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母耳記下第十七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亞希多弗的計謀受挫

    一、亞希多弗獻計立即率兵追殺大衛(1~4)

    二、戶篩獻反間計被押沙龍和眾人讚賞(5~14)

    三、戶篩通知大衛立即過約但河(15~22)

    四、亞希多弗計敗自縊,雙方陳兵約但河東(23~29)

 

貳、逐節詳解

 

【撒下十七1「亞希多弗又對押沙龍說:求你准我挑選一萬二千人,今夜我就起身追趕大衛。」

   〔呂振中譯〕亞希多弗又對押沙龍說:『請准我挑選一萬二千人、讓我今夜就起身去追趕大衛;

   〔原文字義〕「亞希多弗」我兄弟是笨蛋;「押沙龍」我父是平安;「追趕」追逐;「大衛」受鍾愛的。

   〔文意註解〕「亞希多弗又對押沙龍說:求你准我挑選一萬二千人,今夜我就起身追趕大衛」:『一萬二千人』原文是「十二千」,可能指從十二支派各挑選一隻精兵;『今夜』就是押沙龍抵達耶路撒冷那天的晚上。

 

【撒下十七2「趁他疲乏手軟,我忽然追上他,使他驚惶。跟隨他的民,必都逃跑,我就單殺王一人,」

   〔呂振中譯〕趁他困倦手軟的時候,突然追上了他,使他驚惶狼狽;跟他走的眾民都會逃跑;我就單把王一人擊殺;

   〔原文字義〕「疲乏」疲倦的;「軟」鬆弛的;「驚惶」驚嚇。

   〔文意註解〕「趁他疲乏手軟,我忽然追上他,使他驚惶」:『疲乏手軟』一面指身體疲倦,另一面指跟隨的人尚未整頓,顯得鬆散無力。

         「跟隨他的民,必都逃跑,我就單殺王一人」:『單殺王一人』意指只要殺了大衛一人,百姓就必然潰散。

 

【撒下十七3「使眾民都歸順你。你所尋找的人既然死了,眾民就如已經歸順你。這樣,也都平安無事了。

   〔呂振中譯〕將眾民領歸於你,如同新娘回到丈夫那裡一樣:你只尋索一人的性命,眾民就都平安無事了。』

   〔原文字義〕「歸順」返回,轉回。

   〔文意註解〕「使眾民都歸順你。你所尋找的人既然死了,眾民就如已經歸順你」:『你所尋找的人既然死了,眾民就如已經歸順你』按原文另譯:「你所尋找的人就像所有人都回來一樣(the man whom thou seekest is as if all returned)(KJV),意思晦澀難解,故七十士譯本和呂振中譯文作:「如同新娘回到丈夫那裡一樣」,意指只要大衛一死,眾人自然就都回歸正常。

         「這樣,也都平安無事了」:意指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話中之光〕()大衛被押沙龍追趕是神的管教,但亞希多弗的計謀卻是撒但的插手。這計謀的目的是要徹底除掉大衛,中斷神國度的建立,阻攔聖殿的建造,阻止基督的顯出,讓神的旨意完全落空。因此,這事表面上是出於人,實際上是出於撒但。這和法老要除滅以色列人(參創一16)、耶洗別的女兒亞他利雅要剿滅猶大王室(參王下十一1)、哈曼要除滅猶大人一樣(參斯三9),都是撒但的手在背後操縱,為要阻擋神的救贖計畫。

         ()每次神做工的時候,撒但也會跟著做工。神的管教是有界限的,因為管教的目的是為了挽回人、造就人。但每次神藉著難處來管教兒女的時候,撒但總會伸出落井下石的手,把難處加重一點,不但不能挽回人、反而把人推遠;不但不能造就人,反而把人敗壞。

         ()在我們屬靈成長的道路上,常常看到撒但的對付摻雜在神的管教中;但是,神絕不允許祂所選召的人受到任何損害。雖然撒但的手伸出來了,但神永遠的計畫絕對不能讓撒但破壞,所以神必定會負責干預,好成就祂自己的旨意。

 

【撒下十七4「押沙龍和以色列的長老都以這話為美。」

   〔呂振中譯〕押沙龍和以色列眾長老都以這話為對。

   〔原文字義〕「美」滿意的,適合的。

   〔文意註解〕「押沙龍和以色列的長老都以這話為美」:『以這話為美』意指這個主意受到眾人讚賞,因為它合乎邏輯。

   〔話中之光〕()神使用押沙龍的背叛來管教大衛,但「押沙龍和以色列的長老」贊同這計謀,卻是甘心把自己放在撒但的手裡,成了撒但對付神的工具。押沙龍故意殺暗嫩,在律法上已經死了一次(參民三十五36);跟大衛的妃嬪同寢,在律法上死了第二次(參利十八8);現在要殺父親,在律法上死了第三次(參民三十五36)。他還要取代神的受膏者,阻擋神永遠計畫的執行,就直接站在了與神為敵的地位上。所以神「要降禍與押沙龍」(14),也要「向以色列人發怒」(撒下二十四1)

         ()亞希多弗的策略其實是正確的。因為當時大衛一行由於極其疲乏而還沒有過約但河(下十六14),並且與大衛在一起的人們並不像戶篩所說(10)都是武士(參撒下十五17~18)。但是亞希多弗的計謀違背了神的旨意(參雅三14~16)。因此神中斷了那計畫。在人看來好象是惡人昌盛,黑暗的勢力在主導歷史,但背後卻常常蘊涵著神的奇妙作為(參羅十一36;啟一8)

 

【撒下十七5「押沙龍說:要召亞基人戶篩來,我們也要聽他怎樣說。

   〔呂振中譯〕押沙龍說:『也要把亞基人戶篩召來,我們也要聽聽他有甚麼話說。』

   〔原文字義〕「亞基」冗長;「戶篩」匆忙。

   〔文意註解〕「押沙龍說:要召亞基人戶篩來,我們也要聽他怎樣說」:為著慎重起見,押沙龍認為應該再問問謀士戶篩的看法。

   〔話中之光〕()亞希多弗的計謀惟一的弱點,就是他要自己負責「起身追趕大衛」(1),獨自完成大功。可能這使自命不凡的押沙龍覺得會失去威信。因此,雖然「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好像人問神的話一樣」(撒下十六23),而「押沙龍和以色列的長老都以這話為美」(4),押沙龍卻突然想起來要徵求一下戶篩的意見。結果「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箴二十一1),神藉著戶篩的建議,阻擋了撒但的計謀(7)

 

【撒下十七6「戶篩到了押沙龍面前,押沙龍向他說:亞希多弗是如此如此說的,我們照著他的話行可以不可以?若不可,你就說吧!

   〔呂振中譯〕戶篩來到押沙龍那裏,押沙龍對他說道:『亞希多弗是這樣這樣說的。我們實行他的話可以不可以?若不可以,你就說吧。』

   〔原文字義〕「行」做,製作。

   〔文意註解〕「戶篩到了押沙龍面前,押沙龍向他說:亞希多弗是如此如此說的」:押沙龍將亞希多弗的主意述說給戶篩聽。

         「我們照著他的話行可以不可以?若不可,你就說吧」:意指這個主意若是不好,請說明不好的理由。

 

【撒下十七7「戶篩對押沙龍說:亞希多弗這次所定的謀不善。

   〔呂振中譯〕戶篩對押沙龍說:『亞希多弗這次所定的計謀並不好。』

   〔原文字義〕「謀」勸告,提議;「善」好的,令人愉悅的。

   〔文意註解〕「戶篩對押沙龍說:亞希多弗這次所定的謀不善」:先下結論:亞希多弗的計謀不好;『這次所定的謀不善』意思是:「在這種情況下,亞希多弗的計謀是不好的」

 

【撒下十七8「戶篩又說:你知道你父親和跟隨他的人都是勇士,現在他們心裡惱怒,如同田野丟崽子的母熊一般;而且你父親是個戰士,必不和民一同住宿。」

   〔呂振中譯〕戶篩又說:『你知道你父親和跟隨他的人都是勇士;現在他們心裏有苦恨,如同野地裏丟崽子的母熊一樣;並且你父親是個戰士,必不和眾民一同過夜。

   〔原文字義〕「勇士」強壯的,大能的;「惱怒」苦惱的;「丟崽子」喪子;「戰士(原文雙字)」戰爭(首字);人(次字)

   〔文意註解〕「戶篩又說:你知道你父親和跟隨他的人都是勇士」:理由之一:大衛和他的六百近衛軍(參撒下十五18)都是身經百戰的勇士。

         「現在他們心裡惱怒,如同田野丟崽子的母熊一般」:理由之二:他們此刻的心境將生死置之度外,猶如母熊護犢般的狂烈。

         「而且你父親是個戰士,必不和民一同住宿」:理由之三:大衛和一般人不同,他時刻注意自身安全,故其行蹤飄忽不定。『戰士』並非有勇無謀,一個真正的戰士應該總是保持警惕,總是預料敵人的下一步行動並預備對付它。

 

【撒下十七9「他現今或藏在坑中,或在別處,若有人首先被殺,凡聽見的必說,跟隨押沙龍的民被殺了。」

   〔呂振中譯〕看哪,現在他或者藏在坑中,或者在另一處;他們中間若有首先倒斃的,能聽見的人總會聽見,總會說:在跟從押沙龍的眾民中有被擊殺的了。”」

   〔原文字義〕「藏」隱藏。

   〔文意註解〕「他現今或藏在坑中,或在別處」:理由之四:難於確定大衛藏身之處。

         「若有人首先被殺,凡聽見的必說,跟隨押沙龍的民被殺了」:理由之五:倘若魯莽行事,恐怕反而對己方不利。

 

【撒下十七10「雖有人膽大如獅子,他的心也必消化。因為以色列人都知道你父親是英雄,跟隨他的人,也都是勇士。」

   〔呂振中譯〕這時就使有英勇的人、膽大如獅心,也一定會溶化的;因為以色列眾人都知道你父親是個英雄,而跟從他的也都是英勇的人。

   〔原文字義〕「消化」融化,溶解。

   〔文意註解〕「雖有人膽大如獅子,他的心也必消化」:理由之六:一旦傳出不利己方的風聲,恐會導致兵敗如山倒。

         「因為以色列人都知道你父親是英雄,跟隨他的人,也都是勇士」:前述第五、六點理由乃基於大衛和他近衛軍的英勇身分,乃眾所皆知,若不謹慎以對,恐將獲致反效果。

         戶篩在8~10節是反對亞希多弗的計謀,11~13節則提出相對的建議,亦即他的反間計。

 

【撒下十七11「依我之計,不如將以色列眾人,從但直到別是巴,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聚集到你這裡來,你也親自率領他們出戰。」

   〔呂振中譯〕依我的計謀,不如將以色列眾人、從但直到別是巴、如同海邊的沙那麼多、全都聚集到你這裏來;你就親自在他們中間行軍。

   〔原文字義〕「但」審判;「別是巴」七倍誓約的井;「率領」行走。

   〔文意註解〕「依我之計,不如將以色列眾人,從但直到別是巴」:策略之一,不要倉促出兵,要到各地動員全民(備註:這是拖延時間)

         「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聚集到你這裡來」:策略之二:所招聚的兵員越多越好(備註:這是降低素質)

         「你也親自率領他們出戰」:策略之三:請押沙龍親自率兵出征(備註:這是拖垮指揮系統,因為押沙龍是軍事門外漢)

 

【撒下十七12「這樣,我們在何處遇見他,就下到他那裡,如同露水下在地上一般,連他帶跟隨他的人,一個也不留下。」

   〔呂振中譯〕這樣、我們無論在哪一個地方發現了他,就突然臨到他,無聲無闃地襲擊他,如同露水下在地上一樣;連他帶跟隨的眾人、一個也不留下。

   〔原文字義〕「下在」落下。

   〔文意註解〕「這樣,我們在何處遇見他,就下到他那裡」:策略之四: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備註:這是集中大軍,放緩行軍速度)

         「如同露水下在地上一般,連他帶跟隨他的人,一個也不留下」:策略之五:以眾取勝,將敵軍包圍得水泄不通(備註:這是限制全軍行動,無法因情況制宜)

 

【撒下十七13「他若進了哪一座城,以色列眾人,必帶繩子去,將那城拉到河裡,甚至連一塊小石頭都不剩下。

   〔呂振中譯〕他若收軍退到一座城裏,以色列眾人就要帶繩子去、到城那裏,將城拉到河裏,甚至連一塊小石頭再也找不着。』

   〔原文字義〕「拉到」拖曳;「剩下」找到,遇見。

   〔文意註解〕「他若進了哪一座城,以色列眾人,必帶繩子去,將那城拉到河裡,甚至連一塊小石頭都不剩下」:猶如俗語「眾人吐口痰就可將對方淹沒」,這是誇大「人多勢眾」的好處,令人聽起來安心壯膽,其實毫無效用。

 

【撒下十七14「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說:亞基人戶篩的計謀,比亞希多弗的計謀更好。這是因耶和華定意破壞亞希多弗的良謀,為要降禍與押沙龍。」

   〔呂振中譯〕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都說:『亞基人戶篩的計謀比亞希多弗的計謀更好。』這是因為永恆主定要破壞亞希多弗的好計謀,為要降災禍於押沙龍的。

   〔原文字義〕「計謀」勸告,提議。

   〔文意註解〕「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說:亞基人戶篩的計謀,比亞希多弗的計謀更好」:問題不再於誰的計謀好,誰的計謀壞,問題乃在於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都是外行人說瞎話。

         「這是因耶和華定意破壞亞希多弗的良謀,為要降禍與押沙龍」:『耶和華定意破壞』表示是神使他們作出錯誤的判斷;『亞希多弗的良謀』聖經承認亞希多弗的計謀才是「良謀」;『降禍與押沙龍』意指神定意挫敗押沙龍的叛亂。

   〔話中之光〕()戶篩反對亞希多弗的計策,認為窮寇莫追(7~10),其實是多讓大衛有歇息的機會,重振旗鼓。戶篩的計策得押沙龍的喜悅,是因他的批評有理,而他建議大張威勢用龐大的軍力來追捕大衛,且由押沙龍親率大軍(11),這種恭維使押沙龍歡喜不已。

         ()押沙龍不顧亞希多弗的判斷,採納了滿足自己的名譽欲和驕傲的戶篩的提案,終於自挖己墳。事實上戶篩的戰略是助長了押沙龍的英雄心理。如此神藉著為神的榮耀而活的人,除去惡人的智慧和判斷(參伯五12;詩三十三10),讓神美善的旨意存留(參賽四十8彼前一24~25)

         ()「驕傲在敗壞以先」(箴十六18),驕傲使押沙龍不甘心繼續等待,而急於造反篡位;驕傲也使押沙龍愛慕虛榮,沒有足夠的智慧去判斷哪一個是「良謀」,結果否決了亞希多弗的計謀。這是神應許了大衛的禱告,「使亞希多弗的計謀變為愚拙」(撒下十五31)

         ()並不是戶篩高明的計謀拯救了大衛,而是神自己「定意破壞亞希多弗的良謀」,拯救大衛脫離撒但的手。正如大衛所禱告的:「求你把我隱藏,使我脫離作惡之人的暗謀和作孽之人的擾亂」(詩六十四2)

         ()亞希多弗並沒有特別嘗試去說服別人,就直接把計畫陳明。戶篩則是下了不少功夫,用五個生動的比喻(母熊、獅子、海沙、露水、繩子拉城)來說明他計畫的好處,所以獲得其他人的接納。我們是否也要想一下自己怎樣陳述、包裝好東西,讓人可以更容易接受。

         ()押沙龍之所以採納戶篩的計謀,除了神定意降禍與他之外,也與他的個性有關;他的個性註定了他失敗的命運。第一,押沙龍生來愛慕虛榮,善於擴張聲勢,喜歡炫耀。在他謀叛初期,為自己預備車馬,派五十人在他前面奔走。這些已是道出他愛慕虛榮的性情。一個崇尚虛榮的人,往往不重實際,一味驕狂誇大,浮而不實。戶篩所獻之策,正是投其所好。第二,押沙龍膽大包天,莽撞無謀。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他都敢作,他不怕天怒,不懼然怨。這樣的個個莽漢,自然不通謀略。他有勇敗事,無謀成業。第三,押沙龍喜歡人的逢迎。這是尚虛榮者的通病。他聽見戶篩說,以色列人多如海邊的沙,應由他親率。這話使他陶醉,以為自己真是絕代的名將!他怎能看出戶篩的計謀是為破壞亞希多弗的謀略!

         ()一切服事主主的人,都當在此吸取教訓。在事奉主的道路上,也有類似的分野。有人求外表的興旺和熱鬧,只求使人在屬靈生命上得著實際的裨益。也有人專心致力與規模的宏大,一味訴之與種種的方法。這種事奉的結果,場面可能越過越大,但是內容往往欠缺,華而不實,不可能有屬靈的深度。除了只資自誇之外,神和人都不會有所得著。我們的主從來不注重外表的場面,祂說:「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主不以人數多寡定教會的價值,有屬靈眼光的人,也不注重外表的規模,乃是主的同在,決定教會的價值。願主拯救我們,脫離在事奉上的虛榮,更重屬靈的實際。

 

【撒下十七15「戶篩對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說:亞希多弗為押沙龍和以色列的長老所定的計謀是如此如此;我所定的計謀是如此如此。」

   〔呂振中譯〕戶篩對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說:『亞希多弗為押沙龍和以色列長老所定的計謀是這樣這樣;我所定的計謀是這樣這樣。

   〔原文字義〕「撒督」公義;「亞比亞他」我父真偉大。

   〔文意註解〕「戶篩對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說」:大衛曾告訴戶篩,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是他安插在城內的盟友(參撒下十五35)

         「亞希多弗為押沙龍和以色列的長老所定的計謀是如此如此;我所定的計謀是如此如此」:將正反兩個計謀的詳情告訴兩位盟友,而由他們的兒子們轉達給大衛知道(16~17)

   〔話中之光〕()15~23節提到戶篩通風報信:聖經強有力的描寫了雖然以色列中惡人的影響很大,但依然存在為神的受膏者(大衛)著想的義人團契。這些描述表明:(1)人類的歷史不是被不義的多數人所左右,而是被少數義人(他們才是歷史的主角)所主導的事實(參王上十九15~18;彌四7)(2)在執行義行時,每個人當忠實的擔當自己所擔負的使命(參林前十二4~11) (3)義行雖受不義勢力的妨礙(18~20),但最終必然會成就(參加六8~9;彼前二18~25;啟二10)

 

【撒下十七16「現在你們要急速打發人去,告訴大衛說:今夜不可住在曠野的渡口,務要過河。免得王和跟隨他的人都被吞滅。’”

   〔呂振中譯〕現在你們要趕快打發人去告訴大衛說:『今兒晚上不可在曠野的渡口過夜;總要過河,免得王和跟隨的人都被吞滅。』

   〔原文字義〕「急速」急忙,立刻。

   〔文意註解〕「現在你們要急速打發人去,告訴大衛說」:『急速打發人』就是打發們的兒子約拿單和亞希瑪斯(17節;撒下十五36)

         「今夜不可住在曠野的渡口,務要過河。免得王和跟隨他的人都被吞滅」:『務要過河』避免萬一押沙龍等人改變心意,還能來得及逃走。

   〔話中之光〕()「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言十六9)。戶篩並沒有把握押沙龍究竟會採取哪個計謀,也不能確定押沙龍是否會改變主意,所以將兩個計謀都告訴了大衛,請他當夜「務要過河」。

 

【撒下十七17「那時,約拿單和亞希瑪斯在隱羅結那裡等候,不敢進城,恐怕被人看見。有一個使女出來,將這話告訴他們,他們就去報信給大衛王。」

   〔呂振中譯〕那時約拿單和亞希瑪斯在隱羅結那裏呆着;有一個婢女經常出來,將話告訴他們,他們就去告訴大衛王:他們不敢進城,恐怕給人看見。

   〔原文字義〕「約拿單」耶和華已給與;「亞希瑪斯」我兄弟是憤怒;「隱羅結」漂喜者的泉源。

   〔文意註解〕「那時,約拿單和亞希瑪斯在隱羅結那裡等候,不敢進城,恐怕被人看見」:『隱羅結』位於耶路撒冷的東南角,欣嫩谷和汲淪溪匯合處,是由耶城經猶大曠野至約但河渡口的必經之地。

         「有一個使女出來,將這話告訴他們,他們就去報信給大衛王」:『使女』必是祭司所信賴的人。

 

【撒下十七18「然而有一個童子看見他們,就去告訴押沙龍。他們急忙跑到巴戶琳某人的家裡。那人院中有一口井,他們就下到井裡。」

   〔呂振中譯〕但是有一個青年人看見他們,就去告訴押沙龍;二人趕快走,來到巴戶琳一個人家裏;那人院中有一口井,他們就下到井裏。

   〔原文字義〕「巴戶琳」年輕人的村莊。

   〔文意註解〕「然而有一個童子看見他們,就去告訴押沙龍」:『一個童子』顯然押沙龍對這兩個祭司存著戒心,派人監視他們。

         「他們急忙跑到巴戶琳某人的家裡。那人院中有一口井,他們就下到井裡」:『巴戶琳』是咒駡大衛的示每居住的便雅憫人村莊(參撒下十六5),應該是最敵對大衛的;『某人的家裡』神在這裡安排了一位願意幫助大衛的婦人(19),為拯救大衛起到了關鍵作用;『一口井』是儲存雨水的水槽

 

【撒下十七19「那家的婦人用蓋蓋上井口,又在上頭鋪上碎麥,事就沒有洩漏。」

   〔呂振中譯〕那家婦人把簾布鋪在井面,又在上頭撒些碎穀,事就無人知道。

   〔原文字義〕「蓋」覆蓋物;「蓋上」鋪,攤開;「鋪上」散播,伸展;「洩漏」認識,察覺。

   〔文意註解〕「那家的婦人用蓋蓋上井口,又在上頭鋪上碎麥,事就沒有洩漏」:『用蓋蓋上井口』意指鋪上覆蓋物;『碎麥』意指碎稭、粒或乾果;『事就沒有洩漏』意指事情沒有被識破。

 

【撒下十七20「押沙龍的僕人來到那家,問婦人說:亞希瑪斯和約拿單在哪裡?婦人說:他們過了河了。僕人找他們,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呂振中譯〕押沙龍的僕人來到那家、見那婦人,問她說:『亞希瑪斯和約拿單在哪裏?』婦人說:『他們過了有水的溪河了。』僕人尋找尋找;找不着,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原文字義〕「河(原文雙字)」小河,溪流(首字);水,眾水(次字)

   〔文意註解〕「押沙龍的僕人來到那家,問婦人說:亞希瑪斯和約拿單在哪裡?」:『亞希瑪斯和約拿單』對住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人來說,祭司家族大概不是陌生人。

         「婦人說:他們過了河了。僕人找他們,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了」:『過了河』意指過了小溪(brook of water),而不是指過了約但河。

   〔話中之光〕()當大衛在曠野「耐性等候耶和華」(詩四十1)的時候,與神的關係更加親近了。當他離開了王宮,來到曠野的時候,靈裡卻得著了更新:「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尋求你,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詩六十三1)。這時,約拿單和亞希瑪斯就帶著重要的情報趕到了。

 

【撒下十七21「他們走後,二人從井裡上來,去告訴大衛王說:亞希多弗如此如此定計害你,你們務要起來,快快過河。

   〔呂振中譯〕他們走了之後,二人從井裏上來,去告訴大衛王,對大衛說:『你們要起來,趕快蹚過水,因為亞希多弗這樣這樣地設計謀要害你們。』

   〔原文字義〕「定計」勸告,提議;「快快」急速。

   〔文意註解〕「他們走後,二人從井裡上來,去告訴大衛王說:亞希多弗如此如此定計害你,你們務要起來,快快過河」:『定計害你』原定的計謀是即刻派兵追殺(1~2);『務要起來,快快過河』因為擔心押沙龍改變心意(16)

   〔話中之光〕()基督為我們擔當罪,我們能否與祂認同?耶穌不僅為我們死,我們也必須與祂同死。在祂裡面,好似挪亞方舟一樣,整個教會經過約但河——那死亡的象徵,從舊的進到新的境界。有些人不明白,在神的目的裡,我們已經站在復活的境地,我們在過河時,還能聽見世界的怨言,看出它的敗壞。但是我們繼承世界的人,卻不受罪的轄制,也無死亡與敗壞。一個人如果認識這一點,他就不必怕死,因為在基督裡,他不會被丟落的。

         ()約但河可說明我們的地位。我們的大衛經過死亡的河,帶我們過去。在復活的清晨,凡信靠祂的人都能過去,「到了天亮,無一人過約但河的。」神的目的該是我們日常努力的目標,有不停的呼聲召我們:「起來,過約但河!」任何經驗與行動,都不外乎這裡或那邊的事。如果我們還是作世人的事,我們就在死亡的一邊;假若我們作基督的事,就過去在生命的那邊了。要看自己是死的,治死身上的事。基督若在你裡面,肉體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

 

【撒下十七22「於是大衛和跟隨他的人都起來過約河。到了天亮,無一人不過約河的。」

   〔呂振中譯〕於是大衛和跟隨的眾人都起來、過約但河;到了天亮,連一個人也沒有邋下而不過約但河的。

   〔原文字義〕「無」缺少。

   〔文意註解〕「於是大衛和跟隨他的人都起來過約河」:意指放棄睡眠,連夜渡河。

         「到了天亮,無一人不過約河的」:『無一人』指全部人員都過到約河東。

   〔話中之光〕()大衛趁夜渡河,雖然環境極其黑暗,但他卻知道神沒有離棄他;因為當他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神已經為他安排了一切的拯救和幫助。所以大衛說:「我躺下睡覺,我醒著,耶和華都保佑我。雖有成萬的百姓來周圍攻擊我,我也不怕」(詩三5~6)

 

【撒下十七23「亞希多弗見不依從他的計謀,就備上驢歸回本城,到了家,留下遺言,便吊死了,葬在他父親的墳墓裡。」

   〔呂振中譯〕亞希多弗見自己的計謀不蒙採納施行,就豫備了驢,在本城自己家去;立了遺囑理家事,便上吊死了;被埋葬在他父親的墳墓裏。

   〔原文字義〕「依從」做,製作;「備」綑綁,包紮;「歸回」行走;「遺言(原文雙字)」家族,家人(首字);吩咐,指示(次字)

   〔文意註解〕「亞希多弗見不依從他的計謀,就備上驢歸回本城」:『不依從他的計謀』亞希多弗由此認定押沙龍必然會失敗,因此心灰意冷;『歸回本城』表示他不想繼續輔佐押沙龍。

         「到了家,留下遺言,便吊死了,葬在他父親的墳墓裡」:『吊死了』亞希多弗能看破事態的發展,知道押沙龍遲早會失敗以終,自己也難逃厄運,便先自縊而死。

   〔話中之光〕()亞希多弗預感到押沙龍政權的滅亡。押沙龍政權的沒落,意味著參與叛亂的自己的死亡。於是以自殺結束自己的一生(參詩一5;提前五24~25)。惡人必因自己所挖的陷阱而滅亡(參詩七15~16)。尤其自殺行為是明顯地褻瀆生命的主宰神的作為。

         ()亞希多弗畏罪自殺,乃是神應允了大衛的禱告:「神啊,你必使惡人下入滅亡的坑;流人血、行詭詐的人必活不到半世,但我要倚靠你」(詩五十五23)

         ()促成亞希多弗自殺的,不只是懼怕會迅速臨到的報復。他不能忍受看到自己的計謀被忽視,因此怯懦地走了自殺之路。這就是有屬世的智慧但在屬神的事上卻沒有智慧之人的結局。

         ()按實際來看,亞希多弗聰明過人,十分狡猾,為押沙龍所設的謀,著實兇殘高明。只因耶和華定意要降禍與押沙龍,使他的計謀遭否決。箴言中有話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箴一7)。智慧和聰明不同,智慧之子行走永生之路,以智慧為是;聰明的人往往被聰明所誤,在滅亡的道上直奔。亞希多弗是記載在聖經中,頭一個懸環自盡的人。聰明如他,位高如他,竟以上吊結束殘生,豈不可悲。正如經上所說:祂「破壞狡猾人的計謀,使他們所謀的,不得成就,祂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使狡詐人的計謀速速滅亡」(伯五12~13)。亞希多弗就是如此。

 

【撒下十七24「大衛到了瑪哈念,押沙龍和跟隨他的以色列人也都過了約河。」

   〔呂振中譯〕大衛到了瑪哈念,押沙龍和隨從的以色列眾人也都過了約但河。

   〔原文字義〕「瑪哈念」雙營地。

   〔文意註解〕「大衛到了瑪哈念,押沙龍和跟隨他的以色列人也都過了約河」:瑪哈念』位於河東面雅博河北岸,毘努伊勒東方約11公里,疏割東方約19公里,是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的都城(參撒下二8~9),後來伊施波設遇害,全國重歸於一統。

 

【撒下十七25「押沙龍立亞瑪撒作元帥代替約押。亞瑪撒是以實瑪利人(又作以色列人”)以特拉的兒子;以特拉曾與拿轄的女兒亞比該親近;這亞比該與約押的母親洗魯雅是姐妹。」

   〔呂振中譯〕押沙龍立了亞瑪撒統領軍隊,去代替約押。亞瑪撒是一個人名叫以實瑪利人〔傳統:以色列人〕以特拉的兒子;以特拉曾經和拿轄的女兒亞比該同床;這亞比該和約押的母親洗魯雅是姐妹。

   〔原文字義〕「亞瑪撒」負擔;「約押」耶和華是父;「以特拉」豐富;「拿轄」大蛇;「亞比該」我父是喜樂;「親近」進入;「洗魯雅」香膏。

   〔文意註解〕「押沙龍立亞瑪撒作元帥代替約押。亞瑪撒是以實瑪利人(又作以色列人”)以特拉的兒子」:『以實瑪利人』和合版小字作「以色列人」,以特拉生為以實瑪利人,改奉猶太教而歸化做以色列人。

         「以特拉曾與拿轄的女兒亞比該親近」:『以特拉曾與...亞比該親近』意指亞瑪撒是以特拉和亞比該兩人所生的兒子;『拿轄的女兒亞比該』意指亞比該的母親曾嫁給拿轄,後來改嫁給大衛的父親耶西。

         「這亞比該與約押的母親洗魯雅是姐妹」:『姐妹』指亞比該與洗魯雅兩人是同母異父姊妹。這樣,押沙龍、亞瑪撒、約押三人彼此都是表兄弟,而大衛則是亞瑪撒和約押兩人的舅父。

   〔話中之光〕()大衛體貼肉體的感情,連律法的原則都可以不要;結果卻是父子即將對陣沙場,雙方的元帥還都是表兄弟。這些殘酷的人生真相,正是神用來救拔大衛脫離肉體感情的功課,也幫助我們思想什麼是屬地的感情、什麼是屬天的感情,正如主耶穌所說的:「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太十二4850)

 

【撒下十七26「押沙龍和以色列人都安營在基列地。」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和押沙龍都紮營在基列地。

   〔原文字義〕「基列」多岩之地。

   〔文意註解〕「押沙龍和以色列人都安營在基列地」:『基列地』廣義的基列地是指約但河東岸巴珊地以南的一片廣闊土地,劃歸流便、迦得、瑪拿西等兩個半支派;狹義的基列地則指約但河東岸支流雅博河南岸以南之地。此處以色列人所安營的地方是指狹義的基列地,而大衛所在的瑪哈念則在雅博河北岸,中間隔著陡峭的雅博河谷。這樣,以色列人的數目雖多,卻受制於地勢,佔不了多大的便宜。

 

【撒下十七27「大衛到了瑪哈念,亞捫族的拉巴人拿轄的兒子朔比,羅底巴人亞米利的兒子瑪,基列的羅基琳人巴西萊,」

   〔呂振中譯〕大衛到了瑪哈念,亞捫族的拉巴人拿轄的兒子朔比、羅底巴人亞米利的兒子瑪吉、基列的羅基琳人巴西萊、

   〔原文字義〕「亞捫」部落的;「拉巴」偉大;「朔比」榮耀的;「羅底巴」非牧養之地;「亞米利」神是我的親屬;「瑪」賣出;「羅基琳」套錘之地;「巴西萊」鐵人。

   〔文意註解〕「大衛到了瑪哈念,亞捫族的拉巴人拿轄的兒子朔比」:『拉巴人拿轄』在大衛時代,亞捫已成為以色列的屬國,拉巴原為亞捫人的京城(參撒下十二26),拿轄原為亞捫人的王(參撒上十一1)

         「羅底巴人亞米利的兒子瑪」:他曾照顧過掃羅的孫米非波設(參撒下九4)

         「基列的羅基琳人巴西萊」:『巴西萊』是當地富戶。

   〔話中之光〕()大衛因著自己的罪失去了良心(參撒下十一27)、子女(參撒下十三28~29)、王權(參撒下十五13~18)、妻妾(參撒下十六22)和臣僕(25節;撒下十五12),現在處於生命受到威脅的急切的狀況中。用他的力量是絕對不能扭轉絕望狀況,但神向疲乏和絕望中的大衛伸出救贖和慰問之手,恢復了他的勇氣。通過這部分中的事蹟,證明神:(1)在震怒中也不忘記施憐恤(參哈三2)(2)絕對不會離棄自己所揀選的人(參詩三十七28;約十四18)

         ()曾經照顧米非波設很多年,直到大衛把米非波設接到耶路撒冷(參撒下九3~5)。他服侍那些有需要的人,不管是一個跛足的王子,或是一個被篡位的王。哪些人為基督的緣故供應物質的幫助或接待別人,當基督在榮耀中再臨的時候,要百倍報答他們的恩慈。

 

【撒下十七28「帶著被、褥、盆、碗、瓦器、小麥、大麥、麥麵、炒穀、豆子、紅豆、炒豆、」

   〔呂振中譯〕帶着床鋪、被單碗盆、瓦器、小麥、大麥、麵粉、焙穀、豆子、紅豆、

   〔原文字義〕「麥麵」麵粉;「炒穀」烤乾的穀物。

   〔文意註解〕「帶著被、褥、盆、碗、瓦器、小麥、大麥、麥麵、炒穀、豆子、紅豆、炒豆」:這些都食宿用品,其中『被、褥』指床鋪和被單;『盆、碗、瓦器』指食具;麥麵』指磨好的麵粉;『炒穀』指烤乾的穀物;『炒豆』指烤乾的豆類。

   〔話中之光〕()當大衛在王宮裡作王的時候,聖靈並沒有提到他的飲食和日用品;當大衛經歷了兒子的忤逆、朋友的背叛、同族的追殺、示每的羞辱,被神管教到喘不過氣來的時候,聖靈卻詳細地列出了他在逃難中收到的一份體貼入微的禮物清單(28~29),讓我們看見:即使是在神的管教裡,祂也沒有停止過恩典、安慰和扶持;雖然撒但要叫我們在管教中無路可走,但神借著環境顯明祂「不撇棄祂的聖民」(詩三十七28):「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賽四十九15)

         ()神藉著押沙龍的追趕,讓我們學習脫離肉體的感情。大衛在從耶路撒冷到瑪哈念的路上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嘗盡了人生百味:有忠誠的眾民、臣僕(參撒下十五17)、衛隊(參撒下十五18)和祭司(參撒下十五24),有患難見真情的朋友戶篩(參撒下十五32),有背後捅刀的朋友亞希多弗(參撒下十五31),有投機小人洗巴(參撒下十六1),有自以為義的審判者示每(參撒下十六5),有趕盡殺絕的逆子和以色列眾長老(4),有冒險幫助他的便雅憫婦人(19)。而到了瑪哈念,當大衛自己的兒子追趕他、自己的支派背叛他的時候,這些與大衛爭戰過的亞捫人、掃羅的支持者與河東的支派不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雪中送炭,帶來安慰、同情和接納。

         ()28~29送來了大衛一行的救助物資。應把這件事理解為通過人傳達的神無盡的愛(參王上十九5~8)。同時,從幫助大衛一行的事情中可以學到對鄰舍伸出的愛之手才是對神真正的敬拜(參太七12;二十五40;約壹四21)

 

【撒下十七29「蜂蜜、奶油、綿羊、奶餅供給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吃。他們說:民在曠野,必饑渴困乏了。

   〔呂振中譯〕蜜、奶酪、綿羊、牛的乾酪,給大衛和跟隨的人喫;因為他們說:『眾民在曠野一定饑渴困倦的。』

   〔原文字義〕「奶餅(原文雙字)」奶油,乳酪(首字);牛(次字);「困乏」微弱的,疲倦的。

   〔文意註解〕「蜂蜜、奶油、綿羊、奶餅供給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吃」:『奶餅』指乳酪。

         「他們說:民在曠野,必饑渴困乏了」:『饑渴困乏』原文三個字,順序如下:「又饑、又疲、又渴(hungrywearythirsty)」。

   〔話中之光〕()押沙龍的叛亂的成功近在眼前。現在作為最後的工作,他要殺害父親大衛來當以色列唯一的王。但神保存了大衛的性命,同時取走了亞希多弗的命。通過這樣的一系列事件,我們發現如下事實:(1)神的主權:即使人的計畫多麼周密,在神公義的統治面前卻毫無意義(參王下十九28;箴十六9)(2)神的保護:雖然處於因犯罪帶來的痛苦之中,但神向依靠他的人提供救贖和平安(參詩十八4~6;二十三4)。事實上,在瑪哈念的款待(27~29)應理解為神對受苦難者的安慰(參林後一4)(3)神的震怒:神必然懲罰顛倒神國度的秩序,破壞律法的人。

         ()神藉著押沙龍的追趕,讓我們認識屬靈的因果律。從拔示巴到暗嫩、押沙龍,大衛所遭遇的難處,都是之前隨從肉體、妥協罪惡所導致的惡果;從耶路撒冷到曠野、瑪哈念,大衛所得著的幫助,都是之前隨從聖靈、恩慈待人所結出的善果。大衛從前在處理那些事情的時候,都面臨著秉公行義還是照顧親情、體貼聖靈還是體貼肉體的兩難爭戰,有時他得勝了,有時卻失敗了。現在神藉著押沙龍的追趕,把這些事情的後果全部揭露出來。

         ()我們也常常面臨著各種兩難的爭戰:讀經還是娛樂?順從神還是順從人?堅持真理還是靈活變通?誠實無偽、甘願受損,還是隱瞞事實、暫且脫身...。撒但和世界都很樂意提供各種體貼肉體的合理理由,但大衛卻告訴我們:「我的罪孽追上了我」(詩四十12),對罪暫時的妥協,必然會帶來更大的難處;因為罪會懷胎生子(參雅一15),追著我們不放,讓我們一步步越陷越深。因此,「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六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神藉著押沙龍的追趕,讓我們學習合神心意的管教。大衛的「正面管教」是體貼肉體,他不肯懲罰、不願讓孩子生氣,結果帶來的卻是嬌縱、死亡。神的管教卻是恩威並重,祂「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三十四6),但「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出三十四7),所以「祂打破,又纏裹;祂擊傷,用手醫治」(伯五18;撒下七14;來十二6;賽三十26)

 

叁、靈訓要義

 

【破壞亞希多弗的良謀】

   一、亞希多弗獻良謀卻未被採納(1~41423)

         1.抓住良機,越快越好:「亞希多弗又對押沙龍說:求你准我挑選一萬二千人,今夜我就起身追趕大衛。趁他疲乏手軟,我忽然追上他,使他驚惶」(1~2)

         2.持定目標,只殺一人:「跟隨他的民,必都逃跑,我就單殺王一人,使眾民都歸順你」(2~3)

         3.其餘眾民,無須掛慮:「你所尋找的人既然死了,眾民就如已經歸順你。這樣,也都平安無事了」(3~4)

         4.人人稱好,卻未採用:「押沙龍和以色列的長老都以這話為美。... 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說:亞基人戶篩的計謀,比亞希多弗的計謀更好」(414)

         5.因神破壞,禍福早定:「這是因耶和華定意破壞亞希多弗的良謀,為要降禍與押沙龍」(14)

         6.自取其辱,自縊而亡:「亞希多弗見不依從他的計謀,就備上驢歸回本城,到了家,留下遺言,便吊死了,葬在他父親的墳墓裡」(23)

   二、戶篩獻孬策反被採用(5~14)

         1.姑且聽聽,僅作參考:「押沙龍說:要召亞基人戶篩來,我們也要聽他怎樣說」(5)

         2.先予結論,直言不善:「戶篩到了押沙龍面前,押沙龍向他說:亞希多弗是如此如此說的,我們照著他的話行可以不可以?若不可,你就說吧!戶篩對押沙龍說:亞希多弗這次所定的謀不善」(6~7)

         3.次言不善的理由有七:

               (1)身經百戰,皆為勇士:「戶篩又說:你知道你父親和跟隨他的人都是勇士」(8)

               (2)生死度外,狂烈無比:「現在他們心裡惱怒,如同田野丟崽子的母熊一般」(8)

               (3)真正戰士,異常警醒:「而且你父親是個戰士,必不和民一同住宿」(8)

               (4)藏身之處,難於確定:「他現今或藏在坑中,或在別處」(9)

               (5)魯莽行事,於己不利:「若有人首先被殺,凡聽見的必說,跟隨押沙龍的民被殺了」(9)

               (6)若有不測,民心消化:「雖有人膽大如獅子,他的心也必消化」(10)

               (7)對手勇猛,不容大意:「因為以色列人都知道你父親是英雄,跟隨他的人,也都是勇士」(10)

         4.再言萬全之策有六:

               (1)動員全民,以保必勝:「依我之計,不如將以色列眾人,從但直到別是巴」」(11)

               (2)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聚集到你這裡來」」(11)

               (3)請君率兵,滿足虛榮:「你也親自率領他們出戰」(11)

               (4)步步為營,穩紮穩打:「這樣,我們在何處遇見他,就下到他那裡」」(12)

               (5)以眾取勝,水泄不通:「如同露水下在地上一般,連他帶跟隨他的人,一個也不留下」(12)

               (6)人多勢眾,攻無不克:「他若進了哪一座城,以色列眾人,必帶繩子去,將那城拉到河裡,甚至連一塊小石頭都不剩下」(13)

         5.驕傲薰心,人人讚賞:「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說:亞基人戶篩的計謀,比亞希多弗的計謀更好」(14)

         6.神助其成,無何能擋:「「這是因耶和華定意破壞亞希多弗的良謀,為要降禍與押沙龍」(14)

   三、神調動萬事萬物,為大衛效力(15~29)

         1.祭司父子,參與報信:「戶篩對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說:亞希多弗為押沙龍和以色列的長老所定的計謀是如此如此;我所定的計謀是如此如此。現在你們要急速打發人去,告訴大衛說:今夜不可住在曠野的渡口,務要過河。免得王和跟隨他的人都被吞滅」(15~16)

         2.幸有一婦,幫助隱藏:「然而有一個童子看見他們,就去告訴押沙龍。他們急忙跑到巴戶琳某人的家裡。那人院中有一口井,他們就下到井裡。那家的婦人用蓋蓋上井口,又在上頭鋪上碎麥,事就沒有洩漏」(18~19)

         3.反應快捷,連夜過河:「他們走後,二人從井裡上來,去告訴大衛王說:亞希多弗如此如此定計害你,你們務要起來,快快過河。於是大衛和跟隨他的人都起來過約河。到了天亮,無一人不過約河的」(21~22)

         4.陡峭河谷,天然保護:「大衛到了瑪哈念,押沙龍和跟隨他的以色列人也都過了約河。... 押沙龍和以色列人都安營在基列地」(2426)

         5.友人顧念,飲食無缺:「大衛到了瑪哈念,亞捫族的拉巴人拿轄的兒子朔比,羅底巴人亞米利的兒子瑪,基列的羅基琳人巴西萊,帶著被、褥、盆、碗、瓦器、小麥、大麥、麥麵、炒穀、豆子、紅豆、炒豆、蜂蜜、奶油、綿羊、奶餅供給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吃。他們說:民在曠野,必饑渴困乏了」(27~29)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下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下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