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歷代志上第二十五章拾穗

 

【代上二十五1「大衛和眾首領分派亞薩、希幔並耶杜頓的子孫彈琴、鼓瑟、敲鈸、唱歌(“唱歌”原文作“說預言”。本同)。他們供職的人數記在下面:」

         關於那些被委任作樂師首領的,參看第十六章5節。“唱歌”。原文是“說預言”。留意預言有時會以詩歌配上音樂來傳達(比較撒上一○5)――《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本章記大衛時代在會幕裡專司歌頌的利未人的名字及班次(參六31以下;15~16)。這些利未人分屬三個不同的家族:亞薩(2)、耶杜頓(3)、希幔(4)。《詩篇》506273~8388諸篇都出自他們之手。“唱歌”的原文作“說預言”,從這些在聖殿中供職音樂的人的活動來看,除了彈奏樂器和歌唱外,並無說預言的。很可能因為早期的先知多諳音樂(撒上十5;王下二十14)和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代下二十四20)也有過說預言的事,遂有此記載,反映複國時期的人對身兼君王、祭司、先知的彌賽亞的期望。――《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人數」:可作「名單」。――《串珠聖經注釋》

         眾首領:首領並非指字面意義上的,指揮士兵或負責軍對的長官。他們是參與統治大衛王國的各支派的領袖,(232)稱他們為“以色列的眾首領”。大衛在宗教問題上也沒有獨擅專權而是與眾首領進行商議,這表明他的確是甘願在凡事上遵行神旨意的信實明君。  ――《聖經精讀本》

         「分派」(1)原文又被譯為「分別」(申十8)。正如神把以色列人從萬民中「分別」(利二十16)出來,又把利未人從以色列人中「分別」(民十六9)出來,大衛也按著神的心意,把「亞薩、希幔,並耶杜頓的子孫」(1)從利未人中「分別」出來,讓這三個家族單單負責詩歌敬拜:「亞薩的兒子」負責唱歌(2),「耶杜頓的兒子」負責唱歌和彈琴(3),「希幔的兒子」負責唱歌和各種樂器(4~6)──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彈琴、鼓瑟、敲鈸、唱歌」(1),原文是「借著彈琴、鼓瑟、敲鈸說預言」(英文ESV譯本)。「彈琴,唱歌,稱謝,頌贊耶和華」(3),原文是「借著彈琴說預言,稱謝,頌贊耶和華」(英文ESV譯本)。因此,聖殿的詩歌敬拜並不是普通的歌唱,而是「說預言」,也就是帶著從神而來的權柄、宣告從神而來的話語;而使用的樂器,也要配合「說預言」的目的。──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琴、瑟」(1)都是絃樂器。「鈸」(1)原文與「鑼」(十三8)相同。大衛第一次迎接約櫃的時候,使用了「琴、瑟、鑼、鼓、號」(十三8);第二次迎接約櫃的時候,使用了「角、號、鈸、瑟、琴」(十五28),不再使用「鼓」;而在約櫃前的敬拜和聖殿的詩歌敬拜中,只使用「琴、瑟、鈸」(二十五16;十六5)和「號」(十六6),既不用「鼓」,也不再「跳舞」(十三8;十五29)。「鼓」原文是「手鼓」(詩八十一2),用於跳舞時表達興奮和喜悅。百姓平時讚美神的時候,可以「用角聲讚美祂,鼓瑟彈琴讚美祂!擊鼓跳舞讚美祂!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祂!用大響的鈸讚美祂!用高聲的鈸讚美祂」(詩篇一百五十3~5);但在聖殿的敬拜中,卻要用使人單單注意神的「琴、瑟、鈸、號」,不用使人興奮過度的「鼓」和「跳舞」,因為神不要祂的百姓用出於肉體的情緒代替「心靈和誠實」(約四23)來敬拜神。──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詩歌敬拜是非常嚴肅的事奉。聖殿的詩班都是被特別「分別」(1)出來的利未人,三位詩班領袖都是先知(5節;代下二十九30;三十五15),所唱的都是從神而來的信息,所用的都是讓人單單注意神的樂器。今天,我們敬拜的詩歌若不注意真理和嚴謹,只注意感人、好聽,詩班的成員若不重視生命和呼召,只重視興趣、技巧,實際上只是滿足人,並不能滿足神;只是宣洩情感,並不能「說預言」、「頌贊耶和華」。無論敬拜的場面多麼熱鬧、多麼壯觀,最多只是「草木、禾秸」(林前三12)的自娛自樂,經不過火的試驗(林前三13)──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分派」:SH 9144,「分開」、「分別出來」。此字與祭司、利未人的職 務相關 169 108

         「亞薩」:字義是「收集者」。

         「希幔」:字義是「信實的」。

         「耶杜頓」:字義是「讚美」。

         「唱歌」:SH 5012,「預言」。此處可能是「傳信息」或「為神發言」的 意思。

         「彈琴、鼓瑟、敲鈸、唱歌」:直譯是「用琴、用瑟、和用鈸傳信息」。――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二十五章列出了二十四班歌手。他們是聖殿崇祀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重要的作用。――SDA聖經注釋》

         眾首領。即代上246所提到的聖殿崇祀的首領。

         分派。他們安排亞薩,希幔和耶杜頓的一些子孫組成的三批樂師參加聖殿的崇祀。

         彈琴)說預言)。參撒上105。這裡說樂師們在公眾禮拜中履行神聖的職責,是受到神聖靈的感動。所以說是“說預言”(見代上253)。――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五1~31聖殿的樂團:利未人的另一項任務是負責音樂崇拜,他們的名字在前面的經文已有提及(參串)。他們來自三個家族,共二百八十八人 (7), 分為二十四班,每班十二人(9~31)。他們的職務有:

 1 用音樂帶領百姓敬拜神(1 3 6)

 2 作先知)「唱歌」原意是「說預言」,1)

 3 辦理聖殿的事務)6)

         三家利未人中,似乎以希幔家較為顯赫。――《串珠聖經注釋》

         歌唱者的組織:大衛在規定服事聖殿的祭司和幫助祭司的利未人之順序之後,便開始以24班次劃分在聖殿頌贊耶和華的歌唱者。關於唱詩班的結構,作者早在(631~48)就曾論及。然而,上文僅是介紹了他們的職份與家譜,本章則更加詳細地談論了為了聖殿的事奉而重新擴大的歌唱者之職務。這些歌唱者的主流是亞薩、希幔並耶杜頓的後裔,除此之外大量善於歌唱和演奏的弟兄們加入其中而得到職份(7)。大衛不僅具有傑出的才能,且具有驚人的藝術素養,對組織唱詩班表現出格外的熱誠<631~48,唱詩班的結構與功能>。在公開的禮拜中和日常生活中,聖徒都當以敬虔、純潔的嘴唇與心靈,常常以頌贊為祭獻給神(1315)――《聖經精讀本》

         本章是大衛對聖殿詩班的安排。──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二十五2「亞薩的兒子撒刻、約瑟、尼探雅、亞薩利拉都歸亞薩指教,遵王的旨意唱歌。」

         「遵王的旨意唱歌」)2),原文是「遵王的旨意說預言」(英文ESV譯本)。大衛不但親自安排聖殿敬拜的儀式(代下二十三18),還寫了許多發表神心意的詩篇、製作了許多樂器(二十三5)──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詩歌敬拜並不是大衛自己的發明,而是聖靈的感動:「乃照大衛和他先見迦得,並先知拿單所吩咐的,就是耶和華借先知所吩咐的」(代下二十九25)。「唱歌」(123)並不是為了表達人的情緒,奏樂也不是為了帶起敬拜的氣氛,而是為了「說預言」(1)、「頌贊耶和華」(8)。將來我們在天上也要用詩歌和音樂來讚美神(啟十五2~4)──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撒刻」:字義是「留意的」、「注意的」。

         「約瑟」:字義是「耶和華已增添」。

         「尼探雅」:字義是「耶和華所賜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 料》

       歸亞薩指教。即受亞薩指導。

       王的旨意。大衛十分重視音樂,知道它在崇拜中應能起到的重要作用。他親自過問唱詩奏樂的工作,就莊嚴的崇拜儀式做出安排(見代下2318)。――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五3「耶杜頓的兒子基大利、西利、耶篩亞、哈沙比雅、瑪他提雅、示每,共六人,都歸他們父親耶杜頓指教,彈琴、唱歌、稱謝、頌贊耶和華。」

         「亞薩利拉」:字義是「神持守」。

         「基大利」:字義是「耶和華是偉大的」。

         「西利」:字義是「建造」。

         「耶篩亞」:字義是「耶和華已拯救」,與「以賽亞」同字。

         「哈沙比雅」:字義是「耶和華已思量」。

         「瑪他提雅」:字義是「耶和華的禮物」。

         「示每」:原文中無此名字,但是參照 2517 此處應該加上「示每」。――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六人KJV版缺示每。參9~31節的名單,和第9節的注釋。在七十士譯本裡,示每列在第四。

       彈琴,唱歌,稱謝,頌贊耶和華。見第1節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五4「希幔的兒子布基雅、瑪探雅、烏薛、細布業、耶利摩、哈拿尼雅、哈拿尼、以利亞他、基大利提、羅幔提以謝、約施比加沙、瑪羅提、何提、瑪哈秀,」

         有些人認為最後九個字不應理解為人名,而是希幔的禱告,內容大約是:“()施恩,耶和華啊,()向我施恩。是我的神,我讚美,高舉,尋求的幫助。雖然孤獨呆坐,我卻宣告至高的異象。” ――《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在本節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那就是記錄在“哈拿尼雅”之後的希幔眾子之名,希幔是用他們的名字來讚美神。這些名字排列在一起就組成一首詩,其內容如下。“噢,我的神,求你賜下恩典給我。你幫助進退維谷的人,而高舉他。求你使)先知的)異象更加豐富”(8~31節,圖表)――《聖經精讀本》

         詩班三大領袖中,除了希幔「作王的先見」,亞薩)代下二十九30)、耶杜頓(代下三十五15)也是先見。但這裡卻單單提到「希幔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見。神賜給希幔十四個兒子」(5),提醒讀者注意他十四個兒子的名字(4),因為這些名字就像一首讚美詩:

o 「布基雅」的意思是「耶和華已倒空」。

o 「瑪探雅」的意思是「耶和華的禮物」。

o 「烏薛」的意思是「神是我的力量」。

o 「細布業」的意思是「神的俘虜」。

o 「耶利摩」的意思是「祂是至高者」。

o 「哈拿尼雅」的意思是「神已眷顧」。

o 「哈拿尼」的意思是「親切的」。

o 「以利亞他」的意思是「神已經來了」。

o 「基大利提」的意思是「我尊 () 為大」。

o 「羅幔提·以謝」的意思是「我已稱頌那幫助者」。

o 「約施比加沙」的意思是「坐在困境裡」。

o 「瑪羅提」的意思是「我已說出」。

o 「何提」的意思是「豐富」。

o 「瑪哈秀」的意思是「異象」。──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布基雅」:字義是「耶和華已淨空」。

         「瑪探雅」:字義是「耶和華的禮物」。

         「烏薛」:字義是「神是我的力量」。

         「細布業」:字義是「神的俘虜」。

         「耶利摩」:字義是「他是至高者」。

         「哈拿尼雅」:字義是「神已眷顧」。

         「哈拿尼」:字義是「優雅的」。

         「以利亞他」:字義是「神已經來了」。

         「基大利提」:字義是「我尊 )) 為大」。

         「羅幔提以謝」:字義是「我已尊崇那位幫助者」。

         「約施比加沙」:字義是「身處困境」。

         「瑪羅提」:字義是「我已發出」。

         「何提」:字義是「豐富」。

         「瑪哈秀」:字義是「異象」。

         254 這些希幔兒子的名字似乎可以組成一首詩,這讓學者們覺得很特別。 當然有人會認為這是一個「文件的重組」,不過以希幔的專長來說,故意把兒子的 名字組成一首詩,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二十五5「這都是希幔的兒子,吹角頌贊。希幔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見。神賜給希幔十四個兒子、三個女兒,」

         “吹角頌讚”。可能確實指吹角,也可能指希幔的兒子幫助他。――《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吹角頌贊」:原文作「高舉角」。解釋有二:

   1 神高舉希幔;這與下半節希幔有眾多子女一句互相呼應,因為古人以多子多女為福氣(5)

   2 神高舉希幔家族。

          「奉神之命」:又可作「奉神的應許」。

          「王的先見」:這是三家領袖皆有的銜頭(代下2930 3515)――《串珠聖經注釋》

         吹角:此詞的希伯來語在字面上可譯為“高舉角”(KJV),含有賦予權柄或榮譽的意思。因此,在本節中這句話是指因著神的祝福,希幔得眾多的子孫(1273)――《聖經精讀本》

         「吹角頌贊」(5),原文是「高舉角」,意思是「希幔被神高舉」(英文ESV譯本),所以他「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見」(5)──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王的「先見」:SH 2374,就是「先知」的意思,早期的先知稱為「先見」, 撒上 99

         此處希幔被稱為「先見」,亞薩於 代下 2930 被稱為「先見亞薩」,耶杜 頓於 代下 3515 被稱為「王的先見耶杜頓」。這些人被稱為「先知」,乃是因為 舊約中的「先知」,本來就是「為神發言」的角色,這些音樂家等於是用音樂為神 發言。所以實際上說起來,唱歌、講道,都可以是「先知的職分」,都是「發預言」, 而非目前一般人以為的「宣告未來的事情」才是先知,才是「發預言」。―― 蔡哲 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吹角頌贊。這是著名的希伯來語比喻。指提升某人,增加他的權力(見撒上210;詩89179210)。這裡似乎指神以賜給希幔十四個兒子和三個女兒的方式抬舉他。

         希幔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見。王的先見還有迦得(代上219),耶杜頓(代下3515)和亞薩(代下2930)――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五6「都歸他們父親指教,在耶和華的殿唱歌、敲鈸、彈琴、鼓瑟,辦神殿的事務。亞薩、耶杜頓、希幔都是王所命定的。」

         詩班的三大領袖「亞薩、耶杜頓和希幔都是王所命定的」(6),再次強調大衛對詩歌敬拜的重視。──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亞薩有四個兒子,耶杜頓有六個兒子,希幔有十四個兒子,總共二十四個, 組成24班次。――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二十五7「他們和他們的弟兄學習頌贊耶和華,善於歌唱的,共有二百八十八人。」

         「善於歌唱的共有二百八十八人」(7),就是「為師的」(8),其餘的是「為徒的」(8)──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他們和他們的弟兄學習頌贊耶和華」(7),表明詩班需要音樂的技巧,事奉的人需要接受「指教」(236)。但大衛對聖殿詩班的安排,卻沒有考慮他們是否五音不全,而是單單根據神的揀選;而神揀選三大家族,也不是根據人的音樂天賦,而是單單根據祂自己的主權。──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三大家族的後代還沒有出生,神就已經分別他們負責「頌贊耶和華」,表明神自己會賜下事奉的恩賜。神向人所要的,必然會先賜給人。事奉的恩賜不是人努力的結果,而是神白白的恩典;努力學到的音樂技巧不是恩賜,不必學習的音樂天賦才是恩賜。但另一方面,接受恩賜的人也有責任操練恩賜、「學習頌贊耶和華」,竭力把恩賜發揮到最好。──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今天,我們的詩歌事奉卻常常反其道而行之:不問呼召、只重技巧,只要擅長音樂、愛好歌唱,就被延攬入班;這樣的詩班只是表演,並非敬拜。屬世的工作是有能者的貢獻,屬靈的事奉卻是蒙召者的回應。蒙召事奉的態度不是各盡所能,而是順服「分派」(1)、領受恩賜:「無論大小,為師的、為徒的,都一同掣簽分了班次」(8)──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二百八十八人。系24 乘以122~4節所列出的亞薩,耶杜頓和希幔的二十四個“子孫”一定是樂師的領隊,每人領導十一名樂師。這二十四名領隊可能帶領樂隊為合唱隊伴奏。

 

【代上二十五8「這些人無論大小,為師的、為徒的,都一同摯籤分了班次。」

         “分了班次”。為師的(熟練的人)是第7節的二百八十八人,而為徒的是第二十三章5節的四千人。他們掣籤來決定二十四班的劃分,藉以配合二十四隊的祭司。――《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總共「有四千人用大衛所做的樂器頌贊耶和華」(二十三5),他們不分資歷、能力或經驗,「無論大小,為師的、為徒的」(8),在神面前一律平等,一起借著「掣簽」(8)順服神的安排:「簽放在懷裡,定事由耶和華」(箴十六33)──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師」:SH 9955,本義是「教導」,此處是「師傅」之意。

         「徒」:SH 8527,字義是「學者」、「學習者」。

         此處記錄了24個班次,每個班次12人,總共288人。―― 蔡哲民等《歷 代志上研經資料》

         掣簽確定二十四班樂師各班奏樂的順序。――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五8~31在聖殿內執行任務的順序:為了擔當在聖殿中讚美神的職務,亞薩、希幔與耶杜頓的子孫就擬定了順序。這次掣簽亦進行得很公平。他們也分派為24個班次,可以和諧地配合祭司的事工。他們在聖殿中服事神的順序參考下面的表格: ――《聖經精讀本》

 

【代上二十五9「摯籤的時候,第一掣出來的是亞薩的兒子約瑟;第二是基大利,他和他弟兄並兒子共十二人;」

         詩班三大領袖的二十四個兒子是二十四班的領隊,配合二十四班祭司輪流值班事奉。每班可能有十二個「為師的」(7~8),安排得井然有序。──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今天,教會的敬拜常常出現兩個極端:一種是死氣沉沉,缺乏活潑的喜樂;另一種是熱鬧混亂,充滿肉體的興奮。秩序不是死板,神是有秩序的神(創一),宇宙的秩序本身就彰顯了神的榮耀(詩八1);秩序也不會妨礙靈裡的自由,有條不紊的敬拜,反而能讓我們自由地向神回應,體驗到「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32)的喜樂,使神大得榮耀。因此,屬靈的敬拜一定不混亂,混亂的敬拜一定不屬靈。不能假借聖靈之名而罔顧秩序,「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林前十四33)──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所列名字的順序暗示著一種抽籤的模式。有人假定有三個甕,一個甕藏著亞薩子孫的名字,第二個甕藏著耶杜頓子孫的名字,第三個藏著希幔子孫的名字。還有一個甕,裡面藏著這三個主要家族的名字,以決定哪個家族先抽籤。第一個抽出來的是亞薩,所以接下去的名字都是亞薩的子孫,直到抽完。第二個輪到耶杜頓的子孫,接下去所抽的,除了第六個之外,都是耶杜頓的子孫,直到抽完。亞薩的子孫全部抽完以後,就在耶杜頓和希幔的子孫之間選擇,一直到耶杜頓的子孫選完,至第十四班。從第十五班開始都是希幔的子孫。這種假設雖然得出了上述的結果,但沒有證據證明使用了這種方法。――SDA聖經注釋》

 

【代上二十五10「第三是撒刻,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11「第四是伊洗利,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12「第五是尼探雅;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13「第六是布基雅,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14「第七是耶薩利拉,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15「第八是耶篩亞,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16「第九是瑪探雅,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17「第十是示每,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示每。據第9節的解法,這個示每就是KJV版第3節遺漏的名字。

 

【代上二十五18「第十一是亞薩烈,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19「第十二是哈沙比雅,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0「第十三是書巴業,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1「第十四是瑪他提雅,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2「第十五是耶利摩,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3「第十六是哈拿尼雅,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4「第十七是約施比加沙,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5「第十八是哈拿尼,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6「第十九是瑪羅提,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7「第二十是以利亞他,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8「第二十一是何提,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29「第二十二是基大利提,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30「第二十三是瑪哈秀,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代上二十五31「第二十四是羅幔提以謝,他和他兒子並弟兄共十二人。」

 

【思想問題)25)

 1 從本章看來,大衛審慎儲備日後聖殿中以音樂事奉神的人員。試討論音樂在崇拜中的重要性(3 5 7)。我們如何避免輕率處理此事奉,以致失去敬虔的態度?或過分注重形式,以致失去心靈的頌贊?

 2 在今日講求平等的社會中,8節所定的結構和人在社會中相互的責任有何提示?你是否懂得在傳福音和事奉神上,盡你的責任?

 3 本章所敘述的音樂事奉有那幾方面?相比之下,今天教會崇拜中的音樂,是否不夠多元化?重點是否正確?

 4 7節有「學習」和「善於」的字眼。你如何設法認識自己的恩賜,另發掘並栽培其他人的恩賜,一同事奉神?

 ──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