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第十章短篇信息 目錄: 第十章 恩愛擴大(陳則信) 面對屬靈的爭戰(十章)(王國顯)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十章)(劉銳光) 大衛戰勝亞捫亞蘭(撒下十1~19) (臺北靈糧堂) 以善報惡,肢體互助(撒下十1〜19) (臺北靈糧堂) 當作大丈夫(撒下10章1至19節) (香港讀經會) 大衛擊潰亞捫與亞蘭聯軍(十1~19) (台北基督之家) 第十章 恩愛擴大(陳則信) 神恩典藉人的流出,是越流越多的,只要我們肯讓恩典通過,豐富的恩典是流不盡的,上一章說到大衛向米非波設施恩,米非波設是屬於便雅憫支派,同是亞伯拉罕的後裔,這一章提到大衛要恩待亞們王哈嫩。亞捫人和摩押人的先祖,同屬羅得的後裔,其歷史很不光榮,是出於亂倫(創二十章)。聖經說:『亞捫人或摩押人不可入耶和華的會,他們的子孫雖過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華的會』(申二十三3)這樣的一族,大衛竟然加以恩待,可見大衛恩典的度量,是越過越擴大,是遠超我們的想像。這說明神的恩典,經過大衛傾注在以色列人中間,又從祂的選民中滿溢出來,擴大到原來在恩典之外的外邦人,大衛屬靈的光景,可以說是達到高舉。他不只能愛不可愛的,且能愛仇敵,彼得在他所寫的後書中勉勵我們說,『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兄弟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一7)末了的『眾人的心』是譯聖經者所加上的,原文中並沒有這幾個字。如果將牠直譯『……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這愛是沒有止境的,所以要一直加上去。愛心的不斷增添,是屬靈長進的必然結果。 愛心的安慰(1~2節) 當大衛知道亞捫人的王死了,他的兒子哈嫩接續他作王,就差遣臣僕為他喪父安慰他,大衛說:『我要照哈嫩的父親拿轄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拿轄過去怎樣厚待大衛,聖經未曾記載。但曾恩待大衛,總是事實。大衛不忘所受之恩,體念哈嫩喪父之痛,就差遣臣僕去撫。大衛的舉動,充分說出他滿有愛心,善體傷痛之人的困境。 亞捫人的談話 亞捫人對大衛的一片好意,竟產生了誤會,他們猜疑大衛別具用心,要藉所派的使者,詳察窺探,以備將來攻佔亞捫人的地土,哈嫩誤信亞捫人首領歪曲事實的判斷,未加詳細究察,就將大衛臣僕的鬍鬚剃去一半,又割斷了他們下半截的衣服,使他們赤露下體,這實在是極大的羞辱。許多誤會起自猜疑,許多爭端出於輕信無稽的傳言,惡意的猜疑,加上舌頭未受割禮,聽的人再加上自己的結論,繪聽繪影,廣為傳播,魔鬼就坐收其利了。教會中許多難處,就是這樣引起的,我們永遠不會對這些事提防得太過!妄聽傳言已經大錯,輕易採信遞加行動,往往鑄成無法彌補的禍害。哈嫩的輕狂,實在令人扼腕。 大衛所差去的臣僕,處在眾目睽睽,瞪目敵視之下,忍受難堪的屈辱,心中的痛苦真是難以言宣。這裡能幫助我們領會,神差遣祂的愛子來拯救罪人,卻橫遭世人的棄絕,將他掛在十字架上,明明的羞辱祂。世人對神向人所施無比的恩愛,竟報之以羞辱和殺害。哦,世人因為被撒旦所愚弄,瞎了心眼,竟如此對待神所差來的使者!將祂掛在十字架上,這真是太對不起恩愛的神。難怪當我們蒙恩得救的時候,一想到這裡,就要難過,向神認罪。我們應當知道,主是赤露著身子,被懸掛在十字架上,因為貪婪的兵丁,將主的衣服剝奪,加以瓜分,在環伺著的眾人面前,那羞辱是何等的難以忍受啊! 大衛勸臣僕忍耐等候(5節) 大衛差人去迎接臣僕,告訴他們,可以住在耶利哥,等到鬍鬚長起來,再回耶路撒冷。鬍鬚所代表的是榮耀。這些飽經屈辱的使臣,大衛要他們等到鬍鬚再長起來,然後回到耶路撒冷。這是很有屬靈的意義,從前的鬍鬚,乃代表天然的榮耀;再長出來的鬍鬚,是復活的榮耀。我們為主若肯失去天然的榮耀;將來必從主那裡得到復活的榮耀。我們的主從死裡復活時,祂為全人類所承擔的罪和羞辱並死亡,耶穌勸都滾去了。所以父神用右手將祂高舉得著尊貴榮耀為冠冕。感謝神,祂所受的羞辱和痛苦是暫時的,所得著的榮耀是永遠的。今日一切有份與主所受的羞辱和苦難的,必承受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誤會加上誤會(6~8節) 誤會常會加上誤會,亞捫人以惡報善,明明的羞辱以色列的使臣之後,他們以為大衛必定極其憎惡憤怒,所以就招兵買馬,積極備戰,要在戰場上決一勝負。無論是個人,社會或國際之間,誤會宜解不宜結,不應使緊張的情勢惡化,釀成衝突。但亞捫人竟招兵買馬,執意挑起戰端。其實,大衛並未對亞捫人懷恨,更無意興師問罪。這又是亞捫人的一種猜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結果就使情勢更加緊張,釀成大衝突。惡事往往出自惡人,真是令人慨歎!哈嫩既招募了亞蘭人,瑪迦王的人和陀伯人,要和亞捫的軍兵一同襲擊大衛,於是戰端逐起。 約押分兵抗敵(9~14節) 大衛知道了亞捫人的軍事行動,就派約押統率勇猛的戰士應戰。約押看出敵人在他前後擺陣,已處在被包圍的狀態,就將所率的大軍分成兩隊,一隊由他率領,另一隊交他兄弟亞比篩率領,分成兩線迎敵。約押對亞比篩說,『亞蘭人若強過我,你就來幫助我,亞捫人若強過你,我就去幫助你。』(11節)並肩作戰,默契與合作是最不可缺少的。這兩兄弟在出陣之先的相約呼應,說明了在教會事奉上肢體配搭的原則,而教會正面臨仇敵的多方攻擊,眾肢體必須並肩作戰,方能克敵,如果單獨行動和各不相顧,定規是給敵人個別擊破。 約押又對亞比篩說:『我們都當剛強,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願耶和華憑祂的意旨而行。』(12節)約押如此勸勉他的兄弟並自勉,在面對強敵時奮勇,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力戰。但勝敗是出於耶和華,願神照祂的旨意而成。他們出戰的態度非常可貴,不是為自己的得失和利益,乃是為神的榮耀和國度。只有持守著這一種態度的作戰,才是師出有名,才是站在耶和華的這一面。完全依靠祂,才能有把握。神的確是他們的後盾,因而他們大獲全勝。 亞捫人見亞蘭人逃跑,他們也就膽怯,鬥志全失,就在約押也亞比篩面前逃跑,戰爭逐告結束。約押所以未窮追潰退的亞捫人,大約是:一、未奉大衛的命令。因為大衛並不願與羅得的子孫為敵。將帥當以軍令是從,不可擅自自行事,這是很重要的守則。事奉主的人不該權宜行事,當尊神的命令和旨意。二、這次爭戰原起自亞捫人對大衛的猜疑和誤會,戰爭自應局限與亞捫人之間,不應擴大到亞蘭人,他們原不相干,亞蘭人只是應募而來的,不該捲入戰爭的漩渦。我相信約押的處事確有大獎的分度和智慧。誰知亞蘭人竟不甘心失敗,又聚眾起事,並調集了大河另一邊的亞蘭人,前來攻擊大衛。大衛率軍迎戰,再度使亞蘭人挫敗。於是亞蘭人就歸服大衛,不敢再幫助亞蘭人了。——陳則信《默想撒母耳記下》 面對屬靈的爭戰(十章)(王國顯) 09面對屬靈的爭戰 第十章一開始又是一個『此後』,和第八章的那個『此後』有沒有關係呢?你細細的看進去,你發現有,但又不是直接的,如果沒有第八章的『此後』,也就沒有第十章的『此後』。這個『此後』雖然是跟着第八章的『此後』發展出來的,但卻是叫我們看見另外的一個方向。第八章說到的『此後』是大衛有了一個心思,要為神建造聖殿,因此就引出了大衛在神面前發表神的榮美,表達在神的公義那一方面,在得勝那一方面,憐憫那一方面,信實的那一方面。現在第十章的『此後』,在歷史的次序上是跟着上面所發生的事,但是在屬靈的生命的經歷裏,那是另外的一個方向。 觸發明顯的屬靈爭戰 八章,九章是藉着大衛來發表了神的榮美,十章一直到撒母耳記的末了,基本的內容是神顯露人的缺欠。人的缺欠顯露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撒但隱藏在那裏的企圖。在這樣的情形底下,一位跟隨主的人,他可以站住,也可以倒下來。在這裏給我們看到很厲害的屬靈的爭戰。從表面上看來,也許不一定發覺屬靈爭戰在進行着,但是當我們看到裏面的實際的時候,你就看到撒但的手一直在那裏動。從第十章開始,如果從人的層面來看,好像事情就是這樣的發展出去。但是我們要問,這些事情發生的根本原因在甚麼地方?是不是衹是人的關係的衝突的問題?我們越看就越看到不是。當然會有人與人之間衝突的現象,但實際不是人與人衝突的實質。現在從第十章開始,你就看見那個『此後』引出來的一連串的問題。 惹動人的怒氣 頭一件事,就是亞捫人用一個非常不友善的態度來對待以色列和大衛,甚至是一個敵對的態度來對待大衛。從字裏行間,我們就看到了,起初亞捫王與大衛有非常好的交往,但是這一位老王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叫哈嫩接替他作亞捫王。大衛就想起從前他還沒有登上寶座以前,亞捫王是非常厚待大衛。過去的歷史沒有詳細記載,也根本就沒有題到這樣的一件事,但是大衛自己說出來,從前亞捫王是非常的厚待我,現在他死了,大衛就要表達他的哀悼,和給新王一些安慰。他派遣使臣到亞捫去,亞捫新王的一些朋友,或者是那邊的首領,就對亞捫王說:『大衛差遣使臣來,你以為他真是來為看你父親的緣故來安慰你,來表明他很尊重你的父親嗎?他實在是打發人來,藉着這個機會來找一些情報。』結果亞捫王就非常的羞辱大衛的使臣。 這一件事叫大衛感覺很為難,如果他不體恤安慰他自己的大臣,他好像過不去。如果他要特別表達甚麼,好像就顯明了對亞捫的敵意。大衛實在有點為難。結果我們看見,他一面安慰他的使臣,讓他們留在耶利哥,等到鬍鬚長起來,然後才回耶路撒冷。另外他也不動聲色,沒有顯露要敵對亞捫。這實在是有點不太容易,因為羞辱使臣,就等於羞辱打發他去的人,也就是羞辱了差遣他們去的國家。一般來說,那就要引起打仗,但大衛在這件事上忍下來。我們看到這件事實,我們就要注意一件事,自從大衛登上寶座以後,附近其他的民族都給以色列許多的難處,以東給以色列難處,摩押給以色列難處,北方的敘利亞也給以色列好多的難處,甚至更遠一點的,差不多到了亞述地、巴比倫那一邊的一些國家,也都給以色列一些難處,唯獨亞捫沒有跟以色列過不去,所以大衛說出亞捫王厚待他。 對大衛來說,他是很明確的,本來是一個這樣和好的國家,現在好像一點點小事就發生難處。大衛對亞捫人所作的事情,他實在過不去,但是他忍耐下來。雖然他是忍耐下來,但是他不能忘記。這一件事來得太突然,如果我們看這一段歷史,我們衹能看見人和人之間所發生的難處。若是我們細細的看進去,弟兄姊妹們,你就看見一件事,這一件事發生不是偶然的,不是沒有原因的,但不是人的原因,是屬靈的原因,背後是撒但的手在那裏。為甚麼撒但要作這樣的事呢?如果我們往深處去看,我們明確看見牠是要對付大衛,也是對付以色列。牠要把大衛從神的旨意裏拉下來,牠要把以色列從神的計劃裏抹掉。為甚麼呢?我們先看底下的一件事,我們就可以瞭解。過不久,亞捫人就起兵要攻打以色列,以色列就跟他們打起來,戰爭的結果就是亞捫人失敗。 弟兄姊妹先注意這裏,然後再看底下的事。十四節,『亞捫人見亞蘭人逃跑,他們也在亞比篩面前逃跑進城,約押就離開亞捫人那裏,回耶路撒冷去了。』弟兄姊妹們,你看這件事是不是很希奇?你看這事是不是很不合情理?打勝了,卻不攻入人家的京城,把他們的王抓出來羞辱一頓,好出他們先前羞辱以色列人的那一口氣。按着一般情況來說,那結果應當是這樣的。但是很希奇,神叫亞捫人敗退了,以色列人卻不追趕,就回耶路撒冷去了。這很不合情理。弟兄姊妹們,你曉得撒但的陷阱就在這裏,這件事是平平無奇的,但你要看到這裏有撒但的陷阱,我們就知道了,這一場跟亞捫人的爭戰,背後就是非常嚴肅的屬靈爭戰。你看在前頭,撒但用着亞捫人拼命去刺激大衛與以色列,一直要把他們的怒氣引起來,然後就在戰場上相見,目的就是要叫大衛與以色列人攻進亞捫人的境地,甚至是要佔領亞們人的土地。 為甚麼牠要作這件事?我們就要回到出埃及記進迦南的歷史上去。弟兄姊妹們記得,摩西跟約書亞領着以色列人要起行去迦南的時候,如果他們從當時的曠野經過以東,他們很快就進到迦南地。但是以東人不答應,所以他們就往北走,走到亞捫人的境界外的曠野。他們又去與亞捫人商議,能不能允許他們借路經過,保證不騷擾他們,如果要有甚麼糧食、物資、水,他們都付錢去買。亞捫人也沒有答應,以色列又繼續往北走,一直走到摩押人的境地,也同樣的被摩押人拒絕。所以他們又繼續往北走,一直走到耶利哥的對岸約但河邊。我們注意一件事,我們也許會問,以東、摩押、亞捫,他們不肯借路,以色列人當時是那樣強大,他們不可以勉強要通過嗎? 尤其是他們在那邊已經打了好幾場仗,打得很有聲有色,他們就這樣過去就是。但是以色列沒有這樣作,他們說:『好,你們不給我們走,我們就從別處走。』為甚麼他們那樣定規呢?弟兄姊妹,我們讀到申命記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了,神很清楚的告訴他們,『以東地是我給以掃子孫的,我不把這個地給你們,所以你們不要去騷擾他們。』對摩押跟亞捫也都是一樣,神對以色列人說:『這摩押地和亞捫地是我給了羅得的子孫的,這個地我不給你們,所以你們不要去騷擾他們。』弟兄姊妹們,從那個時候開始,以色列人裏面是明白的,以東也好,亞捫也好,摩押也好,雖然他們要與以色列為敵,以色列人可以勝過他們,但是卻不能要他們的地。 現在撒但在這裏就激動當時的以色列人和大衛,把他們放在一個極其蒙羞的光景裏,就是要激動他們去破壞神的定規。按着人的天性,這是非常容易掉進的一個陷阱。但是感謝神!在起初的時候,我不知道是大衛看穿了仇敵的詭計,還是他受了聖靈的約束,他沒有對亞捫採取報復的行動。但是大衛卻是知道,這件事不會停在那裏。亞捫人也曉得大衛心裏所想的,亞捫人就準備先發制人的去攻打以色列。亞捫人不僅是自己在動員,他們還用錢去召聚了好些外族的人和他們一起來對付以色列,要攻擊以色列。因此,我們就看到了,整個作戰的行動都是從亞捫那邊發起的,而在亞捫人的背後,乃是撒但的一些詭計。如果大衛是一位很衝動的人,他就上當了。 付代價學生命的功課 弟兄姊妹們,在生命成長的經歷裏,最難學習的是甚麼功課呢?你說要有愛心。愛心雖難學,但還是容易學一點。你說要溫柔,雖然這個也的確是很不容易,但是還是比較容易。一般人來說,最難學的生命的功課,就是忍耐。嚴格說起來還不是忍耐,而是忍受。忍受乃是說不是一次的忍耐,也不是兩次的忍耐,也不是多次的忍耐。嚴格的說起來,乃是無限次數的忍耐。難就難在這裏,不是一兩次的忍耐,一兩次的忍耐,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咬緊牙根,你就撐過去了。但是無限的忍耐下去實在是很有難處,不說忍耐的人過不去,連旁邊的人也為他過不去。感謝神!神是要讓祂名下的人學習忍受,忍受這一件事是包括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為甚麼我們不能忍耐呢?因為人的自尊被傷害了,因為人的本身被傷害了。別樣的事沒有傷害到自己,或者說別樣的生命的功課沒有傷害人的自己,別樣生命的功課好像衹是讓人付出一點,但是在忍受這一件事上,你看到了你自己從不同的方面承受了傷害。所以我們能忍受一次、兩次、三次,到第四次,我們就要考慮了,要不要再忍受下去?勉強能經過第四次,第五次再來的時候又怎麼辦呢?弟兄姊妹們,撒但非常知道我們的弱點在那裏,所以牠常常藉着各種各樣的事來激動我們,要叫我們激動到一個地步,越過神的界線。感謝神!這一次大衛沒有上當,但卻叫我們看出了仇敵的動作。 現在亞捫人看到大衛沒有報復的行動,他就先發制人的來攻打以色列,大衛就起來應戰,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怎樣來接受這一場屬靈的爭戰。因為在這一場爭戰裏,從表面上看來,就是兩個國家在打仗。但是我們看看這個爭戰的記錄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不單是國與國的爭戰,實實在在是一場屬靈的爭戰。先從爭戰的規模來說,你看到仇敵的勢力很大,因為不僅是亞捫,還有亞蘭,亞蘭就是亞述的前身。我們一題到亞述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這是一個聲勢很大的民族,包括好些其它的國家在那裏。他們在甚麼地方來呢?這裏雖然沒有說,但是我們卻能看見,他們接二連三的敗了又來,再來的時候聲勢更大。那目的就很顯然,雖然不敢說他們要消滅以色列,但是無論如何要把以色列打到抬不起頭來,這個是非常明顯的。 為神的國爭戰的訣要 以色列在大衛登上了寶座以後,就很明確的在顯明神國度的小影,現在來對付以色列,就不是單單對付以色列,也是對付神的國度。所以我們看到,以色列人在應付亞們的聯軍的時候,以色列人是在前後受敵的情勢裏,亞捫人是在以色列的東南邊,亞蘭人是在以色列的東北邊,所以他們來夾攻以色列,叫以色列陷在兩面作戰的光景裏。兩面作戰是很吃力的,敵人攻來,你怎麼應付呢?所以,當時約押領着以色列的軍兵爭戰的時候,他們把以色列人分成兩部份,他弟弟亞比篩帶領一部份,約押自己帶領一部份。然後,約押就對弟弟說:『如果敵人強過我,你就過來幫助我。如果敵人強過你,我就到你那邊去幫助你。』 然後他又說:『我們都當剛強,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願耶和華憑祂的意旨而行。』這些話就把當時以色列人屬靈的處境說明了。這樣的說明也就把屬靈爭戰的三方面的要點提了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懂得屬靈爭戰的,他就懂得應用這些要點。所以,我一直題說,這一次的爭戰,完全是一場屬靈的爭戰,完全是碰到神的旨意在地上通行的爭戰,這是撒但頭一次來對付以色列,明顯的來對付以色列。感謝神!這一次以色列雖然吃了一點虧,但是還沒有失落,尤其是大衛一點也沒有受到虧損。我們已經說過了,仇敵的攻勢已經開始,因此我們必須要把屬靈爭戰的那三個要點來留意。 肢體相助 頭一個是我們很熟悉的,就是肢體的配搭與相助。我們看到約押和亞比篩,他們分開兩面去迎敵,但是他們所面對的敵人,誰比誰強,這個完全不知道。所以他們必須知道他們彼此間的關係,他們是同在一個陣營裏,同站在神見證的一面,並且是向兩面作戰,分開在兩個戰場。他們是彼此連結在一起,任何一方面的得勝或失敗都影響另一方。他們很清楚知道這個關係,所以就說好,敵人強過我,你就來幫助我,敵人若強過你,我就來幫助你。弟兄姊妹,你怎麼知道敵人強過我,或是敵人強過你呢?那就必須隨時注意戰場上的變化。用屬靈的話來說,你就必須隨時注意肢體們的遭遇。 如果我們根本就不去理會肢體們的遭遇,你怎麼能顯出配搭?肢體有需要的時候,你不能作及時的供應,肢體沒有需要的時候,你卻是給他安排。弟兄姊妹,這在時間上是非常不適當的。我們感謝讚美主!要活在肢體的配搭和相助裏,就必須要隨時注意肢體們的遭遇,你不知道肢體們的需要,你就無從顯出你的相助;你不知道肢體們的光景的時候,你根本就沒有辦法進入配搭。當約押和亞比篩上陣的時候,他們非常嚴肅的說好了,敵人強過我,你就來幫助我,如果敵人強過你,我就過去幫助你。我們不能失敗。為甚麼我們不能失敗呢?這是牽連到第二個要點。 為神的旨意爭戰 第二個要點是甚麼呢?就是爭戰的目的。你為甚麼爭戰?如果不知道爭戰的目的,那爭戰就是虛空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為甚麼去爭戰,所以不會看重那爭戰的結果。他們是非常清楚看見那爭戰的目的,約押說得很清楚,『我們都當剛強,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弟兄姊妹們,他們爭戰的目的是非常清楚,為神的百姓和神的城邑爭戰,籠統的來說,那是為着神的名去爭戰。我們現在去爭戰,不是要踐踏別人。我們現在去爭戰,乃是為着神的名不受羞辱,乃是為着神的名不被人誤解,乃是要人知道神是怎樣的一位神,不能允許神的旨意被攔阻。 弟兄姊妹們,你先記住這一句話是出自約押的口,我們讀到列王記的時候,你看到約押後來的結局,那下場是非常不好。因此我們就會問,約押幫助大衛得國上寶座,一直為着以色列,為着神的名爭戰,為甚麼後來所羅門要殺他?以後我們讀到那地方,或者你們自己讀到那地方,你會發覺,他一直認定大衛是神的受膏者,所以他一直跟隨大衛。但是等到有一天,他在這一件事上,腳步走前了,他沒有再看見大衛在神面前受膏的那件事,他偏離了神揀選大衛的這一件事,結果他就出了問題。但現在的約押,你看見他裏面是很清楚的,我們不是為了別的去爭戰,我們乃是為着神的名去爭戰,我們乃是為着神的國度去爭戰。我們不能讓神國度的計劃在地上受到阻擋,所以我們必須要剛強,作大丈夫,不讓仇敵的詭計得逞。 我們感謝主!這是屬靈爭戰裏的第二個要點,我們是按着這裏的次序來說的,倒不是說到它的重要性,那一樣是優先一點,不是說那個,而是按着約押所說的話的次序引出來。第二個要點是要知道為甚麼而爭戰,是為了神的名去對付仇敵。這一個仇敵不是人,而是人背後的撒但。這一點是我們在爭戰裏常常會忽略的,我們衹看見人,沒有看見人背後的那一個仇敵。尤其是在一些神的兒女受踐踏的環境,很容易把忿恨放在人的身上。但是主給我們看到,我們留意的不是那些給仇敵激動的人,我們必須要看到那些被激動的人的背後的撒但。我們的站住,我們的爭戰,並不是與人作對,乃是要對付人背後的仇敵,這個是第二個要點。 把自己交託給神 然後有第三個要點,第三個要點是甚麼呢?在爭戰裏,要把自己交託在神的手裏。約押說:『願耶和華憑祂的意旨而行。』衹求神的旨意成就。這話裏是有話的,因為憑神的旨意而行,那就包括了好些情形在裏面,第一,我可能戰死在戰場上,或者我可能受傷。但是不管戰死或是受傷,我沒有後悔,因為我看見這是神的旨意成全。其次,爭戰在人的估計中,可能是得勝,也可能不得勝,但是不管得勝或是不得勝,這都掌握在神的手裏。也許神會允許我們有點小挫折,但是為了祂的名,祂總會叫我們得勝。在最後的得勝沒有來到以前,一些挫折不要叫我們喪氣,也不要把我們帶到灰心絕望的光景裏。 如果我們真知道憑着祂的旨意來行,那我們就知道了,我們是不顧惜自己,因為我們自己的一切都在神的掌管裏,祂不讓我們受挫折,我們就得勝。若是祂要叫我們受一些挫折,然後才叫我們去嘗到得勝,我們也感謝主!因為這不是根據我們的想法,乃是根據神自己的管理。這是在第三節裏的頭一個小點。第二個小點是信任神的結果,神要怎麼帶出那結果,我們就從神手裏接受那結果。那個結果滿足我或是不滿足我,這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神的結果要顯明。我想說明這一件事,還是回到約伯的歷史上去。約伯一直不明白一件事,『我在神面前沒有錯過,為甚麼神允許我經歷這樣的事?如果是我的不是而引出神的管教,我沒有話講。 如果是因為我的愚昧,引來神的責備,我也沒有話講。但事實上,我是可以擺在神的光中,我沒有跟神過不去,為甚麼神把祂的祝福從我身上收取?』這是約伯一直不明白的,他的幾位朋友固然是不明白,他們衹是單方面的看見一個屬靈的法則,他們衹是看見你現在碰到難處,一定就是神的管教。這是把神的作工的法則看得太簡單。我們承認,神會管教我們的愚昧,但是我們必須看見,我們遇到難處,不一定是因為我們在神面前有愚昧。神要造就我們的時候,神也會加給我們一些難處。仇敵攻擊我們的時候,我們固然遇到難處,但就是沒有仇敵的攻擊,也沒有自己的愚昧,我們還是會遇到難處,因為神要藉着難處來提高我們屬靈上的認識和經歷。 所以在約伯的身上,他還沒有到了神的結局的地步,他一直在看他自己的結局。感謝神!神向他說話了,約伯裏面就明亮了。他看見了,我不是等候我的結局,我是等候神的結局。所以他就說出了這樣震動人心的話,約伯這樣在神面前已經算是一位義人的人,竟然說出『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我親眼看見祢。』弟兄姊妹,這實在是不簡單,在屬靈的爭戰裏,我們要注意的,乃是要看見神的結局。如果我們經歷難處而被帶進神的結局裏,讓神把我們帶到神要我們到的地步,神的目的達到了,我們在神面前也被成全。 信任神的安排 所以在屬靈爭戰裏,綜合這兩個小點,我們就注意到第三個大點,就是要交託在神的手裏。我們感謝神!這一次的爭戰,因為以色列人的地位站對了,他們的心思向着神也對了,雖然他們是在一個很薄弱的陣勢裏,但他們還是得勝。不僅是這一次的得勝,經過這一次的得勝,就引出了第十章末了的又一次更厲害的爭戰。感謝神!以色列又再得勝,仇敵所要作的沒有作成功。我們已經看見仇敵的手伸出來,到第十一章我們就看到大衛的不儆醒,人就被拖下去。這一個拖下去就引出一大段歷史,這一大段歷史都是叫神的民,神的國,神的百姓受虧損。 我們看到這些歷史上的事,我很願意題醒弟兄姊妹們,不要光看表面的過程,我們也要看到歷史裏面那些屬靈的事實,因為那些爭戰也是我們今天的爭戰。如果衹看見外面的事,沒有看到裏面的爭戰,那我們還是會常常吃仇敵的虧,但願主幫助我們。仇敵一直對付神永遠的計劃,沒有停止。弟兄姊妹們,我真願意你們能記得,我們的主三次受試探以後,路加福音上面所作的記錄,『撒但用完各樣的方法,就暫時離開耶穌。』是暫時的離開。弟兄姊妹們,這事值得我們注意。從第十章以後,屬靈的爭戰就顯露得很明顯,一直到撒母耳記下的完結。但願主給我們一雙明亮的眼睛,能看到其中的奧妙。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十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下十章 自討苦吃 有的時候,人的煩惱,痛苦是自己找來,自己惹來的,是因自己的錯誤而做成的。 二.哈嫩的噁心
(v.3-5) 三.決戰沙場 (v.6-19) 大衛戰勝亞捫亞蘭(撒下十1~19) (臺北靈糧堂) 此處再一次看見大衛如何戰勝周邊的仇敵。這些戰爭並非出於大衛的主動,而是在被挑釁之下做出的還擊。 一、亞捫人羞辱大衛的臣僕 這場戰爭起源於大衛對亞捫的善意卻被羞辱。究竟亞捫王當年如何「厚待」大衛,我們不得而知;但推論是大衛逃亡期間,與他相約互不侵犯。因此當亞捫王拿轄死的時候,大衛差遣臣僕前往安慰他的兒子哈嫩。但是亞捫人其他的首領對哈嫩說:「大衛差人來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親嗎?他差臣僕來不是詳察窺探、要傾覆這城嗎?」(3節) 於是哈嫩羞辱了這些使者,將他們的鬍鬚剃去一半,又割斷他們下半截的衣服,使他們露出下體,就打發他們回去。這些人回到以色列,不能回去見王,於是大衛就差人去迎接他們,要他們住在耶利哥,等到鬍鬚長起再回來。 二、亞捫人與亞蘭連盟 這件事嚴重的影響了亞捫與以色列的關係,於是亞捫人乾脆招募了伯‧利合(Beth Rehob)的亞蘭人和瑣巴的亞蘭人步兵二萬,與瑪迦王的人一千、陀伯人一萬二千,要與以色列對峙。 於是大衛差派約押統帶勇猛的全軍出去,與亞捫人爭戰。亞捫人自己在城門前擺陣,要他們的雇傭兵在約押的後面擺陣,明顯要夾擊以色列軍隊。約押兵分兩路,他自己帶一隊人面對傭兵亞蘭人,另一隊由他兄弟亞比篩,對著亞捫人擺陣。他們二人都面向敵人,背向著自己人,隨時可互相支援。 約押勉勵亞比篩――「我們都當剛強,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願耶和華憑他的意旨而行!」(12節)戰爭的結果是――「亞蘭人在約押面前逃跑」(13節),而「亞捫人……在亞比篩面前逃跑」(14節),約押全軍得勝,班師回耶路撒冷。 三、大衛戰敗亞蘭 然而亞蘭人不服,撒母耳記下第八章所記,被大衛擊敗的「哈大底謝」又將大河那邊的亞蘭人都聚到希蘭,於是大衛親征亞蘭,殺了亞蘭七百輛戰車的人、四萬馬兵,又殺了亞蘭的將軍朔法。最後亞蘭歸服了大衛,也不敢再幫助亞捫了。 默想 我是否能心存智慧,不任意挑起爭端?《箴言》說:「愚昧人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箴十八6)。亞捫臣僕對哈嫩的挑撥,導致了一場又一場的紛爭。我是否也能心存謙卑,不因驕傲而羞辱別人?《箴言》也說:「驕傲只啟爭競;聽勸言的,卻有智慧」(箴十三10)。亞捫王哈嫩無端羞辱大衛的臣僕,最後換來自己的潰敗。 回應 親愛的主,你喜悅將智慧與謙卑賜給我,幫助我喜愛和睦,一心追趕,不要像愚昧人一樣好啟爭端。主,賜我信任別人良善的心,不以惡報善。阿們! 以善報惡,肢體互助(撒下十1〜19) (臺北靈糧堂) 一、以惡報善(1〜5節) 亞捫人的王拿轄,生前可能恩待過大衛,他死了,大衛派使者去安慰他的兒子哈嫩。但哈嫩周圍的首領說,使者們是大衛的間諜,哈嫩就羞辱大衛的使者們。罪使人性複雜,使人際關係分裂。人心中有許多錯誤的觀念,連神的兒子道成肉身,降世為人,人也誤會祂是鬼附的,是靠鬼王趕鬼的,是迷惑人的,是精神病患。哥林多教會也曾誤會保羅是假使徒,是用心機弄權術的人;基督徒被人誤會,以惡報善,不要以為稀奇! 二、敵人聯合(6〜8節) 與以色列人作對的亞捫人、亞蘭人、瑪迦王的人,陀伯人聯合起來攻擊以色列人。罪人與罪人平時彼此不合,很稀奇,當面臨攻擊基督時就會聯合一致,「從前希律與彼拉多彼此有仇,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路廿三12) 三、弟兄互助(9〜19節) 「約押對亞比篩說:『亞蘭人若強過我,你就來幫助我;亞捫人若強過你,我就去幫助你。』」(11節)弟兄應該互相幫助! 默想 我是否常誤會別人,以惡報善? 回應 求主使我愛敵人,助弟兄。 當作大丈夫(撒下10章1至19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使我靈命堅強,信心充足,得以為你作大事。 1. 愛心受猜疑(1-5):大衛差遣臣僕前往亞捫,原意是要安慰哈嫩喪父之痛,不料這個少不更事的哈嫩,竟聽信臣子的讒言,並且大大侮辱大衛派來的使臣,然後打發他們回國。大衛原想報答哈嫩的父親拿轄對他的恩情,但哈嫩不單不領情,更因其血氣之勇而侮辱來使,為此,哈嫩將要面臨嚴重的後果。 2. 惡人先發難(6-14):哈嫩不單侮辱大衛的使臣,更主動招募亞蘭人、瑪迦王的人和陀伯人等,要與大衛爭戰。大衛派遣了約押領兵對陣。戰場上,約押發現己軍被敵人前後夾攻,於是便兵分兩路迎戰。他自己領兵擺陣對抗亞蘭人,而兄弟亞比篩則領軍對抗亞捫人。二人又擬定了戰術,若亞蘭人強過約押,亞比篩就去幫助他;若亞捫人強過亞比篩,約押則會出手協助。約押更勉勵亞比篩說:「我們都當剛強,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願耶和華憑祂的意旨而行!」(12)結果,以色列人果然剛強起來,大大戰勝敵方。 3. 親領兵迎戰(15-19):亞蘭人本是受到亞捫人的邀請才出手攻擊以色列人,但他們敗陣後卻心有不甘,繼而籠絡更多亞蘭兵進攻以色列。大衛有見及此便不敢怠慢,親自領兵出戰,結果仍是倚靠耶和華的一方大獲全勝。 哈嫩惡待大衛使臣一事,讓我們學習到在與人相處時,不應處處存有戒心,免得錯怪好人,更不要輕率侮辱人,免得做出過分的事情,帶來難以收拾的殘局。另一方面,當我們面對各樣挑戰時,應學習守望相助,彼此同心,不分你我,且要剛強作大丈夫,縱然環境惡劣,也不要膽怯,只要確定自己所作的事合乎神的心意,便要竭力為神和神的國度爭戰,勇往直前,神必會憑祂的旨意保守一切。 今天,讓我們想一想:你與人的關係如何?你會否常常因為懷疑別人對你有不良的動機,以致尋隙與人不和呢?你當如何靠主建立對人的信任呢?在遇到難處時,你會否因眼前的環境而膽怯退縮?還是你會靠主剛強作大丈夫,認定憑著信心與努力,神必會保守一切,至於成功與否,則全然交托主呢? 大衛擊潰亞捫與亞蘭聯軍(十1~19) (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本章經文所記載的戰事曾經概要的記述在第八章,在此又詳細的敘述原委、經過,可能是因為此戰役對大衛並以色列而言,非常重要。本章的前半是描述亞捫人如何挑起爭端、發動戰爭;換言之,這段敘述是要為這戰爭的後果追溯責任,表明大衛並非好戰份子。後半章是敘述以色列如何以寡敵眾的打敗亞捫與亞蘭聯軍,以色列雖然在不懷好意的列國環伺之下,神卻成為他們的保障。 當以色列軍面對亞捫、亞蘭的兩面夾擊,約押對亞比篩說:「我們都當剛強,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臺灣的基督徒其實都應該常常以這句話彼此共勉,因為我們同樣是處在仇敵環伺之下:臺灣的道德每下愈況,色情文化、與功利文化透過媒體、電腦網路、以及環境中積非成是的偏差觀念,不斷地侵蝕教會,以至於教會一直處在挨打的軟弱光景。我們豈不也應該常常彼此共勉,為神和教會剛強作大丈夫嗎? 親愛的弟兄姊妹,千萬不要以為「保羅誇自己的軟弱」(林後十二9)的意思,是允許自己活在軟弱的靈性中。保羅乃是強調自己雖然身體軟弱,卻仍然顯出神的能力與剛強。換句話說,不論我們的身體或環境是處在如何軟弱的處境裡,都需要自我期許「為神並教會作靈性剛強的人」! 回應:主耶穌基督!求禰赦免我過去一直容讓自己活在軟弱裡,並且為自己的軟弱找了許多藉口。求禰幫助我與我的屬靈同伴常常彼此共勉,也常常到禰面前支取剛強的生命。阿們! 禱讀:撒母耳記下十章12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