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第二十一章短篇信息 目錄: 第二十一章
肉體的熱心貽禍眾民(陳則信) 更深的甦醒(二十一章)(王國顯) 大衛的勇士們(史百克)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二十一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下查讀(二十一10~13)(馮耀榮) 掃羅流人血的罪(撒下廿一1~14) (臺北靈糧堂) 非利士人敗(撒下廿一15~22) (臺北靈糧堂) 罪債必還清,巨人必消除(撒下廿一1〜22) (臺北靈糧堂) 糊塗惹的禍(撒下21章1至9節) (香港讀經會) 神垂聽所求(撒下21章10至22節) (香港讀經會) 掃羅家的背約之罪(二十一1~22) (臺北基督之家) 第二十一章 肉體的熱心貽禍眾民(陳則信) 一連三年饑荒 迦南地常有饑荒,但接連三年都鬧饑荒,事情就不平常了,必定是因為得罪了耶和華,才有這樣的災禍。大衛是敬畏神的人,看見這情形,就去求問耶和華。結果就查出原因來。 大衛已經有一段很長的年日沒有凡事求問耶和華。如今他又開始求問耶和華的生活,可見他已經恢復未犯罪前的光景。神喜歡人到祂面前禱告,也樂意向人施恩。 饑荒的原因(1~2節) 耶和華指示大衛說:『這饑荒是因掃羅,和他流人血之家,殺死基遍人。』(1節)約書亞記告訴我們,以色列人受了基遍人的欺騙,以為他們是遠方的人,因而與他們立了約,起誓不殺害他們,其實基遍人就住在他們附近。神自己是守約施慈愛的神,祂不喜悅祂的子民背約,不信守所起的誓。作詩的人說:『他發了誓,雖然自己吃虧,也不更改。』(詩十五4)掃羅為以色列人和猶大人發熱心,想要殺滅基遍人。公義的神向以色列人追討背約的罪,以饑荒懲罰他們。掃羅從未為耶和華發過熱心,也很少為百姓發熱心,這次竟然發起熱心,要背約滅絕基遍人,既然這是出於肉體的熱心,全非出於聖靈的感動。有人以為熱心比冷淡好,其實不然,問題在所發的熱心,究竟是出於神,或是出於自己。一個人的熱心如果是出於肉體,後果往往不堪設想,那不只是得罪神,而且貽禍無窮。 基遍人的要求(3~6節) 大衛召基遍人來,問他們當如何為以色列百姓贖這虧欠,他們方肯為耶和華的產業祝福。他們要求將那謀害他們,要滅絕他們,使他們不得再住以色列境內的,掃羅的七個子孫交給他們,讓他們將這七個人懸掛在基比亞。安慰王應允他們的請求,要將七個兒女交給他們。 大衛因為與約拿單結盟,起誓要恩待他的後裔,所以就不把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交給他們。他將掃羅的妻子,愛亞的女兒利斯巴給掃羅所生的兩個兒子,亞摩尼,米非波設,和掃羅女兒米甲的姊妹,給米何拉人巴西萊兒子亞得列所生的五個兒子,交在基遍人手裡。基遍人就把他們在耶和華面前,懸掛在山上,這七人就一同死亡。他們被殺的時候,正是收割的日子,就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這說明公義一伸張,祝福就降臨。無論是個人或邦國,若肯真誠對付罪惡,除去虧欠,許多因罪而來的困厄和難處,也必迎刃而解。 利斯巴護死晝夜不輟(10~14節) 利斯巴用麻布搭棚,晝夜護屍,日間防雀鳥落在屍身上,夜間不容走獸前來踐踏。母愛光輝,天地同悲。大衛聽見這事,乃從基列雅比人那裡,將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的骸骨遷來,並收斂被掛的七人,予以安葬。大衛既表彰了公義,又流露了憐恤。從此以色列眾人都樂意遵王的吩咐,神也垂聽國民的請求。這種天與地聯結而蒙福光景,真是令人嚮往。 復興仇敵爭戰(15~22節) 非利士人又來進犯,大衛帶領僕人前往接戰。大衛已不若青年時的氣力充沛,他力不從心,就疲乏了。在戰場上疲乏,是致命的險事。更可怕的是;大衛遇見了空前的勁敵,是偉人的兒子,他的銅槍重三百舍客勒,又佩著新刀。大衛幾乎被他殺害。幸有亞比篩幫助;將勁敵殺死。在屬靈的戰場上,要慎防靈裡的疲乏,那是最危險不過的。然而,即便是少年人也曾疲乏困倦,強壯的也難免有跌倒之時;唯獨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等候耶和華是得力的秘訣。大衛得亞比篩之助,轉危為安,轉敗為勝,也說明屬靈的爭戰必須同心協力,切忌單獨孤立。仇敵慣用的策略是製造分歧,然後各個擊破。聯手拒敵,方能致勝。 大衛經過了這次險境之後,跟隨他的人乃切求他不再與他們一同出戰,恐怕遇見不測,因而熄滅了以色列的燈。大衛已漸老邁,不適合在戰場上出入,理應由青年勇士起來接力。何況作戰不分前線與後方,衝鋒陷陣的勇士與主帥,無一可以或缺,後者往往更難產生,他的智慧是多年經歷的結晶。跟隨大衛的人對大衛的珍惜,實在是具有成熟的見地。 此後以色列人在戰場上繼續得勝,殺死了偉人的兒子撒弗,和迦特人歌利亞,他的槍桿粗如織布的機軸。又有一個身量過人,手腳都是六指的偉人之子,向以色列人罵陣,被大衛的哥哥示米亞的兒子約拿單所殺。這些迦特人的兒子,都死在大衛和他僕人的手下。這裡藏著一個秘訣,爭戰得勝並非依靠血肉的膀臂,乃在於神前有能力。向挑戰罵陣的偉人之子相迎,如果看自己必膽怯;靠自己必自餒。感謝主,大衛和跟隨他的勇士們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勝敗全在乎耶和華。願我們都認定祂,依靠祂。——陳則信《默想撒母耳記下》 更深的甦醒(二十一章)(王國顯) 撒母耳記下二十一章是押沙龍的事件完全結束了以後所發生的。在二十一章所發生的事一面給我們看見,大衛在神面前實在是又成長了。同時我們也看見,他還是帶著一些缺欠。關於這一點,出生在亞當裏的人好像是沒有辦法脫離得了。我們感謝神!我們不是看我們能脫離到一個甚麼程度,我們要看的是神在我們身上的忍耐和憐憫。沒有神的忍耐,我們在神面前早就無路可走了。我們看見大衛,我們就看到這事,好像到了那麼長久的年日,他還是不能進到完全,他這樣子在神面前,神還能悅納他嗎?感謝神!盡管我們是帶著許多缺欠,但是我們的神是有足夠的忍耐。 漸漸的恢復甦醒 二十一章開始就說到一件事,在大衛的年間,有一次的饑荒,接連三年下來。這三年,就說出了大衛裏面還是不夠甦醒,一直到這三年過來,他想起來,他才問神。其實在頭一年,他就應當去求問神,但是他沒有。接連三年下來,他才想到要求問神。為甚麼?雖然聖經沒有題到,但是我們知道,因為以色列在大衛作王的時候,實在是非常豐富,所以一年的饑荒,兩年的饑荒,三年的饑荒,沒有叫以色列受到生活的影響。所以在那三年的饑荒日子裏,大衛和以色列人好像沒有感覺甚麼問題。一直到三年過了,他才覺得這事不簡單。或者是以色列的存糧也吃得差不多了,不可能有第四年了,所以他才覺得事情嚴重,他才求問神。非常可能是這個樣子。但是剛才我題了,他本來在第一年就應當求問神,為甚麼他要在第一年求問呢? 弟兄姊妹你記得,以色列人所居住的地方叫迦南地,神把以色列人領進迦南,他們還在約但河的東邊,神已經向他們說得很清楚。祂說:『你們若是謹守遵行神的話,你們是不愁糧食的短缺,你們也不愁在那地有難處。如果有敵人來攻打你們,他們從一條路來攻打,就要從七條路敗退。你們一年種下去的糧食,可以足夠你們很多日子的享用。秋雨春雨按時來到,在那些日子裏,你們甚麼也不缺。但若是翻過來說,你們不謹守遵行我的吩咐,那事情就完全翻過來了,敵人從一條路來攻打你,你就要從七條路逃跑。天對你好像成了銅,地對你好像成了鐵,地就不給你效力。』弟兄姊妹們,我們還記得,神給以色列人進迦南的應許,我們就知道了,有饑荒,他們就要問,『為甚麼有饑荒?是不是我們在神面前活得不對? 如果我們活得對,那為甚麼有饑荒?』現在饑荒已經來了,定規那裏有事,他們自己看不見,他們可以求問神。但是大衛和以色列人在這一點上都疏忽了,神有一些管教和擊打來的時候,他們忽略了。忽略在甚麼原因上呢?忽略在神豐富的供應上面。弟兄姊妹們,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神在恩典裏面供應我們十分豐富,但是因著神供應的豐富,我們就忽略了神手裏的工作。如果大衛當時的生命更進一步成熟,他會瞭解到這事不能拖延,必須快點求問神。感謝主!姑且說他的昏沉雖然拖延了三年,終於有一天他醒過來,他就去求問神。那一求問就問出原因來了,確實是發生了難處,不是一般人會知道的。他求問神的時候,神就把原因說明出來。 不能帶著虧欠而生活 發生了甚麼事呢?神對大衛說:『這饑荒是因為掃羅流人血之家,殺死基遍人。』我們記得基遍人就是用詭計來騙了約書亞而存留下來的亞摩利人的一族。雖然是騙了約書亞和當時的長老們,但是神承認這些人既然肯尋求神,就讓他們活下去。尤其是以色列人跟他們立了約,那就不能廢約,所以四百多年來都相安無事。弟兄姊妹曉得,士師記大概有四百五十年左右。到了掃羅的日子,掃羅卻發起熱心來,當然這個熱心是人自己的熱心,肉體的熱心。他以為神要作這樣的事,他就自己定規去作。 衹是這件事情是不能作的。神不要作這件事,掃羅作了,殺了很多基遍人。當然他以為他很有理由,亞摩利人是迦南七族裏的一族,是我們的祖宗進入迦南的時候,神說要把他們滅盡的。衹是這些人到現今還在,那時我們的祖宗沒有把他們滅盡,現在我來執行這個滅盡,所以他就殺了好些基遍人。究竟殺了多少,我們不知道,反正是殺了人。正因為這一件事情,神現在要讓大衛來為以色列人去除掉這一個虧欠。若是早一點神來作這事,大衛也許還不夠條件接受過來,因為他會感覺這是掃羅作的事,怎麼要我來承擔? 現在他經過許多的磨難,他已經能接受除掉他自己了,所以他不是看他自己,他是看到整個的以色列,因為饑荒不是對著大衛一個人,饑荒乃是叫整個以色列受害。所以大衛在這樣的情形底下,他從神的手裏把神的追討接過來。雖然不是他的責任,但是他承擔這個責任,他把神的追討接過來。他就找到基遍人,他們就問基遍人,掃羅在你們身上作了一些事是很虧欠你們,現在我應當怎麼行來贖這個罪呢?使你們為耶和華的產業祝福?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不熟悉律法的內容,或者說申命記與利未記的內容,你不會發覺大衛這個問題有甚麼。 要是你熟悉舊約的歷史,你就曉得大衛這些話是有根據的,他在這裏一面是解決虧欠,一面是要以色列人在神面前不再被迫討。弟兄姊妹,如果你讀過申命記,或者你讀了出埃及記,你會很清楚的看見,神吩咐以色列人在日常的生活裏不要虧欠人。不僅是不要虧欠人,並且還要進一步去憐憫人。光是不虧欠人,已經是很難得。但光是不虧欠人,神說還不夠,必須進一步憐憫人。這個原則就有點像登山寶訓裏所說的,『人家強逼你走一裡路,你就陪他走二裡;人家要你的外衣,你連裏衣都給他。』也就是這個原則。為甚麼是這樣呢?我們就要注意,在申命記上,神藉著摩西很清楚的告訴以色列人,有弟兄向你借貸,你不要拒絕,你要給他,並且不要取利。對外人你可以取利,但對弟兄你不可以這樣作。 你也不要向那位弟兄取當頭,就是他給你,你也要在合宜的時間還給他。比方說,如果他把他的上磨石給你作抵押,日落前你就要還給他,你不要等到他還錢的時候才還,你要早一點還給他。如果他沒有上磨石,他怎麼去磨麥子來作糧食呢?如果他沒有糧食,他在那裏嘆息一聲,你就完了,神聽見他的嘆息就追討你。又比方說,他把他的衣裳給你作抵押,日落前你要還給他,因為他衹有這麼一件衣裳,他晚上要作被來蓋的。如果他晚上沒有被子,他冷醒了,他在那裏嘆息一聲,神聽見他的嘆息,神就要追討你。弟兄姊妹們記得,在申命記上,神是這樣給以色列人說,你就曉得神是一直要求祂的百姓帶著憐憫的心,因為這樣帶著憐憫活著,就讓別人不是給他咒詛,而是給他祝福。 甘心除掉虧欠 現在基遍人因看掃羅的事,一直心裏面過不去。他們說,我們祖宗明明是跟以色列人立了約,我們是可以存活下來,我們是給他們作苦工的人,這事誰都不能更改。為甚麼以色列人殺了我們這許多人?雖然掃羅已經不在了,雖然掃羅的家族也衰微了,但是對基遍人裏面的那一個感覺並沒有過去。他們為了這件事情,常常有嘆息,他們一嘆息,神就聽見了。神一聽見的時候,以色列人就接受追討,所以接連三年有了饑荒,接連三年以色列沒有接受祝福。現在神讓大衛知道了,所以大衛就找到基遍人來說:『我當怎樣作可以贖這個罪?我們實在是虧欠了你們。我要讓你們不再在神面前有嘆息,反過來,能為我們祝福。』弟兄姊妹,我們看看,有很多事在我們看以為是小事,但是因為是造成對別人有虧欠,結果是造成自己在神面前蒙福的路給截斷。 這事實在是很嚴肅!現在大衛知道了,這件事情不能再拖下去,這個破口要堵住。怎麼堵住?他就找到基遍人,基遍人就說:『這是我們跟掃羅和他的家的事,不關乎金銀,所以不要因為我們的緣故殺一位以色列人,這完全是掃羅家跟我們中間的問題。』大衛就問,『這樣,你們願意怎麼作?你告訴我,我去作。』他們就說,當然這個講法也是律法上的原則,『以牙還牙,以血還血,以命還命。』就是這樣的一個原則。所以他們就題出來,這事若要得解決,你衹要把七個掃羅家族的人,交給我們,事情就可以解決了。我們就把他們帶到掃羅家的基比亞地,把他們懸掛起來,這樣問題就解決了。當然這要求也是合乎律法的原則,大衛也不能拒絕,所以大衛就接受了。 大衛接過來的時候,對大衛來說就產生難處了,因為是掃羅家族裏面的人,是掃羅的子孫,如果從直系的子孫上去看,那些人會是誰?當然掃羅家族還有多少人,我們不知道。但是如果從直系的血統去看的話,你怎麼算也不能把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算出去。因為從外面看,掃羅當時還有三個後代,米非波設就是其中一位,大衛能把米非波設交出去嗎?對大衛來說,這的確是很作難。固然,一面是因為他跟約拿單曾經結過盟,他要善待約拿單的家族,連同掃羅的家族也都要善待。另一方面,弟兄姊妹還記得,他逃避押沙龍的時候,他虧欠了米非波設。這兩件事就讓大衛不能把米非波設交給基遍人。但是不把米非波設交給基遍人,就必須在掃羅的家族裏湊夠七個人。 弟兄姊妹們,你看大衛所要找出來的七個人,明顯的,掃羅的直系裏衹有兩位,其餘那五位不是掃羅直系的,而是掃羅的女兒所生的,所以不能算是直系的。當然,你要算是掃羅的家族也可以。但問題在這裏,米非波設的問題怎麼處理?大衛知道他是不能廢約,基遍人既然題出掃羅家的七個人,所以他衹好用其它的辦法,反正與掃羅有關係的人,找了七位出來就是了。弟兄姊妹你看到,大衛的心思已經被帶到一個地步,他要追求神完全的見證,他不能叫神的公義受虧損,他也不能讓神憐憫人的性情受虧損,怎麼能調和這件事?他就作了這樣的一個決定,把米非波設留下來,從掃羅家族裏找了七個人交出去,這七個人就被掛在山上。 在環境中給催促去追求完全 現在問題又來了,人有些時候,在神面前實在沒有辦法不承認是跟不上神的心思。我們看到三年饑荒的問題解決了,大衛當時這樣處理過了以後,他也認定饑荒的難處已經結束,但是好像還沒有過去,為甚麼呢?底下就記載了一件事,因為被掛的那七個人當中,有一位作母親的,她為了她的兒子被掛作了一些事。因為掛這七個人是基遍人掛上去,如果基遍人不把這七個人拿下來,恐怕在當時沒有人敢把他們拿下來,所以掛了十幾天還留在那裏。那一個時候,正好是收割的日子,這一位作母親的,就到了山上,在磐石上搭了一個棚,她住在那裏,保護那些屍體,直等到收割完畢。 這樣經過了一段日子,也許是一個月,兩個月,但是饑荒的事好像還沒有過去。基遍人的難處已經解決了,為甚麼神還不把難處結束呢?原來是解決了一件難處,卻帶出了另一個難處。作了該作的事,卻製造了不該作的事,這樣就讓神祝福的路仍然給塞住。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訴大衛,愛雅的女兒就是掃羅的嬪妃所作的事,大衛才醒悟過來,所以他馬上就處理這件事,一面把掃羅和約拿單的屍體去埋葬,同時也把這七個人的屍體埋葬。這事處理過了,弟兄姊妹注意十四節的末了,『眾人行了王所吩咐的,此後,神垂聽國民所求的。』弟兄姊妹你看到了,一直到這個時候,禱告的路才恢復暢通,神祝福的路才恢復暢通。 弟兄姊妹,這是甚麼一回事呢?這又回到神的律法上面去。弟兄姊妹記得,神很嚴厲的吩咐以色列人,屍體不能留在外邊過夜,在日落以前,在天黑以前就要把屍體埋葬。如果不埋葬,那就叫地受了汙穢。這是神很嚴肅的吩咐,現在這七個人被懸掛在那裏已經有許多日子了,很厲害的抵觸了律法。所以雖然基遍人的事處理過了,但是神的祝福還不能來。為甚麼不能來?因為又是自己製造了一個新的難處。弟兄姊妹們,我們在神的面前,屬靈上的追求常常忽略了這一點,我們沒有注意到,在神面前一切的對付,衹能是完全的對付,不能是拖泥帶水的對付,也不能因著接受一個對付,又製造另一個難處,就是說,在神面前接受對付接受得不完全。 我們感謝主!雖然大衛屬靈的敏感沒有到敏銳的地步,但是神給他題醒,他沒有因為已經作王那麼久,生命也長成到了一個相當的程度,所以就覺得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不要煩我。弟兄姊妹們,我說這話,對信主的日子長久的弟兄姊妹們是有一些提示的。我們才蒙恩得救的那一段日子對罪的敏感是很高的。但是慢慢的,我們認識多了一些,經歷多了一些,享用神的豐富多了一些,我們常常就會不自覺的覺得,認罪是雞毛蒜皮的事,這是小事,不必去管。不管它,它自己也會過去,因為神實在對我有太豐富的恩典,那一點點沒有甚麼了不起。但是沒有想到,許多的難處就是出在這些雞毛蒜皮的保留上面。感謝主!大衛還是甦醒的,甚麼時候主的光照一來,甚麼時候他就跟上去,大事他跟上去,小事他也跟上去。大衛就是這樣的在神面前走過他的年日。 神親自維持祂的見證 他年紀也慢慢大起來,大到一個地步,他不能再像年輕時那樣了,所以以下就記載了另外一件事。以色列人跟非利士人又打仗了,大衛也出去,非利士人給以色列的騷擾是很長久的,從大衛沒有出生就已經騷擾他們。到了大衛的晚年,非利士人還在給他們騷擾。現在非利士人又來騷擾了,大衛帶著以色列人出去打仗。但是現在大衛已經不再是年輕的大衛,也不再是壯年的大衛,他的體力已經不比以前了。所以這裡說:『大衛就疲乏了。』疲乏到一個地步,一位非利士人差不多要把大衛殺掉。但神讓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幫助大衛,把那一位非利士人殺了。在那個時候開始,所有跟隨大衛的人都說,並且用起誓的方式來說:『從今以後,我們不能再讓你和我們一同出戰。』為甚麼?是因為大衛不能爭戰了,是不是? 大衛還是能爭戰,不過就是不能持久就是了。既然是不能持久,那麼被殺的機會就很高,以色列人不能讓大衛被殺,所以他們就不讓大衛出戰。為甚麼不讓他出戰呢?他們不僅是為著大衛個人的安全,如果光是為大衛個人的安全,這樣的定規就不算是甚麼高的定規。他們作這一個定規,有另外一個更高的原因。甚麼原因呢?字面是這樣說的,『恐怕熄滅以色列的燈。』實際是怎麼說呢?實際就是說:『我們不能讓神那榮耀的見證在以色列中熄滅。』因為神的榮耀是藉著大衛建立以色列國表明出來,神的榮耀也是藉著大衛裏面有一個感覺,要為神建造一個聖殿這件事帶出來的。一個這樣帶著神見證的人,一位這樣在人中間彰顯神的榮耀、權柄和能力的人,他不能在戰場上被殺的。 就好像美國的麥克亞瑟將軍所說的那句話,『老兵不死』,他指的是老兵漸漸的過去了,那就是說他衹能病死,他不能戰死。大衛是可以死在床上,但是不能死在戰場上,因為他是帶著神榮耀的見證,而站立在以色列人中間。當時的以色列人看到這樣的事,大衛自己也感覺到這樣的事,他必須讓神的見證一直照明在以色列。所以從那一次開始,大衛就不再出戰了。我們可以這樣說,坐上了王位,也就是說出爭戰的階段是過去了,當然這是指一般來說,而不是絕對的。但是問題在這裏,大衛不站出來,神還是站出來,以色列還是能有一個明確的帶領。但是許多人心裏會有難處,人都會這樣想,沒有大衛的帶領,怎麼辦?不僅大衛的日子是這樣,現在很多認識神的人對神的定意都是這樣,沒有了那一位弟兄,神的見證怎麼辦?那些弟兄不在,神的見證還能顯明出來嗎?這是許多人心思上的難處。 以色列人這樣作了定規以後,有沒有後悔?我不知道。也許有,也許沒有,因為這個心思是他們自己發起的,當然也是神同情的。神也知道他們心裏的難處,所以祂讓大衛從戰場上退下來,衹是維持著一個見證的光。但是在整個爭戰的事上,神就興起另外一些人來顯明祂的得勝。得勝不是因著大衛,得勝乃是因著耶和華。得勝不是因著某某人,得勝乃是因為神在那裏。所以底下就記錄了幾個人,這幾個人的經歷很有意思的。弟兄姊妹你記得,大衛是怎麼出頭的,他是殺了非利士人歌利亞才開始出頭的。現在神興起幾個人,他們就有著大衛同樣的經歷,他們是對付了非利士人當中的那些特別高大的巨人,讓他們倒下去,就像當年大衛叫歌利亞倒下去一樣。聖靈記錄了這幾個人的事,有沒有意思在那裏? 你從上下文來注意的時候,你看到的確是有意思在那裏。大衛可以在前線上退下來,但是絕對不影響神的得勝,因為得勝的根源不是大衛或者某某人,乃是在乎耶和華自己。『君王不能因兵多得勝,勇士也不能因力大得救。』(詩篇三十二篇十六節)因為得勝不在乎人的多少,也就是不在乎人,乃是在乎耶和華。這事雖然經過許許多多年代,但是一點沒有更改。所以大衛可以隱藏下來,神的得勝沒有更改。戰場上也許再也看不見大衛,但是彰顯神得勝的勇士,神自己負責興起,要叫神的子民受保護,要叫神的榮耀得以彰顯。我們感謝讚美主!在二十一章的末了,神就是這樣給我們看到了這些事。大衛已經相當年紀了,所以記載大衛的事就快完畢了。認真說起來,衹有二十四章就是最末了一章還記載大衛一點點。二十二,二十三,都不再記載大衛的事。我們看到二十一章的時候,也可以說是大衛一生的經歷的尾聲。 大衛的經歷引進生命的豐富,藉著生命的豐富,發表出來就成了詩篇。弟兄姊妹們,最近我們好像都給詩篇吸引住了。我們在這裏再提一下,是經歷帶進生命的豐富,豐富的生命發表出來就成了詩篇,所以二十二章就是大衛的詩篇中很重要的一篇。這一篇詩篇是收在詩篇裏的,那是他對神的所是和所作的認識。因著對神的認識,而帶進神的啟示,並且是啟示到神永遠的旨意。我們今天晚上就不再交通下去,但是我提出一個要求,下一次我們回來交通的時候,我盼望弟兄姊妹們用一點時間好好讀讀二十二章。這二十二章是一篇詩篇,是收在詩篇上的。因此裏面都是一些從經歷發表出來的生命的豐富。如果我們不好好的把它多讀一下,我們下禮拜的交通就會感覺沒有根。所以我請求弟兄姊們多讀幾遍二十二章才回來交通。我想今天晚上就停在這裏。 大衛的勇士們(史百克) “後來以色列人在歌伯與非利十人打仗,戶沙人西比該殺了偉人的一個兒子撒弗。又在歌伯與非利士人打仗,伯利恒人雅雷俄珥金的兒子伊勒哈難殺了迦特人歌利亞。這人的槍杆粗如織布的機軸。又在迦特打仗,那裏有一個身量高大的人,手腳都是六指,共有二十四個指頭,他也是偉人的兒子。這人向以色列人罵陣、大衛的哥哥示米亞的兒子約拿單就殺了他。這四個人是迦特偉人的兒子,都死在大衛和他僕人的手下。”(撒下21:18~22) 這段經文記裁了大衛勇士們的部分戰績。我盼望你們注意,大衛的勇士們迎戰了好些巨型人;這些巨人明顯是屬于巨人歌利亞的家族。同時,為了使我們能看得正確,並恰切地運用於今天的實際,我請你們回想:弗6:10~12節一段熟悉的活:“我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著主作剛強的人我們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我盼望你們把注意的焦點,放在這些巨人與最早的巨人歌利亞之間的關系上。 一個團體回應仇敵挑戰 你們知道,人們第一次把大衛與王位聯系在一起,是在大衛和那個最早的巨人(這是一種概括性的說法)歌利亞的爭戰之後。大衛戰勝歌利亞一役,使他為公眾所賞識,也標志著他在受膏以後,邁向以色列寶座的第一步。經過了好長一段日子,我們看到大衛身邊出現了一班勇士,這時正是大衛的寶座要安穩的時候,這些勇士與大衛一祥,為寶座,也為坐寶座的王爭戰。但是,這個爭戰已由個人轉為團體。以前大衛的爭戰是個人的,他孤身一人與歌利亞作戰;在戰場上,他是唯一的戰士。當歌利亞來挑戰以色列人的時候,眾人都逃遁了,唯獨大衛一人挺身而出,與他作戰。但我們剛才所看到的這一段記載,雖然同樣是爭戰,但一切都是團體的。爭戰成了一件團體的事。那一個代表性的巨人,已經徹底被征服,身首異處了,但他還留下一班後裔,也都是巨人。現在是彰顯巨人的團體,與彰顯寶座的團體在爭戰。 我們再來看以弗所書就很清楚:我們知道,以弗所書開頭宣告主耶穌已經被高舉,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就主耶穌個人而言,這是一件已經成就的事。但是在以弗所書的末了,教會面對同樣的情形:寶座被‘巨人們’挑戰,就是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世界的、屬靈氣的惡魔,還有一群魔鬼手下的邪靈。我想這一點非常清楚,所以必須有一班人——他們被稱為大衛的勇士——興起來,為著寶座、為著坐寶座的王,與巨人的餘孽爭戰。正如當初大衛一個人對付了那個最早的巨人一祥,現在這個團體的人也要對付與這些團體的巨人。 體現出一靈 這班大衛的勇士們,並不僅僅是一群人組合在一起,而是體現出一靈,就是說他們共同彰顯出一種屬靈的光景、一種屬靈的生活。在以弗所書裏,這靈就是聖靈。“在主裏剛強,在祂的大能大力裏剛強起來。”這封書信,很清楚地給我們看見,是靠著聖靈使我們裏面的人剛強起來。現在我們要來看關于勇士們的兩個特徵。 因愛委身於那一人 首先,勇士們對大衛是肯捨命的。你沒法不看見他們如何愛大衛,如何願意為大衛獻身。他們之所以肯為大衛付代價,是因為要討大衛的喜悅。他們所愛戴的,乃是大衛自己。這是一個很突出的特徵。0 獻身于神的君王 當然,勇士們也獻身於神設立的君王。當你仔細地讀關於他們的記載,你就發現他們的忠誠並不僅限於大衛這個人,而是他們知道這個人在神面前的地位,因為他們認識到大衛就是神所揀選的君王。對於他們來說,大衛的寶座是神所揀選設立的。當然,他們有這樣的認識,是經過一個過程(管教),終於知道掃羅已不再適合坐在那寶座上,大衛才是神所命定的人。所以,他們獻身於大衛,是根據神聖的命定和個人的愛戴這雙重的根基。 我想這一點在這裏就不必多說了。現在我們來看這兩方面的屬靈含義——
一方面主耶穌祂自己已經得著我們的心歸祂,另一面,我們看到祂是神在宇宙中設立的永遠至高的權柄。現在我們獻身於主基督,並不是基於個人的理由;假如是那樣的話,一旦有個‘巨人’冒出來,我們馬上就會逃離開。這就是一個考驗。主一直竭力地做工在我們身上,叫我們不再為自己而要在基督教裏尋求什麼利益,也不是為了自己的好處而要與主加強關系,因為當這些屬地的事情摸著我們,使我們個人生活受到威脅時,我們就很容易失去信心。這時即便我們是一個與主有關系的基督徒,也會因自己的利益受到傷害,而在屬靈上下沉、散漫。所以我們應該拋棄一切考慮自己得失的打算,而為主的利益站住地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真正的試煉。我們必須說:“不管事情如何影響我,主在這裏會不會因此受虧損?假如我逃跑的話,主是否有所損失,還是得著高舉?這樣又會如何影響到我的主和祂的寶座?”今天普遍的情形是,做基督徒是為了得到基督教的好處,結果一旦他們的好處受到威脅,他們就被仇敵從戰場上驅散,但是大衛的勇士們有別於此,他們是一班將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而為著基督的利益和神在宇宙中的‘中心旨意’奮不顧身的人。 團體的責任——為著寶座的利益 撒下21:16、17節似乎給我們一個印象——它非常接近我們要講的中心意思——大衛受到這班勇士們的拯救和援助。有一個巨人拿著一件新武器,他認出了大衛,並要殺大衛,大衛處境非常危險。曾殺死了歌利亞的大衛,如今面臨著這位巨人後裔的殺害。於是一個勇士挺身而出,殺了巨人,保護了大衛。然後跟隨大衛的人對他說:“我們不能失去你:你不可再與我們一同出戰;讓我們來為你對付仇敵吧。”你可能會說,不可以把大衛這樣的處境用在主耶穌身上,這是一個錯誤的解釋,這好像是說,“主耶穌啊,檷不必管這些事了,讓我們來照顧你吧!”但是從某一方面來說,教會應該有這樣一種責任感,因為主耶穌的利益、尊貴、榮耀、寶座,都是與教會連在一起的,這些已經不再單單是主的事情。從某方面說,教會如果失敗了,主就受損失——神這樣對祂兒子說:“現在不是檷個人出戰的時候,檷已經完成了這個戰爭:現在乃是教會為檷的利益出戰的時候。”大衛的生命、大衛的寶座,都放在這一班人的手中;他們也看見自己的責任是多麼重大,假如他們沒有採取行劫,大衛就要受失損。今天必須有一班主的百姓達到這個程度,認識到那何等偉大的主耶穌的寶座,正交托在他們的手中。這話聽起來似乎太放肆、太自高自大,但是你們應該知道我的意思。如果我們沒有承擔起屬靈爭戰的責任,不在主裏剛強起來,不抵擋邪惡的勢力,那麼不僅我們自己要失敗,主也要受損,甚至祂的寶座亦受影響。可以說,主已經讓我們肩負起那場最後爭戰的責任,這不是個人的,而是共同的、團體的。所以必須有一班人,(他們的人數記載在有關大衛的經節中,但我不是要講它字面的意思,而是指他們所代表的一個特別團體),他們認識以弗所書的中心資訊——就是神關於主耶穌的永遠旨意,以及教會的作用是神的旨意得到完全實現的工具——為著這一切,他們不再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而是不惜任何代價地獻身於主和神的旨意,並且認識自己所該負起的責任。 我感覺這正是主今天要對我們說的話——不要僅僅做個‘普通的’基督徒,我們必須知道,在一大群的‘普通’基督徒中間,神要得著一班屬於祂的人,來和大衛的勇士一道為著主的最高利益爭戰。主已經置身在戰場上,我們也要被投入其中,這爭戰並不是我們的,乃是主的。有些環境和問題看起來非常困難,假如你害怕的話,他們就真能把你嚇倒。當歌利亞出來罵陣的時候,他大聲喊叫就令以色列人驚慌失措,臨陣逃脫!歌利亞的出現叫他們聞風喪膽,力量盡失。有時,仇敵興起一些環境,要試探我們的信心,可能就把我們嚇壞了。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呢?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就是:到底我們是為自己,還是為著主?我們是否從一開始就自憐自愛,落到自己裏面而無法自拔——這正是仇敵所希望的:或者,我們說:“哦,這件事關系到主的名和主的尊榮!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主的名得稱頌、主的權柄得高舉!” 當我們有這樣的認識時,就能在這根基上面對惡劣的環境。這些勇士並不是每一次都要等到大敵當前的時候,才開始戰鬥,他們乃是在仇敵從隱伏處一現身的時候,就採取主動。我堅決反對在對抗屬靈惡勢力時,心存輕率浮誇的態度;我們若是如此,就必自招虧損。我必須提醒你們,屬靈爭戰是危機四伏的,絕非單獨的個人所能勝任的;屬靈爭戰是教會團體的職責,就是在面對一些令人膽怯退後的環境時,發起團體性的反擊。主今天必須得著一班這樣的人,他們是單純為著主的名而戰的。 為基督的身體受苦 今天必須有一班人——容許我這樣說——代表著整個教會,起來應付今天的需要。是的,在這班人以外,還有其他人,還有全體以色列人;但是其中很多人無力站穩,因為他們沒有站在該有的屬靈地位上,也沒有充足的屬靈度量;他們在屬靈上是軟弱的,任何一點嚴峻的考驗和艱苦的困難,都會叫這些人陷入驚慌無助之中。那麼,仇敵是否就因此叫全教會落在軟弱之中呢?不!有少數人要像大衛的勇士一樣,為著別人,為著教會,站在該站的地位上。剛強的人要背負軟弱人的重擔,他們為了教會的緣故,也代表教會,奮起與仇敵爭戰。我相信在主耶穌的勇士們當中,使徒保羅是特別突出的一個。保羅說,‘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要在他肉身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西1:24)。——保羅為著教會的緣故遭受各樣的患難,乃是為著教會的得勝;這有別於基督的為罪受苦,因為這只有基督才能夠做。你應該很熟悉,在新約聖經裏,屬靈的力量和勇氣,有一個很重要的地位。我想舊約聖經裏記載大衛和他的勇士們的事跡,並不是兒童聖經裏的圖畫故事,而是為了給我們作榜樣認識在主裏剛強、壯膽的真實意義,這也是以弗所書裏有關爭戰經文的最恰切的闡釋。主告訴我們,祂需要一班人,他們因著看見屬靈爭戰的重要,心甘情願地把個人利益及好處置之度外,為著主和祂的子民,勇敢地與屬靈的惡勢力爭戰,為教會開出一條屬天的道路。──
史百克《零星信息》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二十一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下二十一章 優點與弱點 二.體力衰弱 (v.15-22) 撒母耳記下查讀(二十一10~13)(馮耀榮) 日間不容空中的雀鳥落在屍身上 內容簡介 讀經: 撒母耳記下廿一10-13 愛雅的女兒利斯巴用麻布在磐石上搭棚,從動手收割的時候直到天降雨在屍身上的時候,日間不容空中的雀鳥落在屍身上,夜間不讓田野的走獸前來糟踐。有人將掃羅的妃嬪愛雅女兒利斯巴所行的這事告訴大衛。大衛就去,從基列雅比人那裡將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的骸骨搬了來(是因非利士人從前在基利波殺掃羅,將屍身懸掛在伯珊的街市上,基列雅比人把屍身偷了去。)大衛將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的骸骨從那裡搬了來,又收殮被懸掛七人的骸骨… 聖經故事中有一些小人物,雖然身份地位卑微,聖經作者有時卻會突出他們的獨特表現,讓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也成為了主角人物的重要襯托。 上一篇描寫的是米非波設,掃羅家族的遺孤,忍受僕人的欺哄和讒毀,其申訴又未能取得大衛的積極回應。今篇所論述又是掃羅家族遺下的卑微的成員,掃羅的妃嬪利斯巴。從前掃羅殺害基遍人,現在他們要求大衛交出掃羅子孫七人處死。這妃嬪日夜守護著這七個親人的屍身,不讓雀鳥與走獸糟踐。她的行為感動了大衛,大衛不但收殮了這七人的骸骨,更特別將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的骸骨搬來安葬。 思想: 這位掃羅妃嬪沒有能力逆轉家族的敗亡,似乎連收殮親人屍身的能力也沒有,只得日夜盡力守護屍身免被鳥獸糟踐。這無奈的舉動雖然突顯了末落王族成員的悲慘,但同時展現了人性中的高尚情操。那怕是多微小的人物,真誠的付出總會帶來不可預測的影響。 掃羅流人血的罪(撒下廿一1~14) (臺北靈糧堂) 當所有的叛變平息之後,整個以色列又面對另一個災難,不過這個災難與大衛無關,卻是掃羅造成的。 一、大衛年間有饑荒 經文說「大衛年間有饑荒,一連三年」(1節),饑荒一向是失去祝福的記號。在申命記第廿八章清楚記載祝福與咒詛的相對,當百姓遵行律法,合主心意,就蒙祝福,否則即受咒詛。 大衛求問耶和華,得知「這饑荒是因掃羅和他流人血之家殺死基遍人」(1節)。基遍人在以色列進入迦南之初,雖以詭計騙以色列人與他們立約不殺他們,但這畢竟是一個約,是不能廢棄的,是即使自己吃虧也要遵守的。但是掃羅卻曾經為以色列人大發熱心,想要除滅他們(掃羅應該去除滅非利士人,而不是在這些小老百姓身上作文章)。 二、基遍人要掃羅七個子孫 大衛問基遍人:「我當為你們怎樣行呢?可用甚麼贖這罪,使你們為耶和華的產業祝福呢?」(3節)基遍人要求將掃羅的子孫七個人懸掛在基比亞。大衛不願交出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就把掃羅妃嬪利斯巴的兩個兒子亞摩尼、米非波設,和掃羅女兒米甲的姊姊給米何拉人亞得列所生的五個兒子,共七人交給基遍人,基遍人就把他們懸掛起來。 三、利斯巴收殮骸骨 此時掃羅的妃嬪利斯巴就來,用麻布在磐石上搭棚,從動手收割大麥的時候直到天降雨的時候,護衛這些屍身――「日間不容空中的雀鳥落在屍身上,夜間不讓田野的走獸前來糟踐。」(10節)大衛知道了,就從基列‧雅比將掃羅和約拿單的骸骨搬了來,又收殮被懸掛七人的骸骨,一起葬在便雅憫的洗拉,就在掃羅父親的墳墓裡。當大衛這樣行了之後,不但掃羅流基遍人無辜之血的罪被遮蓋,掃羅的家族也得著安慰與安息,「此後神垂聽國民所求的」(14節),國中的饑荒就止息了。 默想 我是否能如詩篇第十五篇所言:「誰能寄居你的帳幕……就是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他發了誓,雖然自己吃虧也不更改。」因為敬畏你,雖然自己吃虧也恪守盟約?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立約的主,你也是守約施慈愛的主,教導我懂得信守承諾,因為他人也依憑這承諾而活,我的背信將帶給他人不幸。若我曾有不自覺的背信,求主光照並讓我能補救,也求主將我由自己或祖先背信的咒詛中釋放出來。阿們! 非利士人敗(撒下廿一15~22) (臺北靈糧堂) 這是大衛戰爭最後的記載,此時他已老邁,《詩篇》說:「我年老的時候,求你不要丟棄我!我力氣衰弱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詩七十一9)大衛年邁時,仍蒙神的保守與恩待。 一、非利士人與以色列人打仗 再一次,以色列的宿敵非利士人來侵犯,大衛帶領軍隊出戰。在戰爭中,「大衛就疲乏了」(15節),這是從來不曾發生過的。非利士人中又有巨偉人出現,銅槍重達三百舍客勒,要殺大衛,幸好亞比篩起來幫助大衛將他殺死。當日,跟隨大衛的人向大衛起誓說:「以後你不可再與我們一同出戰,恐怕熄滅以色列的燈。」(17節) 二、非利士的偉人戰敗 接下來,繼續是非利士人中巨偉人的記載,包括――「西比該殺了偉人的一個兒子撒弗」、「伊勒哈難殺了迦特人歌利亞。這人的槍桿粗如織布的機軸。」、「一個身量高大的人,手腳都是六指,共有二十四個指頭……大衛的哥哥示米亞的兒子約拿單就殺了他。」(18~21節)這些都是迦特巨偉人的兒子,都死在大衛和他僕人的手下。大衛是殺死非利士巨偉人的鼻祖,現在他雖力不能勝,但是以色列人的勇敢、能力已被建立起來,即便非利士人世代生出巨偉人,但以色列已經成為一支能持續得勝的的軍隊。大衛屬神勇敢與能力的DNA已經留傳下來。 默想 我是否因著持續得勝,以致帶出一個得勝生命的承傳?我是否祝福我的下一代或接班人,能夠同樣學會因著倚靠主,以屬靈的法則行事,而能繼續經歷個人與群體的得勝?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世世代代的主,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會過去,但是你可以興起摩西;約書亞會過去,但是你可以興起撒母耳;大衛會過去,但是你可以興起世世代代的領袖。幫助我們從大衛學習作一個屬靈的好領袖,無論在家庭中、在教會裡、在職場上,都能領受得勝的DNA,奮勇地與這個世代的黑暗勢力爭戰,並繼續得勝。阿們! 罪債必還清,巨人必消除(撒下廿一1〜22) (臺北靈糧堂) 一、罪償必還,禍延子孫(1〜9節) 大衛年間有三年饑荒,大衛不像今天的人,甚麼事都歸咎于自然、人為、或偶像;他相信,凡事都與神有關,他求問神,神回答他,這三年饑荒是因為掃羅及其家族犯了流人血,殺死基遍人的罪,約書亞沒有求問神,受騙與基遍人立約,允許他們活著(書九14〜15),但掃羅卻殺害了他們,因此得罪了神,遭遇天譴。大衛召剩下的基遍人來問,當如何贖罪呢?他們要求將掃羅子孫七人交給他們懸掛起來,大衛照著行,饑荒就結束了。在這讓我們看見罪的破壞力要傳到後代,叫子孫得禍;也看見罪不會自動消失,罪債必還。感謝神,主耶穌為擔當我們的罪,掛在木頭上,死而復活,代我付清我的罪債,並且勝過了罪及死的權勢,我信祂,罪得赦免,有永生。 二、恩待活人死人(10〜14節) 大衛將掃羅及約拿單的骸骨及剛死的七個子孫的屍體安葬,「此後神垂聽國民所求的」,因他不斷的恩待活人死人(參路二)。 三、五個巨人(15〜22節) 撒母耳記上十七章,大衛面對的只有一個巨人歌利亞,但大衛帶了五塊光滑的石子,他只用一塊石子,歌利亞就被打死了,還剩下四塊,因他知道尚存四個歌利亞存在,這四位也被大衛和他僕人殺死。但尚有更多的歌利亞來出現,剩下最後一個極巨大的歌利亞不在人的身外,乃是在人心中的老我。 默想 若不是主釘十字架擔當了我的罪,我的罪債我自己還不完。 回應 求主使我生命不斷的除舊更新,使我的老我逐漸消減。 糊塗惹的禍(撒下21章1至9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使我心靈通達,不作糊塗人,以致虧缺了你的榮耀。 1. 受災非無因(1-3):從前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時,神曾吩咐他們不可與當地的人立約,並且要把當地的人消滅(參申7:1-2)。可是以色列人在面對基遍人時,卻因一時大意,沒有求問神的心意,以致被基遍人騙倒。他們誤以為基遍人是從遠方而來,為要向他們求和,結果,他們誤與基遍人立約,沒有把對方殺滅。其後,以色列人才知道基遍人原來是住在迦南地的,但由於他們已彼此立約,因此以色列人便不得取基遍人的性命。以色列人事後只有悔恨自己不夠智慧,沒有審慎地作出判斷(參書第9章)。 後來,當掃羅作王時,他和他的家族竟曾糊塗地大發熱心(2),殺了不少基遍人,破壞了以色列人與基遍人之間的約。雖然在人看來,這事在大衛的時代似乎已事過境遷,應該不用再追究,但由於以色列人沒有就這事審判掃羅家,向他們討罪,結果,公義的神向以色列人追討昔日掃羅不義之罪,叫他們經歷三年的饑荒。 2. 違誓受報應(4-9):大衛求問神後,得知個中的真相,於是便與基遍人商量解決的辦法。他應基遍人的要求,將掃羅家的七個子孫交給他們。由於他愛約拿單,想保住他的後人,因此他並沒有把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交給他們,而只交出掃羅的兩個兒子及另外五個孫兒。最後,基遍人殺了這七個人,把他們掛在山上,作為警告,要以色列人遵守昔日的誓言,不要殺害基遍人。 本段經文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對自己的誓言或許願內容輕忽,因為神必會追討背誓的罪。請想一想,在你的人生裡,有沒有背棄對神或對人的承諾?若有的話,你現在應當如何處理,以作出彌補,並重新實踐它們呢? 另一方面,作為以色列人的領袖,掃羅因殺害基遍人一事,引致百姓日後要承受饑荒的苦果,由此可見,領袖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其他人有深遠的影響。求主幫助我們,叫我們不糊塗行事,謹守祂的法度,榮耀祂的名。 神垂聽所求(撒下21章10至22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幫助我,讓我倚靠你的大能,追求得著公義和慈悲的心。 1. 義者顯慈心(10-14):大衛因不忘好友約拿單對他的恩情,於是保護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不把他交在基遍人的手中,而容讓利斯巴給掃羅所生的兩個兒子和另外五個孫子受報應被殺。利斯巴深愛自己的兒子,所以即使其愛兒的屍體要因示眾而不能從山上取下安葬,她仍連日不分晝夜地守護著,不容日間的雀鳥與夜間的走獸侵害屍體。後來有人將此事告訴大衛,令大衛深受這份愛子之情感動,於是他一方面派人取回掃羅與約拿單的骸骨,同時又收殮那些被懸掛示眾的屍體,然後把他們一同安葬在掃羅的墳墓裡,以安慰利斯巴的喪親之痛。 2. 勇者得襄助(15-22):此事以後,神一直賜福與大衛的國度,讓他們在多次戰爭中得勝。由於大衛年事漸高,因此體力大不如前,不宜親身上陣。但與此同時,神又賜他很多有才幹的部屬,他們勇猛善戰,全心幫助大衛,多次打敗了非利士人。對以色列民來說,非利士人是身量高大的「偉人」(16、18、20、22),早在進入迦南地之前,百姓已十分懼怕他們,甚至因此而不敢順服神的命令,不想過約旦河去攻擊他們(參民13:32-33)。如今,因著神的賜福與幫助,以色列民能夠多次戰勝非利士人。誠然,百姓單憑血氣之勇是不能勝過非利士人的,但倘若他們認定神的同在,加上全然信靠順服神,則不論是多麼身量高大的「偉人」,他們也必能安然勝過。 從掃羅後人受報應被殺一事,可見神是公義的,祂不會偏袒屬自己的選民。若他們行差踏錯,神必會報應管教他們;若他們執意不回轉,神亦必不垂聽他們的祈求。有時候,若我們向神所求的常不蒙垂聽,我們除了要檢查祈禱的內容是否合乎神的旨意外,也要好好反省自己是否行在罪中,不願悔改,以致攔阻了神的恩典。我們要知道,若罪行未除,縱然我們多祈禱多讀經,也無法使我們的禱告直達神的施恩座前。我們必須謙卑地向神祈禱,同時真誠地按神的指引對付罪惡,回轉歸神,我們的祈禱才得以達到神的面前。求主加添我們的信心,叫我們活出公義和好憐憫的生命,榮耀神的聖名。 掃羅家的背約之罪(二十一1~22) (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從本章開始到卷底屬於撒母耳記的附錄,總共計載了六個主題(包括兩篇讚美詩篇),並沒有按著時間順序安排。本章記載了掃羅家欠基遍人的血債,以及大衛的戰士與非利士巨人的戰爭。前者的記載要說明掃羅子孫的死亡,與大衛毫無關涉;後者則是強調大衛的戰士都是驍勇善戰的英雄。 從今日的眼光來看掃羅子孫死亡的理由,是相當不容易接受的;因為今日在法律上都不會無條件的要求子償父債,更不會要求子孫代償祖先的謀殺罪。不過聖經的亮光卻讓我們瞭解到,信實的神是多麼嚴重的看待盟約、誓約;甚至違背誓約的行為會影響到後代子孫。所以主耶穌的教導是:「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作就是從惡裡出來的)。」(太五37) 今日的社會越來越不重視誓約、合約,所以背約的事層出不窮。基督徒似乎也受了世界的玷污,越來越不看重自己的信用,甚至連白紙黑字的約定,眾人面前公開的誓約,都可以抹煞、廢棄。其中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基督徒的離婚率逐年提高,其中有一些是配偶外遇、家庭暴力的原因,也有一些理由僅僅是訴諸「性格不合」或「沒有愛的感覺」了。表面上看來,婚姻可以「合則來、不合則去」,豈不是比較自由;大家「好聚好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是社會學家的研究卻指出,離婚的破壞性影響可是會延續到以後世代的。這個研究結論豈不是正好印證了「神看重誓約」的屬靈原則嗎?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我是否像神一樣的看重承諾呢?是否如主耶穌一樣的要求言語「精准」呢?我們言語的準則是否也是:「我的口要發出真理;我的嘴憎惡邪惡。我口中的言語都是公義,並無彎曲乖僻。…敬畏耶和華在乎恨惡邪惡;那驕傲、狂妄,並惡道,以及乖謬的口,都為我所恨惡。」(箴八7~8,
13)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世事背離真道,我們也深受影響,求禰使我們回轉,使教會重回重然諾、重誠信的光景;求禰赦免基督徒對婚姻誓約的輕看,重建基督徒婚姻成為世人的典範。阿們! 禱讀:馬太福音五章37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