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母耳記下第十四章拾穗

 

【撒下十四1「洗魯雅的兒子約押,知道王心裡想念押沙龍,」

         王心裡想念: 1339和本節中使用的“想念”的原意為“對抗”,因此本文表示大衛雖對押沙龍存警惕和憤怒,一方面卻擔心他。這是父愛自然的體現。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大衛「心裡想念押沙龍」(1),但律法明明地規定:「故殺人的必被治死」(民三十五16),所以他左右為難。「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大衛的情緒被周圍的人看在眼裡,就給魔鬼留了地步。約押是一個體貼肉體的人,他看穿了大衛心中的難處,決定伸出手來幫大衛肉體的忙,為大衛解決感情上的難處,結果卻給大衛和神的國度帶來了更大的災難。──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心裡想念押沙龍」:原文是「王的心在押沙龍上面」,不過有人認為這裡應該是「王的心反對押沙龍」。――《蔡哲民查經資料》

  想念押沙龍。此處譯為想念的希伯來前置詞也可以是反對的意思。有些人認為譯為反對符合本段的意思,這樣就使大衛因謀殺暗嫩對他兒子懷有敵意。然而,見撒下1339的註釋。大衛的態度引起了押沙龍對他父親的疏遠。押沙龍既然渴望回國,並因自己這麼長久地無法接觸所期望的在父親死後將屬於自己的國務,他就完全陷入了叛變的圖謀中。這是一種危險的局面,約押開始試圖糾正它。──《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1~20大衛與押沙龍父子分隔三年後,約押想出一個巧妙的方法使他們可以重聚。――《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哲婦說服大衛允准押沙龍返國:約押看穿了大衛心中的難處,他一方面想念兒子,但他的尊嚴和法律卻不能准許兒子回來。――《串珠聖經注釋》

 

【撒下十四1~27押沙龍回到耶路撒冷:因殺害暗嫩的事件而在基述逃難的押沙龍能回到耶路撒冷都歸咎與軍隊長官的約押在中間調節的結果。約押介入押沙龍歸來的問題,原因是:①看出大衛對押沙龍的思念(1節;1339);②為了討好大衛的繼承人押沙龍。從這一點上看,約押是機會主義分子,並且是善於利用計謀的人。最終,儘管約押的計謀成功,卻造成押沙龍背叛極大的悲劇(15)。事實上,約押對大衛王國發展帶來的損失大於他的功績。他雖立了許多戰功(109~142318),但卻違背大衛的旨意殺死押尼珥(327),押沙龍(1814),亞瑪撒(20910)等,也參加過亞多尼雅的叛亂(王上15~7)。約押是沒有真正信仰的人,是隨機應變的虛偽之徒。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十四1~33押沙龍獲赦回國:押沙龍流亡基述三年後,約押請了提哥亞的一個聰明婦人來說服大衛准許押沙龍回國,並使父子二人復合。――《串珠聖經注釋》

         押沙龍背叛 :用六章來介紹在大衛統治時期,最大的事件,押沙龍的叛逆事件。押沙龍事件的經過概括如下:①押沙龍歸來(141~27)暗嫩被殺事件三年後;②押沙龍和大衛和解(1428~33);③押沙龍通過籠絡民心準備造反(151~6);④在希伯侖建立反叛政府(157~12);⑤大衛在瑪哈念避難(1513~1729);⑥押沙龍接受戶篩的謀略,給大衛創造足夠的時間(1615~1729);⑦以法蓮戰鬥中押沙龍戰死(181~18);⑧亞希瑪斯報告戰鬥結束(1819~30);⑨大衛回宮(199~39)。雖然這次的叛亂安然平息,但這次的主謀是聖君大衛親兒子,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也許押沙龍叛亂的原因是暗嫩的不當(1311~14)和父親大衛的優柔寡斷(1321)<1320~22>大衛在暗嫩的淫行事件押沙龍復仇之事發生後,出於對子女的溺愛並沒有積極地採取懲戒,並與的押沙龍和解。通過這些事情,可以明白以下道理:①對孩子不用懲戒的鞭打等於使孩子遠離救贖之路;②不理會生活中有當除的罪(1215),一直放任的話,那罪必然帶來破壞性結果(52930);③真正的和解不是人自己的饒恕和默認,而是在神面前通過相互的懺悔,重新建立和好的關係(1521)――《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十四2「就打發人往提哥亞去,從那裡叫了一個聰明的婦人來,對她說:請你假裝居喪的,穿上孝衣,不要用膏抹身,要裝作為死者許久悲哀的婦人,」

提哥亞」提古亞廢墟(Khirbet Tequ'a)位於猶大山地與曠野交界之處,約在耶路撒冷以南十哩。由於這村莊又小又偏僻,這婦人才得以提出這個耶路撒冷大概無人聞知的案件。──《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關於“提哥亞”(在耶路撒冷以南10英里,或16公里),參看阿摩司書的簡介。――《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提哥亞是耶路撒冷以南約16公里的一個城。約押從那裡找來一個聰明的婦人,用和大衛的境遇幾乎相同的故事,來要求大衛斷案。一方面是全家都要她把殺死自己兄弟的那人處死,但在她這方面,這個殺人犯卻是她僅剩的傳宗接代的兒子。大衛同意那婦人的兒子可以不遭報復(8~11)。婦人於是勸大衛把兒子押沙龍召回來(12~17)――《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提哥亞」:為日後先知阿摩司的出生地(11),在伯利恒南面九公里(六英里)。哲婦冒充寡婦向王申訴,尋求最高的裁判。

          約押的計謀與先前先知拿單以案件向大衛諮詢的手法類似(12)――《串珠聖經注釋》

         聰明的婦人:指非常敏捷,大膽而靈巧的婦人。這婦人曾居住在提哥亞附近釀油的村裡。 居喪……孝衣:為表示兒子的死所做的裝扮(6)――《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約押知道不能直接為押沙龍說話,因為押沙龍故意殺人,連進逃城(民三十五31)和獻贖罪祭(民十五27~31)的資格都沒有。因此,約押找到一位「聰明的婦人」(2),用似是而非的道理欺哄大衛,好讓他心安理得地用肉體的感情來代替真理。──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在古代以色列社會裡,女人通常是弱者,但撒但卻常常利用人對弱者的同情,用人的感情來控訴律法,用人的道理來摻雜真理,最後用鬼魔的道理來取代真理。今天歐美社會對罪惡無原則的包容和接納,把邊緣價值觀變成主流,走的也是這個套路。──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提哥亞」是耶路撒冷南面靠近曠野的一個村莊(代下二十20),後來成為先知阿摩司的家鄉(摩一1)。──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提哥亞」:字義是「柵欄」,位於耶路撒冷南方約十五公里,也是先知阿摩司的故鄉。這個鄉鎮比較小而偏僻,因此這個婦人提出的案件即使是真的也不至於傳到耶路撒冷。

         ●「孝衣」:「喪服」。――《蔡哲民查經資料》

  提哥亞。一個距伯利恒約5英里的村莊,以先知阿摩司的家鄉聞名(11)。因為它靠近約押的祖籍伯利恒,所以可能他本人認識這個婦人,計畫用她來實現他的目的。提哥亞被認為是現代的Teqû`
  你假裝。杜撰這個比喻的是約押,也是他教唆這個婦人講這些話的,但是在王面前演這場戲需要極大的技巧。
──《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2婦人的計策】這婦人喬裝和法律虛擬計策所根據的,是個有名的文學主題。例如在埃及神話中(主前十二世紀的文獻),賀如司和色特二神互相爭奪阿西利斯神所留下的王位。賀如司的母親伊西斯假扮為牧人遺孀,以假案上訴於色特,說外人企圖奪取她兒子的產業,並要把他驅逐。色特為她義憤填膺,其判語卻證明了他自己的不是。──《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十四3「進去見王,對王如此如此說。於是約押將當說的話教導了婦人。」

         ◎雖然 143 提及婦人說的話是約押教的,但是要能夠在君王面前沒有破綻的說出,還要對答如流,不是「聰明的婦人」也做不到。

         ◎此處約押大概認為押沙龍還是王位繼承人,大衛也沒有指定其他的王儲。在這種王位繼承人的真空狀態下,國家並不穩定,所以他希望能夠挽回大衛與押沙龍的關係。當然,如果他是下任君王的恩人,自然也有不少好處。――《蔡哲民查經資料》

  進去見王。王是全地的最高審判官,他所有的臣民都可接近。百姓期盼他能在他們的困難中幫助他們。──《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4「提哥亞婦人到王面前,伏地叩拜,說:王啊,求你拯救!

 

【撒下十四4~11以王為最高法院】古代近東君王的主要責任之一,是為百姓秉公行義(漢摩拉比法典的引言;撒下八15;王上十9)。君王將權柄分派給長老和審判官,讓他們處理大部分訴訟(撒下十五4),以應付繁重的案件。但依然有好幾處的文獻(馬里書函和吾珥南模法典)──很多都和孤兒寡婦的苦境有關──視君王為最後上訴之門。──《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十四4~17約押為押沙龍回歸獻計:提哥亞婦人照約押指示(3)兩次向大衛呼求,誘導大衛善待押沙龍。她講述兩個兒子的故事之後(4~9)大衛就按她所期待的(1011),公開談起暗嫩和押沙龍的問題。這種比喻手法形式上與拿單所行的非常相似(121~6)――《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十四5「王問她說:你有什麼事呢?回答說:婢女實在是寡婦,我丈夫死了。」

         婢女實在是寡婦:女人在伸冤之前,誘發大衛的同情心。希伯來社會中寡婦與孤兒被當作特別保護的對象(1429)<1014,救濟的物件和方法>――《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寡婦。這案件十分不像大衛的狀況,所以她的故事沒有引起任何懷疑。這故事中的某些基本特徵將要解決大衛心中的問題,所以就著重強調這些特徵。──《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5~7按律法規定,殺人須償命:(通常是死者至親為死者報血仇,見7的「全家的人」) 。 但哲婦提出的案情特殊,因兇手又是家中唯一剩下的兒子,若被處決,她夫家便斷絕後嗣了。――《串珠聖經注釋》

 

【撒下十四6】「我有兩個兒子,一日在田間爭鬥,沒有人解勸,這個就打死那個。」

         沒有人解勸:她說的兒子的死,與暗嫩之死(13 29)具有不同的性質。前者是過失殺人,後者是故意殺人。這婦人巧妙地減輕押沙龍殺害暗嫩的罪行。但不管原由如何,按照律法,眾人要處罰殺害兄弟之人的主張是合理的(3516~19)。但這婦人卻為了緩和大衛的情緒,說明狀況時,故意往有利於殺人者的方向誘導,並表現出罪的根本原因在於自己的謙讓的態度(9)。她的比喻純粹是出於人的,感情化的,污染了律法和真理。像這樣人的感情可以成為真理和信仰的絆腳石。敬虔的信仰生活和判斷的基準永遠應該是神的話語。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一日在田間爭鬥,沒有人解勸」(6),意思是並非故意殺人。──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解勸」:「營救」、「恢復」。――《蔡哲民查經資料》

  兩個兒子。對應暗嫩和押沙龍。──《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7「現在全家的人都起來攻擊婢女,說:你將那打死兄弟的交出來,我們好治死他,償他打死兄弟的命,滅絕那承受家業的。這樣,他們要將我剩下的炭火滅盡,不與我丈夫留名留後在世上。

         因沒有繼承人而令家系斷絕的事,被視為一個極大的不幸。經文把仍然存活的兒子比作灰燼裏最後的“炭火”。――《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將“炭火滅盡”即斷絕香火,無後代之意。以色列人的律法准許死者的親屬報仇(民三十五12),但若報此血仇,這位婦人將絕後,也是以色列人極不願見的事(申二十五5~6;得二20)。二者相權,寧可不懲治殺人者,以免婦人絕後。暗示大衛應放過押沙龍,使王室繼承有人,免卻眾子爭奪王位。――《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哲婦情詞懇切,強調同族人表面上熱心要為她死去的兒子復仇,實際上是要殺死她唯一剩下的兒子,好獲得她家的產業。――《串珠聖經注釋》

         「全家的人」(7),指丈夫的親族。──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這婦人提出,這個案子有「為兒子報仇」與「為丈夫留名」兩個矛盾的訴求。但實際上,律法早有明確的規定:如果「打死兄弟的」(7)不是故意殺人,可以逃到逃城;如果是故意殺人,必須處死(民三十五16~32),絕不能以「留名留後」(7)為理由與罪惡妥協。──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這婦人先入為主地指控,「全家的人」表面上是熱心為死者報仇,實際上是要殺死她剩下的兒子,使她家絕後。這正是撒但的詭計,用片面的道理來控訴神的律法,好引動人的同情,用肉體的感情來代替律法。──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治死他」:依據 民 3519~21  1911~12 這些家族近親有報仇的責任或權利。――《蔡哲民查經資料》

  起來攻擊婢女。這比喻在此處與實際上發生的事不同,免得產生懷疑。大衛的情況是他與押沙龍疏遠,並且也是他不許押沙龍回來。大衛認為因為押沙龍有流他哥哥之血的罪,所以不能同意允許他回來。而在這比喻中,是全家的人而不是那位母親堅持要將殺人犯繩之以法。
  承受家業的。此處可能暗中提及押沙龍是大衛寶座的繼承人。
──《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7死刑由宗族負責】按照出埃及記二十一12,謀殺是死罪(吾珥南模法典很明顯也是如此)。執行死刑通常是宗族的權利和職務範圍(如中亞述律法)。然而「報血仇的人」(撒下十四11)也有可能不是宗族的成員,只是受雇執行死刑而已。沒有見證人令這案件更加複雜(民三十五30)。絕後是更嚴重的問題;寡婦會變得無人照顧,家庭田產則複歸宗族,由最近的男性親屬所得。──《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十四7對宗族的好處】某人的最後一名後嗣若是死亡或被處決,其產業仍得保留在宗族之內,由最近的男性親屬贖回(見:耶三十二6~16)。宗族中的顯要人物富上加富,田地繼續有人耕作,對全族都有經濟上的利益(參看亞哈得拿伯葡萄園之事;王上二十一;王下九25~26)──《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十四8「王對婦人說:你回家去吧!我必為你下令。

         148 大衛的承諾有點空泛,他的命令不確定是什麼。――《蔡哲民查經資料》

  下令。這個婦人達到了她的目的,大衛應許她的兒子會受到保護。──《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8~9大衛吩咐婦人回去,顯然是避免因維護一個有罪的人而受到譴責。那固執的婦人表示她願意代替王承擔任何的罪責。――《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撒下十四8~11哲婦步步進逼:使大衛立下誓言,不准任何人將寡婦唯一的兒子殺死。――《串珠聖經注釋》

 

【撒下十四9「提哥亞婦人又對王說:我主我王,願這罪歸我和我父家,與王和王的位無干。

         「願這罪歸我 ...... 無干」:寡婦的兒子既不須接受刑罰,那些意圖執行法紀為死者報仇的人便要承擔罪過;為使王確保她的兒子不會受罰,這婦人願自己承擔罪過。――《串珠聖經注釋》

         149 婦人提到的「罪」,應該是婦人面臨兩條律法:「報血仇」、「為丈夫留名」的衝突。大衛選一邊,就會「犯罪」(違反另一邊),因此婦人願意承擔這個罪名,也因此施壓給大衛要大衛直接「禁止報血仇」。――《蔡哲民查經資料》

  願這罪歸我。法律上殺人犯是有罪的,但是鑒於這種情況大衛同意給他緩刑令。這個婦人已經達到了她的目的,不過她想要延長討論,好使大衛作出進一步的承諾。為了這樣做,她就要求如果有任何血罪,就讓它歸到她身上而不歸到大衛和他的王位上。這樣她就巧妙地把大衛拉到他必要親自負責的位置。迄今他只是用一個應許搪塞她而沒有明確涉及他自己。──《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10「王說:凡難為你的,你就帶他到我這裡來,他必不再攪擾你。

         大衛授權婦人把逼迫她的人帶到王面前接受審判。――《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凡難為你的。這位婦人巧妙的話語已經使大衛作出應許說他會承擔她的保護者的角色。他無意之中已經使自己被拉到了難以抽身的地步。──《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11「婦人說:願王紀念耶和華你的 神,不許報血仇的人施行滅絕,恐怕他們滅絕我的兒子。王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你的兒子,連一根頭髮也不至落在地上。

報血仇的人」民數記三十五16~28;申命記十九6~12,解釋報血仇的人在法律上的角色。至於這人是宗族聘請來執行死刑的人,還是宗族的一份子,學者未有定論。血仇即使局限在宗族之內,依然極具破壞性。設立逃城的理由,就是讓人有恢復冷靜,重核案情的機會(見:民三十五注釋)──《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 報血仇的人” 。參看民數記三十五章1112節的腳註。婦人誘使大衛受制於自己的誓言。――《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1411 婦人的意思是委婉的要求大衛,要用神的名發誓,明確禁止報血仇的人行動。她的要求得到大衛的誓言。――《蔡哲民查經資料》

  願王紀念。迄今這婦人一直是完全成功的,但是她想要使問題更加深入。大衛是最尊敬神的,她不會甘休直到他在神面前作出承諾。
  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大衛起了一個莊嚴的誓言說這個兒子的性命會得到保護。他現在已經以這樣一種無法撤銷的方式作出承諾了。
──《SDA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撒下14:11>

【撒下十四11  婦人根據甚麼律法求王保護?】摩西律法為誤殺人者預備了逃生的去處,可免被仇殺。民數記35921節記載怎樣設立逃城,保護誤殺人的逃避報血仇者追殺的律例。這個婦人要求王保護她,不讓報仇之人滅絕她的家族。――《靈修版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12「婦人說:求我主我王容婢女再說一句話。王說:你說吧!

  婦人說。迄今她所涉及的似乎一直是關於她和她兒子的假設案件。既已狡猾地引導大衛對那個案件作出了判決,她現在就繼續前進把這事應用在押沙龍身上。她開始說的時候是小心翼翼地並且還有點兒含含糊糊,但她開始使大衛明白他對押沙龍這事的處理了。──《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12~17約押的策略成功:聽到大衛以耶和華的名發誓,要保護女人和孩子後(11),女人就突然改變剛才謙卑的態度,開始指責大衛對押沙龍的態度(1314)。這樣女人們用非常巧妙抓住大衛感情脆弱的弱點(1833,撒上2041),試圖要說服他,結果取得了成功(21)――《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十四13「婦人說:王為何也起意要害神的民呢?王不使那逃亡的人回來,王的這話,就是自證己錯了!」

         婦人把大衛審判的原則應用在王自己與押沙龍的處境上。――《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自從暗嫩死後,顯然押沙龍是王位的繼承人(第二子基利押大概早逝),他是百姓(「神的民」)的盼望,大衛竟如此對待他,讓他逃亡異地而不准回來,豈不是害上帝的民,使他們沒有王?並且從大衛對寡婦兒子一案的判決,足以證明他如此對待押沙龍是錯的。――《串珠聖經注釋》

         神的民:正確的翻譯是“對抗屬神的百姓”。這句話含有:①以色列百姓把押沙龍視為王的繼承人,並期待他回來 ;②但是大衛自證己錯了 女人用委婉的話語定大衛的的罪。但女人上述的倫理有矛盾的一面:①把自己的比喻(67)等同于押沙龍事件,定大衛的罪並不恰當;②以色列百姓視押沙龍為大衛的繼承人本身沒有根據;③大衛趕走押沙龍的描述也有矛盾。因為押沙龍不是被趕走,而是殺死暗嫩後自己逃跑了(13 34~37)――《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這位婦人一旦用人的道理把大衛套牢了,就繼續用詭辯來引動大衛的肉體。表面上,這婦人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果大衛能赦免她的兒子,為什麼不能赦免押沙龍呢?實際上,這婦人是在偷換概念,因為前者是過失殺人,而後者是故意殺人,按照律法有完全不同的判決(民三十五16~32)──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這位口齒伶俐的婦人巧妙地使用詭辯術,讓人覺得押沙龍殺害暗嫩也是情有可原,並且放肆地斷言「王的這話就是自證己錯了」(13)。這並不是因為她比大衛聰明(18~20),而是因為約押看准了大衛肉體的軟弱,所以順著大衛的心思,給大衛準備一個臺階下,讓他能心安理得地赦免押沙龍。──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起意要害神的民」(13),可能指押沙龍是王位繼承人,王位繼承人不回來對百姓不利。但押沙龍並不是理所當然的王位繼承人,他也不是被「趕出」(14)的,而是謀殺之後自己逃跑的(十三37)──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起意」:「計畫」、「圖謀」。

         ●「神的民」:指「百姓」、「人民」。單數,但應該是集合名詞,意思是以色列百姓。因為王位繼承人不回來對百姓不利。

         ●「錯了」:「有罪的」。――《蔡哲民查經資料》

  為何也?。既然大衛在這種情況下遵循了這種路線,那麼為何他在另一種情況下不遵循這種路線呢?要是他給她應該死的兒子緩刑令做的對的話,那麼是什麼阻止他不給也犯了謀殺罪的押沙龍一個緩刑令呢?
  起意害神的民。即,反對押沙龍和與他在一起的以色列人。押沙龍顯然是繼承人。所以他屬於百姓,百姓也屬於他。得罪他就是得罪全以色列。拒絕允許王位繼承人回國,大衛就剝奪了百姓與一位所預期的王同在的權利。錯待押沙龍就是錯待他將要統治的整個國家。這個婦人還不僅暗示她所想要說的,而且她的話講的十分明白,以致大衛不可能再錯過話中的意思。
  自證己錯。這婦人現在直達目的了。通過給她兒子下的判決,大衛已經證明自己犯了錯誤。他已經同意她被剝奪她的繼承人是不正確的,但是他卻正在剝奪以色列的繼承人。他既聲言自己支持她的兒子,就在他對押沙龍的行為上定了自己的罪。
  王不使……回來。這些話清楚地說明了大衛是形成押沙龍繼續被放逐的原因。帶他回來所需要的就是大衛發出邀請。百姓想要他回來,押沙龍渴望回來,就連王家也歡迎他回來。但是大衛卻親自擋在路上。這不僅被認為是錯待押沙龍,普遍來說也被認為是錯待整個國家。
  逃亡的人。來自希伯來詞nadach驅使,”“力推。這個詞根出現在申303~5,耶4012,彌46,和番319,應用於神趕到外邦之地的百姓。
──《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13~17與押沙龍案情類似之處】這位聰明的婦人靈巧地將她的假想案件,與押沙龍的處境比對。在這模擬之中,她自居國家(或百姓),大衛成了報血仇的人,他對押沙龍的攻擊對國運和盟約的繼承都構成了危害。她又隱然指出可能有陰謀家因押沙龍的逃亡和死亡得益,至終攫取大衛的權柄和勢力。婦人以智慧文學的慣用方式作出懇求,希望大衛能作「公正君王」,為她案件提出公義的解決辦法。──《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十四14「我們都是必死的,如同水潑在地上,不能收回。 神並不奪取人的性命,乃設法使逃亡的人不至成為趕出回不來的。」

         暗示暗嫩的死已是無法挽回的事實。況且神是有憐憫的,祂不會奪去罪人的性命,相反會使被趕出者歸回。――《串珠聖經注釋》

         必死的:死是:①因人的犯罪而來的必然結果,沒有例外(319;羅512;來929);②任何勢力或智慧都無法抗拒的強大的力量(497~12);③結束現在為止的所有活動(14節,“不能收回”);④對聖徒來說,死是天國裡新的開始(1926)。水潑在地上:暗示暗嫩之死,那婦人提醒暗嫩之死是不能挽回的現實,使大衛的關心轉向“活著的兒子押沙龍”。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我們都是必死的,如同水潑在地上,不能收回」(14),意思是苛刻地對待押沙龍,也不能使暗嫩起死回生,所以不應該舊事重提;這是人的道理。「神並不奪取人的性命,乃設法使逃亡的人不致成為趕出、回不來的」(14),是引用逃城的條例(民三十五25),表明神樂意赦免、挽回罪人;這是神的律法。大衛自己蒙了神的赦免和挽回,深有體會,所以「聰明的婦人」(2)這番話裡又是人的道理、又是神的律法,深深打動了他的心。──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實際上,神不但是慈愛的,也是公義的,只有過失殺人的才能躲到逃城,並且要等「大祭司死了以後,誤殺人的才可以回到他所得為業之地去」(民三十五28)。神除掉大衛謀殺烏利亞的罪(十二13),卻用更大的刑罰來代替,所以並不表明大衛有權赦免押沙龍謀殺暗嫩。但是,大衛本來就體貼肉體的感情,這婦人又用似是而非、模棱兩可(15~17)的話幫大衛找了個臺階,於是大衛順從肉體、就坡下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對押沙龍一點懲罰都沒有。──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這位「聰明的婦人」的一番話裡兩次提到「耶和華」、六次提到「神」(11~16),總是奉神的名講話。撒但是非常聰明的,牠要引誘屬肉體的人,就會高舉瑪門的名;要引誘屬靈的人,就會高舉「神」的名;而試探主耶穌,則斷章取義地引用聖經(太四3~10)。因此,我們不能以為人的話聽起來屬靈,就一定是神的話。我們在真理的事上不能人云亦云,而要自己查考聖經;不但要聽道,還要「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徒十七11)──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1414 是約押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聖經的思想。有時候我們也會把自己的想法當成是聖經的觀念,反倒是造成問題。――《蔡哲民查經資料》

  我們都是必死的。死是眾人都有的份。苛刻地對待押沙龍也不能使暗嫩起死複生。他的血已經灑在地上無法收回。那麼為何不忘記過去,使押沙龍回到他的家和他的親族那裡並恢復他繼承王位的權利呢?
  神也不偏待任何一個人。字面意義是:神並不奪取人的性命。神是良善、仁愛、饒恕人的。每當有人犯罪後來又真實悔改時,耶和華總是樂於赦免他的罪並且恢復對他的神聖眷愛。這些話適當地描繪了神對罪人的愛,並且表明以色列的百姓對救贖計畫相當熟悉。大衛本人曾犯過重罪並曾處於需要憐憫的位置。他仍舊存活並且留在王位上,僅僅是因為上天的偉大憐憫。這位提哥亞婦人的話深深打動了大衛的心,並且感動他去施行憐憫。
──《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15「我來將這話告訴我主我王,是因百姓使我懼怕。婢女想,不如將這話告訴王,或者王成就婢女所求的。」

         「百姓使我懼怕」:親屬要求唯一剩下的兒子償命,使她懼怕。――《串珠聖經注釋》

         ◎一般認為 1415~17 是婦人為了遮掩她的動機所說的話 1413~14其實是婦人言論的高峰,但是這樣就責備了大衛王,因此她需要回過頭來遮掩自己的動機。――《蔡哲民查經資料》

  使我懼怕。這些話是動人的,並且是懇求似的模棱兩可的話。這個婦人的意思是說她自己並且她害怕她鄰人們的行動呢?還是說她所說的是關於押沙龍和整個國家呢?她還在某種意義上繼續假裝現實,但是關於王對押沙龍的處理,她也已經直接說到王心裡了。這種模棱兩可的話似乎是故意講的,並且使她的話具有既驚人又動人的吸引力。在王面前,她是作為百姓的代表站立的。她的聲音就是國民的聲音。明白以色列作為一個整體的情緒,她感到一種無法抗拒的緊迫感,正是這種緊迫感使她在王面前如此大膽。大衛當然不會對她作為一個卑微的婦女提出的請求比對她發出全體人民的願望和要求給予更多的考慮。──《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15~17哲婦企圖掩飾她說話真正的目的,再次轉回寡婦喪子的話題上。――《串珠聖經注釋》

 

【撒下十四16「人要將我和我兒子從 神的地業上一同除滅,王必應允救我脫離他的手。」

  王必應允。就她和她兒子來說,王已經聽了並且允准了她的請求。但是王還要聽她關於特別為之而來之事的請求。她現在直接為押沙龍的利益說話並且呼籲大衛允許他回來。實際上她在告訴大衛這一呼籲他早就聽到了並且她的請求也已經蒙應允了。王必應允她對此極有信心。誰能抵擋這樣一種呼籲呢?──《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17「婢女又想,我主我王的話必安慰我,因為我主我王能辨別是非,如同 神的使者一樣。惟願耶和華你的 神與你同在。

         作一國的王應有神使者的超越識見,明辨是非(20)――《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如同神的使者」:指大衛滿有智慧,如同天使,代表神為人判斷。――《串珠聖經注釋》

         「聰明的婦人」最後說:「我主我王能辨別是非,如同神的使者一樣。惟願耶和華——你的神與你同在!』」(17),用一句的「屬靈的馬屁」加一句「屬靈的口號」,成功地完成了勸誘大衛的任務。撒但無孔不入,人肉體的破口也無處不在;越是自以為屬靈的人,越要警惕肉體,越要當心被「屬靈的馬屁」和「屬靈的口號」欺騙。──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安慰。字面意義是為了安息,即,王的話必止息爭競。
  神的天使。或“神的使者”。這裡譯為天使的希伯來詞mal`ak在舊約聖經裡出現了213次,在欽定本裡有111次被譯為天使98次被譯為使者4 次被譯為大使”(20節;撒下1927;撒上299)
  與你同在。她所做呼籲的結束語幾乎像一個祝福了。做正確的事,大衛就會有神的同在和祝福。她好像是奉神的名講話一樣,並且使王確信回應這一正確合理的呼召,就會有神與他同在。
──《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18「王對婦人說:我要問你一句話,你一點不要瞞我。婦人說:願我主我王說。

 

【撒下十四19「王說:你這些話莫非是約押的主意嗎?婦人說:我敢在我主我王面前起誓,王的話正對,不偏左右,是王的僕人約押吩咐我的,這些話是他教導我的。」

         約押的主意嗎:大衛聽婦人的話時,覺察到背後有約押的計謀,所以如此問他(3)。約押的這種介入,預告將來要發生的押沙龍叛亂事件的悲劇(15~19)。 王的話……不偏:指大衛的話正中要害,即這位婦人通過稱讚大衛具備看透任何秘密的賢明和洞察力,試圖防止最後要面對的不幸結局(死亡)――《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約押的主意」:原文是「約押的手」。

         ◎大衛也沒有漏聽 1413~14 中婦人明講的意思,所以他很快就猜出這應該是約押的計謀。照說約押找個人來騙大衛,這也可以說是很嚴重的錯誤(如果大衛硬要追究的話),不過大衛卻願意聽他的勸告,難怪約押就會說自己是蒙大衛的喜愛(在我主我王眼前蒙恩)。――《蔡哲民查經資料》

  約押的主意。大衛毫不困難地看破了這婦人的偽裝並且知道了這個策略的創始人。約押很接近大衛,並且可能先前曾表達過他的信念,但是迄今為止沒有結果。大衛知道約押的堅持和狡猾,所以立即感到約押必是這婦人來訪的原因。──《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19~20約押為押沙龍撐腰】大衛在位期間,約押一直是他軍隊的元帥兼政治總顧問。有時當大衛不能作出決定(如押沙龍一事),或有危害王國威信可能的時候(見:撒下十九1~8),他能夠獨自作出決策。這種獨立行動的能力一方面有利於大衛,另一方面亦使他對約押的權勢存有戒心。此時,約押可能感到押沙龍漸得民望,認為在朝中加以監視,比任由他在外削弱大衛的威信為佳。作為忠心的屬下,約押亦覺得有必要保證國位到時候能順利交接,是以相信押沙龍的問題若不解決,是不智之舉。──《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十四20「王的僕人約押如此行,為要挽回這事,我主的智慧卻如神使者的智慧,能知世上一切事。

         “挽回這事”。更可作:改變這事的面貌;即隱瞞這事。――《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我主的智慧,卻如神使者的智慧:這是婦人為了得到大衛的歡心而使用誇張的話語。提哥亞婦人的言語和成為大衛之妻的亞比該的忠言(撒上2531)形成明顯的對照,後者起阻止大衛犯罪的作用,前者是受了約押的唆使。表面上看起來像是智慧的忠告,但與後者其動機和內容、目的卻有如此大的差別。明確神的旨意,更加信靠真理的忠告,比滿足人欲望的勸化,更能得到根本上受益(1531;徒419)――《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提哥亞的婦人和亞比該都很「聰明」(2節;撒上二十五3),亞比該在勸說大衛的時候,也是八次提到「耶和華」、一次提到「神」(撒上二十五24~31)。但亞比該的「聰明」,是阻止大衛犯罪;提哥亞婦人的「聰明」,是引誘大衛犯罪。而大衛表面上是聽了兩個女人的勸告,實際上都是聽了自己裡面的話:聽亞比該的時候,是聖靈在裡面作王,所以能夠立刻蘇醒過來(撒上二十五32);而聽提哥亞婦人的時候,是肉體在裡面出頭,所以雖然有「智慧」(20)猜出約押的計謀,但卻沒有「智慧」脫離肉體,結果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屬聖靈的大衛若不是體貼肉體的感情,也不會忽略了聖靈的同在,輕易地被一位婦人勸誘。今天,跌倒的信徒也喜歡怪別人、怪世界、怪魔鬼,但我們之所以忽略聖靈的同在,破口也是從裡面開始的:人若輕看真理,就容易被異端吸引;人若害怕十字架,就容易被成功神學吸引;人若高舉自己,就容易被社會福音吸引。──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撒下十四21「王對約押說:我應允你這事。你可以去,把那少年人押沙龍帶回來。

         大衛雖准押沙龍回來,但不准見面(24)。押沙龍此時可能已有謀叛之意,開始為纂位佈局。第一步是取得王的寬恕。他火燒約押麥田,逼約押為他說項。――《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把那少年人帶回來。約押已經達到了他的目的,並且王英明地委任他去把這個好消息帶給押沙龍並帶他回家。──《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21~24大衛允准押沙龍回國:王雖准許押沙龍重返家園,但堅持不見他的面,作為象徵式的處分。――《串珠聖經注釋》

 

【撒下十四22「約押就面伏於地叩拜,祝謝于王,又說:王既應允僕人所求的,僕人今日知道在我主我王眼前蒙恩了。

         大衛揭穿了約押的計謀,但仍然應允了他,讓約押確認自己摸著了王的心意,所以「祝謝于王」(22)。約押太瞭解大衛的軟弱了,加上大衛有許多把柄在他手上,後來他公然抗旨殺了押沙龍,大衛對他也無可奈何。因為大衛不順服神的權柄,所以也失去了屬靈的權柄。──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祝謝于王。約押滿可以感謝王。要是大衛作出相反的決定,約押就要吃不了兜著走了。──《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23「於是約押起身往基述去,將押沙龍帶回耶路撒冷。」

         押沙龍逃亡基述3年以後,得以回到耶路撒冷(1338),但押沙龍沒有對自己的罪進行深刻的反省(1517),同時大衛也沒有饒恕他和愛他的心(1524)。真正的和解不是因輿論或情分引發的倉促的會面,而應是在神裡面的相遇(約壹478)――《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大衛把押沙龍帶回來,是因為「心裡想念押沙龍」(1),抵擋不過肉體的感情。帶回押沙龍卻又不肯見他,是因為見了押沙龍而不處理他,在神、在人面前都說不過去。大衛的糾結不是因為無知,而是因為明知故犯。他明明知道神的律法是「故殺人的必被治死」(民三十五16),但又捨不得父子情深,結果就在掙扎之中,埋下了家國災難的禍根。──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雖然大衛是屬聖靈的,不會一直活在肉體當中;但即使是最合神心意的大衛,最大的難處也還是肉體。大衛最難脫離的是肉體的感情和肉體的驕傲,這兩樣都給大衛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神就是愛」(約壹四16),祂要我們愛神、愛人(太二十二37~38)、彼此相愛(約十三34),甚至「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五44)。但人的生命本相裡並沒有這種愛,只能愛自己所愛的、不能愛自己所不愛的。所以主耶穌說:「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太十37)。人只有脫離了肉體的感情,才能讓神的愛充滿我們,用神的愛去「愛人如己」(利十九18)──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1423~24 顯示大衛尚無法完全原諒押沙龍,所以雖然讓他回來,但不願意與他見面。很多人認為就是因為大衛不和他見面,反而不能控管他的想法,以致不久之後押沙龍就直接叛變。――《蔡哲民查經資料》

 

【撒下十四24「王說:使他回自己家裡去,不要見我的面。押沙龍就回自己家裡去,沒有見王的面。」

         大衛不願意徹底饒恕押沙龍,讓他返回王宮。大衛這個決定使押沙龍心裏產生苦毒怨憤。――《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不要見我的面:大衛表面上與押沙龍和解,使押沙龍回宮,但並沒有完全饒恕他,激勵他開始新的生活。使他感到疏遠的感覺,其結果押沙龍的心裡隨著對父親的憎恨,陰謀反叛的可怕的罪念便開始醞釀起來(51~6)。饒恕應是徹底的饒恕(315)――《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不要見我的面。押沙龍謀殺暗嫩的事還沒有被忘記,並且為國家和押沙龍本人的緣故,大衛感到有必要表示他對所犯罪行的憎惡。
  沒有見王的面。在家卻不蒙允許去見他父親的面或者與他的弟弟們一同上朝,這種情形開始折磨押沙龍的心了。他感到自己是被錯待了,並且百姓也開始同情他。在國民的眼中,他是一個行事正確公義應受讚美的英雄,而不是一個因為犯罪應該避而遠之的罪犯。
──《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24押沙龍未復原位因政治理由被放逐並不罕見。例如埃及中王國時代的大臣辛奴亥被逼流亡二十餘年,西拿基立王的顧問阿希卡爾被流放時,則在埃及居住過一段時期。但他們返國時,卻可以預期得到尊崇款待,並能官復原職。但大衛雖然應允約押所求,准許押沙龍回到朝廷,卻不容他復位(作為太子?)。可見押沙龍死罪雖免,大衛卻無意賜他特赦,只是把他加以監視而已。──《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十四25「以色列全地之中,無人像押沙龍那樣俊美,得人的稱讚,從腳底到頭頂毫無瑕疵。」

         押沙龍和掃羅一樣「俊美」(25節;撒上九2),一樣「得人的稱讚」(25節;撒上十24)。押沙龍是大衛肉體生命的延續,從前那位「俊美」的掃羅是從外面對付大衛,現在這位「俊美」的押沙龍將要從裡面對付大衛。──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俊美。押沙龍是一個有引人注目的外貌的人。他的個人形象贏得了百姓的景仰,並且他在大衛手下所受的待遇博得了他們的同情。──《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25~27押沙龍容貌出眾這是描述押沙龍的外表:①押沙龍出眾的外表成為以色列百姓羡慕的對象,這對他籠絡百姓的心起了很大的幫助(156;撒上92);②押沙龍最引以為自豪的好頭髮(26)後來成為他死的原因(189);③押沙龍生養31女,表明押沙龍在見識上、身體上是有能力的人。但他天生的長處和優點反而要了他的生命,這就是人的悲劇(1615)――《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十四26「他的頭髮甚重,每到年底剪髮一次;所剪下來的,按王的平稱一稱,重二百舍客勒。」

         押沙龍剪下來的頭髮重三磅半至四磅(1.61.8千克)――《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二百舍客勒約等於1公斤半。這裡記押沙龍的頭髮,為十八9所記押沙龍之死的伏筆。――《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王的平」:指國際性標準量度的平。

          「二百舍客勒」:約重一又二分一公斤。

          舊約中頭髮往往與人的力量有關,然而押沙龍的頭髮卻導致他的死亡(189)――《串珠聖經注釋》

         二百舍客勒:2.3kg的重量。通常人的頭髮在一年內能長的長度約11~13cm,其重量平均達不到500g。對古代的人來說,頭髮是美的象徵,長得快,也是體現男性強壯的一個象徵(1617Keil)――《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王的平」(26),指官方的度量衡標準,二百舍客勒大約有2280克。押沙龍的頭髮一年能長二百舍客勒 (26),既讓人羡慕,也讓押沙龍引以為豪,還能幫助他籠絡人心,但後來卻讓押沙龍喪了性命(十八9)。人天生的優點和長處,也常常會導致人屬靈生命的死亡;所以在許多時候,「人所尊貴的,是神看為可憎惡的」(路十六15)──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王的平」:「君王的鉛錘」。

         ●「二百舍客勒」:大約2.267公斤。――《蔡哲民查經資料》

  二百舍客勒。按照標準重量二百舍客勒就是2.28公斤,或大約5磅。這似乎是過重的頭髮了。可能王室的舍客勒與平常的舍客勒重量不同。──《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26押沙龍的頭髮押沙龍的長髮是他剛健英俊的縮影,其濃密度和重量(2~4)都十分出眾。主前九世紀一個腓尼基的碑文,記載某人向女神亞施他特還願時,將剃下來的頭髮奉獻。按照初民的想法,頭髮(以及血)是人生命精華的主要表徵之一。故此感應法術經常以它為原料。例如被稱為先知的人向馬里君王傳達信息時,習慣附上一束頭髮。使他們可以用占卜來斷定這先知的信息是否可信。押沙龍的頭髮在經文中並沒有這一類的用途。在此提及不過是作為他死法奇特的伏筆(撒下十八9~15)。一個觀兆文獻中,有男子若頭髮美麗,便命不久長的說法,也可能支持這個概念。──《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撒下十四27「押沙龍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名叫他瑪,是個容貌俊美的女子。」

         押沙龍的眾子比他先死( 一八18)。關於“他瑪”,參看列王紀上十五章12節的腳註。――《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押沙龍為女兒取名他瑪,或為紀念遭暗嫩污辱的妹妹(十三1)――《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1818押沙龍並無兒子 , 這裡提到的三個兒子都沒有名字,可能早逝。

          「她瑪」:與押沙龍的胞妹同名,又是瑪迦,日後為猶大王亞比央的母親(王上152)――《串珠聖經注釋》

         1818 中記載說沒有留他名的兒子。因此本節中談論的三個兒子可能早已夭折。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押沙龍為女兒取名「她瑪」,是為了紀念遭暗嫩玷辱的妹妹(十三1),表明他對大衛偏袒暗嫩還是耿耿於懷。──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押沙龍的三個兒子可能幼年早逝(十八18)。押沙龍的女兒「她瑪」又名「瑪迦」,後來成為羅波安的妻子、猶大王亞比央的母親(王上十五2)──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生了三個兒子」:似乎與1818|的記載矛盾,可能這三個兒子都早死。

         ●「她瑪」:與押撒龍的妹妹同名 131 。――《蔡哲民查經資料》

  三個兒子。這些兒子可能很早就去世了(見撒下1818)
  他瑪。他瑪是以押沙龍的妹子命名的,並且與她同樣美麗(撒下131)。她可能嫁給了基比亞人烏列,並有一個女兒名叫瑪迦(或米該亞)。羅波安的妻子,亞比雅的母親既被稱作押沙龍的女兒瑪迦(顯然是外孫女,見撒上1450的註釋),又被稱作烏列的女兒米該亞(見代下1321120~22;王上152)
──《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27記載押沙龍有三個兒子;但十八18卻說他無子。何者真確?(D)

     撒母耳記下十四27如此記載:「押沙龍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名叫他瑪。」而十八18則說:「押沙龍活著的時候,在王谷立了一根石柱。因他說,我沒有兒子為我留名,他就以自己的名,稱那石柱,叫押沙龍柱,直到今日。」即是說,到撒母耳記下最後寫成的時候,可能是主前第八世紀。(現在仍位於汲淪穀的所謂「押沙龍墓」,可能是希臘羅馬時期建成的[由其外觀而斷定],即主前二世紀。參看KSchovilleBiblical Archaeotogy in FocusGrand Rapids],P414)這證實了一件——當押沙龍立這條石柱時(可能是他背叛父親大衛之前的—、二年),他沒有仍然存活的裔子。但這不能證明押沙龍以前沒有兒子。

    奇裡與德裡茲(Samuelp412on chxviii.8)對撒母耳記下十四27所用的字眼,有如下評論:「與一般的習慣相反,押沙龍三個兒子的名字不出現經文中,沒有其他解釋,最大的可能性是三個兒子已夭折了。正因為押沙龍無子,他便築起了一條石柱為自己留名。」很明顯,押沙龍要忍受三個兒子夭折的切膚之痛,而他的妻子亦沒有再為他誕下嬰兒。在所有孩子中,似乎只有他瑪長大。因此,押沙龍沒有裔子為自己留名。而他在十八18說出了那段悲傷的話,並為嘗試補償的原故,立了一條紀念性的石柱。幾年後,押沙龍自己亦不名譽地死去了,因為他「可能」成為謀害父親大衛的兇手,更沾汙了他父親的妃嬪。故此,假如他有任何兒子存留在世上,這兒子也會沾上壞名聲。

    至於女兒他瑪(依照押沙龍的姊妹而命名。押沙龍的姊妹他瑪,被異母兄弟暗嫩污辱了,押沙龍後來為此殺掉暗嫩),顯然是長大了,並有滿意的婚姻生活。她的丈夫是基比亞人烏列(參代下十一20~22,十三1)。他瑪與烏列的女兒,就是臭名召著的瑪迦(或作米該亞)。瑪迦嫁給猶大王羅波安(參王上十五2),其兒子亞比雅(或作亞比央)接續羅波安作王,但其孫亞撒將她從皇太后的寶座趕下來,因為瑪迦牽涉入拜偶像事件中(王上十五10~13;代下十五16)──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撒下十四27  押沙龍的兄妹之情,反映在他個人的家庭之中……】押沙龍的女兒也叫她瑪,顯明押沙龍對妹妹之愛憐與情誼。這也使讀者記起暗嫩與她瑪的事。――《靈修版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28「押沙龍住在耶路撒冷足有二年,沒有見王的面。」

         ◎押沙龍的容貌英俊,也應該是他後來可以輕易獲得民心的原因之一。(近代的研究都發現容貌對選舉結果會有相當的影響)。――《蔡哲民查經資料》

  沒有見王的面。這自然使押沙龍痛苦鬱悶,使他認為自己受到的是不公正的待遇。在他自己看來,他可能感到殺死暗嫩並沒有做錯,因為他只是執行公義罷了。押沙龍是自私並且肆無忌憚的,野心勃勃並且任性衝動的。他受到了百姓的欽佩並且逐漸贏得了他們的同情。以大衛的智慧幾乎不能容許這種情況繼續下去。──《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28~33押沙龍雖經歷三年的流亡生活,終於回到耶路撒冷(1338),但連續2 年一直見不到王面,未恢復職權。這時押沙龍應反省自己的錯誤並勤奮努力,但他反而開始對父親大衛懷有敵意。他強制約押牽線使大衛與自己和好(29~32),事實上,也是為了實現他的反叛陰謀。 ――《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撒下十四29「押沙龍打發人去叫約押來,要托他去見王,約押卻不肯來。第二次打發人去叫他,他仍不肯來。」

         約押認為自己的責任已完,所以不理會押沙龍的召喚。――《串珠聖經注釋》

         押沙龍有求于元帥約押,卻只是「打發人去叫約押來」(29),又敢肆無忌憚地放火燒了他家的田(30),表明他是一個被寵壞的王子,傲慢地以王位繼承人自居。押沙龍不擇手段地要見大衛,並不是為了親情,只是為了確定王儲的地位。──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約押沒有繼續幫助押沙龍,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有可能約押發現某些理由,或者他覺得押沙龍對他的政治前途沒有好處。不管怎樣,約押並沒有繼續幫助押沙龍與大衛和好。――《蔡哲民查經資料》

  不肯來。因為約押在先前的努力中很成功,所以押沙龍想他可能會再次服務。但是約押無疑感到自己已經做了智慧所能做的了,而且要是他在這件事上更進一步的話,就會惹起王的不悅。──《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30「所以押沙龍對僕人說:你們看,約押有一塊田,與我的田相近,其中有大麥,你們去放火燒了。押沙龍的僕人就去放火燒了那田。」

         ●「與我的田相近」:原文是「在我手中」。

         ◎押沙龍急著與大衛修復關係,應該是為了「繼位」這件事情,不然他也不必冒險回以色列,也不用使用燒田這種激烈的手法來召喚約押。――《蔡哲民查經資料》

  放火燒了。這種計謀肯定會確保約押有所行動,但是只有肆無忌憚、不負責任的人才會訴諸於這種手段。──《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31「於是約押起來,到了押沙龍家裡,問他說:你的僕人為何放火燒了我的田呢?

 

【撒下十四32「押沙龍回答約押說:我打發人去請你來,好托你去見王,替我說:我為何從基述回來呢?不如仍在那裡。現在要許我見王的面,我若有罪,任憑王殺我就是了。

         押沙龍仍然沒有悔改的表示。――《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押沙龍認為現在父王不完全原諒他,不比不原諒好。他寧願受王刑罰,也不願如此下去。――《串珠聖經注釋》

         我若有罪:押沙龍認為自己殺死暗嫩的行為(1329)是義行。因此押沙龍反而把5年來(28節;1338)對自己不聞不問的父親視為不義,他的這種想法成了他施行叛逆的契機(156)。我們通過押撒龍的這種行為可以明白以下幾點:①一切都只按照自己的立場著想的人,把別人對自己的恩典和饒恕都認為是應當的;②對別人的恩典一點也不感激;③象這樣忘記恩典的根本原因是,沒有通過懺悔體驗神施下的恩典(3258651386)――《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大衛在烏利亞的事上沒有好的見證,所以也不敢問心無愧地懲罰兒子,對兩個兒子的悖逆只能憑著肉體的「愛心」強忍。因此,押沙龍完全沒有認罪悔改,反而理直氣壯地說:「我若有罪,任憑王殺我就是了」(32),埋下了陰謀叛亂的種子。──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今天,許多父母盼望找到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正面管教 Positive Discipline」方法。但大衛比我們更加屬靈,他卻做不到「既不懲罰也不嬌縱」。不管社會怎樣變化,人的罪性是不可能改變的,「不懲罰」的結果一定是「嬌縱」,所以聖經的教導永遠也不會過時:「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十三24)──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好托你去。押沙龍待約押就好像約押是他的僕人一樣,給他命令並期盼它們被執行。他的行為顯示他在背叛的路線上已經走得多麼遠了,並且他決心要對他假想的冤情獲得補償,恢復他認為理所當然屬於他的特權。一點兒沒有試圖解釋他縱火的原因。他的行為好像他使約押來見他完全在他的權利範圍之內似的,並且好像約押有義務實現他的願望似的。
  見王的面。押沙龍已經蒙允許回到家裡了,但是王還是拒絕見他。這種待遇對押沙龍來說比被放逐更難堪。在大眾看來,大衛對他兒子是過於苛刻了,並且百姓逐漸偏向押沙龍了。
  我若有罪。押沙龍知道大衛沒有處在執行公義的位置。王自己在烏利亞之死上曾犯過謀殺的罪,並且如果要對押沙龍執行公義只會把王自己捲進去。百姓的態度在這件事上可能不會支持大衛。他們的心是贊成押沙龍的,並且大衛知道這個。
──《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33「於是約押去見王,將這話奏告王,王便叫押沙龍來。押沙龍來見王,在王面前俯伏于地,王就與押沙龍親嘴。」

         兩年之後,押沙龍再次得到大衛的喜愛,重獲一切宮中的權利。――《撒母耳記下雷氏研讀本》

         這時,押沙龍與父親大衛不見面已五年(三年在逃,二年住耶京但與父隔離)。親嘴是和好的表示。――《啟導本聖經撒母耳記下註釋》

         押沙龍得父完全的原諒。――《串珠聖經注釋》

         王就與押沙龍親嘴:是和解的表現(3344515),尤其是父親親犯罪兒子的嘴,意味著對他完全的饒恕(1520)。大衛作為父親,真心饒恕了自己的兒子押沙龍。但押沙龍卻像加略人猶大(2618)一樣,表面上虛假裡面裝的是反叛。從這樣相互矛盾的兩個行動,我們可以學到,不基於神旨意和話語對子女盲目的愛,必將子女引向錯誤道路(64)――《聖經精讀本──撒母耳記下註解》

         「親嘴」(33)表示寬恕與和解(路十五20)。大衛與押沙龍重新和解,大約是大衛作王二十七年以後,她瑪被玷辱已經過了七年,暗嫩被殺也過了五年。──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真正的和解不是人與人之間的寬恕或妥協,而人先「與神和好」(弗二16),然後才能與別人恢復和睦(弗二16)。但大衛與押沙龍和解,完全是犧牲真理、體貼肉體,所以寬恕就變成了放縱,使押沙龍越來越自以為義、越來越不受約束,對父親的仇恨也越來越深。大衛在感情上的破口,不但讓神的國度受了虧損,也把自己的兒子推向了死亡(十八17)── 撒母耳記下綜合解讀

         ●「親嘴」:是用來表示親密關係。

         ◎許多人討論起「親嘴」的意涵。不過顯然親嘴不可能是「立為繼承人」,而可能僅是「接納」的表現。也就是因為押沙龍沒有被明確立為繼承人,而且看起來也不太有希望,所以他才會鋌而走險叛變,不然他又何必冒險呢?――《蔡哲民查經資料》

  與押沙龍親嘴。押沙龍不僅蒙允許見王的面,而且還受到這種待遇,至少公開表示和好了。請比較以掃與雅各親嘴,以及約瑟與他的兄弟們親嘴(3344515)。大衛對自己的罪的記憶使他無精打采並且優柔寡斷。他顯然不知道該轉向何方或走哪條路線。他承認自己的責任,但關於他自己的過犯的記憶阻止他做他知道應該做的事。──《SDA聖經註釋》

 

撒下十四33押沙龍完全復位】押沙龍苦等多時終能覲見君王,加上大衛的親吻,表示他重得父親的愛眷(有關親嘴作為親切的問安方式和親屬的表示,見:創三十三4;出十八7)。這些動作公開展示,是證明二人已經完全和解。但大衛並沒有作出押沙龍將繼位為王的承諾。──《舊約聖背景注釋──撒母耳記下》

 

【思想問題(14)

 1 提哥亞婦人所舉的例子和大衛家庭的慘劇有何相似之處?從大衛的答覆看來,處理案件除了「殺人償命」的原則之外,還須考慮什麽因素?

 2 從婦人的應對方法可看出她的確是一個哲婦,而主使她行事的約押更是足智多謀。你從中能否學習到一些勸諫人的技巧?

 3 大衛雖准許押沙龍返耶路撒冷,卻堅持不肯見他的面,你能否想像當時大衛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4 押沙龍為使約押來見他,便吩咐僕人放火燒了約押的田,他這做法和以前殺暗嫩的手法說明他的性格是怎樣的?

 5 押沙龍有俊美的儀容,但有否內在的美德?這對你有什麽提醒?

 ──《串珠聖經注釋》

 

【押沙龍的逃跑與篡奪國位】

   1.押沙龍在巴力夏瑣誘殺暗嫩後就逃到基述。
  2.押沙龍被約押帶回家,但有兩年時間沒有得到王的饒恕,他就努力並贏得百姓的的同情。
  3.押沙龍去希伯侖請來亞希多弗。
  4.在那,他招兵買馬要向耶路撒冷進軍。
  5.大衛逃跑。
  6.大衛得到幫助,在瑪哈念得到一些部落人友好的供應。
  7.押沙龍(A)攻打大衛(D),在以法蓮樹林中被殺死。
  8.大衛踏上歸家的路。
  9.大衛在約但河得到猶大人的迎接。
  10.大衛在吉甲也得到以色列人的迎接。
  11.大衛再次回到耶路撒冷。
──《SDA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