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歷代志上第十章短篇信息

 

目錄:

歷代志上第十章精華(漆立平)

國度的小影(十至十二章)(王國顯)

不懂放手的王(代上10) (香港讀經會)

掃羅之死(代上十1~14) (台北靈糧堂)

掃羅之死(代上十章1~14)(台北基督之家)

 

 

歷代志上第十章精華(漆立平)

 

第二講、

掃羅殉國至大衛建都耶路撒冷

 

《歷代志》從第十章開始,記錄以色列君王的事略。掃羅以色列建國以來的第一任君王,並且是由神所選,由神所膏,被以色列子民所認同者(撒上9:1-10:27)。以色列自古以來,歷代的領袖,不論是士師,或是君王,都是這樣產生的。不像世界上,各民各族各國,都是由強人自我主張,自立為王,自立為主的。

 

第十章要義

壹、掃羅與三個兒子殉國

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掃羅,被神所選所膏,然後由百姓認同的過程,在《撒母耳記》已有詳細記載,《歷代志》沒有重複。對於他作王四十年的作為,初期他與兒子約拿單在對外敵時的英勇(撒上10:1-15:9),後來他對神的不忠與背逆,對撒母耳的不誠與不順,對大衛的迫逼、背信、與追殺,對大祭司的濫殺與殘害,對於臣民的不義與傷害,…除了《撒母耳記》之外(撒上15:10-28:25),從史料中可見的記載,是乏善可陳。因此,《歷代志》的作者也不再細數,僅簡要的記載他和他兒子,率領以色列軍兵與非利士人最後的爭戰,他們父子均殉國的過程,以示對他擔任第一任君王的尊重。掃羅父子都是在沙場戰死,這可說是掃羅一家對以色列的功績,仍值得以色列人記念。

 

在對非利士人的爭戰中,掃羅的三個兒子先被殺(代上10:1-2)。

接著掃羅受了重傷,掃羅不願被擄受辱,要他身邊拿兵器的(護衛兵)殺他。護衛兵當然不忍,因此他自已伏在刀上死了,他的護衛兵也隨他伏刃而死,這是何等慘烈感人的英勇殉國故事(代上10:3-7)。

次日,非利士人清理戰場,發現掃羅和他的兒子屍體,竟剝了他們的軍裝,割下他們的首級,通報非利士四境的人,爭相慶祝,並將他們的首級掛在大袞廟中。這是對以色列人何等的羞辱。倒是基列雅比便雅憫勇士,漏夜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身偷回去,送到雅比埋葬,結束了掃羅王一家的壯烈悲劇(代上10:8-12)。

但是,《歷代志》的作者,在最後評論這一段的悲劇時說:

「這樣,掃羅死了。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沒有求問耶和華,所以耶和華使他被殺,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代上10:13-14

在《歷代志》作者的史筆中,掃羅的殉國,乃因他背棄耶和華 神所致。換言之,若是他不背逆神,離棄了神的保守,他與兒子們何至於死在非利士人手中,且叫耶和華神的名受到外邦人的褻瀆。他的殉國與士師參孫一樣,並非可取的榜樣。但是,無論如何,因為他最後的殉國,以色列人還是尊敬他的,尤其是便雅憫支派,更以他為支派中的英雄人物,許多後人都為子孫,起他的名。新約的使徒保羅,原來就是以掃羅為名。

 

貳、大衛王

掃羅王死後,以色列人想起大衛,他是士師撒母耳去逝之前,奉耶和華之命,暗暗地去猶大伯利恆所預先膏的人(撒上16:1-13)。先有猶大西緬南方二支派的人,膏他為猶大王,大衛在希伯崙猶大王七年半。那時,原來以色列的元帥押尼珥,挾制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以色列王,統治其餘十支派。直至押尼珥伊斯波設都相繼被殺後,以色列十支派的人,才去希伯崙敦請大衛也作他們的王。前面那一段猶大以色列相互鬥爭的事,都已記載在《撒母耳記》中(撒下2-4章),《歷代志》也不予重複。

── 漆立平《歷代志上精華》

 

 

國度的小影(十至十二章)(王國顯)

 

06國度的小影(十至十二章)

 

從第十章開始,弟兄姊妹們很容易就看見,神的記錄就從過去他所數算的轉到一個國度的建立的這個事實裡,我想我們讀到這裡的時候,我要先和弟兄姊妹題出一個事實,我們讀過列王紀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現在我們讀歷代志。如果從歷史的事實來說,這兩卷書裡邊所記錄的都是相同的事,但是你很顯然就看見,神的靈並沒有把兩卷書並為一卷。他是留下列王紀,同時也留下歷代志。它們的區別在甚麼地方呢?現在我們來看我們就看到比較清楚了。

 

歷代志與列王紀的異同

 

當然從表面上來說,列王紀是以以色列為歷史的主流,我說的以色列乃是指著北方那十個支派來說,而歷代志是南方的那兩個支派的國,猶大國為歷史的主流。但是這個只是表面上你所看到的重點不一樣,但是當我們看進這兩卷書的裡面去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發覺,它們不同的地方太多了,那也因為是這不同的地方太多,才顯出這兩卷書的那一個不同的表達,比方說,我們看歷史的表面的過程,在列王紀裡記載的蠻詳細的,但是在歷代志裡輕輕一代就過去了。

 

那比方說,現在大衛要出來做王,那弟兄姊妹你留意,大衛要做王的這一件事情幾乎是用了整個的撒母耳記上來記錄,並且大衛做王以後的事情又用了撒母耳記下這整卷的書來做記錄,然後在列王紀裡邊也是稍微用了一點篇幅來記錄大衛的事情,都是屬於那個歷史的內容的。但是等到歷代志的時候,你就看見在撒母耳記,列王紀裡是記載的非常詳細的那些事情呢,就是那麼輕輕一代,甚至連題都不題。而歷代志裡面所題的呢,在撒母耳記或列王紀的裡幾乎找不到。但是我們都能知道許許多多的不同都是在同一個歷史裡的階段裡的。

 

歷代志說明歷史發生的原因

 

你說為甚麼會有這樣呢?我們感謝主!現在我們來到第十章的時候,我們看神的那個記錄轉到國度的建立的時候,我們很清楚的看到那個區別了,在撒母耳記和歷代志是記載歷史的本身,而歷代志呢,是記載歷史的原因,列王紀跟撒母耳記是記載一些我們眼睛看得見的事情。歷代志裡是記錄一些我們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卻是在那裡影響著歷史的發展。現在我們來到第十章。第十章很簡單的就把整個以色列建國的過程都放在那裡了。但是在撒母耳跟列王紀上就用了差不多兩卷書的篇幅來述說。

 

掃羅王朝結束,大衛坐上寶座

 

弟兄姊妹們,你留意到第十章一開始就說到掃羅戰死了,掃羅的事情一點都不題。接下去就說到大衛就坐上寶座了。但是大衛上寶座的那個經歷也題都不題。就是把兩個結果就放出來,你在歷代志裡面只是看見歷史的結果。但是你讀進去的時候,你就不但是看見那個結果,我們也看見那個原因,所以弟兄姊妹你看到,一開始就說,掃羅戰死了,整個掃羅家族他最小的兒子以外,但是在這裡字句就給我們說,整個掃羅家族都死了。簡單的來說就是說掃羅的王朝已經結束了。那這樣就引我們去注意了,掃羅的王朝是怎麼出來的?掃羅的王朝是人把它擁出來的。不是神把它帶出來的,這個我們讀撒母耳記和讀列王紀的時候都能體會的到,但是感謝我們的神!一題到大衛建立以色列的時候,弟兄姊妹很清楚的看見,神做工的手,“是耶和華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

 

掃羅的開始與結局

 

弟兄姊妹,這裡就很清楚在那裡把兩個不同歷史的原因和結果都帶出來。從表面上來看,掃羅是坐在王位上,大衛也是坐在王位上。但是你看到裡面去的時候,掃羅是出於人,雖然神也接受人的這一個擁戴,但是究竟那個源頭不是從神那裡來的。而大衛呢?雖然這裡就輕輕兩句話,“神就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但是我們曉得那個過程,當大衛還是少年人的時候,神就已經差派撒母耳去膏他了。這一個膏,乃是根據神的定意。這樣我們就看到一個問題來了,如果不是出於神的,儘管神允許,但是那個結果就是不對。因為神為甚麼不做那一個安排呢?因為神就是知道掃羅這個人就是沒有辦法跟得上,在安排裡面就沒有選中他。

 

但是人要跑在神的前頭,把掃羅推出來,把他推出來的結局就是他自己本身也不好,以色列國也不好。所以你看到這裡一題到這一位掃羅的王朝結束的時候,就是那麼簡單的就說了,而不像在撒母耳記說他找交鬼的婦人來求問,也說了他在征戰的裡面的光景是如何。這裡沒有,就是說了在那一次的戰爭裡面,他和他的全家都死了。特別留下一件事情,關於他的死,就是當他受了重傷的時候,他就給他拿兵器的少年人說,你把我刺死罷,免得甚麼?免得別人說我是被未受割禮的人所殺的。你看到掃羅到死還是維持著他的特點,甚麼特點?顧念己,就是體貼肉體,所以我們中間讀撒母耳記的時候,我們把掃羅看作一個肉體的表明,那完全是根據整個的他的性情的表現。

 

他死了,事情就告一段落,但是神要說的話沒有停止,所以,在第十章的重點乃是指出掃羅為甚麼會在那一種光景死亡。所以弟兄姊妹你注意十三節:這樣,掃羅死了。為甚麼呢?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這是頭一件。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這是第二件。頭一件事情:不服權柄,第二件事情:不以神為神。兩個問題都是非常嚴肅的直接頂撞了神,因此,主的話就說得很清楚:“所以耶和華使他被殺,然後就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這就給我們看到一件事情,現在以色列國的建立的起頭,在他們起頭的時候,有人跑在神的前頭,但是沒有成全神的旨意,結果還是神自己把神的旨意帶出來。

 

神親手把大衛送上寶座

 

我們感謝我們的主!所以當大衛坐上寶座的這一件事情。我們很清楚的看見,他是在神的手裡開始,也就像我們剛才題到的這個掃羅,從人的手裡開始,好像人做到了一個計畫,拿到神的面前逼神簽字承認。但是大衛不是,大衛是開始就是神自己的定意。從神揀選他一直到他坐上寶座,雖然當中經過很多很多的困擾,但是歷代志都不叫我們看那一些。歷代志只是帶我們去看一件事情。神所定規的事情,神自己去負責把它完成。所以大衛就坐上寶座了。他坐上寶座,神的記錄裡面就說:是耶和華使掃羅被殺,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

 

然後到了十一章呢?這裡弟兄姊妹你就看到了,要是你回到列王紀或者是撒母耳記去看的時候,當然大部份這一段的歷史都記載在列王紀,你就看見,那邊的記載,那個經過是很曲折的。但是在歷代志的裡面,神沒有叫我們去看那些曲折。神只是叫我們看他做工的結果。他做工的結果就是大衛坐在寶座上。那大衛怎麼去做在寶座上的呢?如果我們讀列王紀,我們就讀出這樣的一段歷史。

 

大衛先是在希伯倫做王,只是單單做猶大支派的王,然後大衛家還有很激烈的征戰,然後才有,以色列家來讓大衛也做以色列其他十一個支派的王。而所以在列王紀裡面用到好多的篇幅來說到那一段的時候。但是在歷代志,弟兄姊妹你看到,神根本就不在乎,不題那些曲折的事。神一題大衛坐寶座,也不題他坐猶大支派王的那一段。大衛一顯明出來就是以色列寶座上的那一位王。

 

神管理神子民的歷史

 

所以弟兄姊妹,第十一章一開始就說:“以色列眾人聚集到希伯侖見大衛說:“我們原是你的骨肉。第三節:於是,以色列的長老都來到希伯侖見大衛王,大衛在希伯侖耶和華面前與他們立約。他們就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這個是歷史。但是重要的一句話在底下:“是照耶和華藉撒母耳所說的話。”弟兄姊妹你看,列王紀記下的那一大段歷史在這裡就是那麼幾句。但是卻是有著很清楚的交待,這一件事情是照著神藉撒母耳所說的。

 

那就是說應驗了神藉撒母耳所說的,我們感謝主!這是簡單的記錄,你要是看歷史,沒有多少歷史給你看,神記載這些做甚麼呢?很清楚的要我們去領會,神子民的歷史是神自己在那裡掌管,是神在那裡給他們安排,也是神自己在那裡給他們成全。現在我們看到,大衛的寶座顯明了,那也就是說,神在地上所要的國度,那個基礎已經顯明了。有大衛坐在這一個國度的寶座上了。

 

國度的小影

 

我們接下去看的時候,你立刻就看到一件事情,不僅這一位大衛坐上以色列的寶座,這個不是單單只是一個歷史的問題,這個是神在永遠的計畫裡的執行的過程問題。因為馬上接下去你就看到了,如果說一個國度顯明在那裡,那有幾件事情你不能缺少,不然的話你就沒辦法看見那個國度。那是甚麼呢?第一個當然就是王在寶座裡,第二個,已經成了。第三,就是百姓。弟兄姊妹你看在這裡,神很自然的就把這三個事情都帶出來,先是以色列的百姓來到希伯倫。

 

然後你就看到,大衛的寶座顯出來,那大衛的寶座顯出來以後,你接著馬上就看到耶路撒冷也出來,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不留意神從前所說的話,也不留心神在以後所說的話,你不會覺得這裡有甚麼特別的,做王就做王,耶路撒冷拿下來也是應該的嘛,因為這個耶路撒冷是在迦南地,迦南地是神要把它賞給以色列的,但弟兄姊妹,當你知道耶路撒冷在神計畫裡面的地位,也就知道這個事情不簡單,當王一顯出來的時候,耶路撒冷的問題就必須要解決。

 

為甚麼我說耶路撒冷的問題要解決呢?那要回到過去的歷史上面去看以色列進了迦南以後,我們在約書亞記裡面就可以瞭解了,他們是佔領了許多地方,但是在許多地方裡面總是有一點一些重點的地方,他們沒有辦法拿下來。他們拿不下來的地點其中一個就是耶路撒冷。我們讀撒母耳記的時候我們能讀到,或者在讀列王紀的時候也讀到,以色列人辦法能把耶路撒冷從耶布斯人的手裡接過來。

 

以至於耶布斯人在那裡有一些話,惟有跛腿的、慚愧的人才能讓耶布斯這個地方有改變。那個意思是說,以色列人根本不可能拿到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除非耶布斯的人。那裡的話很有意思,你可以這樣的領會,除非等到耶布斯裡面的人都成了瘸腿的,殘廢的,瞎眼的,你就有機會把它拿下來。所以弟兄姊妹你注意到士師記裡面所記載的,便雅憫支派把他的地業都攻取了,就是剩下耶布斯,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作國度行政中心的耶路撒冷

 

但是感謝主!當我們來到歷代志的時候,我們立刻可以看到一件事,當以色列的寶座讓大衛一坐上去,耶路撒冷的問題也就解決了,過去以色列人沒有辦法來解決,而當大衛坐上寶座以後,耶路撒冷也落到以色列人的手裡,弟兄姊妹,現在我們就要來注意了,為甚麼在這裡,特別的就題到耶路撒冷?因為耶路撒冷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點。也是神在申命記裡面所指出的立為他名的城。也是在神的永遠的計畫裡神特別選中將來來做將來國度的那個京城的那一個城。

 

而也就是說,那是神的政權在地上執行的時候那一個行政的中心。那麼這些事情在以後我們都可以看到神的計畫就是沿著這條線發展。不光是以色列耶路撒冷作為那個京城。我們也看到以後我們的主回來真的把國度在地上帶出來時,那個國度的中心仍舊在耶路撒冷,如果你跑到永遠裡面去看,你看到將來的那個中心仍然在耶路撒冷,甚至加個新字,叫新耶路撒冷。但是那個要表達的就是耶路撒冷。

 

促成國度顯現的人物

 

我們感謝我們的主!當大衛坐上以色列的寶座的時候,神就在這裡把國度的那一個小影很明確的擺出來了,這一個國度有百姓,有王,有京城。現在我們看到國度的雛形出來了。這個仍然是在預表裡面去看。現在國度已經顯出來了,這個國度顯出來的過程,在神面前給數算的是甚麼呢?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一抓牢了這一位元神做工的記錄這一個特點來看歷代志,你就很清楚的看到,當國度的雛形顯出來的時候,神立刻記下來的乃是促成這一個國度的那一位關鍵的人物,這是個甚麼人物呢?所以從第十節,弟兄姊妹你看到:“以下記錄跟隨大衛勇士的首領,就是奮勇幫助他得國、照著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的話、與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的。”

 

這麼一些人,神特別把他們記下來,而記下來的目的在那裡呢?記錄下讓大衛照著神的旨意做王的一個很關鍵的事實又在那裡?因為大衛能坐上以色列的寶座那是神的旨意的完成。在神的旨意的完成的裡面,神很清楚的在那裡記錄下來,因為神讓大衛得著一批與他完全配搭在一起,去執行神旨意的人。因為這裡的話是說得那麼清楚,“幫助他得國,與以色列人一同立他做王。”弟兄姊妹就很清楚的記出這一批人在神這一個計畫完成的時候他們所起的作用。

 

當然,當我們讀這一段話的時候,我們就不單單看過去的這一段歷史。不是看以色列建國的歷史。因為我們很清楚的能領會以色列建國的那個歷史的過程。特別是大衛和他的寶座。他所建立的國度,是在神計畫的裡面有一個非常非常明確的預表的作用,乃是預表將來神兒子的國在地上顯明的那個過程的原則。其實嚴格說起來這裡既然說是神做工的記錄,那在他的記錄裡面所表達的很自然的那也不是神做工的法則。因此我們從當中我們就看到一些問題來了。

 

包括以色列人和外邦人

 

我們先來看這一批人有甚麼特點。這裡是題到大衛有三位勇士,另外又有三位勇士。一共有六位很特別的勇士。前面三位勇士,後面三位勇士,這些勇士是大衛的勇士們的首領。如果你要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你就可以說前三者種,後三種。的確我們看到這裡,然後在那裡就題到有一大堆的勇士。我先和弟兄姊妹把他們綜合起來來看,你看到他軍中的勇士,他們組成的成份是很複雜的。不完全是以色列人和各個支派的人。也有外邦人,而外邦人當中呢,有一些是本來是在神咒詛底下的人,也就是說以色列人在進迦南的時候需要除掉的那一些人。也有一些是律法的底下,神給他們有特別的限制的人。

 

搭配建造的原則

 

舉幾個例子,弟兄姊妹你就看到了,第一位很特殊的人,弟兄姊妹一定知道,那就是赫人烏利亞,就是拔示巴原來的丈夫。這個是七族裡面的人。然後那裡你又看到有亞捫人,有摩押人,弟兄姊們你注意到這一點,這些人在以色列人的眼中來看是外邦人,這些外邦人有些是神不要的,有些是神給他們有限制的。亞捫和摩押他們過了三代,過了十代也不能入耶和華的會。但是很稀奇,大衛建國的行列的裡面,這些人在其中,如果你要用以色列人的觀念來看,扶持大衛坐上寶座的其中有不少的外邦人。如果我們籠統的來看呢,你就可以說,大衛坐上寶座是因為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他們配搭起來所帶出的結果。

 

弟兄姊妹我為甚麼要先題這一個故事?弟兄姊妹很清楚的看到,當年以色列國的建立,是神自己做的工。但是,你很清楚的看到,神是藉著人,以色列的選民和外邦人他們配搭在一起來做成這件事。弟兄姊妹,這不就是今天教會建造的同樣的一個事實嗎?我們讀以弗所書的時候我們就留意到,按照神做工的階段來說,在舊約的日子裡面,外邦人是無份無關的。但是等到神的救贖藉著他的兒子顯明出來的時候,神就說清楚了,救贖的目的乃是為要建立基督的身體,而建立基督身體的這一個事實乃是叫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兩下合為一。我們感謝我們的神!現在我們看大衛在那裡把國度顯明出來的時候,很清楚的,你就看到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他們一同在那裡顯明神這一個安排。這是一點。

 

永遠在神的紀念裡

 

另外一點,當神記錄這一批人的時候,不是他們活著的時候。因為按照歷代志的記錄成文字一般說來那是文士以斯拉的手筆。那就是好多年以後的事。是以色列人建國又亡國,猶大給擄到巴比倫然後從巴比倫再回來,是這麼長久,才在文字上面顯出來,但是我們感謝主!雖然在人的中間,那個文字顯出來是好像晚了很多很多年。但是你很清楚的領會一件事,沒有這些文字記錄顯出來以前,這些人都在神的心意裡蒙紀念。

 

等到這個文字顯出來的時候,當然全部都死掉了,但是我們要留意,當大衛坐上寶座的時候,當中有部份的人也死掉了,這明顯的就是亞撒黑,就是約押的兄弟亞撒黑,就是二十六節那裡所說的。他是當大衛還沒有坐上以色列寶座的時候,因為跟掃羅家征戰就死掉了。裡面又有一個人是大衛還沒有坐上以色列寶座的時候他就給約押戰勝他就殺了他。這是歷史的過程。神在這裡不管那一位。神給我們看到,這一批人他們在把以色列這一個國度建立的這一個事實的裡面,他們所做的是神所紀念的,他們活著也好,沒有活著也好,都在神的數算的裡面蒙紀念。

 

得勝者的蒙紀念

 

我們這樣大體上看過了這一批人。我們就回過來,又來看,神在這裡把這一批人,特別是說到前頭那三個,後面那三個,甚麼意思呢?我們感謝主!如果我們能感悟到新約裡面那些屬靈的法則,我們要領會神這樣的一個數算那是非常有容易的,尤其是當我們能看到這一個建國歷史和將來國度的顯現來連接下來的時候,大衛是預表我們的主,他坐在寶座上是說出我們的主在國度是坐在寶座上的。大衛的寶座是藉著這樣的一批人來顯明出來,將來主的寶座顯明出來又憑藉著甚麼人呢?

 

如果我們對新約的事情有掌握,弟兄姊妹你就看到,得勝者就出來。以色列人大衛做王,整個以色列都沒有不同的意見,只有那一個時刻。但是儘管他們對大衛坐在寶座上沒有意見,但是並不等於整個以色列人都在大衛做王的那一個過程的裡面有作用,特別是聖經給我們看到這一批人是有作用的人。但是這一批人在以色列中間是極其少數,雖然他們是少數,但是卻是讓大衛坐上寶座的一個不能忽略的原因。弟兄姊妹就和將來我們的主的寶座在地上顯明出來的這個事實來說,那和現今教會的得勝者就有很直接的關係。

 

靠主站住

 

我們感謝主!我們留意到啟示錄七封書信裡面不住的在那裡顯明得勝者的呼招。為甚麼?一個很根本的事實乃是神要得著一批得勝者把基督的榮耀和豐富接過來又顯出來。這樣就把一個國度的規模擺出來,我們感謝我們的神!當我們看到這一批大衛建國的得勝者的時候,我們要留意他們的那一個被數算的特點在那裡,這裡沒有記載每一個人有甚麼特殊的事,但是卻是有幾個人,神特別的點出有代表性的事。雖然只是點出其中的幾個人有一些事情,但是他們這些特點正是這一批勇士的特點。我們要留意的是這個。

 

十四節就說到其中一位勇士一次就痛打非力士人,當時非力士人很強大,很多以色列人都在非力士人面前逃跑,但是這裡有一位勇士,他就站住在那裡,把非力士人擋住,就扭轉了整個的戰局,叫以色利人大獲全勝。弟兄姊妹這件事情突出了這批勇士裡面的一個特點。或者我們用屬靈的話來說就是得勝者的性格,甚麼性格呢?明確的為了神來站住。我們感謝主!

 

這裡說他是一個人,但是有很多非利士人,但是他不因為只有他一個人,所以他就不再站住,雖然他只有一個人,他知道他必須要站住,他不能在那裡退下來。神讓他站在那裡,他就站住在那裡,我們感謝主!這是當時大衛勇士裡的一個特點,這也是一位得勝者的性格,我們讀七封書信的時候,你讀到得勝者的性格,當整個外面的環境都背向神的時候,甚至那個連叫作教會的組織也背棄神的時候,他們仍然站住在神的裡面。弟兄姊妹們,曆世歷代以來得勝者的性格,無論他是在那一個時刻表達出來的,一定有這一點。因為神實在是需要得著一批這樣的人來做完祂所要做的。這個是頭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我們要留意的,這個事情在列王紀和撒母耳記都沒有記載,大衛的勇士他不曉得怎麼樣,他會想起伯利恒城門旁有一口水井的水他很喜歡喝,他只是那麼說一下:如果有人到伯利恒城門旁那個水井拿一點水來我喝,那我就很開心了。但是就有幾個勇士,他們就去到水旁,就把水就打上來就拿回來。當然那個過程我們不說了,因為他們把水拿回來,大衛就不要喝。他說:他們是冒死去把這個水拿回來,這個水就如同他們的血,我怎麼可以喝它呢?所以在事實上,大衛沒有喝這個水。

 

弟兄姊妹你很能看見一件事情,大衛的心裡確是把這些水喝了。這一句話說,他雖然沒有從嘴巴喝那個水,但是他喝得滿足比嘴巴喝那個水還要滿足,因為他得著了一批人。他們對他是一心一意為了滿足他而活,弟兄姊妹這是得勝者的那一個性格,一心一意只是為了滿足主,而不想到自己。他們只想到我們的主要得滿足。我們的就付代價讓他得滿足。

 

弟兄姊妹你看七封書信裡面,能作為得勝者,沒有一個教會的得勝者不要承擔一個很大的冒險。也許非拉鐵非教會的得勝者會稍微的好一點,但是其他幾個教會的得勝者,弟兄姊妹你很清楚的看見,他們真的是要把命賠上去。士每拿教會就不必說了,因為他是得勝者,已經把命賠上去了。如果是得勝者的話,你命賠上去了,那是絕對不會意外的。如果你是在別迦摩,或者是在推雅推喇,弟兄姊妹你很清楚的瞭解,如果你要做得勝者,你不給耶洗別弄掉,那就是很稀奇了,你不給坐在撒但的座位上的那一個人弄掉,那很稀奇。

 

所以起初你要看,啟示錄七個教會裡面的得勝者,你都看到他們是冒生命得危險而讓神的心意得著滿足,曆世歷代以來弟兄姊妹你看到,所有站在主面前追求做得勝者的神的兒女們,他們都是如此付代價來走上他們的路。他們只有一個心意,就是為了滿足主。這是第二個性格的特點。

 

輕看眼見的兇險

 

第三個呢?這裡你要看到一件事,那是在22節,22節那裡面題到幾個人呢?下雪的時候,下坑裡殺了一隻獅子,他又殺了一位埃及的敵人,是巨人。另外又有一個人只是拿著棍子就對付了很強大的埃及人,弟兄姊妹們你留意,這個是從當時他們那個征戰的環境裡面來說的,我們怎麼把他們所做的總結出一個標題來呢?那你就看到得勝者的第三個性格特點,乃是不受環境來影響他們的鬥志。他們知道他們征戰的目的是甚麼,環境可以怎麼兇險,但是他們卻沒有給環境或者說給眼見的事物來影響他們的忠心。

 

我們感謝我們的主!當大衛的國建立起來的時候,我們看到神的工作的日記的裡面,所記錄下來的事物,我們看到一件事情,神很看重那些為著神的旨意而擺上他們自己的人。是因著他們的擺上,神就說他們是,奮勇幫助他得國、照著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的話、與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的。弟兄姊妹你看到他們的功勞,透過他們在神面前的蒙紀念,你得留意到神,我們的主在這一個稱為教會的時代的裡面,不住地向教會發出教會得勝者的呼招那一個目的在那裡,我們實在感謝我們的主!

 

跟隨大衛的軍隊

 

好了,數點了這些勇士的首領以後,弟兄姊妹你就注意來,來到十二章了,十二章說甚麼呢?是跟隨大衛的軍隊。剛才那一個是軍隊的首領,接下來就說到大衛的軍隊。弟兄姊妹你注意神做工的那個日記裡面所記載的事情,你不要單單只是看到那裡有一件這樣的事,這樣的事。我們要留意神怎麼寫他的日記。到了十二章,弟兄姊妹你注意,第一句:“大衛因怕基士的兒子掃羅,躲在洗革拉的時候,有勇士到他那裡幫助他打仗。他們善於拉弓,能用左右兩手甩石射箭。”

 

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只是看到這裡,你只是看到這一批人很有本事,但是你要看下去的時候,你看到這個特點,他們特別在那裡呢?“都是便雅憫人掃羅的族弟兄。”看到那個特點了沒有?上帝就說:“大衛因怕基士的兒子掃羅,”掃羅就是他的死對頭。那掃羅是誰呢?掃羅是便雅憫人,是當時的以色列王。現在你來看幫助大衛的是甚麼人,當然整個十二章裡面都是說到幫助大衛的人,但是在神的意志的裡面,首先記錄下來的,甚麼人?便雅憫人。掃羅的族弟兄。

 

弟兄姊妹們,這裡你看到一件甚麼事情?按照一般人情上面來看,按照一般的情況來說,這一批人應當是幫助掃羅的,因為他不單從政權那一方面來說,他們是掃羅底下的百姓,更重要的,他們在血緣上面是和掃羅方面更親近的。因為他們是同一個便雅憫支派的人,弟兄姊妹如果你記得,便雅憫支派在士師記的時候,他們支派只是剩下三百個人,所以這個支派不是一個很大的支派,所以看到那個基甸的時候他們說到,我是便雅憫支派裡面最小的,以色列當中最小的一個支派。他們人數不是很多的支派,所以在親族當中的那一份感情應該是比較更親密一點。

 

但稀奇,這一批人沒有幫助掃羅,他們倒跑來幫助大衛,而大衛在這一個時候正是朝著掃羅的時候,不是大衛得勢的時候,而大衛在這個時候是逃亡的時候,他是漂流的居無定所的時候,但是這批人就特別跑來幫助大衛,他們當中,在這裡特別題到他們的一些人,如果他們有這樣的本事,如果他們投在掃羅的手下,他們一定從掃羅那裡得重用。而他們沒有站在掃羅那裡,他們就跑到大衛這裡,弟兄姊妹你看到了一件甚麼事?你明明看到這是神的手在那裡做的事,一面是叫大衛得堅固,一面是讓大衛得安慰。

 

弟兄姊妹們你留意到,在大衛手下的跟隨大衛的那些人,他們是按照神自己的管理而進到大衛隊伍裡面來。如果我們這樣一個支派一個支派的看下去,弟兄姊妹你很清楚的看到,是神讓每一個支派的那些精英都跑到大衛那裡去,去幫助大衛,我們實在感謝我們的主!弟兄姊妹你注意,當這些人來幫助大衛的時候,神在那裡,歷代志的上面,他是怎麼說呢?你留意第22節:“那時,天天有人來幫助大衛,以致成了大軍,如神的軍一樣。”我們感謝我們的主!神把這許許多多的,從各個支派裡面的人招來,一共有多少人呢?如果我們把他們加起來的話,你看到好多人,但是這些人來歸向大衛做甚麼呢?留意38節:“以上都是能守行伍的戰士。他們都誠心來到希伯侖,要立大衛作以色列的王。”以色列其餘的人也都一心要立大衛作王。我們感謝神!

 

預示教會成長帶進國度

 

我們看到神所記下來的這些事。神就是把他在以色列人中怎麼調轉以色列人的心思讓他們歸向大衛,我們感謝主!他從前怎麼叫大衛得國,以後我們主回來的時候也同樣的顯明我們的主得著國度,弟兄姊妹你看到,當神的國度在地上顯明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一件事情,這個國度的顯現是根據一個甚麼事實呢?這是我們常常會題到的,那是根據教會的長成,我們感謝主!教會長成了,她就要同主一同得國,但是教會怎麼能長成呢?這是常常許多時候常困惑著神兒女的心思,因為你沒有辦法能在一個時間的裡面看到一個教會有成熟的表現,但是感謝神!我們一再題過,教會的成熟不是看一時一地,教會的成熟是看整個教會的時期裡面那一個累計起來的總合的。

 

現在在這裡也給我們看到,那個小影。現在看十二章,我們看到整個以色列,我們可以這樣體會,將來主得著國度的時候,那是全教會和我們的主在一起,全教會就是所有得救的人,但是促成國度的顯明的不是全教會的人,你要聽清楚,讓國度得以顯明的乃是全教會,但是促成國度顯明的卻不是全教會。促成國度顯明的是甚麼?是教會裡面那一批得勝者。曆世歷代的得勝者,他們那個屬靈的成份的累積。就叫教會給帶到成熟的地步。

 

如果我們來看大衛得國的那些神所記載的事情,我們好像看到一點的眉目,我再重複題這一點,在歷代志裡面你沒有看到詳細的記錄,但它確實在那裡記下了結果和原因。正因為是這樣我們才留意到,它的結果和原因所表達出來的那個屬靈的原則,我們感謝主!歷代志是帶我們去看到我們怎麼來跟隨主。在其他的歷史書神怎麼按人來執行他的計畫但是歷代志卻是叫我們看見我們該如何做一位跟隨主的人,到了十二節末了你就看到這樣的一句話,以色列人甚是歡樂,這是國度的光景。

 

到了十三章,弟兄姊妹你看到又轉到另外的一個方面去了,那就跟聖殿的建造有關的,幾乎從十三章到歷代志上的末了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因為到了十二章的時候,弟兄姊妹你看到國度的小影完全的顯明了。這裡所記載君王這一部份的事情已經完畢了,現在就轉到敬拜的部份,就是聖殿作為那個中心,我們感謝主!下次我們從十三章開始看的時候我們就看到這一個中心點的轉移,但是無論怎麼樣轉移,都是為著神那永遠的旨意在執行的完成,我們感謝主!我們禱告。

 

 

不懂放手的王(代上10) (香港讀經會)

 

祈禱:   求神教導我明白你的心意,過順服遵從你的生活。

 

聖經中記錄了不少屬靈偉人及成功之士的事𤂌,但同時也坦率地記下其中一些失敗史,目的乃作為後世人的鑒戒。掃羅王就是其中我們應引以為鑒的例子。

1.悲慘下場(16):掃羅早年是一位賢君,既勇猛又尊榮,受民眾擁戴,可是因為他嫉妒大衛,心理變得不平衡,性情大變,生命逐漸走下坡至一敗塗地之地步,甚為可惜!本段便記敘了他在基利波山上被敵人非利士所征服、因不甘被敵人淩辱而自行了斷的事𤂌,從此他的帝國和家庭就隨之而衰落!好一位叱卂風雲、英勇善戰之戰士,最終的命運何等悲慘!一個信徒無論曾如何登人生高㶴,倘若他在某些事上不懂得「放手」,性情固執,也可使他變成盲目之人,至終可能自毀前程,我們應該為此謹慎自己!

2.尊榮盡喪(712):掃羅所剩下的軍隊見王已死,就紛紛從耶斯列穀逃亡。非利士人尋找到掃羅的屍首,便將其首級割下來,釘在他們所敬奉的神廟。非利士人高奏凱歌之餘,他們對待掃羅屍首的方法是要大大羞辱以色列人,使他們的尊榮盡喪,但更嚴重的是,他們也輕藐了耶和華神。

3.神的評價(1314):歷代志編年史家從神的角度來評價掃羅,指出掃羅失敗之三個原因:1沒遵神命,即不等候撒母耳就自行獻祭(參撒上13章),以及沒有把亞瑪力人全部消滅(參撒上15章);2求問交鬼婦人(參撒上28章);以不適當的方法求問指引;3沒有求問神,表現出一種「自以為是」的態度,終為神所棄,失去作王的資格!

掃羅既被棄,耶和華就揀選「合祂心意的人」--大衛,接續承繼掃羅王權。

掃羅的失敗不單是個人的失敗,更影響了整個民族的尊榮,甚至叫神的名受損!今天信徒若有敗壞之事,同樣不單止使教會的名聲受損,神的名也必受到羞辱,大失見證!為此,我們在生活各方面的層面上,都應謹慎自守,凡事按神的心意而行,榮耀主名!

我的反省 ………………………………………………………………………

……………………………………………………………………………………

 

 

掃羅之死(代上十1~14) (台北靈糧堂)

 

《歷代志》的前九章都是家譜,除了被擄前,也記載了歸回後的家譜。九章最後一段再述一次第一位君王掃羅的家譜(35-44),因為前面已經論過,不再贅論,其目的只是為了銜接十章之後的列王歷史。

一、非利士人的爭戰

掃羅作為以色列的第一個君王,卻敗在非利士人手中。非利士人居住在迦薩沿海一帶,是以色列人的宿敵,從士師時代就不斷騷擾他們,幾個士師的興起,也是為了對付非利士人,卻無法完全制服。撒母耳時代因為全國歸向神,而制服他們一段時間(參撒上七13)。神興起便雅憫支派的掃羅,也是為了就近制服非利士人。然而掃羅卻嫉妒大衛打敗非利士人的功績,而不斷追殺大衛,完全沒有盡到君王的職責,最後「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在基利波山有被殺僕倒的。非利士人緊追掃羅和他兒子們,就殺了掃羅的兒子…勢派甚大。」這是掃羅最後之戰。

二、掃羅死了

掃羅雖然曾被神膏抹,但是「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掃羅數度背逆神,在最後之戰前夕,他知道神離他遠去,他不惜交鬼尋求答案。因此掃羅在最後一戰中「被弓箭手追上,射傷甚重,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說:你拔出刀來,將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禮的人來淩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懼怕,不肯刺他;掃羅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掃羅不但自殺身亡,非利士人又「將掃羅的軍裝放在他們神的廟裡,將他的首級釘在大袞廟中。」掃羅死在國家敗亡與自己的羞辱之中。

三、國歸於大衛

大衛雖然被神膏立為王,卻逃躲掃羅的追殺多年。他不肯輕易下手殺害掃羅,因為他認為掃羅也是神的受膏者。因此他的手沒有流無辜之人的血,他只等候耶和華。終於在掃羅死後,神對大衛的應許成就「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所有的熬煉都是神的工作,所有的等候都是為等候神的時間。

《歷代志》至此,開始進入以色列歷史最輝煌的一頁,作者花了最多篇幅的記載,從十一章直到二九章,餘下的《歷代志》上,都是以大衛作為主角。

默想

我是否經歷過主的恩典,卻失足失去恩典?我要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我是否在苦難中仍然持守敬虔的生活,深信主的應許必然成就?

回應

親愛的主,你的應許是確實的,幫助我們持守信心,活出敬虔的生活。在困境中默然等候,專心倚靠,不致因作惡的心懷不平,自己也落入罪中。直到你的時候滿足,你的應許成就。阿們!

 

 

掃羅之死(代上十章1~14)(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歷代志上一進入敘事,就立刻提到掃羅與他兒子戰死基利波山,而且只有短短的十四節經文,就把掃羅這位以色列國的第一位君王交代過去了,這顯然表明其與撒母耳記上的處理手法大異其趣(撒母耳記上敘述掃羅的故事超過二十三章的篇幅),凸顯歷代志的旨趣與關注集中在大衛王朝。

雖然如此,經文卻也沒有忽略,要交代掃羅的功過得失、成敗因果。第五節經文敘述掃羅的死因是:掃羅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第十四節卻說了另一個死因:耶和華使他被殺。究竟掃羅是自殺呢?還是神殺呢?其實都是,只不過,掃羅的自殺並非導因於基利波山的戰敗,而是「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沒有求問耶和華,所以耶和華使他被殺。」(代上十13~14

經文說掃羅「干犯」耶和華,「干犯」這個字也可以翻譯成「不信、或不忠」,是一個嚴重的字眼,舊約使用這字,多半是強調罪的嚴重性,而不是特別指哪一種罪。那麼掃羅的不忠不信反映在哪些行為上呢?經文說:第一,他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這是積極的頂撞;第二,他沒有求問耶和華,這是消極的逃避。事實上,這兩種行為的心態卻是相同的,就是不願意跟神合作。但是請注意,對神而言,不與祂合作就是抵擋祂,二者並無不同。耶穌說:「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太十二30)因此,人對神的態度,若不是「聽從」或「求問」神,便是不信或不忠的「干犯」,是沒有「中立」這回事的。

親愛的弟兄姊妹,有些基督徒一生都以為自己是遊走在「愛神」與「不愛神」之間的灰色地帶,選擇了「順服」與「悖逆」間的「中立路線」,還慶倖自己智慧的中庸決定,到末了才發現那是一個愚蠢的選擇、是一條死亡路線。掃羅的例子應該是我們很好的警誡,讓我們常常彼此勸勉、提醒:「要竭力愛神」。

回應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將掃羅的警誡放在我面前。主耶穌!求禰幫助我用行動表明全心愛禰,也幫助所有的基督徒不自作聰明的搖擺於「順服」與「悖逆」之間,單單選擇學習「絕對順服禰」,阿們!

禱讀:約翰壹書二章5~6

5 凡遵守主道的,愛 神的心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裡面。
6 
人若說他住在主裡面,就該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