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母耳記下第二十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平息示巴叛亂

    一、示巴蠱惑以色列人叛亂(1~2)

    二、大衛返京命亞瑪撒招聚猶大人平亂(3~6)

    三、約押在追擊示巴途中殺害亞瑪撒(7~13)

    四、約押在城內聰明婦人幫助下獲示巴首級(14~22)

    五、輔佐大衛治國的重要臣僕(23~26)

 

貳、逐節詳解

 

【撒下二十1「在那裡恰巧有一個匪徒,名叫示巴,是便雅憫人比基利的兒子。他吹角說:我們與大衛無份,與耶西的兒子無涉。以色列人哪,你們各回各家去吧!

   〔呂振中譯〕在那裏碰巧有一個無賴子、名叫示巴,是便雅憫人比基利的兒子;他吹號角說:『我們在大衛上沒有分兒;我們在耶西的兒子上並沒有業份呀。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原文:帳棚〕去吧!』

   〔原文字義〕「恰巧」遭遇,臨到;「匪徒(原文雙字)」人(首字);無足輕重(次字);「示巴」七;「比基利」年輕的。

   〔文意註解〕「在那裡恰巧有一個匪徒,名叫示巴,是便雅憫人比基利的兒子」:『恰巧有一個匪徒』意指被一個卑鄙的小人抓住機會;『示巴,是便雅憫人』便雅憫人乃屬於以色列人,示巴趁著以色列人與猶大人爭吵之際(參撒下十九41~43)蠱惑以色列人叛亂。

         「他吹角說:我們與大衛無份,與耶西的兒子無涉」:『我們』指以色列人;『無份無涉』意指沒有親屬血緣的關係,這是針對大衛和猶大人的關係而言,其實所有以色列人和猶大人都是雅各的後裔。

         「以色列人哪,你們各回各家去吧」:『各回各家』意指不要理會大衛的統治。

   〔話中之光〕()以色列是神政王國這一點上,示巴的叛亂可稱為破壞神的國度迷惑人的,是撒旦的行為(參啟十三11~18)。他首先無視神立的權威大衛(參撒下二4;五3;撒上十六13)。「耶西的兒子」證明把大衛看成不是王的一個平凡的自然人,否認大衛和百姓之間的關係(「分」、「涉」指一起分享的根據。參撒下十九42~43)使百姓的心歸向自己。撒但的活動的終極目標是,使人:(1)無視神的權威;(2)離開神,最終歸撒但的手下(參啟二20)

         ()叛亂的主謀示巴,在日後以色列分為南北時,被耶羅波安再提及(參王上十二16;代下十16),這一點有很大的意義。告訴我們如下道理:(1)大衛王國裡面一直存在著紛爭的種子;(2)這紛爭的禍根就是出自大衛的犯罪(參撒下十五10~12;撒上八5)(3)以人的手段不能結束這種叛亂的惡性循環。像這樣,顯明人的罪惡和無能,使讀的人不依靠財產和人(參賽二22),唯一仰望救贖者神(參約六68)

 

【撒下二十2「於是以色列人都離開大衛,跟隨比基利的兒子示巴。但猶大人,從約河直到耶路撒冷,都緊緊跟隨他們的王。」

   〔呂振中譯〕於是以色列人都上去、不跟從大衛,反而跟從比基利的兒子示巴;但是猶大人從約但河直到耶路撒冷、都緊跟着他們的王。

   〔原文字義〕「緊緊跟隨」緊靠,黏住。

   〔文意註解〕「於是以色列人都離開大衛,跟隨比基利的兒子示巴」:意指以色列人背棄大衛,轉而跟從示巴。

         「但猶大人,從約河直到耶路撒冷,都緊緊跟隨他們的王」:『緊緊跟隨』意指緊貼著王不稍分離地跟隨。

   〔話中之光〕()以色列人」不久之前還為著「請王回來」大發熱心(參撒下十九10),剛剛還強調自己「與王有十分的情分」(撒下十九43),現在卻因著猶大支派幾句強硬的話(撒下十九43)和示巴的幾句挑撥(1),馬上「都離開大衛,跟隨比基利的兒子示巴」。而猶大支派率先支持押沙龍叛亂(參撒下十五10),在迎接大衛的事上也拖拖拉拉(參撒下十九11~12),現在卻為了顯示比其他支派「更硬」(撒下十九43),反而「緊緊跟隨他們的王」。因此,凡是從肉體裡出來的,無論是熱心還是冷淡、有情還是無情,沒有一樣是蒙神喜悅的,「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羅八8)

         ()當屬靈的領袖向肉體妥協的時候,百姓也都紛紛隨從肉體,十二個支派的決策都是根據自己的感情、自尊和利益,而不是根據神的旨意,所以說變就變。如果我們的信仰只是根據理智、情感和意志,或者倚靠膚淺的「心靈雞湯」,而不是紮根在神的話語上,信心也會起起伏伏,事奉也會忽冷忽熱,被環境左右自己與神的關係,讓別人影響自己對神的順服,最後是「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弗四14)

         ()人性的變幻無常,使大衛的政治手段一再落空,也讓大衛認識到「他們所謀的、所行的,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徒五39)。因此,大衛不得不重新降服在神面前,說:「耶和華啊,我仍舊倚靠你;我說:你是我的神」(詩三十一14),因為「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王子」(詩一百一十八9)

         ()都緊緊跟隨他們的王」,這段史事使我們記得巴拿巴的勸導,使安提阿教會的信徒歸依主,這確是真實信心的考驗。我們常在十字架口上,也站在分水領。一面是摩押地廣大的平原,有它的美景;另一面是迦南,有屬靈的境界,俄珥巴與路得必須選擇。她們兩人都流淚依依難舍。但是最後經過愛的考驗,還是決定停留或向前。什麼使路得不離開婆婆拿俄米呢?她的愛真摯,她的忠信成為愛的動力,俄珥巴與她婆婆親嘴道別,回到她的民,她的神;只是路得捨不得婆婆。

         眾人雖拒絕主,我們卻緊緊跟隨祂。我們要與祂一同站立,一同去受死。在世界的洪流激沖之中,我們願意與祂成為中流砥柱。眾人都捨棄祂,我們卻必跟隨。肉體雖叛逆主,我們仍緊緊跟隨祂,人性的脆弱會想要禁果,但是站得住是真正成熟的現象,不再作小孩子,我們必須穩健忠心,決不動搖。

 

【撒下二十3「大衛王來到耶路撒冷,進了宮殿,就把從前留下看守宮殿的十個妃嬪禁閉在冷宮,養活她們,不與她們親近。她們如同寡婦被禁,直到死的日子。」

   〔呂振中譯〕大衛王來到耶路撒冷自己家裏,就把那十個女人、就是從前他留下來看家的妃嬪、放在看守所裏;供養她們,卻不進去找她們。她們就這樣被監禁去守活寡、直到死的日子。

   〔原文字義〕「禁閉」給,置,放;「被禁」綑綁,繫住。

   〔文意註解〕「大衛王來到耶路撒冷,進了宮殿」:大衛返抵京城且進了王宮。

         「就把從前留下看守宮殿的十個妃嬪禁閉在冷宮,養活她們,不與她們親近」:這是因為她們受到押沙龍公開的玷辱(參撒下十六21~22),所以大衛已經不能重新接納她們,但負責為她們養老;『冷宮』指有警衛的房子

         「她們如同寡婦被禁,直到死的日子」:照原文直譯是「被關直到死亡的日子,如同寡居一樣的活著」。

   〔話中之光〕()嚴格地講,那些妃嬪是押沙龍的繼母。因此按照律法記載十個妃嬪都應死亡(參利二十11),但大衛把所有的錯誤歸於自己,並沒有對她們加以嚴峻的刑罰。定別人罪之前,懂得首先看清自己過犯的人,才有資格接受神的安慰和恩寵(參撒下十六10~13;路十八13~14)

 

【撒下二十4「王對亞瑪撒說:你要在三日之內將猶大人招聚了來,你也回到這裡來。

   〔呂振中譯〕王對亞瑪撒說:『你要在三天之內將猶大人給我招聚了來;你也要在這裏站班。』

   〔原文字義〕「亞瑪撒」負擔。

   〔文意註解〕「王對亞瑪撒說:你要在三日之內將猶大人招聚了來,你也回到這裡來」:『亞瑪撒』大衛返京後立即遵守了他的諾言,任命亞瑪撒為元帥取代約押(參撒下十九13);『在三日之內將猶大人招聚了來』但亞瑪撒必須有他自己的班底,故大衛命他在三日之內招募猶大兵卒,回來覆命。

 

【撒下二十5「亞瑪撒就去招聚猶大人,卻耽延過了王所限的日期。」

   〔呂振中譯〕亞瑪撒就去招聚猶大人,卻遲過了王所限定的日期。

   〔原文字義〕「耽延過了(原文雙字)」遲延,滯留(首字);耽擱,拖延(次字)

   〔文意註解〕「亞瑪撒就去招聚猶大人,卻耽延過了王所限的日期」:『耽延過了』顯示亞瑪撒不是一位稱職的元帥,所以沒有及時回報大衛,以致大衛必須果斷實行預備方案。

 

【撒下二十6「大衛對亞比篩說:現在恐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加害於我們,比押沙龍更甚,你要帶領你主的僕人追趕他,免得他得了堅固城,躲避我們。

   〔呂振中譯〕大衛對亞比篩說:『現在比基利的兒子示巴必加害於我們、比押沙龍更厲害:你要帶領你主上的僕人去追趕他,免得他得了堡壘城,就奪了我們的視線。』

   〔原文字義〕「加害」發抖,顫抖;「堅固」築堡壘。

   〔文意註解〕「大衛對亞比篩說:現在恐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加害於我們,比押沙龍更甚」:『亞比篩』原來是約押的親弟弟兼副將,大衛迫不得已而起用亞比篩擔任追勦示巴的軍隊統帥。

         「你要帶領你主的僕人追趕他,免得他得了堅固城,躲避我們」:『你主的僕人』指原屬約押指揮的部下;『堅固城』指設有堡壘城防的大城,難於攻打。

 

【撒下二十7「約押的人,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並所有的勇士,都跟著亞比篩,從耶路撒冷出去,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

   〔呂振中譯〕約押和做衛兵的基利提人比利提人並所有的勇士都跟着亞比篩〔傳統:人〕,從耶路撒冷出去,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

   〔原文字義〕「基利提人」行刑人;「比利提人」僕從。

   〔文意註解〕「約押的人,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並所有的勇士,都跟著亞比篩」:『約押的人』指直接隸屬約押指揮的部下;『基利提人、比利提人』指大衛的近身侍衛隊(參撒下八18);『所有的勇士』指自從大衛早期即跟隨他的特別勇士團(參撒下二十三8~39)

         「從耶路撒冷出去,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從耶路撒冷出去』表示耶路撒冷成了沒有設防的空城,情況相當危急。

 

【撒下二十8「他們到了基遍的大磐石那裡,亞瑪撒來迎接他們。那時約押穿著戰衣,腰束佩刀的帶子,刀在鞘內。約押前行,刀從鞘內掉出來。」

   〔呂振中譯〕他們到了基遍境內的大石頭附近,亞瑪撒向着他們迎面而來。那時約押穿着戰衣,腰束佩刀帶,刀在鞘裏;他走出行伍的時候,這刀掉了下來。

   〔原文字義〕「前行」前往,出來。

   〔文意註解〕「他們到了基遍的大磐石那裡,亞瑪撒來迎接他們」:『基遍的大磐石』指一處眾所周知的地標,位於耶路撒冷西北方約9公里之基遍城郊,某處形狀特殊的岩石;『迎接他們』原文是「走在他們的前面」,表示亞瑪撒所招募的人馬已經先到一步,只是沒有及時報告大衛而已。

         「那時約押穿著戰衣,腰束佩刀的帶子,刀在鞘內」:表示約押戎裝整齊。

         「約押前行,刀從鞘內掉出來」:約押故意讓他的刀從刀鞘內掉出來。

 

【撒下二十9「約押左手拾起刀來,對亞瑪撒說:我兄弟,你好啊!就用右手抓住亞瑪撒的鬍子,要與他親嘴。」

   〔呂振中譯〕約押對亞瑪撒說:『我兄弟,你好阿〔即:你平安麼〕!』就用右手抓住亞瑪撒的鬍子、要和他親嘴。

   〔原文字義〕「抓住」抓牢。

   〔文意註解〕「約押左手拾起刀來,對亞瑪撒說:我兄弟,你好啊」:『左手拾起刀』不是用右手,避免引起對方的注意。

         「就用右手抓住亞瑪撒的鬍子,要與他親嘴」:這是中東的見面禮,抓住鬍子是為了親嘴時把鬍子挪開。

 

【撒下二十10「亞瑪撒沒有防備約押手裡所拿的刀,約押用刀刺入他的肚腹,他的腸子流在地上,沒有再刺他就死了。約押和他兄弟亞比篩往前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

   〔呂振中譯〕亞瑪撒沒有提防約押手裏的刀,約押用刀刺入他的五臟,他的腸子流在地上,沒有再刺他,他就死了。約押和他的兄弟亞比篩往前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

   〔原文字義〕「防備」注意,防禦。

   〔文意註解〕「亞瑪撒沒有防備約押手裡所拿的刀,約押用刀刺入他的肚腹」:『沒有防備』表示事出突然,沒有意料到約押會用左手刺入;『肚腹』原文是「第五根肋骨的下方」(參撒下二23;四6)

         「他的腸子流在地上,沒有再刺他就死了」:表示約押一擊致命。

         「約押和他兄弟亞比篩往前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約押在刺後立即離開現場向前趕路。

   〔話中之光〕()約押的殺人罪似乎被輕易帶過,正如他上次殺死押尼珥一樣(嵾灑下三26~27),但是他到最後終於受到公義制裁(參王上28~35)。表面上奸詐似乎未受刑罰,但是神的公義並不限於今生的報應。即使約押能夠白頭下陰間,他仍要面對神審判的日子。

         ()要謹防約押的刀;不止是防備別人像約押一般用刀,更是要謹防,不讓自己心中有約押的刀,用來對付人。惟有靠聖靈治死心中的惡行,才可以結出愛的果子。

 

【撒下二十11「有約押的一個少年人站在亞瑪撒屍身旁邊,對眾人說:誰喜悅約押,誰歸順大衛,就當跟隨約押去。

   〔呂振中譯〕約押的僮僕中有一個人站在亞瑪撒的屍身旁邊,對眾人說:『誰喜歡約押,誰歸順大衛,就跟着約押去吧。』

   〔原文字義〕「歸順」(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有約押的一個少年人站在亞瑪撒屍身旁邊,對眾人說」:『約押的一個少年人』指約押的親信留在現場善後。

         「誰喜悅約押,誰歸順大衛,就當跟隨約押去」:一面讓歸順大衛的猶大人追隨約押,一面把約押推到了統帥的地位。

 

【撒下二十12「亞瑪撒在道路上滾在自己的血裡。那人見眾民經過都站住,就把亞瑪撒的屍身從路上挪到田間,用衣服遮蓋。」

   〔呂振中譯〕亞瑪撒在大路上輥在自己的血裏。各人一看見,到他尸旁,就站着。那人看見眾民經過,都站着,就把亞瑪撒從大路上挪到田間,丟件衣服蓋着。

   〔原文字義〕「見(原文雙同字)」看見;「站住(原文雙同字)」站立。

   〔文意註解〕「亞瑪撒在道路上滾在自己的血裡。那人見眾民經過都站住」:『那人』指約押的親信;『眾民經過都站住』指眾人在經過時看見亞瑪撒的屍身就都站住。

         「就把亞瑪撒的屍身從路上挪到田間,用衣服遮蓋」:使後面繼續上來的人看不見亞瑪撒的屍身。

 

【撒下二十13「屍身從路上挪移之後,眾民就都跟隨約押,去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

   〔呂振中譯〕屍身從大路上挪移之後,眾民就都過去跟約押、去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

   〔原文字義〕「挪移」推開,擠開。

   〔文意註解〕「屍身從路上挪移之後,眾民就都跟隨約押,去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跟隨約押』猶大人都「緊緊跟隨」大衛(2),誤以為亞瑪撒被殺,乃是大衛授意約押所為,並取代了亞瑪撒作元帥,故跟隨約押。

   〔話中之光〕()「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路十六8),屬聖靈的大衛到底還是沒有鬥過屬肉體的約押,統領軍隊的權柄再次落到了約押手中。因此,屬靈的人不要自作聰明地去和屬肉體的人玩心眼,因為神不會允許我們得逞,結果必然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偷雞不著蝕把米」。最聰明的方法是老老實實地「順著聖靈而行」(加五16),不耍任何小聰明,因為「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欲的、屬鬼魔的」(雅三15),「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並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雅三17~18)

 

【撒下二十14「他走遍以色列各支派,直到伯瑪迦的亞比拉,並比利人的全地,那些地方的人也都聚集跟隨他。」

   〔呂振中譯〕示巴走遍以色列各族派、直到亞比拉伯瑪迦,所有的比基利人卻也聚集去跟從他。

   〔原文字義〕「伯瑪迦」壓力之家;「亞比拉」草原,哀悼;「比利人」我的井。

   〔文意註解〕「他走遍以色列各支派,直到伯瑪迦的亞比拉,並比利人的全地,那些地方的人也都聚集跟隨他」:『他』指示巴;『伯瑪迦』指地區之名,位於加利利海的北面,是拿弗他利支派轄境的北部;『亞比拉』是伯瑪迦地區的主要城市,位於夏瑣北方約27公里,但城的西方約6公里;『比利人的全地』確實地點不詳,許多聖經學者認為「比利人」就是「比基利」人,也就是示巴的宗親(1)

 

【撒下二十15「約押和跟隨的人到了伯瑪迦的亞比拉,圍困示巴,就對著城築壘。跟隨約押的眾民用錘撞城,要使城塌陷。」

   〔呂振中譯〕約押和跟隨的人來到,將示巴圍困在亞比拉伯瑪迦,對那城倒起土堆來;土堆跟外郭並立着;跟着約押的眾民都用錘撞擊〔或譯:都設計〕、要使內城墻倒塌下來。

   〔原文字義〕「用錘撞」損壞,毀壞;「塌陷」倒下,躺下。

   〔文意註解〕「約押和跟隨的人到了伯瑪迦的亞比拉,圍困示巴,就對著城築壘」:『築壘』意指在城牆最薄弱部位的對面,築造攻城的土壘。

         「跟隨約押的眾民用錘撞城,要使城塌陷」:『用錘撞城』原文只有「損壞,毀壞」,可能當時猶太人尚未有「用錘撞城」的攻城法,而只是單純的試圖攻陷城。

 

【撒下二十16「有一個聰明婦人從城上呼叫說:聽啊,聽啊!請約押近前來,我好與他說話。

   〔呂振中譯〕有一個聰明的婦人從城上呼叫說:『聽阿,聽阿!請告訴約押說:請走近前來,我好和你說話。

   〔原文字義〕「聰明」智慧的。

   〔文意註解〕「有一個聰明婦人從城上呼叫說」:『聰明婦人』指懂得講理說服對方的婦人。

         「聽啊,聽啊!請約押近前來,我好與他說話」:『請約押近前來』聰明婦人知道商量的對象必須是擁有決定權的人。

   〔話中之光〕()因著真正的愛,並確信神公義統治的(19)女人的調節使城得救,叛亂者遭到死亡。通過這些我們可以得到如下教訓:(1)義人能救贖城,不義之人則使城遭難(參箴十一11;十四35)(2)對惡人來說,任何地方都不能稱為他真正的避難所(參詩一百三十九7~12)(3)惡有很強的破壞性和傳染性,一人的罪能使所有人滅亡(參創三十四1~27;書七1~15;羅五12)(4)相反一人的義能救許多生命,(參箴三1835;二十三19)

 

【撒下二十17「約押就近前來。婦人問他說:你是約押不是?他說:我是。婦人說:求你聽婢女的話。約押說:我聽。

   〔呂振中譯〕約押走近前去;婦人問他說:『你是約押不是?』他說:『是的。』婦人對他說:『請聽使女的話。』約押說:『我正在聽呢。』

   〔原文字義〕「近前」靠近,接近。

   〔文意註解〕「約押就近前來。婦人問他說:你是約押不是?他說:我是」:先確認對方的身分。

         「婦人說:求你聽婢女的話。約押說:我聽」:次以謙卑的口吻贏取對方的尊敬。

 

【撒下二十18「婦人說:古時有話說:當先在亞比拉求問,然後事就定妥。

   〔呂振中譯〕婦人說道:『古時常有話說:只要在亞比拉求問,事就解決。

   〔原文字義〕「定妥」完成,結束。

   〔文意註解〕「婦人說:古時有話說:當先在亞比拉求問,然後事就定妥」:接著,陳明不該毀壞亞比拉城的三點理由:理由之一,由俗諺可知,亞比拉人辦事素以智慧過人聞名。暗示約押只要把事情說清楚,城裡的人自然知道該怎樣行。

 

【撒下二十19「我們這城的人,在以色列人中是和平忠厚的。你為何要毀壞以色列中的大城,吞滅耶和華的產業呢?

   〔呂振中譯〕我們是以色列中和平忠厚的人;你竟想法子要毀壞〔傳統:殺害〕一座城、又是以色列中的一座府城〔傳統:母城〕!你為甚麼要吞沒永恆主的產業〔即:子民〕呢?』

   〔原文字義〕「忠厚」忠心,確認。

   〔文意註解〕「我們這城的人,在以色列人中是和平忠厚的」:理由之二,亞比拉城的人,在以色列人中間是和平且忠厚的。暗示約押不該訴諸戰爭的手段。

         「你為何要毀壞以色列中的大城,吞滅耶和華的產業呢?」:理由之三,亞比拉城是以色列中的大城,是耶和華的產業。暗示約押不該損毀神的財產。

 

【撒下二十20「約押回答說:我決不吞滅、毀壞。」

   〔呂振中譯〕約押回答說:『我絕對不吞沒不毀壞。

   〔原文字義〕「決不(原文雙同字)」絕對不是那樣;「吞滅」吞噬。

   〔文意註解〕「約押回答說:我決不吞滅、毀壞」:『決不』原文重複兩次,約押堅決表示不是要毀壞亞比拉城。

 

【撒下二十21「乃因以法蓮山地的一個人,比基利的兒子示巴,舉手攻擊大衛王。你們若將他一人交出來,我便離城而去。婦人對約押說:那人的首級必從城牆上丟給你。

   〔呂振中譯〕事情決不至於如此;只因以法蓮山地有一個人、比基利的兒子名叫示巴,他舉手攻擊大衛王;你們只要將他一人交出來,我便離城而去。』婦人對約押說:『看吧,那人的頭,一定從城墻上丟給你。』

   〔原文字義〕「攻擊」(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乃因以法蓮山地的一個人,比基利的兒子示巴,舉手攻擊大衛王」:約押說明他率軍前來攻城的原因,是因城中藏匿著叛徒示巴。

         「你們若將他一人交出來,我便離城而去」:只要將示巴交出來,便不至於毀城。

         「婦人對約押說:那人的首級必從城牆上丟給你」:聰明婦人憑著她的智慧判斷,說服眾人「犧牲一人,以保全眾人」應該不成問題,故此代表全城的人回覆約押。

 

【撒下二十22「婦人就憑她的智慧去勸眾人。他們便割下比基利的兒子示巴的首級,丟給約押。約押吹角,眾人就離城而散,各歸各家去了。約押回耶路撒冷到王那裡。」

   〔呂振中譯〕婦人就憑她的聰明去見眾民。他們便割下比基利的兒子示巴的頭,丟給約押,約押吹號角,眾人就離城散開,各回各家〔原文:帳棚〕去了。約押也回耶路撒冷到王那裏。

   〔原文字義〕「丟給」投擲。

   〔文意註解〕「婦人就憑她的智慧去勸眾人」:智慧的分析使眾人信服。

         「他們便割下比基利的兒子示巴的首級,丟給約押」:眾人照婦人所答覆約押的話而行。

         「約押吹角,眾人就離城而散,各歸各家去了。約押回耶路撒冷到王那裡」:於是約押帶著叛徒示巴的首級,收兵返京向大衛述職。

 

【撒下二十23「約押作以色列全軍的元帥;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統轄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

   〔呂振中譯〕約押統領以色列的全軍;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統轄做衛兵的基利提人比利提人;

   〔原文字義〕「耶何耶大」耶和華知曉;「比拿雅」耶和華已建造。

   〔文意註解〕「約押作以色列全軍的元帥」:約押在平定了示巴的叛亂以後,恢復了元帥的職位(參撒下八16)

         「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統轄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比拿雅』仍然擔任護衛長(參撒下八18);『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指大衛的近身侍衛隊(參撒下八18)

 

【撒下二十24「亞多蘭掌管服苦的人;亞希律的兒子約沙法作史官;」

   〔呂振中譯〕亞多蘭掌管作苦工的人;亞希律的兒子約沙法做通知官;

   〔原文字義〕「亞多蘭」我的主被稱頌;「服苦的人」被迫勞工的;「亞希律」孩子的弟兄;「約沙法」耶和華已審判;「史官」回憶,記得。

   〔文意註解〕「亞多蘭掌管服苦的人」:『亞多蘭』即王上四6的亞多尼蘭;『服苦的人』負責為王勞力作工的以色列人(參王上五13)

         「亞希律的兒子約沙法作史官」:『約沙法』在所羅門作王的時候,他仍擔任著同一職位(參王上四3);『史官』負責記錄國家大事、管理政府的檔案和檔,兼作傳令官。

 

【撒下二十25「示法作書記;撒督和亞比亞他作祭司長;」

   〔呂振中譯〕示法〔或譯:沙威沙〕做祕書;撒督和亞比亞他做祭司長;

   〔原文字義〕「示法」耶和華抗辯,耶和華競爭;「撒督」公義;「亞比亞他」我父真偉大。

   〔文意註解〕「示法作書記」:『示法』又名西萊雅(參撒下八17)示沙(參王上四3),沙威沙(參代上十八16);『書記』即朝廷上的秘書,負責管理對外公文。

         「撒督和亞比亞他作祭司長」:『撒督』是亞倫兒子以利亞撒的後裔(參代上六4~8)非尼哈家系的祭司(參民二十五11);『亞比亞他』是亞倫之子以他瑪的後裔(參代上二十四3)屬於以利家系的祭司(參撒上十四3);『祭司長』亦即大祭司,大祭司的職位在所羅門時代由亞比亞他轉到撒督(參王上二35;代上二十九22),應驗了神棄絕以利家的預言(參撒上二35~36)

 

【撒下二十26「睚珥人以拉作大衛的宰相。」

   〔呂振中譯〕睚珥人以拉做大衛的祭司。

   〔原文字義〕「睚珥」警醒,守望者;「以拉」城市的監察者。

   〔文意註解〕「睚珥人以拉作大衛的宰相」:『以拉』在別處聖經所記載的大衛官員名單中並無此人(參撒下八16~18代上十八14~17);『大衛的宰相』原文是「大衛的祭司」,可能指王室顧問,原先是由大衛的眾子擔任(參撒下八18「領袖」與「祭司」同字)

 

叁、靈訓要義

 

示巴之亂

   一、內憂兼內訌(1~13)

         1.在那裡恰巧有一個匪徒,名叫示巴,是便雅憫人比基利的兒子。他吹角說:我們與大衛無份,與耶西的兒子無涉。以色列人哪,你們各回各家去吧」(1):起因乃在於以色列人與猶大人爭寵(參撒下十九41~43)

         2.「於是以色列人都離開大衛,跟隨比基利的兒子示巴。但猶大人,從約河直到耶路撒冷,都緊緊跟隨他們的王(2):以色列人跟隨示巴。

         3.「王對亞瑪撒說:你要在三日之內將猶大人招聚了來,你也回到這裡來。亞瑪撒就去招聚猶大人,卻耽延過了王所限的日期」(4~5):亞瑪撒耽延逾期。

         4.「大衛對亞比篩說:現在恐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加害於我們,比押沙龍更甚,你要帶領你主的僕人追趕他,免得他得了堅固城,躲避我們」(6):王改命亞比篩統軍追擊。

         5.「約押的人,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並所有的勇士,都跟著亞比篩,從耶路撒冷出去,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7):全軍出城追趕示巴。

         6.「他們到了基遍的大磐石那裡,亞瑪撒來迎接他們。亞瑪撒沒有防備約押手裡所拿的刀,約押用刀刺入他的肚腹,他的腸子流在地上,沒有再刺他就死了」(8~10):約押在途中刺殺亞瑪撒。

         7.「有約押的一個少年人站在亞瑪撒屍身旁邊,對眾人說:誰喜悅約押,誰歸順大衛,就當跟隨約押去。眾民就都跟隨約押,去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11~13):全軍聽命於約押。

   二、人心受唆弄(14~26)

         1.他走遍以色列各支派,直到伯瑪迦的亞比拉,並比利人的全地,那些地方的人也都聚集跟隨他」(14):示巴走遍各地,使以色列人跟隨他。

         2.「約押和跟隨的人到了伯瑪迦的亞比拉,圍困示巴,就對著城築壘。跟隨約押的眾民用錘撞城,要使城塌陷」(15):約押率兵圍困示巴於亞比拉。

         3.「有一個聰明婦人從城上呼叫說:聽啊,聽啊!請約押近前來,我好與他說話。約押就近前來。婦人說:求你聽婢女的話。約押說:我聽」(16~17):城內有一聰明婦人呼叫約押,與他理論。

         4.「婦人說:古時有話說:當先在亞比拉求問,然後事就定妥。我們這城的人,在以色列人中是和平忠厚的。你為何要毀壞以色列中的大城,吞滅耶和華的產業呢?」(18~19):婦人舉三項理由反對約押屠城。

         5.「約押回答說:我決不吞滅、毀壞。比基利的兒子示巴,舉手攻擊大衛王。你們若將他一人交出來,我便離城而去」(20~21):約押說明圍城原因是為捕捉示巴。

         6.「婦人就憑她的智慧去勸眾人。他們便割下比基利的兒子示巴的首級,丟給約押。約押吹角,眾人就離城而散,各歸各家去了。約押回耶路撒冷到王那裡。約押作以色列全軍的元帥」(22):約押取得示巴的首級,因戰功復任全軍元帥。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母耳記下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撒母耳記下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