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母耳記下第七章拾穗

 

【撒下七1「王住在自己宮中,耶和華使他安靖,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

         安靖」本節表示神將不受仇敵干擾的安息賜給大衛,貫徹全本舊約,主都提到要將安息賜給百姓。在大衛有意建殿的背景中,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在古代近東廟宇是給神明安息的。有些廟宇的名字,甚至暗示這是該廟宇的主要功能,相信神明的安息能夠導致其地上百姓的安息。反之,聖經很少提到神的安息,除了安息日外,神的安息從不是人安息的先決條件。──《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本章在全書的歷史記述中,主題與文體均十分突出,包括了神對大衛的應許,也就是後來稱之為“大衛之約”的神與大衛所立的“永遠的約”(12~16)和大衛感恩的祈禱(18~29)。這二事在時間次序上應發生于8章所記征服非利士人和亞蘭人之後。――《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使他安靖,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大衛與非利士等邦國的爭戰持續了頗久,所以本章的事蹟大概是在較後的時間,繼第8章所述之事以後發生。――《串珠聖經注釋》

         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推測大衛之約是在對四圍國家的征服工作告一段落時簽定的,當時大衛王權在國內外已處於穩定期。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使他安靖,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1)引自申十二10,神的這個應許現在實現在大衛身上。──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安靖」(1)原文又被譯為「安息」(出二十11;三十三14;申五14)。當大衛「住在自己宮中,耶和華使他安靖」的時候,他在安息裡的回應,就是要為神建造聖殿,讓神也得享安息。因為只有神安息了,人才能得著永久的安息。這正是大衛從神那裡所領受的兩個職事:第一是建立國度,第二是預備建殿。──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安靖」:「使休息」、「使安息」。

         ◎「使他安靖,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逐字引自 申 1210

         71~29這件事情應該是在 81~18 的事件以後發生的。――《蔡哲民查經資料》

  王坐在自己宮中。這裡譯為“坐”的詞意思也是“住”並且經常被這樣翻譯(2)。上下文似乎要求這樣翻譯。意思是:“當王住在他自己的宮裡的時候,”即,在他的宮建成之後。大衛開始想到自己住在美好的宮中,卻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被稱為神的宮是不和諧的。見代上17章中與本章事件類似的記載。

  安靖。這段和平時期使大衛有時間和精力去做別的事情。在這些情況下,他開始打算建一座敬拜神的殿。──《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1~3簽定大衛之約的背景:①大衛受膏為王(53);②定耶路撒冷為首都(56~10);③搬運約櫃到耶路撒冷(6);④神賜他平安(1);⑤大衛有了建造存放約櫃的聖殿的意願(23)。這樣,在迎來政治上的和平期後,大衛計畫建造永遠安置約櫃的聖殿,並得到先知拿單的同意。這聖殿的建造不僅是為神的榮耀,也能加快中央集權制,大衛可能認為是必須完成的任務。但耶和華神雖認可大衛的熱情卻沒有應允由大衛成就此事(代上283)――《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七1~29簽定大衛之約:有名的“大衛之約”。此應許顯明了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的事工與繁榮,進一步預言了人類的救贖者,神國的建設者彌賽亞,並啟示了教會,本章對理解以彌賽亞的到來而開始的新約提供必要的背景。本章內容以:①立約的背景(1~3);②立約的簽定(4~17);③大衛對立約的感謝禱告(18~29)――《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七1~29  神從沒有忘記祂立下的約,祂的約最終成就在……】這一章記載神與大衛立約,應許要堅固他後裔的國直到永遠,這個應許在耶穌基督降生的時候完全實現了。這一節雖然沒有明確地說出“約”,但在其他經文中(235;詩893~42834~37)則使用“約”來描述這件事。――《靈修版聖經註釋》

 

【撒下七2「那時,王對先知拿單說: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神的約櫃反在幔子裡。

         大衛意欲建一座聖殿來安置約櫃,他對耶和華的熱忱由此可見一班。――《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幔子”為以帳棚形勢支搭的會幕。大衛已住入王宮,希望為神建殿,要先知拿單尋求神旨。拿單雖是先知,一樣有人的軟弱,以為神必歡喜,未等神諭便予同意,不知道神另有計劃。

神雖未同意大衛為祂建殿,卻給了大衛家一個不附任何條件的應許:永遠堅立他的國位(16)。看<參考資料>中“大衛之約”條。

拿單在這裡首次出現。他是大衛王宮中先知之一。後來大衛犯罪,拿單曾直斥其非(十二章)。大衛晚年時,拿單又奉命膏立所羅門為王(王上一11~45),後來且為大衛寫了一本傳記(代上二十九29)――《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拿單」:繼撒母耳之後作先知。

          「幔子」:指帳幕。――《串珠聖經注釋》

         約櫃反在幔子裡:雖然這是臨時性的場所,但像徵神臨在他們當中(258;王上827),神不受人手所造的限制,而是無所不在的那位(232324;徒74849),因此以人的想法去建造聖殿是錯誤的(代上176)――《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聖殿是神在地上的見證(代上二十二4),也象徵神的「安息之所」(詩一百三十二814)。不但人需要安息,神也需要安息。神的安息,就是祂的心意得著滿足:在神的創造裡,「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創二1);而在神的新造裡,只有神得著了祂所要得著的人,祂才能得著安息。我們信靠神、順服神,成為神所要得著的人、配搭成神所要得著的教會,才能在地上見證神、讓神得享安息;所以說:「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林前三16),「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林前六19)──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拿單」:字義是「賜予者」。

         ●「幔子」:應該是「以山羊皮製成的帳幕」。

         ◎其實大衛的動機沒有不好,他是覺得愧對神,因為他認為不應該住的比神更好,所以想要建立聖殿。――《蔡哲民查經資料》

  對拿單說。這是第一次提到先知拿單,但是他顯然已經是王信任的策士了,大衛與他商討重要的事情,想得到來自神的明確指示。在大衛作王和所羅門作王時期,拿單都是一個顯要人物(見撒下12;王上110~123438)

  在幔子裡。表示“幔子”的這個詞就是用在出2636中表示用來遮蓋帳幕的那個詞。約櫃所住的帳幕是一個臨時建築,可能與摩西所建的帳幕相似。原來的帳幕和燔祭壇都在基遍(代上2129;代下13~6)。連同在耶路撒冷的帳幕裡的約櫃,就有兩個國民神殿了。然而,耶和華的意圖卻是只該有一個敬拜中心地(121314),大衛的計畫是在耶路撒冷建一個偉大的國民神殿。──《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2香柏木房屋和帳幕的分別】古代近東得勝的君王經常會為守護神明興建廟宇,以表示謝意。例子從主前第三千年紀中期的蘇美人,到亞述、巴比倫,甚至波斯時代都有。他們預期廟宇(神祇的居所)能夠將神明的護佑帶給君王及其領土。永久性華廈(香柏木)的用意,是保證主的臨在和恩寵。烏加列文獻相信父神伊勒居住在一個帳幕神廟之內(很多迦南神祇都是如此)。反之,巴力則為自己建造美輪美奐的宮殿。──《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七2~3先知為顧問】撒母耳時代之前,先知借著其職分作為政治上的領導者。王權制定之後,先知的角色轉為顧問。先知不再以神信息領受者的身分帶領百姓,而是向君王提供引導;君王保有接受或摒棄這信息的自由。進一步資料,可參看:申命記十八14~22注釋。──《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七3「拿單對王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為耶和華與你同在。

         拿單先知的話,本部分雖正確,但前半部卻不對。即耶和華與大衛同在的話(撒上16181812)雖是事實(9),但大衛要建造聖殿的心願卻不是神的旨意(513)、神的旨意和智慧應成為聖徒行為的基準。忽視這一切的行為,即使有再好的意圖,也是出於驕傲(撒上138~14)――《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拿單是神的先知,但他這次附和大衛的話卻是出於自己。大衛的心思是好的,神也與他同在,為神建殿也是一件摸著神心意的美事,所以拿單想當然地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3)。但美事不一定合神心意,只有讓神所揀選的人、在神的時間、按著神的方法去做成美事,結果才能滿足神,而不是滿足人。因此,「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羅十二17),要「留心」動機、方法、目的是否合神心意,才能把美事做得美。凡不是順服神的旨意所做的事,不管看上去有多美,也都是出於肉體的驕傲,不能蒙神悅納,因為「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照你的心意而「行」:原文是命令式的「去」、「做」。

         ◎顯然拿單一點都沒想到神會禁止大衛建殿,他觀察到神與大衛同在,所以直覺反應就是「可以做」,沒想到後來神禁止。――《蔡哲民查經資料》

  拿單說。拿單是一位先知,但是此刻顯然表達的是他私人的意見。先知只有在神賜給他靈感信息的時候他才能給人們靈感信息。先知的特權是當面對難題時祈求靈感答案,但是給不給答案卻來自耶和華。有時耶和華認為讓人們做他們自己的決定從而發展明智判斷的才能更好。在其它時候祂樂於給出一道神聖的信息。這種神聖的交通通常以這種獨特的方式給出:“耶和華如此說”(5)

  照你的心意而行。大衛表達的意圖看起來是好的,拿單自然認為王實行這個計畫是正當的。然而,這位先知卻還沒有接到任何批准的信息。他是照著自己感覺說的,而不是照著神聖啟示回答的。──《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4「當夜耶和華的話臨到拿單說:」

         當夜……說:拿單可能通過夢(1216;王上35)或異像(126;但2197213)或直接啟示(2624;民2220;士625~27;撒上31~21)來聽到神的話語。(17)中稱為“默示”。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耶和華的話臨到。這信息有來自神的明確標誌(3節的註釋),並且與拿單早先所表示的意見截然相反。然而,當拿單受命回到王那裡並承認自己先前的錯誤時,在拿單這方面卻沒顯出絲毫反抗的跡像。一個人承認錯誤並優雅地糾正錯誤需要神聖的恩典。──《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4~17神指示先知拿單的話語。其重點如下:①神是無所不在的(56);②應許大衛將繁榮(8~11);③委任所羅門替大衛建造聖殿(12~16)。大衛建造聖殿的計畫遭到拒絕(代上283)。這裡我們應留意大衛雖被神拒絕建造聖殿,但與神簽定了比建造聖殿更重要的“神聖的約定”(12~16)――《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七5你去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豈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呢?」

         你豈可建造:拒絕大衛建造聖殿的意思(代上174)――《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你豈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呢」:意思是「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蔡哲民查經資料》

  我僕人大衛。大衛是神的僕人,並且他本人曾受感說話,就如他在寫作詩篇時一樣。“先知”的稱號也應用在他身上(230)。在這一場合,耶和華選擇不直接對他說話,而是通過另一位先知告訴他。神通過不同的個人作工,並且神聖的亮光通過不同的管道臨到。今天也相似,神通過祂的教會組織作工並呼召弟兄們之間的互愛與信任,警告個人獨立的危險。如果大衛有驕傲的意見,那麼當他的想法被劃掉時,就會被大大激怒。但他反而接受了神聖的責備,雖然這與他本人的意圖和先知的判斷相反。

  耶和華如此說。當帶有這個標誌的信息臨到時,人們就應當聽從。如果懷疑這信息的真實性(見約一41),在神的聖言中已經詳細說明了如何試驗這信息的有效性(126;申131~31822;太715~20;約一41~3)。發現這信息的來源是我們的責任,如果它來自神,就要遵它而行。

  豈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呢?。這個問題含有一個否認的回答。相似的段落是:“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代上174)。──《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5神明批准建造】古代興建廟宇之前,獲得神明核准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君王如果沒有得到有關地點、方位、大小、材料的指示,所能預期的只有失敗。在新巴比倫時代,拿波尼度曾經提及一位君王未得神明同意便自行動工,結果廟宇倒塌。納蘭辛在蘇美之《亞喀得的咒詛》(Curse of Akkad)中,尋求一個容許他興建廟宇的兆頭。他雖未得兆頭,卻擅自動土。他這行動後來被指控為導致亞喀得王朝衰亡的理由。──《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七5~7神卻有不同的心意:會幕和帳幕乃是祂與百姓相會之處,並非的居所。祂從未向人要求殿宇作居所,也沒有責備士師不給建築殿宇,事實上,祂要住在祂的子民當中,而不是建築物內。――《串珠聖經注釋》

 

【撒下七6「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宇,常在會幕和帳幕中行走。」

          「未曾住過殿宇」:以利作祭司時,示羅是祭祀的中心,有固定的建築物(參撒上19),但這也不是神的居所。――《串珠聖經注釋》

         示羅的「神的殿」(士十八31;撒上一1~28),只是帳幕週邊的一圈房子,並非永久的聖所,所以神說「我未曾住過殿宇」(6)──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未曾住過殿宇」:示羅曾經有過「殿」 士 1831  撒上 11~28,不過示羅的殿可能僅只是帳幕形式,而非永久形式的殿。――《蔡哲民查經資料》

  然而。或“為了”或“因為”。這節給出了大衛為什麼不該為神建造殿宇的原因。

  自從。自從出埃及以來到現在大約450年了(見王上61的註釋)。這期間會幕一直是耶和華在地上的居所。它經常從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甚至到現在還沒有到達一個以色列人可以永遠敬拜的地方。這些暫時的安排已經持續了這麼長的時間,帳幕足可以再用一段時間直到可以作出建殿的新安排。──《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6~7自從出埃及以來,約櫃一直放在帳幕裏。神從來沒有要求人為祂蓋一所房子。――《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撒下七7「凡我同以色列人所走的地方,我何曾向以色列一支派的士師,就是我吩咐牧養我民以色列的說:你們為何不給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

         以色列一支派:我吩咐這裡的“一支派”指以法蓮、但、便雅憫等支派(王上816;詩7867)――《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我何曾向以色列一支派的士師」(7),原文是「我何曾向以色列一支派」。──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香柏木的殿宇」(7),指最華美的殿宇。香柏木是當時最好的建築材料,所羅門建造的聖殿裡「一點石頭都不顯露,一概用香柏木遮蔽」(王上六18)──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徒十七24;王上八27),因此,神不需要聖殿作為住所,而是人需要聖殿作為神同在的記號,所以神才同意讓所羅門建造聖殿,作為「神所選擇要立為祂名的居所」(申十二11;王上八16)。神所重視的不是物質的殿,而是能彰顯祂榮耀的見證。凡在基督名下的教堂、網站,都是幫助人敬拜神、認識神的場所,並不是神的殿;即便教堂被拆毀、焚燒,網站被封鎖,也不能毀壞神在地上的見證。「神是個靈」(約四24),以基督為元首的教會才是神的殿(林前三16~17),信靠神、順服神的信徒才是神的殿(林前六19)──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我何曾向以色列一支派的士師」:原文僅是「我何曾向以色列一支派」,沒有「的士師」。但是後面提及「牧養我民以色列的」,所以可能應該翻譯為「我何曾向以色列的持杖者(領袖)」。

         ◎神的質問一語雙關:人怎麼能夠建造殿宇給神居住?他也不會要求人為他蓋聖殿,所羅門的聖殿算是「神同意大衛王朝的請求」,而非他主動要求。我們怎麼會覺得自己可以「蓋聖殿」(蓋教堂),怎麼會覺得神可以住在人手所造的建築中?如果是這樣,我們會重新省思教堂或網站的硬體設施嗎?

         ◎擁有教堂或網站的人,應該重新在神面前謙卑下來。神不會需要住在有形或無形的容器中,那些容器頂多只是一個「場所」,可以奉獻給神,可以讓人認識、敬拜神的場所罷了,並不直接對神有益。――《蔡哲民查經資料》

  以色列的支派。對觀段落是“以色列的士師”(代上176)。在希伯來文中只有一個字母的區別。希臘文版舊約聖經七十士譯本在兩處都是“支派。” ──《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8現在你要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從羊圈中將你召來,叫你不再跟從羊群,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

         “羊圈”。牧場。――《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從羊圈中將你召來」(8)原文可譯為「從牧場中將你召來」(英文ESVNASB譯本),指神揀選放羊的大衛為王(撒上十六1~13)──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神稱大衛是「我僕人大衛」(58),大衛也是先知(徒二30),也可以借著以弗得來直接求問神(撒上二十三9)。但5~16節這番重要的話,神卻沒有直接對他說,而是通過另一位先知拿單來告訴他。如果大衛不是真正在神面前自甘「卑微」(22),當他建造聖殿的心志被拿單出爾反爾地否定時,很可能會懷疑拿單假傳聖旨,因此堅持自己的意見。神借著大衛提醒我們,真正的「僕人」絕不能要求聖靈必須直接對自己說話,也要謙卑分辨、聽從聖靈借著同工對自己所說的話。──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從羊圈中將你召來」:指 撒上 161~13

         ●以色列的「君」:「領袖」、「統治者」。

  羊圈。字面意義是“一個住所,”此處顯然是羊的住所。──《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8~11神所要求的生活:神稱讚大衛要為神建造聖殿的心意並允准三個應許(911a11b),可以看出大衛得到了不亞於建造聖殿的祝福。神監察大衛真誠的心意,雖拒絕他為神建殿,卻悅納他忠誠的熱忱,應許他豐盛的恩典。像這樣,神要求於人的不是完全的,而是要求人盡所能的竭盡全力的信靠神的生活(2514~30)――《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七8~11神明作為君王的保薦者】古代近東的君王很多都自稱有國神的保薦。赫人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典籍特別清楚。他們確認是神明使君王得位,賜他土地,立他王權,也靠這神祇護佑君王,賜他勝過仇敵,堅立他的王朝,從而決定君王的運氣。──《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七8~168~16節就是「大衛之約」(二十三5;詩八十九3~4)──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雖然神並沒有允許大衛建造聖殿,但卻悅納大衛的心思,所以應許了更豐盛的「大衛之約」(8~16)。神「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徒十七25)。因此,並不是神需要人的事奉來幫祂的忙,而是人需要借著事奉從神領受祝福。只要我們向著神的心是準確的,即使只有一點五餅二魚(太十四17),即使神家的需要已經「富富有餘」(出三十六5),也能為我們開啟天上傾福的窗戶(瑪三10)──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8~16節的「大衛之約」中,神對大衛及其後裔沒有任何要求,因為「大衛之約」並不是根據律法、倚靠人來守約,而是根據恩典、倚靠神來成就:神自己負責賜福(9~11),神自己負責管教(14),神自己負責堅定大衛的家、國和國位,「直到永遠」(16)。這正如神與我們所立的「新約」(耶三十一31),神自己負責把「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耶三十一33),而不是讓人靠肉體的努力守約。──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大衛之約」開始應驗在大衛的兒子所羅門身上,完全應驗在「大衛後裔」(羅一3)耶穌基督身上。主耶穌道成肉身之前,天使加百列向馬利亞重申「大衛之約」,宣告「主神要把祂祖大衛的位給祂」(路一32);當主再來的時候,「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十一15)──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78~17這一段就是有名的「大衛之約」。――《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下七9「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常與你同在,剪除你的一切仇敵;我必使你得大名,好像世上大大有名的人一樣。」

         使你得大名:對希伯來人而言,名字不是單純的稱呼,而是代表著那人的人格。因此神使大衛得大名的應許不是單純的提高大衛的名聲,而是含有使大衛和他的後裔尊貴的意思,同時這樣的預言性祝福不僅成就在大衛的身上(8章;代上20),也成就在從大衛的後裔出生的耶穌基督身上(29~11)――《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在古代中東的文化裡,人的名字不只是一個稱呼,而且代表那個人的所是。因此,神使大衛「得大名」(9),不只是讓大衛大有名聲,也是要讓大衛和他的後裔尊貴。這個預言最終成就在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身上,將來神要「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腓二9)──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已使你[必使你]這可以譯為將來時,“將使你,”雖然猶太學者們在西元69世紀之間將一種標點形式引入了希伯來原文中,插入了一種符號,如果有效就會要求這個動詞譯為過去時態。──《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9~11●有一種already but not yet的感覺,神好像已經讓大衛與以色列人達到「平安」的狀態,但似乎又還沒有到達終極的「平安」狀態。――《蔡哲民查經資料》

         9~10節原文的動詞都是未完成時態,表示未來的事情,但9~10節所描述的事又都是在大衛和百姓身上已經發生的事實。因為這些不但是當時已經成就的光景,也是神對將來的保證;神的應許不但給大衛的,也是給將來的大衛的子孫的。──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撒下七10「我必為我民以色列選定一個地方,栽培他們,使他們住自己的地方,不再遷移;兇惡之子也不像從前擾害他們,」

         ●「選定一個地方」:應該就是指「迦南地」,不過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到掃羅年代都尚未能夠完全平安的定居。

         ●「兇惡」之子:「不公義」、「沒有公理」。

         ●「兇惡之子」:不只指著外來的敵人,可能也指著內部壓迫百姓的領導者。――《蔡哲民查經資料》

  不再擾害他們。以色列人在士師時期一直在他們的仇敵手下遭受擾害。這與神的意圖並不一致,耶和華現在應許他們中止壓迫的一個時期。然而這應許是有條件的。要是他們的行為與上天的計畫和目標和諧一致,他們才會有光榮顯赫的命運。但是由於固執地拒絕接受他們的崇高特權,自稱為耶和華名下的子民就屢次蒙允許落入他們仇敵的手中,直到他們作為一個國家被毀滅,並且作為神特選的子民被棄絕。──《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10~11應許以色列國太平無亂。自以色列入住迦南以來,周圍有許多仇敵伺機擾亂,百姓尚未享安寧。――《串珠聖經注釋》

         「選定一個地方」(10),指迦南地。「安靖」(11)原文又被譯為「安息」(出二十11;三十三14;申五14)。自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以後,整個士師時代都不斷地被「仇敵擾亂」(11)。只有當合神心意的大衛作王的時候,百姓才終於得享「安靖」(11);正如只有基督在我們裡面作王的時候,我們才能得享安息(路二14;羅五1;西一20)──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撒下七11「並不像我命士師治理我民以色列的時候一樣。我必使你安靖,不被一切仇敵擾亂。並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

         耶和華拒絕大衛為祂建殿的要求,但神卻應許為大衛建立家室(即一個王朝)――《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建立家室”也就是建立一個永不傾塌的王朝。希伯來文“家室”也有“殿宇”、“王室”等意思。――《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家室」:原文與第5節的「殿宇」同字,屬相關語。――《串珠聖經注釋》

         使你安靖:神應許大衛時代將形成持久的安定。預表了耶穌基督而成就的平安的新時代 (214;羅51;西120)。建立家室:這裡的家也可以理解為家族,王朝之意。因此這句話也可以說是大衛家將出現彌賽亞的意思(11~16)――《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殿宇」(5)原文是「房子、家 בַּיִת」,意思是聖殿;「家室」(11)原文也是「房子、家בַּיִת」,意思是「王朝」。這是一句雙關語,大衛盼望為神「建造」(5)一個「家」,也就是建造聖殿;神卻反過來應許將為大衛「建立」(11)一個「家」,也就是建立王朝,讓他的子孫繼承王位。──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應許」你:「宣佈」、「宣告」。

         ●「必為你建立家室」:原文是「耶和華必為你建立家室」。

         ◎大衛要為神建立聖殿(原文也是「家」),神卻要為大衛建立「王朝」(原文也是「家」)。其實神瞭解大衛的用意,不過他用揶揄的口氣告訴大衛:「你不能為我建造聖殿,但我要為你建造家業」。――《蔡哲民查經資料》

  已使你安靖。通過改變標點(9節的註釋),這句可以譯為將來時。如果撒母耳記下第8章的事件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話,大衛就還要看到更多戰事。不過這句可以解釋為指的是暫時終止撒下71中提到的戰爭。在那種情況下,欽定本的翻譯就應該被保留。

  家室。神要建立大衛的家室,使他的子孫繼承王位。──《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11~16大衛的後裔會接續王位:可以為神建殿,永蒙神眷佑。本段的應許部分應驗在大衛的兒子所羅門身上(參王上815~20),但更完全的應驗在大衛的後裔耶穌基督的身上(參路131~33; 徒229~36 1322~23; 來15)――《串珠聖經注釋》

 

【撒下七12「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

         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 (王上210)――《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後裔」(12)指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他是大衛的繼承人和聖殿的建造者。──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使你的後裔接續。這主要是指所羅門,大衛的繼承人和聖殿的建造者。但是大衛也蒙指示彌賽亞將進入他的家系(見徒230)。──《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12~16神仁慈地與大衛所立的約包括以下各項:(1)大衛將要生一個兒子接續他的王位,並且建立他的王國(12)(2)大衛的兒子(所羅門),而不是大衛,將會建一所聖殿(13節上)(3)所羅門國度的王位要堅定到永遠(13節下)(4)雖然大衛的罪應得到懲戒,但神的“慈愛”(希伯來文是hesed,堅定的愛;參看何二19的腳註)永遠與他同在(1415)(5)大衛的家室、國度和王位將要永遠堅立(16)。這約不保證大衛家的統治不會中斷(在巴比倫的放逐時,便曾經中斷),但應許統治權柄永遠屬於大衛的王朝。耶穌基督就是這些應許最終的應驗(路一31~33),而雖然祂現在不在大衛的王位上統治(來一二2),但到祂再來的時候,祂便要恢復這王位。參看馬太福音一章11節、十九章28節和使徒行傳十五章15的腳註。――《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大衛之約中包含的屬靈意義:偉大的大衛之約隱含下列屬靈的意義:①彌賽亞的人性(12):彌賽亞以大衛的子孫的身份來到世上(11;羅13);②彌賽亞的神性(27;太11;羅14);③道成肉身(13),聖殿是神臨在的像徵。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是神同在的標誌;④永遠的王國(13b16):大衛王國預表的彌賽亞的王國(967;路13233);⑤恩寵的王國(15) :彌賽亞王國不是靠人的努力或功勞成就的國度,是神的恩典支配的國度。(553)――《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七13「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

         聖殿是神榮耀的見證,要使神的「名譽榮耀傳遍萬國」(代上二十二4)。現在大衛剛剛建國不久,還有流血的爭戰,此時建造的聖殿還不能彰顯神的榮耀(代上二十二8)。因此,神並沒有否定大衛為神建殿的心意,而是要自己挑選建殿的人和時機(13)──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神使用大衛,是要「使仇敵都服在他腳下」(王上五3),代表爭戰和得勝的國度君王;而神使用所羅門,是讓他享用「四圍平安,沒有仇敵,沒有災禍」(王上五4),代表平安和榮耀的國度君王。因此,大衛要用爭戰為所羅門開路,預備建造聖殿的材料和地基;當平安的王所羅門得榮耀的時候,他就可以使用大衛所預備的,為神的名建造殿宇(13)。同樣,「神的殿」(林前三16~17)教會並不是在基督在十字架的得勝之前建立的,而是基督「借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來二14)、「得了榮耀」(約十二16)之後,才從五旬節開始(徒二1)──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永遠。要是以色列忠於神的話,以色列國就會繼續到永遠,並且榮耀的聖殿也就決不會被毀壞了。神打算通過希伯來人的國家去為世界做的事現在正在通過教會完成。儘管人會失敗,但神的旨意最終必定藉著基督實現在永恆國度的確立中(131~33;參詩89293637;但244;但71427;俄21;彌47;來18)。──《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13兒子建殿】現存的碑文有一個記載新巴比倫帝國的著名太后阿達德古皮(Adad~Guppi;主前六世紀),報稱辛神在夢中告訴她說,她兒子會在哈爾蘭為他興建廟宇。此事和大衛的分別,在於這是重建日久失修的神殿而已。──《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七14「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

         杖……鞭責罰他:歷代志和列王紀記載了加給大衛的刑罰(王上1114~40;王下927)――《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犯了罪」(14)原文是「行不義、做錯事」。──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神的「責打」(14)是愛的管教。神常常使用人去責打人,也經常打發一國去執行對另一國的審判,亞述和巴比倫都被神使用來責打神的百姓。「人的杖、人的鞭」(14)代表人能夠承受的管教。──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14),是用父子關係來形容神與大衛王室的關係。神對王的慈愛和管教,就像父親對兒子的慈愛和管教一樣。神也用父子關係來形容祂與以色列人的關係:「耶和華這樣說:以色列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出四22;申三十二6)。這句話也是指著彌賽亞說的預言(詩二7;來一5)──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犯了罪」:原文是「行不義」。

         ●「人的杖」、「人的鞭」:對比於「神的審判」,表示不會是毀滅性的災難。――《蔡哲民查經資料》

  我要作他的父。見代上22910286。在這一應許中,神把自己與大衛及他的子孫視為一體。那些在以色列寶座上接續大衛的人當以耶和華的名義作王,作為神的兒子和天國的代表。當實際的子孫失敗了的時候,這應許就實現在基督身上了(見來15)

  責打他。神的責打是愛的行動。祂發出審判是要恢復人們的理性與正義。一位明智並且慈愛的父親或母親必會責打他所愛的孩子(312;來125~10)。這一子句在代上1713中被省略了。

  人的杖。神常常用人去責打人。祂也經常打發國家去執行祂對國家的審判(見賽1056;耶5120)。亞述和巴比倫都奉差責打了以色列和猶大。──《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14神王之間的父子關係】埃及的王權尤其注重這一點,因為他們視法老的王權來自神界。具體一點來說,法老被視作太陽神銳的兒子。在烏加列文學中,庫布林(Khubur)王凱雷特被稱為迦南主神伊勒的兒子。亞蘭君王甚至以之為王號(便哈達的意思是哈達之子)。美索不達米亞自主前第三千年紀中葉以降,君王如古德、漢摩拉比、杜庫提寧努他、亞述巴尼帕等人,皆以神明血統為君王的特權。──《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七14~15管教仍有保證】在主前第二千年紀的一個赫人條約中,赫人君王哈圖西利斯三世向藩屬塔亨塔薩的烏珥米特舒普(Ulmi~Teshup),保證他兒子和孫兒都會繼承他的土地。文獻繼續說烏珥米特舒普的後代即使犯錯受罰(甚至被判死刑),烏珥米特舒普只要仍有男丁,便永不會喪失其土地。──《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七15「但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像離開在你面前所廢棄的掃羅一樣。」

         「慈愛」(15)原文是「慈愛、忠誠」,意思是「立約的慈愛」,在古代赫人、亞喀得、烏加列和亞蘭的文獻中,都用來指宗主向藩屬所表達的慈愛。「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15),等於說神與大衛立約(二十三5;詩八十九3~4)──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慈愛」:「善良」、「慈愛」、「喜愛」。此字跟「立約」有關。――《蔡哲民查經資料》

  不離開。一個因為人的失敗就不會實現的有條件的應許。這特權現在屬於靈意上的以色列了。

  掃羅。掃羅也曾蒙應許“永遠”的國(見撒上1313)

  在你面前。字面意義是“從你的臉”,即,從你面前。這些應許適用於大衛也是有條件的。──《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15立約的愛】赫人、亞喀得、烏加列、亞蘭的例證,全部顯示宗主向藩屬所表達的正面態度,是慈愛、友善、恩惠;藩屬則當以順服和效忠回報。亞馬拿書函(都是迦南藩王向埃及霸主所寫的信)用「愛」字來形容友好忠誠的國際關係。藩屬用這字來表示忠於彼此間盟約條款的誠意。這用法在聖經中的明顯案例,可見于列王紀上五1。美索不達米亞文獻勸人愛某位神祇的例子十分罕見,但總而言之,古代近東的神明不求崇拜者的愛,也不與他們建立盟約關係。──《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七16「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原文作”)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

         本節為“大衛之約”的綜述。神藉先知拿單對大衛宣佈的應許始自10節。這約的許多福氣是神本諸祂的恩典和祂永遠的計畫,答應賜給大衛,非靠大衛自己的能力來得到;因此是神不附任何條件的應許。大衛後裔基督的國度(羅一3),是根據此約建立的。

大衛之約又是以亞伯拉罕之約(創十七6)為基礎的,因為以色列民已建立了一個王國,並展望那個以基督為王的永遠的國。此約應許四件事:1,大衛死後,他的兒子的王國必堅立(12)2,他的兒子必完成他的心願為神建造聖殿(13)3,大衛的家和國必永遠堅立(16)4,大衛的國位也必永遠堅立(16)

前兩個應許是屬世的,幾乎立即應驗;後面兩個是屬基督的國度的,也一定會在王國時期內實現。基督降生前,天使加百列曾向祂母親馬利亞重申此約,並宣告“他祖大衛的位”,要賜給這位和平的君和永在的王(路一31~33;參徒二29~32;十五14~17)。因著這位頭戴荊棘冠冕之王的犧牲,人與神的關係展現了新頁,神救贖祂全世界子民的工作在祂手上完成(羅十六20)。祂戰勝死亡,祂復活,作了萬民的主和萬國的王(太二十八18)

此約預告所羅門出生(12),他的寶座永存,但非後裔不斷。歷史的發展證明:耶穌基督從馬利亞生,但馬利亞不是所羅門的後裔(比較耶二十二28~30);馬利亞的丈夫約瑟卻是所羅門一系的後裔,所羅門的王位從此系統傳給基督(太一616)。從所羅門傳下來的是王位而非子孫。

神給大衛的雖是永遠不變的應許,但仍有它條件性的一面:大衛的後裔若不順服,神一樣要責罰,但約卻不廢除(15節;詩八十九20~37;賽五十四3810)。神的管教始于耶羅波安作亂和以色列國的分裂,結束於以色列民的被擄(王下二十五1~21)――《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永遠」:原文可能是指「永恆」或「很長的一段時間」。大部分注釋者認為此處是指「永恆」,而大衛王朝銜接至未來的彌賽亞王朝,達成這個「永恆」的應許。

         ◎在這個約中,大衛以及其後裔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就可以獲得神「永遠王權」的保證,跟目前基督徒與神立的「新約」一樣。

         ◎這些應許部份應驗在所羅門身上,更是完全應驗在大衛的後裔耶穌基督身上。――《蔡哲民查經資料》

  必堅定。因為大衛後代的失敗,這些重要的應許最終必定只有通過基督和祂的教會實現(見賽967;耶23563314~21)。──《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17「拿單就按這一切話,照這默示,告訴大衛。」

         雖然說可以建殿的是拿單(3),說不可以建殿的也是拿單,但拿單並不是出爾反爾,而是用神的旨意來糾正自己的意見:神怎樣告訴他,他就怎樣告訴大衛。凡是做神話語出口的人,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和神的旨意混淆,也不能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隱瞞了神的旨意。──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拿單就告訴。一直到這裡的記錄都是拿單從耶和華領受後受託告訴大衛的信息(5~16)。這節經文說他完成了這個委託。──《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18「於是大衛王進去,坐在耶和華面前,說:主耶和華啊,我是誰,我的家算什麼,你竟使我到這地步呢?」

         “坐”。即坐在自己腳跟上,那是一個禱告的姿勢。――《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本節至29節是大衛的禱詞,感謝神對他和他的後裔的奇妙應許,以及對全以色列民的無比恩惠。

“進去”指進到放有神的約櫃的會幕(2)。約櫃是神與祂的百姓同在的記號,所以說“坐在耶和華面前”。――《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坐」:大概是指身子挺直、屈膝而坐。本段的應許部分應驗在大衛的兒子所羅門身上(參王上815~20),但更完全的應驗在大衛的後裔耶穌基督的身上(參路131~33; 徒229~36 1322~23; 來15)

         耶和華面前:指存放約櫃的會幕的裡面。 坐在……說: “坐在”不是為表現他“舒服的姿勢”而是為了表現出當時通常的禱告姿勢,即跪下來的姿勢。共同翻譯,譯為“跪下來說”。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進去」(18),指進入存放約櫃的會幕。──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坐在耶和華面前」(18),可能是坐在腳跟上,跪在約櫃前面向神禱告。──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進去」:應該是進入大衛搭建給約櫃的帳幕中,不然大衛的禱告應該沒有人能聽見。

         ●「坐」在:「坐」、「停留」。此處很可能是「停留」的意思。

         ◎大衛多次覺得自己位於不配的地位 撒上 1818  撒下 621~22 ,我們是否也覺得自己位於一個不配得的位置上而心存感恩呢?

         ●「主耶和華」:在此段中用了六次,而且除了 721 之外,每一節都稱呼神的名字。――《蔡哲民查經資料》

  坐在耶和華面前。可能是坐在約櫃所在的帳幕裡。大衛在所賜給他的啟示之下感激難言。他雖不蒙允許建造聖殿,但給予他的應許完全補償了最初的失望。

  耶和華神啊,我是誰?。當大衛坐著默想時,他可能回顧了過去的歲月,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個卑微的牧童,漫遊在群山之間,並且變得熟悉了神的道路;然後想到他如何為國家蒙揀選,但是曾作為一個逃亡者在猶大的群山逃亡,一點兒不知道一天的新考驗是什麼,接下來會出現什麼危險。現在他終於享受了和平,與它同時臨到的還有神關於他的國度之將來的應許。大衛被這種思想壓倒了。帶著深深的謙卑和全然的克己,他大聲喊道:“主耶和華啊,我是誰?”以人的標準來看,大衛會被認為是一個有非凡成就的人,一個不尋常的領袖,一個深刻虔誠並大有勇氣的人,一個尊榮成功的人,世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並且是歷史上的傑出君王之一。但是大衛在他的創造者面前卻感到非常地卑微,並且感到自己完全不配神賜給他和他家的崇高尊榮。

  此處“神”這個詞是用大寫字母和小體大寫字母寫的—“God”。這樣寫表明它是從Yahweh翻譯過來的。當只有Yahweh或與'Elohim聯合時,它就被譯為“上主[和合本譯為“耶和華”]”。當它前面有'Adonai,“主”時,像此處一樣,就被譯為“神”。──《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18~29大衛的禱告是一個範例,展示信徒對神所啟示之旨意應有的反應。大衛沒有因為失去建殿的權利而悲哀,反而為了得到將來之祝福的應許而喜樂,並且承認神的主權。――《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大衛感恩與祈求:大衛為著神對他家和百姓的賜福與眷顧獻上感恩讚美,並祈求神照著祂的應許成就。本段的應許部分應驗在大衛的兒子所羅門身上(參王上815~20),但更完全的應驗在大衛的後裔耶穌基督的身上(參路131~33; 徒229~36 1322~23; 來15)

         大衛的感恩禱告:從先知拿單那裡得知關於建造聖殿的話語後(5~16)大衛向神獻上的禱告:①祈求主應許的禱告(1819) ;②對主過去行的奇事的感謝(20~24) ;③懇求未來成就的主應許的祝福(25~29)。儘管大衛自己的願望受到拒絕,卻毫無怨言地向耶和華獻上感謝的禱告,表現出大衛成熟的信仰。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七18~29有關大衛祈禱的觀察】亞述巴尼帕一世(比大衛早一代的亞述王)在一個向女神伊施他爾作出的祈禱中,為她的保薦致謝。他所感謝的恩寵包括了從微賤之處提拔他,任命他為百姓的牧者,給他大名,容許他為百姓伸張正義。拿單向大衛指出,神對他所施的也是這些恩惠(8~11)──《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七19「主耶和華啊,這在你眼中還看為小,又應許你僕人的家至於久遠。主耶和華啊,這豈是人所常遇的事嗎?」

         人接受神的恩典後懂得感謝的人是有福的人。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所常遇的事」:「風俗」、「行為習俗」、「常規」。――《蔡哲民查經資料》

  人所常遇的事。字面意義是“人的律法,”即,人類律法。這個短語的意思難解。對觀段落是:“看顧我好像看顧高貴的人”(代上1717)。──《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19~20大衛徹底打敗了非利士人、又把約櫃運到了耶路撒冷,事業和事奉都到達了頂峰,是人生最值得驕傲的成功時刻。但經過了十多年被追趕的日子,他此時靈裡卻非常清醒,知道完全是神「使我到這地步」(19)、「除禰以外再無神」,所以才能保持謙卑(18)和感恩(19~20),既不堅持自己的意見,也不問神「為什麼」,而是順服地接受了神的安排。──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撒下七20「主耶和華啊,我還有何言可以對你說呢?因為你知道你的僕人。」

  還有何言。大衛對所顯示給他的尊榮感激難言,言語不能表達他的感激。

  知道你的僕人。大衛知道耶和華熟悉他,並且能理解他心中充滿的讚美與感恩。──《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21「你行這大事使僕人知道,是因你所應許的話,也是照你的心意。」

         大衛作為國度的君王,並沒有覺得離開了自己,國度就不能堅立、聖殿就不能建造。因為他知道神「所應許的」(21),神一定會負責做成(21)。今天,事奉神的人也「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十二3),既學會憑信心做事,也學會憑信心不做事,才能「與神同工」(林前三9)──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因你所應許的話,也是照你的心意」:「因為你的話語與意志」。

         ◎此處大衛真的對神的作為無言以對,他要為神建殿,結果換來一個「統治到永遠」的應許,他也不知道要說甚麽,只能說那是「神想要就可以做、神說了算」的事件。――《蔡哲民查經資料》

  因你所應許的話。“因你僕人的緣故”(代上1719)。關於後一種表達見詩13210;參代下642。──《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21~24神對大衛行的事工,大衛回憶過去神向他施行的能力和奇事,讚美神。這裡回想神對以色列的作為:①對大衛和其家族的祝福(21) ;②救贖以色列(23a);③曠野40年歷程和對迦南的征服,把以色列定為神永遠的百姓(24);④神賜以色列律法(1956;利2612)。神過去作工,同樣今天也仍然做工。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七22「主耶和華啊,你本為大。照我們耳中聽見沒有可比你的,除你以外再無神。」

         「本為大」(22)原文是「尊崇、尊大」的完成式,意思是「已經被尊崇」。──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除禰以外再無神」(22),是大衛最重要的信仰宣告,也是他信心的根據。外邦人的神(23)只不過是人手所做的偶像,本身並沒有什麼能力,背後都是撒但。──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本為大」:「尊崇」、「尊大」的完成式,「已經被尊崇」之意。

         ◎此處是大衛想及神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不由得發出頌贊。「除你以外再無神」這樣的宣告,更是重申一神信仰。――《蔡哲民查經資料》

  你本為大。見詩868~107119896~8。──《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22一神信仰】本節「除你以外再無神」一語,比往昔一切的話更進一步。初民雖然屢有頌揚神祇到幾乎排他的地步,與古以色列的一神理想相比依然有天壤之別(見:出二十3;申六4的注釋)──《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七23「世上有何民能比你的民以色列呢?你從埃及救贖他們作自己的子民,又在你贖出來的民面前行大而可畏的事,驅逐列邦人和他們的神,顯出你的大名。」

         本節原文有不通暢和含糊的地方,大抵意思是:耶和華與列國神祗不同,祂為自己的名揀選和救贖以色列人作祂的子民,使以色列人脫離列邦及他們所信奉的神祗。本段的應許部分應驗在大衛的兒子所羅門身上(參王上815~20),但更完全的應驗在大衛的後裔耶穌基督的身上(參路131~33; 徒229~36 1322~23; 來15)――《串珠聖經注釋》

  能像你的民呢。大衛認為能被數算在神的民中是最高的特權。什麼民族能比耶和華所揀選作為祂的民的民族更大或有更高的尊榮呢(見申4732~34)

  自己的子民。這是指出埃及。通過把以色列人從在埃及作奴隸一族的地位救贖出來,神表明了祂對以色列人的極大興趣。

  為他立名。出埃及使神的名在地上的列國中為大,因為它顯示了祂在地上最偉大的國家之上的無與倫比的能力。

  大而可畏的事。請比較申1021。當大衛默想耶和華在出埃及時對以色列的奇妙作為時,他那時的心路歷程與摩西在申4732~34中表達的思想相似。

  他們的神。埃及有許多著名的神,並且被認為是有能力的。出埃及不僅被認為是對埃及地的勝利,而且是對埃及諸神的勝利。當以色列人成功地離開埃及時,對任何一個埃及人來說,對於誰是真神都不需問進一步的問題了。埃及諸神本身並沒有什麼能力,而是撒但代表他們彰顯他的能力,因而出埃及是神在歷代的大鬥爭中對撒但的又一次勝利。──《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24「你曾堅立你的民以色列作你的子民,直到永遠。你耶和華也作了他們的神。」

  作了他們的神。神曾應許過在迦南地堅立亞伯拉罕的後裔,並作他們的神(1778)。祂藉著摩西應許了要把亞伯拉罕的子孫從埃及的奴役之下救贖出來,並作他們的神(678)。那些應許現在實現了。──《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25耶和華神啊,你所應許僕人和僕人家的話,求你堅定,直到永遠,照你所說的而行。」

         25節原文以「如今、現在」開始,表示接下來的禱告是一個轉折。──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725 之前有個「如今」、「現在」,表示接下來是一個新的思緒轉變。――《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下七25~29根據所立的約,大衛懇求神祝福自己的家族,成就所有的應許(8~16)――《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大衛禱告「願禰永遠賜福與僕人的家」(29),不是因為自己配得,而是因為神啟示:「我必為你建立家室」(27),所以他才「大膽向禰如此祈禱」(27)。大衛是求神「照禰所說的而行」(25),不是追求短暫的「屬靈的名聲」,而是尋求「永存」(29)的恩典和應許。「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八26),合神心意的禱告都是聖靈的感動先來,然後人才禱告到神面前:「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3)──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撒下七26「願人永遠尊你的名為大,說:萬軍之耶和華是治理以色列的神。這樣,你僕人大衛的家必在你面前堅立。」

         「願人永遠尊禰的名為大」(26),意思是神已經應許要堅立「大衛的家」(26),因此,神為了讓人尊祂的名為大,一定會讓大衛的王朝堅立。──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願人尊你的名為大。大衛祈禱的反映是可以使神的名得榮耀。那些尋求使自己顯大的人反映的是路錫甫的態度,他想要高舉他的“寶座在神眾星以上”並且打算要“與至上者同等”(141314)。相比之下,未墮落之天使們的歌卻是“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神”(214)和“頌贊、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513)。大衛偉大的秘密在於他的謙卑。凡願意謙卑自己像小孩子的“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184)。──《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26~29●這幾節的邏輯是:神已經應許大衛王朝要堅立,因此神為了讓人尊他的名為大,一定會讓大衛的王朝堅立,而且神既然是最偉大的神,那他的心意就會達成,大衛王朝就會堅立。――《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下七27「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因你啟示你的僕人說:我必為你建立家室,所以僕人大膽向你如此祈禱。」

         顯示聖徒正確的祈禱態度:①根據神的應許祈禱;②沒有因為神已應許而只顧等待,而是懇切地渴求。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七28主耶和華啊,惟有你是神。你的話是真實的,你也應許將這福氣賜給僕人。」

  你的話是真實的。大衛相信耶和華會履行祂的應許。他相信他的祈禱會蒙應允。他的祈禱實際上是接受神奇妙恩典的應許。──《SDA聖經註釋》

 

【撒下七29「現在求你賜福與僕人的家,可以永存在你面前。主耶和華啊,這是你所應許的,願你永遠賜福與僕人的家。

         雖然大衛是以色列的王,但他在這番禱告中,原文十次自稱是「僕人」(29),承認自己「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做的」(路十七10),因此,「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詩一百三十一1)。但這樣一位「不敢行」大事的僕人,並沒有因此懈怠,而是專心「為殿預備材料」(代上二十二4),讓別人來成就建殿大功:「功成不必在我」,這才是神的僕人當有的態度。──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事奉神的人常常有一個誤區,覺得只有為神做事才算屬靈,做事越多、越做大事才越屬靈。但神說:「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人若肯為神做事,卻不肯順服神,照樣不蒙神悅納。所以,只要能討主喜悅,大衛不但願意為神做事,也願意為神不做事。掃羅不肯順服,堅持要做神「產業的君」(撒上十1;二十31),結果被神「廢棄」(15);大衛願意順服,連建造聖殿這麼大的屬靈功績和名聲都可以放棄,結果卻得著了更大的應許和祝福:開啟了基督的寶座(太一1),讓國度被神「永遠堅立」(16)。同樣,我們既要學會倚靠神做事,也要學會順服神不做事,才有可能被神使用做大事。──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大衛真是會抓住神的應許,我們也應該分辨哪些是神真正的應許,緊緊抓住神的真應許。現在禱告的通病是認為神會照一般人認為的「好人」形像做事,一直禱告要求神要「醫病」、「給錢」等等,神的上好應許反倒忽略了。――《蔡哲民查經資料》

  永遠賜福。對觀段落是“耶和華啊,你已經賜福,還要賜福到永遠”(代上1727)。當神應許給人一個祝福時,世上就沒有任何勢力強大到能足以使它翻轉,除非人乖僻的意志拒絕滿足應許的條件(見民2320)。當人們懷疑神的應許或未能要求祂的祝福時,就羞辱了神。如果基督徒們對神應許的確定性有更多信心的話,那麼他們的生活就必更為幸福,有更為樂觀的盼望了。當大衛高高興興地把自己託付給神的旨意時,他的生活是既幸福又富有成效的。建造聖殿是他的盼望和意圖,但是他被告知那個任務不是給他的。他謙卑地順從了神聖的旨意,接受神給他的那些任務,不允許自己因為未蒙允許實現自己的打算而變得慍怒鬱悶。許多人要是未蒙允許進行他們所有的願望,就認為自己被輕視被拒絕了。其他人決定前去執行並不適合他們的任務,去做耶和華並沒有呼召他們去做的事,徒勞地努力去做他們不足以完成的工作,同時卻忽略去做那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和耶和華呼召他們去做的事。本章是一個服從神旨意的顯著例子。──《SDA聖經註釋》

 

【思想問題(7)

 1 從耶和華阻止大衛替祂建造殿宇一事,你對神的屬性有何領會?保羅對雅典人的講道(17)又給你什麽提醒?

 2神應許大衛要永遠堅立他的家和他的國。這應許與我們有什麽關係?參11; 可117~10; 啟2216

 3 大衛的祈禱中有那些對比?參18 22~23節。你是否也有他這些感受?

 4 大衛的祈禱反映他不忘記神在歷史上對以色列國的作為。你今日是否謹記神過往的恩情?

 5 大衛求神永遠賜福予他的家,他這祈求有何根據?參25節。你祈禱時是否曉得把握神在聖經中對祂子民的應許?大衛是否單為自己家人代求?參26節。

 6 你有沒有為你的家庭和你的國家向神感恩及祈求?你的禱告能否反映你對神堅定不移的信心?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