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第十九章短篇信息 目錄: 第十九章 大衛重返耶路撒冷(陳則信) 徹底給帶進生命的光中(十九至二十章)(王國顯)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十九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下查讀(十九4~6)(馮耀榮) 撒母耳記下查讀(十九24~30)(馮耀榮) 大衛歸回耶路撒冷(撒下十九1~14) (臺北靈糧堂) 大衛赦示每善待諸人(撒下十九15~43) (臺北靈糧堂) 私情與公責要平衡(撒下十九1〜30) (臺北靈糧堂) 心態不同的人(撒下十九31〜43) (臺北靈糧堂) 悲痛失愛兒(撒下19章1至15節) (香港讀經會) 要洞悉時勢(撒下19章16至30節) (香港讀經會) 苦難中安慰(撒下19章31至43節) (香港讀經會) 大衛慟失押沙龍(十八19~十九8) (台北基督之家) 迎大衛重登王位(一)(十九9~23) (台北基督之家) 迎大衛重登王位(二)(十九24~40) (台北基督之家) 第十九章 大衛重返耶路撒冷(陳則信) 最黑暗的日子 從十五章到十八章,是大衛進過死陰幽谷的日子。到了十九章,大衛本應享受神在敵人面前為他所擺設的筵席,但他又陷身與一個極危險的境地。因著他不斷為押沙龍哭泣,以致眾民將得勝的歡樂,變成了失敗的悲哀。他不該為自己的死亡悲哀,甚至忽略了國的安危。這種憂愁是世俗的,是叫人死的。(林後七10)。惟有靠耶和華而有的喜樂,才是人心中的力量。(尼八10) 接受約押諫勸(1~8節) 因著大衛一人在情感上受刑,使通國心靈受壓,不得舒暢。若聽任這種情形拖下去,勢將發生更嚴重的危險。雖然人的心緒免有起伏,有時歡樂,有時憂傷。然而一個人若任憑他的情感奔放,不在適可之時而止,就會給魔鬼留下地步,招來攻擊。感謝神,藉約押的諫勸,喚醒了大衛。約押的話確是忠言,但相當逆耳。他說:『你今日使你一切僕人臉面慚愧了;他們今日救了你的性命,和你兒女妻妾的性命;你卻愛那恨你的人,恨那愛你的人,你今日明明的不以將帥僕人為念;我今日看明,若押沙龍活著,我們都死亡,你就喜悅了。』這些話如同潑在昏眩之人頭上的冷水,使人悠然醒回。接著約押又說,『現在你當出去,安慰你僕人的人,我指著耶和華起誓,你若不出去,今夜必無一人與你同在一處;這禍患,就必你從幼年到如今所遭的更甚。』這一番話直率得刺入,但對大衛當時的情形,確是苦口的良藥,救了他免遭在情感的浪濤中滅頂。於是大衛起來,坐在城門口,百姓乃回到王面前,使四散的眾民歸聚。大衛的勇於納諫,是他極可貴的特點,只要是利國益民的忠言,縱然聽來紮心刺耳,也不加棄絕。這是身為領袖者所當學的功課。我們的神攔阻驕傲的人,卻賜恩給謙卑的人。 大衛接受了約押的諫勸,將哭泣停止,起來坐在城門口,叫眾民都到他面前。他能約束自己的情感,實在需要極大的恩典和能力,是神的恩典使他能經過哭泣的長夜,以歡呼迎接早晨(詩三十 5)。 重返耶路撒冷所遇見的形形色色(8~15節) 當押沙龍發難背叛的時候,以色列眾支派中,無一人挺身而出,為大衛仗義執言,對押沙龍加以譴責。相反的,他們因見押沙龍聲勢壯大,竟跟隨了他,使叛軍更增勢力。等到押沙龍死了之後,他們又紛紛議論說,『王曾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又就我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現在他躲避押沙龍逃走了。我們膏押沙龍治理我們,
他已經陣亡。現在為什麼不出一言請王回來呢?』 大衛差人囑咐祭司撒都和亞比亞他,向猶大的長老說明,以色列眾人已經有話請王回宮,猶大兒女不應落在他們後頭。此舉不僅為挽回猶大眾人的心,也可消弭以色列眾支派和猶大支派之間的間隔。大衛在此顯出他治國的智慧。 起誓不殺示每(16~23節) 當大衛逃亡之日,示每曾以惡言咒駡大衛,並拿石頭砍伐,以灰塵揚他,竭盡所能的羞辱。如今亂定,大衛又得以安返耶路撒冷,示每立刻換了一副嘴臉,對王說:『我主我王出耶路撒冷的時候,僕人行悖逆的事;現在求我主不要因此加罪與僕人;不要紀念,也不要放在心上。僕人明知自己有罪;所以約瑟全家之中,今日我首先下來迎接我主我王。』示每的改變完全是利害所致。他是掃族基拉的兒子;當掃羅作王的時候;族人同享富貴。大衛登上寶座之後,掃羅的族人再無特殊利益可享;為此遷怒懷恨,至為自然。只是苦於不敢發洩。等到大衛落難,示每認為他已不可能東山再起,乃將積怒宣洩,以釋心中之恨。誰能預料押沙龍會一下子就兵敗身亡,大衛卻得勝,立即可以回宮。示每是個投機能手,當即率眾迎接大衛,盼望借此邀王的喜悅。這完全是以利害為出發點,以自己為中心。棄絕和歡迎,辱駡和稱讚,出之與這一種人,自然毫無價值。大衛深知他的虛假,但不願親自追究,於是許他『你必不死』。可歎在神的教會中這種醜陋的光景,也屢見不鮮。恭維褒貶,全非出於關心神的旨意,只為自己的利益。 米非波設的表白(24~30節) 大衛在紛亂的日子,許多不該有的事都一一發生。當他逃避押沙龍的時候,洗巴竟利用這個機會,在王面前誣控米非波設的愚昧和不忠,大衛因兵慌馬亂的劇變,竟未加細察洗巴的調言,信以為真,遂將早已賜給米非波設之產業全部轉歸洗巴。洗巴以米非波設瘸腿可欺,以卑鄙手段騙取大的產業。但虛謊只能矇騙一時,真相總要顯明。當大衛平安歸來之日;米非波設也前往迎接,才將他為王出去憂傷,竟至不修腳,不剃髮;衣服也不洗等苦情,向王傾訴。可惜大衛無心細究,只說:『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你與洗巴均問地土吧!』幸虧米非波設所關注的,並非產業的得失,他所注意的是,『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回宮,就任憑洗巴多取了,也可以』。米非波設的態度,堪作一切單純愛主之人的榜樣,正如有一首詩歌所說:「我們的得失並不要緊,神的旨意當留心。」 巴西萊不為己求(31~39節) 在大衛逃亡之日,巴西萊曾盡心接待大衛,供應他和跟從者的需要,使他在患難之日不至缺乏。當大衛啟程回耶路撒冷的時候,年已八十的巴西萊,也在送行之列,且與王一同過約旦河。王對巴西萊說,你與我同去,我要在耶路撒冷養你的老。巴西萊年邁誠辭王的厚意,他只要送王過約旦河,對王一無所求。巴西萊真是一切清心愛主之人的榜樣和典型。巴西萊為自己一無所求,卻為金罕求王攜帶栽培。這種情形實在美麗,實在感人。 無謂之爭(40~43節) 猶大人和以色列的互爭,起自以色列人中有人向王抱怨,為何猶大人暗暗送王和王的眷屬,並跟隨王的人過約旦河;不先與以色列人商量。這樣的爭端實在是無謂之爭。世人罕願雪中送炭,卻常爭著錦上添花,因此就使紛爭迭起。當大衛落難逃亡之日;如果有人自認是王的親屬,與王有十分情分,與王同度逃亡生涯,同受羞辱痛苦,那才是可珍可貴。可惜這樣的人太少了。 古語說,「疾風知藎草,亂世時忠臣。」當大衛在寶座上安坐的時候,以色列眾人,和王的臣僕無不敬畏愛戴,他們心中所有的,沒有環境使之顯影。因著押沙龍叛王作亂,將一切隱藏的全加揭露。這豈非也告訴我們,何以教會要經過艱難,困苦,逼迫和混亂。約翰記載說:『當許多人看見主所行的神跡;就信了祂的名。耶穌卻不將自己交給他們;因為祂知道萬人;也用不著誰見證人怎樣;因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求主使我們能經得起環境的考驗,並向主更忠誠但單純。主既知道我們的心,但願我們以真誠事奉祂!——陳則信《默想撒母耳記下》 徹底給帶進生命的光中(十九至二十章)(王國顯) 押沙龍的事所顯明的,不是押沙龍所帶來的歷史,乃是在押沙龍的事上所顯露出來的大衛的殘缺。如果我們不是真正的認識在亞當裏的人,也不是真正的渴慕在基督裏的救恩,你一定很難明白在大衛的歷史裏,為甚麼會有那麼多的複雜。我們曾經題到押沙龍的事件有很長的篇幅,比每一件歷史的事情都長。如果是從他背叛顯明的那一刻來開始計算,那就是從十五章一直到二十章,這六章的聖經都是記載着押沙龍的事件。 在押沙龍的事件裏,一面給我們看見神對付大衛。在對付的過程裏,一部份是因着管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更深的造就,把大衛從他殘留的亞當生命中徹底的、完全的拯救出來。現在押沙龍已經戰死了,押沙龍本身的事情告一段落了,但是因着押沙龍所引出來的事還在繼續的往前去。我們可以說,因着押沙龍的事,神給大衛的管教已經結束了,但是神因着押沙龍的事件所給大衛的造就,現在才開始。我們來看,神怎麼繼續在大衛的身上顯露他的缺欠。 依舊受肉體感情捆綁 弟兄姊妹注意,約押把押沙龍殺了以後,他不讓人急忙的報信給大衛,因為他記得大衛在軍兵出發以前,一直告訴軍兵說,必須留下押沙龍的性命。約押沒有接受他這一個吩咐,因為約押知道若是押沙龍留下來,那以後還是再有禍患,所以他就把押沙龍殺了。正因為這樣,他不允許人急忙報信給大衛。但是這個信息總得要讓大衛知道,所以等到最末了的時候,那些軍兵都回來了,大衛就問報信的人,他說:『少年人押沙龍平安不平安?』弟兄姊妹你注意,在這一個時候,大衛心思裏所留意的不是軍兵傷亡的情況,好像軍兵的傷亡在他心思裏並沒有很重的地位,他所注意的乃是押沙龍平安不平安。我以前曾題過,按着律法上來說,押沙龍已經有幾個死罪了,但大衛在這一個時間所留心的衹是押沙龍的平安。 『王問古示人說,少年人押沙龍平安不平安?古示人回答說,願我主我王的仇敵,和一切興起要殺害你的人,都與那少年人一樣。』(卅三節)大衛一聽到這個消息,你看他的反應是甚麼樣。他不再問其它的事,『他就心裏傷慟,向城門樓去哀哭,一面走一面說,我兒押沙龍阿,我兒押沙龍阿,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龍阿,我兒,我兒。』你說是他裝出來的嗎?不是裝出來的,真實是這樣的。為甚麼會是這樣呢?因為是他的兒子。是不是?但大衛有很多兒子阿,暗嫩被殺了以後,大衛就很喜樂。為甚麼暗嫩被殺,大衛心裏就得了安慰?現在押沙龍被殺,大衛就感覺哀傷呢?所以我們看這個問題,就不單單是兒子的問題,乃是還有其它的因素在那裏,因此就造成大衛的心情非常的複雜。這樣複雜的心情,就讓他存留的自己被引出來。 所引出來的那存留的自己,就是人的感情的問題。我們一再題過,人的自己最末了被神挪走的是人的感情。或者說得更準確一點,最未了被拿走的,是人的驕傲。人的驕傲衹是人的感情裏的一種表現,現在大衛在這裏所顯露出來的,不是驕傲那一方面的感情,乃是他體貼自己的那一份感情。他體貼自己甚麼呢?在他自己的感覺裏,他看到押沙龍實在是一位他很捨不得的人。頭一件事情我們要留意,大衛非常欣賞押沙龍殺了暗嫩,那是大衛自己要作而不能作的事,押沙龍替他作了。這一件事給大衛有一個很深的感覺,押沙龍很知道他的心思。另一方面,他也非常欣賞押沙龍的才幹,也許在那時,大衛所有的兒子當中,最能顯出才華的就是押沙龍,因此他就很捨不得押沙龍。正因為這樣,肉體的感情就有了滋生的基礎。 在肉體的感情這個基礎上發展開來的時候,就引到了一個地步,親情遮蓋了神的計劃。弟兄姊妹,我們必須要留意這一點,大衛憑甚麼要求軍兵留下押沙龍的性命?如果從律法的角度來說,押沙龍不能活的,因為押沙龍所作的,不是衹有一件事抵觸了律法,而是好幾件事抵觸了律法。大的就是在這一件事發生的時候,他故意殺人,律法上定罪一定要死。背叛神所立的王,要替代神所選立的王來作王,這是第二件大事。污辱他父親的妻子,這是第三件大事。然後到末了,他還要殺掉大衛,這個在律法上來說,不僅是不孝,最重要的一件事,他是把神在以色列中的管理和治國完全的打掉。因為在這一個時候,雖然所羅門還沒有被立為王,但是神老早就已經宣告了是所羅門來接着大衛作王。 再看生命作王的實際過程 弟兄姊妹,你看看這幾件事情,都是大事,特別是最未了的那一件,就是頂撞神的計劃。那麼明顯的事,大衛竟然好像沒有看見。那是甚麼遮蔽了他的眼睛呢?肉體的感情。那也就是說,在大衛的裏面還是有肉體的影響。這是我們一直在說,大衛坐上了王位以後,神還一直在顯露他的缺欠。因為在一般人的領會中,包括我們自己在裏面,我們常常以為一位已經在生命當中作王的人,他就是完全成熟的。但是我們看到整個生命成長過程的時候,我們就曉得,生命可以顯出作王的事,但是並不等於生命已經完全的成熟。也許這樣說會更明確一點,我們曉得,在生命成長的過程裏,我們是經歷從局部的作王,到完全的作王。如果用大衛的經歷來說,就是他是從在希伯崙作王,然後到在耶路撒冷作王。 在希伯崙作王的時候,他管理的衹是猶大的這個部份。等到他在耶路撒冷作王的時候,他所管轄的就是整個以色列。那是從局部到完整。我們屬靈生命的成長也是這樣,我們在局部的作王而慢慢長成到完全的作王。局部的作王是作王,我們不能說局部作王不是作王。但是我們又不能說,局部作王就等於全部作王,生命的成長也是這樣。所以當那作王的生命能在我們身上顯出對我們的約束的時候,那時我們是已經走到局部作王的地步。但這個不是頂點,正如大衛坐上了寶座,他還是帶着不少的殘缺,神就藉着各種各樣的事,來顯露他的殘缺。現在我們來看大衛,為着押沙龍的緣故,大衛非常憂愁,憂愁到一個地步,把得勝回來的軍兵的喜樂都轉變為悲哀。他們進城的時候,不能像開城門那樣的氣派,好像都是羞羞愧愧,打敗了仗逃跑回來的一樣。 但是大衛好像沒有看見這種情況,他衹是看到押沙龍死了,這個情形充份顯露了大衛還是有他愚昧的時間。他體貼肉體的感情,而忘記了神的旨意和計劃,他沒有看到整個押沙龍的事件,乃是在人要對付神的計劃。弟兄姊妹們,這是很嚴肅的一件事。我題一些具體的事實,題到在中國大陸上三自教會的問題。為甚麼要題這件事呢?因為最近我們接二連三的聽到很多很多的事情,在海外有不少有名望的基督教領袖,他們過去非常不能接受三自會,但最近一年來,他們很多人轉變過來,有些轉變成為可以接受三自;有些人進一步替三自講話。弟兄姊妹們,問題就出在這裏,這些弟兄姊妹們說,他們所以能接受三自會,『因為在三自會裏,有傳福音的機會。』又有一些說:『在三自會裏,還是有不少好的基督徒。』我絕對承認有這樣的事,但是不能因為這些事,而放棄對三自會的分別。 如果我們真認定了『三自會』這個東西,一直是在對付神的計劃,我們就不會因為裏面有一些個別的特殊因素,而把三自會整個的接過來。這情形跟大衛和押沙龍那時的情形,在原則上差不遠。大衛衹看見押沙龍給他感情上的滿足,而忘記了神的計劃要怎樣執行。他沒有看到押沙龍所作的事,乃是對付神的計劃,這個是很嚴肅的事。我們感謝主!當時還好有一位約押,約押就對大衛說:『你不能這樣,你如果是這樣,恐怕今天晚上就再沒有人會陪伴着你。他們拼了性命去保護你,你卻記念那位對付你的人,而忘記那些為你擺上性命的人。』大衛就給點醒,所以他就停止了為押沙龍哀傷,就到城門上招呼那些回來的軍兵。說到約押這個人,你也真很難說,他是好人還是不好,你說他好,他也實在有點好;你說他不好,他也滿多壞事。現在不說他,不過我先提出這個人就是了。現在大衛明明正正的在城門上來看那些為他爭戰的人。 舊生命的花樣 現在我們要注意一些事,押沙龍死了,以色列人沒有元首,他們馬上就想到大衛,他們就說:『大衛王曾經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又救我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現在他躲避押沙龍逃走了,我們膏押沙龍治理我們,現在押沙龍死了,為甚麼我們不出一句話把王請回來。』弟兄姊妹注意,聖靈記錄這一段事有甚麼意義?乃是指出人在神面前常患的毛病。一般人,甚至是稱為神的子民,在作事的時候,從來沒有認清神的心意就作了決定,衹是覺得事情可以作,或者覺得事情該作就定規了。但是這些事合宜不合宜,神怎樣看那些事,人就不太理會。結果押沙龍起來說一些好聽的話,人就跟隨押沙龍。究竟押沙龍是不是神要興起他呢?這個就不管了,反正現在他說得好聽,他作得有氣魄,我們就跟隨他。現在押沙龍死了,他們就成了群龍無首,就又想起大衛來,『為甚麼我們不把王請回來?』 弟兄姊妹,這說出了甚麼事情?說出了人的愚昧無知,在他們所要作的事情上面,從來沒有想到神是不是要這樣作。神的許多兒女都是這樣,從來沒有去想神是不是要這樣作。退一步來說,現在有人發起作這件事情,但是神是不是要我這個人去作?許多時候我們就不計較這些,我們就看該不該作,結果我們就作了。哪裏曉得,神是要作那事,但神不是要我去作,神是要另外的弟兄去作,祂要別的弟兄姊妹們去作。但是我們覺得,既然是應該作的,我們就作,我們的心思就是那樣簡單。如果真的是那樣單純就非常好,好多時候,這種單純是從自己出發,從體貼人的熱心出發,結果就誤事了。現在你看到以色列人就是這種情形。因着人的愚昧,大衛的殘缺又被引出來了。弟兄姊妹們,我們細讀這一段押沙龍死掉以後,聖靈所記載的好像是零零碎碎的一段歷史,我們很容易就發覺,神是藉着這些零碎的事來顯露大衛的本相,讓大衛再學功課。 以色列人要接大衛回來,你看大衛暗暗的去作了一件事,他差人去見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要他們向猶大的長老說:『以色列眾人已經有話要請王回宮,你們為甚麼落在他們的後頭呢?你們是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為甚麼在人的後頭請王回來?』(十三節)也要對亞瑪撒說:『你不是我的骨肉嗎?我若不立你替約押作元帥,願神重重的降罰於我。』留意十四節,『如此就挽回猶大眾人的心,如同一人的心,猶大就打發人去請大衛回來。』我們要問的是,為甚麼猶大人遲遲不去請大衛回來?連想也沒有想到此事,是甚麼事情?這裏沒有說,聖經也沒有記載,但是你可以看見一件事,猶大支派跟大衛之間有了一些裂痕。那些裂痕是甚麼? 我們不知道,也許他們不滿意約押,長久以來不滿意約押,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我們也不必去追究。無論如何,猶大支派對大衛好像並不像當初那樣熱衷,等到大衛這樣安排了一下,猶大眾人的心就被挽回。弟兄姊妹們,好多時候,我們也就是看看人間的光景,而忽略了仰望等候神。大衛在這裏作這一件事,按人來看,他作對了,因為他把猶大支派挽回。但事實上是不是對呢?因這樣的一個安排,猶大和以色列就埋下了一個分裂的種子,也造成亞瑪撒被約押謀殺,這是後來我們要看到的。我們看到這些結果,我們就看這事十分不美。 舊造不能信服神 弟兄姊妹就會問,『大衛為何不等在那裏讓猶大自己情願?』如果大衛的眼睛是看着神的寶座,他的確要在等着猶大情願。神從來沒有勉強人在祂面前一定要揀選祂,祂衹是把揀選祂或者不揀選祂的結果給人明白。但祂不勉強人一定要作一個揀選,就是要揀選神的自己,神也是在等人情願。現在大衛在這一件事上,沒有等候神的時間,他自己伸出手來,要成全神的事。弟兄姊妹們,一位心裏不揀選神的人,從來不會想到要為神作事。這樣的人,你推他他還不肯動呢!你要他去為神作工,他從來就沒有這樣想過。所以你可以看到,一位要為神作工的人,一定是一位心裏火熱的人。他心裏火熱,他就要為神作工,這一種軟弱絕對是出在要為神作工的人身上。他要為神作工,他就自己伸出手來,他要來幫神的忙,他要提早成就神所要作的事。 但是人那裏想到,從來神是重視人過於工作,神是從來要得着人過於得着工作。而我們的心思剛好相反,我們是重視工作過於重視人。所以弟兄姊妹你看,這樣的一種殘缺,絕對不會是出在那些不尋求主的人身上。這樣的殘缺,定規是出在心靈上向神火熱的人。所以你看大衛從前沒有作過這樣的事情,從前你看見大衛很懂得等候神,現在大衛是不是不再懂得等候神呢?不是,他也等候神,但是有一些大前提擺在那裏,他就忘記了要等候神。也許我們不是大衛,我們不會想到猶大支派來了會怎樣,不來又怎樣,有甚麼了不起。就是他不來,其它十一個支派歡迎我,那也就很夠了。我覺得大衛心裏所想的不是究竟是有多少人來歡迎我,他乃是想到,猶大支派非來不可,因為神是選立猶大支派來成就神的應許。 弟兄姊妹你記得雅各臨終前對十二支派的宣告,他說:『圭必不離開猶大。』就是說,猶大是掌權的支派。現在猶大支派不來,這件事情怎麼可以?我想大衛當時是從這個角度來想這個問題,雖然這樣去認識這個問題在前提上是對的,但是卻不能伸出人的手來成全這事。但是你說,他們若是不動,那怎麼辦呢?這就是一個等候神的考驗。如果大衛真的是從這一點上來看到猶大支派的遲延,他就該學習在主的面前安靜的等候,或者求神伸出神的手來,而不是自己伸出手來。為甚麼我們說,押沙龍死了以後所發生的事,是神給大衛更深的造就,現在我們就碰到頭一點。 更多顯露隱藏的己 現在我們要來看第二件事,現在王回來了,過約但河了,有一個人很快就跑出來迎接大衛,是誰呢?就是當日大衛離開耶路撒冷的時候,出來咒罵大衛的示每。他來到大衛那裏就俯伏下來,在那裏認罪了。他在那裏說:『我作了愚昧的事,求王不要與我計較,所以在約瑟全家當中,我頭一個來迎接王。我知道我錯了。』在這一個時候,如果沒有下面發生的事,你想大衛會怎樣來處置他呢?我必須要請弟兄姊妹留意,我們看示每所作的事情,你不要看見他是個人的情緒對付大衛,你必須要看到他當日對付大衛,咒罵大衛的事,跟押沙龍的背叛是同一個原則。弟兄姊妹你看看當日示每怎樣去咒罵大衛,示每咒罵說:『你這流人血的壞人哪,去罷去罷,你流掃羅全家的血,接續他作王,耶和華把這罪歸在你身上,將這國交給你兒子押沙龍,現在你自取其禍,因為你是流人血的人。』(十六章七節) 弟兄姊妹你看,示每當日的咒罵,完全是站在對付神的計劃,和歪曲神的旨意的那一種心情裏去咒罵大衛。這樣對付神計劃的人,又該怎樣來處理?如果對押沙龍的處理是準確的,那示每所該接受的處理應當是一樣。但是大衛當時好像沒有給他處理,不是說大衛不知道要處理他,等到他臨死的時候,他吩咐所羅門要替他作一些他沒有作的事,其中就有處理示每。所以大衛在這個時候,他知道應該怎樣處理示每。但是你看看大衛卻好像表現得很大方,衹是聖靈沒有記錄大衛當時怎樣叫示每平平安安的回去,卻記載了一件事,這一件事就是關鍵。甚麼事呢?亞比篩就是約押的弟弟,他在那裏先說話,他說:『示每既咒罵耶和華的受膏者,不應當治死他嗎?』問題就出在這裏,亞比篩在這裏搶先說了這話的時候,叫大衛的自尊心受了損害。 弟兄姊妹們,你看,這是驕傲的一種表現,你沒有想到這一句話傷害了大衛的自尊,在下面看他怎麼說:『洗魯雅的兒子,我與你們有甚麼關涉,使你們今日與我作對呢?今日在以色列中豈可治死人呢?我豈不知今日我作以色列的王嗎?』(廿三節)然後他就對示每說:『你必不死,你回去罷。』你看事情就出在那一句話裏,聖靈特意記錄這一段,就是要記錄那句話。『我豈不知道我今日是作以色列的王?』聖靈是要你來作王還是我作王,我還沒有說話,你就搶先說要對付他的話。弟兄姊妹你看到,大衛在經歷押沙龍造反的事上,我們可以說,他一面是裏面受了傷,但是另一面你也看見,這很叫他的自尊過不來。我的兒子不承認我作王,現在我的手下也沒有尊我為王,就替我出主意了,究竟是誰作王?弟兄姊妹,人的軟弱就出來了,難道我大衛不知道我作以色列的王,為甚麼要你來說話呢? 事實上在以色列當中,要數很多人才輪到亞比篩,亞比篩竟然替王出主意,這就叫大衛的自己又被碰傷了,結果他又作了一件愚昧的事。弟兄姊妹們,你看到沒有,體貼人的感情,會遮蔽我們的眼睛看不見神的旨意,太過於體貼自己,也叫人看不見神的旨意。在押沙龍死了以後,神接連讓大衛出了兩件在原則上相同的事,都是人的殘缺的顯露。我們感謝主!神肯揭開我們的殘缺,那是神在我們身上極大的憐憫,因為祂定意要叫我們豐豐富富的進入祂的國度,祂不甘心我們帶着一些殘缺而進到祂的榮耀裏。所以在祂的榮耀還沒有顯出以前,祂是忍耐的在我們身上一點一滴的作工,一直把我們作到祂心滿意足。用我們熟悉的話來說,就是把我們真正『模成祂兒子的形像。』 照出人心中的隱情 我簡略的題以下兩件事情,這兩件事也是很有意思,我們把前頭那兩件事說得詳細了一點,那底下的就說簡單一點。從二十三節以後,聖靈又記載兩件事,頭一件是米非波設來迎接王。弟兄姊妹你曉得,米非波設因為瘸腿不能跟着王逃亡,他的僕人就欺騙大衛,結果大衛說,把他的產業完全的給了洗巴。現在米非波設來迎接王,大衛就問,『你為甚麼不跟我一起逃亡?』大衛以為米非波設真的是悖逆他。米非波設說:『我沒有辦法,因為我走不動。你看自從王出去以後,我連鬍子也不剃,腳趾也不剪,連衣服都不洗,我一直在等着王回來。衹是我的僕人欺哄了我,又說我毀謗了你。』米非波設又說:『我主,我全家都是在你面前蒙恩的,我豈敢向你背叛?』大衛在這一個時候說:『好啦!那就把你的產業從洗巴那裏拿一半回來。』 真是豈有此理,沒有這樣處理的。大衛這件事作得愚昧,但神卻叫他看見一位米非波設。米非波設當時說:『我主,我王,你平平安安的回宮我就安樂了,所有的一切就任憑洗巴拿去,我也沒有怨言。』弟兄姊妹,這一個人沒有以他屬地的所有為他的喜樂和他的滿足。在眼見來說,他是以王的平安為他心中所看為最重要。在屬靈的原則上,你可以這樣說,他是以神的旨意不受攔阻,作為他心裏的喜樂。大衛帶着他自己的愚昧,神卻讓他看見一位對的人。從米非波設的身上,我們實在看到,神藉着他來給大衛一些光照。這一點的光照也許還不能叫大衛的愚昧給照明。接着神又叫大衛看見另外一個人。先前神讓大衛注意兩個人,現在神又讓大衛看見另外兩個人,一位是米非波設,一位是底下題的巴西萊。 弟兄姊妹記得,巴西萊就是在約但河那邊迎接大衛,給大衛和跟隨大衛的人預備糧食的那一位老人家。現在王要回耶路撒冷,大衛就對他說:『你跟我一塊回耶路撒冷,你來與我一同享用王家的榮耀。』弟兄姊妹,你看巴西萊怎麼對大衛說?他說:『這一些生活上的榮華富貴,我都沒有放在心上,因為這些對我來說沒有甚麼意義。你說財富,我也不缺,你說地上的享用,我也是八十多歲的人,甚麼事情都見過,這些對我來說已經沒有甚麼意思。你能平平安安的回耶路撒冷就好,我衹願意安安靜靜的在本地度過我的餘生,我就滿足了。如果大衛王你真有一點甚麼心思要作,你可以把金罕帶去。』金罕本來就是巴西萊的僕人,『現在我把金罕也給了你,你把他帶去,你要怎樣待他就怎樣待他。』 大衛本來準備要賞賜給巴西萊,結果倒過頭來,巴西萊在大衛有難處的時候供應了大衛,在大衛平平安安的時候,也把一位輔助的人送給大衛。地上的榮耀和富足,他都沒有放在心上,他衹有一件事,就是仰望神的時間。弟兄姊妹們,這兩件事擺在一起,千萬不要以為就是歷史輕輕的記載,如果光是要記載歷史,怎麼可以衹用四個人,四件事情就能記載當時那樣大的經過?所以我們看到,神藉着這兩個人給大衛一些光照,讓他在生命裏更深的蒙光照,而追求更完全的成熟。我們感謝主!神沒有忘記祂所揀選的人,人可以帶着殘缺來度過他的年日,但是神卻要把人的殘缺挪走。在這裏我們看到,大衛果真是學到功課。所以我們看這些事情過了以後,馬上就接上大衛當時自己伸手出來處理事情所引出的後果。 猶大人跟以色列人就吵起來了,吵出來的結果引出又一次的小背叛。這次小背叛延長了神的子民在地上的困苦,當中也插進了約押刺殺了亞瑪撒的事,所以二十章的這一段我們不詳細的去看,我就這樣輕輕一點就是了。下次我們從二十一章開始,弟兄姊妹能看見二十章是押沙龍的餘波就夠了。但是有一點我一定要點一點的,押沙龍的事情到了二十章二十二節那裏完全結束以後,從二十三節到末了,我們看見大衛再次整頓他的政權主管,聖靈這樣記載一下,也有一個意思。神允許或者神興起的所有叫人受對付的難處,目的乃是要把屬祂的人帶進真正安息裏。我們感謝主!神在大衛的身上很細的作了工。如果跟從前大衛沒有作工時神在他身上所作的工來比較,弟兄姊妹現在可以看見,從前神在大衛身上所作的工,是比較粗枝大葉的,現在神所作的工是非常細緻。 我們感謝神!看到這個區別,就能領會我們生命要長大進到成熟,神是要把我們這個舊人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是在地位上把我們從亞當裏轉移到基督裏。我們進到基督裏以後,神就一點一滴的在我們身上作工,把亞當所存留在我們身上的,一點一點的除掉,一直把我們帶進祂所要的聖潔沒有瑕疵的光景裏。所以從大衛的身上,我們看見在大衛作王以前和作王以後,神作工的手是不一樣的。感謝主!大衛經過神這樣細細的琢磨他,我們看二十二章的時候,你就看見大衛在這一方面已經很進步了。我們感謝主!祂從前怎樣在大衛身上作工,祂在我們身上更是這樣的作工。求主給我們一個敏銳的感覺,領會到神作工的手,這是我們在神面前所要向祂祈求的。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十九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下十九章 是非正邪 撒母耳記下查讀(十九4~6)(馮耀榮) 愛那恨你的人 內容簡介 讀經: 撒母耳記下十九4-6
王蒙著臉,大聲哭號說:我兒押沙龍啊!押沙龍,我兒,我兒啊!約押進去見王,說:你今日使你一切僕人臉面慚愧了!他們今日救了你的性命和你兒女妻妾的性命,你卻愛那恨你的人,恨那愛你的人。你今日明明地不以將帥、僕人為念。我今日看明,若押沙龍活著,我們都死亡,你就喜悅了。 約押為大衛剷除了押沙龍,協助大衛復位,平息了叛亂所帶來的戰禍。大衛卻為死去的叛逆兒子悲傷,引來約押嚴厲的指責,認為他顛倒正常的愛恨:「愛那恨你的人,恨那愛你的人」。 約押不滿大衛的重點是後半句說話「恨那愛你的人」,指責他不記掛為他冒險犧牲的將帥僕人。只喜悅押沙龍活著,不理會愛他的人之死活,是忘恩負義,以恨回報愛。約押前半句「愛那恨你的人」是諷刺大衛顛倒愛恨的表現,而這半句正是新約耶穌的教訓:「愛你的仇敵」(太五44)。耶穌希望新約信徒能夠做到的事情,約押竟然指出舊約中的大衛已經做到了,當然約押並不認為這是應該實踐的。 大衛前半生被掃羅追殺,他卻重複放生他,令迫害自己的人親口稱讚他說:「你今日看我的性命為寶貴」(撒上廿六21)。大衛後半生被兒子追殺,他卻記掛押沙龍的安危,令救助他的元帥諷刺責備他說:「愛那恨你的人」。無論是讚賞,或是諷刺,舊約中的大衛實踐了新約耶穌的教訓。 思想: 大衛犯錯的事情其實也不少,不過聖經作者借大衛愛仇敵的表現,將他非凡的品性向我們展示出來,令我們知道耶穌的教訓是可以實踐的。 撒母耳記下查讀(十九24~30)(馮耀榮) 就任憑洗巴都取了也可以 內容簡介 讀經: 撒母耳記下十九24-30 掃羅的孫子米非波設也下去迎接王。他自從王去的日子,直到王平平安安地回來,沒有修腳,沒有剃鬍鬚,也沒有洗衣服。他來到耶路撒冷迎接王的時候,王問他說:米非波設,你為什麼沒有與我同去呢?他回答說:我主我王,僕人是瘸腿的。那日我想要備驢騎上,與王同去,無奈我的僕人欺哄了我,又在我主我王面前讒毀我。然而我主我王如同 神的使者一般,你看怎樣好,就怎樣行罷!因為我祖全家的人,在我主我王面前都算為死人,王卻使僕人在王的席上同人吃飯,我現在向王還能辨理訴冤麼?王對他說: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我說,你與洗巴均分地土。米非波設對王說: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地回宮,就任憑洗巴都取了也可以。 米非波設是約拿單的兒子,大衛因為與約拿單的恩情,特別恩待米非波設,安排洗巴好好照顧瘸腿的米非波設。大衛逃命的時候,洗巴卻欺哄米非波設,讓他不能跟上追隨大衛。大衛回來的時候,他未能辨別米非波設的冤情,最後決定讓洗巴與米非波設均分地土。米非波設記掛大衛的安危多於關心財產,看到大衛平安回來,就大方地任憑洗巴全取那些地土。 米非波設的個性與他的父親約拿單相似,為別人著想多於為自己。二人都記掛大衛的安危,都有真心守護大衛的心。無論是王位或產業,父子都是大方的禮讓他人。或許我們會懷疑米非波設謙讓的真誠,因為身處弱勢,他怎能據理力爭呢?不過,米非波設的存在,卻印證了他父親約拿單的偉大。因從前大衛是處於劣境,約拿單仍是多番關心他,救助他,並將王位禮讓給他(撒上廿34;廿三16-17)。 思想: 大衛的成功,除了因他的努力和神的幫助外,他生命中也遇到了不少朋友恩人,約拿單父子就是其中之一的典?。環顧我們成長的路上,相信也有不少良師益友,我們實在要心存感恩! 大衛歸回耶路撒冷(撒下十九1~14) (臺北靈糧堂) 當大衛正為押沙龍哀哭時,約押適時指出此時過度哀慟的不適當,與對大局的影響。 一、大衛為押沙龍哀哭 大衛為押沙龍的哀哭,使得打勝仗的軍隊尷尬萬分,他們到底做對了呢?還是做錯了?「眾民聽說王為他兒子憂愁,他們得勝的歡樂卻變成悲哀。」(2節)因為王絲毫不因得勝而歡樂,因此眾民也只得羞羞愧愧如同做錯事一般進城――「那日眾民暗暗地進城,就如敗陣逃跑、慚愧的民一般。」(3節)這的確大大影響士氣與百姓對王的向心力。 二、約押責大衛 因此約押前來責備王是非不分――「你今日使你一切僕人臉面慚愧了……你卻愛那恨你的人,恨那愛你的人。」(5~6節)約押也指出大衛會使將士們的士氣削弱――「你今日明明地不以將帥、僕人為念。我今日看明,若押沙龍活著,我們都死亡,你就喜悅了。」(6節)同時約押也指出即將出現的危機――「現在你當出去,安慰你僕人的心……你若不出去,今夜必無一人與你同在一處;這禍患就比你從幼年到如今所遭的更甚!」(7節)一個領袖必須公私分明,懂得別人委身我們時所付上的代價,我們必須為別人的委身而委身,看他人付的代價為有價值。 三、眾支派迎大衛回耶路撒冷 於是大衛起來,坐在城門口與百姓見面,等於褒獎他們的辛勞。此時押沙龍的部眾都已經潰散了,現在要面對的是,大衛如何與叛軍協調,敉平其中的裂痕,此時大衛勢必要寬容。 一方面,北方投靠押沙龍的以色列眾支派,重新表態承認大衛的王權――「王曾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我們膏押沙龍治理我們,他已經陣亡。現在為甚麼不出一言請王回來呢?」(9~10節) 另一方面,因為押沙龍在希伯侖吹角,所以許多猶大支派的人也曾歸順押沙龍,現在大衛差人去見祭司,要猶大長老更加積極的請大衛回宮。為了招撫叛軍,大衛立押沙龍所立的元帥――「亞瑪撒」為新的元帥,這裡面當然有對約押不聽他的命令殺了押沙龍的不滿,同時「就挽回猶大眾人的心」(14節)。 默想 我是否在領袖的位置上知所進退,何時該帶領團隊,何時該激勵士氣,何時該向同僚委身,何時該獎勵,何時該懲處,何時該適時調度組織,何時該寬大為懷?我是否深知領袖的因應將帶來團隊的成敗?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被膏立的受膏者,你是我們的領袖。你愛跟隨你的人,你拯救我們,提攜我們,帶領我們得勝。你也知如何獎勵我們,激發我們;你承擔我們的不足,但督責我們做對的事。你不但呼召我們委身於你,你自己也委身於我們,教導我們都能成為好的領袖,阿們! 大衛赦示每善待諸人(撒下十九15~43) (臺北靈糧堂) 在大衛回耶路撒冷的行程中,在他逃亡之初的一些代表性人物陸續出現,現在要看看大衛如何對待這些惡待他或善待他的人。 一、示每來見大衛 首先,是「便雅憫人示每」,他在大衛逃亡之初以石頭、灰塵揚向他,羞辱他,並譏諷大衛是因亡了掃羅家而滅亡(參撒下十六8,13)。現在示每帶了一千便雅憫人,趟過約旦河去迎接大衛,他們用擺渡船去渡王的家眷。示每在大衛過河前俯伏在他面前,說:「我主我王出耶路撒冷的時候,僕人行悖逆的事……求我主不要……加罪與僕人……僕人明知自己有罪……今日我首先下來迎接我主我王。」(19~20節)大衛的將領亞比篩說該治死他,但大衛卻說:「今日在以色列中豈可治死人呢?我豈不知今日我作以色列的王嗎?」(22節)因而對示每說:「你必不死。」(23節)領袖的寬容是融合各方力量重要的工具。 二、米非波設來見大衛 其次是「掃羅家的僕人洗巴」(17節)和「掃羅的孫子米非波設」(24節)。洗巴在大衛逃亡之初協助他,卻說了米非波設的壞話(參撒下十六3~4),現在他帶著他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僕人,來渡口迎接大衛。而米非波設則等在耶路撒冷迎接大衛。米非波設其實並不像洗巴所說的高興大衛遭難,他紀念大衛對他的好,因此「他自從王去的日子……沒有修腳,沒有剃鬍鬚,也沒有洗衣服。」(24節)他陳述――「那日我想要備驢騎上,與王同去,無奈我的僕人欺哄了我,又在我主我王面前讒毀我。」(26~27節)因為大衛去時已說過米非波設之物都歸洗巴,因此現在說:「你與洗巴均分地土。」(29節)大衛赦免一切看似可疑的背逆者,特別是掃羅的後代、僕人、族人,徹底挽回了人心。 三、巴西萊來見大衛 最後,這位不圖什麼,只是忠誠款待大衛的「基列人巴西萊」(31節)也來送王過河。巴西萊已八十歲了,王要巴西萊與他同去耶路撒冷養老,但他推辭,只推薦他的僕人金罕與王同去。 此時以色列眾支派與猶大支派,開始為著什麼人先迎接王回耶路撒冷而爭執,猶大人自稱是「王與我們是親屬」(42節),以色列人認為「我們與王有十分的情分」(43節),兩者相爭不下。領袖身邊須要真正委身、有用的人材,而不是爭功諉過,或以身份關係而自詡的人。越是領袖身邊的人,越須要約束自己。 默想 我是否謹守自己的份際,在一般人汲汲營營之中,忠誠地完成領袖的託付?還是玩兩面手法,爭功諉過,利用身份地位,爭大謀利? 回應 親愛的主,你曾面對門徒爭大,你也曾面對門徒的背叛,你清楚地教導我們該如何面對權位的問題,也教導我們如何教導下面的人面對權位的試探。你知道如何處理背叛,你赦免背叛者,但當背叛者持續背叛時,你就容許他們吃自己的惡果。求主幫助我們學會處理權柄中的一切難題。阿們! 私情與公責要平衡(撒下十九1〜30) (臺北靈糧堂) 一、父子私情與公眾責任(1〜10節) 大衛為兒子押沙龍之死,深深哀痛哭泣,他忘了他是一國之君,是公共人物的第一位,他尚有公眾責任;民眾因平息叛亂而歡樂,看見王哀痛,民眾得勝的歡樂也變成了悲哀,如同敗陣逃跑、慚愧的民一般。在上者的言行態度,上行下效,會影響民眾。直到元帥約押指責,大衛才轉向面對公眾責任,不再哭泣,坐在城門口,才使渙散的民心收回,離去的民眾回來。基督徒是神的兒女,私情與公眾責任要取得平衡,「以色列眾支派的人紛紛議論說:『王曾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又救我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現在他躲避押沙龍逃走了。我們膏押沙龍治理我們,他已經陣亡。現在為甚麼不出一言請王回來呢?』」(9〜10節)。群眾只重現實利害的一個點,至於全面深遠的事,他們不能看見,需要屬靈的領袖從神的話中的原則教訓,對他們作正確的指引。 二、挽回人心(11〜15節) 局勢漸平,大衛要重新挽回人心,差人先對祭司說話,後對將軍說話,他看重信仰超過武力;信仰建造人心,武力征服人身,心比身重要,「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 三、投機取巧的人(16〜23節) 示每在大衛失勢逃難時咒駡他,並用石頭砍他,現在大衛復位掌權,他態度作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前倨後恭,來迎接大衛,下跪認罪,他是一個投機取巧,見利忘義的無恥小人,大衛左右手兩次要殺他,大衛兩次赦免他;基督徒要堅定在真道上站立得穩,勿因利益或苦難而動搖。 四、說謊取利的人(24〜30節) 大衛回城時,掃羅之孫米非波設也去迎接,他自從大衛逃難,就刻苦已身,證明他向大衛是忠心的;他沒有隨王逃難,是因自己瘸腿,行動不便,又被僕人洗巴欺騙;洗巴在大衛面前說謊,讒謗主人,以致大衛未查真相,應許將他主人的產業都歸給他。洗巴是欺主騙王,說謊圖利的人,大衛未查真相,憑片面之詞,輕易承諾,這是大衛的錯失,雖然更改,將米非波設的產業與洗巴切分,究竟有失公平,基督徒不應藉說謊欺騙取利,也不要未明真相,輕易判斷,任意承諾,以免破壞了信實公平的見證。 默想 我是否是一個重利輕義的人? 回應 求主賜我智慧能分辨真假。 心態不同的人(撒下十九31〜43) (臺北靈糧堂) 一、一個敬虔清心的人(31〜39節) 巴西萊在大衛逃難時,曾供應大衛與跟隨之人生活的需用(撒下十七28〜29);現在大衛將回城復位,他又來迎接送王過約但河,他年高八十歲了,王要他同去,要在耶路撒冷養他的老,他婉拒,並將自己的僕人金罕送與大衛,服侍他。巴西萊是一個敬虔清心的人,他敬畏神,對人有道義,有愛心,對世俗的好處,清心寡欲,與示每成為鮮明的對照。基督徒不要對失敗受苦的人落阱下石,反要同情幫助;也不要對有錢有勢的人討好巴結,盼望分一杯羹。 二、一群爭寵的人(40〜43節) 押沙龍反叛,大衛逃難時,必有不少以色列人與猶大人見風轉舵,趨炎附勢,附從押沙龍,迫害大衛。現在押沙龍死了,大衛復位,大局已定,他們又在大衛面前爭寵,彼此爭論,誰與大衛的關係更親近,大衛在一伏一起之間,看盡人間百態,識透人心。基督徒若在成功時或失敗時,看見人的歌功頌德,或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不要驕傲,也不要驚奇,聖經早提到「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耶十七9),「耶穌卻不將自己交托他們,因為祂知道萬人,也用不著誰見證人怎樣,因祂知道人心所存的。」(約二24〜25) 默想 我是那一種人呢?神看我的所「是」,超過我的所「有」。 回應 求主不斷更新我的生命。 悲痛失愛兒(撒下19章1至15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使我成為一個情理兼備的人,能成熟地待人處事。 1. 要顧全大局(1-8上):大衛因痛失愛兒押沙龍而悲哀哭泣。他的愁緒使一眾為他出生入死的將士都失去了勝利的歡悅。約押深知形勢不妙,因為一眾跟隨大衛的人,都是被押沙龍所累,才要舉家逃亡,並為大衛賣命爭戰,但如今他們得勝回來,不單沒有得到王的讚賞,更感到王的悲慟反應,如同是間接怪責他們取了其兒子的性命,這樣,他們或會認為大衛不把他們放在眼裡,而只關心自己的兒子,更甚者會使他們不願意再向大衛效忠。為了不讓這危機成為事實,約押直言勸諫大衛,要大衛以行動挽回百姓和將士的心。大衛也明白到事態嚴重,於是依約押的話而行。 從這部分經文可見,我們行事為人需要黑白分明,不感情用事;又要顧全大局,不可只顧自己的悲痛,而忽略眾人的生死禍福。特別是擔任領袖的人,更要學習適當地處理自己的情感,讓真理駕馭自己,不可只讓個人的情感牽動。 2. 妥當地善後(8下-15):大衛在這場戰事之後,要進行一連串的善後工作。與以前的戰事不同,在今次的叛亂中,由於大衛自己所屬的猶大支派也有倒戈支持押沙龍,因此,他要謹慎行事,好安撫眾人,叫他們相信他不會秋後算帳,從而讓局勢儘快回復平穩。此外,大衛也明白到猶大長老心感內疚,不好意思開口請他回宮,因此他便藉祭司傳話招安,並聲稱要立那個曾協助押沙龍的亞瑪撒為全軍的元帥,以代替約押。這樣,猶大支派的人便知道大衛是真心的對待他們,大衛亦因此得回人心。 到底大衛為何要立那個支持叛變的亞瑪撒為軍隊的元帥,卻貶抑平亂有功的約押呢?或許,這與約押不遵從大衛的吩咐,殺了押沙龍有關。約押雖然平亂有功,而且他殺死押沙龍也只是要為大衛斬草除根,但大衛仍因他不尊重自己,公然違命而不悅。此外,大衛這樣做也是為免約押趁機坐大,他日難以駕馭。其實大衛並沒有看錯約押的為人和野心,因為約押日後不但施奸計殺死亞瑪撒(參20:9-10),更在大衛臨終前支持亞多尼雅自立為王(參王上1:5-7),引發另一場宮廷權力鬥爭。 「主啊,求你幫助我,叫我成為你良善忠信的僕人,以真以誠服侍你和你的教會。阿們。」 要洞悉時勢(撒下19章16至30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加添我的智慧,使我以屬靈的眼光來看世事,得以洞悉世局的真面目。 1. 演戲求補救(16-23):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世態炎涼的事實。便雅憫人示每在大衛逃難時幸災樂禍,落井下石,窮追猛打(16:5-14),如今他見大衛平安回來,惟恐被秋後算帳,於是率先帶同一千個便雅憫人,急忙與猶大人一同去迎接大衛。他俯伏在大衛面前認罪,求大衛饒恕,又說自己是約瑟全家之中首先來迎接王的人。其實,約瑟家本身與示每並沒有甚麼關連,因為約瑟的後代是屬於瑪拿西與以法蓮兩個支派,而不是屬於便雅憫支派的。示每這樣說,是意圖說服大衛饒恕他,像約瑟當年饒恕出賣他到埃及的眾兄長一樣(參創50:15-21)。 示每跟猶大人一起迎接大衛,是因他料到大衛為了安撫猶大人,必不致在他們面前向他興師問罪,以免令他們擔心日後將遭受秋後算帳的命運。結果,大衛真的為了顧全大局,既攔阻亞比篩治死示每,亦在猶大人面前起誓不殺他。當然,大衛知道這樣攻於心計的卑鄙小人,若不懲治,必成為國家的禍患。因此,他只是起誓說示每「必不死」(23),卻沒有說他的後裔不會懲治示每。事實上,大衛臨終前,便曾吩咐所羅門,要他在登基後智慧地對付示每,把示每治罪(參王上2:8-9)。 2. 譭謗得澄清(24-30):除了示每,惡僕洗巴也帶同眾子眾僕過河,跟猶大人一起迎接大衛。他知道自己從前向大衛誣告主人米非波設,從而盡得主人家財一事,必會在大衛與米非波設見面時被揭發出來。因此,他也想在猶大人面前得以免禍。當米非波設被洗巴欺騙之後,他為了要在大衛回來時證明自己無辜,於是一直不修腳、不剃須、不洗衣服,從而表明自己絕不如洗巴所說,要趁機奪大衛的王位。大衛聽了米非波設的解釋後,機智地處理此事。他既使米非波設得回一半家財,同時又不致因對付洗巴而動搖了猶大人對他的信心。 在世態炎涼的生活處境中,我們應當學會倚靠神的智慧,洞悉時勢,按屬靈的原則,小心分析和認清哪些是虛偽的吹捧,哪些是真誠的贊許,哪些是惡毒的指斥,哪些是愛心的責備。願主賜我們能力,使我們在世生活,能靈巧像蛇,純良像鴿子,同時又能學效大衛的機智與忍耐,在困局中倚靠神,勇敢的走在人生路上。 苦難中安慰(撒下19章31至43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親愛的主啊,我願意學習作一個待人有恩,關懷備至的人,求你幫助。 1. 人間也有情(31-39):押沙龍的叛變被平息後,大衛返回耶路撒冷。過程中,大衛雖然見過一幕又一幕的虛偽場面,但如今,他因著基列人巴西萊為他送行而深感安慰。苦難確實令人痛苦,還叫人看到人性醜惡的一面,但苦難同時可以叫人經歷安慰,讓人看到人性美麗的一面。神讓人經歷苦難的美與惡,為要叫人學習持平地看世界,不要思想偏激。 巴西萊當時已年屆八十,住在約旦河東的基列地,那裡遠離位於約旦河西的耶路撒冷。他是一個生活無憂的富戶,因此,無論是大衛還是押沙龍作王,基本上都不會對他構成威脅與影響。亦因此,有人認為他當日在大衛落難時拿各樣食物與物資去接濟對方,不單多此一舉,更可能會惹禍上身,招來押沙龍將來的討罪。然而,出於對眾民的憐憫(參17:29),他仍盡心招呼大衛等人。由此可見,他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願意善待別人,難怪神也恩待他,使他多福多壽,平安生活。此外,當大衛欲回報他的恩情時,他並不為自己求甚麼,而只求大衛收納金罕(他可能是巴西萊的兒子,參王上2:7)為僕人。作為一個念恩報恩的王,大衛沒有推辭巴西萊的請求。他看顧金罕,因此,多年以後,金罕的家族仍得以在大衛的家鄉伯利恒安居(參耶41:17)。 2. 小人爭邀功(40-43):大衛過約旦河時,發生了一件小人爭寵邀功的事。以色列人責怪猶大人邀請王回來,卻沒有先與他們商量,暗地裡取了功勞。對以色列人的指責,猶大人以自己與大衛有親屬關係作為辯解(因大衛是猶大支派的人)。然而,以色列人反駁猶大人,指出他們在神所揀選的十二個支派中共占十個(另外兩個支派則為猶大和便雅憫,參19:16),所以相對於猶大支派而言,他們與王的關係應該更深。 其實口舌之爭又有何益處呢?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若有自知之明,就不會為邀功而相爭了,因為他們當日都支持押沙龍背叛大衛,故此如今面對大衛,俱是待罪之身,更遑論邀功了。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身上,我們看到血氣之爭對人毫無益處,因為幹實務總比說話嘴巴硬更叫人得益處。求主把生命力賜給我們,使我們能成為別人在苦難中的安慰,並且不與人作血氣之爭。 大衛慟失押沙龍(十八19~十九8) (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大衛的確是個性情中人,他深愛神,也深深的疼愛子女,只可惜愛子女卻不管教,就變成溺愛,變成放縱、沒有規矩。從管教的角度來看,暗嫩、押沙龍之死,大衛都必須負大部分的責任。因為大衛的喪子之痛,本來勤王之軍的得勝歡樂,剎那間就被哀傷的烏雲遮蓋;聖經形容軍隊「暗暗的進城,就如敗陣逃跑慚愧的民一般」,這將對軍隊的向心力造成很大傷害。約押對大衛的勸說帶著威脅的口吻,不過大衛也聽得出來,是有幾分道理,於是暫時收斂悲痛情緒,出到城門口去穩定軍心。 基督教是個強調愛的宗教,於是有些基督徒父母就以為「愛」就是任其「為所欲為」;甚至有些父母以為約束兒女的行為,會扼殺了他們的潛力和創造力。其實,聖經的教導正好相反。箴言三章十一節說:「我兒,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或作:懲治),也不可厭煩他的責備」箴言十三章二十四節說:「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換句話說,不管教兒女不是愛兒女,而是恨兒女;真正愛兒女的人,是會常在兒女身邊,隨時管教。 今天有許多基督徒受了世界潮流的影響,夫婦二人將兒女交給褓母、或祖父母、安親班,拼命的賺錢;以為那是為兒女積財,沒想到卻因此沒有盡到作父母的應盡的責任—隨時管教兒女,剝奪了兒女品格教育的機會。大衛失去兒女的悲痛,實在足夠成為我們的借鏡了。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我們要為基督徒父母禱告,求禰幫助每一個作父母的,都盡責管教好兒女的品格,並且將信仰承傳下去。阿們! 禱讀:箴言三章11節 迎大衛重登王位(一)(十九9~23) (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押沙龍死後,叛亂雖然弭平,不過以色列的政治板塊仍然需要重新定位;北方眾支派很快就出言央請大衛複鑾,反倒是猶大支派的反應較慢,需要祭司撒督、亞比亞他的提醒。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猶大支派的某些人,參與了叛亂的行列,致使猶大的長老們猶豫,沒有立即央請大衛複鑾;然而在此,也可看出大衛的智慧,他不但主動差人去勸說猶大長老,並向亞瑪撒承諾進爵拜官,這就表明了大衛沒有任何「追究罪責」的企圖,除去了猶大長老們的疑慮。這個時候,便雅憫族的示每帶著族人來向大衛請罪,大衛也表現了寬大包容的一面,對其過去的無禮完全不予追究。因此很快的,大衛將失序的權力結構,又再重整起來。畢竟大衛已經瞭解,饒恕、寬赦、和好是重建關係最快的方法。 其實饒恕、寬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大衛在整個叛亂事件中,所受到的傷害是不容易忘記的;雖然說,大衛的確是自食惡果,但是他內心的痛苦也很真實。大衛之所以能夠饒恕,並非因為他的道德高超,乃是因為他已經先體認、經歷過了神的赦免、饒恕。新約對饒恕的詮釋也是如此,以弗所四章三十一至三十二節說:「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譭謗,並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基督徒彼此間要以恩慈相待、要彼此饒恕,乃是因為神已經在基督裡饒恕了我們;而且我們是要以「基督饒恕我們」為標準來彼此饒恕。親愛的基督徒,你想過嗎?基督的饒恕不只是「不追究」,乃是「愛仇敵」並且為仇敵捨命。在你我的教會中,是否是以「基督的饒恕」為標準來相對待呢?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求禰憐憫我們,因為我們實在不瞭解,什麼是「基督的饒恕」,我們也不會、不能以「基督的饒恕」來對待我們的弟兄姊妹;求禰教導我們、幫助我們,真正學會「饒恕」的功課。阿們! 禱讀:以弗所書四章31~32節 32 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迎大衛重登王位(二)(十九24~40) (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接著上一段的敘事,本段處理幾個人與大衛的關係。首先是米非波設,他自述因為被洗巴誆哄,所以沒有趕上大衛出城的隊伍;大衛似乎接受了他的解釋,將已經賜給洗巴的產業,又撥回一半還給伊施波設。其次就是巴西萊,他在瑪哈念的時候曾經供應大衛所需的食物,所以大衛希望巴西萊能跟隨入宮養老,能在物質上回報他;不過卻被巴西萊以年齡為由婉拒了,並建議改由金罕入宮,大衛也接受了這建議,可能金罕是巴西萊的兒子。 這段敘事雖然鋪陳簡單,卻可以看出大衛的處事原則。他對米非波設的態度,顯明他不是一個耳根軟、妄下斷語的人;雖然洗巴曾經讒毀米非波設,可是大衛仍然給予米非波設一個澄清的機會。他對巴西萊的恩惠,則是證明他是知恩圖報的人。這些都是大衛的優點,也是我們效法的典範。 路加福音十七章十二至十九節記載著一事件,講到有十個痲瘋病患被主耶穌醫治,卻只有一位撒瑪利亞人(外族人)回來感恩。因此歌羅西書四章二節說:「你們要恒切禱告,在此警醒感恩。」,原因就是基督徒常常會因為「習慣於享受恩典」,反而不像未信者那樣對恩典敏銳。聖經所說的警醒感恩,意思就是不要忘記為神的恩典作見證,也不要忘記向神獻上感謝的祭。在教會裡,如果經常有人述說感謝神恩典的見證,不但能激勵基督徒的信心,也能活潑整體的屬靈氣氛。讓我們彼此期許成為「感恩的酵」,能使全團發起來。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求禰憐憫我、赦免我,因為我常常忘記感恩,以致於也常常忘記神的恩典;求禰幫助我,也幫助我的教會能夠成為警醒感恩的器皿。阿們! 禱讀:歌羅西書四章2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