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第二十三章短篇信息 目錄: 大衛的勇士們(史百克) 第二十三章
大衛的勇士(陳則信) 生命作王的回顧(二十三章)(王國顯) 在神旨意中服侍那世代的人(二十三8~二十四25)(王國顯)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二十三章)(劉銳光) 大衛末了的話(撒下廿三1~7) (臺北靈糧堂) 大衛的勇士(撒下廿三8~38) (臺北靈糧堂) 總結神恩(撒下廿三1〜39) (臺北靈糧堂) 剛強勇士心(撒下23章1至12節) (香港讀經會) 賣命事主心(撒下23章13至39節) (香港讀經會) 大衛末了的預言詩(二十三1~7) (台北基督之家) 大衛的英雄榜(二十三8~39) (台北基督之家) 大衛的勇士們(史百克) “後來以色列人在歌伯與非利十人打仗,戶沙人西比該殺了偉人的一個兒子撒弗。又在歌伯與非利士人打仗,伯利恒人雅雷俄珥金的兒子伊勒哈難殺了迦特人歌利亞。這人的槍杆粗如織布的機軸。又在迦特打仗,那裏有一個身量高大的人,手腳都是六指,共有二十四個指頭,他也是偉人的兒子。這人向以色列人罵陣、大衛的哥哥示米亞的兒子約拿單就殺了他。這四個人是迦特偉人的兒子,都死在大衛和他僕人的手下。”(撒下21:18~22) 這段經文記裁了大衛勇士們的部分戰績。我盼望你們注意,大工的勇士們迎戰了好些巨型人;這些巨人明顯是屬于巨人歌利亞的家族。同時,為了使我們能看得正確,並恰切地運用於今天的實際,我請你們回想:弗6:10~12節一段熟悉的活:“我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著主作剛強的人我們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我盼望你們把注意的焦點,放在這些巨人與最早的巨人歌利亞之間的關系上。 一個團體回應仇敵挑戰 你們知道,人們第一次把大衛與王位聯系在一起,是在大衛和那個最早的巨人(這是一種概括性的說法)歌利亞的爭戰之後。大衛戰勝歌利亞一役,使他為公眾所賞識,也標志著他在受膏以後,邁向以色列寶座的第一步。經過了好長一段日子,我們看到大衛身邊出現了一班勇士,這時正是大衛的寶座要安穩的時候,這些勇士與大衛一祥,為寶座,也為坐寶座的王爭戰。但是,這個爭戰已由個人轉為團體。以前大衛的爭戰是個人的,他孤身一人與歌利亞作戰;在戰場上,他是唯一的戰士。當歌利亞來挑戰以色列人的時候,眾人都逃遁了,唯獨大衛一人挺身而出,與他作戰。但我們剛才所看到的這一段記載,雖然同樣是爭戰,但一切都是團體的。爭戰成了一件團體的事。那一個代表性的巨人,已經徹底被征服,身首異處了,但他還留下一班後裔,也都是巨人。現在是彰顯巨人的團體,與彰顯寶座的團體在爭戰。 我們再來看以弗所書就很清楚:我們知道,以弗所書開頭宣告主耶穌已經被高舉,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就主耶穌個人而言,這是一件已經成就的事。但是在以弗所書的末了,教會面對同樣的情形:寶座被‘巨人們’挑戰,就是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世界的、屬靈氣的惡魔,還有一群魔鬼手下的邪靈。我想這一點非常清楚,所以必須有一班人——他們被稱為大衛的勇士——興起來,為著寶座、為著坐寶座的王,與巨人的餘孽爭戰。正如當初大衛一個人對付了那個最早的巨人一祥,現在這個團體的人也要對付與這些團體的巨人。 體現出一靈 這班大衛的勇士們,並不僅僅是一群人組合在一起,而是體現出一靈,就是說他們共同彰顯出一種屬靈的光景、一種屬靈的生活。在以弗所書裏,這靈就是聖靈。“在主裏剛強,在祂的大能大力裏剛強起來。”這封書信,很清楚地給我們看見,是靠著聖靈使我們裏面的人剛強起來。現在我們要來看關于勇士們的兩個特徵。 因愛委身於那一人 首先,勇士們對大衛是肯捨命的。你沒法不看見他們如何愛大衛,如何願意為大衛獻身。他們之所以肯為大衛付代價,是因為要討大衛的喜悅。他們所愛戴的,乃是大衛自己。這是一個很突出的特徵。當巨人歌利亞出來叫陣的時候,以色列眾人都逃跑了。為什麼?因為他們在戰場上,是要尋求自己的益處。所以外面的事物對他們的影響很大。整個以色列的歷史,都不斷在證明這一點:當事情對他們本身的利益有所損害的時候,他們就離開他們該有的地位和光景,他們偏離正路,就是因為他們將個人利益擺在太重要的地位上。但是這些勇士們絲毫沒有顧及自己的利益,也沒有考慮外面壞境的影響,他們只在乎大衛一個人;所以當其他人面對難處,因外在環境極度艱難而退卻的時候,這些勇士們卻視這些困難為一個機會,來證明他們對主的愛,他們捨下一切為著他們的主。在屬靈上這就是對主的愛。 獻身 當然,勇士們也獻身於神設立的君王。當你仔細地讀關於他們的記載,你就發現他們的忠誠並不僅限於大衛這個人,而是他們知道這個人在神面前的地位,因為他們認識到大衛就是神所揀選的君王。對於他們來說,大衛的寶座是神所揀選設立的。當然,他們有這樣的認識,是經過一個過程(管教),終於知道掃羅已不再適合坐在那寶座上,大衛才是神所命定的人。所以,他們獻身於大衛,是根據神聖的命定和個人的愛戴這雙重的根基。 我想這一點在這裏就不必多說了。現在我們來看這兩方面的屬靈含義——
一方面主耶穌祂自己已經得著我們的心歸祂,另一面,我們看到祂是神在宇宙中設立的永遠至高的權柄。現在我們獻身於主基督,並不是基於個人的理由;假如是那樣的話,一旦有個‘巨人’冒出來,我們馬上就會逃離開。這就是一個考驗。主一直竭力地做工在我們身上,叫我們不再為自己而要在基督教裏尋求什麼利益,也不是為了自己的好處而要與主加強關系,因為當這些屬地的事情摸著我們,使我們個人生活受到威脅時,我們就很容易失去信心。這時即便我們是一個與主有關系的基督徒,也會因自己的利益受到傷害,而在屬靈上下沉、散漫。所以我們應該拋棄一切考慮自己得失的打算,而為主的利益站住地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真正的試煉。我們必須說:“不管事情如何影響我,主在這裏會不會因此受虧損?假如我逃跑的話,主是否有所損失,還是得著高舉?這樣又會如何影響到我的主和祂的寶座?”今天普遍的情形是,做基督徒是為了得到基督教的好處,結果一旦他們的好處受到威脅,他們就被仇敵從戰場上驅散,但是大衛的勇士們有別於此,他們是一班將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而為著基督的利益和神在宇宙中的‘中心旨意’奮不顧身的人。 團體的責任——為著寶座的利益 撒下21:16、17節似乎給我們一個印象——它非常接近我們要講的中心意思——大衛受到這班勇士們的拯救和援助。有一個巨人拿著一件新武器,他認出了大衛,並要殺大衛,大衛處境非常危險。曾殺死了歌利亞的大衛,如今面臨著這位巨人後裔的殺害。於是一個勇士挺身而出,殺了巨人,保護了大衛。然後跟隨大衛的人對他說:“我們不能失去你:你不可再與我們一同出戰;讓我們來為你對付仇敵吧。”你可能會說,不可以把大衛這樣的處境用在主耶穌身上,這是一個錯誤的解釋,這好像是說,“主耶穌啊,檷不必管這些事了,讓我們來照顧你吧!”但是從某一方面來說,教會應該有這樣一種責任感,因為主耶穌的利益、尊貴、榮耀、寶座,都是與教會連在一起的,這些已經不再單單是主的事情。從某方面說,教會如果失敗了,主就受損失——神這樣對祂兒子說:“現在不是檷個人出戰的時候,檷已經完成了這個戰爭:現在乃是教會為檷的利益出戰的時候。”大衛的生命、大衛的寶座,都放在這一班人的手中;他們也看見自己的責任是多麼重大,假如他們沒有採取行劫,大衛就要受失損。今天必須有一班主的百姓達到這個程度,認識到那何等偉大的主耶穌的寶座,正交托在他們的手中。這話聽起來似乎太放肆、太自高自大,但是你們應該知道我的意思。如果我們沒有承擔起屬靈爭戰的責任,不在主裏剛強起來,不抵擋邪惡的勢力,那麼不僅我們自己要失敗,主也要受損,甚至祂的寶座亦受影響。可以說,主已經讓我們肩負起那場最後爭戰的責任,這不是個人的,而是共同的、團體的。所以必須有一班人,(他們的人數記載在有關大衛的經節中,但我不是要講它字面的意思,而是指他們所代表的一個特別團體),他們認識以弗所書的中心資訊——就是神關於主耶穌的永遠旨意,以及教會的作用是神的旨意得到完全實現的工具——為著這一切,他們不再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而是不惜任何代價地獻身於主和神的旨意,並且認識自己所該負起的責任。 我感覺這正是主今天要對我們說的話——不要僅僅做個‘普通的’基督徒,我們必須知道,在一大群的‘普通’基督徒中間,神要得著一班屬於祂的人,來和大衛的勇士一道為著主的最高利益爭戰。主已經置身在戰場上,我們也要被投入其中,這爭戰並不是我們的,乃是主的。有些環境和問題看起來非常困難,假如你害怕的話,他們就真能把你嚇倒。當歌利亞出來罵陣的時候,他大聲喊叫就令以色列人驚慌失措,臨陣逃脫!歌利亞的出現叫他們聞風喪膽,力量盡失。有時,仇敵興起一些環境,要試探我們的信心,可能就把我們嚇壞了。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呢?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就是:到底我們是為自己,還是為著主?我們是否從一開始就自憐自愛,落到自己裏面而無法自拔——這正是仇敵所希望的:或者,我們說:“哦,這件事關系到主的名和主的尊榮!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主的名得稱頌、主的權柄得高舉!” 當我們有這樣的認識時,就能在這根基上面對惡劣的環境。這些勇士並不是每一次都要等到大敵當前的時候,才開始戰鬥,他們乃是在仇敵從隱伏處一現身的時候,就採取主動。我堅決反對在對抗屬靈惡勢力時,心存輕率浮誇的態度;我們若是如此,就必自招虧損。我必須提醒你們,屬靈爭戰是危機四伏的,絕非單獨的個人所能勝任的;屬靈爭戰是教會團體的職責,就是在面對一些令人膽怯退後的環境時,發起團體性的反擊。主今天必須得著一班這樣的人,他們是單純為著主的名而戰的。 為基督的身體受苦 今天必須有一班人——容許我這樣說——代表著整個教會,起來應付今天的需要。是的,在這班人以外,還有其他人,還有全體以色列人;但是其中很多人無力站穩,因為他們沒有站在該有的屬靈地位上,也沒有充足的屬靈度量;他們在屬靈上是軟弱的,任何一點嚴峻的考驗和艱苦的困難,都會叫這些人陷入驚慌無助之中。那麼,仇敵是否就因此叫全教會落在軟弱之中呢?不!有少數人要像大衛的勇士一樣,為著別人,為著教會,站在該站的地位上。剛強的人要背負軟弱人的重擔,他們為了教會的緣故,也代表教會,奮起與仇敵爭戰。我相信在主耶穌的勇士們當中,使徒保羅是特別突出的一個。保羅說,‘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要在他肉身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西1:24)。——保羅為著教會的緣故遭受各樣的患難,乃是為著教會的得勝;這有別於基督的為罪受苦,因為這只有基督才能夠做。你應該很熟悉,在新約聖經裏,屬靈的力量和勇氣,有一個很重要的地位。我想舊約聖經裏記載大衛和他的勇士們的事跡,並不是兒童聖經裏的圖畫故事,而是為了給我們作榜樣認識在主裏剛強、壯膽的真實意義,這也是以弗所書裏有關爭戰經文的最恰切的闡釋。主告訴我們,祂需要一班人,他們因著看見屬靈爭戰的重要,心甘情願地把個人利益及好處置之度外,為著主和祂的子民,勇敢地與屬靈的惡勢力爭戰,為教會開出一條屬天的道路。──
史百克《零星信息》 第二十三章 大衛的勇士(陳則信) 大衛宣告的話(1~7節) 大衛以詩章頌詞讚美耶和華之後,接著他就嘉許幫助他得國的勇士。正在這時,他在聖靈感動之下,有一段宣告——耶西之子居高位,是由於雅各的神所膏。正如詩篇三十三篇十六節所說:『君王不能因兵多得勝;勇士不能那個因力大得救。』他得以登上寶座,居高位,是因那揀選雅各的神成就了祂的應許(創三十五11)。祂是使雅各成為以色列的神,是以色列的磐石;祂指示他治國之道,在於秉公行義,執掌權柄。牧養百姓的智慧,在於敬畏耶和華。如此國必興旺,民必樂業。大衛自己承認他的家在神前並非如此,然而神竟與他立了永遠之約;這約堅定不移,是以神的救恩為基礎,好成就約中所應許的;一切攔阻這約成就的無賴之輩必如荊棘被火焚燒丟棄。 勇士和事蹟(8~39節) 從第八節起,是勇士們的名單,和他們英勇的事蹟。這些人幫助大衛得國,緊隨大衛,赴湯蹈火,冒死不辭。他們以大衛的滿足為職志,不惜犧牲一切,忠心到底。他們的名字,銘刻在大衛的心中。今日追隨基督,為叫列國都服在祂的權下,甘心將一切都擺上的人,亦在基督的心中如同珍寶。 他革捫人約設巴設,是勇士中排名最先的一個,他是軍長的統領,殺敵之眾,沒有出其右者。他一時擊殺了八百人,足證他的能力是超過八百人的總和。這能力就是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是使祂從死裡復活的能力,因此,雖四面受敵也不被困住。他的英勇堪作軍長統領,誠為勇士之首。 名列第二的是朵多的兒子以利亞撒。他起來擊殺非利士人直到手臂疲乏,手粘住刀把。他所顯出的不獨是勇敢,而且是堅忍,不顧身體的疲乏,在仇敵盡滅之先,誓不歇息。那日耶和華使他們大獲全勝,眾民追隨收取擄物。因著他的忠勇,眾以色列人同享勝利的果實。 接著是哈拉人沙瑪,他在眾民倉惶走避來犯的非利士人時,勇敢的屹立,將圖奪取紅豆田的敵人擊殺,使那田得保全。沙瑪不容非利士人蹂躪耶和華所賜的產業,在弟兄手軟之時,孤軍奮戰,終使仇敵潰退,轉敗為勝,國土得以完整。因著他的忠勇,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大獲全勝。但願神在教會中,興起更多的沙瑪,當教會荒涼的時候,讓神的得勝彰顯無遺。 以上三個勇士,聖經先記其名,再提他們的勇力,接著的三個勇士,聖靈先將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蹟提出,然後再提勇士之名。這些事蹟感人至深,長流青史,永垂紀念。當大衛逃避掃羅的日子,在亞杜闌洞藏身,洞的對面是大衛的故鄉,有非利士人的防營駐守。大衛在有家歸不得的情景之下,渴想得飲故鄉城門旁的井水。這心願被三個勇士所察覺,他們竟冒死闖過非利士人的陣地,從伯利恒城門旁的井取了水來,要慰大衛思鄉之渴。大衛接過他們所奉的水,據不肯喝,卻將它奠在耶和華面前,因為這水是三個勇士冒死取來,珍貴如同勇士之血!這樣崇高的奉獻,必蒙神的悅納。但願我們亦能不顧生死,為要滿足基督的心。 洗魯雅的兒子,約押的兄弟亞比篩,是這三個勇士的首領。三個勇士中的的比拿雅,也行過大事;聖經未記第三個勇士之名。雖然聖經未記那勇士的名,但他在大衛的心中,和他們的事蹟,同樣在大衛心中珍藏難以磨滅。 從二十四節到三十九節,詳列其餘三十一個勇士之名,殿后的是赫人烏利亞,他的忠勇不可泯滅。這些勇士都是向大衛赤忠,幫助大衛得國,他們的功勳,永遠珍念。他們是基督精兵的小影,但願我們也他們的行列中。——陳則信《默想撒母耳記下》 生命作王的回顧(二十三章)(王國顯) 二十二章是大卫在他一生的經歷裏總結出來的詩篇,我們今天晚上就進到二十三章。二十三章是很有意思,如果從靈裏面來看,它開頭仍然是接着二十二章的那一個感覺,衹是更濃縮一點。接下去就轉到另外的一件事,這一件事接在二十三章的開頭的那一段話,就非常有意思。從外面來看,二十三章一開始,好像大衛該作的事情已經作完了,但衹是『好像』而已。他的年日實在也是走到靠近盡頭,這倒是事實。從他的年日來說,二十三章是大衛快到盡頭的時候,大衛在那時說了一些話,聖靈就把那些話稱為『末了的話』。 大衛末了的話 弟兄姊妹,我們知道,『末了的話』份量是非常重的。在聖經裏有許多說到『末了的話』的事,保羅在他的書信裏,就多次的題到『我還有末了的話』。甚麼叫作『末了的話』?看!差不多要講完了,但是還有一些很重要的事非講不可,那些重要的事是重要到一個地步,非常有關鍵性的。所以聖經裏面常常說到末了的話,那是很重要的話。用人的話來講,就是有點指導性的話。若是我們用通俗的話來講,就可以說是遺言。人到末了剩下有一些話要講,這些話的內容多半是甚麼呢?就是告訴子孫們,事情該怎樣怎樣處理,這就是我的心思,這個是人末了的話。現在二十三章就說到大衛末了的話,我們來看大衛末了的話是說甚麼呢?他不是在那裏告訴所羅門,或者是他的僕人們,如果他不在世以後,他們該怎樣來處理問題。大衛不是說這些,大衛說的是甚麼呢?乃是說到他這一生裏所經歷到的神,他所領會的神和他的關係。 他把這一樣作為留給以後的人去留意的事,這樣的話比一般所說的遺囑或遺言的份量重得多了。我們簡單來說,就是說,當大衛走完了他該走的路,他完成了神給他的託付,遵行了神的心意,就領會到一個生命作王的恩典,這個就是他末了的話的主題。領會這個生命作王的恩典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他一生的經歷裏所領會出來的。當中有神的啟示,他把神的啟示成為他的實際。當中也有他的愚昧和神的管教,但是透過神對他的管教,他體會到神的本性。我們感謝讚美主!大衛在這裏用了很短的話,來說出一個好大的恩典。我們看頭一句話,『耶西的兒子大衛得居高位,是雅各神所膏的。』一開始就擺出了他完全是在神恩典的計劃裏給選召出來的。他居高位,他坐在寶座上,這一件事是神的定意,是神的計劃裏要作成的。 他能坐到這個寶座上,不是他自己去爭取得來的,雖然他朝着這個方向走,是順服,是跟隨,但那個起點卻不是他自己起意的。我們覺得很有意思,起意的是誰?大衛明白了神的起意以後,他就持久的跟上去。他這樣一跟上,神的旨意就成就在他身上,他就坐到寶座上。弟兄姊妹們,這事和我們在救恩裏的經歷的次序和原則是相同的。弟兄姊妹曉得,我們沒有認識主以前,我們那裏會想到要揀選主!我們拒絕主,反對主都來不及,那裏還會去揀選主!因此我們可以肯定的說,我們蒙恩是神自己的選中。神選中我們的時候,祂就藉着聖靈在我們這個人身上作工,叫我們懂得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我們整個人就向着神轉過來,我們就願意揀選主,我們就願意跟上去。雖然我們要付好些的代價來叫主的旨意成就在我們身上,我們也甘心。 這不僅是大衛在他一生中間主要的經歷,大衛是這樣跟上去的,等到有一天,神就讓他坐到寶座上。弟兄姊妹,這就是我們現在在神面前繼續行走那種光景嗎?我們摸看神永遠的目的,我們樂意付代價的跟上去。在跟上去的時候,神就在我們身上作工,把我們剝奪,破碎了我們,削弱了我們,但是祂又纏裹我們,醫治我們,叫祂生命的豐富來填補祂在我們身上所拿走的。直到有一天,生命豐富到一個地步,在我們這個人身上作王。然後等到主來到的時候,就憑看這一個作王的生命,叫我們與祂一同坐在寶座上。這不僅是大衛在這裏所說的,『耶西的兒子得居高位,是雅各神所膏立的。』
『所膏立的』這幾個字,就說出了他一生年日裏所經歷過的。 生命的美歌 然後,大衛就表達了一個身份,接下去就說:『作以色列的美歌者說』。大衛就成了作以色列的美歌者,大衛的音樂是蠻不錯的,他詩人的氣質也是蠻高的,所以他寫了很多的詩篇。這些詩篇都是發表他生命裏的感覺,發表他在神面前所經歷的一切。他的音樂也是蠻好的,你看掃羅被惡魔來纏累的時候,人家就題議找一位會音樂的人來彈琴,這樣惡魔就要離開了。藉着眾人的尋找就找出大衛來。果然大衛彈琴,那惡魔就走了。我們那時曾經題過,他彈琴,他彈甚麼琴?他不是彈一般的琴,他一彈琴就是讚美神。他的音樂一起,就是裏面湧出美辭。所以大衛實在是一位滿有音樂氣質的詩人。 他在經歷了神許許多多的事以後,他就看自己不是一位作君王的人,乃是為以色列來發出美辭的人。我們感謝主!大衛的確是這樣,我們看很多詩篇裏面的話,我們注意我們讀大衛詩篇的感覺的時候,你就懂得,大衛當時所受的感動,是到了一個甚麼樣的程度。他那時所說的話,到現在還在我們裏面引起共鳴。我們就曉得,大衛當時所受的感動,是到了一個何等高的地步。當然這感動是從聖靈而來的,結合了他屬靈的經歷,這樣才能在我們身上引起共鳴。因為聖靈把當日感動大衛的那一個感動也作在我們身上,所以大衛就很清楚的說出,他怎麼能成為以色列的美歌者。他是說:『耶和華的靈藉着我說,祂的話在我口中。』 祂把祂的話放在我的嘴裏,就讓我說出來。感謝主!我們說,大衛的詩篇,好多好多是帶着啟示的,原因就在這裏。特別是稱為彌賽亞的詩篇,好像二十三篇,二十四篇,這些都是大衛的詩篇。還有好多好多篇,稱為彌賽亞的詩篇,是從大衛口中出來的。我們就會問,大衛怎麼知道以後主耶穌的事?大衛怎麼能把那些事說得那麼準確?為甚麼我們的主在地上的經歷,就跟大衛的詩篇那樣的吻合?感謝讚美主!大衛在這裏說出那個秘密,是神把祂的話放在他裏面,放在他口中,就讓他說出來。我們感謝主!這是說出了大衛不僅在外面成就神的託付,也說出大衛是一位先知。他沒有被膏立作先知的職事,但是他卻是有先知的實際,因為他在神那裏接受了彌賽亞的啟示,也就把這啟示發表出來。我們感謝讚美主! 神是建立國度的基礎 現在他從他自己一生的經歷裏歸納出兩件事實,這兩件事實是他治國的根據。現在他把這兩件秘密說出來,那就是第三節。『以色列的神,以色列的磐石。』弟兄姊妹留意這兩件事,『以色列的神』那是管理、看顧、領導、保守、供應以色列的,叫以色列得供應的,叫以色列得保護的,叫以色列得領導的,乃是這一位神。這一位神是稱為耶和華。我們感謝主!因為第三節說:『耶和華的靈藉着我說』,這位神的名字叫耶和華,祂是從永遠到永遠的。這一位神成了我們的神,我們是根據這一位神而存留在這個地位上,也在這個地上來彰顯這一位神。然後就說到『以色列的磐石』,磐石是說到根基的問題。 以色列的根基是神自己,這一個根基如同磐石一樣穩固。很有意思,我們如果看以色列的勢力一直看到今天,你看到當日大衛在靈裏所看見的這件事實是何等的準確,又是何等的寶貝。從外面來看,以色列可以徹底垮掉的。但是以色列的磐石不改變,在歷史上以色列的確是垮了好多次,如果從一般的歷史來看,這樣的一個民族老早就在地上被消滅掉了。但是幾千年下來,以色列在他原來的基礎上又站起來。整個人類的歷史和全地,衹有以色列這一個民族能有這樣的經歷。我們看以色列曾經滅亡在亞述人的手裏,接着又滅亡在巴比倫人的手裏,並且被擄到巴比倫去。以色列國沒有了,因為他們都被擄到外邦去,那個國家已經不存在了,那個民族也已經被打散了。 歷史的事實果然是這樣。但是感謝神!外面的以色列可以倒下去,但以色列的根基卻沒有破裂。因為這根基乃是一個磐石,這一個磐石乃是神自己。所以我們看見,以色列人回來了。以後又一次經過羅馬的滅亡,這一次的分散,就分散得更厲害,幾乎可以說,在他們原來的地區,一位以色列人都沒有留下來。被擄去巴比倫的時候,還留下不少的猶大人,但是羅馬人作的分散,卻是把以色列好像連根都拔起來一樣。以色列繼續倒下去,但是感謝神!以色列的根基還是那樣的穩固,所以我們也看到在本世紀的中期的時候,以色列又復國了。從面積來說,以色列雖然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但卻是一個蠻強盛的國家。我衹是數算在以色列歷史當中一些比較大的事情,但是已經足夠叫我們看到,這一個民族的歷史是跟一般人的歷史不一樣。 關鍵在那裏呢?她的根基,她的磐石,這裏所說的磐石,跟大衛在二十二章所說的『我的磐石』不完全一樣。二十二章所說的『磐石』是大衛個人的,這裏所說的『磐石』是整個以色列的。我們感謝讚美主!神成了他們的磐石。現在這一位作以色列的神,作以色列的磐石向我們說話了,說甚麼話呢?簡單的來說,就是可以作一位君王,作一位對的君王該是怎樣的。所以以下就說:『那以公義治理人民的,敬畏神執掌權柄。』(三節)這是一個準確的作王的要訣。一位在神面前作王的人,他必須要有這樣的品質。他處理人民的事是憑着公義,而他本人是敬畏神,也帶領着人民敬畏神。他在執掌權柄的時候,神是他最高的權柄,他衹不過是神權柄的一個出口。這就是一位在神面前按着神心意作王的人。 越過眼見接受權柄 在這話裏,隱藏着一件事實。從外面來看,是人坐在寶座上作王。但實際上是神自己在那裏作王,因為那坐寶座的王衹是神權柄的發表。弟兄姊妹,這是非常有意思的,這是一個很不簡單的屬靈的學習。對作王的人固然是有這個要求,對接受王管理的人,也該同樣有這樣的認識。弟兄姊妹們記得,在馬太福音裏,我們的主說到法利賽人的時候,祂不是說過這樣的一些話嗎?祂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座位上所說的話,你們都要聽。』明明是說到文士和法利賽人,這些人都是假冒為善的,是在神的光中被定罪的,怎麼他們說的話你們都要聽呢?我們細細讀那一節話的時候,你就會發覺,不是聽文士和法利賽人的話,乃是聽他們坐在摩西的座位上說的話。他們說的是甚麼話呢?那是摩西說過的話,是神藉着摩西宣告的話,也是神要人聽見的話。 弟兄姊妹,在這裏我們就看到了,神要讓人越過人而看見神,這個不是太容易學的功課。我們毫無保留的承認,我們這些人都是看眼見的,一看到眼見的,我們就決定一切,就可以憑眼見下結論。但是神卻帶領祂的百姓來學習要越過眼見,而看見那件真實。在大衛這裏所說的話裏,說到他怎樣作王。坐在寶座上的是大衛,但是實際在那裏顯出來的是神的自己。權柄是神的權柄,權柄不是大衛的權柄,大衛衹不過是一位執行權柄的人。權柄的源頭是神,權柄的內容是神,大衛衹不過是一位執行權柄的人。我們感謝主!大衛在他一生的經歷裏看到這一點,所以他就把那真相交通出來。如果人真能這樣的活在作王的實際裏,這個人一定『像日出的晨光』,(四節)很美麗,很明亮,很吸引人,叫人感覺很可愛,讓人感覺很舒暢。 又『如無雲的清晨』,(四節)一切都是很晴朗的。無雲的清晨,那是非常明淨的景色,連微風都沒有,很明淨,你在其中感覺甚麼重擔都好像給卸下來。『像雨後的晴光』,(四節)弟兄姊妹們,我們稍微留意自然界的現象,你曉得這幾樣都是描述一個很美一麗很美麗的情景。雨後的晴光,當然是很清新的,好像整個天空都被雨水洗得乾乾淨淨,地面也是被洗得乾乾淨淨,樹上的葉子也被洗得乾乾淨淨。一切都非常的乾淨,乾淨到一個地步,如果你還看見有彩虹在那裏,弟兄姊妹們就曉得,那是何等叫你裏面舒暢的情景。感謝主!大衛說出了一位真正讓神在他身上作王的人,他就一直享用着這樣的美麗,明淨和清新。再加上『使地發生嫩草』,(四節)那就是生命在那裏顯明出來。 我們感謝神!大衛在這裏把生命作王的經歷和結果,透過這幾句表達出來。弟兄姊妹注意,雖然這好像是描寫一個情景,但是我們不能真的把它作為情景來看,因為它實在是說出了一件屬靈的事。這裏是說到一個在神的權柄底下,讓神作王的人的屬靈光景。如果你不是這樣去領會,那你就說,地發生嫩草有甚麼好呢?要長得很旺的時候才好看。是草原才好看,不是草原有甚麼好看?感謝主!祂不是叫我們看外面的情形,祂乃是叫我們碰到生命的發生。神的權柄就是把生命引出來,這是大衛在他一生的經歷裏總結出來的。 生命作王的恩典 大衛接下去說的才是寶貝。他看到了那一個標準,他看見了那一個榮耀的內容,他回過頭來看看自己,他就說:『我家在神面前並非如此。』(五節)我和我家沒有一個人能答應神這一個要求,也沒有一個人能符合神這一個標準,我們差得太遠,我們都不是。按著神的要求來說,我們都不合格。我和我家都是殘缺的,我和我家都是破破爛爛的,我和我家都沒有一點可誇的。感謝神!祂卻與我立了約,那是永遠的約。這是一件甚麼事實?這是一個恩典的事實。因為神作這事,不是根據我的所是和所作,乃是根據祂自己的定意,乃是根據祂在恩典裏的選召,也是根據祂在恩典裏所作的造就。 我是不夠條件,但是神使我夠條件;我是沒有這樣的資格,但是神讓我得着這個資格;我沒有這些內容,但神把祂自己加進來作為我的內容。所有的工作都是從神那裏開始,也是在神那裏帶到結局,我就是這樣的蒙了恩典。啊!弟兄姊妹們,寶貝的大衛,在他上到最高的榮耀的時候,他仍然看見自己是不配,他仍然看見自己所有的這一切完全是神在恩典裏作成的,這就是生命作王的恩典。我們感謝讚美主!神立了這一個約,叫一切事情都很穩固。並且底下還說:『關乎我的一切救恩和我一切所想望的,祂豈不為我成就麼?』(五節)祂立了一個約,祂自己的信實要成全這一個約,所以這約的成全也不在乎我自己,也不根據我作得足夠或是不足夠,我衹是盡我的所能作上去。 我就算盡上我所能的來作,還是夠不上神所要的。感謝神!祂不是根據我作到一個甚麼的地步,祂衹是看我有沒有盡了我的力量去作成我所要作的。我該要作的,祂不替我作,我該作而不能作的,祂替我補滿上去。弟兄姊妹,這不就是救恩的故事麼?我們應該要得着拯救,但是我們沒有辦法拯救自己,神就來替我們去作好,叫我們蒙了拯救。神拯救我們的目的,並不僅僅停留在脫離罪和死,祂要領我們進到作王的地步,我們就追求作王。說實在話,我們追求來追求去,我們還是距離作王的要求很遠。感謝神!神不是看我們追求到一個甚麼程度,神是看我們的追求是不是盡了我們所能盡的。我們盡了我們所能盡的,剩下的也許還有很多,我們沒有辦法趕得上,神就替我們去成全。 弟兄姊妹看到這件事情沒有?為甚麼那一位窮寡婦的兩個小錢在神眼中是那樣大?為甚麼那許許多多富有的人,他們擺上很多財物的奉獻,我們的主並沒有稱讚他們?原來神是在那裏看看,祂不是看我們作的有多少,祂是看我們為自己留下的是多少。神看那窮寡婦是把她的所有交出去,雖然是兩個小錢,但是在神眼中看來,是她的全所有。她全擺上了,這就叫主的心很受感動。那許多的富人,在人的角度來看是作了很多,但是他為自己留下的更多,所以在主的眼中看來,他們所作的是非常的少,不值得主的稱讚。 國度與寶座的約 主在這裏給大衛立了永遠的約,讓大衛一切的事情都堅穩,大衛所等候所想像的一切,神都去給他成全。弟兄姊妹,不要光看文字,在文字上你衹看見大衛的一生。但是我們必須要看見神和大衛所立的約,神跟大衛所立的約是甚麼約呢?是國度的約,是寶座的約。神說:『我要建立你的國度,你的子孫必坐在寶座上直到永遠。』弟兄姊妹你看,你一摸到大衛的約,你就看到這幾句話不簡單。大衛的寶座老早在地上就被拿走了,被擄到巴比倫去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人的眼睛再看不見大衛的寶座,這怎麼能說是永遠的?感謝讚美主!我們看到,祂說:『凡事堅穩』,很穩固,沒有甚麼可以動搖的。 原來神給大衛所立的約,乃是遙遙的指着主在地上建立國度,主要在國度裏作王,直到永遠。弟兄姊妹們,你看,這是何等嚴肅的一件事!怎麼能叫這些事可以完全成就呢?在眼見裏已經是不存留了,在眼見裏已經沒有那件事了。我們讀馬太福音的家譜,我們那時不是已經題過嗎!大衛這個家譜,到了約瑟的時候,已經破落到衹是成了一位木匠,還不是一位大有名的木匠,衹是一個很微小的地方小木匠。你說大衛的王位還能重新建立麼?從眼見來看,都沒有盼望了。是但感謝神!主一來,整件事情都扭轉過來,國度顯明了,大衛的寶座也顯明了。主一來,祂就是以馬內利。祂一來,祂的名字叫耶穌,因為祂要將祂的百姓從罪裏救出來。 很奇妙的一件事,祂來的時候,祂就有了百姓。祂還沒有作王,祂就有百姓。祂的百姓從甚麼地方來?感謝主!從大衛的約那裏來。我們感謝神!大衛接受這個啟示的時候,我不知道他有沒有看見他的子孫墮落,我也不知道他有沒有看見他的後代要被擄到巴比倫,我更不曉得他有沒有領會到羅馬人要把他的後代踩在腳下。但是他看見一件事,『凡事堅穩』,神要親自成就這個約。祂是神,祂是以色列的磐石,有甚麼事能攔住祂的手,叫祂不能成全這一個約?沒有。更寶貝的,大衛實在看見前面的路是不太好走,他也真知道,神的這一個約不是那麼容易成就,要經歷許多的艱難。好像保羅勸勉外邦的弟兄們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要經過許多的艱難。』 的確神的國度在地上顯出來要經過許多的艱難。感謝神!艱難盡管有艱難,艱難有些時候好像是掩蓋了神的信實,但是沒有人能叫神的旨意改變。所以最末了,大衛說的那件事也是非常有意思。他說:『匪類』,也就是說那些惹神怒氣的人,反對神的人,抵擋神的人,抗拒神的人,『都必像荊棘被丟棄』。但是在他們沒有被丟棄以前,『人不敢用手拿他。』(六節)他們真是有點本領,叫你不敢下手。他們滿身都是刺,你一碰他你就受傷,所以你不敢去碰他。雖然人不敢用手去碰他,但是可以拿鐵器和槍桿,來把他拿掉。拿掉的結果是甚麼呢?『終究他必被火焚燒。』(七節)弟兄姊妹們,這是大衛在啟示錄的光裏所看到的,一面是說出神與人立的約在地上成全要經過許多的艱難。雖然經過許多的艱難,但是神要親自成全祂所應許的。 神的應許沒有成全以前,許多的反對與踐踏都要顯出來。但是這些反對和踐踏衹是在外面顯出來的一點過程,甚至你能看見這些顯出來的事實給對付神的人有許多的保護。但是沒有多大的作用,因為終究要給神拿掉,丟在火裏焚燒。神說那些人是荊棘,在人看來是荊棘,但是對神來說,荊棘起不了甚麼作用,反倒有一天神要成為他們的刺。弟兄姊妹記得,在大馬色路上,神對保羅說了一句甚麼話?『你用腳踢刺是難的。』真正給人刺傷的,乃是抵擋神的人。真正叫人受了不能挽回的傷的,乃是神的審判。從正面來說,大衛說這些話是甚麼意思?他勸勉所有跟隨主的人,不要站在與神為敵的地位上。你站在那個地位上,可能會有短暫的保護,但是那些保護沒有甚麼作用,終究還是要叫他們接受滅亡的事實。 永被記念的人 從第一節到第七節,那是大衛末了的話。第八節就轉了一個方向,就記錄大衛的勇士,我們注意聖靈記錄這些勇士的名字的時間,不是在大衛開始作全以色列的王的時候。因為一般來說,大衛作了全以色列的王,對所有跟隨他的人,都要論功行賞。如果按着人來看,這些勇士的名字該當是記載在撒母耳記下的第六章。但是聖靈沒有在那時候題這些事,等到大衛快要死了,才題這一些,有甚麼意思呢?早就該題了,但是到這個時候才題。弟兄姊妹,你要留意這一點,大衛走到他末了的時候,也就是以色列這個國度已經得了建立的時候。在這一個時候,聖靈就記載大衛的勇士的名字,這是甚麼意思呢? 如果我們衹有很庸俗的那一種論功行賞的意思來看這一章,那我們也變成一位很庸俗的人。感謝讚美主!神領我們進入屬靈生命的豐富裏,祂是讓我們脫離世上人的庸俗,要把我們帶進屬靈的高貴裏去。人的庸俗思想衹是看人的居高位,但是屬靈裏的高貴乃是人在神的面前永遠蒙記念。現在這一批人,在這個時候讓聖靈記錄他們的名字,乃是說出他們在神面前蒙記念,記念在大衛的名下與大衛一起配搭的人。這些人都是跟大衛一起配搭的,大衛沒有作王以前,大衛雖然是他們的首領,但是他們彼此是弟兄。就是在大衛作王以後,雖然在政治的架構下,他們有了君臣的名義,但在實際裏,他們還是弟兄。 所以他們一直在神所要作的事上,仍是維持着配搭的關係。我們感謝讚美神!在這裏一面很簡單的給我們看到,大衛得着國度,因為有一些人和他一同配搭。這話很有份量,弟兄姊妹們,你要是不把這事實挪移到主的身上,你還不太知道這個話的份量究竟有多重。我們若把這事實挪移到主的身上,我們的話該怎麼說呢?我們就要說,我們的主將來得着國度的時候,我們的主在國度的榮耀中降臨的時候,我們的主得着了許許多多與祂配搭的神的兒女,就是我們這些人。弟兄姊妹,你看到主回來建立國度,乃是祂自己的榮耀來建立。在建立國度的過程裏,神明明的擺出了一件事,從神這方面來說:『祂要得着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裏去。』 從主這一方面來說,祂要得着一個身體,祂要得着一位新婦。弟兄姊妹們,你看,如果沒有身體,這一位作頭的基督憑着甚麼來彰顯?我們感謝讚美神!我們真看到配搭的這件事實的時候,我們絕對不敢把它僅僅看作是一個屬靈的工作方法。特別是我們在新約時期裏面的人,我們看見基督身體的長成,是藉着肢體的配搭顯出來,我們很容易就把配搭看成一個工作方法。當然它可以是一個工作方法,但是它不僅是一個工作方法,它乃是一個生命的操練。藉着這樣生命的操練,來叫基督的豐富藉着這個配搭顯出來。感謝主!將來國度的建立也是由於一大批跟隨主的人的配搭所帶出來而顯明。當然整個的事情是主自己在管理着,但是在成就的過程和經歷上面,主就要得着許多與祂配搭的人。 我們這樣來看大衛的名單,我們才摸到聖靈的意思,那是很有意思的。我題一點點,弟兄姊妹回去想一想,這裏題到的人名到最末了就說,大衛一共有三十七位勇士。但是你把這裏所題出來的人加起來,一共衹有三十六人,那第三十七位是誰?換句話說,那第一位是誰?你找不到。但底下明明說是『三十七位』,你細細去看,你覺得很希奇,所有跟大衛打天下的那些人都題出來,衹有那一位打天下打得最有力的約押沒有名字在那裏面。你說約押會不會在三十七人中是第一位?我承認我不知道,所以我才題出來,讓弟兄姊妹們一同尋求看看。當然這個是小問題,也許有個原則在那裏,但是這個不是原則性的問題,不過我們總是覺得奇怪,為甚麼沒有約押? 聖經裏面有很多我們想不透的事,好像十二個支派,一直你都看見十二個支派,但是看到啟示錄的時候,就掉了一個但支派,究竟但支派跑到甚麼地方去?是不是永遠不被神記念?這是我們想不透的事情。我們感謝主!雖然我們不明白,總有一天我們明白。但支派的問題,我差不多可以肯定說,到見主的時候,我們才能明白。衹是約押這個問題是有可能現在就明白的。弟兄姊妹用心算算看一看,看看能不能算出,為甚麼約押沒有被數算在裏面?我們感謝神!一定有主的意思,也許我們真的沒有辦法瞭解,也許再過一段日子我們可以瞭解。我們感謝神!約押不在並沒有影響在二十三章裏,神給我們看見的配搭。我們感謝神!我們是卑微的人,但是主還是說,祂不能沒有我們,祂需要我們配搭。就像大衛這些勇士,有很多都是在地上沒處投奔的人,他們來投奔大衛。 盡管他們出身卑微,但是他們與大衛配搭在一起,他們作在神所要作的事上,他們就蒙了記念。這個蒙記念,不是一時的記念,乃是永遠的記念,最低限度,如果神沒有記念他們,你我今天也不知道他們是誰。但他們的名字記錄在聖經裏,到了新天新地,聖經還是留在那裏,你翻到撒母耳記下二十三章,你仍然看見這一些人的名字,他們永遠被神記念。我們感謝主!中國有一個好大的漢朝,漢高祖得了國以後,他蓋了一座凌煙閣,那些有功的將領的畫像都安放在那裏。漢朝還沒有過去,凌煙閣就沒有了。我們後來的人知道有那麼一回事,但是就再也看不見裏面的內容。感謝神!祂記念那些在祂面前揀選跟隨祂的人,一直記念到永遠,要把他們給以後的世代看。我們敬拜祂! 在神旨意中服侍那世代的人(二十三8~二十四25)(王國顯) 從二十三章第八節開始,聖靈的記載就轉到大衛的勇士們去。我們已經題過了,大衛的經歷乃是表明主在地上要得國的那個經歷。大衛得國不是他一個人就能完成,有許多人跟隨他,與他一起爭戰。主的國在地上建立也是這樣,主雖然有大能,祂可以自己來建立國度,但是我們的主不願意這樣作,祂要得着許多的人與祂同心,藉着這許許多多的人來跟隨祂,彼此配搭引進主的國度。因為國度的建立從正面來說,乃是顯明神在宇宙中的權柄。在另一方面來看,有一個很重要的依據是不能忽略的,就是要結束撒但的權勢。 因為是接觸到結束撒但的權勢,主就不自己一個人去作成這事。救贖是主一個人作成的,沒有別人可以幫主的忙。所以,在舊約聖殿裏至聖所的服侍,衹有大祭司一個人能作。在救贖的事上,也就說出了衹是主自己一個人去完成。但是國度既然是要結束黑暗的權勢,主來結束這個黑暗的權勢的時候,祂不衹是在現象上面來作結束,祂也叫那黑暗的權勢的王給結束得口服心服。所以在主建立國度的事上,祂要得着許許多多原來是悖逆神的人,現在轉過來跟隨主。這些人因着主而配搭起來,國度就因着這樣而被帶進來。 我衹是很簡略的說了一點原則,現在我們看到大衛的勇士的時候,我們就很明顯的看見,聖靈記載這幾十個人的名字,就是要突出這一個原則。這裏題到三十七個人,上次已經題醒弟兄姊妹們回去要留意,有一位我們以為非常重要的人,卻沒有被題出來,為甚麼?那個人是誰?是約押。約押是大衛的元帥,但是在他的勇士的記錄裏,卻沒有約押,這是甚麼原因呢?聖經沒有明明的說,我也不敢說我所領會的一定是對,我是按着屬靈的原則來看這一件事,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不對的,但最低限度可以給我們作一個參考。 忠心行神的旨意 弟兄姊妹你看,這裏題到三十七個人,這三十七個人都是始終跟隨着大衛。也就是說,他們不管是大衛作王以前戰死了,或者是大衛作王以後戰死了,或者在大衛作王以後還繼續活着。在這三十七個人當中有一個共同的事實,他們一直是忠心的扶持大衛。領會這一點,我們就看到約押的問題。我們讀到列王記,我們曉得大衛臨終的時候告訴所羅門說,不能容讓約押白頭下陰間,因為他殺了兩位以色列人的元帥。如果我們衹是看那兩件事,我們大概還沒有辦法肯定約押是不蒙紀念。但是我們讀這一段話的時候,我們留意到有一點,乃是這一些人從開始到末了,他們始終如一的跟隨着大衛。 如果說跟着大衛,那事情還沒有說得夠清楚,應該說他們藉着跟隨大衛,始終沒有偏離神的旨意。這才是那一個問題。弟兄姊妹看到列王記,我們就看到在大衛的晚年,約押卻是夥從其他幾個人,可以說是當時有權勢的大祭司,兩位都是大祭司,他們一共三個人,他們拒絕所羅門,他們擁戴亞多尼亞。這一件事,就是約押致命的地方。約押不是不知道神揀選所羅門,如果別人說不知道,我們也許可以相信。若是說約押不知道,這事就很難叫人相信。他末了所作的事就是拒絕所羅門。也就是說,他是拒絕神的旨意,拒絕神在創世以前所定規的計劃其中的一點,而這一點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因此在國度的這一個小影下去看的時候,約押本來是勇士,他也實在是勇士。在大衛建國的過程裏,他也實在立了很多的功。但是他沒有辦法維持這一點心思到底,在最末了的一程,他偏離了神的旨意。因此,從國度這一個光來看的時候,他的勇敢是不能完全被記念,因為他把勇敢用錯了,用到神的旨意以外去了。在我個人的評估裏,約押不明明的蒙記念,這點該是一個很可能的原因。因為除了這一個,再沒有辦法找到別的原因說約押不蒙記念。所以我不敢百份之一百說,一定就是這樣,但我個人覺得這個可能性是非常高。 因此約押在這裏不蒙特別記念的事,又給我們一個很嚴肅的題醒,叫我們在揀選主,跟隨主的事上,要很慎重很嚴肅的不偏左右。現在我們就看蒙記錄下來的那些勇士,我們不是看他們的事蹟,如果衹看他們的事蹟,就沒有多大的意義。我們要看的是在他們的所作裏,帶出了一些甚麼屬靈的原則是和國度的建立有關的。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說,他們所作的是顯明一個非常明顯的配搭的實際。我們從三十七個人裏,看到當時他們配搭的實在的情形。這一個配搭在建立國度的事上很重要,在當時是建立大衛的國,以後是建立主的國。 配搭是成就神的旨意的重要環節 我們來看看,究竟那配搭的實際顯明在哪一些事上。頭一件事弟兄姊妹要注意,這些勇士給點名的時候,先點三位,然後就再點三十一位。當這樣點頭三位的時候,就說到這頭三位勇士是最厲害的勇士。題到另外三位的時候,也說他們是非常的勇士,但是不及前面那三位。這很有意思,在這裏我要插下去說一點點,說到頭三位勇士,三個人的名字就說得很清楚,說到第二批三位勇士的名字的時候,衹題到兩個人的名字,那第三位是誰?會不會是約押?你說可能嗎?因為不提名字就隱藏着的應該是約押嗎?不是約押還有誰呢? 弟兄姊妹,如果我們細心一點讀經文, 這絕對不可能是約押,怎麼知道呢?弟兄姊妹留意十八節,『洗魯雅的兒子約押的兄弟亞比篩是這三位勇士的首領。』那後三位勇士,作首領的是亞比篩。這話就告訴我們,約押不在這三個人裏面,因為約押不是在亞比篩的手下,亞比篩是在約押手下。但是說到這三個人的時候,亞比篩是首領,顯然約押不在其中。這樣看起來,頭三位勇士是不得了的勇士,第二批的三位勇士也是很有名氣的勇士,但是不及前面那三位。後面說的那三十一位衹是題到他們的名字,沒有述說他們有甚麼特別的表現。也就是說,其他那三十一位勇士是又比第二批的那三位勇士差了一點。 我們姑且這樣說,正因為這三十七個人排在一起,也說出他們所作的是為大衛建立了國度。因此,頭一件事給我們看到了,那就是大小的配搭,強弱的配搭。當然這裏所說的弱,不是一般的弱,衹是跟前面的相比,這些人是比較弱了一點。但是感謝神!在國度的建立上面,需要許多同心的弟兄,不能缺少一些恩賜不太明顯的弟兄。光有一位大弟兄,國度建立不起來。如果全是恩賜不太明顯的弟兄,國度也顯明不出來。若是恩賜大的和恩賜小的弟兄姊妹們配搭起來,國度的原則就顯明出來了。因為這是配搭,配搭是彼此作補滿。一位有最大恩賜的人,不管他的恩賜大到一個甚麼程度,他不可能有完全的恩賜,所以他必須有別的肢體來給他補滿。 也許他所缺的就是一點點,另一個恩賜不太明顯的弟兄,他就是有那麼一點點,配搭起來,就叫那弟兄的缺欠給補滿。在這一個記錄裏,我們很清楚的看到配搭的實際。第二,我們有一個錯覺,以為與大衛一同得國的這些人都是以色列人。這是我們的錯覺。雖然我們對烏利亞這個人有點印象,但是在我們的觀念裏,還是沒有辦法能碰到在大衛建立國度的事上有外邦人。我們以為都是以色列人為看大衛成就大事,事實上不是。弟兄姊妹們,你細細讀下去,除了赫人烏利亞以外,你能看到還有誰是外邦人?三十七節有一位亞捫人。弟兄姊妹們,雖然外邦人在大衛得國的事上所佔的比例不大,但是已經足夠代表了神所要顯明的事實。 主的國度是以色列和外邦人一同來顯明的。我們感謝讚美神!我們繼續注意的時候,我們就看到,藉着大衛得國的經過,神已經顯明外邦人在國度裏是不能缺少的。第三,十二支派的人都有份在其中,不單單是猶大支派,並且包括利未人,利未人本來是在這些事上都是免役的。但是我們看到,利未人也給包括在這裏面,大衛後三位勇士的第二名,就是比拿雅,比拿雅就是利未人,不僅是利未人,同時也是祭司。這就說出甚麼呢?這說出了祭司跟百姓一同配搭。用基督教的話來講,聖品人跟平信徒一同配搭。當然我們並不接受這樣的分別,但是基督教有這樣的分別,衹是他們卻沒有配搭,摸侍奉的都是聖品人,平信徒是不能碰侍奉的事。感謝神!在大衛得國的歷史裏,神給我們看見,祭司和百姓一同配搭。 配搭的目的 配搭的目的是甚麼?這是我們一直要說出來的,配搭的目的乃是為了建立國度。在當日來說,乃是建立神所要得的國。弟兄姊妹,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沒有配搭的目的,所有合作的關係都能叫作配搭。但是聖經裏題到配搭的問題的時候,不是說一般的合作,乃是指着所有的配搭是朝着一個明顯的目的。在今天來說,乃是建立基督的身體。而建立基督的身體的目的,乃是要引進國度。因此我們藉着配搭建立基督的身體還是為着國度。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弟兄姊妹,我們常常聽到許多信主的人說:『我們要愛主,我們要侍奉主。』這樣的勸勉是對的。但碰到實際的時候,甚麼叫作侍奉主?怎樣才能是愛主呢? 是不是衹有一些熱心,衹有一些工作的熱情,那就是表達了服侍和愛主呢?顯然我們讀神的話的時候,神的話就給了我們一個答案,很清楚的說:『不是』。主說:『你要是愛主,你就必須要跟隨祂的話,也揀選祂的旨意』。如果你有侍奉的心,不衹是滿足人工作的熱情,人所作的必須要摸到神的目的。弟兄姊妹,我們實在需要主給我們很明確的看見配搭的目的。我們讀腓立比書的時候,我們發覺腓立比教會出了一個很大的難處,那就是他們當中不同心。不同心乃是兩位姊妹引發的,這兩位姊妹也許是在恩賜上的衝突而引發的,或者是因着弟兄姊妹們對她們的愛戴的程度而引發的。但是不管是甚麼原因引發的,引發這些難處就是錯。 即便原因是很對,如果造成了教會整體的難處,那也就錯了。問題出在甚麼地方呢?就是服侍的目標不清楚,服侍的態度不明確。我服侍是為了叫人奉承我,我服侍乃是要顯露我自己的才幹,我服侍乃是為了爭取地位。弟兄姊妹,這樣是沒有辦法配搭的。你可以工作在一起,但你沒有配搭。因為每一個人心裏所想要的不一樣,他們就沒有辦法配搭。就算我們完全脫離不要自己所想要的,但是我們的所要,如果不是神的所要,還是摸不到配搭。因為配搭乃是彰顯神的豐富,神的能力,完成神的旨意。這個是第四點。 忠心的跟隨主 第五點更寶貝,我們已經題到,這三十七個人有戰死的,有存活的,但是不管是戰死或是存活,他們都一同蒙記念。他們蒙記念,不是因為他們能成功,如果他們成了仁,還是一樣被紀念。成功被紀念,成仁也被紀念。我們感謝神!神不是看我們在祂面前所作的有沒有作成功,祂衹是看我們在祂面前向着祂的忠心,一直維持到我們的氣息停止的那一天。感謝讚美神!如果神要根據人的成功來記念他,我們也許有很多人不蒙記念,因為主的國度沒有來以前,我們都先離世而去了。但是感謝神!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最末了記着,『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 感謝神!祂不是記念我們工作的成績,而是記念我們為着祂的勞苦。如果主是要因着功績而記念人,我們有些時候就會感覺很淒慘,因為好像我們作來作去,沒有甚麼好的成績出來。感謝神!祂所記念的是,人為着祂的旨意而擺上的勞苦。很久以前曾經跟弟兄姊妹題過一件事,以前內地會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傳福音,早先去的宣教士都死在那個地區,而一個人都沒有信主。一直等到第四對夫婦到那邊去的時候,主的工作就大大的顯出來。在苗族的地區裏,差不多是整個村落,整個村落的人來歸主。從人看來,這第四對夫婦,他們的服侍是很成功,開頭那三對就無善可陳。但是錯了,沒有頭三對的擺上,就沒有第四對的成功。 頭三對是用生命在那裏撒下了福音的種子,雖然你沒有看見那些種子發芽,開花,結果,一直等到第四對夫婦到那裏的時候,才看見果效。感謝神!神記念我們的勞苦,在祂旨意裏的勞苦,因着祂的旨意和神兒女們配搭而不發怨言。不久前,有弟兄姊妹從雲南那邊回來,他們再提起在雲南苗族破黎族的地區裏,哪些弟兄姊妹們還是那樣的單純,雖然他們在這些年間經過好多好多的艱難,但他們的心向着主還是非常單純和活躍。你要是看到他們的光景,你就沒有辦法不回想,從前一直在那裏傳福音的那幾對宣教士。感謝主!戰死的和存活的一同蒙記念。還有,你看到在這三十七個人裏,有幾個人有點事蹟記錄下來,但也是不太詳細,衹是記錄下他們所作的當中一件兩件。 絕大部份都沒有題到他們作了甚麼事,那也就是說,他們所作的根本就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來。但是感謝主!他們所作的雖是沒有留下來,但是他們的名字卻留了下來。把這些名字留下來,與其說是大衛對他們的記念,(我們絕對不能說衹是大衛對他們的記念),這實實在在是聖靈的記念。你看第八節就知道,『大衛的勇士名字記在下面』,是大衛記的嗎?是誰記的呢?當然有一個人記下來,是誰叫他記的呢?是大衛叫他嗎?看語氣不可能是大衛,因為如果是大衛,大概那個記錄該是『大衛王的勇士』,不會衹是『大衛』這兩個字,一字之差發表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樣。我們很明確知道這是聖靈的記錄,不要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這一件事實,我們從語氣上面,也能體會得到是聖靈的記錄。 感謝神!他們所作的沒有給記錄下來,他們的名字卻是被記錄下來,記錄到甚麼時候呢?記錄到永遠。我實在相信是到永遠,到了新天新地的日子,這些人的名字還是被數算的。到現在已經過了幾千年,我們跟他們也沒有關係,有他們與沒有他們,好像跟我們不發生甚麼直接的關係。但是我們讀到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這些人是蒙記念的。如果你相信這一本聖經在新天新地的時候還存留,我是相信它一定存留,因為神的話語安定在天,永遠不會過去。這樣你就看到了他們是一直蒙記念下來。我們感謝讚美神!這是在配搭的實際裏所給我們體會到的。當然除了這六點,我們還可以把剛才所說到的約押那一點也放上去,為甚麼呢?因為你看見你一進到配搭,你就應當知道在配搭裏直到神的旨意成就。 給得勝衝昏了 好!我們現在來看看二十四章,我想今晚可以把撒母耳記下看完。這是大衛最末了的一次,在神面前學了功課,也可以說是大衛最末了的一次愚昧,仍然是說出他作王的生命還沒有到達絕頂的成熟。但他還是一位活在生命完整裏的人,就因着他這樣活在生命的管理裏,神就藉着對他的愚昧的管理,而把他帶到進入神託付給他的職事裏。我不是說,如果大衛沒有這次愚昧,神就不能領他進入神託付給他的職事。但是因着他這一次的愚昧,也許讓神提早了把他領進所要完成的職事。大衛這一次出的毛病是出在甚麼事上呢?我們如果光是這樣讀是不太清楚的,我們覺得大衛作這事沒有甚麼過不去的,那是神自己刺激大衛。因為在這裏是這樣說:『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使他吩咐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 弟兄姊妹你看,是神先對他發怒,然後他就受激動去作數點的事。這明明是神的責任,不是大衛的責任。如果我們這樣讀的話,我們實在讀不出道理來。因為這裏所記載的,不是整個事情的過程。我們知道,神自己宣告說,『祂不輕易發怒。』但是現在神是發怒了,按這裏的記錄是神發怒在先。我們就要問,神為甚麼要發怒?神既然是不輕易發怒的神,祂為甚麼發怒?如果我們不追問這一點,我們就胡裏胡塗的讀下去,所以我們必須要追問這一點。怎麼追問呢?這裏沒有說,我們也不能胡亂的猜。感謝神!神要叫我們明白的事,祂絕不會隱藏,祂在這裏不說,祂就在別處說。我們現在來看看歷代志上第二十一章第一節,『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了大衛數點他們。』 原來那件事情有一個隱藏的原因,是撒但先激動大衛,而大衛就接受了這一個誘惑,這就是神發怒的原因。撒但送一個甚麼念頭給他呢?兩個地方都沒有講,但看這裏,當他要這樣作的時候,約押和一些他的手下,勸他不要作,大衛不肯聽。我們要注意他們勸大衛的時候,說的是甚麼話。我們看看撒母耳記下第二十四章第三節,『約押對王說,無論百姓多少,願耶和華你的神再增加百倍,使我主我王親眼得見,我主我王何必喜悅行這事呢?』大衛要作這一件事,底下的人都覺得不大對,但是大衛沒有聽。所以這裏說:『但王的命令勝過約押和眾軍長。』為甚麼大衛會有那麼強烈的意思要數點百姓?我們看下面的時候就可以知道。 大衛作王以後,經過許許多多的爭戰,每一個爭戰都以得勝為結果,現在可以說是國泰民安了。撒但就送他一個念頭,『你看你多有本事,你看看現在你所能指揮的人有多少?這樣壯大的氣勢,從前沒有出現過,以後恐怕也不會再有出現。大衛你真是好,你真是有本事。』我們用屬靈的話來講,撒但在他裏面挑動了他的驕傲,挑動了他欣賞自己的尊容,怎麼能表現自己的尊容呢?來罷,數點民眾。用現在人的作法來說,進行閱兵大典。用現在人的話來講,進行演習。都是為了顯明我所能的,我所有的,就把人裏面的欣賞自己和驕傲的東西都引出來。弟兄姊妹們注意,以色列的尊嚴,不是大衛作出來的,而是神作的。 現在大衛作這一件事,我們說得清楚一點就是他的驕傲跑出來,欣賞自己。你若是看得嚴肅一點,你能不能說,大衛作這一件事就是偷竊神的榮耀,把神的榮耀作為他自己的榮耀?因着這一件事,作是作好了,但是神的怒氣也發作了。神的怒氣發作以前,大衛自己也感覺不對了。因為聖靈在他裏面作工,所以作完這事以後,他心裏就自責,他就向神禱告認罪了。『神啊,我行了這事實在得罪了祢,求祢除掉僕人的罪孽,祢僕人所作的,非常非常的愚昧。』(十節)感謝神!你看到這仍是一位生命作王的人,這一次不是先知來責備他,是他自己裏面告訴他。這是生命作王的一個表現。他認識了自己的愚昧的時候,他也在神面前認罪悔改,神赦免不赦免?神赦免沒有問題,但神卻不能不對付他的愚昧。 因為他這一個愚昧,不是他一個人的,雖然在底下你看見是他一個人把整個愚昧的責任都承攬過來,但是我們要追問的,為甚麼當時約押和眾軍長都勸大衛不要作這事,而大衛那麼堅決非作不可?因為這一件事不僅是在大衛的心思裏暗暗的發動,也在許多以色列百姓的心思裏發動了。用今天的話來講,大衛作那事是有民意的基礎,所以大衛才那麼堅決說:『非作不可』。你怎麼知道?我們看最末了的那一節,當時在神面前認罪祈求的,不僅是大衛一個人。我們留意,『如此耶和華垂聽國民所求。』(廿五節)弟兄姊妹你看到,因為當時在以色列也發生同樣的情形,所以神要讓他們學這一個功課,廢棄神的旨意和道路,定規是帶來人受虧損。 神嚴厲的管教 大衛悔改認罪以後,神就派遣先知去告訴他說:『我可以赦免你,但我不可以不罰你,現在有三個災,我要給你和以色列人,你自己去選一個。頭一件是你國中有七年的饑荒。第二件是你在敵人面前逃跑,被追趕三個月。第三,在民中有瘟疫三天。』弟兄姊妹你看看,第一個懲治是對付他自以為自己豐足。第二個災害乃是對付他以為自己是常勝的,他以為自己了不起,現在就在敵人面前被追趕三個月,你還驕傲得出來嗎?然後就是三天的瘟疫,你要用許多人來顯明你的威勢,現在就要你死掉很多的人。這三個難處真的是很難,你叫大衛怎麼選擇?感謝主!一位真實活在生命裏的人,他知道該怎樣作。 所以他來到神的面前,他說:『神啊,我很為難,三個我都不願意選,但是我不能不選其中的一個。我不知道我該怎麼選,我還是把決定的權柄交回給你。過去我不信任祢,所以我要數點民數來叫我自己有把握。現在我信任祢,祢以為那一件好就作那一件。』很寶貝的大衛說了一句話,他說:『我寧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裏,不願意落在人的手裏。』這就是說:『神啊,祢看怎麼好就怎麼好,我寧願受祢很多很多的對付,我也不願意在人面前被人擺弄。』很重要的一點,你看到大衛裏面需要神。『神啊,祢自己決定罷!不要叫我任意揀選。祢怎麼說就怎麼作。』神說:『那好,就給你第三個災』。 那一下,以色列就死掉了七萬人,雖然在一百三十萬人當中,死掉了七萬人,數字不算太多,但是七萬人的死亡也叫人心寒。雖然不能說遍地都是死屍,但是你總是覺得少了很多人。事實上還沒有到三天,神就主動的停止,因為祂看見大衛和以色列民很真誠的悔改。所以祂就叫人告訴大衛,『你去亞勞拿的禾場上。』先知迦得是這樣告訴他,『神現在在那裏,神叫你到那裏去。』他就去了,他到了那裏,就向神禱告說:『神啊,是我一個人的愚昧,這些百姓都是無辜的,我作了這件事,祢要追討就追討在我和我家身上。』這禱告也是很摸到神的心意。當時神就藉着迦得告訴他,『你到亞勞拿的禾場那裏,為耶和華築一個壇,在那裏獻祭。』大衛就去了。 在管教中接受職事的啟示 到了那裏的時候,就看到亞勞拿在禾場上。他就說:『我要買你這塊禾場,我要為耶和華建一個壇,使民間的瘟疫停止。』亞勞拿就說:『你要用這個地方你就拿罷!我這裏還有牛可以給你作燔祭,還有一些木製的工具,你也可以拿去當柴燒,我不要你付錢。』大衛說:『不成,我一定要付代價,我要按着價值來買,我不用白得之物來尋求神。』結果大衛就用了五十舍客勒銀子買了那個禾場和牛,在那裏獻祭。獻燔祭,也獻平安祭,這樣瘟疫就停止了。弟兄姊妹們,這裏很有意思,你曉得這一塊地,當時好像衹是為着停止瘟疫。 弟兄姊妹千萬不要忽略,這一塊地是神指明你要在那裏築一個壇,在那裏獻祭。就是說,這個壇所在的地,就是神為他們指定之地。這個亞勞拿禾場就是以後建造聖殿的地址,是大衛買了過來的。我們要看完整的事實,我們必須要多看一點,看那裏呢?看歷代志下第三章,看完這裏就可以結束。歷代志下第三章第一節,『所羅門就在耶路撒冷和耶和華向他父大衛顯現的摩利亞山上,就是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大衛所指定的地方,預備好了,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弟兄姊妹們,你留意到這裏,你就看到了,這一個地方就是阿珥楠禾場。 但是問題就來了,撒母耳記下說是亞勞拿,但是歷代志下就說,那是阿珥楠禾場,究竟是怎麼樣的?我們就要再看一點點,歷代志上第二十二章,從十九節開始,一直到末了大衛到了那個亞勞拿禾場,他不僅是看到了亞勞拿,他也看到了阿珥楠。阿珥楠跟亞勞拿不是同一個人,弟兄姊妹千萬不要把他看成一個人。大衛到了那裏,他遇見這兩個人,大衛就從亞勞拿那裏買了牛,大衛在阿珥楠那裏買了那塊地。大衛用五十舍客勒的銀子付給亞勞拿,但是大衛付給阿珥楠的是六百舍客勒金子。 所以是兩位不同的人,但是牽連到同一件事。關於這一件事,我們留意二十八節,『那時大衛見耶和華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應允了他,就在那裏獻祭。摩西在曠野所造之耶和華的帳幕和燔祭壇,都在基遍的高處,衹是大衛不敢前去求問神,因為懼怕耶和華使者的刀。大衛說,這就是耶和華神的殿,為以色列人獻燔祭的壇。』這就是一個完整的事實,大衛在這裏向亞勞拿和阿珥楠買了地、禾場和牛,在那裏獻祭。大衛也就指定那地方就是以後建造聖殿的地方。他怎麼知道神要那個地方? 乃是根據神藉着先知迦得告訴他說:『你在那個地方修壇、建壇、獻祭。』是神所指定的地方,這跟申命記上面所題及的,完全符合。題到亞勞拿跟阿珥楠,究竟他們是何許人?三個地方都說到耶布斯人,弟兄姊妹記得,耶布斯人應該是以色列人進迦南的時候要滅掉的,以色列人沒有把他們滅掉,他們就存留下來。現在神建造聖殿的時候,就用着耶布斯人的地。弟兄姊妹們,你們回去想想這裏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們衹能說,神的作為不管在甚麼時候顯出來,都是顯明恩典,是越過人的所配。亞勞拿跟阿珥楠是甚麼人? 根據猶太人拉比存留下來的話,他們是兩兄弟,他們就居住在現在所謂聖殿山的那一塊大地上面,一個是住在這一頭,一個是住在那一頭。當時大衛就向他們兄弟倆把整塊地買下來。按着拉比所存留下來所說的,這一頭,他們說就是亞伯拉罕當年獻以撒的那地點摩利亞山。在另一端,就是各各他,就是主釘十字架之地。釘十字架跟獻以撒都是在同一個地點。當時大衛選定這一個地方,是在神的管理底下,顯明了這一件事。說得更有趣味一點,阿珥楠跟亞勞拿是兄弟倆,他們彼此相愛,阿珥楠家裏人口很多,亞勞拿家裏人就不太多。 他們好多年下來,等到收割的時候,阿珥楠就想到我家裏人口多,神賞賜給我的很豐富,我弟弟亞勞拿,他家裏人口很少,他每年的收成不能算是很多,我應該送一些給他。但是他又不讓他弟弟知道,所以到了收成的時候,晚上,他就把一些麥子挑到他弟弟的禾場上倒在那裏。但是那位作弟弟的也想,我家裏人口少,哥哥家裏人口多,需用上也要多些,我應該給他多送一點糧食。他也不願意他哥哥知道,就選在晚上也挑了一些麥子倒在他哥哥的禾場上。兄弟倆都以為別人不知道,他們也就這樣作了好多年,但是他們心裏都想到,明明昨天我拿了好些送到哥哥那裏,怎麼現在早晨我所有的沒有減少? 那位作哥哥的也是發覺這樣的事,他們不明白為甚麼?有一年,碰巧他們都選在同一個晚上把東西送給對方,他們在路上剛好碰頭,當然這個謎底就打開了。這個拉比存留下來的歷史,很明確的在那裏說出弟兄相愛。現在,在甚麼地方來建築神的聖殿?當然,在歷史上有獻以撒的預表,以後有主被釘十字架的事實,而在這一塊土地上面,又是發生弟兄相愛的事。聖殿就是建築在弟兄相愛的基礎上,今天的教會在實際的建造裏面,也是建造在弟兄相愛上。我們感謝主!大衛最末了作了一件事,他為耶和華預備建造聖殿的材料。材料已經預備很多了,就是還差那麼一塊地。最末了,神用着他,把地也預備了。大衛在預備建殿的事上,他的職事完成了。 他在神面前的服侍走到這裏也就是完結了。雖然他沒有馬上去世,但是到這裏,他的職事算是完結了。所以,保羅在使徒行傳第十二章卅六節那裏題到,『大衛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另一方面說:『大衛按着神的旨意,服侍了那一代的人就睡了。』現在大衛作完了神給他的託付,很快他就要睡了。如果我們繼續往前讀列王記上,在第一章你就看到,大衛就死了。不過我裏面的感覺,下星期開始,我們不往前讀列王記,我回過頭來和弟兄姊妹讀利未記,盼望弟兄姊妹能在舊約的基礎上,對屬靈的認識可以更充實一點。那麼我們對新約裏的事就更能瞭解,我想今天晚上就這樣結束了撒母耳記下。 從撒母耳記下看對與錯(二十三章)(劉銳光) 撒母耳記下二十三章 大衛晚年的追憶 來到人生的尾站,大衛驀然回首,發現有兩種幫助他登上王座的力量,使他感贊不已。 二.保護他的勇士
(v.8-39) 大衛末了的話(撒下廿三1~7) (臺北靈糧堂) 這段話被稱為是「大衛末了的話」(1節),是大衛對自己生平回顧,所做出來的結論,它道盡一個「受膏者」一切重要的意義。 一、是神所膏的 首先是小標,說明大衛的角色。第一他「得居高位」,這表明他成為以色列最高的領袖――君王;第二他「是雅各神所膏的」,表明他得居高位不是出於自己,乃是出於神,並且得了神的聖靈所膏抹;第三他「作以色列的美歌者」,是描述他不但是君王、是戰士,同時也是詩人,是音樂家(參1節)。「美歌者」的意思就是善於歌唱。大衛一生彈樂器,製作樂器,作詩詞、歌曲,用來敬拜神,也把以色列的敬拜加入詩歌音樂的成份。 二、敬畏神執掌權柄 現在他要來作歌――「耶和華的靈借著我說:他的話在我口中。」(2節)將神之靈對他的啟示以詩歌的方式說出來。 首先,他稱神是「以色列的神、以色列的磐石」(3節),磐石我們在前面已經談過。接下來他說神「曉諭我說」,代表下面的話是啟示。啟示什麼呢,啟示他受膏君王的職責是――「以公義治理人民的,敬畏神執掌權柄」(3節),也就是替神在地上施行公義的治理,彰顯神在地上的掌權。因著神的靈在他身上,因此「他必像日出的晨光,如無雲的清晨,雨後的晴光,使地發生嫩草。」(4節)他的生命帶著新鮮的能力,如同日出的晨光、雨後的晴光,帶給大地生命。因他的公義治理,使得百姓得以生機蓬勃。 三、神與我立永遠的約 大衛自認出身並不高貴――「我家在神面前並非如此」,但是他竟蒙揀選――「神卻與我立永遠的約」(5節),這約就是「大衛之約」,言及他子孫斷不絕坐在寶座上。「這約凡事堅穩,關乎我的一切救恩和我一切所想望的,他豈不為我成就嗎?」(5節)神保守這約堅立,一定成就。 而相對于大衛從逃亡者成為受膏君,那些作惡的人卻有不一樣的下場――「但匪類都必像荊棘被丟棄……終久它必被火焚燒。」(6~7節) 大衛與匪類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他遵行神的命令,追求神的治理成就在地上。 默想 我的生命究竟是得以蒙主揀選,成為有用並受膏的器皿,或者是無用荊棘般的生命,在於我是否在地上追求神的國與神的義。當我追求神公義的國度降臨時,不但一切都加給我們,並且可以得著寶貴的聖靈恩膏,起來以權柄與基督一同治理大地。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終極受膏者,你要恢復你在地上的權柄,幫助我分別自己為聖,進入你的心意,得著你的恩膏,起來拿起權柄,與你一同治理大地,恢復人類世界與大地的次序。有一日你要再來,永永遠遠執掌王權。阿們! 大衛的勇士(撒下廿三8~38) (臺北靈糧堂) 這段經問如同附錄,既然大衛自己是一位勇士,那麼那些跟隨他的勇士,也該被記上一筆。 一、第一組三勇士 首先是最尊貴的三勇士,他們分別是「約設‧巴設」、「以利亞撒」與「沙瑪」。「約設巴設」的功跡是「一時擊殺了八百人」,因此大衛立他作「軍長的統領」(8節)。「以利亞撒」的功跡是「他起來擊殺非利士人,直到手臂疲乏,手粘住刀把」,使得「以色列人大獲全勝」(10節)。「沙瑪」的功跡是「站在那田間擊殺非利士人,救護了那田」,使得「以色列人大獲全勝」(12節)。 二、第二組三勇士 其次是另外三個勇士,只是他們「不及前三個勇士」(19,23節),他們是「亞比篩」、「比拿雅」,另外一個未具名。 他們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下面發生的事:「三個人下到亞杜蘭洞見大衛……非利士人的防營在伯利恒。大衛渴想,說:『甚願有人將伯利恒城門旁、井裡的水打來給我喝。』這三個勇士就闖過非利士人的營盤,從伯利恒城門旁的井裡打水,拿來奉給大衛。」(13~16節)這是三勇士最著名的事蹟。當然大衛不肯喝這以同袍生命換來的水,他將水奠在耶和華面前――「耶和華啊,這三個人冒死去打水;這水好像他們的血一般,我斷不敢喝。」(17節)大衛這樣做,使得跟隨者以後不致再做這種行為。這種行為雖表達了他們對大衛的忠心與愛戴,但不值得鼓勵。 除此之外,「亞比篩」曾經「舉槍殺了三百人」,成為「這三個勇士裡最尊貴的」(18節)。「比拿雅」則「殺了摩押人亞利伊勒的兩個兒子,又在下雪的時候下坑裡去,殺了一個獅子,又殺了一個強壯的埃及人。」(20~21節)大衛立他作護衛長(23節)。 三、三十個勇士 最後,就是三十個勇士的記名――「亞撒黑、伊勒哈難、沙瑪、以利加、希利斯、以拉、亞比以謝、米本乃、撒們、瑪哈萊、希立、乙太、比拿雅、希太、亞比亞本、押斯瑪弗、以利雅哈巴、約拿單、沙瑪、亞希暗、以利法列、以連、希斯萊、帕萊、以甲、巴尼、洗勒、拿哈萊、以拉、迦立,赫人烏利亞,共有三十七人。」(參24~39節)這些勇士來自各支派,甚至是外邦族裔,都效忠大衛,可見大衛作為一個公義的領袖,他的吸納性何等的強。唯一遺憾的是「赫人烏利亞」也在其中,大衛卻辜負了他的跟隨。 默想 我是否紀念那些與我一同打拼的同事、同工的辛勞,即便功勞由少數人得到,但仍紀念那些參與者的辛勞?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領袖中的領袖,幫助我作為一個領袖,可以效法你,不但有同工同僚向我與我帶領的事工委身,我也向他們委身。阿們! 總結神恩(撒下廿三1〜39) (臺北靈糧堂) 一、大衛末終之言(1〜7節) 神膏大衛居高位、作君王,神藉大衛的口說神的話,神藉大衛以公義治理人民、執掌權柄,神使祂設立之人像日出的晨光,如無雲的清晨,雨後的晴光,使地發生嫩草,神與大衛立永遠的約,使他凡事堅穩,他一切想望的,神都為他成就;神使反對抵擋大衛的人,都像荊棘被丟棄,終久被火焚燒。 二、大衛的勇士(8〜39節) 亞底挪一時擊殺了八百人;以利亞撒擊殺非利士人,直到手臂疲乏,手粘在刀把上,使以色列人大獲全勝;大衛逃難時渴想伯利恒井的水,三位勇士闖過非利士營盤,將水取來;亞比篩一次舉槍殺了三百人,比拿雅下坑,殺了一個獅子,又殺了一個強壯的埃及人,奪下埃及的槍,用敵人的槍殺死敵人。值得我們注意的,在三十七位勇士中,赫人烏利亞也列名其上,但烏利亞卻被大衛犯姦淫,用詭計所殺。三十七位勇士,個個都有力量、有勇氣、有專長,但不能靠一個人行事,必須與其他的勇士,互相配合。 默想 我要常常數算主恩。 回應 求主訓練我,讓我成為耶穌基督的精兵。 剛強勇士心(撒下23章1至12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感謝你賜我奇妙救恩,我願堅定地服事你,在教會裡忠心和勇敢地事奉。 1. 見證神掌權(1-7):大衛雖然貴為以色列民的王,身居高位,但他卻沒有誇耀自己的聰明才智,而只是謙卑地作見證,說一切全是神的恩典,把榮耀歸給神。他指出,作領袖者應該以公義治理人民,並且敬畏神,因為神是真正執掌權柄的那一位;他又承認自己的家並未達到神的要求,雖然如此,神仍與他立永遠的約,這便顯出了神的恩典。 2. 紀念勇士情(8-12):聖經作者列出了一些曾奮勇幫助大衛得國的勇士名字,以及他們的英勇事蹟。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把第8-12節中所記述的三位勇士稱為「三巨頭」,可見他們對大衛的重要性。以利亞撒是其中一個好例子,他在面對仇敵時奮不顧身,毫不退縮,擊殺敵人;又例如沙瑪,他為要保衛自己國家的田產,縱然眼見同胞都轉背而逃,但他仍剛強壯膽,站在田中,擊殺前來搶奪他們的敵人。 透過記載勇士的名字和他們的事蹟,聖經作者間接反映出大衛不忘本的性格。大衛不忘記那些曾對他有恩的人,並樂於報答他們,難怪他們願意為大衛忠心賣命。另一方面,因為他們的奮勇,耶和華亦使以色列人大獲全勝。今天,我們也應該念記那些曾施恩給我們的人,學習大衛那樣報答他們的恩情。 大衛在他的「末了的話」(1)中,說出了一個神所喜悅的領袖的應有條件。今日,我們有否關心和支持我們的領袖,包括國家元首、社區首長以至教會領袖?我們會否為他們代禱,求神使他們有一顆公義敬虔的心,成為神所喜悅的領袖? 另一方面,今日的教會十分需要基督精兵的興起,這些精兵要好像本段經文所記述的勇士那樣,甘願成為群體中的中流砥柱,在困境中絕不低頭,並且勇往直前,為神犧牲自己,奮力參與屬靈爭戰,為主打那美好的仗。當教會中有多人因著主愛的激勵而興起,作主精兵,教會必會得著神所賜的復興。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現在的信仰生活會否像老弱殘兵般乏力?你會否在遇到難處時便裹足不前?還是你會像那些跟隨大衛的勇士般奮勇,剛強壯膽地為主爭戰?求主加添我們的勇氣,叫我們樂於承擔主的託付! 賣命事主心(撒下23章13至39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賜我一顆知恩圖報的心,以大衛的勇士作為榜樣,忠心和勇敢地事奉你。 聖經作者繼續在本段經文記述那些跟隨大衛的勇士的名字,以及與他們有關的一些事蹟。 1. 忠心待主子(13-17):有一次,在一眾跟隨大衛的勇士中,有其中三位聽到大衛的心聲:「甚願有人將伯利恒城門旁、井裡的水打來給我喝。」(15)於是,他們立刻奮不顧身,毋懼當時的伯利恒正由一群非利士人佔領,從亞杜蘭洞跑了幾十裡路,闖過非利士人的營地,到達伯利恒城門旁的井,把井裡的水拿給大衛喝。這事叫大衛深受感動,他不肯把水喝下,還將水奠在耶和華面前,如獻祭一般奉給神。此外,大衛更讚賞這三人冒死為他打水,這水如同他們的血一樣寶貴。 2. 領袖的奮勇(18-23):本部分經文介紹了兩位多年來忠心保家衛國的勇士。第一位是亞比篩,他從當年大衛被掃羅追殺時便已跟隨他(參撒上26:6),到了後來大衛被押沙龍追殺時,他仍誓死跟隨(參20:6)。第二位是比拿雅,他從大衛作王初期起,便負責統領那些從外邦地而來、願意追隨大衛的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參8:18),到大衛年邁時,他仍在這崗位上忠心服事(參20:23)。 3. 尊貴的勇士(24-38):聖經作者透過記載一眾勇士的名字,從而反映出大衛對他們的欣賞,以及神對他們的嘉許。值得留意的是,那個為大衛忠勇奮戰、最終卻無辜地被大衛犧牲的烏利亞,其名字也在這勇士名錄內,可見神並沒有忘記他,他仍然是神(甚至是大衛)所看重及欣賞的忠義之士。 為何大衛想喝伯利恒城門旁井裡的水,而後來又真的有勇士為他取水時,他卻堅決不喝呢?其實他的渴不是口渴,而是心靈思鄉的渴。當時,他身在遠離家鄉幾十裡的亞杜蘭洞,因突然想到家鄉城門旁井裡的水,腦海中便浮現了很多孩提片斷,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引發起「月是故鄉明」的遊子感受。奇妙的是,那三個勇士知道了大衛的思鄉情,竟為紓解他的心緒而自願冒死取水,他們忠勇侍主的精神豈不值得我們學習? 另一方面,你能想到在你的生命中,有誰願意無條件為你犧牲,甚至捨命?感謝主,因祂已為我們捨命!你又是否願意為主捨命呢? 大衛末了的預言詩(二十三1~7) (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本段經文明顯是篇預言詩,大衛開章明義的指出,神的靈借著他說話。預言中指出,這位公義之君的來臨,必像日出的晨光、雨後的晴光,使地發生嫩草,想當然爾,只有耶穌基督足堪承擔這位理想君王的任務與角色。之後大衛也表明,相信神與祂所立的永約,不但關乎他的救恩,也必要成就一切所盼望的,因為大衛的盼望就是神永恆計畫的實現。 「什麼是神的旨意?計畫?」這可能也是今日基督徒常會尋求的問題。不過,當我們問這問題的時候,焦點可能並不是「神」,而是「我」!因為完整的問題可能是:「神哪!按禰的旨意,我應該去哪家公司,比較有前途、發展?」或者「神哪!按禰的旨意,我應該如何…,對我比較有利?」很少基督徒會這麼問:「神哪!按禰的旨意,我應該如何…,能使人認識禰的名,使禰的國臨到我們?」親愛的基督徒,你是否如此禱告呢?你曾經為著「自己能夠參與、滿足神的計畫」而尋求神嗎? 羅馬書十二章一至二節:「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這兩節經文啟示我們,若沒有對神真實、全然的委身,是無法體察神旨意的。只有真正委身於神,我們的盼望才能重迭在神的計畫裡。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我再次認真的更新對禰的委身,求禰赦免我過去「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求禰教導我,單單為完成禰的計畫而活。阿們! 禱讀:羅馬書十二章1~2節 1 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大衛的英雄榜(二十三8~39) (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本段經文列出一個大衛勇士的英雄名單,也詳細的記載了名列前茅者的英雄事蹟。這些大衛的戰士不僅是驍勇善戰、以一擋百的英雄,他們之所以能夠列入英雄榜,更是因為他們對大衛的忠誠,以及與大衛的緊密關係。套句今日用語,這些勇士都是大衛的生死之交。他們不但寶貴大衛的生命好像自己的生命,又將自己的生命主權交給大衛,隨時可以為大衛犧牲。 大衛戰士的英雄名單,以及他們英勇事蹟的紀錄,足以給今日基督徒有兩方面的提醒。第一方面的提醒就是,不要忽略「記錄」;今日基督教「因信稱義」的教義容易使人誤解,以為只要靠著十字架的功勞,就可以任憑自己的生命不長進,但是這並不是聖經的教導;耶穌警告我們,將來要為每一句話負責(太十二36),雅各書教導我們,要以行為來表明我們的信心。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要留意我們的言行,因為那些都是被記錄的。第二方面的提醒,是「委身」的典範;如果我們至今仍然無法具體的瞭解什麼是「委身」,這些大衛的勇士就是標準的「委身」的示範:生死之交。我們與主耶穌的盟約,乃是生死之交的盟約。 神應許大衛一個堅固國勢,就賞賜給他這群「生死之交」的勇士;今天基督的國裡也需要一批,真正委身基督,與基督立下生死盟約的勇士。正如保羅所說的:「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十四7~8)親愛的基督徒,這是否也是你的自我期許呢?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求禰教導我,知道如何在生活中,為禰活為禰死;求禰在教會中興起一批與禰生死盟約的屬靈勇士。阿們! 禱讀:羅馬書十四章7~8節 7 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