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第十七章短篇信息 目錄: 第十七章 亞希多弗的收場(陳則信) 勝過撒但的詭計(十七至十八章)(王國顯) 不孝父母的人看看(王明道)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十七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下查讀(十七7~10)(馮耀榮) 撒母耳記下查讀(十七23)(馮耀榮) 亞希多弗與戶篩之計(撒下十七1~14) (臺北靈糧堂) 大衛過約旦河(撒下十七15~29) (臺北靈糧堂) 善用恩賜(撒下十七1〜20) (臺北靈糧堂) 自稱聰明反成愚拙(撒下十七21〜29) (臺北靈糧堂) 神定意破壞(撒下17章1至14節) (香港讀經會) 患難見真情(撒下17章15至29節) (香港讀經會) 亞希多弗與戶篩(十七1~28) (台北基督之家) 第十七章 亞希多弗的收場(陳則信) 亞希多弗又為押沙龍設謀,他求押沙龍准他選一萬兩千人,連夜追趕大衛。亞希多弗足智多謀,深知「兵貴迅速」之道,他要趁大衛疲乏之時施以突擊,一舉將他殲滅。他不容倉惶出走的大衛,有時間整編軍隊。如果在這時閃電出擊,最足使敵軍喪失膽量,從而使自身壯大。如果將大衛殺害,眾民自必都歸順押沙龍了。亞希多弗不愧為鬼才,所定的計謀著實高明,押沙龍和以色列的長老都以為美。 戶篩獻策(5~14節) 押沙龍也願聽聽戶篩的見解,他也是一個謀士。戶篩對押沙龍說,亞希多弗這次所定的謀略不善,他將亞希多弗的計謀加以剖解,列舉牠的缺點:第一,『你父親和跟隨他的人都是勇士,現在他們心裡惱怒,如同田野丟崽子的母熊一般。』誰去追趕他,必遭殲滅。第二,『你父親是個戰士,必不和民一同住宿。』如果派軍隊追趕,勞師動眾,定屬徒勞。萬一有人被殺,反叫聽見的人喪膽,影響民心士氣。因此戶篩認為,亞希多弗的計謀過於冒險,勝算太少。 戶篩為押沙龍另謀策略,與亞希多弗的計謀正好相反。他說:『依我之計,不如將以色列眾人,從但知道別是巴,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聚集到你這裡來:你也親自率領他們出戰。』戶篩的主張是採用包圍戰。『這樣我們在何處遇見他,就下到他那裡,如同露水下在地上一般;連他帶跟隨他的人,一個也不留下。他若進了一座城,以色列眾人,必帶繩子去,將那城拉到河裡,甚至連一塊小石頭都不剩下。』戶篩所用幾個的圍捕策略,特殊是動員以色列全民,規模龐大,氣勢可以震撼河山。結果是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都以為戶篩的計謀,超過亞希多弗的計謀。寫歷史的說,『這是因為耶和華定意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為要降禍與押沙龍。』 押沙龍之所以採納戶篩的計謀,除了神定意降禍與他之外,也與他的個性有關;他的個性註定了他失敗的命運。第一,押沙龍生來愛慕虛榮,善於擴張聲勢,喜歡炫耀。在他謀叛初期,為自己預備車馬,派五十人在他前面奔走。這些已是道出他愛慕虛榮的性情。一個崇尚虛榮的人,往往不重實際,一味驕狂誇大,浮而不實。戶篩所獻之策,正是投其所好。第二,押沙龍膽大包天,莽撞無謀。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他都敢作,他不怕天怒,不懼然怨。這樣的個個莽漢,自然不通謀略。他有勇敗事,無謀成業。第三,押沙龍喜歡人的逢迎。這是尚虛榮者的通病。他聽見戶篩說,以色列人多如海邊的沙,應由他親率。這話使他陶醉,以為自己真是絕代的名將!他怎能看出戶篩的計謀是為破壞亞希多弗的謀略! 一切服事主主的人,都當在此吸取教訓。在事奉主的道路上,也有類似的分野。有人求外表的興旺和熱鬧,只求使人在屬靈生命上得著實際的裨益。也有人專心致力與規模的宏大,一味訴之與種種的方法。這種事奉的結果,場面可能越過越大,但是內容往往欠缺,華而不實,不可能有屬靈的深度。除了只資自誇之外,神和人都不會有所得著。我們的主從來不注重外表的場面,祂說:『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主不以人數多寡定教會的價值,有屬靈眼光的人,也不注重外表的規模,乃是主的同在,決定教會的價值。願主拯救我們,脫離在事奉上的虛榮,更重屬靈的實際。 戶篩遣人密報大衛,使他得以及時離開,渡過約旦河,免去被吞滅的危險,亞希多弗因所謀不售,未能見重于押沙龍,遂自縊而亡,結束了邪惡的一生。按實際來看,亞希多弗聰明過人,十分狡猾,為押沙龍所設的謀,著實兇殘高明。只因耶和華定意要降禍與押沙龍,使他的計謀遭否決。箴言中有話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智慧和聰明不同,智慧之子行走永生之路,以智慧為是;聰明的人往往被聰明所誤,在滅亡的道上直奔。亞希多弗是記載在聖經中,頭一個懸環自盡的人。聰明如他,位高如他,竟以上吊結束殘生,豈不可悲。正如經上所說:祂『破壞狡猾人的計謀,使他們所謀的,不得成就,祂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使狡詐人的計謀速速滅亡。』(伯五12~13)亞希多弗就是如此。——陳則信《默想撒母耳記下》 勝過撒但的詭計(十七至十八章)(王國顯) 15勝過撒但的詭計 (十七至十八章) 大衛因為愚昧造出一個破口,引出了一連串神的對付。弟兄姊妹,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讓我們都能看見,新約裏面題醒我們不要給魔鬼留地步是怎麼一回事。當然大衛這一次引出的難處就不是留地步的問題,而是進到犯罪的事實。但是我們都知道,犯罪以前定規是有事物留下了地步,如果不給魔鬼留地步,人就沒有可能進到犯罪的實際。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這樣說,在犯罪以前,一定是人先給魔鬼留了地步,對於許多的事,我們不要單單從究竟是罪,或者不是罪的這一個點上來決定我們的腳步,我們必須更往前挪移一點,要看有沒有給魔鬼留下了地步。我們看大衛所經歷過的事,一直到現在,都是在神不住的對付和拆毀底下。神當時宣告幾方面的對付,現在都一一出現了。 看清撒但的抵擋 弟兄姊妹,我們要留意另外的一件事,我們常常聽見說,當神作工的時候,撒但也跟着在那裏作工。我們一般領會這一句話,都是從正面去看的,神怎樣顯明祂的工作,撒但就跟着來破壞神所要作的。這是很清楚的,但是我們必須要留意,撒但跟着神的工作而工作,並不是衹有這一面,還有另外的一面。我們看大衛的事,到現在我們可以轉向這一個方向來注意。我先題給弟兄姊妹留意,神在那裏顯明祂的工作,撒但就來阻擋神的工作。當神在管教祂的子民的時候,撒但也在那裏伸出手來,加重神給的對付的程度。 或者說得清楚一點,當神在對付神兒女的時候,神是有一定的界線的,因為神一切的對付,是為了把神的兒女挽回到祂的面前。但是當神藉着對付來挽回神兒女的時候,撒但就伸出手來,把神所帶出的那些對付往前推一下。也就是說,當神到了祂要把人帶回祂面前的時候,撒但就擋在那裏,不讓人回轉。不僅是不讓人回轉,並且還把人往前推一下。我們常常聽見這樣的話,我們要追求愛主的時候,撒但就攔阻我們,不叫我們愛主。我們不要愛主的時候,撒但就會把我們繼續拘留在不愛主的光景裏,並且加深那程度。 我們從這一點來開始看大衛的歷史,我們就看得很清楚。大衛被押沙龍追趕是神的定意,但是神量出來的界線,衹是讓大衛被追趕,神不允許大衛受任何的損害。弟兄姊妹們,我們看到十六章末了的時候,就看到一些事情發生了。因為這些事不僅是大衛被追趕,並且是要大衛的命。若是我們看到這一點,我們就看到這時所發生的事已經變了質,開頭那一段是神的管教,現在開始是撒但的手加進去。為甚麼撒但的手要加進去呢?我們必須要先找出這一個主題來,然後我們看下去,才能夠看得更清楚。 弟兄姊妹們,我們讀這一長段歷史的時候,盼望主給我們永遠記住,這一段歷史的主角是大衛。雖然在這些事發生的時候,好像有好些人物出現,代替了大衛的地位。比方說,最近我們讀的這一段,你就看見押沙龍好像代替了大衛。外面好像是押沙龍代替大衛,我們卻不能忽略大衛,我們仍然把押沙龍看作一個配角,我們要注意這一點,因為那主角永遠是大衛。為甚麼是大衛呢?因為神要用着大衛在這一段時間裏,來成就神託付給大衛的兩個職事,一個是建立國度,一個是預備建聖殿。這兩件事是神在那一個時候要藉着大衛帶出來的。 正因為是大衛帶着這兩個那麼大的職事,就算大衛沒有出毛病而神也沒有管教大衛,撒但已經要想辦法來對付大衛。何況現在大衛出了毛病,神也管教他,更給撒但一個好機會來對付大衛。所以事情發展到現在,神管教大衛這一件事就變成複雜了。複雜在甚麼地方呢?撒但的手加進去。撒但的手要作甚麼呢?要除掉大衛。因為除掉大衛,神國度的建立就要中斷,建造聖殿的事也受一點的阻攔。雖然撒但也明明的曉得,牠不能阻擋神的旨意的執行,但是牠還是要盡牠的所能去攔阻神手中所要作的工。弟兄姊妹,我們抓到這一點,我們就來看這段歷史的發展。 除掉大衛的陰謀 十六章的末了,弟兄姊妹,我們注意有一個人,那人叫亞希多弗。這一個人有很多計謀的。他的計謀都是衹求成功,不擇手段,所以他所出的計謀都是非常的陰險。這一個人從前是跟隨過大衛,也曾幫助過大衛的。但是希奇得很,現在押沙龍背叛的時候,他來幫助押沙龍,他要把大衛置於死地,他要把大衛弄到灰頭土臉。他就設了一個計謀,叫押沙龍去玷污大衛的一些妃嬪,來惹動大衛的怒氣。照他的說法就是,這樣就讓以色列人知道大衛並不好,所以就更幫助你去對付大衛。我們就要來注意這一個人。弟兄姊妹們,注意這個人的時候,不要把他代替大衛的地位。 我們要問的是,為甚麼這一個人那麼恨大衛?他是幫助大衛的,但是現在所有的表現都是恨透大衛,巴不得大衛死掉。當然是他這個人本身有問題,但是我們不能不注意,背後推動他去作這些事的撒但。雖然聖經沒有記載撒但的工作,但是我們從原則上看見撒但的手在這裏。這一個人是非常自負的,因為他認為他一切的思想是最高的,他想出的辦法是最好的,任何一個人接受他的想法,那個人非成功不可。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這裏說:『那時,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好像人問神的話一樣。』
(十六章廿三節)你就看到他自己是把他個人看作如同神一樣。但是問題碰到了一位大衛,雖然他曾經給大衛出過好些主意,衹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大衛並不完全聽從他的主意。 你們看過去大衛所作的,他碰到最大最艱難的事的時候,他絕對不會忘記拿着以弗得去求問神。他作一切的定規都是尋求神,領會了神的意思,然後就定規下來。所以他就知道,在大衛的心思裏並沒有把他看作神。也就是說,他在大衛的跟前,能給大衛的影響並不是很大。所以他心裏面就有了一點氣,他氣大衛好像有眼無珠,不會欣賞他這一個人材,裏面也有股怨氣。因此,押沙龍背叛的時候,他就轉過來跟隨押沙龍,甚至要把大衛殺掉。在十七章你就看到,他出的主意就是說要殺掉大衛。結果神藉着大衛安排在那裏有另外一個人破壞了他這個計謀,他就很不得意。 弟兄姊妹翻到十七章那裏,看看亞希多弗的結局。『亞希多弗見不依從他的計謀,就備上驢歸回本城,到了家,留下遺言便吊死了,葬在他父親的墳墓裏。』(十七章廿三節)用人的話來講,他實在有一點懷材不過的感覺,有本事,但沒有人欣賞。他覺得這樣倒不如死掉算了,他就去吊死了。但是你看清楚,這個人是很精明的,表面上好像是懷材不過,實際上是看見他自己的結局沒有好下場。大衛一天活着,大衛一定能復國。如果大衛能復國,他就定規不能活。與其給大衛羞辱他,倒不如自己吊死好,這是亞希多弗的下場。 撒但計謀的焦點 但我不是注意他的下場,我是注意他的動作。弟兄姊妹你留意,這一個人的動作衹有一件事,就是把大衛置於死地。你很難想像,一位曾經輔助大衛的人,要把大衛置於死地。你很難想像,大衛的兒子押沙龍會要把自己的父親置於死地。但是在這兩個人的身上所顯出這樣的動作,明明是衝着大衛而去的。為甚麼衝着大衛而去呢?當然從人來看,大衛死了,那個國位就可以讓押沙龍得着。但是問題在這裏,大衛的國權不是從人那裏來的,人要除去大衛,那就是要除掉神的旨意。我們若是瞭解到這個關係的時候,我們就懂得,這事不是出於人,這個主意的背後是仇敵的一個陰謀,為了阻擋神永遠旨意的成就。 我願意弟兄姊妹們能非常準確的抓牢這一點,如果大衛真的被除掉,那就不是所羅門作王。眼前所見的就是神應許所羅門作王,但所羅門卻不能作王,這是眼前的。從永遠來看,如果大衛被殺了,所羅門不能作王,弟兄姊妹們就看到有一件事不能成就,是甚麼事不能成就呢?不是國度的建立,也不是聖殿的建造,雖然這兩件事都是大事,但是還有一件事比這兩件事更大的。甚麼事呢?弟兄姊妹你有沒有想到,基督的顯出就斷了線索。弟兄姊妹看到這一點嗎?我們看到這一點的時候,你就看到這一個動作不是人的動作,這一個動作乃是撒但的動作。 牠要阻斷神永遠旨意的執行,如同以色列人在埃及要被除滅的光景是一樣,又像猶大被擄的時間,就是以斯帖記所記載的那一段歷史,猶大人所遭遇的事一樣。我們讀舊約歷史的時候,你必須看到這一點,好多好多次,撒但的手伸出來,就是要阻斷神永遠旨意執行的環節。如果我們看到這一件屬靈的事實,這些實際發生的歷史,它們本身的意義就沒有甚麼很重要,重要的乃是那些歷史所帶出來的神的旨意受阻擋。我們看到這段歷史已經在神的管理底下開始發生變化,在這事以前單純是神的管教,從這事開始,撒但的手加了進來,整個的歷史混和着神的管教和撒但的對付。 神的管教與撒但的插手 我們往下去看的時候,就很清楚的分辨出這兩方面的事,我們一直看下去的時候,你仍然可以看見神管教的手,同時你也看見撒但的手。在這樣的情形裏,我們就不能單注意那表面的事態是怎麼發生,我們要從表面的事態裏看到背後是誰在發動?這部份是神的工作還是撒但的工作?如果是神的工作,神工作的目的是甚麼?如果當中混合着撒但的摻雜,那摻雜的目的又是甚麼?所以我們往下去的時候,就要注意這一點。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押沙龍。押沙龍到了這個時候,整個形勢已經可以說是成功了,差不多整個以色列都已經跟隨他,他作王的事應該是沒有難處了,進入了耶路撒冷,他已經坐上王的寶座。 他繼續在追趕大衛,大衛好像完全沒有還手的能力,所以押沙龍作王是作定了。但是問題在這裏,押沙龍從一開始,他的地位就在神面前錯了,他可以給他父親為難,但是他卻不能搶奪他父親的王位。不是說大衛的王位永久要留在大衛的手上,但是神並沒有安排押沙龍來接替大衛作王。所以在押沙龍所作的事上,雖然從一面來看,神是用着他的背叛來管教大衛,但是押沙龍本身也犯了兩個大錯誤。這兩個大錯誤就造成押沙龍落在撒但的手裏,成了撒但對付神的工具。我們看看押沙龍犯了兩個甚麼大錯誤。頭一件事,押沙龍一切的所作,都跟律法發生了抵觸。弟兄姊妹,這律法不是人間的律法,這律法是指着神在西乃山傳給摩西的誠命和典章,這律法乃是神在祂的百姓中間實際執行管理的根據。 現在,你看見押沙龍所作的事,跟律法明明是抵觸的。他跟大衛的妃嬪同寢,這就等於跟他的母親同寢。大衛的妃嬪在輩份上面來說,是他的母親的輩份,我們讀到利未記的時候,你就讀到,『你不可以和你母親同寢,掀開你父親的衣襟。』這是頭一件事。這樣的人按照律法的定規是要出事的,所以押沙龍在神的光裏,他已經死了一次。還有他定意要殺大衛,那就是殺父親。這事是太清楚了。在律法上,這又是該死的。這對押沙龍來說是第二個死刑。如果我們再往回去看,雖然暗嫩是該死的,但是押沙龍這樣的殺暗嫩,那是叫作故意殺人,在律法上面又是該死的,第三個死刑已經在押沙龍身上出現了。這些都是在人的眼前看得見的。 但是更嚴重的是另外一件事,他不僅是抵觸神的律法,他也在對付神的計劃。對付神的計劃這一點,剛才我們輕輕題過了,他要殺掉大衛,代替大衛作王,這就影響了神的永遠的計劃的執行,直接在那裏對付神,直接站在以神為敵的地位上。所以我們看到押沙龍這樣的光景,你就看見押沙龍所發表出來的不單單是他個人的心思,乃是同時發表撒但在人心裏的催動。所以押沙龍往下的事就變本加厲了,就變得更厲害了。起初衹是準備推倒大衛,以後他根本就是要殺掉大衛,而且還要摧毀猶大。弟兄姊妹們,這事在神的永遠的計劃裏,確是太大的事。 神及時給的安慰 現在,我們要來注意一些事,因為我們看到這些事的時候,我們要留意兩方面。第一,乃是神在人身上作工的時候,撒但也有牠假冒的工作摻雜在其中。我們看到,押沙龍的事,對大衛來說,不單是神的管教,同時也是撒但的攻擊。這兩種情形都混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我們要留意的,從第十八章二十七節開始,你看到大衛在以色列那裏,就是在約但河的西邊,一直被追趕到一個地步,沒有容身之處。但是到了他過了約但河,到了約但河東,你就看見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甚麼事呢?在約但河東,大衛沒有遭遇到對付,卻是接受了非常非常需要的接待。 在接待大衛的人中間,叫我們看出很不平常的事。甚麼事情呢?不僅是在河東的以色列人歡迎大衛,連帶約但河東的外邦人,也來給大衛安慰。這些外邦人在聖經裏特別給記載下來的是亞捫人。弟兄姊妹記得,前不久大衛跟亞捫不是發生過爭戰嗎?如果站在民族的立場,或是站在國家的立場上,亞捫人對大衛來說,那不單是不能歡迎他,並且一定還要在他落難的時候,給他更多的難看。但是弟兄姊妹你看到,那一些亞捫人出來歡迎大衛,為大衛和跟隨他的人預備糧食。然後你又看見,在那邊的以色列人,他們也同樣的接待大衛,為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帶來許多的糧食。 不僅是糧食,並且是帶來安慰和同情,帶來對他們的想念,他們說你們在曠野當中一定是饑渴困乏了,這是安慰的心情的表達。弟兄姊妹們,在這些事上面,我們看到甚麼呢?大衛現在是在神的懲治當中,但是在神的懲治裏,我們仍然看見,神並沒有停止讓他去享用神。在受懲治的過程中,神沒有讓大衛的裏面黑暗。神藉着環境來甦醒大衛,來恢復大衛。神藉着這些人,外邦人跟河東的以色列人,來向大衛顯明一件事,他仍舊沒有給神忘記。特別是那些亞捫人也在其中,這事牽涉到將來神的國不是單有以色列人,也同時有外邦人。我們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對照,在上面你看見神在對付大衛的時候,撒但也摻雜在其中,要叫大衛沒有路可走。但在另一方面你又看到,神在管教大衛的時候,神沒有放棄大衛,神仍然在那裏看顧大衛,神仍然讓大衛享用神的自己。 分辨仇敵的摻雜 感謝主!若是我們把大衛這一段的經歷,拿到我們的身上來的時候,那是非常有用。弟兄姊妹,我們承認,我們要揀選神的時候,我們揀選的道路並不那麼順暢的讓我們一步一步的往前,我們常常會碰到一些阻擋。有些阻擋純粹是仇敵的阻擋,但是也有一些阻礙是我們自己的愚昧引動了神的管教。在神管教我們的時候,撒但也把牠摻雜的東西送進來。我想弟兄姊妹們會經歷過這些,有些時候我們軟弱,神允許我們軟弱,乃是叫我們從軟弱當中領會我們不能離開神。可是當我們落在軟弱當中的時候,常常有一些心思意念出來,像『你這個人沒有盼望了,雖然神是憐憫人的神,但是神憐憫別人,不會憐憫你。因為別人比你強,別人願意尋找神,你是不會尋找神,所以神不會憐憫你。就算你要去尋找神,神說你看你那麼長久的軟弱,我也不要你。』 感謝神!祂從來不會說這樣的話,神從來不會說:『我不要你』。甚麼人會說神不要我們?衹有撒但會說。弟兄姊妹們,我們要是回顧我們跟隨主的路上,是不是曾經碰上這樣的光景?若是我們碰上這種光景,我們懂得撒但的摻雜。我們領會到撒但有摻雜在其中,我們必須要學會把一切從仇敵來的東西分別出來,把所有從仇敵來的東西拒絕出去。我們保守自己在神管教的底下沒有怨言,因為是我們得罪神,神管教我們,我們沒有話講。但是我們不能允許在神管教我們的時候,讓仇敵插進牠的手來。我們必須靠着主的憐憫,拒絕那一些從仇敵來的。同時我們對神不失望,因為我們深深的知道,神是一直記念我們,神沒有一刻忘記我們,盡管神在管教我們,祂也沒有忘記我們。 主的話是何等的安慰了我們,『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呢?即或有忘記的,我也不會忘記你。』這是神對那些落在管教裏面的百姓說的話,不是向那些得勝的兒女說的話。這是神對那些背叛的兒女們所說的話,神的兒女雖然背叛神,但是神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如果有忘記的,我也不忘記你。我們感謝讚美主,我們看大衛的事情,到了這一個很複雜的光景底下的時候,主卻是叫我們在那些複雜的環境,看到屬靈的事的正面和負面。正面的給我們看見神的管教,負面的叫我們看見仇敵的摻雜。我們就怕我們沒有留意這些事情,而中了仇敵的欺騙。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 我們感謝主!十六和十七章,是這樣從簡單的管教進入了複雜的屬靈的爭戰。到了十八章,弟兄姊妹注意歷史的發展,大衛到了約但河東,他就有充分的時間來整頓他的軍兵,然後就開始發動反攻。用人的話來講,在十八章裏,押沙龍的事情就告一段落,因為大衛的軍兵,分成三隊去迎戰的時候,押沙龍就在戰場上被殺了。押沙龍是他的頭髮纏住在樹枝上面,他就懸掛在那裏。結果他就被殺了。押沙龍一死,押沙龍的事就告一段落。押沙龍死了以後,我們就看到歷史的發展就回復到很單純的神的對付上面。 沒有人的摻雜,沒有撒但的工作摻雜在神所作的工裏。但是押沙龍的死,我們要給他一個結論,押沙龍為甚麼會死呢?當然我們都瞭解,因為他悖逆神的旨意,他忽略了神的旨意。弟兄姊妹,你看看前面押沙龍的事,押沙龍沒有兒子,但押沙龍這一個人卻是非常非常的有野心。他還沒有死以前,我們留意,在第十八章的記載,事情是發生在十八章以前的。弟兄姊妹,你注意第十八章十八節,『押沙龍活着的時候。在王谷立了一根石柱,因他說,我沒有兒子為我留名,他就以自己的名稱那石柱叫押沙龍柱,直到今日。』 你就看見押沙龍這個人是如何的了。當然,他沒有把大衛趕出耶路撒冷的時候,他不可能立這根石柱。他把大衛趕出耶路撒冷以後,他就立了這根石柱。我在耶路撒冷也看到了這高高的一根石柱,在這裏說立在王谷,實際是在欣嫩子谷附近。他為甚麼要立這根柱子呢?他說:『我現在可以作王了,但是我沒有兒子,我的王位不曉得要傳給誰,以後誰來作王,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的名字卻不能被人忘記,我必須要留名在人間。』怎麼個留法呢?就立一根押沙龍柱。弟兄姊妹你看到了,這個押沙龍是一位非常顯露自己的人,他要作王,但神沒有這樣的安排,但是他還是要作王。 所以你看到在押沙龍裏面,他根本就沒有神的地位,所以他才膽敢去悖逆,對付並抗拒神的旨意。另外從人那一方面來看,弟兄姊妹可以看到一件事,那是押沙龍的外表。也難怪他那樣的把自己看得那麼重要。我們翻回去看十四章的二十五節到二十六節,『以色列全地之中,無人像押沙龍那樣俊美,得人的稱讚,從腳底到頭頂,毫無瑕疵。他的頭髮甚重,每到年底剪髮一次,所剪下來的,按王的平稱一稱,重二百舍客勒。』啊!天下第一美男子,特別是在那一把頭髮上面,這是他可以自豪的。押沙龍就想着,他外表是這樣,實際也是這樣。押沙龍死在甚麼場合呢?死在誰的手裏呢? 外面看來是被約押殺的,實際上是死在他自己的頭髮上面。他誇耀他自己的頭髮,結果頭髮就要了他的命。弟兄姊妹們,這是《紅樓夢》這本小說上的一句話,『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套過來說:『自負反被自負誤』。我們回到哥林多前書第一章那裏去,你就看見神老早就指出了,十字架在人眼中被看為愚拙,神就叫那些聰明人中了自己聰明的詭計,神就用着那給人看為愚拙的十字架來作拯救人的方法。人以為這是愚拙的事,神說這是唯一的救法。你要是維持你自己自以為聰明,那你就沒有得着救贖的可能。你真是要得着救贖,你必須放下你自以為是的聰明。弟兄姊妹們,這是押沙龍的結局。我們感謝神!我們上一次不是題到了嗎?大衛的前半生,有一個外面的掃羅;下半生有一個裏面的押沙龍。 在屬靈的表明上,兩個都是舊造人的肉體,一個肉體是顯在外面,一個肉體是顯在人的生命裏,雖然在它們的親屬關係上有這樣的表明,但是肉體的原則,不管它是外面的或是裏面的,都是一樣高舉自己,信任自己,比神有地位,不讓神有地位。結果都是體貼肉體的就是死。不管是甚麼人,體貼肉體的結局就是死。唯有體貼聖靈的,才是生命和平安。押沙龍死了,押沙龍背叛的事就算是過去了,神對大衛在這一件事上的管教,也可以說是過去了。但是神對大衛的造就還不停在這裏,因為押沙龍的事,又顯露出了大衛隱藏在他裏面那肉體的感情,還沒有完全的給破碎。所以神在押沙龍死了以後,繼續讓大衛接受拆毀。下一次我們再看大衛在這一事件裏繼續接受神的拆毀。 不孝父母的人看看(王明道) 不孝父母的人看看 王明道 “押沙龍偶然遇見大衛的僕人,押沙龍騎着騾子,從大橡樹密枝底下經過,他的頭髮被樹枝繞住,就懸掛起來;所騎的騾子便離去了。有個人看見,就告訴約押說,‘我看見押沙龍掛在橡樹上了。’約押對報信的人說,‘你既看見他,為甚麼不將他打死落到地上呢?你若打死他,我就賞你十舍客勒銀子,一條帶子。’那人對約押說,‘我就是得你的一千舍客勒銀子,我也不敢伸手害王的兒子。因為我們聽王囑咐你和亞比篩並以太說,你們要謹慎,不可害那少年人押沙龍。我若要為害了他的性命,就是你自己也必與我為敵,原來無論何事都瞞不過王。’約押說,‘我不能與他流連。’約押手拿三杆短槍,趁押沙龍在橡樹上還活着,就刺透他的心。給約押拿兵器的十個少年人圍繞押沙龍,將他殺死。”(撒下一八:9-15) 在聖經中所記載死得最慘的幾個人當中,有一個就算押沙龍了。請想生龍活虎般的一個青年人,忽然頭髮被繞在樹枝上,所騎的騾子又跑開了,他腳不着地被掛在樹枝上,這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在這種情形中他必是滿心渴望有他部下的一個人從這裏經過,把他救下來。過一些時候,果然有人來了。不過來的人並不是他的部下,乃是他的敵人--約押和給他拿兵器的十個少年人。押沙龍看見約押到他這裏來,便知道他的盡頭已經來到了。但他現在頭髮繞在樹上,身體懸在空中,想抵抗無法抵抗,要逃脫不能逃脫。除了等候約押來殺他以外,是一點辦法也沒有。我們可以設想一下押沙龍當時的心情如何了。約押越走越近,押沙龍的恐懼和悲痛也越加增多,乃至約押走到押沙龍的面前,那最悲慘的一幕也就揭開了--“約押手拿三杆短槍。趁押沙龍在橡樹上還活着,就刺透他的心。給約押拿兵器的十個少年圍繞押沙龍,將他殺死。”請想一想頭髮繞在樹上,身體懸在空中,活活的被人用短槍刺入心中。這要苦痛到甚麼地步!這要悲慘到甚麼地步!身為王的兒子,面貌又長得異常俊美(撒下一四:25),前程遠大,地位尊高,這樣貴重的一位青年人,竟能遇了這樣的一種後果,那能不令人扼腕長嘆呢! 我們為押沙龍惋惜麼?我們覺得押沙龍死得太悲慘麼?容我們念念下面的一段記載,再想一想押沙龍的遭遇究竟可惜不可惜。 “亞希多弗又對押沙龍說,‘求他准我挑選一萬二千人,今夜我就起身追趕大衛,趁他疲乏手軟,我忽然追上他,使他驚惶;跟隨他的民必都逃跑,我就單殺王一人,使眾民都歸順你,你所尋找的人既然死了,眾民就如已經歸順你,這樣也都平安無事了。’押沙龍和以色列的長老,都以這話為美。”(撒下一七:1-4) 身為人子,不知道對生身父母盡孝,反倒舉兵謀叛,奪取父親的王位,以致使父親逃避出走,亡命流離,押沙龍的心狠到甚麼地步!押沙龍的罪大到甚麼地步!押沙龍行惡到這種地步,還以為不足,他竟接納亞希多弗的計謀,必要把他的父親置於死地然後甘心。這種存心大約連蛇蠍也不會比他毒罷,當亞希多弗對押沙龍自告奮勇,請求押沙龍容他帶一萬二千人去殺害大衛的時候,押沙龍假使稍有人心,他就當說,“我的父親已經逃跑出亡了,無論如何,他是我生身的父親,總不可傷害他的性命。別的事我都可以允許你們,只有我父親的性命,你們決不可傷害絲毫。”誰想到這萬惡滔天的逆子竟會以亞希多弗的話為美。忍心害理背義無良心到這種地步,末後害父親不成,反倒害了自己。押沙龍死得這樣悽慘,究竟可惜不可惜呢?這個人若不當這樣死,還有誰應當這樣死呢?聖經上記載陣亡的人還有幾個,但其中沒有一個死得像押沙龍這樣悲慘可憐。神真是輕慢不得的啊! 讀者中間有沒有不孝敬父母的呢?雖然今日不會找着許多完全像押沙龍一樣舉兵謀叛,蓄意殺戮父親的逆子,可是真能按着神的命令孝敬父母的人究竟有幾個呢?不是有許多人使自己的父母傷心難過,終日以淚洗面麼?不是有許多人使自己的父母因自己的劣行惡蹟擔驚受怕,掛慮憂愁麼?不是有許多人對父母常常疾言厲色,大聲叱喝,像對待奴僕牛馬一樣麼?不是有許多人重財物,輕忽父母,為爭奪金錢財產,使父母痛苦飲泣麼?不是有許多人聽從妻子朋友的挑撥,與父母生疏,對父母起惡感麼?不是有許多人與自己的弟兄姊妹分爭不和,使父母心如刀割麼?不是有許多人對父母任意侮罵麼?不是有許多人自己和自己的妻子兒女吃喝享用,養尊處優,卻使自己的父母敝衣粗食,勞碌疲憊麼?不是有許多人放任自己的兒女,輕慢凌虐自己的父母麼?不是有許多說謊言,行欺詐,瞞哄自己的父母麼?不是有許多人希冀得父母的財產,盼望父母快些死去麼?不是有許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戕害父母麼?不是有許多人把父母氣得生了病,喪了命麼?這一切的行為加在朋友鄰舍身上尚且不可,何況加在生養自己,撫育自己,愛護自己的父母身上呢?世上的人類中待我們恩情最重最深的,還有誰超過我們的父母呢?為我們受苦勞碌,費心費力,流淚出汗,擔驚受怕最多的,不是我們的父母麼?為我們的緣故多次吃不飽,睡不足,多次縮衣節食,忍飢受凍的,不是我們的父母麼?愛護我們過於愛護自己的性命,甘心犧牲自己的好處,為我們待我們的恩情像天高,父母對我們的愛心如地厚。我們不能用他們的愛我們的心去愛他們,已經虧負他們很多了。如今不但不那樣愛他們,反倒以怨報德,用這種忘恩負義的態度和心情對待他們,忍心殘暴到了甚麼地步!請問這種人當受的刑罰該有多重呢? 不孝父母的人就是背叛神的,因為神吩咐我們要孝敬父母。一個不孝敬父母的人就是一個不忠不信的人,因為連那愛他最深,待他最好的父母,他尚且不知道孝敬,待別人更不會好了。不孝父母的人不可任用。不孝父母的人不可結交。不孝父母的當受咒詛。不孝父母的人的眼睛被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箴三○:17)。不孝父母的人應當被懸掛在橡樹上,活活的被人用槍刺死。押沙龍遭遇這種悲慘的結局固然是罪有應得。我們中間那些不孝父母的人能夠安安然然的活到今天,並不是我們應當活着,也不是我們配活着,乃是神特別寬容我們,恩待我們,等待我們悔改。如果我們看見了押沙龍的結局仍然不知道醒悟悔改,說不定甚麼時候我們也許會像押沙龍一樣的受了神的咒詛。 世界上充滿了罪惡和悖逆神的事,不孝父母也是其中的一樣。有知識的和沒有知識的;富的和貧的;貴的和賤的;城市的和鄉間的;男的和女的;老的和幼的;教會外邊和教會裏面的,如果你想尋找幾個遵着神的命令孝敬父母的人,簡直像早晨的星辰那樣稀少,像吉光的片羽那樣珍貴。如果有一個人愛他的父母能趕上他的父母愛他的心十分之一二。這個人簡直就是世間難得的大孝子。只看看一件事,就不希奇世上受神咒詛的人這樣多,悲慘痛心的事這樣層出不窮了。 神知道我們的心剛硬,也知道我們最會忘恩負義,所以他三令五申的他告誡我們,叫我們孝敬我們的父母,他把孝敬父母的人所要得的福告訴我們,同時他也把那不孝的兒子所遭遇的悲慘的結局記在聖經上,使我們生在後來世代的信徒讀了以後,心中可以大受警戒,再不敢忤逆不孝,恐怕自己也遭遇神的咒詛。讀者,無論甚麼時候,你要對父母存不孝的心意,說不孝的話語,有不孝的行為,請你舉目看看那頭髮繞在橡樹上,身體懸在半空中,心被三杆短槍所刺透的,那個忤逆不孝的青年押沙龍。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十七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下十七章 兩個計謀 押沙龍的叛變已發動,且已佔領耶路撒冷,能否成功取決於本章的兩個計謀。 二.戶篩的計謀 (v.5-14) 三.成功與失敗 (v.15-29) 撒母耳記下查讀(十七7~10)(馮耀榮) 你知道,你父親和跟隨他的人都是勇士 內容簡介 讀經: 撒母耳記下十七7-10 戶篩對押沙龍說:亞希多弗這次所定的謀不善。戶篩又說:你知道,你父親和跟隨他的人都是勇士,現在他們心裡惱怒,如同田野丟崽子的母熊一般,而且你父親是個戰士,必不和民一同住宿。他現今或藏在坑中或在別處,若有人首先被殺,凡聽見的必說:跟隨押沙龍的民被殺了。雖有人膽大如獅子,他的心也必消化;因為以色列人都知道你父親是英雄,跟隨他的人也都是勇士。 大衛的朋友戶篩假意投降跟隨押沙龍,說服他不要聽從亞希多弗立即追殺大衛的建議,押沙龍一念之差,失去除滅大衛的黃金機會,最後戰敗而亡。 論智謀,亞希多弗對當時戰情是有準確的掌握,大衛急忙逃跑,處境的確是十分危急。戶篩一邊勸押沙龍聚集更多戰士才去追趕大衛,一邊暗地裡通知大衛速速逃跑,大衛接報後也立即加快逃命,可見亞希多弗的判斷是準確的。戶篩的口才也不弱,不但說服了本來不信任他的押沙龍,更重要的是戶篩提出了一點非常重要的事實,就是大衛和跟隨他的人都是勇士。這句話的重點不單是指他們都是「勇士」,更要強調的是大衛「和」跟隨他的人,他們之間的緊密關係,表示跟隨他的人都是忠勇的人。相比而言,跟隨押沙龍的人,若有人被殺,其他跟隨的人心境就會起變化了。 戶篩所要指出的,不是戰況的優劣,而是人心的取向。押沙龍懷疑戶篩,對亞希多弗的信任也有改變。戶篩掌握押沙龍心底裡的恐懼,他並不信任跟隨他起來叛變的人,這也難怪他有這恐懼,叛變者與跟隨者本質上就是對立的。 思想: 戶篩是大衛忠誠的朋友,雖然戰況處於不利,卻能夠扭轉劣勢,反敗為勝,相信是出於對這份忠誠的尊崇吧! 撒母耳記下查讀(十七23)(馮耀榮) 見不依從他的計謀 內容簡介 讀經: 撒母耳記下十七23
亞希多弗見不依從他的計謀,就備上驢,歸回本城;到了家,留下遺言,便吊死了,葬在他父親的墳墓裡。 大衛的朋友戶篩幫助大衛逃過亞希多弗的追擊,亞希多弗原本是大衛最好的謀士,聖經作者形容他所出的主意,好像人求問神得來的話一樣(十六23)。大衛聽到他參與叛變的消息時,懇切祈求神的幫助,可見亞希多弗在大衛眼中是不可輕看的強敵。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押沙龍拉攏大衛最好的謀士,就更容易掌握大衛的想法和舉動。當押沙龍進佔耶路撒冷城時,他擔心歸降的人之誠意,亞希多弗就提議他公開親近大衛的妃嬪,激怒大衛,讓歸降的人害怕大衛的報復,從而斷絕他們後退之路,被迫要堅持擁護新王。 亞希多弗歹毒的攻心計不但讓押沙龍言聽計從,也將自己的命運押上,他深知大衛若有翻身的機會,他是難逃大衛的報復。所以他隨即請求讓他當夜親領一萬二千人立即追殺大衛,戶篩卻動搖了押沙龍的決心,破壞了亞希多弗的計謀。雖然勝敗未定,但聰明的亞希多弗知道大勢已去。更重要的是好勝自傲的他,不能忍受押沙龍不依從他的計謀,就踏上回家自毀之路。 思想: 大衛的朋友戶篩忠心冒死解救大衛;大衛的謀士亞希多弗也不畏死的背叛大衛。善惡對比強烈,論智謀與決心卻都是難得的人材。聖經作者在大衛落難時將此二人的操守與際遇交錯展示在我們眼前,成為我們絕佳的榜樣與?戒。 亞希多弗與戶篩之計(撒下十七1~14) (臺北靈糧堂) 現在就是兩個謀士的謀略比一比的時候了。坦白說,對押沙龍而言,其實亞希多弗的計謀要比戶篩的計謀對他有利,但是他選擇了戶篩的計謀,聖經上說:「這是因耶和華定意破壞亞希多弗的良謀,為要降禍與押沙龍。」(14節)正如詩篇卅三篇10節說:「耶和華使列國的籌算歸於無有,使眾民的思念無有功效。」 一、亞希多弗之計 首先亞希多弗主動請命,要速戰速決――「求你准我挑選一萬二千人,今夜……追趕大衛,趁他疲乏手軟……使他驚惶;跟隨他的民必都逃跑,我就單殺王一人,使眾民都歸順你。」(1~3節)其實亞希多弗的計謀正如經上所說:「押沙龍和以色列的長老都以這話為美。」(4節)這在當時是最有利的作法。 二、戶篩之計 然而押沙龍卻忽然想要聽聽戶篩的說法,戶篩的謀略其實是對大衛有利的,因為他為大衛爭取到了逃亡的時間。戶篩說:「亞希多弗這次所定的謀不善。」(7節)他接著指出――「你父親和跟隨他的人都是勇士,現在他們心裡惱怒……你父親是個戰士,必不和民一同住宿……若有人首先被殺,凡聽見的必說:『跟隨押沙龍的民被殺了。』雖有人膽大如獅子,他的心也必消化。」(8~10節)因此戶篩給押沙龍的計謀是――「將以色列眾人……聚集到你這裡來,你也親自率領他們出戰。」(11節)但這樣一來,就必須等候大軍的集結,這其實是對大衛有利的。 三、押沙龍接受戶篩之計 但是正如前面所說的――「這是因耶和華定意破壞亞希多弗的良謀,為要降禍與押沙龍。」因此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說:「戶篩的計謀比亞希多弗的計謀更好!」(14節)押沙龍採用了戶篩的計謀,這正是他敗亡的開始。 默想 我是否相信耶和華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君王的心思在耶和華手中也如同隴溝裡的水,任意流轉,祂能夠扭轉人的心思,也能扭轉現世的局勢?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智慧與謀略的主,當我們仰望你的時候,你可以介入任何的環境之中,調轉一切。正如你對亞述君王西拿基立所言:「你坐下,你出去,你進來,你向我發烈怒,我都知道。因你向我發烈怒,又因你狂傲的話達到我耳中,我就要用鉤子鉤上你的鼻子,把嚼環放在你口裡,使你從原路轉回去。」(賽卅七28~29)。你可以在列國列王中作主,幫助我在一切的境遇中,相信你的主權。阿們! 大衛過約旦河(撒下十七15~29) (臺北靈糧堂) 當戶篩成功的為大衛爭取到時間之後,他要大衛快快越過約旦河,以空間爭取更多的時間,來預作準備。 一、戶篩藉祭司通知大衛 戶篩對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要他們通知大衛說:「今夜不可住在曠野的渡口,務要過河。」(16節)撒督和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和亞希瑪斯已預備好去報信,雖然他們被發現,卻在巴戶琳某人的家裡的井中被護庇,因此得以逃脫。 二、大衛過了約旦河 之後,這二人就有機會去告訴大衛「快快過河」(21節),於是大衛和跟隨他的人都起來,過了約旦河。而就在此時,亞希多弗知道,若不依從他的計謀,押沙龍必然敗亡,他「就備上驢,歸回本城……留下遺言,便吊死了。」(23節) 此時大衛與跟隨他的人都到了河東的瑪哈念,就是掃羅家族最後作王的地方。而押沙龍和跟隨他的以色列人也都過了約旦河,勢態又開始緊張。此時押沙龍開始集結大軍,並立了他自己的元帥亞瑪撒,並且在基列安營,基列與瑪哈念的距離已經不遠。詩篇第三篇是大衛逃躲押沙龍時的著作,大衛說:「耶和華啊,我的敵人何其加增;有許多人起來攻擊我。有許多人議論我說:他得不著神的幫助。但你耶和華是我四圍的藤牌,是我的榮耀,又是叫我抬起頭來的……我躺下睡覺,我醒著,耶和華都保佑我。雖有成萬的百姓來周圍攻擊我,我也不怕。」(詩三1~6)正是此刻的描述。大衛在仇敵的環伺與控告中,仍然堅心倚靠神。 三、西巴萊真誠接待大衛 這時一位居於約旦河東的人出來真誠的接待大衛――「亞捫族……的……巴西萊」(27節),他帶著起居用品與食物來供給大衛和跟隨他的人。這樣真誠的接待,成為大衛在疲乏窘迫時,最大的支持與安慰,他沒有計謀,也不貪圖什麼,更沒有藉此來羞辱大衛,只是在「民在曠野,必饑渴困乏了」(29節)的情況下,伸出援手。這是出於神的恩典,也是出於人的良善。 默想 我是否能在別人的需要中,真誠的相伴?我是否能在仇敵環伺時,依然安然躺臥?我能否在別人的譭謗中,信任自己與主的關係,而能屹立不搖,不落入自我無謂的控告之中?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恩慈的主,教導我認識你的恩慈,並能坦然無懼到你面前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也能以恩慈與他人彼此相待,在別人的需要中看見自己能做的事,就能謙卑安靜的去做,讓左手不知道右手所做的事,必在你面前蒙紀念。阿們! 善用恩賜(撒下十七1〜20) (臺北靈糧堂) 一、鬥智(1〜14節) 亞希多弗有智慧,「那時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好像人問神的話一樣;他昔日給大衛,今日給押沙龍所出的主意,都是這樣。」(撒下十六23)可惜用得不正,被戶篩否認,不被押沙龍接受,「這是因耶和華定意破壞亞希多弗的良謀,為要降禍與押沙龍」(14節)。亞希多弗估計大衛及跟隨的人,己經疲乏手軟,事實真是如此,「王和跟隨他的眾人疲疲乏乏地到了一個地方,就在那歇息歇息。」(撒下十六14)押沙龍如聽其計謀,乘勝追擊,必致大衛於死,奪權成功,無奈行得不正,被神破壞,結果「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伯五13;林前三19)。 二、攻擊與保護同樣重要(15〜20節) 戶篩打發約拿單及亞希瑪斯去報信,要大衛逃走,二人行動被押沙龍知道,二人急忙跑到巴戶琳某人家,那家婦人幫助他們躲藏安全,使得計畫不被中斷,如:喇合保護約書亞的兩個探子,使以色列人攻破了耶利哥城(參書六章);今日軟弱的基督徒縱然不能去攻打敵人,但作保護維修的工作,也一樣有功。 默想 我若有神賜的智慧,是否善用來服事神? 回應 求主使我被你使用,不計前方或後方,攻擊或保護。 自稱聰明反成愚拙(撒下十七21〜29) (臺北靈糧堂) 一、智慧害己(1〜23節) 亞希多弗是有智慧的人,但沒有善用,反用計謀幫助充滿反叛性的押沙龍向父親爭權奪利,明顯是違背神的旨意;當計謀不成時,他氣憤羞愧,自殺而死。他亂用智慧,沒有幫助人,反而害人;沒有自己得益,反而致命。從全本聖經中看見,有兩種智慧,一個是人吃分別善惡樹果子得的智慧(創三6),叫作世俗的智慧,也稱為滅亡的智慧;另一種是信耶穌後,神所賜的智慧,這是真智慧,聖經稱為得救的智慧。基督徒要棄絕那世俗的智慧,要善用神賜的真智慧。 二、患難中仍在幫助者(24〜29節) 大衛在逃難中,一方面心中焦急恐懼,另一方面物質缺乏,饑渴疲乏,到了哈瑪念,神借著一群人如巴西萊,帶著生活必需品及食物飲料來慰問、供應大衛及其跟隨者。聖經記載,神常作缺乏之人的供應者,如:神用烏鴉早晚給以利亞叨餅及肉給他食用(王上十七4〜6)。我們在缺乏時,應求告主,祂會用祂的方法供應我們,主耶穌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來四16)! 默想 我今日有的智慧,是世俗的,抑是從神而來的? 回應 求主使我親身經歷到你是供應缺乏之人的神。 神定意破壞(撒下17章1至14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親愛的主啊,我讚美你,因為你行事公義,又恩待義人。 1. 趁疲乏追殺(1-4):亞希多弗建議押沙龍讓他帶領一萬二千名精兵,當夜就追殺大衛,此舉既可叫對方感到措手不及,亦可借著殺死大衛而收買人心歸順。由於亞希多弗的計謀有一舉兩得之效,因此自然獲得押沙龍和以色列眾長老的接納。 2. 妙計破奸計(5-14):雖然大部分人都認同亞希多弗的提議,但為了審慎起見,押沙龍仍召戶篩來詢問意見。押沙龍認為,戶篩從前是大衛的朋友,常伴大衛左右(參代上27:33),必會清楚大衛的想法和習慣,因此,他認為再參考戶篩的意見會較為穩當。 戶篩心裡十分清楚,若押沙龍真的聽從亞希多弗的計謀,大衛必死無疑;但與此同時,他亦知道,押沙龍召他來詢問意見,必定是為了以策萬全,因此他便放膽提出一條看似更為萬全的「妙計」。他提議押沙龍先聚集以色列全民,然後才大舉追捕包圍大衛,並把大衛和他的隨從一併殺滅,以除後患。結果,押沙龍等人接納了戶篩的計謀,認為他的建議比亞希多弗的更好,但其實他們正中了戶篩的緩兵之計,讓大衛有時間及空間逃脫。聖經作者指出,雖然亞希多弗欲以其詭計殘害大衛,但事情的發展一直在神的掌管之中,「因耶和華定意破壞亞希多弗的良謀,為要降禍與押沙龍。」(14)箴言說得好:「設詭計的人,耶和華必定他的罪。」(箴言12:2下)此外,「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19:21) 押沙龍決定採納戶篩的計謀,這使他踏上失敗和滅亡之路。他的失敗既不是因為形勢不利,也不是因為沒有謀士獻策,更不是因為沒有將領人材,相反地,從人的眼中看來,他在當時的所有條件都似乎比大衛優勝。然而,他沒有耶和華神的支持,加上他公然行淫犯罪,不尊重神和大衛,結果被神降禍對付。押沙龍的失敗,提醒我們不應用人的詭計去對付人,而只要倚靠神,用神的方法去解決難題,這樣才能蒙神賜福。願主賜你智慧和能力,破壞惡人的計謀,並建立以神的公義為基礎的家室,讓神的大能彰顯。 患難見真情(撒下17章15至29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成為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使我克勝困境。 1. 冒死傳信息(15-26):大衛早已安排戶篩在其逆子押沙龍的身邊作內應,當戶篩得知押沙龍要將大衛等人趕盡殺絕後,便趕緊通知另外兩位內應撒督和亞比亞他,叫他們儘快派人通知大衛,好讓大衛等人趕快過約旦河,避過押沙龍大軍的追殺。當這消息傳到在城外作接應的約拿單和亞希瑪斯時,恰巧有一個少年人發現了他們的行蹤,並向押沙龍作出舉報。在一個婦人的幫助下,他們最終避過押沙龍的僕人的追捕,並平安地找到大衛,把消息通知他。 雖然約拿單和亞希瑪斯是因那個婦人向押沙龍的僕人說謊而逃過一劫,但聖經並非鼓勵我們說謊。聖經只是記錄了這次事件,過程中婦人是在感到仿徨無助的情況下以謊話助人脫險,但這並不表示神贊同婦人的行徑。事實上,本段經文沒有提及任何關於人倚靠神的字句,也沒有指出是神使事情成就的。所以我們絕不能以約拿單和亞希瑪斯的經歷成為說謊的藉口。 本段經文亦記載了亞希多弗的結局。他見押沙龍沒有採用自己的計謀,便知道放虎歸山必有後患,日後若大衛重新得勢,必會反噬自己。最終,他灰心憂傷,上吊致死。亞希多弗死後,押沙龍立亞瑪撒作元帥,率領眾以色列兵渡河追趕大衛,但他的行動為時已晚,因為大衛已得到喘息的機會,並重組軍旅了。 2. 患難見真情(27-29):大衛渡河後到了瑪哈念。就在他感到饑渴困乏時,他遇到了幾個正在等候接待他的好人。這幾個人熱情地款待大衛和大衛的隨從,施與雪中送炭的恩惠,體現了患難中的真情。他們招呼周到,為落難者預備了各式各樣的睡眠用品、清潔器具、盛載食物的用具、以及食物和飲料,足見他們盡心盡意,設想周到。對這些人的恩情,大衛想必深受感動,甚為珍惜,因為在他受到兒子趕盡殺絕的同時,竟仍得到這樣的招待,實在彌足珍貴。 朔比、瑪姬和巴西萊可說是三個患難中的施恩者,他們在大衛落難時所做的,顯出了珍貴的恩情。另一方面,大衛對他們的恩情亦銘記於心,並願意在日後加以回報(參王上2:7)。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學效巴西萊等人,做一個樂於施恩,不忘恩負義的人,同時,對於別人向我們所施與的恩情,我們亦能知恩圖報。 亞希多弗與戶篩(十七1~28) (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亞希多弗和戶篩原來都是大衛的謀士,然而當押沙龍叛變之時,二人卻有了不同的選擇。亞希多弗選擇投效押沙龍(當然,也有可能押沙龍與亞希多弗早已同謀了很久),而戶篩仍選擇效忠大衛。聖經並未細述亞希多弗背離大衛的原因,只知道他是拔示巴的祖父。不過無論如何,不同的選擇就帶來不同的結局。從經文的敘事看來,亞希多弗的聲望和影響力,應該超越戶篩許多;然而「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十九21)亞希多弗雖然足智多謀,他替押沙龍所出的主意也非常符合兵法,無奈神沒有應准的事,就不能發生;所以押沙龍並沒有採納他的上策,反而採納了戶篩的拖延戰術。亞希多弗眼見押沙龍失敗在即,就選擇用自殺來解決自己的生命了。 政治本來就是詭譎多變的,曆世歷代以來,正確的選擇效忠的物件,的確是件高難度的事,需要過人的智慧。聖經雖然並沒有明確教導,應該如何選擇效忠的物件,不過聖經卻是只稱讚忠信之人:「奸惡的使者必陷在禍患裡;忠信的使臣乃醫人的良藥。」(箴十三17)大衛雖然早已知道神驗中自己成為以色列的君王,也沒有選擇背叛掃羅。然而,今日的世界風潮卻厲害的影響基督徒的品格,以致於基督徒也漸漸的不懂得何為委身、何為忠信,只知道以自身利益作為選擇的考量。所以,基督徒遊走在教會之間,或者是工作跳槽,早已經是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了! 親愛的基督徒,在你我的生命中,是否也具有神所稱許的忠信特質呢?不論是對配偶、同事、同學、教會、父母、同儕,你是否總是努力成為他們信任的對象呢?我們能否叫人放心的信任我們呢?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求禰赦免我長久忽略了忠信品格的培養,只知道考量自己的利益。求禰教導我成為一個忠信之人,使我成為別人信任的對象,能以見證基督。阿們! 禱讀:箴言十三章17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