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母耳記下第一章短篇信息

 

目錄:

大衛悲喜交集(陳則信)

走上作王的路(一章)(王國顯)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一章)(劉銳光)

弓歌(17~27)(馬正雄)

撒母耳記下查讀(23)(馮耀榮)

大衛殺那殺掃羅的人(撒下一116) (臺北靈糧堂)

大衛作哀歌(撒下一1727) (臺北靈糧堂)

誠實,同情(撒下一127) (臺北靈糧堂)

不急功好利(撒下二111) (臺北靈糧堂)

全心敬畏主(撒下1116) (香港讀經會)

真摯念友情(撒下11727) (香港讀經會)

大衛悲痛掃羅的陣亡(1~27) (台北基督之家)

 

 

第一章  大衛悲喜交集(陳則信)

 

這一章聖經記載大衛的歷史進入了另一新的階段,這時有一件事發生,就是掃羅的死亡。這事卻有兩方面不同的結果:一面是叫大衛十分悲哀,一面卻是叫 得到安慰,叫他憂傷的,乃掃羅王死狀甚慘;叫他得到安慰的,乃天天尋索他命的仇敵已被除掉,所以這事情的發生,真是叫大衛悲喜交集。

當掃羅被殺的消息傳到大衛耳中的時候,大衛就撕裂衣服。我們知道撕裂衣服是猶太人最憂傷的表示,他的心裂開有如衣服撕裂一樣。因為大衛像到掃羅乃是一國之王,是神所膏立的,他的死就是神的子民失敗,神的榮耀受虧損。他為神為國,怎不傷痛而撕裂衣服呢?

但如果以大衛個人利害的立場而說,這又是一個好消息。掃羅死了,謀害他的仇敵已消除,今後登上寶座的路已通,個人可以快被加冕了,這實在一個可喜樂的日子。但大衛乃以神的國和榮耀為重,個人的得失算不得什麼。那為神國的憂傷和悲哀,就個人的喜樂得失蓋過去了。哦!這裡就給我們看見,大衛真是一個無已的人。

 

大衛聽亞瑪力人報告(1~10節)

向大衛報告掃羅已死的是一個亞瑪力人,從掃羅的營裡逃出來,帶著掃羅的冠冕和鐲子,證明掃羅確已死亡。但大衛細心過人,問他說:『你怎麼知道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也死了呢?』報信的少年人說:『我偶然到基利波善,看見掃羅伏在自己槍上,有戰車,馬兵緊緊的追她。他回頭看見我,就呼叫我;我說,我在這裡。他問我說,你是什麼人?我說,我是亞瑪力人。他說,請你來將我殺死,因為痛苦抓住我,我的生命尚存。我准知他撲倒必不能活,就去將他殺死,把他頭上的冠冕,臂上的鐲子,拿到我主這裡。』

『因為痛苦抓住我』,在呂氏譯本中作『深感暈眩』,意思是不知所措,和大部分英譯的『身心極度痛苦』相近。掃羅在挫敗,喪子的打擊之下,身心被痛苦抓住,而追兵又臨近了,以致失去了生存意志,竟求亞瑪力人之助,了此殘生!

我相信這亞瑪力人知道,掃羅曾千方百計的尋索大衛,要將他除滅。如今掃羅大勢已去,舉手之勞即可將他殺害,投奔大衛得賞賚。誰知大衛非但未給他賞賚,反將他繩之以法,治以死罪。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大衛所學屬靈功課是何等的深。他不只不憑血氣對付仇敵,也不願人用血肉的膀臂幫助他除去尋索他命的掃羅,他要讓神完全負責來對付他的仇敵,好叫神得著完全的榮耀。

還有一點我們當深受警惕。當日神曾吩咐掃羅要將亞瑪力人完全除滅,但掃羅不肯順從,哪知他所留下的亞瑪力人,就是了結他命的兇手!違背神的命令,乃給魔鬼預留攻擊的路,結局必定是悲慘的!對魔鬼讓步妥協的人哪,當引以為戒。

 

大衛對掃羅之死的反應(11~16節)

『大衛撕裂衣服,跟隨他的人也是如此,而且悲哀,哭號,禁食到晚上。』大衛這一種表現,決非出於假裝,因為掃羅和約拿單的死亡。大衛事前全不知這,乃是當亞瑪力人前來報告的時候,大衛和跟隨的人立刻有此反應,當知假裝,必須先有考慮而後有決定,並且事前還要有操練並表演。不然的話,大衛和跟隨者不會有迅速和整齊的行動。反之,我們確信大衛的反應,那出自真情實意,是一種感人的舉動。

或者有人要問,大衛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悲哀傷痛呢?當知大衛是一個先知,又是一個禱告的人,掃羅未死之前,大衛早就預見掃羅必有的結局,所以大衛和跟隨者早就為掃羅和約拿單禱告,經常為掃羅而哀哭懇求,但掃羅剛硬,終不肯悔改,如今消息傳來,他們所預料的竟成事實,他們怎會不撕裂衣服而悲哀哭號禁食呢?哦!這悲哀禁食完全是出於真誠的愛!

大衛一生有兩次哀哭,一次是為掃羅,一次是為押沙龍,都是為要殺他的敵人哀哭,這就引我們想到,我們的主耶穌,祂在進耶路撒冷時,也為那棄絕祂的百姓哀哭。哦!這是何等的愛!每逢想到這裡,我們怎能無感於衷!

大衛兩次為仇敵哀哭!這就表示他對得罪他的人已經完全的赦免,一點沒 怨恨之心,同時是愛他的敵人,如同愛自己一樣。哦!這種愛,實在是流露出真神的愛。但願這超越的愛從我們身上溢出,如同從大衛身上流出一樣,主啊,我們實在缺少這樣的愛,但願你的愛充滿我們。

 

大衛為掃羅作哀歌(17~22節)

在他所作的哀歌中,大衛四次稱讚掃羅和約拿單為大英雄。掃羅和約拿單在神面前雖然不是屬靈的人,按他們在世人中堪稱英雄。讀撒母耳記上十一章和十三章,可以看見他們的英武氣概,大衛在哀歌中盛讚他們的英勇,但為英雄在陣上撲倒扼腕深歎!這世上雖有英勇孔武之士,但若離棄了使人得勝之神,除了敗亡之外,還有什麼結局可盼望呢?掃羅的身量加上嫉妒,驕傲,知罪不肯悔改,最後竟走上交鬼之路。噢!一個人離棄慈愛的神,竟以鬼魔為依靠,其結局當然是令人悲傷哀痛,有的人離開塵世,乃是叫人隊神讚美敬拜;有的人死亡,乃是令人哭泣哀傷,你是那一種人呢?——陳則信《默想撒母耳記下》

 

 

走上作王的路(一章)(王國顯)

 

在我們未進到撒母耳記下之前,還有幾句話語的交通。在撒母耳記上末了的時候,我們看到掃羅被殺了。掃羅的死也就是說掃羅結束了,掃羅的結束也就是說大衛作王的時候到了。所以,我們很顯然地看到,撒母耳記上是結束在掃羅的結束,也就是說,大衛上寶座的開始。我們一再題到,如果我們要從人和人作比較,大衛實在比掃羅好不了多少。如果從個別的事情來看,也許大衛比掃羅還要糟糕。但是,為甚麼神說大衛是合祂心意的人?這一個問題就帶給我們一個屬靈的光照。有一件事我們要非常肯定的,沒有一位在亞當裏出生的人是完全的。

 

人與人的比較,衹是一點點的差別而已,甚至我們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差別的。但是神看人就不是看人的外面,就在撒母耳膏立大衛的時候,神已經這樣明確地說過,『人看人是看外面,神看人是看裏面。』如果看外面的話,掃羅跟大衛是沒有差別的。大衛是一位尋求神的人,但是掃羅也曾經有過尋求神的時候。掃羅有許多的罪過,大衛也是一樣。不同的是,掃羅沒有一次在神面前蒙光照而肯悔改,大衛每一次在神的光中都會俯伏下來,承認自己是敗壞了,也仰望神的憐憫來脫離那個敗壞。

 

如果我們看大衛跟掃羅的比較,最突出的就是這一件事。大衛不僅是外面要神,他裏面也要神。掃羅是外面好像要神,但事實上在裏面一點也沒有神的地位。所以我們就看到頭一件事情,作王,或是說能坐上王的寶座的人,不是說他沒有過失,不是說他沒有失敗,肯定是有的,因為源頭是亞當。但是神不是看這一個,神不是根據人外面的表現來決定合不合神的心意,神注意的是另一樣,神留意的就是人肯不肯接受對付和悔改。

 

掃羅最末後的光景

 

現在我們再用一點時間來看看掃羅最末了的時候的光景。掃羅是一位會打仗的人,但他失敗了。以色列民也不是不會打仗的百姓,以色列在歷史上也的確享用了不少的得勝。但是,以色列的得勝有一個秘訣,不是在他們的組織嚴密,也不是他們的訓練有素,也不是他們的裝備比別人好,如果我們在這些方面來看,以色列是沒有甚麼可誇的。但是有一個秘訣叫他們能得勝的,乃是他們依靠他們的神,因此神就成了他們的得勝。好了,現在掃羅死了,連他的兒子們也死掉了,以色列整個都潰敗了。

 

不是他們不能勝過非利士人,乃是神不在他們中間。我們常常聽到有這樣的一句話,『沒有不會打仗的兵,衹有不會打仗的軍事領袖,才會造成戰爭的失敗。』這句話的準確性是如何,我不去追究,因為我不是軍事圈子裏的人。但看過去的歷史,我們看到這句話也是有點道理。如果一隊軍隊在一位好的將領的帶領底下,他們一定打勝仗。現在就有一件事來說明這一點,尤其是用在以色列的歷史上面。現在王死了,元帥死了,軍兵四散了,我們能不能下一個結論說:『以色列上上下下都不行了』呢?

 

如果衹憑這一點,我們可以這樣說。但是我們看下去,非利士人把掃羅的頭割下來,把他的屍身釘在伯珊的城牆上,還有他的軍裝也被帶到他們偶像的廟裏。這是以色列的羞辱,嚴格來說,這也是神的羞辱,因為這是神的子民的王。這一群子民是背負着神的見證,現在全都垮了,他們都不行了,這是不是真的呢?我們看見下面有一些事,就說出這一個不是真的。當時在基列雅比有一些人,他們聽說非利士這樣的對待掃羅和他的兒子,他們晚上就出動,把掃羅和他的兒子的屍身拿回來,帶到雅比去埋葬,又為他們禁食了七日。

 

弟兄姊妹注意這一件事,他們在非利士人的手上把掃羅的屍體取回來,這件事情並不簡單。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深入敵後來作一件很大很大的事。他們成功了,所以說他們是能打仗的兵。但是他們必須要有好的帶領,沒有好的帶領,好的兵也不能發揮作用。在神的百姓中間,誰是那位好的帶領呢?是掃羅嗎?不是,是神自己。掃羅衹是執行神權柄的。如果掃羅讓神的權柄在他身上顯出來,他就是一位好的領袖,神的帶領在他們中間就沒有攔阻。

 

但是掃羅不是這樣,他在那裏擋住了神的旨意,結果就是他自己完了,也連累神的百姓受了很大的創傷。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神的名也被拖累了。以色列王的軍裝給放到亞斯他錄廟裏作記念品,這件事好像叫神的名字大受羞辱。我們看了掃羅最末了的結局,我們實在要在主面前受更大的光照,求主給我們看見,不行走在神的旨意裏,早晚要帶出極大的羞辱。

 

基列雅比人

 

在這裏我稍微題一題,為甚麼基列雅比的人會去作這件事?我們不知道那個準確的原因。所有以色列的百姓都好像不敢碰這件事情,但是基列雅比人作了這樣的一件事。我們就想起在士師記的歷史裏,有一次,便雅憫人作了一件很麻煩的事,結果以色列的十一個支派就起來攻打便雅憫人,幾乎把整個支派都滅掉,衹剩下六百位壯丁。後來以色列人發覺他們闖了禍,神揀選的是十二個支派,由於他們的愚昧,他們幾乎把一個支派滅掉了。他們不知道如何去重新維持和復興這一個支派,他們又曾經在神面前起過誓,他們不會把他們的女兒嫁給便雅憫人,於是便雅憫人就娶不到妻子。如果剩下的六百人討不到妻子,那麼便雅憫這個支派就完了。

 

為了這個,他們又作了一件事,這仍然是以色列人在神面前的一些愚昧。因為那時在他們當中是沒有王的,各人任意而行。所以闖了一個禍就用另外一個禍來填補先前的禍;闖了第二個禍,又用第三個禍來遮蓋第二個禍。結果他們就說:『好罷,有一個節期將到,在那個地方的女子會出來跳舞,我們閉着眼睛讓你們去搶來作妻子罷。』到甚麼地方去搶呢?到基列雅比這個地方。所以基列雅比人和便雅憫支派好像是有很緊密的姻親關係。是不是因着這種關係叫基列雅比人有那樣的衝動,要把掃羅的屍體和他的兒子們的屍體搶回來呢?有人說:『可能是。』不過我以為不大是。我們看到他們不僅是把掃羅的屍體搶回來,他們還在神面前禁食了七天。

 

如果為掃羅舉哀,七天就夠了。以色列也不過是為摩西舉哀了一個月,但是沒有禁食,所以為掃羅舉哀七日,應該就很夠了。但是他們不僅是舉哀,他們也禁食。為甚麼禁食呢?為了掃羅是沒有甚麼根據去禁食。既然沒有理由為掃羅禁食,那麼為着甚麼去禁食呢?弟兄姊妹,基列雅比人在神面前蒙記念就是為着這原因。他們不衹是僅僅看見掃羅陣亡,他們所看見的,是神的榮耀受了虧損。他們禁食,是因着神的榮耀受了虧損。所以他們裏面有一個很深、很重、很大的哀痛。神的子民給打散了,神的名字給羞辱了,他們裏面就為了這一件事在神的面前很過不去,他們向神禁食,他們向神禁食,他們向神有仰望、有等待,仰望神來復興祂自己的見證,來復復以色列。這個我覺得是接近事實一點。

 

大衛的職事

 

掃羅已經陣亡了,他死了。剛才我們題到,掃羅的死亡就是大衛作王的開始。現在我們就來到撒母耳記下。從撒母耳記下開始,我們看到一件事。雖然撒母耳記下記載着很多大衛的事,但是主要的是記錄大衛在神面前接受的兩個職事。在大衛的一生,神託付給他的職事有兩樣。第一是作王,這是關乎國度的見證的問題。神要藉着大衛作王的這一件事來引進神的國度在地上建立的縮影。第二個職事就是用着大衛來提起並且預備建造聖殿。我們若把這兩件事連到神的計劃去看,頭一件,作王是關乎國度。第二件,題起和預備建造聖殿,乃是關乎敬拜。這兩件事是在神的旨意裏很重的兩年事實。

 

國度是關乎神的權柄,敬拜是關乎神的所是,就是神的尊榮。這兩件事可以說是神永遠旨意中很重要的兩個點。人的墮落就是在這兩點上出了問題,不承認神的權柄,也不接受神是唯一接受敬拜的,這就是人在神面前墮落的主要內容。現在神在大衛身上給他的職事,就是在人間來顯明神的恢復。藉着國度來恢復神的權柄,藉着聖殿來恢復神在人中間接受的敬拜。所以整卷撒母耳記下,是從大衛作王開始,到大衛預備材料建造聖殿結束。

 

作王的路

 

我們看聖靈的記錄完全是集中在大衛身上,大衛從追趕亞瑪力人回來,在洗革拉住了兩天。第三天就有人從掃羅的營裏跑出來,很狼狽地來到大衛面前。在那裏找到大衛,就說出一個故事。我先把第一章的目的和弟兄姊妹交通一下,然後我再看這些故事才能摸得到聖靈為甚麼要這樣記錄。大衛要作王,但是大衛屬靈的光景夠不夠得上作王的條件?他的生命學習夠不夠得上作王的資格呢?第一章就是讓我們看到這一些事。這裏透過一位被稱為從掃羅的營裏跑出來的人的一個故事,和大衛在下半章所作的一首詩歌就顯明出來。這個人來到大衛那裏,就告訴大衛說:『掃羅死了,約拿單也死了,以色列人都散了。』

 

這些都是事實。大衛就問他怎樣知道掃羅和約拿單死了?那位報信的少年人就說:『我偶然到基利波山,看見掃羅伏在自己的槍上,有戰車、馬兵緊緊地追他。他回頭看見我,就呼叫我。我說:「我在這裏。」他問我說:「你是甚麼人?」我說:「我是亞瑪力人。」他說:「請你來將我殺死,因為痛苦抓住我,我的生命尚存。」我準知他仆倒必不能活,就去將他殺死,把他頭上的冠冕、臂上的鐲子拿到我主這裏。』這位少年人說了這一大段的話,大衛看到掃羅的冠冕和鐲子,他知道掃羅準是死了,所以大衛就為他悲哀、哭號和禁食,一直到晚上。然後他就問那位報信的少年人是甚麼地方的人。少年人告訴大衛,他是亞瑪力客人的兒子。大衛就問他,『你伸手殺害耶和華的受膏者,怎麼不畏懼呢?』(撒母耳記下一章十四節)大衛就叫一位少年人來把這報信的人殺了。好像這一件事就告一段落。

 

如果單看這一個故事,好像沒有甚麼意思。但是我們要問,為甚麼聖靈記載這樣的一個故事?弟兄姊妹注意,我說這是一個故事,我沒有說它是一段歷史。原因就在這裏。聖靈要叫我們看見,大衛在神面前的光景,看見大衛裏面看重的是甚麼。另外一方面也叫我們看見,大衛是何等的精明。雖然掃羅戰死是事實,約拿單戰死也是事實,但是他看到這位少年人所說的都是假話。大衛怎麼知道他在說假話呢?大衛沒有讀過撒母耳記上最末後的一章,不像我們,我們讀了撒母耳記上的最後一章,再看撒母耳記下的第一章,發覺兩件事對不上來,究竟哪一件是真的呢?撒母耳記上末了所記載的是真實的,還是撒母耳記下開頭所記載的是真實呢?大衛靈裏很甦醒,他看到少年人在這裏撒謊。他為甚麼要撒謊?我們不去追究,也許是為了賞賜,也許是為了求一官半職,我們不去追究他的目的,我們衹要看大衛裏面的甦醒。

 

一位作王的人,如果裏面是昏暗的,他這位王一定作得很糟糕。掃羅就是一位很明顯的例子。大衛是不是跟掃羅一樣糟糕呢?聖靈在這裏就告訴我們,大衛的裏面不是黑暗的,他裏面是明亮的。所以他問那位少年人怎麼知道掃羅戰死了,我們看那位少年人說的話。他說他偶然到基利波山,看見掃羅伏在自己的槍上,受了重傷,有戰車、馬兵緊緊地追他。弟兄姊妹想想,有這麼輕鬆的事情嗎?那一帶當時是一個非常激烈的戰場。我們讀撒母耳記上最末了的時候,我們就看到戰事猛烈,誰會有閒情『偶然』跑去基利波山?他去那裏幹甚麼,去觀戰嗎?他又說他是掃羅營裏的人,這樣說來,他該是一位戰士,怎麼會『偶然』跑到那裏呢?這是大衛看到的第一個破綻。第二件事,他說他看見掃羅已經伏在槍上不能走了,非利士人的戰車和戰馬緊緊地在追趕。還需要緊緊地追趕?如果是緊緊地追趕,他這個人還能留在那個戰地嗎?他還不逃命嗎?

 

還有那麼多的時間跟掃羅說那一大堆話嗎?我們看到環境是對不上來,這又是一個破綻給大衛看到了。我們來看當時的情形,有時候我們也迷惑起來,當然在這裏我們可以說大衛很精明,但是誰知道那一個是真的?我們注意撒母耳記上,掃羅受重傷的時候,那裏是怎樣記載的呢?那裏是記載着,他叫那替他拿兵器的人殺死他。為甚麼呢?掃羅在那裏說:『你拔出刀來,將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禮的人來刺我、凌辱我。』 (撒母耳記上第三十一章四節)這絕對是掃羅的個性,也是以色列人所看重的一件事,死也不能被那些未受割禮的人來羞辱。尤其是掃羅,他是那樣的注意個人的自尊,他更不願受羞辱。那拿兵器的人不肯殺他,他就自殺了。我們相信撒母耳記上的記錄是真的。在這裏,大衛問他是誰,他說他是亞瑪力人。亞瑪力人也是未受割禮的人,掃羅怎麼會叫他來殺死他呢?這跟掃羅的個性配不上。

 

所以這件事帶到大衛的面前的時候,大衛就看到這個是虛假的,因為大衛裏面明亮,所以就顯出他的精明來。這是頭一個理由使大衛要殺這位亞瑪力人。第二個理由就是因為他是亞瑪力人。大衛一直記得,神說要將亞瑪力人的名號從天下塗抹。現在這位亞瑪力人跑到這裏來撒謊,又不知為了甚麼目的,我們不去管它,反正就是撒了一個大謊。所以大衛就吩咐手下的人把這位亞瑪力人殺了。在這裏,我們看見聖靈記載着一件好像是很小的事。事實上,這實在是小事,但在這件小事上,聖靈要叫我們看見,一位仰望神的人,神給他裏面有明亮的光景。如果他一直是這樣地仰望、依靠、尋求神,神就一直維持他裏面的明亮。裏面明亮的人坐到寶座上,那是很合宜的。這是一方面。

 

裏面滿是生命感覺的大衛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大衛處理了這位少年人之後,他作了一首哀歌。他把這首哀歌教導猶大人。在這一首詩歌裏,從文字的記錄,我們可以看見好幾件事。我們不從文字上去看,我想指出這首詩歌裏的幾點、去顯明大衛裏面的光景,也是說出在大衛裏面的生命,已經長大到一個甚麼樣的程度。上一次我們題到,他已經進入成熟的階段,但並不是完全的成熟,或者可以說是僅僅的成熟,還沒有到成熟透的地步。我們看見他裏面的光景,在這首哀歌裏,頭一個給你的感覺是甚麼呢?我們看到大衛非常的哀傷,他的哀傷是不是為了約拿單?

 

當然有這個成份,但這個不是主要的成份。在這一首哀歌裏,我們非常明顯地看到,大衛是感覺到神的名受了羞辱而哀傷的。從甚麼地方看出呢?這首詩歌一開始就說,以色列當中的尊榮者和英雄死掉了,他巴不得這個消息沒有傳出去。怎麼可以不傳出去呢?必然會傳出去。但是當時大衛裏面的感覺是巴不得這個消息不會傳出去。為甚麼?『免得非利士的女子歡樂,免得未受割禮之人的女子矜誇。』(撒母耳記下第一章廿節)弟兄姊妹,這是甚麼?這是摸到了神的榮耀,這是摸到了神的名。

 

不甘心神的名受辱

 

我們都知道,當掃羅戰死的消息帶回到非利士地的時候,整個非利士地恐怕都哄動起來。弟兄姊妹還記得約櫃被擄的事嗎?非利士人哄動得不得了,他們把神的約櫃弄到大袞廟裏。同樣地,現在掃羅戰死了,這個消息叫非利士人哄動到一個甚麼程度呢?他們要大開廟會來慶功,慶功的時候,那些女子就出來跳舞、唱歌。歌唱甚麼呢?歌唱他們所拜的偶像,他們就在羞辱耶和華的名。大衛裏面有這樣的一個感覺,他想我們可以受傷害,但是神的名卻不能受損傷。這是大衛裏面的光景。

 

一個生命若不達到成熟的地步,碰到難處的時候,他們一定是用神的名來換取自己的喜樂、平安。但是這一個生命接近成熟的人,他是看重神的榮耀過於個人的得失。這次,在羅馬看到那個地下墳場,那裏有很多基督徒是在當時殉道的。其中有一位羅馬的兵丁,很可惜我忘了他的名字,他是很有名的。他有名是因為他是羅馬人,當他信了主,被人發覺要對付他的時候,他怎樣也不肯出賣主,所以他衹有死路一條。但是因為他是羅馬人,所以羅馬人沒有用對付一般人民的方法來對付他。沒有把他領到鬥獸場跟野獸搏鬥,也沒有把他斷頭,也沒有用火燒死他。

 

他是一位軍人,他們就把他帶到山上,用亂箭射死他。這是第一位羅馬人,並且是羅馬的兵丁,為主的名交出自己,所以他很被人記念。那裏有一個大理石的雕像,我忘了是誰的作品,若不是米開蘭基羅的作品,就是跟米開蘭基羅齊名的另一位雕刻家的作品。那位兵丁的雕像躺着,是已經死了的,身上穿滿了好多箭。感謝主!一位真正認識主、愛慕主、讓生命作王的人,在難處裏,他所注意的是主的名,是主的榮耀,而不是自己的安危。如果我們不是這樣細地注意大衛的這篇詩篇,我們就不會發覺大衛裏面實在的光景。

 

不甘心神的百姓受創傷

 

然後,他又為着神的百姓受羞辱而悲哀。因為在這詩篇裏,他一直想到以色列民好像落到一個很悲慘的光景。所以,這詩篇一開始就說:『以色列阿,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大英雄何竟死亡?』我們看到了,他在這裏是為了神的百姓好像失去了一位帶領的人。更有意思的,這首詩歌叫『弓歌』。說到弓,也就是弓箭的弓,從另一方面來看,這是一首戰歌,但這又是一首哀歌,在哀歌裏是用着戰歌的調。弟兄姊妹,你能體會到大衛裏面的心思嗎?他一開始就說:『以色列阿,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

 

這個『以色列阿』的呼喊是帶着無限的嘆息。是因為掃羅而嘆息嗎?不是。是為了整個以色列。為甚麼呢?因為神的百姓受了羞辱,神的百姓受了踐踏,大衛裏面有一個很深的傷痛。我們要記得,以色列是神的見證。大衛心裏一直記掛着神的見證,現在這個見證受了損害,這個損害不僅損害了神的見證,也損害了大衛的感情。這不是人的感情,這是一份很高貴的屬靈感情,因為這一份感情裏最重的一點乃是神的名和神的百姓。我們感謝讚美主!聖靈用着這一首歌來發表了大衛裏面屬靈的實際。

 

摸着了神的感覺

 

然後第三件事。我們看到大衛在這詩篇的最末了,一連發了幾個問題。『英雄何竟在陣上仆倒?約拿單何竟在山上被殺?』還有最後的一句,『英雄何竟仆倒,戰具何竟滅沒?』這幾個問題說出甚麼呢?好像大衛來到神面前間一件事,『神呀,祢為甚麼容許這件事情發生?祢為甚麼讓神的百姓落到這樣可憐悲慘的光景?』在表面上看來,這是大衛在向神發出這些問題。我們看到裏面去的時候,我們看到是大衛在那裏為了神的百姓的復興來向神求問。現在悲涼的事情已經發生了,但神是讓它永遠存留,還是會再給予機會呢?弟兄姊妹,寶貝的就在這裏。

 

他發出這些問題,是說出大衛學習了一個寶貝的功課。他是把一切的難處,一切不明白的事情帶回神的面前,要看神所要作的。在大衛的心思裏,也許他會有這樣的感覺,『掃羅一個人愚昧,神要對付他一個人,那是無話可說。但是因為掃羅一個人,許許多多神的子民受了創傷,這是為甚麼?』也許大衛裏面不明白,也許大衛裏面有難處,但是他沒有在自己的腦子裏找答案,他把這個難處帶回神的面前,他在神面前求問說:『神阿,為甚麼?祢曾經讓這些人顯出大能,但是為甚麼今天你讓他們落到這個光景?』

 

因着大衛這樣的求問,我們很明確地看到大衛的寶貝。如果照着人與人中間的關係,掃羅死了,他就樂了。但是大衛卻沒有,也不因為掃羅有許多的愚昧,而就完全地把他作一個徹底的抹黑。我們看現代人要抹黑一個人真是很有意思,原來是白的卻被人抹到灰色,原來是灰的就非弄到完全的黑不可。這還算是客氣的,許許多多的事情,沒有的都被抹到黑黑的。但是大衛在這裏看人,不是從人的眼光來看,他是從神的眼光來看人。我們許多時候真的是在這一點上學不上功課。雖然我們都會讀雅歌、箴言和傳道書,我們就是不能原諒所羅門,正好這就是人的想法。如果神也是這樣地想的話,我們全都絕望了。

 

儘管所羅門有許多的失敗,但是他在神面前對的,神還是保留。所以,我們還是要讀雅歌,我們還是要讀傳道書,我們還是要讀箴言。在這裏我們看到大衛也是一樣。掃羅雖然有許多愚昧的事,但是他絕不說掃羅是位沒有用的人。在這裏,他說:『掃羅的刀劍,非剖勇士的油不收回。』然後在二十三節,『他們比鷹更快,比獅子還強。』注意第二十四節,『以色列的女子阿,當為掃羅哭號,他曾使你們穿朱紅的美衣,使你們衣服有黃金的裝飾』。弟兄姊妹你們看到,這真是非常難得。一位一直追殺他的人,一位一直要他命的人,但是大衛是從神的眼光來看掃羅這個人,他沒有因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把掃羅一腳踩到腳底下。他在這裏述說掃羅為神的百姓曾經作過一些帶出神恩典的事。

 

生命作王的路

 

我們實在感謝讚美我們的神,大衛的這一篇詩,雖然沒有收在詩篇裏,卻被收在聖經裏,被收在撒母耳記下的第一章裏,在這裏顯明大衛生命的實際。是這樣的一位大衛,所以神就讓他坐上寶座,第二章我們就是看大衛開始坐寶座。我們感謝讚美神!在撒母耳記下之前的大衛是受過很多的苦難,但是那些艱難都造就了他,拆毀了他,也建立了他。我們感謝神!我們到這裏看見生命作王的路不是一條受苦的路。如果衹是一條受苦的路,那就沒有意思,受苦衹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目的。神容許跟隨祂的人受許許多多的困苦,目的不是叫他們受苦,而是叫他們在苦難裏學會要活在生命當中,來操練讓生命作王。

 

現在看到撒母耳記下的時候,我們就看到大衛受苦的結果。我們感謝神!大衛是在這樣的一種生命的光景裏面去接受寶座。以前神已經膏立了他,但是神一直沒有讓他上寶座。現在他有資格了,他合條件了,聖靈就用着第一章叫我們看見他的資格和條件。我要說大衛的經歷不一定是我們的經歷,但是他經歷的原則仍舊是我們的原則。所以願意主叫我們不僅是看見大衛的歷史,也叫我們看見生命成長的屬靈原則,也看見生命的功課要領我們進到作王的地步,來彰顯神的權柄,來彰顯神的榮耀,來顯明神該受敬拜。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一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下
 
   
撒母耳記下是專記大衛事蹟的書,打從掃羅死,他在希伯侖豋基作王起,直到他年老發白止。大衛幾歲開始過逃亡生活,我們不最確實知道。但從他初初出現在歷史中,被稱為「少年人」,而且還在家中看羊,未被召當兵,很可能還未到二十歲,(因為以色列人是二十歲就要當兵),到他三十歲作王,可見他已飄零逃亡最少十年。經過十多年的逃亡,現在總算雨過天晴,可以好好的大展鴻圖了。事實上大衛也的確為神,為國家做了很偉大的貢獻,幾乎在以色列歷史中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撒母耳記下簡單的可分為兩部份﹕
     
得意時期  (一至十一章)
     
失意時期  (十二至廿四章)
   
為什麼會有得意和失意呢﹖原因就涉及對與錯。
   
從撒母耳記下,我們到處可以看見對與錯做成的得意和失意。

 

撒母耳記下一章   掃羅死訊

    掃羅與非利士人打仗,結果他和三個兒子都陣亡,一代君王就如此消失在歷史舞臺。

一.報訊   (1-16)
   
亞瑪力的少年人來向大衛報訊,結果卻招至殺身之禍。
   
這從掃羅營來的亞瑪力少年向大衛報訊,因為他以為大衛一定喜歡聽見這消息,或者能從大衛那裡得到賞賜。
   
他以為大衛也會像一般人一樣,報復心重,喜歡知道傷害自己的人遭禍 (v.1-5)。他更以為大衛一定會給他獎賞,因為是他使掃羅立即死亡(v.9-10),並帶來掃羅的物件作證據(v.10)
   
他料不到大衛卻是位敬畏耶和華的人,雖然飽受掃羅的逼害,不但自己不敢殺害掃羅,也不歡喜看見別人殺害掃羅,因為認識到掃羅是神的受膏者(v.14)。神的受膏者是屬神的,只有神才有權去處理他。
   
報訊的亞瑪力少年人就這樣被處死,因為他擅自殺害神的受膏者(v.16)
   
他做了一件錯誤的事。
   
是的,我們要小心,如果我們是敬畏神的,就應該這樣不敢去加害屬神的人,也不敢破壞屬神的事。甚至見屬神的人遇害,也不會私心竊喜。

二.悼念   (17-27)
   
大衛得到掃羅死訊,不但沒有歡喜,更作了哀歌,以悼念這一代君王。
   
他揚善。大衛用最高的稱呼稱掃羅。稱他是尊榮者(v.19),是大英雄(v.19)。大衛稱讚掃羅的勇猛(v.22-23)。大衛更稱頌掃羅的貢獻(v.24)
   
他隱羞。大衛不想掃羅的死訊被人知道(v.20),特別是不想非利士人知道。大衛根本就不想見這悲劇發生(v21)
   
我們不相信大衛在造作,裝假。我們相信這是大衛的真心話,因為在過去,他一直尊敬掃羅,雖然他有足夠的力量和大好機會除去掃羅。
   
大衛做了對的事﹗
   
弟兄姊妹,  我們不但要饒恕得罪我們的人,當得罪我們的人遭難時,我們也要這樣存真誠的心,隱惡揚善,千萬不要幸災樂禍。

 

 

弓歌(17~27)(馬正雄)

 

經文:撒母耳記下一章17-27

 

撒母耳記下一章1718節「大衛作哀歌,弔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且吩咐將這歌教導猶大人。這歌名叫弓歌,寫在雅煞珥書上。」說明了這段聖經本來是一首哀歌名字叫弓歌。弓歌的意思是弓本來是要配箭,但現在呢?有弓卻沒有箭,所描述的心情就是一種失落。從前面的經文可以知道,那天大衛從戰場回來,有另外一個少年人從另外一個戰場回來報訊,當他聽到掃羅跟約拿單死亡的消息就寫了這首歌。


由撒母耳記下一章11-12節知道大衛很關心掃羅和約拿單的命運。當看到一個少年人逃出來他就追問,語氣是很急迫!當確定他們都死了以後,他有兩個反應:第一「他撕裂衣服、哭號、禁食」,是很悲傷的表現,第二是寫了這首哀歌,撒母耳記下一章17-27節。我們可以把自己當作大衛,如果您是大衛,您聽到掃羅和約拿單的死訊有何反應?不知您的反應如何?但是可以確定當聽到他們死了以後,他很悲傷寫了哀歌悼念這兩個人,等一下我們來看大衛寫哀歌時如何提及掃羅和約拿單二人。

這首弓歌是首哀歌,它有兩個目的,第一是悼念掃羅和約拿單,第二「且吩咐將這歌教導猶大人」。原來這首歌不單單是大衛個人的作品,這作品也公開來教導每一個以色列人,這點非常特別。掃羅與約拿單和大衛的關係很密切也很複雜,可是掃羅和約拿單並不是與每一個以色列人都有親密的關係。但是掃羅只有一個,約拿單也只有一個。在我們生命的裡頭,失落的經驗也是我們共同的經驗,「掃羅」可以代表一些不想碰到的人。在教會裡頭可以聽到類似的話,『嘿!跟您介紹他是我的「約拿單」!』有聽過嗎?您有您的「約拿單」嗎?「約拿單」彷佛就是代表我的好朋友。對!大衛和約拿單是很好的朋友,他們的關係非常叫人羨慕。當羨慕這種好朋友關係的時候,我們都很希望找到我們的「約拿單」!但是大概從來沒聽過有人這樣介紹,『這是我的「掃羅。」』為什麼?因為掃羅與大衛的關係就不一樣了,掃羅要追殺大衛,視他為仇人。所以在這首哀歌裡兩位主角,一是掃羅,另一是約拿單。每一個人都很想在生命裡找到「約拿單」,不想遇到「掃羅」;但是有一天不想遇到的人終於遇到,不想失去的人終會失去。這種失落及哀傷的經驗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經驗,而大衛將這種失落和哀傷寫了一首歌,也把這首歌教導每一個以色列人。

「歌中說:以色列阿,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大英雄何竟死亡!不要在迦特報告,不要在亞實基倫街上傳揚,免得非利士的女子歡樂,免得未受割禮之人的女子矜誇。」(撒母耳記下一章19-20節)迦特、亞實基倫都是非利士人重要的城市,意思是說:不要向敵人報告傳揚,免得他們幸災樂禍。19節「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大英雄何竟死亡!」此處的「尊榮者」、「大英雄」都是複數的,所指的是掃羅和約拿單。如果您是大衛,當有一天掃羅死了,您會如何?如果換作是我,以人性的角度來看,我會寫讚美歌:「掃羅終於不見了!終於從此以後我可以得自由了!我的敵人不見了!」但是很特別的是大衛所寫的不是讚美、不是開心的歌,而是哀歌。在大衛的筆下,掃羅竟然是大英雄、是尊榮者。「掃羅是大英雄嗎?」,我們都知道掃羅追殺大衛的原因不是大衛犯了什麼罪,反而是因為大衛立了很大的功勞,掃羅看不過去,又因著小孩子和眾人都唱歌「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撒母耳記上十八章7節),他就因為嫉妒而追殺大衛。掃羅追殺大衛算是英雄嗎?還有這種的追殺不是一天、兩天,是超過十年的追殺。超過十年的嫉妒和追殺是大英雄嗎?在十多年追殺的過程中,他都沒有成功,但大衛有兩次機會可以把掃羅殺害。可是大衛卻沒有這樣作,反而讓他知道,而他也痛哭悔改不再追殺大衛。可是他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食言,追殺大衛。這樣的人算是英雄嗎?如果從大衛的角度及他們的關係來看,他絕對不是一個英雄。但是在19節大衛稱他為「英雄者」、「尊榮者」,不因個人恩怨而完全否定了他的成就與功勞。

「掃羅的刀劍,非剖勇士的油不收回。以色列的女子阿,當為掃羅哭號。他曾使你們穿朱紅色的美衣,使你們衣服有黃金的妝飾。」(撒母耳記下一章22 ,24節)朱紅色的美衣是最好的衣服,而且使衣服有黃金的妝飾。掃羅對大衛而言,絕對不是一個英雄。但是在以色列人中他有他的成就、功勞和貢獻。掃羅是以色列的第一個王,之前是沒有王的士師時代,在那個時候強暴、同性戀、姦淫、殺人,還有把死者分屍給不同的支派,種種殘忍的事件;在屬靈上也是一塌糊塗,拜偶像、祭司不像祭司,在政治上也不好,有許多的敵人侵襲,所以當時以色列人的情況一點都不好。掃羅在士師年代的背景下作王一點都不容易,而「第一個王」更不好當。掃羅是以色列的第一個王,他的確帶來一些的復興,也將以色列的命運挽回過來,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帶來一些不簡單的貢獻,因此大衛稱他為「大英雄」是因他在以色列國的貢獻。對以色列國來說,他的確是個英雄。從這裡可以看出大衛超越了個人的眼光來看人、事和物。其實有時叫我們最痛苦不是事情的發生,回想一下,可能不需太多的時間,每個人都有他的故事、困難,也都可以說一大堆,但是往往困住我們的不單單是這些事情,而是面對事情的角度。大衛沒有停在個人的角度來看掃羅,如果停在個人的角度看他的話,一輩子都會很痛苦,不可能寫那麼多的讚美詩。大衛超越自己的角度來看這個人,沒有被自己的眼光困住,所以在他的眼中掃羅可以是英雄。求神特別幫助我們,改變一下思考的角度,出入光明,安息就來!從以色列國的角度來看掃羅是英雄。掃羅是不好,但是不等於所作的所有都是不好的,他確實也作了一些好事。好像法利賽人的態度有不對,但是有時候法利賽人講得話我們要聽。人的態度可能有不對,但講的話也許是對的,所以人與事應該要分開。人的問題就是有時候「全部接納」,把錯的也接納了;不然就是「全部否定」,把對的也否定了。聖經不是這樣教導我們思考,從掃羅的身上也看到神有祂的工作,掃羅有他的貢獻。

大衛可以為掃羅寫哀歌,第一是超越了自己的眼光,第二是未被自己的仇恨困住。如果我們是大衛被追殺了十多年,您知道十多年裡頭他躲在哪裡?大部份的時間躲在曠野。去過曠野嗎?曠野白天是很酷熱,晚上是很冰冷,有凶猛的野獸,有躲在岩石後面等機會搶劫路過旅客商人的強盜。曠野裡充滿了危險,大概就算我們有空或者去旅行的時候也不會想去,曠野沒什麼好,什麼都沒有!弟兄姊妹想像一下,十多年在曠野渡過真是一點都不容易!大衛明明是被膏的王,但是為什麼在被膏之後需要逃亡?為什麼逃亡了十多年?又為什麼要在掃羅的宮中彈琴驅魔?但是掃羅一點都不欣賞,還要殺死他。好幾次掃羅要掄搶刺死大衛。不單如此,大衛從被膏到作王已距離廿多年,這些可以使他充滿了仇恨的理由。換作是您會如何看待掃羅,「恨死他了」、「這個人討厭死了」、「就是因為他,我要逃亡;就是因為他,神明明膏立我為以色列王卻沒有機會作王」、「就是因為他,我要逃亡在曠野與野獸結伴」、「就是因為他,我要忍受曠野,白天酷熱、夜晚冰冷」、「就是因為他,我必需要在亞吉王面對裝瘋以逃過追殺」、如果我是大衛,我有很多理由不喜歡他、去恨他。當我們不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總有各種的理由。

幾年前因宣教士回港述職,有機會到以色列幫忙探訪講道。有回,去了華人工地,那個工地與其他工地的氣氛差很多。其他的工地當有人去時他們都很歡迎,但是那回那個工地有一個工人很木然走出來對我說,有工人被車撞到,受傷得很重,十天沒有排泄、不斷的發燒、腿也撞斷了、躺在床上。我雖不是醫生,卻知道情況不太好,工人也知道情況不好,他躺在床上講話都沒有力氣。他無法就醫是因為中間人的原因,而中國理事館也不願理會這種麻煩的事。可是當我向他傳福音時,他真的願意嘗試!一連幾天去看他,也將其病情告訴在港的醫生及「無國界」醫生組織,回信都是說情況不好,我也非常瞭解。但是一連幾天去看他,都發現他很神奇的在進步。後來那個工地是我在以色列短宣的時候最多人信耶穌的工地,幾乎全部的人都信了耶穌,這個人有一個綽號「拉撒路」。神叫他復活了,其他人也看到祂的榮耀!但是當要離開的時候,他除了跟我感謝之外,又告訴我,他要向那個使他受傷的人報仇。突然間,我不知道要說什麼?因為在這當中有許多的問題,他有相當合理的理由去報仇。忘了那時候對他說了些什麼,後來就回香港了。過了幾個月收到一個電郵,說得很簡單,「我不要報仇了,因為我要傳福音。」弟兄姊妹,他不是找不到恨的理由,但是他勝過了,他饒恕了。

「饒恕」是什麼意思?饒恕不是找不到恨的理由,也不是是非不分,而是釋放自己!所以聖經說:「如果弟兄得罪了你,你應該去跟他和好。」(馬太福音五章23節,十八章21節)其實從合理的角度看這是不合理的!明明是他錯了為什麼我要跟他和好,好像跟他和好就是認同他的錯和是非不分,其實不是。「饒恕」是不在別人的錯誤上產生仇恨,不讓那個仇恨控制了我們的生命。我們或多或少也有這種人際關係的緊張,當不太喜歡的人來的時候,我們的反應通常很敏感,他的反應、行動都在影響我們,我們也不太自在,行動好像被控制、監視,所以仇恨真是影響一個人。
大衛有仇恨的理由,但是他沒有,他勝過、饒恕了。從寫哀歌就可以看出來,因為饒恕了掃羅,所以可以寫哀歌,否則就是讚美歌了。大衛真的打從心裏頭饒恕了掃羅。「饒恕」並沒有改變掃羅,但是饒恕卻改變了饒恕人的人。在我們的生命裡頭也會有大衛這種的經驗,可能沒有那麼糟糕,遇到的人沒有追殺我們十多年,也沒有逃到曠野,但是也讓我們有像大衛一樣面對的態度。

接下來看21-22節「基利波山哪,願你那裡沒有雨露,願你田地無土產可作供物;因為英雄的盾牌,在那裡被污丟棄。掃羅的盾牌,彷彿未曾抹油。約拿單的弓箭,非流敵人的血不退縮。掃羅的刀劍,非剖勇士的油不收回。」另外一個在「弓歌」要悼念的人是約拿單,約拿單在大衛的眼中也是一個大英雄。但是在以色列國來看,約拿單好像並沒有特別的成就、地位,他是一個很好的勇士,但是在父親掃羅手下並沒有發揮的空間,甚至有一次掃羅竟然要將他殺死(撒母耳記上廿章33節)。那為什麼約拿單是個大英雄?

23節「掃羅和約拿單,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他們比鷹更快、比獅子還強。」約拿單是英雄,第一是「不分離」。約拿單從來沒有離開過掃羅、以色列國,因為掃羅、以色列國需要他。如果換了我們是約拿單,當有機會出走時,好像就可以去跟自己的好朋友大衛逃亡。而約拿單那麼厲害、優秀、射箭又厲害、那麼強的勇士,就算離開以色列國也可以好好的生活。約拿單有能力也有機會,但是卻沒有去,一直留在以色列國,在父親掃羅的身邊,當以色列國的勇士。雖然他要忍受這位父親的瘋狂及沒有發揮的機會,對於一個有才華的人沒機會給他發揮是很慘的事。但是他就是這樣留在以色列國,情願留下來,沒有尋找自由。好像「離開」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可能有更多的機會去發揮,有更多的自由,或者可以為神作更多的事。而且掃羅到晚年還交鬼,這樣墮落的環境實在可以離開,以避免自己同流合污,離開得以潔身自愛或更屬靈一些。約拿單有很多的理由可以離開以色列國,但是他卻沒有!「英雄」留下來了!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絕對是個英雄。雖然沒有什麼成就,但是從他留下來的動作,確定他就是一個英雄,不怕困難及現實。「英雄」是不求自己的好處,為了我的國、我的同胞留下來,雖然留下來很不容易。

當我從神學院畢業後,都在同一間教會牧會,在牧會的過程中也經過許多的風風雨雨。但在這些過程當中,留下來的弟兄姊妹很激勵我。留下來的弟兄姊妹不一定是很突出的講員,也不一定是很有恩賜,但他們就是留下來了。我們一同去承擔、去面對、去留守我們的家園。

當我來到台北會幕堂實習時,也看到很多英雄,有許多弟兄姊妹在這裡信主信了許多年,我雖然對於台北會幕堂的歷史不熟悉,但是我知道那是不容易的。在準備成人主日學的時候,對我而言是有點難度的,但是每次來到教會看見一群很熱心的弟兄姊妹真是一點都不簡單,並沒有任何定規要八點半就一定要來教會或者上成人主日學。有時候在神學院早上有課,我也會掙扎,想要多睡一點,可是一定要去,不然會被當掉。但是教會的成人主日學不會當掉,也沒有學分,但看到一群在神的眼中是英雄的弟兄姊妹在持守著。約拿單在以色列國歷史的角度,他不是英雄,但是在屬靈及大衛的角度,他實在是個英雄,他留守以色列國。

「掃羅和約拿單,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約拿單是英雄,第二、他愛他的父親。掃羅一點都不可愛,但是他竟然可以愛掃羅,甚至到死也不分離。雖然我的父親好像沒有如掃羅一樣的差勁,但是小時候的我總覺得隔壁的父親比較開明、大方、對人比較好、有時覺得愛自己的親人是很不容易的,不曉得您同意不同意,只因為親人彼此的關係太近了!但是約拿單對這麼離譜的父親卻都可以去愛他,在大衛的眼中是英雄。

有一回讀到畫家梵谷的故事。梵谷是個出名的畫家,27歲出來畫畫,37歲就去世了,在這十年間畫了很多很多的畫,但是卻從來沒有人買他的畫。而且他有精神病,老婆又跟他離婚,整天不上班,只是畫一些沒有人來買的畫,但如何生活呢?是因為他弟弟一輩子養他。到37歲的時候,他死亡後,旁人都非常替他弟弟高興,擔子沒有了,可以自由了。因為弟弟為了梵谷不曉得忍受旁人多少的言語、與妻子爭吵了多少次、放棄了多少的前途,但是弟弟還是養他。後來當他弟弟死時留下一段話,「請把我的遺體埋在我哥哥的旁邊,我要照顧他。」這個說明了這位弟弟照顧梵谷是甘心情願的,即使到死都願意照顧他。約拿單也是如此,不是因為掃羅可愛,而是因為他是我父親、我的家人、我的弟兄姊妹。所以約拿單是個英雄。

「掃羅」是我們生命中不想遇到的人,可是我們終究會遇到;而「約拿單」是我們很想找到的人,但是有一天我們會失去。「弓歌」無論多爛的箭或者多好的箭,終有一天都會不見。其實我們人生也是經歷一個『得』與『失』的過程。也許會得到一些我們不想得到的;也許會失去一些我們不想失去的。但是大衛沒有過份懷念好的箭,也沒有停留在掃羅的仇恨上。現在這把弓雖是空的,但是依然在神的手中。大衛以後的生命要射出更好的箭,他的生命要活得更精采。學習把『弓』放在神的手中,不是根據我們自己的想法來面對,反而是把生命中所發生的事情放在神的手中,讓神來動工,讓神在我們的生命有更美好的工作,好像大衛一樣,使我們成為合神心意的人。

 

 

撒母耳記下查讀(23)(馮耀榮)

 

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    內容簡介

讀經:

撒母耳記下一23

掃羅和約拿單──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他們比鷹更快,比獅子還強。

 

掃羅戰死後,大衛為他所取代的人作哀歌,讚揚掃羅和其子約拿單二人的英武功績。不但如此,他更描述他們父子二人突出的親密關係──「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

掃羅和約拿單一齊戰死沙場,本來是一件悲劇的事情,不過打死不離父子兵,將二人陣亡的悲劇,想像為「父子生死不離」的深厚感情,身為詩人的大衛確有看透事物的非凡之處。不過,形容掃羅與約拿單在世的時候「相悅相愛」,卻似乎與事實有點距離。約拿單本來對掃羅是相當信任的,後來因大衛的緣故,與父親產生嚴重的衝突,掃羅什至拿槍要刺殺兒子(撒上廿33)。所以大衛歌頌這兩位戰死沙場的父子兵,可能是用了詩歌的誇張手法,特別在紀念死者的事蹟,難免有隱惡揚善的傾向。

大衛所歌頌的父子情深,掃羅與約拿單雖非完美的典?,不過大衛借此向讀者透露了他本人的渴想。大衛不但珍惜他與約拿單那份超越男歡女愛的兄弟之情(撒下一26),他對父子生死不離的情深也有無限的嚮往。大衛的父親忽視他(撒上十六11),他的兄長也輕看他(撒上十七28),相比而言,他在掃羅和約拿單身上,找到那份他所缺少的父子及兄弟之情。       

      

思想:

 

人生不能單以成敗論英雄,人生仍有親情要珍惜的。我們應該參照大衛這方面的人生智慧,在成敗得失的際遇中,學習珍惜親情的可貴!   

 

 

大衛殺那殺掃羅的人(撒下一116) (臺北靈糧堂)

 

《撒母耳記》已經進入第二部分,這部分完全以大衛為主體,一直記錄到大衛作王末期,而與《列王記》以大衛到所羅門作為分界點。

一、報信的少年人

現在有人「從掃羅的營裡出來」來向大衛報信,報信的這個人也是「亞瑪力人」,他原是掃羅營中的兵,在基利波山上看見掃羅與約拿單都死了,因而前來報信。

但是這個亞瑪力人報信的動機不對,一者他誇耀是他親手殺了掃羅――「我偶然到基利波山,看見掃羅伏在自己槍上,有戰車、馬兵緊緊地追他……他說:『請你來,將我殺死;因為痛苦抓住我,我的生命尚存。』我准知他僕倒必不能活,就去將他殺死。」(610節)他的說詞與《撒母耳記上》記載不同;《撒母耳記上》的記載是掃羅自己伏刀自盡,但此處這人卻說是他應掃羅之請殺了掃羅。二者是他「把他頭上的冠冕、臂上的鐲子拿到我主這裡」(10節),他將冠冕等物拿來,等的就是大衛的賞賜。因此他不是純粹報信,乃是在討好並求賞於大衛,他以為大衛會因掃羅死亡而高興,且會因他殺了掃羅而嘉許他。

二、大衛悲哀哭號

然而大衛一點也不因他的仇敵死了而歡樂,他撕裂衣服,表達最深的哀悼之意,跟隨他的人也同樣悲哀哭號,禁食到晚上――「是因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並耶和華的民以色列家的人,倒在刀下。」(12節)他們已與大衛一樣,不以自己的私利為念,而能真正的憂國憂民。

三、大衛殺了報信之人

現在大衛來面對這個報信者的言行――「你伸手殺害耶和華的受膏者,怎麼不畏懼呢?」(14節)無論這報信者是真的殺了掃羅,或是謊報以邀功,但是他「親口作見證說:『我殺了耶和華的受膏者。』」(16節)於是叫人把這報信者殺了。大衛自己兩次有機會殺掃羅,都因掃羅是耶和華的受膏者而不為,如今他更是要除去自稱殺了掃羅的人,再次證明掃羅的滅亡不在於他。大衛的詩中說他要「洗手表明無辜」(詩廿六6),大衛保守自己受苦不發惡言,在取得政權過程中,未曾流無辜人的血。這是神日後堅立大衛政權的最重要原因。

默想

我是否在被逼迫或遭難時,能夠真的保守自己的口,不出惡言;保守自己的心,沒有怨毒;保守自己的情感,不會興災樂禍;也保守自己的行為,不沾染污穢?

回應

親愛的主,詩篇說:「有何人喜好存活,愛慕長壽,得享美福,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詩卅四1214)。求主幫助我在各樣的光景中,都不與惡人的言行有份,單單倚靠主而行善,等候祂成全關乎我的事。阿們!

 

 

大衛作哀歌(撒下一1727) (臺北靈糧堂)

 

大衛日後被稱為「以色列的美歌者」(撒下廿三1),他所做的歌,大部分收錄在《詩篇》之中,他也很擅寫哀歌,多數的哀歌都是在逃躲掃羅時寫的。這裡的哀歌卻用於哀悼掃羅,也同時哀悼約拿單,它名稱為「弓歌」(18節)。

一、大英雄何竟死亡

首先大衛為掃羅之死哀悼,他稱掃羅為「尊榮者」(19節),意指掃羅是以色列中榮美的一位;「大英雄」意指掃羅是大能的勇士。大衛給予掃羅身後最高的評價。

因此「不要在迦特報告;不要在亞實基倫街上傳揚」(20節),迦特與亞實基倫都是非利士的城市,他不願非利士的女子因掃羅被殺而歡樂,不願未受割禮之人以掃羅隕歿誇口。同時他聲稱「基利波山」將蒙受咒詛,因此掃羅死在那裡。

二、掃羅與約拿單

其次,大衛描述掃羅與約拿單的神勇。約拿單以弓箭著稱――「約拿單的弓箭非流敵人的血不退縮」;掃羅擅長使刀――「掃羅的刀劍非剖勇士的油不收回」(22節)。大衛不但讚美他們使用兵器的氣魄,同時也將他們二人自己形容成兵器――「戰具何竟滅沒」(27節)。他也形容他們――「比鷹更快,比獅子還強」(23節)。

同時他歌頌掃羅與約拿單父子情深――「掃羅和約拿單――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23節)。他呼籲以色列的女子要為掃羅哀哭,因為掃羅為以色列爭戰,使得百姓安居樂業,女子們「穿朱紅色的美衣……有黃金的妝飾」(24節)。

三、我兄約拿單

最後,大衛單獨哀悼約拿單,為他與約拿單的友情發出悲鳴――「我兄約拿單哪,我為你悲傷!」他描述這段友誼的價值――「我甚喜悅你!你向我發的愛情奇妙非常,過於婦女的愛情。」(26節)他紀念當年約拿單如何賞識他,與他結盟,保護他……等等情誼。我們看見大衛何等看重他與約拿單的寶貴友誼,甚至他也看重掃羅對以色列的貢獻,他公正的將其表揚出來,也表達他個人對此二人的深深情懷。

默想

我是否對曾經與我彼此相交相助的人,有合乎此關係的適當情懷?經上說:「愛弟兄,要彼此親熱……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十二1015)我是否能對曾不利我的人仍然做出公平的評價,「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回應

親愛的主,你把友誼放在我們生命之中,讓我們可以與一群人一同哭一同笑,我為這份聯繫向你獻上感恩。雖然在友誼中也有一些讓我們為難的事,但求你幫助我們仍能珍視這些關係,用正確的情感與態度面對。阿們!

 

 

誠實,同情(撒下一127) (臺北靈糧堂)

 

一、投機取巧,撒謊送命(116)

掃羅死後,一個亞瑪力的少年人,跑去向大衛報信,他以為大衛聽見掃羅及約拿單死了,必會高興,撒謊說掃羅被射重傷,伏在刀上也未死,是他用刀將掃羅殺死,他以為必能得大衛的歡心,給他大的賞賜;那知剛好相反,他引起大衛的怒,吩咐少年人將他殺了。撒謊、貪心、討好人,不會有好結果,保羅能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腓一8),因此「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加一10

二、大衛不幸災樂禍(1727)

大衛有基督的心,知道掃羅及約拿單死了,沒有幸災樂禍,反而作哀歌哀悼他們,「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十二15)。在此也讓我們看見,大衛可殺拿八而不殺,兩次可殺掃羅而不殺。他不殺,讓神去殺,自己不犯殺人的罪,逼迫他的人也消除了。有些事,人自己不要作,讓神自己去作,「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羅十二19)。

默想

不投機取巧,故意討好人,盼望從人得好處。

回應

求主使我與受苦的肢體同苦,與得榮耀的肢體同樂。

 

 

不急功好利(撒下二111) (臺北靈糧堂)

 

一、循序漸進(14)

大衛雖已受膏,並未馬上作王,在掃羅手中受逼迫,流離逃難,經過許多艱難危險,甚至達到裝瘋保命的地步,這是神訓練他,免得他作王以後濫用權柄。直到掃羅死了,神要他先到希伯侖去作猶大家的王,並非立刻攻佔耶布斯,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人的王。保羅是教會史上一位偉大的使徒,剛出道時,第一次被差遣,不是去講道,乃是去送金錢奉獻(參徒十一2830),直到使徒行傳十三章13節才被差派去傳道。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乃是世俗的樣式,不是神用的方法;神要用一個人,總是循序漸進,一步一步的引導他。

二、逐漸衰微(811)

神興起一個人,使人漸漸長大強盛;神廢棄一個人,也是使他漸漸衰弱消失。掃羅死了,元帥押尼珥及掃羅兒子伊施波設仍在,並在瑪哈念作王二年,神要大衛學習更深忍耐等候的功課。以色列人犯罪,神把他們交在外邦人的手中被毀,但仍剩下餘數,不毀滅淨盡。「如今也是這樣,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羅十一5)被神新興的人,及剩下將要衰殘的都有功課要學習。

默想

我是喜歡冒煙的火把頭,抑是喜歡西羅亞緩流的水?

回應

求主使我忍耐到底,忍耐也當成功。

 

 

全心敬畏主(撒下1116) (香港讀經會)

 

祈禱:   公義的主,求你以聖潔公義引導我,使我全心敬畏你!

1. 掃羅的死訊:大衛聽到掃羅死訊後的表現(11~12),必定叫那報信的少年人感到大惑不解,因為從常理來說,掃羅既多次追殺大衛,迫使大衛過著顛沛流離與寄人籬下的生活,甚至大衛要在走投無路時,卑躬屈膝地投靠以色列人的世仇非利士人,如今報信者向大衛報告自己親手殺了掃羅,豈不是等於替大衛除去其敵人,從而有機會得到大衛的賞賜嗎?豈料大衛不單沒有獎賞那報信者,更憑那人親口作的見證,認定那人就是殺害耶和華受膏者的兇手,吩咐手下把他殺了。

2. 不義的兇手:大衛作出如此出人意表的行動,並不是因為他吝嗇賞賜,而是因為他全心敬畏主。雖然掃羅對他不仁,但他仍尊重掃羅有耶和華受膏者的身分。對大衛來說,既然掃羅乃上主所膏立的王,因此他本於敬畏主,也敬重主所選立的人。這份敬畏主的心叫大衛寧願忍受掃羅的追殺,也沒有對掃羅存不敬之心,甚至他曾兩次放棄輕易殺害掃羅的機會(參撒上2426章)。亦因此,當那報信的少年人說他把掃羅殺了,大衛便視他為不義的兇手,並執行審判,吩咐手下殺死他。

3. 奪命的謊言:其實,聖經告訴我們,那亞瑪力少年所說的內容並不符合掃羅死亡的真相。按撒母耳記上313~5的記載,掃羅是在中箭重傷後,引刀自刎身亡,而非那少年所說的,掃羅先受自己的槍傷,然後再被他用刀殺害(6~12)。或許真相是,那少年在戰場上拾取戰死士兵的遺物時,偶然發現掃羅的屍首,於是他靈機一觸,取去掃羅頭上的冠冕和臂上的鐲子,然後跑去向大衛通報掃羅的死訊,訛稱自己殺了已身受重傷的掃羅,企圖得到大衛的獎賞。不幸的是,這謊言不但沒有為他帶來絲毫好處,反而給他帶來殺身之禍。本段經文告訴我們,不要因仇敵遭報而高興,反倒要存敬畏神的心,順服神的安排;此外,我們也不要因利慾薰心而妄行惡事,因為這樣的人會陷在迷惑裡,最終遭受報應。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是否願意學效大衛,因敬畏主而以善勝惡呢?你是否真心相信,「伸冤在主,主必報應」(參羅1219)呢?

 

 

真摯念友情(撒下11727) (香港讀經會)

 

祈禱:   慈愛的主,求你更新我的心靈,使我待人真誠,關愛朋友。

1. 仁者無敵心:掃羅生前因妒才而多次追殺大衛,可是大衛卻在掃羅死後隱惡揚善,為他寫作哀歌,以表悼念之情,大衛仁慈的心由此充分流露出來。至於約拿單,他是大衛的好友,生前對大衛有救命之恩,而大衛思念這位好友的感情,也充分在哀歌中表露無遺。大衛是一位有情有義的聖徒,難怪他深得神和人的喜悅。

2. 英雄也落淚:大衛想到掃羅曾使以色列國堅強壯大,如今竟戰死沙場,反映了國勢的沒落,愛國愛民的他為此不禁黯然神傷。他也想到約拿單這位好朋友和好兄弟,曾勇敢地馳騁沙場,如今卻為國捐軀,重情重義的他不禁為約拿單落淚。事實上,約拿單當初與大衛結交為友之時,曾因敬愛大衛而把心愛的戰衣、刀、弓和腰帶都贈與對方。當掃羅因嫉妒大衛,而要取大衛的性命時,約拿單又向大衛通風報信,使大衛得以平安逃脫。後來,大衛因逃避掃羅的追殺而躲藏在西弗曠野的樹林裡,約拿單更曾冒險前往探望,鼓勵大衛倚靠神(參撒上2315~18)。這種雪中送炭的恩情,不單叫大衛難以忘懷,更令人深受感動。

3. 悼生死之交:約拿單對神的信念是:「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撒上146)而大衛對神的信念則是:「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參撒上1747)二人處身逆境時,既對神有堅定的信心和忠誠,亦對對方有充分的信任和欣賞,因而結為生死之交。今天,不少人都欽慕大衛與約拿單的情誼,但除此之外,我們更應效法他們對神的忠信和待人的真誠。作為跟從主的人,我們要追求的不是吃喝玩樂的友誼,而是「為神求大事,為神作大事」的志向。

我們不要只渴望有像約拿單那樣恩待自己的好朋友,而更應多多學效約拿單,他真誠地關愛別人、欣賞別人的長處,並且無私地支持那些既品德美好又有才幹的人承擔重任。親愛的弟兄姊妹,你願意真誠地祝福你的朋友,叫他們蒙神的恩典,得以高升嗎?你願意追求約拿單和大衛的美好靈命品德,以致你也能與神所喜悅的大英雄匹配為友嗎?

 

 

大衛悲痛掃羅的陣亡(1~27) (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本章接續撒母耳記上的敘事。在希伯來文古卷,撒母耳記上下是一卷書,二者文脈相連。所以,由前文所提供的資料可知,來向大衛報告掃羅死訊的亞瑪力少年,應該是個說謊者,說謊的動機可能是想向大衛邀功,沒料到他的謊言卻讓自己丟了性命。接著,大衛寫了一首「弓歌」來悼念掃羅和約拿單,並且教導猶大人唱。由歌詞的內容可知,大衛對掃羅的尊重的確是真情而非假意,而且大衛也肯定掃羅對以色列的貢獻,尤其懷念約拿單的友誼之情。

從大衛對掃羅的挽歌,我們可以深入的瞭解,一個屬神之人的真實內心世界。既然從前書已經知道掃羅對大衛的迫害、恩將仇報、苦苦相逼,就很難理解,為何掃羅的死訊竟然帶給大衛如此深的傷痛。就算大衛完全不計較仇恨,聽到仇人(就是追殺他到天涯海角的人)死了,最正常的反應就應該是感謝天理昭昭,慶倖自己不必再過流亡生活了。但是,大衛不是這樣,他所想到的只是以色列的利益,就是神選民的利益。因為神的選民就是神心之所系,神選民的損失,就是神榮耀的虧損,當大衛聽見掃羅死訊的時候,想到的並非自己的利益或處境。一個真愛神之人、真正的屬靈人,心中所在意的就是神選民的利益。

今天神的選民就是教會,愛神的具體表現就是愛教會,就是愛弟兄姊妹。可惜,許多基督徒仍然將自己的權利、感受放在第一優先,因此我們發現真正願意委身於愛教會的基督徒,比例並不高,反而游離、游走於教會之間的基督徒占大多數。親愛的基督徒,你願意為愛教會付出什麼代價呢?

回應:主耶穌基督!求禰赦免我總是習慣優先考慮自己,我發現自己並不是真正愛教會的基督徒。求禰幫助我體貼禰的心腸,由心而發地關懷弟兄姊妹,以教會的需要為優先。阿們!

禱讀:腓利比書一章9~10
9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

10   使你們能分別是非、〔或作喜愛那美好的事〕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