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第二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先知職事的傳承】 一、從吉甲經伯特利、耶利哥到約但河(1~7節) 二、以利亞升天時,他的外衣轉到以利沙手中(8~15節) 三、先知門徒遍尋不見以利亞的蹤跡(16~18節) 四、以利沙行神蹟治好耶利哥的水(19~22節) 五、嘲笑以利沙禿頭的童子都被母熊撕裂(23~24節) 六、以利沙從伯特利上迦密山,再回撒瑪利亞(25節) 貳、逐節詳解 【王下二1】「耶和華要用旋風接以利亞升天的時候,以利亞與以利沙從吉甲前往。」 〔呂振中譯〕「永恆主將要用旋風接以利亞升天的時候,以利亞和以利沙正從吉甲往前行。」 〔原文字義〕「旋風」旋風,暴風;「以利亞」我神是耶和華;「以利沙」神是拯救;「吉甲」滾輪,滾動。 〔文意註解〕「耶和華要用旋風接以利亞升天的時候」:『接以利亞升天』似乎神已經事先將這個旨意啟示給祂的先知們(參3,5,9~10節)。 「以利亞與以利沙從吉甲前往」:『吉甲』不是指耶利哥以東的吉甲(參書四19),是指以利亞所住的山區,位於伯特利以北約13公里,示羅西南方約5公里。 〔靈意註解〕「從吉甲前往」:吉甲表徵對付肉體。 〔話中之光〕(一)1~11節神交付給以利亞的最後的使命就是立繼承人,之後才能夠離世歸神。以利亞帶領以利沙不斷換地方,磨練他,可見立繼承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與之接近的實例就是,耶穌的門徒跟隨耶穌3年,看了耶穌的神蹟,聽了耶穌的話,但到了關鍵時刻卻紛紛棄他而去(參太二十六56)。由此可見,當我們牧養信徒時,也應當竭盡全力,奉獻自己(參耶三15;弗六4)。 (二)以利亞帶領以利沙所走的這段路程是從「吉甲」啟程。「吉甲」是「輥」的意思(參書五9)。出埃及那一代的以色列人,曾受過割禮,在曠野生的第二代人沒有受過割禮(參書五2~9)。此時他們立刻要進迦南,立刻要得產業了,所以當把舊的肉體輥去,把埃及的羞辱輥去,換一個新的生活。割禮的意思,就是脫去肉體的情慾(西二11)。 (三)在信徒的靈程和工作中,最攔阻信徒完全前進者,就是他的肉體。他並不知道神的呼召,乃是要他們棄絕整個的肉體;他卻以為只要除去罪惡就已經夠了。豈知自己的天才、熱心和智慧在神的工作裏,自己的良善和能力在屬靈生活中,都是神所不喜悅的。我們憑肉體所以為好的,所打算要作的,所佈置得頂巧妙的,在神看來,都是應當拒絕的,應當交於死地,應當經過審判的。神用不著人的肉體幫助他,無論是在屬靈生活,或是工作上。 (四)人所注意的乃是如何熱心、行善、工作,而忘記了拒絕肉體;但是最要緊的,是當審判肉體──像神一樣的審判肉體。按著許多屬靈人在神面前所學習的,重生、聖潔、完全、勝罪、能力,都不是屬靈生活最高的表示。拒絕肉體乃是屬靈的途徑,拒絕肉體也是屬靈生活的目標。凡不從吉甲動身的,都是在屬靈途程中沒有動過身的人。凡沒有學習拒絕肉體的,必定不知道甚麼是真實屬靈的生命。這樣的人可以熱心,可以工作,可以快樂,但是真實屬靈的生活是他所不知道的。 【王下二2】「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我往伯特利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下到伯特利。」 〔呂振中譯〕「以利亞對以利沙說:『永恆主差遣我就到伯特利那裏;你請在這裏等候着。』以利沙說:『我指着永活的永恆主、也指着你自己的性命、來起誓,我一定不離開你。』二人就下到伯特利。」 〔原文字義〕「伯特利」神的家;「等候」住下,留下。 〔文意註解〕「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我往伯特利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伯特利』位於耶路撒冷北方約16公里,示羅西南方約15公里,是當時的重要宗教和商業中心,早年撒母耳可能在那裡設有先知學校(參撒上十3~5)。 「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下到伯特利」:『必不離開你』以利沙知道現在正值承接以利亞職事的關鍵時刻,所以堅決不肯分離;『下到伯特利』因吉甲的地勢較高,故用「下到」形容。 〔靈意註解〕「下到伯特利」:伯特利表徵脫離世界而過教會生活。 〔話中之光〕(一)「你可以在這裡等候」(2、4、6節),原文是命令句。以利亞三次命令以利沙「在這裡等候」,是要顯明以利沙確實是神所揀選的接替者(參王上十九16)。若沒有聖靈在以利沙裡面動工,他隨時都有合理的理由停下來。但以利沙卻堅持跟隨,立定心志要接過以利亞的事奉。在客西馬尼園,門徒們被主耶穌三次提醒(參太二十六41),卻仍然不能與主「一同警醒」(太二十六38),結果都逃走了(參可十四50)。並不是以利亞的門徒比主耶穌的帶得好,而是人的本相都是如此;若沒有聖靈的工作(參王上十九16),沒有人能保持警醒。 (二)「在這裡等候。」以利亞知道他在世的使命馬上就要結束了。對於以利沙來說,每一次讓他在此等候讓他的師傅獨自上路的請求都是對他的信念和堅定的一種考驗。現在,他會轉離他的職責──就是他曾被呼召作為以利亞繼任者──而回到他家鄉田地的耕犁旁邊嗎?他會忠實並繼續進行那由以利亞發起的如此高貴而又卓有成效的改革工作嗎?這些也是每一位準備服事神者所要面臨的問題。 (三)年輕人被神呼召去跟從年長的聖徒,從他那裡領受一種訓練,預備自己能夠擔負那即將就要他獨立承擔的重大責任。只要服侍的機會還繼續存在,年輕人就當拒絕離棄他的師傅。 (四)「伯特利」是亞伯拉罕建築祭壇的地方。祭壇乃是與神交通、來往的地方,乃是奉獻給神,完全歸神的地方。伯特利與埃及是相反的,在那裏就沒有祭壇了(參創十二8~14)。吉甲,是說勝過肉體;伯特利,是說勝過世界。因為埃及是世界的代表。勝過世界乃是被提和得著聖靈能力的條件。我們的心若沒有完全勝過世界,世界的人、事、物,若不是在我們的心裏失去了地位,就我們不能達到前面的目標。一個信徒如果真盼望充滿聖靈,真盼望被提,就當出代價來走主的道路,到一個主可以把祂的靈給他的地方。我們必須捨棄世界,在奉獻一切的祭壇上,學習與神交通。這樣的奉獻與交通是不可少的。 【王下二3】「住伯特利的先知門徒出來見以利沙,對他說:“耶和華今日要接你的師傅離開你,你知道不知道?”他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 〔呂振中譯〕「在伯特利的神言人弟子們出來見以利沙,對他說:『永恆主今天要將你老師〔同詞:主〕接去、使你沒有首領,你知道不知道?』他說:『我知道;你們可別作聲。』」 〔原文字義〕「接」取,拿;「不要作聲」安靜,沉默。 〔文意註解〕「住伯特利的先知門徒出來見以利沙,對他說:耶和華今日要接你的師傅離開你,你知道不知道?」:『先知門徒』原文是「先知的兒子」,當時可能在吉甲、伯特利、耶利哥等三地設有先知訓練中心(參3,7,15節;王下四1,38;六1;九1);『今日要接』表示神要提接以利亞升天這件事連他們也知道(參1節註解);『你的師傅』顯然這些人並不是以利亞的門徒。 「他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不要作聲』意指「噓!閉嘴」;表示以利沙不想讓他們介入並打擾。 〔話中之光〕(一)在耶羅波安設立金牛犢的「伯特利」(王上十三1)、亞哈悖逆神重修的「耶利哥」城(王上十六34),竟然都住著「先知門徒」(3、5節)。因為神在百姓屬靈最黑暗的時候,仍然「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王上十九18)。 (二)神主動讓以利沙、伯特利和耶利哥的先知門徒都知道以利亞要被神接走(3,5節),以利亞自己也能連續走這麼遠的路,表明他和摩西一樣(參申三十四1),並沒有年老體衰(參申三十四7)。以利亞已經完成了顯明「耶和華是神」的事奉,所以神主動接走以利亞,讓以利沙接替以利亞,繼續在審判中顯明「神是拯救」。 【王下二4】「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遣我往耶利哥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到了耶利哥。」 〔呂振中譯〕「以利亞對以利沙說:『以利沙,永恆主差遣我到耶利哥去;你請在這裏等候着。』以利沙說:『我指着永活的永恆主、也指着你自己的性命、來起誓,我一定不離開你。』二人就到耶利哥去。」 〔原文字義〕「差遣」打發,送走;「耶利哥」它的月亮。 〔文意註解〕「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遣我往耶利哥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耶利哥』位於伯特利東方約21公里,耶路撒冷的東北方約23公里,當時在該地可能設有先知訓練中心(參3,7,15節;王下四1,38;六1;九1)。 「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到了耶利哥」:『必不離開你』以利沙知道現在正值承接以利亞職事的關鍵時刻,所以堅決不肯分離。 〔靈意註解〕「到了耶利哥」:耶利哥表徵在屬靈爭戰中勝過仇敵的權勢。 〔話中之光〕(一)我們與神同工,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都不能根據自己的雄心或熱心,而要順服工作的主。我們若拖到自己「不中用了」,才被迫放下事奉,表面上是「鞠躬盡瘁」、建造聖殿,實際上只是建造自己「所願意建造的」(王上九1,19)。因此,一個忠心事奉神的人,應當一面事奉、一面將真道「交托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二2),隨時預備神把自己接走,或者換到別的事奉崗位;因為神所要成就的工作,絕不可以、也不可能只倚靠個別的人。 (二)「耶利哥」是被咒詛的意思(參書六26)。以色列人首次在迦南勝過仇敵,就是克服耶利哥城。迦南的人,是代表邪靈,就是屬乎魔鬼的(參弗六12)。我們勝過了肉體和世界,還應當勝過仇敵。在這末世的時候,信徒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認識我們的仇敵,並知道如何與之爭戰,而且得勝。我們就是勝過了肉體和世界,如果沒有勝過仇敵的工作,我們還是不會進前的。 (三)實在的屬靈的爭戰,乃是我們與撒但和牠的邪靈們爭戰。這個是一切成熟的信徒們所必須加入的。神的兒女們在地上常受邪靈的攻擊,有的是在環境裏,有的是在身體裏,有的是在思想裏,有的是在感覺裏,有的是在靈裏。特別在這末世的時候,邪靈們要加倍的活動,使信徒們不能好好的事奉主,他們要在許多的事上,感到非常的困難。他們不知道,他們是受了邪靈的攻擊。他們竟然莫名其妙,不知道為甚麼一切都是反對他們的,事事都是「糟」了的,以為這些都是天然如此的,豈知他們是受了邪靈的欺侮。 (四)耶利哥的陷落,不是靠著能力,乃是靠著(1)神的話,(2)他們所站的地位。勝過邪靈的攻擊,就是(1)不顧一切的光景和感覺,而相信神應許的話,以致仇敵終於失敗。(2)站在基督所給你的地位,就是在天上的地位,而監守撒但和牠的邪靈在牠們較低的地位上。沒有神的話,沒有用信心揀選神所賜的地,就不能得勝仇敵。 【王下二5】「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就近以利沙,對他說:“耶和華今日要接你的師傅離開你,你知道不知道?”他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 〔呂振中譯〕「住耶利哥的神言人弟子們走近以利沙身邊,對他說:『永恆主今天要將你老師〔同詞:主〕接去、使你沒有首領,你知道不知道?』他說:『我知道;你們可別作聲。』」 〔原文字義〕「師傅」主人。 〔文意註解〕「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就近以利沙,對他說:耶和華今日要接你的師傅離開你,你知道不知道?他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請參閱3節註解。 〔話中之光〕(一)神特意讓這些先知門徒提前知道以利亞將被神接走(3,5節),好讓他們成為以利亞升天的見證(7節),也見證以利沙的事奉是以利亞的延續。 【王下二6】「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遣我往約但河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一同前往。」 〔呂振中譯〕「以利亞對以利沙說:『永恆主差遣我到約但河去;你請在這裏等候着。』以利沙說:『我指着永活的永恆主、也指着你自己的性命、來起誓,我一定不離開你。』二人仍往前行。」 〔原文字義〕「約但」下降。 〔文意註解〕「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遣我往約但河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往約但河去』指渡過約但河前往對岸河東某地。 「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一同前往」:『必不離開你』以利沙知道現在正值承接以利亞職事的關鍵時刻,所以堅決不肯分離。以利沙終於通過了三次使他們倆人分離的考驗(參2,4,6節)。 〔靈意註解〕「往約但河去」:約但河表徵勝過死亡的權勢。 〔話中之光〕(一)以利沙終於克服了老師對他的種種考驗。他的這番決心是出於對老師的深深的感情和忠誠。表現了把自己全部的人生交付在與以利亞同在的神的手中的信仰態度。 (二)「約但河」是指著死的能力。過約但河,就是勝過死。這就是被提。這與主特別發生關係,主是在約但河裏受浸的。主受浸,是表明死;從水裏上來,是表明復活。主是藉著復活的能力而勝過死亡。撒但頂大的能力是死,主好像是對仇敵說,儘你所能的,作在我的身上吧(參來二14)。撒但作盡了牠所能作的。但是,神所能作的是復活。撒但要主完全死;但是,主有一個生命,是死所摸不著,抓不牢的。主是走乾地而過了!勝過死,除了主的復活以外,沒有別的能力。我們在重生時所得著的就是這復活的生命。復活生命的能力,要沖去一切的死亡──一切屬乎死的。 (三)信徒最末了應當勝過的一個末了的仇敵,就是死亡。無論是在身體上的死,或是心思上的死,或是靈性上的死,都當勝過。現在的世界真是佈滿了死的空氣。一面,許多為主所用的人,常感受到身體的軟弱和疾病。一面,許多人的腦力好像麻木了許多,思想、記憶、集中力,都不像從前那樣的敏捷。一面,許多人的靈好像受了死的包圍,不活潑,沒有能力,痿痺得很,好像癱瘓似的,不能支配並應付環境對於他靈的要求。信徒在預備被提的日子中,必須學習如何過約但河,勝過死亡。學習與在自己身上,並環境中的死的勢力抵抗,在許多的事上顯出復活的大能來。我們必須越過越證明我們的主已經是復活了的,同時也表明我們這些與他聯合的人也是已經復活了的。 (四)我們若要得以利亞的被提,若要得以利沙外衣的聖靈,無論如何,總得從吉甲動身,直到過了約但河。聖靈只能降在一個充滿復活生命的人身上。我們不要誤會,以為只要我們得了重生,就可以被提了。神不能提接一個沒有預備好了的人。吉甲、伯特利、耶利哥、約但河,都是我們所當經過的──在被提之前經過,像以利亞當日一樣。神告訴你要被提,請你走當走的路──從吉甲動身,直到過約但河。神是在那裏等著你! 【王下二7】「有先知門徒去了五十人,遠遠地站在他們對面,二人在約但河邊站住。」 〔呂振中譯〕「神言人弟子們之中有五十人也去;遠遠地站在他們對面;二人在約但河邊站着。」 〔原文字義〕「遠遠地」遙遠,距離;「對面」在…之前,在眼前。 〔文意註解〕「有先知門徒去了五十人,遠遠地站在他們對面,二人在約但河邊站住」:『遠遠地站在他們對面』意指站在以肉眼可以觀察二人動作的距離,面向他們二人注目。 【王下二8】「以利亞將自己的外衣捲起來,用以打水,水就左右分開,二人走乾地而過。」 〔呂振中譯〕「以利亞將自己的外衣捲起來,擊打河水,水就左右分開,二人走便從乾地上走過去。」 〔原文字義〕「外衣」外袍,披風;「打」擊打。 〔靈意註解〕「自己的外衣…打水」:以利亞的外衣表徵為著執行他的先知職事,聖靈澆灌在他身上,賦予他工作的能力(參徒一8;王上十九19);『打水』水表徵環境的阻隔,用外衣打水表徵靠著聖靈對付艱難的境遇。 〔話中之光〕(一)以利亞的外衣已經成為他先知職任的標記和象徵。他卷起外衣打約但河的水就像摩西用他的杖擊打尼羅河水一樣(參出七20)。而其結果就是約但河水奇跡般地分開,河底出現了一條道路讓神的僕人可以走乾地過去。這件事情和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紅海分開(參出十四21)及約書亞時代約但河水停止流動(參書三13~17)具有很明顯的相似之處。神用他的大能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應許之地,現在依然還是這位神與他的百姓同在,隨時準備將他和他的權能以及他對自己百姓恒久不變的愛與照顧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顯示出來。 【王下二9】「過去之後,以利亞對以利沙說:“我未曾被接去離開你,你要我為你作什麼,只管求我。”以利沙說:“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 〔呂振中譯〕「二人過去之後,以利亞對以利沙說:『我還沒有被接離開你以前,必須為你作甚麼,你只管求!』以利沙說:『願感動你的靈雙倍地傳與我。』」 〔原文字義〕「感動」(原文無此字);「加」二;「倍」口。 〔文意註解〕「過去之後,以利亞對以利沙說:我未曾被接去離開你,你要我為你作什麼,只管求我」:『被接去離開你』以利沙通過了緊緊追隨、堅不分離的考驗,以利亞終於開誠佈公,即將被接離開;『只管求我』原文是「儘管說」,但能否辦得到,則在乎神。 「以利沙說: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有兩種解釋:(1)以利沙求神的靈雙倍地臨到,這並不是說,以利沙求「聖靈的能力」雙倍於以利亞,而是求雙倍於以利亞身上「聖靈的作為」,以應付他自己即將面臨的艱困境遇。根據《列王記上下》的記載,以利亞共行了十件神蹟(參王上十七1,6,14,22;十八38,45;二十一17~29;王下3~17;二8,11),以利沙則共行了二十件神蹟(參王下二14,21,24;三20;四5~6,17,36,41,43;五10,27;六6,18,18,20;七1,2;八13;十三18,21)。(2)以利沙求繼承以利亞的事工,統領先知學校的眾多門徒,正如長子可得父親所遺留的雙分財產(參申二十一17)一樣,因此求先知之靈加倍的感動。 〔話中之光〕(一)當以利亞即將離開他忠心的僕人和他的學生之時,他給以利沙一項特權使他可以要求任何他心中想要擁有的東西。以利沙可以要求世俗或物質的好處──財富,名譽,智慧,屬世的尊敬與榮耀,在世上的偉人之中佔有一席之地,或求與以利亞一生艱辛、缺乏迥然相異之富足的生活和安逸的享樂。但是他並沒有要求這些。他心中最渴望的是擁有和以利亞相同的精神和力量繼續進行他的前輩所開始的工作。想要做到這一點他需要神聖靈相同的恩典和幫助。 【王下二10】「以利亞說:“你所求的難得。雖然如此,我被接去離開你的時候,你若看見我,就必得著;不然,必得不著了。”」 〔呂振中譯〕「以利亞說:『你硬求着一件很難的事;雖然如此,我被接離開你的時候、你若看見我,就可以這樣得着;若不然、就得不着。』」 〔原文字義〕「難得」使困難,使苛刻;「看見」察覺,凝視。 〔文意註解〕「以利亞說:你所求的難得」:表示以利亞無能為力,因為關於聖靈的作為,並不是人可以自作主張,完全要仰望神的旨意。 「雖然如此,我被接去離開你的時候,你若看見我,就必得著;不然,必得不著了」:以利沙若能看見以利亞被提接到空中的情景,那就表示神悅納以利沙渴望事奉神的心願,使他得著聖靈加倍的澆灌,好讓他藉以執行神所託付給他的事工。 【王下二11】「他們正走著說話,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 〔呂振中譯〕「他們正走着說話的時候,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分開,以利亞就乘着旋風升天去了。」 〔原文字義〕「隔開」分隔,劃分。 〔文意註解〕「他們正走著說話,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火車火馬』別處聖經中提到火車火馬(參王下六14~17),又說神「以火焰為僕役」(詩一百零四4;來一7),可見這裡的「火車火馬」代表神使者的化身;『將二人隔開』意指兩人之間可見不可及。 「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旋風』亦指天使((參詩一百零四4;來一7)。 〔話中之光〕(一)耶洗別王妃利用亞哈王優柔寡斷的性格,使偶像敬拜和暴力橫行全以色列,以利亞也因此受到不少迫害,但他最終戰勝了所有的苦難,成功地完成了神交付他的使命,最後在榮耀中升天,不至於見死。榮耀最後只賜給那些戰勝苦難、守住信仰的人(參啟三5,11,21)。 【王下二12】「以利沙看見,就呼叫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以後不再見他了。於是以利沙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 〔呂振中譯〕「以利沙看見,就哀叫說:『我父阿,我父阿,以色列的戰車,以色列的駿馬阿!』便看不見他了。以利沙一把抓住自己的衣服,撕成兩片。」 〔原文字義〕「呼叫」呼喊,哭求;「撕」扯裂,撕碎。 〔文意註解〕「以利沙看見,就呼叫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以利沙看見』這個看見,滿足了以利亞所定得著聖靈加倍感動的條件(參10節));『我父』是對師尊的敬愛稱呼(參王下六21;八9);『以色列的戰車馬兵』表示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用來稱呼以利亞是以色列的保護者。 「以後不再見他了。於是以利沙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不再見他』直到五百多年後,主耶穌說施洗約翰就是那要來的以利亞(參可九11~13);『自己的衣服』表徵以利沙老舊的事工;『撕為兩片』表徵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參腓三13~14)。 【王下二13】「他拾起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回去站在約但河邊。」 〔呂振中譯〕「又拾起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回去站在約但河邊。」 〔原文字義〕「拾起」舉起,升起。 〔文意註解〕「他拾起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回去站在約但河邊」:『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以利亞的外衣表徵為著執行他的先知職事,聖靈澆灌在他身上,賦予他工作的能力(參8節;徒一8;王上十九19)。 【王下二14】「他用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打水,說:“耶和華,以利亞的神在哪裡呢?”打水之後,水也左右分開,以利沙就過來了。」 〔呂振中譯〕「就把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擊打河水,說:『永恆主以利亞的上帝現在在哪裏呢?』便擊打了河水;水也左右分開,以利沙就過來。」 〔原文字義〕「掉下」落下,沉下。 〔文意註解〕「他用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打水,說:耶和華,以利亞的神在哪裡呢?」:『用…外衣打水』水表徵環境的阻隔,用外衣打水表徵靠著聖靈對付艱難的境遇;『以利亞的神在哪裡呢?』可以視為以利沙的禱告,呼籲神如何厚待以利亞,求神也向他顯現聖靈的大能。 「打水之後,水也左右分開,以利沙就過來了」:『水也左右分開』表徵聖靈的大能幫助他解決艱難環境的阻隔。 〔話中之光〕(一)神應允以利沙的懇求,因為他的動機純正,目的不是想勝過以利亞,乃是想為神成就更多的事。只要我們的動機純正,就別怕向神求更大的事,反之,我們求神賜下大能大力時,也要檢討自己的動機,除去私心。靠聖靈的幫助,我們必然樂意如此祈求。 【王下二15】「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從對面看見他,就說:“感動以利亞的靈感動以利沙了。”他們就來迎接他,在他面前俯伏於地,」 〔呂振中譯〕「那些在離不太遠的耶利哥神言人弟子們看見他,就說:『那感動以利亞的靈真地住在以利沙身上了。』他們就來迎接他,俯伏於地拜他。」 〔原文字義〕「感動(首字)」(原文無此字);「感動(次字)」休息,安頓;「迎接」遭遇,降臨;「俯伏」下拜。 〔文意註解〕「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從對面看見他」:『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就是5節所描述的那一批人;『從對面看見他』他們留在原地(參7節)觀看師徒二人,過約但河所發生的事,然後以利沙單獨過河回來的整個過程。 「就說:感動以利亞的靈感動以利沙了。他們就來迎接他,在他面前俯伏於地」:『感動以利亞的靈』指神的靈,就是聖靈;『感動以利沙』指降臨在他身上。 【王下二16】「對他說:“僕人們這裡有五十個壯士,求你容他們去尋找你師傅,或者耶和華的靈將他提起來,投在某山某谷。”以利沙說:“你們不必打發人去。”」 〔呂振中譯〕「對他說:『你請看,你僕人這裏有壯士五十個人;請讓他們去尋找你老師〔同詞:主〕,或者永恆主的靈〔或譯:風〕將他提去,去丟在一座山上、或是一個山谷裏也不一定。』以利沙說:『不用打發人去了。』」 〔原文字義〕「壯士(原文三字)」力量,能力(首字);兒子,孫子(次字);人(末字);「投」投擲,扔。 〔文意註解〕「對他說:僕人們這裡有五十個壯士,求你容他們去尋找你師傅」:『壯士』指身體強健的年輕人;『尋找你師傅』有兩種解釋:(1)他們可能認為血肉之體不能活在屬天的境界,故使以利亞的靈肉分離,取去其靈魂,而將屍體投在某處山谷中;(2)或者將以利亞整個人取去,使他和人世間分開,藏身在某處山谷。 「或者耶和華的靈將他提起來,投在某山某谷。以利沙說:你們不必打發人去」:以利沙認為他們的疑慮是多餘的,不必煩擾眾人。 【王下二17】「他們再三催促他,他難以推辭,就說:“你們打發人去吧!”他們便打發五十人去,尋找了三天,也沒有找著。」 〔呂振中譯〕「他們逼着他,直到他不好意思,就說:『打發人去吧。』他們便打發五十個人去,尋找了三天,也沒有找着。」 〔原文字義〕「催促」擠壓,推;「難以推辭」使蒙羞,羞愧;「尋找」尋求,渴求。 〔文意註解〕「他們再三催促他,他難以推辭,就說:你們打發人去吧」:『他難以推辭』原文是「直到他覺得不好意思」或「直到他難以為情」。 「他們便打發五十人去,尋找了三天,也沒有找著」:『尋找了三天』意指踏遍附近山區;『沒有找著』只不過證明多此一舉。 【王下二18】「以利沙仍然在耶利哥,等候他們回到他那裡。他對他們說:“我豈沒有告訴你們,不必去嗎?”」 〔呂振中譯〕「就回到以利沙那裏,以利沙還在耶利哥等候着,就對他們說:『我不是告訴了你們不用去麼?』」 〔原文字義〕「等候」住下,留下。 〔文意註解〕「以利沙仍然在耶利哥,等候他們回到他那裡」:『耶利哥』靠近約但河,那些先知的門徒就住在耶利哥(參5節);『等候他們』即指等候他們尋找的結果。 「他對他們說:我豈沒有告訴你們,不必去嗎?」:責備之餘,話語帶有權威,具有兩種含意:(1)肯定以利亞從此永別;(2)今後要聽從他(以利沙)的教導。 【王下二19】「耶利哥城的人對以利沙說:“這城的地勢美好,我主看見了;只是水惡劣,土產不熟而落。”」 〔呂振中譯〕「耶利哥城的人對以利沙說:『你請看,這城坐落很好,正如我老師〔同詞:主〕所看見到的;不過水壞,以致此地不能生產。』」 〔原文字義〕「地勢」處境,位置;「美好」好的,令人愉悅的;「惡劣」壞的,惡的;「不熟而落」流產,喪失。 〔文意註解〕「耶利哥城的人對以利沙說:這城的地勢美好,我主看見了」:『對以利沙說』據推測應當是在等候的三天(參17~18節)期間發生的事;『地勢』指座落的地點;『美好』指在耶利哥的四圍乃是一大片荒漠不毛之地,而耶利哥本身卻位於一處綠洲,有溪流和山泉的灌溉,可稱為「地勢美好」。 「只是水惡劣,土產不熟而落」:『水惡劣』指水質惡劣,不宜農作,可能與被咒詛有關(參書六26;王上十六34);『土產不熟而落』原文是「土地流產」,意指農產不豐。 【王下二20】「以利沙說:“你們拿一個新瓶來裝鹽給我。”他們就拿來給他。」 〔呂振中譯〕「以利沙說:『拿一個新盤子來給我,放鹽在裏面。』他們就拿來給他。」 〔原文字義〕「新」新的;「瓶」水瓶。 〔文意註解〕「以利沙說:你們拿一個新瓶來裝鹽給我。他們就拿來給他」:『新瓶』指未曾使用過的瓦器,表徵未曾被咒詛的器皿(人);『裝鹽』鹽具有防腐、使水潔淨的功用,又是立約的象徵(參利二13;民十八19),故「裝鹽」表徵與神重新立約,接受神的潔淨和更新(參多三5)。 【王下二21】「他出到水源,將鹽倒在水中,說:“耶和華如此說:‘我治好了這水,從此必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產。’”」 〔呂振中譯〕「他出去到水之源那裏,將鹽倒在水裏,說:『永恆主這麼說:”我治好了這水,此後再也不會有死亡或不能生產的事從這裏發出了。”』」 〔原文字義〕「源」源頭,發出之地;「治好」醫治,痊癒;「不生產」流產,喪失。 〔文意註解〕「他出到水源,將鹽倒在水中」:『出到水源』表徵對付敗壞的源頭;『鹽倒在水中』一項象徵性的動作,表示心裡相信並接受神的救恩(參羅十9~10)。 「說:耶和華如此說:我治好了這水」:『說:耶和華如此』意指口裡承認神所命定的救法和救主(參羅十9~10);『我治好了這水』指救恩出於神自己,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參徒四12)。 「從此必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產」:意指脫離咒詛。 〔話中之光〕(一)以利沙將鹽倒進泉水是在奉耶和華的名行事。通過這個象徵性的動作,先知在百姓面前展示了耶和華潔淨泉水的工作。如果想讓鹽起到防腐的作用,必須使其與要保存或潔淨的東西,緊密接觸並充分混合。因此當鹽被倒進水中時,它就會溶化並充滿被污染之水的每一部分。這表明那被比喻為鹽的信徒(參太五13),必須和那些他想傳之福音的人,親自作私人的接觸。 (二)沒有出產的土地所發生的變化,比喻了信徒信主後所發生的變化。信徒原本像沒有出產的耶利哥城,但因著基督的寶血,作了神的子女,收穫了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果實(參太十三23)。 (三)神的話就是基督徒心園裡的鹽,時常撒進一些神的話,就能制止罪惡的產生,同時又能幫助你過更聖潔的生活。但願你不是光讀文章內容,而不去讀在本文開頭所記的聖經章節,這樣你就能得到足夠的鹽了。因為缺少神的話,你若想在恩典中長進,或想勝過試煉,或想過成聖的生活都是不可能的。 (四)當以利沙得到雙倍的聖靈之後,他所作的頭一件事,就是拿一個新瓶治好了耶利哥的水。這是指著一個全新的器皿治好神兒女屬靈的死亡說的。耶利哥是指宗教的世界說的。「這城地勢美好,」按外面看,宗教世界實在是很引誘人的,高大的建築,嚴密的組織,成群的會眾,外面實在很像樣子。在宗教的世界裏,有很多人愛主,肯出代價,殷勤作工。「只是水惡劣,土產不熟而落。」沒有屬靈的生命,所以所有的事奉都是虛空的,沒有屬靈的結果。必須讓主製作我們,充溢我們,並且完全得著我們,使我們成為一個全新的器皿,才能應付這時代的需要;耶利哥的死水才能治好,果子年年成熟,使眾人都能得著飽足。 【王下二22】「於是那水治好了,直到今日,正如以利沙所說的。」 〔呂振中譯〕「於是那水得治好、到今日還不壞,正如以利沙所說的話。」 〔原文字義〕「治好」醫治,痊癒。 〔文意註解〕「於是那水治好了,直到今日,正如以利沙所說的」:『直到今日』指直到《列王記》書成之日,證實以利沙所行的神蹟和他所宣告神的話。 〔話中之光〕(一)罪惡的毒素依然在人的心裡發揮作用。在本應有愛和喜樂存在的世界上仇恨和苦毒的洪水恣意湧流。世界各處都需要基督的福音和其醫治的大能,它們會以新的生命和能力浸透並充滿人的心靈和生活。只有天上的生命進入人的心靈才能阻擋墮落和腐敗的進程。基督來到世界就是要使人的生命變得甘美,有一賜生命的河流從祂身上發源,給我們帶來純潔,恩典和屬靈的力量。被神之愛更新而變化的心靈對於這個世界而言,就成了生命和喜樂、平安與美麗的河流。世界上什麼地方有這樣的河水流淌,什麼地方就變成更美好、更幸福、更適宜我們居住的家園,哪怕在失望和禍患的荒漠中也會出現給人安慰令人喜悅的綠洲。基督今天仍是人的生命和恩光,祂的賜福從那些被祂的愛和恩典感動而變化之人的心中,流向世界上所有的人。神的教會對於世界來說,就是一眼滌蕩潔淨的泉水,使那些和上天失去聯絡之人的心靈恢復,使他們重得喜樂,公義與平安。 【王下二23】「以利沙從那裡上伯特利去,正上去的時候,有些童子從城裡出來,戲笑他說:“禿頭的上去吧!禿頭的上去吧!”」 〔呂振中譯〕「以利沙從那裏上伯特利去;正在路上上去的時候、有些小孩子從城裏出來,譏誚他,對他說:『禿頭的上去吧!禿頭的上去吧!』」 〔原文字義〕「童子(原文雙字)」年幼的,小的(首字);少年,男孩(次字);「戲笑」藐視,嘲笑;「禿頭的」禿頭,光頭。 〔文意註解〕「以利沙從那裡上伯特利去,正上去的時候,有些童子從城裡出來」:『上伯特利』伯特利的地勢較高,故用「上」字形容;『伯特利』位於耶路撒冷北方約16公里,示羅西南方約15公里,是當時的重要宗教和商業中心,早年撒母耳可能在那裡設有先知學校(參撒上十3~5);『童子』並非單指年幼的男孩,也指三十歲以下的成年人(參王上三7;十二8「少年人」的原文同字,當時羅波安至少有三十歲);這些「童子」可能是巴力先知的門徒,或者是一批遊手好閒的地匹無賴。 「戲笑他說:禿頭的上去吧!禿頭的上去吧」:『戲笑』不是無心的取笑,乃是惡意譏笑;『禿頭的』禿頭是咒詛的象徵(參賽三17,24),含有嘲笑、辱罵神的先知的意味;『上去』可能指:(1)上伯特利去吧;(2)和以利亞一同上天吧。 〔話中之光〕(一)以利沙治好耶利哥的水(21節),顯明「神是拯救」,解除了從前的咒詛;但這幫年輕人卻嘲笑先知,拒絕神的拯救,結果落到新的咒詛裡。以利沙一開始所行的這兩個神蹟,預示他今後的事奉不是為了拯救所有的人,而是為了顯明「神是拯救」;只有接受救恩的人,才能得著神的拯救。正如「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約三17~18)。 【王下二24】「他回頭看見,就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於是有兩個母熊從林中出來,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童子。」 〔呂振中譯〕「他回頭看着他們,就奉永恆主的名咒詛他們。於是有兩隻母熊從林中出來,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孩子。」 〔原文字義〕「咒詛」使之鄙陋,詛咒;「撕裂」劈開,扯裂。 〔文意註解〕「他回頭看見,就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以利沙並不是像一般人憑己意發洩怒氣,乃是站在神先知的地位上,表達神的義怒(參代下三十六15~16),因為侮辱神人先知,就是侮辱神。 「於是有兩個母熊從林中出來,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童子」:『母熊』原文意指帶崽的母熊,非常兇猛;『撕裂』意指遍體抓傷,甚至斷頭、斷肢,情狀慘重;『中間四十二個』兩隻母熊在攻擊時,手腳快的見勢逃跑,由此可見:(1)他們的總人數相當多;(2)他們倚仗人多勢眾,特意前來欺負先知。 〔話中之光〕(一)在此以利沙是奉神的名行事,可見他不是憑著己意的一時怒氣來咒殺他們,乃是出於神的懲罰。且看「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因為愛惜自己的民,和祂的居所,從早起來差遣使者去警戒他們,他們卻嬉笑神的使者,藐視祂的言語,譏誚祂的先知,以致耶和華的忿怒向他的百姓發作,無法可救」(代下三十六15~16)。由此可知,那四十二個人所受的報應,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的。今日我們信徒對主的僕人,和他所說神的言語,豈可任意輕看,藐視羞辱而不敬重麼! (二)這班青年人嘲笑神的使者而喪命,真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拿宗教領袖來開玩笑,歷來屢見不鮮。至於忠心服事神的人,更常受閒言冷語的凌辱。每當我們對宗教領袖吹毛求疵、冷嘲熱諷時,我們不但是嘲笑人,也可能是輕慢了屬靈的信息。我們儘管不能同意某些領袖所犯的罪,也不要一味恥笑他們,反倒該為他們禱告。真正跟從神的屬靈領袖,我們要恭敬聆聽,使他們的事工得到鼓勵。 【王下二25】「以利沙從伯特利上迦密山,又從迦密山回到撒瑪利亞。」 〔呂振中譯〕「以利沙從那裏往迦密山去、又從迦密山那裏回到撒瑪利亞。」 〔原文字義〕「迦密」花園地;「撒瑪利亞」看山。 〔文意註解〕「以利沙從伯特利上迦密山」:『迦密山』是以利沙的師傅以利亞擊殺數百名巴力先知的地方,很可能前述嘲笑以利沙的眾多童子(參23~24節)給他啟發,深感今後在事奉神的事上獨當一面,必將遭遇各方面的抵擋,因此先上山有所省思與仰望。 「又從迦密山回到撒瑪利亞」:『撒瑪利亞』是當時北國以色列的京城,以利沙是北國的先知,從那裡展開先知的事工,乃是理所當然的事。 〔話中之光〕(一)「以利沙」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神是拯救」,當以色列都在敬拜假神巴力、無法靠自己脫離罪惡的時候,這個名字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以利沙一生事奉的目的,就是在審判中顯明只有「神是拯救」。神借著以利亞顯明了「耶和華是神」(王上十八37),但百姓「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羅一21),所以落到審判之中;神又興起以利沙,顯明人雖然不能自我救贖,但「神是拯救」,回轉歸向祂的人必得拯救。 (二)正如「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羅三20),神在先知書(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紀)歷史中的作為也是要叫人知罪。因此,神無論是借著以利亞顯明「耶和華是神」,還是借著以利沙顯明「神是拯救」,目的都不是為了完成拯救和復興,也不是為了樹立敬虔的榜樣,而是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人已經「全然敗壞」(申三十一29)、靈性已經「死在過犯罪惡之中」(弗二1),即使知道「耶和華是神」、「神是拯救」,也沒有辦法主動回轉接受救恩。 (三)人之所以能信主,完全是「因祂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弗二5)。我們固然是以真理教導、愛心關懷、生命見證來傳福音,但能使人接受福音的,只有神的揀選和聖靈的動工。因此,「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二8~9)。 叁、靈訓要義 【從以利亞到以利沙】 一、最後的一段路程中重要的四站(1~7節): 1.「耶和華要用旋風接以利亞升天的時候,以利亞與以利沙從吉甲前往」(1節):吉甲表徵對付肉體(參書五8~9;西二11),肉體是事奉神最大的攔阻。 2.「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我往伯特利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下到伯特利」(2節):伯特利表徵勝過世界、活在「神的家」(字義)中,這世界非我家。 3.「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遣我往耶利哥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到了耶利哥」(4節):耶利哥表徵靠神大能勝過仇敵的權勢(參書六1~21),信徒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而是天空屬靈氣的惡魔(參弗六12)。 4.「以利亞對以利沙說:耶和華差遣我往約但河去,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二人一同前往」(6節):過約但河表徵置自己於死地,經歷與主同死、同活(參羅六5)。 二、以利沙親眼目睹以利亞被接升天並承接以利亞的外衣(1~18節): 1.以利亞被接升天是一個公開的秘密(1,3,5,7節): (1)「耶和華要用旋風接以利亞升天的時候,…住伯特利的先知門徒出來見以利沙,對他說:耶和華今日要接你的師傅離開你,你知道不知道?他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1,3節):以利亞被接升天的時間,不僅以利亞和以利沙知道,連兩地先知的門徒們也都知道。 (2)「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就近以利沙,對他說:耶和華今日要接你的師傅離開你,你知道不知道?他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有先知門徒去了五十人,遠遠地站在他們對面,二人在約但河邊站住」(5,7節):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遠遠觀看。 2.以利亞升天和他外衣的轉手(8~15節): (1)「以利亞將自己的外衣捲起來,用以打水,水就左右分開,二人走乾地而過」(8節):以利亞的外衣表徵聖靈賦與他執行先知事工的靈力,能勝過環境的阻撓。 (2)「過去之後,以利亞對以利沙說:我未曾被接去離開你,你要我為你作什麼,只管求我。以利沙說: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9節):先知事工傳承之際,以利沙求獲得聖靈加倍的作為。 (3)「以利亞說:你所求的難得。雖然如此,我被接去離開你的時候,你若看見我,就必得著;不然,必得不著了」(10節):以利沙若能看見以利亞升天實況,便表示神會成全他所求。 (4)「他們正走著說話,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以利沙看見,就呼叫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以後不再見他了」(11~12節):以利沙親眼目睹以利亞被接升天。 (5)「於是以利沙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他拾起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回去站在約但河邊。他用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打水,說:耶和華,以利亞的神在哪裡呢?打水之後,水也左右分開,以利沙就過來了」(12~14節):以利沙正式承接以利亞的先知事工和靈力,同樣能勝過環境的阻撓。 (6)「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從對面看見他,就說:感動以利亞的靈感動以利沙了。他們就來迎接他,在他面前俯伏於地」(15節):旁觀的人們承認師徒傳承之舉。 3.以利亞升天後失去蹤影(15~18節): (1)「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就來迎接他,在他面前俯伏於地,對他說:僕人們這裡有五十個壯士,求你容他們去尋找你師傅,或者耶和華的靈將他提起來,投在某山某谷」(15~16節):耶利哥的先知門徒請求以利沙准許尋找以利亞的失身。 (2)「以利沙說:你們不必打發人去。他們再三催促他,他難以推辭,就說:你們打發人去吧!他們便打發五十人去,尋找了三天,也沒有找著」(16~17節):證實以利亞已被接走。 三、以利沙開始行使先知職事並顯出靈力(19~25節): 1.治好耶利哥的水(19~22節): (1)「耶利哥城的人對以利沙說:這城的地勢美好,我主看見了;只是水惡劣,土產不熟而落」(19節):耶利哥在咒詛之下,水質惡劣,土壤貧瘠。 (2)「以利沙說:你們拿一個新瓶來裝鹽給我。他們就拿來給他。他出到水源,將鹽倒在水中」(20~21節):表徵接受神的救恩,改變生命,成為全新的器皿。 (3)「說:耶和華如此說:我治好了這水,從此必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產。於是那水治好了,直到今日,正如以利沙所說的」(21~22節):神的話中具有生命的大能,叫人變化更新,結實纍纍。 2.奉神的名咒詛惡少(23~24節): (1)「以利沙從那裡上伯特利去,正上去的時候,有些童子從城裡出來,戲笑他說:禿頭的上去吧!禿頭的上去吧」(23節):成群惡少蓄意辱罵神的先知。 (2)「他回頭看見,就奉耶和華的名咒詛他們。於是有兩個母熊從林中出來,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個童子」(24節):奉神的名咒詛惡少,使42人受神懲治。 3.展開先知事工(25節): (1)「以利沙從伯特利上迦密山」(25節):上迦密山憑弔先師偉大事蹟。 (2)「又從迦密山回到撒瑪利亞」(25節):從京城撒瑪利亞展開先知事工。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列王紀下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列王紀下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