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第五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大衛受膏作以色列全民的王】 一、以色列眾支派膏立大衛作王(1~5節) 二、大衛攻佔並遷都耶路撒冷(6~12節) 三、大衛在耶路撒冷又立后妃,又生兒女(13~16節) 四、大衛兩次擊敗非利士人(17~25節) 貳、逐節詳解 【撒下五1】「以色列眾支派來到希伯崙見大衛,說:“我們原是你的骨肉。」 〔呂振中譯〕「以色列眾族派到希伯崙來見大衛,說道:『看哪,我們原是你的骨肉。」 〔原文字義〕「希伯崙」聯合;「骨」骨頭,實質;「肉」血肉之體。 〔文意註解〕「以色列眾支派來到希伯崙見大衛,說:我們原是你的骨肉」:『以色列眾支派』指原屬伊施波設治下的十一支派;『你的骨肉』意指同有血緣關係。 〔話中之光〕(一)生命的成熟和器皿的合用,是需要時間的。世人今日在權位之爭上,各種方法都用,只要目的可達,雖然傷害多人,也在所不惜。這和大衛靜候神將他舉到寶座,分別如同天地,可歎今日在教會中也有權位之爭,也均有手腕和方法,竟然與世人無異,這是何等羞恥! (二)以下幾點我們應當記住:(1)權柄是神所賜的,因為經上說:「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羅十三章);(2)權柄是與神生命相連的。只有讓基督在生命中作王的人,才有屬靈的分量,才有屬靈的權柄,方能將神的恩典供應別人。因此屬靈的權柄是自然產生的,不需要用人的方法去奪取;(3)忍耐是屬靈權柄的印記。聖經說:「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提後二12)。忍耐是作王不可缺少的條件。大衛從幼年就學忍耐的功課,這是訓練作王的必修課程。大衛登以色列的寶座之後,在忍耐的學習上,還得更上一層樓;許多重大的事,沒有忍耐就無法處理;許多打擊,是不能忍耐的人所無法承受的。 【撒下五2】「從前掃羅作我們王的時候,率領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耶和華也曾應許你說:‘你必牧養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 〔呂振中譯〕「從前掃羅做王管理我們的時候、率領以色列人出入的乃是你。永恆主也曾對你說過:“是你要牧養我人民以色列;是你要做人君來管理以色列。”』」 〔原文字義〕「出入」進入,來,去;「牧養」放牧,看顧,餵養。 〔文意註解〕「從前掃羅作我們王的時候,率領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率領以色列人出入』意指在以色列眾民當中顯出領袖的才幹(參撒上十八16)。 「耶和華也曾應許你說:你必牧養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牧養我的民』形容君王的職責是照顧神的百姓。 〔話中之光〕(一)此時神已經讓百姓清楚地看見神的安排,就是「大衛家日見強盛,掃羅家日見衰弱」(撒下三1)。當他們認識到前面只有一條出路的時候,才能甘心樂意地接受神的受膏者為王。雖然中間經過了許多波折、誤解,但百姓最終還是同心合意地擁立大衛,正顯明大衛作王是神的作為,因為「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 (二)這也是我們生命成長的經歷:每個信徒都知道應該接受基督為王,但卻不得不「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羅七23)。人沒有辦法靠自己的努力來「脫離這取死的身體」(羅七24),但神借著十字架不斷地對付我們,讓我們裡面的舊人「日見衰弱」、新人「日見強盛」。當我們認識到「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八6)的時候,才能甘心樂意地接受基督為王。 【撒下五3】「於是以色列的長老都來到希伯崙見大衛王,大衛在希伯崙耶和華面前與他們立約,他們就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 〔呂振中譯〕「於是以色列眾長老都到希伯崙來見大衛王;大衛王在希伯崙永恆主面前和他們立約,他們就膏立了大衛做王來管理以色列。」 〔原文字義〕「立」砍下,砍調;「約」契約,結盟。 〔文意註解〕「於是以色列的長老都來到希伯崙見大衛王,大衛在希伯崙耶和華面前與他們立約,他們就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這是大衛第三次受膏作以色列全民的王,第一次是被先知撒母耳私下非公開的膏立(參撒上十六13),第二次是被猶大的長老膏立作猶大的王(參撒下二4)。 〔話中之光〕(一)大衛從第一次受膏到第三次受膏,大約過了20年。以人的眼光來看,這似乎是漫長而無意義,但正是在這期間,神培養鍛煉大衛作為統一王國的領袖應具備的軍事、政治素養,並通過具備了各種環境使他具有以神為中心的信仰品格。 (二)並且在這期間使大衛在以色列中得到廣泛的支援(參代上十二1~37),最大程度的化解了各支派間的矛盾。並且沒有使大衛靠自己的力量強制鎮壓他的大敵掃羅家的人們,而是按照神的智慧(戰死或暗殺)逐漸滅絕,避免發生同民族間的血腥內戰(參撒下二12~31)。因此統一王國的不是掃羅或大衛,而是神。 【撒下五4】「大衛登基的時候年三十歲,在位四十年。」 〔呂振中譯〕「大衛登極的時候年三十歲;他作王四十年。」 〔原文字義〕「登基」成為國王;「在位」(原文與「登基」同字)。 〔文意註解〕「大衛登基的時候年三十歲,在位四十年」:『年三十歲』利未人開始在聖殿事奉(參民四3;代上二十三3)、約瑟做埃及宰相(參創四十一46)、主耶穌開始傳福音的年齡也是三十歲(參路三23);『在位四十年』大約是主前1010~970年。 【撒下五5】「在希伯崙作猶大王七年零六個月,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和猶大王三十三年。」 〔呂振中譯〕「在希伯崙作王管理猶大七年零六個月;在耶路撒冷作王管理全以色列和猶大三十三年。」 〔原文字義〕「耶路撒冷」平安的訓誨。 〔文意註解〕「在希伯崙作猶大王七年零六個月,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和猶大王三十三年」:『耶路撒冷』位於猶大和便雅憫兩個支派的邊界上,在地理上比較適合作全民的王,故遷都耶路撒冷。 〔話中之光〕(一)雖然神在多年前已應許要將以色列國賜給大衛(參撒上十六13),但是他一直等到三十七歲,才作全以色列的王,其間他必須耐心等候神應許的成全。如果你想事情立竿見影,就要想想大衛的忍耐。恆心忍耐的日子怎樣磨練大衛成才,日後承擔重任,同樣也能助你培育更美好的品格。 【撒下五6】「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到了耶路撒冷,要攻打住那地方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對大衛說:“你若不趕出瞎子、瘸子,必不能進這地方。”心裡想大衛決不能進去。」 〔呂振中譯〕「王和跟隨的人到了耶路撒冷、要攻打那地的居民耶布斯人;耶布斯人對大衛說道:『你不能進這裏來;只須瞎眼的瘸腿的便可以將你擊退』,意思是說:大衛總不能進那裏去。」 〔原文字義〕「耶布斯」被踐踏,打穀場;「瘸子」瘸腿。 〔文意註解〕「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到了耶路撒冷,要攻打住那地方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是耶路撒冷的原住民(參書十五63)。 「耶布斯人對大衛說:你若不趕出瞎子、瘸子,必不能進這地方」:耶布斯人的意思是說,耶路撒冷由於地勢居高臨下,東、南、西三面都有山谷作屏障,易守難攻,連他們的瞎子和瘸子也能輕易地防守,故此須先趕出瞎子、瘸子,才能進城。這是誇口的話。 「心裡想大衛決不能進去」:然而結果被大衛藉著進入水道而成功地攻取耶路撒冷的(參8節)。 〔話中之光〕(一)撒但有其佔領的堅固營壘,正是神所要征服的。屬主的人必須不怕困難,看出其戰略上的重要性,決心為主攻取;還要有策略,知道如何攻取的戰術;更要有冒險犯難的戰鬥精神,盡一切力量,為了達到目標。使徒保羅以當時世界的文化中心雅典為首要目標,向知識分子傳福音(參徒十七16~34);以首都羅馬為目標;以哥林多,以弗所為目標,都是看出其可能的影響,成就神的旨意,建立主的國度。你的目標在哪裏? (二)耶布斯人有強大的防衛優勢,他們以這牢不可破的耶路撒冷、又稱為錫安的城牆誇口,不過他們很快就明白,高牆並不能保護他們。大衛從水溝突襲進城,將城奪下。我們只有靠神,才有真正的平安穩妥,其他一切全屬虛假的安全。儘管你有不少的存款,有舒適的家庭,或有安定的事業,也沒有人能預測明天會發生甚麼事。我們與神的關係才是惟一的保障,是沒有人能奪去的。 【撒下五7】「然而大衛攻取錫安的保障,就是大衛的城。」 〔呂振中譯〕「然而大衛卻攻取了錫安的營寨、就是大衛城。」 〔原文字義〕「錫安」乾枯之地;「保障」要塞,堡壘。 〔文意註解〕「然而大衛攻取錫安的保障,就是大衛的城」:『錫安』原指耶路撒冷城南面的山丘,後來被用來代稱整個耶路撒冷城,聖殿所在的摩利亞山也被稱為錫安山;『錫安的保障』原文意思是「錫安的要塞」,位於耶路撒冷北端的耶布斯衛城,被大衛攻取後,改名為「大衛的城」。 〔話中之光〕(一)大衛身經多次戰役,以攻取錫安最具重要性。要記得,地上的錫安山和耶路撒冷,乃是屬天的錫安山,在天上的耶路撒冷的小影,是它們的象徵。這段歷史是神所揀選,用來說明祂永遠的計畫之成全。所以耶路撒冷和錫安山,是宇宙中最重要的據點,是神的對頭撒旦和神爭戰的關鍵。 (二)根據歷史的記述,耶路撒冷曾屢次攻陷,更換主權達四十餘次之多,因為她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魔鬼清楚知道,牠若能佔領耶路撒冷,神的旨意就無法成就,祂的計畫也就無法實現。今日撒旦正領其全力,利用民族的仇恨,政權的利害衝突,和資源的掠奪與操縱,要在這地區挑起爭端,將烽火在耶路撒冷燃燒。大衛攻取錫安的保障,進而取了耶路撒冷,是歷史上神的子民第一次的勝利,具有無比的重要性。世界未來的大戰,定規和耶路撒冷有關,將來神永遠計畫的成功,乃在於新耶路撒冷的完成。 【撒下五8】「當日大衛說:“誰攻打耶布斯人,當上水溝攻打我心裡所恨惡的瘸子、瞎子。”從此有俗語說:“在那裡有瞎子、瘸子,他不能進屋去。”」 〔呂振中譯〕「那一天大衛就說:『誰攻擊耶布斯人、到達水溝去擊打大衛心所恨惡的瘸子瞎子,誰就可以得到重賞。』因此有命令說:瞎眼的瘸腿的不得進聖殿。」 〔原文字義〕「水溝」水管,導管;「恨惡」恨惡,懷恨。 〔文意註解〕「當日大衛說:誰攻打耶布斯人,當上水溝攻打我心裡所恨惡的瘸子、瞎子」:『當上水溝攻打』為著供應城中居民的用水,在岩石中開鑿了一條隧道水溝,從基訓泉(參代下三十二30)引水到蓄水池,上方就是一個豎坑,有階梯往上通到城中,城裡的女子可以下到這個豎井的頂部,她們用長繩墜下水桶到蓄水池汲水,這樣就不必出城打水了。大衛發現可以從水溝上去攻打城,遂下此命令;『攻打我心裡所恨惡的瘸子、瞎子』由於耶布斯人奚落大衛說,他們的瘸子、瞎子就可以防守耶城,故此大衛將耶城的守衛喻為瘸子、瞎子。 「從此有俗語說:在那裡有瞎子、瘸子,他不能進屋去」:『他』指瞎子、瘸子;『不能進屋去』七十士譯本加上「不能進耶和華的屋去」。 【撒下五9】「大衛住在保障裡,給保障起名叫大衛城。大衛又從米羅以裡,周圍築牆。」 〔呂振中譯〕「大衛住在營寨裏,把營寨叫做大衛城;大衛又從米羅向聖殿方面往裏、周圍築墻。」 〔原文字義〕「米羅」壁壘,土墩;「以裡」內部。 〔文意註解〕「大衛住在保障裡,給保障起名叫大衛城」:『保障』指鄰接耶路撒冷的衛城,又叫「錫安的保障」(參7節)。 「大衛又從米羅以裡,周圍築牆」:『米羅』指小石塊堆砌成的地基和護土坡;『從米羅以裡』意指從山邊斜坡構築的石壘向著裡面;『周圍築牆』意指環繞衛城築牆。 【撒下五10】「大衛日見強盛,因為耶和華萬軍之神與他同在。」 〔呂振中譯〕「大衛越來越強大;永恆主萬軍之神與他同在。」 〔原文字義〕「強盛」強大,偉大。 〔文意註解〕「大衛日見強盛,因為耶和華萬軍之 神與他同在」:『日見強盛』指越來越強大;『與他同在』意指神的同在乃是他強大的原因。 【撒下五11】「推羅王希蘭將香柏木運到大衛那裡,又差遣使者和木匠、石匠給大衛建造宮殿。」 〔呂振中譯〕「推羅王希蘭差遣使者來見大衛,將香柏木、木匠、石匠送來,給大衛建造宮殿。」 〔原文字義〕「推羅」巖石;「希蘭」尊貴的。 〔文意註解〕「推羅王希蘭將香柏木運到大衛那裡,又差遣使者和木匠、石匠給大衛建造宮殿」:『推羅王希蘭』以色列北面黎巴嫩以推羅為都城的國王;『香柏木』黎巴嫩盛產香柏樹,其木紋理細緻,氣味芳香,經久耐用,是上乘的建築材料。 〔話中之光〕(一) 【撒下五12】「大衛就知道耶和華堅立他作以色列王,又為自己的民以色列使他的國興旺。」 〔呂振中譯〕「大衛就知道永恆主堅立了他做王來管理以色列,又為了他自己的人民以色列的緣故高舉了他的國。」 〔原文字義〕「堅立」堅定,牢固;「興旺」被舉起。 〔文意註解〕「大衛就知道耶和華堅立他作以色列王」:推羅王希蘭的善意表現,大衛認為是出於神的感動,由此知道神向著他的美意。 「又為自己的民以色列使他的國興旺」:大衛把自己的國家興旺,當成是「神為以色列人的作為」。也就是大衛把自己和自己的國度當成是神的「工具」,而非他自己的成就。 〔話中之光〕(一)「大衛就知道耶和華堅立他作以色列王。」雖然異教國家以征戰、權勢、軍隊與財富而自豪,但是大衛知道他的一切完全是由神所賜,要成大事,個人以至全族都要與神有親密的關係。大衛要這樣行,就必須約束自己的野心。他雖然有大名聲、卓然有成,又眾望所歸,他仍然讓神居首位,在生活中按照神旨意服事百姓。你想從神還是想從人得幫助,成就大業呢?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要切記讓神管理你的雄心大志。 (二)我們都該記取這件事所給的教訓: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出於神旨意的,神必成全,毋需用自己的手去抓。大衛深知等候神的人必不羞愧,他專心仰賴耶和華耶和華為他成就了大事。這使大衛心中充滿喜樂,向神不斷地讚美。詩篇中一半以上出於大衛的手筆,主要是為讚美稱頌耶和華。耶和華的名誠然當受大讚美。 【撒下五13】「大衛離開希伯崙之後,在耶路撒冷又立后妃,又生兒女。」 〔呂振中譯〕「大衛從希伯崙來了以後、又從耶路撒冷娶了妃嬪,生了兒女。」 〔原文字義〕「立」娶妻,取,拿;「后妃」妾。 〔文意註解〕「大衛離開希伯崙之後,在耶路撒冷又立后妃,又生兒女」:大衛不斷增加妃嬪,是他的缺點,直接違背神「不可為自己多立妃嬪」(參申十七17)的吩咐。 〔話中之光〕(一)「大衛…在耶路撒冷又立后妃」,這是令人失望的事,在列國的君王,聲望隆大,就要擴充宮室。但是摩西的律法卻加以禁止:「不可為自己多理嬪妃,恐怕他的心偏邪」(參申十七17)。大衛的心卻在縱欲與奢侈的情況中,失去早年奮鬥的志氣,在這時期所撒的劣種,日後必有可怕的惡果,家中有姦淫、兇殺等悲慘的事發生。 (二)我們的品德實在需要嚴格的管教,我們往往不加注意。我們有健壯的身體,需要北風嚴霜的熬煉。寒山比溫谷更能養成我們堅強的品格。氣候與土壤卻使人的性情與品德有極大的影響。軍士只在營房中是不夠的。需要多經戰役才會打仗。大衛在隱基底的山地時堅強得多,那時他到處被追逐。我們若遇見困難的事,卻使我們養成堅毅的性格。 (三)很少人可以在長久的安樂中不墮落。神只好除去我們肉體的逸樂。如果在你人生的道上太順利,要小心不可誤用。神為的是恩待你,祂寧可在陽光下教導你,不必以風雨訓練。總要謹慎與謙卑行事,日常仰望祂的恩惠,決不鬆弛,束緊腰帶。 【撒下五14】「在耶路撒冷所生的兒子,是沙母亞、朔罷、拿單、所羅門、」 〔呂振中譯〕「以下是他在耶路撒冷所生的孩子的名字:沙母亞〔或譯:示米亞〕、朔罷、拿單、所羅門、」 〔原文字義〕「沙母亞」有盛名的;「朔罷」叛逆的;「拿單」賜與者;「所羅門」平安。 〔文意註解〕「在耶路撒冷所生的兒子,是沙母亞、朔罷、拿單、所羅門」:這四個兒子都是拔示巴生的(參代上三5),其中的所羅門接續大衛作王。 【撒下五15】「益轄、以利書亞、尼斐、雅非亞、」 〔呂振中譯〕「益轄、以利書亞、尼斐、雅非亞、」 〔原文字義〕「益轄」耶和華揀選;「以利書亞」我的神是財富,神是拯救;「尼斐」幼株;「雅非亞」照耀。 〔文意註解〕「益轄、以利書亞、尼斐、雅非亞」:『以利書亞』又名「以利沙瑪」(參代上三6)。 【撒下五16】「以利沙瑪、以利雅大、以利法列。」 〔呂振中譯〕「以利沙瑪、以利雅大〔或譯:巴力雅大〕、以利法列。」 〔原文字義〕「以利沙瑪」我的神已聽到;「以利雅大」神知道;「以利法列」神是拯救。 〔文意註解〕「以利沙瑪、以利雅大、以利法列」:『以利沙瑪』與代上三6的「以利沙瑪」不同人(參代上三8);『以利雅大』又名「巴力雅大」(呂振中譯)或「比利雅大」(參代上十四7)。 14~16節僅列11個兒子,代上三5~8與代上十四4~7則各列13個兒子。 【撒下五17】「非利士人聽見人膏大衛作以色列王,非利士眾人就上來尋索大衛。大衛聽見,就下到保障。」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聽見人膏立了大衛做王來管理以色列,非利士眾人就上來尋索大衛;大衛聽見了,就下營寨去。」 〔原文字義〕「膏」塗抹,膏立;「下到」下降,下沉。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聽見人膏大衛作以色列王,非利士眾人就上來尋索大衛。大衛聽見,就下到保障」:『非利士人』原文是「全非利士人」,指包括五大城的首領所率的大軍,從前與大衛友好的亞吉王,可能已經過世或者已經改變心意;『上來』指上到山地來;『下到保障』不是指「錫安的保障」(參7節),而是指位於耶路撒冷南面的要塞,目的是前往迎敵。 〔話中之光〕(一)非利士人尋索大衛的性命,要推翻他的寶座,這些都是出於撒但的計謀,在背後主使的是魔鬼,反對大衛作王,因為那是神的旨意。撒但會利用各種人、事、物,起來反對神的旨意。 【撒下五18】「非利士人來了,布散在利乏音谷。」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來了,在利乏音山谷中四散侵掠。」 〔原文字義〕「布散」擴散;「利乏音」巨人。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來了,布散在利乏音谷」:『利乏音谷』最北端在耶路撒冷的西南方約5公里,最南端在伯利恆的西北方約4公里,呈西南至東北走向,全長約6公里。 【撒下五19】「大衛求問耶和華說:“我可以上去攻打非利士人嗎?你將他們交在我手裡嗎?”耶和華說:“你可以上去,我必將非利士人交在你手裡。”」 〔呂振中譯〕「大衛求問永恆主說:『我可以上去攻打非利士人麼?你將他們交在我手裏麼?』永恆主對大衛說:『你可以上去;我一定將非利士人交在你手裏。』」 〔原文字義〕「交在」給,置,放。 〔文意註解〕「大衛求問耶和華說:我可以上去攻打非利士人嗎?你將他們交在我手裡嗎?」:大衛遇到重大問題時首先求問神的旨意並全心順從其旨意(參撒下二1;撒上二十三9~12;三十7~8)。 「耶和華說:你可以上去,我必將非利士人交在你手裡」:神的回答是:(1)允准迎戰;(2)必會得勝。 〔話中之光〕(一)大衛已經「日見強盛」(參10節),人多勢眾(參代上十二23~28),但他還是沒有憑著自己所有和所能去爭戰,而是首先「求問耶和華」;他不但在曠野裡凡事尋求神,在寶座上也凡事尋求神。人常常在軟弱無助的時候尋求神,一旦有點能力,就漸漸開始倚靠自己、倚靠勢力。但合神心意的大衛登上寶座的秘訣是順服神、倚靠神,坐穩寶座的秘訣也是順服神、倚靠神。 【撒下五20】「大衛來到巴力毗拉心,在那裡擊殺非利士人,說:“耶和華在我面前衝破敵人,如同水沖去一般。”因此稱那地方為巴力毗拉心。」 〔呂振中譯〕「大衛來到巴力毘拉心;就在那裏擊敗了非利士人,說:『永恆主在我面前沖破了我的仇敵,如同水沖破了堤岸一般。因此他給那地方起名叫巴力毘拉心〔即:沖破之主〕。」 〔原文字義〕「巴力毗拉心」破壞之主;「擊殺」打擊,殺害;「衝破」突破,破開。 〔文意註解〕「大衛來到巴力毗拉心,在那裡擊殺非利士人,說」:『巴力毗拉心』靠近利乏音谷的西南端。 「耶和華在我面前衝破敵人,如同水沖去一般。因此稱那地方為巴力毗拉心」:『如同水沖去一般』形容以色列軍隊衝破了敵軍的抵抗,就像大水衝破了堤防一般;『因此稱那地方為巴力毗拉心』因此就將戰場命名「潰堤」。 【撒下五21】「非利士人將偶像撇在那裡,大衛和跟隨他的人拿去了。」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將他們的偶象撇在那裏,大衛和跟隨的人給拿走了。」 〔原文字義〕「撇在」離去,棄絕。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將偶像撇在那裡,大衛和跟隨他的人拿去了」:『偶像』原文是複數詞,非利士人隨軍攜帶他們眾神的神像,指望這樣可以保證獲勝;『拿去了』遵照律法的吩咐,將之燒毀(參代上十四12)。 〔話中之光〕(一)當非利士人被大衛和跟從他的人擊敗,潰退的時候,他們將偶像撇在那裏。這是撒但的詭計,牠的用意是要用偶像來敗壞以色列人。大衛並非不知道仇敵的詭計,他和跟隨他的人將非利士人所遺留的偶像拿去了,不容它們敗壞神的百姓。魔鬼今日仍延用牠古老的伎倆,把許多偶像──錢財、名利、地位、權勢、人事…,散佈在我們的周圍,要奪去神在我們心中的地位。 【撒下五22】「非利士人又上來,布散在利乏音谷。」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又再上來,在利乏音山谷四散侵掠。」 〔原文字義〕「又」再次,增加。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又上來,布散在利乏音谷」:非利士人捲土重來。 【撒下五23】「大衛求問耶和華。耶和華說:“不要一直地上去,要轉到他們後頭,從桑林對面攻打他們。」 〔呂振中譯〕「大衛求問永恆主,永恆主說:『你不要一直上去;要繞到他們後頭,從桑樹林對面去攻打他們。」 〔原文字義〕「一直地」(原文無此字);「轉到」進入;「對面」對面,前面。 〔文意註解〕「大衛求問耶和華。耶和華說:不要一直地上去,要轉到他們後頭,從桑林對面攻打他們」:神指示大衛不要正面迎戰,改從後面發動奇襲。 〔話中之光〕(一)大衛單單倚靠神,不但不倚靠自己的所有和所能,也不倚靠自己的屬靈經歷,而是每次都重新尋求神。越是屬靈的人,越容易倚靠從前的屬靈經驗,實際上是用屬靈的經驗代替了神,結果就淪為「屬靈的以老賣老」,無論是講道還是事奉,都越來越陳舊、越來越失去能力。神是永不改變的神,但絕不是墨守成規的神,祂的恩典和帶領「每早晨,這都是新的」(哀三23)。我們哪天不肯重新被祂的話語更新,哪天就會陳舊。 (二)神運用不同的方法把勝利賜給祂的子民。有時那些尋求神聖幫助的人蒙指示只要靜靜站立看耶和華的拯救(參出十四13~14;王下十九7,32,35)。在其它時候,救助來自神的指示和蒙祝福的人的努力。一個人在向神提出一個請求後,盡自己的全力使其實現並不證明這個人缺乏信心。 【撒下五24】「你聽見桑樹梢上有腳步的聲音,就要急速前去,因為那時耶和華已經在你前頭去攻打非利士人的軍隊。”」 〔呂振中譯〕「你一聽見桑樹梢上有腳步聲,就要猛銳行動,因為那時永恆主已在你前頭去攻擊非利士人的軍兵了。』」 〔原文字義〕「腳步」行進;「急速前去」使銳利,決定性的;「前頭」面前,先前。 〔文意註解〕「你聽見桑樹梢上有腳步的聲音,就要急速前去,因為那時耶和華已經在你前頭去攻打非利士人的軍隊」:『桑樹梢上有腳步的聲音』天兵發動攻擊的訊號;『急速前去』表示需要地上的配合行動。 〔話中之光〕(一)在神的工作中我們必須做我們該做的部分。那些懶惰地袖手旁觀,指望神去行事而自己什麼都不作的人,除非神已如此指示,否則必須預期失敗。神出言要大衛和他的百姓急速前去,並且應許說那時祂就會在他們前面去擊打非利士眾軍。神的應許,那時和現在,是有條件的。當我們盡我們的職責時,神就必盡祂的職責。 (二)大衛頭一次戰勝非利士人,是從正面將他們衝破,所採用的戰略是中央突破。非利士人再度來犯,地點還在利乏音谷,但是,時間不同,情況變動,大衛面對同一敵人,他不敢倚靠自己的經驗,仍然向神求問,神教他這次不要正面攻擊,乃是迂迴敵人後面,從桑林的對面攻打,出奇制勝,又把非利士人打敗。這兩次戰役中,大衛使用的戰術是有變化的,因為萬軍之耶和華作他的元帥,他一再求問,倚靠神的啟示和帶領,所以兩戰兩勝。這說明了一件事:我們不可墨守成規,拘泥於遺傳和積習,以至失去跟從神藉聖靈的指示。只有活在靈裏的,方能隨時隨地接受神的引導,戰勝魔鬼! 【撒下五25】「大衛就遵著耶和華所吩咐的去行,攻打非利士人,從迦巴直到基色。」 〔呂振中譯〕「大衛照永恆主所吩咐的去行,就攻擊非利士人、從迦巴〔或譯:基遍〕直到基色。」 〔原文字義〕「迦巴」山;「基色」部分。 〔文意註解〕「大衛就遵著耶和華所吩咐的去行,攻打非利士人,從迦巴直到基色」:『迦巴』位於耶路撒冷北方約9公里,伯特利南方約8公里;『基色』位於耶路撒冷西北西方約31公里,約帕東南方約27公里,接近非利士人的邊界。 〔話中之光〕(一)神的百姓從參孫的時代開始,就經常被非利士人轄制(參士十三1),到利乏音谷之戰已經有一百年左右的時間;在這一百年裡,神的名被羞辱(參撒上十七45),神的約櫃被擄走(參撒上四11),神的受膏者被殺(參撒上三十一4),神的百姓被驅散(參撒上三十一7)。在人看,徹底戰勝非利士人是最重要的事奉;但在神看,這件事卻可以等一百年。因為神所要得著的不是得勝,而是合神心意的人。 (二)神百姓的爭戰,是神親自為他們爭戰(參申二十4;書十42);神百姓的得勝,是支取神的得勝。只有合神心意的人,才能完全支取神的得勝。大衛得勝的秘訣,就是凡事「遵著耶和華所吩咐的去行」,所以凡事都能支取神的得勝;而掃羅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不肯完全遵行神的命令(參撒上十五11),所以只能局部支取神的得勝,最終還是歸於失敗。 (三)今天,我們也常常以為神最看重的是我們的工作,所以把信主的人數、熱心的程度、活動的豐富當作績效考核的目標。但在神看來,這些事像徹底戰勝非利士人一樣,也可以等一百年。因為神所要得著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人。神「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來二10),要得著的是一批合神心意的人。出於肉體的工作,也可以像掃羅一樣帶來暫時的得勝,用「草木、禾秸」(林前三12)來讓教會熱鬧一時,但卻經不住火的試驗(參林前三13);只有一切都「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羅十一36)的工作,才是合神心意的事奉,才能造就合神心意的工人。 (四)大衛成功的秘訣是簡單的;他精確地照神指示他去做的做了。當人將自己的意願置於神的旨意之上時,就必招致失敗。我們不會總是明白神發命的原因,這也不總是必要的。所期盼我們去做的就是信任與順從。大衛絕對服從了神聖的指示,結果就是另一場偉大的勝利。 叁、靈訓要義 【大衛在耶路撒冷作全民的王】 一、大衛受膏作全民的王(1~5節): 1.「以色列眾支派來到希伯崙見大衛,說:我們原是你的骨肉。從前掃羅作我們王的時候,率領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耶和華也曾應許你說:你必牧養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1~2節):眾支派認同大衛並承認他的領導才能。 2.「於是以色列的長老都來到希伯崙見大衛王,大衛在希伯崙耶和華面前與他們立約,他們就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3節):眾長老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 3.「大衛登基的時候年三十歲,在位四十年。在希伯崙作猶大王七年零六個月,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和猶大王三十三年」(4~5節):大衛在耶路撒冷作全民的王。 二、大衛攻佔並遷都耶路撒冷(6~12節): 1.「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到了耶路撒冷,要攻打住那地方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心裡想大衛決不能進去」(6節):耶路撒冷的原住民耶布斯人自以為牢不可破。 2.「然而大衛攻取錫安的保障,就是大衛的城」(7節):大衛先攻取錫安山。 3.「當日大衛說:誰攻打耶布斯人,當上水溝攻打」(8節):大衛看出耶路撒冷防守上的破綻。 4.「推羅王希蘭將香柏木運到大衛那裡,又差遣使者和木匠、石匠給大衛建造宮殿。大衛就知道耶和華堅立他作以色列王,又為自己的民以色列使他的國興旺」(11~12節):鄰國的友好表示使大衛堅信神的美意。 三、大衛在耶路撒冷立妃生子(13~16節): 1「大衛離開希伯崙之後,在耶路撒冷又立后妃,又生兒女」(13節):雖然古時的君王難免多立妃嬪,但大衛不能克制肉慾仍為其弱點。 四、大衛兩次靠神擊敗非利士人(17~25節): 1.「非利士人聽見人膏大衛作以色列王,非利士眾人就上來尋索大衛。…大衛求問耶和華,…耶和華說:你可以上去,我必將非利士人交在你手裡」(17~19節):非利士人第一次來犯,大衛求問神並得到神的賜福。 2.「大衛來到巴力毗拉心,在那裡擊殺非利士人,說:耶和華在我面前衝破敵人,如同水沖去一般」(20節):大衛衝破敵陣如同大水沖破堤防。 3.「非利士人又上來,布散在利乏音谷。大衛求問耶和華。耶和華說:不要一直地上去,要轉到他們後頭,從桑林對面攻打他們」(22~23節):非利士人再度來犯,大衛求問神後蒙神指示改變戰術。 4.「大衛就遵著耶和華所吩咐的去行,攻打非利士人,從迦巴直到基色」(25節):結果在神的協助下大獲全勝。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下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下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