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第九章短篇信息 目錄: 以色列王耶戶(王下九至十章)(陳終道) 從列王紀下看政治的興衰(九章)(劉銳光) 平安嗎?(王下九1~37) (臺北靈糧堂) 以利沙與耶戶(王下九1~37) (臺北靈糧堂) 非常膏立事件簿(9章1至27節)
(香港讀經會) 死不悔改的耶洗別(9章28至37節)
(香港讀經會) 以利沙膏耶戶作王(九章1~13節) (臺北基督之家) 耶戶殺約蘭、亞哈謝(九章14~37節) (臺北基督之家) 以色列王耶戶(王下九至十章)(陳終道)
經文:列王紀下第九至第十章
以色列國最壞的王亞哈使全國深陷各種偶像的罪中,除了“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那罪”之外,還任憑王后耶洗別弄權,大力支持拜巴力神像,建造巴力廟,設立許多巴力先知。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一次就殺了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王上一八:22,40),而事實上當時並未盡除巴力先知。 一.耶戶與亞哈家
亞哈死後,他兒亞哈謝繼位,仍行惡一如其父(王上二二:51-53),作王僅二年就病死,他的兄弟(亞哈的另一子)約蘭繼位,耶戶就是約蘭王手下的元帥。 由於亞哈的罪惡深重,神曾藉先知以利亞預言:“我必使你的家像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的家,又像亞希雅的兒子巴沙的家…”(王上二一:22)這意思就是亞哈全家必滅亡,一如耶羅波安與巴沙的家那樣(參王上一四:10-12,17;一五:29;一六:1-4)。 以利亞又對亞哈說:“…狗在何處舔拿伯的血,也必在何處舔你的血。”(王上二一:19)以色列王亞哈謝與約蘭既都是亞哈的兒子,耶戶則是約蘭的元帥,所以耶戶是僅較亞哈稍後的人物。神藉先知以利沙膏立耶戶取代約蘭作以色列王,使神對亞哈家受報應的預言得以應驗(王下九:1-10)。耶戶立即策戰車射殺約蘭王,又將耶洗別從窗戶扔下血賤田野,應驗先知預言(王下九:30-37),並追殺亞哈家的人“直到滅盡”(王下一○:17) 二.耶戶殺巴力先知(王下一○:18-31)
耶戶殺了亞哈家之後,又招聚眾民說,亞哈事奉巴力還冷淡,耶戶更熱心。又說他要為巴力獻大祭,應叫巴力眾先知和一切拜巴力的人都來,他差人走遍以色列地,“凡拜巴力的人都來齊了,沒有一個不來”,他又自己假意進巴力廟獻祭,獻完了祭,就出去吩咐眾軍長進去殺人,“不容一人逃脫”,徹底毀壞了巴力廟,在以色列中滅了巴力。但耶戶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那罪,就是拜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犢。”(王下一○:29)並不盡心遵守神的律法。 三.何西阿預言耶戶將受報
“於是何西阿去娶了滴拉音的女兒歌篾,這婦人懷孕,給他生了一個兒子。耶和華對何西阿說,給他起名叫耶斯列,因為再過片時,我必討耶戶家在耶斯列殺人流血的罪。”(何一:3-4) 神要何西阿給他兒子起名叫“耶斯列”,不是偏重“耶斯列”這個字的意義,而是偏重於耶斯列所曾發生過的流血事件。耶斯列是古代著名戰場,對耶戶來說更特有血腥氣味,因為約蘭,耶洗別,以及亞哈家屬四十二人都被殺死在耶斯列(王下一○:12-14)。所以雖然按耶斯列之名字的意思是“神播種”(楊氏經文彙編),但神在這裏吩咐何西阿要給他兒子起名叫耶斯列的原因,乃要藉此提出警告:“再過片時,我必討耶戶家在耶斯列殺人流血的罪。” 四.耶戶果真為神發熱心嗎?
耶戶討亞哈家的罪,原是按神的旨意而行的事,使神藉先知以利沙的豫言得以應驗(王下九:1-10)。但為甚麼神又要追討耶戶在耶斯列的罪呢?因為耶戶殺亞哈家,表面上是為神發熱心,其實是要實現自己的野心。 他屠殺亞哈家和巴力的先知們,並非真正像他自己所說的為耶和華發熱心(王下一○:16),乃是為自己的政治前途;因為他雖然殺了巴力的先知,拆毀巴力的廟和偶像,但他自己卻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那罪,就是拜伯特利和但的金牛贖”(王下一○:29)。耶羅波在伯特利設立金牛犢,完全是因政治上的理由──恐伯以色列人上耶路撒冷獻祭守節,民心漸漸歸向猶大。耶戶若真為耶和華發熱心,就當連金牛犢也毀掉才對。但他除滅巴力,卻保存金牛犢,可見他不是真敬畏神。除滅巴力只是用宗教上的熱心,達到政治上目的之手段而已! 五.日久見人心
他用的手段十分毒辣而詭詐,甚至欺騙以色列人說他事奉巴力比亞哈還熱心,以求盡殺巴力先知。他顯然是一個不擇手段,心狠手辣的人。雖然他從神領受了託付,但他用的方法卻完全是屬肉體的惡毒手段,甚至可以裝假向巴力獻祭,以罪制罪?這倒可證明他對神的事不認真,不把拜偶像的罪看得嚴重,結果必使人對神的善良發生疑惑。他雖嚴責別人犯罪,自己也同樣犯罪。 所以神追討耶戶的罪是很合理的,並且耶戶所作的,充分表現當時以色列人的敗壞和黑暗,連那被神使用去懲戒犯罪的人,自己也同樣的向神不忠。那大力屠殺巴力之先知的耶戶,原來也不過是拜金牛犢的人罷了!在他還未篡奪亞哈的王位時,他的手指着亞哈拜巴力和各種偶像的罪,但當他自己作了王之後,卻不肯離開拜伯特利和但之金牛犢的罪,因為他恐怕以色列人上耶路撒冷敬拜神,他的王位可能受威脅,所以他的“熱心”是為自己,不是為耶和華。不過在他未登位之前,這種私心未顯露出來罷了! 六.復興不是改犯別樣罪
靈性得“復興”不是改換一種偶像,乃是拆除所有偶像。對當時的以色列人來說,拜巴力已經普遍到可成為拜一切偶像的代表語,就像中國人說“拜佛”,那意思可指那人是迷信各種神佛的,卻不一定僅限於信佛教拜佛像。可是當時以色列人另有一種偶像,實際上比巴力更可怕的,就是拜耶羅波安在伯特利和但所設立的金牛犢。金牛犢比巴力更可怕之處就是:拜巴力時,以色列人知道那不是耶和華,那是外邦人的神,是偶像;但拜金牛犢時,他們卻不覺得那是外邦的神像,因為一開始時他們就被耶羅波安誤導了說:“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王上一二:28),他們拜金牛犢時,不但拜偶像,且不認為自己是在拜偶像,甚至還認為自己是在拜耶和華!這樣的罪多麼可怕,多麼難以拔除呢!耶戶只看見亞哈拜巴力,彷彿為神大發熱心地清除巴力,豈知,那攔阻人上聖殿去向耶和華獻祭的金牛犢,也就是一般老百姓不會覺察它的政治作用,而每一位以色列王都明白它的政治作用的金牛犢,卻很安穩地受人的膜拜。這就是以色列國所得的“復興”麼? 七.總結
今日教會的情形,不正是這樣麼?那些起來大聲斥責罪惡的人,竟然也是不肯離開罪惡的人。我們所以敢指責別人的罪,只不過因為我們所犯的是另一種罪而己!我們嚴厲指責拜巴力的人是該死的,只不過因為我們所拜的不是巴力而是金牛犢而已!這是多麼悽慘的景象呢!教會到了這種光景,神除了把燈台挪去,沒有別的方法了! 從列王紀下看政治的興衰(九章)(劉銳光) 列王記下九章 耶戶叛變 南北二國君王都敗壞行惡,神雖然興起先知來警誡和幫助他們,他們還是一意孤行,以至神不得已而興起耶戶的刀,將這些行惡的君王和家族殺滅。 平安嗎?(王下九1~37) (臺北靈糧堂) 一、「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羅十三1),外邦亞蘭王哈薛的權柄是神所准許的(王下八11〜13);本章以色列王耶戶的權柄是神借著先知所膏的,「因為經上有話向法老說,『我將你興起來,特要在你身上彰顯我的權能…』」(羅九17)耶穌回答彼拉多說,「若不是從上頭賜給你的,你就毫無權柄辦我。」(約十九11)哈薛、耶戶、法老、彼拉多是神直接(膏的)和簡接(准許的)賜的,可惜他們都亂用了權柄。 二、本章五次不同的人問「平安嗎?」(11,18,19,22,31節)犯罪的約蘭兩次打發使者去問背叛殺人的耶戶「平安嗎?」耶戶的同事問他「平安嗎?」約蘭親自問即將殺他的耶戶「平安嗎?」犯大罪的耶洗別問即將殺她的耶戶「平安嗎?」在這讓我們看見了犯罪的人沒有平安,但他們心渴望得著平安,卻不向神悔改來得著神賜的真平安,罪人向罪人求平安,殺人犯求平安,「平安的路,他們未曾知道」(羅三17),結果大家都不平安,愈來愈不平安;「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約十四27),「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腓四7),平安是神賜的,且是出人意外的平安,甚麼是與世人所賜不同,出人意外的平安?健康時平安,生病也平安;有錢平安,貧窮也平安;成功平安,失敗也平安;是內在深處的平安,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 三、「…耶洗別聽見,就擦粉、梳頭,從窗戶往外觀看」(30節),一個人的媚力,是不能持久的,隨時間空間的改變,逐漸淡化消失了,靠媚力起家的人,漸漸發現,自己媚力不再吸引影響人,心理充滿挫折感,使精神異常,甚至自殺,社會中多有這樣的,教會中也有! 默想 在一片「平安」聲中,究竟我心中有沒有真平安?那出人意外的平安? 回應 你若賜我某種權柄,保守我的心:善用,不亂用! 以利沙與耶戶(王下九1~37) (臺北靈糧堂) 神曾藉以利亞預言亞哈全家「凡屬你的男丁,無論困住的、自由的,都從以色列中剪除。」而「狗在耶斯列的外郭必吃耶洗別的肉。」現在是這些預言成就的時刻了。 一、先知門徒膏耶戶 當以利亞在何烈山逃躲耶洗別時,神曾要以利亞「膏甯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現在由以利沙執行。他差遣「一個先知門徒」,去到「基列的拉末」,去尋找「甯示的孫子、約沙法的兒子耶戶」,他是北國的軍長之一。要他「將瓶裡的膏油倒在他頭上,說:耶和華如此說:我膏你作以色列王。說完了,就開門逃跑,不要遲延。」果然少年先知找到耶戶,並且單單與他一人,在嚴密的屋子中膏了他。接著少年先知對耶戶說「你要擊殺你主人亞哈的全家,我好在耶洗別身上伸我僕人眾先知和耶和華一切僕人流血的冤。」同時他也重申神對亞哈家的預言。當同僚追問他發生何事,耶戶最後據實以答「耶和華如此說:我膏你作以色列王。」於是他的同僚「急忙各將自己的衣服鋪在上層臺階,使耶戶坐在其上;他們吹角,說:耶戶作王了!」,於是耶戶背叛了亞哈家,結束了暗利王朝,登基作了以色列的第十位君王,開始了耶戶王朝。 二、耶戶擊殺亞哈家 耶戶於是起來往「耶斯列」去,當時約蘭王正在那裡養傷,猶大王亞哈謝也來探視。守望的人看見耶戶帶著人馬而來,王打發人迎接,最後他也自己套車出去迎接耶戶,就在「耶斯列人拿伯的田」那裡相遇。這真是非常大的諷刺,因為就在此,他的父母流了無辜之人拿伯的血。耶戶對約蘭說「你母親耶洗別的淫行邪術這樣多,焉能平安呢?」約蘭轉車逃跑,耶戶開滿了弓,射殺了約蘭,並將他拋在耶斯列人拿伯的田間。因為耶和華曾說「我昨日看見拿伯的血和他眾子的血,我必在這塊田上報應你。」耶戶同時也追殺了逃跑的南王亞哈謝。 三、狗必吃耶洗別的肉 最後,耶戶要對付的是耶洗別,耶洗別聽見耶戶來到耶斯列「就擦粉、梳頭,從窗戶裡往外觀看」,耶戶要人將她由窗戶扔下來,最後葬埋時「只尋得她的頭骨和腳,並手掌」,以利亞預言「在耶斯列田間,狗必吃耶洗別的肉,…甚至人不能說這是耶洗別」都成就了。 默想 我是否明白主的時間點,能將祂的旨意切入時間,讓祂的作為得以成就在地上?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是立王廢王的主,高舉非從東、非從西,乃從你而來。求主幫助我們在一切興衰之中,得知你的心意,能夠成就你的工作。阿們! 非常膏立事件簿(9章1至27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我願人人悔改,免得你追討人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耶戶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有解經家視他為遵行神旨意的王,但他個性兇殘卻又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列王紀作者在9:1-10描述耶戶被膏立的經過。聖經沒有清楚交待他在約蘭王朝所擔任的職分,但一般相信,他是軍隊中的指揮官(5)。自從所羅門王之後,耶戶是第一位再被先知膏立的王。以利沙吩咐一名年輕、不知名的門徒執行這次膏立行動,並吩咐他完成任務後趕快離開,以免牽涉在這場腥風血雨的叛亂中。當先知門徒找到耶戶之時,眾軍官正在開會,或許,他們正在商議叛變,而膏立一事正好為他們提供一個叛變的合法化理由。從先知門徒在膏立耶戶時所說的話(6-10上)可見,這是一場牽連甚廣的清肅行動,凡屬亞哈的人都要被滅絕。 耶戶是一個充滿野心、且城府極深的人。由於在開始時,他仍未知道眾人的反應,因此他只是以刺探的態度,回避眾軍長的問題,沒有直接說出先知門徒膏立他的事。後來,當眾人都表示想知道事件的底蘊後,他才把事件和盤托出,而眾軍長聽後便毫不猶豫地支持他作王。 與此同時,以色列王約蘭雖然成功從亞蘭人手中奪回基列的拉末,但卻身受重傷,在耶斯列休養。就在約蘭休養之時,耶戶起來造反,並下令不許任何人前往耶斯列通風報信,從而封鎖他叛變的消息。其後,當約蘭得知有一群人沖著他而來之後,曾兩次派出使者查問對方的底細,卻不得要領。有勇無謀的約蘭,竟然親自出去瞭解狀況,他與猶大王亞哈謝在拿伯的田間與耶戶的騎兵隊相遇,耶戶以亞哈王朝的宗教淫亂作為背叛的理由,並向約蘭宣戰。約蘭心知不妙,欲轉身逃命,卻被耶戶的箭射穿心臟而死。最後,約蘭的屍體被拋在拿伯的田間,應驗了先知對其家族的預言(參王上21:21-22),而猶大王亞哈謝也在是次叛亂中受重傷而亡。 久違了的膏立行動,表明神有絕對主權興起或廢掉君王。神要膏立耶戶、廢掉約蘭,是由於約蘭傷透了神的心,以致祂要作出非常的決定。假若約蘭決意悔改,不效法他父母的惡行,你認為這段歷史會出現嗎?先知昔日的預言又會否應驗在約蘭的身上?請謹記,悔改的機會,並非必然,我們要好好珍惜! 死不悔改的耶洗別(9章28至37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保守我心,因為我一生的果效是由心而發。 耶洗別一生追求權力財富,巧取豪奪,作惡多端。然而,她最後的下場卻是死無全屍,只剩下頭骨、腳和手掌(35);死亡奪去了她一切的權力、金錢、聲望,和王室家族的身分。 當耶戶的騎兵隊到了耶斯列,叛亂的消息已傳遍當地。其實耶洗別應自知大限已到,但按她過去的性格,絕不會搖尾乞憐,相反地,心硬的她,即使死,也要死得風光。於是她決定好好打扮一番,然後從窗戶往外觀看,讓人清楚看見她的尊容。當耶戶經過的時候,耶洗別用慣常的諷刺口吻向耶戶說話(31),藉此咒詛耶戶像篡奪巴沙家的心利一樣,只作王七天便被其他人篡位(參王上16:18-20)。大難臨頭的耶洗別,直至死前一刻,語氣仍尖酸刻薄,死不悔改。 耶戶沒有理會耶洗別的咒詛,他只問耶洗別身邊的人,有誰願意站在他那邊,立時有兩三個太監表示歸順,於是耶戶命令他們把耶洗別拋出窗外。這幾個變節的僕人在主人一朝失勢之時,毫不留情地向她施毒手。 耶洗別被殺後,耶戶進城吃喝,並不把耶洗別的死當作一回事。到了用膳期間,他才叫人埋葬耶洗別的殘骸,並宣告這一切正應驗了以利亞先知對耶洗別的審判。一個有權有勢的女人,昔日謀財害命(參王上21章)、下令追殺先知(參王上18:4,19:2),又引入巴力敬拜,陷全國百姓于不義(參王上18:19),如今,卻被一個比她更心狠手辣的耶戶剷除了。 耶洗別到臨死前一刻,仍不知悔改,這對我們有何提醒和教訓?讓我們以她為鑒戒,趁我們的心未變得剛硬之前,回轉到神的跟前,倚靠祂走一生的道路,否則我們將要面對可怕及悲慘的結局。 以利沙膏耶戶作王(九章1~13節) (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以利沙膏耶戶作王是執行神交付以利亞的最後一項任務(王上十九16),不過他並沒有親自去前往;推測其原因,有可能是因為以利沙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人物,親身前往很容易洩漏這項具有高度政治目的的行動,而引來殺身之禍;也有可能是因為以利沙年事已大行動緩慢,已經不方便從事這項高度危險性工作(王下九3);當然,也有可能以上皆是。不過無論如何,以利沙畢竟完成了神的交付,使得以利亞對亞哈所說的預言(王上二十一21~24),在不久之後的將來得以成就。 保羅曾對以弗所的長老講述自己事奉的態度:「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徒二十24)主禱文也是如此教導:「願禰的國降臨;願禰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的確,聖徒生命的目的和意義,就是為了要完成神的旨意。因此,華理克牧師在《標竿人生》中這樣寫著:「當你行完人生路時,神會察看給予你的託付,對你做出評價和獎賞。因此,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就算是日常簡單的瑣事,都有永恆的意義。」 我們生活中日常的瑣事,是否具有永恆的意義,就端看我們的人生目標,是否奔向「完成神的託付」。如果我們每天都為著完成神的託付而活,即便是日常瑣事都有永恆意義;否則,即便是世人所認定最偉大的貢獻,也與永恆毫無交集。親愛的弟兄姊妹,信耶穌的意思不是「我決定每主日去禮拜堂、並遵守十一奉獻」而已。信耶穌乃是決定放棄自己的小野心,參與完成神的普世計畫,改以神的託付做為我們人生的目標,以完成神的託付為我們人生的喜樂和動力。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求禰赦免我,雖然已經接受了耶穌為主,但卻仍然為自己的小野心而活;懇求主幫助禰的兒女蘇醒起來,認清自己活著的目標,完成自己在世的託付,得著人生終點後的獎賞。阿們! 禱讀:使徒行傳二十章24節 24 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 神恩惠的福音。 耶戶殺約蘭、亞哈謝(九章14~37節) (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耶戶是北國以色列諸王中,除了耶羅波安一世以外,唯一受膏的君王;由此可見,神對他的託付何等重大,不只是要他重組一個新的政權,乃更是要將以色列國的信仰,從頹敗之勢中挽回過來。耶戶受膏之後,立刻執行神藉以利亞所說的預言;不過,耶戶似乎做過頭了,把神沒交代要剷除的猶大王亞哈謝也順帶殺掉了,此舉當然也破壞了之前南北國的結盟關係。我們姑且暫時放下「耶戶是否過份」的問題,先將思考的焦點集中在亞哈家(包括耶洗別)的結局上。以利亞曾對亞哈預言:「耶和華說:『我必使災禍臨到你,將你除盡。凡屬你的男丁,……都從以色列中剪除。我必使你的家像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的家……;因為你惹我發怒,又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論到耶洗別,耶和華也說:『狗在耶斯列的外郭必吃耶洗別的肉。……』」(王上二十一21~24)這一切「審判」的預言,尤其是對耶洗別的預言,都在剎那間應驗了,而且「耶洗別被狗吃」的部分也非經由耶戶之手,真是令人不寒而慄。 對於現代人來說,「審判」是個令人厭惡的字眼,因為現代人的自主性很強,既不喜歡受人操控,也不願意被人評估。不過,聖經的啟示偏就擺明瞭,每個人都要面對神的審判,「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九27);神對亞哈家的審判,乃是將來「永遠審判」的預先呈現與啟示,使人約略可以摸著「審判」的氣息。當然,真實「那日的審判」要比今日所預見的更嚴重、更令人窒息。 許多人以為「審判」乃是神的報復行動,其實審判只是神「品質管制」的行動。這個世界是神的創造,世人也是祂所造的,所以祂有權利、也有義務管制這世界運作的品質;那些硬著心不照神法則生活、拒絕與神合作的人,神當然有責任從現在的世界中將他除名(現世報),不讓他再遺禍當世,也有責任拒絕他進入未來完美的天國(來世報),保證天國的居住品質。「品質管制」是保證信譽和控管運作秩序的必要手段;神為要保證將來天國應許的完美,以及今天人類社會還能繼續運作下去,就必須採取審判的「品質管制」。對我們而言,只得欣然接受而且儆醒面對了! 回應:親愛的主耶穌!謝謝禰為我設立了全備的救恩,使我面對審判的時候,不至於恐懼戰兢;求禰幫助我儆醒等候,欲被自己迎接將來的「品質管制」。阿們! 禱讀:哥林多前書十一章31~32節 31 我們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於受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