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歷代志上第十章拾穗

 

【代上十1「非利士人與以色列人爭戰,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在基利波山有被殺撲倒的。」

         本章直到《代下》九31,都是以色列王國未分裂前的史事,著重介紹顯赫輝煌的大衛與所羅門王朝時代。

         本章的記事也見《撒母耳記上》三十一章。――《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介紹完掃羅的家譜之後(39~44),本書的文體和節奏突然一變,異軍突起,把讀者帶入一場扣人心弦的激烈爭戰。──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基利波山」(1)位於耶斯列平原的東南邊,是應許之地的腹地。非利士人原來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現在卻北上深入基利波山,可以在平原地帶發揮戰車的優勢,切斷以色列的南北交通,佔據全國最肥沃的平原地帶。──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101~12  撒上 311~13 幾乎完全一致。

                  ◎這一段直接由掃羅的死亡開始,應該是假設讀者都已經熟悉掃羅的事蹟,所 以就省略掃羅作王的歷史,直接透過掃羅的死切入大衛王朝的開始。

                  ●「基利波」:字義是「隆起之堆」,海拔517公尺。―― 蔡哲民等《歷代 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1~6掃羅戰死基利波山】當時以色列人在掃羅的領導下截斷了非利士人通往內陸的商路;非利士人為了從以色列人手中奪取主要通路的控制權,冒險把軍隊開入耶斯列穀。雖然基利波山一役非利士人終獲勝利,可是本身亦實力大損,無力往東繼續推進。有關此役的歷史、地理等資料,參撒上廿八4注及卅一章注釋。——《串珠聖經注釋》

 

【代上十1~14這段描述掃羅之死的經文,跟撒母耳記上第三十一章相同。參看那裏的腳註。――《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掃羅之死:歷代志的歷史部分是由十章開始,首先複述以色列首任君王與頑敵非利士人的最後決戰,內容與撒上31章大同小異。

          作者為什麽不從掃羅的登基說起?大概他假設讀者(被擄歸回後的猶太人)對掃羅的生平已有基本的認識。

         那麽作者編排本章的用意又何在呢?有人認為這是給日後大衛的登位作個引子;有人認為作者利用掃羅悲慘的收場比對大衛的成功;又有人認為作者是借掃羅在位時政治宗教的敗落,影射王國後期甚至被擄歸回後的光景,而大衛的出現即是指民族救星的來臨。――《串珠聖經注釋》

         掃羅之死: 對作者而言本書的主人公是大衛而不是掃羅。因此本章截去了掃羅在以色列歷史的轉換期所作之工,僅僅記述了其最後的結局,自然地引出了大衛王朝之史:①掃羅的悲慘命運體現了違背神的旨意而偏行己意者的末路。關於他所犯的罪請參照833的注釋;②掃羅王政的失敗既是以色列國史的陰影,同時也是對王政的警告。 ――《聖經精讀本》

  1~12節與撒上311~13是相對應的,幾乎完全一樣,除了少數細節的差異。――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1~30以大衛家族為中心的以色列歷史: 至此,本書以家譜為中心介紹了以色列歷史的大致內容。自10章起歷代志作者則以大衛家族為中心記錄了真正的以色列王朝史。作者為了強調大衛統治的正統性,對比了掃羅的王政失敗與大衛的偉大信仰。撒母耳記記錄大衛時而犯罪、時而痛哭,時而則痛苦地向神悔改,赤裸裸地描繪了其人性的一面,然而,本書所記載的大衛生涯無瑕疵而全備。大衛不僅平定了掃羅死後混亂的以色列社會而建立統一王國,而且成功地完成了對外征服事業。尤其是,藉著安置約櫃及預備建殿工作昭然顯明了大衛以神為第一的信仰。總而言之,大衛既是英勇無比的征服者與卓絕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出色的政治家與信仰之人。 ――《聖經精讀本》

 

【代上十2「非利士人緊追掃羅和他兒子們,就殺了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亞比拿達、麥基舒亞。」

         曾與大衛一起共同譜寫美好友情的約拿單竟在疆場上悲慘地死去。他是一個懂得重義理而輕骨肉之情、重國家與民族輕私己安逸的人。只是他有一個不足之處,就是未能更加積極地去糾正掃羅的逆行。總之,約拿單及其弟兄之死,是基於神審判掃羅家族而興起大衛家族的主權性護理。 ――《聖經精讀本》

                  ●「緊追」:SH 1692,「緊緊跟隨」、「緊靠」。

                   102 中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伊施巴力)」沒有被殺,掃羅軍隊的元帥 押尼珥也倖免於難。――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3「勢派甚大,掃羅被弓箭手追上,射傷甚重,」

         「勢派甚大」(3),原文是「戰事重壓掃羅」。──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勢派甚大」:原文是「戰事重壓掃羅」。

                  ●弓箭手「追上」:「找到」、「發現」。

                  ●「甚重」:SH 2342,「痛苦扭動」。――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4「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說:“你拔出刀來,將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禮的人來淩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懼怕,不肯刺他;」

         你拔出刀來,將我刺死: 被未受割禮者所殺與為女子所殺一樣是極其蒙羞的事情(95354)。掃羅最後以自殺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撒上3134,自殺與安樂死):①他雖然懂得看重世俗的自尊心或名譽,卻對真正的羞恥甚是無知;②他的最後行為如實地反映了他的生命中的頑梗之心終於未能得到轉變。掃羅的這種態度正是“從腳掌到頭頂,沒有一處完全的,卻尚在悖逆,還要受責打”之輩的行徑(156)。割禮: <179~14,割禮與信仰> ――《聖經精讀本》

         「未受割禮的人」(4),指非利士人。「割禮」是割除男性包皮的禮儀,神把「割禮」作為與亞伯拉罕和他後裔「立約的證據」(創七11),表明人與犯罪的舊生命隔絕,單單信靠神、「不靠著肉體」(腓三3)。以色列男孩在出生後第八天行割禮(利十二3);埃及、以東、亞捫、摩押和阿拉伯人也行割禮,但不是出生後第八天;而非利士、迦南、亞述、巴比倫人則不行割禮。──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掃羅曾經打敗過非利士人(撒上十三~十四),也曾多次想借非利士人之手殺害大衛(撒上十八1721),最後自己卻倒在非利士人面前(4~5),這既是一個諷刺,也是神的審判。神說:「以色列啊,你與我反對,就是反對幫助你的,自取敗壞。你曾求我說:給我立王和首領。現在你的王在哪裡呢?治理你的在哪裡呢?讓他在你所有的城中拯救你吧!我在怒氣中將王賜你,又在烈怒中將王廢去」(何十三9~11)──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未受割禮的人」:指「非利士人」,以色列附近僅有非利士人不行割禮。

                  ●「凌辱」:「戲弄」、「惡意無情對待」。這時代中戰爭被擄的君王經常會 被人傷害成殘廢,並且終身受盡凌辱。  16~7 1625 ――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5「掃羅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拿兵器的人見掃羅已死,也伏在刀上死了。」

         《歷代志》所記錄的史實是經過精心選擇的,作者略過了掃羅作王四十年的事蹟,不提前因後果,而是單單提到掃羅之死,並且加上屬靈的評語(13~14)。在人看來,他們倚重的君王已經被殺,百姓已經逃跑,國度已經徹底失敗了。但在神的旨意裡,人的國度的失敗,正是神的國度的起頭:人所擁立的王「伏在刀上死了」(5),神所揀選的王才能被接受(十一1~2);人的寶座被拆毀了,神的權柄才能被高舉。──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伏在」刀上:「跌落」、「倒下」、「仆倒」。―― 蔡哲民等《歷代志 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6「這樣,掃羅和他三個兒子,並他的全家都一同死亡。」

         “他的全家”。即所有與他一起打仗的人。他有些兒子和軍隊卻仍存活(撒下二8;二一8)――《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他的全家”指掃羅的三個兒子和隨從,並非所有的家人;因他家中還有其他兒孫(撒下二8;二十一8)――《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並他的全家都一同死亡」:作者並未忘記掃羅的後人伊施波設和米非波設依然生存,他著重的是「掃羅家」(即掃羅王朝)的結束。――《串珠聖經注釋》

         他的全家: 雖然米非波設(撒下91~8)等掃羅的親人還在世上,作者卻說掃羅一家全都死了。這可能是:①對(撒上316)的簡略的概要;②也有可能是意指隨著掃羅之死,其家族所擁有的王權也隨之結束的事實。 ――《聖經精讀本》

         本書故意把《撒母耳記》中的「掃羅和他三個兒子,與拿他兵器的人,以及跟隨他的人,都一同死亡」(撒上三十一6),改成「掃羅和他三個兒子,並他的全家都一同死亡」(6)。實際上,作者很清楚掃羅的四子伊施波設並沒有被殺,後來還在河東繼續作王,長子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也留下了許多後裔(40~44)。「家」(6)和代表「王朝」的「家室」(十七10)是同一個詞,用來暗喻掃羅的「王朝」結束了,神的國度卻沒有失敗;人的危機,實際上是神所帶動的轉機。──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106 作「他的全家都一同死亡」, 撒上 316 作「以及跟隨他的人,都一 同死亡」。實際上掃羅還有其他的兒孫撒下 28 218 ,此處的「全家」應該是撒 母耳記處的意思,或者是隱喻掃羅的王朝就此走向滅亡。―― 蔡哲 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不是說掃羅的家就沒有倖存者(撒下28),而是說他完全的失敗。掃羅的家無法再掌權。――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7「住平原的以色列眾人見以色列軍兵逃跑,掃羅和他兒子都死了,也就棄城逃跑,非利士人便來住在其中。」

         「平原」(7)指耶斯列平原。經過基列波之戰,耶斯列平原完全落入非利士人之手,應許之地被分割為南北兩半。當初百姓執意要求以人為王(撒上八19),目的是為了尋求安全感;現在這些百姓卻紛紛「棄城逃跑」(7),失去了應許之地中最肥沃的部分,光景比立王之前更糟。──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對於本書最初的讀者來說,這個「棄城逃跑」的最終經歷,就是耶路撒冷城被毀、百姓被擄。而「非利士人便來住在其中」(7),也讓本書最初的讀者感同身受,因為他們周圍就有大量遷入應許之地的外邦人。回歸的百姓最關心的不是如何得著應許之地,也不是如何回歸應許之地,而是如何長久生活在應許之地。以神為王、還是以人為王,決定了最初的讀者將來是否還會「棄城逃跑」;同樣,跟隨神、還是跟隨人,將決定今天的信徒能否長久在基督裡得安息。──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平原」:「山谷」、「低地」,指的應該是「耶斯列山谷」。 ―― 蔡哲 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平原。即耶斯列平原(見撒上291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8「次日,非利士人來剝那被殺之人的衣服,看見掃羅和他兒子撲倒在基利波山,」

                  ●「剝....的衣服」:SH 6584,「剝」、「奪」。意思應該是「劫掠被殺的人」、 「劫掠戰利品」。――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8~10犯罪之人的失敗: 選民以色列的失敗就是神對自己犯罪之民的懲罰,因為他們喪失了作為選民的姿態。然而,神必審判藐視其名,苦待其民的外邦民族。 ――《聖經精讀本》

 

【代上十9「就剝了他的軍裝,割下他的首級,打發人到非利士地的四境(“到”或作“送到”)報信與他們的偶像和眾民,v

         「軍裝」(9),原文與「兵器」(4)是同一個詞,被示眾的可能是掃羅的兵器或盔甲。──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軍裝」:SH 3627,「器具」、「用具」。應該是「兵器」。

                  ●「首級....軍裝」:都是單數,指非利士人僅對掃羅這樣做。

                  ◎掃羅這次的失敗是相當嚴重的,讓以色列人直接喪失整塊地區的控制權。顯 然非利士人並不知道掃羅和他兒子已經被殺了,直到隔天整理戰場,取戰利品時才 發現。――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10「又將掃羅的軍裝放在他們神的廟裡,將他的首級釘在大袞廟中。」

         “大袞”。非利士人的神。參看撒母耳記上五章2節的腳註。――《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大袞為非利士人所拜的神(比較撒上五1~4)。掃羅的屍體懸掛在伯珊的城頭;盔甲置於亞斯他錄廟中(撒上三十一10);頭臚掛在大袞廟中。――《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非利士人除了敬拜迦南的巴力,還有自己的農神「大袞」(10)。「大袞」是美索不達米亞和地中海東岸流傳的一個掌管五穀或菜蔬的神明。──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掃羅的首級被「釘在大袞廟中」(10),屍身被「釘在伯·珊的城牆上」(撒上三十一10),軍裝被「放在亞斯她錄廟裡」(撒上四十一10)。非利士人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證明他們的偶像勝過了以色列的神。──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掃羅活的時候要面子(撒上十五30),死了還是要面子(4),但卻偏偏徹底丟了面子,屍體和軍裝被仇敵分作三處淩辱、示眾(9~10)。我們肉體的本相也是這樣,無論自尊、自憐、自愛還是自卑,都是為了自己,結果「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太十六25)──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大袞」:是一個管理五穀和菜蔬的農業神,有文獻顯示他是巴力的父親。 此神流行於西元前2000年的米所波大米。――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他們神的廟。指“亞斯他錄廟”(撒上3110)。亞斯他錄是美索不達米亞女神亞斯他在迦南的翻版。她是性愛和戰爭女神(見對士213節的注釋)

         將他的首級釘。《撒母耳記》沒有提到這個細節,而是說掃羅的屍體釘在伯珊的牆上(撒上3110)。這是《歷代志》所沒有寫的。

         大袞廟。非利士民族的神(對撒上52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11「基列雅比人聽見非利士人向掃羅所行的一切事,」

         「基列·雅比」(11)位於在約旦河東,距離伯·珊大約20公里,掃羅曾經救過這裡的居民(撒上十一1~11 ),所以現在他們冒險搶救掃羅和眾子的遺體。過去拯救百姓的英雄,現在卻從歷史舞臺黯然退場,讓讀者唏噓不已。──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基列雅比人」: 撒上 111~11 記載掃羅曾經拯救過這一族人。基列雅比 人是瑪拿西的的後裔,與便雅憫人有比較近的血緣關係(都是拉結的後裔) 218~14也記載了便雅憫人與基列雅比可能的親屬關係。――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 研經資料》

 

【代上十12「他們中間所有的勇士就起身前去,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身送到雅比,將他們的屍骨葬在雅比的橡樹下,就禁食七日。」

         禁食: <41~17,關於禁食> ――《聖經精讀本》

         「雅比的橡樹」(12),可能是「垂絲柳樹」(撒上三十一13)的另一種稱呼。「垂絲柳樹」是一個罕見字,聖經中只出現過三次(創二十一32;撒上二十二6;三十一13),所以作者改為比較通用的「橡樹」。──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以色列的王死了,但還有基列·雅比人這樣的勇士。神百姓的失敗,並不是因為沒有王,也不是缺乏勇士(12),更不是缺乏忠心的人(5),而是因為從百姓到王都不肯順服神,所以擋住了神的旨意(撒上二十八6)。但神的旨意卻高過人間短暫的得失,因為百姓經過了基利波之戰,看到了以人為王的結局,然後才肯回轉順服神,專心跟隨神的受膏者(十一1~2)。過去,以色列人需要經過「基利波山」(1)的徹底失敗,才能離開以人為王的幻想,跟隨大衛;今天,我們也需要經過生命中的「基利波山」,才肯「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路九23)基督。──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禁食」:應該是為了表達對掃羅死亡的哀悼之意。

                  ●「橡樹」:SH 4244 撒上 3113 說是「垂絲柳樹SH 8155」。―― 蔡哲民 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13「這樣,掃羅死了,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

         掃羅的死是由於他不聽從撒母耳的吩咐(撒上一三89;一五39),並且自己去尋求邪靈的意見(撒上二八)――《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他求問交鬼的婦人: 撒母耳去世後,事實上聖殿(撒上13)未能發揮好其功能,因未能具備集中以色列百姓之信仰的中央聖所與祭司儀式,所以持續了屬靈空白期。因此,在百姓中間迅速波及了一種未經分辨的追求神秘的運動(John Bright)。舊約所記錄的巫師都是召出死者之魂而占卜的人(2218;申181011)。撒母耳去世後,掃羅曾欲順服律法而驅逐了以色列境內的交鬼之人與行巫術之人(撒上283)。然而,自神的靈因其過犯而離開他之後(撒上153~23),他並沒有悔改,反而更加剛硬起來,積極地去找交鬼之人。氾濫于現代社會的恩賜宗教運動與其說是使人認識真理,不如說它不過是刺激人的感情並使其興奮的咒術行為。雖然如此,許多人愚昧地將自己的心靈寄託在這些上面<231~30,關於咒術> ――《聖經精讀本》

         「這樣,掃羅死了」(13),原文是「這樣,掃羅因不忠而死」(英文ESV譯本)──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干犯耶和華」(13),原文是「背叛耶和華」。──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干犯」耶和華:SH 4604,「不忠實或背叛的行為」。

                  ◎「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 撒上 283~25 記載這件事。―― 蔡哲民等《歷 代志上研經資料》

         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撒母耳記》沒有這樣寫。這反映了《歷代志》作者的特點。他不斷告訴人犯罪的可怕後果和行義的福氣。

         沒有遵守。掃羅的大罪就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令(見撒上1313)

         交鬼。掃羅不聽神的命令,卻通過交鬼的婦人向魔鬼請教(見撒上287~20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13~14這兩節經文講出掃羅死亡的兩個原因:他“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參看撒上一三~一五),並且“求問交鬼的婦人”(參看撒上二八)。歷代志的作者對掃羅的評判是:他死是因為他背逆神。他全家也與他一同漸漸消滅(正如在末了確實出現的情形)。他的背逆不但引致自己和他全家的死亡,而在原則上,也引致以色列全家的“死亡”──形容以色列全家已不再享受那維持國計民生之國土的豐富。——馬唐納《歷代志上》

         本章幾乎一字未易重載《撒上》三十一章,但加了這最後兩節,指出掃羅的死因,和把國歸給大衛的理由。耶和華神是歷史的掌管者,掃羅的過犯包括尋問交鬼的婦人(撒上二十八3~17)。這罪難逃神的刑罰(參申十八10~14)――《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作者對掃羅之死的評論:他認為掃羅得此下場是由於:

 1 沒有遵守神的話 ── 即不等候撒母耳就自行獻祭(參撒上13)和沒有把亞瑪力人全部消滅(參撒上15)

 2 求問交鬼婦人(撒上28)

 3 沒有求問耶和華。撒上286說掃羅曾求問耶和華,只是耶和華並沒有回答他。 ── 《串珠聖經注釋》

 

【代上十14「沒有求問耶和華,所以耶和華使他被殺,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

         沒有求問耶和華: 掃羅到了最後一刻也沒有求問神,這是因為:①聖靈已離開了他;②不肯信靠神而只願依靠自己的智慧與能力之人的驕傲與悖逆。 ――《聖經精讀本》

         「掃羅求問耶和華,耶和華卻不借夢,或烏陵,或先知回答他」(撒上二十八6),而是反過來譴責掃羅「沒有求問耶和華」(14)。因為掃羅一面求問神,一面「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13),表明他只想知道前途、並不想遵行神的旨意,所以在神看來等於「沒有求問耶和華」。神的旨意只顯明給那些願意遵行的人。許多信徒平時不肯順服神,急難時才臨時「求問」,神的回答是:「他們以背向我,不以面向我;及至遭遇患難的時候卻說:起來拯救我們。你為自己做的神在哪裡呢?你遭遇患難的時候,叫他們起來拯救你吧」(耶二27~28)──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本書最初的讀者都熟悉舊約,所以作者並沒有重複掃羅作王的細節,而是總結了掃羅之死的原因:不是政治的失誤,也不是軍事的弱小,更不是個性的欠缺,而是屬靈的失敗。掃羅第一對神不忠,「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13節;撒上十三8~14;十五9~29);第二對神不信,「求問交鬼的婦人,沒有求問耶和華」(13~14節;撒上二十八3~25)。對神的不忠和不信,也是猶大被擄的屬靈原因。──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國」(14),原文是「王權、王位」。大衛作王,並不是人的革命;掃羅之死,也不是國度的失敗。神的「國」完全掌握在神的手中,王權的更替,是神「使他被殺,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14)。同樣,猶大諸王的失敗,也不是大衛之約的廢棄,而是神主動的管教。現在,神既已帶領百姓回歸,就會負責在拆毀之後重建,正如祂向大衛所起的誓:「我要建立你的後裔,直到永遠;要建立你的寶座,直到萬代」(詩八十九4;賽九7,五十五3;結三十七24~26)──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掃羅已經從交鬼的婦人那裡預先得知了失敗的結局(撒上二十八19),但卻沒有撇下百姓逃跑,而是回到軍中與非利士人爭戰,表現了人的最大勇氣,犧牲不可謂不壯烈,但在神眼裡卻是「不忠、背叛」。按著人的標準擁立的掃羅王,以徹底的失敗揭開了國度的序幕;而神在掃羅最黑暗的時刻揀選了大衛,用來顯明那將要來的國度和聖殿。掃羅「求問交鬼的婦人」,「大衛求問神」(十四10),神用這兩個鮮明的對比,讓我們看到國度的實際不在於勢力、才能或勇氣,而是對神的敬畏和順服。──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國」歸於:SH 4410,「王權」、「王位」。

                  ◎此處強調掃羅的死,是肇因於掃羅對神不忠,所以神將整個王權轉移給大衛。

                  ◎掃羅的死亡,也成了猶大被擄的預告。猶大後期的王一樣是背叛神,終究導 致被擄的厄運。――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沒有求問耶和華。掃羅到隱多珥諮詢交鬼的女人之前,曾竭力想得到神的回答,卻得不到(撒上286)。耶和華不願意聽掃羅的。如果掃羅真心悔改,謙卑地來到耶和華的面前,神是會垂聽的。但他求助於惡者的代表,說明他已落入了犯罪的深淵(見撒上2867注釋)

         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本節從神子民的早期歷史過渡到大衛王。《歷代志》接下來主要記敘大衛王朝。――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10)

 1 作者將掃羅的敗亡作為全書歷史部分的起首,你以為有什麽作用?掃羅失敗的原因(1013~14)給你什麽警惕?

 2 掃羅從前追趕敵人,又追殺大衛;現今卻被敵人追趕,又被弓箭手追殺(101~3),天理迴圈,神的公義何等真實;這給你什麽教訓?

  ──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