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歷代志上第九章短篇信息

 

目錄:

歷代志上第九章精華(漆立平)

神工作記錄的兩條線(六至九章)(王國顯)

神的用人(1~28;九17~32)(曾霖芳)

失敗與復興(1~3)(曾霖芳)

選民中之聖民(六,九章)(賈玉銘)

被擄而歸的選民(1~34)(賈玉銘)

各就各位作忠心管家(代上9) (香港讀經會)

家譜:歸回者的家譜(代上九1~44) (台北靈糧堂)

第一批歸回的選民(代上九章1~44)(台北基督之家)

 

 

歷代志上第九章精華(漆立平)

 

被擄歸回者的族裔譜系

第九章  被擄歸回者的家族譜系

  《歷代志》不僅記載了被擄之前,以色列各支派的後裔族譜,並且在第九章記載了被擄歸回者的家族,與祭司家族、利未人家族、守殿人家族的族譜。由此許多聖經學者認為《歷代志》是以斯拉在回歸耶路撒冷之後,才撰寫完成的。這種推測忽略了《歷代志》內許許多多所引用的書籍和資料,當時已不在耶路撒冷,而是在巴比倫的事實。第九章中的資料,有一部分其實早已存在在巴比倫的王宮中,以斯拉並不需要到耶路撒冷才能取到。等到他率子民第二次回歸耶路撒冷之後,他又補充了一些資料,這當然是可能的。

  在第九章的回歸者族譜中,包括了:

  一、被擄歸回者的家族與人數(代上9:1-9

  二、住在耶路撒冷的祭司家族與人數(代上9:10-13

  三、住在耶路撒冷郊外村莊的家族(代上9:14-16

  四、住在耶路撒冷看守聖殿的利未家族(代上9:17-27

  五、其他在聖殿服事的利未人員家族(代上9:28-34

  六、掃羅王的祖先與後代(代上9:35-44)。其實這最後一段應該劃入第十章。

── 漆立平《歷代志上精華》

 

 

神工作記錄的兩條線(六至九章)(王國顯)

 

05神工作記錄的兩條線(六至九章)

 

我們上一次從歷代志看到第六章的一大半,我們看到了利未人的,他們當中一部份的服侍。我們感謝我們的主!藉著利未人的服侍給我們看到一切的服侍是跟據生命。沒有生命的不能做服侍。一位服侍的人必須是在神面前在生命裡給紀念的。在舊約面,生命這個事實並沒有很明顯的給發表,但是藉著利未人的服侍,把這一個事實來給我們打開了,我們感謝我們的主!並且,神讓我們從利未人的服侍裡,帶我們到了一個服侍的高點,而這個高點乃是敬拜和讚美。

 

敬拜和讚美不是只是在那裡熱鬧,敬拜和讚美可能是一點熱鬧的氣氛都沒有,但是也不是說絕對沒有。但絕對不是依靠那些熱鬧的氣氛。我們看到在舊約裡,他們的敬拜的時候,是重在詩篇裡面所記述的那一些事實,一個明顯的內容乃是述說神的作為,承認神的地位,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沒有這樣的一點,一切的服侍就成了外面的活動,沒有裡面敬拜的實意。

 

利未人的產業

 

當神在那裡數點過了,或者說查點過了利未人的服侍以外。我們就看到一件事情,那就是關乎利未人他們所接受的產業。神一再的在律法的裡面來說明,利未人在以色列人當中沒有產業。神說,祂要用祂自己作為利未人的產業,包括祭司在裡面。神不讓他們承受土地的產業,但是神卻沒有忘記他們在地上的生活。雖沒讓他們去承受地土,但神卻是讓他們得著居住的,或者說是安住的地方。所以在第六章的下半,我們就看到了利未人所居住的地點。當然我們看到利未人所居住的地點,我們就看到一件很明顯的事情,神是他們的供應,神讓他們在地上享用安息。

 

並且還有一件事情,是我們不能忽略的,利未人在以色列人的地裡面所居住的地方,是在每一個支派裡,他們分別了一些城和一些地是讓他們居住在那裡。他們按照支派來接受分配。他們沒有產權。但是他們卻有使用權。我們感謝神!他們有使用權的那些地點,我們在文字的記錄上面,我們看得出來,都是以色列每一個支派當中最好的地。這一件事我們覺得非常有意思。乃是說,他們雖然沒有屬地的豐富,但是他們卻享用屬地的最美,這樣的一個事實,不但是在舊約的日子是如此。一直到今天,神都是用這樣的一個安排來帶領那些給祂分別出來服侍的人,這是一點我們要看得很清楚。

 

比方說,猶大地的希伯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區,而這希伯侖就是給利未人居住的地方。示劍城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地點,示劍也就是利未人居住的地點。而我們看見這裡所記述的那些城的名字,我們就看出這樣的一件事。我們除了領會到神的這一個安排以外,我們還要注意一件事情,在上面看到那個西緬他們所承受地業的時候,我們曾經稍微的題了一下,西緬這個支派是承受地業。

 

但是實際上面,他們並沒有生活在他們的地業上面。他們是分散的居住在以色列其餘的那個支派的地。為甚麼西緬支派會有這樣的一個結果呢?很顯然的弟兄姊妹你記得,雅各臨終的時候所宣告的那一個事實,因為西緬和利未他們在示劍城殺了很多人,這一件留血的事情就讓這兩個支派受了咒詛,而西緬支派在整個進迦南的過程的裡頭,可以說是一再犯錯,所以他們進了迦南以後這個咒詛在他們身上沒有改變。

 

但是我們留意到,雅各那個咒詛是落在兩個支派的身上,那對西緬支派是如此,那另外一個支派就是利未。那利未支派現在在以色列人中間的光景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很顯然的看到神給他們居住的地區。分散在十二個支派的地業的裡頭。但是呢,你就看到一件事情,和西緬支派完全不一樣,西緬支派分散就是分散。西緬支派就是得不著地業。而利未支派呢?得不著地業這個形式沒有改變,但是,那個內容卻改變了。怎麼改變的呢?雖然他們沒有承受地業,他們是分散在十二個支派的裡頭,但是他們卻是承受神的祝福做他們的產業。

 

這個就是內容上的轉變,而這一個內容的轉變是根據怎麼一回事呢?而不是因為亞倫做祭司,也不是因為他們在會幕裡頭做服侍。表面看來是這樣,因為他們在會幕裡頭服侍,亞倫和他的後代都作祭司,所以神這樣紀念他們。在表面看來是這樣,但是我們要問,為甚麼他們做祭司?為甚麼是他們來服侍神?如果我們不問這個問題,那我們就找不到那個原因,因為當以色列人拜金牛犢的時候,可以說整個十三個支派的裡面,只有利未支派當時在神的光照臨到的時候他們站在神的那一邊。那這是在出埃及記裡面的歷史,那因著那一次利未人他們站在神的那一邊檢選神的喜悅,所以神也就把他們分別出來做一個侍奉的支派。

 

神作工的日記

 

我們看過了利未人他們的居所以後,我們就留意到一個問題來了,那接下去第七章才是,那就在那裡記述其餘的支派的他們的光景,在記述那個其餘的支派的光景的裡面,我想弟兄姊妹們你非常容易的留意的到,包括以法蓮支派在內,神的這樣的記述比猶大支派和利未支派的記述簡單多了。尤其是第七章以後,所講到的記述到每一個支派的光景的時候,他那個重點是重在他們能打仗的有多少人。和他們的族長是誰。那就不像在猶大那裡頭,對那個一代,過一代,過一代是怎麼樣的來記錄下。那弟兄姊妹們你留意到這一個點的時候,你就發現了一件事情,記載猶大是非常的精細。記載利未支派也是非常的精細。我們記得歷代志裡頭的那個特點,神做工的日記,所以在裡面所記載的事情,都是以神的工作的最主要的那一些內容為主題。

 

我們從歷代志裡,我們看到兩條線索,是很明顯的,這兩條線是並行的,一條是祭司的線,一條是君王的線。或者說,一個是國度的線,與它平行的是侍奉的線,或者是敬拜的線。國度的線以大衛的寶座為中心點。侍奉的記載以聖殿做那個中心點。所以直接和這兩個線有關的那兩個支派就給記述的非常的明確。因為一位是王,一位是祭司,這兩個系統都是非常嚴格的要求那生命的系統,所以數點了他們以後,數點到其他支派的時候,就比較簡單了,只是題到族長是哪些人,能打仗的有多少。

 

以法蓮的屬靈光景

 

弟兄姊妹你就注意到了,這樣的一個記述是個國度的建立有關的,到下面我們就看到這個事情。我們感謝我們的主!那我們看這個記敘的次序。我們很容易看到,這個記敘的次序既不是根據生來的次序,也不是根據他們支派在以色列中的強弱。人數多或者是少的問題。我舉一件事情,弟兄姊妹就曉得。十二個支派,利未支派不算。我們讀過《士師記》。我們很清楚地看到這裡有一個問題,在十二個支派裡面,最囂張的是哪一個支派呢?那是以法蓮,那的確是很囂張,處處要出頭,處處要顯明只有他們是做領導的。誰欺負了他們,他們就要興師問罪。但是你看到這裡記敘的時候,以法蓮沒有擺在前頭。並且記載以法蓮的時候,才記載了他們中間的一些短缺。所以,如果我們從第七章裡面看到,以法蓮的記敘是說到他們在實際的光景裡面並不那麼的蒙紀念。

 

但是很有意思,你看以法蓮這個支派給數算的時候,我們看到在這個支派的裡面有很多優先的條件。有甚麼優先的條件呢?有對的祖宗,就是在神面前有特別蒙紀念的祖宗。那是約瑟。他們也有一個對的地位,因為他是從約瑟那一邊是接受了長子的祝福。在雅各兒子的裡面,那個長子的祝福是落在約瑟支派二兒子的頭上。以法蓮是約瑟的長子,但是他原來不是長子。但是,神把他提升,站在長子的地位。所以說,他有對的地位。但是有一個很明顯的事情,以法蓮支派沒有對的實際。所以我們看到對以法蓮支派的那個記載。是記載到約書亞為止。那是在二十七節。記載到約書亞就停了。

 

弟兄姊妹你留意,好多的記載是記載到大衛的時間為止,但是現在以法蓮的記載到約書亞為止。剛才我題到了,因為約書亞死了以後,那就是士師記了。士師記哪一個最囂張的支派就是以法蓮,有對的祖宗,有對的地位,但是卻沒有對的實際,以法蓮雖然說在以色列的歷史裡面它是占一個很大的部份,我不說它是很重要的地位。我只能說它是占了很大部份。但是他們在神的面前的光景,不光是在歷代志的時候,開頭的時候沒有給好好的記載,這是我們看到以後以色列分裂成為南北兩國的時候,以法蓮人是為首的,但是他為首,是帶進一個很快就背棄神的光景。所以也是沒有實際。

 

便雅憫支派的記錄

 

那好,我們不說這些,我們就來看跑到第八章那裡去,那到第八章的時候,一開頭就是述說便雅憫支派。說到便雅憫支派的時候,那個記載的內容和那個他們的譜系就比較多了一點。當然,我們可以說,便雅憫是給記述在最靠後,因為他是小兒子。但是弟兄姊妹你細細的就注意了,便雅憫數算的到最後,和他是小兒子沒有關係,為甚麼就把他擺在最後呢?如果我們看得嚴肅一點。你要看到從便雅憫記載的時候,這一個記載就已經轉了一個方向,怎麼轉了一個方向呢?

 

弟兄姊妹你留意,前面那每一個支派都說到他們能打仗的有多少人,但是說到便雅憫支派的時候,就不說他們又多少人可以打仗,而也不是因為他們人數稀少,弟兄姊妹記得便雅憫幾乎是絕種的,因為在士師記最末了的時候,我們還記得這樣的一件事,所以便雅憫支派在人數上來說是比較少。但是很顯然你看到,在記載便雅憫的時候重點不在他們人數的多少,好像是因為他是小兒子,所以在最後把他來記述,都不是。你怎麼知道?

 

弟兄姊妹你留意,便雅憫的記載,記載到一個甚麼地步為止?突出一個甚麼事實在便雅憫的記述裡呢?掃羅做王。所以弟兄姊妹你輕輕的看到,這些記載已經開始轉向國度的這一條線了。因為嚴格說起來,掃羅是以色列的頭一位王。但是因為他是人把他捧出來的,所以他也沒有辦法能承擔神的那個計畫裡要建立國度的這一個責任。所以他們便雅憫支派的當中所出來的掃羅他做王並不長久,也沒有把國度建立起來。那這是一方面我們要留意的,但是我想這個也不是唯一的原因。因為如果你要特別突出掃羅出來的話,那他跟國度是沒有關聯的,他只是一位阻擋國度的人。那既然這是一位阻擋國度的人,那為甚麼會引出便雅憫這個支派的記載是比較詳細一點的呢?

 

如果我們看到國度這個事實,我們就看到那個真相,那個真相不是因為掃羅是第一任的以色列的王,乃是因為便雅憫支派,他們是和大衛支派聯繫在一起,跟隨大衛沒有改變。弟兄姊妹們會記得,南北分裂的時候,十個支派在北邊,在南邊的猶大只剩下兩個支派,但是這兩個支派,一個是猶大,另外一個就是便雅憫。但是為甚麼是便雅憫?我們不能找到一個很明確的答案。

 

十個支派都背叛了大衛家,那甚麼便雅憫支派不放棄大衛家呢?聖經裡面也沒有很明確的給我們一個答案,就是擺出一個事實,便雅憫是跟著大衛家,沒有跑到北方的十個支派國裡。如果你從地理環境上你來看,跟猶大連在一起的就是便雅憫。你說也許因為太接近了,他們沒有膽量脫離猶大,當然是可以這樣想,但是除了便雅憫以外,跟猶大緊緊相連的還有其他的支派。那只有便雅憫害怕,別的不害怕嗎?所以這個並不能作為一個很合理的推測。雖然我們如果要找這些答案的話,都是推測的成份是比較高。但是推測也要有所根據。

 

現在就碰到這個困難,為甚麼便雅憫不脫離大衛家呢?而緊緊地跟著大衛家呢?你說因為你猶大的國度是在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是在便雅憫的地界裡,耶路撒冷不是猶大的地界,所以當然猶大國的政治中心是在便雅憫的境界。所以便雅憫就跟著猶大,弟兄姊妹這個想法跟剛才所說的那個也差不了多少。如果是一個比較是有可能的,弟兄姊妹們要記得,大衛跟約拿單結盟的那一件事情,這一個可能性還比較明顯,因著這個大衛跟約拿單的結盟,所以好像在情分上面更緊密一點。

 

特別顯在大衛和米非波設的他們中間的那一段的歷史,弟兄姊妹們,這個可能性是比較強一點,但是我們不管有多少的可能性,但是一個事實是,我們是絕對不能推翻的,那就是便雅憫支派,它是緊緊地靠著猶大。所以他,便雅憫支派他是國度裡頭的主要的百姓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當然可以說,如果真的從國度的範圍來看,北方的那十個支派就不在國度裡,不是這樣子,但是我們就著歷史本身來說,在那裡表達國度的,你只看見就是猶大和便雅憫這兩個支派。那所以除了猶大你就看到便雅憫,所以便雅憫在歷代志的記錄,或者說在神做工的日記裡面,神記下便雅憫的事情也比較詳盡一點。

 

國度發展的亮度加強

 

現在一進到第九章,我們馬上就看到更明顯的事情了。我們就看到國度的那個發展,或者是國度的描述是越來越明確了,一到了第九章的時候,弟兄姊妹們,你看到甚麼了?你看到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是哪一些?記載到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我們看看他們怎麼來開始說到這一點,他說:以色列人都按家譜計算,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猶大人因犯罪就被擄到巴比倫。9:2先從巴比倫回來住在自己地業城邑中的有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尼提甯的首領。9:3住在耶路撒冷的有猶大人、便雅憫人、以法蓮人、瑪拿西人。

 

弟兄姊妹你看當他記載耶路撒冷居民的時候,怎麼先來寫上他們被擄的那一個歷史呢?按照來說現在還不是說到被擄以後的那個光景,現在是說在起初猶大建國的時候,那個耶路撒冷的光景,那這個我們很清楚的看到一件事,儘管插進了被擄的這一段歷史,但是並沒有打亂神在以色列人中的那一個安排,管理和帶領,我們感謝我們的主!因為這裡非常突出一個事實,乃是神的百姓住在神的地,我們感謝主!

 

侍奉神旨意的人

 

神的百姓當然是包括了十二個支派,但是現在在耶路撒冷裡面的呢?他只是突出幾個支派。猶大人,便雅憫人,以法蓮人,瑪拿西人,然後呢,上面就題到祭司利未人,還有,好弟兄姊妹們,你就看到一件事,居住在耶路撒冷是一些甚麼人?雖然居住在耶路撒冷的有各種各樣,但是在神的做工的記錄的裡頭,你看到只有這幾種人,甚麼人呢?顯明神權柄的人,在神面前服侍神的人,我們感謝主,弟兄姊妹們,這給我們看到,耶路撒冷是一個怎麼樣的城,它是猶大的京城。作為一個國度的京城,那它的內容應該是甚麼呢?

 

按照一般來看,作為一個國度呢那一定要講榮華,繁盛,很有氣派,應該是這樣,但是很稀奇,你看見神的工作的日記的裡頭,你看到所記載的耶路撒冷完全不接觸那些問題,榮華不榮華那不是神眼中要看的,威嚴不威嚴這個也不是神眼中要看的,繁盛不繁盛這個也不是神心中的意念。那一題到耶路撒冷的時候,弟兄姊妹你看到底下說的是甚麼,底下說的絕大部份絕大部份是祭司和利未人。但是記載這個祭司和利未人也特別在那裡記載這些人他們在耶路撒冷幹甚麼。

 

弟兄姊妹你特別留意有幾個地方,頭一個你注意的,第十一節,9:11還有管理神殿希勒家的兒子亞薩利雅。 他的譜系是怎麼算。那這個很明顯是給我們回頭再看到的那個生命的那個系統一定要清楚。這個是一貫給我們看到的,除非不是題到侍奉上的事。如果一題到侍奉上的事,就有一個很明顯的要求在那裡,生命的系統,這個我不再題,我要弟兄姊妹注意的是甚麼呢?那就是神的殿,你注意頭一句話,然後13節“善於做神殿使用之工的。”還有,17節,“守門的。”還有,說到第19節當中的,“管理使用之工,並守會幕的門。”很有意思,守會幕的門,或者是守聖殿的門,是哪一些人,可拉的後代。可拉的後代不單單是有唱歌的人,可拉的後代有的是看守聖殿的門的人。

 

你留意到了這一點的時候,你注意了,19節:“可拉的曾孫、以比雅撒的孫子、可利的兒子沙龍,和他的族弟兄可拉人,都管理使用之工,並守會幕的門。”接下去弟兄姊妹就要注意:“他們的祖宗曾管理耶和華的營盤,又把守營門。”弟兄姊妹你注意,看門的是誰?可拉的後裔。可拉是誰呢?可拉是帶頭悖逆神的權柄的那一個利未支派的。你說現在在神的聖殿裡面看門的是他們。他們怎麼可以看門呢?他們的祖宗悖逆神了,他們怎麼是可以現在為神來看門呢?那弟兄姊妹你更要瞭解一件事,在聖殿裡頭或者在會幕裡頭看門這一件事情,不是像我們今天說,“哎,這個人是看門的,”他們就做做那個門房,做守衛的。

 

當然在當時守衛那個聖殿的門和會幕的人是有守衛的那個成份,但是這個不是為了守衛這一個地方給入侵,弟兄姊妹你記得,利未人圍繞著會幕來安營,那他們的任務是甚麼?那個任務是不讓人闖入會幕,那為甚麼不讓人闖入會幕呢?那些人在保衛那一個重要的地方,但是你看深一層,你留意神的心思並不是在乎會幕給人侵入,神是在乎不讓人做這樣愚昧的事情招致神的擊打。所以說的清楚一點,利未人圍繞著會幕來安營,乃是為著保護以色列人。保護他們在神的賜福和紀念的底下。而不至於因著人的愚昧而招惹神的怒氣。

 

當我們留意到這個守門的這個很實際的功用,我們就看到一個問題來了,你說怎麼可能是可拉的後代來承擔這個責任,他們的祖宗有悖逆神的歷史,他們怎麼可以擺在這個作守門的位置上,我們感謝主!你看見神的憐憫,不因父而牽連子。雖然罪性是有遺傳的,但是罪行神卻不因著祖宗有過失,子孫也要擔當。在人這種事情是很平常,但在神,神不做這樣的事,在神的鑒察裡,人的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就給酸倒了,這個不是神的心思。我們感謝我們的主!

 

然後,弟兄姊妹,我們岔出去了一些,我們回來。那除了看門的以外,你又看到一個甚麼呢?28節,“利未人中有管理使用器皿的,按著數目拿出拿入,又有人管理器具和聖所的器皿……”下面也說到管理陳設餅的,為安息日預備擺列的。上面又題到管理盤中烤的物,那是關乎素祭的事情,在下面你又看到用香料來做膏油的。然後33節你就看到歌唱的。這就是在神面前服侍的,他們“晝夜供職,不做別樣的工。 ”然後就說了,“以上都是利未著名的族長,住在耶路撒冷。”知道住在耶路撒冷是侍奉裡面很注重的就是在神的殿裡面服侍的。上面輕輕題一下猶大支派然後就絕大部份的篇幅就說到聖殿裡頭的服侍。

 

神作工的目的在顯明祂自己

 

如果我們看見歷代志是沿著這兩根線來發展的,一個是國度一個是聖殿,那麼弟兄姊妹,你能看到一件事,國度跟聖殿擺在一起的時候,哪一個比重是要大一點?很顯然你看到,聖殿的比重是大。我們應該曉得,國度是表達神的權柄,但是,聖殿是表達神的所事。特別是說,他是配受敬拜的那一位。弟兄姊妹我們看到,神在地上做工的目的,他並不在乎建立他自己的權勢,因為全地都是他的,宇宙都是他的,不管人承不承認,這不能影響神這樣一個事實。

 

因為萬有都是根據祂,依靠祂,也歸於祂,但神所重視的呢?是他在地上或者說特別是在地上的人的中間,人給他一個甚麼地位。而不是說,神在那裡祂立一個地位,而是因為神的地位如果是很明顯的給接受和不給接受,所引出來的在萬有裡頭的結果是非常非常不一樣的。神樂意要讓祂自己的榮耀的充滿充滿在萬有裡,成為萬有的那一個享用。神不甘心萬有裡的那個悖逆的心思引進萬有要落在這個毀滅的結局。

 

弟兄姊妹,這個是神的心思意念很明顯的那個表達,所以我們就看到當神的這個做工的日記擺出來的時候,神重視國度和聖殿,因為國度是把人帶回神的面前。但是聖殿,是讓人在那裡毫無保留的承認神是一切,我們實在感謝主!現在我們就注意了,說到耶路撒冷居住的人的記載,幾乎整個來說,是以利未人為主體我們絕對的相信,住在耶路撒冷裡頭的人口,絕對絕對的要比利未人的人口多上好多好多倍,但神沒有題多其餘的人口,連王族的人口也不擺在那裡,神卻是用了很多的字句來記錄聖殿裡邊的服侍。那麼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很明顯的事實,神的確在工作,乃是為了顯明他的祝福。

 

我們回過頭來看,創世記裡面神造人的時候,神所宣告的,我們常常都題這個宣告,這個宣告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宣告一個是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而另外一個就是神把管理的權柄委託給人。這兩個事情擺在一起。弟兄姊妹很清楚的看到,雖然,神說的話就是那麼幾句,但很清楚看到,那個重點是在神的形象,委託神的權柄給人仍然是為著要顯明神的形象,我們感謝神!那現在我們看到神在以色列和列國的那個脈絡。很重很重的來點明那個聖殿裡面的服侍。

 

以色列國的起頭

 

說完了這麼一些,好了!弟兄姊妹現在就又進入另外一個主題去了,這個是甚麼呢?住在耶路撒冷的說完了,如果按照人來看,好像有點沒頭沒腦,因為啪的一下,35節,就題到住在基甸的人。怎麼會題到住在基甸的人?當你看到這兒的時候,你發現一件事情,說到住在基甸的人,和第八章末了的時候是一個重複的記載。因為這個記載在第八章裡面已經說了一遍了。現在第九章的末了又再說一遍,雖然是增加一點點,但基本上主要的內容完全一樣。那為甚麼?如果我們稍微注意一下,我們就可以領會的到,從35節開始,那就是神做工的日記就轉為神的百姓的國權的起頭,因為底下的這一個就帶出掃羅。就是帶到掃羅,因為結下去,第十章就說到掃羅的結局。35節:就引起掃羅的起頭,第十章就說到掃羅的結局。

 

不管掃羅怎麼樣,如果從神的百姓的立國的歷史來說,掃羅總是第一位王。雖然這個王在神的工作的日記的裡面,我們看到神並不的承認他,雖然神同意,但是神並不承認他。所以,題到這個神的百姓的國權的開始,雖然神不承認他,但是在別的歷史的裡面,他是有他一定的那個位置。我們看到第十章,幾乎是把撒母耳記上末了的那兩章的事情和撒母耳記下第一章的事情濃縮的在這裡訴說一遍,但是顯然的看到一件事,這個是歷代志的一個特點,那個特點就是,整個的事件,在人是看到歷史的表面的過程,你就容易看見那個歷史為甚麼容易發生。

 

但是在歷代志裡,這一件事情就經常的給我們留意到,神不單是給我們看到那個歷史的過程,神也很清楚的給我們看到那個歷史發生的源頭。現在掃羅的事情出來了,他是給興起來做王的,那是人把他轟出來的。神是允許他們這樣做的,但是神並不承認他是在神的工作的計畫的裡頭的,那既然不是出於神的。那個結果當然也就是一個很不愉快的結局,因為沒有得到神的應許,也沒有得到神的祝福在裡頭,所以掃羅在歷代志裡面記載的就是他怎麼戰死。也同時指出他為甚麼會戰死。不單是他的死,連他全家都死。連那個好人約拿單也都與他一塊死。

 

神留意祂的旨意實現在地上

 

弟兄姊妹,神就在這裡指出,掃羅之所以在這裡敗亡,為甚麼呢,弟兄姊妹你留意,那這樣掃羅死了,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令,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沒有求問耶和華。所以耶和華使他被殺,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所以弟兄姊妹你看到,當神這樣來記述整個以色列人從進迦南開始一直到建立國度為止,神是怎麼看他的百姓所經過的事,我們感謝神!我們看到神這樣的記下他工作的日記,他並不重視那個歷史的過程是怎麼樣,他所重視的是國度和聖殿這兩個事情怎麼給顯明出來。

 

在列王紀上面,你看不到這些事,雖然都是同說那些歷史的事,但是在列王紀裡沒有那麼清楚的看到這兩條線在神的記錄裡頭顯出來,我們以後看下去的時候,我們很清楚的看到整個事情是如何在神的工作日記裡面給記錄下來,另一方面給我們看到神怎麼來看地上所發生的事。另一面神要讓我們知道,他怎樣領著他名下的民朝著他的那一個永遠的旨意來行走,我就先給弟兄姊妹們題一點,你注意的時候,你讀,你自己也很容易瞭解,列王紀跟歷代志的末了都是說到猶大被擄,但是歷代志的最末了你只看到猶大王在被擄之地被恩待。

 

但是在列王紀裡,你就看不見猶大還有前途,你看歷代志的時候,歷代志的最末了是甚麼?是古列王下令讓他們回國重建聖殿。弟兄姊妹,這樣你就看的很清楚。這兩卷都是記載同樣的歷史,但明顯就是不一樣,在歷代志你看見人是沒有前途的,但是在歷代志你看到,神的旨意沒有因著人的愚昧而有阻擋。那我們來抓住這一個點來看歷代志,你就看到神的那個記載的目的在哪裡。

 

雖然以色列的百姓他們的經歷是有高有低,但是神那個國度的旨意是誰也阻擋不了的,他是在出人意外的成全他所要做的,所以在歷代志的末了你看到古列王,感謝主,他從前是怎樣的帶領他的百姓行走在他旨意裡。現在也是同樣的帶著他的教會行走在他的旨意裡。我想我們今天晚上就停在這裡。

 

 

神的用人(曾霖芳)

 

【經文】 代上六1-322-28,九17-32

  代上全書有七章論到利未子孫,可以顯出對利未子孫的注意,換句話說:利未人是為神工作的,本書注意的是聖工之事,故有七章書專說為神作聖工的人。叫我們注意神的聖工和作聖工的人。六章論到利未許多子孫,以色列人都是神的民,神又在這選民中,特再選出一些人作神的工作,就是利未人,是被神所用的。在這些名單中,可以把神所用的人,分為兩大類:

  (一)神重用的──剛才讀的經文,有摩西、亞倫、撒母耳三人。這三人,是屬靈的偉人,是被神重用的人。今日所要講的,特別與傳道人有關。

  神在利未人中特再選用一些人──可以說為神所重用的。你為主作工,為神所用,但是否被神重用?這是有分別的。

  今日在這些名單中摩西、亞倫、撒母耳三人,他們一生的工作,可代表傳道人所作的工作,分為六種:

  A 傳達神的話語──摩西將神的話語,傳給以色列人,他不敢自己說什麼,在他的書中常寫「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他忠實的將神的話傳給百姓,我們作傳道的,我也在內,在座有許多傳道人與神學生,請特別注意!我們的工作,是站在那裏傳神的話語,所以講道,不是發泄洩我們的情緒,或罵人或用說話顯本事。摩西是傳達神的話,若不說神的話而說自己的話,就沒有許多話可講;一年五十次,五年、十年,本事也有窮盡。但神的話,有無窮的奧秘,帶凓能力,一生說不完;一個真正被神重用的人,不說自己的話,乃忠實將聖經的話原原本本,擺在百姓面前。神的話語如活水湧流不息,能供給許多人的各種需要。

  有一位牧人,在書案上擺凓自己的照片,手拿向外打開的聖經,旁邊寫有「四十五年講此大經」的字,這是最好的說明。這位牧人,他就能如活水江河,四十五年講台不衰敗,每人接近,都有所得。

  B 教導百姓建立聖會──摩西照神的意思,告訴百姓,如何建立會幕,如何事奉神,如何遵行神的律例誡命典章……。教導神的百姓,建立個完全聖會,也傳達神的旨意,使大家曉得如何在聖會中事奉神。我們的責任也是建立聖教會,教導人如何事奉神。

  C 引導百姓走人生之路──帶領以色列人走曠野路,向前行。出埃及表明得救,進迦南表明進到完全地步。摩西不只帶領以色列人得救,更要帶領他們進到完全的地步。他是領導者,走在前面,一生帶領百姓。我們作傳道人,不僅是傳講真理,更要走在神的子民前頭;否則,便有負神的託付。摩西的工作,也可以代表傳道人今日的工作。

  D 傳福音──亞倫的工作「在燔祭壇,和香壇上獻祭燒香,又在至聖所辦理一切的事,為以色列人贖罪。」做救贖的工作,也可以說是今日的傳福音工作;把神的羔羊在祭壇上流血為人贖罪之救恩傳出來。

  E 禱告:「燒香」──照啟示錄五8「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我們在,神前有禱告的責任,帶領信徒們到神前,為他們代禱。

  F 挽回人心──撒母耳時代,人心冷淡,離開神,宗教黑暗,祭司敗壞;撒母耳工作,將以色列人的心挽回,回轉歸向神。這六方面可代表傳道人的各種工作。

  這三位都是被神重用的人,可代表那些神的忠僕,當然他們都有長處。不過,他們並非沒有缺點,也不是完全人:

  摩西發過脾氣,「用杖擊打磐石兩下」出水,以致被神責備「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民廿二十7-13)。你見過主的僕人發脾氣嗎?──不是原諒他的脾氣不好,乃是說凡人都有缺點。

  亞倫曾為百姓作金牛犢,又與其姐姐聯合攻擊摩西,而摩西是神的僕人又是他的弟弟,這些行動也叫人搖頭嘆息。

  撒母耳的兒子不行其父的道,還有什麼事比這事更傷心呢?

  他們三人都有軟弱,缺點,或遺憾的事。為什麼他們為神重用?請看:

  摩西為神的工作,撇離王宮,捨棄舒服環境,為神的家付代價。付代價是被重用原因之一,今日在此不少青年,你是神的百姓,你可以獻身與神為主工作,被神使用;不過,首先要放下像你的一切,將自己擺上,付代價!

  亞倫是有信心的人,神要差遣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摩西三推四擋;但摩西將事告訴亞倫要見法老,亞倫馬上答應「就去」,亞倫雖無大作為,晗有大信心。見了法老,氣無畏縮,大信心之外,更有大勇氣,這是個大信大勇的神僕。他為人也很特別,當他兩個兒子干罪死了,他「默默不言」,「不蓬頭散髮,也不撕裂衣服」。他把神的聖工,放在第一;不把自己的事放在第一,二子雖死,仍然照常事奉。

  撒母耳是個禱告人,他一生禱告,都有非常能力;他禱告,天上打雷,戰勝非利士人。他是一個會禱告,肯禱告的人。

  三人都有其特長之處,所以,我們若肯獻身與主,肯付代價,有信心,肯禱告,必蒙神重用。

  (二)神所用的──九17-32名單及工作寫得很詳細,茲讀三節:22「被選守門的人,共有二百一十二名……是大却和先見撒母耳所派當緊要職任的。」26「這四個門領是利未人,各有要緊的職任,看守神殿的倉庫。」31「……他緊要的職任是管理盤中烤的物。」這裏指出的工作雖不大,但很要緊,今日不是說其大或小;作神工作的人,不論什麼,或守門,烤餅,看倉……等小事工,仍是很要緊的。表示凡為神工作的人,神都看為重要的,未必作大事才被神看重。

  今日特看「守門的」這工作有二百多人他們在耶和華聖會的東南西北,負責保守這神聖之殿;在四邊團團圍住,四面保却,讓這聖會歸神為聖。他們每早將門打開,讓到會敬拜的人進來,神的門是不關的,誰都可以近前來親近神。

  看門的和守倉庫的,都是事奉神,可以用來比作基督徒。我們是「有君尊的祭司」。今日每個神的子民都是祭司,都有愛其聖會、看守聖會、不要浪費神的財物的本分。這些看門的也可代表傳道人,要站穩自己的崗位,不可放鬆,因神託付你的責任很重要。請看一事!烏西雅,原是一位好王,他愛神,神賜福他國家強盛,名聲遠播;他驕傲了,行事邪僻,干犯神,進殿去燒香。祭司亞撒利雅率祭司八十人,上前阻擋,對烏西雅說:「烏西雅阿,(不稱王)給耶和華燒香不是你的事,……你犯了罪,神必不使你得榮耀……」而烏西雅因此長大痳瘋直至於死。(參代下廿六16-21)這祭司何等勇敢,守住職分,有氣節,不懼怕君王,不諂媚權勢,這是傳道人應該學效的。不能這樣,便不是神的僕人,而是人的僕人了;因此聖會亦不能保守,不得完全。

  此外,尚有唱歌的、烤餅的、作膏油的,製香料的……不及細說。但有一事,我們知道,他們的名字都說在聖經上,你若盡忠為神出力,在神面前,必被紀念。而且每一件工作,每一個為神出力的人,都被神的記念,他的名字必為神記念。

  我年青時就聽過一件事,令我一生都記得:某地教會,要建立一新堂,籌得之款不多,遠不足所需要的。有富翁彼得是個熱心信徒!自願出款「包尾」,當時人人稱讚為難得,不久,新堂建成,開會討論應用何堂名,結果通過用富翁「彼得」為該新堂的名。晚上,富翁作夢,神告他新堂不能用「彼得」,要用「馬利亞」,他醒過來,頗覺奇怪,他想:「馬利亞」是誰?後來知道,原來是他的女工人。他就問她,為這新堂捐過多少?「沒有」,再問問她為這新堂作過什麼事?她說:「我很忙,沒有時間為新堂作什麼;祗要有時間,我就抽空到禮拜堂,看見馬兒辛苦,我就用草餵牠們,此外,我什麼也沒有作過了。」他就恍然大悟。神要把新堂用她的名,因她已把所有拿出來,盡其所能工作了。

  我們作工,只要百分為神,而沒有為自己的成分,雖小小工作,神就看為寶貴了。

  你肯為神用嗎?── 曾霖芳《歷代志上家譜精義》

 

 

失敗與復興(曾霖芳)

 

【經文】 代上九1-3

  (一)「犯罪

  (二)「被擄

  (三)「回來

  本書第九章與前八章有些不同,因本章是記載猶大人由巴比倫回來後的名單;說到猶大人犯罪被擄到巴比倫,後從巴比倫再回來。故與前八章,中間有一段距離,我們可以推想本書一定是從巴比倫回來後寫的──因為是回來後的名單。

  今日所要注意是猶大人犯罪被擄與回來之事,或論他們的失敗與復興。我們要注意六個字:

  (一)「犯罪

  九1「……猶大人因犯罪被擄到巴比倫。」奇怪的是這本被稱為聖經的,但到處暴露人的犯罪,在聖潔書中有許多聖潔的教訓;但在這聖潔書中,晗有許多污穢的記錄。

  寫書人是猶大人,他說「猶大人因犯罪被擄到巴比倫」,他說他的老祖宗犯罪,那有人這樣寫呵?寫自己老祖宗之罪孽。由此又可看到這不是人的書,若是人的書,照人的看法,無論如何不說祖宗之惡事。本書如許不徇情面,真實說話,因為是神的真理。聖經就是這樣的書。一點不說人情、面子,老老實實把罪的事實擺在人面前。

  五經是摩西寫的,他寫老祖宗亞當犯罪,亞當是人類的始祖,他亦不徇情面。摩西是照神的啟示,說真實話和神的真理,因為這是神的話。聖經有安慰、恩言、真理,但也暴露人人犯罪的事實;論到義人挪亞,神用洪水淹滅世界,挪亞一家得救;後來也寫出挪亞醉酒脫衣服種種醜態,神將人的弱點、缺點、罪惡暴露出來,讓我們看見我們的罪是什麼樣。

  本書的作者寫猶大犯罪,他自己是猶大人他一點不隱藏,這是聖經之寫法。不只暴露別人的罪,也暴露自己的罪。摩西寫挪亞的弱點,祖宗的弱點,也寫他自己的弱點,這是真理的態度。所羅門說「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羅馬書說世人都犯了罪「都」字表示連作者自己也犯罪。以賽亞說世人都犯了罪,「都」字表示連作自己也犯罪。以賽亞說「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賽五三6)他說「我們」,連他自己也在內,每個人都走自己的道路。以賽亞在第六章把自己的污穢,忠實的照神的感動寫出,自己不隱瞞,不留情面,不徇私情,只講真理。保羅也說:「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自己忠實地承認是罪魁。神是光,在祂毫無黑暗,無不義,無污穢,無罪惡;祂的光照在世人之前,將人的罪,原原本本照出來。我們要這樣讀經才得好處,如果只把好的話用紅筆劃出來,沒有什麼用,必要把有關自己犯罪的劃出來才有益處。

  神把人的罪光照出來,一方面使人知罪認罪而得赦免,洗淨,另方面也可顯其救恩。有一件事,希望能把這意思解釋清楚:

  我有一次在醫院,其中有許多古怪病人,(我也是其中之一)之這些古怪病人的病,平常很好,發起病來,十二指腸出血,或胃部出血,出冷汗,暈過去,平常外表很好,一出血就不得了。在院等照X光之前要先食藥,藥艱難食,我見旁人,吞下去,吐出有,再食,再吐,三次、四次,見過有五次才食下去的;雖然辛苦難食,也要食下去,因不食,就不能照X光。照過之後,可以看出內便的毛病,才可以施醫。神是光,將我們罪照出來,才可以醫治。雖覺得聖經太苦,不好聽,聽了不舒服,這不舒服的東西,是對你有好處的。

  這猶大人作者說猶大人犯罪,我們在神前,也要存這個態度,不要隱藏,當主光照之時,應當對主說:「主阿,是的,我有罪,求主饒恕!」這是聖經要我們得凓赦罪之恩的途徑。

  (二)「被擄

  猶大人因犯罪而被擄到巴比倫,相隔有二千多里路,神刑罰他們到外國,國亡了,殿被燒,家破人亡,受責受刑,原因他們犯了罪。神是輕慢不得的,祂要追究刑罰犯罪的人。

  神是烈火,火燒是利害的,神是要審判罪惡,不能更改;當人在地上強暴,思想罪惡之時,神用洪水將整個世界淹滅。所多瑪,俄摩拉罪重聲聞於神,神從天上降下硫磺火將二城毀滅。耶利哥是作惡之城,神將之毀滅,聖經中隨處可以看到這種情形。人犯罪,神就施罰,猶大人是神的選民,屬神的,犯了罪,也一樣責打、管教。來十二6「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何十一1「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猶大人是神的兒子,兒子犯罪,祂也鞭打。經上說以色列是他所愛的,但雅各犯罪,一生受管教;雅各曾欺父──就要受岳父欺,受孩子騙。所以他年老時說!「一生年月,又苦又少!」大却行得不好,受管教很重。詩八九30-33「倘若他的子孫離棄我的律法……我就用杖責罰他們的過犯;用鞭責罰他們的罪孽,只是我必不將我的慈愛全然收回。」祂有愛心,寬容,憐憫,在此可以看到,分別就這裏,祂說我必不將我的慈愛全然收回。

  有一個孩子偷了媽媽的錢,媽媽拿杖要打他,要他承認,並且打他,我勸她:「算了罷!」她走入內,取手帕抹淚,但在外面又喊凓一定「打死他」!媽媽的慈愛,不完全收回。我小時也被打過一次,因我脾氣不好;有一次,我脾氣發起來,要打媽媽。媽媽用杖打我,很痛,我從來未被打過,這次我曉得原來那麼痛的;被打之後,很不服氣,便昏倒在地。後來醒了,哥哥告我:「差些死了」。媽媽還說:「下次再打,讓你死掉!」從此次責打之後,我再不敢鬧脾氣了,所謂一次管教,永遠有效;這次的責打,對兒子有好處的,其實她那捨得打死我呢?

  以色列人犯罪,被神刑罰擄到二千里外的別國,我想他們在路上一面走一面哭了。然而,他們這次被刑罰,是有益的。請看一件奇怪的事,神曾在未責打之前,晗先應許施恩,「耶和華如此說,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此地。」(耶廿九10)耶利米說這話時,猶大人尚未被擄,這更顯出祂的慈愛未全然收回,這是神的心。

  (三)「回來

  剛才讀的聖經,有三處「回來」。被擄七十年快過去了。他應許七十年滿了就回來,重建聖殿,再建城牆,再建國家,回復從前光景──這是復興的以色列。為什麼會復興呢?他們被擄到巴比倫,縱使第一年孩子出世,到期滿了也七十歲了。這就是說,由猶大到巴比倫的人,現有的人,百份九十幾全死了;也就是現有的人,百份九十幾乎是在巴比倫出生的,他們不是什麼都忘記了嗎?奇妙就在此,請看六15「當耶和華藉尼布甲尼撒的手,擄掠猶大和耶路撒冷的人的時候,這約薩答也被擄去。」約薩答是大祭司也被擄去,他們在巴比倫,沒有聖殿,只有會堂敬拜神在那裏讀摩西五經。他們有人在那裏作無名英雄,在背後工作,七十年不能斷教導神的百姓,讀希伯來文,聖經,使他們沒有失去信心。七十年之後,他們復興了,那些工作的人死了,不能見到這復興。今日教會中,也有許多人表面上雖無大作為,只老實地將聖言教導,他們為神作工,也必有效果,也許他們自己看不到,這有甚麼關係呢?這些人作了非常的事。

  從但以理書九1-4,原來有人在此禱告,他讀到耶利米書知道七十年期滿了,便禁食,披麻蒙灰,祈求、禱告,認罪;這復興背後,有人禱告,在但以理祈禱之時,約主前五百五十三年,照司可福年代推算。後來猶大人回國,是在主前五百三十六年,這禱告和復興,中間隔了十七年。在這十七年中,切切禱告,日期滿了,他們就回國了。這個禱告有何等價值。若果我們的家庭,兒子冷淡,我們要為家庭和兒子祈禱,若果我們教會冷淡退後,也要為教會祈禱。即使用十七年時間,也是值得的。

  還有一點以斯拉書看到,「神為要應驗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波斯王古列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拉一1-2)凡是神所激動的人,都回耶路撒冷去了,這復興是神的感動。

  有人說:約瑟弗在書上這樣說:「但以理把耶利米書上的話,再將以賽亞書上的話,告訴古列王說:『聖經這樣說,論古列王,他是我的牧人,他要重建我的聖殿,立聖殿之根基,我興起他,釋放我的百姓,讓他們重建耶和華之殿。這兩本先知書中,有這樣的預言。』那時古列王尚未出世,神已知道……古列王聽了大受感動,說:「惟獨耶和華是神」,就釋放猶大人。

  那時猶大人在巴比倫生活好,地方好,他們都不願回去了,在家天天好,且要走二千多里,有誰願去?但神激動他們,猶大支派起來要回去,便雅憫支派也起來要回去,祭司中有人起來,回去!回去!共有四萬二千三百六十人,尚有僕婢七千三百卅七人,二百能唱歌的,共有四萬九千八百九十七人,差一○三人便是五萬。(拉二)他們浩浩蕩蕩如大軍隊,心裏火熱的回去,除了神的成功,不能這樣,又帶有馬、驢、駱駝、騾共有八千一百卅六匹。後來回到耶路撒冷,他們為神的殿量力獻上禮物。捐入工程庫的金子六萬一千達利克(外國金幣),銀子五千彌拿(斤)這種光景很少見呀!惟有神的話語,禱告的力量,神自己的感動,叫神的百姓得凓復興。今日若神感動你,那感動能?生大的效果,成就非常之事。神感動我什麼,我看見自己的犯罪、冷淡、退後,受管教。這是一個機會,今日就是時候,願神感動我們的心,接受神的感動。── 曾霖芳《歷代志上家譜精義》

 

 

選民中之聖民(賈玉銘)

 

61~81910~44
古時希伯來人原無祭司,均以家長為其家獻祭(伯15)。當以色列人在曠野時,摩西遂奉神命,特選利未支派任聖職,為以色列會眾的代表。因為出埃及時,羔羊替代長子不死,凡會中首生的,皆宜奉獻與神.今則以利未支派代替各支派的眾長子事奉神。在以色列會中,有專任聖職的祭司;在今日教會中,也有待選的聖職,名位雖不一,其事工卻是相同的。利未祭司.乃選民中的聖民,得于選民中,又蒙了特別的揀選,專為任聖職作聖工。今日教會中,任聖職的牧師傳道人等,亦猶舊約時代之祭司,即選民中之聖民。教內一切屬靈信徒,雖未經人選派,亦未嘗不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
一、聖民之選立 或言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最尊貴的是猶大支派,因為他們是王族;但最蒙恩的是利未支派,因為他們是選民中之聖民,代替會眾,侍立在神面前。利未有三個兒子,即革順、哥轄、米拉利。摩西、亞倫,皆是哥轄的子嗣,故凡為祭司者,皆是哥轄族,亞倫的後裔。
(一)大祭司 按法典凡為大祭司的人,必系前任大祭司之長子。簡立時,即以膏油倒在頭上,並衣聖衣,獻祭灑血為禮,須曆七日(出29章,利8章)。
(二)祭司 亞倫的後人,皆宜為祭司,簡派祭司之禮,非如立大祭司之隆重,不過必須經過相當的揀選。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告訴亞倫說: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凡有殘疾的,都不可近前來獻他神的食物。因為凡有殘疾的,無論是瞎眼的、瘸腿的、塌鼻子的、肢體有餘的、折腳折手的、駝背的、矮矬的、眼睛有毛病的、長癬的、長疥的、或是損壞腎子的,都不可近前來。祭司亞倫的後裔,凡有殘疾的,都不可近前來,將火祭獻給耶和華(利2116~21)。亞倫子孫中身體有殘疾的,不能當選;今會中靈性有殘疾的,也不得當選任聖職。但是究竟有何人是靈性上沒有殘疾的呢?有殘疾者任聖職,神說:就是褻瀆神的聖所(利2123)。今日靈性中有殘疾有任聖職,配不配呢?
(三)利未人 簡派利未人之禮.即由灑水、剃髮、淨衣、沐浴;至大祭司按手以後,祭司必為他們獻素祭及贖罪祭。如此簡派利未人任聖職,是以利未人代以色列全族的長子分別為聖歸主。
二、聖民之職務 利未族既被選為聖民,即任聖職作聖工,這是何等榮幸的事!
(一)祭司之職務 按祭司職務,聖經內論得最清楚,說:亞倫和他的子孫在燔祭壇和香上獻祭燒香,又在至聖所辦理一切的事,為以色列人贖罪,是照神僕人摩西所吩咐的649)。按此節聖經所述,祭司們的職務:
1
、在祭壇——祭壇乃為百姓贖罪之地,是在聖殿院子的工作。罪人與神相會之地首在祭壇,人必須先解決了罪的問題,方可在靈道中再求進步。因為解決罪,是靈道的初步,如罪尚未得赦,不論如何在靈性上求進步,都是枉然的。
2
、在聖所 既在祭壇上解決了罪的問題,即來到聖所中事奉的問題:在香壇上獻祭燒香;此外亦有點燈,與獻陳設餅的本分。於獻陳設餅,可以得到屬靈的養育;于在金爐焚香,可以盡上祈禱的責任;於添油點燈,可以彰顯靈光的照臨,於神殿中大放光明。
3
、在至聖所 亞倫子孫於燔祭壇並香壇上獻祭焚香以外,又在至聖所辦理一切的事。按至聖所的事務,即是代表會眾活在神前;大祭司進至聖所時,胸牌上有十二支派的名字,肩上也有十二支派的名字,在冠冕上也刻歸耶和華為聖。這是表明他把會眾帶進至聖所,不是他自己站在神前,乃是代表會眾活在神前。如此說來:祭司的職務,無非是領會眾,從外院子到至聖所,即從罪人的地步,到成聖歸主的地步。這是何等緊要,何等榮耀的事啊!今日教會中任聖職的祭司們,是否領人從得救地步——祭壇,到成聖地步——至聖所?是否真正把一些沒有靈命、不認識神的外邦罪人,領到神前與神和好呢?
(二)利未會眾的職務 聖事聖工,不盡在於祭壇、聖所與至聖所;於特別聖工以外,還有許多伺候聖殿,與搬運聖器等事,即如:有管理聖殿(911);有在殿裡供役的(913);有看殿門的(917~26);有守倉庫的(926~27);有管器具的(928~29);有制聖物的(930~32);有唱歌的(933)。利未民眾既為聖民,所作一切皆為聖工,連一切俗事俗務,亦皆化為聖事聖工。人必須先作聖民,以後方能作聖工,否則連聖工也就成為俗事了。
三、聖民的資產 利未人既為聖民,即在以色列會中沒有產業,惟以耶和華為他們的產業。主曾曉諭亞倫說:你在以色列人的境內不可有產業,在他們中間也不可有份,我就是你的份,你的產業(民1820)。人能以耶和華為產業,是何其榮幸,何其有福!因為他是萬有的,豐富的,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該28)。利未子孫只在以色列民中得了居住的城邑,與城的郊野,並未在民中得地業(754~81)。
(一)利未人的份 利未人的份,即以色列會眾所奉獻的十分之一。耶和華神說:凡以色列中出產的十分之一,我已賜給利未的子孫為業,因他們所辦的是會幕的事,所以賜給他們為酬他們的勞……惟獨利未人要辦會幕的事,擔當罪孽,這要作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他們在以色列人中不可有產業,因為以色列人中出產的十分之一,就是獻給耶和華為舉祭的,我已賜給利未人為業。……”(民1821~24)。
(二)祭司的份 利未人從會眾所得十分之一的分中,再取十分之一,作為舉祭,獻給耶和華,即將這十分之一,歸給祭司(民 1825~28)。凡會眾首熟之五穀百果、首生的牲畜等,亦歸祭司。此外會眾所獻之祭物,如素祭之面,流血祭之祭肉,及陳設餅等,亦皆歸祭司所有。
聖民得的份,就是神自己;神把會眾歸於自己的份,賜給了利未聖民,所以利未聖民,是以神為業的。人若虧欠了聖民,不肯把當納的十分之一歸給利未人,他不是虧欠了人,乃是虧欠了神。今日會中任聖職的,亦惟有以神為產業;如果真以神為業,不仰賴人,不靠薪金,這就是舊約祭司的資格了。靠神不靠薪金的聖品,真是有福的,他們的產業何等榮盛!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份,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詩165~6

 

 

被擄而歸的選民(賈玉銘)

 

第九章 被擄而歸的選民(91~34
l8章,已將萬民中之選民,並選民中之選民的譜系,歷歷述明。至第9章,則繼續記載被擄而歸的選民。按被擄而歸的選民,似應於歷代志下之末頁,於被擄以後,再述被擄而歸之種族。記者何以于選民譜系以後,接著就記被擄而歸的譜系呢?這是因為有許多人,或者想到以色列民於被擄以後,既不像在以色列國時,各按各宗派、各住各地界那樣的井然有序,到返歸時.自難免種族混淆;所以就於選民族譜之後,再略述被擄而歸的選民,仍是保守原來統系,毫不紊亂。
記者先說到選民被擄的原因.就是因為犯罪的緣故。按人的眼光看來,選民被擄,是因為戰事失利,即被亞述與巴比倫所勝;但在神的眼光看來,乃是因為犯罪,猶大人因犯罪就被擄到巴比倫91)。罪孽就是使人被擄的最大原因,更是使人之裡面人被擄的唯一原因。保羅常以被罪所擄而歎息說: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羅723)。以利亞也曾為提斯比人——意即被擄的人。看世界人類,能以保守自己不被罪所擄的,有幾人呢?個人如此.按種族論也是這樣;當日選民被擄,無非是因為犯罪,神就把他們交在敵人手中。不過神是以憐憫為懷的,他們幾時覺悟悔改,幾時就把他們釋放回來,再恢復他們的土地、種族與宗教。
一、土地 神曾與以色列人立帕勒斯聽之約,即應許把迦南地賜給他們;考歷史,以色列人得獲迦南地共有三次:
1)自埃及上來——選民得獲迦南地,第一次就是從埃及上來時,約書亞率領他們,把迦南土著剿滅了.迦南地就為以色列民所有。
2)從巴比倫回來——第二次得獲迦南地,就是從巴比倫回來,他們重新得獲迦南地。
3)自萬國中歸來——惜以色列人自巴比倫返歸以後,又因犯罪不肯接受基督,膽敢承當殺害神子之罪說: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太2725)。不久竟因這罪,把他們又趕散到天下,只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要從各國中,把他們招回來,最後實現帕勒斯聽之約。
二、種族 此時自巴比倫被擄而歸的人,照本處所記:
(一)祭司利未人 此次歸回最要緊的部分,就是祭司利未人。這不但是因為他們平素為宗教領袖,曾以數十年住在敬拜偶像的國中,不能自由事神,實令他們忍無可忍。如今有機會,即群然賦歸;更是因為選民國,就是祭司國,祭司當然要為民眾的領袖,與他們一同歸回。
(二)猶大以法蓮 猶大是代表南國。以法蓮等是代表北國;北國是以法蓮、便雅憫為領袖,其中亦有瑪拿西,及其餘各支派歸回的群眾。按南國是擄到巴比倫,北國是擄到亞述。何以北國的民眾,也一同自巴比倫歸回呢?諒以被擄以後,受敵人壓迫,即投靠猶大而來。聖經明說:猶大人和以色列人必一同聚集,為自己立一個首領,從這地上去。……”(何111“……以法蓮手中的,與猶大的杖一同接連為一。在我手中成為一根……使他們……成為一國……他們不再為二國(結3719~22)。這是指著將來因為藉著患難,把他們結合為一,患難就是使他們聯合的工具。常見信徒與信徒,或教會與教會不和睦,幾時有患難來到,就彼此連合一起了。
三、宗教 一個國家有土地、人民和主權。但在神的選民國,最關鍵是他們對神的信仰。幾時虔敬事奉,神就是他們的主;幾時宗教腐敗,神就叫他們的主權喪失。故本處特別詳述歸回的民眾,如何恢復信仰。信仰的表現在一個祭壇,在何處有祭壇,何處即可表現宗教的精神。所以他們回來第一件事,即在殿院中原有的根基上,築一祭壇(斯33),以後即竭力重建聖殿。本章所載只言祭司利未人如何盡職:
(一)利未人事工的性質 據本章所述,祭司利未人一切事務,莫非是聖事聖工,即關於事奉神,教訓神民,以及種種關於靈性的事工。不但祭司利未的事工,屬聖屬靈,凡神選民的宗教生活,亦莫非是事奉神的事工。因為屬靈信徒,莫非是帶著肉身的撒拉弗。
傳言始祖亞當,一日在樹下休息,舉目望天,即異想天開,巴不得身生兩翼,到星空世界去翱翔。忽然有撒拉弗——天使——來接他,他就沉沉睡去,夢見飛升天際;迨一夢醒來仍在樹下,即對天使說,他如何到光明星空世界,並請求天使帶他親身去看看。天使回答說:你雖暫居世界,但在你裡面有一撒拉弗,他可以常飛到屬靈天界去,謙卑跪拜天上的君王。暫居塵世之子啊!要貴重並保守你裡面的撒拉弗,使你可以在一切事務中服事神。一旦行完世途,你就真如天使一樣。言至此天使就不見了。信徒啊!你真知你裡面有一位小天使嗎?你當怎樣盡上天使的職務事奉神呢?
(二)利未人事工的分類 所言聖工的種類不一,除了祭司在祭壇、聖所、並至聖所的事工以外,普通利未人的事工,略述如下:
1
、服役善於作神殿使用之工913)。此即在神殿中服役,例如:掃地,洗器具,並指導人行敬拜之禮等事,無一樣不是聖工。
2
、看門(917~26 看守殿門之工,異常緊要。今日會中任聖職的,多因不能善盡看門之責,以致常常有狼進入羊群,或是自己的羊,被人竊去,所以主耶穌吩咐看門的要儆醒(可1334)。更要在每日早晨開門927),可以領人進入神殿,事奉神。
3
、守倉庫(926~27 看守神的倉庫,以備按時分糧,最要緊的資格,就是忠心有見識的僕人(太2445)。
4
、管器具(928~29 有人管理使用的器具,按著數目拿出拿入;亦有人管理聖所的器具,以供事奉之用。神不忽略他的聖器(拉19~11)。
5
、制聖物(929~31 有人管理細麥、酒油、香料,並有人用香料作膏油,或作盤中的烤物與陳設餅。今日會中之傳道、牧師,當如何預備聖物,一面為奉獻與神,一面為供給信徒呢?各人所預備的,果然在神眼中看為聖嗎?並可供給人的靈需嗎?
6
、歌唱 有利未人,住在屬殿的房屋,盡夜供職,不作別工(933~34),專為唱歌,奏樂讚頌神。
如上所言,以色列人被擄並被釋放回國,都是在神旨意裡。神何以待猶大人獨厚,在他們一切經過中,都顯出神的安排呢?這無非是表明神特選之旨,要藉猶大選民,成功他永遠救世的大計畫。所以於他們回國以後,仍是照著神的預定,恢復他們的土地、種族、與信仰,以備神救恩之實現。

 

各就各位作忠心管家(代上9)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開我的心竅,使我能從你話語中明白你的心意。

 

本章是記載猶大人由被擄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的家譜名單。由此可見被擄並非以色列歷史的結局,這次回來具體顯明了耶和華神對他們拯救的恩典。

1.從犯罪到復興(1):請特別注意第1節:「猶大人因犯罪被擄到巴比倫」,這交待了他們先前被擄的主要原因。他們的祖宗犯了罪,神便刑罰他們,使他們被擄到外國,受盡淩辱,國破家亡,聖殿被燒,受責受刑,一切反映神是輕慢不得的,祂要追究、刑罰犯罪的人!這提醒我們勿隨意犯罪干犯神,神會追討的。但感謝神,祂的子民終於按祂的應許回來了--被擄七十年已經過去。在神恩佑下,一片復興的景象重現眼前,他們重建聖殿及城牆,再建國家,一切回復從前的光景。

2.回歸群體組合(234):他們包括耶路撒冷以外定居的人(2),然後才是耶路撒冷本土人 (39),當中有祭司(1013)、利未人(1416)和聖殿供職的人(1734)。有關在聖殿裡供職的人,他們除了負責獻祭和其他事務的利未人以外,還有一些另類的事奉人員:守門的人、負責管理聖殿中的器具和食物的人,也有專職以歌唱來事奉的。這些雖然不是「要職」,但他們卻是一群忠心的事奉人員,他們各就各位,每天忠信地完成他們的職任。

3.王與子民(3544):以色列的首任君王掃羅最終失敗了,把王國交給了大衛,大衛後來成為了聯合王國的焦點人物。這帶出一個囱久不變的原則,就是神子民的生命要得著塑造:靈性比掃羅強的大衛和所羅門,在他們統治下的以色列強盛之極,成為當時代的列強之一,他們且被高舉奉為忠於神的傑出模範。今天若我們肯認真地尋求神,一切從神而來豐盛的福氣、能力和影響,必為我們存留著。

今天的經文讓我們明白,一個屬神的人所幹的工作,無論大小、輕重,都要在其上忠心地作好本分,以致在職場上、教會中活出美好的見證。所以,主今天派定給你的崗位,你有否在其上盡力,貢獻你所有來事奉見證神、服事人呢?

我的禱告 ………………………………………………………………………

……………………………………………………………………………………

 

 

家譜:歸回者的家譜(代上九1~44) (台北靈糧堂)

 

《歷代志》記載了以色列的歷史,其書的完成則是在以色列被擄歸回之後,因此在此也列下了被擄歸回之後的家譜。這對歸回的百姓而言,彌足珍貴,因為歷劫歸來,他們仍能承續祖先,成為神的子民,甚至起來服事神。

一、 從巴比倫回來

作者首先說明為何神的子民會遭遇被擄「猶大人因犯罪就被擄到巴比倫。」(1)被擄不是神的失敗,而是他們自己的失敗,北國以色列被擄到亞述(主前722),而南國猶大則稍晚被擄到巴比倫(主前586)

當波斯取代了巴比倫成為中東霸主時(主前539),首位波斯君王古列下詔,讓猶大人得歸故土(參代下三六22-23)

接下來就是歸回者的家譜「先從巴比倫回來,住在自己地業城邑中的有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尼提甯的首領。住在耶路撒冷的有猶大人、便雅憫人、以法蓮人、瑪拿西人。」(2-3)由於南北國分裂,南國主要的組成份子是猶大人、利未人與便雅憫人,也有少數原本北國的以法蓮與瑪拿西人。其中又以猶大人為大宗,因此首先記載「猶大子孫中有…」(4)其次記載「便雅憫人中有…」(7)。之後記載祭司與利未人,以法蓮與瑪拿西人則因人數太少而付之闕如。

二、 祭司中有…

接下來就是歸回後祭司的家譜,這非常重要,因為未在家譜上的人,暫時就無法服事神的殿。「祭司中有耶大雅、耶何雅立、雅斤,還有管理神殿希勒家的兒子亞薩利雅。」(10-11)這裡記載的不是全部而是領袖「他們和眾弟兄都是族長」,同時他們也參與了之後聖殿的重建「是善於做神殿使用之工的。」(13)

三、 利未人中有…

利未人也配合祭司一同服事聖殿,家譜中記載了一些他們著名的先祖,如「亞薩、耶杜頓、沙龍、可拉的後裔」這些人都是「大衛…所派當這緊要職任的。」他們的子孫因此在歸回後,仍保有服事聖殿的資格。這些「利未人著名的族長,住在耶路撒冷。」在歸回後就居住在耶路撒冷,等到第二聖殿完工後,就開始他們的服事(參以斯拉記)

默想

我是否羡慕善工,渴望服事主,即便我的生命遭遇一些不順、痛苦,我仍然要來到主的面前,極力事奉祂?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是恢復的主,在我生命各個期間,會遭遇各樣的處遇,但是求你幫助我,仍然渴望在你的殿中求問你,以聖潔的生命起來事奉你。讓我絕不退後,也不喪膽,經歷你的醫治與恢復,繼續服事你。阿們!

 

 

第一批歸回的選民(代上九章1~44)(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第九章前面四分之三是記載第一批回歸耶路撒冷者的名單,後面四分之一則是記載掃羅王的家譜,接著的第十章立刻說到掃羅與三個兒子戰死沙場。因此按著文脈來看,九章一至三十四節應該是前面整八章家譜的結尾。一方面因為歷代志寫作的時間正是被擄歸回之時,另方面也是要對以色列的後代子孫特別強調、紀念這群歸回之人;因為若是沒有他們願意放下經營了幾十年的家業,為延續民族信仰、文化回到耶路撒冷,進行重建的工作,耶路撒冷就可能真的會成為永遠的廢墟了。

我們觀察歸回的名單,大約可分成四組人馬:祭司、利未人、尼提甯(乃是原先聖殿中的外邦人雜役)、以及四個支派(猶大、便雅憫、以法蓮、瑪拿西)中的族長。前面三組人都是跟聖殿事奉有關的,其他則是選民中的支派領袖。與聖殿有關的人,回到耶路撒冷時,聖殿已經不復存在;選民領袖回到耶路撒冷時,選民之國早已覆亡。那麼,這些人為什麼要歸回?他們是帶著什麼想法歸回的?盼望!他們是帶著對神應許的盼望歸回的。縱然眼前聖殿已經成為廢墟,國土主權早已喪失,然而,他們仍然帶著盼望歸回。帶著盼望、放下手中的產業,歸回到可能從未見過的耶路撒冷。

親愛的基督徒,只有真實的盼望才能激動我們,放下眼見的以及手中所有的,勇往直前地邁向神的應許之地。保羅是真的盼望得著至寶基督,才能真的看萬事如糞土,將一切當作有損的。希伯來書中的信心前輩,是真的盼望天上的家鄉,才能到死仍不失去信心:「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羡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希伯來書十一13~16

這樣看來就真相大白了,今天我們之所以有許多難以割捨的人、事、物,就是因為我們並不盼望神的應許,或者是對神的應許並沒有真正的把握,因此我們的信仰就只能夠存活在眼見的範圍內了。親愛的基督徒,你我是否的確擁有真實的盼望呢?

回應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將歸回之人的榜樣啟示給我!從他們身上,我才真正明白何謂盼望。主耶穌!求禰幫助我,也幫助所有的基督徒認真面對自己的信仰,能夠建立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有盼望的人!阿們!

禱讀:希伯來書十一章16

16 他們卻羡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 神被稱為他們的 神,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