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第十三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代上十三1 我嘗試聽取別人意見,只是……】大衛花時間和他的文武官員商討運約櫃的事。他身為君王有權定奪,可以下令行事,但是他願意下屬參與決策。這也許是大家眾口同聲贊同他決策的原因(13:1-5)。我們作主管的時候,很容易獨斷獨行,迫使別人聽從。但精明的領導人留心聽別人的主張,也鼓勵別人參與決策。不過我們應當凡事先求問神,否則,就可能困難重重(參13:10的註釋)。――《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十三3 約櫃的重要在於神與其子民定約,我有否時刻記起神與我立的約?】約櫃,也稱為神立約的櫃,是希伯來人信仰中最神聖的寶物,它是一個大箱子(包金的木箱),內有兩塊石版,也稱為法版,上面有神親手寫下的十條誡命(參出25:10-22)。大衛已經設立耶路撒冷為全國的政治中心(11:4-9),這時,他把約櫃運到那裡,更使首府成為全國的宗教中心。――《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十三3 大衛運約櫃的目的是讓百姓重視神;今天,我當怎樣重視神?】神的約櫃在基列耶琳已經放置了多年;以色列人忽略約櫃,就表示他們忽略了神。大衛想把約櫃運回來,帶到以色列人的生活中心,顯明他要全國人民切記神才是國家的基礎。如果我們忽略了聖經、教會和與聖徒的交往,我們就會忽略神,因為這些都能提醒我們想到神。我們的生活必須以神為中心。――《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十三4歡樂轉愁煩】「這事在眾民眼中,都看為好。」
戰場上的英雄,很自然的成為受群眾擁戴的領袖,常被認為不可能錯誤的;何況還有屬靈人先知在一起,他們都沒有講話,自然愛主為主是好事。實際上,不會錯誤是神的屬性,把人當神來看待,是趨向災難的開始。 “你們若以為美,見這事是出於耶和華我們的神,我們就差遣人走遍以色列地,見我們未來的弟兄,又見住在有郊野之城的祭司利未人,使他們都到這裏來聚集。我們要把神的約櫃運到我們這裏來,因為在掃羅年間,我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代上一三:2-3) 以色列的首位君王掃羅,長久統治,作了不少事,打了不少仗;可惜,他忽略了一件事,就是把神擱置一邊,沒有讓以色列真正的最高統治者表示意見。這是不可缺少的。大衛的態度完全不一樣,他說:“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裏求問。”(詩二七:4)這是大衛的心願,是他與掃羅不同的地方。他表現出只是神在地上的協助者,代理人。 【代上十三8大衛的表達方式是否太激烈呢?又或是我太保守?】 在舊約時代,敬拜神不僅是嚴肅的宗教禮儀,大衛敬拜神,以音樂、舞蹈流露歡欣和雀躍的情感,也為聖經所稱許。我們的敬拜應當適中,不要偏重於某一類形式,有時要審慎莊嚴(參出19:14等),有時要熱切歡呼。兩者之中你需要哪一種?不必限制自己,隨聖靈感動去行吧。――《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十三10 順從神的律法遠勝於自己的熱心?順從和熱心,哪一樣重要?】烏撒為甚麼被神擊殺?因為他用手觸摸約櫃,那是該被處死的罪。神在摩西五經之中對於搬運約櫃有明確的規定(參民4:5-15),而以色列人竟然忽略了。神吩咐由利未人搬運約櫃(聖經沒有記載烏撒是利未人),用兩根槓子穿過它的金環,用肩扛抬(參民7:9),人絕不可用手去摸約櫃。大衛用牛車把約櫃運回,是仿效非利士人的方式(參撒上6章)。烏撒事前沒有自潔,雖熱心事奉神,卻招致神怒(15:12-13)。這件事也使大衛想起,順從神的律法遠勝於自己的熱心。他雖然事先與民間的首領商議過(13:1),卻忽略了求問神怎樣運約櫃。可見親友的建議絕不能代替神的指示。――《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十三10~14 我是否也意識到神不同的屬性?】烏撒因為伸手觸摸約櫃立即被擊殺,但約櫃放在俄別以東的家中時,神則賜福給他全家。這件事顯示神大能的兩面:祂既有完全的慈愛,又有完全的公義。祂賜大福給順服祂命令之人,也嚴厲地處罰違命的人。神的處罰可能來得很快,也可能來得遲延;無論如何,它總是要臨到的。我們有時會單單注目於神的賜福,忘記了聖經所說,犯罪時“落在永生的神手裡,真是可怕的”(來10:31)。不過,我們也有時又太過專注於神的審判,而忘記了祂的賜福。不要片面地來看神做事,我們要想蒙神賜福,就要負起責任,照祂所規定的,過聖潔、誠實而公義的生活。――《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十三11 大衛愁煩有原因,這卻提示我要……】大衛心裡愁煩,他對神對自己皆不滿,他為自己在搬運約櫃的事上做錯了而心裡難過──歡天喜地的搬運約櫃,卻令一個人死亡。幸而他的愁煩不久便平靜下來,他將約櫃暫時放在俄別以東的家裡,使他可以周到地去考慮,怎樣將它運回耶路撒冷才算正確。一旦他清楚神的吩咐,下一次就可以謹慎地遵神之命而行。──《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上十三12「那日大衛懼怕上帝。」】 大衛若 利未記所訂的條例,不必懼怕神,約櫃應由祭司來扛抬,因為神的事必須由奉獻的人來經辦,不是以機械式的工具來處理。大衛忽略這件事,只將約櫃放在新車上。他沒有服從神的律法,無怪烏撒一摸就處死了。火會燒著你,如果你玩火的話,俄別以東遵守神的律法,約櫃對他就成了祝福的根源,火在爐中給我們服役,我們卻要慎於處理。 我們對待神,神就這樣對待我們。對法老是幽暗與無助,對以色列就是亮光與幫助。祂厭倦不虔的人,卻施恩給恩慈者,有一個強盜不肯悔改,基督的十字架就成為定罪的死亡。另一個強盜因心軟而悔改信主,那就成為活的香氣叫人活。我們只要順從神的旨意,行在祂的道上,就不必懼怕,只有在違背祂的律法才要怕祂。神乃是烈火,凡違背祂的,祂就除去內心的惡,我們卻迎祂進來,在你我的生命中,在祂的家中,讓約櫃,祂同在的象徵,住在裡面。教養你的孩子長大可事奉祂,你必蒙福,凡你所有的也都得恩惠。 ──邁爾《珍貴的片刻》 【代上十三章
怎樣才算有屬靈成就?】在撒下6章中也記載了這件事,那裡說大衛的建造計劃已經完成,才把約櫃運到耶路撒冷。歷代志作者先寫大衛搬運約櫃的事,好突顯他的屬靈成就,說明他與神的親密關係。――《靈修版聖經註釋》 【懷恩早禱】 經文默想:歷代志上 13 1 大衛與千夫長、百夫長和所有的領袖商議。 2 然後大衛對以色列全體會眾說:“你們如果認為好,認為這事是出於耶和華我們的 神,我們就差遣人走遍各地,去見留在各地的兄弟,以及和他們在一起住在那些有草場的城的祭司和利未人,叫他們都聚集到我們這裡來。 3 我們可以把我們 神的約櫃運到我們這裡來,因為在掃羅的日子,我們都沒有在約櫃前求問 神。” 4 全體會眾都同意這樣行,因為這事眾人都認為對。 5 於是大衛把以色列眾人,從埃及的西曷河直到哈馬口,都招聚來,要把 神的約櫃從基列.耶琳運來。 6 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去到巴拉,就是屬猶大的基列.耶琳,要從那裡把 神的約櫃運回來;這約櫃是以坐在二基路伯上面的耶和華而起名的。 7 他們把 神的約櫃,從亞比拿達家裡抬出來,放在一輛新車上,烏撒和亞希約負責趕車。 8 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在 神面前,用詩歌,以及彈琴鼓瑟、敲手鼓、響鈸和吹號,盡情歡慶。 9 他們到了基頓禾場的時候,因為牛失蹄絆倒,烏撒就伸手扶住約櫃。 10 於是耶和華向烏撒發怒,因為烏撒伸手把約櫃扶住,所以 神把他擊殺,他就在那裡死在 神面前。 11 大衛因耶和華忽然殺死烏撒,非常不悅,就稱那地方為毗列斯.烏撒,直到今日。 12 那天,大衛懼怕 神,說:“我怎可以把 神的約櫃運到我這裡來呢?” 13 所以,大衛沒有把約櫃運到大衛城他自己那裡去,卻轉運到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裡去。 14 神的約櫃存放在俄別.以東的家裡三個月,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的家和他的一切。 個人禱告感言 那天,大衛懼怕 神,說:“我怎可以把 神的約櫃運到我這裡來呢?”所以,大衛沒有把約櫃運到大衛城他自己那裡去,卻轉運到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裡去。神的約櫃存放在俄別.以東的家裡三個月,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的家和他的一切。歷代志上 13:12-14 讚美尊貴榮耀的王,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祢本為大,該受極大的讚美。祢是創造地極之主,祢是我們獨一的真神,祢最有能力,祢永不會疲乏,也不會困倦。祢的智慧也無法測度,祢藉著在我們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讓我們看見祢是誰、讓我們看見聖經的原則、讓我們看見自己當作甚麼、更讓我們所留下的腳踪,叫後來的人能以史為鑑,不要重蹈覆轍。 天父祢是至聖潔尊嚴的上帝,是人輕慢不得的。我們清晨到祢的跟前俯伏下拜,求祢潔淨我們的心思意念,潔淨我們的手和我們手所作的工,叫我們醒覺知道我們腳掌所踏之處是祢的同在,是聖潔之處,是神聖不可侵犯之地,叫我們常存敬畏祢的心,謹守遵行祢的話語,並晝夜思想,至令我們能活出祢在律法書上一切的誡命,不偏離左右。 感謝讚美主耶穌,感謝祢提醒我們要保持自己常在祢裡面,讓祢的話也常在我們裡面,叫我們心裡所萌生的一切意念,都不會違背祢的美意。祢更提醒我們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去敬拜,放下自己,只望見祢。 主耶穌赦免我們的罪,我們讓情緒去帶領我們的行動,我們沒有好好在思想上下工夫,好好地在信仰上扎根,敏感身邊將會發生的可能。就好像大衛一樣,一心要把約櫃迎到身邊,可以天天親近天父,並且能帶領全民重建對天父的敬拜;他花盡心思,努力鼓勵人民參與這次盛會,他與眾人走在約櫃的前面,用詩歌,以及彈琴鼓瑟、敲手鼓、響鈸和吹號,盡情歡慶。饒恕我們一大群的人走在禾場時,應該不少人曾經失足跌倒,卻仍未醒覺。 求聖靈來復興我們,幫助我們能在智慧和身量,並天父喜悅的心和人喜愛的心,都能均衡成長,致令生命的輪胎不會變形,生活的列車能穩健前行,不會左搖右擺。幫助我們不單有心去更多爭取親近神、求問神、有心去事奉,但不要像大衛忘記了在處理約櫃的事上竟沒有去求問天父,且沒有查看律法書上處理約櫃的方法,甚至忘記抬約櫃是祭司的職責,不可隨便叫兩個利未人來趕車。 求聖靈祢來復興我們眾教會,重建以真理為原則的教會,把人為的方法、經驗和傳統放在次要的地位。保守我們不會因疫情帶來的不順景、天災人禍此落彼起,甚至在最歡樂得意之時,卻出現最悲慘的事件,在面對這些不幸的遭遇發生時,眾教會能為弟兄姊妹注入正能量。喚醒我們不要去怨天尤人,怪責誰要承擔是次後果。叫我們知道埋怨、苦毒和怒氣不但不能成就神的義,結果會生出恐懼、憂慮和爭端,最終把一件美事廢置了。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