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母耳記下第十三章短篇信息

 

目錄:

第十三章 大衛犯罪後所受的管教和報應(陳則信)

不在生命中製造破口(十三至十四章)(王國顯)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十三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下查讀(十三4~6)(馮耀榮)

暗嫩與她瑪(撒下十三122) (臺北靈糧堂)

押沙龍殺暗嫩(撒下十三23~39) (臺北靈糧堂)

欲與愛不同(撒下十三122) (臺北靈糧堂)

罪有牽連作用(撒下十三2339) (臺北靈糧堂)

家中興禍患(撒下13122) (香港讀經會)

兄弟自相殘(撒下132339) (香港讀經會)

暗嫩亂倫(十三1~22) (台北基督之家)

押沙龍計殺暗嫩(十三23~39) (台北基督之家)

 

 

第十三章 大衛犯罪後所受的管教和報應(陳則信)

 

大衛犯了滔天大罪,按公義的律法,他是應該死亡的。然而公義的神又是滿有恩典憐憫的神,當大衛認罪以後,神立刻赦免他,叫他不至於死亡。大衛雖然蒙了神的赦免,但他還是要受管教,並且要承受犯罪所帶來的後果。這些都是不能避免的。大衛不只深為家庭中的變故痛苦,以色列國也多有刀兵之災,甚至連他的國位幾乎都不保。聖經一一地將這些事記載,就是要我們看見,犯罪的後果實在是可怕。罪是犯不得的,因為神是公義的,祂恨惡罪惡。

 

大衛家發生紛亂

撒下五章記載以色列眾支派來到希伯侖見大衛,大衛在希伯侖耶和華的面前與他們立約,他們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五1~3)。我們雖然不知道所立之約的內容,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必是根據申命記十七章二十節所說的話。必有抄錄的律法書,存在大衛那裡,平生要誦讀不輟,好學習敬畏耶和華他的神,並謹守遵行律法上所說的一切話。大衛被立為王以後,他也實在本著所立的約,作以色列的王,向眾民秉公行義,(撒下八15)。因此他蒙神賜福,眾民也過蒙福的生活。等到大衛犯了罪之後,因為他自己在律法上鬆弛了,他怎能秉承律法治國呢?因此不法的事就層出不窮了。

 

暗嫩的醜事

在大衛的家中,所發生的頭一件事,就是暗嫩亂倫的醜事。暗嫩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名叫他瑪,非常美麗。暗嫩戀慕他瑪,為她憂急成病。他有一個朋友名叫約拿單,為兒女極其狡猾。約拿單替暗嫩設下惡謀,遂了他佔有他瑪的醜行。等到他玷辱了他瑪以後,他又極其恨她,吩咐僕人將她趕逐出去,使她極其蒙羞。這是大衛家中所發生的頭一件使他痛心疾首的醜事。暗嫩固然要負完全的責任,但大衛也難辨其咎。當暗嫩在床上裝病的時候,大衛曾親自去看他,竟未查出他是裝病。這說出大衛的靈已經失卻敏銳的感覺,因而受欺騙。這自然是他犯罪所帶來的後果,至於暗嫩向父親要求,差妹妹到他家中來預備食物,更的有悖常理。大衛竟不察,以至醜事鑄成,大衛能不為此自責嗎?

 

大衛的反應

大衛聽見暗嫩的醜事之後,極其發怒。但除了發怒之外,卻絲毫不見他採取任何措施。按著神的律法,凡是行了這種可憎之事,必從民中剪除。(利十八9~29)。但大衛並未伸張公義,只發了一陣脾氣而已。『就甚發怒』之後,呂氏譯本還有兩句話,「卻沒有使他兒子暗嫩的心傷痛,因為他愛他是自己的長子」,這話道出大衛只發怒而無行動的原因。大衛因著人間的私愛,廢了神的公義。大衛既然徇私,怎能按律法治國呢?可能大衛在盛怒之下,是想要以公義對付暗嫩的惡行的,但是兒女私情,骨肉的愛,使他不忍心將長子繩之以法。即使如此,大衛仍該將這種矛盾的心情,到神面前去求問,但他沒有。這又證明大衛犯罪之後,雖然得了赦免,但他屬靈的光景,遠非昔日可比。犯罪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

 

押沙龍殺死暗嫩

押沙龍殺死暗嫩是大衛家所發生的第二件大事。大衛對暗嫩的惡行未加合理的處置,或者他以為可以不了了之,哪裡知道押沙龍卻憎恨在心,這恨如同毒根,在他心裡滋生,長出殺死他哥哥的血案來。事情發生在兩年之後,在這兩年之中,很可能押沙龍在等待,等大衛採取某些措施,來處置暗嫩。可惜押沙龍等了又等,大衛卻全無動靜。在這兩年中押沙龍密謀抱怨,以泄他心中之恨。這種危機,如同定時炸彈埋在他家中,大衛竟一點也看不見。押沙龍經過了兩年籌畫和預備,他安排了一個盛大的筵席,請王的眾臣僕,以達到殺害暗嫩的目的。押沙龍邀請王赴席,王仍是不肯去,於是他求王許他哥哥暗嫩同去。這時王似乎有一點生疑,說,『何必要去呢?』但是他並未深究,愛押沙龍再三請求之下,王就許暗嫩,和王的眾子與押沙龍同去。這一應允,終於使押沙龍有了機會,設宴報酬,殺暗嫩洩恨,因著大衛失去了明確判斷力,以致兇殺血案,發生在他家。在大衛家中,先有亂倫的醜事,繼以殺兄血案,這些都種因與他自己所犯的淫亂和殺人大罪。平。犯罪的後果真是可怕的。

當風聲傳到大衛那裡,說,押沙龍將王的眾子都殺了,沒有留下一個。大衛就起來,撕裂衣服惡、躺在地上。我相信這消息將大衛的心也撕裂了,感謝神,祂滿有憐憫,沒有將大衛擔不起的管教,加在他身上。被殺的只是暗嫩,王的眾子卻無恙。押沙龍雖然達到了報仇的目的,卻成了殺人的兇手,只得遁身國外,逃到基述王那裡去居住。大衛天天為他的兒子悲哀。

 

大衛的情感未受對付

這張聖經的末了說,『暗嫩死了以後,大衛王得了安慰。』我想這安慰並非聖靈的安慰,只是一種心理上卸去重擔的安慰。暗嫩若活著,總是有個懸案未決。每逢看見暗嫩,怎能不想到他玷污了自己妹子的醜行,這使大衛的心被刺痛,又因公義不得伸張,這種矛盾,真叫大衛心裡左右為難。如今暗嫩死了,懸案自然消失,大衛心中放下重擔。但是另一方面,大衛卻多了一件新愁,那就是他心理切切的想念著押沙龍,也天天為他悲哀。押沙龍逃亡在外,有家歸不得,父子難相會。這些人間的痛苦,是一直盤旋在大衛心中。這正是聖經中說,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的,(林後七10)。大衛在這種痛苦煎熬之下,仍不知道回到神面前,仰望神,給他光照,給他喜樂。因此他仍是聽任自己在情感中浮沉。哦!人的情感,常常帶給人莫大的禍患。屬人的愛,往往是公義之敵,姑息天然,體貼肉體,乃是與聖靈為敵,結果給大衛招來更大的禍患。從發生在大衛的家中,和以色列國中的災禍,給我們看見,愛自己的兒女過於愛神,是何等的可怕。為此必須將跟嚴厲的管教,加在大衛的身上,為要叫他有徹底的轉機。但願這些事成為我們的警戒,提醒我們,光照我們,使我們不失去敬畏。——陳則信《默想撒母耳記下》

 

 

不在生命中製造破口(十三至十四章)(王國顯)

 

13不在生命中製造破口

(十三至十四章)

 

撒母耳記下的主角是大衛,在大衛的周圍有許多的配角,這些配角都是幫助大衛來成全神的旨意。這些配角有些是對的,有些是不太對的,他們的事也許佔了相當的篇幅,雖然佔的篇幅很多,但是那位主角仍然要放在大衛的身上。現在我們就碰到神在大衛身上作工的一件事,神要把大衛帶到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這個地步,所以神不以大衛已經學到了功課為滿足,也不因他已經坐上了寶座,生命有相當的老練而滿足,所以神追討他的缺欠比追討一般人更嚴肅。當然這也是主給我們所看見的,『多給誰就向誰多要,多託誰就向誰多取』這一個原則。因着烏利亞的事,大衛聽見了神向他宣告一個很嚴重的咒詛,這個咒詛有好些內容,第一,他的孩子一定要死;第二,刀劍必不離開他的家;第三,他怎麼污辱別人的妻子,他的妻子也在光天化日之下受污辱。頭一個宣告神已經作成。

 

犯罪的苦果開始顯露

 

從十三章開始,好像那位主要的人物,暫時從大衛轉移到押沙龍身上。押沙龍是大衛的兒子,是一位滿有才幹的兒子。但是這一位兒子就成了大衛的網羅。這事是怎麼發生的呢?這事是神的那一個咒詛藉着押沙龍顯明出來。押沙龍有一位妹妹,長得非常的漂亮,當然她是大衛的女兒。大衛另外有一位兒子叫暗嫩,這一位暗嫩偷偷地愛上了他的妹妹,但是按着法律上的定規,這事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暗嫩非要得着他的妹妹不可,所以他聽從了一位堂哥哥的獻計,玷污了他的妹妹,然後又把她丟棄。這事給押沙龍知道了,押沙龍不動聲色的放在心裏。

 

過了兩年,他就對大衛提出一個請求,他說,他要剪羊毛,也許那一年他的羊的毛長得很豐盛,所以他就要請客。他要請王去,也請王的眾子去,也請王的大臣去。我們不知道當時大衛心裏怎麼想,他沒有答應去,但是押沙龍就苦苦的請求。他說:『王不去,就讓兄弟們去罷。』結果大衛就答應了,其實這事大衛大概心裏是知道的,所以他不肯去。尤其是押沙龍提出的那個請求,特別指明哥哥暗嫩一定要去。這事有點古怪,也許大衛心裏面是知道的,但是他沒有堅決的拒絕押沙龍的請求,就讓他的兒子們都到押沙龍那邊去,事情就是這樣的經過,這是起頭。

 

有一個問題是我們要留意的,暗嫩玷污了他妹妹,大衛知道了就很惱怒。但大衛就是發怒而已,他沒有去處理這事。為甚麼大衛不處理這事呢?也許我們會想,大衛馬上就想到神的懲治來了。當然,這個是神的懲治。但是大衛如果在神面前真正有一個無虧的良心,他就不能光是停止在發怒這一個階段,他要有所動作。如果大衛在這個時候有所動作,也許押沙龍的事就不會發生也說不定。但是大衛沒有作任何的處理,為甚麼他沒有作任何的處理?因為他自己的良心上有控告。弟兄姊妹們,我們要留意一個問題,許多的時候,因着我們自己的無知,沒有把神赦免的恩典很徹底的接過來。

 

大衛在神面前為了拔示巴的事悔改了以後,神有沒有赦免他呢?我們看十二章的時候,我們明明的看見先知拿單已經宣告了,赦免沒有難處,但懲治是免不了。赦免就是不把他放在死地,懲治是在他還活的時候,要讓他接受一些管教和鞭打。神赦免是沒有問題,但是他要承擔他錯誤的責任。要是他真知道神的赦免是徹底的,他就不該留下一點的陰影。雖然我從前作過愚昧的事,但是我知道是我不對,我是錯了,所以我在神面前接受神的對付,這樣接受了神的對付,這樣在神面前徹底的悔改了,就不該留下陰影。

 

我們承認,一個生命還沒有到了完全徹底成熟的人,你要他不留下陰影,這個恐怕是很難很難的,我們總會留下好些的陰影。但是你說,如果陰影一定會留下,那還有甚麼好講?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懂得活在神的光裏,甚麼時候那些陰影帶給我們一些控告,我們的反應應當是立刻回到主的寶血底下,回到神赦免的恩典的確實上,這樣,仇敵所用着的控告的理由就不能成立。衹是大衛在這一點上就過不來,當然這個衹是一方面。

 

體貼肉體使事件惡化

 

我們繼續看下去,你可以看到把大衛纏得脫不了身的主要原因是在那裏,乃是在體貼肉體的感情。兩個情形併在一起的時候,大衛就好像抬不起頭來了,在處理這一件事情的時候就伸不出手來。一面是自己裏面有一個黑影,另一面就想到這事是發生在自己的兒女身上,怎麼好去處理?如果按着律法來說,把暗嫩殺掉,在公義這一點來說,他就作對了。這就像我們的主在福音書裏所說的,『如果是一隻眼叫你跌倒,你就把那隻眼睛挖出來;如果是一隻手叫你跌倒,你就把那隻手砍下來。』生命如果完全長成的時候,對這個問題應當就是這樣作處理,眼睛要挖出來,手就砍下來。

 

我們承認我們都是生命不夠成熟的人,所以我們很少有那麼絕對的心思,來對付一些直接牽涉到我們個人的肉身或個人感情上的事。大衛在這裏也是這樣,兒子總是有一定的親情,要是把暗嫩殺掉,那就沒有了一個兒子。這是一個人的肉體感情上的掙扎,這掙扎加上大衛裏面的黑影,大衛就沒有辦法抬頭,也沒有辦法伸手。但是有一個問題在這裏,神是輕慢不得的,你不對付,神就對付。你不伸手,神就伸手。所以下面我們就看到了,因為大衛在這裏留下一點的地步,底下神就伸出手來。也許弟兄姊妹也會想,如果大衛在這裏作了,就沒有押沙龍的事發生,神所宣告的咒詛就不得成就。

 

弟兄姊妹,我們必須要留意一個次序的問題,是否為了要成就神的咒詛,所以就非有押沙龍的事不可?當然在我們人這邊來看,沒有押沙龍就不能成就神的咒詛。這一種想法,正如好些人說,如果沒有賣主的猶大,主耶穌就根本不會釘十字架。不釘十字架,神的救恩就成就不了,所以猶大還是成就神的旨意。這衹是看見一個表面的現象,沒有注意到神所宣告的一些事,神所安排的事都是根據神在預知裏所定規出來的。在神永遠的鑒察裏,事情還沒有發生,祂已經看到那些事情要怎樣發生。在神的鑒察裏,祂看見大衛沒有辦法能脫出這樣的控告,和肉體感情的纏累,所以神就按着祂的鑒察來宣告祂的咒詛。

 

我們必須要先注意次序的問題,如果我們不注意神作工的次序的問題,我們就給這種現象來困擾我們自己。神是輕慢不得的,神也是絕對的。我們錯已經錯了,但是我們回轉要回轉得絕對,不該是拖泥帶水的回轉。大衛在尋求赦免的事上是很絕對,但是他在接受赦免的恩典上不夠絕對,所以就顯露出他生命上的缺欠,這就是那些皺紋和玷污的病。神要把這些都抹掉,所以神就伸出手來。押沙龍也就因着妹妹被辱的緣故,他就暗暗的在心裏籌劃如何來報復他哥哥所作的醜事,所以就藉着剪羊毛的這一個理由,把他的兄弟們都請來,就在筵席上把暗嫩殺掉。他殺了暗嫩,眾王子就趕忙的逃命回耶路撒冷,他自己也開始過逃亡的生活。

 

現在我們看見刀劍不離開大衛的家的咒詛應驗了。弟兄姊妹們,也許你會說:『如果沒有押沙龍,真的是不可能應驗這個咒詛的。』但是我們要注意,如果大衛真的是沒有留下一點的地步,神當然也不會在深處看見他所留的地步。我們怎麼能知道?你們看三十七節,『押沙龍就逃到基述王亞米忽的兒子達買那裏去了,大衛天天為他兒子悲哀。』為那一位兒子悲哀呢?不是為暗嫩悲哀,乃是為着又一位兒子流亡在外。我們看到這情形,大衛也是相當愛押沙龍的,這事叫大衛很為難,因為押沙龍一出去,就出去了三年。在一般的情形來說,他這個逃亡是永遠不能回來。你說,大衛就為他兒子悲哀,大概是因為暗嫩死了。不是的,他衹是為了逃亡在外的押沙龍悲哀。

 

他知道暗嫩是罪有應得,我們看三十九節就看到了,『暗嫩死了以後,大衛王得了安慰,心裏就切切想念押沙龍。』你說古怪不古怪?兒子死掉了,他就得了安慰。怎麼可能?我們要看到,暗嫩早就該死,該受處理,大衛自己沒有去處理,因為他良心上受控告,他伸不出手來。現在押沙龍把這事作了,他覺得一個心事作完了,所以就得了安慰。弟兄姊妹,你看到這一句話的時候,你就曉得剛才我們所交通到大衛心裏的悲哀不是沒有根據的。他想念押沙龍,又顯露出大衛在體貼肉體的感情上,還沒有完全脫得出來。因為他也知道,押沙龍是不能回來的,如果押沙龍回來的時候,他的結果也是一死。因為他是故意殺人的,他連進逃城的資格都沒有,所以押沙龍衹能一生流浪在外面。

 

押沙龍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也不敢留在以色列的境界內,他一跑就跑到基述王的兒子那裏去。基述是在甚麼地方呢?弟兄姊妹翻後面的地圖,你會看到基述是在以色列的北邊,那就是現在的敘利亞的地方。押沙龍自己很知道,留在以色列,他是沒有能活下去的指望,他衹能死在那裏,所以他逃到一個以色列的律法管不到的地方。大衛也知道這事,但是他實在是想念押沙龍,我不知道會不會他有意要讓押沙龍來接替他作王,我想大衛不敢,但是在感情上,他實在願意讓押沙龍作王。為甚麼他不敢呢?他應當記得,神老早就宣告了是所羅門接替他作王,是所羅門來為他完成建造聖殿的心願,所以他不敢。但是在感情上,他實在覺得押沙龍是一位人材,所以他心裏有很多的想念。就是因為這樣體貼肉體的感情,就種下了接二連三的難處,也就更明確應驗了神第二個咒詛,『刀劍永不離開你的家。』

 

人的手越幫越忙

 

我們稍微岔出去揣摩一些事。神告訴大衛說:『你是戰士,你流了很多人的血,所以你不能為我建造聖殿。』當然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原因,但是有沒有可能神隱藏着另外一個原因沒有說出來?就是說出大衛還是不夠完全體貼神的心意,你還是太多的體貼肉體的感情,所以在建造聖殿的事上,你還是不要摸好。我們感謝讚美神!我們不知道我們的事,但是神完全知道我們的事情。神沒有明明的向大衛說一些事,但是通過在大衛身上所發生的事情,神顯明了大衛在神眼中的缺欠。所以我們就留意,大衛不是不想押沙龍回來,而是他不能讓押沙龍回來,因為他讓押沙龍回來,押沙龍是不能活命的,衹是他實在也很掛念着押沙龍。

 

當然你說,他是父親嘛,怎麼能不想念兒子?是,可以不忘記兒子,但是不能因為兒子而惹動神的怒氣。所以體貼肉體的感情就顯明出來,也看在約押的眼裏,約押知道這事,他就想,為王解決這個難處罷!但是那裏曉得,這樣的幫忙實際是把押沙龍要回來,他衹是想到我怎麼解決王的感情上的難處,卻沒有想到,他實際是在為王增加難處。約押也知道,他不能直接跟王說話,因為不僅是大衛知道押沙龍連進逃城的資格都沒有,約押也一樣的知道,但是怎麼能把押沙龍要回來呢?衹有用私人的感情惹動人的常情。他就找到一位婦人,教導她去向大街怎麼怎麼說。要用人的理先來把大衛套牢,然後就翻過來說:『王啊,你為甚麼不讓你的兒子回來?』

 

弟兄姊妹們,如果大衛在神面前真實的沒有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他知道這事是不能作的。因為約押教導那婦人的話,不能適用在押沙龍的身上。我們要留意這一件事,因為約押教導那婦人講的話,是他們兄弟打架而打死人,他並沒有故意殺人,你沒有辦法說他是故意殺人,但是押沙龍是故意殺人。如果按着那個婦人所講的,殺了兄弟的那位兒子是可以到逃城去的,但押沙龍是沒有資格到逃城去的,分別就是在這裏。但是因為人的感情把大衛套牢了,大衛好像說:『如果我這樣處理他這位兒子,我也可以同樣處理我的兒子。』但是他知道不知道不可以這樣作呢?大衛也實在是知道的。弟兄姊妹你就問我說,你怎麼知道?你也不是大衛,死無對證,你說他有,他也不能起來說:『我沒有』。但是弟兄姊妹,你讀下去你就知道,等到押沙龍回來了,大衛也沒有追究他。

 

但是有一件事大衛是知道的,我不能見他的面。為甚麼?你既然允許他回來,你為甚麼不能讓他見你的面?弟兄姊妹,你看到了,大衛的心裏還是有理虧的感覺,如果他真是被帶到沒有玷污皺紋等類的病的地步,為了保持他兒子的性命,他就絕對不能答應說他可以回來。因着體貼肉體的感情,王叫他回來,但又不叫他來見王。為甚麼不讓他見呢?王見押沙龍而不處理他,那就說不過去。這點大衛是知道的,所以大衛在這事上不是無知而作的,卻是因着體貼肉體的緣故,有知而不能執行。所以你一直看到,大衛最大的那一個難處,一直在纏着他,叫他不能進到完全沒有玷污皺紋等類的病的光景,乃是體貼肉體的感情。

 

準確的活在感情裏

 

弟兄姊妹們,我們要注意,羅馬書第八章很清楚的告訴我們一件屬靈的事實。那裏說:『體貼肉體的就是死,唯有體貼生命的才是平安。』唯有體貼神的,才是生命平安。但是我們沒有辦法不承認,在我們這些人身上,最難脫離的就是肉體的感情。在我們追求屬靈成長的過程裏,幾乎最後脫落的就是肉體的感情。弟兄姊妹,我們交通到這裏的時候,我必須要說得更清楚一點,也許你們要問,神是不是要我們作個沒有感情的人?絕對不是。神是要我們作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但是那一個感情的對象必須要準確,所有感情上的豐富都要放在神的身上。神教導我們,要愛我們的兒女。

 

神教導我們,要愛我們的父母。神也教導我們,要愛我們周圍的人,連仇敵我們也該愛。如果沒有感情,怎麼去愛呢?若是沒有感情,你說,我愛,愛在甚麼地方呢?我們顯然看見,神巴不得我們都是感情非常豐富,豐富到一個地步,能把神放在我們周圍的人,都在我們愛的範圍裏。但是這樣的愛從哪裏得着呢?在我們人自己的生命裏,沒有這樣大的愛。你要愛,你必須接上愛的源頭,你支取愛的源頭裏所有的,你才能發表你該愛的。因此,弟兄姊妹就瞭解到,一面是我們的主要我們愛人,另一面你又看見,『愛父母,妻子,兒女,田地,財產,房屋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

 

不是你不能愛你所有的,你必須要愛你所有的,是神給你的,你必須要去愛。但是有一個界線,你不能把這一些代替了神的位置。你如果把這一些代替了神的位置,那我們的地位就站錯了。你就會發覺,你要愛就愛不來了。你衹能愛你所想愛的,你不能再愛你所不想愛的。神為着我們活得對,所以主的話就說得那麼清楚,『如果你愛這一些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現在大衛就是來到這樣的掙扎裏,他不是不知道該把神放在首位,但是他又捨不得兒女私情,結果就種下了以後一連串的大難處。

 

留地步就是製造破口

 

押沙龍回來了,兩年都沒有見王的面,他就覺得受不了。是不是真的他感覺受不了呢?不是的,弟兄姊妹你千萬不要以為押沙龍不能見王使他感覺受不了,你曉得押沙龍的心思裏所想的,決不是見王不見王的問題,乃是他要把他的父親的王位拿到手。因為他心思裏一直記掛看王沒有處理暗嫩,在他心裏就暗暗的瞧不起王,他覺得像他這樣有才幹的人是應該來代替王。但是怎麼能有機會來作成這件事呢?現在他回來了,王不見他,別人看在眼裏,也會有一個感覺,王對這個人另眼相看。是怎麼另眼相看呢?是把他抬舉呢?還是把他軟禁呢?不能說是軟禁,因為押沙龍可以隨意行走,但就是不能見王。

 

用近代的話來說,就會比較容易領會,雖然那時沒有這種制度,但是那個效果是和這種制度一樣。在香港來說,這叫守行為。在中國大陸來說,就是交給群眾管制。在美國,就是一定時間,你要到警察局去報到。效果就是這麼一回事,這樣一來,押沙龍還有甚麼條件去推翻大衛?所以押沙龍又把約押拖下來,使約押說服了大衛,讓押沙龍去見王的面。這樣一來,難處就開始出現,刀劍必不離開你的家的事就越來越明顯。大衛允許押沙龍回來,已經是一個破口,他再讓押沙龍來見他的面,又把那個破口弄得更大。破口一大了,難處就跟着來了。

 

押沙龍回來以後,他就觀看那個形勢,慢慢的對他自己有點好處了,他就慢慢的一面擴充他自己的力量,一面就在那裏收買人心。弟兄姊妹,你讀過一遍就知道他當時是怎麼作。他這些暗暗的工夫作得差不多的時候,押沙龍就對大衛說:『我想去希伯崙,求你允許我去希伯崙。』希伯崙離開耶路撒冷並不太遠,如果押沙龍留在耶路撒冷,他是作反不起來的,因為他雖然收買了很多人心,但是那些人心都是在其他的地方,在耶路撒冷擁護大衛的力量還是很大的,所以押沙龍就要求到希伯崙去。大衛就給他去,結果一去,問題就出來了。

 

他一到了希伯崙,馬上就在整個以色列地召集了他所收買的,所聯絡上的那些人起來造反,甚至把大衛一些很親信的人都扯了過去,就引出這一連串的大難處。弟兄姊妹,我們看到這裏的時候,我再一次要題那一句話,『神是輕慢不得的。』如果我們在神的光中所看見的,我們不把自己留在神的光裏,神就會自己伸出手來,把我們留在光中。但是神伸手要把我們留在光中,那個問題就很複雜了。弟兄姊妹們,我們實在需要主的憐憫,叫我們多看主,少看我們自己。

 

恩典催促人脫離罪

 

但是又引發另外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在大衛的生命的歷史裏叫人發生困惑,也同樣發生在我們承受救恩的人心思裏,這也是羅馬書上所提出來的問題。你看大衛的時候,大衛的確是有許多的缺欠,也犯了一些的罪。但是你看到大衛在神面前所蒙的赦免和神繼續的憐憫,我們就會想到,這樣我們是不是可以繼續犯罪而顯出神的恩典?有人會這樣想的。也有人會這樣想,既然你們是蒙恩得救了,你得救了就可以繼續犯罪,你看看大衛的歷史,大衛有一些比較嚴重的罪,還是他作王以後才犯的,神的赦免也把他完全的包容過來。這是不是人能藉着恩典繼續活在罪裏,來叫恩典顯得更豐富呢?

 

這是一個問題的兩面,就是羅馬書第六章上的那個問題的兩面。一面就是說,我們可以留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另一面就是說,既然蒙恩,我們繼續犯罪也無所謂。但是羅馬書給我們看到一個很嚴肅的事,神給的恩典不僅是一個赦免的恩典,也是一個救我們脫離罪的恩典。所以羅馬書第六章的頭一個比方,就是拿受浸這事來說明,我們接受主,不僅是接受一個赦免的恩典,同時也是接受一個與主同活的恩典。我們也曉得,我們蒙恩得救以後,主住在我們裏面作我們的生命,這一個生命是限制我們再進行犯罪。

 

所以絕對不可能有人得救了就一直犯罪,犯了罪,神也赦免,那樣就叫神的恩典顯得更豐富。所以保羅在這裏說,這是那些毀謗我們的人說的。我們感謝主!我們要看見一個生命的成長,一面是生命的本身阻擋我們進入罪,另一面就是我們越過生命的禁止的時候,神就伸出手來對付我們,要把我們帶回生命的光中,繼續的往前。我們看大衛的歷史,從生命的現象去看,我們就看到是這麼一回事。不僅是在大衛的身上是這樣,在我們的身上也是一樣。我還是說那一句話,『神是輕慢不得的。』但願主把我們常擺在祂的光中。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十三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下十三章   暗嫩的錯誤

     大衛犯罪,神曾宣佈說﹕「我必從你家中興起禍患攻擊你」(十二11),果然不久禍患就發生,他的家發生了亂倫的事,長子暗嫩姦污了他的妹妹。
. 兄妹亂倫    (v.1-19)
   
怎會發生這樣的事呢﹖
   
多妻之過。暗嫩和他瑪是同父不同母的兄妹,是親但又好像不是那麼親,如果沒有好好管教,發生亂倫的機會,是有可能的。神要人一夫一妻,就是要人有敬虔的後裔,這話是真實的,人千萬不可嘗試去違背﹗
   
非份之想。暗嫩是大哥,卻對美麗的妹妹存有非分之想,朝思夕想,以至面容消瘦。他沒有做好做哥哥的本分,沒有好好用心去準備自己將來承繼王位,卻花時間去想那不應該想的事。人存非分之想,就容易做錯事。
   
結交損友。約拿達是暗嫩的堂兄弟,人都知他為人狡猾(v.3),暗嫩竟與他為友,與他談心。結果暗嫩的錯就由此而起,接納了約拿達的壞主意。如果有人建議做壞事,做非法的事,這樣的人一定是損友,千萬不要與他做朋友﹗
   
大衛不察。大衛斷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會有這種惡劣的思想和詭計,一時不察,就釀成這萬劫不復的家醜,成為他人生一大打擊。
   
惡劣人性。暗嫩當然是這件事的罪魁禍首,他惡劣的人性叫人害怕。他千方百計地要佔有他的妹妹,得手以後卻又恨她,棄之如敝屣。這種始亂終棄的心態,真叫人感到罪性的可怕﹗這種心態不正代表了好些人的情形麼﹖各位,你是否也是如此﹖

. 兄報妹仇   (v.20-39)
   
暗嫩的惡行,引起大衛家中另一禍患,就是兄弟仇殺。押沙龍為妹復仇,把暗嫩殺了。
   
不動聲色。押沙龍為人多計,做事深謀遠慮,不動聲色。他知道這事,雖然極度的憎惡暗嫩,卻不動聲色,不露於形色,靜待時機(v.20-22)
   
深謀遠慮。押沙龍等待兩年,目的是要等事情冷卻,免得暗嫩有所防範,也免得大衛有戒心。能克制自己兩年,可算是耐力深厚了。
   
詭計多端。押沙龍利用剪羊毛的盛會來進行他的暗殺。他先邀請王和大臣同去,但他心知王不會如此動眾去看剪羊毛,改而邀暗嫩同去,作王的代表。雖然大衛有點不放心,但是因看見二年來,押沙龍沒有什麼動靜,這才准了。暗嫩也因而被殺了。
   
暗嫩雖然該死,但押沙龍的毒辣手段,也叫人寒心。殺人之後,他自己也要逃亡,一夜之間,大衛失去兩個兒子,真叫這位老父,傷心郤絕。連串的家中禍患,未知大衛是否知道這是自己失見證的後果﹖

 

 

撒母耳記下查讀(十三4~6)(馮耀榮)

 

那恨他的心比先前愛他的心更什        內容簡介

讀經:

撒母耳記下十三14-16

但暗嫩不肯聽她的話,因比她力大,就玷辱她,與她同寢。隨後,暗嫩極其恨她,那恨她的心比先前愛她的心更什,對她說:你起來,去罷!他瑪說:不要這樣!你趕出我去的這罪比你才行的更重!但暗嫩不肯聽她的話。

 

大衛的長子暗嫩愛慕同父異母的妹妹他瑪,什至思愛成病。後來他用狡計玷辱了她,又狠心不聽她的哀求而趕逐她,給她雙重羞辱的打擊。

大衛聽見這事,只懂得憤怒而沒有懲處(十三21)。不過,這也不奇怪,有其父必有其子,大衛不久之前也玷辱了別人的妻子。他從兒子身上看到自己的陰影,失去了道德的權柄,未能處理兒子的惡行。暗嫩的表現也有掃羅的影子,兩者都曾經對所愛的人轉為憎恨。掃羅追殺自己愛慕提拔的大衛;暗嫩趕逐令他思愛成病的他瑪。

大衛從自己的長子身上看到自己的陰暗面,也看到曾迫害自己之人的影子。在重複面對過去的陰影下,處事果斷英明的大衛,今次也癱瘓了。只流露憤怒的情緒,沒有對暗嫩警戒懲處,不幸地引致後來連串兄弟與父子殘殺的悲劇。   

      

思想:

 

人是感情的動物,容易被愛與恨極端的感情所糾纏,因而行差踏錯,種下後悔莫及的惡果。屬神的人要警醒禱告,要懂得真愛是付出而不是佔有,也要防備因愛成恨的悲劇。   

 

 

暗嫩與她瑪(撒下十三122) (臺北靈糧堂)

 

大衛雖然悔改,神也赦免了他,但是刀劍與淫亂的果子,還是滋生在大衛的家庭之中。他因自己犯罪失去了父親的尊嚴,面對一連串兒女的悲劇,大衛雖然悲痛萬分,卻無力管教。

一、暗嫩貪愛她瑪

首先的悲劇是亂倫,雖然暗嫩與她瑪非同母,但仍是兄妹;暗嫩貪愛她瑪,本身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是整個家族卻不知道。同時暗嫩結交了損友――「大衛長兄示米亞的兒子。這約拿達為人極其狡猾」(3節),他可以自由進出他們的宮廷,並為暗嫩出壞主意。如果大衛不曾有拔示巴事件,暗嫩可能有所收斂,但父親既然行了不光明的事,不但給兒子作了壞榜樣,同時也給他一個藉口;因此當約拿達給他獻策時,他毫不猶豫的接受了,同時還要求父親――「叫我妹子她瑪來,在我眼前預備食物」(5節),似乎原本就想堵住父親的嘴。

二、暗嫩羞辱她瑪

當大衛不查,打發她瑪去為暗嫩預備食物時,正好中了暗嫩的計謀,她瑪雖然推卻――「你不要做這醜事……你在以色列中也成了愚妄人。」(1213節)但暗嫩不肯聽她的話,強行玷辱了她。「隨後,暗嫩極其恨她,那恨她的心比先前愛她的心更甚」(15節),這段描述指出,這只是出於情欲的迷戀,而非真實的愛慕。

三、押沙龍恨惡暗嫩

於是暗嫩將她瑪趕出門去,表示不承認他的惡行。她瑪雖然穿著公主的彩衣,卻因被羞辱,而「把灰塵撒在頭上,撕裂所穿的彩衣,以手抱頭,一面行走,一面哭喊。」(19節)她瑪期待她的問題被公開解決,但是她胞兄押沙龍要她「不要作聲……不要將這事放在心上」(20節);而大衛只是「甚發怒」,於是「她瑪就孤孤單單地住在她胞兄押沙龍家裡。」(2021節)她的一生就此被毀。很多時候被侵犯的女子,不但沒有得到公平的處置,卻要因別人的罪行蒙羞,這正是父兄的虧欠,也是社會價值的扭曲。押沙龍見父親並不處治暗嫩,他就暗中「恨惡他」(22節),另有計劃報復他。

默想

我是否給下一代做了好的榜樣呢?我是否瞭解孩子們在想些什麼,在成長過程中的欲望與期待是否正確?是否交了損友或益友?孩子們出狀況時,我是否能用正確的方式來處理,或只是一味掩蓋,沒有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建立家庭的主,求你指教我們如何養育下一代,身生的下一代與屬靈的下一代,在他們尚未犯錯時,瞭解他們,解決他們的問題,若他們犯錯,我們也不包庇,而能正確的懲戒,好叫他們學會正確的看待人生,也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阿們!

 

 

押沙龍殺暗嫩(撒下十三23~39) (臺北靈糧堂)

 

因著大衛並沒有正面處理這件事,之後帶來的家族悲劇就如滾雪球般,接踵而至。

一、押沙龍剪羊毛

過了二年,押沙龍的領地剪羊毛,舉行慶典,擺設筵席。押沙龍先請王和眾臣僕前去赴宴,他原本就預計王不會去,但此舉使王對他不生戒心;王推辭不去時,他就要求「王若不去,求王許我哥哥暗嫩同去。」大衛應該略知兄弟二人的嫌隙,因此說「何必要他去呢?」(26節)但押沙龍再三求王,王就許暗嫩和王的眾子與他同去。

二、押沙龍殺暗嫩

此時,正中押沙龍之下懷,他吩咐僕人――「看暗嫩飲酒暢快的時候……你們便殺他。」(28節)於是僕人就照押沙龍所吩咐的殺了暗嫩。此舉令王的眾子大驚,大家各自騎上騾子逃命。在他們尚未回來之前,大衛以為眾子都死了,他就起來撕裂衣服,躺在地上。此時那狡猾的約拿達卻來獻寶――「只有暗嫩一個人死了……押沙龍就定意殺暗嫩了。」(32節)這個詭詐的人,也許出於對大衛家族作王的嫉妒,他借著他與這個家族的親密關係,如同蛇誘拐夏娃一樣,以詭計親手毀了這個家族。

三、押沙龍逃跑了

當王的眾子們都逃回耶路撒冷時,王和臣僕和眾子都放聲大哭,這真是家庭悲劇,兄妹亂倫,兄弟相殘。

此時「押沙龍逃跑了」(34節),由於押沙龍是「基述王達買的女兒瑪迦所生」(撒下三3),所以他到基述王那裡去了,他逃回他的外祖與母舅家,「在那裡住了三年」(38節)。三年中,大衛為暗嫩之死悲哀,押沙龍也不敢返家。直到三年後,大衛王漸漸得了安慰,反過來「心裡切切想念押沙龍」(39節)。但是他該如何處置押沙龍呢?因他的罪行影響了暗嫩,又因他的不公導致押沙龍的不服與自行報復,他該如何面對兒子的怒氣與罪行呢?這對每個父母而言都是挑戰!

默想

我是否因別人不公,心存怨恨而圖謀報復?詩篇卅七篇8節說:「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我是否能學會不要以惡報惡,卻能交托主,相信人雖可能不公平,但主一定是公平的,伸冤在主,主必報應。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公平公義的主,你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幫助我們倚靠你而行善,以你的信實為糧,不以惡報惡。但當我們須要公平的處置別人的問題時,卻不回避,而能做正確的處置,免得留下後遺症。特別在處理兒女與下一代之事時,賜我們智慧正確管教,卻不會使他們失了志氣。阿們!

 

 

欲與愛不同(撒下十三122) (臺北靈糧堂)

 

一、管教來了(16)

大衛犯罪,經過向神認罪,得神赦免(不記在審判冊上,不列入記錄),但管教仍是少不了的必經手段。他破壞別人的家,現在神使他家中生亂,藉此管教他,他的兒子暗嫩對同父異母的妹妹他瑪產生情欲之愛,用詭計玷污她,引來殺身之禍。押沙龍造反,使大衛身心受極大的痛苦,管教是出於神的愛,借著管教受苦,使被管教者得益處,有造就的作用(來十二512)。

二、邪情私欲催迫人犯罪(714)

人心中肉體的邪情私欲,是一種強大的邪惡力量催迫人,由不得自己去犯罪,向著敗壞、毀滅直奔,如仇恨兇殺、金錢貪戀、男女淫亂…等;暗嫩裝病,引來他瑪服事,暗嫩乘機用暴力玷污了她,他犯了淫亂的罪及亂倫的罪。

三、是私欲不是真愛(1522)

「隨後,暗嫩極其恨她,那恨她的心比先前愛她的心更甚,對她說:『你起來,去吧!』」(15節)為何暗嫩的愛恨轉變如此之快,原來他對他瑪只有欲,沒有愛;「我有此意,豈是反復不定嗎?我所起的意,豈是從情欲起的,叫我忽是忽非嗎?」(林後一17

默想

基督徒犯罪、認罪,神赦罪,但仍有管教。

回應

求主教導我,在心中能分辨欲與愛不同。

 

 

罪有牽連作用(撒下十三2339) (臺北靈糧堂)

 

一、恨心不滅(2327)

押沙龍親妹妹他瑪,被同父異母弟兄暗嫩玷污,押沙龍暫時隱忍住,經過兩年,這種恨心不滅,日積月累,反而增多,形成心理壓力,要形之於外,於是設計要殺暗嫩。基督徒心中有了罪念,要立刻禱告,求主使罪念從我心中消失。主是生命,生命可吞滅死亡(林後五4)。

二、罪有牽連作用(2833)

押沙龍殺了暗嫩,他逃亡出走;罪有一連串的牽連,大衛犯罪,拔示巴也犯罪,兒子死了,烏利亞被殺,暗嫩被殺,他瑪被汙,押沙龍殺人逃亡,大衛受痛苦、受折磨…沒完沒了,無止無休!人是社會動物,一個人所言所行,要影響周圍的人,也要受周圍的人影響;一個人所言所行受上一代的影響,也要影響下一代的人(遺傳、傳統、風氣),不可不慎!基督徒應不受世人壞的影響,要對世人有好的影響。

三、罪的破壞力(3439)

「話才說完,王的眾子都到了,放聲大哭;王和臣僕也都哭得甚慟…大衛天天為他兒子悲哀…心切切想念押沙龍。」(3638節)罪使人心痛苦,家庭破碎,社會混亂。

默想

主掌管我心,不再作罪的傳遞者,乃作罪的終結者。

回應

求主使我對罪看透,懼怕它,遠離它,靠主勝過它。

 

 

家中興禍患(撒下13122)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感謝你,因你讓我曉得,你是聖潔的,不喜愛邪情私欲,我願學習你的聖潔。

1. 情欲禍蔓延(1-14):大衛因犯姦淫罪和殺人罪而受到神的懲罰,他的家要面臨一連串的禍患。本段經文所述的,正是其中之一。大衛的長子暗嫩因欲火攻心,裝病欺騙父親大衛,並且污辱了其同父異母的妹妹她瑪。之後,暗嫩又趕她瑪離去,使她瑪的肉體與心靈連番受創。大衛的第三子押沙龍是她瑪的親哥哥,他得知親妹被辱後,便對暗嫩懷恨在心。

值得留意的是,聖經作者在本段經文只記載大衛因聽見暗嫩犯了亂倫罪而非常生氣,卻沒有記載他如何管教和嚴懲暗嫩。押沙龍對暗嫩的所作所為含恨在心,後來更設計殺死暗嫩,這些忿怒和復仇的表現,很可能是因為押沙龍認為大衛既沒有妥善處理暗嫩亂倫之事,也沒有管教和嚴懲暗嫩所致。其實,大衛自己也曾其身不正,試問他又怎能以言教和身教好好管教兒女呢?

2. 行惡種禍根(15-22):暗嫩被情欲所困,終日想著她瑪,甚至憂急成病。他並不是真的愛她瑪,而只是想佔有她,因此,當他的奸計得逞,玷辱了妹子之後,竟極其恨她,聖經形容他那恨她瑪的心比先前愛她的心更甚(15)。他不負責任地趕她瑪離開屋子,叫她瑪再受羞辱。暗嫩的行為,既顯出他在縱情的欲望得到滿足之後,很快便覺得心靈虛空與煩躁不安;同時,亦反映了他不顧後果,自私自利,放縱情欲,驕矜專橫,不負責任的性情。最後,他的所作所為終為他帶來殺身之禍。

我們應該以暗嫩的行為作為鑒戒。他放縱情欲,在罪中得到短暫的快樂,然而,他後來卻要面對長久的虛空和嚴厲的報應,可說是害己害人。另一方面,我們看到暗嫩的壞主意乃來自他的朋友約拿達。當暗嫩暗懷鬼胎、苦於難以向她瑪行事之際,這個壞朋友不但沒有阻止他,更向他獻計,誘使他進一步放縱內心的情欲(5)。箴言1824說得好:「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所結交的朋友是怎樣的呢?他們會否只與你談論世俗和縱欲的事情?還是你們能彼此以善言相諫的呢?願主幫助你克勝肉體的情欲,並賜你一些能真誠相愛,彼此勸諫,互相鼓勵的好朋友。

 

 

兄弟自相殘(撒下132339) (香港讀經會)

 

祈禱:   恩慈的主啊,感謝你的揀選和愛顧,我願意學習你的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聖潔。

1. 歡宴藏殺機(23-29):暗嫩是押沙龍同父異母的長兄,他污辱了押沙龍的親妹她瑪之後,見押沙龍沒有追究其事,便滿以為可以繼續風流快活。其實,押沙龍是一個工於心計的人,他從沒有忘記暗嫩的劣行,只是他一直懷恨在心,伺機復仇而已。

過了兩年,押沙龍趁著剪羊毛的日子來到,便邀請大衛與眾王子離開耶路撒冷,到以法蓮地剪羊毛之處慶祝。他早已料到大衛不會遠行,於是便乘機轉求大衛准許暗嫩與他同去。大衛早已察覺押沙龍與暗嫩不咬弦,所以說出「何必要他去呢」(26下)這話;但他經不起押沙龍的再三懇求,結果他還是讓暗嫩與眾王子同去押沙龍那裡。

押沙龍的計畫,是要把暗嫩引到遠離耶路撒冷的地方,因為暗嫩在那裡勢孤力弱,有助押沙龍下手;再者,在眾人皆開懷暢飲時,暗嫩對人的防範自然會變得鬆懈,這時刺殺他的成功機會也會較大。結果,事情的發展一如押沙龍所料:暗嫩被殺,他復仇成功。

2. 縱容致惡果(30-39):暗嫩在父王的溺愛中成長,即使他胡作非為,也沒有受到應有的管教和懲罰,最終,他所種下的禍根,叫自己得到悲慘的報應。大衛任由兒子亂倫而沒有管教嚴懲,結果亦引發了他的兒子們兄弟相殘。大衛的管教手法,或許正反映出箴言的智慧:「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1324

約拿達實在是一個卑鄙小人,他從前教唆暗嫩,叫暗嫩用惡計玷辱她瑪,如今他又在大衛的身邊多言多語,為要顯明自己的判斷有智慧(32-35)。大衛容讓這種趨炎附勢的人服侍自己,難怪他的家與國會是非多多、禍患無窮了。箴言作者曾指出:「先清除君王左右的小人,政權才能建立在正義的基礎上。」(箴255,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讓我們今天好好反省一下:我們會否容讓那些唯利是圖和趨炎附勢的小人成為自己的智囊?又抑或在生活中,我們就是這種人而不自知?求主賜我們智慧,叫我們遠離那些神不喜悅的惡人,不與他們為友,卻親近那些按神心意行事為人的人;同時,又求神叫我們不成為行惡的小人。

 

 

暗嫩亂倫(十三1~22) (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大衛姦淫的罪繼續發酵,禍及子孫的嚴重性變本加厲,甚至發生宮廷亂倫。本段經文記載了暗嫩玷辱他瑪的過程,顯示出大衛的宮廷已經變成一個充滿爾虞我詐、被情欲轄制的墮落、複雜、和敗壞的場所。更稀奇的是,如此嚴重的問題,經文的記載只是「大衛王聽見這事,就甚發怒」,並未看見大衛有任何後續的處置。不論這是因為大衛溺愛暗嫩;或者是大衛因為自己犯姦淫之錯在前,沒有立場處置暗嫩;或者是懼怕家醜外揚,所以低調處理;總之,因為沒有即時清除罪惡,罪惡就會如毒瘡一般越爛越大。

常常我們對付罪惡的態度,也與大衛同樣的是這麼不積極。我們常常以為這只是一次偶發事件,不必過度看待;或者認為,只要以後不要再犯,就不必太認真、太嚴肅的對待。結果這種敷衍馬虎的態度,卻正好助長了罪惡的蔓延。不論是自己的罪,或者是別人的罪;是個人的罪,或者是團體的罪;我們都必須嚴肅的要求真實的悔改,並且檢查悔改的果子,尤其在教會中更應該如此。如果一項罪惡在教會中被姑息、被遮蓋包藏,最後的結果就是成為仇敵的堅固營壘,以及聖靈工作的絆腳石。

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在你的生命中,已經有一項纏累擺脫不掉的罪,不論那只是內心的罪,或是行為上的罪,你都需要在可信任的屬靈導師面前攤開來對付,讓人可以檢查你悔改的果子;如果你是教會中的領袖,更是有責任協助教會信徒斷開罪惡的鎖煉,清理一切會攔阻聖靈工作的仇敵營壘。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求禰光照我,看我裡面還有沒有什麼隱而未現的罪惡。求禰將我、將教會的罪惡洗盡,使聖靈能夠自由的運行、更新我們。阿們!

禱讀:羅馬書六章16
16
豈不曉得你們獻上自己作奴僕,順從誰,就作誰的奴僕嗎?或作罪的奴僕,以至於死;或作順命的奴僕,以至成義。

 

 

押沙龍計殺暗嫩(十三23~39) (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整個撒母耳記下第十三章的敘事,正好符合雅各書一章十五節的經文:「私欲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因為暗嫩的私欲懷了胎,就生出亂倫的罪,這亂倫的罪既不被對付、除掉,就長成而生出死來。押沙龍是大衛的三子,母親是基述王之公主瑪迦。暗嫩是大衛的長子,是公認的王位繼承人,大衛的次子基利押可能早已夭折,因此押沙龍除掉暗嫩的動機,除了為妹妹報仇以外,也有可能是覬覦王位。無論如何,押沙龍將對暗嫩的恨惡壓藏於內心,逐漸變成了苦毒,暗藏的殺機終於付諸了行動;難怪約翰壹書三章十五節:「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殺人的;你們曉得凡殺人的,沒有永生存在他裡面。」

成為基督徒,我們需要常常留意自己的內心狀況。以弗所書四章二十六至二十七節說:「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這節經文簡單扼要的指示我們,要迅速處理自己憤怒情緒;並提醒我們,如果積壓怒氣在心中,將會成為魔鬼的灘頭堡。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常常以為「時間會慢慢沖淡內心不滿的情緒」,所以總是習慣以拖延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但是結果可能正好適得其反;因此聖經的教導卻是相反,聖經要求我們迅速的處理我們的怒氣,因為積壓怒氣也是一種罪,會成為魔鬼進一步在我們身上工作的營壘。大衛沒有處理暗嫩的罪,當然是個嚴重的錯誤;然而,押沙龍將憤恨積壓兩年之後,用計策將暗嫩狙殺的作法更是令人髮指。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求禰光照我,看在我裡面是否還容有對人的不滿、憤恨,求禰赦免我將聖靈的居所包藏了憤恨的污穢。求禰除去教會中一切人與人之間的不和睦、心結和怨恨,使基督徒竭力保守合而為一的心。阿們!

禱讀:以弗所書四章26-27
26
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27 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