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歷代志上第一章拾穗

 

【代上一1「亞當生塞特;塞特生以挪士;」

         這本舊約裏最長的家譜(直到九44)指出了以色列各支派的世系,並把焦點放在大衛的家系,因為彌賽亞將要從此家系而生;同時也強調利未的支派,即祭司支派,藉以使以色列人知道種族與宗教純淨的重要性。――《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關於譜系的事,看書前<參考資料>“本書的譜系”條。本書19章所記都是譜系,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2)從亞當到以色列(即雅各)。第二部分(3~1)是以色列各支派的譜系,仍保持12之數:1,猶大(3~23)2,西緬(24~43)3,流便(1~10)4,迦得(11~17)5,河東瑪拿西半支派(23~26)6,利未(1~81)7,以薩迦(1~5)8,便雅憫(6~12)9,拿弗他利(13)10,河西瑪拿西半支派(14~19)11,以法蓮(20~29)12,亞設(30~40)

在這個譜系中,西布倫和但兩個支派略去未記,或為抄寫之誤(參七6及七12)

第三部分記載被擄巴比倫後回歸巴勒斯坦重建以色列社會的一些人(2~44)

本節至4節為《創世記》五1~32所記“亞當的後代”的重述,但略去該隱與亞伯(看創四1~216~22)。這可能和本書作者寫作的重心放在大衛的譜系上有關,所以亞當的兒子只記後來生的塞特(創四25),因為挪亞、閃、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這一系是從塞特而來。――《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歷代志》一開始就是一份聖經裡最長的家譜,用了整整九章篇幅。對於現代人來說,這份超長的家譜可能是一份乏味的清單;但對於本書最初的讀者來說,這份家譜卻是對失敗者的安慰、對軟弱者的扶持、對蒙召者的堅立。《歷代志》成書於猶大被擄回歸之後,當時波斯帝國允許被擄的以色列人回歸重建聖殿(代下三十六22),但大部分百姓卻不願離開居住了七十年的巴比倫。雖然少數百姓順服神的呼召(拉二64~65),「從巴比倫回來住在自己地業城邑中」(2),重建被毀的聖殿和荒涼的耶路撒冷,但心頭卻縈繞著沉重的身分危機和深深的罪疚、羞辱感(拉三12~13),甚至不能體會神的愛(瑪一2)。這時,神借著這份偉大的家譜,數算自己的百姓,把這些弱小、卑微的失敗者的源頭追溯到創造的起頭「亞當」,讓百姓清楚地認明自己蒙揀選的地位。神透過這份家譜所發表的,正是祂自己所宣告的:「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二十九11)──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1~4節的原文並不是「誰生誰」,而是劈頭蓋臉的一串名字:「亞當、塞特、以挪士……」,一氣呵成、直擊人心,最後停止在被神揀選的「挪亞」(4)一家身上。這十三個名字就像扣人心弦的鼓點,拉開了本書的大幕。《歷代志》所講述的不是以色列民族的歷史,也不是全人類的歷史,而是神救贖工作的歷史。本書最初的讀者是被擄回歸的以色列人,他們都熟悉摩西五經。因此,這份家譜只要列出人名,不必解釋,就能喚起讀者思考,讓他們自動聯想起創造、墮落、審判和救贖的歷史。──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1~4節是大洪水之前的十代家譜,與創五1~32中的名字相同,但只記錄了神所揀選的「塞特」(1),略去了該隱和亞伯(創四1~25)。在大洪水之前,神在人中間的救贖工作從「亞當」(1)開始,「女人的後裔」(創三15)彌賽亞的譜系在「塞特」的後裔中延續了十代(1~4)。最後,神揀選了「挪亞」(4),在大洪水的審判之後繼續救贖的計畫。──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亞當」:SH 1211,字義是「人」。

         「生」:原文中並沒有「生」,只是一連串名字的排列。

         「塞特」:字義是「補償」的意思。

         「以挪士」:字義是「人」。――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歷代志》直接以一份名單開始,第一個是亞當。雖然沒有明說這份名單的目的,但無疑是為了追溯神百姓的歷史,從起初到以色列和猶大的衰落,以及巴比倫囚擄之後的復興。1~4節記錄從亞當到挪亞的十代人。內容與創5章相同,只是盡可能簡略。――SDA聖經注釋》

<syncBible ref=代上1:1,4>

【代上一14  亞當、挪亞,他們的事記載在何處?】亞當的事蹟記載在創世記15章;並請參創世記3章人物介紹。挪亞的事蹟詳見創世記69章;並請參創世記8章人物介紹。――《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一1~44大衛王室的家譜:記錄本書之時,以色列百姓因長久的被擄生活而在很多方面失去了作為選民的聖潔。因此,即使是古列下令而使以色列被擄歸回,但若要建立合神旨意的神政國體系,還要解決很多問題。其中,最為本質性的問題是找回作為聖約百姓的“根”。本文的家譜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寫的。除此之外,記錄家譜的目的還有:①將信仰的純潔性告知當時的百姓賜下;②百姓對彌賽亞的盼望與異象。本文的家譜異於其它家譜的特點是,不僅記錄了人名,還簡單地附加了居住地與其它諸般事件的說明<81~40,聖經中的諸家譜>――《聖經精讀本》

 

【代上一1~54直至救贖史的家譜:本章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1~34)列出了從人類始祖亞當到以色列(雅各)的家譜,後半部(35~54)則記錄了以掃及其後裔的名單。並且,前半部與(23)相聯而形成了到被擄歸回時的家譜,後半部則與列出雅各後裔家譜的(4~8)相聯繫。本章內容上的特點如下:①此處所記錄的家譜,大都引用了創世記的內容(53~32102~29251~16)。這是因為被擄期間流失了很多其它材料,但比這更重要的是,為了使被擄歸來的以色列百姓確信其作為選民的正統性;②本文的家譜並未記錄該隱,卻比較詳細地論及了閃和亞伯拉罕。 ――《聖經精讀本》

 

【代上一2「以挪士生該南;該南生瑪勒列;瑪勒列生雅列;」

         「該南」:字義是「擁有」,與「該隱」字義相似。聖經中這個名字僅出現 六次,在 59~14 代上 12 ,都是指這個「該南」。

         「瑪勒列」:字義是「神的讚頌」。

         「雅列」:字義是「下降」。――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一3「雅列生以諾;以諾生瑪土撒拉;瑪土撒拉生拉麥;」

         “以諾”並沒有死。參看創世記五章2224節的腳註。留意那不敬神的該隱家系省略了。――《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以諾」:字義是「開始」或「奉獻」。

         「瑪土撒拉」:字義是「猛衝的人」或「射箭的人」或「射標槍的人」。這 是聖經中最長壽的人,活了969歲。

         「拉麥」:字義是「強而有力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一4「拉麥生挪亞;挪亞生閃、含、雅弗。」

         從亞當到挪亞的家譜:本文記錄了從亞當到挪亞的十代族長之名與挪亞三個兒子的名字。從亞當到挪亞的家譜記錄的是直系子孫的名字,到了挪亞卻分別記錄了三個兒子。他們是洪水之後寫下人類新篇章的人物,故得以與其它族長之名並列記錄。 亞當:是以色列的始祖,也是全人類的祖先,與第二個亞當耶穌基督相對比(林前1547)。 塞特:是神代替被該隱所殺之亞伯賜給亞當的聖潔種類(425;賽613)。 以挪士:到了以挪士時代,人們才開始過敬拜神的生活。 以諾:過了與神同行的生活,未經死亡就被神提去升天(524), 瑪土撒拉:在人類歷史上壽命最長的人物(527)。挪亞後裔的分佈如以下圖表所示。 ――《聖經精讀本》

         挪亞三個兒子(4)的出生順序很可能是雅弗、閃、含,因為挪亞500歲時做了父親(創五32),而閃是挪亞502歲時生的(創十一10),含則是小兒子(創九24)。這三個兒子在洪水之後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形成了今天世上所有的國家和民族(創十32),中國人可能是閃或含的後代。──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挪亞」:字義是「休息」、「安息」。

         「閃」:字義是「名字」。是希伯來人的祖先。

         「含」:字義是「熱」或「溫暖」。一般認為是埃及人的祖先。

         「雅弗」:字義是「打開的」。一般認為是歐洲人的祖先。

         「閃、含、雅弗」是兄弟,但歷代志只有列出人名,應該就是假設讀者清楚 知道創世記的家譜。七十士譯本為了怕造成混亂,加上「挪亞的兒子」。―― 蔡哲 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一5「雅弗的兒子是歌篾、瑪各、瑪代、雅完、土巴、米設、提拉。」

         本節至23節是《創世記》10章所記挪亞的三個兒子閃、含、雅弗後代的重刊。一共記了70個名字(12節的“從迦婓托出來的有非利士人”在原文中本放在括弧內,不計入總數),而77的倍數乃圓滿的數字,其中閃占26,含占30,雅弗占14。這是聖經所記世上民族的起源。含族分佈亞洲西南和非洲東北,雅弗族分佈於巴勒斯坦的西部和北部,閃族多住在幼發拉底與底格裡斯兩河流域。

    這裡的譜系主要根據地理和文化的因素而寫,從大處著眼,以求把握主脈。――《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5~7節是挪亞的兒子雅弗的家譜,與創十2~5中的名字相同,只是個別名字的拼寫略有差異,比如:「低法」(5)在創十3中為「利法」。每個名字所代表的民族參見創十2~5註解。──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希伯來語經常用「兒子」(5)表示「孫子」(王上十九16)、「外孫」(代上二21~23)或「後裔」,有時也稱孫女為「女兒」(王下八18)。因此,聖經中的族譜可能跳越好幾代,並不能用來準確計算年代。另外,希伯來語表示親屬關係的用語也不象中文那麼精確,比如:拉班和雅各是舅甥關係,亞伯拉罕和羅得是叔侄關係,但都可以被稱為弟兄(創十三8;十四14);而何巴可能是摩西的岳父、也可能是內兄(民十29)──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雅弗的後裔一共有14個宗族,他們從阿拉臘山向北遷移,定居在西至西班牙、東至伊朗的地區,包括黑海、裡海、高加索一帶地方。他們居住的地點離以色列人比較遠,後代的互動也比較少。其中「雅完」(7)的後裔,在波斯帝國之後建立了統治耶路撒冷的馬其頓希臘帝國。──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歌篾」:參考 386 ,一般認為是「森美里人Cimmerians」,西元前十 世紀在伊朗北部建國。字義是「完全」。一個在東小亞細亞的地區,很可能就是加 帕多家(Cappadocia)這個地方。

         「瑪各、土巴、米設」: 3826 3912 說這些人是由「北方極處」而來。

         「瑪各」:字義是「歌革之地」。

         「土巴」:字義是「你應當被帶出來」。位於基利家附近。

         「米設」:字義是「被抽出」、「拉長」,位於黑海西南。

         「瑪代」:字義是「中部土地」,西元前九世紀出現於裡海以西伊朗附近。

         「雅完」:Ionians,小亞細亞海岸的居民,希臘人的一支。

         「提拉」:字義是「渴望」、「慾望」。可能是Etruscans,義大利西部的人。 ――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第5~23節是創10章家譜的簡述。內容經過壓縮,主要刪除了開頭和結尾,省略了巴別的甯錄王國,以及閃族和含族後代諸國的分佈(見創1058~1218~20)

         歌篾。見創102;結386注釋。歌篾的後裔可能是荷馬所提到希臘時代的辛梅裡安人(《奧德賽》xi.12~19),住在遙遠的北方;希羅多德(iv.11~13)說他們是俄羅斯南部的早期居民,後被希徐亞人趕走。辛梅裡安人進入小亞細亞,曾一度威脅亞述帝國,後被以撒哈頓打敗。據亞述巴尼帕說,呂底亞王谷革(吉格斯)打敗了騷擾他國土的辛梅裡安人,但是後來被辛梅裡安人所推翻。吉格斯的曾孫亞呂亞提斯,先與瑪代人希阿克薩里交戰,後將辛梅裡安人趕出了亞洲(《希羅多德》I.1516)

         瑪各。參創102注釋。一個北方民族的祖先(3815)。約瑟弗斯認定瑪各人是希徐亞人(《上古史》I.6.1)

         瑪代。瑪代人的祖先(見創102注釋)

         雅完。愛奧尼亞人即希臘人的祖先(見創102注釋;又見賽6619;結2713;參但8211020112;亞913)

         土巴、米設。參創102注釋。這兩個名字在創102;結271332263823391中一同提到。與土巴人一起提及的有他施人、普勒人、路德人和雅完人(6619)。土巴人和他施人、雅完人和米設人一起(271213)與推羅人做生意。土巴人和米設人很有可能是亞述碑文上多次提到的Tabal(塔巴)Mushki(穆什基),以及希羅多德(iii.94vii.78)所提到的Moschoi(Moshians)Tibarenoi

         提拉。參創102注釋。可能是土爾沙人的祖先,住在愛琴海沿岸(希羅多德 I.5794)――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5~7雅弗的後裔:本文在雅弗的後裔中記錄了十四個人的名單(七子、七孫),與(102~5)的內容相同。正如挪亞“願神使雅弗擴張”的預言(927),雅弗的後裔是今日印歐民族的祖先。聖經也記錄了他們的否定性一面,據以西結書381~6391~7的記錄來看,歌篾、瑪各、米設、土巴等雅弗的後裔將會入侵以色列,因此神的審判會臨到他們。雅弗後裔的行蹤大約如下。 ――《聖經精讀本》

<syncBible ref=代上1:5-9>

【代上一5~9  兒子不就是兒子嗎?這裡原來是指──】兒子也可以指後裔;聖經中的族譜,可能跳越好幾代。族譜不一定詳盡無遺,只是給各族提供充分的資料。――《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一5~23跟創世記第十章的記載相同,只是拼寫上有些差異。關於第5節的家系,參看以西結書三十八章256節的腳註。――《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閃、含、雅弗的譜系:本段引自創10章,裡面的名字並不是人名,而是自挪亞三子閃、含、雅弗而出,分佈在地中海東部一帶的邦國。――《串珠聖經注釋》

         5~23節一共列出了七十個宗族,表明挪亞的後裔分佈在全地上,成為世界各民族的起源,他們都在神的救贖計畫之中。「七十」也是「以色列人的數目」(申三十二8),因為雅各家下埃及時「共有七十人」(創四十六27;出一5;申十22),而後來「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參與西奈立約(出二十四1),神把降在摩西身上的靈「分賜那七十個長老」(民十一25)。洪水以後人類散住各地,照著神的旨意「遍滿了地」(創九1),「至高者將地業賜給列邦,將世人分開,就照神的眾子的數目立定萬民的疆界」(申三十二8七十士譯本),可能就是指神把這七十個邦國分配給七十個天使來看管。主耶穌「設立七十個人」兩個兩個地出去傳道(路十1),預示地上所有的邦國都要與猶太人一同分享救恩,萬民都能成為主的門徒(太二十八19),將來「列國要在城的光中行走」(啟二十一24)──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無論是被擄的百姓,還是逼迫他們、擄走他們的仇敵,全人類都是挪亞的後代,也都在神的救贖計畫之中,「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徒十七26~27)。因此,基督徒不應該堅持狹隘的民族主義,在基督裡不應該再有國家、種族、文化、語言的隔閡(西三11;林前十二13;加三28)──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一6「歌篾的兒子是亞實基拿、低法(“低法”在創世記103節作“利法”)、陀迦瑪。」

       亞實基拿。參創103注釋。其後代住在烏爾米亞湖東南面(見耶5127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7「雅完的兒子是以利沙、他施、基提、多單(“多單”有作“羅單”的)。」

       以利沙。參創104注釋。海島或海岸居民的祖先(可能是西西里、南義大利,或薩丁島);他們與推羅人貿易時提供蘭色和紫紅色染料(277)。其原料是某些貝類。

         他施。現在普遍認定是西班牙的Tartessus(塔提色斯,見創104注釋;又見代上710;詩487;賽216231146096619;耶109;結271225;拿13)

         基提。可能是賽普勒斯(見創104注釋;參民2424;結276)

         多單。就是羅得(見創104注釋)。他的後代可能住在羅德島上。――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8「含的兒子是古實、麥西、弗、迦南。」

       古實。古實人住在努比亞,現在是蘇丹的一部分,古稱埃塞俄比亞(見創106注釋)

         麥西。是希伯來語對埃及或埃及人的稱呼(見創106注釋)

         弗。可能是蓬特的居民(見創106注釋;參耶469;結2710305385;鴻39)

         迦南。見創106注釋。大量證據表明迦南人和埃及人之間很早就有聯繫。――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8~16含的後裔:本文可以說是記錄含之後裔(106~813~18)的濃縮版。在古代,他們極其昌盛,曾建立埃及,埃提阿伯等大國,後來卻淪為殖民地。尤其是迦南人,為以色列所征討,或被殲滅或淪為奴隸。這可以說是挪亞的咒詛所帶來的結果(925)――《聖經精讀本》

         8~16節是挪亞的兒子含的家譜,與創十6~20中的名字相同。每個名字所代表的民族參見創十6~20註解。──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含的後裔一共有30個宗族,「從迦婓托出來的有非利士人」(12)原文放在括弧內,並不計入總數。他們從阿拉臘山向西南遷移,定居在美索不達米亞、阿拉伯和埃及南部、地中海東岸,並沿著北非地中海沿岸向西擴散。他們居住的地點離以色列人很近,歷史上交往非常多,成為圍堵以色列的主要敵人。其中亞述人、巴比倫人、埃及人(11~12)、非利士人(12)和迦南人(13~16)都是神用來管教以色列人的重要工具。──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一9「古實的兒子是西巴、哈腓拉、撒弗他、拉瑪、撒弗提迦。拉瑪的兒子是示巴、底但。」

  在阿拉伯西南部(見創107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10「古實生寧錄,他為世上英雄之首。」

         “寧錄”是“世上英雄之首”,他是一個非凡的獵人和建城者(創一○8~12)――《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寧錄的事蹟詳見於創108 12,作者未有在此詳細複述,大概是假設讀者可以行翻閱創世記,或對此事已耳熟能詳。――《串珠聖經注釋》

         「寧錄」(10)是大洪水之後最初開始阻擋神旨意的人(創十9),可能是帶領百姓建造巴別塔的首領(創十一3~4)。他所代表的勢力,後來發展成為擄走北國以色列的亞述和擄走南國猶大的巴比倫(創十11~12)──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彌56節稱亞述為“寧錄地”。美索不達米亞的最早居民可能就是含族人(見創108~11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11「麥西生路低人、亞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

         「麥西」(11)是埃及人的始祖。「麥西」原文是雙數,指上、下埃及。──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這些民族和埃及人(見耶469;結305)可能均屬呂底亞人(見創1013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11~12  非利士人與以色列人的夙怨……】從士師時代起,非利士人就一直是以色列人的宿敵。大衛王曾力挫他們的銳氣。到這個時代,他們已不足為患。(關於非利士人,請參士131;撒上41的註釋。)――《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一12「帕斯魯細人、迦斯路希人、迦斐托人;從迦斐托出來的有非利士人。」

         “非利士人”。參看創世記二十一章32節。――《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帕斯魯細人。可能是巴忒羅或上埃及的居民(見創1014注釋;參賽1111;耶441;結29143014)

         迦斐托人。參創1014注釋。來自迦斐托(223)。通常被認定為克裡特人。聖經經常提到非利士人來自迦斐托(474;摩97)――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13「迦南生長子西頓,又生赫,」

       長子西頓。參創1015注釋。西頓原是腓尼基的一個名城。即使到了推羅名氣更大的時候,腓尼基人依然被稱為西頓人(39;書136;王上1151631)

         。赫梯人的祖先(見創1015注釋)――SDA聖經注釋》

<syncBible ref=代上1:13-16>

【代上一13~16  迦南人的歷史是──】迦南是迦南人的祖先。迦南人原居於神應許以色列人之地(即迦南地),約書亞率領百姓進入那地之前,他們住在那片土地上。迦南人是邪惡和拜偶像的民族,神幫助以色列人把他們趕出去,這地從此改稱為以色列。詳情見約書亞記。――《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一14「和耶布斯人、亞摩利人、革迦撒人、」

       耶布斯人。耶路撒冷的居民(代上1145;見創1016注釋)

         亞摩利人。參創1016。住在約旦河東的山區(2113;申14;士1119~22),和約旦河西的山區(14713;書105;士13435)――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15「希未人、亞基人、西尼人、」

       希未人。住在黎巴嫩的山坡地帶(113;士33),以及基遍和示劍(97;創342)。聖經以外的資料沒有提到希未人。但有人認為他們可能是何利人或者是胡裡安人(見書93注釋)

         亞基人,西尼人。系兩個腓尼基城市的居民(見創1017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16「亞瓦底人、洗瑪利人並哈馬人。」

       亞瓦底人。亞瓦底是腓尼基海岸對面的一個島嶼(見創1018注釋)

         洗瑪利人。可能是腓尼基海邊的一個城鎮,尚未被確認(見創1018注釋)

         哈馬人。奧龍特斯河邊的一座重要城市(見創1018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17「閃的兒子是以攔、亞述、亞法撒、路德、亞蘭、烏斯、戶勒、基帖、米設(“米設”在創世記1023節作“瑪施”)。 」

         希伯來語經常用「兒子」(17)表示「孫子」(王上十九16)、「外孫」(代上二21~23)或「後裔」。「烏斯、戶勒、基帖、瑪施」(17)其實並不是閃的兒子,而是「亞蘭」(17)的後代。──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閃的兒子。這裡列出了一些重要的民族。

         以攔。巴比倫東部山區的一個著名國家(見創1022注釋)。首都蘇沙(書珊城),在以斯帖時代是波斯帝國的首都之一(見斯12節注釋)

         亞述。見創1022注釋。

         亞法撒。亞伯拉罕的祖先之一(24~27)。亞法撒人的準確位置不明,可能是亞拉帕基提斯(見創1022注釋)

         路德。在上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見創1022注釋)

         亞蘭。又叫敘利亞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民族,其語言在西亞廣泛用於(3611)商業和外交(參創1022注釋)

         烏斯。見代上142;創3628;伯11;耶2520;哀421節。位置尚未確定(見創1023注釋)。約伯就住在烏斯(11)

         米設。即瑪施(1023)――SDA聖經注釋》

  至此已列出雅弗的後代十四人,含的後代三十人,閃的後代二十六人,共七十人。――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17~23閃的後裔:記錄了閃的後裔,內容與創1021~291110~32相似。神曾祝福挪亞和他的兒子“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91),並且按照所說的話語藉著挪亞的三個兒子興起了許多國家與民族。其中,按照挪亞的預言(925~27),閃的後裔得以領受更加豐盛的恩典。然而,他們當中的多數人還是走上了彎曲之道,只有少數人過著合乎神旨意的生活。正如本文所示,在閃的眾子當中,惟有亞法撒被記錄在家譜之中,原因亦在此(17)――《聖經精讀本》

         17~23節是挪亞的兒子閃的家譜,與創十21~31中的名字相同,只是個別名字的拼寫略有差異,比如:「米設」(17)在創十23中為「瑪施」,「以巴錄」(22)在創十28中為「俄巴路」。每個名字所代表的民族參見創十21~31註解。──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閃的後裔一共有26個宗族,他們從阿拉臘山向東南遷移,定居在美索不達米亞及周邊地區和阿拉伯半島。其中亞蘭人(17)是神用來管教以色列人的重要工具。而「以攔」(17)的後裔,建立了本書完成時統治耶路撒冷的波斯帝國。──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一18「亞法撒生沙拉;沙拉生希伯。」

       亞法撒生沙拉18~23節與創1024~29幾乎完全相同。在亞法撒和沙拉之間,七十士譯本的創1024111213中增加了該南。該名字在現有的希伯來語《創世記》找不到,但在《路加福音》基督的家譜中有(336)――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19「希伯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名叫法勒(“法勒”就是“分”的意思),因為那時人就分地居住;法勒的兄弟名叫約坍。」

         “法勒”的意思是“分開”,指創世記十一章9節的分散。那正是發生在當時的事件。――《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法勒”是“分開”的意思,從他的時代開始,人類分散全球。“人就分地居住”亦作“人就分散開了”。――《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法勒」(19)是亞伯拉罕的祖先,「法勒」的字義是「分離」,可能是紀念當時的巴別塔事件(創十一9)。在這段家譜裡,作者刻意刪去了《創世記》中提到的約坍所住的地方(創十30),卻留下了「那時人就分地居住」(19節;創十25),表明「分地居住」是本書所要強調的重點。巴別塔的犯罪導致全人類的分散(創十一1~9),以色列人的犯罪也導致選民的分散;北國被擄亞述、南國被擄巴比倫。神的百姓被「分散在萬民中」(申四27),並非偶然、而是神管教的法則。──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一20「約坍生亞摩答、沙列、哈薩瑪非、耶拉、」

 

【代上一21「哈多蘭、烏薩、德拉、」

 

【代上一22「以巴錄、亞比瑪利、示巴、」

 

【代上一23「阿斐、哈腓拉、約巴;這都是約坍的兒子。」

 

【代上一24「閃生亞法撒;亞法撒生沙拉;」

         參《創世記》十一10~26. ――《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代上一24~27從閃到亞伯拉罕:閃族乃希伯來人所屬的種族,自然特別受作者重視。――《串珠聖經注釋》

         從閃到亞伯拉罕:在這裡,作者概括地記錄了從閃到亞伯拉罕之十名族長的名單。這是為了:①突出地刻畫閃與亞伯拉罕在救贖史中的位置;②揭示承繼純正信仰血統的亞法撒是亞伯拉罕的直系祖先。 ――《聖經精讀本》

         24~27節重複了1~4節的模式,原文也不是「誰生誰」,而是一連串名字:「閃、亞法撒、沙拉……」,最後停在被神揀選的亞伯蘭身上,讓讀者意識到,這是在大洪水之後,神再一次的揀選。──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24~27節是大洪水之後從閃到亞伯拉罕的十代家譜,與創十一11~26中的名字相同。當亞伯拉罕九十九歲的時候,神立他「作多國的父」(創十七5),把他的名字從「亞伯蘭」改為「亞伯拉罕」(創十七1~8),也使他的生命被改變。「亞伯蘭 אַבְרָם」的意思是「尊貴的父」,「亞伯拉罕 אַבְרָהָם」的意思是「多國的父」,因為神的救贖計畫所要得著的不是個別的見證,而是團體的見證。──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24~27節簡化了創1110~26的家譜。28~42節是第二份家譜,從亞伯拉罕經以實瑪利,基土拉的兒子們和以撒延續下來。在前一份家譜中,雅弗和含的後代列在閃的後代前面。現在先列出以實瑪利和基土拉的後代,再列出了以撒的後代。在以撒的兒子中,以掃列在以色列前面,因為《歷代志》作者要把以色列作為他敘述的重點。――SDA聖經注釋》

<syncBible ref=代上1:24-27>

【代上一24~27  亞伯拉罕──】亞伯拉罕的生平事蹟,見創1126節至2510節;並請參創世記18章人物介紹。――《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一25「沙拉生希伯;希伯生法勒;法勒生拉吳;」

 

【代上一26「拉吳生西鹿;西鹿生拿鶴;拿鶴生他拉;」

 

【代上一27「他拉生亞伯蘭,亞伯蘭就是亞伯拉罕。」

         關於“亞伯蘭”和“亞伯拉罕”的意思,參看創世記十一章27節的腳註。――《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由於作者是在重述族譜,故此很直接了當地解釋亞伯蘭就是亞伯拉罕(參創174~5)――《串珠聖經注釋》

         在一連串名字之後,作者突然提到「亞伯蘭就是亞伯拉罕」(27),這一畫龍點睛之筆,把讀者的注意力從人因罪而導致的「分地居住」(19),轉到「信心之父」亞伯拉罕身上(創十五6)。當挪亞後裔的七十個宗族分散全地的時候,神從閃的後裔中揀選了亞伯拉罕,使彌賽亞的譜系在他的後裔中延續,地上的萬國都要因他的後裔得福(創二十二18)──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為某人命名,代表對某人擁有主權。神把自己的名字「耶和華 יְהֹוָה」中重複兩次的字母「ה/Heh」加進「亞伯蘭 אַבְרָם」的名字,就成了「亞伯拉罕 אַבְרָהָם」,可能既表明他是屬乎神的,也表明他擁有神的名,可以承受這約的應許。──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一28「亞伯拉罕的兒子是以撒、以實瑪利。」

         亞伯拉罕的後裔分成三大系:第一系是撒拉生的以撒的後裔;第二系是夏甲生的以實瑪利的後裔(29~31);第三系為另一妾基土拉所生的後裔(32~33)――《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syncBible ref=代上1:28-31>

【代上一28~31  以實瑪利──】以實瑪利的事蹟,見創世記1721章;並請參創世記17章人物介紹。――《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一28~34亞伯拉罕的眾子:作者編排族譜的格式是先說族長,然後按重要性來排列兒子的次序,之後由次要的支派說起,最後才畫龍點睛地詳列最主要支派的家譜(參上述4~27)。 這裡先列舉亞伯拉罕家族中次要的支派:由夏甲生的以實瑪利,以及由基土拉所生眾子的後裔。最後才記錄亞伯拉罕家族嫡系以撒的後代。――《串珠聖經注釋》

         亞伯拉罕的後裔:本文列出了按照神“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176)的應許而到處繁衍的亞伯拉罕之後裔,具有以下特點:①本文的家譜始於亞伯拉罕而終於以色列,事實上,稱以色列正是家譜的核心也不為過。在以撒的兩個兒子中,只有35~42節論到關於以掃的內容,卻花費5章的篇幅(4~8)論及了以色列的後裔;②對比了撒拉與夏甲所生的以撒、以實瑪利和其它妾所生的(2832);③對比了應許之子以撒與以實瑪利(34節;加428~30)――《聖經精讀本》

         28~33節是亞伯拉罕諸子的家譜,他的兒子包括:妻子撒拉所生的以撒(28),撒拉的婢女夏甲所生的以實瑪利(28),撒拉去世後續弦的基土拉所生的六個兒子(32)。但在亞伯拉罕的眾子中,只有以撒是神所應許的兒子,只有以撒被神揀選承受應許(創十七19;二十一12),他的後裔將延續彌賽亞的譜系(創二十六4),所以被在最後重點數算(34)──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一29「以實瑪利的兒子記在下面:以實瑪利的長子是尼拜約,其次是基達、亞德別、米比衫、」

         以實瑪利:是撒拉之婢女夏甲所生,卻因神的憐憫成為大國(1611~161720)。以實瑪利的後裔逐漸繁衍形成了阿拉伯、敘利亞、巴勒斯坦東南部等地的遊牧民。他們大體兇殘而好戰,值得注意的是伊斯蘭教的教祖穆罕默德是他的後裔。 ――《聖經精讀本》

       尼拜約。見創2513289363;賽607

         基達。見創2513;賽21164211607;耶2104928;結2721。可能是亞述巴尼帕碑問裡提到的吉德利族,住在以東的東面。

         押德別。可能是靠近埃及邊境的一個部族(見創2513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29~33“以實瑪利”和“基土拉”的後裔衍生許多宗族,後來成為阿拉伯人。――《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29~31節是以實瑪利的家譜,與創二十五12~16中的名字相同,只是個別名字的拼寫略有差異,比如:「哈達」(30)在創二十五15中為「哈大」。神應許以實瑪利「必生十二個族長」,並「使他成為大國」(創十七20)。以實瑪利的後裔住在迦南地東邊的阿拉伯半島,是今日阿拉伯人的祖先。──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29~54 家譜對被擄歸回者的意義

  雖然歷代志的大部分材料都是記載被擄前時代的歷史,其寫作物件卻是主前六至五世紀自巴比倫被擄歸回,在故土落籍的人。家譜對他們來說是民族性的憑證。與耶和華所立的約確立他們是神的選民,在祂所應許的地上居住。家系就是他們作為其中一份子的證明檔。這是他們從上一代所得的產業,也是他們對子孫的遺贈。古代家譜的功用往往是社會性而非歷史性的。它不是按照次序一代接一代地作出報告,而是以與舊日的關聯,解釋社會現有的結構和情況。以色列的系譜報告,更在其上添加了原就蘊含於其中的神學重點和意義。與舊日的關聯能將意義賦與他們現有的神學處境。初民不是從個人,而是從作為群體一份子的角度尋求自我意識。這群體不單包括當代的戚族,更包含各代。家譜是他們將自己置入這個萬代一體之系統的辦法。所列舉的不一定包括每一代的人。這些家譜甚至可和希伯來書十一章信心偉人的名單等量齊觀。今日能夠追溯到自己祖先是五月花號橫渡大西洋的乘客,或獨立宣言的簽署者的美國人,必都以這身分自豪。不同的是,對以色列而言,這些關係並非單是社會地位的象徵而已,而是權利和利益的根據。──《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上一30「米施瑪、度瑪、瑪撒、哈達、提瑪、」

       哈達。或哈大(2515)。哈達可能更準確一些(見王上1114)――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32「亞伯拉罕的妾基土拉所生的兒子,就是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書亞。約珊的兒子是示巴、底但;」

         亞伯拉罕在撒拉去世之後還活了38年,他可能在此期間娶了基土拉作「妾」(32)。當時的妾通常是沒有陪嫁的,她的兒女能否分得遺產,完全倚靠婚約的規定。基土拉在《創世記》中被稱為「妻」(創二十五1),而在《歷代志》中被明確稱為「妾」,因為《歷代志》要明確被擄回歸百姓的名分,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憑著應許作兒女,如同以撒一樣」(加四28),他們將來的盼望在於神過去的應許,所以在名分、長幼次序上比《創世記》更加嚴格(28節、34)──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32~33節是基土拉六個兒子的家譜,與創二十五2~4中的名字相同。基土拉的後裔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神曾經使用基土拉的後裔米甸人來造就以色列人(出三1),也使用米甸人來管教以色列人(民二十五18;士六1)──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創251稱基土拉為亞伯拉罕的“妻”,與創256和這裡說法有出入。其實古時的妾不是非法同居者。她只是二等的妻子。

         米甸。見創252注釋。

         底但。創253裡多了亞書利族、利都是族、利烏米族。他們是底但的後裔。――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33「米甸的兒子是以法、以弗、哈諾、亞比大、以勒大;這都是基土拉的子孫。」

         米甸:是亞伯拉罕後娶之妻基土拉所生的兒子(2512)――《聖經精讀本》

 

【代上一34「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的兒子是以掃和以色列。」

         留意雅各在此被稱為“以色列”。參看創世記三十二章2528節的腳註。――《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在以撒的眾子中,只有以色列是被神揀選承受應許的(創二十八13),他的後裔將延續彌賽亞的譜系(創二十八14),所以被放在最後重點數算(1~2),以突出神的揀選。──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syncBible ref=代上1:34>

【代上一34  以色列,我應該很熟悉了,他是──】以色列是雅各的別名,他的十二個兒子成為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始祖。以掃的後裔成為以東族,與以色列人世代為仇。(有關以撒和其子以掃、雅各的事,參創21~3646~49章的記載;並請參創2226~27章三人的人物介紹。)――《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一35「以掃的兒子是以利法、流珥、耶烏施、雅蘭、可拉。」

         雖然作者主要的焦點放在雅各(以色列)的後裔上,但也簡略提到以掃的後裔(直到54)。“以掃”就是以東。參看創世記二十五章22節的腳註。――《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以掃的後裔住在東南的以東地,出埃及時對以色列人很不友善(民二十14~21),但神命令以色列人「不可憎惡以東人,因為他是你的弟兄」(申二十三7)。神要保留以東人作為管教以色列人的器皿(詩一百三十七7;結二十五12;摩一11),最後由神親自「伸手攻擊以東」(結二十五13~14;三十五15;俄一8)。其中「亞瑪力」(36)的後裔因為攔阻以色列出埃及(出十七8),成為神的仇敵,神命令以色列人除滅他們(申二十五17~19;撒上十五2~3)──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這份名單(35~37)與創3610~14大體一致,只是簡單了一些。――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35~42以掃的子孫:(36)所記錄的內容相似。本文所記錄的兩類人( 以掃的子孫,35~37節;西珥的子孫,38~42)43~54節所記錄的以東諸王密切相關。西珥人亦被稱為何利,後為以東人所吞滅同化。為了一碗紅豆湯而賣掉長子權的以掃娶了屬何利的女子阿何利巴瑪為妻,其子以利法也娶何利女人為妾(3612)。西珥與其子孫早於以掃定居於以東地,後被以掃和其子孫所征服而逐漸同化為以東人(21222)――《聖經精讀本》

         35~37節是以掃的家譜,與創三十六10~19中的名字相同。以撒有兩個孿生兒子:「以掃」(34)和後來被改名為「以色列」(34)的雅各。本書特別提到亞伯拉罕的改名(27),卻不提雅各的改名,強調回歸百姓的盼望在於神對亞伯拉罕無條件的揀選和應許(創十七4~8)。今天,每個新約信徒也像當年回歸的百姓那樣軟弱、微小,但這份家譜也照樣給我們帶來穩妥的盼望,因為「你們既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了」(加三29)──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一36「以利法的兒子是提幔、阿抹、洗玻、迦坦、基納斯、亭納、亞瑪力。」

         此處說,亭納是以利法的兒子,但《創世記》三十六12則說,亭納是以利法的妾,生子亞瑪力。《和合本》依希伯來文本翻譯,但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則將本節後半節的“亭納、亞瑪力”譯為“亞瑪力是從亭納生的”。

    這種出入主要有兩個解釋:1,希伯來原文本誤抄;2,亭納後來成為以東人一族的名字(51),力求與他族一視同仁,亭納一名也和以利沙的眾子同列。――《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亞瑪力:亞瑪力人是最早敵擋出埃及之以色列百姓的外邦人(178~16),為此,神發誓要滅絕他們(1714)。此誓言通過掃羅得到了實現,但掃羅卻沒有徹底順服神的旨意而留下了幾個亞瑪力人的性命,從而惹動了神的震怒(2420;申2517~19;士313;詩837)。只有順服神的話語才能得到平安與祝福,這是作者告之以色列的。 ――《聖經精讀本》

         提幔。是以土買即以東的一個地名(112;耶49720;結2513;哈33)。約伯的朋友以利法住在提幔(211)

         亭納,亞瑪力。據創3612,亭納是以利法的妾,生了一個兒子,名叫亞瑪力。――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36  亞瑪力人的來歷,原來是……】亞瑪力是以掃的孫子,為妾所生(參創3612),他是邪惡的亞瑪力人的祖先。當以色列人往應許之地進發的時候,他們最先在路上攻擊神的百姓。(參出178註釋。)――《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一37「流珥的兒子是拿哈、謝拉、沙瑪、米撒。」

 

【代上一38「西珥的兒子是羅坍、朔巴、祭便、亞拿、底順、以察、底珊。」

         西珥山原有的居民都是何利人西珥的子孫(創三十六20~30),並不是以掃的後裔,但他們可能後來被以掃的子孫征服,借著通婚被以掃的後代同化了(申二12)

         這份家譜和前面的家譜沒有明顯的聯繫。創3620稱西珥人為“那裡原有的居民何利人”。書79“這地……的居民”似乎指本地的居民。何利人是閃族人入侵之前那裡的原住民(222;見創3620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38~42這裡記載的是西珥的後代(參創3620~30):西珥人屬何利人,並不是以撒的後裔以東人。歷代志的作者把他們列入以東人的族譜中,大概是因為他們住在以東地。由此可見歷代志族譜上所列舉的包括了種族上和地理上的成員,他們都是「全以色列」的一部分。――《串珠聖經注釋》

         38~42節是西珥山原有居民的家譜,與創三十六20~30中的名字相同。只是個別名字的拼寫略有差異,比如:「荷幔」(39)在創三十六22中為「希幔」,「示非」(40)在創三十六22中為「示玻」,「哈默蘭」(41)在創三十六26中為「欣但」。──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一39「羅坍的兒子是何利、荷幔;羅坍的妹子是亭納。」

       荷幔。或希幔(3622)。這是原文中輔音的差異造成的。同樣,創1028的俄巴路在本章22節裡為以巴錄。這類變體的現象十分普遍。――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40「朔巴的兒子是亞勒文、瑪拿轄、以巴錄、示非、阿南。祭便的兒子是亞雅、亞拿。」

 

【代上一41「亞拿的兒子是底順。底順的兒子是哈默蘭、伊是班、益蘭、基蘭。」

 

【代上一42「以察的兒子是辟罕、撒番、亞幹。底珊的兒子是烏斯、亞蘭。」

  《歷代志》的許多人名的不同拼法,部分原因可能是抄寫的錯誤,但主要是因為有些人有好幾個名字,拼寫上也有很大的差異。這可以從聖經以外的文獻中得到證實。猶太人所稱的波斯國王'Achashwerosh(亞哈隨魯),希臘語是薛西斯,波斯人稱為Khshayarsha,在帝國其他地方的文獻裡被拼為AchshiyarshuAchshimarshuHishiyarshu等。埃及人把他的名字拼成ChsharshaChshayarsha等。此外,薛西斯的父親大流士,希臘人稱為Dareios,猶太人稱為Daryavesh,蘇西人(Susians)稱為Tariyamaush,巴比倫人稱為Dariyamush,波斯人稱為Darayavaush。有時一個人會有幾個完全不相干的稱呼;有一個自稱岡比西斯弟兄巴狄亞(Bardiya) 的人,真名叫哥瑪他(Gaumata),希臘作家稱他為斯默替斯(Smerdis)――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43「以色列人未有君王治理之先,在以東地作王的記在下面:有比珥的兒子比拉,他的京城名叫亭哈巴。」

         神在數算以色列的後裔之前,插進了一段以掃的後裔以東諸王的記錄,是為了和以色列人比較。神早已應許以色列「將來有一族和多國的民從你而生,又有君王從你而出」(創三十五11),但在「以色列人未有君王治理以先」(43),以東人卻先作王了。當以東人建國的時候,以色列人卻正在埃及為奴;當以東人以人為王的時候,以色列人卻以神為王(出十五18;撒上八7)。表面上,「貪戀世俗」(來十二16)的以掃的後裔暫時活得更加風光,但本書寫成的時候,以東人卻被納巴泰人(Nabataeans)逐出了以東地,神給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任他們建造,我必拆毀;人必稱他們的地為『罪惡之境』;稱他們的民為『耶和華永遠惱怒之民』」(瑪一4)──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這裡列出了古代以東的諸王(43~54),與創3631~43的名單幾乎一樣。――SDA聖經注釋》

 

【代上一43~50表明在以色列開始王政約900年前,以東地已存在著某種王政。這裡所記錄的八王,代代都是不同的家族,這與傳統的世襲王朝有所不同,但據推測他們的功能與以色列的士師相似。 ――《聖經精讀本》

 

【代上一43~54作者把注意力放在以東身上,可能由於他與以色列和猶大有長期的關係。――《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43~54節是以東諸王和族長的記錄,與創三十六31~43中的名字相同。43~50節列舉了8位以東王,但並未提到任何一位的兒子,而其中三位還提到他們不同的京城,可見他們的王位不是世襲的,而是強者為王。51~54節列出的11位以東族長,都是「哈達」(51)死後才作族長的。──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當本書寫成的時候,雖然被擄的百姓已經回歸,但應許之地已經淪為波斯的行省(尼二7),神的選民地位卑微、倍受逼迫(尼四7~8)。因此,有些人懷疑自己選民的地位,有些人埋怨那些犯罪的列祖,有些人則以為神的旨意就是讓自己承受報應。而一至九章這份超長的家譜,是回答這些問題最好的序言。這份家譜把每個世代最關鍵的人名放在最後,讓讀者注意神的揀選;而將這些名字編織在一起的,是一條隱藏的彌賽亞譜系。神將這些人列入祂的救贖計畫之中,所根據的不是人的長幼、成就、品德或信心,而是祂無條件的揀選。家譜中所列出的那些人,「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早都消滅了」(傳九6),但神的應許卻繼續有效,「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羅十一5)。因此,百姓未來的盼望,在於神過去的揀選,他們可以根據這份詳細的家譜生髮神所賜的信心,確認自己是承受神應許的後裔(1~44),確信神的救贖計畫將在自己身上繼續。──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第一章的家譜顯明,全世界都在神的救贖計畫之中,萬有都在神的管理之下,地上的萬族都是神所創造,地上的萬國都為神所安排。第二至八章的家譜表明,神的救贖計畫始終都以祂的揀選為中心。而第九章的家譜則表明,波斯帝國統治下那些卑微的以色列人,仍然是神所揀選的百姓。神在救贖計畫中為他們所預定的,乃是一個榮耀的未來,因為「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壹二17)──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今天,世界的勢力比當年的波斯帝國還要強大百倍,信徒在這世上也是「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林前一28),也有苦難、有軟弱、有失敗。但神同樣借著這份家譜向我們顯明:信徒未來的盼望,不在於我們現在的光景如何,而在於神「在萬世以前」(林前二7)的揀選和應許。屬基督的人既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加三29),就可以放心等候那「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前一4)──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一43~54  我本也是外邦人,跟彌賽亞無分,但現在……】以東人是以色列人的仇敵,聖經為甚麼也列出他們後裔的譜系呢?以掃是以東族的始祖,他本來是以撒的長子,所以也是亞伯拉罕的直系子孫。他既是亞伯拉罕的長孫,在猶太人的紀錄之中也就應佔一席位。不過,由於以掃娶了外邦妻子才開始有了以東族。這個族譜說明敵對民族的祖先與大衛王的直系族譜無關,跟彌賽亞也沒有直系的關係。這個名單進一步說明以色列的獨特身分與角色。──《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一44「比拉死了,波斯拉人謝拉的兒子約巴接續他作王。」

 

【代上一45「約巴死了,提幔地的人戶珊接續他作王。」

 

【代上一46「戶珊死了,比達的兒子哈達接續他作王。這哈達就是在摩押地殺敗米甸人的,他的京城名叫亞未得。」

 

【代上一47「哈達死了,瑪士利加人桑拉接續他作王。」

 

【代上一48「桑拉死了,大河邊的利河伯人掃羅接續他作王。」

 

【代上一49「掃羅死了,亞革波的兒子巴勒哈南接續他作王。」

 

【代上一50「巴勒哈南死了,哈達接續他作王;他的京城名叫巴伊,他的妻子名叫米希他別,是米薩合的孫女、瑪特列的女兒。」

 

【代上一51「哈達死了,以東人的族長有亭納族長、亞勒瓦族長、耶帖族長、」

         “族長”。支派或宗族的領袖。――《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代上一51~54以東的眾族長:到了哈達( 據推測是大衛,所羅門時代的以東王,王上1114)之後,以東的王政暫告一段落,此後似乎又重回到族長體制。有人說,這裡所記錄的族長是從王受權的地方官員,但這種觀點並不具有說服力。作為參考,可以察看以東與以色列之間的敵對關係。在出埃及時,以東沒有允許以色列通過本土(2014~21),後為大衛所征服(撒下814;王下38),因再次叛變,為亞瑪謝所征服(王下147)。並且,在耶路撒冷遭到滅亡時,合力征服猶大諸城(421;結35)。以東與以色列之間的這種敵對對立關係起因於以掃與雅各之間的關係(27)――《聖經精讀本》

 

【代上一52「亞何利巴瑪族長、以拉族長、比嫩族長、」

 

【代上一53「基納斯族長、提幔族長、米比薩族長、」

 

【代上一54「瑪基疊族長、以蘭族長;這都是以東人的族長。」

 

【代上一<syncBible ref=代上1>猶太人極為看重族譜,是何原因?】

    經文中一長串的人名單,是在南國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以後編成的。被擄的人盼望可以回歸故土,不過他們最擔心的,就是世代相傳的家譜會失落,使他們無根可尋。猶太人極看重譜系,因為人人都想證明自己是始祖亞伯拉罕的後裔,這樣,才能享受神應許亞伯拉罕和他後裔的特別的福分(有關神特別的賜福參創十二1~3以及十七2~8的注釋)

名單重組了南國猶大與北國以色列被擄前的族譜,成了亞伯拉罕後裔的憑證。(聖經收集族譜的原因,請參創5章,太1以及路23~38的注釋。)──《靈修版聖經注釋》

<syncBible ref=代上1>

【代上一  應許的實現證明了甚麼?對我有甚麼意義?】族譜包含的意義深遠。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族譜證明了舊約中的應許,彌賽亞──耶穌,是亞伯拉罕與大衛的後裔。(這應許記在創121~3和撒下712~13)――《靈修版聖經註釋》

 

【思想問題(1)

 1 讀族譜,你覺得沈悶嗎?試想像你是一個剛從被擄地歸回故土的猶太人,要追溯自己先祖的家源;這樣讀起來,心情有否不同?

 2 試配合你對創世記的認識來讀這一章:讀到一個熟識的名字,就思想一下他的一些事蹟;或者與一些信徒一同讀,彼此考問,看看大家對創世記的認識如何。

 3 這些族譜為何追溯至亞當,又為何將不屬以色列人宗族的以掃和西珥之後裔,也收納在族譜之內呢?

 ──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