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母耳記下第六章短篇信息

 

目錄:

三運約櫃(林獻羔)

從小人物俄別以東看珍惜事奉的機會(劉智明)

第六章  大衛迎接約櫃(陳則信)

建立敬拜神的心意(六章)(王國顯)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六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下查讀(20~23)(馮耀榮)

大衛運約櫃失敗(撒下六111) (臺北靈糧堂)

大衛運約櫃入耶路撒冷(撒下六1223) (臺北靈糧堂)

心願與方法(撒下六115) (臺北靈糧堂)

敬畏神,尊重人(撒下六1623) (臺北靈糧堂)

事奉勿輕慢(撒下6110) (香港讀經會)

感恩當踴躍(撒下61123) (香港讀經會)

迎約櫃入耶城(1~23) (台北基督之家)

 

 

三運約櫃(林獻羔)

 

 

在未有聖殿之前,以色列人在曠野,神曾啟示摩西建造會幕——神與人相會的地方。

會幕只是聖殿的前身,是臨時的,因為隨時要拆遷,所以簡單得多。但聖殿是不能移動的。

會幕與聖殿都是分3重(外院、聖所和至聖所)。

至聖所有兩件東西:約櫃與施恩座(出2510223719)。約櫃是會幕的中心,極其重要,內有兩塊法版(2516)(記載律法的兩塊石版)。律法使人知罪;人活著就是要守律法。民數記稱約櫃(民10331444)。櫃在那裡,“約”也在那裡。

約櫃在外飄流了許久。後來從非利士運回基列耶琳。掃羅作王40年,沒有提到約櫃。

大衛受膏作王,他戰勝了非利士人(撒下51725)。當他戰勝了非利士人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運回約櫃(撒下6章),說明他很重視約櫃。

 

第一章  第一次

讀經:撒母耳記下6111

雖然大衛作了王,但約櫃仍未運到耶路撒冷。

一、大衛對約櫃的羡慕

“我們聽說約櫃在以法他,我們在基列耶琳就尋見了。”(詩1326)以法他即伯利恒:“大衛是猶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耶西的兒子。”(撒上1712,參創3519

這篇詩的主題包括約櫃。大衛曾經千方百計為耶和華建殿。

大衛聽到有關約櫃的消息,隨即在基列耶琳找到約櫃:“基列耶琳人就下來,將耶和華的約櫃接上去,放在山上亞比拿達的家中……”(撒上712

從祭司以利(撒上19)直到大衛時,約櫃在外已6070年,以色列沒有一人關心這事,他們只顧自己的事。

大衛經過幾次戰爭,他得勝後,就為約櫃預備了地方(撒下617)。

二、商議將約櫃遷出基列耶琳

“大衛與千夫長、百夫長,就是一切首領商議。”(代上131)一切軍長首領毫無意見地贊同:“全會眾都說:‘可以如此行,這事在眾民眼中都看為好。’於是,大衛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的西曷河直到哈馬口都招聚了來,要從基列耶琳將神的約櫃運來。大衛率領以色列眾人上到巴拉,就是屬猶大的基列耶琳,要從那裡將約櫃運來……。”(1346)基列耶琳城是在耶路撒冷的西北。

三、怎樣遷

1.挑選三萬人(撒下61

有人認為“三萬人”太多。但這是重大的事。

大衛親自率領:“大衛起身率領跟隨他的眾人前往。”(62)因為這不是一個人所能辦的事。

2.“放在新車上”

“他們將神的約櫃從岡上亞比拿達的家裡抬出來,放在新車上。亞比拿達的兩個兒子烏撒和亞希約趕這新車。他們將神的約櫃從岡上亞比拿達家裡抬出來的時候,亞希約在櫃前行走。”(撒下634

他們不是抬約櫃(34節),而是讓約櫃坐“新車”了!

3.“作樂跳舞”

“大衛和以色列的全家在耶和華面前,用松木製造的各樣樂器和琴、瑟、鼓、鈸、鑼作樂跳舞。”(65

他們極其歡樂,因為運約櫃到耶路撒冷是一件大事,是神的旨意。

四、出了問題

“到了拿艮的禾場,因為牛失前蹄,烏撒就伸手扶住神的約櫃。神耶和華向烏撒發怒,因這錯誤擊殺他,他就死在神的約櫃旁。”(667

1.烏撒“扶住神的約櫃”

“烏撒”,是力量的意思。

約櫃是不能摸的:只有祭司才可以接觸約櫃。祭司蓋好後,利未人才抬,違反者要處死。約櫃不只不能摸,連隨意看也是不可的(撒上619)。

“扶住”,就必須要摸。摸,就犯了錯誤(撒下67),但因為“牛失前蹄”,約櫃會倒下。烏撒怕約櫃倒下,就發熱心扶約櫃,本是好意。為什麼神讓他死呢?

2.方法錯誤

為什麼神竟讓“牛失前蹄”,使約櫃會倒下?

許多人作神的工作,不蒙神賜福,因為他們不完全照著神的方法去做。他們不省察自己,反而怨恨神不賜福!

原來神規定約櫃是要被“抬”的(民4115),而且要利未人抬(民79)。

但約櫃坐了車,他們以牛代人,牛被趕。他們也考慮會出事,所以要人趕;人加鞭子。

他們的作法是從非利士人學來的(撒上612)。非利士人用牛車運,牛不會失前蹄,因為他們不明白,所以用牛車運送,況且他們沒有利未人抬,因此神不這樣待他們。

3.烏撒被殺(撒下67

他見約櫃倒下,就發熱心扶住約櫃。我們本當同情他。

1)他是亞比拿達的兒子(3節):

約櫃在亞比拿達家存放了7080年(撒上712),本當明白怎樣對待,但他不重視,神就沒有賜福給他們。

2)他們把約櫃從家中抬出來,而沒有繼續往前抬,就把約櫃放在新車上:

新車早已預備好了,亞比拿達是利未人,明知不對,大衛明知不對,眾人也……。但沒有一人提出“約櫃不能坐車,我們不應效法外邦人的作法。”

3)他夠熱心,他的動機也對,但出了事後就用手扶住:

許多人侍奉神,用人的辦法和世人的辦法。我們應當把約櫃從車上抬下,回到“抬”的方法才對。教會從車上倒下,再扶回車上是大錯。我們應當扶杠,立即把約櫃抬下才對。扶回車上,是錯上加錯。這是帶進屬靈的死亡。

4)擊殺:

“神耶和華向烏撒發怒,因這錯誤擊殺他,他就死在神的約櫃旁。”(7節)

神寧可讓約櫃漂流在外而不讓他們學外邦人;神寧可讓烏撒死,而不能讓他們沒有“分別”。烏撒的罪是不照耶和華的指示:應當讓利未人抬。

神不殺亞希約(34節):他沒有用手扶約櫃。我們不要用血氣行事;也不要用人的方法來侍奉神;更不要在問題發生後,再用烏撒的手來扶約櫃。

約櫃本是保護人的,但這時似是人保護約櫃。

5)聖經教導侍奉神的方法(代上152,林前11731,林後1045):

但教會常用烏撒的方法,這是不應該的。我們不要扶車上的約櫃,而是要把約櫃抬下來。

五、把約櫃運到俄別以東家中

(代上1310

“耶和華的約櫃在迦特人俄別以東家中三個月,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和他的全家。”(11節)

六、大衛的錯誤(撒下6810

大衛很好,他作王以後,不象掃羅不理會神的約櫃停在外面。他開始運約櫃時,各人“作樂跳舞”(5節)。但是他:

1.只與軍長首領商量(代上131

他沒有求問耶和華,也沒有與利未人商量。

2.他效法非利士人

將約櫃放在新車上。

其他人尚且不能這樣作,何況一個好王!

3.愁煩

“大衛因耶和華擊殺烏撒,心裡愁煩……。”(撒下68

這愁煩(包括埋怨神)不會導致他認罪。

4.懼怕

“那日,大衛懼怕耶和華,說:‘耶和華的約櫃怎可運到我這裡來?’”(9節)

懼怕耶和華本是好事,但大衛帶有埋怨的情緒。他認為約櫃還沒有運到已出事;如果運到了又怎樣!

不運還好,一運就死人!

5.他改變計畫

“於是大衛不肯將耶和華的約櫃運進大衛的城,卻運到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10節)

許多人遇禍就變冷淡。他們不對付自己,反而埋怨神。他們埋怨後的行動:不是改變方法,而是不前進!本來是好意,反而招來禍患!注意“不肯”:他“不肯將約櫃運到大衛的城,卻運到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

 

第二章  第二次

讀經:撒母耳記下61223

大衛第一次運約櫃,用了非利士人的方法,結果失敗了。當他失敗後,他就遵照神的方法,再把約櫃運入大衛城,“獻燔祭和平安祭”(617)給神。

一、大衛再運約櫃的原因(11節)

大衛見俄別以東家蒙福。俄別以東是哥轄後裔的可拉族(出6161821)。可拉族是在曠野抬約櫃的。

1.俄別以東家中

俄別以東知道大衛為什麼要把約櫃抬進大衛城。他們不忍約櫃漂流在外面,他們不計禍福。他們本來就沒有預料得福的,因為約櫃在亞比拿達家中幾十年,未見得福。

以色列人、猶大人不要約櫃,俄別以東家要,以約櫃為榮耀。

2.賜福給他全家

耶和華不只賜福給俄別以東,更賜福給他“全家”。

他們蒙福,別人也看見(撒下612上)。約櫃在他家中只有“三個月”。

二、大衛歡歡喜喜

大衛聞訊,“大衛就去,歡歡喜喜地將神的約櫃從俄別以東家中抬到大衛的城裡。”(撒下612下)

大衛學了功課。神沒有因他失敗而拒絕了他。

三、“抬”

約櫃不再坐車了,1213節都說“抬”。“眾人將耶和華的約櫃請進去。”(17節)

“請進去”:抬,有重力壓住,上重下輕,必須謹慎地抬。

神要我們高舉基督,也要付代價,而不是舒舒服服的。

四、獻祭

“抬耶和華約櫃的人走了六步,大衛就獻牛與肥羊為祭。”(13節)

他們“走了六步”,大衛就獻上感謝祭(代上152529)。

大衛在第一次運約櫃時沒有獻祭(撒下65

五、跳 舞

“大衛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在耶和華面前極力跳舞。”(撒下614

以弗得是祭司穿的。大衛王作了祭司的工作,但他不是按亞倫的等次。他獻祭、穿上祭司的以弗得,這是特殊的情況。

大衛降低王的身分,按一般人的情況,“極力跳舞”。第5節只說他“作樂跳舞”,這時他“極力跳舞”,表明他內心充滿了喜樂。

六、請進帳幕裡

“眾人將耶和華的約櫃請進去,安放在所預備的地方,就是在大衛所搭的帳幕裡。”(17節)

正式的會幕仍在基遍(代上1639)。這時,大衛另外預備這個臨時的“帳幕”在大衛城裡(撒下612)——錫安。

七、再獻燔祭和平安祭

“大衛在耶和華面前獻燔祭和平安祭。”(17節下)

平安無事了。獻燔祭給神,平安歸百姓(利71415)。

八、給百姓祝福

這本是祭司的職責。大衛給百姓祝福,又分給每人一個餅等:“大衛獻完了燔祭和平安祭,就奉萬軍之耶和華的名給民祝福,並且分給以色列眾人,無論男女,每人一個餅,一塊肉,一個葡萄餅。眾人就各回各家去了。”(撒下61819

   之後,他才為眷屬祝福:“大衛回家要給眷屬祝福……。”(20節)

九、米甲不蒙福

大衛沒有為米甲祝福。她是掃羅的女兒(23節),大衛的妻子。因為:

1.米甲先輕看他

“耶和華的約櫃進了大衛城的時候,掃羅的女兒米甲從窗戶裡觀看,見大衛王在耶和華面前踴躍跳舞,心裡就輕視他。”(16節)她不出去迎接大衛。

2.米甲批評他

“大衛回家要給眷屬祝福;掃羅的女兒米甲出來迎接他,說:‘以色列王今日在臣僕的婢女眼前露體,如同一個輕賤人無恥露體一樣,有好大的榮耀啊!’”(20節)

第一次大衛錯了,她不批評(5節),當大衛糾正錯誤後,反受她譏誚。

“露體”,其實大衛是加上以弗得(代上1527)。

“有好大的榮耀啊”,這是諷刺的話,令大衛覺得很刺心。

我們要遵行神的旨意,不只要受別人的輕看,也會受家人的苦待。

3.神懲罰米甲

“掃羅的女兒米甲,直到死日,沒有生養兒女。”(撒下623

以色列人生兒女是榮耀;而永遠分居,是中東婦女最大的恥辱。她再無法得福了!

十、“在耶和華面前”

大衛“在耶和華面前”:他不是給人看的。撒母耳記下6章有6次提到這事(6514161721兩次)。

十一、大衛自卑

大衛是王,他“跳”,降低王的身分。

他第一次用了人的方法來侍奉神;這次,他用人認為不適合的方法來侍奉神。

不只米甲輕視他,連大衛看自己也是卑微的(撒下622),更加自卑。

 

第三章  第三次(撒下713

1次,效法外邦人用牛車運送,失敗了。第2次,“抬”,成功了。第3次,由所羅門(平安王)運入聖殿裡。

 

一、約櫃的所在

正式的會幕在基遍(代上1639)。大衛另外預備一個臨時的“帳幕”在大衛城裡(撒下612)——錫安。

約櫃是在大衛所搭的帳幕裡(617)。

二、“王住在自己宮中”

“王住在自己宮中,耶和華使他安靖,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那時,王對先知拿單說:‘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神的約櫃反在幔子裡。”(撒下712

“耶和華使他安靖”,但他心裡不安(身安而心不安)。大衛作王,他住在自己的宮中,但約櫃在帳幕裡(617)。

三、拿單得啟示

拿單是先知(72)。

王想要建聖殿,好安放約櫃。拿單答覆他:神悅納了他的心意(73)。

拿單得了啟示(749):“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所羅門)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71213)神要所羅門建聖殿。

大衛禱告與感恩(1829節)。

四、所羅門運約櫃入殿(代下519

所羅門“要把耶和華的約櫃從大衛城就是錫安運上來。”(52

利未人抬約櫃:“以色列眾長老來到,利未人便抬起約櫃……。”(4節)祭司抬入至聖所:“祭司將耶和華的約櫃抬進內殿,就是至聖所,放在兩個基路伯的翅膀底下。”(7節)

把杠加長了:“這杠甚長”(9節),是超比例加長的。

這杠也不抽出來(王上868),主要是為抬約櫃用的,可見“抬”是何等重要。

 

 

大衛第1次效法外邦人“車”約櫃,失敗了:第2次“抬”約櫃,他成功了;第3次由所羅門(平安王)運入聖殿裡。

正式的會幕在基遍(代上1639),後來約櫃被非利士人擄去,那是沒有約櫃的空會幕。許多人在空會幕裡敬拜,神不會賜福給他們。

掃羅不重視約櫃。他整個人失敗了。大衛重視約櫃,他很熱心,但他越軌。他以為自己是王,萬無一失。他的動機是好,但方法不對。

我們不要效法世人,而要按神的旨意來侍奉神。

我們不要伸“烏撒”的手來維護錯誤。許多人見教會要“倒”,但外表仍存在,他們就用手來“扶”。如果用血氣的侍奉、肉體的侍奉來挽救危機,越挽救就越糟糕。

有些人維護將倒的約櫃,不會出事,因為神不用這些人。但大衛是個合神心意的人,他就不能這樣作。他應當按神的旨意行事——抬——要付代價。約櫃坐車,約櫃與人都舒服,但不能運送。神打擊烏撒;神挽救了大衛。約櫃也順利運到了!我們不要效法大衛的方法,但我們需要學他的心。我們要按聖經的方法去做。

我們也當向俄別以東學習。他不計禍福,只要神的約櫃得到保存。俄別以東後來在聖殿門外當了守殿官。

我們無論作什麼,都要根據聖經的原則去作,才能討神的喜歡。

 

二〇〇七年十月四日脫稿

 

 

從小人物俄別以東看珍惜事奉的機會(劉智明)

 

  讀過舊約聖經的人,對俄別以東這名字想不會陌生,可是若被問及對於這人有何認識時,卻多半啞口無言!這“小人物”小嗎﹖篇幅雖然小,可見他的榜樣卻一點不小!他的影響力可能也不太小!所以就跟大家研究一下。

  聖經中題到俄別以東,不下十多次,雖然他的故事只一個情節,可是研究下去,他的人生實在很獨特,他的名字意思甚為耐人尋味,因為聖經稱“俄別以東”為迦特人,但是他的名字意思卻是“以東的僕人”,按以東為雅各哥哥以掃的後人,從士師時代至大衛時期,不斷的與以色列人為敵,迦特人(非利士的一個城)為甚麼會改一個這樣的名字,要服事以東人!他父親瘋了嗎﹖還是另有別情﹖
  驟眼看來,稱俄別以東是“迦特人”令人覺得他是個非利士人(撒下六:10),可是,奇怪的是,根據歷代志上第二十六章四節的記載,俄別以東原來是“利未人”,一個利未人在正常情況下會被人稱為“迦特人”嗎﹖再者,利未人為甚麼不改一個類似“耶和華的僕人”的名字,而改一個“以東的僕人”的名字﹖
  為甚麼俄別以東被稱迦特人﹖筆者在這裏嘗試的提出一個構思,就是可能他的父親甚至祖父因為生活的緣故,搬到非利士地居住,以求安舒,後來因為大衛王朝的興起,以色列不再被外族欺侮,於是全家又搬回以色列居住,可是因為在迦特住久了,就被稱為“迦特人”,不排除他甚至帶着非利士口音也說不定!

  另一方面,他被取名為“俄別以東”,筆者相信是因為他的先祖除了可能曾移民非利士之外,更可能在俄別以東出生時,曾移民以東,否則不會改一個這樣被以色列人所認為卑賤的名稱!大概在士師時代,很多以色列人,為着種種的因素在不得已之下移民外地,像以利米勒帶着妻拿俄米及兩個兒子移民摩押;更有些利未人,因為示羅之荒涼,兩餐不繼,所以到處尋找可生活的地方,像士師記第十七章的少年利未人到了以法蓮的米迦那裏作偶像的祭司;又像撒母耳的父親以利加拿,歷代志上的家譜說他是利未人,卻住在以法蓮的山地,沒有在聖所會幕供職。這樣看來,在一個這樣混亂的士師時代,利未人多不以事奉為事,甚為普遍,因為當時“各人任意而行”,到處尋求安息之所,對於一個屬神的國度,實在是一個大諷刺!

  不過雖然俄別以東的先祖放棄了事奉,為了謀生跑到了外邦,可是,在大衛的時代,俄別以東回來了!尋根﹖回歸﹖
  烏撒因為手觸約櫃,為神所擊殺,大衛不肯將耶和華的約櫃運進大衛城,卻運到“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撒下六:10),為甚麼這麼危險的事奉,他不拒絕呢﹖耶和華的約櫃在自己家中,動輒就會死亡,怎麼俄別以東不怕呢﹖
  筆者個人相信,一個被稱為迦特人的利未人,回到以色列地,可能想尋找事奉不太容易,所以雖然看守約櫃非常危險,可是他不以為然,有機會事奉絕不輕易放過,不但如此,還非常珍惜,結果,他事奉得很好!“約櫃在迦特人俄別以東家中三個月,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和他的全家”,假若他事奉不好,神決不如此賜福給他的家!神賜福給他到一個地步,“有人告訴大衛王”!可見一斑!烏撒的事奉,給大衛帶來懼怕,不敢將約櫃搬進大衛城,俄別以東的事奉,卻給大衛帶來羨慕,要將約櫃搬進大衛城!可見神是祝福的神,祂的意念,是給人賜福的意念。

  後來,在歷代志上第二十六章記載,俄別以東一共蒙神賜他八個兒子,後來其子孫都是大能的壯士,也是善於辦事的壯士,可見,神一直的賜福與他!俄別以東在以色列,後來不斷的成為看守聖殿之門及器皿的負責人!直到歷代志下第二十五章二十四節那裏,還稱神殿裏的器皿的看守者為“俄別以東”。其實,按當時是亞瑪謝作猶太王的時候,俄別以東早已死了,聖經還是對他念念不忘。

  後來,可拉後裔作的詩篇裏,提到“寧可在我神殿中看門,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裏。”可見,俄別以東及他的子孫的事奉,後來不斷成為事奉者的榜樣!連可拉後裔也以他們為榜樣!這樣的小人物,實在叫今天的大人物應羨慕。

  弟兄姊妹們,你以你的事奉崗位為小嗎﹖俄別以東不以為然!無論你在甚麼事奉,在甚麼崗位配搭,盼望你不以為小,盡心事奉,必蒙神的記念!在今天講求成就感的時代,人以為小的事奉,容易被人忽略,甚至輕視,可是,一個不輕看任何事奉的俄別以東家族,實在成為我們今天事奉的提醒。

 

 

第六章  大衛迎接約櫃(陳則信)

 

大衛尋找約櫃

本章記載大衛迎接約櫃的經過,詩篇一百三十二篇和歷代志上十三章,也都記載這件事。把這三章聖經連在一起細讀就能明白得透徹。大衛在詩篇一百三十二篇中。吐露了他對約櫃的傾慕。他未看到約櫃之先,真是食而不知味。寢而不安。他若不將約櫃迎接到大衛城,心中就沒有安息。這裡看出大衛愛慕神的心情,是何等的深切,約櫃在以利作祭司的年間被非利士人擄去,後來又被送回猶大,到了基列耶琳人當中。其間經過六、七十年之久,以色列人中竟無人關心神的約櫃,無人過問它的下落。以色列人都單顧自己的事,無人關心神的事。今日神的兒女對神的國和神的教會,也鮮有關懷的心。保羅曾歎息說,奉割禮的人,為神的國與他同工的人真是寥寥可數。歷代以來關心神的事的人實在少。約櫃被遺忘那麼長的歲月,真是令人傷痛。感謝神,祂終於找到一個關心祂旨意的人。大衛雖然身為以色列的君王,日理萬機,但他將神的事置於首位。他實在是一個合神心意的人。

 

會中回應大衛呼召

從歷代志上十三章我們能讀出一個事實,大衛深知將約櫃迎接到大衛城,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事,需要以色列眾人都有熱切的心願。於是大衛召集了千夫長,百夫長和眾首領,與他們商議這事。大衛對以色列全會眾說,『你們若以為美,見這事是出於耶和華我們的神,我們就差遣人走遍以色列地,見我們未來的弟兄,又見住在有郊野之城的祭司利未人使他們都到這裡來聚集;我們要把神的約櫃運到我們這裡來』(代下十三23)。這事得眾民的回應,在他們眼中看為美,於是將以色列人從各地招聚,要從基列耶琳將神的約櫃運來。大衛不是獨善其身,單是自己愛慕約櫃,他還帶領以色列眾人,與他有同樣的負擔。在這事上大衛顯出他是屬靈的領袖;除了善於治國之外,他還使眾民都愛神。

撒母耳記下第六章給我們看出,迎接約櫃這事是發生在大衛數次戰役預備了地方。這些都是說明了大衛愛神,將神的事列為優先。在敬畏神,愛神這一點上,列王中無一能與大衛相比。每逢思想這些,真是使我們這些單顧自己的事,而不顧神的事的人愧煞!

 

大衛率眾迎接(1~5節)

大衛率領以色列眾人要把神的約櫃運到大衛城,這存心是神所喜悅的;單是約櫃當怎樣運去,大衛卻沒有在神面前好好求問,只照著自己的想法,因此,結果出了事,而且十分嚴重。按著神的定規,約櫃必須由利未人扛抬。當約櫃被非利士人擄去的時候,神以災禍擊打非利士人。他們經不起神的手,就把約櫃送到以色列。非利士人用新造的一輛車裝運約櫃,以兩隻未曾負軛的的母牛拖車,將約櫃送回以色列。他是雖違背了神的規定的辦法,神也沒有擊打他們,inwei他們不知道神的定規,而且他們也沒有利未人。大衛一心要將約櫃接到耶路撒冷,卻未查看律法書,也不和祭司利未人磋商,竟仿效非利士人的方法去迎接約櫃。結果迎櫃之舉釀成巨禍,護櫃的烏撒慘遭耶和華擊殺!這豈不是警戒我們,在事奉神的事上,單是存心對了還不夠,方法也不能錯;越過了神的定規,會招大禍!

今天基督教裡面,有不少熱心的人士,擅長運用方法推行教會事工,有人要點燃福音火把,有人推動教會倍增運動;所用方法之多,令人不甚枚舉,有些方法甚為新潮,連教外之人也為之搖首。哦,弟兄姊妹,神不喜悅人用自己的方法來事奉祂。祂既厭棄這世界,已經將牠釘在十字架上,豈能悅納世界的方法,和向世界取法的人。

 

烏撒被擊殺(6~9節)

當他們將約櫃從亞比拿達的家裡抬出來,放在新車上,亞比拿達的兩個兒子烏撒和亞希約趕這新車。我們若想一想當時的情景,新車載著約櫃,牛只拉著新車,兩人趕著牛只。這些豈不是全由血肉的膀臂,揮著鞭子在指揮,哦,那麼的冒失和不敬!人的手竟在神聖不容侵犯的事上,那麼放肆。到了拿艮禾場,牛驚跳——很可能是大加鞭撻所致,烏撒就伸手要扶住神的約櫃,神向烏撒發怒,擊打他,烏撒就死在約櫃旁邊。哦,那真是令人戰兢的霎那,約櫃在行將傾倒的車上歪斜,烏撒伸手去扶穩,誰知他一觸約櫃九立刻倒斃!因我們的神是烈火!但願你我都受警戒,不敢用污穢的手來摸至聖的事奉,使我們心存敬畏。

當載著約櫃的新車前行的時候,大衛和以色列全家,在耶和華面前作樂跳舞。但行列來到拿艮禾場的時候,一切似乎都順利,新車好,牛力壯,趕車的也稱職。但是到了拿艮的禾場,一切全改版了!這裡有一個屬靈的教訓,在事奉神的事上,一用人的辦法和手段,難處必然發生,並且接踵而來。如果再以人力去應付,必是錯上加錯,帶進屬靈的死亡。

 

約櫃到俄別以東的家(10~11節)

大衛因耶和華擊殺烏撒心裡愁煩,又懼怕,說:「耶和華的約櫃怎麼運到我這裡來呢?」他想,約櫃還沒有到,已經除了這麼大的事,如果運到耶路撒冷,還不知道要發生什麼事呢?於是大衛不肯將耶和華的約櫃運進大衛城。原來那麼熱切要迎約櫃的大衛,竟因所發生的事故,變為拒絕約櫃者,這事將人在神面前的自私暴露無遺。人往往是熱衷與對自己有益的事,若對自己無益,甚至有損,離開變臉拒絕。許多人愛主也是為得祝福。只是真正愛主的人,才能禍福不問,即使他們寶貴的心血,也願為主舍。惟有不計代價愛主者,才是真實的愛主。因著大衛不肯對耶和華的約櫃運到大衛城,約櫃就到了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我相信俄別以東家人也清楚知道大衛不肯將約櫃運到大衛城是為怕受虧損,可是他們愛神,不願約櫃再度漂流,就不計或禍或福,欣然接納約櫃了。感謝神,雖然以色列眾人和猶大眾人都不要約櫃,惟有俄別以東一家人接受,且將它安置在家中,以接待耶和華的約櫃為榮。哦!這真是如同馬利亞以香膏抹主,使主心滿意足。在事奉神的事上,雖然可以蒙神祝福,但有時得著祝福之物,卻要經歷一點虧損,難道就因此不要事奉麼!讚美神,當教會受逼迫的時候,雖然多人棄絕神,仍有人赤忠愛祂,事奉祂;雖然多人離棄真道,卻仍有人甘為真道犧牲。但願今日在神的兒女中,有更多的俄別以東興起來。

 

大衛第二次迎接約櫃(12~15節)

神的約櫃在俄別以東家三個月,耶和華就祝福他和他的全家。俄別以東原不是盼望祝福,但祝福人的耶和華既已和他們同在,。他們就不能不蒙福了,甚至是蒙福到一地步,叫許多人都能看見的。因此,有人去告訴大衛王,王的心又再轉變了,歡歡喜喜的將神的約櫃,從俄別以東家中,抬到大衛城。大體的信徒,都是這樣,乃是看見了福,然後才事奉神。我們向神的心意,豈非都是如此?

感謝神,祂並沒有因大衛先前不肯將約櫃運到大衛城而生氣,祂仍接納大衛的殷勤。我們雖然常棄絕祂,將祂冷落,但我們的心一轉向祂,祂就立刻歡然接納,因為祂對我們一往情深,祂的愛永不改變。凡到祂面前來的人,祂永不棄絕。

大衛這次迎接約櫃,和前一次大大相同了;這一次他再沒有用牛車,乃是由利未人肩抬。我相信大衛在那次失敗之後,他一面憂傷,另一面也求問神,「為什麼非利士人用牛車運約櫃就平安無事。而我用牛車運約櫃卻出了大禍,……烏撒好意伸手護櫃,何以竟遭擊殺……?」當大衛在神面前思想、求問、仰望,並查讀摩西五經,神就使他看見約櫃只能由利未人抬杠的事實(申十8),這是神吩咐的命令。大衛既得到亮光和啟示,就揀選了利未人,將約櫃平安順利的抬進大衛城。我們以往許多的失敗,都是由於一意孤行,置神的旨意和她話語中的吩咐與不顧。

當約櫃從俄別以東的家中抬出來,面向大衛城前進時,抬約櫃的兒女每走六步,大衛就獻牛與肥羊為祭。大衛身穿細麻布的以弗得,在耶和華面前極力的跳舞。以弗得是祭司的服飾,大衛切慕侍立在神的面前,像供職的祭司一樣。那日以色列的全家也都歡呼吹角,迎接耶和華的約櫃。在耶和華的約櫃所經過的路上,充滿了歡喜快樂。

有人據此宣導,基督徒也應該在教會中奏樂跳舞,以表達心裡的喜樂和敬拜。如果我們的裡面,真是充滿了喜樂的靈,歡樂到歌唱跳耀,手舞足蹈,那實在沒有什麼不可,而且是應該的。倒過來說,如果我們的靈低沉,想要藉歌唱來振奮,舞蹈以自娛,搪塞裡面的空虛,那就大錯特錯了。

眾人將耶和華的約櫃請進去,安放在預備的地方,就是大衛所支撐的帳幕裡。大衛在耶和華面前獻燔祭和平安祭。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因此被喜樂所充滿,獻上燔祭,又獻上平安祭;他和百姓都披上救恩。大衛又奉耶和華的名給百姓祝福。向神獻祭,給百姓祝福,全是祭司的工作。那一天大衛對神歸榮耀,對人傾祝福。他並且分給以色列眾人,無論男女,每人一個餅,一塊肉,一個葡萄餅。於是眾人都帶著祝福和豐盛,歡樂著回家去了。

 

米甲不蒙祝福(16~23節)

當約櫃被抬進大衛城的時候,米甲從窗戶觀看,見大衛在耶和華面前踴躍跳舞,心裡九輕視他。米甲因著不認識神,不能領會大衛在耶和華面前的喜樂,竟輕視大衛,實在不應該;她不但得罪大衛,更得罪神。當大衛帶著滿溢的祝福回到家中,要給眷屬祝福的時候,米甲以冷言冷語相逼,對大衛說:『以色列王今日在臣僕的婢女錢露體,如同一個輕賤人無恥露體一樣,有好大的榮耀啊』。米甲這番話,如同一把利劍,刺入大衛的心中。米甲的話極其冷嘲熱諷的能事!從米甲的話中,不難看出她的觀點,她以為身為君王,應該在眾人面前保持矜貴,以示尊嚴,豈可語眾民一同歡樂。這種屬世的歡樂,決不能應用在事奉神的事上。

大衛回答米甲的話真好,『這是在耶和華面前。』他的所作所為,歡樂跳舞,全是為著耶和華,是在祂的面前。大衛所作的一切,不是叫人看見,並不求人的喜悅,他只要討神的喜悅。大衛又說,『耶和華已經揀選了我,廢棄了你父親和他全家,立我作耶和華民以色列人的君王,所以我必在耶和華面前跳舞』。在這章聖經裡,他六次提到『在耶和華面前』。他跳舞是在耶和華面前跳,因為耶和華揀選了他,以厚恩待他。他能將耶和華的約櫃,迎接到他為祂所預備的地方,為此大大歡樂。一切都是在神的面前,還有什麼可矜誇的呢!

大衛又說,『我必更加卑微,自己看為輕賤;你所說的那些婢女,她們倒要尊敬我』。哦,大衛的靈實在寶貝,他感覺到在神面前還卑微得不夠,他還願更輕賤,使神更被高舉,更得榮耀,這與施浸約翰的話正相吻合,「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真的,人若在神面前降卑,非但不會遭人輕視,反而受人尊敬。倒是那些自抬身份,以自己為尊貴的人,反而遭人輕視。願神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不陷入米甲的錯誤,乃效法大衛的謙卑。

『米甲直到死日,沒有生兒養女』。這是本章的結束。生兒育女,原是神給人的祝福。聖經中常有女人,以不能生育為恥辱。大衛在迎回約櫃到大衛城之日,給全家祝福,可惜米甲的靈不對,竟橫加拒絕,冷嘲熱諷,使大衛無法為她祝福,因此神的祝福流不到她的身上。她生平的日子,既不能在神面前蒙福,自然不能除去在人間的羞恥。米甲是一個神無法祝福的人!我們當引以為警戒。——陳則信《默想撒母耳記下》

 

 

建立敬拜神的心意(六章)(王國顯)

 

05建立敬拜神的心意

(六章)

 

在第五章的末了,我們已經看到大衛作了以色列的王,也彰顯了神的權柄和能力。用人的話來說,他全然得勝了。但是回到屬靈的生命的成長裏,我們不能不說,一個人的得勝並不代表他的生命完全成熟。我們能得勝是神的恩典和憐憫,當然也是人會依靠神所帶出的結果,但那根本是神的恩典。所以神讓大衛坐上寶座以後,神就在大衛身上繼續帶領他學習神的法則,因為一位在生命裏作王的也好,或者當時坐上寶座的大衛也好,都是一樣的。

 

學習向神有敬拜的心

 

我們在作王的地位上,必須要看到,我們能以作王,因為我們活在神的法則裏。在我們作王的時候,我們對神的法則不能說完全領會得過來,我們衹能說我們已經開始,或者說是稍微多一些領會神的法則,所以不能停留在開始作王的境地。神也沒有讓大衛在作王以後就不再給他學習屬靈的功課。在人眼中看來,大衛已經作王了,但在神的眼中,大衛還是不夠成熟。因為在過去的日子,大衛在神面前所作的衹是爭戰,現在神要領大衛進一步地去學習敬拜。從爭戰的得勝進入敬拜,所以神讓大衛心裏面有了一個意思。

 

這個意思是怎麼起的呢?我們不完全知道,但是難得的是,他能在作王的時候想起神的約櫃。並且他想起神的約櫃時,他體會了兩方面的事,一方面是說約櫃是神向人說話的地方,我們不能忽略它;另一方面,他想起掃羅的失敗,這一點就記載在歷代志上。我們一起去看看歷代志上第十三章,就是大衛想起要把約櫃搬回耶路撒冷的那一段記載。那記載的篇幅沒有撒母耳記下多,但是主要的事情比撒母耳記下來的完整。看第三節,大衛也體會到一件事,神對掃羅失望的原因是因為他不懂得求問神。

 

掃羅作王以後,你沒有看見他一直去求間神,衹有在最後他要戰死以前,他去求問神,但是已經太晚了,神已經不再向他說話了。大衛領會到這樣的一件事,所以他覺得非要把神的約櫃運回耶路撒冷不可。在這一點上面我們要注意,他裏面有了一顆要尋求神的心意的時候,他也有了一個要敬拜神的意思。因為在下文我們就看到他敬拜神的心意,在神面前毫無保留地發表了,並且接下來,他那要為神建造聖殿的心意也出來了。所以從第六章開始我們實在看見神把大衛從爭戰的得勝帶他進入敬拜。

 

接運神的約櫃

 

大衛當時聚集了以色列中的精兵三萬人,要去猶大基列耶琳的地方將約櫃運回來。當他們要去搬約櫃的時候,聖靈在這裏對約櫃作了這樣一句的描寫,『這約櫃就是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留名的約櫃』,這是說出約櫃是一位榮耀的神與人立約的見證。我想弟兄姊妹們一定記得,約櫃是見證,在約書亞第四章中,約櫃就叫作『見證』,在出埃及記第二十五章建造約櫃的啟示裏,也稱它為擺放見證的櫃。所以一題到『坐在二基路伯之上的』我們就看到是指出我們的神是榮耀的神,是有權柄的神。

 

因為這位榮耀而又有權柄的神,祂要得到人的敬拜,也因為祂要與人交通,在交通中,人就領會了神的所是,人就不能不向神敬拜。這裏特別題到『坐在二基路伯之上的神的約櫃』,這一位神的名叫作『萬軍之耶和華』。如果我們注意到這一點的話,看下文我們就有一些端倪了。現在,他們要把神的約櫃搬回耶路撒冷,怎麼搬法呢?他們在山崗上亞比拿達的家中把約櫃抬出來。我們先來看這位亞比拿達是誰,我們不知道他是誰,在家譜也沒有查出他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絕對不是利未人,更不是一位祭司。因為在歷代志上利未的家譜上沒有看到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頂多衹是猶大支派中的一個人。

 

但是我們要回頭來想,約櫃怎麼會在他的家裏?弟兄姊妹記得,約櫃從非利士人那裏送回來的時候,基列耶琳的人就很怕了,把約櫃從伯示麥送到基列耶琳,因為伯示麥的人都怕了約櫃。基列耶琳的人大概也風聞這件事,所以也並不是所有基列耶琳的人都歡迎約櫃。大概這位亞比拿達稍微有良心一點,他覺得這是神的約櫃,這樣推來推去不好,結果就接來放在自己的家中,情形很可能就是這樣。我們以前題過,他們應當可以送回示羅,但他們沒有,原因也許是他們怕了這個約櫃。所以約櫃在亞比拿達家中就很長久。現在,大衛作王了,要把約櫃接回耶路撒冷,就到亞比拿達家中去抬出來,抬出來就放在一輛新車上。

 

亞比拿達的兩位兒子,烏撒和亞希約就趕這新車,約櫃就安在車子上往前走。那時以色列人很高興,就用各種樂器作樂跳舞。就在眾人都感覺很高興,很熱鬧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牛失前蹄,也許是踢到一塊大石頭,也許是腳踏到一個小溝裏,不知道是甚麼原因,反正就是牛失前蹄,那輛車就要翻倒了。走在後面的烏撒就趕快用手扶住約櫃,不讓約櫃掉在地上。這一件事讓神伸出手來,把烏撒擊殺在那裏。因為這一件事,大衛心裏又發毛了。他說,這個約櫃那麼可怕,怎麼可以運到我住的地方呢?所以又把約櫃送到了一位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

 

端正向神該有的尊敬

 

看到這裏,我們就要來看這段歷史的記載了,是大衛起意要把約櫃運回來,好在耶路撒冷尋求神,敬拜神。照說神一定在其中有完全的引導和管理,但是好像我們看見大衛和以色列人所作的完全沒有在神的管理底下。我們在甚麼事上看到他們沒有按着神的帶領來作這一件事呢?把約櫃運回耶路撒冷是非常美的事,是極好的事,但是好像在這一段的歷史中,大衛和以色列人把它作壞了。一件美事落在他們的手裏就變了壞事。為甚麼?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好幾方面的事,都是很原則性的,也是我們在服侍主的事情上常常會犯的毛病。總括來說衹是一句話,就是不按真理而行。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沒有照着神的心意行。事實是要作神的事,但卻不按着神的安排來作。

 

弟兄姊妹們,這是不是我們今天稱為神兒女的人,或在基督教裏面很多很多的光景就是這樣的情形?話是說要為神作一些事,但作出來卻不是神所要的事。為甚麼會落到這樣一個光景?我再重複的說一句,『沒有按着真理行,在舊約中就是說,沒有根據律法而行。』因為衹有看見這是一件美事,沒有注意該怎樣來成就那件美事,就根據人的意思來讓神跟着人走,好像我們作了好的事,神不能不跟我們走。如果神不跟我們走,那是神沒有眼睛。那裏曉得這就是我們軟弱的地方,我們以為衹要作好事情,不管怎麼作,神都一定會接受。但是神並沒有這樣應許過,神衹是非常嚴肅地題醒神的百姓,作一切的事情都要根據祂的話。

 

造會幕的時候,很嚴肅地說:『要照着山上指示的樣式』,在律法的時候,很嚴肅地告訴以色列民,『要謹守遵行祂的律例』;到申命記時,『謹守遵行』的字句,反復地出現了不知道多少次。但是我們看以色列的歷史,從進入迦南地以後,就沒有多少日子是真真實實地活在神的話語裏面。越過越走樣,越過越以為學世界的樣式是進步。在猶大這一邊,可以看見希西家的兒子瑪拿西和希西家的父親,都是一樣。他們要學亞蘭大馬色王拜偶像的樣子,要將這一套搬回耶路撒冷,寧願把聖殿完全地封閉起來。這是在猶大那方面我們所看到的。以色列那邊更不用說了,早就把許多外邦的神帶進來了,除了他們自己製造的金牛犢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巴力,再加上許許多多外邦的偶像。

 

他們以為這樣才算是進步,才算是跟得上時代,是開明的表現。我們看今天的基督教是不是也是這樣?就是學世界的樣子,把世界的東西搬進基督教會來。這跟大衛當時把約櫃搬回耶路撒冷是同一個原則。現在我們來看,他們怎麼沒有按着律法的要求來作。第一件事,約櫃是用車子來搬回耶路撒冷,有兩個人在趕車,這不是移動約櫃的規矩。神沒有說約櫃是可以坐車的,既然約櫃不坐車,那為甚麼他們要給約櫃坐車呢?並且還特地造一輛新車給約櫃坐。聖經的記載是『放在新車上』。顯然這輛車是為搬運約櫃而特別製造的。他們怎麼會想到讓約櫃坐車呢?因為非利士人把約櫃送回來時是讓約櫃坐在車子上的。他們衹看見約櫃坐車,卻沒有看見約櫃該是如何地移動。

 

弟兄姊妹記得,從約櫃搬離示羅到現在,我們不知道當中經過多少的年代,但是肯定有好幾十年,那是在撒母耳記剛開始的時候,那時撒母耳還小。約櫃就是在那一次和非利士人打仗的時候抬出去以後就丟了。以後非利士人在神的擊打下又送了回來。那時撒母耳還小,等到過了二十年,撒母耳給以色列承認他是先知,他才找出掃羅來作王。掃羅作工作了多少年,聖經沒有明確題到,但是有一件事我們知道,掃羅還在作王的時候,撒母耳就死了“這樣可以估計得到起碼有四、五十年的時間,約櫃沒有移動過。所以當代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約櫃應該如何來移動。他們看到非利士人用車子把約櫃送回來,他們也就想到用車子把約櫃送回耶路撒冷,結果就出了大事。

 

要學會明確的行在神的話的光中

 

因為他們是不知道,我們可以不怪他們,我們在讀聖經的時候可以原諒他們,因為他們既不是利未人,也不是祭司,他們不懂,情有可原。但是問題在這裏,祭司和利未人上那裏去了?不知道。這裏沒有一位利未人,也沒有一位祭司,衹是有幾萬位打仗的兵。那麼這是誰的過錯呢?可以說是大衛的,也可以說是祭司利未人的。大衛不知道,祭司利未人應該知道,但是祭司利未人怎麼不說話?一個可憐的情形是如此,很可能連祭司利未人也不讀神的話,他們怎麼知道神的律法是甚麼呢?所以當時他們在搬運約櫃的這件事上,坐車也好,抬約櫃也好,都不在神的律法的指導底下。

 

約櫃是要抬的,不是坐車的。他們也抬,但是抬到車上就完事了。約櫃雖然是要抬,但是甚麼人去抬呢?利未人。但現在抬約櫃的不是利未人,這是何等嚴肅的事情。兩件神很嚴肅作的安排都給忽略了,所以弄出牛失前蹄的結果。那時烏撒好心想把約櫃扶一把,但是這一個行動又抵觸了律法上很嚴肅的一個定規,神從來沒有讓任何一個人去摸約櫃的,連大祭司都不行。約櫃造好,擺在那裏,彈了血,抹了油,成了聖潔以後,誰都不能去摸那個約櫃,連亞倫都不能。現在烏撒伸出手來扶約櫃,雖是出於好意,但是抵觸神的定規太厲害了。也許有人會這樣講,如果不扶一把,約櫃掉到地上,豈不是更不得了。

 

但是人沒有進一步地去想,約櫃是神自己的見證,神不允許它掉下去,就是那輛牛車翻側了,約櫃還是會留在車子上,神會自己伸手來扶住約櫃的。但是好多時候,人在好意的觀念底下作了神所不允許作的事。我們在律法的同一件事情上面,學了兩個功課,一是明顯的不要伸出人的手來幫神的忙,衹能根據神的引領來作神所要作的事。如果人憑自己伸出手來要幫神的忙,結果是招致虧損。二是比較隱藏的,但也不算太隱藏,就是對神的信靠,我們必須相信,神是為祂自己的名發熱心的神。神也再三說過,祂不將榮耀歸給假神的,所以為了神自己的榮耀,神會伸出手來維持。

 

在人這方面就需要有信心來相信,神在很危急的情況下還能維持祂自己的見證。我們可以想像我們不伸手,約櫃就掉在地下了。神說,我會讓約櫃快要掉在地上的時候伸手將它扶起來,這是一個信心的問題。在我們服侍主的路上,好多時候,我們看事情很不順利,甚至看見反對也多,甚至好像看見若要再跟隨主的話,連路也沒有了。雖然在人的眼見到了這一個地步,但如果是神要作的事,沒有人可以攔阻。我們感謝讚美主!

 

回轉到神話語的光中

 

在跟隨主,服侍主的路上,我們是一面服侍,一面學習在信心裏面讓神把我們帶往高處。現在大衛看見烏撒被擊殺,他裏面又害怕了,結果硬把約櫃運到俄別以東的家。這事顯出大衛對神的事還是一知半解,他知道一些,但不是全知道,所以他又作了一件愚昧的事情,他把約櫃塞到俄別以東的家。在沒有看俄別以東是誰以前,剛才已經說過,這一次上去接約櫃,一位利未人也沒有,我們怎麼知道呢?這一點要清楚地向弟兄姊妹們指出來,請翻到歷代志上第十五章二節,再看十三節,再接下就看到利未人抬約櫃了,『大衛說,你們先前沒有抬,正因為這樣,才弄出那麼大的一件事情來,現在是除了利未人,誰都不許去碰約櫃。』

 

神是為祂自己的名發熱心的神,祂不會把榮耀歸給假神,現在我們來看神怎樣顯明祂自己。以前被擄的時候,祂讓大袞廟的偶像倒在地上,讓非利士人不能不自動地把約櫃送回來。現在神就讓俄別以東這一家,在約櫃停放他家的三個月裏大大地蒙福。這件事就傳到大衛的耳中,大衛心裏就甦醒了,神並不是那麼嚴厲的神。祂向人嚴厲是因為人頂撞了祂,如果人沒有頂撞祂,神確是一位滿了賜福的神。現在俄別以東的一家就是一個很明顯的明證,所以大衛心裏又回轉過來了。我們感謝神!起初大衛怪神,不省察自己,現在神在祂手中所作的工,顯出了恩惠,大衛的心思給照明了。他發覺自己愚昧了,他誤會了神,他得罪了神,是他自己跟神過不去,他必須要回轉,在神面前學習更多的降服。

 

所以他又到俄別以東家中把約櫃接回耶路撒冷。這一次約櫃不坐車了,是從俄別以東家一直抬回耶路撒冷。特別要注意大衛在接約櫃到耶路撒冷的時候,大衛一直在那裏獻祭,大衛也穿着細麻布的以弗得。在下文我們就知道,在他妻子的眼中,大衛就好像根本沒有穿衣服,因為他穿的是以弗得,所以他兩個臂膀都露了出來。大衛在這個經歷中知道,雖然我現在是作王,但是在神面前我還是一位卑微的人,我衹能在神面前卑微我自己,我不能在神面前有任何的誇耀。上一次我太愛惜自己,現在我知道我衹能卑微我自己,所以他走在約櫃面前,約櫃每移動六步,他就獻祭,然後大衛就在約櫃面前跳舞。留意聖經的記載,他是竭力跳舞。

 

可以說大衛在人前好像忘了形,但是他一點也沒有忘形,他知道自己是貴為作王的人,但他承認作王的人在神面前算不得甚麼,他就是這樣在神面前把約櫃迎回耶路撒冷。以色列眾人都喜悅了,但是他的妻子米甲就受不了。米甲是掃羅的女兒,不知道她這個不高興是因為想起父親和自己丈夫之間的恩怨,還是因為作了王后就感覺那樣的卑微自己是很丟臉的。感謝主!雖然是王后不同意,但是沒有動搖大衛在神面前降卑自己。大衛在神面前叫自己卑微,神卻讓他在人面前升高,以色列眾人都尊敬他。也就是因着這樣的一件事,神就讓大衛接受一個更重的帶領,那是在第七章裏面所題到的,要為神建造聖殿。

 

雖然,神沒有用他建造聖殿,但是為神建造聖殿的意思是神託付給大衛作開始的。一引到聖殿,我們就更清楚地看到敬拜的那一點。所以,從第六章開始,我們很清楚地看見神領大衛從爭戰的得勝進入敬拜。搬約櫃是一個起頭,在搬運約櫃的事上,神好像是給大衛補了一課。這一課補得很好,叫大衛在他的無知裏面認識了神的法則,大衛往前走了。我們看大衛的時候也該看到我們自己,我們也承認在神的事上,有許多的事我們是很無知的。但是我們願意神賞賜我們一顆柔軟的心,甚麼時候神給我們光照,我們馬上就跟上。甚麼時候神給我們一個責備,我們馬上就悔改。求神恩待我們!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六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下六章   大衛迎接約櫃
   
大衛登基作了王,地位高升了,然而他對神的心沒有變,他要把神的約櫃接到耶路撒冷來,免得這約櫃漂流在外。
一.錯誤方法     (v.1-8)
   
這次迎櫃行動是隆重的,大衛特意從以色列人中挑選了三萬人去,而且自己也不顧身份,在約櫃前面跳舞迎接。大概在大衛的心中,迎接神的約櫃不可以隨便。是的,如果一個人裡面對神有心,外面的表現實在也不應隨便。
   
大衛是有心的,可惜這次迎接約櫃卻用錯了方法。
   
不該用牛車(v.3)。第一,他們不應該用牛車來運載約櫃,雖然這是一輛新車。神的約櫃若要遷移,必須用人抬(民數記四1-15),而不是用別的方法。用牛車運載的方法是誰出的主意,我們不知道。但不管是誰,錯就是錯,沒有照神的吩咐就是錯。
   
不該用手(v.6)。錯誤的方法生錯誤結果。牛車失前蹄,以至約櫃要跌下來。如果由人來抬,這個情況也許不易發生。烏撒雖然有心,見約櫃快要下跌,就伸手去扶,結果神擊殺在約櫃前。人改變神的方法,法則,人常常就自吃苦果﹗
   
神曾明明的告誡,約櫃和會幕中的聖物是人不可摸的(民數記四15)。神說不準摸就是不准摸。有人說﹕如果約櫃跌下來,跌得粉碎怎麼辦﹖如果真是那樣,那是神自己的事,神自己會負責,不用人去操心。如果神自己都不關心祂自己的約櫃,人還能作什麼﹖人的責任就是照神的吩咐去行,其他的事神自己負責。

二.錯誤的決定     (v.9-11)
   
大衛因著這不愉快事件,就不敢把約櫃運到耶路撒冷,而把它放在俄別以東家裡。大衛這樣作,就跟以前的人一樣,一遇到難處,立刻不敢接收約櫃,而把它送到別處(參撒母耳記上六至七章一節)
   
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大衛不應該因為出現不如意事件就把約櫃送走,他應該檢討﹕問題到底出在那裡﹖是誰的錯﹖應該找出錯誤的根源,並加以更正,然後重新再來,那才是正確處理方法。逃避難處,永遠不能解決問題。
   
約櫃在俄別以東家三個月,結果神賜福給這個家,是人人可見,人人知道的。神原不喜歡施罰,祂乃是喜歡施恩的 神,只要人行在祂的旨意中,就必見祂的恩典臨到。

三.錯誤的批評     (v.12-23)
   
大衛看見神施恩給俄別以東一家,於是再定意要接約櫃回來。
   
這次大衛用神吩咐的方法去抬約櫃回來(v.12)。為了表示他的心意,大衛沿途獻祭,並且在神的約櫃前歡欣跳舞(v.13-14)。大衛作對了,肯從新再來是對的。
   
米甲錯誤的批評(v.16-23)。先是她心中輕視大衛(v.16),然後等大衛回家要為家人祝福時批評大衛(v.20)。因為她覺得,一個國王不應這樣在大庭廣眾面前瘋狂跳舞,大衛這樣做是有失身份。她大概認為即使愛神也應該有分寸,有節制,要顧自己的地位,身份,不應該這樣瘋狂。
   
米甲的批評錯了﹗
   
大衛認識到,他雖然作王,但在神面前,卻仍微不足道。因此他認定自己還要更加卑微,輕看自己(v.22)
   
大衛對了。人無論升到多高,還是很底微。人在神面前仍要謙卑,更謙卑。
   
人不要驕傲,不然必從高處跌落,成為無有。米甲從此因為沒有兒女,在大衛眼中失寵,在人眼中也沒有地位(v.23)

 

 

撒母耳記下查讀(20~23)(馮耀榮)

 

有好大的榮耀啊!        內容簡介

讀經:

撒母耳記下六20-23 

大衛回家要給眷屬祝福;掃羅的女兒米甲出來迎接他,說:以色列王今日在臣僕的婢女眼前露體,如同一個輕賤人無恥露體一樣,有好大的榮耀啊!大衛對米甲說:這是在耶和華面前;耶和華已揀選我,廢了你父和你父的全家,立我作耶和華民以色列的君,所以我必在耶和華面前跳舞。我也必更加卑微,自己看為輕賤。你所說的那些婢女,他們倒要尊敬我。掃羅的女兒米甲,直到死日,沒有生養兒女。

 

掃羅妒忌大衛的才幹,掃羅的女兒米甲妒忌大衛與婢女在一起,他們都出於妒忌而與大衛產生衝突。大衛回應妻子的譏諷時,不忘記將自己與妻子的父家放在對立的位置。自己是被揀選的,而妻子的父家是被廢的。掃羅與米甲父女都曾經愛大衛(撒上十六21;十八20), 後來掃羅由愛變成懼怕,米甲則由愛變成輕看。二人相似的劇變,難怪大衛將他們兩父女與自己對立起來。

米甲責備大衛行為不當,失去君王應有的尊嚴,她的提點或許合理,不過她的譏諷,對回家給眷屬祝福的大衛,也許也是過分了。大衛的反撲,神學上雖然是正確的,耶和華的確揀選他而廢除了妻子的父家,不過他對妻子的不滿也是缺少了一份諒解。米甲曾違背父親的心意而拯救大衛的生命,她有具體行動的愛意似乎從未得到丈夫的認可嘉許。

夫妻之間的衝突,旁人不易判斷誰是誰非。大衛與米甲夫妻之間的恩怨,聖經作者的描寫絕對是簡而精;相對于大衛與掃羅父子,後者的描繪卻是十分詳盡的。大衛對掃羅及約拿單二人可說是情至義盡的,唯獨對他的妻子米甲卻沒有記載任何柔情片語。       

      

思想:

 

其實米甲責備大衛與女性之間的不當舉止,也不失為對丈夫的一個預警,因為過了不久,大衛就犯下姦淫殺人之惡行了。不過,人被羞辱時是不輕易謙卑反省的。他們夫妻的衝突,結果可算是兩敗俱傷。一個直到死日,沒有生養兒女;一個不久就與別人結下罪孽之子。       

 

 

大衛運約櫃失敗(撒下六111) (臺北靈糧堂)

 

當大衛定都耶路撒冷,建立堅固保壘與宮殿之後,他要把耶和華的約櫃搬入耶路撒冷。約櫃自從由示羅搬入戰場被擄又被送回後,一直放在「基列耶琳」的「亞比拿達」家中,由其子「以利亞撒」看守約櫃(撒上七1)。掃羅的時期,他完全忽略約櫃,既未曾尋找,也未為其安置居所。

一、大衛愛慕耶和華的約櫃

《詩篇》描述了大衛對耶和華約櫃的愛慕――「耶和華啊,求你紀念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他怎樣向耶和華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說: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也不上我的床榻;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我們聽說約櫃在以法他,我們在基列耶琳就尋見了。我們要進他的居所,在他腳凳前下拜。」(詩一三二17)現在大衛帶領眾人要將約櫃運進耶路撒冷安放。

二、大衛以新車載運耶和華的約櫃

大衛來到亞比拿達的家,將約櫃抬出來,放在新車上,由亞比拿達的兩個兒子――「烏撒和亞希約」來趕車。約櫃抬出來的時候,亞希約在櫃前行走,而「大衛和以色列的全家在耶和華面前,用松木製造的各樣樂器和琴、瑟、鼓、鈸、鑼,作樂跳舞。」(5節)大衛是一個擅於以音樂敬拜神的人,在迎接約櫃的途中,大衛已經將樂器與歌唱的元素加入對神的敬拜。

三、耶和華擊殺烏撒

然而這裡還有一個元素更重要,大衛顯然疏忽了,就是耶和華的約櫃不應用牛車載運(那是非利士人送回約櫃時的作法,他們不明白因此無事),而是要由祭司親自來扛抬,這是以色列人由西乃山開始的方法,他們是耶和華的子民,理當依此而行。因此當車到了拿艮的禾場,牛失前蹄,烏撒伸手扶住神的約櫃,「耶和華向烏撒發怒,因這錯誤擊殺他,他就死在神的約櫃旁。」(7節)這個錯失,最主要的還是沒有以祭司來扛抬,「烏撒的錯誤」是出於他對約櫃的輕忽。於是大衛暫時將約櫃放在「俄別以東(Obed-Edom)的家中」三個月之久,這期間「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和他的全家」(11節)。

默想

我是否愛慕主的同在如同大衛一樣,而不像掃羅輕忽主的同在?我是否以正確的方式來尋求主,而不是以異教或錯誤的認知來尋求祂?我是否珍惜主的同在,而不像烏撒一樣因太過熟悉而藐視主的同在?

回應

親愛的主,你樂於與我們同在,因此當大衛來抬約櫃時,你何等喜樂;但是當我們用錯方法來尋求你時,卻是大大得罪你。幫助我們愛慕你的同在,也敏銳尋求你的法則,我們要用生命而非儀式來承載你的同在。阿們!

 

 

大衛運約櫃入耶路撒冷(撒下六1223) (臺北靈糧堂)

 

《歷代志》對這歷史做了更加詳盡的記錄,主要因為《歷代志》是祭司們的著作,他們詳細描述了他們在扛抬約櫃進入耶路撒冷一事上,如何與大衛同工,參與這場盛事。

一、祭司的預備

歷代志上第十五章詳細記載此事,大衛將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並利未人……召來,要求他們帶領弟兄們「自潔」,好將耶和華的約櫃抬入耶路撒冷。因為「你們先前沒有抬這約櫃,按定例求問耶和華――我們的神,所以他刑罰我們。」(代上十五13)於是祭司利未人自潔,預備扛抬約櫃。同時大衛也要「派歌唱的希幔、亞薩、以探敲銅鈸……派撒迦利雅……鼓瑟……俄別以東……彈琴。」(代上十五1921)利未人中善於作樂與歌唱的人,都參與在這場迎見約櫃的敬拜之中。

二、大衛獻祭跳舞歡呼吹角

而大衛自己則「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在耶和華面前極力跳舞」(14節),並且「抬耶和華約櫃的人走了六步,大衛就獻牛與肥羊為祭」(13節)。許多人懷疑大衛在此是否取代了祭司的角色,註釋學者有人認為他僅是以一個求告者的身份來迎接約櫃,但如果大衛此處是以祭司身份迎接約櫃,也因他是日後祭司君王彌賽亞的預表而被接受。以色列的全家也都歡呼吹角,將耶和華的約櫃扛進入耶路撒冷,「安放在所預備的地方」(17節)。

三、米甲輕視大衛

然而這裡有一雙眼睛冷冷的看著大衛,就是「掃羅的女兒米甲」,她從窗戶向外觀看,看見大衛王在耶和華面前踴躍跳舞,心裡就輕視他。當大衛回到家中時,米甲出來迎接他,說:「以色列王今日在臣僕的婢女眼前露體,如同一個輕賤人無恥露體一樣,有好大的榮耀啊!」(20節)米甲是過度看重禮教,還是不能與大衛同樂,但她的確遺傳了父親掃羅不看重神同在的生命。大衛就如新約保羅所說的「向主癲狂」,而忘情的「在耶和華面前跳舞」(21節),他也願意因而「更加卑微」,因敬拜神而謙卑自己。最後米甲的結局是「直到死日,沒有生養兒女」(22節)。

在敬拜中以肢體來展現謙卑自己或尊榮神,是一種自然的表現,不是刻意的追求或強求,而是當我們是這麼專注于祂時,舉手、俯伏與拍手、跳躍,是出自於靈裡、情緒與肢體的一體表達。讓我們每一次敬拜,都追求全人的敬拜。

默想

我是否樂於自潔預備來服事主?我是否願意盡情的來敬拜主,而無視他人異樣的眼光?還是我把敬拜主當作一種儀式,處處要求禮節,而無法進入主真實的同在?

回應

親愛的主,當你的同在降臨時,是何等的真實,何等的榮耀,幫助我們在每一次敬拜中,都專注於你,以致可以自由的敬拜。我們不追求特定的動作,但當聖靈引導我們以肢體來敬拜時,幫助我不因此而無法專心於你,讓我能不斷的突破自己敬拜的方式。阿們!

 

 

心願與方法(撒下六115) (臺北靈糧堂)

 

一、心願好,方法錯(18)

大衛王位穩固,以色列國強盛,大衛立刻想到了神的約櫃,親率三萬人到巴拉•猶大,要將約櫃運到耶路撒冷。按神給摩西的命令,約櫃是利未人作祭司的所抬的,大衛卻用牛車來載,因此引起神的忿怒。到了拿艮的禾場,牛驚跳,不是偶然,乃是神怒。烏撒伸手扶住約櫃,被神當場擊打死亡。人的心願是好,但使用的方法也要對。在律法時代,神是嚴厲的;在新約時代,「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托誰,就向誰多要」(路十二48),蒙恩越多,責任越大的人,人對他的要求也越高;神剛對摩西說話,交代他重要的託付,立刻又想要殺他,他妻子立刻給兒子行割禮,神才放過他(出四2425)。或您以為神是喜怒無常,反復不定的,不是!因神多託付並多給摩西,就向他多取多要。對大衛也是如此。如我們的心想廣傳福音,需要籌得更多經費,但取得金錢的方法及來源要正,如異教徒的捐助,不義之財等都不該要。人的生命成長到一個地步,就可以看見,所有人屬肉體、血氣、情欲、世俗的方法及技巧,都不能成就屬靈的工作,沒有造就,只有敗壞。

二、修改自己配合神(915)

大衛知道自己的錯,修改自己來配合神,用人抬約櫃進城。「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腓一27),如果不相稱時,勿修改福音來配合你,要修改你自己來配合神。

默想

我是否仍然用人的方法來服事主,如登山變像的彼得呢?

回應

求主保守我的心懷意念,心願對,方法也對。

 

 

敬畏神,尊重人(撒下六1623) (臺北靈糧堂)

 

一、米甲有世俗的心(16)

掃羅的女兒,大衛的妻米甲,從窗戶看見大衛在耶和華面前踴躍跳舞,心就輕視他:並譏諷他「以色列王今日在臣僕的婢女眼前露體,如同一個輕賤人無恥露體一樣,有好大的榮耀啊!」在米甲的心目中,王在人面前,甚至在神面前都應保持神聖莊嚴的態度,這是世俗的心;但大衛在神面前卑微,自己看為輕賤,大衛有赤子之心,這是屬靈的心。我們若懷世俗的心,必會以福音為恥(參羅一16),並以為主作見證為恥(參提後一8)

二、迎回約櫃,眾民蒙恩(1719)

約櫃安放好後,大衛向神獻祭,給民祝福,並賜每人餅及肉,神若在一個人的心得著應得的位置,這人將自己完全獻給神,他就有神的祝福,福杯滿溢,能與眾人分享,供應眾人。

三、罪有報應(2023)

米甲不敬畏神,不尊重丈夫,終生未生養兒女,「因為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藐視」(撒上二30),「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弗五33)。

默想

我應尊重神,也看重人。

回應

求主使我謙卑柔和,守己安份。

 

 

事奉勿輕慢(撒下6110) (香港讀經會)

 

祈禱:   親愛的主啊,我仰望你的保守和帶領,並願意忠心事奉你,好能榮耀你的聖名。

1. 歡欣迎約櫃(1~5):昔日以利祭司的兩個不肖兒子在以色列民與非利士人爭戰時,滿以為把約櫃抬到己軍軍營,神便會與他們同在,幫助他們戰勝非利士人。不料神卻讓以色列民大敗而回,甚至約櫃也被非利士人擄去(參撒上4章)。對百姓來說,約櫃被擄是一件十分丟臉的事,然而,這其實是神彰顯自己榮耀的方法。

約櫃為非利士人帶來各樣禍患,例如他們的偶像在約櫃前僕倒,而約櫃所在之處,當地人更患上痔病(參撒上5章)。這一切叫非利士人決意把它送回以色列(參撒上6章)。後來,約櫃輾轉送到基列.耶琳人亞比拿達的家中(撒上71),存放了一段日子,直至大衛把它接回來,準備安放在大衛城。當大衛和眾民迎接約櫃時,都歡欣地吹奏音樂,又跳民族舞蹈。

2. 毗列斯.烏撒(6~10):迎接約櫃本是一件美事,不料在過程中,負責拉車的牛失前蹄,烏撒因扶住其上的約櫃而被擊殺。表面上,烏撒在牛失前蹄時伸手扶著約櫃,是因為恐怕約櫃跌下,這是本能反應,因此他的死亡難免令人感到「好人沒好報」。但實際上,烏撒伸手扶住約櫃只是他被擊殺的誘因,而主因卻是他在事奉神時過於輕忽,沒有遵照神的吩咐,只照著人的方法去行。

雖然非利士人曾以新的牛車把約櫃送回(參撒上67~21),但以色列人其實不應繼續這運送的方法(3),因為雖然以牛車運送約櫃可以省卻人力,但這方法始終不及由人抬送的方法穩妥。此外,更重要的是,神曾清楚教導百姓,約櫃應是由哥轄子孫抬送的,普通人更不可觸摸聖物,否則便會死亡(參民415)。事實上,從前會幕被豎立時,眾首領曾奉獻了六輛牛車,但摩西卻只把車和牛交給革順子孫和米拉利子孫使用,而沒有交給哥轄子孫使用,可見神的心意是要他們用肩頭抬聖物,而不是以其他方法取代(參民71~9)。

不聽從神的吩咐行事必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我們若要事奉神,空有熱心卻沒有謹慎順服的心,是不會蒙神悅納的,而且只會有闖禍的份兒,最終惹來神的管教。求主幫助我們,按照祂的心意、原則和方法來事奉祂,而不是照著自己的意思行事。

 

 

感恩當踴躍(撒下61123) (香港讀經會)

 

祈禱:   恩慈的主啊,我要學習數算你的恩典,以得著活在世上的積極動力。

1. 歡欣迎約櫃(11~19):在烏撒被擊殺一事後,大衛因為懼怕而改變主意,不肯迎接約櫃到大衛城,而只把它運到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8~10)。然而,神因為俄別.以東接待約櫃而大大賜福給他和他的全家。大衛這才曉得,只要照著神所吩咐的方法服事祂,便不會招來禍患,更會得著福氣。因此,大衛決定再次迎接約櫃進大衛城,而且他今次不再用新牛車運送,而是由專人肩抬約櫃。在迎接約櫃的過程中,大衛表現出極大的喜樂,他獻上牛羊為祭,又把祭肉與餅分給眾民,更在神面前踴躍跳舞,以表達他對神的讚美與感恩。

2. 願為神卑微(20~23):對於大衛的舉動,米甲不單不欣賞,更顯得十分不以為然,她甚至以言語譏諷大衛所作的事有失身分(20)。她認為大衛既是一國之君,便應該在百姓面前莊重一點,犯不著為了讚美神而放下國君的尊嚴,在僕婢面前全情投入地跳舞。米甲對大衛的批評,顯示了她不理解大衛的心意。大衛毫不計較米甲的過去,即使她在大衛逃難時已由父親掃羅另配新夫,但大衛仍極力爭取把她接回身邊,原因乃在於大衛紀念她對自己的愛(參撒上1828)和救命的恩情(參撒上1911~17)。大衛是一個重情義和念恩的人,而在他的眼中,神比一切更重要,因為神多次救他脫離仇敵的手,更信實地兌現應許,讓他這個牧羊小民,得以成為牧養全民的君王。大衛對神的恩情刻骨銘心,他深知自己的一切尊榮都是從神而來的,故此,他並不覺得對神極力跳舞頌贊,把榮耀歸給祂,是有損君王尊嚴的事。

大衛對神的態度,實在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他看神的榮耀比自己的尊嚴更要緊,而且他又踴躍地表達對神的感恩。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有沒有數算過神給你的恩典呢?你曾否真誠地感謝神恩,並且踴躍地向人述說榮耀神的見證?還是你會因為害羞而寧願消滅聖靈的感動,對神的恩惠閉口不言呢?願神叫你不忘神恩,作個心被恩感稱揚主聖名的人!

 

 

迎約櫃入耶城(1~23) (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當大衛建都、國勢穩定之後,就期待將代表了神同在的約櫃運進耶路撒冷,這事顯明大衛的靈性,的確有過人之處。若比較掃羅作王的時候,就不曾有迎約櫃或遷移會幕的計畫。然而第一次的搬運計畫,一個意外事件而中途煞車:搬運約櫃的烏撒由於用手扶住約櫃而被神擊殺,以至於大衛心生恐懼,半途將約櫃送到俄別以東的家中。

烏撒之死好像很冤枉,其實正好說明幾個事實。首先是證明利未人已經遺忘了律法中的事奉規矩,因為律法規定約櫃的搬運必須由利未人扛抬,但是他們居然用牛車運送;同時,在搬運約櫃之前,要先用幔子將約櫃蒙蓋起來,這也是亞比拿達家的疏忽,以致烏撒的手觸摸了約櫃。其次就是證明,大衛雖然是敬畏神的人,但卻缺乏敬虔的知識,當搬運過程發生意外時,他竟然害怕得將約櫃搬到別處。第三就是證明神是輕慢不得的神。這些發現對一個肇始的王朝以及宗教而言,都是非常關鍵的。

親愛的基督徒,神真是至聖、至尊、至可畏的神,我們不但需要有敬畏的心、正確的動機,也需要有正確的屬靈知識。何西阿書四章六節:「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所以我們不能只憑著自己的想法、或熱心來信仰;不但要信得熱,也需要信得正確,信得合乎神所定的原則。

回應:主耶穌!求禰幫助我的信仰既有真理、也有熱心,求禰加增我渴慕真理的熱切,使我的信仰有根有基。阿們!

禱讀:何西阿書四章6
6
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