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母耳記下第十五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押沙龍叛變】

    一、押沙龍謀奪民心(1~6)

    二、押沙龍到希伯崙舉兵反大衛(7~12)

    三、大衛聞訊率臣僕、親兵逃離耶路撒冷(13~23)

    四、大衛命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帶約櫃回耶路撒冷(24~29)

    五、大衛和跟隨的人上橄欖山,獲悉謀士亞希多弗隨從押沙龍(30~31)

    六、大衛命戶篩回耶路撒冷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32~37)

 

貳、逐節詳解

 

【撒下十五1「此後,押沙龍為自己預備車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

   〔呂振中譯〕此後、押沙龍為自己豫備了車馬,又有五十人在他前面奔走。

   〔原文字義〕「押沙龍」我父是平安;「預備」做,製作。

   〔文意註解〕「此後,押沙龍為自己預備車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車馬』指用馬拖行的雙輪轎車,代表尊貴的地位;『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一種顯赫的排場。

   〔話中之光〕()押沙龍處心積慮,圖謀篡位,乃是縮短自己生命的愚蠢的行為(參撒下十八14~15),卻也成就了神藉著先知拿單宣告的懲戒預言(參撒下十二10~11)。事實上押沙龍圖謀不軌的行為,精明大衛不可能沒有察覺,而他絲毫不加防範,一面是因他曾經縱容暗嫩,對押沙龍心存內疚,默許他為所欲為;另一面他遲遲不公開選定繼承人,造成民心浮動,咎由自取。

         ()大衛家裡連續發生的犯罪(姦淫,殺人等),押沙龍的背叛和篡奪王位,使大衛又一次過流浪生活,經過押沙龍的死才可以使他回宮。通過一系列的悲劇事件,我們可以發現:(1)罪的影響力(參出二十5)(2)罪的破壞性質(參雅一15)(3)各人終在神面前,擔當自己的責任(參結十八4)

 

【撒下十五2「押沙龍常常早晨起來,站在城門的道旁,凡有爭訟要去求王判斷的,押沙龍就叫他過來,問他說:你是哪一城的人?回答說:僕人是以色列某支派的人。

   〔呂振中譯〕押沙龍常常清早起來,站在城門路旁;凡有爭訟要去求王判斷的,押沙龍便叫他過來,問他說:『你是屬於哪一城的?』回答說:『僕人是屬於以色列某一族派的。』

   〔原文字義〕爭訟」爭端,爭論;「判斷」審判,判決。

   〔文意註解〕「押沙龍常常早晨起來,站在城門的道旁,凡有爭訟要去求王判斷的,押沙龍就叫他過來」:『城門』古時集會或裁判的地方。

         「問他說:你是哪一城的人?回答說:僕人是以色列某支派的人」:『哪一城某支派的人』古時審案時會先問明身分。

 

【撒下十五3「押沙龍對他說:你的事有情有理,無奈王沒有委人聽你伸訴。

   〔呂振中譯〕押沙龍往往對這種人說:『看哪,你的案件有情有理;無奈王沒有委人聽你伸訴。』

   〔原文字義〕「有情」好的,令人愉悅的;「有理」正直,端正。

   〔文意註解〕「押沙龍對他說:你的事有情有理,無奈王沒有委人聽你伸訴」:『有情有理』表示同情其理由,但因沒有實際的判決權,故僅口惠而實不至,討好任何一方。

   〔話中之光〕()押沙龍未經調查,就說「你的事有情有理」,是用群眾愛聽的話來討好群眾。口惠而實不至的政客,最能迎合體貼肉體的百姓;而以自我為中心的百姓最容易被收買,滿足他們不必付出真實的代價,只需要一張空頭支票。

         ()押沙龍取得民心的這一招很厲害,大家都樂意聽好聽的話,但是我們是否有能力分辨甜言蜜語背後的動機呢?選舉將到,每個候選人選前都說「選民至上」,但事實上選後怎樣?我們應該都心知肚明。有智的人總要盡力去分辨甜言蜜語背後的用心。

 

【撒下十五4「押沙龍又說:恨不得我作國中的士師,凡有爭訟求審判的,到我這裡來,我必秉公判斷。

   〔呂振中譯〕押沙龍又說:『恨不得我在此地做審判官;凡有爭訟求判斷的人到我這裏來,我可秉公判斷。』

   〔原文字義〕「士師」判斷,治理;「秉公判斷」公義,正直。

   〔文意註解〕「押沙龍又說:恨不得我作國中的士師」:『士師』意指審判官,撒母耳是最後一代士師,故當時已經沒有士師。

         「凡有爭訟求審判的,到我這裡來,我必秉公判斷」:暗示目前的情況無法無天。

 

【撒下十五5「若有人近前來要拜押沙龍,押沙龍就伸手拉住他,與他親嘴。」

   〔呂振中譯〕若有人走近前來要拜押沙龍,押沙龍總是伸手拉住他,和他親嘴。

   〔原文字義〕「拜」下拜,俯伏;「拉住」堅定,強壯。

   〔文意註解〕「若有人近前來要拜押沙龍,押沙龍就伸手拉住他,與他親嘴」:虛情假意,故作謙恭有禮、關心別人的模樣。

   〔話中之光〕()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一9),三千多年來,人從來都沒有進化過,押沙龍的伎倆在今天每個選舉季節都會重複。押沙龍裝出博愛公義的樣子,用廉價的話來討好人。但自古以來,屬肉體的人都喜歡聽這種廉價的好話,所以一個又一個的主張被人推上臺,結果一次又一次令人失望。背離真理的人,總是這樣在屢敗屢試、屢試屢敗中偏行己路,一直到主再來結束這一切。

         ()與他親嘴」,押沙龍使用了他可以藉以贏得民心的每一種詭計。通過他的和藹殷勤與極端謙恭禮貌,並且通過一種裝出來的友愛樣子,他使百姓認為他是真的關心他們的福利,並且要是他作了王,就會給他們一種會保證每個人都完全享受其所有權利的行政管理。現代教會中也有不少野心家,不以正道贏取人心,而採用偽裝的「笑臉攻勢」。

 

【撒下十五6「以色列人中,凡去見王求判斷的,押沙龍都是如此待他們。這樣,押沙龍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凡去見王求判斷的、押沙龍都這麼待他們;這樣、押沙龍就竊奪了以色列的人心。

   〔原文字義〕「暗中得了」偷竊,偷走。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中,凡去見王求判斷的,押沙龍都是如此待他們」:『如此待他們』不問是非,只為討好別人。

         「這樣,押沙龍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意指以不正當的手段竊奪了民心。

   〔話中之光〕()押沙龍與今天許多廣受歡迎的政客一樣,人長得帥,說話迎合群眾,在人前和藹殷勤、謙恭禮貌,所以很快「偷了以色列人的心」(原文另譯)。但背離真理的政客,無論是好話、好事,還是殷勤、熱心,背後都可能隱藏著陰險的後招,導致可怕的後果。但體貼肉體的群眾所關心的是自己眼前的利益,而不是公義,所以並不關心押沙龍的動機是出於神還是人。

         ()押沙龍的政治手腕,是以他的儀表、魅力、公正和親切去贏取百姓的心。許多人被他欺騙,轉而對他效忠,到後來才看出他是個邪惡的首領。我們要仔細衡量領導人,才能清楚知道他們的能力,是否狼子野心的掩飾,是否欺騙的技倆,以及是否為了奪得權力。我們必須確知,在領袖們作風與迷人的舉止背後,是否能明智公平地處理人民的事務。

 

【撒下十五7「滿了四十年(有作四年的),押沙龍對王說:求你准我往希伯崙去,還我向耶和華所許的願。」

   〔呂振中譯〕過了四年〔傳統:四十年〕,押沙龍對王說:『請准我去、在希伯崙還我向永恆主所許的願;

   〔原文字義〕「希伯崙」聯合;「還」報答,使和好。

   〔文意註解〕「滿了四十年(有作四年的),押沙龍對王說」:『滿了四十年』可能是抄寫錯誤,和合版小字及七十士譯本均作「四年」,故此:(1)若是四十年,可能指大衛作王滿四十年或押沙龍年滿四十歲,兩者在時間上都有問題;(2)若指從大衛得了以色列人的民心(參撒上十八16)算起,到「押沙龍得了以色列人的心」(6)為止是滿四十年的話,則此時是大衛登基作王第三十一年;(3)若正確的經文是「滿了四年」,則指從大衛允准約押所請,將押沙龍從基述帶回耶路撒冷(參撒下十四23)算起滿了四年,猶太歷史家約瑟夫贊成這個說法。

         「求你准我往希伯崙去,還我向耶和華所許的願」:『希伯崙』位於耶路撒冷南西南方約30公里,是押沙龍的出生地(參撒下三2~3)

   〔話中之光〕()這些年來一直欺騙百姓,促進反叛陰謀的押沙龍,騙大衛說要在希伯侖獻祭,事實上卻舉行加冕儀式,高舉反叛的旗幟。但與神的旨意無關,脫離律法、用醜惡的方法建立的政府不能持續多久,因為神要正確建立這世上的秩序,建立作為代行神統治的國家(參羅十三2)。耶和華神是愛公義和秩序的神,徹底懲治反對秩序和正義的人和勢力(參林前十四33)

 

【撒下十五8「因為僕人住在亞蘭的基述,曾許願說:耶和華若使我再回耶路撒冷,我必事奉祂。

   〔呂振中譯〕因為僕人住在亞蘭的基述時候、曾許願說:永恆主若使我再回到耶路撒冷來,我就要在希伯崙事奉永恆主。

   〔原文字義〕「亞蘭」被高舉;「基述」驕傲觀看者;「事奉」工作,服事。

   〔文意註解〕「因為僕人住在亞蘭的基述,曾許願說」:『基述』位於加利利海東岸,亞蘭人所建立的小國,到大衛時代仍保持獨立。

         「耶和華若使我再回耶路撒冷,我必事奉祂」:這個誓願,可能是押沙龍為了有正當的理由去希伯崙而編造的,即或是真的誓願,也非出於真心。

   〔話中之光〕()事奉」神這樣屬靈的理由,讓大衛很滿意,也會讓許多傳道人很滿意。押沙龍一面高舉人的利益,讓愚昧的群眾相信他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好領袖;一面又高舉神的名,讓精明的大衛相信他是一個敬虔的兒子。大衛和百姓之所以輕信押沙龍,都是體貼肉體的結果。人若體貼肉體,就很容易被表面的屬靈欺騙,惟有「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二15)。為神照管群羊的牧者(參彼前五2)若是順從了肉體,就不能保護教會免受異端、謬誤的欺騙。

 

【撒下十五9「王說:你平平安安地去吧!押沙龍就起身,往希伯崙去了。」

   〔呂振中譯〕王說:『你安心去吧!』押沙龍就起身,往希伯崙去了。

   〔原文字義〕「平平安安」平安,和平,健全。

   〔文意註解〕「王說:你平平安安地去吧!押沙龍就起身,往希伯崙去了」:大衛沒有看穿押沙龍的陰謀,卻給了他支持和祝福。

 

【撒下十五10「押沙龍打發探子走遍以色列各支派,說:你們一聽見角聲就說:押沙龍在希伯崙作王了。

   〔呂振中譯〕押沙龍卻打發密使、在以色列各族派中說:『你們一聽見號角的聲音、就要說:押沙龍在希伯崙作王了!

   〔原文字義〕「探子」四處探勘,四處走動。

   〔文意註解〕「押沙龍打發探子走遍以色列各支派,說」:安排許多人在各支派作為內應。

         「你們一聽見角聲就說:押沙龍在希伯崙作王了」:『角聲』用於在戰時或慶典上傳遞信號,可以傳送到遠方。

 

【撒下十五11「押沙龍在耶路撒冷請了二百人與他同去,都是誠誠實實去的,並不知道其中的真情。」

   〔呂振中譯〕和押沙龍一同去的有二百人、是從耶路撒冷被請的:這些人是天真無邪去的,並不知道甚麼事。

   〔原文字義〕「誠誠實實」完整,正直不阿;「真情」訊息,消息。

   〔文意註解〕「押沙龍在耶路撒冷請了二百人與他同去,都是誠誠實實去的,並不知道其中的真情」:『二百人』這些人大概是顯赫家族的成員,深具影響力;『誠誠實實去』意指他們被押沙龍利用而不自知。

   〔話中之光〕()老實人最容易受欺騙,但「不知道其中的真情」不能作為推卸責任的藉口。主的話告訴我們:「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十16)。信徒與世人相處,應當能識透一切出乎撒但的詭計(林後二11),糊塗吃虧並無屬靈的價值。

         ()信徒應當在善事上聰明,在惡事上愚拙(參羅十六19);聰明到有靈敏的屬靈知覺,愚拙到不會為自己爭取權益。信徒自己不吃無謂之虧,受別人的傷害;但也不給別人虧吃,去傷害別人。

         ()今日有許多誠實人,卻缺少辨別力,這班人常被利用而跟隨反對真理者,我相信等到他們發覺被押沙龍欺騙利用時,已悔之莫及了。特別是有許多心地純潔,思想簡單的青年人,往往不察內容,只聽口號,就盲目跟隨。真願青年人謹慎從事,不可過於天真,因為如今正是末世的時候,假先知衝刺充斥,用種種方法迷惑人。歷代以來,像押沙龍這類的人物何止一個!

 

【撒下十五12「押沙龍獻祭的時候,打發人去將大衛的謀士基羅人亞希多弗,從他本城請了來。於是叛逆的勢派甚大,因為隨從押沙龍的人民,日漸增多。」

   〔呂振中譯〕押沙龍獻祭的時候、打發人去將大衛的參謀基羅人亞希多弗從他本城基羅請了來。於是謀叛的派勢強大起來;隨從押沙龍的人民也越來越多。

   〔原文字義〕「謀士」諮詢,忠告;「基羅」充軍,開;「亞希多弗」我兄弟是笨蛋;「叛逆的勢派」策謀;「甚大」強壯,強大。

   〔文意註解〕「押沙龍獻祭的時候,打發人去將大衛的謀士基羅人亞希多弗,從他本城請了來」:『大衛的謀士基羅人亞希多弗』他是拔示巴的祖父(參撒下二十三34;十一3),足智多謀,曾經為大衛獻策;『他本城』即指基羅,位於希伯崙南方約8公里的猶大山地;『請了來』亞希多弗大概是為了大衛姦淫其孫女拔示巴,並殺害她的丈夫烏利亞而心生不滿,故同意幫助押沙龍造反。

         「於是叛逆的勢派甚大,因為隨從押沙龍的人民,日漸增多」:形容自從亞希多弗加入押沙龍反叛的陣容,便如虎添翼,人們聞風而來,聲勢浩大。

   〔話中之光〕()對亞希多弗離棄大衛的理由,聖經給予沉默,或許是因為大衛玷污自己的孫女拔示巴之事受了衝擊,參與了此次叛亂(參撒下十一2~5;二十三34)。結果他是因個人恩怨而背叛大衛,大衛則因受情欲的迷惑犯了罪,在最緊要關頭失去最信任的人(參詩四十一9;五十五13)。同時亞希多弗認識到自己在押沙龍集團內沒有價值後便自殺(參撒下十七23)

 

【撒下十五13「有人報告大衛說:以色列人的心都歸向押沙龍了。

   〔呂振中譯〕有一個報信的人來見大衛說:『以色列的人心都歸向押沙龍了。』

   〔原文字義〕「歸向」在之後。

   〔文意註解〕「有人報告大衛說:以色列人的心都歸向押沙龍了」:『有人』指大衛的耳目,也許是那二百人中之一(11)

 

【撒下十五14「大衛就對耶路撒冷跟隨他的臣僕說:我們要起來逃走,不然都不能躲避押沙龍了。要速速地去,恐怕他忽然來到,加害於我們,用刀殺盡合城的人。

   〔呂振中譯〕大衛就對所有在耶路撒冷跟隨他的臣僕說:『我們要起來逃走;不然就沒有躲避押沙龍的機會了;要趕快地去,恐怕他迅速趕上了我們,撞禍到我們身上來,用刀擊殺了城裏的人。』

   〔原文字義〕逃走」逃脫;「躲避」躲避,拯救;「速速地」加速,趕快行動;「忽然」(原文與「速速地」同字);「加」(原文與「速速地」同字);「害」壞的,惡的。

   〔文意註解〕「大衛就對耶路撒冷跟隨他的臣僕說:我們要起來逃走,不然都不能躲避押沙龍了」:『逃走』可能害怕押沙龍在耶路撒冷布置了內奸,以便裡應外合。

         「要速速地去,恐怕他忽然來到,加害於我們,用刀殺盡合城的人」:事態緊急,不容拖延,再遲就恐怕來不及應變。

   〔話中之光〕()大衛得知押沙龍叛亂,第一個想法就是放棄耶路撒冷,避免神的百姓死于內戰。他是管理「耶和華民以色列的君」(撒下六21),知道神才是以色列真正的王;使他登上寶座的是神,使他國位堅定的也是神(參撒下七816)。既然神應許使他的國位「必堅定,直到永遠」(撒下七16),神自己會負責成就,不必人憑著血氣的去爭奪。因此,大衛果斷決定「逃走」(14),寧可放棄權力,也不能讓神的產業受損。

         ()大衛的生命在登上寶座後出現了許多破口,越到晚年、破口越大。但神不允許合神心意的大衛晚節不保,所以允許難處在大衛身上接二連三地發生,要藉著難處將大衛「修理乾淨」(約十五2)、使他的「靈魂蘇醒」(詩二十三2)。因此,雖然這是大衛所面臨的最大危機,但卻使他立刻蘇醒過來,擺脫了靈裡長期的無精打采和優柔寡斷,重新恢復了果敢迅速的行動。

         ()「逃走」的決定是明智的,因為大衛此刻對這場危機毫無準備。在他所面臨的極大危險中,大衛擺脫了壓在他身上的無精打采和優柔寡斷,似乎重新恢復了他早期的果敢迅速的行動。結局證明這一做法是正確的。亞希多弗(參撒下十七1~2)和戶篩(參撒十七7~13)都承認延遲就會致命,而且押沙龍獲得成功最大的希望就是採取直接的步驟對付大衛。通過這次逃亡大衛給了自己準備好防禦的時間,也給了百姓時間思考他們的路線。一場曠日持久內戰的慘事就這樣避免了。

         ()如果大衛不逃出耶路撒冷,以後的戰爭有可能令他陣亡,也使聖城無數無辜百姓遭殃。有些戰爭在我們看來雖是不可避免的,卻會付極大代價,令我們周圍的人受到損害。所以不如智慧地暫時放棄,留待以後才戰──這樣行雖然會有損我們的自尊心,但也應當隱忍。勇於爭戰固然需要勇氣,為別人的緣故放棄戰爭,也需要勇氣。

         ()大衛擔心押沙龍會「用刀殺盡合城的人」,表明他非常瞭解押沙龍的心狠手辣,但卻因著體貼肉體的感情,沒有及時管教,釀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作父母的光是瞭解孩子並不夠,重要的是按照真理管教孩子。

 

【撒下十五15「王的臣僕對王說:我主我王所定的,僕人都願遵行。

   〔呂振中譯〕王的臣僕對王說:『凡我主我王所決擇的、看吧,僕人都要遵行。』

   〔原文字義〕「所定」決定,選擇;「遵行」(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王的臣僕對王說:我主我王所定的,僕人都願遵行」:意指凡是王所選擇並決定的作法,都願無異議的服從並遵行。

   〔話中之光〕()當大衛決心逃亡的時候,有許多臣僕對王說,我主我王所定的,僕人都願遵行,這班人實在是忠於大衛,願意絕對順服跟隨。當神要以色列從加低斯進迦南時,眾人都背叛不順服,卻又約書亞和迦勒願意順服(參民十四6)。當以利亞時代,全國都敬拜巴力去,卻有七千人始終沒有向巴力屈膝(參王上十九18)。歷代以來,神的百姓離棄神的時候,總有一班人是絕對不肯妥協的。因此王出去的時候,眾民都跟隨他,王的臣僕都在他面前過去,甚至連從迦特跟隨王來的六百人,也都在面前過去(18),這些忠心跟隨者,在大衛和神面前是極有價值的。

 

【撒下十五16「於是王帶著全家的人出去了,但留下十個妃嬪看守宮殿。」

   〔呂振中譯〕於是王出走了,他全家的人也都跟着他:王只留下十個妃嬪來看家。

   〔原文字義〕「全家」家族;「看守」管理,負責。

   〔文意註解〕「於是王帶著全家的人出去了,但留下十個妃嬪看守宮殿」:『全家的人』意指大小家眷和家僕;『十個妃嬪』大概是沒有替大衛生孩子的妃嬪;『看守宮殿』結果這些留下來的妃嬪,竟應驗了神懲治的話:「把你的妃嬪賜給別人,他在日光之下就與她們同寢」(撒下十一11;參閱十六22)

   〔話中之光〕()大衛「留下十個妃嬪看守宮殿」,是因為沒有想到從小熟讀律法的押沙龍,竟然會在亞希多弗的教唆下肆無忌憚地亂倫,結果應驗了神的預言(參撒下十二11~12)。我們有時以為瞭解自己的孩子、以為孩子從小就熟悉聖經,但我們並不瞭解孩子周圍的朋友。人裡面深處的肉體一旦被環境所引動,什麼樣的惡事都可能做出來。因此,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敬畏神、建立與神真實的關係,讓聖靈來帶領孩子。

 

【撒下十五17「王出去,眾民都跟隨他,到伯墨哈,就住下了。」

   〔呂振中譯〕王出走,王的臣僕都跟着他,到伯墨哈〔即:最後的房屋〕就停住了。

   〔原文字義〕「伯墨哈(原文雙字)」遠方,遠處(首字);遠方的家(次字)

   〔文意註解〕「王出去,眾民都跟隨他,到伯墨哈,就住下了」:『伯墨哈』原文意思是「遠方的房子」,指在耶路撒冷外圍、距離遙遠的王室房屋,其實出城不遠,還未渡過汲淪溪(23)

 

【撒下十五18「王的臣僕都在他面前過去。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就是從迦特跟隨王來的六百人,也都在他面前過去。」

   〔呂振中譯〕眾民都在他旁邊過去;所有做衛兵的基利提人比利提人以及所有的迦特人、就是從迦特來跟從王的那六百人、都在王面前走過去。

   〔原文字義〕「基利提人」行刑人;「比利提人」僕從;「迦特」酒醡。

   〔文意註解〕「王的臣僕都在他面前過去,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基利提人、比利提人』這兩類人不是一般軍人,而是以家臣身分服務大衛的雇傭兵(參王上一36~38)作大衛的近身侍衛。

         「就是從迦特跟隨王來的六百人,也都在他面前過去」:『從迦特跟隨王』可能是大衛作迦特王亞吉屬下時的軍旅(參撒上二十七1~12),但也有可能不過是他登基後所組成的侍衛隊。這些軍人似乎全部都是非利士人或克里特人。

 

【撒下十五19「王對迦特人乙太說:你是外邦逃來的人,為什麼與我們同去呢?你可以回去,與新王同住,或者回你本地去吧!」

   〔呂振中譯〕王對迦特人以太說:『你、你是外族人,而且你也是從〔傳統:到〕你本地流亡而來的,為甚麼你也和我們一同來呢?你回去、和新王同住吧。

   〔原文字義〕「乙太(以太)」和我在一起。

   〔文意註解〕「王對迦特人乙太說:你是外邦逃來的人,為什麼與我們同去呢?」:『乙太』或作「以太」,大衛三十勇士之一,本來是非利士人,後歸順以色列,定居在「基比亞」(下二十三29;代上十一31)

         「你可以回去,與新王同住,或者回你本地去吧」:大衛的話可能在試驗他,辨別他的忠誠。

 

【撒下十五20「你來的日子不多,我今日怎好叫你與我們一同飄流、沒有一定的住處呢?你不如帶你的弟兄回去吧!願耶和華用慈愛誠實待你。

   〔呂振中譯〕近日你纔來呢,今日我怎好叫你和我們一同去流離呢?而我又是要去哪兒就去哪兒的!你回去吧;領你的弟兄們和你一同回去吧;願永恆主以堅愛和忠信待你。』

   〔原文字義〕「飄流(原文雙同字)」遷移,移動;「誠實」忠信,可靠。

   〔文意註解〕「你來的日子不多,我今日怎好叫你與我們一同飄流、沒有一定的住處呢?」:這話也是出於關懷他,不忍讓他一飄泊。

         「你不如帶你的弟兄回去吧!願耶和華用慈愛誠實待你」:『帶你的弟兄』迦特人共有六百名士兵(18)

 

【撒下十五21「乙太對王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又敢在王面前起誓,無論生死,王在哪裡,僕人也必在那裡。

   〔呂振中譯〕以太回答王說:『我指着永活的永恆主來起誓,又指着我主我王的性命來起誓,無論我主我王在甚麼地方,或死或活,僕人總要在那裏的。』

   〔原文字義〕「哪裡」立足之地,地方。

   〔文意註解〕「乙太對王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又敢在王面前起誓」:『起誓』表示他在神面前誠實說話,向著王絕對忠誠。

         「無論生死,王在哪裡,僕人也必在那裡」:『無論生死』表示生死與共,堅決與王共進退。

   〔話中之光〕()大衛越是善待這些外邦人,他們就越願意與他共命運。因為他們不但看到神對大衛的管教,也看到神對大衛的祝福。雖然大衛在失敗、受苦之中,但他們也清楚地看到神的旨意是在大衛身上,所以沒有見風使舵、投靠一時得勢的押沙龍。這些長期跟隨大衛的外邦人,都是有屬靈辨別力的人。「乙太」後來被立為統帥,與約押等人並肩率軍作戰(參撒下十八2)

         ()押沙龍是親生兒子,卻要背叛大衛,這是神的管教;乙太是外邦人,卻對大衛絕對忠誠,這是神的安慰。神的手始終在那裡管理一切,讓大衛在被管教的過程中得著安慰,在被拆毀的過程中得著建立。因此,大衛情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祂有豐盛的憐憫」(撒下二十四14)

 

【撒下十五22「大衛對乙太說:你前去過河吧!於是迦特人乙太帶著跟隨他的人,和所有的婦人孩子,就都過去了。」

   〔呂振中譯〕大衛對以太說:『那麼你走吧,過去吧。』於是迦特人以太就過去,所有屬他的人以及跟着他的那些弱小的也都過去。

   〔原文字義〕「前去」行走;「過」跨過,橫越。

   〔文意註解〕「大衛對乙太說:你前去過河吧」:『過』指渡過汲淪溪(23)

         「於是迦特人乙太帶著跟隨他的人,和所有的婦人孩子,就都過去了」:意指六百名迦特人士兵(18)和他們的家眷。

 

【撒下十五23「本地的人都放聲大哭,眾民盡都過去。王也過了汲淪溪;眾民往曠野去了。」

   〔呂振中譯〕遍地都大聲哭;眾民盡都過去;王站在〔傳統:過了〕汲淪溪谷;眾民都對着到曠野的路向過去。

   〔原文字義〕「汲淪」黑暗。

   〔文意註解〕「本地的人都放聲大哭,眾民盡都過去」:『本地的人』指耶路撒冷成中留下來的百姓;『放聲大哭』對大衛的離去依依不捨;『眾民』指跟隨大衛的人。

         「王也過了汲淪溪;眾民往曠野去了」:『汲淪溪』流經耶路撒冷城牆下,將城與橄欖山分隔,然後流入死海的一條小溪;『往曠野去』指猶大曠野,在橄欖山與約但河之間,故須越過橄欖山才能到達猶大曠野。

   〔話中之光〕()過了汲淪溪,走向客西馬尼園,然後上十字架。汲淪溪是耶路撒冷和各各他的分界線,過汲淪溪,就是背向棄絕主的宗教,而行走在十字架的路上,這是忠心跟隨主的人必走之路。哦!大衛和跟隨他的兒女,但是雖然流淚悲哀,但卻是預表中著主所要走的路,這事何其榮耀!歷代以來,凡事誠心愛主的人,仍是絡繹不絕走上這路,願主憐憫我們,叫我們也行在其中。

 

【撒下十五24「撒督和抬神約櫃的利未人也一同來了,將神的約櫃放下。亞比亞他上來,等著眾民從城裡出來過去。」

   〔呂振中譯〕跟隨他的也有撒督亞比亞他〔傳統:也有撒督和所有的利末人跟着他〕和利末人,抬着上帝的櫃〔傳統:上帝的約櫃〕;他們將上帝的櫃放下;但是亞比亞他上來,等着眾民全都從城裏往前走出來。

   〔原文字義〕「撒督」公義;「利未」連結於;「亞比亞他」我父真偉大。

   〔文意註解〕「撒督和抬神約櫃的利未人也一同來了,將神的約櫃放下」:『撒督』是亞倫兒子以利亞撒的後裔(參代上六4~8)非尼哈家系的祭司(參民二十五11);『利未人』指擔任抬神約櫃的哥轄子孫(參民四4~5)

         「亞比亞他上來,等著眾民從城裡出來過去」:『亞比亞他』是亞倫兒子以他瑪的後裔(參代上二十四3)屬於以利家系的祭司(參撒上十四3)

   〔話中之光〕()撒督和利未人願和眾人一同跟隨大衛,其存心是對的。但他們將約櫃也抬了來,原則上就有了錯誤。因為大衛的離開耶路撒冷是受神的管教,這是出於神的手,神的約櫃是代表神的榮耀,約櫃怎可因此離開耶路撒冷的居所和大衛同過漂流生涯呢?按約櫃留在耶路撒冷的居所,乃神計畫中安排的一件事,因地上的耶路撒冷,乃象徵天上的耶路撒冷,並且將來神的計畫乃完成與新耶路撒冷。

 

【撒下十五25「王對撒督說:你將神的約櫃抬回城去。我若在耶和華眼前蒙恩,祂必使我回來,再見約櫃和祂的居所。」

   〔呂振中譯〕王對撒督說:『你將上帝的櫃抬回城去;我若在永恆主眼前蒙恩,他就會使我回來、再見那櫃和他的居所。

   〔原文字義〕「蒙」找到,到達;「恩」恩寵,恩惠。

   〔文意註解〕「王對撒督說:你將神的約櫃抬回城去」:約櫃代表耶和華的臨在,大衛此刻將他自己的王位託付給神,而不靠人的手段左右神的意旨。

         「我若在耶和華眼前蒙恩,祂必使我回來,再見約櫃和祂的居所」:此話表明神若喜悅他,必然會使他重返耶路撒冷,毋須藉約櫃來堅守王位。

   〔話中之光〕()大衛降服在神面前,寧願神憑著自己的意旨待他(26),也不肯用抬走約櫃的方法來強求神的同在、贏得百姓的擁護。他在被追趕的過程中,已經學到了一個重要的屬靈原則:不能要求神跟著人走,而是人要跟著神走。因此,大衛不肯讓「神的約櫃」(25)跟著自己逃走,而是相信神若許可,祂自己「必使我回來,再見約櫃和祂的居所」(25)。因為「救恩屬乎耶和華」(詩三8),而不是屬乎約櫃,也不是屬乎教堂、聖經、十字架;人不必憑血氣為神出頭,神自己會對付那些藐視祂的人。

         ()難處叫大衛的裡面明亮了,叫他重新看見神的手,甘心接受神手的對付。但是,大衛並不是消極、勉強地把一切難處都當作是神的對付,而是先借著禱告認識神的旨意:「主啊,如今我等什麼呢?我的指望在乎禰!求禰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詩三十九7~8),然後才降服在神的對付面前:「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禰,我就默然不語」(詩三十九9)

 

【撒下十五26「倘若祂說,我不喜悅你,看哪,我在這裡,願祂憑自己的意旨待我。

   〔呂振中譯〕倘若他說:我不喜歡你,那麼看哪,我在這裏;願他照他所看為好的來待我。』

   〔原文字義〕「憑自己的意旨待」喜悅,樂意。

   〔文意註解〕「倘若祂說,我不喜悅你,看哪,我在這裡,願祂憑自己的意旨待我」:表明大衛在逆境中順從神,惟願神成就祂的旨意。

   〔話中之光〕()可以看出大衛在逆境中也順從神旨意的,無私、純潔的信仰。「我在這裡」,如果這句話與大衛的犯罪聯繫看的話,其意思是「該死的罪人在這裡」(參撒下十二5),或者是「該受如此懲戒的罪人在這裡」(參詩五十一4)。大衛承認自己的罪,徹底順從神的旨意。在神面前的謙虛和對神旨意的順從是信徒當效法的榜樣(參撒上十五22;徒五29)

         ()大衛對於這次逃亡不但沒有懷恨在心,反而降服在神的對付之下,相信「救恩屬乎耶和華」(詩三8)。在自己的兒子和百姓的攻擊面前,他對神的信靠一點沒有動搖:「雖有成萬的百姓來周圍攻擊我,我也不怕」(詩三6)

         ()我們容易自以為是,照我們自己的想法,來控制別人的事,但是年月過去,我們的驕傲也失去了,我們不再有早年的銳氣,那時我們才願意將自己交托給父:我在這裡,願祂憑自己的意旨待我。

         ()神常藉著環境訓練我們,有時甚至利用惡人的計謀,成就祂的目的。祂的旨意甚至藉著猶大,將杯帶到我們唇邊。我們若常願甘心順從主的旨意,對他說:我在這裡。我們不看惡人的謀算,只仰望那無量愛我們的主。凡祂所許可的都是好的,甚至離家流浪,遭受示每咒駡(參撒下十六57),心中哀慟流淚痛哭。凡神所許可或命定的,都有美意。大衛有許多苦難,但都蒙神搭救。他學會了功課,管教的杖就停止了。神的恩慈決不離開。你在神的手裡,祂必帶領你,向你指示那永存的城。

 

【撒下十五27「王又對祭司撒督說:你不是先見嗎?你可以安然回城。你兒子亞希瑪斯和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都可以與你同去。」

   〔呂振中譯〕王又對祭司撒督說:『你看明白麼?你和亞比亞他要安心回城裏去;你兒子亞希瑪斯和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你們二人的兒子、都要和你們一同回去。

   〔原文字義〕「先見」看見;「安然」平安,和平;「亞希瑪斯」我兄弟是怒氣;「約拿單」耶和華已給與。

   〔文意註解〕「王又對祭司撒督說:你不是先見嗎?你可以安然回城」:『你不是先見嗎』有二意:(1)指撒督是祭司兼先知,正如撒母耳一樣具有雙重身分(參撒上九19)(2)指撒督既是祭司長,應當能藉烏陵和土明而明白神的旨意;『回城』指撒督作為大衛的朋友,他在耶路撒冷可以提供幫助

         「你兒子亞希瑪斯和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都可以與你同去」:指兩家人都一同回到耶路撒冷,他們的兒子可以做跑腿替他們傳遞信息。

 

【撒下十五28「我在曠野的渡口那裡,等你們報信給我。

   〔呂振中譯〕至於我呢,看吧,我在曠野的幾個渡口呆着,等有話從你們那裏來告訴我就是。』

   〔原文字義〕「渡口(原文雙字)」乾草原(首字);淺灘(次字);「報信」通知。

   〔文意註解〕「我在曠野的渡口那裡,等你們報信給我」:『曠野的渡口』指猶大曠野靠近約但河的淺灘地點,如果情況危急,便立刻渡河。

 

【撒下十五29「於是撒督和亞比亞他將神的約櫃抬回耶路撒冷,他們就住在那裡。」

   〔呂振中譯〕於是撒督和亞比亞他將上帝的櫃抬回耶路撒冷;他們就住在〔有古卷:它就停〕那裏。

   〔原文字義〕「住在」居住,留下。

   〔文意註解〕「於是撒督和亞比亞他將神的約櫃抬回耶路撒冷,他們就住在那裡」:他們兩家人遵命帶著神的約櫃回到耶路撒冷。

 

【撒下十五30「大衛蒙頭赤腳上橄欖山,一面上一面哭。跟隨他的人也都蒙頭哭著上去。」

   〔呂振中譯〕大衛由橄欖山的上坡上去:一面上去,一面哭;蒙着頭,赤着腳;跟從他的眾民也都蒙着頭上去:一面上去,一面哭。

   〔原文字義〕「蒙頭赤腳」(原文無此詞);「蒙頭」覆蓋。

   〔文意註解〕「大衛蒙頭赤腳上橄欖山,一面上一面哭」:『蒙頭赤腳』是哀慟的表示(參斯六12;賽二十2~4;耶十四3~4);『上橄欖山』必須翻過耶城東邊的橄欖山脊,才有路通往猶大曠野。

         「跟隨他的人也都蒙頭哭著上去」:他們都與大衛王表同情。

   〔話中之光〕()大衛甘願受羞辱,承認自己不配作頭。赤腳行走崎嶇山路,表示甘願承受一切艱難和痛苦。橄欖山是油果山,橄欖經過壓榨方成油。主與門徒同享離別的晚餐之後,同去橄欖山,然後在客西馬尼受壓榨。令一面我們的主又是在橄欖山被接升天,進入榮耀的。因此上橄欖山正是蒙恩之人的道路,像我們的主一樣,也當先經痛苦,後得榮耀。

         ()當我們受管教,經歷困苦和羞辱的時候,不要灰心,因為這是登山之路,是主帶領蒙恩的人進入榮耀之境必經的途徑。大衛上橄欖山時,邊走邊哭,跟隨他的人也都蒙頭哭著上去。這是歷史歷代,跟隨主走十字架道路者的素描。路雖崎嶇難行,跟隨流淚不停,腳步仍當堅定,因為有主前導,隨時撫慰引領。

 

【撒下十五31「有人告訴大衛說:亞希多弗也在叛黨之中,隨從押沙龍。大衛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使亞希多弗的計謀變為愚拙。

   〔呂振中譯〕有人告訴大衛說:『亞希多弗也在反叛的人中間、同押沙龍在一起呢。』大衛就說:『永恆主阿,求你使亞希多弗的計謀變為愚拙。』

   〔原文字義〕「叛黨」同盟,共謀;「計謀」勸告,提議;「愚拙」愚蠢。

   〔文意註解〕「有人告訴大衛說:亞希多弗也在叛黨之中,隨從押沙龍」:『亞希多弗』他是拔示巴的祖父(參撒下二十三34;十一3),老謀深算。

         「大衛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使亞希多弗的計謀變為愚拙」:『計謀變為愚拙』後來果然他的計謀未被押沙龍採納,使大衛得以逃過一劫(參撒下十七14)

   〔話中之光〕()「亞希多弗」足智多謀,又很瞭解大衛,向他「以惡報善,以恨報愛」(詩一百零九5),是大衛最意外、也是最危險的敵人,所以大衛說:「不料是你;你原與我平等,是我的同伴,是我知已的朋友」(詩五十五13),並且向神祈求:「求你把我隱藏,使我脫離作惡之人的暗謀和作孽之人的擾亂」(詩六十四2)。但神能使人最聰明的計謀「變為愚拙」,所以大衛剛禱告完,就看到「亞基人戶篩」(32)來迎接自己,他的禱告立刻蒙神應允了。

 

【撒下十五32「大衛到了山頂敬拜神的地方,見亞基人戶篩衣服撕裂頭蒙灰塵來迎接他。」

   〔呂振中譯〕大衛來到山頂上敬拜上帝的地方;有亞基人戶篩、內褂撕裂、頭上放土、來迎接他。

   〔原文字義〕「亞基人」冗長;「戶篩」匆忙。

   〔文意註解〕「大衛到了山頂敬拜神的地方」:有二意:(1)大衛到了山頂,就在那裡祈禱敬拜神;(2)某個傳統的露天祭壇或荒廢的神廟,但別處聖經從未提及過。

         「見亞基人戶篩衣服撕裂頭蒙灰塵來迎接他」:『亞基』在以法蓮支派境內(參書十六2);『戶篩』大衛的「朋友」(37節;代上二十七33),有若今天的「資政」或「顧問」;『衣服撕裂、頭蒙灰塵』是悲哀的表示(參斯四1)

 

【撒下十五33「大衛對他說:你若與我同去必累贅我。」

   〔呂振中譯〕大衛對他說:『你若和我一同去,反而做我的累贅。

   〔原文字義〕「累贅」(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大衛對他說:你若與我同去必累贅我」:『累贅我』表示他的年齡很大,行動不方便。

 

【撒下十五34「你若回城去,對押沙龍說:王啊,我願作你的僕人。我向來作你父親的僕人,現在我也照樣作你的僕人。這樣,你就可以為我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

   〔呂振中譯〕你若回城裏去,對押沙龍說:王阿,我願做你的僕人;以前我做你父親的僕人,現在我也做你的僕人:這樣、你就可以為我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

   〔原文字義〕「破壞」挫敗,破碎。

   〔文意註解〕「你若回城去,對押沙龍說:王啊,我願作你的僕人。我向來作你父親的僕人,現在我也照樣作你的僕人」:大衛授意戶篩回城去當押沙龍的謀士。

         這樣、你就可以為我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使戶篩表面上當押沙龍的謀士,實際上針對亞希多弗的計謀暗中加以破壞,就是幫助大衛了。

 

【撒下十五35「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豈不都在那裡嗎?你在王宮裡聽見什麼,就要告訴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

   〔呂振中譯〕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豈不是都要和你在那裏麼?你從王宮裏聽見甚麼,就要告訴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

   〔原文字義〕「告訴」通知。

   〔文意註解〕「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豈不都在那裡嗎?」:大衛告訴戶篩,他在城裡也有大衛安插的盟友,就是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

         「你在王宮裡聽見什麼,就要告訴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意指戶篩可以透過他們,將王宮裡的消息傳遞給大衛。

 

【撒下十五36「撒督的兒子亞希瑪斯,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也都在那裡。凡你們所聽見的,可以托這二人來報告我。

   〔呂振中譯〕看哪,他們二人的兒子、撒督的兒子亞希瑪斯、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也都和他們在那裏;你們聽見甚麼,可以由他們經手來傳達給我。』

   〔原文字義〕「托」打發,送走。

   〔文意註解〕「撒督的兒子亞希瑪斯,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也都在那裡」:意指兩位祭司的年輕兒子們,可以做跑腿。

         「凡你們所聽見的,可以托這二人來報告我」:將三位老人家所得到的消息,託請兩個年輕人通報給大衛。

 

【撒下十五37「於是大衛的朋友戶篩進了城;押沙龍也進了耶路撒冷。」

   〔呂振中譯〕於是大衛的心腹戶篩就進城;押沙龍也進了耶路撒冷。

   〔原文字義〕「進了」進入,進去。

   〔文意註解〕「於是大衛的朋友戶篩進了城;押沙龍也進了耶路撒冷」:就這樣,追趕大衛的押沙龍和保護大衛的戶篩同時進了城,同時顯明了神的管教和保守。

   〔話中之光〕()大衛做王之前最大的功課,是學習順服神、倚靠神、認清肉體的本相。大衛做王之後最大的功課,是學習順服神、倚靠神、脫離肉體的轄制。因此,大衛的一生都在被人追趕,坐上寶座之前是被掃羅追趕,坐上寶座之後是被押沙龍追趕。從地上看,是嫉妒他的人在追趕他,是自己的兒子在追趕他;但從天上看,卻是選召他的神在那裡追趕他,要把他趕進合神心意的地步裡去。

         ()每一位被神選召的信徒的人生,也都是被追趕的人生。我們如果在神的追趕中降服下來,用信心和順服來回應神在我們身上的管教,我們屬靈的生命就能不住地被神煉淨,不斷地長大成熟,最終「豐豐富富地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彼後一11)

 

叁、靈訓要義

 

【忠信的考驗】

   一、押沙龍和他的幫手──表徵棄絕神的人:

         1.不肯安分守己:「此後,押沙龍為自己預備車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1)

         2.口惠而實不至:「押沙龍常常早晨起來,站在城門的道旁,凡有爭訟要去求王判斷的,押沙龍就叫他過來,押沙龍對他說:你的事有情有理,無奈王沒有委人聽你伸訴」(2~3)

         3.暗諷執政不公:「押沙龍又說:恨不得我作國中的士師,凡有爭訟求審判的,到我這裡來,我必秉公判斷」(4)

         4.虛情假意收買民心:「若有人近前來要拜押沙龍,押沙龍就伸手拉住他,與他親嘴。以色列人中,凡去見王求判斷的,押沙龍都是如此待他們。這樣,押沙龍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5~6)

         5.藉口事奉神,實則謀反舉兵:「押沙龍對王說:求你准我往希伯崙去,還我向耶和華所許的願。因為僕人住在亞蘭的基述,曾許願說:耶和華若使我再回耶路撒冷,我必事奉祂」(7~8)

         6.派人到各地作為內應:「押沙龍打發探子走遍以色列各支派,說:你們一聽見角聲就說:押沙龍在希伯崙作王了」(10)

         7.二百名人不察受騙同行:「押沙龍在耶路撒冷請了二百人與他同去,都是誠誠實實去的,並不知道其中的真情」(11)

         8謀士亞希多弗助陣,壯大聲勢:「押沙龍獻祭的時候,打發人去將大衛的謀士基羅人亞希多弗,從他本城請了來。於是叛逆的勢派甚大,因為隨從押沙龍的人民,日漸增多」(12)

   二、大衛和他的朋友──表徵信服神的人:

         1.棄城出亡,以免傷害無辜:「有人報告大衛說:以色列人的心都歸向押沙龍了。大衛就對耶路撒冷跟隨他的臣僕說:我們要起來逃走,不然都不能躲避押沙龍了。要速速地去,恐怕他忽然來到,加害於我們,用刀殺盡合城的人」(13~14)

         2.眾臣僕和家人都隨行:「王的臣僕對王說:我主我王所定的,僕人都願遵行。於是王帶著全家的人出去了」(15~16)

         3.從迦特來的六百近衛也隨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就是從迦特跟隨王來的六百人,也都在他面前過去」(18)

         4.王勸迦特人乙太帶兵轉離:「王對迦特人乙太說:你是外邦逃來的人,為什麼與我們同去呢?你不如帶你的弟兄回去吧!願耶和華用慈愛誠實待你」(19~20)

         5.乙太誓願生死與共:「乙太對王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又敢在王面前起誓,無論生死,王在哪裡,僕人也必在那裡」(21)

         6.王勸祭司和利未人抬神約櫃回耶城:「撒督和抬神約櫃的利未人也一同來了,將神的約櫃放下。亞比亞他上來,等著眾民從城裡出來過去。王對撒督說:你將神的約櫃抬回城去」(24~25)

         7.王命祭司兒子通風報信:「王又對祭司撒督說:你不是先見嗎?你可以安然回城。你兒子亞希瑪斯和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都可以與你同去。我在曠野的渡口那裡,等你們報信給我」(27~28)

         8.王阻止他的朋友戶篩同行:「大衛到了山頂敬拜神的地方,見亞基人戶篩衣服撕裂頭蒙灰塵來迎接他。大衛對他說:你若與我同去必累贅我」(32~33)

         9.王命戶篩服事押沙龍,從中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若回城去,對押沙龍說:王啊,我願作你的僕人。我向來作你父親的僕人,現在我也照樣作你的僕人。這樣,你就可以為我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34)

         10.神安排保護和追趕大的兩人同時進城,顯明大衛蒙神保守:「於是大衛的朋友戶篩進了城;押沙龍也進了耶路撒冷」(37)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下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下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