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列王紀下第一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北國亞哈兒子亞哈謝之死】

   一、亞哈謝意外受傷,遣使者問以革倫的神(1~2)

   二、以利亞被神差遣往阻使者,預言亞哈謝必死(3~8)

   三、王兩次差五十夫長帶兵捕以利亞,均被天火燒死(9~12)

   四、第三次所差五十夫長謙卑求饒,得以覆命(13~16)

   五、亞哈謝果然死了,由他兄弟約蘭繼位(17~18)

 

貳、逐節詳解

 

【王下一1「亞哈死後,摩押背叛以色列。」

   〔呂振中譯〕亞哈死了以後,摩押背叛以色列。

   〔原文字義〕「背叛」反叛,違反。

   〔文意註解〕「亞哈死後,摩押背叛以色列」:摩押位於約但河東基列地的南面,被大衛征服(參撒下八2)後,在南北國分裂時期仍歸北國管轄,直到亞哈謝第二年才背叛以色列。

   〔話中之光〕()由耶羅波安建立的北以色列國(參王上二十一1~16)到了暗利王室統治時期,其繁榮程度達到了鼎盛,成了強大的王國。然而這個王室的每一位君王都行了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僅沒有離開偶像敬拜和使以色列百姓墮落的耶羅波安所犯的罪,而且還藐視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的警告,結果統治了44年的四代王朝匆匆拉下了帷幕。這體現了神對罪惡毫不留情的公義性(參太五26)

 

【王下一2「亞哈謝在撒瑪利亞,一日從樓上的欄杆裡掉下來,就病了,於是差遣使者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蔔,我這病能好不能好。”」

   〔呂振中譯〕亞哈謝從撒瑪利亞王宮房頂屋子的窗戶格子裏掉下來,因而致病;於是他差遣使者,對他們說:『你們去尋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卜:我患這病活得了活不了。』

   〔原文字義〕「亞哈謝」雅掌握;「欄杆」網狀物;「以革倫」移民,連根拔起;「巴力西蔔」蒼蠅王。

   〔文意註解〕「亞哈謝在撒瑪利亞,一日從樓上的欄杆裡掉下來,就病了」:『一日』原文無此字;『樓上』指在陽台上搭建的閣樓;『欄杆』指花格式的窗戶,可以向外眺望;『掉下來』指意外撞斷欄杆而跌下來受傷;『病了』因摩押背叛(1)加上意外受傷引發的病勢,不容忽視。

         「於是差遣使者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蔔,我這病能好不能好」:『以革倫』非利士人五大城中最北的一座,在耶路撒冷以西約36公里,撒瑪利亞西南約72公里;『巴力西蔔』原文是「蒼蠅王」,非利士人所信奉的偶像假神,以治病出名。

   〔話中之光〕()亞哈謝派人去求問非利士的神,表示亞哈謝對以色列國內的先知與神明都失去信心,不單單對耶和華沒信心,連他父母親仰仗的巴力神,他都覺得沒把握。不過基本上他還是持定巴力的信仰,因此派人去求問非利士傳說比較靈驗的巴力西卜神。

         ()巴力西與巴力不同,並非亞哈和耶洗別所拜的迦南人之神(參王上十六31~33)。巴力西是另一個多人供奉的神,在以革倫城有牠的廟。人認為牠有預言的大能,所以亞哈謝派遣使者去以革倫城,想知道他的病能否痊愈。亞哈謝這種行為是對真神的極大不敬。

         ()人一旦開始拜偶像,必然會越拜越多,尋找更靈驗的偶像。經過了迦密山的神跡和米該雅的預言,亞哈謝對他父母敬拜的腓尼基巴力和亞舍拉都失去了把握,但還是不肯回轉歸向以色列的神,而是派人去非利士求問傳說中比較靈驗的非利士偶像「巴力西蔔」。

 

【王下一3「但耶和華的使者對提斯比人以利亞說:“你起來,去迎著撒瑪利亞王的使者,對他們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蔔,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

   〔呂振中譯〕但是永恆主的使者對提斯比人以利亞說:『你起來、上去迎接撒瑪利亞王的使者,對他們說:是不是因為以色列中沒有神,而你們得去尋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卜呢?

   〔原文字義〕「提斯比人」俘虜;「以利亞」我神是耶和華,雅葳是神。

   〔文意註解〕「但耶和華的使者對提斯比人以利亞說:你起來,去迎著撒瑪利亞王的使者」:『耶和華的使者』指天使;『提斯比人以利亞』著名的先知,曾經一人力敵巴力和亞舍拉的八百五十名先知而大獲全勝(參王上十八1940);『撒瑪利亞王』指北國以色列王,此處更改稱呼特為強調「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

         「對他們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蔔,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這裡用問話來突顯出在「以色列」中有耶和華真神和耶和華的先知。亞哈謝王差遣使者去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蔔,等於問道於盲。

   〔話中之光〕()耶和華神通常總是直接向以利亞或其他先知說話(參王上十七28;二十一17),僅間或用使者傳話(參王上十九5)。亞哈謝的使者在半路便得到了所要的確實而無保留的答案。因這答案來自以色列的神;他一定要死,不過不是死於跌傷,而是死於背離神(16)

         ()亞哈謝可以棄絕自己的神(參耶十五6),但信守的神卻永不棄絕自己的百姓(參賽四十一9;何十一8),所以再一次差遣以利亞,讓神的百姓知道在悖逆的以色列中仍然有神。

 

【王下一4「所以耶和華如此說:你必不下你所上的床,必定要死!’”以利亞就去了。」

   〔呂振中譯〕因此永恆主這麼說:你所上的床、你必不能從那裏下來;你必定死。』說了這話,以利亞就走。

   〔原文字義〕「下」下來,沉下;「必定要死(原文雙同字)」死。

   〔文意註解〕「所以耶和華如此說:你必不下你所上的床,必定要死」:『所以』表示因果關係,因為亞哈謝王問錯假神,所以招來真神的懲治;『必定要死』原文是重複兩個「死」字,表示沒有活下去的希望。

         「以利亞就去了」:以利亞遵命到半路上去攔截撒瑪利亞王的使者(3)

   〔話中之光〕()凡轉離真神,求助於外邦之神的人,所得到的只能是死亡,而不是生命。惟有神是生命之主,有醫治和恢復的能力。撒但以虛假的宗教體系承諾醫治,其實只能使人受他殘忍意志的控制,用似乎難以打破的權勢統治他們。

         ()當時有多少人只向惡王說吉言(參王上二十二613),此時以利亞卻敢為神責備惡王(參王上18;二十一19),預報死訊。正如先知米該雅所說:「耶和華對我說甚麼,我就說甚麼」(王上二十二14),成了神家真理之工人的典範。

 

【王下一5「使者回來見王,王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回來呢?”」

   〔呂振中譯〕使者回來見王,王問他們說:『你們為甚麼回來?』

   〔原文字義〕「為什麼」怎麼,如何。

   〔文意註解〕「使者回來見王,王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回來呢?」:表示使者回來得太早,顯然並沒有去到目的地就回來了。王是詫異使者怎麼會那麼快回來,其實令人詫異的是使者怎麼會聽從以亞的話。

 

【王下一6「使者回答說:“有一個人迎著我們來,對我們說:‘你們回去見差你們來的王,對他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差人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蔔,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所以你必不下所上的床,必定要死。’”」

   〔呂振中譯〕使者回答他說:『有一個人迎着我們而上來,對我們說:去吧,你們回去見那差遣你們、的王,對他說:永恆主這樣說:是不是因為以色列中沒有神,而你得差遣人去尋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卜呢?這樣你所上的床、你必不能從那裏下來;你必定死。

   〔原文字義〕「必定要死(原文雙同字)」死。

   〔文意註解〕「使者回答說:有一個人迎著我們來,對我們說:你們回去見差你們來的王」:『有一個人』即指亞;『你們回去』意指不用去到以革倫了(2)

         「對他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差人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蔔,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所以你必不下所上的床,必定要死」:使者照實傳達以利亞所傳神的話(3~4)

   〔話中之光〕()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以色列的神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即是活人的神(參太二十二32),通過以色列的歷史顯現的永活的神。不僅如此,永活的神始終與自己的百姓同住,給予了無微不至的保護。神命令所羅門建造耶路撒冷聖殿(參撒下七13;王上六1),不斷派先知向以色列傳達神的旨意。儘管如此,亞哈謝卻為了解決自己面臨的困難,求助於外邦人的偶像巴力西蔔,這是背叛神的行為。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信徒很容易依賴現代科學,使之成為自己的偶像。綜上所述,我們作任何事,都應當把神放在首位,遠離偶像(參約壹五21)

 

【王下一7「王問他們說:“迎著你們來告訴你們這話的,是怎樣的人?”」

   〔呂振中譯〕王問他們說:『那迎着你們而上來、將這些話告訴你們的、是甚麼樣的人?』

   〔原文字義〕「迎著」遭遇,降臨。

   〔文意註解〕「王問他們說:迎著你們來告訴你們這話的,是怎樣的人?」:王沒有責備使者未達成使命,可能因為他們提到「耶和華如此說」(6),因此心生警惕;『是怎樣的人?』王可能聽說過或甚至見過耶和華的先知以利亞(8),或者真的來自耶和華神的攔阻。

 

【王下一8「回答說:“他身穿毛衣,腰束皮帶。”王說:“這必是提斯比人以利亞。”」

   〔呂振中譯〕他們回答說:『那人是個粗毛漢,腰束皮帶。』王說:『這一定是提斯比人以利亞。』

   〔原文字義〕「毛衣」動物的毛髮;「束」束腰;「帶」腰間的布。

   〔文意註解〕「回答說:他身穿毛衣,腰束皮帶」:『身穿毛衣』有兩種解釋:(1)身上長滿了毛髮(a hairy man英文欽定本)(2)身穿動物毛製的衣服(參太三4);『腰束皮帶』原文是「下身裹著皮製的寬帶」。

         「王說:這必是提斯比人以利亞」:也有兩個可能:(1)曾聽他的父王亞哈提說過以利亞的事蹟;(2)王自己曾見過他。

 

【王下一9「於是王差遣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他就上到以利亞那裡,以利亞正坐在山頂上。五十夫長對他說:“神人哪,王吩咐你下來!”」

   〔呂振中譯〕於是王差遣一個五十夫長帶着他那五十人去見以利亞;他上到以利亞那裏,以利亞正坐在山頂上。五十夫長對他說:『神人哪,王吩咐你下來。』

   〔原文字義〕「上到」上升,攀登。

   〔文意註解〕「於是王差遣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他就上到以利亞那裡,以利亞正坐在山頂上」:『帶領五十人』含有強行拘捕的意味,如果是「請」他到王面前,一、兩個人就夠。

         「五十夫長對他說:神人哪,王吩咐你下來」:『神人』原文是「屬神的人」,是先知的別稱(參王上十三18);『吩咐你下來』口氣強硬,含有命令的意思。

   〔話中之光〕()亞哈謝試圖威脅以利亞撤銷厄運的做法是很愚蠢的。這說明國王的態度與他的父親如出一轍。亞哈曾認定以利亞要對以色列的旱災負責。現在亞哈謝也依據同樣的歪理,認定以利亞要對他所預言的後果負責。這種對先知蠻橫無理,妄想改變神計畫的態度是不容姑息的。神的忿怒落到了這一夥士兵身上(10)。針對亞哈謝的傲慢和悖逆,祂顯示了自己的尊嚴和偉大。

         ()但願你我在神與人面前生活有見證,使人們看出我們是神人,屬神的人。那些不虔的軍人也立刻能認出以利亞來,他們要逼害他、脅迫他,但必須承認神人,他們發號施令,或頒佈王的聖旨,然而他們認出以利亞是神的僕人,他們無法顧全自己的性命。

 

【王下一10「以利亞回答說:“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於是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

   〔呂振中譯〕以利亞回答五十夫長、說:『我,我若是神人,那麼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於是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了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

   〔原文字義〕「神人(原文雙字)」屬神的首字);人(次字);「燒滅」吞噬。

   〔文意註解〕「以利亞回答說: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本句話是對前一句五十夫長之話(9)的回應:五十夫長只害怕王權,卻不敬畏神;神人則敬畏神,不畏王命。

         「於是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天火代表從神來(參王上十八2439)的審判。

   〔話中之光〕()神當日允許以色列人立王,這王是神的僕人,必須遵守神的命令照顧百姓(參撒上十二14~15)。亞哈謝把神給他的權柄握在自己手裡,反要捉拿神的先知。火像當日在迦密山從天下降燒盡祭物一樣,把來捕捉以利亞的兩批人燒滅(參王上十八38~39)。第三批來的人態度完全不同,為他們的性命衰懇,承認先知的地位,所得的結果也完全不同(13~15)

         ()從天上降下火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是要向百姓表明:「耶和華是神」(王上十八37),王連神的先知都不能隨意「吩咐」(9),更不能不敬畏、順服神了。此事也表明神的僕人在罪惡世代彰顯神權。到末世時期也將有類似的情形重演(參啟十一35~6)

         ()以利亞被人稱為烈火的先知,表示與神的性情有分(參彼後一4),因為我們的神乃是烈火(來十二29)。他的用火燒人,表示他擁有神的公義、聖潔,今天,我們也當仇視罪惡,向罪惡「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林後十一2),「心裡焦集,如同火燒」(約二17)

         ()以利亞兩次說:「我若是神人」(1012)。真實的神人應當:(1)屬神:我們一切的良善必須是從祂而來。我們怎可誇張自己的良善?信心接受祂的恩典,而恩典本身原是祂的。我們完全欠祂的情,有這樣的心是有福的。總要在神心的美門口,伸手接受祂的幫助。(2)為神:我們不必有自我的意識,因為越注意自己,越是我們的咒詛。求聖靈充滿你心,使你充滿熱望要榮耀主,就不會只以自己的名望而患得失。(3)靠神:我們若有完全的愛,最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我們在浩瀚的汪洋中,好似海綿一般,浸淫在南方珊瑚海中,完全滲透在海水裡。

 

【王下一11「王第二次差遣一個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五十夫長對以利亞說:“神人哪,王吩咐你快快下來!”」

   〔呂振中譯〕王又差遣另一個五十夫長帶着他那五十人去見以利亞。五十夫長應時對以利亞說:『神人哪、王這樣吩咐說:你趕快下來。

   〔原文字義〕「快快」匆促,快速。

   〔文意註解〕「王第二次差遣一個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照理,這第二個五十夫長應當吸取前一次(10)的教訓,可惜人的反應何等遲鈍。

         「五十夫長對以利亞說:神人哪,王吩咐你快快下來」:『王吩咐你快快下來』「快快」二字顯得更加張狂(9)

   〔話中之光〕()亞哈謝第二次差遣士兵過來,說明了他的剛愎和頑梗。他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據,證明神不喜悅他行為。同時他依然決心堅持自己的錯誤行經。

 

【王下一12「以利亞回答說:“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於是神的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

   〔呂振中譯〕以利亞回答他們說:『我,我若是神人,那麼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於是有神的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了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

   〔原文字義〕「燒滅」吞噬。

   〔文意註解〕「以利亞回答說: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請參閱10節首句註解。

         「於是神的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請參閱10節次句註解。

   〔話中之光〕()以利亞在離世升天之前,特地現出屬靈的權能,表明神的威嚴,可以勝過任何的邪惡權勢。今天神的僕人,需要有以利亞的心志和能力,不怕惡王的凶厲,為主站立得穩,肯勇敢的宣告神的信息,正直的指責人的罪惡。

 

【王下一13「王第三次差遣一個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這五十夫長上去,雙膝跪在以利亞面前,哀求他說:“神人哪,願我的性命和你這五十個僕人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為寶貴。」

   〔呂振中譯〕王又差遣第三個五十夫長帶着他那五十人。這第三個五十夫長上去,屈膝在以利亞面前,向他乞哀求憐說:『神人哪,我的性命、和你僕人這五十個人的性命、願你看為寶貴。

   〔原文字義〕「雙膝」膝蓋;「跪」屈膝,俯伏;「寶貴」珍視,看重。

   〔文意註解〕「王第三次差遣一個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這五十夫長上去,雙膝跪在以利亞面前,哀求他說」:『雙膝跪在以利亞面前,哀求他』表示第三個五十夫長吸取了前兩次(1012)的教訓,所以態度謙恭,看重神權過於王權,「跪求」神人開恩,並不是跪拜他。

         「神人哪,願我的性命和你這五十個僕人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為寶貴」:這話表示承認『神人』乃是神的代表,在此伸張神權,因此他不敢藐視神的先知;『性命看為寶貴』意指討饒。

   〔話中之光〕()神兩次降火燒滅102人,是為了警告王的惡行。第三次被派來的五十夫長沒有聽從王的命令,因為他知道那是對抗神。可見敬畏神的人屈膝敬拜那主宰生死存亡的耶和華神(參代下二十四17;詩二11;太六23)

         ()13~15請留意第三個五十夫長來到以利亞面前的態度。以前的兩個五十夫長,雖然稱呼以利亞為「神人」,卻非真心──他們的心中沒有神。第三個五十夫長也稱他為「神人」,而且謙卑地乞求憐憫。他持尊敬神和祂的權能的態度,因此救了自己和五十個兵士的性命。人對神先有正確的態度,才能有正常的生活。敬虔的話到你口中的時候,你先要察驗是否出於內心。要以僕人般的謙卑態度來尊重神和人。

 

【王下一14「已經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前兩次來的五十夫長和他們各自帶的五十人;現在願我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為寶貴。”」

   〔呂振中譯〕你看,已經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了頭兩個五十夫長和他們各自帶領的五十人,現在願你看我的性命為寶貴。』

   〔原文字義〕「寶貴」珍視,看重。

   〔文意註解〕「已經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前兩次來的五十夫長和他們各自帶的五十人;現在願我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為寶貴」:意指記取前兩次的教訓,懇求神人饒命。

   〔話中之光〕()許多人質疑神是否太過殘忍,直接燒死102人。事實上我們太容易受近代的思想影響,以為對生命的剝奪就是終極的剝奪,也太小看神對罪惡的憤怒。再者,如果不透過明顯的神蹟,已經深入歧途的以色列人,恐怕也無法回心轉意。

 

【王下一15「耶和華的使者對以利亞說:“你同著他下去,不要怕他。”以利亞就起來,同著他下去見王,」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使者對以利亞說:『你跟他下去;不要怕他。』以利亞就起來,跟他下去見王,

   〔原文字義〕「怕」懼怕,敬畏。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使者對以利亞說:你同著他下去,不要怕他」:『不要怕他』有兩個意思:(1)不要怕這個五十夫長,他不會口是心非地玩弄詭計;(2)不要怕跟他去見王,暗示以利亞此去不會有意外。

         「以利亞就起來,同著他下去見王」:表示以利亞放心信靠神,因為深知神權高過王權。

   〔話中之光〕()神不允許祂的僕人受惡王的脅迫。亞哈謝已經得到神權能的奇妙顯示。但他拒絕在至高者面前自卑,所以應該受到嚴厲的譴責。以利亞奉命隨同士兵去傳達這個信息。神叫他不要懼怕。自從以利亞在迦密山讓火從天降下以後,他曾在耶洗別的忿怒前恐懼。因此現在神特別囑咐他不要害怕國王,儘管國王已三次表達了忿怒。

 

【王下一16「對王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差人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蔔,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可以求問嗎?所以你必不下所上的床,必定要死。”」

   〔呂振中譯〕對王說:『永恆主這麼說:你既差遣使者去尋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卜──是不是因為以色列中沒有神可以讓你尋問他的話呢?──因此你所上的床、你必不能從那裏下來;你必定死。

   〔原文字義〕「求問」求助,尋找;「必定要死(原文雙同字)」死。

   〔文意註解〕「對王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差人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蔔,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可以求問嗎?所以你必不下所上的床,必定要死」:當著王的面,親自復述神的話(3~4)

   〔話中之光〕()以利亞直到最後一刻還堅持向王的使節宣佈審判,儘管他清楚自己將會因此而遭遇大禍,但依然大膽地呼籲著神交付他的真言。通過這段內容,我們應當銘記在罪人面前冒著生命危險仍維護真理的先知的大無畏的精神(參結三十三1~16)以利亞曾在耶洗別的恐嚇面前「起來逃命」(王上十九3),現在卻毫不畏懼。因為神的話來了,神的權柄也來了,這權柄勝過地上一切君王的權柄。以利亞帶著神的權柄去見王,宣告了神的審判。

         ()垂死的國王與他想要威脅的先知面面相對。然而將要遭遇厄運的是亞哈謝,而不是以利亞。國王轉離了以色列的神,求告一個巴勒斯坦城市的可鄙偶像。他不理睬耶和華大能的明證,不肯歸榮耀給祂的聖名,使神的名在祂子民的外邦仇敵面前受了羞辱。以利亞無畏地向國王宣佈了他為自己的背道所將付出的代價。

         ()神三次提醒百姓:「以色列中沒有神嗎」(3616)?並且親自用祂的作為回答了這個問題:百姓雖然悖逆,但信實的神還是他們的神,祂仍然在他們中間施行審判,也仍然在他們中間顯出恩典和憐憫。今天,有些信徒的生活好像也是「教會中沒有神」,明明知道「耶和華是神」(王上十八37),遇到難處還是到處找偶像幫忙,追求各種勢力、方法和技巧,就是不肯回到神面前認罪悔改,單單倚靠神。這是因為他們所敬拜的神和亞哈謝一樣,只是金牛犢。

         ()神鼓勵先知以利亞向王重申預言,正如主鼓勵使徒保羅在哥林多放心傳道(參徒十八9~11)。因此,我們也當在神的旨意中,專心傳道(參提後四2)

 

【王下一17「亞哈謝果然死了,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因他沒有兒子,他兄弟約蘭接續他作王,正在猶大王約沙法的兒子約蘭第二年。」

   〔呂振中譯〕亞哈謝果然死了、正如永恆主的話、就是以利亞所說的。因為他沒有兒子,他的兄弟約蘭就接替他作王;那是在猶大王約沙法的兒子約蘭第二年登極的。

   〔原文字義〕「約蘭」耶和華是被稱頌的;「約沙」耶和華已審判。

   〔文意註解〕「亞哈謝果然死了,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應該是時間上沒有多長的間隔,人們才會得出結論說,正如神藉以利亞所說的預言。

         「因他沒有兒子,他兄弟約蘭接續他作王,正在猶大王約沙法的兒子約蘭第二年」:『約蘭約蘭』南北兩國同時期出現名為「約蘭」的王;不但如此,北國以色列約蘭王的前任是「亞哈謝」(本節),而南國猶大約蘭王的後任也是「亞哈謝」(參王下八24)

         『約蘭接續他作王,正在猶大王約沙法的兒子約蘭第二年』本處經文與王下八16的『以色列王亞哈的兒子約蘭第五年,猶大王約沙法還在位的時候,約沙法的兒子約蘭登基,作了猶大王』似乎有出入。經過整理後,試圖解釋如下:

         (1)約沙法的兒子約蘭在約沙法未死之前,即與父王共同執政,故此處的約蘭第二年即指約蘭參政的第二年。

         (2)猶大王約蘭是在約沙法十八年登基開始參政(參王下三1),而約沙法作王二十五年(參王上二十二42),據《聖經手冊》推定主前874~850年。

         (3)以色列王亞哈謝是在猶大王約沙法十七年登基,僅作王二年(參王上二十二51),《聖經手冊》推定主前855~854年。

         (4)以色列王約蘭第五年,猶大王約蘭正式登基(參王下八16),時為主前850年。

   〔話中之光〕()「亞哈謝果然死了,」可見地上的王位不穩,然而天上的寶座卻永遠長存(參賽六1)。「洪水氾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詩二十九10)。因此,我們要投靠那坐天上寶座的耶和華(參詩一百十八8~9)

         ()「亞哈謝」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掌握」,「約蘭」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是被稱頌的」。行惡「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更甚」(王上十六33)的亞哈,竟然給兩個兒子起了這麼屬靈的名字,實在是一個諷刺。但亞哈心中的「耶和華」,其實只是他所想像的金牛犢。並不是自稱信神、信耶和華的人,就是我們主內的弟兄姊妹;只有那位在聖經中自我啟示的三一真神,才是我們所信的神。

         ()亞哈謝死不悔改。他抱著對神的仇恨,和對祂僕人的無奈離開了世界。亞哈謝擔任國王的時候,神很願意以奇妙的方式顯示祂自己。亞哈謝有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帶領百姓離開邪惡之道,走上公義和平安之路。但他沒有這樣做。他死的時候尚有神責備的聲音縈繞在他耳際。凡拒絕和藐視聖靈的人,都會是這樣的下場。

         ()亞哈謝只作以色列王兩年(參王上二十二51),他又沒有兒子。可見包括君王在內的人生何其虛空(參傳十二7~8)。但按基督徒的來世觀而言,有沒有兒子不要緊,最要緊的是要生屬靈的兒女(參林前四15)。如果不帶領一個人來歸主,也等於是「沒有兒子」,這結局更是難看。

 

【王下一18「亞哈謝其餘所行的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呂振中譯〕亞哈謝所行其餘的事、不是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麼?

   〔原文字義〕「以色列」神勝過;「諸王」王(複數慈);「記」書冊。

   〔文意註解〕「亞哈謝其餘所行的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以色列諸王記』是一部記述北國諸王歷史的書,為本書作者所據史料的一部分,因此特別提到它(參代下三十五27)

   〔話中之光〕()從王上二十到本章,這四章都有共同的主題,是在迦密山的神蹟之後:(1)顯明「耶和華是神」(3節;王上二十1328;王上二十一19;王上二十二38)(2)顯明神「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羅二4),百姓越悖逆,神越賜下恩典和話語,「並沒有棄絕祂預先所知道的百姓」(羅十一2),因為「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羅十一5)(3)顯明人的全然敗壞,不但神蹟(王上十八章)不能使人的心回轉,恩典(王上二十章)、律法(王上二十一章)、榜樣(王上二十二章)或是歷史的教訓(王下一章),都不能使未蒙揀選的人回轉歸向神。因此,神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耶三十一31),由聖靈親自動工,「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耶三十一33)。因為亞當裡的舊人已經「全然敗壞」(申三十一29),只能倚靠基督救我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羅七24),重新「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四24)

 

叁、靈訓要義

 

【豈不知以色列中有神】

   一、昏君差遣使者求問假神(1~2)

         1.亞哈死後,摩押背叛以色列」(1):亞哈謝王權的敗落。

         2.「亞哈謝在撒瑪利亞,一日從樓上的欄杆裡掉下來,就病了」(2):亞哈謝意外跌傷,臥病在床。

         3.「於是差遣使者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蔔,我這病能好不能好」(2):亞哈謝差遣使者去求問偶像假神巴力西蔔。

   二、真神差遣先知阻擋使者(3~8)

         1.但耶和華的使者對提斯比人以利亞說:你起來,去迎著撒瑪利亞王的使者,對他們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蔔,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3):先知以利亞奉神差遣阻擋使者,責問「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

         2.「所以耶和華如此說:你必不下你所上的床,必定要死!以利亞就去了」(4):先知奉命宣告神的審判:亞哈謝「必定要死!」

         3.「使者回來見王,王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回來呢?」(5~6):使者折回轉告神的審判。

         4.「王問他們說:迎著你們來告訴你們這話的,是怎樣的人?回答說:他身穿毛衣,腰束皮帶。王說:這必是提斯比人以利亞」(7~8):亞哈謝查知是先知以利亞。

   三、昏君三次差遣兵丁拘捕先知(9~14)

         1.於是王差遣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他就上到以利亞那裡,以利亞正坐在山頂上」(91113):亞哈謝三次派遣五十夫長率兵拘捕以利亞。

         2.「五十夫長對他說:神人哪,王吩咐你下來!神人哪,王吩咐你快快下來」(911):第一、二次五十夫長命令神人「下來」受捕。

         3.「以利亞回答說: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於是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1012):前兩次官兵均被天火燒滅。

         4.「王第三次差遣一個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這五十夫長上去,雙膝跪在以利亞面前,哀求他說:神人哪,願我的性命和你這五十個僕人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為寶貴」(13~14):第三次五十夫長謙卑跪求神人饒命,得免天火燒滅。

   四、先知當面宣告昏君結局(15~18)

         1.耶和華的使者對以利亞說:你同著他下去,不要怕他。以利亞就起來,同著他下去見王」(15):先知以利亞奉神命,坦然去見亞哈謝。

         2.「對王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差人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蔔,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可以求問嗎?所以你必不下所上的床,必定要死」(16):先知當面宣告神的審判:亞哈謝「必定要死!」

         3.「亞哈謝果然死了,正如耶和華藉以利亞所說的話。因他沒有兒子,他兄弟約蘭接續他作王」(17~18):亞哈謝果然死了,正如神藉以利亞所說的預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列王紀下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列王紀下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