔文意註解〕「英雄何竟撲倒!戰具何竟滅沒」:哀哉!英雄何竟受死,戎裝何竟消失。 〔話中之光〕(一)大衛為掃羅和約拿單深感悲痛,就用一首感人的詩歌來傾吐他的真誠和高尚的情操。他用這首哀歌表達他對掃羅勇敢和能力的最後敬意,以及他對約拿單的深情厚意。在詩歌裡他沒有絲毫的怨恨,也沒有因那不讓他在國內安生的對手去世而感到慶倖。 叁、靈訓要義 【大衛聞掃羅和約拿單死訊的反應】 一、亞瑪力少年人自食惡果(1~16節): 1.「第三天,有一人從掃羅的營裡出來,衣服撕裂,頭蒙灰塵,到大衛面前伏地叩拜。…說:百姓從陣上逃跑,也有許多人撲倒死亡,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也死了」(2,4節):報告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的死訊。 2.「報信的少年人說:我偶然到基利波山,看見掃羅伏在自己槍上,…我准知他撲倒必不能活,就去將他殺死,把他頭上的冠冕、臂上的鐲子,拿到我主這裡」(6,10節):自訴是他將掃羅殺死,動機是想從大衛領賞。 3.「大衛就撕裂衣服,…而且悲哀、哭號、禁食到晚上,是因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並耶和華的民以色列家的人倒在刀下」(11~12節):大衛為掃羅和約拿單悲哀。 4.「大衛說:你伸手殺害耶和華的受膏者,怎麼不畏懼呢?大衛叫了一個少年人來,說:你去殺他吧」(14~15節):大衛命人殺死那報信的少年人。 二、大衛作「弓歌」哀悼掃羅父子(17~27節): 1.「大衛作哀歌,弔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且吩咐將這歌教導猶大人。這歌名叫弓歌,寫在雅煞珥書上」(17~18節):序言:寫弓歌的動機和目的。 2.「歌中說:以色列啊,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大英雄何竟死亡!不要在迦特報告,不要在亞實基倫街上傳揚,免得非利士的女子歡樂,免得未受割禮之人的女子矜誇」(19~20節):掃羅和約拿單之死是可悲之事,不可在敵人地區傳揚。 3.「基利波山哪,願你那裡沒有雨露,願你田地無土產可作供物,因為英雄的盾牌,在那裡被汙丟棄。掃羅的盾牌,仿佛未曾抹油」(21節):咒詛他們喪生之地。 4.「約拿單的弓箭,非流敵人的血不退縮。掃羅的刀劍,非剖勇士的油不收回。掃羅和約拿單,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他們比鷹更快,比獅子還強」(22~23節):稱頌掃羅和約拿單的英勇。 5.「以色列的女子啊,當為掃羅哭號。他曾使你們穿朱紅色的美衣,使你們衣服有黃金的妝飾。英雄何竟在陣上撲倒!約拿單何竟在山上被殺」(24~25節):惋惜他們的陣亡。 6.「我兄約拿單哪,我為你悲傷!我甚喜悅你,你向我發的愛情奇妙非常,過於婦女的愛情。英雄何竟撲倒!戰具何竟滅沒」(26~27節):思念約拿單珍貴的友情。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下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下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