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母耳記下第八章短篇信息

 

目錄:

第八章 大衛在爭戰中得勝和風險(陳則信)

作神生命彰顯的出口(八章)(王國顯)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八章)(劉銳光)

耶和華使大衛得勝(撒下八114) (臺北靈糧堂)

大衛向眾民秉公行義(撒下八1518) (臺北靈糧堂)

得勝有餘(撒下八118) (臺北靈糧堂)

都使他得勝(撒下8118) (香港讀經會)

大衛國勢的擴展(1~18) (臺北基督之家)

 

 

第八章 大衛在爭戰中得勝和風險(陳則信)

 

大衛將神的約櫃迎接到大衛城,就一心要為雅各的神預備居所,神悅納他的心願,雖沒有委派他為祂建殿,卻給他又大又寶貴的應許,這使大衛在神面前蒙恩,在爭戰中更顯出剛強勇敢,耶和華使他大大得勝。

在大衛所經歷過的多次戰役中,在本章以前所記載的,大多屬防禦性,是受到敵人侵犯進攏時應戰。和非利士人之間的幾次戰爭,卻是因非利士人的騷擾而起,性質上有所不同,是大衛為鞏固以色列國,去攻打周圍的仇敵,所以本章所記的攻打非利士人,是出於大衛的主動。

 

爭戰由被動轉為主動(1~8節)

第一節說:『此後大衛攻打非利士人,把他們治服,從他們手下奪取了京城的權柄』。京城這一個詞在原文是母城,意思是軍事政治的中心。大衛將非利士人的政軍重鎮攻克,除去了時刻受非利士人攪擾的威脅。此後大衛又攻打摩押人、鎖巴人和亞蘭人,使他們全部都歸服以色列。在攻打鎖巴之役,大衛奪取了鎖巴王哈大底謝臣僕所拿的金盾牌。

大衛在戰場上勝利輝煌,戰果豐碩;他何以能有如此的成就,是什麼使他如此驕勇善戰的呢?本章聖經中曾兩次說:『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使他得勝。』這說出大衛的得勝是出於耶和華,是耶和華使他得勝隨著他。我們知道舊約的大衛,乃預表新約的王主耶穌基督。大衛的得勝,乃是預表天國的王,即萬主之主,祂無往不勝。啟示錄五章五節說:『看哪!……大衛的根,祂已得勝。』是說出大衛的得勝,完全是根據與耶穌的得勝,哈利路亞!祂是大衛的根,祂也是一切屬祂的人之根,祂已得勝,我們也得勝了!

 

得勝和大名(9~14節)

『大衛在鹽谷擊殺了亞蘭人一萬八千名回來,就得了大名』。(13節)大衛在戰場上揚威,使他得了大名。大衛的名字不單是在以色列,就是在外邦,耶穌家傳戶曉,而且流傳到後世,至今不衰。這裡也有預表的意義,說出我們的主,祂的尊名在全地,在永世,是何其美!祂的名字超乎萬名之上,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於父神。

 

勝利品完全歸給神

大衛現在爭戰上屢次得勝,自然在戰場上奪獲許多擄物。在攻打瑣巴之役。他奪取了瑣巴王哈大底謝臣僕所拿的金盾牌。此外他又從屬哈大底謝的比他,和比羅他城中,奪取了許多銅。哈馬王陀以聽見大衛殺敗哈大底謝的全軍,就打發他兒子約蘭去見大衛王,問他的安,為他祝福。約蘭帶了金銀銅的器皿來,大衛將這些器皿,和他治服多國所的來的金銀,都分別衛勝,獻給耶和華。這裡說出大衛的奉獻。這些在爭戰中出死入生所擄來的金銀銅,都是建造聖殿的材料。大衛就愛個呢戰利品獻給耶和華,用以建殿,作神的居所。他沒有將勝利的果實據為己有,供自己享受,他全數將它們歸給神。他深知得勝是出於耶和華,得勝的果實理當歸祂。聖經告訴我們,當聖經建造的時候,金銀銅多得無數,其中很多是大衛所得到的戰利品,是他分別為勝獻給神的。

弟兄姊妹,我們事奉神,受託作祂的工,也常常蒙神的祝福,將諸般的恩典和豐富賞賜給我們,我們理當將神所賜給我們的,有所奉獻,不應全數據為己有,而不讓神使用。舊約中的聖殿,正是新約時代教會的預表。大衛為我們留下榜樣,說明為神工作的成果,應該歸給教會,那原是神所賜給教會的,不是為自己。許多人在這一點上失敗。將工作的果子緊緊抓在自己的手中,以之堅固自己的工作,而不使之建立教會。這樣的工作在基本上有問題,是失敗的工作,因為不是照著神的計畫,不成全神的目的。一個忠心事奉主的僕人,總是先叫神和人有所得著,他往往忽略自己,忘記自己的需要,這樣的人神方能託付交給他,並加以祝福。

施浸的約翰是忠心見證人的典型,他曾有許多門徒,但他將他們都帶到主面前,讓主得著他們,不為自己留下一人。施浸約翰的使命是為主開路,走在主的面前,引領人悔改歸向神。他實在忠心與所受的託付,以至於死。當他的門徒對他說:『眾人都往祂那裡去了』時,他回答的話真是可貴:『祂必興旺,我必衰微!』一切工作的結果,都該十使祂興旺,使祂被高舉,被信服,得榮耀,使祂的旨意被尊崇,計畫得亨通,祂的國早臨。難怪主對約翰讚譽說:『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大過施浸約翰的。』求主使我們都能赤忠像他。

 

大衛的政治(15~18節)

本章末了論大衛作以色列的王,向眾民秉公行義。這是大衛治國利民的原則。秉公則無私,行義惡乃除。以色列國因此更加堅立,但願作神過度小影的教會,他早日得以建立。願神祝福我們。——陳則信《默想撒母耳記下》

 

 

作神生命彰顯的出口(八章)(王國顯)

 

07作神生命彰顯的出口

(八章)

 

我們上一次是看到大衛裏面有一個意思,要為神建造聖殿,神沒有答應他,但是神卻悅納了他這樣的心意。所以,大衛就到神的面前來,在神面前有一個禱告,這一個禱告把他裏面的光景非常明確的顯露出來。他非常清楚的認識,自己完全是蒙恩而被召的,所以他對恩典的認識給帶進一個比較完整的地步,不是局部的認識恩典,也不是片面的認識恩典,乃是按著神自己所啟示的去認識神是一位賜恩的神。雖然神沒有接受他為祂建造聖殿的意思,但是他卻是把他自己擺在神這個心思裏。他沒有因著神拒絕他的好意而灰心,他認識神的權柄在管理著一切,他也知道神不能用他建造聖殿的原因在哪裏,所以他也沒有理怨神。

 

他承認他果然是這樣的一種光景,但是他卻是把他整個的心思放在預備建造聖殿的事上。雖然神不用我親手去建造,但是我為神來預備建造的材料和預備建造的各樣安排,神總會悅納的。感謝神!他這一個心思,神完全悅納了,所以他到神面前去禱告的時候,神把一個意思放在他裏面,那就是關乎國度的啟示。神把另外一個意念也放在他裏面,他體會到神又是樂意向人施恩的主。還有一個心思,神放在他裏面,他非常明亮的認識神的權柄。正因著這些啟示在他裏面發亮了,所以看到他在神面前禱告的末了,他緊緊地抓牢了神的應許和神的信實。在人看來,好像是為了他自己享用神,但是我們仔細的看進去的時候,你就看見他是維護神自己的信實。

 

生命成長的錯覺

 

現在我們從第八章開始,第八章開始的時候,在中文聖經是用這樣的一個連接詞來開始,我想英文聖經也是一樣。第八章一開始就說:『此後』。『此後』,甚麼是『此』?『此』就是說他在神面前跟神談到要建造聖殿的事的整個過程,這是剛才我們所簡略題到第七章裏面的事。經過了這一件事,在第八章開始就發生一連串的事,這一個『此後』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因為這一個『此後』可以說是大衛後半生的一條分界線。說得清楚一點,是他後半生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的一條分界線。

 

弟兄姊妹們不會忘記的,現在的大衛是坐在寶座上的大衛,他不再是被逼趕的大衛,他現在已經坐在寶座上。我們從生命的經歷上面來說,他現在已經可以稍微顯出生命的權柄。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現在他已經超越生命成熟的階段。不過這樣題出來,我們非常容易產生一個錯覺,以為大衛從今以後,他就一直的在生命成長上顯出神的榮耀和豐富。但是真正認識生命經歷的人,就不敢作這樣的想法。生命是可以進入成熟的階段,但是生命還必需進到完全的成熟,如果拿完全的成熟來看進入成熟的階段,這當中也就有很大的距離,我們必須很清楚的掌握這一點。

 

我想用這樣的一個比方,弟兄姊妹們就會很容易瞭解。一個人剛剛得救,我們都曉得,這位剛得救的人,在生命的學習上都是很幼稚的,但是一些不信的朋友,他們就不會這樣領會。他們衹會覺得,你既然信了主,你就很聖潔了,你很公義了,你能像神了,因此你不能出一點點的毛病,儘管衹是雞毛蒜皮那樣的毛病。認識生命經歷的人就不覺得有甚麼大驚小怪,但是一位沒有信主的人看這樣的基督徒,他們就振振有詞地說:「看你這位基督徒!』弟兄姊妹,因為他們不懂,但是我們作為基督徒的是不是真懂呢?我們也不見得真的懂。

 

剛過的主日,三藩市這一邊給長老和執事按了手。前面的主日,在聖布諾那一邊也要給長老按手。你常常看到,那些接受按手了的人,有些弟兄姊妹們就給他一個很高的要求,因為你是長老,因為你是執事,你應該比我們成熟,你應當表現得很好。弟兄姊妹們,你看,在基督徒中間也有同樣的情形,那跟一位不信的人看一位信主的神的兒女是同一個原則。我們不是說,一位在神面前多蒙恩的人,他可以留在膚淺的地步,但是絕不能說,一位在主面前蒙恩比較長久的人,他就一定是完全的成熟。整個人類的歷史裏,衹有一個人能有這樣的光景,那就是道成肉身的我們的主。

 

除了主以外,沒有一個人能有這樣的光景,彼得沒有,保羅也沒有,約翰也沒有。如果弟兄姊妹你不相信,保羅末了的日子,有一些事是可以有爭論的,有爭論的我們不說。比方說,保羅該不該上耶路撒冷?這是一件可爭論的事,這個我們不說。我們說約翰,約翰是最懂得生命的,約翰是發表生命的經歷,經歷也是比較完整的,但是你能不能說約翰已經完全成熟呢?弟兄姊妹你看看,啟示錄二十二章,你看到約翰作了一件很愚昧的事。也許平常我們大家沒有留意,但是當你一留意到,你就不能不說,為甚麼約翰會作這樣的事?你真懂得生命成長的經歷,你一定能瞭解,沒有一個人可以滿足在他已經有過的屬靈的學習,和已經有了的生命的成長。約翰作了甚麼呢?

 

在他看見天上的榮耀的啟示的時候,他情不自禁的就向那跟他說話的天使下拜。那天使就連忙把他阻止,天使說:『你不能這樣作,你應當敬拜神,我和你,和許多神所用的眾僕人,都是服侍神的。當敬拜的衹有一位,衹有神自己,應當敬拜神。』弟兄姊妹,你會不會想到這一個,為甚麼那時的約翰還會作這樣的一件事?那時約翰的生命,你能說他不成熟嗎?他對神的認識不夠完全嗎?他是比較我們認識神完全一點,比我們的生命豐富一點,但是擺在那一位榮耀的神面前,他還是顯出他的短缺來。所以我們來看生命的學習和經歷的時候,我們求神給我們不帶著錯覺,徒然增加自己的困擾。

 

生命成長的過程

 

現在我們看到大衛的『此後』的時候,我先和弟兄姊妹交通這一點,乃是因著以後大衛的經過,你沒有看見生命的經歷,你就一定落在很大的困擾裏,因為我們的錯覺,總以為一位生命有學習的人,他不會犯錯誤。但是在第八章以後,你看見大衛接二連三地犯錯誤,並且是原則性的錯誤。你說:『怎麼搞的?』弟兄姊妹,我們真認識人的本相和生命的成長,我們就知道,在生命的路上走,不是說你到了一個有決定性的階段的時候,你就一帆風順到見主的面。所以在第八章一開始的『此後』,這一個詞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指出大衛的經歷。因為這個『此後』,不僅是引進了第八章,也接連了第九章,更接連上第十章。在八、九這兩章沒有難處,因為你實在看見,大衛在生命裏的表現,是把神的性情流露出來。

 

但是等到第十章以後,你就看見大衛接二連三地發生一些我們沒有辦法能想像得到的事,竟然發生在大衛的身上,好像大衛一下子成了一位愚昧的人。感謝主!神是要讓大衛的愚昧顯露,來救他脫離人的愚昧。如果神不讓人的愚昧顯露出來,人就因著自己有的一點點經歷感覺了不起。但是神讓他看見,在你感覺了不起的時候,你還是帶著許多的殘缺。在第八章一開始,就說:『此後』,就是大衛和神中間關於要建造聖殿這個交通以後。整個的第八章都是一些爭戰得勝的記錄,大衛攻打非利士人得勝,攻打摩押人又得勝了,跟瑣巴王爭戰又得勝了,然後跟亞蘭人打仗也得勝了,全部是得勝的記錄。所以在第八章裏,有兩次題到這樣的一句話,在第六節末了,『大衛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十四節的末了,『大衛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

 

神是生命成長的根據

 

在這一章裏,接連題到大衛得勝,不僅是一些得勝的記錄,也說出了得勝的原因。我們看到大衛得勝的原因的時候,我們才懂得『此後』這個詞的意義在甚麼地方。第八章乃是神的權柄藉著大衛流露出來的一章,在這一章裏,你看見大衛不僅是得勝,並且作了一些事,好像是人不能瞭解的。特別是他在打勝了瑣巴王以後,他衹是留下一百輛車的馬,其它的馬全部砍斷蹄筋。你說為甚麼要把那些戰馬的蹄筋砍斷了?那是對他自己很有用處,可以壯大以色列的國力。這些是有用的,為甚麼把它們砍斷呢?弟兄姊妹,你留意這樣的事不是從大衛開始的,這事是從約書亞開始的。你們讀過約書亞記,你們就能瞭解,神讓以色列人很明確的認識一件事,他們在爭戰中得勝或失敗,並不是根據他們所有的物質豐富不豐富,乃是根據神在不在他們中間。

 

他們得勝是沒有難處的,如果神不在他們中間,他們就是有再多的物質,他們還是要失敗的。所以詩篇上面說:『有人靠車,有人靠馬,我們衹是單單依靠萬軍的耶和華。』又說:『君王不能因兵多得勝。』弟兄姊妹,不僅是約書亞的日子是這樣,大衛的日子也是這樣,甚至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復國到現在,他們的日子還是這樣。現在的以色列並不尊重神,在整個來說,現在的以色列的確並不尊重神。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在以色列當中,還是有相當的少數人,他們是非常敬虔的仰望神。所以一面是神的信實,另一面的確是神在以色列中找到祂作工的出口。所以到現在,你還是看到以色列經過好多好多次爭戰,都是以少勝多。

 

必須活出神的心意

 

現在我們回到第八章,看看大衛能得勝的原因是在甚麼地方。這裏是說出『耶和華使他得勝』,但是我們要追問上去的是,為甚麼神要使他得勝?神使他得勝是有原因的,那原因是甚麼?我們又要回到『此後』那兩個字上面。我們感謝神!八章裏面所記載的那些得勝,實在可以說是榮耀的得勝。我們留意,為甚麼神能在大衛身上顯出祂榮耀的得勝?我們不能忽略『此後』,就是這個意思。因為這些事是從『此後』引出來的。我們就要看以前大衛在神面前作了一些甚麼事。頭一件事是他體貼神的心意。

 

從來沒有人想過要為神建造一個殿,但是大衛住在自己的王宮裏的時候,他裏面就有了感覺,『神恩待我,我作了王,我住在王宮裏,但是神卻住在帳棚裏,這個使我過不去,我要為神建造一個殿。』弟兄姊妹們,我們曾經題過這點,神沒有要求以色列人為祂建殿,因為在過去的歷史,神還沒有找到一位合適為祂建殿的人,所以神從來沒有題到要建殿。但是,大衛在神沒有題到要建殿的事上,他卻體會了神的心意,因此他就題出了,『我要為神建殿。』他怎麼能知道神的心思?聖經裏衹是說到一個叫他引起感觸的事。

 

但是我們都知道,大衛是一位常常在神面前與神有交通的人,在與神交通中,他體會到神的心思。雖然,他不明白神遲延不發表祂心思的原因是甚麼,但他卻知道神有一個需要。弟兄姊妹,這叫我們不能不承認,大衛是實實在在在神面前與神有交通,他不是衹有一位外表交通的人。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常常和主交通,衹是在形式裏和主交通,禱告也禱告了,讀經也讀經了,跟神兒女們交通也交通了,但許多時候這些屬靈的動作都是作在外面的,好像衹是在神面前要交賬,所以我就這樣作了。事實上是沒有進入與主的交通裏,因此我們沒有嘗到交通的益處。

 

大衛卻是很實在的在神面前,倒出他自己的魂那樣來與神有交通。所以你看見,神心思裏面的東西給他摸到了,所以他能體貼神的心思。他體貼到這樣一個地步,他抓住了神的心思,神雖然不給他答應,但是他也沒有放棄要為著神的那一個心思來擺上自己,這就是體貼。這是頭一件大衛在神面前作的,他體貼了神。第二件事,大衛完全的服在神的權柄底下,當然就是講為神建殿這件事,他完全的服在神的權柄底下。他沒有跟神理論,『為甚麼你不給我作?因為沒有人想到要為禰作這件事,衹有我。為甚麼不是我呢?神啊,禰不怕禰把我拒絕了,以後再沒有人會想到這件事嗎?』

 

但是你看大衛完全沒有這種想法,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誰,他不能替神出主意。雖然那個主意很好,如果神不接受,他也不能勉強神一定要接受。他不僅是認識自己是誰,他也是認識神的權柄,所以他就服在神的權柄底下。正因為服在神的權柄底下,這就讓神不能不記念大衛。我們常常說:『神記念別的弟兄姊妹,就是不記念我。』弟兄姊妹們,我們恐怕首先要注意的,不是神注意到別的弟兄姊妹,卻不注意我。我們首先要注意,乃是如果神不記念我,究竟是有甚麼事發生在我身上?以致神不能顯明祂的心意。

 

是不是我在神面前有一個短缺,跟神過不去?或者不是我有短缺,乃是神要把我帶進更深的地步,就像神要亞伯拉罕獻以撒一樣呢?如果我們在感覺上以為神不記念我,我們必須先從自己身上去找出原因來。我們實在知道,權柄是在主的手裏,權柄不是在我們手裏。對我們來說,我們就是學習作一位更深服權柄的人。我們感謝主!大衛雖然沒有進到完全的成熟,但是他卻是一位願意服神權柄的人,這是第二點。

 

給神的工作有出口

 

你從大衛身上實在看見一件事,他能作神的出口,他讓神用著他作祂的出口,所以他能領會神要得著殿。不僅是他讓神在他身上得著作工的出口,他也實在的給神作出口。在第八章裏,你又可以看到一件事,大衛每一次得勝的時候,都擄掠了很多的金銀,或者因著得勝而引起周圍的國家服他的權柄,向他進貢。但是弟兄姊妹你看到,所有這些東西到了大衛手裏,大衛沒有留下給自己用,也沒有把它作為國庫裏為著維持社會上的秩序的用途。簡單來說,他沒有用作行政費用,他乃是把這一些完全分別出來歸於神。歸於神作甚麼呢?

 

我們讀到歷代志上末了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原來大衛把這許許多多的戰利品留下,作為建造聖殿的材料。弟兄姊妹你注意,第八章裏題到的金屬,金、銀、銅,這些都是在聖殿裏有大量需要的。大衛把這些完全分別出來歸於神,你真看到神的心意在大衛身上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出口,神能從他的身上顯出神的自己和祂的性情。所以弟兄姊妹看到了,在第八章裏,你要特別注意,從整個的來說,大衛顯露了神的性情的某些方面,乃是顯明神的權能和神的公義。弟兄姊妹,你可以很明顯看見這就是國度的縮影,是國度時候的縮影,因為大衛坐在寶座上,顯明基督要坐在寶座上,然後列國都服在祂的權柄底下。

 

當然我不是說這是個預表,但這裏實在給我們看見是一個影子。我們感謝神!神用著大衛在第八章裏顯出神的權能。尤其是你看到第八章的末了,大衛很簡單的政權組織,你看從十五節到末了,就是大衛的幾個重要的大臣。你看到有一件事,在這些大臣裏,你注意他們的身份,你就看出一些問題來。在這一群臣僕裏,一半以上是祭司。難怪現在有很多地上的人鼓吹政教合一,但是我們不要忘了,這裏完全沒有鼓吹政教合一,這裏乃是藉著以色列顯明神在人中間掌權的事。弟兄姊妹曉得,將來天國顯現的時候,基督是作王的,但是祂卻沒有透過宗教的組織來顯明祂的權柄。

 

王就是王,祭司就是祭司,他們在神面前所顯明的是非常清楚的,一點都不混亂。我們感謝讚美主!有這麼多的祭司來承擔重要的職位,那不是政教合一是甚麼?弟兄姊妹,我們千萬不能忘記,以色列這一個民族是和地上各個民族與國家是不一樣的。地上的邦國是人管治人,但在以色列乃是神管治人。神管治人顯明在甚麼地方?是顯明在神把律法傳給以色列人,而以色列人服在神的權柄底下,乃是接受律法的管理。在舊約的日子,明白律法的是祭司和利未人,所以他們按著神的法則來管理人,來顯明神是以色列的王。

 

這和政教合一完全沒有關連,不管是宗教控制政治也好,或反過來,是政治控制宗教也好,和以色列當時的情形完全不是相同的事。在第八章裏,弟兄姊妹看到,神的權柄能藉著大衛來顯明在以色列中間。在這裏題到一件事,十三節和十四節說到大衛勝了亞蘭人,又勝了以東人。因著這一段歷史,大衛就寫出了一篇詩篇,就是詩篇六十篇。從這一篇詩裏,你看到這一場的爭戰,起初以色列人是失敗的,好像被亞蘭人蓋過了。所以,大衛在神面前就禱告,『神啊,難道禰丟棄了我們;難道禰的眼目不再看顧我們;難道禰認同仇敵向我們誇勝嗎?』

 

他說:『神啊,求禰轉回,使以色列得勝。』弟兄姊妹們,你看到當時爭戰的過程,不像我們讀第八章那樣勝利。但是感謝神!正因為這一段不順利的爭戰的結果還是得勝了,就記錄出了大衛是如何支取神作他的權柄和力量。大衛沒有看環境,他衹是看神。他一直把自己放在神的那一邊,讓神能藉著他們這些站在祂一邊的人,來顯明神自己的權能。大衛成了神的出口。我們感謝神!大衛坐上了寶座,神就用著他去顯明神的權能。我們不再往下看了,如果你再往下看到第九章,那真是一個很完整的流露,第九章乃是神的慈愛和恩典的流露。

 

八章九章合起來看,你就看見神的性情在人中間完全的顯明,也就是一位在生命中作王的人所帶出來的見證,不是像何西阿先知書上所說的,『以法蓮是沒有翻過的餅。』甚麼是『沒有翻過的餅』?你看過沒有翻過的餅就知道了,一邊已經燒焦了,另外一邊還是生的。我們承認,我們在亞當裏的人常常是這樣,有了神的公義,就失掉了神的憐憫。等到我們有了神的憐憫,就忘了神的公義,我們就是這樣的不完全。但神用看大衛作了一個彰顯生命的人,一面是顯出神的公義、神的大能,另一面也顯出神的憐憫和恩典。盼望弟兄姊妹們有了這樣的提示,你回去自己看看,看能不能看出神的憐憫和體恤。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八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下八章   國泰民安

    大衛一統全國之後,他致力於使國家太平,人民安居樂業,這點他做到了。
一.平定四境       (v.1-14)
   
為了使人民能安居樂業,大衛先要平定四境,不受四面敵人的騷擾。
   
「治服」非利士人(v.1)。能把非利士人治服,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大衛做到了。
   
「又攻打摩押」(v.2)。對摩押人的手段似乎殘忍了些,可是摩押人以前曾透過巴蘭設下的毒計來害以色列人,使他們幾乎走了道德和信仰的邪道(民數記廿二至廿五章),大衛這樣做也不是無理由的。
   
收服瑣巴王(v.3-12)。瑣巴王想奪回他的地土,重建他的勢力,大衛趁他立腳未穩,趕緊把他打敗,免去後患,並且奪回許多金銀寶物,大衛一一把它們分別為聖獻給神 (v.11)。大衛沒有把這些據為己有,雖然他大有理由可這樣做。大衛作了美好的榜樣﹗
   
使以東人歸順(v.13-14)。在大衛強大的國力下,這個世仇終也歸順,真使大衛得了大名(v.13)
   
「耶和華都使他得勝」(v.614)。大衛固然有他過人之處,但若不是耶和華使他得勝,大衛也不易成功。能使四境平安,克勝強敵,要記得這是神的作為,我們要緊緊依靠神,不要依恃自己的能力。

二.施行公義    (v.15-18)
   
如果要國泰民安,還需要在國內施行公義。若外面四境平靜,內部卻不公不義,國家還是不能平靜。
   
大衛作對了﹗他沒有因為現今作王了,就為所卻為,任意妄為。
   
許多人未得位時,常批評當政者枉法,不公。一旦自己登上寶座,就不公不義,為自己播下敗壞的種子。
   
設立體制,收攬合適的人作內閣,扶助他治國。大衛再強,也不能一人治國,他需要別人的説明。這些人雖不是完人,也有缺點,但他們各有所長,能協助大衛治理以色列國。任用賢能才能使國泰民安﹗

 

 

耶和華使大衛得勝(撒下八114) (臺北靈糧堂)

 

接下去是大衛一連串的得勝,神真的照應許使大衛得「安靖」(即應許中的安息),不受仇敵侵擾,甚至在周邊的國家中掌權,正如《詩篇》所言:「你……立我作列國的元首;我素不認識的民必事奉我……外邦人要投降我。」(詩十八4344

一、大衛得勝非利士與摩押

首先大衛治服的是「非利士人」,這是他們的宿敵,大衛治服了他們五個重要的城池,使得他們不再侵擾以色列。

其次,他攻打「摩押人」。聖經學者認為大衛的戰爭都是出於對領土的保護,而不是任意侵掠。因此當原本與他關係良好的摩押與他對立時,他便輕易臣服了他們,使他們失去再與他為敵的力量,並向他「進貢」(2節),成了屬國。

二、大衛得勝瑣巴與亞蘭

接下來是「瑣巴王……哈大底謝」,這個王與「大馬士革的亞蘭人」關係密切,他似乎是亞蘭向亞述方向擴張的一個勢力。因此他與大衛作戰失敗時,亞蘭人就來幫助他,但大衛同樣的擊敗了亞蘭。現在大衛的勢力越來越廣,他甚至在「大馬士革」設立防營,亞蘭人也向他進貢。

此時「哈馬王陀以」聽見大衛殺敗哈大底謝,就主動前來結盟。這幾個王都在今日的敘利亞一帶,這就是大衛勢力的延伸。大衛將這些他征服與結盟得來的金銀,「都分別為聖,獻給耶和華」(11節),這就是日後建殿的財物基礎。

三、大衛得勝以東

最後大衛擊殺了「以東……就得了大名」(13節)。此處是非常有名的筆誤,「亞蘭」與「以東」在原文上只差一個子音,並且是極相似的字型,學者們因著這場戰役是發生在「鹽谷」(13節),也就是死海,而推論是以東而非亞蘭。同時下面的經文也說大衛「在以東全地設立防營,以東人就都歸服大衛」(14節)。因此此段論的是以東必然無誤。

作者不只一次的提到「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14節),作為大衛得勝仇敵的神學根據。

默想

我是否以信心進入主賜我的安息,享受安居無虞的喜悅?我是否明白因為祂已經得勝,因此我可以靠主每天過得勝的生活?

回應

親愛的主,你所賜下的應許,就是在基督裡的一切豐盛,我要以信心進入你的應許,享受你賜我的安居無擾。你已經得勝仇敵,並且你對我的心意,就是要我經歷得勝,求主幫助我專心倚靠你,與你一同爭戰,經歷你已得著的得勝。阿們!

 

 

大衛向眾民秉公行義(撒下八1518) (臺北靈糧堂)

 

整個以色列國,直到大衛時期,才算真正走上軌道。掃羅追殺大衛期間,偏信一些親信,國中也沒有適恰的治理。大衛在逃亡時,已開始展現治理才能,現在則將國家帶入安定與大治的狀態中。

一、大衛作以色列的王

首先我們看見「大衛作以色列眾人的王,又向眾民秉公行義」(15節),這個「秉公行義」是耶和華最喜悅大衛之處,因為「公義和公平是他寶座的根基」(詩九十七2)。耶和華的治理就是公義的治理,受膏的君王不過是替天行道,是神公義治理在地上的代表,他的責任就是展現天上的治理。大衛的秉公行義也預表了將要來的彌賽亞是公義之君,祂要以公義治理萬國萬邦,直到永遠。今日的任何領袖,包括政治的、企業的、組織的、教會的,都是神治理在地上的表彰,所追求的就是合乎神心意的公義治理,這樣的權柄必得到神權柄的保障。

二、約押作元帥

現在大衛開始他的政府組織,這就如同他的內閣閣員。「洗魯雅的兒子約押作元帥」(16節),約押我們已經很熟識,他的地位如同國防部長;「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統轄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18節),這是外籍兵團。在歷代志上廿七章記載,大衛時代將軍隊分為十二班,每班二萬四千人,每班值班一個月。

「亞希律的兒子約沙法作史官……西萊雅作書記」(16節),歷代志上廿七章也記載若干人作「大衛的謀士」,這些都是文官;同時也記載大衛立各支派的行政長官,以及財政官員。也就是說在掃羅時代付之闕如的政府組織,在大衛手中一一完成。大衛的確是領袖,他不但自己具有領袖魅力,同時也深諳治理,他栽培其他領袖,分工合作。教會增長學者Robert Clinton認為屬靈恩賜,除了幫助量的增長、質的增長,最後也最重要的是説明組織的增長,惟有組織隨著團隊一同增長,整個團隊才會紮實有力的繼續成長。

三、撒督與亞希米勒作祭司長

接著是宗教單位――「亞希突的兒子撒督和亞比亞他的兒子亞希米勒作祭司長」(17節)。「撒督」是亞倫長子以利亞撒的後代,「亞希米勒」是以利的後代,可能是大衛紀念亞比亞他家族因他遭難而投奔他。因此二人同列祭司長,直到立所羅門為王時,撒督家族因此作大祭司直到新約時代。

最後「大衛的眾子都作領袖」(18節),此處「領袖」一字原文作祭司,學者對此加以討論,一方面也許大衛眾子一同參與獻祭儀式,一方面也可能使用這個字實指作領袖。

默想

我是否懂得栽培其他領袖,分工合作,讓職場或服事團隊在組織的增長中,更加有規模、穩定,並產生影響力?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次序的主,你也是權柄下放的主,教導我們學會使用分賜權柄,將團隊帶入次序。阿們!

 

 

得勝有餘(撒下八118) (臺北靈糧堂)

 

一、除敵務盡(114)

大衛多次戰勝四圍的敵人,但眾多的敵人,仍有殘餘勢力存在,如非利士人,仍影響京城的安危,摩押人、亞蘭人、以東人等仍在周圍俟機作敵。大衛依靠神,「大衛無論往哪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14節),制服所有的敵人。這個原則用在今天恩典時代的基督徒身上,就是要靠主對付罪,除惡務盡,不給撒但留地步,不給罪保留機會。不是從行為著手,乃是從生命著手,用信心接受,我已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同死、同埋葬、同復活。生命不斷的除舊更新,就能靠主逐漸得勝,甚至能達到得勝有餘的地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的基督徒,他的生命是「升天的生命」,他的心思念上面的事,不思念地上的事,不以今天的光景自滿(西三14)。要與保羅一樣,不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乃要竭力追求。

二、公義治國(1518)

「大衛作以色列眾人的王,又向眾民秉公行義」(15節),他雖王位穩固了,國勢強盛了,仍要靠公義治國,才能維持長治久安,「公義和公平是你寶座的根基」(詩八十九14),連神的寶座都要靠公義維持。

默想

我是否為撒但留下地步,仍為罪保留機會?

回應

求主給我渴慕,靠你得勝有餘的心,竭力追求!

 

 

都使他得勝(撒下8118) (香港讀經會)

 

祈禱:   得勝的主啊,我能過得勝的生活全在乎你,求你助我成聖,使我無論往哪裡去,都能得勝。

1. 皆所向披靡(1-14):本段經文有一句很寶貴的金句,就是「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614)。這句話可說是本段經文的中心思想。事實上,本段經文承接著上一章經文的脈絡,指出大衛如何蒙神恩待,得以安靖,不被四圍的仇敵攪擾(參71);與此同時,由於大衛一直顧念著神的榮耀可以如何得到更大的彰顯,因此,神不單應許要賜福給他的家國直到永遠,更顯明要與他同在。當大衛攻打國家周圍的仇敵時,無論他到哪裡去,神都使他大大得勝。

本段經文既沒有記載大衛如何訓練精兵,亦沒有交代他如何安排戰術(一般相信,大衛必有做這些基本的事),反之,聖經作者卻用了大部分的篇幅來記載耶和華使大衛得勝的事蹟。這種記述手法,是要讓讀者看見得勝的要訣既不在乎人多人少,也不在乎用甚麼兵器戰術,而只單單在乎有沒有神的同在。故此,雖然領軍出戰的人是大衛,但真正使他得勝的,是與他同在的耶和華。

另一方面,大衛在連場得勝後,總是把擄物(包括金、銀、銅器皿)奉獻給神,而這些擄物就是他在後來吩咐所羅門建聖殿時,曾提及為神所預留的材料。這一點亦說明瞭大衛從沒有忘記為神建殿的事。

2. 皆秉公行義(15-18):大衛沒有因其彪炳的戰績而輕視眾人,反之,他繼續向眾民秉公行義。他沒有以獨裁的手法統治百姓,而是把權力分配給下屬,各按其才承擔要職,使國家的秩序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大衛的統治手法,讓我們看到一個倚靠神而得智慧的領袖的美好榜樣。

大衛在對外爭戰和對內統治的態度、手法上,有沒有甚麼值得你學習的地方?當你事奉神時,會專注於尋求人力物力的增多,還是更重視尋求敬虔行義,以得著神的同在呢?另一方面,當神賜福給你時,你會把榮耀歸給自己,還是衷心的歸榮耀給神?此外,你是一個尋求大權獨攬的人嗎?還是你會願意信任與你合作的同工,並有廣闊的胸襟,讓別人也可按著他的恩賜有所發揮呢?

 

 

大衛國勢的擴展(1~18) (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大衛穩固了國位之後,便向四圍開疆辟土,要得到神應許以色列的迦南美地,因為神的同在,所以戰無不勝、無往不利。大衛也將得勝的戰利品,分別為聖獻給神。對外,大衛攻無不克;對內,大衛秉公行義。這幅圖畫,正是預表基督率領教會爭戰得勝的圖畫。其實,同樣的屬靈原則應用在今日教會,一樣會使我們無往不利:那就是「基督作王、神同在」。

親愛的弟兄姊妹,屬靈的原則並不複雜,只是人太複雜,所以我們總覺「讓基督作王」是件很困難的事,「經歷神同在」是件很抽象的事。基督若在每個基督徒的身上作王,基督就在教會作王;如果每個基督徒都經歷神的同在,教會整體就都經歷神同在了。然而,很多基督徒都只是被動的期待「去禮拜堂,讓別人幫助我經歷神」,將「神的同在」局限在禮拜堂裡,將「基督作王」也局限在教會事工層面;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基督既不能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作王,也就無法在整體教會作王,基督徒既不能在生活中「經歷神同在」,自然也無法在禮拜堂經歷神同在了。

親愛的基督徒,我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勉勵自己,「基督作王、神同在」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屬靈生活原則,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屬靈生活原則。因此,我們需要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來實踐這原則,並且影響我們周遭的基督徒,也切實的實踐這個原則。大衛如何靠神開疆辟土,我們也能照樣開拓屬靈的疆土。

回應:主耶穌基督!求禰幫助我能夠在每一天實踐「讓禰作王」,以至於每一天都能經歷禰的同在;求禰不斷的更新教會,使得教會因著「基督作王」而不斷的為主拓展國度。阿們!

禱讀:啟示錄十九章11~16
11
我觀看,見天開了。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稱為誠信真實,祂審判,爭戰,都按著公義。

12 祂的眼睛如火焰,祂頭上戴著許多冠冕;又有寫著的名字,除了祂自己沒有人知道。

13 祂穿著濺了血的衣服;祂的名稱為神之道。

14 在天上的眾軍騎著白馬,穿著細麻衣,又白又潔,跟隨祂。

15 有利劍從祂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祂必用鐵杖轄管(轄管:原文作牧)他們,並要踹全能神烈怒的酒醡。

16 在祂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寫著說:「萬王之王,萬主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