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第十三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大衛受到報應】 一、長子暗嫩對王女他瑪始亂終棄(1~18節) 二、三子押沙龍收容妹子他瑪(19~22節) 三、押沙龍計殺暗嫩(23~29節) 四、大衛聞訊悲傷(30~36節) 五、押沙龍逃往外祖家三年(37~39節) 貳、逐節詳解 【撒下十三1】「大衛的兒子押沙龍有一個美貌的妹子,名叫他瑪,大衛的兒子暗嫩愛她。」 〔呂振中譯〕「此後又發生了一件事;大衛的兒子押沙龍有一個美麗的妹妹名叫他瑪;大衛的兒子暗嫩愛上了她。」 〔原文字義〕「押沙龍」我父是平安;「美貌的」美麗,美好;「他瑪」棕櫚樹;「暗嫩」有信心的。 〔文意註解〕「大衛的兒子押沙龍有一個美貌的妹子,名叫他瑪」:『押沙龍』大衛的第三子(參撒下三3);『美貌的妹子』他們兄妹倆的外貌都很出眾(參撒下十四25)。 「大衛的兒子暗嫩愛她」:『暗嫩』大衛的長子,與押沙龍和他瑪兩人不同母親(參撒下三2)。 〔話中之光〕(一)本節的原文以「此後」一詞開頭,暗示13至21章所列述的災禍與大衛在12章的犯罪具有關聯性。在與拔示巴通姦並謀殺了烏利亞之後,大衛變了一個人。他已經大大喪失了從前對自己的信心;也不再完全控制他的王國了。百姓不再具有絕對的信心,因而也就緩於聽從他關於賞善罰惡的勸勉。當他看到別人做他曾豎立過榜樣的事時,感到難於責備他們。他親生的兒子們拒絕順從他,不再尊敬他的忠告。他以前曾堅強勇敢的地方,現在變得軟弱猶豫了。一種羞恥感不斷縈繞著他。 (二)通過本章以下的悲劇性事件,我們可以目睹一個人的犯罪所帶來的結果(參羅五18)。神雖然饒恕悔改的罪人,但對其罪卻進行徹底的懲罰,直到滿足神的公義為止。這讓我們想到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也是為了滿足神的公義(參約壹二1~2)的屬性。 (三)「押沙龍」非常「俊美」(撒下十四25)。「她瑪」是押沙龍同父同母的妹妹,也非常「美貌」。他們的母親基述王達買的女兒瑪迦(參撒下三3)應該也很美,而大衛也是「容貌俊美」 (撒上十六12),並且被拔示巴的「容貌甚美」 (撒下十一1)所吸引。這一家都很「美」,也愛「美」,結果「美」卻成了他們的網羅,把他們帶往死亡。 【撒下十三2】「暗嫩為他妹子他瑪憂急成病。他瑪還是處女,暗嫩以為難向她行事。」 〔呂振中譯〕「暗嫩為了他妹妹他瑪的緣故、熱戀成病;因為他瑪還是處女;暗嫩眼看着難以向她行事。」 〔原文字義〕「憂急」愁煩,落入困境;「難向」艱難的,辛苦的。 〔文意註解〕「暗嫩為他妹子他瑪憂急成病」:『憂急成病』指他患了單思病。 「他瑪還是處女,暗嫩以為難向她行事」:『難向她行事』指不容易親近她。 〔話中之光〕(一)暗嫩和大衛一樣感情豐富,但卻不敬畏神,所以無法抵擋肉體的情欲,以致「憂急成病」。大衛的兒子們都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和他一樣精明能幹,也一樣善於欺詐、感情豐富,是大衛肉體生命的延續;但因著沒有聖靈的同在,卻不是大衛屬靈生命的延續。 【撒下十三3】「暗嫩有一個朋友,名叫約拿達,是大衛長兄示米亞的兒子,這約拿達為人極其狡猾。」 〔呂振中譯〕「暗嫩有一個朋友、名叫約拿答,是大衛的哥哥示米亞〔或譯:沙瑪〕的兒子;這約拿答是個非常狡猾的人。」 〔原文字義〕「約拿達」耶和華是尊貴的;「示米亞」名聲;「狡猾」精明,詭計多端。 〔文意註解〕「暗嫩有一個朋友,名叫約拿達」:暗嫩與約拿達是堂兄弟。 「是大衛長兄示米亞的兒子」:『長兄』應繙「兄長」;『示米亞』是大衛的三哥(參代上二13),又名沙瑪(參撒上十六9;十七13)。 「這約拿達為人極其狡猾」:『極其狡猾』意指非常奸詐,詭計多端,乃是損友。 〔話中之光〕(一)大衛兩個兒子的名字都很屬靈,連朋友的名字也很屬靈。但兒子們所做的事情卻都不屬靈,所交的朋友也是「為人極其狡猾」,不但不勸阻暗嫩犯罪,反而推波助瀾、把他推向不義和死亡(參5節)。 (二)雖然「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箴言十八24),但這場悲劇的根源不是暗嫩,也不是他交友不慎,而是大衛自己肉體的破口。約拿達勸暗嫩「裝病」(5節),正是因為他知道大衛溺愛兒子,所以每一步都已經算計好了。大衛若不溺愛兒子,約拿達的計謀就不能得逞;但一旦我們給魔鬼留了地步(參弗四27),就會被魔鬼利用來算計我們,連大衛這樣屬靈的人,照樣會陷入網羅。 【撒下十三4】「他問暗嫩說:“王的兒子啊,為何一天比一天瘦弱呢?請你告訴我。”暗嫩回答說:“我愛我兄弟押沙龍的妹子他瑪。”」 〔呂振中譯〕「他問暗嫩說:『王的兒子阿,你為甚麼這麼瘦弱,一天比一天厲害呢?你不能告訴我?』暗嫩對他說:『我愛上了我兄弟押沙龍的妹妹他瑪。』」 〔原文字義〕「瘦弱」微薄的,軟弱的。 〔文意註解〕「他問暗嫩說:王的兒子啊,為何一天比一天瘦弱呢?請你告訴我」:虛情假意,企圖討對方的歡心,因為暗嫩是大衛王的長子,擁有王位第一繼承權。 「暗嫩回答說:我愛我兄弟押沙龍的妹子他瑪」:『我愛』顯然是肉慾的愛──愛她的美貌肉體,而不是愛情的愛──愛她這個人。 【撒下十三5】「約拿達說:“你不如躺在床上裝病,你父親來看你,就對他說:‘求父叫我妹子他瑪來,在我眼前預備食物,遞給我吃,使我看見,好從她手裡接過來吃。’”」 〔呂振中譯〕「約拿答對他說:『你躺在床上裝病;你父親來看你,你就對他說:“求父親叫我妹妹他瑪到我這裏來,將食物遞給我喫,在我眼前豫備食品,給我看,我好從她手裏接過來喫。”』」 〔原文字義〕「裝病」生病,變弱;「預備」做,製作。 〔文意註解〕「約拿達說:你不如躺在床上裝病,你父親來看你,就對他說」:『裝病』他精神上有病(參2節),但他的身體強壯有力(參14節),為著贏得父親的同情,就裝成身體生病。 「求父叫我妹子他瑪來,在我眼前預備食物,遞給我吃,使我看見,好從她手裡接過來吃」:『叫我妹子他瑪來』大衛若是機靈,必要問他:為什麼一定要叫他瑪來,而不叫別人預備食物,因為王宮裡有眾多的王女和宮女。 〔話中之光〕(一)約拿達鼓勵堂兄弟暗嫩犯淫亂之罪。人常把身旁之人的話放在真理的標準之上,我們很容易因親戚的建議而受害,因為與他們相近。不過,即使有來自親友的進言,也必須以神的標準仔細衡量。 【撒下十三6】「於是暗嫩躺臥裝病。王來看他,他對王說:“求父叫我妹子他瑪來,在我眼前為我作兩個餅,我好從她手裡接過來吃。”」 〔呂振中譯〕「於是暗嫩躺着裝病;王來看他;暗嫩對王說:『求父親叫我妹妹他瑪來,在我眼前給我作兩個心狀餅,我好從她手裏接過來喫。』」 〔原文字義〕「躺臥」躺下,倒下;「裝病」生病,變弱。 〔文意註解〕「於是暗嫩躺臥裝病。王來看他,他對王說」:『王來看他』表示大衛關心王子(特別是長子)。 「求父叫我妹子他瑪來,在我眼前為我作兩個餅,我好從她手裡接過來吃」:『兩個餅』原文的意思是「兩個心型餅乾」,給病人吃了可以令他的「心」得著愉悅復甦。 〔話中之光〕(一) 【撒下十三7】「大衛就打發人到宮裡,對他瑪說:“你往你哥哥暗嫩的屋裡去,為他預備食物。”」 〔呂振中譯〕「大衛就打發人到他瑪家裏去見他瑪,說:『你往你哥哥暗嫩的屋裏去,給他豫備食品。』」 〔原文字義〕「打發」打發,送走。 〔文意註解〕「大衛就打發人到宮裡,對他瑪說:你往你哥哥暗嫩的屋裡去,為他預備食物」:大衛不追究理由,一面是他愛子心切,一面是因為一般猶太婦人以能受邀為病人預備心型餅乾,祈使康復而引為自豪。 【撒下十三8】「他瑪就到她哥哥暗嫩的屋裡,暗嫩正躺臥。他瑪摶麵,在他眼前作餅,且烤熟了,」 〔呂振中譯〕「他瑪就到她哥哥暗嫩的屋裏;暗嫩正在躺着。他瑪把生麵和好,就在暗嫩眼前作心狀餅,將餅煮熟。」 〔原文字義〕「摶」揉搓。 〔文意註解〕「他瑪就到她哥哥暗嫩的屋裡,暗嫩正躺臥」:『暗嫩的屋裡』王子和王女大概都有他們自己的房間;『暗嫩正躺臥』他正裝病。 「他瑪摶麵,在他眼前作餅,且烤熟了」:『在他眼前』僅須小灶小鍋,就在房裡製作燒烤。 【撒下十三9】「在他面前,將餅從鍋裡倒出來。他卻不肯吃,便說:“眾人離開我出去吧!”眾人就都離開他出去了。」 〔呂振中譯〕「又在暗嫩面前拿盤子倒出來;暗嫩竟不肯喫,便說:『叫各人離開我出去。』各人就都離開他出去。」 〔原文字義〕「倒出」倒出,澆灌,流動。 〔文意註解〕「在他面前,將餅從鍋裡倒出來。他卻不肯吃,便說」:『鍋』指烤餅用的平底鍋。 「眾人離開我出去吧!眾人就都離開他出去了」:『眾人』指服事他的佣人們。 【撒下十三10】「暗嫩對他瑪說:“你把食物拿進臥房,我好從你手裡接過來吃。”他瑪就把所作的餅拿進臥房,到她哥哥暗嫩那裡,」 〔呂振中譯〕「暗嫩對他瑪說:『你把食品拿進臥房,我好從你手裏接過來喫』;他瑪就把所作的餅拿進臥房、到她哥哥暗嫩身旁。」 〔原文字義〕「拿進(首字)」進入,進去;「拿進(次字)(原文雙字)」拿來(首字);進入,進去(次字)。 〔文意註解〕「暗嫩對他瑪說:你把食物拿進臥房,我好從你手裡接過來吃」:『臥房』指他躺臥的地方(參6節),大概僅用簾子分隔,故能看見他瑪預備餅(參6,8節)。 「他瑪就把所作的餅拿進臥房,到她哥哥暗嫩那裡」:他瑪全然沒有想到暗嫩對她心懷惡念,才會在沒有第三者的情況下靠近他。 【撒下十三11】「拿著餅上前給他吃。他便拉住他瑪,說:“我妹妹,你來與我同寢。”」 〔呂振中譯〕「她湊前去要給他喫,暗嫩拉住他瑪,對她說:『妹妹阿,來和我同寢吧。』」 〔原文字義〕「上前」拉近,靠近;「拉住」堅定,牢靠;「同寢」躺下,發生性關係。 〔文意註解〕「拿著餅上前給他吃。他便拉住他瑪,說:我妹妹,你來與我同寢」:『拉住他瑪』使她無法脫開身;『同寢』意指男女性關係。 〔話中之光〕(一)暗嫩以為只要躲開人的視線,自己的惡行就可以隱藏(參伯二十四15)。但神卻注視著他的惡行,最終懲治了他(參29節)。人的犯罪必然把人推向毀滅(參加五19~21),抑制肉體情欲的方法是惟獨遵行神的旨意(參彼前二11;四2)。 【撒下十三12】「他瑪說:“我哥哥,不要玷辱我。以色列人中不當這樣行,你不要作這醜事。」 〔呂振中譯〕「他瑪說:『哥哥阿,不可!不可玷辱我!以色列中不可這樣行的;你不可作這癡醜的事。」 〔原文字義〕「玷辱」佔有,玷污婦女;「醜事」羞恥,恥辱。 〔文意註解〕「他瑪說:我哥哥,不要玷辱我」:『玷辱』意指以強暴手段破壞女子的貞操。 「以色列人中不當這樣行,你不要作這醜事」:『不當這樣行』因為違背摩西律法;『醜事』指婚外性行為。 【撒下十三13】「你玷辱了我,我何以掩蓋我的羞恥呢?你在以色列中也成了愚妄人。你可以求王,他必不禁止我歸你。”」 〔呂振中譯〕「我、我要將我的恥辱帶哪兒去呢?你、你在以色列中也必成個癡醜的人呀!現在呢、你要向王提起;他必不會阻止我不歸你的。』」 〔原文字義〕「掩蓋」(原文無此字);「羞恥」責備,毀謗;「愚妄人」愚笨的,無知的;「禁止」阻擋,否認。 〔文意註解〕「你玷辱了我,我何以掩蓋我的羞恥呢?你在以色列中也成了愚妄人」:『何以掩蓋我的羞恥』意指使我沒臉見人;『成了愚妄人』意指成了被眾人嘲笑的對象。 「你可以求王,他必不禁止我歸你」:這是他瑪的脫身之計,實際上行不通,因為按照摩西律法,禁止同父異母的兄妹通婚(參利十八6,9)。 〔話中之光〕(一)他瑪試圖通過指出做這種事會終身羞辱她──王的女兒,他的妹妹──來使暗嫩恢復理性。要是他對她有任何尊敬的話,他就當然不會願意給她和王的家庭帶來這種羞辱。 (二)由本節的話看,他瑪真的是一位貌美又有見識的女性,面對困難還會積極處理問題,又能有智慧的判斷局勢。無奈他的哥哥根本就是驕縱愚昧,斷送這個好公主的將來。由她哥哥的反應來看,暗嫩果然只是想得到她瑪的身體而已,其他什麼都不顧了。 【撒下十三14】「但暗嫩不肯聽她的話,因比她力大,就玷辱她,與她同寢。 〔呂振中譯〕「但是暗嫩不肯聽她的話;只因力量強過她,就玷辱了她、和她同寢。」 〔原文字義〕「力大」強壯;「玷辱」佔有,玷污婦女。 〔文意註解〕「但暗嫩不肯聽她的話,因比她力大,就玷辱她,與她同寢」:暗嫩此刻慾火焚身,根本聽不進任何講理的話,也不計後果,就用暴力姦淫了她。 【撒下十三15】「隨後,暗嫩極其恨她。那恨她的心,比先前愛她的心更甚。對她說:“你起來去吧!”」 〔呂振中譯〕「事後、暗嫩大大恨她,大非常恨她:那恨她的恨比先前愛她的愛更大;就對她說:『你起來、去吧。』」 〔原文字義〕「極其(原文雙字)」極度地,非常地(首字);巨大的(次字);「恨」恨惡;「更甚」巨大的。 〔文意註解〕「隨後,暗嫩極其恨她」:肉體的情慾一旦得著發洩,不再持有對她的神祕感,反而因她在過程中的掙扎和指責,惱羞成怒,極其恨惡。 「那恨她的心,比先前愛她的心更甚」:其實先前的「愛」,並不是真的愛情,而是情慾的衝動。衝動一過,恨意反而更深。 「對她說:你起來去吧」:暗嫩始亂終棄,現在轉而驅趕她。 〔話中之光〕(一)暗嫩的這種突然的變化,是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情。聖經教訓我們,愛是永遠的(參林前十三8,13)。情欲是非常暫時的,虛妄的要求(參約壹二17)。 (二)暗嫩不是愛他瑪,只是愛她的美貌。這種「愛」只是肉體的情欲,一旦情欲得到發洩,馬上就由愛變恨,無情地趕走了她瑪。今天,許多人所高舉的「愛」,也不過是和動物一樣的獸欲,衝動之後,必然是始亂終棄。 (三)愛與慾大不相同。暗嫩姦污了同父異母的妹妹她瑪以後,他對她的「愛」立刻轉變為恨,他雖然聲稱愛她,實際上自己被情慾所勝。愛是忍耐,慾則要立時滿足;愛是恩慈,慾是殘酷;愛並不要求隨自己意思辦事,慾則要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你可以從哥林多前書十三章,讀到真正的愛之特色。慾在起初可能與愛雷同,但是在肉體上表達出來或發洩以後,就會自我厭惡或憎恨對方。若你不能等待的話,你的感覺就不是真正的愛。 【撒下十三16】「他瑪說:“不要這樣!你趕出我去的這罪,比你才行的更重。”但暗嫩不肯聽她的話,」 〔呂振中譯〕「他瑪說:『我哥哥阿、不可!因為這一來,你趕遂我這壞事就比你剛同我行的那一件更壞了』;但是暗嫩卻不肯聽她。」 〔原文字義〕「趕出」打發,送走;「這罪」壞的,惡的;「更重」巨大的。 〔文意註解〕「他瑪說:不要這樣!你趕出我去的這罪,比你才行的更重」:『這罪…更重』意指暗嫩玷辱處女的罪固然嚴重,但冒犯之後丟棄她的罪神人共憤。根據摩西律法,侵犯了處女的人要聘她為妻,終生不可休棄(參申二十二29)。 「但暗嫩不肯聽她的話」:暗嫩一意孤行,漠視情、理、法。 【撒下十三17】「就叫伺候自己的僕人來,說:“將這個女子趕出去!她一出去,你就關門上閂。”」 〔呂振中譯〕「便叫伺候的僮僕來,說:『把這女人從我面前趕出去,然後關門上閂。』」 〔原文字義〕「伺候」服事,供直;「上閂」上閂,鎖住。 〔文意註解〕「就叫伺候自己的僕人來,說:將這個女子趕出去!她一出去,你就關門上閂」:『這個女子』如此稱呼他瑪,翻臉不認人,實在欺人太甚;『趕出去…關門上閂』表示不認帳,也不容糾葛。 【撒下十三18】「那時他瑪穿著彩衣,因為沒有出嫁的公主都是這樣穿。暗嫩的僕人就把她趕出去,關門上閂。」 〔呂振中譯〕「那時他瑪穿着長袖長褂;因為沒有出嫁的公主總〔傳統:袍子(複數)〕是這樣穿的。暗嫩的僕人就把她趕出去,關門上閂。」 〔原文字義〕「彩」長及手掌和腳掌;「公主(原文雙字)」王(首字);女兒(次字)。 〔文意註解〕「那時他瑪穿著彩衣,因為沒有出嫁的公主都是這樣穿」:『彩衣』原文是「長袖、長及腳踝的繡花外衣」,是符合貴族身分的衣著。 「暗嫩的僕人就把她趕出去,關門上閂」:僕人奉命行事,無視王室規矩。 【撒下十三19】「他瑪把灰塵撒在頭上,撕裂所穿的彩衣,以手抱頭,一面行走,一面哭喊。」 〔呂振中譯〕「他瑪把爐灰撒在頭上,將身上的長袖長褂撕裂,以手抱頭,一面走,一面哭喊。」 〔原文字義〕「撕裂」撕,扯裂。 〔文意註解〕「他瑪把灰塵撒在頭上,撕裂所穿的彩衣,以手抱頭,一面行走,一面哭喊」:『灰塵撒在頭上,撕裂所穿的彩衣』他瑪為自己的遭遇,表現極度的悲哀與憤怒;『以手抱頭』是蒙羞的表示(參耶二37)。 【撒下十三20】「她胞兄押沙龍問她說:“莫非你哥哥暗嫩與你親近了嗎?我妹妹,暫且不要作聲;他是你的哥哥,不要將這事放在心上。”他瑪就孤孤單單地住在她胞兄押沙龍家裡。」 〔呂振中譯〕「她的胞兄押沙龍問她說:『莫非你哥哥暗嫩和你在一起了麼?我妹妹阿,現在你且不要作聲;他是你哥哥;你別將這事放在心上。』他瑪就淒涼地住在她胞兄押沙龍家裏。」 〔原文字義〕「親近」(原文無此字);「不要作聲」安靜,沉默;「孤孤單單地」荒涼,淒涼。 〔文意註解〕「她胞兄押沙龍問她說:莫非你哥哥暗嫩與你親近了嗎?我妹妹,暫且不要作聲」:『親近』是被姦污的含蓄表示;『暫且不要作聲』意指暫且忍氣吞聲,不要大事張揚,以免自取其辱,靜待適當的時機,才予報復。 「他是你的哥哥,不要將這事放在心上。他瑪就孤孤單單地住在她胞兄押沙龍家裡」:『不要將這事放在心上』意指不要為這事自尋煩惱,亦即要看開些;『孤孤單單地』意指除了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之外,沒有與別人來往。 【撒下十三21】「大衛王聽見這事,就甚發怒。」 〔呂振中譯〕「大衛王聽見這一切事,就非常惱怒,卻沒有使他兒子暗嫩的心〔原文:靈〕傷痛,因為他愛他是自己的長子。」 〔原文字義〕「發怒」怒火中燒,被激怒。 〔文意註解〕「大衛王聽見這事,就甚發怒」:發怒卻未施管教,可能因為:(1)大衛自己沒有作好的榜樣;(2)家醜不願外揚;(3)過分溺愛子女,特別因暗嫩是長子。 〔話中之光〕(一)大衛只發怒,並沒有按律法(參利二十17)懲治暗嫩。大衛這種優柔寡斷的處事態度導致了家庭慘重的悲劇。當子女犯錯誤時,應按照神的話語嚴肅地懲治,使他正確的認識自己並認識神(參箴二十九15)。基督徒家庭教育應注重用神的話和他的權威正確地養育子女(參提後三16~17)。 (二)七十士譯本於本節後面加上:「但他不願傷暗嫩的心,因為他是長子,格外愛他。」屬天的感情必須順服真理,兄妹亂倫「必在本民的眼前被剪除」(利二十17)。但肉體的感情卻是溺愛縱容,結果親情釀成了大禍,「落在魔鬼的網羅裡」(提前三7)。 (三)大衛因著人間的私愛,廢了神的公義。大衛既然徇私,怎能按律法治國呢?可能大衛在盛怒之下,是想要以公義對付暗嫩的惡行的,但是兒女私情,骨肉的愛,使他不忍心將長子繩之以法。即使如此,大衛仍該將這種矛盾的心情,到神面前去求問,但他沒有。這又證明大衛犯罪之後,雖然得了赦免,但他屬靈的光景,遠非昔日可比。犯罪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 (四)兒女是父母的鏡子,做父母的若沒有屬靈的好榜樣,舊戲往往在兒女身上重演,讓父母自食其果。大衛自己犯了姦淫,兒子也就上樑不正下樑歪,應驗了神的咒詛:「我必從你家中興起禍患攻擊你」(撒下十二11)。屬靈的權柄是因著順服神而來的,大衛在順服神的事上出了問題,就影響了他在家中的屬靈權柄,只能「甚發怒」,卻不能理直氣壯地管教兒女。這樣一代一代影響下去,就應驗了神所說的:「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二十5)。 【撒下十三22】「押沙龍並不和他哥哥暗嫩說好說歹,因為暗嫩玷辱他妹妹他瑪,所以押沙龍恨惡他。」 〔呂振中譯〕「押沙龍呢、也沒有同暗嫩說好說歹;因為押沙龍恨惡暗嫩把他妹妹他瑪玷辱了。」 〔原文字義〕「說好說歹(原文三字)」說話(首字);好的,令人愉悅的(次字);壞的,惡的(末字)。 〔文意註解〕「押沙龍並不和他哥哥暗嫩說好說歹」:意指押沙龍不動聲色,暗中計劃為妹子的受污辱進行報復。 「因為暗嫩玷辱他妹妹他瑪,所以押沙龍恨惡他」:外表似乎平和,但內心卻懷著憎恨。 〔話中之光〕(一)如果大衛向家人和向眾民一樣「秉公行義」(撒下八15),嚴懲暗嫩,押沙龍的謀殺和反叛可能就不會發生。但大衛一面是良心有愧,一面是體貼肉體的感情,所以軟弱就變成了不義,使押沙龍的憤怒變成「恨惡」。神是輕慢不得的,大衛不肯管教兒女,神就親自執行咒詛;大衛不肯脫離肉體的感情,神就任憑親情生出仇恨;大衛不肯失去一個兒子,神就讓他失去了兩個兒子。這讓我們看到:「體貼肉體的,就是死」(羅八6)。 【撒下十三23】「過了二年,在靠近以法蓮的巴力夏瑣,有人為押沙龍剪羊毛,押沙龍請王的眾子與他同去。」 〔呂振中譯〕「過了兩年工夫、在靠近以法蓮的巴力夏瑣有剪羊毛人為押沙龍剪羊毛;押沙龍請王的眾子都到那裏。」 〔原文字義〕「以法蓮」兩堆灰燼,我將獲雙倍果子;「巴力夏瑣」院宇之主宰。 〔文意註解〕「過了二年,在靠近以法蓮的巴力夏瑣,有人為押沙龍剪羊毛」:『過了二年』一面給父親機會管教作惡者,一面等待當事人以為事過境遷,放鬆戒備的情況下才猛然遽下殺手;『巴力夏瑣』位於耶路撒冷北面約29公里;『剪羊毛』是歡慶邀宴的時節(參撒上二十五2~8)。 「沙龍請王的眾子與他同去」:『王的眾子』指大衛所有的兒子,包括暗嫩。 【撒下十三24】「押沙龍來見王說:“現在有人為僕人剪羊毛,請王和王的臣僕與僕人同去。”」 〔呂振中譯〕「押沙龍來見王說:『看哪,現在有剪羊毛的人為僕人剪羊毛;請王和王的臣僕跟僕人一同去。』」 〔原文字義〕「臣僕」臣僕,僕人;「僕人」(原文與「臣僕」同字)。 〔文意註解〕「押沙龍來見王說:現在有人為僕人剪羊毛,請王和王的臣僕與僕人同去」:『王的臣僕』指宮廷內臣和王子們;『僕人』指押沙龍自己。 【撒下十三25】「王對押沙龍說:“我兒,我們不必都去,恐怕使你耗費太多。”押沙龍再三請王,王仍是不肯去,只為他祝福。」 〔呂振中譯〕「王對押沙龍說:『不,我兒;我們不必都去;你花費會太重。』押沙龍迫切地請王,王還是不情願去,只是給他祝福。」 〔原文字義〕「耗費太多」沉重,有份量。 〔文意註解〕「王對押沙龍說:我兒,我們不必都去,恐怕使你耗費太多」:『不必都去』意指王和伺候王的內臣們不去,以及部分王子也留下;『耗費太多』恐怕押沙龍難以承擔。 「押沙龍再三請王,王仍是不肯去,只為他祝福」:『再三請王』故作邀請,以掩飾他的不良意圖。 【撒下十三26】「押沙龍說:“王若不去,求王許我哥哥暗嫩同去。”王說:“何必要他去呢?”」 〔呂振中譯〕「押沙龍說:『不、求王許我哥哥暗嫩和我們一同去吧。』王對他說:『為甚麼要暗嫩和你一同去呢?』」 〔原文字義〕「同去」去,行走。 〔文意註解〕「押沙龍說:王若不去,求王許我哥哥暗嫩同去」:『我哥哥暗嫩』他是大衛的長子,是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亦即請王儲代表王出席。 「王說:何必要他去呢?」:大衛知道他們兩人不合;但暗嫩卻沒有自知之明,他的好朋友約拿達也沒有給他出主意。 【撒下十三27】「押沙龍再三求王,王就許暗嫩和王的眾子與他同去。」 〔呂振中譯〕「押沙龍迫切地求王,王就打發暗嫩和王的眾子跟他一同去。」 〔原文字義〕「再三求」衝破,突破。 〔文意註解〕「押沙龍再三求王,王就許暗嫩和王的眾子與他同去」:大衛一定沒想到押沙龍會動手殺人。 【撒下十三28】「押沙龍吩咐僕人說:“你們注意,看暗嫩飲酒暢快的時候,我對你們說殺暗嫩,你們便殺他,不要懼怕。這不是我吩咐你們的嗎?你們只管壯膽奮勇。”」 〔呂振中譯〕「押沙龍擺設了筵席、如同王的筵席;他吩咐僮僕說:『你們看暗嫩喝酒心裏高興的時候,我對你們說:“擊殺暗嫩”,你們便殺死他,不要懼怕;這不是我吩咐你們的麼?你們只管壯膽奮勇。』」 〔原文字義〕「暢快(原文雙字)」內心,心情(首字);好的,令人愉悅的(次字);「壯膽」堅定,強壯;「奮勇」力量,能力。 〔文意註解〕「押沙龍吩咐僕人說:你們注意,看暗嫩飲酒暢快的時候,我對你們說殺暗嫩,你們便殺他,不要懼怕」:押沙龍授意他的僕人們趁暗嫩暢飲失去戒備時動手殺他。 「這不是我吩咐你們的嗎?你們只管壯膽奮勇」:意指你們只管遵照命令行事,一切責任由我承擔。 【撒下十三29】「押沙龍的僕人就照押沙龍所吩咐的,向暗嫩行了。王的眾子都起來,各人騎上騾子,逃跑了。」 〔呂振中譯〕「押沙龍的僮僕就照押沙龍所吩咐的向暗嫩行了。王的眾子都起來,各人騎着自己的騾子逃跑了。」 〔原文字義〕「吩咐」吩咐,命令。 〔文意註解〕「押沙龍的僕人就照押沙龍所吩咐的,向暗嫩行了」:意指僕人們就在酒席上殺害暗嫩。 「王的眾子都起來,各人騎上騾子,逃跑了」:『騎上騾子』騾子是馬和驢交配而生的雜種(參利十九19);當時王室或富貴人家多愛騎騾或驢駒(參撒下十八9;士十4;十二14;王上一38,44)。 〔話中之光〕(一)押沙龍兩年來默默地等待著復仇機會,終於殺死了長兄暗嫩,成就了「刀劍必永不離開你的家」(撒下十二10)的神藉先知發的預言。這預言後來通過押沙龍(參撒下十八15),亞多尼雅(參王上二25)等人的反叛事件繼續得以確認。凡輕視人的生命,流無辜人血的人應記住聖經的警告。「凡流人血的,他的血必被人流;因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創九6)。 【撒下十三30】「他們還在路上,有風聲傳到大衛那裡,說:“押沙龍將王的眾子都殺了,沒有留下一個。”」 〔呂振中譯〕「他們還在路上的時候,有風聲傳到大衛那裏,說:『押沙龍將王的眾子都擊殺掉了,沒有留下一個。』」 〔原文字義〕「風聲」消息,報告;「傳到」進入,進去。 〔文意註解〕「他們還在路上,有風聲傳到大衛那裡,說」:『他們』指王子們;『風聲』指在慶宴上看見暗嫩被殺,立刻逃離現場的人,回來報告壞消息。 「押沙龍將王的眾子都殺了,沒有留下一個」:『眾子都殺』這是憑空想像的話。 【撒下十三31】「王就起來,撕裂衣服,躺在地上。王的臣僕,也都撕裂衣服,站在旁邊。」 〔呂振中譯〕「王就起來,撕裂衣服,躺在地上;所有站在王旁邊的臣僕也都撕裂衣服〔傳統:王的眾臣僕都站在旁邊,衣服撕裂〕。」 〔原文字義〕「起來」站起來,起立。 〔文意註解〕「王就起來,撕裂衣服,躺在地上」:大衛王大概認為眾王子都死了,即表示神離棄了他的王室。 「王的臣僕,也都撕裂衣服,站在旁邊」:宮廷伺臣也都表同情。 〔話中之光〕(一)大衛破壞了別人家庭的平安,他自己家庭就失去了平安,不再回復。他玷污烏利亞的妻子,他自己女兒的貞潔也別踏踐,他使烏利亞戰死,先知押沙龍殺暗嫩。他整個家庭在這些事件中所有的遭遇,都抖動在天枰上,他必須提起痛苦的杯,一飲而盡。使徒保羅所說的話多麼真實:「你種的是什麼,收的就是什麼。順著情欲撒種的,必從情欲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六7~8)。 【撒下十三32】「大衛的長兄示米亞的兒子約拿達說:“我主,不要以為王的眾子少年人都殺了,只有暗嫩一個人死了。自從暗嫩玷辱押沙龍妹子他瑪的那日,押沙龍就定意殺暗嫩了。」 〔呂振中譯〕「大衛的哥哥示米亞的兒子約拿達應聲地說:『我主上不要心裏說他們把所有的青年人、王的兒子們、都殺死了;其實只有暗嫩一個人死了;因為自從暗嫩玷辱了押沙龍妹妹他瑪那一天,照押沙龍嘴裏所說的、這事就已決定好了。」 〔原文字義〕「定意」設立,設置。 〔文意註解〕「大衛的長兄示米亞的兒子約拿達說」:請參閱3節註解。 「我主,不要以為王的眾子少年人都殺了,只有暗嫩一個人死了」:約拿達的推理正確,問題是他沒有設法阻止事件的發生。 「自從暗嫩玷辱押沙龍妹子他瑪的那日,押沙龍就定意殺暗嫩了」:約拿達似乎看穿押沙龍蓄意謀殺暗嫩,卻靜觀事態的發展。 〔話中之光〕(一)約拿達果然「為人極其狡猾」(3節),他瞭解人的肉體本相,所以出的主意也能滿足人肉體的欲望,但卻絲毫不替對方考慮後果。他的壞主意導致了這齣悲劇(參5節),但此時卻若無其事、置身事外,「事後諸葛亮」地在大衛面前顯擺聰明(參32~33節)。 (二)作為暗嫩的朋友,約拿達明明知道暗嫩的行為會讓押沙龍「定意殺暗嫩」(32節),卻還是「很講義氣」地給暗嫩出了主意,滿足了肉體、卻喪掉了生命。這種體貼肉體的「朋友」,實際上是潛伏在身邊的仇敵,不是「義氣」,而是「不義」,有智慧的人都應當遠離。 【撒下十三33】「現在我主我王,不要把這事放在心上,以為王的眾子都死了;只有暗嫩一個人死了。”」 〔呂振中譯〕「現在我主我王不要把這事放在心上,而自己說王的眾子都死了;不是的,只有暗嫩一個人死了。』」 〔原文字義〕「放在」設立,設置。 〔文意註解〕「現在我主我王,不要把這事放在心上,以為王的眾子都死了;只有暗嫩一個人死了」:『不要把這事放在心上』意指事情沒有想像的那樣嚴重。 〔話中之光〕(一)不論多麼忙碌,有些事必須放在心上,不能夠隨便;作父母,作領袖的,該負起責任,以神的話教育兒女。 【撒下十三34】「押沙龍逃跑了。守望的少年人舉目觀看,見有許多人從山坡的路上來。」 〔呂振中譯〕「然而押沙龍是逃走了。守望的青年人舉目觀看,只見有許多兵眾從山邊兩伯和崙的路上來。守望兵就來告訴王說:『我看見人從兩伯和崙的路上下來呢。』」 〔原文字義〕「守望」看守,監看;「坡」旁邊。 〔文意註解〕「押沙龍逃跑了。守望的少年人舉目觀看,見有許多人從山坡的路上來」:『守望的少年人』指在城牆上守望的士兵;『山坡』原文為複數,大概指上下伯和崙之間的山路(參書十10)。 【撒下十三35】「約拿達對王說:“看哪,王的眾子都來了,果然與你僕人所說的相合。”」 〔呂振中譯〕「約拿達對王說:『看哪,王的兒子都來了:你僕人怎樣說,就真地怎樣了。』」 〔原文字義〕「相合」(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約拿達對王說:看哪,王的眾子都來了,果然與你僕人所說的相合」:約拿達自誇猜測正確。 【撒下十三36】「話才說完,王的眾子都到了,放聲大哭。王和臣僕,也都哭得甚慟。」 〔呂振中譯〕「話纔說完,王的兒子就都來到了;他們都放聲而哭;王和眾臣僕也都哭了,大哭一場,非常哀慟。」 〔原文字義〕「放」舉起,承擔;「甚慟(原文三字)」極度地,非常地(首字);哭泣(次字);巨大的(末字)。 〔文意註解〕「話才說完,王的眾子都到了,放聲大哭。王和臣僕,也都哭得甚慟」:『放聲大哭…哭得甚慟』是因為:(1)眾王子死裡逃生;(2)王儲暗嫩之死。 【撒下十三37】「押沙龍逃到基述王亞米忽的兒子達買那裡去了。大衛天天為他兒子悲哀。」 〔呂振中譯〕「押沙龍逃走,到基述王亞米忽的兒子達買那裏去了。大衛天天為他兒子悲傷。」 〔原文字義〕「基述」驕傲的觀看者;「亞米忽(原文雙字)」尊貴之民(首字);我的親屬是尊貴的(次字);「達買」犁溝;「天天」日子;「悲哀」哀哭。 〔文意註解〕「押沙龍逃到基述王亞米忽的兒子達買那裡去了」:押沙龍逃亡到他的外祖父家(參撒下三3)。 「大衛天天為他兒子悲哀」:『兒子』是單數,指長子暗嫩。 〔話中之光〕(一)押沙龍的事說明人種甚麼的確收甚麼,影響且延及子嗣。從押沙龍身上可以見到大衛性格中軟弱的一面。他對子女缺乏管教,逐致擴大到不可收拾。先知拿單說大衛家中會興起禍患攻擊他,果然應驗。大衛現在的哀慟,一半為兒子手足相殘,一半當為己罪。他雖痛悔得免死罪(參撒下十二13),卻從兒子押沙龍那裡受到極厲害的對付。他明白,這也是神的懲罰和管教。 (二)「大衛天天為他兒子悲哀」,他從前沒有及時管教,現在悲哀已經晚了,兩個兒子一個死、一個逃。所以說:「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箴言二十三13~14)。 【撒下十三38】「押沙龍逃到基述,在那裡住了三年。」 〔呂振中譯〕「押沙龍逃走,到基述去,在那裏三年。」 〔原文字義〕「住了」(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押沙龍逃到基述,在那裡住了三年」:『三年』足夠長的時間讓大家對凶殺案逐漸淡忘。 【撒下十三39】「暗嫩死了以後,大衛王得了安慰,心裡切切想念押沙龍。」 〔呂振中譯〕「暗嫩死了,王對暗嫩既滿了喪服,王的心〔原文:大衛王〕就渴想着要出去找押沙龍。」 〔原文字義〕「得了安慰」使舒坦,得紓解;「切切想念(原文雙字)」消耗,用盡(首字);前往,出來(次字)。 〔文意註解〕「暗嫩死了以後,大衛王得了安慰,心裡切切想念押沙龍」:『得了安慰』意指從悲傷中恢復到正常;『心裡切切想念』意指原諒他的過錯。 〔話中之光〕(一)當大衛妻妾成群(撒下三2~5)、妃嬪眾多(撒下十五16)的時候,神並沒有差派先知說任何話,因為律法早已說明:以色列的王「不可為自己多立妃嬪,恐怕他的心偏邪」(申十七17)。現在,大衛的兒子們成年了,惡果就接二連三地出現,讓曆世歷代神的百姓看到:這就是違反律法的後果。 (二)從人的角度看,押沙龍為了給妹妹報仇,費財費力地預備了兩年(參23節),放棄產業,可謂有情;押沙龍替天行道,並沒有濫殺無辜,可謂有義;大衛虎毒不食子,一面為暗嫩悲哀,一面「心裡切切想念押沙龍」(39節),可謂慈愛。但只要是出於肉體的,無論是押沙龍的有情、還是暗嫩的無情;無論是押沙龍的有義、還是約拿達的不義;無論是押沙龍的仇恨,還是大衛的慈愛,結果都是帶來死亡。因此,只要是從肉體裡出來的,就不能蒙神的喜悅(參羅八8);只要是屬地的內容,就不能進入屬天的範圍裡去;所以,「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約三3)。 (三)大衛是屬聖靈的人,但再屬靈的人也有肉體的軟弱:「因為情欲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欲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使你們不能做所願意做的」(加五17)。大衛在戰場上十分剛強,在肉體的感情面前卻非常軟弱,所以並沒有吸取暗嫩的教訓,很快就要再一次失敗(參撒下十四21),應驗了神的咒詛:「刀劍永不離開你的家」(撒下十二10)。 (四)「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六7),從第十三到第二十章,都是大衛飽嘗體貼肉體所帶來的惡果。神允許這一切臨到最合神心意的大衛身上,一面是公義的追討,一面是讓大衛學習脫離肉體,一面也向我們顯明:亞當的後裔已經全然敗壞,即使像大衛那樣屬靈、那樣愛神,也無法靠著自己脫離肉體,更不能阻止後代的墮落,完全沒有盼望。因此,人只有仰望神的救贖,就是「借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彼前一3)。 叁、靈訓要義 【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 一、上行下效──暗嫩犯姦淫的罪(1~21節): 1.「大衛的兒子押沙龍有一個美貌的妹子,名叫他瑪,大衛的兒子暗嫩愛她」(1節):長子暗嫩暗戀同父異母的妹子他瑪。 2.「暗嫩有一個朋友,名叫約拿達…為人極其狡猾」(3節):暗嫩結交損友約拿達。 3.「約拿達說:你不如躺在床上裝病,你父親來看你,就對他說:求父叫我妹子他瑪來,在我眼前預備食物,遞給我吃,使我看見,好從她手裡接過來吃」(5節):約拿達給暗嫩不良建議。 4.「大衛就打發人到宮裡,對他瑪說:你往你哥哥暗嫩的屋裡去,為他預備食物」(7節):大衛不察而打發他瑪去給暗嫩做餅。 5.「他瑪就把所作的餅拿進臥房,到她哥哥暗嫩那裡,拿著餅上前給他吃。他便拉住他瑪,說:我妹妹,你來與我同寢」(10~11節):暗嫩趁機抓住他瑪。 6.「他瑪說:我哥哥,不要玷辱我。以色列人中不當這樣行,你不要作這醜事。…但暗嫩不肯聽她的話,因比她力大,就玷辱她,與她同寢」(12,14節):暗嫩不顧反抗強暴了妹子他瑪。 7.「隨後,暗嫩極其恨她。那恨她的心,比先前愛她的心更甚。…就叫伺候自己的僕人來,說:將這個女子趕出去!她一出去,你就關門上閂」(15,17節):暗嫩始亂終棄,驅趕他瑪。 8.「他瑪把灰塵撒在頭上,撕裂所穿的彩衣,以手抱頭,一面行走,一面哭喊」(19節):他瑪受辱卻投訴無門。 9.「大衛王聽見這事,就甚發怒」(21節):大衛發怒卻未施予管教。 二、上行下效──押沙龍犯殺人的罪(22~39節): 1.「押沙龍並不和他哥哥暗嫩說好說歹,因為暗嫩玷辱他妹妹他瑪,所以押沙龍恨惡他」(22節):押沙龍因為暗嫩玷辱他妹妹他瑪而恨惡他。 2.「過了二年,在靠近以法蓮的巴力夏瑣,有人為押沙龍剪羊毛,押沙龍請王的眾子與他同去」(23節):事隔兩年,押沙龍藉剪羊毛時節計畫報仇。 3.「押沙龍說:王若不去,求王許我哥哥暗嫩同去。押沙龍再三求王,王就許暗嫩和王的眾子與他同去」(26~27節):押沙龍求王允許暗嫩和眾王子同去。 4.「押沙龍吩咐僕人說:你們注意,看暗嫩飲酒暢快的時候,我對你們說殺暗嫩,你們便殺他,不要懼怕。押沙龍的僕人就照押沙龍所吩咐的,向暗嫩行了」(28~29節):押沙龍唆使僕人在酒席上殺害暗嫩。 5.「王就起來,撕裂衣服,躺在地上」(31節):王聞訊悲哀。 6.「押沙龍逃到基述王亞米忽的兒子達買那裡去了。…在那裡住了三年」(37~38節):押沙龍逃往外祖家住了三年。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下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下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