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第十六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大衛被欺與受辱】 一、洗巴騙取其主米非波設的產業(1~4節) 二、示每在對面山坡投石、咒罵大衛(5~14節) 三、戶篩詐取押沙龍的信任(15~19節) 四、押沙龍公然姦淫大衛的妃嬪(20~23節) 貳、逐節詳解 【撒下十六1】「大衛剛過山頂,見米非波設的僕人洗巴拉著備好了的兩匹驢,驢上馱著二百麵餅、一百葡萄餅、一百個夏天的果餅、一皮袋酒來迎接他。」 〔呂振中譯〕「大衛剛過山頂,忽見米非波設的僮僕洗巴來迎接他;又有兩匹豫備好了的驢,驢上馱着二百個餅、一百團葡萄乾、一百個夏天果品、和一皮袋酒。」 〔原文字義〕「米非波設」終結偶像;「洗巴」雕像;「迎接」遭遇,降臨。 〔文意註解〕「大衛剛過山頂,見米非波設的僕人洗巴」:第二句原文是「看哪!米非波設的僕人洗巴」,表示大衛完全沒有料到會遇到洗巴。 「拉著備好了的兩匹驢,驢上馱著二百麵餅、一百葡萄餅、一百個夏天的果餅、一皮袋酒來迎接他」:此人工於心計,趁大衛一行饑渴疲憊交加的時候,又備坐騎,又贈飲食,以討大衛的歡心。 【撒下十六2】「王問洗巴說:“你帶這些來是什麼意思呢?”洗巴說:“驢是給王的家眷騎的;麵餅和夏天的果餅是給少年人吃的;酒是給在曠野疲乏人喝的。”」 〔呂振中譯〕「王問洗巴說:『你這些東西甚麼意思?洗巴說:“驢是給王的家眷騎的;餅和夏天果品是給青年人喫的;酒是給在曠野疲乏的人喝的。”』」 〔原文字義〕「疲乏」衰弱,疲倦。 〔文意註解〕「王問洗巴說:你帶這些來是什麼意思呢?」:意指問說,這些都是禮物嗎? 「洗巴說:驢是給王的家眷騎的;麵餅和夏天的果餅是給少年人吃的;酒是給在曠野疲乏人喝的」:這些禮物不及當年亞比該所給的份量(參撒上二十五18),並且這些禮物大概是屬於他主人米非波設的。 〔話中之光〕(一)在短時間內要預備出來,實在很不容易。可見洗巴非常工於心計,他相信大衛必然得勝,所以在關鍵時刻雪中送炭,以最小的代價來討好大衛。洗巴一定是估計大衛會贏得這場戰爭,所以在大衛最缺乏的時候給他幫助。 【撒下十六3】「王問說:“你主人的兒子在哪裡呢?”洗巴回答王說:“他仍在耶路撒冷,因他說:‘以色列人今日必將我父的國歸還我。’”」 〔呂振中譯〕「王問說:『你主人的兒子在哪裏?』洗巴對王說:『你看,他還在耶路撒冷;因為他心裏說:“以色列人今日必將我父的國歸還給我。”』」 〔原文字義〕「歸還」返回,轉回。 〔文意註解〕「王問說:你主人的兒子在哪裡呢?」:『主人的兒子』意指米非波設。 「洗巴回答王說:他仍在耶路撒冷,因他說:以色列人今日必將我父的國歸還我」:『將我父的國歸還我』這是無中生有、不合情理的話,因為就算大衛不能再回耶路撒冷去了,押沙龍也不可能將國讓給他,可惜大衛一時不察,竟然相信這種話。 〔話中之光〕(一)洗巴編造這種謊話的目的是激動在逃難中無暇顧及其他事情的大衛來同意自己佔有米非波設所有財產的意圖。正如以賽亞所宣告那樣(參賽五23)這是「因受賄賂,就稱惡人為義,將義人的義奪去」的惡行(參箴七8;傳七7)。 【撒下十六4】「王對洗巴說:“凡屬米非波設的都歸你了。”洗巴說:“我叩拜我主我王,願我在你眼前蒙恩。”」 〔呂振中譯〕「王對洗巴說:『看哪,凡屬米非波設的都歸你了。』洗巴說:『我敬叩拜謝恩;我主我王阿,願我在你面前蒙恩。』」 〔原文字義〕「叩拜」下拜,俯伏;「蒙」找到,到達。 〔文意註解〕「王對洗巴說:凡屬米非波設的都歸你了」:大衛倉促之間下了錯誤的判斷,話一旦出口,就不好收回了。 「洗巴說:我叩拜我主我王,願我在你眼前蒙恩」:洗巴當然喜出望外,謝恩領賞。 〔話中之光〕(一)作為米非波設的僕人,管理掃羅家財產的洗巴(參撒下九9~12),欲用幫助遇到困境的大衛為藉口,要霸佔掃羅家的財產。當時正渴望有人關心的大衛,被洗巴的關懷所感動,捲進他的計策裡。這裡我們可以明白:(1)邪惡的人不僅不參與鄰舍的苦難,反而擅長利用機會滿足自己自私的欲望;(2)肉體,靈性的疲倦有礙於正確的判斷(參民十四1~3);(3)如果不以神的話時常警醒,人就容易犯錯誤(參太四4~10)。 (二)即使是屬靈的大衛,在肉體和靈性軟弱的時候,情緒也很容易被挑動,因此,有屬天智慧的人應當「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雅一19),不要憑血氣著急下結論。 (三)大衛相信洗巴對米非波設的誣陷,並未細察也不懷疑。謠言止於智者,輕信那些在別人背後的指控,不單傷害別人,也有損於己。不要輕易相信人對別人的指責,尤其是在指控者可能會因別人的敗落而得好處的情況下。洗巴對他主人的描述,大衛應當存疑,然後親自查明再作定奪。 (四)大衛平素精明過人,能以明察秋毫,自墮落後,直到如今,還是容易蒙矇騙,輕信讒言,因而將業已歸還給米非波設,屬他祖父掃羅的產業轉而賜給洗巴。像大衛這樣的明白,尚且會輕信一面之辭,被謊言是瞞騙,還有誰不會受騙的呢?這就是人懷疑世間是否真有公理?但感謝神,祂鑒察人的肺腑心腸,洞悉人的心思意念,惟有在祂面前,無不赤露敞開。今日像洗巴這與的人不少,善鼓如簧之舌,到處傳播破壞人的謊言。但是他們只能騙人,不能騙主。因此被饞被謗的人,仍可平靜安息,相信主是知道的。 【撒下十六5】「大衛王到了巴戶琳,見有一個人出來,是掃羅族基拉的兒子,名叫示每。他一面走一面咒駡,」 〔呂振中譯〕「大衛王來到巴戶琳,忽見有一個人從那裏出來,是屬掃羅家的族系,名叫示每,是基拉的兒子:他一面走,一面咒罵;」 〔原文字義〕「巴戶琳」年輕人的村莊;「掃羅」所想望的;「基拉」一粒穀粒;「示每」著名的;「咒駡」詛咒。 〔文意註解〕「大衛王到了巴戶琳,見有一個人出來,是掃羅族基拉的兒子,名叫示每。他一面走一面咒駡」:『巴戶琳』位於伯特利南方約15公里,耶路撒冷城郊橄欖山的東側;『掃羅族』指便雅憫支派,屬於掃羅家族;『示每』聖經中同名不同人的,至少有17人之多,此人雖被大衛原諒,但後來因違犯禁止出城的約束,被所羅門所殺(參王上二46)。 〔話中之光〕(一)這人被認為是掃羅親族之一,可能因自己家族沒落而對大衛懷恨在心。示每沉迷於家族,血統,狹隘的自我之中,是違背神旨意的愚蠢人的象徵。示每先前並沒有露出任何不忠於大衛的跡象。但是逆境一來就顯出了他的真面目。在他先前曾尊榮大衛的地方,現在卻來辱駡咒詛他了。這種精神是被撒但鼓動的,他喜愛給那些已經受著災禍之苦的人帶來痛苦。 【撒下十六6】「又拿石頭砍大衛王和王的臣僕;眾民和勇士都在王的左右。」 〔呂振中譯〕「又拿石頭打大衛和大衛王所有的臣僕:眾民和眾勇士都在王左右。」 〔原文字義〕「砍」丟,砸。 〔文意註解〕「又拿石頭砍大衛王和王的臣僕;眾民和勇士都在王的左右」:『拿石頭砍』因為雙方有點距離(參9節),應當解作「丟石頭」或「作勢砸石頭」。 【撒下十六7】「示每咒駡說:“你這流人血的壞人哪,去吧,去吧!」 〔呂振中譯〕「示每咒罵的時候是這樣說的:他說:『你這流人血的人哪,你這無賴子阿,出走吧,出走吧!」 〔原文字義〕「壞」無用的,卑鄙的;「去」前去,出走。 〔文意註解〕「示每咒駡說:你這流人血的壞人哪,去吧,去吧」:『流人血的』意指大衛經歷多次戰爭,流過多人的血,神也不允大衛為祂建殿(參代上二十二7);『壞人』原文是「彼列之子」,意指無用的人或無價值的人;『去吧,去吧』指滾開吧。 【撒下十六8】「你流掃羅全家的血,接續他作王,耶和華把這罪歸在你身上,將這國交給你兒子押沙龍。現在你自取其禍,因為你是流人血的人。”」 〔呂振中譯〕「你流掃羅全家的血,接替他作王:永恆主把這罪歸在你身上,將王權交給你兒子押沙龍;看哪,你已在你自己的惡作劇中了,因為你是流人血的人。』」 〔原文字義〕「自取其禍」壞的,惡的。 〔文意註解〕「你流掃羅全家的血,接續他作王,耶和華把這罪歸在你身上,將這國交給你兒子押沙龍」:『流掃羅全家的血』可能是指基遍人索要掃羅的後裔報仇的事件(參撒下二十一5~6),發生在大衛作全以色列王的早期。 「現在你自取其禍,因為你是流人血的人」:『自取其禍』意指大衛的王權被兒子押沙龍篡奪乃是活該的。 〔話中之光〕(一)示每對大衛的誹謗(參7~8節)極具殺傷力。類似于約伯的朋友定患病的約伯罪的情形(參伯四7;十一6)。神的旨意是廢除掃羅,設立大衛。示每不顧這些事實咒詛無辜的大衛,犯了妄稱耶和華名的罪(參出二十7),最終按照律法受到審判(參撒下十九21;出二十二28;王上二十一13)。 【撒下十六9】「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對王說:“這死狗豈可咒駡我主我王呢?求你容我過去,割下他的頭來。”」 〔呂振中譯〕「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對王說:『這死狗為甚麼咒罵我主我王呢?容我過去、取下他的頭來。』」 〔原文字義〕「洗魯雅」香膏;「亞比篩」我父是禮物。 〔文意註解〕「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對王說:這死狗豈可咒駡我主我王呢?求你容我過去,割下他的頭來」:『亞比篩』是約押的兄弟(參撒下二18);『死狗』希伯來俚語,指非常卑賤的人(參撒上二十四14;撒下九8)。 【撒下十六10】「王說:“洗魯雅的兒子,我與你們有何關涉呢?他咒駡,是因耶和華吩咐他說,你要咒駡大衛。如此,誰敢說你為什麼這樣行呢?”」 〔呂振中譯〕「王說:『洗魯雅的兒子阿,我們與我就不同意了。他咒罵,若是因為永恆主吩咐他“要咒罵大衛”那麼誰敢說:“你為甚麼這樣行呢?”』」 〔原文字義〕「有何關涉」(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王說:洗魯雅的兒子,我與你們有何關涉呢?」:『我與你們有何關涉』希伯來俚語,意指「你們不要插手我的事」。 「他咒駡,是因耶和華吩咐他說,你要咒駡大衛。如此,誰敢說你為什麼這樣行呢?」:大衛認為示每的咒罵是神所吩咐的(參11節),而神最終會為他伸冤(參12節)。 〔話中之光〕(一)亞比篩的憤怒(參9節)沒有錯,是本乎他所服應的公義,示每原無權辱駡以色列的王。以法紀來說,將示每殺死也是應該。既可以止息擾亂,又可以顯出公義的權柄。然而大衛甘心服在更高的權下,因為他認清了,神若不許,這事怎能臨到他?大衛是從神來看這事,他不是單看示每。他看見神管教的手,不敢隨意抗拒,以致得罪神。他於是攔阻亞比篩,甘願接受一切。我們有時候也難免遇見惡言攻擊,如果我們能越過看得見的人事物,注視在萬有之上的神,就不難忍受所遭遇的一切。大衛可能心裡禱告說:「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詩三十九9)。 (二)示每用惡毒的話語咒詛大衛。雖然這無疑是對大衛最難忍受的試煉,但大衛通過此事省察過去的錯誤,仰望允許苦難加給自己的神的智慧,將盼望寄託在耶和華神(參10~12節)。當信徒面臨試煉時,當以感恩的心去承受(參羅八28)。 (三)大衛的這番話(參10~12節),今天讀來容易,但在當時說來很難。他不單是逆來順受,而是在橫逆來時,學習順從神。意思說,我實在是錯了,神今天責打我,示每不過是神所使用的杖;我豈可向責打的杖發怒呢?如果用血氣的方法對付這人,就無異於反對主。所遭遇的是出於主,就不要自己踢跳奮鬥,結果不但治絲益棼,而且要受苦更多。相反的,他寧願自己順服主,謙卑在神的手下,仰望祂的憐憫施恩。 (四)但在另一方面,他不是引頸受戮,而是撤退到安全地區,再行集結,策畫反攻的軍事行動。因為他知道,兒子尋索父親的性命,無論如何,是不自然的事,是違背倫理的事,絕不可能出於神的旨意。大衛不僅解說給臣僕聽,神也是要藉以教訓我們現代的人,知道在逆境順服。 【撒下十六11】「大衛又對亞比篩和眾臣僕說:“我親生的兒子尚且尋索我的性命,何況這便雅憫人呢?由他咒駡吧!因為這是耶和華吩咐他的。」 〔呂振中譯〕「大衛又對亞比篩和眾臣僕說:『看哪,我親腹出的兒子尚且尋索我的性命,何況現在這便雅憫人呢?由他咒罵吧;因為這是永恆主吩咐他的。」 〔原文字義〕「親生(原文雙字)」前往,出來(首字);內臟,腹部(次字);「尋索」尋求,渴求。 〔文意註解〕「大衛又對亞比篩和眾臣僕說:我親生的兒子尚且尋索我的性命,何況這便雅憫人呢?」:『尋索我的性命』指押沙龍不僅尋索大衛的王位,甚至尋索大衛的性命;『何況這便雅憫人』論親疏,便雅憫人不如自己的骨肉,所以難免受責怪。 「由他咒駡吧!因為這是耶和華吩咐他的」:大衛認為示每的咒駡是出於神。 〔話中之光〕(一)大衛相信他所遭受的一切都來自神的手,而且甚至這些來自示每的咒駡也是經耶和華允許的。他絲毫沒有試圖洗除示每對自己的控告,而只是專注于他自己曾做錯了的事實。因為他認為現在經受的這個場面,是神意指定的,他感到如果他現在試圖妨礙示每的咒駡,他就會反對耶和華的旨意了。 (二)大衛阻止要處治示每的亞比篩說的話,表現出他驚人的信仰品格(參10~11節):(1)順從神的懲治(參10~11節);(2)相信神的慈悲(參12節)。基督徒的生活也需要這樣的信仰姿態。信徒在生活中遇到苦難時,應盼望與苦難一同賜下的神的安慰和恢復(參羅十二12)。 (三)大衛受這麼大的打擊和羞辱的時候,他在神面前始終不發一句怨言,反而是絕對順服,所以他能說:「由他咒駡吧,因為這是耶和華吩咐他的。」以色列人不斷發怨言,所以倒斃在狂野,保羅卻凡事謝恩,所以能常常喜樂。示每是神用來拆毀大衛的,但他越過了界限,咒詛神的受膏者,違背了律法(參出二十二28),抵擋了神的旨意,神最後會親自懲罰他(王上二8~9)。 (四)雖然此時大衛還帶著許多殘缺,雖然在洗巴面前還有衝動,但難處已經叫大衛越來越蘇醒,越來越看見自己所遭遇的都是出於神(參詩三十九9),甚至示每的咒駡也是「耶和華吩咐他的」(11節)。因此,雖然大衛並沒有對示每狠毒的咒駡無動於衷(參王上二8),但他不是忙著報復,而是「默然不語」(詩三十九9),提醒自己「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詩三十九1)。這樣,大衛才能求神救他「脫離一切的過犯」,不要使他「受愚頑人的羞辱」(詩三十九8)。 【撒下十六12】「或者耶和華見我遭難,為我今日被這人咒駡,就施恩與我。”」 〔呂振中譯〕「或者永恆主見我遭難〔傳統:罪愆〕,為了我今天被這人咒罵,永恆主就以福報我也不一定。』」 〔原文字義〕「遭難(原文雙字)」精神(首字);貧困,悲慘(次字);「施恩(原文雙字)」返回,轉回(首字);好的,令人愉悅的(次字)。 〔文意註解〕「或者耶和華見我遭難,為我今日被這人咒駡,就施恩與我」:『遭難』指大衛忍受追索性命與忍受咒駡;『施恩與我』意指免除我的苦難。 〔話中之光〕(一)大衛對示每的咒駡,還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他看所遭遇的患難,和所受的辱駡,是恩典的先驅,神的恩典將隨之來到。我們若要從神的手裡接受恩典和祝福,和所受的辱駡,也當接受祂所賜的患難和淩辱,何況神還能使咒詛變為祝福。那受雇要咒詛選民的巴蘭,神尚且能使他傳達祝福的美言!示每的惡言,豈能攔阻神的恩典,但願我們在這一點上受教,免得我們因著拒絕苦難,失去恩典。如果我能在受患難之時忍耐,歡歡喜喜的接受,當知「患難生忍耐」(羅五3)。這是生活的律。 (二)咒詛雖然毫無理由,可是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卻默然忍受侮辱。在你面對不公平的抨擊時,當保持從容自若;情境可能令人痛苦難堪,情緒也可能大受激動,但是,若你不能堵住抨擊者之口,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加理會。記住:神明白你所忍受的痛苦,如果你沒有過錯的話,祂必為你伸冤。 (三)在教會中,沒有一個人可以輕視甚麼人。就是平日頂麻煩你的一個弟兄,你也不可輕看他的意見。你如果把他的意見踏在腳底下,有一天你要懊悔。他們的怨言和反對,你都得帶到神面前去讀,你還得用肩擔著他們去到神面前求問。像大衛,他把別人罵他的話都帶到神面前去讀。你不要以為贊成你的人才會叫你明白神的旨意。許多時候,反而是反對你的人叫你明白神的旨意。這一個原則,能擔保你的腳步不錯。 【撒下十六13】「於是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往前行走。示每在大衛對面山坡,一面行走一面咒駡,又拿石頭砍他,拿土揚他。」 〔呂振中譯〕「於是大衛和跟隨的人沿路上走;示每也在山邊、跟大衛平行,一面走,一面咒罵,又拿石頭平行地打他,拿塵土揚他。」 〔原文字義〕「對面」對應地,平行的;「揚」撒塵土。 〔文意註解〕「於是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往前行走」:『往前行走』指經猶大曠野向約但河而行。 「示每在大衛對面山坡,一面行走一面咒駡,又拿石頭砍他,拿土揚他」:『拿石頭砍他』指拿石頭丟他;『拿土揚他』指拿塵土揚他。 〔話中之光〕(一)「於是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往前行走」,這句話真是美好。咒駡,羞辱和攻擊,未能攔阻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前行,他們毅然奔走擺在他們前頭的路程;忍辱負重,堅忍不拔,這說出他們的生命剛強,向神的信心堅剛不移。歷代以來,多少誠實愛主之人,他們緊隨主的引領,禍福都不問。示每的咒駡清楚可聞,他所投的石頭,所揚的塵土,不時落在他身上,但他仍前行不輟,真像詩歌中所說:「千人的手不能阻我,萬人的眼也不,路上荊棘,不過助我,忠勇向前到得福。」這是隨主行十字架道路者必須有的態度。 (二)示每「一面行走一面咒駡」,會嚴重影響大衛部下的士氣,對東山再起非常不利。但大衛相信「救恩屬乎耶和華」(詩三8),而不是根據人的士氣和支援。因此,他寧願受辱並不是收買人心的表演,而是表明自己接受神的管教,盼望「或者耶和華見我遭難,為我今日被這人咒駡,就施恩與我」(12節)。 【撒下十六14】「王和跟隨他的眾人疲疲乏乏地到了一個地方,就在那裡歇息歇息。」 〔呂振中譯〕「王和跟他走的眾民到了一個地方,覺得很疲乏,就在那裏舒暢一下。」 〔原文字義〕「疲疲乏乏地」微弱的,疲倦的;「歇息歇息」振作,恢復活力。 〔文意註解〕「王和跟隨他的眾人疲疲乏乏地到了一個地方,就在那裡歇息歇息」:意指他們在途中停腳休息。 〔話中之光〕(一)我們心靈容易疲乏,因為路途太遠,就感到沒有希望了。回憶使我們厭倦,尤其引起我們的悔恨,想到過去的錯失。罪自然的結果也是勞苦與艱困,甚至寸步難行,我們在以前的友人面前,以及仇人刻薄的批評,站不起來。有時懷念逝去的過往,渴望生命與愛,聖潔與平安,在心中也極沉重地受壓。我們的王知道我們的困倦,引起祂的子民那種艱辛。 (二)在困倦之中,我們會聽見神的聲音說:我能使困倦者得安息,得以蘇醒。在十字架的陰影之下,困乏的心靈必得休息,因為重擔可以卸脫了。在主的筵宴所,我們坐下享受安息,也得著祂的恩愛。我們吃祂的肉,喝祂的血。將自己交托給祂,與祂一同坐在天上。我們就找到祂,避風所,和暴風雨的隱秘處,又像河流在乾旱之地,像大磐石的影子在疲乏之地(參賽三十二2)。 (三)高山必有地方棲息,沙漠必有綠洲,炎熱必有磐石的陰影,疲乏時必有枕頭,憂傷必有安慰,困倦必得蘇醒,失敗時必有隨時的幫助。 (四)主和跟隨他的眾人,疲疲乏乏的到了一個地方,就在那裡歇息。末了的一句話,呂譯為「就在那裡舒暢一下」。走十字架的路,有時外面會感覺疲乏,但靈裡卻能在那裡舒暢一下,這就是「雖然心可傷痛,願靈仍稱頌」的經歷了。凡在十字架的路上得到舒暢的人,就知道舒暢是何等的甜美! 【撒下十六15】「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來到耶路撒冷,亞希多弗也與他同來。」 〔呂振中譯〕「押沙龍和〔傳統加:眾民〕以色列人、來到耶路撒冷,亞希多弗也跟他一同來。」 〔原文字義〕「亞希多弗」我兄弟是笨蛋。 〔文意註解〕「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來到耶路撒冷,亞希多弗也與他同來」:『來到耶路撒冷』不需要經過打仗,就進佔了京城;『亞希多弗』一個老謀深算、詭計多端的謀士,是大衛妻子拔士巴的祖父(參撒下十五31;二十三34)。 【撒下十六16】「大衛的朋友亞基人戶篩去見押沙龍,對他說:“願王萬歲,願王萬歲!”」 〔呂振中譯〕「大衛的心腹、亞基人戶篩來見押沙龍;戶篩對押沙龍說:『願王萬歲!願王萬歲!』」 〔原文字義〕「萬歲」活著。 〔文意註解〕「大衛的朋友亞基人戶篩去見押沙龍,對他說:願王萬歲,願王萬歲」:『戶篩』另一個年老的謀士,奉大衛的命來投靠押沙龍(參撒下十五32~37)。 〔話中之光〕(一)戶篩以成為大衛一位偉大的朋友聞名,他出現在押沙龍的宮庭全然是意料之外的。他為何也會離棄他的朋友和主人似乎很奇怪。押沙龍曾料想大衛仍會留住許多效忠他的人,當然會留住像戶篩這樣堅定的跟隨者。連戶篩也離棄大衛似乎是太好的運氣了,令人難以置信。押沙龍既感到驚奇又感到滿意,並且無疑對他事業的成功感到比以往更確定了。 (二)押沙龍對戶篩的奉承動了心,因此將他留在身邊。奉承是把愚蠢的人引向滅亡的門(參箴二十六28)。遠離奉承,喜悅聽善的忠告才是珍惜自己生命的態度(參箴二十八23;羅十六18)。 【撒下十六17】「押沙龍問戶篩說:“這是你恩待朋友嗎?為什麼不與你的朋友同去呢?”」 〔呂振中譯〕「押沙龍問戶篩說:『你對你朋友的忠愛就是這樣麼?你為甚麼不跟你朋友一同去呢?」 〔原文字義〕「恩待」善良,慈愛;「同去」行,走。 〔文意註解〕「押沙龍問戶篩說:這是你恩待朋友嗎?為什麼不與你的朋友同去呢?」:押沙龍試圖探出戶篩投誠的真確性。 【撒下十六18】「戶篩對押沙龍說:“不然,耶和華和這民,並以色列眾人所揀選的,我必歸順他,與他同住。」 〔呂振中譯〕「戶篩對押沙龍說:『不;永恆主和這人民跟以色列眾人所揀選的、我總〔傳統加:不〕要歸他,和他同住。」 〔原文字義〕「不然」(原文無此字);「揀選的」選擇,挑選;「歸順」(原文無此字);「同住」居住,留下。 〔文意註解〕「戶篩對押沙龍說:不然,耶和華和這民,並以色列眾人所揀選的,我必歸順他,與他同住」:『這民』指神的百姓,也就是『以色列眾人』;戶篩的意思是說,他效忠的對象乃是神和眾人所揀選的人,而非個人的友情。 〔話中之光〕(一)承認押沙龍政權的正統性意味著:(1)押沙龍的政權被耶和華所認可;(2)全以色列的民心歸向押沙龍。這兩樣賦予押沙龍,完美的王的資格。但這兩個主張都是虛假的,其實在戶篩的心中押沙龍只不過是反叛者。神絕對不會容納不認神權威和秩序的人(參王上八33;箴三6)。 (二)戶篩的這些話暗示他有一種比僅僅對個人效忠的更高的忠誠;他首先是忠於神的,其次是忠於以色列百姓的。如果神已經揀選押沙龍作王,那麼他就會願意為他服務。戶篩話中的雙關意義,以及「耶和華和這民…所揀選的」之中所暗含的「若是」對押沙龍並不起作用,因為他很確信自己就是蒙揀選的那位。 【撒下十六19】「再者,我當服侍誰呢?豈不是前王的兒子嗎?我怎樣服侍你父親,也必照樣服侍你。”」 〔呂振中譯〕「再者,我當服事誰呢?豈不是當服事前王的兒子麼?我怎樣服事你父親,也必怎樣服事你。』」 〔原文字義〕「再者」第二。 〔文意註解〕「再者,我當服侍誰呢?豈不是前王的兒子嗎?我怎樣服侍你父親,也必照樣服侍你」:這裡強調兒子繼承父親的王權,暗示押沙龍乃是大衛一脈相傳。 〔話中之光〕(一)戶篩受大衛之命(參撒下十五34~37)後,為了探聽崩潰押沙龍政權的機密,冒著生命危險假裝投降押沙龍。因著他努力和超群的智謀,押沙龍的政權面臨衰退(參撒下十七6~14,23)。一個人自我犧牲的事奉,足以蘇醒一個即將垮倒的國家的命運。神的國家正是通過這種犧牲而逐漸完成的(參書二章;啟二10)。 (二)押沙龍沒有聽出戶篩的弦外之音,卻認定戶篩是誠心投降。表面上,押沙龍是被戶篩模棱兩可的話蒙蔽了。實際上,是押沙龍以自我為中心,自己被自己的驕傲和虛榮蒙蔽了,因為「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十六18)。 【撒下十六20】「押沙龍對亞希多弗說:“你們出個主意,我們怎樣行才好?”」 〔呂振中譯〕「押沙龍對亞希多弗說:『你們定個計謀、我們該怎樣行纔好。』」 〔原文字義〕「出個」給予;「主意」勸告,提議。 〔文意註解〕「押沙龍對亞希多弗說:你們出個主意,我們怎樣行才好?」:押沙龍似乎接受戶篩的解釋,轉而尋問亞希多弗如何加強民意的支持度。 【撒下十六21】「亞希多弗對押沙龍說:“你父所留下看守宮殿的妃嬪,你可以與她們親近。以色列眾人聽見你父親憎惡你,凡歸順你人的手,就更堅強。”」 〔呂振中譯〕「亞希多弗對押沙龍說:『你進去找你父親所留下來看家的妃嬪;以色列眾人聽見你被父親看為臭氣,凡歸順你的人、他們的手就更堅強了。』」 〔原文字義〕「看守」保守,觀看;「親近」進入;「憎惡」有臭味,發臭;「堅強」堅定,加強。 〔文意註解〕「亞希多弗對押沙龍說:你父所留下看守宮殿的妃嬪,你可以與她們親近」:接收前王的妃嬪,被視為王位繼承人的權利(參撒下三7;十二8),故此藉親近前王的妃嬪,等於確定繼承王位的事實。 「以色列眾人聽見你父親憎惡你,凡歸順你人的手,就更堅強」:歸順押沙龍的人,害怕大衛與押沙龍父子倆和好後,自己反成了叛徒,因此藉與大衛的妃嬪同寢,促使大衛厭惡他,從而消除和好的可能性,使支持押沙龍的人更加堅定。 【撒下十六22】「於是人為押沙龍在宮殿的平頂上,支搭帳棚。押沙龍在以色列眾人眼前,與他父的妃嬪親近。」 〔呂振中譯〕「人就為押沙龍在房頂上搭了洞房;押沙龍便在以色列眾人眼前和他父親的妃嬪同床。」 〔原文字義〕「平頂」屋頂;「支搭」伸展,攤開。 〔文意註解〕「於是人為押沙龍在宮殿的平頂上,支搭帳棚」:『宮殿的平頂』相當於公開宣淫;『支搭帳棚』指結婚所用的華蓋(參詩十九4)。 「押沙龍在以色列眾人眼前,與他父的妃嬪親近」:『眾人眼前』在宮殿平頂上所作所為,宮外的人一目了然。 〔話中之光〕(一)帳棚就支搭在大衛曾與拔示巴秘密犯罪的宮殿的平頂上。拿單曾預言過大衛私下所犯罪行要受到公開性質的刑罰(參撒下十二11~12),預言照著他的話應驗了。因為神的一位先知曾作過這一預言,所以務必不可認為神是造成這一可怕罪行的原因。神的預見並不一定是他發佈的命令。由於大衛的罪,神就沒有運用祂的能力預防邪惡的後果。 【撒下十六23】「那時,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好像人問神的話一樣,他昔日給大衛、今日給押沙龍所出的主意,都是這樣。」 〔呂振中譯〕「當那些日子、亞希多弗所定的計謀都像人求問神得來的話一樣;凡亞希多弗的計謀無論是為大衛定的、是為押沙龍定的、都是這樣。」 〔原文字義〕「話」言語,言論。 〔文意註解〕「那時,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好像人問神的話一樣」:形容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如同得著神的話一樣的寶貴。 「他昔日給大衛、今日給押沙龍所出的主意,都是這樣」:意指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向來都被人重視。 〔話中之光〕(一)因為亞希多弗喪失良知,因此他的智慧必然是具有破壞性的。忽視善良的人格,崇尚頭腦是人類的又一種犯罪。在神的國度裡智慧不是具有精明的頭腦,而是過被神的話語征服的生活(參箴一7;啟一3)。 (二)亞希多弗的計謀只求成功、不擇手段,雖然他足智多謀,所出的主意「好像人問神的話一樣」,但「耶和華定意破壞亞希多弗的良謀」(撒下十七14)。因為他甘心成為撒但的工具,所以「耶和華使列國的籌算歸於無有,使眾民的思念無有功效」(詩三十三10)。 (三)大衛從來沒有把亞希多弗當作神,因為大衛碰到大事、難事的時候,總是拿著以弗得去求問神、尋求神的旨意。他在神面前的態度是:「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詩一百三十一1)。因此,當大衛盡完本份做好一切安排之後,就安然等候神「憑自己的意旨」(撒下十五26)去行;就是在曠野中也能安息:「我必安然躺下睡覺,因為獨有禰——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詩四8)。 (四)本章是打消大衛士氣的一章。因貪婪眼睛昏暗的洗巴(1節)和譭謗者士每(5節)及背叛者兼惡謀士亞希多弗(20節)的挑戰,使大衛痛感流浪生活的苦楚。以色列國家的命運處在最危機的時候,此時正是自私的機會主義分子得意的時候。但當歷史的主人耶和華神實施自己的公義時,在這地上存在的一切不義和欺騙必將滅絕(參賽六十二1;瑪四1~3)。 (五)義人的忠告把人引向生命之路,惡人的圖謀卻把人引向滅亡。亞希多弗教唆押沙龍行律法上嚴重禁止的近親相干(參利十八7~8),使押沙龍:(1)不僅冒犯父親行不道德的事;(2)而且開始了對神正面挑戰。押沙龍被權威欲和周圍的諂媚驕傲左右,終於成了情欲的俘虜在白晝與大衛的嬪妃同寢。這一舉動等於他自己宣告他只能以失敗告終(羅一28~32)。同時押沙龍的惡,也是神懲罰犯罪的大衛。像這樣神即使通過惡人不義的行動也要成就神聖潔的旨意。這就是歷史的主宰,神的全知全能(參伯二1~10)。 (六)押沙龍的背叛,使大衛開始了蒙羞和屈辱的流亡生活。當他還坐在寶座上的十,不只得眾民的歸順,並且追隨在他左右,對他尊敬,顯出忠誠的人不知凡幾。如今大衛國位難保,生活艱困,許多人的真面目也就因此顯出。古語說,疾風知藎草,亂世識忠臣。的確是至理名言。患難是人的試金石,顯示人的真情。有些人忠於大衛,只因位優祿厚,這些東西一沒有了,自然就變成了識時務為俊傑,見風轉舵,揚帆他駛了。 叁、靈訓要義 【大衛在逃難中的學習】 一、被洗巴欺騙(1~4節): 1.「大衛剛過山頂,見米非波設的僕人洗巴拉著備好了的兩匹驢,驢上馱著二百麵餅、一百葡萄餅、一百個夏天的果餅、一皮袋酒來迎接他」(1節):在困境中受人小惠。 2.「王問說:你主人的兒子在哪裡呢?洗巴回答王說:他仍在耶路撒冷,因他說:以色列人今日必將我父的國歸還我」(3節):中傷主人的話不合情理。 3.「王對洗巴說:凡屬米非波設的都歸你了」(4節):大衛一時失察遽下錯令。 二、受示每咒罵(5~14節): 1.「大衛王到了巴戶琳,見有一個人出來,是掃羅族基拉的兒子,名叫示每。他一面走一面咒駡,又拿石頭砍大衛王和王的臣僕」(5~6節):無端咒罵羞辱。 2.「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對王說:這死狗豈可咒駡我主我王呢?求你容我過去,割下他的頭來。王說:洗魯雅的兒子,我與你們有何關涉呢?」(9~10節):大衛禁止手下報仇。 3.「大衛又對亞比篩和眾臣僕說:我親生的兒子尚且尋索我的性命,何況這便雅憫人呢?由他咒駡吧!因為這是耶和華吩咐他的。或者耶和華見我遭難,為我今日被這人咒駡,就施恩與我」(11~12節):默默忍受,望神施恩。 三、安插戶篩進行反間(15~19節): 1.「大衛的朋友亞基人戶篩去見押沙龍,對他說:願王萬歲,願王萬歲」(16節):戶篩假裝投效押沙龍。 2.「押沙龍問戶篩說:這是你恩待朋友嗎?為什麼不與你的朋友同去呢?」(17節):押沙龍試圖探出戶篩投誠的真確性。 3.「戶篩對押沙龍說:不然,耶和華和這民,並以色列眾人所揀選的,我必歸順他,與他同住。再者,我當服侍誰呢?豈不是前王的兒子嗎?我怎樣服侍你父親,也必照樣服侍你」(18~19節):理由冠冕堂皇,押沙龍竟信以為真。 四、留守妃嬪公然受辱(20~23節): 1.「亞希多弗對押沙龍說:你父所留下看守宮殿的妃嬪,你可以與她們親近。以色列眾人聽見你父親憎惡你,凡歸順你人的手,就更堅強」(21節):亞希多弗建議公開奸淫前王妃嬪,以堅定眾民歸順知心。 2.「於是人為押沙龍在宮殿的平頂上,支搭帳棚。押沙龍在以色列眾人眼前,與他父的妃嬪親近」(22節):押沙龍依計而行。 3.「那時,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好像人問神的話一樣,他昔日給大衛、今日給押沙龍所出的主意,都是這樣」(23節):因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向來備受重視。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下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下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