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母耳記下第一章拾穗

 

【撒下一1「掃羅死後,大衛擊殺亞瑪力人回來,在洗革拉住了兩天。」

         “洗革拉”位於南地,在別是巴以北約十二英里(16公里)――《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本書和《撒上》在希伯來文古卷原是一本書。本章繼續講掃羅兵敗,伏刀自刎(撒上三十一1~6)以後發生的事。但立即點出本書的主角大衛,他此時已大敗亞瑪力人,救回妻兒財物,報了亞瑪力趁他不在,洗劫洗革拉城之仇(撒上三十章)

    洗革拉城的確切位置不詳,當在猶大南部,屬西緬支派(書十九1~5),後來淪入非利士人手中。大衛躲避掃羅追殺,投奔非利士王亞吉,准他和全家住在此城(撒上二十七5~7)――《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大衛擊殺亞瑪力人一事,參串1

          「洗革拉」:猶大盡南邊的一個城邑(1531),曾落在非利士人手中,後由非利士王贈與大衛(見撒上276)――《串珠聖經注釋》

         掃羅死後:這節經文非常自然地連接撒母耳上和本書的故事。這句話標誌著暴君掃羅時代已告終,新王大衛的時代已開始。尤其注意的是舊約的歷史書中很多以“死後”來開始的事實(11;士11;王下11)。這是以人物為中心敘述歷史的一個技法。以此把原來整體的撒母耳書分為上下。大衛…擊殺:(撒上3016~20)的事件。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掃羅大約死於主前1010年,掃羅的死亡是大衛做王的開始,神將用大衛的寶座預表彌賽亞永遠的王權(詩八十九429),大衛和他所建立的國度,預表基督和祂將成就的神的國度。──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撒母耳記下》從大衛做王開始,到大衛預備材料建造聖殿結束。在神的計畫裡,大衛一生有兩個使命:第一是做王,借著國度來恢復神在地上的權柄;第二是預備建造聖殿,借著聖殿來恢復神在地上配得的敬拜。──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國度是關乎神的權柄,敬拜是關乎神的榮耀。這正是主耶穌所教導的禱告:「願人都尊禰的名為聖。願禰的國降臨;願禰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9~10)。神整個救贖的計畫,就是要把人恢復到一個地步,得著神兒子的生命,不但接受神的權柄,而且承認神是唯一配受敬拜的。那時,神就可以「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來二10)──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掃羅大約死於西元前1010年。

         「洗革拉」:距離基利波山大約120公里,顯然這個人是特意來邀功領賞的,不然一個戰敗的士兵,不會跑120公里來報信。――蔡哲民查經資料》

1 掃羅死後,大衛擊殺亞瑪力人回來,在洗革拉住了兩天。

         《撒母耳記上》和《撒母耳記下》這兩卷書是沒有間斷的。本章的事件是前面歷史的繼續。

         掃羅的死為大衛登上王位預備了道路。在掃羅與非利士人進行殊死之戰的時候,大衛正在進攻劫掠洗革拉的亞瑪力人(撒上30)。他不是馬上得知掃羅死訊的。──《SDA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撒下1:1>

【撒下一1  大衛為何會留在洗革拉?】掃羅駕崩時,大衛和跟隨他的人仍住在非利士的城洗革拉。因為掃羅追殺,大衛被迫出境,向非利士人的一個首領亞吉王假意投誠(參撒上27),以免受掃羅追殺的威脅。――《靈修版聖經註釋》

 

【撒下一1~10大衛聞掃羅死訊時的態度:亞瑪力人謊報說自殺的掃羅(撒上313~6)是自己殺死的 (10)。他這麼說是因為明白大衛以前無故被掃羅逼迫的事情,而幻想作為殺掃羅的報答,大衛賞賜他。但與亞瑪力少年的意願相反,大衛處死了他(14~16)。大衛克服自己對掃羅的個人感情,表明大衛很好的信仰。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一1~10亞瑪力的少年人為何報稱是他殺死了掃羅?】

答:關於掃羅王的死訊,在前一章(撒上卅一l~13)與歷代志上(代上十1~12),皆曾作了同樣真實的記述:他是自己伏在刀上自殺而死的(撒上卅一4,代上十5)。但在本章中卻有不同的記載,即有一個報信的少年人,從掃羅營裡出來(撒下一2),自稱是亞瑪力人(813,參62),向大衛報信說:「我偶然到基利波山,看見掃羅伏在自己槍上,有戰車、馬兵,緊緊的追他。他回頭看見我,就籲叫我。我說:『我在這裡。』他說:『請你來將我殺死,因為痛苦抓住我,我的生命尚有。』我准知道他僕倒必不能活,就去將他殺死。」(67910)。這個亞瑪力人,因他知道大衛就要為王(13),他所敘述掃羅的死亡狀況,其用意是要顯揚他的功勞,說掃羅是他殺的,而掃羅原是要追索殺害大衛的人(參撒上廿三8925,廿六2)。他滿以為藉著這次機會能為大衛除了大患,必要得到大衛的感激和讚賞,將來大衛立為新王的時候,必會受到尊重。為要證明他實在殺了掃羅,自己就拿出掃羅的王冠與鐲子陳列在大衛面前(10)。他明明是於掃羅死後,而大衛擊殺亞瑪力人回來,住在洗革拉地方的第三天(12),才捏造這些虛浮不同的言詞,企圖博得大衛的歡心,以求能被提拔重用。他的存心自利,大衛早已看透,如以後大衛的話說:「從前有人報告我說,掃羅死了,他自以為報好消息,我就拿住他,將他殺在洗革拉,這就作了他報消息的賞賜。」(10)這個自作假見證的少年人,未能求到名利,反而被殺,真是罪有應得,自食惡果。――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撒下一1~19大衛王國的勝利和復興:以大衛的犯罪為分水嶺(11),這部分屬於前半部分,因著神政王國的建立,神的救贖事工在舊約達到高潮,本部分不愧稱為“舊約的心臟”。通過亞伯拉罕(121~3171~8),摩西(62~9)連續下來的神救贖的歷史,到了大衛時代更加明確地啟示彌賽亞王國(71213)。最後神要救贖自己百姓,在這一點上,大衛和大衛王國預表了耶穌基督和因著基督耶穌成就的神的國度。神的國度,藉著基督耶穌的第一次降臨來到這個世上,將來會藉著基督的再臨而完成成就。從這種觀點上,這部分中描述的勝利、榮耀,不僅是屬於大衛的也是屬於我們所有信徒的。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一1~27掃羅王之死:這部分與撒母耳記上的最後一章(31)相連接,記載了大衛對以色列的首任王掃羅之死的反映和處理。事實上掃羅之死對大衛來說意味著他將結束疲憊的流亡生活並光榮地獲得王位。但大衛卻表現出意外的反映。大衛接到消息後:①撕裂衣服並禁食、悲哀(1112);②處死了那報告並自稱殺掃羅的亞瑪力少年(15);③作哀歌哀悼他們(17)。這裡可以看到合神心意的人大衛高尚的信仰品德。雖然大衛有很多人性的過犯和缺點,但大衛超越人的感情、恩怨,只願意遵行神的旨意而生活,以神為中心。由於大衛把這樣的信仰視為寶貴,因此神定意使大衛能夠從卑賤的牧童的身份榮升為以色列的王(24)。像這樣,神使因信生活的人變得尊貴(撒上230)――《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一2「第三天,有一人從掃羅的營裡出來,衣服撕裂,頭蒙灰塵,到大衛面前伏地叩拜。」

         “衣服撕裂,頭蒙灰塵”。哀悼的表現,那是由於掃羅的死。――《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撕裂衣服,頭蒙灰塵”:是一般人哀掉死者的表示(參書七6;撒上四12)。撕裂衣服也許代表內心難過,哀痛欲裂;蒙灰之俗來源不詳。

    將本節至16節所記和《撒上》三十一章的記述比較,這個報信的少年人所講的話有幾點不同:1,殺死掃羅的是這個亞瑪力人,而非拿兵器的人不肯刺他,他自己伏刀而死;2,這裡說有戰車、馬兵緊緊追趕掃羅。《撒上》只說有弓箭手;3,這裡說掃羅為痛苦所抓住,那裡則說他受箭射傷甚重。一個可信的解釋是:這個少年人說的是謊話,他大概伺伏在基利波山。劫掠陣亡或受傷官兵的財物,在掃羅已死而追兵尚未到達前,發現掃羅遺體,取了冠冕和鐲子來見大衛,以為大衛聽到追索他命的人已死,必會厚厚酬謝他;不知道殺害神的受膏者掃羅乃是死罪,招來殺身之禍(14~16)――《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衣服撕裂、頭蒙灰塵」:表示哀慟,是當時報噩訊者的習俗。――《串珠聖經注釋》

謊稱殺掃羅的亞瑪力人可能是以色列軍隊的雇傭兵(8~13)。他因為追求不義的利益而遭來悲劇性結局(15)――《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衣服撕裂,頭蒙灰塵」(2)表示哀慟,是當時報噩訊者的習俗。──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掃羅的「營」:「軍隊」、「軍營」。

         「衣服撕裂,頭蒙灰塵」:這樣哀悼的裝扮就表示要報告壞消息。

         「伏地叩拜」:「俯伏在地跪拜」,這通常是對神明或君王表達敬意的方式。暗示這個亞瑪力人把大衛當成有君王的身份。――蔡哲民查經資料》

       第三天。就是大衛回到洗革拉的第三天,不一定是掃羅死後的第三天。

       衣服撕裂。似乎在為大衛同胞的失敗而悲傷(見書76;撒上412;撒下1532;伯212)

       叩拜。報信的是一個亞瑪力人(13節註釋),屬於曾偷襲大衛的營地,又被大衛擊敗的那個民族(撒上3011718)。但他的父親僑居以色列。他本人顯然是掃羅軍隊的一員(見第3節註釋)。他伏地叩拜可能是表示自己承認大衛在以色列中的新地位。──《SDA聖經註釋》

 

【撒下2 叩拜以示尊重伏地叩拜是古代近東表示尊敬的標準方法。埃及古墓壁畫到處都有臣子或僕人在法老面前俯伏於地的例子。亞馬拿版片(主前十四世紀)中每封信的開首都是問安,接著是對法老向前向後叩拜七次的既定程式。──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撒下2 新聞傳遞官方傳遞新聞的正常方法是信差。但信差也是只能送到幾個重要地點而已。由於政府已經幾乎整個被剷除,餘下的不是逃亡便是在躲藏之中。正式信差即使有,大概也沒有幾人報告基利波山的戰果。遠在戰事南面七十五至八十哩以外的洗革拉就更不用說了。傳達新聞的人還有從戰場回來的士兵,或城鎮之間的行商。但本節的亞瑪力人,卻很明顯是特地來找大衛,一意邀功。──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撒下一2~16掃羅被殺:此處有關掃羅被殺的情形與撒上312~5的描述有出入, 引起一些學者的猜測,認為本章6~10 13~16節為後人的穿鑿附會 。不過,有學者認為二者的出入可有以下的解釋:掃羅雖伏在刀上 (撒上314)但久未死去,故他稍後請路過的亞瑪力少年殺他 (撒下19)。 或有可能這亞瑪力少年撒謊,其實他發現掃羅的屍體,並在非利士人追至以先取下掃羅的遺物,前來向大衛邀功索賞。似乎大衛對他的話並未盡信(410)――《串珠聖經注釋》

 

【撒下一3「大衛問他說:你從哪裡來?他說:我從以色列的營裡逃來。

         「以色列的營裡」:這亞瑪力人大概是以色列軍隊雇用的勤務兵。――《串珠聖經注釋》

         有人對這個亞瑪力人是否掃羅軍隊的戰士提出疑問。有人認為“我偶然到基利波山”(6)暗示他只是偶然到場的。但一般人是不大可能偶然到戰爭腹地去的。“偶然”最好理解為在激戰中他碰巧遇到受傷的掃羅。──《SDA聖經註釋》

 

【撒下一4「大衛又問他說:事情怎樣?請你告訴我。他回答說:百姓從陣上逃跑,也有許多人撲倒死亡,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也死了。

         事情怎樣:大衛的這個提問與撒上416記錄的以利祭司的提問相同。回答也是軍隊的逃亡,集體的死亡,指導者的戰死等內容。兩件事情具有很多相似點:①以色列的對戰國是非利士人;②以色列軍隊慘敗;③戰爭的結局導致新領導者的登場等。如同通過亞弗戰役,統治權從以利過渡到撒母耳一樣,通過基利波戰役,統治權從掃羅轉換到大衛手中,這個事實讓我們重新感受到掌管歷史的神的護理。儘管人類的歷史看起來以失敗告終,但神的歷史永遠以完成和成就結尾。這給生活在絕望和罪惡中的信徒無限的盼望。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陣上」:「戰爭」。

         1:4 這個少年人僅報告「掃羅」和「約拿單」的死訊,可能是因為他只認識這兩個人或確認這兩個人的死訊,也可能是他過濾了信息之後只報告大衛他最在意的兩個人之死訊。如果是後者,那這個人應該非常了解以色列的政治狀況。――蔡哲民查經資料》

         這個青年人衣服撕裂,頭蒙灰塵地(2),表明以色列已慘遭失敗。大衛急於想知道細節。──《SDA聖經註釋》

 

【撒下一5「大衛問報信的少年人說:你怎麼知道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死了呢?

 

【撒下一6「報信的少年人說:我偶然到基利波山,看見掃羅伏在自己槍上,有

的讚揚。

         「偶然」到基利波山:「碰巧」。

         「伏在」自己槍上:「倚在」、「倚靠」、「支撐自己」。――蔡哲民查經資料》

         這個青年人所說的情況與撒上313~6所記載掃羅的死況不符(見撒上314註釋)。亞瑪力人編造故事是想領賞。他因為自己所說的行為會受到大衛的讚揚。──《SDA聖經註釋》

 

【撒下6 伏在自己槍上槍一直是掃羅其人的重要像徵。從作為攻擊大衛的武器(撒上十八10~11),作為他的標誌(撒上二十六11),到面對死亡時作為拐杖。──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撒下一6~10亞瑪力人所說的故事跟撒母耳記上三十一章36節的記載有所不同,而且明顯是虛構的。他聲稱殺死掃羅(掃羅實際上是自殺的),顯然是想得到讚譽或獎賞。他是一個意圖在戰場上掠奪圖利的人。他經過掃羅屍首的時候,便拿了王的冠冕和鐲子去證實他所杜撰的故事。――《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撒下一7「他回頭看見我,就呼叫我。我說:我在這裡。

 

【撒下一7~10矛盾的謊言:完全捏造的謊言。在這裡懼怕被未受割禮的人殺死的掃羅(撒上314)謊說自己是“亞瑪力人”的少年刺死自己。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一8「他問我說:你是什麼人?我說:我是亞瑪力人。

         掃羅既然不肯死在「未受割禮的人」(撒上三十一4)手中,怎麼肯死在以色列人的世仇「亞瑪力人」(8)手中?這位亞瑪力人所說的故事是虛構的,他聲稱殺死掃羅,是以為可以從掃羅的政敵大衛那裡得到獎賞。──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撒下一9「他說:請你來將我殺死,因為痛苦抓住我,我的生命尚存。

         「痛苦抓住我」:原文意思不大清楚,大概是指掃羅受傷臨死前感受的痛苦。――《串珠聖經注釋》

         「痛苦」:「劇痛」。――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下一10「我准知他撲倒必不能活,就去將他殺死,把他頭上的冠冕、臂上的鐲子,拿到我主這裡。

         此人將冠冕、鐲子拿到大衛處,可能他已接受大衛是王位繼承人。――《串珠聖經注釋》

         掃羅臂上的鐲子是古代近東的軍隊指揮官常帶的飾物之一(3150)――《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頭上的冠冕、臂上的鐲子」(10)都是君王身份的像徵,這個亞瑪力人用這些物品作為殺死掃羅的證據。──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從北方的基利波山到南方的洗革拉,大約有170公里,需要走四天時間。報信的少年人在大衛回到洗革拉之後的「第三天」(2)到達,表明大衛打敗亞瑪力人的那天(撒上三十17),就是掃羅戰敗的那天。當「凡亞瑪力人所擄去的,無論大小、兒女、財物,大衛都奪回來,沒有失落一個」(撒上三十19),並且得著更豐盛的時候,另一位亞瑪力人卻取下了掃羅的「頭上的冠冕、臂上的鐲子」(10),拿走了他的榮耀;而大衛剛剛「擊殺亞瑪力人回來」(1),竟然有個亞瑪力人親口見證自己「殺了耶和華的受膏者」(16),成為一個鮮明的對比。──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頭上的冠冕、臂上的鐲子」:應該都是君王身份的像徵。

         ◎此處亞瑪力少年描述的經過與 撒上 31:1~6 的記載不同,大概是這個少年人趁非利士人還沒有來處理戰場前,就先發現掃羅的遺體,或者這個少年人是掃羅部隊的雇傭兵,所以知道掃羅的死亡。劫掠掃羅的遺物,意圖來大衛處領賞。――蔡哲民查經資料》

         這個亞瑪力人顯然是最早看見掃羅屍體的人之一,因為他發現了掃羅的冠冕和鐲子。他用這些物品作為掃羅已死的證據。青年人把這些東西獻給大衛作為效忠的標誌,就次承認大衛為將來的君王。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優厚的報賞。──《SDA聖經註釋》

 

【撒下10 冠冕和臂環本節所提的頭飾譯作環冠更為準確,所指的是懸掛在額頭或帽子前方,經常作為權柄像徵的飾物。早在蘇美時代,環冠已經是王權徽記之一,是由亞奴神賜給君王的。古代的最佳例證大概是法老冠冕前方,相信有保護作用的蛇像「烏拉厄斯」。在以色列大祭司衣飾的描述中,聖冠通常附有「金牌」(見:利八9注釋)

  舊約完全沒有提及的臂環(和合本:「臂上的鐲子」),主前第一千年紀是很普遍的裝飾。考古學家在以色列找到的例子,早達主前十一世紀。亞述王西拿基立送給兒子(兼繼承人)以撒哈頓的珠寶總目,提到了環冠和臂環。── 華爾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撒下一11「大衛就撕裂衣服,跟隨他的人也是如此。」

         “撕裂衣服”。憂傷哀悼的表示。――《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大衛雖常遭掃羅追殺,但仍尊重掃羅,因他是神所膏立的(參撒上246 2611)。大衛在此的哀悼是真摯的。――《串珠聖經注釋》

         撕裂衣服」表示哀悼,撕裂衣服和發上蒙灰一樣,是古代近東常見的示哀方式。烏加列史詩《阿赫特》(主前約1600)是個經外的例證:故事主人翁的姊妹預言旱災來臨時,撕裂父親的衣服。此舉往往是為親人、朋友、要人之死致哀。──《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撕裂衣服」:這是一種哀悼、痛苦的表現,特殊的是不只大衛一個人表示哀悼、痛苦,「跟隨大衛的人」也有同樣的表現。表示大衛真的是能夠把他的獨特理念傳達給他的屬下。――蔡哲民查經資料》

         這個舉動表明以色列未來君王的真正偉大。他表現出真正的悲傷。雖然掃羅一貫以大衛為對手要尋索他的性命,大衛對他卻並不懷惡意。大衛的表現不是人類本性的自然反應,而是因他心中懷藏神的慈愛和憐憫。作為一個真以色列人,大衛為國王的死而悲傷;作為個人的摯友,他為情深意重的約拿單的死亡而悲痛。──《SDA聖經註釋》

 

【撒下一11~12大衛本來要被迫幫助非利士人與自己的人民作戰,雖倖免手足相殘的悲劇(撒上二十九6~11),卻不能不為一代英雄掃羅和情同手足的約拿單及同胞的戰死而悲痛。“哭號禁食到晚上”是近東民族對死難者深切哀悼的表示(創二十三2;撒上三十一13)――《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撕裂衣服」(11)表示哀悼、痛苦。大衛以神的心為心,所以不但為神的受膏者——「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12)而悲痛,也為神的百姓——「耶和華的民以色列家的人」(12)而悲痛。──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撒下一11~16大衛對掃羅的態度:從亞瑪力少年口中聽到更加詳細的狀況,作為證據看到掃羅的冠冕和飾物後(10)大衛就證實了掃羅和約拿單已戰死,以色列軍隊全軍覆沒的事實。瞬間,大衛的心中充滿了對被神膏抹的掃羅和生死之交約拿單之死的悲痛。同時,他的心由於神的百姓以色列人被外邦人打敗充滿了悲傷。因此大衛:①撕裂衣服(11);②禁食(12)(76;士1135);③處死自稱殺死掃羅的亞瑪力少年(15),像這樣,大衛對自己政敵的死,並沒有表現出高興,反而從信仰的立場上表現出無限的哀痛(49~121833)――《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一12「而且悲哀、哭號、禁食到晚上,是因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並耶和華的民以色列家的人倒在刀下。」

         掃羅不是一個人倒下的。許多以色列人都和他一同倒下。他們是耶和華所揀選的子民,是大衛所屬教會的成員。儘管他們存在種種缺點,基督仍關愛和引導他們。這些大衛視為弟兄和朋友之人的喪生,使大衛悲痛欲絕。──《SDA聖經註釋》

 

撒下一12哀悼儀式】哀悼儀式很多都是源自()與死者認同,()供應死者,或()保護活人不受死者影響。但要追溯某個儀式所反映的是這些信念中的哪一個,卻不是時常都能辦到的事。

  哭泣、哀號、作歌哀悼,都是古代近東大部分民族殯葬儀式中的重要環節。禁食、撕裂衣服,和不穿平常穿著的衣服,都是示哀之法。──《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一13「大衛問報信的少年人說:你是哪裡的人?他說:我是亞瑪力客人的兒子。

         「亞瑪力客人的兒子」:寄居以色列人中的亞瑪力人。――《串珠聖經注釋》

         客人的兒子: “寄居以色列民族中的亞瑪力二世”。這裡的“客人”與在以色列中臨時滯留的他國人不同,是皈依耶和華,被以色列社會同化的(2221239)外邦人。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亞瑪力客人」(13)原文是「亞瑪力寄居者」,即僑居以色列的亞瑪力人。──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亞瑪力客人」:「亞瑪力寄居者」,亦即僑居以色列的亞瑪力人。――蔡哲民查經資料》

       你是那裡的人?大衛在為掃羅舉哀的時候,這個亞瑪力人在旁邊閑站著,不理解面前的場景。大衛從第一陣悲痛中恢復過來後,就轉向旁邊的青年人,想進一步瞭解他所承認之罪行的細節。

       客人。ger,“寄居者”。他的父親的僑居以色列的亞瑪力人。──《SDA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撒下1:13>

【撒下一13  亞瑪力人不是以色列人的仇敵嗎?這個少年人為甚麼稱自己是亞瑪力人?】亞瑪力人是強悍的遊牧部族,常突襲迦南人的村落,自從摩西時代他們就是以色列人的宿敵。大衛剛剛消滅了亞瑪力人的一支部隊,因為他們焚掠洗革拉城,擄去那裡的婦女孩童(參撒上301~20)。報信的人可能不曉得大衛新近與亞瑪力人的爭戰,不然的話,他就不會來見大衛。他沒想到自己是以色列人的仇敵,還口口聲聲說殺了神所揀選的君王,惹來大衛的震怒。――《靈修版聖經註釋》

 

【撒下一14「大衛說:你伸手殺害耶和華的受膏者,怎麼不畏懼呢?

         大衛在這樣驚人的消息面前,心裡非常明亮。神曾經兩次把掃羅的性命交在大衛手中(撒上二十四4;二十六8),但他「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撒上二十六11)。大衛並不相信這位亞瑪力人殺了掃羅(10),但他居然敢以「伸手殺害耶和華的受膏者」(14)為理由來討賞,就應當嚴懲不貸。這位亞瑪力人沒料到大衛居然把「耶和華的受膏者」的身份看得比自己的王位和恩怨更大,結果白白地喪了性命。──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大衛曾有兩次機會奪取掃羅的性命,但他不敢舉手攻擊神所膏立的人。他視殺害國王是罪行為對民族和神的嚴重犯罪。一個外人,居然敢殺害神用聖油所膏立的國王,大衛認為這是滔天大罪,必須嚴懲不貸。──《SDA聖經註釋》

 

【撒下一14~16不義思想的結局:事實上,亞瑪力少年雖沒有對掃羅動刀,但因自己不義的想法喪掉了自己的性命。像這樣,把人引向死亡的不僅只是外在(行為)的犯罪,也包含內在思想的犯罪。因此耶穌強調了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性,並要求人格的聖潔 (521~32)――《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一15「大衛叫了一個少年人來,說:你去殺他吧!

         1:15 原文是「大衛叫了一個少年人來,說:【你去殺他吧!】少年人就把他殺了,他就死了」。――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瑪力人所承認的罪行必須處以死刑。是他自己的話定了他的罪。即使這個青年人沒有真的殺死掃羅,大衛這樣判決也是無可指摘的。該案件的證據似乎是不容爭辯的。正義很快得到了伸張。──《SDA聖經註釋》

 

撒下一15大衛的命令處死這名亞瑪力人牽涉很多複雜的因素。上文已經提過,身為亞瑪力人使他性命危殆。再者,大衛曾經兩度拒絕殺死掃羅,因為他尊重掃羅是耶和華受膏者的身分,他對於別人的要求也不會比較低。三者,他若接納此人的行動,承認這是有利於己的話,別人就大可指摘他是派人殺死掃羅了。此舉雖然或可算為安樂死,大衛與殺死掃羅一事仍然必須保持距離。──《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一15~16大衛似乎相信該亞瑪力人的話,並根據他親口的作證,以殺害王的罪名,命人把他處死了。――《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撒下一16「大衛對他說:你流人血的罪歸到自己的頭上,因為你親口作見證說:我殺了耶和華的受膏者。’”少年人就把他殺了。」

 

【撒下一17「大衛作哀歌,弔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

         哀歌:哀悼死者的歌,大衛面對押尼珥之死,耶利米面臨約西亞王之死所作的都屬哀歌。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大衛並沒有為逼迫他的人去世而幸災樂禍,也沒有因為不再有人追趕他而歡天喜地,卻「作哀歌,吊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17)。這首詩歌顯明大衛的生命已經長大到一個程度,對逼迫他的人沒有絲毫的怨恨,心裡所掛念的是神的國度和神的見證。──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作」:「吟唱」。

         「哀歌」:「輓歌」。――蔡哲民查經資料》

         大衛為掃羅和約拿單深感悲痛,就用一首感人的詩歌來傾吐他的真誠和高尚的情操。他用這首哀歌表達他對掃羅勇敢和能力的最後敬意,以及他對約拿單的深情厚意。在詩歌裡他沒有絲毫的怨恨,也沒有因那不讓他在國內安生的對手去世而感到慶倖。參大衛為押尼珥之死而作的較段哀歌。──《SDA聖經註釋》

 

【撒下一17哀歌學者在近東文學中找到了好些葬禮哀悼詩歌的例證。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吉加墨斯史詩》第八塊泥版中,吉加墨斯為亡友恩基杜所作的哀悼詩歌。這歌呼籲其他人與他一同哀悼,並且表揚死者的德行和英雄事蹟。──《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一17~18大衛作哀歌寫在雅煞珥書上,這是何種書?】

答:大衛為吊掃羅王和他的兒子約拿單之死作哀歌,這歌名叫弓歌,是寫在雅煞珥書上。歌中說到:「以色列阿!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大英雄何竟死亡…英雄何竟僕倒!戰具何竟滅沒!」(1927)可知該書似乎是一本頌揚以色列英雄功跡的歌集(參書十13)。在舊約聖經中除記有此書外,還有所羅門記(王上十一41),拿單書(代上廿九29,代丁九29),迦得書(代上廿九29),亞希雅豫言書(代下九29),易多默示書(代下九29),何賽書(代下卅三19)等書卷,未有列入聖經,或許不是聖經正典,而且都是已經失傳,無可稽考的了。――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syncBible ref=撒下1:17-18>

【撒下一17~18  雅煞珥書是古代讚美英雄的詩歌集,大衛透過這首輓歌表達了甚麼心聲?】大衛是富才華的音樂家,他曾彈琴驅魔(參撒上1623),是把音樂帶入聖殿敬拜之中的人(參代上25),還寫了許多詩篇。在這一章中,他寫了一首哀歌,悼念掃羅和他的兒子約拿單──他最親密的朋友。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之中,音樂是非常重要的。(聖經中其他著名的詩歌,見出15的圖表。)――《靈修版聖經註釋》

 

【撒下一17~27大衛的哀歌:舊約中最出色的哀歌之一。大衛通過此歌:①表達自己對掃羅和約拿單之死悲傷的心情(1925~27);②用美麗的詩句 (22~2426)懷念他們。我們能感受到大衛燃燒著的愛國之心並洋溢的人情味。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一18「且吩咐將這歌教導猶大人。這歌名叫弓歌,寫在雅煞珥書上。」

         “雅煞珥書”。以色列人的戰爭歷史,當中有詩歌紀念一些重要的事件和偉大的人物(比較書一○13)――《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雅煞珥書》依原文意義可譯為“正義者之書”,是古代讚美英雄的詩歌集,現已散佚(參書十12~13)。為逝去的人物作挽詞或哀歌以示追思,也是東方民俗。“弓歌”或為一種戰歌,在練習弓箭時歌唱,激勵戰士同仇敵愾。――《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弓歌」:便雅憫人善用弓箭(參代上840 122),大衛可能以此紀念屬便雅憫支派的掃羅和約拿單的英勇(22)

          「雅煞珥書」:參書1013注。――《串珠聖經注釋》

         弓歌:原文沒有“歌”一詞,只記載著“弓”。大衛把歌名定為“弓歌”的理由是:①致死掃羅的是非利士的弓(撒上313);②從危機中救出大衛的也是約拿單的弓(撒上2017~42);③掃羅和約拿單所屬的便雅憫支派以射箭聞名(代上840122);④也是因為大衛的哀歌中有“約拿單的弓”一詞(22)――《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大衛「吩咐將這歌教導猶大人」(18),因為猶大人也跟隨掃羅和約拿單去作戰。猶大婦女怎樣為兒子和丈夫哀哭,也為以色列的王和他的兒子哀哭。──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弓歌」(18)原文是「弓」,歌名為「弓」,可能因為掃羅被弓箭手射傷而死(撒上三十一3),也可能是因為歌中提到了「約拿單的弓」(22)──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雅煞珥書」(18)可能是古代以色列的詩集(書十13),現已失傳。──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1:18 原文是「且吩咐將這弓教導猶大人;看哪,寫在雅煞珥書上」。

         「弓」:實際的意義不明,可能是音樂名、樂器名或真的是武器的「弓」。

         「雅煞珥書」:原文是「正直人之書」、「正義者之書」。――蔡哲民查經資料》

       弓歌。該希伯來詞語的原意不明。因為以下的內容似乎與弓沒有關係。有人認為這是一首戰場的挽歌,所以大衛將之命名為“弓歌”。弓是當時的主要武器之一,是便雅憫人所特別擅長的(見代上122;代下1481717)

       雅煞珥書。這卷書早在書1013中就提到過。當時以色列人在約書亞的率領下在亞雅侖谷取得了勝利。《雅煞珥書》的內容我們不得而知。它似乎是一本詩選,記錄了以色列早年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大衛哀悼掃羅和約拿單的哀歌可能編入這本詩集(見書1013註釋)──《SDA聖經註釋》

 

【撒下一18雅煞珥書按照學者的推測,雅煞珥書所載的是描述英雄事蹟的古代詩歌(聖經只在本節與約書亞記十13提及本書)。本書已經佚失。「雅煞珥」一名可能是形容詞「正直」,也可能是希伯來動詞「唱」的形式之一。──《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一19「歌中說:以色列啊,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大英雄何竟死亡!」

尊榮者」指一個戰士,掃羅持續地很有效對抗非利士人,將繁榮帶給以色列。——《每日研經叢書》

         “你尊榮者”。即掃羅和約拿單。“山上”。即基利波山,掃羅逝世的地方。――《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大衛對掃羅表示無限景仰,稱之為“尊榮者”、“大英雄”。全首哀歌無絲毫怨言,用“他曾使你們穿朱紅色的美衣”來歌頌掃羅的戰功,為以色列民抵禦外敵,取得富庶和平(24)――《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尊榮者」:與下句「大英雄」同。

          「在山上」:原作「在你的山上」(25節「在山上」亦同);指基利波山。――《串珠聖經注釋》

         大英雄何竟死亡:相當於哀歌的結尾部分,在整篇詩歌中被重複三次(2527),表明大衛對掃羅和約拿單之死悲傷的深度。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雖然掃羅追趕了大衛十多年,但大衛仍然尊他為以色列的「尊榮者」(19)、四次稱讚他是「大英雄」(19212527)。一個屬肉體的人,總是注意別人的「肉體」、不肯放過別人的殘缺,所以自以為義地論斷人;只有屬聖靈的人,才能警惕自己的「舊人」、注意弟兄的「新人」,欣賞神在別人身上的工作,所以「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3)──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尊榮者」:「美麗」、「榮美」、「尊榮」、「羚羊」。

         被「殺」:「刺穿」。

         「大英雄」:「大能的勇士」,原文是複數,指掃羅和約拿單。――蔡哲民查經資料》

       尊榮者。sedi,“美麗”或“尊榮”。七十士譯本以該希伯來詞源於詞根 nasab,意為“樹立”起來,作為柱子,故將這句話譯為‘以色列啊!為被殺者立起石碑。”

       大英雄。見第25節。哀歌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哀悼掃羅和約拿單。第二部分專門哀悼約拿單。──《SDA聖經註釋》

 

【撒下一19~27此哀歌正符合以色列人的慣例,對死者歌功頌德,隱惡揚善。――《串珠聖經注釋》

 

【撒下一20「不要在迦特報告,不要在亞實基倫街上傳揚,免得非利士的女子歡樂,免得未受割禮之人的女子矜誇。」

         “不要在迦特報告;不要在亞實基倫街上傳揚”。迦特和亞實基倫是兩個重要的非利士城市。不要在那裏傳揚,這樣,非利士的婦女便不會因以色列人的暫時受挫(掃羅戰死)而慶祝歡樂。參看撒母耳記上十八章67節的腳註。――《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迦特和亞實基倫都是非利士人的城邦,一近一遠,用以喻全非利士境。大衛不願敵人以掃羅的倒下為快事,他咒詛基利波山,要雨露不降其上,因掃羅和約拿單都死在山上。――《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迦特」、「亞實基倫」:為非利士的重要城邑。本節意思參彌110注。――《串珠聖經注釋》

       迦特、亞實基倫」迦特和亞實基倫是非利士五大都城之一。有關這兩個城市的進一步資料,可依次參看:撒母耳記上五8;士師記十四19的注釋。

「未受割禮」古代近東好幾個民族都奉行割禮(見:創十七9~14的注釋),非利士人則否。這句話與身體特徵和社會習俗無關,而是識別以色列民族的立約記號。──《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迦特和亞斯基倫:是非利士5大城邑中最具代表性的城邑(撒上58617)。大衛通過把因著勝利的喜悅盡情跳舞、唱歌的非利士居民與陷入羞辱和悲傷的以色列百姓相對照,使詩歌更加有感染力。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迦特、亞實基倫」(20)代表非利士地。以色列是神的見證,現在神的見證受了損害,所以大衛不願意這個消息在非利士傳開,免得神的名被羞辱。一個生命不成熟的人,碰到難處的時候,常常是用神的榮耀來換取自己的喜樂、平安。而一位真正愛神、順服神的人,看重神的榮耀過於個人的得失,在難處裡所注意的是神的名、神的榮耀,而不是自己的利益、安危和恩怨。──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迦特....亞實基倫」:迦特是離以色列最近的非利士城市,亞實基倫則是離以色列最遠的非利士城市。

         「矜誇」:「歡樂」、「喜樂、「誇勝」。――蔡哲民查經資料》

       迦特。亞吉的都城(撒前211012272~4)。大衛曾經在那裡住過。“不要在迦特報告”似乎成了一句諺語(見彌110)。迦特亞實基倫

       亞實基倫。非利士的主要城市之一。在詩歌裡,迦特和亞實基倫代表整個非利士。

       未受割禮之人。聖經裡經常用這個詞指非閃米特族的非利士人(1431518;撒上146172636314;代上104)。關於希伯來以外的民族行割禮的習慣,見創1711註釋。

       女子。由女子來慶祝得蒙拯救和民族的重大勝利,已成慣例(1521;撒上186)──《SDA聖經註釋》

 

【撒下一21「基利波山哪,願你那裡沒有雨露,願你田地無土產可作供物,因為英雄的盾牌,在那裡被汙丟棄。掃羅的盾牌,仿佛未曾抹油。」

         “未曾抹油”。掃羅的盾牌並沒有弄幹淨和塗上油,卻是被丟棄了。――《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盾牌”用木造,上覆皮革,須抹油以保光潔耐用。英雄倒下,光亮的盾牌也失去昔日光輝,故有“戰具何竟滅沒”之歎(27)――《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咒詛基利波山。

          「盾牌 ...... 被汙丟棄」:盾牌沾滿了灰塵血跡。

          「未曾抹油」:通常盾牌在交戰前後用油抹淨擦亮。――《串珠聖經注釋》

         盾牌、抹油」當代以色列的盾牌是用木製成,上面繃以皮革,作圓形或圓頂的長方形。盾牌作戰之後需要塗油將血抹淨,並且處理皮革,使之保持柔韌。──《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基利波山哪!…沒有:不是指真的咒詛基利波山,而是用詩的文字性表現手法,基利波山也應哀悼掃羅和約拿單之死。類似的表現也出現在以西結書3115。供物 指“初熟果子的舉祭”(1519)。因基利波的乾旱而沒有收成,其結果沒有了向神獻祭的供物,表現了比死亡更強烈的悲傷。因為祭祀儀式的中斷意味著永遠的滅亡和咒詛(110)――《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基利波山」(21)是掃羅戰死的地方(撒上三十一8)。掃羅和眾子僕倒的北嶺至今都是不毛之地,應驗了大衛的咒詛:「願你那裡沒有雨露!願你田地無土產可作供物」(21)──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古代以色列的木制盾牌外面繃著皮革,使用後需要抹油維護,「掃羅的盾牌」(21)可能比喻掃羅是「耶和華的受膏者」(14)。「未曾抹油」(21),意思是被丟棄了。──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願你田地無土產可作供物」:直譯是「沒有可生產供物的田地」。

         「英雄」的盾牌:「大能的勇士」。

         「盾牌....抹油」:當代以色列的盾牌是木製的,上面繃以皮革。盾牌經過作戰之後需要塗油以便將血擦乾淨,並且處理皮革,使之保持柔韌。――蔡哲民查經資料》

       雨露。雨露使莊稼生長。大衛所祈願的最大災難就是掃羅和約拿單倒下的地方長不出莊稼。關於類似的詩體詛咒。見伯33~10;耶2014~18

       土產。含義不明。七十士譯本為“初熟果子的田地。”指落在基利波沃土上的某種詛咒,意為土壤荒蕪,不長莊稼,甚至連初熟的果子也沒有。這是臨到土地的最大災難。

       被汙丟棄nigaal。“憎惡”,也可譯為“汙損”。後者似乎更符合上下文,意為盾牌被血所玷污。

       抹油。古代的習俗是參戰前在盾牌上抹油(見賽215)。因沒有抹油就參戰,掃羅的盾牌被血所玷污。──《SDA聖經註釋》

 

撒下一21咒詛基利波山】這咒詛的焦點是當地的肥沃程度。它和《阿特拉哈西斯史詩》等文中,以導致饑荒為目標的咒詛相似。這地變作死亡之地(乾旱不毛的田地),就可算為死於當地之人的紀念碑。──《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一22「約拿單的弓箭,非流敵人的血不退縮。掃羅的刀劍,非剖勇士的油不收回。」

         本節原來的結構是「對流被刺者的血,對剖勇士的油,約拿單的弓不退縮,掃羅的刀不收回」。整節描繪二人的英勇。――《串珠聖經注釋》

         以前的勝利與現在的慘敗形成了對照。──《SDA聖經註釋》

 

【撒下一22~24歌頌掃羅和約拿單:歌頌掃羅和約拿單的勇敢(2223b)人格(23a)和善政(24)等。大衛不僅歌頌約拿單,也歌頌掃羅,表明大衛偉大的品格。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大衛沒有因著個人的恩怨把掃羅踩到腳底下,而是述說掃羅父子的英勇(22)和情深(23),思想他被神建立、使用的地方。掃羅雖然是屬肉體的王,但他作為神的受膏者,也曾經是神賜福百姓的管道(24)。他雖然失敗了,但神在他身上所顯出的工作卻不會失敗。──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撒下一23「掃羅和約拿單,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他們比鷹更快,比獅子還強。」

         「活時相悅相愛 ...... 不分離」:「相悅相愛」應作「眾人所愛,令人喜悅」,指的是百姓對掃羅與約拿單的愛戴。另一方面,儘管這兩父子對大衛的態度迥異,但二人生前一起奮勇作戰,死時亦在一起。

          「比鷹 ...... 還強」:以鷹飛行的快速與獅子的勇猛比喻二人的英勇。――《串珠聖經注釋》

         「相悅相愛」(23)原文是「被人所愛,令人喜悅」。──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活時。七十士譯本為“掃羅和約拿單,蒙愛和美麗的,活時優雅,死時不分開。”儘管約拿單與大衛十分友好,而且掃羅曾鹵莽地想要殺害他的兒子,約拿單仍然作一個盡職的王子與父親在一起,並在戰場上與他一同戰死。

       比鷹更快。見申2849;耶413;哀419;來18──《SDA聖經註釋》

 

【撒下一24「以色列的女子啊,當為掃羅哭號。他曾使你們穿朱紅色的美衣,使你們衣服有黃金的妝飾。」

         昔日公眾作樂及舉哀均由女子領導(20)。這裡呼籲以色列女子為掃羅家哀傷更是因為掃羅戰績彪炳,曾使她們得到美衣、妝飾等戰利品。――《串珠聖經注釋》

         掃羅作王,最多使百姓能「穿朱紅色的美衣、衣服有黃金的妝飾」(24),卻因為自己不肯順服神,所以也不能帶領以色列全家歸向神,把神的百姓建立起來事奉神。──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穿朱紅色的美衣」:原文是「朱紅色」,雌性胭脂蟲死後乾枯的屍體用來作染料染成的衣服,價格高昂。――蔡哲民查經資料》

         以色列的女子啊。以色列的女子歡慶勝利的時光(撒上1867)。現在到了失敗的時候,她們要為英雄的倒下而悲傷。

       穿朱紅色。見箴3121。掃羅勝利歸來以後,與百姓分享戰利品,結果以色列的女子得以享受奢侈的物品,如朱紅色的美衣,黃金的妝飾等。──《SDA聖經註釋》

 

【撒下一24美衣」以色列女子的衣飾不過是掃羅在位時生活水準提高的反映。商道若能維持平靖,商旅便自然增加;商旅增加的結果,是進口貨品普及,本地出口亦有市場。──《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一25「英雄何竟在陣上撲倒!約拿單何竟在山上被殺!」

         沒有人有資格去論斷掃羅,只有神自己可以審判祂的受膏者。聖經所記錄的神百姓的軟弱,「都是我們的鑒戒」(林前十6),卻不是我們批評、論斷的物件。因為我們並沒有比他們更剛強,只是比他們更蒙恩,因為有聖靈常與我們同在(約十四16~17)──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詩歌三次重複了這個迭句(1927),體現了哀歌的精神,因為悲傷是這首詩歌的主調,它通過同樣哀婉的句子表達出來。──《SDA聖經註釋》

 

【撒下一26「我兄約拿單哪,我為你悲傷!我甚喜悅你,你向我發的愛情奇妙非常,過於婦女的愛情。」

         作者把約拿單向大衛無私的效忠——即使他知道大衛會繼承自己父親的王位——比作勇敢之愛情的忠貞(比較撒上二○12~17)――《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大衛與約拿單深相契合,有若男女之愛;而後者願以身殉友,尤勝男女之情。――《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有關約拿單與大衛的友情,見串珠32――《串珠聖經注釋》

         過於婦女的愛情:約拿單對大衛的真摯的友情是自我犧牲的愛(撒上2317),它超越男女之間的性愛。預表稱為我們朋友的基督的愛(1513~15)是真正的友情,是對鄰舍愛的典範 (2237~39)――《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我甚喜悅你」(26)原文是「你甚喜悅我」。「你向我發的愛情」(26),原文是「你向我發的愛」。「婦女的愛情」(26),原文是「女人的愛」。──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1:26 是整段哀歌中,大衛唯一顯露自己感情的一段。

         「兄」:「兄弟」。

         「悲傷」:「悲痛」、「痛苦」。

         「我甚喜悅你」:應該是「你甚喜悅我」。

         發的「愛情」:原文僅僅是「愛」,不是專指「男女之愛」。

         「婦女的愛情」:「女性的愛」,除了「女人對男人的愛之外」,也包括「母愛」、「女兒對父親的愛」等等。

         ◎近代很多人喜歡把 1:26 當成是「同性戀」的證據,其實這是侮辱「高尚友情」的說法。一方面,大衛顯然喜好女色,約拿單也有後代。而且聖經中沒有提及其他可能大衛和約拿單有同性戀明確證據的經文。而我們如果看這段交情:約拿單重視朋友到願意讓出國位,到願意跟父親反目,且動機又不是為自己的欲望(愛情難免跟欲望有關),僅僅是因為欣賞朋友。這種友情,是不是連男女之間的愛情都比不上了?因此,大衛為這樣的朋友難過、痛苦,有何不對?難道友情的質量永遠不可能比得上帶有欲望的愛情?――蔡哲民查經資料》

       過於婦女的愛情。大衛用這句感人的話語表達了約拿單愛心的真誠和深沉。約拿單因愛大衛而失去了王位和國度。真正的愛就是關心別人,為別人著想和服務。自私就是要別人做他自己所不願意做的事情。在約拿單看來,與大衛的友誼勝過名望和財富。──《SDA聖經註釋》

 

【撒下一26  大衛與約拿單之間的情誼是…】大衛說約拿單對他的愛“過於婦女的愛情”,並沒有同性戀的意思。在以色列人中,神禁絕同性戀的行為,利未記稱同性戀(與男人苟合)為“可憎惡的”事,並下令將行這事的人處死(參利18222013)。大衛只是重述他與約拿單之間深切的弟兄之愛,彼此間忠信的友誼(參撒上181~4的註釋)。──《靈修版聖經註釋》

 

【撒下一27「英雄何竟撲倒!戰具何竟滅沒!」

這首詩歌的最後結語,指出掃羅和約拿單,是以色列最好的武器,現在因一次的擊打便失去了,以後以色列因他們的失去要渡過更艱苦的日子;——《每日研經叢書》

         “戰具”。敗倒之戰士——掃羅與約拿單——的比喻。――《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真正的「愛」就是「捨己」(加二20)。約拿單對大衛的愛正是從神而來的「捨己」的愛,超越了「婦女的愛情」。──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雖然神說:「我在怒氣中將王賜你,又在烈怒中將王廢去」(何十三11)。但掃羅死了,被掃羅追殺了十多年的大衛卻沒有高興,也沒有抹黑、揭短,而是為著掃羅的死而痛哭;正如耶路撒冷的人即將把主耶穌釘上十字架,主耶穌卻為耶路撒冷而哀哭(路十九41)。當大衛完全忘記了自己的恩怨,也完全忘記了自己,心中所想的只有神的榮耀的時候,他的生命就成熟到可以坐上寶座了。──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整段輓歌沒有表現出對掃羅的任何怨懟之情,僅僅是真心的對掃羅和約拿單之死感到傷心。這對飽受掃羅迫害的大衛而言,真是一件不簡單的事。――蔡哲民查經資料》

 

【思想問題(1)

 1 大衛雖曾遭掃羅追殺,現在卻仍為他的死哀悼,歌頌他的功德,你從這事學到什麽榜樣?

 2 大衛與約拿單的友情(參串32)為何寶貴?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